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大学英语四级阅读解析

2024-06-27

12月大学英语四级阅读解析(通用9篇)

篇1:12月大学英语四级阅读解析

12月大学英语四级阅读解析

12月19日全国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已结束,以下是月英语四级阅读真题解析(新东方在线(微博)版):

年12月四级考试如期进行,从笔者拿到的套题的阅读部分来看,整体难度适中,较往年趋于平稳。

选词填空部分(关于《children’s cognitive abilities儿童认知能力》)

首先从选项设计上看,四大词性(名、动、形、副)考查数量分布均匀(3233),不确定形式(Ving 和 Ved)共4个,另外只有advocate一个词属于一词多性的情况,相对选项设计总体难度属于中等偏易。

再看文章部分,谈论的是关于儿童认知(children’s cognitive abilities)方面的知识的话题,属于小冷门,但文章语言表达适中,且短句占主体,平衡了话题生僻对考试带来的解题障碍。其中cognitive还给出了中文注解,也正好应验了在新东方在线课程中反复强调的中文重要性的应试知识要点。同时,空格设置处的词性相对比较容易判断,例如,名词前给出了单复数的区别的代词those作为提示,又例如,非谓语动词只考查了一个正在进行时,而做后置定语或状语的高难度应用本篇没有涉及。

段落匹配部分(The Perfect Essay)

首先看备选的十个小标题,均无长难句,同时出现大量重复信息,例如除了与文章title 本身密切相关的essay ,flaw,flawless,perfection以外,还有mother,criticism,从而能顺利预测出文章谈及的是通过母亲的有建设性的批评,提升作者的写作能力,

这也是在新东方在线课程当中要求的先题后文解决段落匹配的技巧。

从长文章的.段落设计上看,一共11段(K),属于段落数量适中的情况,也为匹配选择降低难度。但对于所谓长阅读文章只看开头结尾的谬论,用真题再次给予回击,十道匹配中至少3题涉及段落中间部分,2题涉及对全段进行总结。

仔细阅读部分

保持一贯的难易结合(即一篇相对简单,另一篇略有难度),第一篇文章(Silicon Valley)相对容易,文章讨论为何在其他地方无法复制硅谷(Silicon Valley)成功的原因。

纵观后面的五道问题,定位点非常清楚,前四题均有明确的大写(1、Silicon Valley2、Miami 3、Carnegie-Mellon MIT 4、Boston)同时根据出题顺序与行文顺序一致的原则,不难确定第5题对应最后一段。

第二篇文章谈论争论或不同意见对决策的帮助(debate,identify your blind spots,get to the truth),相比上篇文章,五道问题虽然没有包含大写单词,并出现信息重复的现象(debate)但也定位信息相对容易识别,都具有特殊性的特点如 like-minded people, leaders 。并且在选项中出现了十考九对的may。

篇2:12月大学英语四级阅读解析

Part III Reading Comprehension

Section A

26. [C] driven

27. [O] vulnerable

28. [E] malignant

29. [G] premises

30. [H] random

31. [K] temptation

32. [N] unique

33. [D] engaged

34. [J] spiritually

35. [B] closer

解析:

26题空格前的has been和后面的by fear,判断此处要填入一个动词的完成时,CD容易混淆,一般engaged会和in搭配,driven和by搭配,后面的题再经排除,可以锁定为C;

28题前后判断应填入一个形容词,修饰epidemic流行病的形容词应该是一个负面的词,排除可以得出E选项。

30题需要填形容词,person后的内容提到星巴克,地铁或电梯,这些都是比较随机的场景,也就是,缩小范围后定位到random符合题意。

32题根据前面的冠词an,判断此处需要填一个以元音开头的形容词,A和C符号要求,再看到32题后面to find new ways to,新的方式说明以前没有,目前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应该选N unique.

33 题看到介词in,此处是一个固定的短语搭配,找到可以匹配的engaged in

Section B

36. [E] It seems some people today dream that a cutting-edge new technology ...

37. [I] According to one great thinker, It is most unfortunate if we lose the ability to think differently.

38. [C] urgent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39. [K] Even in the fast-food nation America, the number of vegetarians is on the rise.

40. [D] The deterioration of ecological system is accelerating…

41. [H] It is obvious that solutions must be….

42. [A] Many people believe changing in the world is possible…

43. [F] It might be wrong to expect that our world would be saved at one stroke…

44. [G] It is human nature to cheris hopes for a better world.

45. [B] Technology has given us humans the power to change the natural world

解析:

37题干中的绝对词the most unfortunate可以帮助定位I段的the most tragic form, 以及该段出现的哲学家对应题干的great thinker

38题干的关键信息是ecological problems和comfortable life,定位C段中出现in search for comfort,段尾出现的各种环境生态问题。

39题干中的fast food nation America也可以快速定位到K段中间出现的相同信息。

42题干中的setback还有changing is possible,迅速定位到A段的相同信息。

43题干的关键信息at one stroke with,定位至F段出现的stroke,再浏览附近的信息表达的是相同主旨,即拯救地球并不是依靠科技能够一蹴而就的。

Section C

Passage One

46. [B] People’s reluctance to be compelled to eat plant-based food.

47. [C] Make them even more undernourished.

48. [B] Many people simply do not have access to foods they prefer.

49. [D] It may worsen the nourishment problem in low-income countries.

50. [A] It accepts them at the expense of the long-term interests of its people.

解析:

46题由题干中的“more visible”可定位到原文中的开头第一段。D选项是无中生有,这里并没有提到“eating habits”. 由“compulsion (强迫)”可以排除A,C选项。因为这两个选项中分别有“positive”和“preferences”两个词。B选项中的“reluctance”译为“不情愿,抗拒”,与“强迫”对应。故这里答案应为B。

47题由题干中的“in countries like India”可定位到原文第二段最后一句。A和D选项是无中生有。原文中提到“aggravate an already tense political situation”, B选项与此句意思相反。C选项是对“stress already undernourished populations”的同义转述。故这里答案应为C。

50题由 题干中的“the Indian government”可定位到原文最后一段。选项B与原文意思不符:原文倒数第二段提到”EAT-Lancet claimed its intention was to spark conversations among all Indian stakeholders”, 选项B的主语错误,非印度政府,故排除选项B。原文中并未提到营养专家的反对意见,选项C为无中生有。原文中最后一段提到rather than,译为“并非是”,是对D选项的否定。选项A中的“at the expense of ”, 译为“以…为代价”,由最后一句中的“danger”可知选项A正确。

Passage Two

51. C They constantly dismiss other’s proposals while taking no responsibility…

52. D A distinction should be drawn between responsibilty and fault.

53. A Stop them from going further by agreeing with them.

54. B They are prompted to come up with ideas for making possible changes.as

55. C Assuming responsibility to free oneself.

解析:

51题A项only太过绝对,且文中并没有提到对她们的治疗,或者她们憎恨谁,属于凭空捏造的信息;B项说这些抱怨的人一直找别人麻烦,文中也没有提到;D项说他们没有与人沟通的技巧,属于张冠李戴,是表层现象,真正的特质是他们一直逃避承担责任,给自己找借口。

52题根据题干定位到文章第二段的中间部分,A项违背主旨,作者认为婴儿被遗弃在门口虽然不是自己的错,但却是一项责任去照顾他,A项很明显不符合主旨;B项张冠李戴,原文说的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容易把自己摆在不承担责任的角色,而不是B项的忽略他人过错的位置。

53 题是关于其他人如何跟习惯抱怨的人相处,一种应对策略,定位到第三段there’s an ingenious way to shut it down. 后面就是具体的办法。也就是当他们抱怨时,直接先肯定他们。而BCD三项只会让这些习惯抱怨的人接着滔滔不绝地继续抱怨。

篇3:解析大学英语四级之“阅读理解”

英语四级考试是各个院校对在校学生普遍采取的一种水平测试。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 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应运而生。其目的是更加全面地测量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以适应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需要。在新的四级题型中, 阅读理解部分的比例为35%, 在仔细阅读理解的基础上, 又增加了快速阅读理解, 足以说明对考生阅读能力的考察加重。因此, 阅读理解可以说是决定考试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新四级的试卷构成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由四个部分构成:1) 听力理解35%;2) 阅读理解35%;3) 完形填空10%;4) 写作和翻译20%。

其中阅读理解部分包括仔细阅读 (Reading in Depth) 和快速阅读 (Skimming and Scanning) , 其中仔细阅读部分25%, 快速阅读部分10%。

与旧四级相比, 新四级中的阅读理解部分有以下几点变化:

第一, 快速阅读是最主要的新题型。考题设置上, “对、错、未提及 (Y/N/NG) ”型判断题7个, 填空题3个。难度不大, 但是15分钟的时间限制对考生是比较大的挑战。

第二, 在两篇传统阅读理解上, 题型没有变化, 但从35分钟阅读四篇提升到15分钟阅读两篇。因此, 强调阅读的速度是新四级考试的发展趋势。

新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阅读理解”应试策略

1.阅读理解测试要求

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大意;了解说明主旨大意的事实和细节;理解字面的意思, 能根据所读材料进行判断和推理;既理解个别句子的意义, 也能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2.阅读技巧

(1) 意群阅读法

意群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在阅读过程中, 考生应把句子分解成若干意义群, 并把握每个意群中的关键词。

(2) 略读法

又称为选择性阅读。即重点阅读文章开头与结尾段, 捕捉文章的主旨句, 关注段落的主题句, 抓关键词等。

(3) 查读法

也叫导读。其目的是找出文章中某些特定的信息, 属于快速阅读。

(4) 细读法

主要是对文章有透彻深刻的理解, 领会文章细节, 对句子进行分析、归纳、推理, 从而了解句子的真正内涵。

3.猜词能力

猜词一般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构词法和根据上下文语境。

(1) 构词法

(1) 派生法 (前缀和后缀)

前缀:re-, mis-, anti-, ex-, pre-, post-, fore-, self-, super-, sub-, inter-, trans-, semi-, vice-, bi-, multi-等。例如rewrite, mistrust, anti-social, bimonthly等。

后缀:

A构成名词的常用后缀有:-ance, -ence, -tion, -ies, -ing, -ity, -ment, -ness, -th, -ure, -ship等。例如appearance, confidence, invitation, discussion, electronics, wedding等。

B构成形容词的常用后缀有:-ible, -al, -ful, -less, -ish, -ive, -ous, -an, -ic, -ary, -en等。例如changeable, divisible, natural, thoughtful, fearless等。

C构成副词的常用后缀有-ly, -ward, -wise等。例如shortly, eastward, likewise等。

D构成动词的后缀有:-en, -ify, -ize等。例如weaken, classify, industrialize等。

(2) 合成法: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合成一个新词。

E合成名词。例如network, software, waterfall, weekend等。

F合成形容词。例如peace-loving, world-famous, manmade, duty-free等。

C合成动词。例如undergo, self-design, overthrow等。

(3) 转换法:在词型不变的情况下, 一个单词有一种词性转换为另一种词性。

例如:back n.后背—v.支持

(2) 根据上下文语境

(1) 定义法

The people really enjoy gathering in the plaza, which is much like a public square, to talk freely with each other. (根据后面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可知plaza的意思为“广场”)

(2) 重述

What he said was just flattery, for he praised me so much that I am sure he didn’t mean what he said. (根据后句可知flattery意为“巴结, 逢迎”)

(3) 常识

The Manager Chamber is on the second floor. (根据常识可知chamber为“房间, 办公室”之意)

(4) 举例

Select any of the periodicals:Times, Newsweek, Reader’s Digest or The New Yorker. (从后面的例子可知periodicals意为“期刊、杂志”)

(5) 比较

Green loves to talk, and his brothers are similarly loquacious. (从句中的similarly可知loquacious意为“健谈的”)

结束语

英语阅读能力是很重要的学习能力, 提高阅读能力能促进整个英语水平的提高。因此, 在四级考试中, 除了了解阅读理解的题型和测试要求之外, 掌握一些阅读技巧也很有必要, 考生应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 把理解和速度结合起来, 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最终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参考文献

篇4:12月大学英语四级阅读解析

选词填空部分

选词填空部分会给出一篇短文,其中有十个空格。考生要从文后提供的十五个备选词中选择合适的单词填在空格内,每个空格只填一个单词。

从选项角度分析,本次四级考试选词填空部分的备选词有难有易,主要考查动词、名词和形容词三种词性,同时还考查了少量副词。选项中较难的动词是demonstrated,该词的动词原形是demonstrate,是个多义词,常见意思包括“证明”“演示”和“示威游行(或集会)”。此外,在选项中还有个很难的词,即habitually,这是个生僻词,从构词可以看出是个副词,表示“习惯性地,惯常地”,其同义词是usually。但从这套试题来看,最难的这两个词都没有成为正确选项。因此笔者提醒考生,在平时备考时还是应侧重于基础词汇的学习,不要在难词或者生僻词上钻牛角尖。

从解题的角度来看,本次考试的选词填空仍然重点考查词性、词义和语法搭配。考生需要特别注意选项中某些词兼有多种词性的情况。典型的例子是本套试题中出现的survey (表示“调查”,既可以作动词,又可以作名词)和trace (名词表示“痕迹”,动词表示“追踪”)。本套试题选词填空部分的第36题就考查了这种情况,原文句子如下:“But in early 2007, June agreed to take part in a 36 of 35 Americans from seven states.”从空格前的冠词和空格后的介词短语可以判断出,空格处应当填入名词。从意思上看,这里说的应该是某项调查,唯一符合要求的就是survey。如前所述,survey一词既可作动词,又可作名词,该题考查的是survey作名词的用法。此外,考生还应注意一词多义的问题,除了上文提到的demonstrate一词,还有release,其常见意思包括“释放,放出”“发布,发表”和“发行(唱片、电影等)”。

总结 选词填空部分侧重考查词性、词义和语法搭配。要想做好选词填空题,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词汇和语法基础。此外,考生在平时记单词时,需特别关注单词的词性,尤其要留意某些词兼有多种词性的情况。

长篇阅读部分

长篇阅读部分考查的是信息匹配题。文章后附有十个句子,考生需要找出与每句所含信息相匹配的段落。有的段落可能对应两题,有的段落可能不对应任何一题。

从文章题材来看,这套试题的长篇阅读文章探讨的是二战后生育高峰期出生的那一代美国人在当前经济萧条的环境下遭遇下岗、被迫提前退休等问题的原因及其影响。这篇文章属于典型的社会问题类题材。

从文章体裁来看,本文的体裁是常考的论说文,即文章主体部分以议论性和说明性的内容为主。从历年四级真题来看,长篇阅读部分文章的体裁都是论说文。

从命题的角度来看,文章的命题方式没有变化,依然以考查细节为主。十道题中有八道题直接考查文章某处的细节,非细节的题是第46题和第53题,侧重考查段落主旨。对于细节题来说,题目中往往会出现多个原文中的原词,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原词直接回原文定位,从而迅速得出答案。比如,第50题中出现了age discrimination (年龄歧视)这一短语,该短语在K段的引语中可找到原词,即discrimination by age,因此该题答案为K段。

总结 信息匹配题一般难度不会太大,主要考查文章细节。考生只要足够细致、耐心,平时加强训练,是能够在该题型上拿高分的。

仔细阅读部分

仔细阅读部分考查的是单项选择题,两篇阅读文章共考查十道题目。

从文章题材来看,本次四级考试仔细阅读部分的文章以旧题材为主。笔者手头这套真题中仔细阅读部分的第一篇文章探讨了“自行车共享计划”(the bike-share program),内容属于商业经济类范畴。另一篇文章涉及高等教育的话题。另一套真题的仔细阅读文章涉及最近几年的一个热点——网络话题。总的来看,从题材角度分析,近十年四级阅读的热点话题包括以下几个:高等教育、商业经济、身心健康、婚姻家庭、环境保护和网络。其中高等教育和商业经济类题材是重中之重,与这两类题材相关的文章几乎占据了所有考查过的阅读文章总数的一半以上。另外需要提醒考生的是,在四级考试的阅读部分,选词填空、长篇阅读和仔细阅读部分的文章所涉及的题材类型几乎是一致的。

从文章体裁分析,本次考试仔细阅读部分的文章体裁主要是论说文,没有出现记叙文。纵观历年四级真题,仔细阅读部分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论说文,而在较早几年的阅读真题中记叙文偶有出现。当然,即使出现了记叙文,文章内容也不是单纯记叙,往往都是夹叙夹议,或者以议论、说明为主,兼有记叙的成分。因此,在仔细阅读部分,考生应侧重训练论说文体裁的文章,而读懂论说文的关键就在于读懂文中出现的观点句和结论句。

从题型的角度来看,近七年来,四级考试的仔细阅读部分主要考查三种题型,分别是细节题、推断题和语义题。本次四级考试的仔细阅读部分重点考查细节题,因此本文主要探讨此次考试中出现的细节题。关于推断题和语义题的详细介绍,考生可参看《新东方英语》2011年10月号和2011年4月号的相关文章。

下面笔者以“自行车共享计划”(the bike-share program)这篇文章和另一套真题中探讨互联网影响的文章中出现的两道典型细节题为例,具体讲解细节题的特点和基本解题方法。

nlc202309031516

例1:What is the author’s chief concern about the increasing use of Citi Bikes in New York?

A) How non-cyclists will respond to it.

B) Whether local bike shops will suffer.

C) Whether local bike businesses will oppose it.

D) How the safety of bike riders can be ensured.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Citi Bikes in New York,考生可将答案信息定位至原文首段的第一句话:“New Yorkers are gradually getting used to more pedaling passengers on those blazing blue Citi Bikes.”这一句指出,参与Citi Bikes项目的骑行者越来越多,而纽约市民已经渐渐对此习以为常。这句话是事实陈述,单从这句话似乎无法得出作者的担忧(concern)是什么。但考生要注意,作者接着话锋一转,提出了两个问题:“But what about local bike shops? Is Citi Bike rolling up riders at their expense?”对这两个问题,后文慢慢展开论述。从解题的角度来讲,考生只需定位至这里便可得出本题答案,正确答案是选项B (Whether local bike shops will suffer)。考生要注意,文中的转折句和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子是常见的出题点,对于这类句子要多加留意。

询问文中人物的观点也是细节题中较常出现的一种考查方式,下面以探讨互联网影响的那篇文章中的第二题为例来说明。

例2:How do Schmidt and Cohen describe the effects of the Internet?

A) They are immeasurable.

B) They are worldwide.

C) They are unpredictable.

D) They are contaminating

解析:从题干可以看出,本题考查的是人物观点。如果一道题问的是人物观点,题干中一般都会出现人物名字和表示观点的词汇。本题题干中出现的人物是Schmidt和Cohen,表示观点的单词是describe (描述)。本题问的是Schmidt和Cohen二人如何描述互联网带来的影响。欲解本题,考生首先应根据题中的人名Schmidt and Cohen将答案信息定位至原文第二段。既然题目问的是人物观点,考生显然应该关注原文中的引语:“Mass adoption of the Internet is driving one of the most exciting social, cultural, and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s in history, and unlike earlier periods of change, this time the effects are fully global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effect,考生可将答案信息锁定在该引语的后半部分,即“... this time the effects are fully global”(这一次,互联网的影响完全是全球化的)。考生分析选项后不难看出,选项B中的worldwide是对原文中global一词的同义改写,因此该题的答案是选项B (They are worldwide)。

总结 首先,仔细阅读部分的正确答案主要是采取同义替换的方式来设置,而同义替换常见的方法就是同义词或近义词的替换。因此,考生在备考时可以多积累同义词和近义词。其次,既然仔细阅读部分重点考查细节,那么考生做题时就要重点关注题目中相关信息与原文内容的对应关系,文中涉及的相关人物的观点也是常考的地方。在回原文定位找答案时,考生要特别关注段落中出现的转折句和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都是命题点。

2015年6月四级阅读备考建议

针对即将到来的2015年6月的四级考试,笔者提醒考生在备考阅读部分时注意以下几点。

1. 重视历年真题。考生在备考时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真题上,如果能把近五年的真题研究透彻,实际上就基本掌握了未来命题的趋势和特点。虽说同样的文章不会重复出现,但是文章中的词汇、典型句式和题型都会反复再现,尤其阅读文章中的很多词汇重复率非常高,甚至年年出现,“历史会一再地重复”这句话完全可以用在四级阅读当中。除四级真题之外,市面上还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模拟题。笔者建议考生尽量少接触四级模拟题,道理很简单:模拟题毕竟不是命题人所写,因此在题目难度和考点的设置上或多或少会跟真题有所偏离,甚至会对考生做题产生误导。考生如果确实已经把真题研究透彻了,偶尔做做模拟题倒也无妨;但是如果真题都没有做完,就不要去碰任何模拟题。

2. 扩大阅读面。考生要培养阅读的语感,平时要多接触英语,多做阅读训练。分析并精读四级阅读中的真题文章非常重要。过去考过的所有真题文章都有研究的价值,因此建议考生多花点时间透彻地研究一下历年的阅读真题。不过,精读固然重要,考生也不能忽略了泛读。所谓泛读,就是大量、广泛地阅读,甚至遇到个别生词也可以忽略,仅通过语境来猜测其含义。泛读除了要多读,另外一层含义是不挑剔阅读材料,只要手头能找到的英文材料都可以拿来读读。当然,考生还是应该尽量选择比较贴近大学生阅读习惯的材料,比如China Daily、《新东方英语》杂志等都是非常好的泛读材料。这类报纸、期刊都很容易获取,图书馆或学校周边的书店都能见到。平时读得多了,考生就能渐渐吸收英语中很多地道的用法和表达方式,这些对于四级阅读而言都是极为有用的。

3. 持续学习。英语学习靠的是积累。考生要应对四级考试,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和策略,而最基本的策略就是咬牙坚持。建议考生尽早开始准备四级,如果考生有四个月的备考时间,保证每天备考四级的时间不少于两小时,那四级是完全可以搞定的。基础较薄弱的考生可能还需要再多花些工夫。当然,坚持每天学习确实不易,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唯有专注和坚持才是取胜的不二法门。

以上就是2014年12月四级阅读部分的真题解析和2015年6月的四级阅读备考建议,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

篇5:12月大学英语四级阅读理解训练

The government is about to allow universities to charge students up to $3,000 a year for their degrees, arguing that it’s a small price to pay compared with the financial rewards graduates reap later in life. But Prof. Walker’s research shows there are sharp variations in returns according to which subject a student takes.

Law, medicine and economics or business are the most lucrative choices, making their average earnings 25% higher, according to the article, published in the 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monthly journal. Scientists get 10-15% extra. At the bottom of the list are arts subjects, which make only a “small ”differenceto earnings- a small negative one, in fact. Just ahead are degrees in education-which leave hard pressed teachers anaverage of 5% better off a year than if they had left school at 18.

“it’s hard to resist the conclusion that what students learn does matter a lot; and some subject areas givemore modest financial returns than others,” Prof. Walker said. As an economist, he was quick to point outthat students might gain non-financial returns from arts degrees:”Studying economics might be very dull, forexample, and studying post-modernism might be a lot of fun.”

练习题:

Choose correct answers to the question:

1.What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A.Professor Walker’s Research

B.How to Make Big Money.

C.Differences Between Science and Arts Degrees.

D.Studying Arts Has Negative Financial Outcome.

2.Universities charge students a rather high tuition mainly because_____

A.they provide the students with very prosperous subjects to learn

B.they assume that their graduates can earn much more than they had paid

C.they don’t get financial support from the government

D.they need much revenue to support the educational expenses

3.The word “lucrative”(Line 1, Para. 4) most probably means _____

A.sensible

B.creative

C.profitable

D.reliable

4.Law, medical and business graduates could earn 25% more than ______

A.education graduates

B.arts graduates

C.those who had not studied at the university

D.the average income

5.We can safely conclude that the author ______

A.regards arts degrees as meaningless

B.finds this result disappointing and unfair

C.wants the students to think twice before they decide what to learn in college

D.holds that arts degrees are still rewarding despite its scarce financial returns

1.[D] 主旨大意题。本文为Walker教授的研究成果,旨在说明不同专业的毕业生有不同的经济回报,并非要传授发财心得或者比较文理科的异同。文章首句即为本题解题关键,故D正确。

2.[B] 事实细节题。定位至第3段第1句。本文只有这一句与收取学费有关,后一个分句即前一个分句的理由,抓住其中隐含的因果关系就不难找到正确答案。

3.[C] 词义理解题。通过下文数据earnings 25% higher和get 10-15% extra可以推测lucrative大意应为“给人带来丰厚收入的”,故选C。

4.[C] 事实细节题。第4段中出现了几个比较数字,考题要求找到此段首句提到的收人增加25%的参照点。第2段第1句中的Getting through university 表明这类学生收人增加25%的参照对象是没读大学的人,且从第4段第3句中的the list和第4句即可以确定这一段是在比较大学毕业与18岁毕业(即没读大学)收入的不同,因此C正确。

5.[D] 推理判断题。结论往往出现在文章结尾,要想答对此题,一定要仔细体会本文末句。本文虽然重点讨论文科没有经济效益,但是作者并没有做出主观判断,故A、B、C都不正确,而作者在文章最后讲到了人文学科虽然经济效益不佳但学习过程更有趣,故D符合作者意思。

篇6:12月大学英语四级阅读解析

答案:

GMBOI,DFJHN

ICKEB,FAHJG

ABACC,CBADD

GMBOI,DFJHN

ICKEB,FAHJG

ABACC,CBADD

12月四级考试如期进行,从笔者拿到的套题的阅读部分来看,整体难度适中,较往年趋于平稳。

选词填空部分(关于《children’s cognitive abilities儿童认知能力》)

首先从选项设计上看,四大词性(名、动、形、副)考查数量分布均匀(3233),不确定形式(Ving 和 Ved)共4个,另外只有advocate一个词属于一词多性的情况,相对选项设计总体难度属于中等偏易。再看文章部分,谈论的是关于儿童认知(children’s cognitive abilities)方面的知识的话题,属于小冷门,但文章语言表达适中,且短句占主体,平衡了话题生僻对考试带来的解题障碍。其中cognitive还给出了中文注解,也正好应验了我们反复强调的中文重要性的应试知识要点。同时,空格设置处的词性相对比较容易判断,例如,名词前给出了单复数的区别的代词 those作为提示,又例如,非谓语动词只考查了一个正在进行时,而做后置定语或状语的高难度应用本篇没有涉及。

段落匹配部分(The Perfect Essay)

首先看备选的十个小标题,均无长难句,同时出现大量重复信息,例如除了与文章title 本身密切相关的 essay ,flaw,flawless,perfection以外,还有mother,criticism,从而能顺利预测出文章谈及的是通过母亲的有建设性的批评,提升作者的写作能力,

这也是我们要求的先题后文解决段落匹配的技巧。从长文章的段落设计上看,一共11段(K),属于段落数量适中的.情况,也为匹配选择降低难度。但对于所谓长阅读文章只看开头结尾的谬论,用真题再次给予回击,十道匹配中至少3题涉及段落中间部分,2题涉及对全段进行总结。

仔细阅读部分

保持一贯的难易结合(即一篇相对简单,另一篇略有难度),第一篇文章(Silicon Valley)相对容易,文章讨论为何在其他地方无法复制硅谷(Silicon Valley)成功的原因。纵观后面的五道问题,定位点非常清楚,前四题均有明确的大写(1、Silicon Valley2、Miami3、Carnegie-Mellon MIT 4、Boston)同时根据出题顺序与行文顺序一致的原则,不难确定第5题对应最后一段。

篇7:12月大学英语四级阅读解析

To the professional anthropologist, there is no intrinsic superiority of one culture over another, just as to the professional linguist there is no intrinsic hierarchy among languages.

People once thought of the languages of backward groups as savage, undeveloped forms of speech, consisting largely of grunts and groans. While it is possible that language in general began as a series of grunts and groans, it is a fact established by the study of “backward” languages that no spoken tongue answers that description today. Most languages of uncivilized groups are, by our most severe standards, extremely complex, delicate, and ingenious pieces of machinery for the transfer of ideas. They fall behind our Western languages not in their sound patterns or grammatical structures, which usually fully adequate for all language needs, but only in their vocabularies, which reflects the objects and activities known to their speakers. Even in this department, however, two things are to be noted: 1. All languages seem to possess the machinery for vocabulary expansion, either by putting together words already in existence or by borrowing them from other languages and adapting them to their own system. 2. The objects and activities requiring names and distinctions in “backward” languages, while different from ours, are often surprisingly numerous and complicated. An accidental language distinguishes merely between two degrees of remoteness (“this” and “that”); some languages of the American Indians distinguish between what is close to the speaker, or to the person addressed, or removed from both, or out of sight, or in the past, or in the future.

This study of language, in turn, casts a new light upon the claim of the anthropologists that all culture are to be viewed independently, and without ideas of rank or hierarchy.

1.the language of uncivilized groups as compared to Western languages are limited in ___.

A.sound patterns

B.vocabularies

C.grammatical structures

D.both A and B

2.The author says that professional linguists recognize that ___.

A.Western languages are superior to Eastern languages

B.All languages came from grunts and groans

C.The hierarchy of languages is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D.There is no hierarchy of languages

3.The article states that grunt-and-groan forms of speech are found ___.

A.nowhere today

B.among the Australian aborigines

C.among Eastern cultures

D.among people speaking “backward” languages

4.According to the author, languages, whether civilized or not, have ___.

A.the potential for expanding vocabulary

B.their own sound patterns

C.an ability to transfer ideas

D.grammatical structures

5.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implied but not articulated in the passage?

A.The study of languages has discredited anthropological studies.

B.The study of language has reinforced anthropologists in their view that there is no hierarchy among cultures.

C.The study of language is the same as the study of anthropologists.

D.The study of languages casts a new light upon the claim of anthropologists.

篇8:英语阅读教学解析

一、阅读的本质

阅读是人们从视觉材料获得信息的过程。视觉材料主要包括文本、图片, 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起初, 在阅读过程中, 我们将视觉材料转化为声音进入大脑中, 然后, 再去理解视觉材料的意义。由此, 可以将阅读理解为伴有不同目的的读者积极地对阅读材料进行监管和控制的过程。

阅读过程不仅仅是信息传递的过程, 还是读者和作者之间通过对语言的解码和编码, 进行交流的过程;是读者通过语言, 与作者产生共鸣的过程;是读者理解信息, 并进行判断性吸收, 与自己已有知识相融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读者的图式知识 (包括文章的修辞结构, 背景知识等) 和语言知识交互作用来帮助读者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信息。理解了阅读的本质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实施阅读教学。

二、阅读模式

伴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 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认为英语阅读有三种模式。自下而上的模式, 自上而下的模式, 交互式模式。

1. 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

这种阅读模式强调, 阅读是将一系列的文字符号解码成具体的意义。如果读者能够理解文本中单词、短语、语法、句子, 他就能够很好地理解全文。但它忽略了读者的背景知识和文字处理策略。这种阅读模式低估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 使阅读变得无意义并导致对文章的误解。

2. 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

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 首先介绍的是有关阅读的背景信息, 然后理解阅读材料是通过猜测文章结构的意义, 最后学习并总结文章的结构和词汇的意义。这种阅读模式基于读者已有的文章的背景知识, 并用这些背景知识来对浏览过的文章信息做出预测, 最后通过分析和筛选证实或否定已做出的预测。这种阅读模式, 改变了对读者角色的理解, 重视高层次的阅读技能, 即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并结合阅读材料预测文章意义, 认为读者的文化背景知识要比单词和句子结构更重要, 忽视了较低级别的阅读技巧。

3. 交互式阅读模式

许多研究表明, 以上两种阅读模式都有各自的不足, 因而研究者又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即交互式教学模式。这种理论认为阅读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即读者在获得视觉信息的同时, 也在翻译或重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人们在阅读时, 同时运用两种方式即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来对文章信息进行处理, 既保证了读者对文章预测的准确性, 又可以使读者多角度地思考文章内容, 避免了阅读的片面性。

三、阅读策略

根据Barnett, 阅读策略是指读者在阅读文章时解决问题的方式, 即读者通过使用阅读策略来解释文章中不清楚的部分来提高阅读能力。阅读策略能够帮助读者构思文章, 找出文章线索, 正确领悟文章, 解决文章中读者不能理解的问题。

阅读策略包括一些有用的技能。如推测、预测、猜测一些单词的词义、推出作者的态度等。此外, 阅读策略也包括读者选择和控制的活动。为了完成阅读理解中的任务, 学生们采用阅读策略来调整和控制阅读过程。

四、将情景教学法应用于阅读教学中

1. 读前阶段

读前阶段是为了协助读中阶段的活动, 这一阶段也叫导入。在这阶段中, 学生先复习与阅读任务有关的文章知识, 然后熟悉阅读材料的主题, 再复习已经学到的语言知识。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阅读材料的大致内容, 为阅读做好准备。这一阶段主要做的事情是为了唤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兴趣创设情境。如文化知识、习俗、宗教信仰和背景知识等。

教师能够创造或设置如下情境:在阅读课的初始阶段, 为了帮助学生学习词汇, 教师使用具体的实物、图片, 生动的语言和行动来创造情景, 解释新词汇及短语的意义和用法。

此外, 在阅读教学开始前, 教师也需要给学生介绍阅读材料的背景信息,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文章。

教师创设的情景必须联系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和他们渴望得到的知识。总之, 教师在阅读前也能够创造问题情境。通过提出合理的, 有趣的及和阅读材料相关的问题, 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然后让学生们分组讨论, 使他们带着兴趣和好奇心去阅读。

2. 读中阶段

读中阶段是阅读教学最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的目的是获得学习的三个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景教学法主要注重的是理解过程而不是阅读规则。下面是情景教学法在读中阶段的应用:

首先, 每个阅读材料都是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当涉及到关键信息时, 教师可以创造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来解决问题。如果学生不能给出教师所期待的答案, 教师将会使用描述性的语言、手势或其他的教学方法来解释这个难题。

其次, 一些阅读材料通过以故事的方式告诉人们怎样行为得当。当讲授这种阅读材料时, 如果教师仅用一个简单的故事告诉学生怎样行为的话, 教学效果通常不是很好。但是如果教师根据材料创设问题情景, 让学生表演出来, 学生不仅会对知识印象深刻, 还会直接感觉到角色的情感, 然后他们也能举止得体。

此外, 科技材料远离学生的生活, 这种材料抽象并难以理解。在讲授这种材料时, 教师可用具体的实物、图片、多媒体、视频来向学生展示阅读材料。

最后,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会有一些难懂的语法点。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来解释新的语法结构。这样, 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 利用头脑中的图式更容易理解抽象的语法点。

3. 读后阶段

在传统教学方法的读后阶段, 经常要求学生大声朗读并复述课文, 或者是逐句翻译课文。这些活动不足以完成读后阶段的任务。在情景教学法的读后阶段, 会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了解文章、作者的情感态度、文章的背景知识。

综上所述, 将情景教学法应用于课堂英语阅读教学,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给英语阅读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而且会促进我国英语教学法的改革, 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法, 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问题情景为导线, 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这种阅读教学法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同时, 又为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们提供理论依据, 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曹南南.2002.如何开展英语情景教学.南昌:江西教育, 2002 (6) :52-55.

[2]陈贤纯.外语阅读教学与心理学[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8.

[3]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M].华东师大出版社.1981.

篇9:12月大学英语四级阅读解析

短对话

短对话在历年的四级听力考试中都属于难度偏低的题型,多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和话题为主,并无过于复杂和深奥的词汇。但就近几年四级听力真题来看,短对话的难度在悄悄增加,其难点主要体现在考查考生能否根据简短的对话内容揣摩出说话人的言外之意。很多考生在听短对话时都有这样的感受:听力录音中的单词和词组都不陌生,但一旦连词成句,整句话的意思或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就难以捉摸。所以,能否把握住说话人的意图是考生解决短对话题目的关键所在。

通过观察和总结历年短对话的录音材料,笔者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几乎所有短对话的考点都集中在第二个人说的话上。通常来说,第一个人说的话所起的作用是把考生引入到一个场景中,而能否准确理解第二个人的话会直接影响考生答题的准确率。第二个人说话时一般多使用转折句、建议句、强调句等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感受,所以考生要特别注重对这些句式的理解。这几类常考句式在此次四级听力短对话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下面我们来看以转折句为考点的第12题:

12. What does the man mean?

A. He was looking forward to seeing the giraffes.

B. He enjoyed watching the animal performance.

C. He got home too late to see the TV special.

D. He fell asleep in the middle of the TV program.

解析:在这道题的录音中,第一个说话人(woman)的话不难理解,通过其提到的“TV special (特别节目)”可知对话探讨的话题为电视节目,这类场景在短对话中经常出现。对话的关键点是第二个说话人(man)所说的话:“… but I wish I could have stayed awake long enough to see the whole thing.”通过转折词but及其后出现的表示与现在事实相反的虚拟语气,考生可以推测出此题的感情色彩转向了消极的方向,即第二个说话人可能没有观看此节目,而原因就是没有stay awake,言外之意是说第二个说话人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睡着了。因而选项D为正确答案。

这种通过转折句引出关键考点的题目在此次考试中很常见。同样类型的题目还有第13、14和16题,占了短对话题目的一半之多。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在于抓住三个要点:①捕捉到第二个说话人话中的转折词;②仔细体会转折词后录音内容的言外之意;③在选项中找出能表达这一言外之意的选项。

下面我们来看以建议句为考点的第11题:

11. What does the man suggest the woman do?

A. Read the notice on the window.

B. Go and ask the staff.

C. Get a new bus schedule.

D. Board the bus to Cleveland.

解析:在这道题的录音中,通过第一个说话人(woman)所说的bus schedule、leave等词,考生很容易听出这道题讨论的是“发车”问题。答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第二个说话人说的话:“Why don’t you just go to the ticket window and ask?”这句话表面上是反问的口气,实则是建议第一个说话人去ticket window询问一下,正确答案显然为选项B。虽然选项A、C、D中分别出现了对话中的词汇window、bus schedule和Cleveland,但只是片面地表达了某些细节,目的是想迷惑考生。因此,考生在做题时不要一看到选项中出现了自己听到的词汇就妄加选择,而是要对选项进行仔细分析。此次短对话的第17题同样也考查建议句。对于这类题型,考生要注意掌握常见的建议句式,仔细体会建议的具体内容。

此次短对话以常规题型为主,考点多是考生较为熟悉的内容。但同时,短对话考查的角度有所拓展,出现了新的出题思路,也增加了对口语或俚语的考查,以短对话的第18题为例。

18. What do we learn about the speakers from

the conversation?

A. They were camping this time last year.

B. They didn’t quite enjoy their last picnic.

C. They learned to cooperate under harsh conditions.

D. They weren’t experienced in organizing picnics.

解析:该题的难点体现在其与众不同的出题思路上。短对话题多是针对对话中某一个人的话提问,而该题是针对整个对话提问,加大了考生的分析难度。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第一个说话人(woman)的话:“This picnic should beat the last one we went to, doesn’t it?”考点就体现在beat一词上。Beat是口语中常用的词汇,词组“beat sth./sb.”表示“在某一方面胜过或优于某事(人)”。通过第二个说话人的回答(Oh, yeah, we had to spend the whole time inside. Good thing, the weather was cooperative this time),考生可推断出对话中的两人都认为“今年的野餐胜过去年的”,言外之意就是“去年的野餐不太理想”,由此可知正确答案为选项B。

这种与实用的口语表达相结合的考查方式较为新颖,也许会成为今后短对话的一种考查趋势,这就要求考生平时多积累常用的口语表达。

长对话

此次听力考试的两个长对话难度都不大,第一个对话探讨英国和瑞士两国的气候和人文方面的问题;第二个对话则为经典的工作面试场景。虽然篇幅比短对话稍长,题材也更为专业,但两个长对话的题目难度较小,符合听力考试一贯遵循的“题文平衡性原则”(即如果听力录音材料的篇幅长、难度大,题目就相对简单)。所以,只要考生能够掌握好大致的行文逻辑,把握好对话节奏,对重要的细节信息进行记忆,答案还是比较容易判断的。下面我们来看长对话中的题目。

第一个长对话是关于英国和瑞士两国气候和人文方面的讨论。虽说此类题材在长对话中并不多见,但题目相对简单,考生可主要依据“视听基本一致”原则解题。所谓“视听基本一致”,是指与录音材料中的内容越接近的选项,其作为正确答案的可能性越高,可简单理解为“听到什么,就选什么”。下面来看第20题。

20. What do Swedish people complain about when they visit England in winter?

nlc202309031051

A. The bad weather.

B. The gloomy winter.

C. The cold houses.

D. The long night.

解析:这道题对应第一个长对话的前半部分,题目中没有生僻词汇,考生可凭对话中的句子“Swedish people always complain that when they visit England, the houses are cold even in the good winter”找到答案。通过这句话,考生不难判断Swedish people抱怨的内容为“the houses are cold”。根据“视听基本一致”原则,与该内容最为吻合的选项为选项C,由此可知选项C为正确答案。

第二个长对话考查的是工作面试场景。通过分析历年听力考试中出现的此类场景,我们可以找到大致的出题思路:考点主要集中在被面试人的背景(包括教育程度、文凭种类、所修专业、工作经历等)、申请工作的原因(包括个人的主观选择和客观因素)以及求职的意向(包括申请职位、晋升等)等方面。只要考生熟悉这些考点,抓住对应信息,答题便不是问题。下面我们来看第23题。

23. What was the man’s major at university?

A. English Literature. B. Management.

C. French. D. Public Administration.

解析:这道题询问的是面试者的专业。在此类有关面试场景的对话中,被面试人的个人信息通常出现在对话的开头部分。掌握了这一特点,考生可直接在对话开头寻找答案。根据对话开头的句子“I did a degree in French at Nottingham”,考生很容易判断此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C。

综上所述,长对话的题目设置并不难,只要考生把握好长对话的结构,抓住重点信息,结合“视听基本一致”原则,注意区分干扰选项,攻下此题型并非难事。

短文理解题

四级听力考试的难点多集中在短文理解题目上。这一方面是由于短文听力材料本身的难度较大,另一方面是由于听力考试到此已进行到中间时段,考生的注意力难免会有些分散,这为其听记文章带来了额外的困难。但就此次短文理解题目来说,题目难度比较适中,只要考生掌握一些常见的应对策略,还是能够攻克这一难关的。

长对话中提及的“视听基本一致”原则同样适用于解答短文理解题。此外,考生还可结合“题文同序”原则来解答该题型。所谓“题文同序”原则,是指在短文理解题目中,题目的顺序与其答案信息在录音材料中出现的顺序通常是一致的。一般情况下,短文开头的前三句话必出一题,中间位置出1~2道题,结尾处出一题。根据这一原则,考生就可以提高定位的准确性,有针对性地集中精力听辨考点内容。下面来看第29题。

29. What is Chris’ main responsibility at Taxlong Company?

A. Directing personnel evaluation.

B. Buying and maintaining equipment.

C. Drawing up plans for in-service training.

D. Interviewing and recruiting employees.

解析:这道题为第二篇短文的第一题,所以考生可依据“题文同序”原则,将注意力集中在短文的开头部分。根据录音材料中的第一句话“Chris is in charge of purchasing and maintaining equipment in his division at Taxlong Company”,结合“视听基本一致”原则,考生可确定正确答案应为选项B。选项B中的buying正是录音中purchasing的同义替换。

考生需要注意的是,“视听基本一致”原则并不一定局限在选项内容与录音内容在文字上的高度吻合,还包括选项内容与录音内容在意思上的高度吻合。因为录音中的内容有时会在选项中以“同义替换”的形式出现,所以考生在利用这一原则解题时,不仅要能辨别文字上的一致,还要学会辨别意思上的一致。

复合式听写

此次复合式听写文章的题材不是以往常见的科技文,而是记叙文,所以整体难度不高。单词听写部分需要填入的单词多为名词,并且没有涉及单复数变化,考生只要足够细心即可。唯一有些难度的是第40题,该题要求考生填入sewn (sew的过去式)一词,有些考生对该词不太熟悉,结果在此处失分。

复合式听写的句子听写部分稍有难度,因为每个句子中都会出现一些长词或难词,比如independence、interdependence、responsibilities、burden等词。虽说有三次机会记录,但如果考生对这些词汇的含义或拼写不够熟悉的话,很容易在这些词上浪费时间,影响后面的听写。针对这些长词或难词,建议考生在听第一遍录音时只写下这些词的一半或大半,或是利用辅音记忆法来记下单词(例如responsibilities可写成rspsbltys),以节省时间;等到听第二遍录音时,考生再将这些词补全。当然,要想熟练运用这种方法,考生还需在平时多加练习。

上一篇:体育科组教研总结下一篇:民警试用期工作总结与气象业务技术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