枣庄十七中开展生态文明校园建设总结

2024-06-24

枣庄十七中开展生态文明校园建设总结(精选5篇)

篇1:枣庄十七中开展生态文明校园建设总结

枣庄十七中开展生态文明校园建设总结

我校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关于开展生态文明校园建设各项规章、制度及管理规定,高度重视、加大投入,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校园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学校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校园校舍及附属设施质量安全;学校功能分区划分得当、布局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二)校园环境优美整洁,景观丰富、生态自然,绿化美化效果好。学校建设坚持生态理念,绿树绿地多,校园成片景区乔、灌、花、草合理搭配、错落有致、养护及时,生均绿化面积18356㎡、绿化覆盖率36.4%,现为市级绿色校园。

(三)积极开展“三六五”高效生态课堂改革。实施学科渗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习惯。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都包含着一定比例的生态道德教育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要把与生态道德教育有关的内容做必要的引申和扩充。

(四)科技创新成果显著。学校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科技创新活动成果显著,在市级及以上科技创新等有关活动中,学校获评枣庄市小哥白尼杯优秀组织奖,刘蒙恩等学生10人次获评一、二等以上奖次。

篇2:枣庄十七中开展生态文明校园建设总结

“新华书店杯”经典诵读和“建设幸福中国”演讲比赛的通知 温家宝总理指出: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激励和引导中小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对于中小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全面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读书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充分享受读书和学习的快乐,同时,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根据区教育局文件组织开展第四届中学生读书系列活动,在读书的基础上开展中学生经典诵读和演讲比赛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宗旨

以深化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为目的,以读书活动为载体,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引导中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读书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充分享受读书和学习的快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活动安排

1、比赛时间:

2012年5月中旬。(具体时间、地点另行安排)

2、参赛对象: 七——八年级,各班分别选拔学生参加经典诵读和演讲比赛。演讲、诵读作品、串联词在5月10日前随报名表上交一份到团委办公室存档。

3、参赛要求:(1)“新华书店杯”中学生经典诵读比赛

开展以诵读为主要艺术形式的经典阅读展示活动。经典诵读比赛每个节目不超过5分钟,参加人数不超过30人(含上台伴舞等人);每班组织一个节目。经典诵读比赛规则和评分标准见附件。

阅读书目除中小学读书系列活动省组委会推荐书目外,教师要指导中学生阅读更多思想性强、具有阅读价值的书目。

(2)“建设幸福中国”演讲比赛

以“建设幸福中国”为主题,以生动的语言和感人的事例,表达对活动主题的理解和参加读书活动的感受,展现新时期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祖国、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讲题要生动鲜明,表达内容要连贯贴切,语言要符合年龄特点。必须使用普通话,表达清晰,讲述流畅,精神饱满,仪态自然。选手着装应整洁舒展,大方得体,少数民族同学可着民族服饰。演讲时间不超过5分钟。演讲时要求脱稿。超时均扣分。

4、奖项设置: 经典诵读将评选出校级一、二、三等奖2名、4名、6名,优秀组织奖2名,演讲比赛将评选出校级一、二、三等奖2名、4名、6名。组织优秀选手参加区教育局组织的经典诵读和演讲比赛。枣庄七中

2012.4.20

中学生经典诵读与演讲比赛

评分细则与规则

一、比赛规则

(一)比赛开始前,由各班主任抽签决定比赛顺序。

(二)选手比赛时,可自报题目,不得报姓名和班级。

(三)比赛采用10分制。评委打分不亮分,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评委打分平均后为选手最后得分。分数相同时看小数点后第三位数。

(四)可加音乐伴奏,不得使用视频设备辅助。

(五)经典诵读和演讲比赛皆有限时,超时10秒钟以内扣0.5分,超时10秒钟(含)以上扣1分,选手并须立即停止比赛。

(六)参赛学生人数须符合规定要求,每超1人次扣1分,直至扣完为止。成人(含教师)不得与学生一起上台参加比赛。

二、评分细则

(一)内容紧扣经典诵读与演讲的主题。所选作品有意境或感染力,有哲理性或教育意义。(3分)

(二)普通话语音标准,声音优美清晰,自然流畅。熟练运用诵读或演讲技巧,语言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准确传达出作品的韵味或意境。(4分)

篇3:枣庄十七中开展生态文明校园建设总结

1 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

1.1 走生态文明之路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综观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 总结国外城镇化发展经验, 可知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实现了人口快速向城镇集聚, 城镇化率提高显著, 但也不能忽视, 由于无序蔓延、粗放增长, 高消耗、高排放、高扩张带来诸多“城市病”及社会失谐、生态失衡等突出问题, 不生态的传统城镇化模式显然不能继续提倡。当前, 城镇化已经进入由传统的偏向扩张规模转向规模和质量并重的发展阶段。生态文明不仅关乎政治、经济、环境, 更关乎民生。建设生态文明就是改善生态民生。因此,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必然要求走生态文明之路。

1.2 坚持生态文明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动力支撑和强力保障

建设新型的城镇化, 是要形成科学发展、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新型城镇化。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 就要摒弃粗放发展模式, 如高污染、资源掠夺等形式, 转型向高品味、生态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因此, 要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以更好地节约资源, 向绿色、循环、低碳方向发展, 努力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城镇化, 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的新型城镇化。

1.3 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 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同步前进, 两者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走出一条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的新路径。相反, 如果城镇化建设不进行慎重的科学规划, 重复粗放简单的传统发展模式, 则必然导致资源枯竭加快、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加剧, 结果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因而, 只有强化生态文明理念, 才能更好的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进而推进我国逐渐走向现代化。

2 案例研究

2.1 案例选取及案例概况

在论证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关系的基础上, 笔者以枣庄市木石镇为案例进行研究。木石镇位于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东南16km, 总面积64km2, 辖42个自然村 (居) 共约5.9万人, 2013年完成生产总值约40亿元, 实现财政收入约1.78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1万余元。木石镇不仅是科圣墨子的故里, 而且是鲁南高科技化公园区的所在地。木石镇境内拥有多家大中型企业, 联想控股滕州化工基地、兖矿鲁南化工、新能凤凰等均坐落其中。可以说是木石镇环境压力巨大, 如何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实现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融合发展, 走出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 是木石镇面临的重大的考验。

2.2 案例分析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 木石镇明晰功能定位, 秉承环境保护为第一生产力的执政理念, 注重市场运作, 加强业态调整, 大力实施“一园一城一基地, 一山一水一圣人”六大重点工程, 显著提升了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实现了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融合, 促进了二者的协同发展, 进一步推动了新型城镇化建设。

2.2.1 重视科学规范, 规划体系不断完善。

木石镇不仅提前完成了城镇总体规划 (2007—2020) 和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总体规划, 并在此基础上, 对全镇总体规划和重点控制性规划等进行及时修编和修订。为遵循生态环保的理念, 多次聘请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 重新修订本城镇总体规划, 把全镇集中规划为“一园区、两个中心社区、三个基层村”, 使全镇整体在科学合理的规划下, 逐步有效的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2.2.2 突出高质高效, 强化产业支撑作用。

现如今木石镇工业经济发展迅猛。本镇目前在建项目24个, 过亿元项目已达9个, 其中联想控股有限公司的神达昊达化学烯烃及衍生物项目正在实施, 山东杭氧界外供气、芭田复合肥、扬子化工残液处理, 汇智润源化工助剂项目进展顺利。木石镇当前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稳居全市镇街首位。农业产业化亮点凸显。本镇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已发展到44家。服务业稳步提升。重点服务企业发展到11家, 限额以上贸易业也发展到14家。

2.2.3 加大财政投入, 夯实生态设施建设。

木石镇顺利完成了村级道路网工程, 总长约32km, 高质量完成了木东路、木曲路拓宽、塔山路等新建工程项目;顺利完成沿街建筑立面改造工程, 城镇品味得到了明显提升。木石镇共投资2400余万元建设完成城镇污水管网配套工程和垃圾中转站工程。物流道路、园区环境应急预警监控中心、危化品停车场等也已建成使用;并建成2处污水处理厂, 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 对于辖区内所有企业均可实现排污治污的无缝对接。

2.2.4 注重绿色人文, 狠抓生态文明建设。

强力启动“森林木石”建设等生态恢复工程, 完成片林建设466.67hm2, 俭庄笃山口区域已成为全市“创建森林城市”建设亮点工程;本镇建设的墨子森林公园享有国家森林公园美誉。投资900余万元的墨子文化广场、毛主席塑像广场已成为墨子故里文化建设标志性建筑。总投资1.5亿元, 以弘扬墨子文化为主题的的墨子湿地一期工程已完成, 是国内最大的建在化工园区内的湿地公园。

2.2.5 围绕市场运作, 搞好城镇经营管理。

坚持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全社会参与”运作机制, 以镇财政投入为主, 力争城镇 (园区) 建设投资多元化、运作市场化、管理规范化, 尽快实现镇园村一体化发展。积极争取两级市支持, 高标准实施了投资1.2亿元的俭庄社区一期工程建设;并利用“引凤筑巢”的方式, 共投资约1.5亿元建设完成了园区企业和农村社区天然气供应一体化项目。在本镇的42个村居全面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 逐步实现了全镇进行环卫保洁、绿化养护、垃圾清运等一体化管理模式。

3 案例经验总结及政策建议

3.1 经验总结

案例分析表明, 要化解传统城镇化模式所导致的各种“城市病”, 其关键是要实现城镇的低碳生态化发展。坚持生态文明, 建设更加和谐、生态、健康、新型的城镇化。

3.2 政策建议

3.2.1 强化生态文明规划理念。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中强化生态文明理念, 科学发挥城镇规划编制在城镇化建设中的纲领规范作用。城镇化建设不应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 应顺应自然, 让城镇融入大自然, 减少对抗大自然的资源耗损, 节省城镇经济社会运行中的环境成本。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因地制宜, 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方式, 着重开发环境资源承载能力较强的区域、经济发展条件较好的区域;特别注意严禁开发历史文化遗产所在区域, 严禁开发自然保护区域。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 不仅要减少资源耗损, 特别是自然资源损耗, 还要节省环境成本。

3.2.2 坚持低碳、可持续发展。

生态经济是绿色的经济, 低碳的经济,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在新型化建设中要坚持发展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 推广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尽可能地降低污染排放量。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3.2.3 加强制度建设与教育引导。

新型城镇化建设继续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 努力深化制度改革, 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中纳入相关环保项目。同时, 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通过报纸、网络、媒体、多种方式对城镇居民大力宣传生态环保知识, 举办生态文明知识讲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 增强广大群众生态文明意识, 宣传和践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理念。

3.3.4 加大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城镇建设达到净化、美化、亮化、绿化、文化标准, 实现可持续发展, 离不开完备系统的生态设施的支撑。而配套的生态设施, 在我国传统城镇化建设中被严重忽视, 所以这一问题应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得到快速解决。为此, 要加大财力投入, 加快完善污水无害化处理系统、废旧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垃圾环保处理等生态设施。

3.3.5 弘扬生态文化, 全面提升城镇内涵。

城镇文化代表着城镇的发展, 凝聚着人心, 是展现城镇软实力和独特魅力的精神名片。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 要想打破盲从复制的牢笼, 就要深入挖掘地域独特的文化品牌和标志。既要重视现代创新元素, 更要强化城镇历史文化挖掘, 把城镇内部的山、水、林等各种自然资源和生态景观, 与城镇积淀的历史文化融合起来, 发展有浓厚地域特色、独特人文内涵的生态城镇。

摘要:传统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 所带来的“城市病”日益凸显, 在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下,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应运而生。新型城镇化建设中, 生态文明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核心理念。现如今, 在自然资源日益枯竭,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严峻形势下, 坚持生态文明理念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已势在必行。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到新型城镇化建设中, 通过科学的调研和合理的规划, 以实现生产发展与生态环保良性互动的新型城镇化。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春龙.对新型城镇化的认识和解读[J].中国名城, 2013 (09) .

[2]卢衍东.探究新型城镇化建设[J].建材与装饰, 2013 (15) .

[3]贾华荣.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分析[J].青春岁月, 2013 (10) .

[4]喻新安, 谷建全, 王玲杰.新型城镇化引领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5]谢淑娟.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我国新型城镇化问题探析[N].宁德师范学院学报, 2014 (02) .

篇4:枣庄十七中开展生态文明校园建设总结

【关键词】生态文明;自然;突出地位

一、生态文明的概念

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亦即自然生态。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改变了这种规律,把自然生态纳入到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便形成了文明。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1]。

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

生态文明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程度,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立足于当前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现状、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建设状况、社会政治条件以及人口素质等,走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这个总体要求的核心和实质“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三、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要求人尊重自然界的创造和存在,决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近代以来,随着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人类不断向自然索取,使得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反思过去,正视现实,只有尊重自然才是人类与自然相处的科学态度。

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人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以制度约束人的行为,防止出现因急功近利和个人贪欲而违背自然规律的现象。

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要求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向自然界索取生存发展之需的同时,呵护自然,回报自然,保护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把人类活动控制在自然能够承载的限度之内,给自然留下恢复元气、修养生息、资源再生的空间,实现人类对自然获取和给予的平衡,多还旧账,不欠新账,防止出现生态赤字和人为造成的不可逆的生态灾难[2]。

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和生态伦理。只有基于这样的理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

四、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建设生态文明,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3]。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必然选择。近年来,重大环境污染事件频发,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带来危害,直接酿成社会群体性事件,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群体性事件的重要诱发因素,对社会和谐稳定构成直接威胁。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4],必须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更好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客观需要。随着全球能源资源需求持续增长和气候变暖趋势不断加剧,未来各国围绕能源资源、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排放等生态环境问题的博弈会日趋激烈[5]。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增强我国在国际环境与发展领域的话语权,提升我国参与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领域国际谈判和对话交流的位势,有效维护我国的核心利益和负责任大国形象。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新的重大课题,也是人类发展史上空前壮丽而艰巨的战略任务。把祖国建设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美丽家园,既是亿万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任务。习近平强调:“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创造性地回答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我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子孙后代永享蓝天净水绿地提供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念和方法论指导;是我们党积极主动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战略部署;是我们党充分吸纳中华传统文化智慧并反思工业文明与现有发展模式不足,积极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贡献;是我们党深刻把握当今世界发展绿色、循环、低碳新趋向,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拓展和升华。

参考文献:

[1]何怀宏。生态伦理—精神资源与哲学基础[M].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62.

[2]徐菲菲,薛景华.生态文明意识与经济发展[J].商場现代化,2007,(2).

[3]王学渊,李忠健.市场经济生态观之浅见[J].特区经济,2007,(1).

[4]钟世洪,谢辉.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的比较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1).

篇5:枣庄十七中开展生态文明校园建设总结

[关键词]: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启示

【中图分类号】G411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我们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全球变暖、物种灭绝速度加快、森林急剧减少、土地沙漠化、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严重,这些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近日,我国多个城市被雾霾笼罩,空气质量显著下降,给当地交通和人们出行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发展需求的同时也要保持好生态环境的美好,也不能危害后代人的永续发展。于是,全世界都在反思现代工业文明给人们带来的利与弊,并从中探索真正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在我国,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十七大报告中,胡书记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十八大中,进一步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从而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由此可见,生态文明作为新加入的“一体”,其地位突出,意义重大,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理论支持,同时也为德阳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提供了方向。

1、大力发展城乡绿化

“山青、水绿、鸟语、花香”是人类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德阳1983撤县建市,之前,县城区规模小、基础设施不达标,人均公共绿地仅有0.26平方米,而建市后,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发展,资料显示,截止到去年,德阳市共建成城区绿化面积2081公顷,绿地率33.94%,绿化覆盖率39.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65平方米,城市生态环境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相比较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因此,我们应该在取得现有的成就之上,继续扩大绿化面积,以旌湖两岸的发展为模式,辐射到全城全乡,使德阳早日真正成为森林城市。

2、大力发展可再生资源,节约减排

德阳,是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中国二重、东汽、东电、东锅在这座城市的南端和西面铺展,素有西部鲁尔的美称。工业文明发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因此,我们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方式,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严格限制“两高一资”项目,加快落后和过剩产能淘汰步伐,关停一批污染企业,加快新能源、节能环保、低碳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3、发展绿色交通体系

除了重工业给德阳带来环境污染之外,汽车尾气的排放量不但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直接的伤害而且也对人类生存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是形成酸雨、是全球变暖、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因此,发展绿色交通是德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当务之急。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首先采用欧洲联盟颁布的先进的排放限值;于此同时还加强行政管理,淘汰旧车,采取报废迎新一系列措施。其次,开发并采用多种燃料的新型汽车,这是今后汽车的发展方向。以氢为燃料的电池电动车、太阳能汽车、电动汽车、复式汽车、液化气汽车、甲醇汽车等。它们是低公害、前途最佳的新型汽车。第三,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鼓励人民出行选择公共汽车而是开私家车,另外,德阳政府部门也要考虑建设专门的自行车专用道,大力发展自行车这种绿色环保出行方式。

4、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法治体系

对于任何事业,有法可依才能从源头上保证其顺利地执行和发展。提起花园城市,大家脑海中都会想到新加坡,这跟他们较为严苛的法律无不有关系。因此,在新加坡的大街上,你看不到有吃东西的,更不别说乱扔垃圾了。国外,目前,我国生态法律体系还存在空白之处,不大健全。这就要求立法机关在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方针指导下,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政策,用行政手段保证生态免遭破坏。再次,在不违背国家的大政方针下,德阳市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尽快建立属于自己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条款,使人们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时候可以有法可依,有法可惩。

5、大力加强生态教育,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

现在随着教育的普及,人们的素质普遍有所提高。但是对于生态道德意识还比较淡薄。因此,在当今社会里要大力宣传和提高人们的生态道德素质,使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只有人人有了这样的意识,才能为生态文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这不但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育人时,要不断地强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让他们从小就树立起生态道德意识,除了学校的努力之外,也需要全社会集体的参与,运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传播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普知识,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层面,增强德阳全民的生态危机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为建设美丽德阳出一份力。

6、从废物处理到废物回收

垃圾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产量非常的惊人。如不及时处理,会给整个城市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德阳市为创造优美整洁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促进环卫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自2004年,德阳就开始对垃圾收费实行“产生者付费”原则,通过这项措施可以有效的减少废物的产生。除了减少废物的产生之外,废物回收对节省能源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着更大的影响。但是现阶段我市的回收率还是比较低的,这跟我们垃圾的分类很不到位有很大关系,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居民能够自觉地把不同垃圾投入标有不同标签的垃圾桶里,这样可以使垃圾的回收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垃圾的回收率。另外,德阳市从2013年开始投资4亿元建设一个垃圾发电站,建成后的垃圾发电厂每天消化1000吨生活垃圾,一年就是36万吨,大约可以发电1亿度以上。若按一个家庭月用电100度算,可以满足8万个家庭的年用电需求。变废为宝不但美化了我们城市,并且为我们所用,促进了德阳经济的持续增长。

结语

大力搞好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德阳早日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城市的必由之路。全国生态文明城市的实现需要政府和民众的一起努力和奋斗。作为政府,要做好宏观调控以及措施的制定和监督,发挥政府职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政治、经济、法律上支持。另外,作为德阳市的一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建设美丽德阳出一份力。从自身做起,从今天开始,少开汽车、少使用一次性碗筷、少消费能够产生污染的产品,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相信通过各方的努力,德阳的明天会更美丽,全国生态文明城市这一梦想将会很快实现。

[参考文献]

[1]琼.菲茨杰拉德翡翠城市欧美城市发展启示录[M]中国商业出版社2011年11月第1版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9.

[3]张志芳.基于马克思生态环境伦理对建设生态文明的思考[J].经济问题,2009(5)

[4]卢静.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推进新疆生态文明建设新跨越[J]福州党校学报2012(6)

[5]鲁献慧.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生态文明建设[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

上一篇:平安建设工作宣传标语下一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水环境综合治理及美丽乡村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