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文的逻辑表达

2024-06-28

科技论文的逻辑表达(共6篇)

篇1:科技论文的逻辑表达

下面看一个小案例

一、“王子说服了国王,迎娶了邻国的公主,他们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几个月前,王子跟女巫进行了旷世的决斗,最终杀死了女巫。在这之前,王子每天辛苦练习剑法,用剑的能力不断提升,因为之前这个女巫不允许王子和公主的恋爱,这让王子想要除掉这个女巫。对了,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古老的王国。“

二、从前有一个古老的王国,王子爱上了邻国公主。但是邪恶的女巫不允许王子和公主在一起。那怎么办?王子通过各种方法最终和公主走到了一起。

努力提高自己的剑术,获得了和女巫决斗的能力。

同女巫决斗,并杀死了女巫。

说服了国王并最终迎娶了邻国的公主。

看了第一段表达内容肯定云里雾里,需要不少的时间才能理清逻辑,明白到底讲的是什么故事。而第二个故事则简单易懂,让人一眼就知道作者表达的意思。这就是有在表达时有无清晰逻辑的区别。

那么什么是清晰的逻辑呢?

以下面两组数字为例

123456789987654321

35617895510

这两组数字,第一组的字符数比第二组多,但是我们却可以只用两秒将它背下,而第二组却要花相对较多的时间才能记住。清晰的逻辑就好比第一组数据,对内容进行了合理的排序,让人们可以简单明了的明白我们所表达的内容。

在阐述观点的时候我们要如何才能有清晰的逻辑呢?下面就来说一下让表达具有清晰逻辑的五大原则。

一、引出疑问

在你讲任何故事或演讲时,首先要做的都是引出疑问,让听者产生兴趣,这样你的故事或者演讲才能继续下去。

二、不提供无关信息

先看下面这个例子:

昨晚我因为一件小事和我的女朋友大吵了一架,之后她带着怒气离开了家门好几天不回来。有朋友跟我说这几天她经常和另外一个男生待在一起,还有说有笑的。这让我十分生气,但是我又不相信她会背叛我,于是我决定跟踪她查个究竟,一天晚上终于让我逮着机会,骑着我的摩托车成功跟踪了她。中途我发现我的摩托车竟然漏油了,请问,哪里可以修我的摩托车啊?

上述案例就是在描述一件事情的时候添加了太多的无关信息,混淆了别人的视听。 在生活中,我们的描述里添加一些吐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你在文章中或者一次演讲中,参杂了太多的干扰因素,就会使人不知道你所要表达的重点到底是什么。因此我们在表达一件事情或者陈述一个观点的时候,尽量的直接表明观点,不要用过多的无关信息过度。

三、结论先行

这里再来看一下金字塔原理里的一个经典案例

1.“约翰・科林斯来电话说他3点钟不能参加会议。哈尔・约翰逊说他不介意晚一点开会,把会放在明天开也可以,但10s30以前不行,唐克利福德的秘书说,唐克利福德明天较晚时间才能从法兰克福赶回来。会议室明天已经有人预定了,但星期四还没有人预订。会议时间定在星期四11点似乎比较合适。您看行吗?

2.“我们可以将今天的会议改在星期四11点开吗?因为这样对科林斯和约翰逊都会更方便,唐克利福德也可以参加,并且本周只有这一天会议室还没有被预订“

相信如果你是BOSS,看到这两种陈述,肯定会喜欢第二种,这就是结论先行的效果。我们在寻找事情的答案时,是用演绎推理来一步一步的构思,然后推算出最后的答案。但是我们在陈述一件事情的时候,就要用归纳推理的方式将他呈现出来,让观众明白你要讲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讲,这样他们才能在你之后的演讲中更容易的理解。因此在我们陈述观点时,将我们的思维反转,先讲结论,再列原因。

四、归纳分类

再看下面这个案例

小明要去超市,他的妈妈跟他说,“小明你要买点牛肉,再买点菠菜,还要一些西红柿,再买一点鸡肉回来,顺便捎点苹果,再要一些葱还有一些香蕉,猪肉的话最好也带一些回来,对了对了,我们家白菜也没了。”

相信不止是小明,大家看了这一段话后肯定也晕头转向的,太多的东西实在没有办法记住。追究其原由,就是没有进行合理的归纳分类,使得其所提供的需求变成了九个类别,造成他人思绪的混乱。

如果小明的妈妈将需要的商品进行一个简单的分类

再跟小明说“小明你需要买些蔬菜、水果和肉回来,蔬菜类需要买的有菠菜、西红柿、葱;水果类需要苹果、香蕉、西红柿;肉类需要鸡肉、牛肉和猪肉。”这样的描述就清晰的多了也更加容易记住。

这就是归纳分类的作用,将你想要表达的思想,有层次的一层一层的表达出来。任意一层思想都是对下一层次思想的总结概括,同层的思想属于同一个逻辑范畴,这样自己不容易遗漏,同时也能他人带来舒适感。

五、逻辑排列

在你进行了归纳和分类之后,你会发现有很多观点,因此你要对观点进行一个合理的排列,才能让观点更具逻辑性,排列的方法大致有以下三种。

按重要性排列按照

因果或者时间排列

按照结构排列

当你使用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三种排列方式几乎可以应对所有的情况。如果你的逻辑排列超出了这三种方式,就说明你的排列出现了问题,需要进行更正。

记住:在遵循上述总结的五大原则基础上,将事情简单明了的表达出来即可。

篇2:科技论文的逻辑表达

1、国家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解析

2、普通话调值

3、变读

4、词的轻重格式

5、吐字归音

6、语音纠正

第二章 缓解紧张与恐惧

1、上台紧张恐惧的表现

2、上台紧张恐惧的原因

3、缓解上台紧张恐惧的方法

【案例】我是歌手 第三章 演讲前的准备

1、明确演讲的目的

2、分析受众

3、确定演讲架构和内容

4、制作视觉和听觉辅助物:PPT/音视频剪辑与制作

5、熟悉环境

6、调整身心状态

7、反复预演

8、演讲之前要检查的细节

【案例】《开讲啦》董明珠演讲架构解析 第四章 演讲态势语训练

1、行姿礼仪

2、演讲中表情的运用

3、演讲中目光的运用

4、演讲中手势的运用 第五章 说话之道

1、建立氛围,巧妙开场

2、用语准确,简单明了

3、倾听对方,肯定对方

4、引导技巧:提问

5、如何化解尴尬与矛盾 第六章 金字塔-逻辑思维表达

1、逻辑清晰的金字塔机构

(1)先重要后次要

(2)先全局后细节

(3)先结果后过程

(4)先结论后原因

2、逻辑思维的四个原则

(1)结论先行

(2)以上统下

(3)归类分组(4)逻辑递进

3、表达语速的控制与把握

4、即兴演讲与表达

【案例】答记者问 第七章 表达训练方法

1、朗读法

2、背诵法

3、模仿法

4、故事法

5、复述法

6、角色扮演法

7、无限关联法

8、描述法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篇3:雕塑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当艺术与美划清界线, 当艺术的边界变得模糊, 我们还能依靠什么标准来评判艺术的价值?无论是对于创作者还是对于欣赏者, 与其陷入迷乱之中, 不如在心中坚持一个主义。如果艺术这一名词能够涵盖古今中外各种形式的伟大作品, 那么必然有些什么共通的东西。正如克莱夫·贝尔所说“因为事实要么是所有视觉艺术作品具有某些共性, 要么我们在谈论艺术的时候是在胡言乱语……所有人在谈到艺术的时候都会将其与其他的东西区别开来, 这种分类有什么正当理由呢?艺术这一类别中的所有东西有何共同的属性呢?”贝尔在后文中提到, 这种共同属性即是“能够唤起人们的审美情感”, 如果我们放下审美与艺术之间必然的关系, 从而将现代与后现代艺术全部考虑在内, 笔者认为用“唤起人们的情感”更具普适性。只要还遵循着这样一条原则, 我们的视觉表达才不至于陷入毫无意义的境地。然而仅仅是唤起人们的情感还不能称之为好的视觉艺术, 在好的视觉艺术作品中, 艺术家应该主导这种情感的唤起过程, 而不是让观者凭借自己的经验去揣测。简言之, 好的视觉艺术的表达, 应唤起一种明确的情感, 也许恰恰是因为这种“明确的情感”难以用语言加以描述, 艺术的表达才闪耀着如此神秘光环, 那么如何达到这种明确, 这便需要我们从某种确定无疑的普遍存在的东西出发, 依靠我们的理性逼近我们所要表现的情感, 这也是我们研习视觉艺术表达必须讨论的问题。

一、视觉逻辑

什么是逻辑?什么是视觉逻辑?视觉艺术是否存在逻辑性这一说法?视觉艺术的逻辑又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形态?

(一) 逻辑与逻辑性

逻辑一词源于拉丁文λόγος, 最初的意思有词语、思想、概念、论点、推理之意。黑格尔说“逻辑学是研究纯粹理念的科学, 所谓纯粹理念就是思维的最抽象要素所形成的理念1。”这里我们至少可以了解到逻辑学是对人们思维的思维。而思维最为集中的体现便是推理, 作为从已知命题到新命题的思考过程, 推理是我们解释现象, 分析原因, 和预见结果的一种手段, 因此推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为了使推理的结论更具普遍性和说服力, 我们便需要一个更为普遍的系统化推理的理论, 对推理的理论概括便是逻辑, 它具体表现为我们推理时应该遵循的方法、技巧、原则和规律。

逻辑性往往被用来描述一个思维推理的过程是否符合一定的方法、原则、与规律。我们说一个事件的过程有逻辑性, 即承认它首先是一个思维的、推理的, 或者说是一系列推理活动的结果, 其次该过程还必须具有某些普遍性意义的规律、规则和方法, 如果切合了这些规律、规则和方法, 我们就称其为有逻辑性。如果它不是一个思维推理的过程或者说不是在思维与推理下产生的, 或者该思维活动是毫无章法, 纯属巧合与偶然的, 我们便不能称其富有逻辑性。显然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 逻辑性是无处不在也是相当重要的, 我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在一系列的推理与预测之后才作出的, 比如我们的经济活动是在长期或短期的计划之下进行的, 我们的法案, 预算, 生产, 都是经过缜密的思考和推理之后的结果。其次我们亦有一些普遍意义的方法论, 规律与原则为指导。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即是最早的关于思维规律的系统论述, 随着近代实验科学兴起的归纳逻辑成为我们获取新知的强大的认识工具;这里我们有必要怀疑, 为什么我们对这些规律如此地确信不疑?就像我们确信为什么1+1=2一样。逻辑学的最为根本的问题也就在这里, 我没有找到答案, 但“我思”的西方近现代哲学之父的笛卡尔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除了清楚分明地呈现在我心里、使我根本无法怀疑的东西以外, 不要多放任何一点别的东西到我的判断里2”这里的“清楚分明”“无法怀疑”地呈现在我的心里的东西, 也就是我们最为单纯鲜明的直觉。

(二) 视觉逻辑与视觉艺术的逻辑性

对于视觉艺术来讲, 如果视觉形式到艺术理念的过程是一个思维的过程, 或者说是思维、推理所引发的结果, 并且这个过程有着普遍意义的方法、原则和规律, 那么我就将这种艺术表达看作是有逻辑性的。无论艺术创作还是艺术欣赏, 显然这个过程是经由视觉的感知开始的, 我们说艺术的表达具有逻辑性, 即是说我们用眼睛看艺术作品的过程就包含着一些思维着的东西,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图1、图2。这两幅画表现出“看”并不是客观世界机械地映射到视网膜上的过程, 在平涂的色块和鲜艳单纯的颜色中我们看到在缺乏经验的孩子眼中只能看到事物本身的颜色, 也就是我们称之为“固有色”的东西, 然而在英格兰画家康斯特布尔的画作中, 我们则会看到丰富的多的色彩关系与透视关系, 纯粹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暂且不去争论何种表达更接近于艺术本真, 从这两幅画中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 虽然我们眼睛的生理结构是如此的相似, 我们实际所“看”到的世界却是如此的迥异, 这种差异若不是来自于物理条件的差异, 那么我们就只能从内心中去寻求答案。简言之视觉艺术的表达所依赖的人们“看”的能力乃是生理刺激与认知思维交织在一起的感受过程。这里讨论视觉艺术的表达的特性也就是基于这样的一种认同。要讨论视觉艺术的表达问题, 自然离不开视觉形式与艺术内容的关系问题, 一般来说艺术创造的过程乃是从内容出发来构造适合的形式的过程, 那么这个过程是不是思维与推理的结果、这个过程又有没有一些基本的原则和规律、再进一步分析, 这种规律规则是建立在怎样的是事实依据之上或者说这些规则归如何从我们最为单纯鲜明不可怀疑的的直觉中衍生而来的, 这便是我要在本文艺术语言的表达逻辑中所要讨论的主要问题。

二、雕塑语言

什么是视觉艺术的表达呢?当然这不仅要从创作者的角度来看也要从观赏者的角度来分析, 表达要有对象才能成立和完整, 艺术家创作的过程是一个情感物化的过程当然是表达的开始, 那么我们在展厅里欣赏雕塑显然是一种“表达”的最后实现过程, 创作者的创作过程是源于内心情感, 观赏的过程却是从观赏者面对某种表达形式开始的。无论是哪一种情况, 我们都不能抛开形式与内容的关系问题。

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这是美学议题中一个十分重要系问题。当我们谈论艺术作品时, 我们都会用到这两个词, 很多美学家都有过系统的论述。最为流行的要数“形式即内容”了, 我们可以看到康定斯基, 蒙德里安, 杰克逊·波洛克的作品都在践行着这一信条, 暂且不去评论这种观念正确与否, 但是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艺术道路上的的每一次重大超越都离不开对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的新的思考。视觉艺术中的形式一词可以理解为艺术作品在视觉上所呈现出来的客观物质形态, 当我们讨论某件作品“形式”的时候我们更多地偏重于画面元素的构成关系, 而不是其他。“内容”可以理解为情感, 是艺术家创作的根本动机。从一般性的视觉艺术表达 (雕塑绘画) 的范围来说, 形式是物质性的、具体的、凝固的、形而下的, 而内容则涉及人的情感、观念等等, 它是主观的、模糊的、流变的、形而上的。显然艺术表达上的形式与内容是不同质的东西。但这种形而上和形而下的两种情况的联系却是明确的, 使我们可以明确地感受到不同的形式会给欣赏者带来不同的审美感受;或者说特定的情感有它相适应的表达形式, 对于前者我们将其称为审美体验, 对于后者我们将其称作艺术表达。那些伟大的艺术作品之所以能被我们接受并且博得我们真诚的赞美, 正是由于这种表达形式合内容的关系达到了很好的统一, 并且这种关系切合了我们脑中那最为简单清晰而又明了的直觉。当然艺术表达同一般的情绪宣泄是有区别的, 比如说有这么两个人他们都经历着人生过莫大的苦难, 一个在嚎嚎大哭, 另外一个则在弹拨催人泪下的旋律, 我们都不会怀疑他们的情真意切, 但我们都承认后者才能叫做艺术表达, 那么区别在哪里呢?区别在于后者是通过主动的构造一种形式来表达情感, 而前者则是利用了本能的、原有的形式来发泄情感。从哭声中我们只能判断悲伤的程度, 然而从艺术的形式过程或结果中, 也就是“莫大苦难”的音乐旋律中, 我们会得到被升华了的精神过程, 感受更为具体的情感细节。也就是说, 通过主动构造出来的形式所表达的, 是有着更为丰富内容的和很强指向性思维情感和精神状态。

如果我们肯定艺术表达在于追求这种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并且承认艺术表达的形式是构造出来的形式, 那么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分析为什么特定的形式能够承载特定的内容, 或者说内容是在构造形式过程中的哪个环节被融其中了呢?如果我们将全部的成熟的艺术表达形式加以考虑包括雕塑、绘画、装饰、符号等等, 我们不难发现形式蕴含内容的途径在于异化3。视觉艺术中的异化主要有这么几种形式:理想化、抽象、夸张、符号化乃至对常规逻辑4的有意背叛。关于这一点布朗库西也有类似地表述‘造型的简化正是意义产生的基本要件’5他所说的简化, 实质上可也以理解为异化。每一位艺术家都不会承认自己在绘制照片或是翻制模具, 这一点在摄影技术和翻模技术的成熟后显得更加鲜明。显然我们都认为艺术的真正意义并不产生于复制现实的那一部分6, 如果说古典主义时期的艺术还在信仰上帝造物所蕴含的神魅的美, 局限于宗教的理念和世界观, 艺术并不敢对现实世界做出大的篡改, 那么当人类进入我思为主体的现代社会后, 人类的创造性和自我意识便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艺术的创造性才得到真正的解放, 同时我们可以从亨利摩尔、贾科梅蒂、布朗库西、毕加索的作品中看到异化所带来的表现力是多么强烈。因此我们说雕塑语言的表达具有逻辑性, 即是指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关系具有逻辑性, 也就是说构造形式的过程是可以为我们最为简单的直觉所理解, 而构造形式的过程中只有运用变异的方式才能产生意义表达的空间, 所以雕塑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就体现在形式构造中的变异是从我们最为鲜明而确定的基本的直觉出发的。

前面已经说过变异方式主要有理想化 (以古典主义雕塑为主例如希腊化时代的雕塑, 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这种手法往往利用完美的理想化人体来诠释史诗般的瞬间和纪念碑似的永恒的造型, 常用于表达英雄主义的题材。“理想化”的作用在于美化有机的形式, 使之合乎理想, 很容易流于整齐划一, 从而削弱其内在的个性7) 、抽象 (现代主义雕塑为主例如布朗库西、亨利摩尔、贾科梅蒂, 抽象的方法其实是从现实事物中抽取形式的过程, 常用来表达哲学性的观念) 、夸张 (常见于表现主义) 、符号化 (古埃及艺术) 、逻辑混乱 (比如后现代主义中的解构与重构) 。从理想化的叙事性地形式到纯形式的抽象再到后现代主义的解构与重构, 是伴随着自我为主体的意识而产生的, 当人作为主体被推倒置高无上的位置, 艺术的表达就显得更加肆无忌惮, 摆脱了宗教、实用与伦理, 情感的表达可以诉诸更为纯粹的形式。那么对于形式来说, 基于视觉的直接感受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不是其中的情节性与叙事性因素。美国认知心理学家鲁道夫·阿尔内海姆 (Rudolf Arnheim) 在《艺术与视知觉》中主张我们用眼睛看东西是一种认知活动, 我们在处理眼睛在看到的形式的过程即包含着思考。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形式并非只能附庸于故事与情节之下才能产生意义。

三、艺术表达的过程是思维推理的过程

如上所说, 从创作者的角度来看艺术表达是主观情感到客观形式的过程, 说这一过程是思考与推理的过程, 最为直接的证据便是艺术家的创作稿的演变过程, 一般来说我们对于最初的草稿总会感到不满意, 不能怀疑好的素描能力能帮助艺术家更迅速地将头脑中模糊印象清晰的呈现到眼前, 这种图像体现了艺术创作时的一种起始的状态, 但这只是开始, 我们总会对它感到不太满意 (不符合我们脑中的印象) , 这种不满可能来自于我们造型的能力的缺乏, 也可能来自于我们脑中那种印象本身的模糊性, 但是还有这样一种情况, 比如说让我们为自已的母亲塑一尊肖像, 我们可以肯定母亲的形象在我们的脑中是再清晰不过了的, 可是当我们开始塑造时便感到无从下手, 这并不是说我们塑造技巧和能力不够, 也不能说我们脑中的形象模糊, 这只能说明大脑记忆中形象的具体性不等同于视觉的图像的具体性。这里, 我们将视觉上的具体同我们大脑中的印象的具体做了一个对比。作为创作者, 显然是希望我们创造的视觉形象是符合脑中的印象的, 创作稿在这里便承担了这样一个从模糊到具体, 从偶然到肯定的责任。它也是艺术家进行形象思维最为直接的体现, 就如我们做一道复杂的算术题的演算稿一样, 等号后面的只是一串简单的数字, 然而要得出正确的结果却需要冗长的思维的逻辑推演。雕塑创作又何尝不是这样, 就连拉菲尔、米开朗琪罗这样的艺术大师也是这样的创作过程 (如图3、图4) , 从线稿的反复修改, 再到泥塑小稿的修改, 最后才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符合心意的形式。

其次, 同一个艺术家, 同一个主题, 不同的时期它所表现出来的具体形式呈现出一些细微的差异, 我们能看到每一次小的改变都是在向观念逐渐迈进。如果没有艺术家的思维和推理我们为何能够呈现这样一种形式到观念的渐进?图5《空间之鸟》正是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

雕塑语言的表达是有逻辑性的。这是艺术达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 我们在学校里研究学习, 根本上来说就是在学习艺术表达的规律原则, 艺术固然是从内心情感的需要所发出的创造行为, 但是从人做主体这一共同的属性来看, 如何使我们创造的形式更加彻底更加可靠得统一到我们鲜活的情感中则是有着一些普遍性的原则、规律、与秩序。如果我们不是天才, 不能够仅仅凭借直觉就将其融入到我们的艺术创作中, 那么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 不断地从艺术实践经验中获得某种顿悟。

参考文献

[1]周祯祥, 胡泽洪.逻辑导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吴坚.实用逻辑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出版社, 2005.

[3]何政广.布朗库西[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6.

[4]克莱夫.贝尔, 艺术[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

[5]彭立勋.趣味与理性[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

[6]康定斯基著, 查立译.康定斯基文论与作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7]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8]列昂纳多·达芬奇.达芬奇谈艺录[M].北京市:金城出版社, 2010.

[9]岛子.后现代主义艺术谱系[M].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7.

[10]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 2009.

[11]Eric Shanes.Contantin Brancusi[M].New York:Abbevile Press, 2003.

篇4:科技论文的逻辑表达

一、表达式的归属:压强表达式建立的症结

中学物理涉及很多表达式,大体可将它们分为两类:一类是定义式,一类是决定式.其中定义式是指利用某几个物理量对一个新的物理量进行定量描述,从中表达出这个新量的物理意义,这个物理量与定义它的量之间一般无比例关系(如a=,C=);而决定式是利用等式的形式来反映一个新的物理量所受到的制约因素与影响,从这个式子中可以了解新物理量与影响因素间的正、反比例关系(如a=,C=).一般认为,定义式(尤指比值定义式)是通过比值定义法导出的,决定式则是借助控制变量—比例系数法得到的[2]50. 然而由于压强这一概念是从大学物理中抽取而来,在中学阶段其表达式p=并不算是一个完整的式子. 故而导致初中的压强表达式既带有决定式的性质又具备定义式的特点(如图1所示),这样就造成了压强教学路径的莫衷一是.

二、关于“压强表达式”建立的两种常见教学路径

(一)比值定义法的教学逻辑

以力和力的作用效果为教学的逻辑起点,众所周知,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或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于是教师可借此发问:如何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呢?回顾之前的知识可知:力对物体的作用有大小之分,由此引导学生提出假设——通过直接比较物体对接触面压力的大小,从而判断它们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强弱. 接下来,教师帮助学生设计相关验证实验,如选取两个大小不同的秤砣,将它们置于海绵之上. 结果却显示,重力大的秤砣使海绵形变的程度小,而重力小的秤砣使海绵形变的程度大(物体的重力提供了压力),这与学生平时的日常经验无法契合. 可见直接比较物体压力大小的做法是错误的!由此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出了铺垫. 随后,教师要及时把握教学契机,启发学生找寻谬误产生的根源,并尝试修改先前的假设. 谬误的产生是因为两个秤砣压力作用的面积不一样,即比较时未能选取相同的标准,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对秤砣的作用面积做标准上的统一.出于简单和方便考虑,我们将借助“除法”这一数学工具,用秤砣产生的压力F除以相应的接触面积S,将选择的标准化为“1平方米”,从而比较“单位面积下秤砣对海绵的作用力”,即以比值的形式进行比较.经计算发现,产生更大作用效果而重力小的秤砣,其比值要更大,正好符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但这种比较方式却与我们直接比较压力大小的初衷大相径庭,那么究竟这个比值的含义是什么呢?接下来,教师便要为学生解答比值引发的困惑,可从其外延入手,重新回到物理现象中,联系学生的实践经验进行诠释:反映了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力越大,受力面积越小,其作用效果就越强,由此我们称比值为“压强”,用字母p表示,有=p.

(二)控制变量—比例系数法的教学逻辑

教师首先以“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破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通过生活实例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助其猜想,将他们的注意力聚焦到“物体产生的压力”和“受力面积”两个因素上. 接下来,教师进一步发问,这些因素和压力的作用效果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函数关系,我们该如何探究呢?由此帮助学生设计实验,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当一个因变量(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自变量(物体产生的压力、受力面积)都存在相应的函数关系时,那么该如何“屏蔽”多余的自变量,而仅研究某一个自变量与因变量间的关系呢?此刻,便引出了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控制变量法,即先把几个物理量控制起来,使它们保持不变,从而把研究的问题转化为探究因变量(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单个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而总结期间的规律.如保持受力面积一定,让学生观察随物体压力的增减,压力作用效果的变化趋势,从而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即p∝F;然后再利用此方法得到“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即p∝;最后把这两条结论组合到一起,便得到“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成正比,与接触面积成反比”,用式子表达即为p∝.为把这个比例关系式变为常规意义的等式,应引入一个与压力F,受力面积S均无关的常量k,于是有p=.当力的单位取“牛顿”,面积的单位取“平方米”时,常量k=1,式子被化简为p=.通过解读公式p=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单位面积上受到压力的大小”来衡量的,这一比值我们称为“压强”,压强与受力面积S、压力F二者有关:受力面积S越大,压强越小;压力F越大,压强越大.

三、两种学科方法的内禀研究

(一)公式内涵解读

物理学是一门大量运用数学语言的科学,绝大部分物理规律都要借助公式和符号进行表达,每一个看似简单的公式抑或符号都蕴含着丰富的物理含义.因此物理教学的一大要务就是让学生学会理解物理符号、运用物理符号,以及识别物理符号背后所传递的信息.以等号“=”为例,其在数学中象征了“等值”的关系,而在其他理科(如:计算机C语言、物理等)还有“赋值”之意,即把“=”右边的值赋给左边.因此,经由两种学科方法得到的压强表达式=p和p=不仅仅是形式上的不同,二者的内涵也是截然不同的,这种不同体现在一种因果的逻辑顺序上.具体而言,=p译为“先得到,后将其赋值为p,即为命名p”;p=则译为“通过探究p的影响因素,得到p与F成正比,与S成反比的结论”.

(二)比较形式与研究范式

毋庸置疑,比值定义法和控制变量—比例系数法的实施都要以比较作为先决条件. 其实,对物体进行比较源自人类对经典物理世界最为朴素、本原的感知.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 可以说没有比较就没有认识,就没有研究. 根据时空上的区别,可以把比较分为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 纵向比较是比较同一对象在不同时期内的发展与变化;横向比较是对同类别的不同对象在相同标准下进行的比较.不难看出,控制变量—比例系数法涉及的比较属于一种比较,因变量和自己的过去做比,即改变自变量大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趋势;而比值定义法涉及的比较则是横行比较,比较同一类事物中的两个对象在某一方面的能力强弱或变化快慢等. 此外,进一步来看,这两种学科方法的背后实际上影射着不同的实验研究范式:控制变量法与单组前后测对应,其实验处理为“使自变量发生变化”;而比值定义法与双组前后测对应,实验处理则是“利用除法统一标准”.两者在比较形式上的不同,最终转变成实验研究范式的迥异.

(三)认知路径与运算水平

认知路径,即人类获取知识的途径. 处于不同认知水平的人,其认知路径是有所差异的. 对此,心理学家西蒙在科学发现规范理论中把认知路径归结为两类:一类是数据驱动,先收集大量数据,然后进行分析,找出规律并予以解释;另一类是概念驱动,先提出假设,然后根据实验来检验并修改假设.有研究显示[2]51,这两种认知路径对应着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数据驱动契合具体运算阶段的认知规律,而概念驱动则契合形式运算阶段的认知规律. 如果能厘清比值定义法和控制变量—比例系数法与这两种认知路径间的对应关系,无疑有助于我们在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即结合不同认知水平学生获取知识的特点,合理选择建立物理概念的方法. 那么究竟哪种学科方法属于概念驱动模式,哪种又属于数据驱动模式呢?分析两种学科方法的特点后,我们认为以分析数据,归纳规律入手的控制变量—比例系数法是数据驱动模式;而以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入手的比值定义法则是概念驱动模式. 可见,两种学科方法的不同,实际体现了人类认知路径的不同.

(四)教学模式层面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的引领下,为完成特定教学目标而形成的稳定且简洁的教学结构及操作范式. 受教育重演论[3]启发,我们可以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作是对人类文化发展过程的一种认知意义上的重演.因此,我们的教学模式也就可以取自人类科学研究的形式. 回顾历史,我们发现科学研究主要存在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实验到方程、规律直至整个理论体系(如经典力学、电磁学、热力学等),即探究归纳法;另一种是先建立方程、理论框架,然后再回到实验,由实验来验证理论的真伪(如相对论、量子力学、粒子物理学等),即演绎验证法. 那么,我们在压强表达式的建立过程中,应当采用哪种教学模式呢?科学方法中心论指出,学科方法是教学模式的主体,是教学脉络的体现者,整个教学过程都要围绕学科方法进行[4]. 由此,我们有必要明晰两种学科方法与两种教学模式间存在的联系.采用对映的方法,我们可以将压强表达式建立的教学模式分为:以“控制变量—比例系数法”为主体的探究—归纳式教学和以“比值定义法”为主体的演绎—验证式教学.

(五)思维方法层面

思维方法是用于各种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一般策略和方法,它属于特殊的心理体验,不能靠单纯的讲解来传授,往往需要使用、训练才能为学生体会、领悟[5]. 由于思维方法隐藏在学科方法的背后,对学科方法起支配与统摄的作用,所以思维方法的教育必须要借助学科方法来进行.因此,识别学科方法与思维方法之间的对应关系,无疑有利于我们通过学科方法对思维方法进行渗透式教学.结合两种学科方法的教学流程,如表1所示,可以发现,在使用“控制变量法”前,首先要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思考影响因变量的因素,这里便涉及了“猜想”这一非逻辑式的思维,接下来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到因变量与自变量的比例关系,又需要用到“归纳”的思维,可见在使用控制变量—比例系数法建立物理概念时,调动了学生的“猜想”与“归纳”思维;反观比值定义法,先要结合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启发他们提出一种粗略描述物理概念的假设,然后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在否定先前假设的基础上找到不足并修改假设,由此通过一步一步的假设和演绎推理最终得出要定义的物理量.因此,无疑是“假设”“演绎”思维统摄着比值定义法.

综上所述,比值定义法与控制变量—比例系数法为学生重演了别样的研究范式,串联了迥异的认知路径,统摄了不同形式的教学模式,锻炼了学生思维的不同侧面.可见,两者均有其可取之处,它们适合于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

维果茨基的“可接受性原则”指出,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学生的成熟或准备为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鉴于知识本身的难度是无法改变的.因此,我们须潜心研究主导知识建立的学科方法,对每一种学科方法的内涵与外延均应有清醒的认识,从而为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铺设出适合其思维发展的逻辑通道,最终实现教学流程与学生认知路径的合理对接,完成从“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到“贵在得法”的三级跳跃.

参考文献:

[1] 郑渊方.压强概念的辨析与教学设计[J].物理教师,2014,35(12):32-34.

[2] 石尧.对高中物理比值定义法和控制变量法的再思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0(1).

[3] 王全,母小勇.“科学史—探索”教学模式与“重演 ”论基础[J].课程·教材·教法,2008,28(7):62-66.

[4] 邢红军.从知识中心到方法中心——科学教育理论的重要转变[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6):20-26.

篇5:话语逻辑与言语表达优化(三)

(三)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公考大讲堂我是中公网的宋震,那么今天我们继续来讲授话语逻辑与言语表述的优化。今天我们主要举的例子都是言语表达能力类的问题,主要是解决大家说话类、演讲类以及边讲故事类的难题。

我们在面试中有三种题目是同学们比较陌生并比较恐惧的,就是说话类的题目、演讲类的题目和边讲故事的题目,那么下面我们通过几个例题来讲一下这种题目怎么应对,以及他讲这种题目的时候,你怎么样来构建你的话语逻辑,很简单一句话,答这种题凡是说话类型的题、演讲类型的题和边讲故事类型的题你要符合生活逻辑,也就是说生活中你是怎么做这件事情的,那么你答题的时候就得这么答,我们举个例子。第一题,第一题是说话题,是对你最熟悉的人说话。

有一个自己的养鸡场是张宏父亲的年轻时候的梦想,他10多年艰苦创业,终于有了自己颇具规模的养鸡场,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日常,张宏父亲决定扩大再生产规模,贷款把养鸡场扩大一倍,他希望自己的儿子张宏毕业后能够子承父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他的事业中来,可是由于不慎购买了一家供应商的劣质饲料,导致鸡的大量死亡,不仅当年血本无归,而且还欠着数量可观的银行贷款及遣散员工的工资安置费,张宏父亲一下子变得一贫如洗,面临巨大债务难以支付,张宏的父亲无奈关闭了养殖场,请你以张宏的身份用三分钟的时候给父亲打一个电话,谈谈如何处理家中所发生的事情。

那么这道题应该来讲是比较容易一道题,和你特别熟悉的一个人谈话,当我们很多同学一到考场上,当然这是一到真题,我们把它用作考试的模拟题,结果是花样百出,竟然一个最经典的一个人说了一句什么话?首先你打电话你总说喂,喂,你是谁谁,我是谁谁,一般来讲给爸爸打电话不就是说爸爸我是张宏就完了。结果有一个同学憋了半天努着劲说父亲大人,结果所有的考官都笑了,你平时跟你父亲肯定不是这么说话的,不会管爸爸叫父亲大人,因为我们已经远离了那个时代,他叫父亲大人。

那么我们就说说话题总有一个称呼,爸爸我是张宏,那么我们首先进行的是什么?这个题目要求你处理家中发生这件事情,你不要上他的套,爸爸怎么样这个鸡场关了就关了吧,贷款怎么还,你生活中的逻辑是什么样的,你这道题的话语逻辑就是这样的,面对家里这样的损失,这是一件不愉快的事情,或者说一件不好的事情,你总要先安慰一下你父亲吧,所以说我们设立的一个提纲第一点就是什么?安慰父亲。那么怎么样安慰一个老人,很多人说鸡死了就死了吧,养鸡场关了就关了吧,将来咱们再开一个吧,这是一种什么?这是没有体会父亲心情的一种说法,我们怎么跟父亲交流?父亲肯定小时候你有很多挫折,父亲鼓励你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一个又一个难关,那么父亲是怎么带你走出这种挫折的,那么你就要跟父亲说,爸爸你还记得吗?小时候你是这样这样带着我走出挫折,你还记得那件事吗?现在我希望有了儿子的支持,我陪着你一起走出了挫折,这是对儿子比较好的安慰。你不能说鸡死了那么多,钱赔了那么多,哎呀只是我也觉得没办法了,你不能说这种话。就是带给父亲于希望。

第二他说第一是安慰,安慰了以后要怎么样?要跟父亲说,养鸡场是您的梦想,我学的也是生物学这个专业,那怎么样呢?我帮助你咱们重建这个养鸡场,给别人留下空间、留下希望。然后第三步才是处理家中所发生的具体的事情,那么有时候具体事情?我们大体可以把他分成三类,那么答题的时候你就可以跟考官说,我想家里的事情大概分成三类,第一类是什么?是鸡的死亡,因为作为公务员你应该有一种公共意识,现在死一只鸡和20年前死一只鸡对于我们人类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因为现在禽流感很严重,你应该怎么样?跟爸爸讲我们死的这个鸡要及时的像防疫部门进行报告,协助防疫部门进行处理和捕杀,这点你要做的,因为你说他是因为吃劣质饲料的,但是现在死亡家禽必须报告,所以这是第一重要的事情,你第一逻辑把死鸡这件事想到了,那证明你是符合一个做公务员一个标准的,你把自己当成一个公务员,因为它是什么?它是涉及公共问题,接下来是什么?接下来就是钱,那么先说谁的钱?当然是说工人的工资安置费。因为你说爸爸我们再难,我们自己毕竟是业主,人家工人给我们打工,现在失业了要回家,辛苦了这么长时间,他们比我们难。是不是,先人后己,接下来说什么?贷款。贷款如果你觉得处理起来很复杂的话,你就说爸爸我马上放假了,等我回来我们一起来解决贷款的这个问题,我们都想想办法,我马上就要回来了,等我回来了。不见得这个贷款你说我认识某银行行长,我给他打个电话就可以了,这不现实。这可能你刚知道这个事情,你可能也觉得比较突然一些,可能觉得思考思考深思熟虑一下你就可以跟父亲沟通一下,这是钱。

第三类就是劣质饲料,劣质饲料呢就是说提醒父亲保留好发票,保留好这些物证,那么我要和公司进行协商,如果协商不行我们要去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去投诉他们,如果还不能解决问题,我们要通过诉讼的方式来伸张法律的正义。那么最后再安慰父亲两句这个电话就可以结束,这是第一题。

下一题你将一位被撞伤的老人送到医院,老人昏迷不醒,老人的家人赶到却以为是你撞伤了老人,你将怎么向他们解释?那么同学遇到这种题的时候,往往就是觉得很棘手,我怎么解释,不是我撞的,甚至有人说老人不是我撞的,要不你问问那个撞那地卖冰棍的老太太,人家是不会跟着你跑到那块去的,早把你打了。

那么这种题,凡是这种解释题要短促而有力,也就是说这道题的话语逻辑是最体现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逻辑,就是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一个老人被撞了你又是公务员,你出于社会的一种责任感,你要管这个闲事那你怎么办?你总要有几件事是吧,报警,报警是一件事情,然后怎么样?120急救,然后你还能做什么?协助警察组织在场的目击证人怎么样?描画肇事车辆的大体特征,那么如果你平时生活中是这么干事,当然了有人说了,你不是说我救一位被撞伤的老人送到医院吗?现在我们现代人应该有一种现代的意识,也就是说,如果他就是你的父亲在马路上晕倒了,你也得叫救护车你不能说他是我爸爸我就背着他到医院,万一有什么连锁性的疾病反应怎么样?所以说我们打电话叫120,通过这种职业人士来解决这个问题。

那么我们跟家属怎么解释?首先你要说人不是我撞,说人不是我撞的时候,你应该给他换一个环境说话,因为面对老人的抢救他的这些子女肯定是心情很不好,你在现场说什么话他都听不进去。那好我们换一个环境你说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这个我们不影响老人救治我们出来说,第一人不是我撞的,我有以下,你以下按三个方面跟他说,第一是我报的警,警察的警号是多少,是多少多少,你可以向某某某派出所或者某某某交通队去核查,一般来讲这个心虚心虚的人都不敢看警察胸剖的警号的,但是你是报案人,你当然,你也是一周监督的纬度,所以说你觉得我跟谁报案,我还要督办把这件事情把他落实好,对家属有交代,所以你当然会看人家的警号,是吧警号是多少,人家就觉得你这个办事很有职业感,就是说全是职业人士,然后呢出来这个,因为警号特别反映你的这种工作能力,下面就是什么?120急救是我打的电话,而且我协助警察工作的时候,这个救护车来了,是我垫付的1000元钱,你们可以像这个急救中心的护士站进行核实。第三我组织目击证人协助警察通过进行调查,最后现在已经基本锁钉了肇事车辆的大体特征和车牌号码,我相信不久呢正义会得到伸张,会对老人家有一个交代。那么最后我是一个公务员,请相信一个公务员。

这个最后一句话为什么加上去?他体现你作为一个公务员的自豪感,你真的是觉得公务员是最可被别人信任的。所以说可以说最后一句话是这道题的一个小小的一个亮点。

第三如果你是县政府接待办的工作人员,今天只有你一人值班,现在来了一群愤怒的拆迁户,他们由于对拆迁补偿标准不满要求见县领导,你在了解到基本情况下请对他们说一段话。这种说话题我们处理起来两种方式,如果你语言能力比较强,你就把这一段话都给他说出来,但是呢大多数同学面对这种题比较困惑,其实我说着说着这车轱辘话来回转,那么我们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呢?我们就把它使用这种方法,就把它拆分。第一你告诉考官我想表明什么态度,我想做什么事。第二我会这样跟他们说。比如说这个,第一我想对他们表示理解,我会这样对他们说,大家都挺热的天,来,坐下来喝喝水,大致情况我已经都知道,我挺理解大家此时此刻心情的,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我会怎么样?对他们进行一些解释和说明。具体到这道题,他有一个逻辑上的悖论,就是说一群愤怒的拆迁户对什么不满?是拆迁补偿标准不满,他们的要求是什么?是见县领导,这两者之间是一个悖论,因为标准不是某一个个人的领导可以决定的,它一定是经过一个很缜密的调研程序具体决策的一个产物,所以你们想见具体的主观县领导他个人也无法答复大家,所以说你第二就可以说,我想对拆迁户进行解释说明工作,大家这个情况我也知道了,我觉得这个补偿标准是经过了半年多的调研,参考了兄弟县市的一些意见制定出来的,应该说还是一个科学、严谨的方案,那么大家要求见县领导,这是集体决策,所以如果大家的问题确实存在,那么这还需要上会讨论,通过集体决策的方式解决大家的问题。马上这就平了,马上大家的情绪就会得到缓解,因为你确实抓到他们逻辑上的问题。

第三你说我准备认真倾听他们的要求,详细记录他们的要求,我会这么跟他们说,大家咱们找几个代表,然后把大家的问题,关于拆迁补偿标准,大家有什么困难,有什么意见,咱们逐条的,我一条一条的给大家记录下来,咱们一个一个说,重复的咱们就不说了,没说到的,大家伙一个一个的去补充。

第四步你把记录也记完了,你说我准备怎么样?给大家表个态,我会这样跟大家说,我会第一时间把大家的意见反馈给领导,领导也非常重视拆迁工作,所以说也会尽快的该上会该讨论讨论,该集体决策集体决策,争取尽快的给大家一个初步的答复,注意是初步的答复,而不是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因为满意的答复主观性太强,它没有一个最后一个标准,但是逐步的答复是,我在第一时间给你一个初步的答复,容易被人所接受。那么这就完了吗?没有完,那么最后一步就要留下联系方面,我今天虽然是值班,但我既然接待了大家,首问负责,我就把这件事情帮助大家处理到底,这样我把我的手机留给大家,大家如果是别的同志值班的时候,大家也可以打我的手机,你们也给我们几个住户代表的手机留给我,有了这个初步的答复以后,我第一时间给您打电话联系,这就非常好。大家觉得这件事情怨谁都怨不得你,你就是一个值班的,你还首问负责,把自己的这个手机号码,私人的号码都给别人了,那别人对你只有感动。

好下面一道题,由于你表现出色,另一个部门的领导想将你掉到他那里工作,你也很想去,很部门领导热情挽留,并请你考虑两天再做决定,现在你即将面对他,请你对他说一番话。对于这种话我们同学在说的时候,往往是第一部分说的非常非常好,哎呀领导我感谢你,我特别特别的感谢你,你对我这么多培养。但是接下来怎么样?就进入了但述程序了,哎呀这个我要发展,我觉得这更适合我的专业倾向,那你不就是说你在这里呆的这几年不适合你,这个时候我们要有一个平时你是怎么对长辈说话的,其实现在我们这些人自我中心意识比较强,所以说跟人家沟通半天都是在说自己,就是说和领导和长辈和师长讲话缺乏艺术。

我有一个建议性的方案,当然不是最好的方案,但是就这道题来讲经过实践的检验它是有效果的,比如说我要跟领导讲话,我就不说那么一大堆,我打个比方,打个比方这个事情就说清楚了,第一你不想感念人家吗,你说这两三年您就像带士兵一样的带我,我一直把你当成我的将军,这么我年我从您这学到了这么这么多的东西,我对您真是心存概念,而且不仅我心存感念,从您的实际交往中我不仅学到了好多东西,我还有一个感受,我觉得您不仅可以做我们的将军,早早晚晚您还会成为我们的元帅,而我去另一个部门进行锻炼,也是为了在将来的某一天继续的追随你,我希望那个时候不仅是曾经您带出来的一个清兵,还是能是为您独当一面驰骋疆场的一个将军,一个可用的将才,所以我要去。我想打一个比方,一个士兵、一个将军、一个元帅,留下了空间,留下了希望,留下了对领导的要求,就是说我把您看的很高,我确实愿意追随您,我也希望将来给您这位未来的元帅做一个好将军。我想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下一题进入演讲题,请你纸、铁、录像机、小河四个词组织一篇简短的演讲。那么自打我命制了这道题以后,基本上考生的大体都是出现了一种所谓的套路,简单化到什么程度呢?就是说一条小河被污染了,它的上游是造纸厂、下游是钢铁厂,然后我用录像机把它们录下来,记录了他们的这些情况,然后我到相关部门进行举报,您这是什么?您这不是演讲,您这是造句,那这个演讲怎么展开呢?演讲最重要的是要出现主题,最重要的出现主题。

那么我对这道题有两个建议性的方案,第一个方案就是比较感性的方式,第二是绝对理性的方式。第一比如说我比较感性的说,小河,小河是什么?人生就是一条小河,我们最终会汇入江海,只不过我们汇入江海的汇入量不一样,我们的贡献不同,我希望怎么样?我带给江海的动能是最大的,当我汇入的那一刻我是自豪的,那么人一出生的时候不就是白纸一张吗,那上面可以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天真、浪漫、好梦无边。那么铁是什么?铁就是一个人的发展。不就是一个铁棒磨成针的过程吗,那录像机是什么?你这一生前60年有建树了,你到60岁的时候哎呀我干不动了,好,我大概电视看看录像,看看我以前干的那些事情,那如果你这一生不建工不立业的话,那你最后看见的是一片白色的雪花点,那你的录像机是没有内容的,那么录像机不就是我们老年的生活吗?这是比较感性的方法。

那么比较理性的方式就是什么呢?纸使我们想到什么?它和什么有关系?蔡伦造纸,蔡伦造纸跟什么有关系?农业文明有关系。那铁跟什么?虽然埃及人很早就会造铁水了,那铁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和意识在什么年代?是工业文明,那么录像机带有典型的什么?后工业文明或者说信息文明的一种特征。那么小河是什么?小河是自然文明,这个主题就找到了,这不就是文明进步的辩证思考,这就是这道题的第二种方案。

下面一道题也是演讲方案。母校的校庆典礼上,您将作为校友代表发言,在你前面将有其他两位校友发言,他们一位是事业有成的企业家,一位是成绩卓著的学者,你作为一名年轻的公务员,请你准备一份简短的发言稿。那么针对这道题你首先要确认你的身份,你到底是一个主持人,还是一个发言者,那么很多人是一会儿把自己当成发言者,一会把自己当成主持人,那么你如果作为发言者第一逻辑是什么?是称呼吧?这种场合你总是见过别人讲话,那怎么称呼呢?像这样的场合,你说各位校领导,各位同学们,就完了,这是两个称呼,那这两个称呼就有问题了。那你这个学校已经小到两乡长都不愿意参加了,难道只有校领导和同学们?那么我们建一个方案就是一个五个方面的一个方案。第一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因为有的来宾人家既不是领导,也不愿意你称呼为你是领导,比如说人家就是一个艺术家,一个知名的艺术家,人家就不希望你称呼为领导,所以你要说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我们往往是校庆的时候把老师给忘了,最后同学们、校友们就完了,其实教我们、育我们的都是我们的老师,所以这就涉及我们下面的结构,那么校庆发言主要说什么?好多人说,当然你接下来是对母校校庆进行祝贺,那么祝贺说什么?去讲这个学校的发展,那你又不是校长,你又不是地方官,你讲这个是没有意义的,你讲什么?我觉得两个纬度,第一个纬度,赞美母校。第二纬度感念师恩。这是校庆的时候一个校友代表可以说的两个方面最能打动人的方面。

第一赞美母校的时候你就可以把那个企业家和学者挂起来了,对吧。别人赞美都说这个数字是怎么样的,你作为一个校友你只能说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多元化的,我们这里有事业有成的企业家,企业家追求什么的?企业家追求的是创新,我们有成绩卓著的学者,学者追求的是什么?追求的是真理,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公务员追求的是什么?追求的是责任。所以我们的母校就是这样的一个伟大的母校,他能培养出这样济济一堂的人才,这样多元化、多样化的人才,所以我要赞美母校,我在赞美母校的时候我想的是什么?感念师恩,我怎么能走上一个公务员的岗位呢?不就是当年我做社团活动的时候老师关爱我,老师指导我,所以我要感谢老师,像这样的老师我们的学校有那么那么多,老师我爱你们。最后怎么样?再对同学们进行一下努力,请你们珍惜这天真浪漫、好梦无边的时光,珍惜在学校的时光。

当然最后有些人就是他不是把学者放在前面,他放在最后,说我建议大家都考公务员,这个就有点搞笑了,因为现在人追求都是多元化的,你不能说给人家框定公务员我觉得挺好,追求责任,来大家都来追求责任吧,所以这个演讲就完了。

下面呢就是所谓的故事题型,这个故事以宣武湖畔游人无知开始,以他陷入沉思结束编一个小故事。那么故事题我们的思路是什么呢?故事编不是在编情节,而是在偏人,人出来了故事就自然而然往下推动了。那么我给大家提供一个建议方案,就是我在编人的时候,我们用两个整个的人,再用两个半拉的人就可以把这个故事编完整,那么通常我建议你编出一个主人公来用第三人称而不要用我,因为你用我,编到最后呢你就不好评价了,他是好是坏你就不好评价了,你只有把他变成什么呢?变成一个第三人称,那么你可以表扬他,也可以批评他,这是很方便的。这个人通常你树立起来的第一个公职人员的人数。第二你要给他树立一个对立面,这个对立面不一定是一个坏人,那么通常我们觉得比较方便的一个方式就是给你它树立一个什么?一个弱势群体,然后你再用两个半拉人一共是两个完整人两个半拉人把这个故事讲完全,你从这个完整人抻出半拉人这,再从这个弱势群体这抻出半拉人,这俩人之所以叫半拉人,是指抻出他来不让他在故事中行动。

比如说我给你举一个例子,这个故事小张某一天去宣武湖畔玩,然后游人无知,他突然发现那围了一堆人,有一个老大爷晕倒了,那么作为公务员他就得去管,结果就是播散人群把老大爷进行救治以后老大爷醒了,老大爷说谢谢你小伙子,我刚才晕倒到了,那处于一个公务员你就好奇也要问,你说老大爷要不要送你回家,他说我家不在这,我家在挺远的地方,说那您为什么到这来了呢?你看老大爷的出现就是一个弱势群体,说我怎么来的呢?我儿子建筑施工把腿摔折了,后来工头跑了,现在缺笔钱补偿金,玄武湖是南京的,我来南京想把这个钱要回来可是他们去了好几个部门,他们推了这个推那个,最后又说我这个文件不齐,那个文件不齐我盘缠用光了,所以我就怎么样?我就只能在附近一个旅馆,靠打扫厕所,给他们干活一天吃两顿饭,今天过节我想出来看看,结果我人家都一家一家,我就想起我儿子,还有我这个家庭生活才惨了,我这个办不了这个事,所以我心情不好,也加上没吃早饭我就晕倒了,那这个小张他肯定要管这个弱势群体这个事,说正好您这个建筑的,我有一个同学在这个城建局我帮你来做这件事情吧。结果他就找到他那个同学,没两天把这个事情办下来,结果把这个一万块钱这个补偿金交给这个老头,老头觉得哎呀握着他的手都快下跪了,特别的感动说,你看真是朝中有人好办事啊,所以最后小张他陷入了沉思,因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几个月办不成的事情,流落街头,给人家扫厕所,吃不上饭,最后你两三天有个熟人就办成了,这难道不值得别人深思吗?

篇6:科技论文的逻辑表达

课程学习

课程评估

课后测试

课后测试

如果您对课程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可以点击这里再次观看。观看课程

测试成绩:9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在金字塔原理中,沟通的最终目的是: √

A 使受众愿意听、有兴趣

B 使受众能理解并接受说者的观点

C 使受众记得住说者的指令

D 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指令操作和执行

正确答案: D

2.关于金字塔结构,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 先重要后次要

B 先全局后细节

C 先具体后总结

D 先论点后论据

正确答案: C

3.听众分为领导和专家两类,在听的顺序方面,他们的相同点是:×

A

B

C

D 先全局后细节先重要后其次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

正确答案: B

4.金字塔结构有四项实用原则,其中类似兄弟关系的是: √

A

B

C

D 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正确答案: C

5.撰写工作计划主要有四大内容,其中不包括: √

A

B

C

D 目标措施价值风险

正确答案: C

6.一个论点三个论据,形成一个封闭的环,这指的是: √

A

B

C

D 逻辑递进演绎推理线性推理归纳推理

正确答案: D

7.商务文书写作采取的最恰当的结构是: √

A 分总结构

B 总分结构

C 总分总结构

D 并列结构

正确答案: C

8.在TOPS原则中,O指的是: √

A 目标明确

B 全面完整

C 论点鲜明

D 论据充分

正确答案: B

9.以金字塔结构思维布置任务包括四大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 √

A 背景

B 任务和标准

C 措施

D 考评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

10.归纳推理中,组织信息有三种顺序,分别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重要性顺序。此种说法: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正确

上一篇:关于印发《合肥市成品住宅精装修工程质量验收及监督管理有关规定(试行)》的通知下一篇:思念也是一种美[心情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