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台湾学前教育

2024-06-09

感悟台湾学前教育(精选8篇)

篇1:感悟台湾学前教育

台湾交流感悟——陈鹏山

刚来的时候我们很兴奋,第二天就跑去了台北。我们几个男生在台北的艋胛龙山寺外面一起拜了码头。哈哈,其实是遇到神明一起拜拜一下。不知道的还以为黑社会结拜。

台湾的街道,台湾的红绿灯,台湾的学校,台湾的餐厅,台湾的垃圾桶,台湾的全家,台湾的7-11。只能用8个字来形容,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台湾同学上课想法比较多,有时候上课上到一半,话题会突然被签到生活中去。这在我们的大学可能偶尔会出现一两次当作是给学生提提神,但在那很正常,也很经常。这是一所科技大学,会经常请业界的老师来给我们讲课,动手能力我算是领教了。尽管很多东西实际做都是老师去做,学生提出想法,提出做法。但出来的东西我不得不说外形很有有型,质量很优,功能也都可以实现。

在那里,因为本身学校要求选和专业相关的课程,我只对选的课中的其中3门课比较感兴趣。这3门课刚好都是用软体画出模型,然后做出实体。我当时就画了个蝙蝠侠回力标,台湾岛,101,高雄的85大楼,还有一些去的小地方的印象。虽然画的比较简单。最后也不是选到我的被做出来,但是这样一个小组里面就可以激荡出很多想法。也会使很多人有更多的尝试。当时我们小组还有画拔针器,还有画死神的。有些作品再知道做不出来后,还会让你明白现在科技还存在一些什么死角。还有哪里需要改进,需要去摸索。

台湾的婚礼。一开始去黄学长的家,看到了师母。然后进去就是先拜下神明。然后学长带我去吃喜酒。喜宴上,镇长有去,貌似为了拉票。还说什么好几个地方都要去,这个地方不得不来。很会说。主持人在倒数几秒的时候。最后0秒出来一个男扮女装的新娘,吓了大家一跳,全场爆笑。那天和学长和师母一起吃的素食酒宴。印象很深,连婚礼都很不安分。最后学长还带我去田尾看园艺。这个校友会的董事对我很照顾。就因为我讲的闽南语和他的台语是一样的。他觉得很亲切。

有次去金城夜市。這是個禮拜六才開的夜市。騎自行车車和幾個北京的同学一起。北京的同學都很好相處很隨和。回來又被人拉去生日聚会。最後在結賬的時候盡然剩下10幾個。本來20幾個的。跑了好幾個。被人罵得要死。純屬來蹭的。台灣人出去玩都喜歡AA制。所以建议一定不能跑,这种行为很不好。他们觉得出去玩AA很正常,男女生都一样。除非很亲密不然男生和女生出去玩不一定要都男生付钱,当然如果你有我们晋江人的豪爽,直接请客他们会很感动,我就请过2次,发现从那以后感情立马升温,哈哈。

记得有一晚和研究生鹏哥探讨了下台湾的经济。发现台湾的经济发达,但是很多人都是负债的,即便是没有负债,像我们这辈的,如果是开好车,住好房的,大部分是上辈奋斗留下的财富。很多人即使不用怎么努力也可以活得很好,福利太好。台湾政府本身也是负债的。据研究生透露,如果不改变现状,金融危机将是不远的事。反而是大陆,目前来看。潜力还是很多的,各种发展还具有很大的空间。值得认真去学习去观察的去研究。

至于旅游。我想美的风景也是很多。主要看和什么人去。说实在能逛遍台湾不算什么。我那个叫华源的同学骑自行车8天就环了不止半个岛了。如果走遍全中国那才是一个值得炫耀的马拉松。人生还有2,3个20年。我想值得我们好好想想。

终于在某个早上遇到导师。说要请吃饭。要离开的时候还说了句“理论上下周三是这样安排的。”。还理论上。不愧是学机械的,思想很严禁。

之前在电视上看别人去看演唱会,觉得他们都好有钱呀。看别人去夜店,觉得他们都好叼呀。现在觉得也就那样。看个演唱会,要占位置,特别是摇滚区。虽然遇到喜欢的明星,听到会唱的歌。旁边刚好站着那么一个不太难看的女同学。就会有那么一点点嗨,但是一站就是几个小时。等待的时间实在是煎熬。至于夜店,很嗨是没错,回来以后实在是累要睡上一天。跳一晚上的舞。喝一晚上的酒。能不累吗?。不过去过了。也算了见过世面了。不会那么土整天想着想去体验了。就要离开台湾啦,又遇到了一个大陆的阿姨,用比较流行的说,我真是阿姨控呀。刚来台湾,在机场就认识2个,上次去2次演唱会也遇到。今天又遇到一个。倒,都叫我去找她们玩。事实证明会讲闽南语就是台语,在台湾可以挺吃香的。

来台湾的时间已经已經有4個月了,在這4個月裏面,我學到了很多很多。剛來的時候,對建國的第一印象就是“小、高、多”。“小”,學校的面積比較小,但卻五臟俱全精緻而不失大體;“高”學校建在山上,長長的斜坡是每個建國人每天的第一項挑戰;“多”,樹與石頭多得就像在自然環境一樣,在不破壞環境的情況下又可以建設校園,不正是人與自然最和諧的表現嗎?

對於我來說,在大陸很少老師會跟同學說課室很髒,然後自己帶頭彎下腰來撿起地上的垃圾。很少有大学老师会放下自己老师的姿态去关心学生。不要认为这是针对我们陆生的。当然我们大学学校有物业,所以看不出来。其实那些老师对台湾学生也一样。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更多是體恤別人,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少不了感受了解他人,或許有很多人不注意不在乎的事情,可能卻是某些人在乎的事情,這不單是改變了一個人的一生,在某種程度上會影響另一個人的一生。而在另一個方面,我覺得与人相处有時候不單單是敏銳機靈,而是要有那種立即去做,不懶惰的心。就算一個人再敏慧,知道一些小事情,沒有那顆勇於表達的心也是沒有用的。

一個人的一生做對了一件事情,那就足夠了。而那件事就是要我們自己去發掘,去領悟,去感受,去克服,去堅持。此次之行一定不是結束,而正是另一個開始。一個新的邁出,新的開始。讓我重新感受新的生命,不白活。

篇2:感悟台湾学前教育

TXT:常州泰楹行 赵建广

台湾,是世界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被誉为“宝岛”。她有着迷人的自然风景,悠久的历史以及绚丽多姿的人文景观,给我的感觉就是特别的干净,特别的有韵味。很高兴,今年的9月我与常州泰楹行以及八千里项目的队友们去到了台湾,一起目睹了宝岛的美妙风姿。

9月1日,我们早早地办好了登机手续,在候机大厅等了一会儿就坐上了开往台湾的班机。过了一个多小时,我们降落在台湾桃园机场,出了机场,导游就带着我们去了101摩天大楼,它足足有101层那么高。这座大楼最高只能上到第89层,从这层往外看去,能够看到台北的整体景象,人、房屋、汽车都是小小的。台北101大楼的电梯据说是世界上最快的电梯,从5楼到89楼只要37秒就能够到达。了解过台北的整体风貌之后,我们就马不停蹄地去体验当地生活。在台北最出名的夜市里,我们一群人尝试了各种美食。街道两侧摆满了摊位,特色小吃琳琅满目,有蚵仔煎、蚵仔面线、台南碗粿、猪肝汤、郭鱼汤、鲁肉饭等等,大家一时为从何下手而伤了脑筋。第一天的行程,就这样在美食中结束了。

第二天,我们参观了故宫博物馆、士林官邸、孙中山纪念馆,领略到孙中山,蒋介石在台湾人民心目中的高大地位,以及台湾人民的民主自由。他们会在大街小巷里宣传自己崇尚的信念,会和谐地与他人讨论信仰。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围绕着宝岛欣赏自然风光,日月潭风景区、阿里山达娜伊谷、西子湾、垦丁国家公园、伯朗大道、野柳风景,这些地方给我的印象都很深刻。秀丽的风景,宜人的气候,让我们在旅途中倍感舒适。高山湖泊,峰壑相连,完美地保留了大自然的原生态面容,让我们流连忘返。

欢乐的日子总是很短,台湾的8日游玩之旅结束了,但是台湾的文明、卫生、礼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台湾很小,但也很大,从城市到乡村,高山到峡谷,大海到湖潭,每个地方都散发着不同的风情,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篇3:台湾学前教育的经验及启示

考察与感悟

此次参访活动分别对台北市青山镇康宣文教集团附设的康桥幼稚园、新竹县立竹东幼稚园、台中教育大学附设实验国民小学附设幼稚园和嘉义县云林镇天主教会主办的正心幼稚园进行了考察、观摩、交流和研讨, 获得了很多观感和体悟。

1. 国际化程度高

幼儿园把“国际化”作为发展目标之一, 把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社会精英, 许每一个孩子美丽的未来”作为自己的愿景, 强调语言能力和文化包容的共同成长。体现在教育教学方面就是采取双语教学, 以中文作为母语, 并融英文学习为一体。有些幼儿园班级还配备外籍教师协同教学。

2. 人性化教育凸显

从步入幼稚园的一刻起, 从大到一个建筑的设计, 小到一个物品的摆放, 从办园和理念到教学的每一个细节, 处处都彰显着人文的关怀, 时时都感受人性化教育所给人带来的温馨之美。公共设施及环境的设计和布置都充分考虑孩子的需求, 在公共区域布置陈列的作品永远是孩子的作品, 所有的一切都告诉我们:这里的主人是孩子。

3.富有生命律动的主题课程

“主题课程”是台湾普遍实施的课程模式, 彰显出了一切以孩子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主题课程涉及到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体现在知识与技能方面, 课程主题的确立和材料的选取以孩子的生活经验为基础, 活动内容覆盖身体动作、语文、认知、美感、社会、情绪等六大领域。通过各个领域和层面的学习来开发孩子的心智, 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挫折容忍力、问题解决能力、人际沟通与表达能力, 并借由不同的活动扩展来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体现在过程与方法方面, 本着开放教育的精神, 以主题教学和自由选择学习区、团体探讨、动手实验、亲自操作等“实体化”学习方式, 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意识, 注重过程设计和情境创设,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过程中体验、在体验中感知、在感知中建构、在建构中成长。重视主题课程的生成性, 教师积极鼓励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并引导孩子讨论和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以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 通过主题课程孩子们学会了尊重与合作, 培育了责任感和荣誉感, 养成了求实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 塑造了博爱、宽容、感恩的品格等, 孩子们在伴随着生命律动的主题课程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4.富有人文关怀的制度安排

公立学校不能拒绝“弱势”的孩子, 这是办园的基本制度, 对文化处于弱势的原住民和新移民的孩子、对生理处于弱势的智障孩子、对经济处于弱势的贫困孩子等, 政府和幼儿园都给予了政策性照顾和人文的关怀。

5.专业化的教师发展平台

为了教师的专业提升, 学校提供教师到研究所或者大学的相关科系去进修, 鼓励教师参与国内外幼教专家与同行的研讨会;与国内外幼教专家或幼教系师生进行交流与分享;在同行之间进行观摩, 参加各种比赛等。特别是借助大学的资源优势, 在教授的专业引领下, 以主题课程的开发为园本研修的主要载体, 培训团队, 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6.注重孩子人格和气质的养成

幼儿园和家长都重视“全人教育”, 注重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育和内涵气质的养成, 把博爱、宽容、关怀、感恩的教育理念贯穿在孩子一日生活的始终, 从入园时师幼相互行礼, 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个细节, 都注重对孩子进行爱与关怀的教育, 这对孩子一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责任心的培养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体现了“品格靠养成而不是说教”的理念。

7.注重教育的内涵和品质

有些幼儿园坚守实施蒙台梭利教育二十多年, 蒙台梭利教育的理念、内容、方法都深深地融入幼儿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 蒙台梭利教育倡导“我听见但随后就忘记了, 我看见了也就记得了, 我做了我就理解了”的教育理念, 注重纪律与自由兼顾, 强调孩子学习与工作的专注性, 其教育宗旨志在引领、开发孩子的精神力量。[1]我们所观察到的孩子专注、安静、认真的学习过程;教师针对每个孩子需要进行的个别化指导;针对蒙台梭利课程之弱项进行的拓展和补充;重观察、重动手、重实践的教学活动等, 都充分体现了幼儿园对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坚守和对教育内涵品质的追求。

收获与启示

1.在真实情境中的观摩交流是最有效的培训形式

此次参访活动, 不仅开阔了眼界, 增加了对台湾学前教育的感性认识, 而且通过彼此间有深度的专业对话和交流, 给双方带来许多启发与思考, 终身受益。活动本身给我们的启示是:真实的教育 (培训) 是最有力量的;在真实情境中的考察观摩、专业对话、切磋交流、体悟反思是最有效的培训形式。

2. 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做好幼儿教育的必要条件

台湾学前教育把“以儿童为本”、“适性发展”作为基本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的理念自然融会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让我们深切感悟到只有当教育更多地体现“人本、人性、人文”时, 教育的价值才得以真正彰显;也只有当教育真正变成“目中有人”时, 才称得上真正的教育。

3. 富有生活质感和生命律动的主题课程是儿童成长的沃土

透过台湾学前教育普遍开展的双语教学课程、创意教学课程、角落教学课程、品德发展课程等多种形式的主题课程, 其共同特点是, 每一个主题都在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中诞生, 与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 这些课程更接近幼儿的生活和经验, 更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每一门课程都充满着生命的律动、人性的光辉和教育的力量。富有生活质感和生命律动的主题课程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只有当教育和生活有了真正的内在联系, 教育本身才更有意义, 学生的学习也才更有兴趣和价值。

4. 从事幼教事业需要大爱和大德

台湾幼儿教师给我们的印象除了专业素养高以外, 就是全情投入的工作状态和尽职敬业的职业精神。许多教师从一而终, 坚守教育理想, 他们对幼儿教育事业的虔诚和追求感动并激励着我们。

5. 开放创新的教育环境更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我们参访的幼儿园从大到校园建筑设计, 小到教室物品成列, 处处都彰显着艺术的创意、文化的渲染和教育的力量, 为孩子创设了富有创意性和感染力的教育环境。所有这一切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只有富有创意的环境设计、富有创意的课程开发、富有智慧的教育课堂, 才能培育富有创意的创新型人才。

对策与建议

1.构建开放多元的办园体制

台湾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具有开放、多元、灵活的特点, 如康宣文教集团 (民办) 创办的康桥幼稚园采取的是集团化连锁式经营办园模式, 走的是豪华型国际化的办园之路;新竹县立竹东幼稚园采取的是政府全额资助, 具有公益性和普惠性的办园模式;国立台中教育大学附设实验国民小学附属幼稚园是大学办园与政府资助相结合的合作办园模式;嘉仪县云林镇正心幼稚园是教会办园模式。借鉴台湾学前教育的管理经验, 我们应积极构建开放多元的办园体制和机制, 除大力发展供普惠性服务的公办幼儿园和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外, 应积极探索在“现代学校制度”框架下的现代学前教育管理模式, 根据“产权管理、运营和监督相对分离”, 幼儿园办学“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的基本原则, 设计现代幼儿园的办园体制和机制, 从政府包办走向自主办园, 真正成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面向社会需求办学、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办园宗旨特色鲜明的学前教育机构。

2.加大对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培养培训的力度

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水平是制约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 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必须依赖专业化的幼儿教师队伍。台湾幼儿教师的入职资格要求比较高, 整体水平比较好, 同时, 台湾幼儿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成长机制和专业发展平台, 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在职业生涯中得到持续的提升。而我们目前的幼儿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高素质高水平幼儿教师的比例急须增加。教师培训中除了加强教育理论和教学能力的培训外, 特别要把转变教育理念, 实现教育范式转型作为培训的主要目标, 培养培训一批理念新、能力强、素质高的骨干教师队伍成为幼教工作的当务之急。

3.着力构建以幼儿园为单位的教师专业成长支持系统

一是要建立开放包容、尊重平等的研修文化。尊重教师的专业选择与发展。在课程设计和实施方面, 鼓励教师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积极为教师提供实现新思想、新理念的条件和平台。二是要搭建专业化的教师发展平台。园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的平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的主阵地在幼儿园、在课堂, 必须基于教师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生发的问题的研究和解决的历练中, 必须基于教师教育理念更新、教学行为改进的亲身实践上。三是健全教师学习提高制度。对教师的学习, 既要有对其内驱力的激发, 也必须辅之以幼儿园、教育行政管理层面定期的教师专业发展评鉴、教师资格再认证制度等。

4.夯实学前教育“基础中的基础”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 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幼儿教育应为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2]学前教育承担着启蒙人生、启迪智慧、奠基教育的责任, 如何夯实人生发展的“基础”, 须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

(1) 身心健康的基础。教育在本质是心灵的艺术, 是心灵对心灵的呵护, 是心灵对心灵的理解, 是心灵对心灵的耕耘, 任何远离学生心灵, 远离情感和精神层面的教育, 都不会达到教育的预期效果, 甚至会把学生引向教育的反面。

(2) 终身学习的基础。真正的教育是潜移默化, 而不是强加于人, 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培养儿童广泛持久的兴趣是教育的关键。学前教育阶段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其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 服务社会的基础。学校在让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 要更多地了解社会, 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增强公民意识和社会的责任感, 从而正确地对待自己, 正确地对待他人, 正确地对待社会。为将来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奠定基础。

摘要:文章在对台湾学前教育考察体悟的基础上, 梳理了台湾学前教育的经验以及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和思考, 并结合陕西省学前教育的实际, 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的对策和建议。在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今天, 学习借鉴台湾学前教育的经验会给我们带来许多裨益。

关键词:台湾,学前教育,经验,启示

参考文献

[1]蒙台梭利.发现孩子[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3, 84.[1]蒙台梭利.发现孩子[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3, 84.

篇4:感受台湾教育之美

第一次感受“爱的鼓励”是在5年前的武夷山。当时有一场教学研讨活动,大陆和台湾的教师同台上课。上课的是台北市芝山国小的吕玉英老师,课题是《分数的探究》。大凡公开课,到了不熟悉的班级,老师提问时都是“你说”“请你回答”等,大家也都觉得这是很正常的情况,毕竟是面对不熟悉的学生。而在吕老师的课堂上,她从头到尾手里都拿着一张纸,提问时先看一下然后再叫“**,请你回答”。到了后来,有一两个比较突出的孩子吕老师已能直接叫出名字了。在学生回答时,吕老师总是提醒“是你的观点还是叙述别人的观点”?就是这样看似不经意的提醒,最后学生站起来总是会先说“我的观点是”。原来,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也可以这么简单!

吕老师很喜欢叫学生上台说明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画图帮助讲解,在这个时候,她总是走到最后一张桌子,站着听讲台上的学生讲,不时地还会提几个问题挑战台上的学生。每当重要的问题有学生回答后,吕老师总是会问其他学生“听得懂吗”?有听不懂的就请回答的学生再想想怎样说明更明确,或请其他学生来帮助,但很少见到吕老师主动讲出来的。每当有学生回答精彩,吕老师就会说“给他来个爱的鼓励吧”“给自己来个爱的鼓励吧”!然后自己带头鼓起掌来,学生也跟着鼓掌。原来掌声加了“爱”就变得这么可爱了。

活动结束后我曾写了一篇随笔,用以纪录自己对“爱的鼓励”的感动。没想到,隔天就读到吕玉英老师的留言:“感謝您們的愛的鼓勵,有了愛教育就有信心,有信心就有希望,為孩子營造學習的環境,創造學習的機會,就是給予孩子更長的回憶。長長的回憶,短短的相聚,無限的思念。”虽是繁体字,但吕老师朴实又充满诗意的回复让我也感受到了爱的鼓励。

第二次感受“爱的鼓励”是在去年。我校几个老师带着二十多个孩子进行为期一周的赴台交流,其间访问了两所学校,还进行了环岛旅行。带着这么一群充满活力的少年出门,带队老师的压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而导游Amy帮助我们减轻了许多负担。只要她在场,孩子们的组织工作基本由她负责,四十多岁的人了,却要孩子们称她Amy姐姐。随着交流的增多,我们也了解到一些她的情况。她是3个孩子的妈妈,但身材保养得犹如少女,脸上化着妆,也让人感觉恰到好处。她原来在台北市政府里一个与教育相关的部门工作过,也曾经担任过竞选台北市长的议员的竞选办公室成员,但最后,她选择了当导游,因为这是她的爱好。因喜欢而工作,或许,这就是她青春长驻的奥秘吧。

Amy让孩子们言听计从的秘诀又是“爱的鼓励”。在见面的第一天,她就在车上训练孩子们怎样表示“爱的鼓励”了。这比以前听过吕老师课上的表示方法更加有力量。鼓掌是用节拍的,最后再辅以“HOU嘿”结束,节奏利落,声音响亮有力。每次活动结束后,Amy都会组织孩子进行评选,谁的表现特别好,就全体给予爱的鼓励。更令人感动的是,她还引导孩子们要有感恩的心,比如司机伯伯陪着大家,以精湛的车技带领大家环绕台湾海岸公路;比如老师们要照顾大家的饮食起居,非常辛苦。她都使用讲故事般的语言,让孩子们不仅感受到了爱的鼓励,也乐于送出爱的鼓励。

“爱的鼓励”竟是如此神奇。其实,这就是教育本来就应该具有的“特色”: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师生平等,重视学生的独立性、个性发展,从学生的学习出发,以学定教,等等。

由于文化背景、教学环境的不同,还有自身教学风格的选择,如果照搬“爱的鼓励”之形式,则可能会形成“东施效颦”的尴尬局面。但是,在鼓励中加入“爱的味道”,让鼓励如春风化雨渗入心田,卻是每一位为师者均应修炼的道行。

美丽传统 共同传承

在台湾的行程中,正好遇上了端午节。大家对这个节日的重视程度已不如前,“现在的粽子没有以前的香”也是许多人的共同感受。尽管节前各商家也打起了端午的主意,市场上的粽子加入了太多的现代元素,渐趋高档的粽子却难以取代儿时那渴望的心情。

在中正小学参观时,走过一间教室,看到一位老师在门前站在椅子上忙着什么。走近一看,原来她是在往班级的门上挂艾草,这象征驱邪的植物的淡淡香味,一下子勾起了在场人的记忆。“哦,明天是端午节了。”只是,我们身边还有多少人在坚持这美丽的传统?

中正小学的走廊橱窗,我们看到这样的一个专版――“超级比一比:超级祖孙脸”活动征集照片,一张张的照片,写满了一个个的幸福故事。有一个孩子这样写:“有爷爷奶奶真好,因为可以听他们讲年轻的事情,也可以听他们讲一些历史故事,那是多么的有趣呀!我们可以帮他们搥搥,可以陪他们说说话。有爷爷奶奶真好!”这样的语言,怎能不温润我们的心房?上慈下孝,这些逐渐离我们远去的词语在这里又得到了重温。

在台中光复小学,当车子驶入校门口,我们就见到老师与学生列队欢迎,穿着校服的女孩子拿着花纸伞,宛然一副江南女子的灵秀。一进入校门,迎面而来的是一尊孔子的塑像,底座写着“有教无类”四个大字,这尊塑像已显老旧,显然是年龄不小的了。在光复国小那不大的校园里,同时存在着音乐班、普通班、幼稚园、智障班、肢障班,这样的学校管理难度可想而知,但这也是学校在用实践诠释着“有教无类”的理念吧。

谁丢了美丽的传统?现在我们开始流行读国学、背古经,但是否仍然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何真正把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台湾同行的一些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家校合力 效果显著

早就听说台北中正小学的家长会工作非常出色,这次有了切身的体验。我们一到桃园机场,出了关口,就看到了迎接我们的学校领导及家长会代表。参观学校是在隔天上午,没想到学校却特地组织人员来机场迎接,大家都非常感动。由于下午安排了观赏故宫和101大楼,匆匆见面交待晚上由家长会宴请我们,大家就暂别了。

晚会由中正小学家长会一位副会长的夫人主持,据说她在电台及报纸上有一定的影响力。晚会气氛非常热烈,台湾的家长们、孩子们轮流上台表演,不是正规的节目却让气氛显得更加温馨,让我们这些客人们少了许多拘谨。渐渐地,我们的孩子也活泼起来了,个人独唱、小组唱,连续着上台抢话筒了。“你们的孩子比我们大方,是怎样教育出来的?”中正小学校长的话里意思,应该是鼓励吧。

在晚会中,有几个镜头特别令人感动。在我们一位学生演唱《龙的传人》时,全场一起合唱,主持人把“我们都是龙的传人”特别唱成了“你们都是龙的传人”。改得真好,赢得了全场掌声。在家长们上台演唱时,都会来个简短的开场白,有位家长说:“尽管我们的价值观有所不同,但我们的心愿是一样的,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对孩子的期许是一样的。”

边吃边聊着,我们知道了晚上所有的准备及宴请均是家长会人员筹办的,而现任的会长为了准备明天活动的场地布置及物品,还抽不出时间来参加晚宴。晚上有三位副会长及一位名誉会长到场,这位名誉会长的孩子已经不在中正小学学习了,但她仍然热心于学校的家长会工作,实在令人敬佩。

第二天,孩子们进入课堂与中正小学的孩子同堂上课,而我们则被安排到家长会办公室与家长们交流,这正合我们的意愿,想进一步了解台湾家长会的动作模式。在热烈的交流中,一些问题逐步找到了答案。中正小学的家长会有以下特点:

1. 机构建全。家长会除了有一位会长,还有若干位副会长,年级有年级家长代表,班级有家长召集人,会长是要通过选举产生的。还设有专门的财务人员,负责经费的管理。而家长会是要通过上级管理部门同意的。

2. 经费保障。在台北,每学期学生交学费时也要交一笔费用,每学期120元(人民币不到30元),以家庭为单位缴交,多子女的也只交一份。这笔费用由政府代收再回拨到各个学校的家长会,主要用于家长会的日常经费开支。经费的使用非常严格,要有预算,使用时要开会讨论,多数家长代表同意才可以使用。这笔费用大部分还是用在学校上,比如学校维修经费不够,可以从家长会经费里面支援,家长会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发布募捐通知书,而募捐时开的发票可以抵扣一定的税。这也是政府促进民间公益事业的一项举措。

3. 职权并重。中正小学的家长们承担了很大份量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在家长会办公室里,我们看到了几个橱子放满了学生的校服,一问才知道这是为孩子们准备的。比如有孩子在学校弄湿了衣服,老师们就会跟他们说“去找家长妈妈帮忙”。每天的早会,是中正小学教师开会的时间,家长会就会到班级照看孩子,给孩子讲故事。还有很多的活动,都是家长会人员在操办,例如我们见到了一幅很漂亮的图画,家长们介绍说是他们举办了绘画比赛,让孩子们来设计心目中的圣诞老人,这幅是由全校孩子投票选出的最佳作品。家长们承担了大量的教育任务,反过来也被赋予了很大的权力。台湾中小学举办大型活动,主席台上如果有三个人的话,其中一个肯定就是“家长会”会长,另外两个则是校长和“教师会”会长。家长会如果认为哪位老师不好,有权利要求校方解聘教师,甚至还可以要求上级选换校长。我们此行,中正小学的新校长,据说就是家长会到教育局要求而聘任的。家长、校长、教师,三种角色各自行使职责,又互相督促,这样的教育更容易得到好的效果。

4. 社会重视。难道台湾的家长们都不用上班吗?这是我们的一个疑问。在交流中,才得知这些热心的家长们大部分有自己的事业,全职太太其实不多,而是家长们认为参与了学校的工作,能伴随孩子成长是一件有价值的事情,所以他们宁愿牺牲全勤奖金来参与家长会工作。而家长会的领导机构会根据家长的不同特长安排不同的任务,比如有的可以当故事妈妈,有的就当爱心导护师,而这些都是以义工的名份在做事,虽然是为自己孩子的学校在做事,但政府仍然给予承认,颁发证书并累计时数。“我们现在奉献在帮助别人,等我们老了拿这些时数可以免费获得帮助。”家长们的想法非常朴实。我们也有志愿者工作,如果能让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服务于学校,让他们不仅在得到精神鼓励时,也看到未来对自己利益的反馈,也许能使这项工作推展得更好。

我校的家长们在学校的教育发展中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的假日小队活动基本是由家长组织,已形成我校的一项特色。“故事妈妈进课堂”的校本课也已开展了两年,带给了孩子新鲜的课堂感受。但对比中正小学的家长会,团队中的家长代表不由自主地感叹“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作者单位:福建厦门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赵霭雯

篇5:台湾问题的认识与感悟

台湾问题的认识与感悟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先生的一首《乡愁》道出了无限的愁绪,也引出了一个中华民族亟待解决的问题——台湾问题。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一名大学生,台湾问题一直都是我关注的问题。对于台湾问题,我想在这里谈谈我的看法。

台湾问题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退守台湾,至今所衍生出来的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早在50年代,中国政府就曾设想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自70年代末开始,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与此同时,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殷切期望两岸携手合作,共同振兴中华。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政府出于对整个国家民族利益与前途的考虑,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中国政府一直努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近年两岸关系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从1988年台湾开放大陆同胞赴台探亲,到1997年两岸启动直航,再到2005年两党领导人举行首次会晤,最后到08年两岸实行海、空运直航,都标志着两岸关系跨越性的进步。而近期发生的,关于两岸关系的大事当属台湾大选。国民党籍的马英九继续连任,在政治方面,马英九承认“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无疑是有利于两岸关系在和平的氛围中逐步解决。对于未来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统一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作为一名大学生,对于台湾问题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台湾政府是否存在?很多大陆人都认为台湾是属于中国的一个省,他们对台湾政府采取的态度是“不承认,不存在”,我认为这样是不理智的。如果台湾政府不存在,那么这么多年来我们谈“三通”问题是跟谁谈的?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台湾与大陆政权分离的这个事实,承认台湾已有一套比较完善的法律、政治、经济等体制的事实,承认台湾政府。我们不能够回避这个问题,况且承认台湾政府并不等于承认台独,因为这里面的关键是你对于这个政府性质的看法和态度,而不是是否承认台湾政府。我之所以强调我们首先应该承认台湾政府,是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明白两岸关系的现状,和它问题的根源,明白到与我们一起解决这个问题的究竟是谁,怎样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大多数台湾民众希望“不统、不和、不独”,维持现状的心态给解决台湾问题带来一定的难度。由于台湾和大陆目前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上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大多数台湾同胞希望两岸 暂时维持现状。笔者认为,除了因为两岸隔绝的时间太长,以及台湾当局长期对大陆刻意的歪曲宣传,使得 台湾民众对大陆了解不深,心存疑虑外,还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历史因素。在历史上,台湾人民有过两次痛苦的殖民回忆。一次是甲午战败,台湾被清政府割让给日本,使他们受 到50年殖民统治的屈辱。另一次是台湾光复后,台湾人民满怀希望和欣喜,但迎来的却是腐败的国民党政府的高压统治,令人大失所望。终于在1947 年爆发了“二·二八”起义,最后遭到国民党的残酷镇压。由于这 种任人宰割的痛苦经历,台湾人民一直盼望当家作主。而现在台湾实行的“总统”直选满足了他们多年的愿 望,所以大部分台湾民众不希望改变现状。其次,现实原因。台湾的一些“台独分子”,在感觉到“政治台独”是死胡同后,就试图走“文化台独 ”这条路,采取以“台语”取代汉语,削减教科书中有关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内容等手段,影响岛内二、三代青年台胞,以割断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联系的纽带,进而削弱和淡化青年台胞对祖国文化的认同和历史认同。从大陆看,我们正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之而来的一些腐败现象,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法 制不健全,执法不严等所造成的一些台商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等问题,也会有一些负面影响,使台胞对统一后的前景心存疑虑、持观望态度。

对此,一方面,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做好台湾同胞的工作。据统计,目前在大陆的台商及其家属、技术人员达40 多万人,来大陆求学的台湾学生有3500 多名,在大陆定居的台胞有3 万多人。两岸日益密 切的广泛交流为我们争取台湾人民的支持提供了空前的机会。台湾与大陆有着五千年中国文化传统,两岸文 化同根、同宗、同源、同脉,其根深蒂固的影响维系了台湾同胞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因此,我们要按照党中 央领导集体的指示精神,解放思想,增强信心,继续做好台湾同胞的工作。不论什么阶层、什么党派、什么 团体、什么人,只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拥护祖国统一,我们都坚持同他们的联系,达到瓦解“台独”势 力、争取“观望”民众、扩大“统一”力量,实现早日解决台湾问题的目的。

我们要坚定贯彻落实“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是指通过接触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实行长期共存,共同发展。我之所以强调要坚定贯彻落实这个方针,是因为我时常能在网络上、同学中间看到听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有少部分人希望中国政府能动用武力尽早收复台湾。纵观现在的局势,两岸关系走到了历史的最高点,大陆和台湾都在为两岸的发展不断努力着,如果现在中国政府贸贸然对台动武,肯定会引起国内、外社会的不满,更重要的是引起台湾人们的不满,显然武力解决问题是最不得人心的。另外也有不少人不太同意“一国两制”,他们认为只要台湾回归就应该改变社会制度,和大陆一样实行社会主义。正如上一段我所阐述的一样,我们首先得承认台湾作为一个与大陆分离的独立体已经很多年了,而且一直发展良好。在将来回归后,台湾只有保持自己的社会制度,才是对台湾最有好处的,香港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名知识分子,我们一定要坚定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立场,维护两岸人们的利益。同时要深刻理解“一国两制”的内涵,清楚一旦日后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应该给予台湾怎样的待遇,怎样更好地维持两岸关系。

篇6:台湾教育考察

——2011年暑期赴台教育考察有感

在这个炎热的夏天,由北京市几所学校的部分领导和部分教师组成的文教参访团飞抵桃园机场。作为参访团的一名成员的我第一次登上了祖国的宝岛台湾。一小时的车程,参访团来到了台北市。“净”是这个城市给我们的第一印象,不宽的街道上一尘不染,连一个垃圾桶都看不到。之后,我们知道市民们都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将家中的垃圾放到移动垃圾车上,垃圾都被及时运走了,没有垃圾桶的街道也就没有了任何卫生死角。建筑风格还停留在八十年代的亚洲四小龙时期,不宽的街道上整齐的排列着许多小店铺,虽显陈旧但使人感到一种亲切感,101大厦的出现才使我们感受到现代都市的气息。

第二天早晨,我们来到了新北市立永平高级中学。繁华的街市中,不大的校园干净整洁,一排高大的椰子树,一片郁郁葱葱的绿树荫,繁华中一片幽静,炎热中一片清爽。永平中学的校长、老师亲切的接待了我们,我们参观了学校的图书馆,由教师们选出既经典又贴近学生的百本书籍供学生阅读,以阅读量给学生不同级别的称号的“百本经典”读书活动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最使我们感兴趣的是学生制作的书签,书签很漂亮充满童趣,而且书签上书写着学生的读书感受或是对所读书目的看法。校长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也谈及到台湾的教育现状。接着,一位年轻的女教师介绍永平中学的校本课程,高一年级的第二外语课程和百本经典阅读活动,高二年级开展英语歌中剧排演活动和国际交流活动。我们感到学校校本课程渗

透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同时也被老师强烈的教学热情、工作激情感染。如此年轻的一位教师对学校的发展充满希望,工作中投入大量的个人情感和智慧,令人十分钦佩。通过校长和这位老师的言语,我们感到学校的办学理念非常清晰并已成为全校教育者的共识,工作的目标成为教师个人的目标,当然教师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自然也会对学校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第三天的早晨,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后我们到达了台湾最北端的海港城市基隆。在基隆港稍事停留,旅行车爬了一段坡路后来到了一片空地。早已在这里等候的几辆小车将我们带上盘山的小路,显然大型车不能带我们到达目的地,几分钟车程后我们来到了基隆市二信中学。热情的同学们迎接来自北京的客人,二信中学黄校长亲切的笑容使我们感到同胞间的亲情。参访团团长葛保红校长与黄校长互赠礼物后,黄校长向我们介绍了二信中学。通过黄校长的介绍,我们知道了二信中学是一所私立学校,但与内地的许多私立学校不同,二信中学是很多学生向往和家长信任的学校,二信中学的成绩在基隆是名列前茅的。同时,那些就读于二信中学的学生每年的学费与公立学校的学生是大致相同的,政府对私立学校的学生有额外的补贴。二信中学有两类高中生,他们都要参加高考,一部分学生的高考目标是偏向理论研究的综合性大学,另一部分学生以偏向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大学为目标。接受职业教育的高中生也能上一流的高中校并能继续深造于高等学校,显然台湾比较重视职业教育,对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来说也更人性化。

二信中学拥有一个五星级的校园,校园坐落在山上,校舍依山势而建,而整个校园就是一个树木繁茂的公园。我们很急切的开始游览公园了。在黄校长和几位老师的陪伴下,我们惬意的在林中漫步,一边欣赏校园的景色一边和主人交流。我们时常被校园中的人文气息吸引,一张围绕树木的水泥圆桌让我们停留下来,桌面上刻画着一些文字。黄校长告诉我们,这是他和学校老师们亲笔书写的具有教育内涵的文字,这样的石桌有几处是学生小憩的地方。“树叶的家”、“月牙生态池”这些颇具美感的名字是学生们给落叶积肥和蓄水池起的名字。曲曲折折的林中小路蜿蜒向上,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我们登上山顶。透过茂密的丛林眺望远处大海,蓝色的海水、蓝色的天空、绿色的树叶。二信中学,这是一所拥有生态校园的绿色学校。

干净整洁、充满绿色的校园,和蔼、极具感染力的校长,敬业、富有激情的教师,这就是台湾学校给我们的印象。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他们在工作中充满活力和热情。正因为有这样的教育工作者才使学校充满希望富有生机,一旦失去这样的群体,就算是二信中学那样五星级的校园也只不过是一个公园罢了。让我们这些同行共同努力,饱含激情的去完成我们的使命吧!

北京十中

篇7:台湾教育报告

应台湾海峡两岸商务文教促进交流协会的邀请,2009

年4月16至23日,在万承祯副市长的带领下,常德市教育参访交流团一行11人,赴台进行了为期8天的参观访问考察。先后考察了台北、花莲、南投、台南、高雄等市县,拜访了在常德有投资项目的几位企业家和台北常德同乡会会长刘云家老先生。重点在台北景文高级中学等单位进行了参观考察,与景文高级中学许胜哲校长和和部分中层骨干及教师进行了座谈交流,听取了台湾教育现状和学校情况介绍,参观了学校的实验实习场所,走访了部分师生,深深感受了台湾民众对大陆人民的热情,收获颇丰。

一、台湾教育概况

1、“国民教育”普及。“国民教育”分国小和国中两个阶段,其中国小是6年,国中3年,这就是台湾的9年国民义务教育。台湾的小学和初中就读公办学校的实行免费,学生所需费用由政府承担;就读私立学校的学生需交纳学费、书费、补课费等。台湾的高中阶段教育是收费教育,学校性质、条件不同,收费也不同。私立学校的收费较高,公立学校的收费较低。97%的高中毕业生能进入高等学校学习。

2、职教成效显著。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台湾注重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一是专门设立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级职业学校,类似大陆的职业高中。二是在高级中学里设立高中部和高职部(相当于大陆的中职)。三是兴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即科技大学,招收高级职校和高中毕业生,学制2至4年,毕业后授予学士学位。这类学校主要教授应用学科和技术,培养高级适用技术人才。台湾各级“政府”对职业技术教育投入较大,并且每年都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职校毕业生就业前景较好,呈供不应求趋势。台湾大力推行职业技术教育的成效非常明显,对提高就业人口素质和推动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3、高等教育比较规范。高等教育分为专科学校、独立学院、大学以及院校研究所,办学比较规范。专科学校修业年限依入学资格不同,分2年制、3年制与5年制不等。凡设有3个学院以上称大学,否则称独立学院。正规的高等院校一般为4年学制,但师范、法律、建筑专业等多为5年,医学专业6至7年。

4、办学模式比较灵活。台湾的办学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由“政府”出资办学和管理;二是由民间(教会、个人、民间团体)出资办学和管理;三是由“政府”出资建设,交由民间管理。

二、台湾教育的特点

式等。家长委员会还可以代表学校对外进行联系、协调等工作,起到沟通桥梁作用。

5、重视社区教育功能的发挥。台湾乡镇都设有青少年活动中心,且活动设施齐备,如游泳池、健身馆、图书馆等,便于学生课外学习、娱乐。城市建有博物馆,一般都将本地的发展变化过程通过图文、影像或其它高科技手段表现出来,用以教育、启迪青年人。此外,台湾的各种文化场馆也在假期主办多种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

6、职业教育办学水平较高。在台湾,职业教育称为“技术及职业教育”,简称“技职教育”。其中,初中毕业后入学三年制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被称为“高职”教育,“高职”教育是台湾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由于台湾工业和商业迅速发展,农业劳动力大量地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产业类型转轨,需要大量的中等技术人才,这给台湾的高职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始至九十年代,是台湾的中等职业教育的黄金期,在校学生数量迅速增长,职普学生比例在1996年达到最高峰,为7:3,目前仍保持在5:5左右。台湾中等职业教育同行坦言:职业教育的发展对台湾经济的促进作用是台湾实业界、舆论界所公认的,它被认为是台湾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之一”。现在台湾的高职学生就业和升学渠道都比较通畅,职业教育仍很有市场。尤其是有办学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高职)更受青睐。

三、对比与借鉴

由于海峡两同根、同源、同文化,两岸教育在很多方面具有共性,既有相同的成功之处,也面临许多同样的矛盾和困惑。例如,两岸的公办教育都比较发达,办学条件好,水平高,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同时,由于严重的升学主义倾向,致使恶性补习成风,台湾街头补习招生广告随处可见,补习学校遍地开花。对比两岸教育,有四个问题值行我们思考和借鉴。

篇8:台湾的“生命教育”

一、台湾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 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目前台湾学者往往从不同的范畴对生命教育的内涵提出了不同层面的诠释, 因此台湾生命教育的内涵尚处于“各自表述, 各取所需”的情形中, 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界定。例如台湾学者林吉基认为, 生命教育是透过具有生命内涵课程的教学与体验的历程, 让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进而欣赏生命、珍惜生命, 最后学习包容, 接纳尊重他人的生命, 营造出一个超越自我, 完美人生的过程。钱永镇则将学校生命教育的目的描述为四个方面:一是教育学生认识生命;二是引导学生欣赏生命;三是期许学生尊重生命;四是鼓励学生爱惜生命。归纳起来, 学者们主要从六个方面来探讨:站在生理健康教育层面, 旨在教育学生认识生命的起源、生命发展的过程和了解生命的结构以及两性教育等知识;以哲学的视角, 强调正确人生观与人生哲学的实践;从宗教领域出发, 重视生命终极关怀与生命意义的体现;借助生死学理论探索, 主张应从死亡议题的讨论, 来培养生死的智慧;从伦理教育角度切入, 强调从自我概念、健全人格到处理人际关系的培养与实践;将生涯教育作为目的,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和自己所适合的职业, 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的辅导和规划。台湾铭传大学教育研究所的教授钮则诚将目前台湾生命教育划分为七种取向:伦理教育、宗教教育、生死教育、健康教育、生涯教育、性别教育、环境教育。

二、台湾生命教育的目标、内容及实施

1. 台湾生命教育的目标。

自1998年台湾正式提出实施“生命教育”以来, 台湾生命教育的目的也在不断完善和丰富, 生命教育目标从辅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 发展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他人的角度去制订。到2001年台湾的生命教育目标更为全面, 它不仅鼓励学生要探讨生命的意义、培养珍惜自己尊重别人的教育, 更拓宽到了尊重环境和大自然的胸怀, 可以说生命教育的目标得到了更全面更丰富的描述, 这也使学生在发展生命教育时, 身心和外界各方面都能全面地和谐发展。

2. 台湾生命教育的内容。

台湾的生命教育, 自1998年8月在初中正式开始实施以来, 至2006年8月已发展成为所有高中的正式课程。目前最具体的生命教育内容, 可见于《普通高级中学课程暂行纲要》所载的“生命教育类”课程纲要。这套课程共有八门科目, 均为2学分课程, 其中“生命教育概论”一科为入门课程, 其余“哲学与人生”、“宗教与人生”、“生死关怀”、“道德思考与抉择”、“性爱与婚姻伦理”、“生命与科技伦理”、“人格统整与灵性发展”七科进阶课程。在高中, 台湾实行学分制, “生命教育”占2学分, 学分不够就不能毕业上大学, 这是一种必修的强制规定。

与高中不同, 目前台湾初中、小学及幼儿园的生命教育没有开设正式的课程, 但已经融入到了各领域及学科教学中。尤其在一些有宗教背景的学校里, 生命教育的内容更是融入其中, 比如天主教教会学校新竹盘石高级中学, 就把生命教育与生命体验营、圣诞系列、成年礼、饥饿体验等内容联系在一起, 合作推动生命教育融入式教学。

3. 台湾生命教育的实施。

台湾的生命教育强调要做到知情意行的整合。教育者认为价值理念只有诚于中 (内化) , 才能形于外 (落实在实践中) , 道德教育只有融合道德哲学的深度思辨与理性反省, 才能真正做到说理而不说教, 培养出成熟而具自律精神的人来。真正的生命教育应从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着手, 帮助青少年从小开始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 热爱并发展每个人独特的生命, 并将自己的生命置于天、地、人共融共在的美好关系之间。

在具体的生命教育实施方法上, 台湾主张体验式活动。台湾生命教育全球信息网执行秘书郑金川指出, 体验活动相对于静态的上课, 其最大的特色在于透过各种情境的仿真, 让学生直接参与及感受到所仿真情境的人物的喜、怒、哀、乐等感觉。学生有了这种感觉以后, 就更加能够体验别人在某种情境下的需要, 因而更能够与别人有更好的互动, 更能够懂得珍惜生命。例如, 实施生命教育多年的台中市晓明女中, 就设计过“生命的辨识”、“生命的孕育”、“意外的人生”、“环保人生”、“合作人生”、“分享人生”、“成人礼”等活动, 从这些体验活动中, 学生不但可以了解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也可以体会一些残疾者在失去双手时的不便, 进而以更宽容的态度来面对不同人生的境遇。

三、台湾生命教育引发的思考

1. 生命教育的全员参与性。

在台湾, 生命教育的开展往往得到全社会的支持, 家长也非常关注孩子的成长, 他们不会觉得生命教育的开展会影响到孩子的升学考试等等。晓明女中的校长认为落实生命教育的附加价值就是提高学校的升学率。自从学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以来, 没有任何家长反对过, 家长和社会的认同度都很高, 学生的升学率也高达97%左右。校长认为, 成绩不是衡量学生唯一的标准, 能预测学生10年、15年后变成什么样子才是关键。

2. 生命教育开展的自发性。

在台湾, 生命教育的开展可谓是自下而上的, 学校认为只有学校真正认识到生命教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才能真正开展起来, 如果只是单纯的由行政部门下发命令实施的话, 学校无条件服从很困难。

3. 宗教色彩浓厚。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感悟台湾学前教育】相关文章:

台湾行前教育04-20

台湾教育见闻06-02

台湾教育考察报05-23

台湾的教育范文05-21

台湾教育见闻范文06-01

台湾阅读教育范文06-01

台湾生命教育课程07-17

台湾教育考察有感07-17

台湾儿童生命教育07-17

台湾职业教育07-02

上一篇:水电安装工程承包协议书下一篇:《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