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野外实习报告

2024-06-08

土地资源野外实习报告(共6篇)

篇1:土地资源野外实习报告

土地资源野外实习报告

叶照金 农资生10-2班 20104947 指导教师:凌静老师 吴德勇老师

前言: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是人类社会生产中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也是劳动的对象。土地资源包含本身固有的自然特性和供人类发展生产的社会经济特性。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对其的利用和改造。因此,认识土地资源及其存在的问题,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优化配置其在国民经济中的结构,对于解决现时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要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利用土地,就必须学习《土地资源学》。该学科是一门具有高度综合性、实践性和技术性的课程,其研究对象的基本特性决定了对土地资源的认识、研究和应用必须紧密结合实践。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成都平原及岷江上游山区这样的典型区域的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的实地考察,深入认识土地资源的自然、经济、社会构成要素等特征特性,并且综合评判了在震后如何解决土地资源的科学利用布局,为土地资源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本次实习从温江出发途经都江堰前往汶川映秀,这片区域处于成都平原与彭州山地区交界处。土地面积较大,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土地利用方式多样。但是由于地处成都平原向彭州山地区的过渡地段,山地多,坡度陡,可利用土地资源不足,人地矛盾较重。存在土地人均占有量少、耕地质量不高、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等诸多问题。该次实习可将理论知识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通过实地调查,掌握土地资源利用的基本情况、利用矛盾及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培养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自己对于本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与应用,提升自我学科素养。

1实习概况

1.1实习时间:2013年6月28日

1.2实习地点:都江堰外滩公园—汶川县映秀镇地震纪念馆—汶川县映秀镇牛圈沟(地震震中位置)—汶川县漩口镇

1.3实习目的与意义:(1)认识土地资源及其存在的问题,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优化配置其在国民经济中的结构,对于解决现时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川省境内以山地为主,丘陵次之,平原和高原较少,人地矛盾更加明显,了解分析当前省内部分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对于我们以后参加工作有很大的实践帮助。

(2)了解实习地点对于土地资源利用的基本情况,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其利用方式和过程的优缺,并加以验证和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通过实习,熟悉和运用土地利用规划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延展土地资源管理各学科在实际情况中的综合应用,分析实践,锻炼自己对于本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与应用,提升自我学科素养。

2.实习内容

2.1都江堰外滩公园 2.1.1地理位置

都江堰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介于北纬30°44′—31°22,东经103°25′—103°47′之间。而外滩公园的海拔为713.6M,经纬度为00N3058′,E10336′。都江堰市宽54km,南北长68km,在地质构造体系上,属华夏构造体系,地跨川西龙门山地带和成都平原岷江冲积扇扇顶部位,地貌单元属岷江冲积扇一级阶地。市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高山、中山到低山再到丘陵平原逐级降低,呈阶梯分布。都江堰市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空气清新,气候宜人。

2.1.2区域概况

从温江区出发至都江堰外滩公园,沿途土地利用方式主要是园林和建筑用地等,耕地数量少。且地形逐渐由平原向高原发展。实习位置为外滩公园旁,由岷江而形成的河漫滩,属于一级阶地。该地与温江相比显然海拔增高了近200M左右。近河岸分布大量质地较粗的物质。其利用上现处于荒废状态,灌木丛密密覆盖和杂草丛生,少部分被当地村民开发种植玉米和少量蔬菜,这样的利用方式显然很粗放,利用率相当低。但是,在如今耕地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开发河漫滩。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可以考虑开发利用为耕地。但是,河流冲积形成的沙质土壤,对于作物的选择有一定的要求,但也可以通过改造以利于使用。

2)河流边界与河漫滩的高差很小,在整理开发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洪水的危害,进行的建设开发必须能够很好的抵御五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等的水患。3)尽管河漫滩土地平坦,易于使用,但应合理的安排其利用形式,防止对环境的污染破坏,建议种植一些适宜沙地的蔬菜瓜果。

4)经过整理开发为居民点和度假休闲区,但要注重科学规划布局。

而经过观察,该处建设用地前景比较好,而农用地几乎无改造前景。但是在进行建设用地改造时更应该注意对滩涂和河流进行保护,否则一旦遭遇大洪水将对沿线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危害。毕竟河滩是人类留给大自然的土地,人类不能随意进行改造。

该处地处第一阶梯,我们知道居民点不宜修建在此处,原因有四: 1)易在汛期、洪水期受灾害; 2)你位一般低于水位,易受水害; 3)经济开发时应修高河堤;

4)一级阶地土质松软,可以作为耕地但不宜作为居民点。

但实际情况是河道二旁全是居民点,这儿已经被开发成风景宜人的旅游景点。原因是该处虽然地处第一阶地,但是由于水源充足环境优美很适合发展旅游业。并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对生活环境的要求的增加,而导致该处发展成了人类居住点。

2.2映秀镇地震纪念馆

经过紫平铺水库、龙溪隧道等,我们来到汶川县映秀镇。映秀镇位于岷江水道转弯处的凹岸,山谷出口出形成的坡积平原,周围群山环绕,有“水电之乡”的美称。映秀镇气候为中亚热带湿润气候,温暖湿润,适合植被生长,原生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原生植被大量遭到破坏,目前我们观察到的植被均为次生植被。

实习地点为地震纪念馆,该处海拔为937.4M,经纬度为N31003′,E103029′。经过观察,该处可就农用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环境三方面就行总结。

农用地:经过观察,该地的坡度一般都远远大于250,已经不适宜种植作物,造成一定的生态影响并减少当地人的经济收入。而且该处农耕地分不少,处于二、三阶地。在山体上存在着少量地势平缓的平台可以作为零星散居地和耕地。因此该处农用地应该做重大调整, 1)发展经济林,既能有益于生态发展又能增加当地人的收入; 2)3)4)

退耕还林。由于此处光照和水源都较好,便于林业的发展; 可以种植中药材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 发展草地和畜牧业。

建设用地:通过观察该处的建设用地有三种类型:在原有基础上拓建的民居、发展起来的商业服务业旅游业建筑、由相应专家组织规划的用地。由于集全国之力发展经济,该处的交通得到了极大的改观,高速横贯通行。但是我们也发现,该处的重工业发展部合理,沿江两岸有较多大型高收益高污染企业,这个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发展极为不利。

而且,建设用地基本上都处于第一阶地上。10年8.13发生的重大洪涝灾害显示了建设用地的严重弊端,当地建设组织必须考虑到此地频繁的山体滑坡和山洪。

生态环境:该处是一个交通枢纽,是去往九寨等重要旅游景点的必经之路。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受到农业用地的影响。当地沿岸的工厂一方面提高了收益但是也加大了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山体的构成以及不同的垂直海拔分布带也显示了当地复杂多样的植物分布带。

不远处的山体上种植了较多樱桃类经济类作物,也有着许多高大的乔木和针叶林。对于这些宝贵的植物,当地应该好好保护或者间伐。如何保护水土可采取以下方法:

1)选择生命力强,固土能力强的树种。映秀土层浅薄,选择生命力强的树种有利用成活。

2)生态效应结合经济效应,山坡上部种植用材林,下部种植柑橘、桃树、樱桃等经济果树,增强当地村民的积极性。

2.3震中居民点(黄家村)

实习地点海拔为870M,N3102′,E10328′。

0

05.12地震之后映秀镇和漩口镇由于距离震中近,受灾严重,房屋大量损坏。为了满足当地人民的住房要求和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政府需要进行房屋重建工作。但是由于当地山高坡陡,平地少,少部分平地需要保证耕作用地的需求,适宜建房的土地很少,这种情况下对于居民点怎样选址,成为当地房屋重建的一大难题。

经过观察我们发现牛圈沟山势陡峭,沟谷纵横交错。地震使山体结构松散,山石极易滑落。由于雨水较多,泥石流常常发生,我们可以看见该处修建有阶梯状的防护工程,减轻泥石流对河床的冲刷作用。我们也看到在河流的一级阶地,一排整齐的居民点沿着坡脚修建在河流转弯的冲击岸上。居民点的地基显然不是很稳固。为此,政府修建了河岸的护堤工程,但其工程量之大,投资业可想而知了。

在映秀地区,土地资源紧张,在当地修筑居民点需要充分考虑一下几个方面:

1)合理解决土地矛盾,开发旅游业,降低对耕地的依赖。居民点建设需要平地,耕地也需要,减少了耕地的需要才能有更好更多的居民点的选择。

2)充分考虑安全隐患。在居民点选址过程中需要对居民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充分分析,尽量避免,或者修筑工程措施进行防御。

2.4漩口镇

该处海拔1038M,N3029′,E10326′,坡度42。0

0

0漩口镇的选址要合理很多,居民点选址位于河流的三级阶地上,距离河流较远,不易受到侵蚀。虽然由于坡积物的影响,该阶地地势有一定起伏,但是在当地的土地资源的条件下还是能够接受的。同时该居民点背后山体坡度较缓,不易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同时山体修筑了环山沟,减少了水流对山体的侵蚀,是漩口镇在安全上得到了更大的保障。

考虑到山区人地的矛盾,既要发展又要吃饭。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当地地势坡度大,耕作宜采用横坡梯田方式;不宜耕种的区域,可充分发挥其良好的气候条件,种植水果如猕猴桃等经济作物。

2)对于坡度较缓地区进行横向开发,这种利用模式能够很好的保持水土,增加土壤的肥力和水分涵养。

3)开发旅游业,减少人民对耕地的依赖。当地在地震之后开发了地震旅游线路,对于耕地的依赖已经有所减少。

3实习感想

通过本次为期一天的野外教学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土地资源学的基本原理,认识了野外在特定地貌类型下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针对山区特殊复杂情况下如何合理优化配置土地利用方式;同时也深入认识到在自然灾害过后,如何合理选择和布局居民点、宅基地复垦及灾后土地的整理工作;山区的水土流失问题是我们不可忽略的以个问题,退耕还林是解决此的唯一办法,但是耕地减少,农民如何吃饭也是以个问题,因此,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特色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转移工作重心。

这次实习让我更深刻的理解到了实践的重要性,书本上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是仅仅有理论是远远不够的,理论脱离了实际就没有了价值。通过实习加深我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积攒了经验,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为学习其他课程和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篇2:土地资源野外实习报告

(二)分组实验实验一 土壤风蚀速度的测定实验目的:(1)科学意义:风沙问题,土壤颗粒的起跳、传输和沉积.(2)现实应用意义:防治由于人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风蚀加剧,测定土地持久生产力能容忍的风蚀速度.实验工具:土样钻、小铲子实验原理:由于地表中含有放射性示踪元,利用碱金属铯137,它的半衰期为0.12秒,可测出土壤各个高度层的此元素的含量,与已知函数建立关系,便可推算出土壤风蚀速度.实验二 示范区土壤水分、地温和容重的观测实验工具:环刀、中子水分仪、地温计实验三 植被调查样方法样线法: 在2*2平方米面积的草地中,四边各拉一条2米的线,围成一个正方形.在每条线上按每隔10厘米取一个点,共80个点.在统计植物数量时,取样点上接触到的植物记录个数,再算百分比,由此可计算盖度.实验记录:植物名称、盖度、多度(cop3、cop2、cop1、sol、un)、高度、物候相(生长期-营养期-现蕾期-花期-果期)实验四 地形图识别与 GpS定位实验工具:罗盘、GpS 罗盘:使用方便,判断方向,还能测出山坡的角度,由此推算高度。结合地形图可判定位置。GpS: 精确测定方向、海拔高度、经纬度。

(三)农户访谈录时间:7月23日地点:小河套村采访对象:魏军(汉族)问:你们这的人都是当地的,还是从别处迁过来的?答:我祖籍是河北的,一九三几年赶上旱年迁到这里开荒.问:请问你们家有几口人,现在都在做点啥?答:一共有四口人,我、我媳妇和两个儿子.大儿子只读了小学五年级现在有18岁了,小儿子读了初二,他们现在都在北京、延庆等地打工.问:你们家有多少亩地,产量有多少?答:一共有24亩地,产量在100-200斤/亩,一人分4亩地,我们可以再承包8亩,承包费是20元/亩.问:你们每年要上交一定量的粮食吗?答:可以不交粮,但要交农业税,每人每年20元.问:如果碰上旱灾,政府会有救济吗?答:政府救济少,但是种数会给粮食.问:你们主要吃些什么呢?答:主要是面食,如小麦油麦、胡麻、西芹、土豆等等,这些都是一年收一次的.问:你们喝的水主要从哪来?答:打水井,但是水质不好.问:说说你们家养的羊的情况吧.答:我们一共养了56只羊,其中30只成羊.以前可以养100多只,现在政府实行圈地政策,养不了那么多.问:那您觉得圈了地好还是不好呢?答:圈了地不好放羊,收入少了.但是比起不圈地来说,风沙少了,环境好了.问:政府这样做,你们能理解吗?有人不服去闹事吗?答:有闹事的,后来慢慢也接受了.我们也没有办法,政府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问:你们放羊的品种政府有规定吗?答:政府要我们养小尾旱羊,这种羊一年两下次羔,而且肉质也挺好的.问:你们是怎样放羊的呢,有专门的人吗?答:我们都是请羊倌放羊,2元/只·月,收入在600-700元/月.羊丢了一只要赔100元.问:你们的经济收入如何?答:主要就是靠养羊,养了羊卖钱,得了钱又买羊,几乎没什么经济收入.问:你们一些日常用品从哪来,交通工具呢?答:可以到集市上买,交通工具就是摩托车.问:你们病了怎么办,附近有诊所吗?答:没有,小病就自己解决,大病就到宝昌镇去.问:在有流行病的时候,政府会给你们打预防针吗?答:会派专门的人来打,2元/枝.问:你们这儿搞计划生育吗?答:要计划生育,如果第一胎是女儿就可以再生个儿子.我有两个儿子,所以被罚了600元,本来是想再生个女儿.问:这里的人大概多少岁结婚?答:20岁左右.问:那你是不是就要给大儿子准备结婚礼金?答:对,大概要6-7万。通过访问我们了解到当地农牧民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经济收入普遍不高,教育程度也相对较低。他们对政府进行的圈地政策也不甚理解。对于保护大草原,保护生态平衡,似乎并不关心。他们最关心的是能否有收成,日子过得好不好。对于我们推广的新技术也不是很欢迎,因为毕竟成本太高。要解决这一问题,并不是简单的事,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促进牧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牧民收入,同时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首先要尊重规律,合理开发利用草原资源。以草定牧,制定并严格执行草原载畜量标准,保持草畜平衡。要建立草原保护区,严禁破坏性开垦,严禁采挖。坚持不懈地推进退耕还草和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加强畜种改良,推广优良适用草种、舍饲圈养、饲草料加工、分群喂养方式等适用技术.全面落实草原承包经营责任制。其中特别是要加强对农牧民的知识教育,对他们进行思想、技术的培训,使他们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科学生产的潜力。将生产者对草原的权、责、利统一起来,调动广大农牧民管好、用好、保护好、建设好草原的积极性,拓宽草原建设资金渠道,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

(四)浑善达克沙地 7月23日早晨,我们来到达浑善达克沙地.浑善达克沙地分布于内蒙高原东部,由于这里降水条件好,年降雨量在250-400毫米,植物生长良好,所以沙丘主要以固定和半固定沙丘为主,占整个沙地面积的98%,流沙仅占2%.在分布上,降雨量由东至西递减,因此在西部主要以半固定沙丘为主,而东部沙地固定比西部好.固定沙丘的形态多为垅状,大致作西北西-东南东方向排列.由于受主风影响,植被盖度在阴阳坡上有明显的不同,一些乔灌木都长在阴坡上.半固定沙丘呈斑点状散布在固定沙丘之间.由于受强烈的风蚀作用,往往在迎风面形成一个风蚀窝,出现裸露的沙面.据老师介绍,这里由于干冷、风大,沙漠化速度比较快,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后,有了较明显的改善.我们看到了榆树稀疏草原,除草本外,还出现了较多的乔灌木,如柳冠树,灌木沙柳等.我们行走一段路程后,又来到一片半固定半流动沙地,邹学勇老师为我们讲诉了第四纪剖面的有关知识.这些成蜂窝状的分布错落有致的沙丘迎风面是一个个的风蚀坑,以灌丛沙丘为主,无明显发生过流动沙丘.我们看到了几千年甚至上万年以前形成的黑色的古土壤层.当时的气候条件好,土壤发育较好,随着自然环境越来越恶劣,就逐渐被风蚀形成沙丘.几百几千年一个轮回,随着自然条件的逐渐改善,又发育了比较好土壤.这样就形成了这些层状的古土壤.如果要测定这片沙丘历史年代,可以利用土壤中的C14同位素进行测定.如果无法获得当时的古土壤,就对沙丘最底层的沙石用热释光的方法测定.因为沙石中的二氧化硅晶体在被太阳光照射后能够释放能量.在这片沙地中最先锋的植物要数藜科的一年生的虫实,它是沙地形成后最早生长的植物.此外一些典型的代表植物还有油蒿、沙柳、岔分蓼、羊柴、沙芦草等.走进浑善达克沙地,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漫天黄沙飞舞, 网围栏里草场已经返青,起伏的沙丘上植被茂密,红柳、榆树、沙蒿等乔灌木一棵棵、一丛丛.这里沙地的治理已有成效.据有关部门调查分析,造成内蒙古土地荒漠化的原因除气候因素外,更主要的是人为因素,具体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滥垦。许多地区无节制地毁草开垦,造成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二是滥伐滥牧。这是造成内蒙古草地沙化退化的主要原因;三是滥采。每年春秋雨季,大批人员涌入内蒙古采挖发菜和中药材,加上各种采矿工程大面积毁林毁草,导致全区沙化问题日趋严重;四是滥用水资源。一些地区由于大规模开采地下水,导致水位急剧下降,大片植被死亡。摈弃传统观念,贯彻科学发展观更需要做长期艰苦的工作。经过几年的实践,浑善达克沙源治理探索出一条比较成功的路子。沙地采用封育为主,飞播、造林种草相结合,带、片、网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的技术措施,营造复合型生态带,防治沙漠移动,变活化沙区为固定、半固定沙区。干旱退化草原重点建设以水为中心、林网配套的高产饲料基地,实行围栏封育、划区轮牧、季节性休牧和舍饲禁牧等方式,同时搞生态移民,合理利用草场。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配套灌溉饲草料基地和生态经济沟,逐步把沙化地和15度以上的坡耕地退下来种树种草。浑善达克沙地的生态恶化虽然得到了初步控制,但是,沙地目前的生态系统还十分脆弱,面临着植被单

一、不稳定等问题,要系统地建立起一个稳固的生态系统尚需要50年左右的时间。防沙治沙的工作还任重道远.(五)锡林郭勒大草原锡林郭勒大草原,是目前我国植被和地貌保存较为完好的草原之一,可分为五大类,即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沙地植被和其它草场类。

草原面积18万平方公里,其中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占65%。每当仲夏时节鲜花盛开,草原碧绿;深秋,金黄色的大草原在风儿的吹拂下翻滚着草波。景色异样迷人。

草原上还分布着20余条大小河流,470余个大小湖泊;生长着1200多种野生种子植物,分药用植物和食用植物。水产养殖有各种鱼类居多。还有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兽类和禽类有上百余种。锡盟草原的芦苇资源也极为丰富,面积达43万亩,主要分布于乌拉盖河流域,从1米——2.9米高度的芦苇蕴藏量为17.2万吨。是锡盟造纸工业原料的主要生产基地。芦苇资源的开发前景十分广阔。走进这片令人心旷神怡的大草原,我们完全被她迷人的风采给震慑住了。天是那么的蓝,草是那么的绿。在阳光的照射下,草地显现出一片灿烂的金黄。黄绿相间,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简直是人间仙境。看到这样的景色,真想引吭高歌,唱一曲草原赞歌,心胸豁然开朗。这样的美景,如果不搞生态旅游的话真是太可惜了。我们可以在这建几个蒙古包,养些马,让游人穿者有民族特色的蒙古服装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驰骋,吃有民族风情的天然绿色食品肯定能吸引大量游客。蒙古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所创造的歌舞、艺术、建筑等民族文化以及风俗服饰,节庆活动和宗教仪式等,也是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大吸引力。因此,在保护草原的生态环境的同时,适当地发展旅游业,不仅能够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能够使人们更多地了解草原文化,了解大自然.(六)参观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7月24日早晨我们一队人来到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参观.它是迄今中国科学院在我国半干旱典型草原区设立的进行草原生态系统研究的唯一的野外台站。不仅在国内外草原生态系统基础研究领域占有重要科学地位,而且长期为我国半干旱草原资源的保护利用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模式示范和技术体系。自动气象站 小气候梯度仪我们主要参观了它的气象观测站.其中有一套自动气象站,进行气温、大气湿度、气压、辐射、降水、地面温度、风向、风速等因子的自动监测。然而人工观测一直未中断,至今仍然保持过去的项目和频次。观测的气象因子包括气温、大气相对湿度、气压、降水、蒸发、地面温度、土温(5、10、15、20、40cm)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风速、风向。小气候梯度仪安装在羊草围栏样地内,小气候梯度观测仪所在的羊草群落是典型草原区分布最广、代表性强和利用价值最高的一类草原群落。小气候—梯度仪自动监测项目包括大气温度、湿度、辐射、地面温度七个土层的温度四个梯度的风速和风向。我们又接着来到它的种植研究示范区。这里种植了许多名贵的物种,有黄花苜蓿(一种优质物草),百合科知母属的知母(又名兔子油草,多年生植物,可入药),芍药,二色补血草(喜阴)等等。在实验台田里,我们还看到了进行蝗虫研究的一个个纱帐。我们看到了这些年来研究人员们为我国草原保护所做出的贡献,希望他们能够再接再厉,将我们的大草原建设得更好。

(七)砧子山我们来到了赤峰市的砧子山,由于外形像砧子而得名.这是在第三纪和第四纪之间的200万年前左右,由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而形成的活火山.整个达来诺尔熔岩台地面积约3100平方公里,102个火山锥形成北东东走向.我们爬上这座陡峭的火山,我们看了周围由于长时期的移平,风力侵蚀和水力侵蚀形成的波状的一层层的台地.山的最顶处还有古时候的岩画.我们爬上这座陡峭的山峰,明显感到风力强劲,把我的头发吹得乱七八糟。这里的年平均风速在4-5m/s,可利用风力资源进行发电,我们一路上过来也看到了像风筝似的发电机,但是这种设施远远不够,风力座资源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这里的大面积的草场,光照条件都是很好的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有煤矿资源和矿产资源(由于火山爆发产生的大量稀有金属和金刚石等)。这些资源如果加以高效合理的利用,能够创造巨大的利益。

(八)达里诺尔湖达里诺尔湖是国家一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经棚镇西北90公里处,总面积250平方公里,有贡格尔河、沙力河、亮子河、好来河注入此湖。它是贡格尔草原上的一颗闪亮的明珠,湖水茫茫,青绿凝碧,白帆点点,鸥飞鱼跃,四周绿草如荫,莺啼燕啭,蝉鸣雀噪,风景宜人。达里诺尔湖附近名胜众多,北有砧子山,南有曼陀山,辽、金、元代的皇帝都曾经在这里狩猎观光。达里诺尔湖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中外游客。来达里诺尔湖旅游,可乘船游湖、垂钓,也可骑马驰骋、骑骆驼漫游、喝奶茶、吃手扒肉、欣赏蒙古族歌舞,体验蒙古族的民俗风情。以上是网站上的介绍,可我们看到的却是一滩死水,还不断的有刺鼻的腥味袭来,垂钓者已少得可怜,我想也许根本就没有什么鱼类。还是鸟儿的天堂,简直不敢让人相信。达里诺尔湖的生态环境已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早就应该采取行动保护了,否则我们美丽的天堂又将离我们远去了。

篇3:遥感课程野外实习设计

关键词:遥感课程,野外实习,Landsat-5 TM,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 (RS) 作为采集地球数据及其变化信息的重要技术手段,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 (GIS) 和全球定位系统 (GPS) , 在世界范围得到广泛的应用, 其大面积同步、实时观测的优势, 可用于航海、农业、气象、资源、环境等各领域[1]。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遥感已成为一门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 促进了相关领域人才的培养。很多国家已重视培养遥感方面的专业人才。在我国, 从上世纪末开始在高等院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中设置遥感课程, 目前已经成为地理和其他相关专业的重点课程之一[2]。

遥感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要掌握遥感课程的内容必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因此实习是遥感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分析应用能力的主要渠道, 因此实习教学内容设置合理显得特别重要。野外实习对于学生认识和熟悉自然地物、判读和解译遥感影像以及动手能力的提高都很重要。因此野外实习是遥感课程实践教学的必要环节。

本文针对我校《遥感导论》课程教学, 基于呼和浩特市城区和周边地区的Landsat-5 TM遥感影像数据, 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遥感课程野外实习设计, 主要包括数据准备与处理、样本采集与解译标志建立以及土地利用信息提取与验证等内容。

一、实习内容设计

针对我校《遥感导论》课程内容的实际教学安排, 设计了遥感野外实习的大体流程, 见图1。野外实习主要包括遥感数据的准备与处理、路线样本设计与解译标志建立和土地利用信息提取与验证等若干环节。通过设计本流程, 学生主要复习与巩固遥感影像目视解译原则、方法、过程和注意事项。

二、影像初步判读和路线与样点设计

利用ENVI 4.8软件处理呼和浩特市城区和周边地区的Landsat-5 TM遥感影像数据, 并运用Arc GIS 9.3软件进行矢量层和数据库的建立。通过这个实验可以掌握基于ENVI软件的遥感图像处理基本方法, 如波段合成、真假彩色合成和图像增强等;通过在Arc GIS软件中建立样点和验证点 (点) 、路线 (线) 和调查区 (面) 的矢量层, 巩固地理信息系统点、线、面的空间关系方面的内容, 掌握Arc GIS软件矢量数据处理等方法。在Arc GIS中叠加显示4, 3, 2波段合成的TM图像 (标准假彩色合成) 和矢量层, 掌握空间叠加方面的知识。图2为以TM标准假彩色合成图像为底的野外实习验证区、路线和样点 (和验证点) 的空间分布图。学生基于TM假彩色合成图像和地物的识别特征分析等遥感基础理论知识, 可以进行初步的影像判读。

三、实地调查与解译标志的建立

根据设计的野外实习调查区、路线和样点图, 进行野外逐点调查。在每个考察点处, 首先识别影像和实际对应的地物类型, 分别采集调查地物样方和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照片资料, 然后记录GPS测量的经纬度以及高程信息, 并在遥感解译地面调查表中认真填写地物以及周围的景观特征, 描述地物在遥感影像中的表现特征 (调查表即为解译标志集) 。室内遥感图像解译时, 将地面调查表格转换成电子版文档, 见表格1。野外调查方法和过程简单, 但意义很大。通过实地调查, 学生能够学会植被取样和覆盖度估算方法、解译标志建立的方法, 更重要的是熟悉各种地物在遥感影像上的表现特征。

四、土地利用信息提取与验证

首先以TM标准假彩色合成图像为底图, 根据考察点遥感解译地面调查表, 利用Arc GIS软件进行调查区的土地利用各要素的信息提取工作。然后将土地利用各要素矢量层导入已建立好的空间数据, 进行空间拓扑检查 (主要为无缝隙、无叠加检查) 。最后制作调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图, 见图3。验证是信息提取工作的必要环节。根据土地利用信息提取图, 进行验证点 (图1) 的实地调查工作, 检验遥感解译结果与实际地物的一致性和匹配程度, 如若有误, 在土地利用解译结果中进行修改。学生通过信息提取与验证工作, 熟练遥感影像目视解译, 掌握空间拓扑检查过程, 学会信息提取结果的精度检验方法。

五、结语

遥感课程的学习中必须加强实践教学, 其中遥感野外实习是重要内容。针对该情况设计了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遥感野外实习。包括数据准备与处理、样本采集与解译标志建立以及土地利用信息提取与验证等内容。遥感野外实习有助于学生巩固遥感课程的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应用, 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梅安新, 彭望录, 秦其明, 等.遥感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篇4:土地资源野外实习报告

关键词:地方自然资源;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改革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的组成特征、结构功能和空间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地质、地貌、水文、植物、土壤等各个地球表层的环境系统。课堂教学过程中传授的自然地理理论知识都是前人通过大量研究和实践的原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把抽象的自然地理学理论与实际的自然地理现象相结合,并内化为自身的智慧[1]。作为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野外实习具有极强的区域性和地方性,应充分结合区域实际,在自然环境中分析客观世界中的各种自然地理现象,学以致用。

一、本校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现状

广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通过近5年的教学实践,目前已经形成野外实习教学体系,建立地质地貌、植物土壤、气象水文等多个稳定的自然地理学课程野外实习基地,初步形成与理论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的、系统的野外实习教学内容。

经过历届学生实践,实习线路选择已基本成熟,既有部门自然地理学独立线路,也有综合自然地理学实习线路。例如:①灌阳县野外踏勘地质实习:实测地层剖面,构造现象的观测和分析,岩石、矿物及化石的观察辨别。②资源县八角寨丹霞地貌实习:实认丹霞地貌(峰林、孤峰、峰丘),不同作用下形成的丹霞地貌(流水侵蚀、崩塌、风化)。③漓江—毛洲岛—古东瀑布河流地貌实习:观察河流侵蚀地貌(下蚀、侧蚀),堆积地貌(河漫滩、阶地、心滩)。④银子岩—冠岩喀斯特地貌实习:辨认喀斯特地貌发育类型(石芽、石柱、石笋、落水洞、溶洞等)。⑤岩溶地质馆—桂林理工矿物标本馆地质实习:室内实习,学会辨认岩石、矿物。⑥青狮潭水库—两江四湖—水文站水文实习:研究河流、湖泊自然地理特征,河流、湖泊水情、水量变化及水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⑦会仙湿地水文、植物地理及生态学综合实习:调查湿地水质、植被和土壤类型及其整体的生态系统。⑧猫儿山综合自然地理实习:基于地质地貌学包括植被、土壤垂直地带性观察,湿地水文植被土壤调查,峡谷河流水文学,山顶气象站观测等综合自然地理实习。⑨黑山植物园—雁山植物园植物地理实习:简单介绍植物分类,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知识。⑩桂林气象局气象学实习:仪器参观学习,气象工作介绍,简单实测气象数据。

二、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存在的问题

我校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中除已经满足常规教学所应具备的实践项目外,还充分体现出以地方自然资源为教材的野外实习。我校野外实践教学模式经过多年实践,已有独立的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手册,师生都较为满意,学生热情度较高。同时,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与校内实验紧密结合,成为扩展校内实验教学范围、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有利补充。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有部门也有综合,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特色,培养学生从微观到宏观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借鉴与对比已有野外实习模式优缺点的基础上,开展以发挥学生主动性、自主创新性,并与科研课题相结合的野外实习教学新模式,部分学生将野外实习的研究与毕业论文相结合,提高了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其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问题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教学方法有待创新,对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培养不足,实习效果欠佳。实习过程中教师基本仍采取集体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忽略学生自身发现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缺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且解决过程往往独立进行,缺乏小组讨论、合作学习[2]。

二是经费、交通、教师资源、安全、住宿等实习条件有限,实习组织难度大。受限于学校提供的经费及实习时间安排,我校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时间较短,实习地点均为桂林市内,很多实习内容无法得到展开,如火山、海洋地貌、冰川地貌等。实习地点虽都在桂林市内,但大多在偏僻野外,部分地区交通不便,需要长时间步行,实习学生众多,带队教师人数有限,安全问题无法得到充分保证。

三、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建议

1.完善实习线路和实习内容

最新高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办法强调应以学生为本,因此实习内容、实习线路的选择更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做法如下:①由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自拟实习路线,确定实习内容,提出需解决问题;②教师评议并对实习内容、路线、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必要修正;③学生实地观测寻找证据,发现新问题,探究新知识;④现场讨论,教师辅助;⑤教师补充典型自然地理现象的剖析与阐释;⑥归纳总结,撰写报告,学生全程参与,教师分步指导。

2.构建野外实习教学新模式

野外实习教学不应该只是简单的观察、记忆,应转变实习教学主体,立足于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并得出结论的过程,该过程即是一般科学研究的过程,将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与学生的课题研究、毕业论文充分结合[3]。最终在实习汇报时能有一定的研究主题,考核方式也采取论文答辩式,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做好准备。同时,该新模式应充分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分析其特点,挖掘野外实习素材,利用地方自然资源开展实习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分析该地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能力。

3.加强实习教师队伍建设

开展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教学新模式的前提是努力提高专业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能力、素质。当前高校扩招,学生人数众多,教师人数已满足不了野外实习的需求,这就要求当前从事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教学的教师不仅有较为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一定的创新思维,也要有丰富的野外实习经验。同时,还应适当增加指导教师数量,以保障学生野外实习安全。

4.充分运用新技术手段

当前传统的自然地理实习手段仍以野外观察、调查、测量与取样分析等为主,观测范围有限。如果想要宏观分析调查大面积地区,需要结合RS、GPS、GIS等技术。通过对主要地表参量的反演(植被指数、植被覆盖率、叶面积指数、地表反照率、地表温度等),可以对地理环境各参数的变化作出较为准确的分析[4]。在GIS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平台系统已经成为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未来发展的方向。教师远程操控,并对学生实习进行准确记录,学生在网上进行模拟实习,及时与教师进行交流。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作为地理科学专业重要的一门实践课程,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应完善实习路线、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实习教学新模式、充分结合地方自然资源、采用新技术手段、不断丰富实习内容。同时,在自然地理实习过程中,应注重创新能力的锻炼、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习这项集体活动中学会与人共处,相互合作,磨练意志,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

参考文献:

[1]朱高龙,吴文英.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8(6):131-134.

[2]衣华鹏,张鹏宴.自然地理实习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35-138.

[3]肖海燕,陈志彪.基于地理专业特色的实验与实习课教学改革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1(27):72-75.

[4]杨胜天,黄大全,罗娅.地理综合实践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

篇5:土地资源调查实习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课程实习报告

姓 名:张 健 专业班级:土管6班 学 号:03309623

指导老师:霍习良 王殿武 冯万忠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

实习概况

实习目的与任务:

(一)认识土壤的成土因素。

(二)认识不同条件下的土壤形成的条件、土壤剖面特点,学会观察和描述土壤剖面的方法。

(三)通过实习掌握土壤调查的方法以及野外工作步骤。

(四)根据调查的结果分析土壤形成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提出改良利用的具体措施。实习意义:

土壤是在岩石风化的基础上受五大成土因素即气候、地形、母质、植被、时间以及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只有认清这些土壤形成因素对土壤发育和土壤性质作用,才能够在生产实践中通过控制土壤形成因素并发挥有力的因素的作用,是土壤的的生产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了解岩石特性、土壤发生发展规律及土壤性质与外界条件之间的内在关系,摸清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提出改良利用土壤的措施,促进合理开发土地资源和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实习区的自然经济概况

1.白洋淀:也叫湿地,是华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有“华北明珠”之称,共143个湖泊,属于湿地交接地带,是历史上水草丰美的北方大湖。近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使其水质逐渐恶化,水体呈现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

轻度富营养化,整个水体五项指标超标:含氮总量8倍超标,含磷总量超标3.6倍,COD总量超标0.74倍,BOD总量超标2.07倍,硫化物总量超标3.55倍。

2.易县清西陵:(1)气候: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而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寒旱同期,雨热同期.(2)地形:低山丘陵区海拔在57米左右.(3)母质:在山区,有各种母岩风化而成的残坡积物,洪冲积物;在平原,有不同颗粒组成的冲积物以及风积物和湖积物.山麓平原多以黄土母质和洪冲积物母质为主,冲积平原以冲积物母质为主,河流沿岸为风积物母质,安新的白洋淀为湖沉积母质.(4)水文与水文地质:我区各河流均属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目前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在丰水年基本可以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5)植被:不同的地形部位分布不同的植被:褐土的分布植被多为旱生阔叶林及灌木和草本植物.冲积平原上主要是潮土,天然植被少,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果树等.在白洋淀周边,有湿生植物,如三棱草,芦苇,柳叶菊等.(6)面积:实习区总面积311.7万亩,耕地面积占21.8%,其中37万亩可以灌溉。林地面积占7.4%,荒山面积占总面积62.8%。(7)路线调查过程中各土类的成土因素、土壤类型、剖面特点及土壤利用改良措施与途径

工作步骤:

1.概查:概查前,根据地形图及有关资料设置土壤剖面及工作路线。明确概查需要完成的五项任务;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

2.详查:主剖面定点上图,地表描述,剖面观察描述,检查剖面及罗盘的使用,定界剖面及土壤边界的绘制; 3.评土比土、绘制土壤分布图; 4.绘制土壤分布图及编写实习报告

路线调查

路线一:白洋淀——清西陵(地形越来越高从淀中心沼泽土—湿潮褐土—潮土—典型潮土)地点一:白洋淀边。

土壤类型:潮褐土(由腐殖质层、粘化层、钙积层、母质层)潮土成土条件:

(1)气候:属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12--15℃;≧10℃的积温3400℃,年降水量500--650mm,干湿季节明显,年蒸发量1800—2600mm,水热分配不均匀。在此气候下形成的土壤,有机质不易大量积累,春旱秋涝,盐碱化严重。

(2)地形:在冲积平原上,河谷阶地,地形平坦,地下水位浅,一般在1.5--3.5米。

(3)母质:近代河流冲积物,砂粘相间,分层明显。(4)植被:沙莲,栓柳树,柳叶菊等。

(5)地下水状况:参与潮土的形成,地下水位浅,土体内外排水均不良,存在潴育化,有锈纹、锈斑,出现部位比较浅在30--40cm。也易看到铁锰结核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

点二:水库附近(山地沟谷)地形:低山丘陵区。

土壤类型:黄土母质(老黄土和新黄土)老黄土颜色浅、地粘重、盐酸反应弱;新黄土,质地轻到中壤,有假菌丝、砂浆存在。直立结构好。

路线二西陵区土壤调查 地点:九凤山

分布规律;河谩滩为潮土(锈纹绣班存在)——九凤山山脚下潮褐土(二级阶地,搬运作用河流切割冲刷和人为活动)——沟谷处典型潮土——878基地典型潮土(出现锈纹绣斑)——九凤山阴坡典型潮土(水分充足,物长势良好,土层厚。)——山顶为褐土性土(A-c形培面)

1.褐土成土因素:

(1)气候:暖温带半湿润气候,雨热同期,干湿季节明显,旱季长;(2)地形:分布在低山丘陵盆地,冲积扇和山麓平原,地势高燥,排水良好;

(3)母质:黄土或黄土状的洪冲积物,富含碳酸钙;

(4)植被:半旱生落叶阔叶林,灌丛、草原、草本植被,指示植被有:酸枣、荆条、白羊草、萎陵草、菅草、达乌里胡枝子、黄被草、毛地黄、蒺藜、阿尔泰紫菀等

(5)地下水状况:地形高燥,排水良好,地下水不超过4米较深,一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

般不参与成土过程,若参与了成土过程则会有锈纹锈斑出现。2.成土过程

(1)粘化过程:褐土的粘化过程是残积粘化,粘粒排列方向无规则,淋溶弱;

(2)弱淋溶钙积过程:有钙积层,出现假菌丝和砂姜(3)有机质的聚积过程 3.成土母质(土属):

测区内出现的褐土的成土母质类型主要有:花岗片麻岩残坡积物、石灰岩残坡积物、洪冲积物和黄土母质。

分组详查阶段

地点:昌西陵墓附近,卧龙山,太平峪。任务:

a)寻找不同土壤边界线。b)选定17个主剖面。c)取土盒标本评土比土用 d)洛阳铲和罗盘定位

从河漫滩——阶地——平原——山谷——山坡——山顶

二、成土因素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及土壤分布规律:

1.成土因素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1)气候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气候影响温度、降水量和蒸发的同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

时,也影响母质的风化速度和成度、植被的分布等,是影响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2)地形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地形的起伏,引起水、土、光、热的分布,导致自然特征和农业特征的差异,土壤的性状和分布也受到地貌条件的影响。(3)母质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母质是形成土壤的基础,它影响土壤的形成发育的方向、速率、土壤质地、土层厚度,营养成分和组成成分。(4)植被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植被是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不同植被发育不同土壤类型,影响发育方向和分布。山区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也体现了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5)时间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时间影响土壤质地、土层厚度。(6)人为活动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人为活动能破坏土壤的典型性 2.土壤分布规律:

(1)河漫滩和一级阶地上分部有冲积土和典型潮土。河漫滩:砾石多,质地粗,成土年龄短,土层浅薄,无明显的诊断层为典型的A-C刨面(定土类时,冲积土和潮土其母质类型相同,均为洪冲积物。但两者具有各自的特点,冲积土的分为范围较小,仅靠河床,有大块砾石且质地粗时定为冲积土,因为形成时间短没有什么层次;如果层次明显,石头不多,且有锈纹锈斑出现则定为潮土,其成土年龄长,土层深后,具有明显的诊断层次--潴育层)。一级阶地:不是黄土,受地下水影响不明显,此处定为典型褐土,由于地形面积较大,不会是潮褐土且没有盐酸反应,剖面也不典型。(2)高阶上分布有潮褐土,其母质类型为河流洪冲积物,它属于潮土的亚类,却具有潮土和褐土两方面特点--即具有褐土特征有诊断层钙积层Bca,内有假菌丝或砂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

姜出现,石灰反应强烈,又具有潮土的诊断层次潴育层,但其锈纹锈斑出现部位较潮土更深。九龙山测区母质为石灰岩残积物,分布的土壤类型为褐土区,亚类是潮褐土,当地人为了保坡改土开发了很多梯田和呈品字形的鱼鳞坑。

(3)在台地上应分布有碳酸盐褐土或典型褐土,其主要区别就在于成土母质,碳酸盐褐土发育在以黄土为主的碳酸盐母质上,通体石灰反应强烈或上强下弱,土体上有大量的砂姜;而典型褐土的成土母质为冲积物,石灰反应上弱下强。

(4)山地的阴坡和山脚下,母质是花岗片麻岩均可发育成典型褐土。九凤山测区母质为花岗片麻岩,自然土壤无作物,水分好,树木生长良好,植被有中华卷柏和荆条。阳坡土层较薄,树木少,植被是侧柏。阴坡水分好,植被茂盛,有油松。沟叉利用良好,种植果树,局部有黄土,属于碳酸盐褐土。

(5)山地的阳坡和山体顶部,分布有褐土性土,其成土母质应为山体岩石的残坡积物。指示植被有荆条,红花秸,阿尔泰紫菀,翻白萎陵菜,芡被草,白草等。褐土性土不能种植农作物。(6)有黄土或石灰岩母质的地方要考虑碳酸盐褐土。

存在问题和改良利用:

(1)存在问题,山地多,耕地少,荒山多,利用少,耕作粗放,肥力低下,水资源缺乏。

(2)改良利用方向:①河谷低阶地以上农作物为主,精耕细作,培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

肥地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②髙阶地,台地要以开源节流,培肥地力,以旱生型作物为主,同时发展干鲜果树;③山坡地尤其近山坡、缓山坡,大力发展工程措施,以经济林为主;④较高较远发展草被和用材林为主。主要封山育林育草,保持水土,利用优势资源发展副业和旅游业。最终达到理想模式:高山远山青林山,地山近山花果山,丘陵缓坡梯田化,河谷河川米量川。

具体措施:①保土阶段,采取工程或生物措施,使土壤流失量控制在容许流失量的范围内。②改土阶段。目的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改良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改土措施主要是种植豆科植物或多施农家肥。

-褐土的改良利用:(1)发展灌溉,保持水土。(2)用养结合,注意氮磷肥配施,有机无机肥配施,提高土壤肥力。(3)统一规划,充分利用褐土资源,林果粮经济作物全面发展,梯田。

-潮土的改良利用:(1)统一规划,综合治理(2)调整作物布局,提高经济效益(3)从生态角度出发,发展立体农业。

实习体会

经历了11天的易县实习,我把课本上的知识和实际联系结合起来了,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掌握了土地调查的工作方法和步骤。在清西陵实习中,虽然实习条件很苦,但是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小组互相讨论,让我体会到分工协作的重要性。培养了我的责任感和组织纪律性。清西陵的实习充实而美好将成为我大学最美好的一段回忆。最后特别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

篇6:土地资源野外实习报告

毕业实习报告

专业土地资源管理年级班级 学号姓名实习单位 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地籍管理指导教师

【等级:】

目录

一、实习情况简介„„„„„„„„„„„„„„„„„„„„„„„„„„„„

3(一)实习时间和地点„„„„„„„„„„„„„„„„„„„„„„„3

(二)实习单位简介„„„„„„„„„„„„„„„„„„„„„„„„3

二、实习内容„„„„„„„„„„„„„„„„„„„„„„„„„„„„„„

3(一)土地权属调查„„„„„„„„„„„„„„„„„„„„„„„„„3

(二)地籍测量„„„„„„„„„„„„„„„„„„„„„„„„„„„

4(三)编地籍号„„„„„„„„„„„„„„„„„„„„„„„„„„„4

(四)绘宗地图„„„„„„„„„„„„„„„„„„„„„„„„„„„4

三、实习中发现的问题„„„„„„„„„„„„„„„„„„„„„„„„„„

5(一)54和80坐标系的不同„„„„„„„„„„„„„„„„„„„„„5

(二)土地登记申请人举证困难„„„„„„„„„„„„„„„„„„„„5

四、实习的收获体会„„„„„„„„„„„„„„„„„„„„„„„„„„„6

一、实习情况简介

(一)实习时间和地点

本人于3月1号至4月15号在国土资源局地籍管理科实习

地址:

(二)实习单位简介

蚌埠市国土资源局现设办公室、执法监察科、规划科、财务科、耕地保护科、地籍管理科、土地利用管理科、矿产资源开发与管理科、测绘管理科等九个科室。

地籍管理科

统一管市城乡地政、地籍工作;管理并组织全市土地资源现状调查、动态监测、土地权属调查、变更调查及土地统计;指导监督地籍管理技术规范、标准的执行,并制定有关办法细则;负责地籍信息系统建设;负责市区土地确权、土地定级和土地登记管理工作;承担土地权属纠纷调处工作。

负责市基础测绘规划、计划的编制和组织实施工作;组织并管理地籍测绘、行政区域界线测绘和其他重大项目测绘;负责全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和社会化服务;负责全市测绘行业管理、测绘市场管理;负责测绘任务登记、测绘产品质量监督和管理,指导监督测绘成果管理和资料汇交。监督管理全市测绘基准和测量控制系统;管理和保护测量标志;监督执行测绘行业标准化工作;依法管理地图市场;协助省级测绘主管部门审查向社会出版、展示的地图和审核地名在地图上的表示。

二.实习内容

(一)土地权属调查

土地权属调查是指以宗地为单位和对象,对土地权属单位的土地权属来源及权利所及的位置、界址、数量和用途等属性的调查和确认,是土地进行登记前具有法律意义的初步确认。土地权属调查的基本任务是调查核实土地权属单位的权属要素,即土地的权属性质、权属界限、权属证明文件、面积、位置、用途及地上建筑物权属状况等。土地权属调查又是地籍测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权属要素未经确认,地籍测量就无法进行。

土地权属调查的内容包括:

1.宗地的位置调查主要是对宗地所在的辖区、门牌号及四至关系的调查。

2.宗地的界线调查主要是对宗地的界址点、界址线的调查。大多数以界址点间所连接的直线为界。

3.宗地的权属状况调查主要是对宗地的权属性质、权属来源、取得土地时间和土地使用期限、土地使用者或所有者名称等内容的调查

4.宗地的土地使用状况调查主要是对宗地内的土地用途、土地等级、地价和共用情况等进行调查。

(二)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是指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为获取和表达宗地权属界址点、线、位置、形状、数量、质量等基本地籍信息进行的测绘工作。它是服务于地籍管理的一种专业测量,主要由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和地籍细部测量两部分组成。

地籍测量主要是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空间定位,测量相应的图件,通过测绘采集宗地权属界址的准确位置和数据等信息,绘制出确切反映各宗地间相互关系的标准地籍分幅图、宗地图,并在图上进行各宗地的面积量算,汇总出界址点成果表和面积统计表以及各级土地分类统计表等,为政府提供精确的统计数字,为土地管理部门进行土地登记、土地规划等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三)编地籍号

宗地编号按四级编号进行,即行政区—街道—街坊—宗地。在地籍图上上进行宗地编号统一自西向东、自北向南,由“1”开始顺序编号。

如果一宗地分散在相邻的几个图幅内,即破宗。破宗的编号应在它所在的西北图幅内进行统一编号,并在其他相邻的该宗地范围内注记参与编号所在的图幅号和宗地号。

在界址认定调查结束后,除需现场设置界址标桩以外,还应根据有关规定对界址点进行编号,多采用按宗地编号,即每宗地的界址点独立编号。界址点编号统一从左向右、自上而下,由“1”开始顺序编号。共用界址点有多个编号,可在界址点编号前加上宗地号进行区别。

(四)绘宗地图

宗地图的绘制多采用autoCAD软件进行操作,宗地图的描述内容应包括:A.所在图幅号、地籍区号、地籍街坊号、宗地号、界址点号、土地利用分类号、土地等级、房屋栋号;

B.用地面积和实量界址边长或反算的界址边长;C.邻宗地的宗地号及相邻宗地间的界址分隔示意线;D.邻宗地的地理名称;E.宗地内的建筑物、构筑物等附着物及宗地外紧靠界址点线的附着物;F.本宗地界址点位置、界址线、界址点坐标点、权利人名称、用地性质、用地面积;G.指北方向和比例尺;H.宗地图制图、审核者及日期。

三.实习中发现的问题

(一)54和80坐标系的不同

我国最初覆盖全国的坐标系是1954年北京坐标系,采用了克拉索夫椭球元(a=6378245m,α=1/298.3)。几十年来,我国按1954年北京坐标系建立了全国大地控制网,完成了覆盖全国的各种比例尺地形图,满足了经济、国防建设的需要。当今地籍管理中采用的坐标系也多采用54年背景坐标系。

由于各种原因,1954年北京坐标系存在一些缺点和问题,于是1978年我国决定建立新的国家大地坐标系,该坐标系统取名为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消除了分区局部平差对控制的影响,提高了平差结果的精度。缩短了推算大地坐标的路程,减少了推算误差的积累。

但是,80坐标系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附加工作。主要体现在地形图图廓线和方里网线位置的改变,图廓线位置的改变,使新旧地形图接边时产生裂隙。方里线位置的改变,不仅与坐标系的变化有关,而且还将包括因椭球参数的改变所带来的投影后平面坐标变化的影响。

在地籍管理方面的影响是许多依据54坐标系建立的全市辖区的地籍图更新转换进慢,与现有的80坐标系不吻合,数据接收困难,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因此,转换更新现有地籍图以及相关的操作管理软件成为当务之急。

(二)土地登记申请人举证困难

在《土地登记办法》出台前,土地登记所依据的地籍调查资料由土地部门获取,《土地登记办法》规定:申请人申请土地登记,应当提交包括地籍调查表、宗地图及宗地界址坐标等材料,从而改变了等级举证的主体。

我国土地登记走上较为规范统一的制度化道路是在1987年9月国务院公布了《全国土地登记规则》。但真正的土地登记活跃起来是在2007年3月《物权法》的颁布实施后,2008年国土资源部公布实施《土地登记办法》,进一步补充修改完善了对土地登记的规定,由规范性文件提升到了法律的层面。

在这之前,土地使用者往往是有地而无证,即没有进行土地登记,没有自觉进行土地登记的意识。所以当今很多划拨的或以前没有进行土地登记的使用者由于各种原因开始进行土地登记,但是自我举证的很多土地及房屋权属来源不清或没有权属来源,导致地籍管理者工作难度增大,效率不高。因此对《土地登记办法》对土地登记的办理期限即30天(有的15天)的规定很难彻底的实行。

四.实习的收获体会

通过这几十天的实习,我深知学校里的学习终究是理论知识。从理论到实践,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敏捷的反应速度、深刻的理解及举一反三的能力;从实践到理论,需要很强的逻辑概括总结能力、言语表达能力。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巩固我们的理论知识,才能发掘我们的社会实践潜力,更好得为社会主义现代会建设服务。

同时,做人的态度必须保持一颗谦逊的心,因为学校里的知识并不是全部,我们不知道的天地还很多,很多看似简单的东西包涵着很多东西方面,包括人力管理、财务管理、机构组织制度等;另外,做事的态度一定要细心大胆,有着年轻人敢作敢为的冲劲。不以善小而不为,避免错误的发生。我们可以做成的,可以大胆的请求试一试,也不必畏首畏尾,不敢接受挑战。

上一篇:运营管理复习题第4章下一篇:学校金秋助学金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