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职业教育

2024-07-02

台湾职业教育(共6篇)

篇1:台湾职业教育

台湾职业教育观感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开放,我们更注重学习先进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欧美澳洲的职业教育都给了我们大量有益的启示,对我们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供珍贵的借鉴。台湾地区与大陆虽有几十年的隔阂,但是两岸同文同种,许多发展成果的相互共享也已经逐渐达成共识。上世纪台湾以亚洲四小龙之一的身份,经济发展跻身世界前列,职业教育发展成为地区经济腾飞的助推器,而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反哺也已经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职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支柱之一,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的东西很多,在此只提一点管窥之见。

台湾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伴随台湾经济和工业的发展、提升而不断成长的。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台湾社会进入经济转型期,职业学校也不断追求晋级,升格为专科学校、技术学院或本科学校。目前,台湾拥有高等院校163所,本科院校中普通大学71所,技职类大学92所。随着一些专科学校升格为学院或大学,台湾专科生数量减少非常多,而职业教育的博士生人数却增加了4 倍多,硕士生人数增加了7 倍多,大学生人数也增加了近4 倍,说明台湾高等职业教育学历高移倾向明显。职业院校课程建设以建立学生升学基础和培养核心职业能力为重点。台湾职业教育强调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将技术和基本态度作为核心职业能力的关键。强调高级职业学校“一广二专三精”的职业教育过程,基本能力、专业能力、专业技术都要学习,实现“全人”教育。十几年以前,学生每周两天都是企业实习课(类似于我们开展的职场体验-1-

课程),学生供不应求。近几年,产业技术发展,工业化水平提高,企业员工数量需求减少,很多行业萎缩,就业难度逐渐加大。学校转向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鼓励学生继续升学深造,以延缓就业压力。以台北淡水工商高级职业学校电机科为例,每年毕业生100人左右,去年只有1个人就业,近几年从来没有超过10人。另外,台湾和大陆的文化一样,每个做家长的都望子成龙,追求更高的学历成为学生和家长的内在需求,很多技术层次要升级换代,发展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

以建教合作模式推进校企合作取得成功。台湾的“建教合作”教学模式是非常值得借鉴的,所谓建教合作,是指企业与教育机构合作进行职业与技术训练工作,2004 年台湾出台《高级职业学校建教合作实施办法》,全面推进建教合作。建教合作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学生在学校接受必需的学科及相关知识的学习,在训练岗位接受就业所需的技能训练。在学制上实行“三三制学习法”,即三个月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三个月到企业实训,每六个月进行一次课堂和实训的轮换,在校生和实训生轮流安排,保证在校生和企业实习生的相对均衡。台湾重视建教合作的管理和考核,依据建教合作实施办法规定,建教合作课程依据现行课程标准实施,学生在建教合作机构实习经学校考察合格,获得实习科目及校订专业科目学分。该办法同时规定,主管教育行政机关视业务需要,对学校办理建教合作予以访视考核,考核结果绩优者给予奖励,办理不善者限期改善,必要时责令其停办或不予受理下次申请案。建教合作企业不但为学校提供了稳定的实训场所,还为一大批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了出路,这些学生被称为“建教生”。根据台湾当地的规定,“建教生”每月工作薪资至少为16000台币(约4000元人民币),每位学生工

作半年,学习半年,这样他们可以得到约10万左右的台币,除去学费6万,尚有一些零花钱补贴生活之用。

重视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台湾的职技学院和科技大学非常注重培养和引进高素质“双师型”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要求职业院校教师必须与产业界进行交流,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鼓励具有相当实践操作能力的产业界人士到职业校院兼课或演讲,政府奖励产学合作成绩优良的学校及企业。将教师到产业界的服务成果与教学一起作为升职称评等级之标准,以使职业校院教师能够不断注重教学实践,培养出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创新型学生。近几年,台湾拟逐步对高职学校、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的上岗教师实行教学评鉴制度。采用档案评鉴、观察教学行为、访谈征询教师同事及家长意见等多方面结果综合考虑。评鉴结果未达到一定标准者再改进;若改进无效,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组成评鉴小组进行复评及辅导。评鉴结果作为聘任学校人事聘任、学生选课的依据之一,充分调动教师密切关注行业动态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发挥教师最大的潜能。为适应业界技术的不断变化,提高在职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教育部”鼓励职业院校采取“双讲师”制度。理论知识先由本校老师来组织教学,到了实务部分请企业教师来教,实际操作内容由企业教师来做,本校教师也跟着一起做。“双讲师”一般根据需要课程需要,长短不一,一般2-6周的时间,有时单独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式教学。例如,昆山科技大学信息技术系本学期有6门课,占全部课程的五分之一。该办法实行四年的时间,效果很好。经费一般由政府提供。

当然,台湾职业教育发展也同样面临很多的问题,首先是生源问题突出。近几十年来,地区人口出生略不断下降,据统计,90年代初台湾人口出生大约维持在每年30万人,到2001年下降到24万,到2010年的低谷下降到16.7万人。台湾学校生源将迎来一个历史性的低谷。其次,近年来台湾教育主管部门不断出台措施,扩充本科院校的招生规模,普通中学毕业生的升学机会率高达123%,使学生选择普通学校就读的意愿弹性更大,造成各类职业院校生源不足、学生素质低下,甚至中途退学等现象发生。现在台湾“教育部”逐渐松绑,规定职业院校招生计划可以有少量(不到10%)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但是职业院校是考不上普通大学退而求其次才来的,也没很大吸引力,对改善职业院校的生源素质没有根本作用。

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出现脱节。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台湾高新技术产业的进步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促进了经济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大批传统产业逐渐被新的科技产业所取代,由此要求职业及人才结构能做出相应的变化。但实际上,台湾各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主要根据各校办学成绩、师资、设备及意愿等申请设科增班,而不是根据社会需要来统筹规划。公立职校扩充规模以争取员额预算,私立职校增科、设班则以增加学生人数、谋求收入为目的。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近年来已经造成各职校毕业生供需产生结构性失调,具体表现为一方面职业教育结构与经济及产业结构不匹配,直接造成教育资源浪费、学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产业界却求才若渴。

中高职的衔接出现断层,台湾的高级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应该是针对将来升入本科来教学,但是台湾社会面临的转变是社会更崇尚吃喝玩乐的风气,学生越来越不接受机械、电子、信息、化工等工业化教育基础,高职学校为了保证生源,满足学生学习意愿,开设餐饮休闲娱乐类的专业越来越多。造成高等院校生源越来越少,不得不屈从于高职生源的专业方向。为弥补中职教育与高等教育的专业衔接出现的断层,实现教育衔接,台湾于2009年颁布实施“技职教育再造方案”,政府对实务课程的传授进行补助,对台湾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你要开设汽车维修,政府给你50万元的开办经费,自己设计,把可能断层的技术人才培养衔接起来。政府作为机制体制的制度是完善的,高职与高等教育衔接是个问题,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是个问题,而不是用谁带动谁的问题。

师资队伍有缺陷,仍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职业院校的教师大部分来自普通高校,所以实操的教学也存在很大问题,甚至一些硕士、博士毕业的教师,并没有企业实际工作经历,不能将自己实际工作的技能拿到课程里面去。管理体制也不同,公立大学体制僵化,工作压力小,教师一般很少因为工作不适应而辞退,比如台湾大学,要做一个工作,老师经常会不配合,学校派人到每一个系去做工作,反复做都行不通。而私立大学则有严格的考核制度,实行末位淘汰,教师要拼命工作,不能懈怠,私立大学的老师都很辛苦,但是做事情很有效率。所以公立学校很多工作就很难推动,教师惰性很大,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很难。这一点与大陆的体制大体是一样的。

台湾地区与祖国大陆同根同源,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一致,因此研究台湾的职业教育体系,学习和借鉴其成功经验,对于深化我们的职业教育改革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篇2:台湾职业教育

台湾职业教育的考察报告

集美轻工业学校庄敏琦

2004年12月12~22日,应台湾省“民雄文教基金会”的邀请,厦门教育基金会 “两岸高中职教育学术交流”考察团一行12人,由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林华明团长带队,赴台湾省学习考察。

在台湾短短10天里,我们参访了台湾嘉义大学、中正大学、嘉义高商、莺歌高级工商职业学校、嘉义高中、民雄高農職業學校、私立协志高中(高职)、嘉义国小以及协志高职的建教合作单位(类似大陆的校外实训基地)小林发廊、曼都国际美容等单位,参观了各个学校的校容校貌、教学设施、实验设备,并和各个职业教育学校的同行进行了比较深入的专题研讨和交流。所到之处,主人体贴入微、详尽周到,浓浓的乡音、乡情,真让人有“宾至如归”感觉!

一:当前台湾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

在台湾,职业教育称为“技术及职业教育”,简称“技职教育”。其中,初中毕业后入学三年制学习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被称为“高职”教育,我们此次考察活动的主要接待单位台湾协志高职就是这样的一所学校;“高职”教育是台湾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由于台湾的工业和商业迅速发展,农业劳动力大量地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产业类型转轨,需要大量的中等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这给台湾的高职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到九十年代,台湾的中等职业学校处在黄金时间,在校学生数迅速增长,职普学生数比例在1996年达到了最高峰的7:3,目前仍保持在5:5左右。台湾中等职业教育同行坦言:职业教育的发展对台湾经济的促进作用是台湾实业界、舆论界所公认的,它被认为是台湾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之一”。现在台湾的高职学生就业和升学渠道都比较通畅,职业教育在台湾仍有市场。尤其是有办学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高职)仍能顺利发展,我们参观的几所高职学校情况都还不错,其中协志高中(高职)在学校的学生数将近5000人。

二:台湾职业教育特色明显

台湾的中等职业教育修业方式和教学方式在原来教学模式基础上向着两个平台方向发展:面向进一步升学的“综合高中班”和面向就业的“建教班”共同存在,初步实现“学制弹性化、入学方式多元化、课程多样化,并与终身教育,职业证照制度相互配合”的技术及职业教育体系。

1.在办学理念上:大力宣传“终身教育”观念,强调以“重学力”取代“重学历”,加强学生 “通识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推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各学校普遍开办“延教班”----类似大陆的夜校,为在职学员提供学习机会。

2.在修业方式上:实行学分制管理,有“日间部”、“夜间部”,不同学制及不同学校之间的相互选课已经开展,并将实行春、秋两季招生,使技职学校的学生得以采取“随时进出”和“零存整取”的方式完成学业。

3.在办学方向上:分成“综合高中”和“建教合作班”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

“综合高中” 是近年台湾技职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学安排是:一年级开设统一的文化课,二年级开设少量职业试探性课程,三年级分设学术课程和职业课程。称为“高一统整,高二试探,高三分化”。目的之一是延缓课程分化,满足部分职业取向和兴趣发展较为迟缓的学生的需 1

要;目的之二是强化基本学科知识,加强学生的适应能力,以迎合高科技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为进一步升学做准备。

尤其值得借鉴的是,台湾的“建教合作”教学模式。所谓的建教合作指的是,建设单位、教学单位共同合作,把学生教育好,建设单位提供给学校比较稳定的实习和勤工俭学场所,学校派员协作管理,学生毕业后优先把毕业生推荐到这些单位就业。学制实行“季度学习法”三个月在学校学习理论,三个月到建设单位实训,每六个月进行一次课堂和实训的轮换,学生不放寒署假。

据介绍,建设单位不但为学校提供了稳定的实训场所,还为一大批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了出路,这些学生被称为“建教生”。根据台湾当地的规定,“建教生”每月工作薪资至少为16000台币(约4000元人民币),每位学生工作半年,学习半年,这样他们可以得到约10万左右的台币,除去学费6万,尚有一些零花钱补贴生活之用。

显而易见,这样做,是多赢之举:对学校来说,建教合作这种模式使得校舍、师资等教学资源得到综合利用,每年可以同时招收两个班级,连轴转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有一个学习和工作两不误的路子;对学习困难生(差生)而言,也找到了学分弥补的机会,理论不足的学分,通过实习和考证获得;对用人单位来说,有了一批比较稳定而且素质较好的员工;另外,学生经过三年学习,毕业后他们的学历和高中毕业同级别,但是,由于他们实习的机会多,在通过丙级技士(类似大陆的技能初级证书,台湾高职学生毕业时必备)证照比较容易,就业有明显的优势。

明显的例子,协志高中(高职)的建教合作伙伴-----小林发廊和曼都国际美容,这两家单位在台湾都是有很大规模的连锁经营集团,在中国大陆也有分店,服务的内容主要是美发,美容,美甲以及肌肤护理、美丽指导等等服务,场所布置高雅,面积达到数百平方米,让人耳目一新。

4.在教学内容上,十分重视中国的传统美德教育和技能实训培养:台湾的职业教育,对学生的品行和操守的教育是十分重视的。我们每到一处交流,各个学校校长们谈论最多是教育愿景,他们通常把中国的传统美德教育放在首位,从所访问的台湾省几所学校看,校内车辆一般都排列整齐,井然有序;校园环境卫生也较为整洁,也看不到随地吐痰、乱扔脏物等不文明现象,学生服饰简洁得体,举止高雅,文明礼貌较好,我们参观了学生宿舍,物品摆设、被子叠放,井井有条,说明台湾的校园管理有方,显示了中国的传统美德教育的直接成果。

在嘉义高商,提出的教育目标是:发扬学校优良传统伦理,建和谐校园,注重学生生活教育,塑造良好校风;在民雄高农,提出培养理想是:培养多元兴趣,注重人生规划、激发潜能;在协志高职,校训是“公、正、勤、朴、真、诚”,教育远景为培养术德兼修,手脑并用的专业技术人才,此外,还专门开设了领袖人才训练营和家庭活动训练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完美的人格,每逢中国传统节日,要求学生回去向父母表示感恩活动;这些做法对学生习懂得待人处事的道理,增强同学的相互信任,认识自我,和谐共处,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在技能实训的重视程度和效果上,我们深有感触。到嘉义大学的花卉培育场,我们看到专业教师采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利用兰花的遗传基因进行品种改良,培育出许多珍贵的新花种;在莺歌高职的陶瓷作品上,看到了不少获得国际比赛作品,都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在自己的窑炉上烧制的。一个直观的感受就是,各校都十分重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协志高职,该校设有电子、资讯、汽车、美容、幼保、资料处理、餐饮管理等7科,该校把职业技术实践技能的教育和培训看成是生命线,不但在实训设备的投入上舍得花大本钱,还争取到了台湾职训局审定的技能检定场地(类似大陆的技能鉴定站),内容涵盖了汽车维修、电脑软件应用、电脑程序设计、工业电子等等专业,一套设备两种功用效率高,学校的实验室------按该校创始人何明宗先生的话讲,这是学校最值钱的地方。

各个学校都非常重视教师的实践技能的培养,在协志高职,办公室主任用很自豪的口气告诉我:该校汽车专业的专职教师中,有一个拥有台湾为数不多的甲级技师(类似大陆的高级技师)的证照!该专业的实训基地是台湾地区最著名培训场所之一;与此同时,学校非常重视厂校联合,共同培养学生,在我们参观当日,恰巧遇到了在大陆开有分店的“葛来美汽车美容连锁店”的一个工程师为协志高职的学生上课。有了一流的设备和师资保证,加上学校的重视,该校的大部分学生在毕业时都获得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技术技能丙级证书,三分之一的学生获得乙级(相当于大专毕业)证书,就业情况理想。

此外,各个学校对各种技能竞赛十分重视,通常提前一年就开始做准备。项目组通常由几个学生组成,一位教师指导。技能竞赛项目都计入学分,在教学计划中列为专题研究(相当于大陆的毕业设计)。由于学校重视,我们看到了各个学校的作品都具有较高的水平,各校把实训投入作为重要的基础建设项目来抓,不仅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场所,也是衡量一个学校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

三:台湾职业学校管理方式值得借鉴

在台湾,教师是大家比较羡慕的一个职业,一般没有下岗失业的危机,教师工资按照从教时间逐步递增,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比较高。根据我们考察情况看,感觉到教师参与管理力度比较大,主人翁意识比较明显(尤其是国立学校)。台湾的教育主管部门规定,重大的决策必须同时通过两个四分之三,才能生效,一个是类似大陆的教工代表大会,还有一个单独的教师委员会,这两个委员会共同负责审议学校的重大决策。笔者参观了國立民雄高級農工職業學校,校长希望增设综合高中,经教师委员会投票,由于没有通过四分之三,结果作罢。

1.在学校管理上,注重家长参与

在台湾,学校普遍设立家长委员会,并参与管理,发挥很大的作用,家长委员会的职责比起我们现行的家长通气会议,有更大的拓展。据了解,台湾的教育主管部门在这方面有一份指导性的意见,各个学校根据意见制定实施细则,家长委员会的编制根据每一个学校的规模和家长的意愿而定,一般人数在5~21位之间,由全体学生家长选举产生,由他们代表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一般每学期至少开二次会议,一次面向学校,听取学校的汇报工作,另外一次面向全体家长,平时,这些委员随时可以参加学校的行政办公会议,大到学校的决策如:上新专业、征地、盖房,购买大型设备,小到学生的作业本采购数量,学校校服款式,提出见解,还可以代表学校对外进行协调的工作,和社区有关部门联系,家长委员会介绍学校发展的近况,起到桥梁和沟通的作用。

能被选为家长委员会的代表,在台湾被认为是一件光荣而又体面的事。家长委员会设立帐户,接受捐款,该捐款列入学校的帐户,但是使用权利归家长委员会,专款专用。家长委员会向会员收取一定的会费,维持正常的开支。

通过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提高了家长对学校教育管理的认同;家长代表深入介入教育管理后,由他们做其他家长的工作,效果非常好;学校的各项措施由于有家长委员会作为咨询中心,促进规划合理,学校也乐于把重大的事件向家长委员会汇报。

2.在教学管理上,注重因材施教:台湾教育同行认为,在初中阶段,约有15%的学生,其升学欲望不高,就业意向和职业倾向性比较明显,或有轻度智力障碍,或家庭困难等原因无法完成正常的学业。为充分发挥这类学生的潜能,实行因材施教理念。台湾教育当局决定:除了实施“建教合作班”教学方法、将“延教班”纳入正规学制,正名为“实用技能班”之外,还大力开展特殊教育,以“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为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法,例如:民雄高农试办特殊教育实验班——家政班,教会有轻度智力障碍的孩子生活自理的同时,教会他们料理自己家务,让一个孩子会为父母煮饭,会向父母感恩,事实上,当父母在外打拼,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马上能吃上热饭热菜,得到一个真诚的笑脸,就能得到一种教育成功的认同,这几年,他们这种实验班,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赞赏。

还有,在嘉义县有一个“再耕园”,寓意为通过大家的帮助扶持,让残疾人生命展翅、希望再次萌芽、生活继续转动起来。“再耕园”里有一个专为残疾人就业开设的餐厅,该餐厅接受有各种身心障碍的学生参加“建教学习”,同时号召大家“爱心浇灌,用心耕耘,让残疾朋友的希望之树,得以盎然”,看着各位身心障碍的学生认真点头,一边说懂了懂了,一边却又把饭菜连连送错地方;一边有点笨手笨脚举动,一边却又是满脸笑容,这场景,很自然让人深深体味“再耕”二字的份量!

3.在学生管理上,注重以人为本:在学生管理上,我们特别注意到,各校普遍成立辅导处,它和学务处、教务处、总务处一起,被称为主干处室,负责对学生的生涯规划的设计和辅导,内容包含了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人际和谐相处的技巧等等。对学生的辅导方法多样,设有学生导师(类似班主任)、个人咨询办公室、辅导中心,经常开设辅导讲座。在协志高职,我们看到了学生进入老师办公室必须“整肃仪容仪表、先喊报告,经批准始得进入”的告示牌;在嘉义高商,我们看到了劝导学生不要抽烟的标语“校园无烟,青春增艳、活力无限”,显得很有人情味;在嘉义国中、国小,墙壁上画满了交通标志,把提醒注意交通安全和交通常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班级门口悬挂“卫生竞赛冠军”等等标志,寓教育管理于日常生活中。各校还设立“生涯规划”课程,设立军事教官制度,负责学生的军训和日常生活管理,平时进行严格的纪律督察,评比校园秩序冠军,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美化校园,在协志高中,所有的校园卫生包含厕所都是老师和学生自己动手清洁的,校长很自豪地说:我们学校开办30年来,从没有请过清理卫生的校工。

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除前面提到的“建教合作”帮助学生勤工俭学之外,各个学校都有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关怀,例如设立奖学金、减免学费等等,鼓励学生克服暂时困难,搞好学业。与此同时,本次接待我们考察团的“民雄文教基金会”名誉董事长何明宗先生还特别强调,要注意培养和维护受助学生的人格尊严,以平等的心态对待他们,当他了解到集美轻工业学校教职工踊跃捐款设立“爱心基金”帮助贫困学生时,深为赞赏,表示要再次捐十万元给“何明宗—林淑惠奖教奖学基金”专门用于帮助贫困生。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当前,我们的职业教育遇到新的挑战,也面临新的机遇,如何借鉴台湾同行的先进经验,吸取精华,运用到具体的教育改革过程中,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篇3:台湾中等职业教育现状研究

一、台湾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在台湾, 职业教育被称为“技术及职业教育”, 简称“技职教育”。技职教育体系分为四个层次, 即研究生院校 (所) 、本科院校 (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 、专科院校和高级职业学校。高级职业学校是培养基层技能应用型人才的, 学制一般为3年, 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 (或同等学力者) , 类似于大陆的中等职业学校 (下面简称“中职”) 。另外, 在初中阶段还有技艺教育方案, 提供给初中生试探职业性向, 培养学习兴趣。

中职教育是台湾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了解, 截至2011年, 台湾共有中职学校155所 (不包括综合高中等含有职业类科的学校) , 其中, 台湾教育主管部门直属79所、县市立13所, 私立63所, 合计就读中职学生人数计有558 550人 (含综合高中、建教合作班、进修学校、实用技能学程等) , 占整个高中阶段在校生的62.1%。专业设置广泛, 有农、工、商、水产、海事、医护、艺术、餐饮服务及外语等各类专业。从上世纪70年代起, 由于台湾的工业和商业迅速发展农业劳动力大量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产业类型转轨, 需要大量的中等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 这给台湾的中职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到90年代, 台湾中职学校在校生人数迅速增长, 职普学生人数比例在1996年达到7︰3。现在, 职业教育在台湾有着很大的市场, 尤其是有办学特色的中职学校蓬勃发展, 有四五千学生的中职学校非常普遍。

培养应用科学与技术的实用专业人才是台湾技职教育的总体目标。2010学年度在台湾实施的《职业学校群科课程纲要暨设备基准》规定:职业学校“以教导专业知能、培育实用技术人才, 并奠定其生涯发展之基础为目的”。为此, 教育对象应达到如下目标:培养优良的职业道德及勤奋认真、积极进取、乐群敬业的工作态度;充实专业知识, 培育行业职业的基本技能;提高科技和人文素质, 增强创造性思维及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与兴趣, 为职业生涯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日常教学中的主要体现:一是以实践教学为主。为适应台湾社会需求的多元化, 特别加强了进入某个专业领域就业前的准备教育, 充实技术含量, 突显能力本位, 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理论教学以达到在生产第一线够用为基准, 这种定位准确地体现在教与学的全过程中。二是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台湾的中职教育充分考虑人的发展及生存所需的各种知识和整体素质, 尽力创造机会以适应每个人的爱好和能力, 将人的发展与社会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 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按需设教。三是升学兼顾就业。台湾的中职教育修业方式和教学方式在原来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向着两个平台方向发展, 面向升学的“综合高中班”和面向就业的“建教合作班”共同存在。

二、师资与课程

目前, 台湾有中职教师17 166位 (硕士及以上学历者有8 504人, 占49.5%) , 公立学校的师生比为1︰11, 私立学校为1︰45, 师资素质较高。台湾的教师与大陆一样, 实行资格准入制度, 通过招聘进入教师队伍后, 见习一年能够得到学生认可, 经学校考核合格, 才能成为正式教师。台湾的教师普遍敬业、乐群, 专业水平较高。

台湾当局鼓励职业学校优先聘任在职场一线工作、有实际操作经验、具备乙级以上技术证照者为专业实习教师, 所以, 台湾中职学校的教学人员很大一部分来自行业企业, 这些教师不仅业务水平高, 同时还具有广泛的人脉关系和丰富的实操经验, 对市场上的人才需求非常清楚, 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台湾还通过法律规章鼓励教师利用假日深入企业行业加强实践锻炼和合作研究。对于缺乏一线实践经验的教师, 则送到企业进行培养。同时, 中职学校还积极聘请有实操经验和一技之长的企业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教授学生的实践课程。另外, 还特别要求“专业实习实训”教师需具备三年以上与业界合作的经验。强大的师资力量为职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考察大陆中职学校的师资队伍, 可以发现有两个突出问题, 即实践能力偏弱和结构不合理, 尤其是县级及以下中职学校, 教师结构和素质满足不了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近年来, 国家虽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下了很大力气, 但培训时间短, 培训学校缺乏对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的培训经验, 理论偏多、实践不足, 不能很好地与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学实际结合起来是一大问题。另一重要原因是教师工资太低很难招聘到优秀的专业课教师也很难从企业行业延揽学历高、有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到职业学校。

台湾中职课程规划总体要求是:在强调学校本位的基础上, 以世界上先进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课改方向的研究成果为重要参考蓝本, 以强化实习实训、满足迅速变迁的产业需要、执行职业证照制度、培养核心能力等为特色, 把整合专业及构建专业能力指标体系作为课程规划设计的切入点。

台湾的中职教育课程除了注重务实致用的“做中学、学中做”原则外, 课程的修订则要坚持民主性、适切性、连贯性、统整性及弹性化等五项基本原则。台湾的职业教育强调产学合作共同培养人才, “毕业即可就业”, 为此推出了操作性极强的“双轨训练旗舰计划”和“最后一里计划”等。其中“最后一里”计划的课程, 是台湾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与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师共同为学生最后一学年设计的。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科技或管理知识, 还要学到产业知识。在台湾, 技职院校实习实训教学占70%, 而理论教学仅占30%。与此同时, 也不忽视人文素质教育, 对学生的品行和操守的教育十分重视。

中职教育在办学方向上分为“综合高中”和“建教合作班”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综合高中”虽然发展日渐式微, 但近年来仍是台湾中职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其课程开设, 第一学年为统一的基础文化课程, 第二学年为少量的专业课程, 第三学年分别为学术与专业课程。目的是推迟课程分化, 防止学生在尚不具备“自知之明”的情况下过早选定专业。所以, 高中三年强化一般基础课程及专业能力, 朝升学与就业并重的方向努力。“建教合作”是学校、企业行业与教育主管部门相互协作, 通过教育教学及实习实训, 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 其课程注重实践、强调职场一线。

职业证照制度是台湾技职院校保持务实致用办学原则的有力举措。台湾职业教育法规要求:每位中职学生毕业前必须获得1~2个技能证书。每所中职学校都极为重视学生考取证照的课程及辅导, 同时还为其配备练习和考试的实训设备, 学生考试几乎不受时空的影响。

通过考察感觉到, 大陆的中职教育不仅应该借鉴台湾在教学内容、方法、理念和课程体系等方面灵活、先进、高效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 更应学习台湾技职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及开发与工作过程相吻合课程的方法, 学习台湾的紧密与企业行业生产实践相联系的教学过程。

三、经费与实训

台湾地区2011年度教育经费支出为8 023.9亿元新台币, 占GDP的5.83%, 比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诸如德国、意大利、日本、西班牙、澳大利亚都高。台湾教育主管部门的中职学校预算, 包括公私立中职、综合高中、普高附设职业类科及建教合作班、综合职能科、实用技能学程及高中附设的进修学校等。中职学校经费编列与分配, 是依各校规模大小及教育需求, 逐年按年度校务发展计划的实际需要核实编列, 并按专业、重点专业及学生人数核计分配。预算执行过程中如有不足, 则由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实际情况统筹补助。台湾当局充分认识到:职高相较于普高属于昂贵的教育, 仪器设备需要购置, 更需时时更新, 还需要大量实训材料, 故在财政拨款时即偏重职高。以2010年为例, 中职公立学校平均每个学生分拨经费149 649元新台币 (约3万元人民币) , 私立中职学校得到的学生人均经费补助相当于公立学校的一半, 普高公立学校平均每个学生114 463元 (约为2.3万元人民币) 。对其他类型的中职教育, 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了详尽的经费拨付方案, 可操作性很强, 如对高中校内特设的“综合职能科” (相当于大陆的特教) 的经费补助标准———开班费:每班每学年25万元新台币 (每班以8人计) ;超额招生费:每班基数为8人, 每超1人另补助3.5万元新台币;新 (增) 开办班级补助:于当年补助设备费50万元新台币;另每班增加2名特殊教育教师编制。

台湾的中职学校特别重视学生在校技能培训, 对硬件投入大, 具有先进精良的教学实习实训设备, 每个学校的实习工位都能满足教学需求, 实训开出率达到100%, 同时还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教学手段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通过桃园市立寿山高中 (中职学校) 校长陈胜利先生的介绍可知, 该校将对学生的技术技能教育和培训当作重中之重, 对实训器材设备舍得投入。

在台湾, 实训室被称为“专业教室”, 不仅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场所, 也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 表明技能训练是台湾中职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核心内容。各校都将实训投入作为重要的基础建设项目来抓。

除校内训练外, 还有不同模式的学生职场实习如中职学校学生的职场实习模式有阶梯式 (一、二年级在校上课, 三年级实习) 、轮调式 (把班级一分为二到职场实习和在校上课, 以三个月为限交替进行) 、实习式 (利用假期进行校外实习) 和进修式 (白天在职场实习, 晚上在校上课) 。职场实习的成绩由实习单位主管和学校辅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习表现与成效作出评定并计入学分。

2013年, 我国教育部发文强调要将普高、职高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但普高经过几十年的投入建设, 每个县级一中、二中在当地都是校舍设备一流、师资一流, 而职高被地方政府重视只是近三五年的事, 很多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 对职高的投入寥寥无几, 财政账户上显示的投入数字多为学生资助款, 真正用于校舍建设和购买设备的经费只是普高的零头。从台湾的职、普生均经费对比可以看出, 如果职、普的投入不能大体相当, 要求职、普“招生规模相当”是不可能的, 强行的结果只有弄虚作假我们应该明白, 台湾的中职教育发展如此强劲, 与经费投入的大手笔是绝对相关的。

四、体制与法规

台湾教育实际上可分为四个阶段、两个系列, 即纵向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四个阶段以及横向的普通教育、技职教育两个系列。普通教育系列的培养目标是学术型人才, 包括普通高中普通大学和研究生教育。中职教育主要以高级职业中等学校和普通高中附设职业类科为主, 此外还开设有综合高中专门学程、实用技能学程、建教合作班、综合职能科、进修学校及国民中学 (初中) 技艺教育等。另外, 技职教育系列还有专科、本科及研究生院校, 专科有5年制 (相当于大陆的“3+2”高职) 和2年制, 本科有2年制 (招生对象为专科生) 和4年制科技院校 (主要招中职毕业生) , 学生从技职院校本科毕业后, 可先后进入研究所硕士、博士班继续深造。以上两大系列形成了一个层次完善、上下衔接、左右沟通、中高等畅通的技职教育体系。

台湾的技职学校主要有五种办学形式, 即全日制的学历教育、夜间上课的短期培训、学校与企业行业联合开办的建教合作班、实施在校学习与到企业实习见习相结合的实用技能班及一般利用晚上或周末上课的补习学校。这些办学形式都严格按照相关规章运作, 从而保证了职业教育的有序发展。台湾教育的办学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政府出钱办和管理;一种是教会出钱办和管理;一种是政府出钱建设交由民间管理。

反观大陆的职业教育体系, 1996年9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 要“建立健全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 并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 但到目前为止, 大陆的职业学校教育体系还很不完善。初等职业教育对象学龄偏小, 不被家长和社会所认可, 现在还是一片空白。中职学校教育刚刚走出被淡化、弱化的“阴霾”。中职学校毕业生进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的几率依然很小, 从而使中职教育成了“断头教育”, 更遑论职普互转互通了。通过对台湾职业教育的考察, 笔者极为深刻地认识到:目前, 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和职普互通机制, 是壮大与发展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

政策法规是实施职业教育的强力保障, 台湾当局先后制定了《国民教育法》《职业教育法》《补习及进修教育法》《教育经费编列与管理法》《技艺教育改革方案》《高级职业学校建教合作实施办法》等数十项涉及中职教育的经费拨付、课程开设、师资设备、实习实训和产学合作的法规。

针对台湾初中阶段学生的职业教育, 台湾的《国民教育法》第七条规定:为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学习兴趣与需要, 国民中学3年级 (初三) 学生, 应在自由参加之原则下, 由学校提供技艺课程选习, 加强技艺教育, 并得采专案编班方式办理;其实施办法, 由教育部定之。台湾教育主管部门于2008年制定了《加强国民中学技艺教育办法》, 与实施前国中 (初中) 技艺教育相比较, 在班级数及学生数方面皆有大幅提高。

而在高中阶段, 台湾早在1954年就颁布了《建教合作实施方案》, 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界的合作, “建教合作制度”自此开始建立。台湾的产学合作政策随台湾产业转型对人力资源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1996年后, 台湾“教育部”制定了一系列推动、鼓励产学合作的政策法规。制定了《建教合作实施办法》, 明确规定了产学双方签订的协议内容和建教合作的经费及双方合作的权利义务, 从法律上保证了这一办学模式的实施为提高技职院校开展产学合作的积极性, 台湾“教育部”将产学合作的成果和效益纳入技职院校考核评估中, 而且考评的指标体系非常详尽;同时还专门设立了产学合作奖, 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产学合作。

台湾《职业训练法》规定, 在加薪和聘用技术人才时, 甲、乙、丙三级证照分别等同于本科、专科、中等职校毕业等级。在相关政策的激励下, 台湾的技职学校都非常注重与职业证照相关的教学, 要求学生毕业时, 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 还必须获得不同等级的技能证书, 所以台湾技职院校毕业生的证照获得率几乎达到了100%。

在这方面, 大陆虽然也提倡产学合作, 但往往是学校热、企业冷, 企业积极性不高。为了使产学合作制度化, 使学校和企业相互支援、共同受益, 近年来, 各省 (区) 也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 目的是促进校企共建, 合作双赢, 但操作起来程序复杂, 落实起来给办学者带来很多无奈和烦恼, 使好好的一个政策几乎变成了一纸空文。笔者认为, 政府应该从有利于校企发展有利于实际操作的角度, 从制度建设入手,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另外, 要完善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制度, 把先培训、后上岗就业的制度落到实处。

五、升学与就业

由台湾教育体系的纵横结构可知, 台湾技职教育升学渠道上下贯通, 中职学生毕业后可以到社会上就业, 也可以选择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深造。

据了解, 1996年, 台湾中职学生的毕业升学率为17.7%, 1998年为24.8%。这一时期, 尽管升学率在向上不断攀升, 但此时中职教育培养目标还是以就业为导向。进入21世纪后, 特别是从2004年中职毕业生升学率越过60%线以后, 毕业生直接就业率开始逐年下降, 从22%到近年来不足10%, 甚至有些中职学校毕业升学率接近100%, 全台中职学校平均升学率已超过80%。其根本原因:第一是随着台湾经济的腾飞, 高校迅猛扩张, 面向普高招生的高校有了很多的富余指标。台湾各级各类高等院校有160多所, 每年有超过13万个招生计划面向中职毕业生, 而每年中职毕业生不过16万人左右。高等教育大众化为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升学提供了可能。第二是在文化传统上, 各个家庭不论贵贱贫富, 都极尽所能供子女上学, 以求得最高学历。第三是完备的职业教育学制, 让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有机会读到本科、研究生, 甚至获得博士学位, 这一方面提高了中职学生学历水平, 另一方面为他们找到了价值和尊严。第四是中职学校学生的升学愿望受到政府教育政策的进一步激发, 同时中职学校升学率又成为主管部门评价其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 从而强化了台湾各中职学校的升学导向。

2006年, 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公布了中职学生新的升学方案, 除维持原有的统一入学测试外, 又新增了甄试、择优与学校推荐相结合的方式, 使考生有多次选择的机会。新的入学办法可实现高校自主多元立体选才的目的, 促使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必须适应学生个性发展, 进而助长了中职学校的升学导向。

中职教育升学渠道的畅通, 满足了产业升级对高层次技能人才的需求, 有利于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连续性。同时, 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路径和升学机会。

台湾中职升学率的状况, 对大陆中职教育也应有所启发。近年来, 国家的中职教育政策有了很大的改变, 由原来的一条腿 (就业) 走路变成了两条腿 (就业与升学) 走路。笔者以为, 主管部门还应加大“对口高考”招生的本科计划, 提高升本率, 将一部分一心想上大学 (本科) 、想到普高就读的学生吸引到中职就读增加中职学校学生的绝对数量, 待他们从职高毕业后即使不能升学, 客观上也可使这些学生得到专业学习和训练, 从而为他们就业提供一技之长。但需要警惕的是, 主管部门在“对口高考”入学考试的方式方法上要强化“专业性”, 引领中职学校加强专业理论和实训教学, 以防止职高教学的普高化。

参考文献

[1]台湾教育主管部门.近年中等技职教育专案调查研究报告[R].2013.

[2]张淑媚, 等.图解台湾教育史[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2014.

[3]张清滨.学校教育改革——课程与教学[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2008.

[4]张明辉, 等.教育政策与教育革新[M].台北:心理出版社, 2005.

[5]吕木霖.台湾教育制度改革与发展讲稿[R].2015.

[6]陈胜利.优质校园——学生成长与关怀讲稿[R].2015.

篇4:台湾职业教育之我见

关键词:台湾职业教育 特色 借鉴

中国分类号:G4

2015年1月23日——30日,我随我校优秀教师培训团到台湾进行为期七天的学习考察培训,收获颇丰。

在七天的培训学习中,我们先后来到朝阳科技大学、弘光科技大学、大叶大学、中华医事科技大学、嘉南药理大学、建国科技大学、国立勤益科技大学七所大学。

台湾和我们同根同源,有着共同的文化和历史,有着共同的语言和相近的思维。台湾职业教育(台湾称技职教育)发展得早,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综合参观学习的总体印象,台湾在职业教育方面走在我们的前面,职业理念先进,职业教育成果显著,它所取得的成绩、经历的问题都是我们学校在发展中可以借鉴与思考的。

一、台湾的教育体系

当前台湾的教育体系采用的是“双轨制”教育模式,简单地说,就是职业教育与普通学术教育双轨并行。职业教育偏重于培养技能型人才,学术教育偏重于培养研究型人才。

第一、在九年义务教育后,学生一般就根据自己的意愿,可以选择普通高级中学(高中)或高级技职学校(高职)继续学习三年,即这三年就开始了“两条轨道并行运行”。

第二、完成高中(高职)的三年教育后,高中的学生在正常毕业后,升学到普通的本科院校继续深造四至七年,高中的学生在正常毕业后,升学到专科学校或技职院校同样继续深造二至四年,但高中或高职毕业的学生都可以选择另一条的升学途径,包括本科或技职院校毕业后都可以继续到不同类别的研究所深造,取得硕士甚至博士文凭。也就是说,台湾真正做到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的完全地位平等,都可以有畅通的升学深造渠道,并且随时可以与普通学术教育进行换轨,是一种典型的“教育立交桥”结构。

第三、本科层次的高等院校,在职教体系称科技大学或技术学院,在普通教育体系称大学或独立学院。

第四、和普通教育体系一样,职教体系也存在研究生教育,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

第五,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专科学校已经大量升级成技职学院或科技大学,达到本科学历。

二、学校的特色鲜明

我们参访的七所大学,每个学校都她独特的办学理念、特色的专业设置,完善的管理制度、先进的育人理念,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以下几点:

第一、适应市场,贴近社会

台湾经济较为发达,曾经有亚洲四小龙美誉,社会对服务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而台湾的职业教育完全按市场需要设置专业,在台期间参访的学校,如:弘光科技大学、大叶大学等,很多都是适应台湾第三产业发展应运而生。特别是大叶大学,由于台湾眼镜业市场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验光配镜与视光学知识技能型高阶人才,于是大叶决定马上申报开设视光学系,培養相关人才,做到适应市场,贴近社会。台湾的技职学校规模往往不是很大,但培养的人才都是社会真正需要的,学生就业率高,还以我们参观的大叶大学为例,其毕业生广受欢迎,他们有句口号是“念大叶 好就业 就好业”。

第二、注重专业,实用为主

台湾职业教育学校培养人才注重专业,注重技能,以实用性为教学的主导。专业课程设置也十分讲究,开设的每一门课程都经过市场调查、企业参与、学生建议、教师咨询等环节,每一门课程的开设都必须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说明设置的理由,最后由课程开发委员会讨论确定。

专业课程设置的实施验证,也是台湾职业教育的一个特色。这个环节主要是考察课程规划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及与实际行业的吻合度。通常是在完成一个教学循环后由企业、行业、学校、教师、学生依据验证的结果进行评价,评价的综合意见作为修订完善的根据。定型后的课程体系一般会相对稳定实施一段时间,但这个过程也是在实施评价的检测中进行的,根据行业和区域经济的变化,也会随时做出必要的调整,做到精益求精。

第三、实践教学,推动就业

台湾职业学校重视实践教学,除了配备先进的实训实验设备,开设实训实验课外,还根据学校专业的特点,提供相应的实习训练企业。以我们参访的中华医事科技大学为例,他们的视光系在就学期间辅导于各家连锁厂商,到就业时除了推荐学生到相应的视光中心、眼镜公司从事相应的视力屈光检查及配镜工作外,还在学校设立实习商店,提供学生就近见习的机会。

第四、要求严谨,一丝不苟

我们都认为台湾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保持的比较好,这一点在职业教育方面也能体现出来。台湾学校注重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对学生要求严格,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如我们参访的7所学校,每所学校的学生都是万人左右,走进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教室明亮,墙壁雪白。如:朝阳科技大学所实行的劳作教育,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年做义工,打扫校园环境卫生,让学生以校为家,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正是这种一丝不苟的严谨要求,让台湾的职业教育培养出具有强烈职业精神的各类合格人才。

三、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

第一、深入贯彻全国职业教育会议精神,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体系

众所周知,2014年6月23——24日,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会上规划了到2020年职业教育发展的蓝图,即: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

从中可以看到我们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及在职业教育发展方面做出的探索和努力,我们的毕业生不再“低人一等”,会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认可与欢迎,我们的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第二、建立完善的专业评鉴制度,提升办学品质

除了相对完备的技职教育体系,台湾教育主管部门还配置了一套完善的评鉴体制来促进技职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办学品质。

从1975年开始,台湾相继推动了专科学校评鉴、 技术学院评鉴与科技大学评鉴。在将近40年中,经历了从台湾教育主管部门主导到授权外部评鉴的发展过程。

如今,台湾主要专业评鉴机构有社团法人台湾评鉴协会、财团法人高等教育评鉴中心基金会等机构,这些机构彼此竞争,保证评鉴更加合理,评鉴质量更好。

具体评鉴内容分为行政类评鉴和专业类评鉴两大类。

近年来,我校在国家级示范骨干校的建设过程,授权麦可斯数据有限公司——这一高校、社会大众、用人单位和政府公认的第三方权威性数据机构,在毕业生跟踪评价、专业认证与建设、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价等骨干校建设方面做出专业评鉴。既然我们已经授权这样的第三方做出相应的评鉴,那我们是否可以在我们骨干校验收通过后,继续授权麦可斯并结合我校的专业特点和发展方向,借鉴台湾在专业评鉴中的内容,发挥专业评鉴的优势,提高我们的办学质量。

篇5:台湾教育考察

——2011年暑期赴台教育考察有感

在这个炎热的夏天,由北京市几所学校的部分领导和部分教师组成的文教参访团飞抵桃园机场。作为参访团的一名成员的我第一次登上了祖国的宝岛台湾。一小时的车程,参访团来到了台北市。“净”是这个城市给我们的第一印象,不宽的街道上一尘不染,连一个垃圾桶都看不到。之后,我们知道市民们都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将家中的垃圾放到移动垃圾车上,垃圾都被及时运走了,没有垃圾桶的街道也就没有了任何卫生死角。建筑风格还停留在八十年代的亚洲四小龙时期,不宽的街道上整齐的排列着许多小店铺,虽显陈旧但使人感到一种亲切感,101大厦的出现才使我们感受到现代都市的气息。

第二天早晨,我们来到了新北市立永平高级中学。繁华的街市中,不大的校园干净整洁,一排高大的椰子树,一片郁郁葱葱的绿树荫,繁华中一片幽静,炎热中一片清爽。永平中学的校长、老师亲切的接待了我们,我们参观了学校的图书馆,由教师们选出既经典又贴近学生的百本书籍供学生阅读,以阅读量给学生不同级别的称号的“百本经典”读书活动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最使我们感兴趣的是学生制作的书签,书签很漂亮充满童趣,而且书签上书写着学生的读书感受或是对所读书目的看法。校长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也谈及到台湾的教育现状。接着,一位年轻的女教师介绍永平中学的校本课程,高一年级的第二外语课程和百本经典阅读活动,高二年级开展英语歌中剧排演活动和国际交流活动。我们感到学校校本课程渗

透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同时也被老师强烈的教学热情、工作激情感染。如此年轻的一位教师对学校的发展充满希望,工作中投入大量的个人情感和智慧,令人十分钦佩。通过校长和这位老师的言语,我们感到学校的办学理念非常清晰并已成为全校教育者的共识,工作的目标成为教师个人的目标,当然教师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自然也会对学校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第三天的早晨,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后我们到达了台湾最北端的海港城市基隆。在基隆港稍事停留,旅行车爬了一段坡路后来到了一片空地。早已在这里等候的几辆小车将我们带上盘山的小路,显然大型车不能带我们到达目的地,几分钟车程后我们来到了基隆市二信中学。热情的同学们迎接来自北京的客人,二信中学黄校长亲切的笑容使我们感到同胞间的亲情。参访团团长葛保红校长与黄校长互赠礼物后,黄校长向我们介绍了二信中学。通过黄校长的介绍,我们知道了二信中学是一所私立学校,但与内地的许多私立学校不同,二信中学是很多学生向往和家长信任的学校,二信中学的成绩在基隆是名列前茅的。同时,那些就读于二信中学的学生每年的学费与公立学校的学生是大致相同的,政府对私立学校的学生有额外的补贴。二信中学有两类高中生,他们都要参加高考,一部分学生的高考目标是偏向理论研究的综合性大学,另一部分学生以偏向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大学为目标。接受职业教育的高中生也能上一流的高中校并能继续深造于高等学校,显然台湾比较重视职业教育,对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来说也更人性化。

二信中学拥有一个五星级的校园,校园坐落在山上,校舍依山势而建,而整个校园就是一个树木繁茂的公园。我们很急切的开始游览公园了。在黄校长和几位老师的陪伴下,我们惬意的在林中漫步,一边欣赏校园的景色一边和主人交流。我们时常被校园中的人文气息吸引,一张围绕树木的水泥圆桌让我们停留下来,桌面上刻画着一些文字。黄校长告诉我们,这是他和学校老师们亲笔书写的具有教育内涵的文字,这样的石桌有几处是学生小憩的地方。“树叶的家”、“月牙生态池”这些颇具美感的名字是学生们给落叶积肥和蓄水池起的名字。曲曲折折的林中小路蜿蜒向上,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我们登上山顶。透过茂密的丛林眺望远处大海,蓝色的海水、蓝色的天空、绿色的树叶。二信中学,这是一所拥有生态校园的绿色学校。

干净整洁、充满绿色的校园,和蔼、极具感染力的校长,敬业、富有激情的教师,这就是台湾学校给我们的印象。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他们在工作中充满活力和热情。正因为有这样的教育工作者才使学校充满希望富有生机,一旦失去这样的群体,就算是二信中学那样五星级的校园也只不过是一个公园罢了。让我们这些同行共同努力,饱含激情的去完成我们的使命吧!

北京十中

篇6:台湾教育报告

应台湾海峡两岸商务文教促进交流协会的邀请,2009

年4月16至23日,在万承祯副市长的带领下,常德市教育参访交流团一行11人,赴台进行了为期8天的参观访问考察。先后考察了台北、花莲、南投、台南、高雄等市县,拜访了在常德有投资项目的几位企业家和台北常德同乡会会长刘云家老先生。重点在台北景文高级中学等单位进行了参观考察,与景文高级中学许胜哲校长和和部分中层骨干及教师进行了座谈交流,听取了台湾教育现状和学校情况介绍,参观了学校的实验实习场所,走访了部分师生,深深感受了台湾民众对大陆人民的热情,收获颇丰。

一、台湾教育概况

1、“国民教育”普及。“国民教育”分国小和国中两个阶段,其中国小是6年,国中3年,这就是台湾的9年国民义务教育。台湾的小学和初中就读公办学校的实行免费,学生所需费用由政府承担;就读私立学校的学生需交纳学费、书费、补课费等。台湾的高中阶段教育是收费教育,学校性质、条件不同,收费也不同。私立学校的收费较高,公立学校的收费较低。97%的高中毕业生能进入高等学校学习。

2、职教成效显著。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台湾注重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一是专门设立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级职业学校,类似大陆的职业高中。二是在高级中学里设立高中部和高职部(相当于大陆的中职)。三是兴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即科技大学,招收高级职校和高中毕业生,学制2至4年,毕业后授予学士学位。这类学校主要教授应用学科和技术,培养高级适用技术人才。台湾各级“政府”对职业技术教育投入较大,并且每年都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职校毕业生就业前景较好,呈供不应求趋势。台湾大力推行职业技术教育的成效非常明显,对提高就业人口素质和推动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3、高等教育比较规范。高等教育分为专科学校、独立学院、大学以及院校研究所,办学比较规范。专科学校修业年限依入学资格不同,分2年制、3年制与5年制不等。凡设有3个学院以上称大学,否则称独立学院。正规的高等院校一般为4年学制,但师范、法律、建筑专业等多为5年,医学专业6至7年。

4、办学模式比较灵活。台湾的办学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由“政府”出资办学和管理;二是由民间(教会、个人、民间团体)出资办学和管理;三是由“政府”出资建设,交由民间管理。

二、台湾教育的特点

式等。家长委员会还可以代表学校对外进行联系、协调等工作,起到沟通桥梁作用。

5、重视社区教育功能的发挥。台湾乡镇都设有青少年活动中心,且活动设施齐备,如游泳池、健身馆、图书馆等,便于学生课外学习、娱乐。城市建有博物馆,一般都将本地的发展变化过程通过图文、影像或其它高科技手段表现出来,用以教育、启迪青年人。此外,台湾的各种文化场馆也在假期主办多种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

6、职业教育办学水平较高。在台湾,职业教育称为“技术及职业教育”,简称“技职教育”。其中,初中毕业后入学三年制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被称为“高职”教育,“高职”教育是台湾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由于台湾工业和商业迅速发展,农业劳动力大量地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产业类型转轨,需要大量的中等技术人才,这给台湾的高职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始至九十年代,是台湾的中等职业教育的黄金期,在校学生数量迅速增长,职普学生比例在1996年达到最高峰,为7:3,目前仍保持在5:5左右。台湾中等职业教育同行坦言:职业教育的发展对台湾经济的促进作用是台湾实业界、舆论界所公认的,它被认为是台湾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之一”。现在台湾的高职学生就业和升学渠道都比较通畅,职业教育仍很有市场。尤其是有办学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高职)更受青睐。

三、对比与借鉴

由于海峡两同根、同源、同文化,两岸教育在很多方面具有共性,既有相同的成功之处,也面临许多同样的矛盾和困惑。例如,两岸的公办教育都比较发达,办学条件好,水平高,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同时,由于严重的升学主义倾向,致使恶性补习成风,台湾街头补习招生广告随处可见,补习学校遍地开花。对比两岸教育,有四个问题值行我们思考和借鉴。

上一篇:长江三峡5日游及旅游评论下一篇:中学生入团仪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