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带头人培养总结

2024-06-21

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带头人培养总结(精选6篇)

篇1: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带头人培养总结

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带头人培养总结

杨中文

骨干院重点建设期间,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主要培养了一名省级专业带头人、二名院级专业带头人(含聘用企业高级技术人员作为院级专业带头人)。

一、培养措施

1、国内外进修、考察;

2、主持及参与课程建设;

3、主持教研科研课题;

4、开展为企业服务;

5、参与行业协会并到行业协会任职;

6、参加学术会议。

二、培养情况

培养情况下表所示。

专业带头人培养情况表

三、培养效果

在专业建设期间,通过对三名专业带头人的培养,提高了专业带头人的学术水平,掌握了塑料加工最新技术,增强了专业带头人把握专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能力,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课程体系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能够带领教研室全体教师开展专业建设与专业研究,在专业建设中三名专业带头人起到了带头作用。

省级专业带头人培养于2012年6月通过了湖南省教育厅的验收,二名院级专业带头人于2012年12月通过了湖南科技职业学院的验收。

四、存在问题

三名专业带头人中,有二名专业带头人没有出国培养学习经历,建设学院在专业带头人培养验收过后继续加强培养,丰富专业带头人的经历,提供更多的外出学习考察的机会,特别是出国学习的机会。

篇2: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带头人培养总结

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一、专业建设方案与工作目标的执行和完成情况

2006年7月,我院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被遴选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点后,院、系领导高度重视。我们认真学习了相关高等职业教育相关文件,分析了国内外一些高等院校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结合我们在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领域的理论认识,以及近30年来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实践,通过企业调研、专业指导委员会讨论,我们几拟其稿,最后确定了 “品牌专业”――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橡胶制品加工与检测专业方向)专业建设方案与工作目标。在院、系领导下,其它部门配合下,专业负责人和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师生共同努力,认真执行“专业建设方案”,目前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二、改革与建设的主要方面及所做的工作(一)改革与建设的主要方面

改革与建设的主要方面由以下几点。1、2、3、4、5、6、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师资队伍建设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教材建设

教学研究、课程改革、精品课程建设 科学研究和服务企业

(二)所做的主要工作

1、认真学习、广泛调研、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1)认真学习、广泛调研

为了提高理论水平,我们先后学习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引导》(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2006)、《以专业改革与建设践行高职教育科学发展》(马树超,范唯,2009)、《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策略》(上海职业技

术教育研究所 雷正光 郭杨 2009)等文件、专著和文章十余种,理论知识有较大提高,为专业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

为了找出与其它院校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的差距,我们先后走访、调研了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青岛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6所开设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的院校,学习了他们的先进经验,找出了我们的不足和长处。为了使我们的专业建设紧跟行业与企业的发展,更好地培养企业适用的、深受企业欢迎的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橡胶制品加工与检测专业方向)人才,我们按照“专业建设方案”要求,每年进行两次以上的专业调研,特别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实训中心建设、课程改革等过程中,最先做的工作就是企业调研,我们先后走访了中国橡胶协会、江苏省橡胶协会、徐工轮胎有限公司、徐州汉邦轮胎有限公司、安徽绿源实业集团、无锡二橡胶股份有限公司、常州胜威塑料有限公司、山东永盛橡胶集团责任有限公司、正新橡胶(中国)有限公司、锦湖轮胎(中国)公司、韩泰轮胎(江苏)公司、爱得士鞋业(江苏)有限公司等企业20多个单位企业,广泛与行业和企业领导、专家座谈,认真听取他们对专业建设的意见,调研结束后,认真总结和梳理,并将这些意见和建议作为专业建设的依据。

(2)改革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精神,我们必须突破传统的教育思维模式,拓展多渠道、多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凸显技能培养,把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技能、素质有机整合,形成模块式专业课程体系。为最大限度地强化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与岗位的衔接,我们专门派出老师深入到各个橡胶企业去做深度的调研,与行业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座谈,了解企业的真实想法,明确橡胶企业对从业人员在知识、能力、技能、素质方面的要求。把企业用工标准与教学培养标准相结合,整合和优化相应的课程,制定以岗位为课程模块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满足岗位对人才的需求。

根据高分子应用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从知识、能力和素质

结构的三个方面,设置相关模块,它们各自独立,又互渗透,有机结合,形成交叉网络式的教学体系。设置公共基础模块、专业模块和素质拓展模块。其中专业模块包括: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与岗位对应的工学结合式模块)、专业技术应用模块(与岗位对应的工学结合式模块)。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按照这样的课程结构设计相关课程。专业模块为“活模块”,根据社会需求还可选用“活模块”部分的任一“专业模块”进行教学,使得课程形式灵活化。

起草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经过专业指导委员会讨论而定稿。根据行业、企业的发展情况,每年对方案“滚动修改”,并在当年新生教学中执行。2007年-2008年我们承接了教育部高职高专材料类专业教指委的“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范研究”课题,2008年11月12日教育部材料类教指委主持了结题会议,与会十多所设有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院校的专家、老师认真审查了我们的材料,对我们的研究给予高度评价,一致同意结题。结题后,我们接受教指委任务,由我院牵头起草制定了全国高职高专高分子材料应用专业建设规范、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等教学资料,于2009年6月,由教指委主持了审定会,目前即将出版。

2、加强双师素质队伍建设,强化产学研结合,建立一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学团队。

我们知道,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最终要靠教师来具体实现。教师教学思想和学术水平的高低,知识面的深度、广度及治学的作风不仅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只有一批事业心强,教学、科研与动手水平高的双师队伍才能促进专业建设,才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年青教师的培养)是我们的工作重点。

师资队伍的建设,除按常规的方式进行外,我们重点采用了“强化产学研结合,加强双师队伍培养”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对中年教师,采用科研开发和企业实践进修为主的培养形式,通过科研工作的开展,不断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实现实际能力与水平的提升;对青年老师,实行导师制,新老教师共同承担科研课题,通过“老带新、新促老”方式,密切了相互协作关系,加快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另外,还引进和培养技师型、高级技师型教师,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促进学生高技能能力的形成。

先后选派本专业负责人及骨干教师12人次出国到新加坡、日本、加拿大培训,每年都选派专业老师到企业锻炼,到目前为止,共有46人次去山东永盛橡胶集团、江苏通用科技有限公司、无锡美峰橡胶制品有限公司、无锡二橡胶股份有限公司、徐州汉邦轮胎有限公司、徐轮橡胶有限公司等企业锻炼,部分教师在我院实训中心培训。

通过三年多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基本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学团队,团队人员中有江苏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江苏省先进教育工作者2人,院级名师1人。校内专任教师中有教授2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0人,高级职称占44.44%,45岁以下年轻老师有博士1人,硕士11人,硕士学位以上比例52.18%。双师比例达到85.18%。另外有校外兼职教师15名,其中8人具有高级职称、占53.3%。超过品牌专业建设实施方案要求,专业教学团队也于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

3、建设融教学、生产、科研、培训于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

根据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技能训练要求,我们在省级实训中心、省级工程中心基础上,利用中央财政拨款和学校的投入,加强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在实训设备配置上,其水平与企业现有先进设备一致,有些设备仪器还超前于企业;在实训设备仪器数量上满足实际“需求”。同时重点引进仿真实训设备项目。几年来增加了四个实训项目,新上设备仪器三十多台套。

2006年开始,将企业引入实训中心,即实训中心既是实训教学基地,也是生产产品的工厂,使学生在校内就能亲临实际生产现场,感受企业氛围,真刀实枪完成实训项目,还能解决实训经费不足的瓶颈。2007年通过江苏省实训基地建设验收、2008年完成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008年4月获得中国石油化工协会颁发的高分子材料示范培训基地称号,2009年5月成为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在科研和对外服务方面,利用实训中心和省级工程中心平台,承接了三十多项纵横向课题,通过省市级鉴定验收课题近十项,获国家专利十多项。在培训方面,除能满足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鉴定工作外,还承接了六批企业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2009年还完成了全国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

业教师的培训任务。2009年基地生产塑料、橡胶制品品种达到十多个、产值150多万元。校内实训基地已经具备融教学、生产、科研、培训等多项功能于一体。

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紧紧依托行业、企业,努力做到资源共享,在原有徐州轮胎有限公司、徐州汉邦轮胎公司等十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基础上,又与山东永盛橡胶集团责任有限公司、伊若华橡胶(浙江)有限公司、正新橡胶(昆山)有限公司等六家知名橡胶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共享实验、实习设备。二十多家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充分满足了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需要。

4、改革教学内容,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改善教学方法与手段,强化教学质量管理(1)精品课程建设

我们按照学院“关于教学内容改革及精品课程建设的原则意见”要求,我们先进行课程内容改革,课题结题后,再进行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是先进行院内精品课程申报与建设,再生进行省级和国家级精品建设。为了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自2006年起,有《橡胶配制与塑混炼操作技术》、《橡胶材料与配方》、《橡胶压延挤出操作技术》、《橡胶硫化与性能测试技术》、《橡胶制品工艺》等5门课程进行了教学内容改革,结题后,均开展了精品课程建设。为了保证精品课程建设质量,先后去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化学职业技术学院等四所院校学习,聘请有经验的专家来校开展讲座和现场指导等。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根据人才培养要求,我们集成、整合、优化已有教学改革成果,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特别加强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课程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先后有五门课程评为精品课程,其中三项为院级、一项为省级、一项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2)教材建设

在教材建设上,我们有较好的基础,全国第一套高职高专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橡胶制品加工与检测专业方向)专业的5种专业教材,均为我院教师主编。由于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的改变,原来的教材已不适用教学需要,对此,我们2006年8月,积极组织老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对原来的教材进行了修订和编写工作,教育部高职高专材料类专业教指委、高分

子材料专业分委员会非常支持该套教材的修订与编写工作,化工出版社也积极指导,近几年相继出版了由我院高分子材料专业教师主编的专业教材五种,并在全国使用。其中有三种被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评为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3)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我们根据“教学做一体化”的教育理念,进行了“边讲边练” “教、学、评、训”、“工学结合”等教学方法的改进。这些教学模式是针对“四大技术训练模块”、“五大技能操作模块”进行的教学方法改革。对毕业设计等设计和专题类实践环节教学我们均紧密结合实际,进行“实用型”、“应用型”等教学模式。“边讲边练”教学方法是在专业模块教学中进行的,而专业模块的教学是按周集中进行教学,每周约20-24学时。教学中把每个模块分成多个小专题,讲授后,学生马上练习;在巩固前一专题后,再进行下一专题的讲授与训练,有时第一节课是讲授,第二节就让学生做练习;有时讲20分钟后,就把学生带到实训现场动手操作,操作后再回到教室进行讲授总结,学生熟练后,即进入实训中心的生产车间“顶岗操作”,实行“工学结合”教学方式等。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将实训与实际生产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教、学、评、训”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主要在“五大技能操作模块”课程中的采用,教学场地为实训基地。教:指教师使用多媒体在实训中心的三楼专业教室讲授实验、操作原理,设备仪器结构,用动画或录象讲授各操作步骤与方法。学:学生在专业教室学习教师讲授内容。评:指教师讲授结束,学生掌握原理、结构、操作步骤和方法、注意事项等知识后,选几位学生(根据操作要求,如炼胶操作,为2人等),去一楼的生产实训中心或二楼的检测中心,在实验教师指导下现场操作,其他学生在三楼的专业教室,通过闭路系统,在投影上观看现场的操作,并记录各步骤正确与否;现场的学生操作结束后,教室的学生在教师组织下对现场操作的各步骤正确与否给出评价;可以选不同成绩的学生分几次现场操作与评价,学生全部掌握操作后,本教学过程结束。训:指学生已经掌握操作技术后,再去生产实训设备现场操作实训。

“工学结合”、“顶岗操作”教学模式除在校内实训中心的生产车间进行外,从2007年开始与无锡橡胶二厂等企业协作,在部分班级开展“1+0.5+1+0.5”和

“2+1”的教学模式。“1+1+1”指第二年在企业“工”,第一、三年在学校“学”;“2+1”指三年级在企业“工”,一、二年级在校“学”。集中、长时间式的“工学结合”、“顶岗操作”,企业便于安排,学校便于管理,学生能能学到真东西、还能得到一定“工资”等,能较早进入“企业人”状态。学生高兴,企业欢迎。

毕业(专题)设计教学环节是紧紧围绕企业的实际进行的,均是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的课题,指导教师既有学院教师,也有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由于大部分学生从事的毕业课题就是将要就业的单位希望解决的问题,他们都想在正式进入工厂前,为企业解决问题,超前做出贡献,所以学生的热情高、干劲足,成效显著,先后有12位获得院级优秀毕业设计优秀奖、5位获省级优秀毕业设计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4)强化教学质量管理

建立了由督导部门、教学实施部门和学生三个方面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该体系由学生评价、督导评价、教学管理评价及教学效果评价等四个模块构成。教学质量控制和评估更加科学、合理。

5、产学研结合,服务企业

产学研结合、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是本专业的特色之一。本专业先后建立了徐工轮胎公司、徐州华辰胶带公司、无锡二橡胶公司等实训基地。这些实训基地是我们教学的重要基地,是完成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不可少的社会资源。教师要教好课,不仅要有厚实的专业底蕴,强烈的事业心,还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科研实践。实践证明,具有一定科研实践水平的老师,其讲课很少是照本宣科式的单纯传授与灌输。教师通过教研及科研工作,将研究成果带进了课堂,丰富了教学内容,将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拉近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距离,促进了专业建设,同时也能为企业做出贡献。

我们制定了科研的奖励制度,鼓励支持教师围绕企业中的问题开展科研工作,如丛后罗老师带领岳丹等同学完成的“植物秸秆、废旧橡胶复合材料的研究”为盐城恒泰橡胶制品有限公司年创造效益500多万元,朱信明、翁国文等老师为徐州天源橡胶有限公司开展的“高强力再生胶生产技术研究”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等,翁国文老师与徐州华辰胶带有限公司合作研制的“耐热输送带的研制项目”也给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几年来完成了与地方企业横向

课题2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56篇,为企业创造了良好效益,又密切了校企关系,从而推动了专业建设发展。

6、建立全面素质质量观,强化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

在进行课程体系改革中,我们把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作为有机的整体来统筹考虑。

我们根据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特点,努力从几方面来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首先,在传授知识时努力贯穿辩证发展的观点。即我们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时除了必须从一个局部(分模块)到一个局部(分模块)进行分析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综合的总体规律性的认识。这样,可以启发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次,通过课内、课外加强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除了强调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以外,我们努力在课内外的各种活动中营造一种环境,形成一种氛围,使学生的才能在锻炼和养育中逐步形成。例如,通过开放实验室、科研兴趣小组、开设第二课堂,利用课外时间,引导学生学习一些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方面的实用技术,安排并指导一些学生参加科研项目的研制与开发工作,锻炼学生运用现代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分析问题、动手解决问题、实践创新的能力和产品开发应用的能力。除业务能力外,注意加强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的教育,适当安排有关社会公德、责任、风险、专利等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三、经费投入及使用情况

1、经费投入情况

建设期内学校累计向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投入的建设经费:467万元,同时中央财政支持300万元,自2006年按生均教学经费逐年增加,分别为:2006年,2820元/生;2007年,3080元/生; 2008年,3180元/生。

2、经费使用情况

实训基地建设及仪器设备维护319万元 实验实训材料经费:32万元 学术交流及培训差旅费:26万元 精品课程建设经费;17万元 教研与科研经费:20万元

学生活动及招生就业经费:53万元

四、取得的进展和成效

1、教学改革成效显著,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三年多来,教学改革成效显著,教学质量有所提高,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师共承担院级教改项目6项,省部级3项,共发表教改学术论文30篇,科研论文56篇。其中,《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获学院一等奖、《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范研究》荣获2009年教育部材料类教指委一等奖,《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规范研究》同时获得一等奖,本专业老师指导的毕业设计屡获省级本专科优秀毕业论文奖。

2、实训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实验实训条件国内领先

实训基地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2007年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实训基地通过了省级实训基地验收,2007年12月获得了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资助项目,2008年底已全部建设完成。2008年4月获得中国石油化工协会颁发的高分子材料示范培训基地奖,2009年5月获得教育部高职高专高分子材料师资培训基地称号。

3、形成了一支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学团队

三年来先后有1位老师被评为江苏省教学名师、两位老师被评为江苏省先进教育工作者,1位老师被评为院级名师。27位校内专任教师中有教授2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0人,高级职称占44.44%,45岁以下年轻老师有博士生1人,硕士11人,硕士学位以上比例达到52.18%。我们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针对性的对教师进行培训和企业锻炼,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本专业双师比例达到85.18%。另外有校外兼职教师15名,其中8人具有高级职称占53.3%,本专业教学团队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

4、教材建设取得突出成绩

2006年来,我院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老师先后主编出版了11种专业教材,先后有3本教材被评为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有4本教材被评为教育部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并相继出版发行,本专业核心课程的所有教材都由本专业的骨干老师主编,同时还编写了6本工人培训教材。有4本教材获得院级

教学成果奖。

5、课程建设成绩突出,精品课程建设取得突破进展

06年来先后有5门课程获得学院精品课程立项、3门课程获得院级精品课程称号、1门课程获得江苏省精品课程称号、1门课程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

6、学生规模扩大,就业率不断提高

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在校生由2006年的576人,增长到2009年的746人。就业率一直保持100%,对口就业率达到93.4%以上。

五、本专业的特色优势

本专业开办有30多年历史,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专业特有的,优于国内、省内其他学校同类专业的优势,可体现在以下方面:

1、办学理念:在办学过程中,以培养橡胶专业方向学生的实践和技术能力及综合素质为重点,以就业为导向、满足橡胶企业用人要求为落脚点的办学理念。2、3、4、培养模式:采用工学结合、项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采用与橡胶企业岗位对应的“模块式课程体系;

教学方法:实行“教学做一体化”、“讲、学、评、训”贯穿于项目化引导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法;

5、6、教学管理:建立运行了督导、教学和学生三方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专业建设:成果多、凸显品牌优势:

(1)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省级和院级教学名师,(3)国家精品课程,(4)国家示范实训基地,教育部高职高专高分子材料师资培训基地,(5)全国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课教材全为我们主编,(6)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下达的、我们起草的、全国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范、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教学资料即将出版,(7)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100%等。

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等

与国外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方面的交流较少。今后要加强与国外先进的、高

分子材料领域的单位、专家交流协作,把我院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品牌专业。

篇3: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带头人培养总结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

2014年3月中国教育部明确了1200所全国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将有600多所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作为湖南省属地方本科院校也率先迈出了应用型本科转型改革的步伐,明确了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也针对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发展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与探索。

1 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

中国工程院《走向创新-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研究综合报告》一文曾提到“工业界既需要学术型工程科技人才,更需要应用型工程科技人才,尤其是技术交叉、科技集成创新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进行产品创新设计、开发新产品的人才,进行工程管理和经营的人才”[1]。有学者对应用型人才、学术性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做了区分[2],应用型人才具有良好理论知识和文化基础,同时具备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是企业高层次技术人员、一线管理人员、社会服务领域专业从业人员的重要来源[3]。但由于大多数高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上还未形成统一的规范,因此对高级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上如何准确定位,如何与“985”、“211”高校的高端学术型研究人才以及高职高专的技能型人才在知识结构、能力培养、市场面向、岗位选择、未来发展相区分,错层发展,是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4]。

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定位为“创新”、“技术”型人才,也即学生不仅要具有良好的高分子职业技术素养,而且还要具备较高的创新、创业能力[5],在市场中有岗位需求,在职业发展上有更大的空间。其人才培养的特点是,在知识结构上更注重理论体系的完整,学科专业知识的交叉应用;在能力培养上不仅要有操作生产设备、检测仪器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还要具备创新创业的逻辑思维;在市场面向、岗位选择、未来发展方面,创新技术型人才主要面向大、中型科技生产企业的一线生产、检测及产品开发岗位,并期望学生在企业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一线生产实践后,最终走上生产、检测、技术开发的关键岗位。

2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创新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改革

我们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围绕着完整专业理论体系构建,专业知识的交叉应用,创新创业逻辑思维的培养,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与改革。

2.1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通过调研湖南、广东等地的高分子材料相关企业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的岗位设置、技能、能力要求,掌握市场、“客户端”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走访湖南省的“985”、“211”以及普通省属兄弟院校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办学情况,了解不同高校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办学定位和特色,根据我们自身师资状况和娄底经济园区承接长株潭汽车工业零配件加工的未来发展规划,并邀请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研讨、论证,确定了我们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围绕汽车用高分子材料,面向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加工、胶黏剂及涂料制造企业一线生产、检测及产品开发岗位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

2.2 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创新技术应用型人才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完整的专业理论体系及专业理论的交叉应用为基本思路,构建以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应用课程四个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架构。其中学科基础课程包含了化学基础课程和工科基础课程两个部分;专业核心课程则压缩为《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成型加工》三门理论及实验课程,仅限于经典高分子理论体系的讲解;而专业应用课程开设《胶粘剂与涂料》、《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结构性能测试方法实验》、《应用高分子材料综合实验》等课程,主要介绍高分子材料在胶粘剂、涂料、复合材料方面的应用,高分子材料结构表征和聚合物产品性能测试的技术标准规范和仪器使用方法,以及高分子材料制备、加工、性能检测的整个流程,建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的联系。

课程教学重点由传统的知识点识记转变成了专业知识的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也要随之改革。在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应用课程的教学中大力推广启发式、案例式和研讨式教学,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在分析、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应用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一些专业核心课程,我们还进行了慕课的建设,把有限的课堂时间更多地用于分析和研讨,调动学生全过程学习的积极性。

2.3 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重中之重。创新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实践教学体系突出技术性、实用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基于此我们构建了多层次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1学科基础课程模块中的实验课程中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培训为目标设置相关实验项目;2在专业基础模块实验课程中以合成方法的过程训练,材料性能分析、加工工艺的设备操作、数据处理分析为目标开设相关实验项目;3在专业应用模块中实验课程以企业检测岗位技能训练、生产岗位工艺改进为目标设置项目进行综合性训练,培养创新能力;4在校外实习环节引入高分子材料相关企业检测、生产岗位,开展3个月的顶岗实习,熟练职业技能、感受企业生活;5在毕业论文环节积极引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作为企业指导老师,以企业生产中的工艺改进、产品开发项目为课题开展毕业论文校企联合指导,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6积极开展校企联合育人。我们学院分别在第二、四、六学期开设了《校企合作课程》,邀请高分子材料相关的优秀企业工程技术专家来校分享企业生活,开展技术报告,亦或是到企业生产现场参观,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专业知识与应用技术的联系。

学生在多层次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中,一步步掌握了专业技能、技术,并与实际应用进一步相结合,最终转变成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满足社会和市场的要求。

2.4 科技创新项目、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

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理论知识向职业技能的转化是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我们优化了课程体系,大大减少了课堂学时,让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自主学习。同时我们开放实验平台,以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湖南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创新作品竞赛、学院创新性实验竞赛以及老师的科研项目等科技创新、创业活动为载体,要求学生组队参与,并安排老师全程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保证项目的实施效果以及毕业论文的质量,我学院制订了参加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的奖励办法。办法规定对于项目完成较好,获得校级以上荣誉的项目组成员,可获得一定的创新创业学分用于抵扣课外活动学分;对于项目完成优秀的,获得省级以上荣誉,或是在重点刊物发表论文,或是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的项目组成员,还可用成果代替大四下学期的毕业论文。这项规定实施以来,同学们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积极性大幅提高,不少二年级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也有几个学生用科技成果代替了毕业论文,大四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升。这项改革的效果已进入良性的循环,学生的能力培养效果显著。

3 结语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创新技术型高级应用人才具有职业技术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双重保障,职业技术素养面向就业岗位,是立身之本,符合市场的需求;创新创业能力面向学生职业未来,是发展之源泉,符合学生成长的需求。以学生为本,满足社会经济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才能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叔国.面向创新创业教育深化工程教育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16(1):48-49.

[2]秦琳.以应用性人才培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竞争力提升—德国应用技术大学[J].大学:学术版,2013(9):65.

[3]卢亚莲.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H)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职教论坛,2014(13):84-88.

[4]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66-70.

篇4: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带头人培养总结

关键词:高职;高分子材料化学基础;内容;改革

《高分子材料化学基础》是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以高中(包括中专、技校、职高)化学基础为起点,以高分子化学知识为核心内容,融入高分子化学所必要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知识,构建本专业基本的化学知识体系,培养本专业所需化学实验操作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的《塑料材料》、《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基础》、《塑料测试技术》、《塑料混配技术》、《塑料成型技术》等课程打基础。显然该课程是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但从目前该课程的内容体系来看,学科体系明显,内容体系仍是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及高分子化学知识体系的机械组合,其结果是课程内容多而杂,理论深而涩,给该课程的教学带来困难而且教学效果欠佳,可以认为目前该课程体系无法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所以很有必要对该门课程的内容进行改革。

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依据

本门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依据主要考虑如下三点:第一是考虑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对化学知识、技能及态度的需要,保证毕业生在就业岗位上具有够用的化学基础知识与从事化学实验室工作的技能;第二是考虑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要让学生掌握能够支持其进一步提高其专业水平所需的化学知识,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后劲;第三是考虑目前高职生源的高中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习能力的实际情况。

为了掌握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对化学基础知识、技能及态度的要求,我们对湖南塑料行业校企联盟企业进行了走访调查,调查的主要企业有湖南路路通塑业有限公司、湖南神塑科技有限公司、南车集团时代工程塑料有限公司、湖南科天新材料有限公司、湖南省塑料研究所、湖南益达塑业有限公司、株洲三鑫塑胶科技有限公司、株洲创业塑料有限公司,另外还对25家塑料加工企业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调查表进行了调查,28家外省企业进行了电话访问调查,调查塑料加工企业达到61家。调查结果表明我校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有四大技术工作岗位,分别是塑料挤出技术员岗位、塑料注射技术员岗位、塑料配方技术员岗位、塑料测试技术员岗位。我们根据这四个主要技术岗位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问卷调查表207份,回收调查表198份。《高分子材料化学基础》教学内容需求调查表如表1所示。

从调查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高分子材料化学基础》七个单元的内容对我校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都是需要的,其中以塑料配方技术员对《高分子材料化学基础》知识要求最高,统计需要数据达到1247次,其它三个就业的主要岗位对《高分子材料化学基础》内容要求相关不大,均超过了1100次,就业的其它岗位对本门课程的要求相对不高,只有934次。由此我们可以得出,《高分子材料化学基础》对本专业主要就业技术岗位来说非常重要,但对在其它岗位上就业的毕业生重要性相对降低。就各单元来说,以“碳链高聚物及其单体”单元最为重要,调查表中统计次数达964次,调查企业对象认为最不重要的内容是“高聚物合成”单元,只有573次,其次不重要的是“高聚物化学反应”单元,为707次,其它单元的统计次数多在800次左右,这几个单元的内容是可以认为是很重要的。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知道了《高分子材料化学基础》哪些内容对毕业生就业岗位是最重要及很重要的,哪些内容相对不重要,为我们对《高分子材料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找到了可靠的依据。

对于教学内容的选取我们也不能完全采取实用主义的办法,也就是说不是采用学生在企业的就业岗位用到那些知识我们就教授那些知识,高等职业教育属于国民教育序列中的高等教育,还需要考虑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也就是说为学生提供能够支撑其后续发展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采取的措施是在学生高中化学知识的基础上,将高等教育层次的化学基本的原理、理论融入各教学单元中,提高学生化学基本知识与技能,达到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大专层次所必需的化学基础。

同时我们还要考虑目前高职生源的实际情况,目前高职生源一般来说对高中化学课程掌握的情况不理想,学习能力也有待提高,所以我们选取《高分子材料化学基础》内容时也不能脱离生源基础的实际情况,没有必要将过深的化学理论纳入教学内容,不然学生无法掌握教学内容,反而造成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影响,如结构化学的内容、化学反应机理的动力学分析等内容不必作为《高分子材料化学基础》的内容,以往的教学实践也证明过深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学习本门课程是不利的。容易造成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与兴趣,从而从整体上影响课程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的整合

如前所述,目前《高分子材料化学基础》的内容体系是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等多门化学课的机械组合,每门课的教学课时在以往的教学中都在100个学时以上,即总课时在400学时以上,要在96学时的《高分子材料化学基础》这门课教授完原来400学时以上的内容,显然不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是不可能教授完相关内容,所以必须对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化学基础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整合的依据就有前面所述的三个考虑。在课程内容的整合过程中,必须防止以前出现的几大化学内容简单的机械的组合,为此要正确把握好这几门化学基础课中相关内容的整合和优化,按照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知识、技能及态度的要求,科学地进行“综合”,严格地把握好对相关课程内容“取”与“舍”的尺度。课程内容整合是为了改变以往按单一学科系统分别设置课程,各课程自成一体,缺乏联系,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和课程与课程间的内容重复,为此我们重新设计了《高分子材料化学基础》的内容结构体系,课程内容体系如表3所示。

从《高分子材料化学基础》教学内容新体系可以看出,新的内容体系打破了原来的几大化学课程内容机械组合的学科体系,考虑课程的职业性,是根据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对本门课程知识、技能及态度的需要来设计内容,没有学科体系的影响。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这四门课的内容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进行了取舍,整合为一门课程,即《高分子材料化学基础》。需要调整课程结构,重新优化课程内容,处理好相关内容的衔接。高分子材料化学基础以高分子材料为主线,无机化学部分容入各教学单元中,有机化学与高分子化学知识密切结合,物理化学内容也容入相关教学单元,舍去过深理论性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结合实际,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课后最后一个单元是综合训练,教学内容有高分子溶液的配制、常用高分子材料的鉴别及聚乙烯醇涂料的制备实验等,这些教学内容结合生产及生活实际,很好地实现了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兴趣昂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程整合注意问题及效果

高职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是高职教育教学的热点与难点之一,《高分子材料化学基础》教学内容的改革在我校是近二年来的事情,仍有些问题在探索之中,如课程内容教学改革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配套改革,专业教学条件的改善问题等都得同时进行才会有较好的效果,现学校正在推广项目化课程改造,如何将该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造也还有些问题,在探索之中由于本门课仍是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与后续课程有较大的关联性,如何为后续课如《塑料材料》、《塑料测试技术》等课服务,如何使教学内容与塑料成型加工的实际更紧密的结合,这些问题都还有待于课程组的各位老师的努力,用教学实践过程来解决存在的问题。再有是课程如何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学生思维整体的构建,动手能力的提高、职业习惯的养成及职业能力的提高仍需进行研究。

总之,回顾近二年来的《高分子材料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新的变化,明确了学生的知识是学生自己学习得到的,技能也是自己亲自训练才能获得,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由此我们不再在课堂上满堂灌了,老师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组织、引导、指导、示范才是老师在课堂上的工作。我们更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学实践证明我们的做法起到了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与质量的作用,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高分子材料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获得了成功。

篇5: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带头人培养总结

申报与建设方案

第一部分:建设基础部分

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的工作任务,加快建设一支符合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为目的的教师队伍,促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引导职业学校的教师从能干的教书匠向强理论精技能的“双师型”人才的转变,积极开发人力资源,努力提供人才保障。我校决定将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张xx老师作为市级专业带头人培养申报,以进一步推动我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学科教学的改革。

一、专业带头人培养基础:

(一)培养对象现状:

张xx老师,男,本科毕业,工程师职称,1967年9月出生,湖南岳阳人。1990年毕业于中国纺织大学(现东华大学)纺织工程系,获工学士学位,同年进入湖南洞庭苎麻纺织印染厂担任技术员,1998年8月,进入中国纺织大学第十九期《高级时装设计进修班》学习,1999年受聘为广州嘉美服饰有限公司生产厂长、设计师,2003年注册服装品牌“七百度”,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应。2005年从事职业教育工作。从教以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三年多的教学生涯,磨炼并提高了她作为一名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的各种素质。由于有多年企业工作经验,一直担任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专业课的教学,注重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教学效果显著,并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2006年开始任服装教研组组长,现为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带头人,学校综合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服装专业分会会长。

1、思德素质

张xx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教书育人的思想,积极探索职教发展规律,热爱、关心全体学生,对学生的教育能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始终坚持用先进的思想教育学生,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学生,用满腔的热情感化学生,着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讲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具有一技之长的一代新人;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思想素养,严于律已,作风正派,团结同志,思想言行堪为学生表率。在学生和教师心目中,具有很高的威信和良好形象。

2、学历和职称

张xx老师1990年毕业于中国纺织大学,本科学历,工学士学位,1995年获工程师资格证,1998年获服装设计高级技能资格证。

3、专业水准

张xx同志自1990年参加工作以来,深入企业基层工作,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一直在企业担任技术工作,1998年8月,进入中国纺织大学第十九期《高级时装设计进修班》学习,进入湘北女校工作以来,努力钻研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深钻教材教学;熟读《教育学》、《心理学》;力求在教育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上跟上时代的发展,力求在专业技能方面精益求精,一专多能。为此,他参加了各种培训和进修。2007年参加了深圳盈瑞恒科技公司服装CAD培训。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她能虚心求教,苦练专业技能,在实践性环节教学中有自已一套独特的方法。由于来自企业一线,对服装企业的就业要求比较熟悉,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研究;熟悉专业的课程结构和技能体系,在专业校内实训建设和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由于他理论知识水平高、专业技能过硬,具有较好的科研基础,他能准确把握专业培养目标和主干课程的课程目标。2006年被学校确定为学校服装专业带头人,负责服装专业的建设。为适应就业市场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在他的主持下,对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计划的和实训计划进行了制定和调整,使专业教学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原则。

4、专业教学和教研教改水平

自参加教育工作以来,张xx老师一直担任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服装结构设计》、《服装画技法》、《服装CAD》、《服装工艺学》等课程的教学和实训指导。在教学中,他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深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遵循教学原则,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为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采用的直观教学法更是频繁地出现在合作教学、分层教学以及问题教学等各种教学形式的课堂中,这种共同参与、给予主体更多机会的教学法经常运用在专业理论课教学中,使得一些枯燥无味的内容,由原来学生被动接受老师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探索真理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了学生会学习、有创见的素质。而她在技能教学中又多采用现场教学法,技能授课前作好充分准备,因为对每个人来说有义务在课堂上做出自己一份贡献,课堂通过教学为锻炼和培养学生的面对实际情况的临场决策能力及综合素质提供一个训练的场所。灵活的教学方法、严谨的教学态度赢得了好的教学质量,良好的教学课堂效果使得张xx老师的授课深受学生欢迎。

作为服装专业分会的会长,在教学研究方面能起模范带头作用。课余时间坚持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深钻教材大纲,苦练基本功,并多次组织了服装设计技能大赛。

5、应用技术研究推广能力和市场把握能力

张xx老师对自己要求严格,课余时间坚持自学,她将学到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运用到平时的教学工作中,2007年在张xx老师的主持下引进的服装CAD企业板教学,开创岳阳市服装中职教育的先河,使按此计划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知识结构更贴近当前的发展,学生的技能更符合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第二部分:建设规划部分

1、学校重视,专业带头人各方面有保障。

我校服装设计与工艺教师总数5人,其中具有本科学历3人。中级职称的教师比例占30%,“双师型”教师共5人,有4名教师是从企业直接聘用的。总的来看,师资结构合理,但缺少强有力的核心专业课教师,我校一直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特别是专业师资队伍的培养,学校每年都制订了专业教师培养方案,学校经研究决定用两年的时间对张xx老师进行培养,争取两年时间将他建设成一个市级专业带头人。学校对专业带头人的培养提供培训和教研经费,在时间上给予保证,为专业带头人的培养营造成一个优良的环境。

2、实训场所完善,专业带头人施展才华有场所

近年来,我校加大了对实验实训场所的投入力度,今年投入500多万元对实训场地进行添置改造,服装专业已拥有了较完备的实验实训场地设备。目前学校拥有服装缝纫室1个,有工业缝纫机70多台,服装制板室1个,形体训练室2个,服装CAD机房1个,服装专业校外实习基地有岳阳潘安服饰有限公司、福建利郎服饰有限公司等。给市级专业带头人进行教学改革、技术推广、科学研究等提供了有利的实践条件。

3、根基扎实,专业带头人培养有基础

张xx老师来自服装企业,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为理论教学提供了鲜活的素材;2006年进入湘北女校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服装专业课的教学、实习指导、实验实习教学与研究等方面的工作;2007年参加了深圳盈瑞恒科技公司服装CAD培训;2008年获服装设计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其在服装专业方面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具有较高的科研素质。在2008年春季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由张xx老师任主教练的服装设计项目选手获得了二、三等奖。

(三)主要差距:

张xx老师自2006年进入湘北女校工作以来,在教学业务水平、科研能力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与市级专业带头人的建设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亲自主持的教研教改课题的数量不够;

2、专业方面论文不够;

3、参加国内专业建设学术研讨会不多

第三部分:分年度具体培养计划

(一)总体目标:

2008年至2009对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的目标是:以全面提高服装专业课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中心,以培养1名市级学科带头人、1名省级学科带头人,3名骨干教师为重点,形成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0%的高水平教学团队,根据学校 的实际,深化改革,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立并完善适应当前形势的教师队伍管理模式,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符合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高质量教师队伍。

篇6:专业带头人培养总结

我被评为汽修专业带头人,这既是对我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鼓舞。作为我校最大的专业—汽修专业的专业带头人,我深感自己责任重大。

我希望经过自己的努力,尽可能地发挥专业带头人的引领、示范与辐射作用。两年以来,我认真履行专业带头人职责,勤勤恳恳工作,恪守师德行为规范,努力钻研学科教学,为专业将来的发展和规划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现将两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要胜任这一工作,必须具备更高的思想和精神境界,以更高的工作水平来应对。我自知自己尚有很多不足,为此我严格要求自己,两年以来,我一直认真的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阅读参考书、专业书,学习实时的实训技术,从书中学习有关知识、理论,非专业书也广读博览,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文修养,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切实提高自身素质。我相信厚积薄发,理论结合实际,也让我的教学工作在反思、实践的基础上有了更多深刻的体会。

二、勤奋踏实,积极科研,提高课堂实效

我勤奋踏实地做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怕苦,不怕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并富有开拓精神。想通过自己的付出,带动学校更多的老师充满热情地投入自己的工作,爱自己的学生,爱自己的工作,从而促进学校、学科各项工作的开展。

我认真准备每一节课,精心备课。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会更多的知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大胆的在课堂中引进新思路新方法,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训操作技能训练。

三、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的引领作用

作为专业带头人,我积极参加每一次教研活动,在活动中,我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积极筹备教学活动,引导和统筹教师的教

/ 3

育教学工作。同时参与到教学课件制作、出试卷等各个方面。由于这两年国家示范校的建设活动,学校的建设也对专业师资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为了让教师能够更好的达到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求,在教学活动中,要对教师严格要求。对年轻教师,我积极筹备教师结对子方案,让骨干教师每年指导一名年轻教师,通过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能够让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教师们经常的相互听课,并做好评课探讨,以求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四、研究、反思,努力成为研究型教师

经常运用学习到的课改理念,对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寻找成功的方法,寻找改进的思路;对所教学生的成长过程进行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完善有效的方法。并及时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撰写研究论文和教学反思日记。我经常参加各种培训和研讨会,希望通过交流学习,得到更过教学的经验和带领专业发展的经验。我期盼着通过努力,使自己不断的充实提高,成长为研究型教师。

五、这两年来,在学校的培养和教师的支持下,我两次荣获学校“优秀教师”的称号;

2015年,作为主编出版了《汽车机械基础》校本教材,作为副主编,参与出版了《汽车文化》教材。

六、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我深知,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而应该发展每个学生的价值、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因此,我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总结,积累教学经验,才能真正成为全校、全市教育教学上的带头人。

回顾两年走过的路程,不断反思:如何发挥优势,弥补不足,成为名副其实的专业带头人,成为学校专业建设的引领人,成为职业教育创新与教学方法改革的带头人,成为构建专业教学团队的引领人。我今后将在上级领导的关注与支持下,积蓄力量,一如既往的奋力争先,不断地从各方面提高自己,更好地在各方面协助引领,使自己无愧于“专业带头人”的光荣称号!

/ 3

上一篇:学习企业战略管理心得体会下一篇:英语新课标必修二Unit 5 Music Preiod 1 Rea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