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产品成本分析

2024-05-26

工业企业产品成本分析(共8篇)

篇1:工业企业产品成本分析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分析论文

一、会计职业判断的基本内涵

对于会计行业领域的职业判断能力,实际上目前国内外并没有对其公认的权威表述。而会计职业判断这一概念则最早出现在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1985年),当时的概念为“会计人员所作出的基于知识、经验的客观财务报告决策过程。该过程应该具备分析性、决策性和会计人员正直的工作态度,它也能影响到他人之于会计职业判断所承担的责任,该过程就称之为职业判断。”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也开始引入并研究会计职业判断,当时财政部就颁布了“两则两制”,希望以此作为节点来深入研究会计职业判断。我国学者就认为,会计职业判断的主体就应该是会计工作人员;而它的前提应该基于会计相关知识与所从事会计实务工作的相关经验,也包括客观公正的职业心态;它的客体应该是带有不确定性的经济事项与会计事项;它的限度为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制度以及国家经济制度等等;它的本质应该建立在交易处理事项上,以会计所编制的报告、所制定的方法及程序为基础;它具有一定的权衡性、主观性和目标性,但同时它也存在一定的受制约性;最后它的作用应该基于解决交易事项展开,其中就包括应否确认、何时确认、如何确认等等关键内容。由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主要以原则为基本导向,所以当前会计工作中职业判断空间也在呈现不断扩大趋势。由于企业当前的交易行为与会计事项存在太多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要素,所以会计职业判断也必须成为企业发展的经常性行为,该行为必须贯穿于会计工作始终[1]。

二、会计职业判断在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中的技术运用分析

工业企业对于会计职业判断的依赖性较强,企业主要通过它来完成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中的成本计算方法选择、成本核算账户设置、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划分等过程,本文就将对这3项技术运用过程进行详细分析。

(一)工业企业对成本计算的方法选择

工业企业在开展成本核算前,要利用会计职业判断来选择成本计算方法,在当前新会计制度下所规定的成本计算方法就包括了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以及作业成本法。按照新制度中的.第六条规定“企业必须根据产品生产过程特点、生产经营组织类型、产品种类以及成本管理要求来确定产品的具体成本核算内容,如果会计政策与估计确定后,则不能随意改变。”同时,工业企业也遵循成本核算中的“算管结合、算为管用”基本原则,通过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成本核算资料来强化成本管理过程,同时全面充分考量成本管理要求。由于工业企业实际状况各不相同,所以必须遵循自身生产特点与管理要求来选择成本计算方法,要做到基本产品从细、辅助产品从简,找到适合于本企业发展的成本计算方法。在确定成本计算方法过程中,必须注意成本计算方法应该与定额方法、成本计划方法等等口径相一致。同时还应该注意与同行业其他成本计算方法的相对平衡,所以工业企业必须展开成本考核与成本分析过程,综合全面的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做到对成本计算方法的随时调整。

(二)对成本核算账户的有效设置

工业企业在成本核算账户设置方面非常讲求适应性、效益性与针对性,所以企业要设置哪些账户、哪些为总账账户、哪些为明细账户,这些都会体现在成本核算账户设置过程当中。通常情况下,企业成本核算账户会设置“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账户环节,围绕它们展开企业各项生产产品所发生生产费用的有效核算。具体来讲,工业企业会设置二级账户,它们分别包括了“基本生产成本”与“辅助生产成本”。如果是中小型工业企业,则可以考虑不设置“制造费用”账户,只考虑“生产成本”账户并展开成本核算,这也是为了简化成本核算内容,特别是工业企业所要求的对企业生产损失的核算与控制过程。为此,工业企业本身还可以增设“停工损失”与“废品损失”两项总账账户,实施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制度,扩大企业之于会计职业判断的成本核算空间[2]。

(三)对收益性及资本性支出的有效划分

工业企业应该明确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它主要以产生经济效益的时间长短为依据。不过利用传统会计核算方法可能很难操作,因为企业中某项支出所产生的效益时间长短难以预估。再一方面即使支出效益时间长短可以预估,其计量过程也相对困难,所以这就考验到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看他们能否对成本核算内容中的开发支出、利息费用、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职工薪酬等等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处理,能否有效区分资产成本与当期费用。再一方面,要基于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对企业停止资本化时点进行有机判断,主要围绕“实质重于形式”的基本原则来对该界定划分进行有效判断,帮助工业企业实现成本核算过程的精细化。会计职业判断对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全过程都具有重要影响作用,例如它对成本信息质量、对技术人员成本核算选择空间的影响等等。为此,工业企业会计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充分认识与预估经济环境中的一切不确定因素,为企业成本核算精细化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杨新华.会计职业判断在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中的运用[J].商业会计,(19):43-45.

[2]金姬玉.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中会计职业判断的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34):291-292.

篇2:工业企业产品成本分析

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对策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多元化,随着全球化经济进程的不断加快,工业企业为了发展所需,必须进一步地提高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水平。成本会计核算和管理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成本会计核算工作得到更好的完成,企业才能真正地提高成本会计的管理水平,而只有高效的成本管理工作才能促进核算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成本会计核算可以为相关的管理工作提高必要的数据信息参考,提高其管理决策的正确性和针对性,促使管理能贴近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而不是泛泛而谈。而管理工作的强化则能够对相应的核算工作进行及时的评估与监督,发现不足之处,才能更为全面地改善,促使后续的核算工作能够顺利实施。下文就将针对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进行更为详细的分析。

一、 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的主要对象

(一)工业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

通常情况下,考核工业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业绩的最主要尺度之一就是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而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主要受到成本费用的制约。所以,工业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应该深入了解企业各大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检测相关技术的改革措施、专有技术以及专利权的运用效果,考核为降低成本而制定各大措施的落实情况,总结成本费用增减对当期企业利润的不同影响,进而为实行工作奖惩提供有效依据。另外,工业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还应该熟悉期间费用的所有支出情况,特别是管理费用的相关支出,掌握发展趋势,进而才能为强化管理、降低经费开支提供客观依据。

(二)工业企业的生产管理部门

这里的生产管理部门主要包括了工厂、车间等组织生产和管理生产的部门,这些部门是企业产品生产的第一战线,最为了解产品生产所要消耗的内容以及方法,能够更好地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可谓是工业企业最高层的责任成本控制中心。所以,工业企业生产管理部门对自己部门的材料、人工、生产费用最为关心,成本会计会向该部门提高相应的生产成本信息,作为其工作的最重要目标之一。

(三)工业企业的基层生产单位

工业企业最基层生产单位指的就是工段、班组,它们是直接材料费以及直接人工费的发源地,是企业最基本的责任成本控制中心。工业企业的班组核算内容主要就是成本核算,班组是其成本考核的主要对象之一,成本会计也必须向它们提供相应的成本会计信息数据。

(四)工业企业的内部员工

工业企业在经济责任制的制约之下,员工必定要关心自身生产耗费的具体情况,因为这些生产耗费都将与员工的自身利益挂钩。企业的成本会计有义务向员工提供相应的成本会计信息,通常情况下是通过员工代表大会。

(五)工业企业其他相关会计分支

工业企业的财务会计向企业的成本会计提供相应资产价值等信息数据,以便后者能够进行准确的成本核算,但是在计量资产和企业利润的时候,则需要向企业成本会计提供相应在产、半成品、成品产品成本等资料,以便其能够编制相关的财务会计报告。

二、 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观念缺乏,思想认识不充分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步比较晚,当前大多数工业企业都或多或少地对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缺乏相应的认识。有的工业企业甚至对成本会计核算的职能一概不知,更不能系统地掌握其职能的发挥,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工业企业往往不能有效达到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的宗旨,进而不能充分地发挥其对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二)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不规范

当前,不少工业企业还存在着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不规范的现象,追根究底,主要是由两个原因造成:一个原因是企业内部报账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比较低,专业知识缺乏,他们往往都是企业原来的出纳或者非财务人员,对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了解甚少,以致于在报账的时候,不能正确规范地填写资金性质、资金来源、开支渠道等信息;另一个原因是与财务管理工作严重脱轨。大多数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往往是独立于企业各部门,导致其对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具体项目业务不够了解,更是不能清晰地把握相应的开支等信息,从而严重地影响到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的精准性,最终导致会计账务的不当处理。

(三)大多数工业企业在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没有制定严格、有效的监督体系

以致于工业企业中一些部门为了自身眼前利益,不顾企业的整体效益,用保效益等借口敷衍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人员,直接影响了企业内部成本核算信息数据的可靠性。

三、 强化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的具体对策

(一)转变观念,正确认识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

工业企业务必要进一步了解学习当前市场经济中有关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的新思想、新认识、新技能、新模式,并将它们灵活地应用到企业内部的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当中。尤其是工业企业的领导更应该转变观念,重视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加大相应的投入,建立健全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的相关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模式,贯彻落实与之相对的责任制,以此来确保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能够顺利进行。

(二)提高收款速度的成功比率以及速率 工业企业应该制定新型的成本管理方案,将企业内部的订单信息数据实行市场链分解,分解成多个专人专职的子订单。如此一来,每一个子订单都能被分配给会计部门专人负责,这样细化的责任制必将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保证工作的顺利完成,进而提升相应的收款成功比率以及速度。另外,有些工业企业可以为自身塑造更为完美的企业形象,逐步建立独特的.品牌,走品牌战略的道路,不断提高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信誉,如此一来,企业就可以在销售产品的同时就收回款项。而那些具有雄厚实力的工业企业则可以采用负营运的方式收回,指的就是在得到订单而没有销售产品之前就获取账款,这样必将能够帮助企业很大程度上缩减资金成本。

(三)选用逆向拉动式生产降低企业库存成本

逆向拉动式又被称为适时制,其核心是要求企业根据客户订单的相关信息数据来组织生产活动。逆向拉动式的本质就是以顾客需求为中心,从后往前组织企业的生产活动,这样能够保证生产活动的每个工序都能够按照标准进行。逆向拉动式是一种系统化生产,能够进一步保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采购——生产——销售各大环节环环相扣,进而降低企业的存货现象,因为此方式毕竟是根据明确的订单信息数据而制定。

(四)作业成本法适用环境下的成本控制理念创新

工业企业传统的成本管理往往都是以企业节约为依据,片面地缩减企业成本,过度重视节约,导致一些必要开支也不得不缩减,进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发展。所以工业企业务必要在作业成本法适用环境下,在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过程中,正确掌握企业“产出”与企业“投入”,“花钱”和“省钱”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研究企业成本增减与企业收益增减之间的关系,以此才能制定出更有利于提升企业整体效益的成本控制方案。

四、结束语

篇3:工业企业产品成本分析

一、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的现状

(一) 思想认识不足

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起步较晚, 对成本会计核算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工业企业对成本会计核算的职能到底有哪些, 如何发挥等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系统的了解和把握, 因此在实际的运用落实过程中, 常常没有达到其工作的宗旨, 从而导致成本会计核算不能良好的开展。

(二) 成本核算不规范

目前, 一些工业企业存在, 成本核算不规范、不准确的现象, 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个是报账人员的专业素质偏低。目前工业企业的报账人员多是由原来的出纳或非财务人员担任的。他们对成本会计核算的相关业务不熟悉, 使得在其报账时, 常常不能对资金性质、来源以及开支渠道等进行正确、规范的填写。二是与财务管理工作的脱节。大部分企业, 成本会计核算独立于工业企业, 这就使得它对工业企业内各部门的具体项目业务的开支及资金性质、来源等不能有一个清晰、准确的把握, 进而影响到成本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从而造成会计帐务的处理不当。

(三) 缺乏有效的监督

工业企业在实际的成本会计核算过程中, 没有严格的、行之有效的监督手段和方法, 使得工业企业中有些部门为了眼前的局部利益, 以保效益等借口搪塞、推诿会计核算人员, 严重影响了工业企业内部成本核算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加强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的措施

(一) 工业企业要转变会计理念, 正确认识成本会计核算

工业企业要深入了解和学习目前经济社会中有关成本会计核算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模式, 并将之运用到自身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中来。工业企业领导要加强对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视和投入, 并建立健全成本会计核算的相关制度管理体系, 建立科学、规范的成本会计核算内控模式, 落实会计核算责任制, 从而确保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 加快会计电算化的建设工作

一般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的工作量都非常大, 其范围涉及到人工费的统计与分摊、材料的存库与核算、中间产品的成本核算、制造费用的分摊与归集等等。其中有些数据的形成更是需要多个部门进行共同认定。因此, 工业企业要加快会计电算化的建设工作, 建立一个良好的、高效的信息沟通和处理平台, 以便于及时、准确、全面的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成本信息, 并加强各部门及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三) 加强有关工业企业材料费用以及制造费用的分摊工作

工业企业在有关材料费用以及制造费用的分摊过程当中, 首先需要针对成本对象予以确定, 进而归集共同材料费用以及制造费用。通过对分摊标准的合理选取, 将共同费用分摊至上一步骤所确定的成本对象当中, 在归集至分摊的过程当中实现对最终成本指标的合理计算。一方面, 从工业企业材料费用的分摊角度上来说, 需要按照所生产产品的对应关系, 将所消耗材料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当中;另一方面, 从工业企业制造费用的分摊角度上来说, 目前工业企业分摊标准多为按照生产工人工时标准的比例分摊方式, 即按照工业企业各种产品所用生产工人实际工时数的比例方式实现对制造费用的合理分摊。具体的计算标准为:工业企业某生产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指标=该产品生产过程中所耗用生产工人实际工时数指标×制造费用分配率指标。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一经确定, 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 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四) 加强有关工业企业工资费用的日常控制

在对工业企业工资费用进行成本控制的过程当中, 主要的工作内容即通过车间劳资工作人员针对基层员工的出勤率、工时定额以及工时利用率指标进行详细审核, 在此基础之上实现对岗位工资以及福利待遇的合理调整。与此同时, 工业企业车间劳资工作人员还需要针对以上指标存在的偏差问题进行严格分析与研究, 及时明确原因, 并加以妥善处理。从而保证人工费计入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三、结语

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是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财务会计核算形式。随着时代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成本会计核算在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因此, 工业企业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其制度和体系, 使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体制向着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高效的方向发展, 从而不断的促进和推动工业企业的建设和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其经济市场的结构得到不断深化改革和完善, 工业企业的业务活动也越来越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随着成本会计核算工作在工业企业经营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 也暴露出了其在现阶段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就当前我国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和讨论, 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以期提高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控制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赵丽秋.石油石化企业成本核算的现状与方法[J].新财经 (理论版) , 2011 (08)

[2]孙博.李丽.张喆.成本核算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应用[J].中国对外贸易 (英文版) , 2011 (04)

[3]孙继业.我国国有企业成本核算的现状与方法[J].经济视野, 2012 (04)

篇4:工业企业产品成本分析

【关键词】工业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问题;措施

成本管理一直是众多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核心问题,它的工作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未来发展,也是当前企业应对日益激烈的经济市场竞争的重要关键所在。本文简单分析和总结我国目前工业企业中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现状,并研究和探讨工业企业提高会计成本核算水平的对策措施,从而有效增强工业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和推动我国工业企业在国际经济市场竞争中不断的壮大和发展。

一、工业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充分的成本核算意识

目前,我国许多工业企业领导由于缺乏对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充分认识,认为会计成本核算等同于会计核算,导致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管理内容往往只局限于对会计信息进行录入、核算、归档,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和价值,也严重影响到企业会计工作的现代化建设发展。

2.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国许多工业企业由于缺乏具体、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和机制,使得有些会计成本信息在首次录入后,后期没能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及时、全面的更新和管理,导致会计成本信息不准确、不全面,存在缺失、误记、漏记等问题,造成账实不符等情况,也严重影响到会计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实效性。

3.成本核算的信息化水平偏低

目前,许多工业企业都已经引入了会计电算化,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而现代企业会计电算化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志就是电子信息平台的建设,即将会计工作的会计科目、日记账、会计凭证、会计核算、资产归档、会计监督、成本控制等环节通过信息网络来完成。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到当前市场环境、网络信息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会计电算化的涉及范围不全面,在成本核算方面的信息化程度不高,资源共享效果不佳,企业内部各部门、科室间的成本信息无法实现统一化、联网化的管理核算,从而也给会计成本核算的信息化建设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和障碍。

4.缺乏高素质的成本核算人才

目前,部分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人员在财务知识、业务能力等方面的水平还相对偏低,导致单位成本核算工作不能全面、及时、准确、有效的满足和适应当前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需求,严重影响到成本核算工作的预测和决策作用,降低了企业在成本控制、资金利用率等方面的管理成效和水平,从而阻碍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二、完善工业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管理的措施

1.增强成本核算管理意识

各工业企业领导人员要深入学习和认识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会计成本核算的目的、内容和优势,在思想上加强重视,并给予资金、人员、技术和设备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和投入,从而有效保障和推动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还要积极加强在思想观念上的改进和创新,确保在管理思路上紧跟社会发展趋势,与时俱进,从而积极提高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2.推行全面性的预算化管理

工业企业要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不断增强预算管理的约束力和控制力。并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形势,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预算管理的相关指标和制度,并确保所制定的预算指标能够经受的住市场及时间的检验。同时,工业企业还要加强会计预算管理机制的统一性和整合性,将整合思想融入贯穿到工业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管理中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从而确保工业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质量。

3.完善成本核算监督机制

工业企业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成本会计监督管理制度,规范工作人员的会计行为,增强成本核算工作在各个方面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严格成本审计工作标准,并对成本核算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潜在隐患进行及时发现、分析和处理,从而减少成本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避免造成企业损失。

4.加强会计成本核算的信息化建设

工业企业要加大对会计成本核算信息化建设在资金、技术和设备等方面的投入,加强对会计成本信息网络平台的构建和完善,健全和更新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各类信息数据库(如目录数据库、生产成本信息数据库、人员数据库、薪资数据库等),并通过专业技术将其进行数据链接和资源共享,提高各部门、科室会计成本信息的统一性和关联性,从而更好的提高工业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信息化水平。

5.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工业企业要不断加强和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和业务素质,丰富财务人员的相关知识储备,并定期进行职业培训,加强他们对国家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新法规、新政策、新标准等方面的了解、认识和掌握,积极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从而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经济市场发展和现代化企业制度的需求,切实履行自身职责,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结语

成本核算工作是工业企业财务工作以及日常管理工作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得以顺利经营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保障。因此,工业企业必须要加强对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视和强化,不断增强成本核算意识,完善核算管理机制,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使工业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体制向着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高效的方向发展,从而不断的促进和推动工业企业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亚杰,宫文江.工业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控问题分析[J].中国外资,2014(03):47-48.

[2]王孔.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J].中国外资,2014(03):88-89.

[3]王慧鲜.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控相关问题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09):44-45.

篇5:工业企业成本计算

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同时也是费用发生、成本形成的过程,成本计算,就是对实际发生各种费用的信息进行处理。我们计算成本,总是计算某个具体对象的成本。而企业规模有大有小,经营性质和项目各不相同,因而如何组织成本的计算,如何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实际情况而定。而一个企业发生的费用种类繁多,制造某个对象的过程又是由各个部门、各项生产要素密切配合,经过很多环节才最终形成的。所以,记录归类汇集和分配企业发生的各种生产费用,是--项比较复杂的工作。但是,不管是哪一种类 型的企业,也不论计算什么成本,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般原则和基本程序却是共同的。总的来看,成本计算都要遵守以下要求:

1.合理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所谓成本计算对象,就是费用归集的对象.或者说是成本归属的对象。进行成本计算,必须首先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如果成本计算对象确定得不准确或不恰当,就会大大增加成本计算的难度,计算出来的成本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甚至不能完成成本计算的任务。

如何确定成本计算的对象呢?一般来说,成本计算的对象就是各种耗费的受益物,也就是耗费各种投入品后形成的产出物,是“制造”活动取得的直接成果,即“产品”。如工厂生产的工业品、农场生产的粮食、学校培养的学生、文艺组织摄制的电影、电视剧、演出的剧目等,都是一种“产品”,都是成本的计算对象。

2.恰当确定成本计算期。所谓成本计算期,就是多长时间计算一次成本。从理论上说,产品成本计算期应该与产品的生产周期相--致。但这种情况只适合于企业的生产过程为一批(件)接一批(件),即第一批(件)完工了再生产第二批(件)的情况。而事实上现代企业的生产大都采用流水线的形式,不是一批接-批地生产,而是不断投产,不断完工,绵延不断,无法分清前后批次。在这种情况下,按批计算成本显然是很困难的,只有人为地划分成本计算期(一般是以--个月作为一个成本计算期),成本计算才有可行性。

3.正确选择成本计算的方法。由于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成本的具体计算方式也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模式。经过人们的长期实践,形成了几种常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即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等。

恰当地确定成本计算的对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企业的规模、生产组织形式和技术特点不同,成本计算的对象也会不--样。例如,有的企业只生产最终的产成品,而有的企业除生产最终的产成品外,还生产各种各样的半成品。有的企业是采用大批量生产,而有的企业是采用小批量生产,甚至是单件生产等。

如果企业的产品不是成批生产,且只有一个步骤,一般可以直接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这种方法称为品种法。如果产品生产是以按批生产为主,则以批次作为成本的计算对象,这种方法称为分批法。

如果产品生产要分成若干个步骤,中间有半成品,并且产品是连续不断的大量生产或大批量的生产,则以每个步骤的半成品和最终产品为成本的计算对象,这种方法称为分步法,:

4.合理设置成本项目。为了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产品的成本耗费情况,使成本计算能提供比较丰富的信息,在计算产品成本时,不仅要计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且要对 总成本按用途分类,以反映产品成本的组成和结构。这样,便于我们对成本进行控制,也便于我们分析产品生产中的经济效益问题和对生产部门进行考核评价-

在计算产品成本时,一般把成本分成三个项目,即:①直接材料;②直接人工;③制造费用。有的企业规模比较大,生产过程比较复杂,成本项目分得比较细。如果单位的规模很小,生产过程也很简单,可以只:划分为两个项目,即:①材料费用;②其他费用。

5.合理选定费用分配标准:土产过程往往是比较复杂的,-项费用发生后,其用途往往不止-个,生产的产品不止一种,成本计算的对象也不止一个。这样,-项费用发生后,往往不能直接地、全部地记入反映某一个对象的明细账户,而需要把这项费用在几个对象之间进行分配。

那么,哪个对象负担的费用应该多--点,哪个对象负担的费用应该少一点呢?其分配的原则是:“谁耗费,谁负担”,或者是“谁受益,谁负担”。但是,要对费用进行精确的分配是比较困难的,要对一定对象所发生的成本消耗(受益)情况进行准确的计量,同样是比较困难的。在对费用进行具体分配时,一般是选择一定的标准来进行分配。例如,材料费用一般可以按产品的重量、体积或定额消耗量进行分配,人工费用可以按工时进行分配等等。选择分配标准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但应该选择比较客观、科学的标准来对费用进行分配,这样就能 够比较真实地反映一定对象所实际发生的消耗情况。另外,某一种标准-旦被选定,不要轻易变更,否则就违反了一致性原则。因为分配标准的不同,也会人为地造成计算出来的成本不一样;

二、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我们知道,不同的企业,其生产过程有不同的特点,其成本管理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这对成本计算的具体方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只有根据企业生产的特点和成本管理的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才能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

(一)生产的主要类型和成本管理要求

不同的企业。按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组织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来分,可分为:①单步骤生产:也叫简单生产,是指生产技术上不间断、不分步骤的生产。如发电、熔铸、采掘工业等。②多步骤生产也叫复杂生产,是指技术上可以间断、由若干步骤组成的生产。如果这些步骤按顺序进行,不能并存,不能颠倒,要到最后一个步骤完成才能生产出产成品,这种生产就叫连续式复杂生产。如纺织、冶金、造纸等。如果这些步骤不存在时间上的继起性,可以同时进行,每个步骤生产出不同的零配件,然后再经过组装成为产成品,这种生产就叫装配式复杂生产。如机械、电器、船舶等:

2.按生产组织的特点来分,可分为:①大量生产。它是指连续不断重复地生产同--品种和规格产品的生产。这种生产一般品种比较少,生产比较稳定。如发电、采煤、冶金等。大量生产的产品需求一般单一稳定,需求数量大。②成批生产;它是指预先确定批别和有限数量进行的生产。这类生产的特点是品种或规格比较多,而且是成批轮番地组织生产。这种 生产组织是现代企业生产的主要形式。③单件生产。它是根据订单,按每一件产品来组织生产。这种生产组织形式并不多见。主要适用于一些大型而复杂的产品。如重型机械、造船、专用设备等。

不同的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也不完全一样。例如,有的企业只要求计算产成品的成本,而有的企业不仅要计算产成品的成本.而且还要计算各个步骤半成品的成本。有的企业要求按月计算成本,而有的企业可能只要求在-批产品完工后才计算成本等。成本管理要求的不同也是影响选择成本计算方法的一个因素。

(二)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确定

不同的企业,由于生产的工艺过程、生产组织,以及成本管理要求不同,成本计算的方法也不--样。不同成本计算方法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成本计算对象不同。二 是成本计算期不同。三是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半成品之间的分配情况不同。常用的成本计算方法主要有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

1.品种法;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种方法。由于品种法不需要按批计算成本,也不需要按步骤来计算半成品成本,因而这种 成本计算方法比较简单。品种法主要适用于大批量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发电、采掘等。或者虽属于多步骤生产,但不要求计算半成品成本的小型企业,如小水泥、制砖等。品种法一 般按月定期计算产品成本,也不需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半成品之间进行分配。

2.分批法。分批法也称定单法。是以产品的批次或定单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批法主要适用于单件和小批的多步骤生产。如重型机床、船舶、精密仪器和专用设备等。分批法的成本计算期是不固定的,-般把一个生产周期(即从投产到完工的整个时期)作为成本计算期定期计算产品成本。由于在未完工时没有产成品,完工后又没有在产品,产成品和在产品不会同时并存,因而也不需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牛成品之间进行分配。

3.分步法。分步法是按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步法适用于大量或大批的多步骤生产,

如机械、纺织、造纸等。分步法由于生产的数量大,在某一时间上往往即有已完工:的产成品,又有未完工的在产品和半成品,不可能等全部产品完工后再计算成本。因而分步法一般是按月定期计算成本,并且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半成品之间进行分配。

三、正确划分各项费用的界限

1.正确划分计入产品成本与不计入产品成本的界限,确定成本费用的范围。企业发生的费用有很多项目,根据谁受益(或谁消耗)、谁负担的原则,凡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各种材料、人工和其他费用都应计入生产成本。否则,就不能计入生产成本。如支付的各种滞纳金、赔款、捐赠、赞助款等应计入营业外支出。支付股利应计入利润分配。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均不应计人生产成本,而应计入期间费用。

2.正确划分各个月份的费用界限。根据分期原则,为了及时反映和考核费用开支情况,需要定期分月进行成本计算。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发生的费用应该按受益原则分配到有 关的月份中去。①凡已开支但应由以后月份负担的费用,应计入待摊费用。②本月支付但应由以前月份负担的费用,由于在以前月份已经把费用作了预计,并记入“预提费用”账户,所以应冲减“预提费用”账户。③应由本月负担的费用,不管是否已经支付,都应计入本月费用。

3.正确划分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界限。在企业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中,凡应该计入本月由当月负担的费用,应进一步区分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界限。凡在产品生产中发生的费用,属于产品成本,应该记入“生产成本”账户,产品完工后再转入“产成品”账户。销售后再转入“销售成本”账户,期末结转本年利润。凡在非生产领域中发生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都属于期间费用,共处理方法比较简单,在期末一次全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一次冲减当期损益。

4.正确划分不同产品的成本界限。如果企业只是生产一种产品,那么全部生产成本就是这种产品的成本。但一般的企业都不止生产-一种产品,这就需要把全部生产成本在几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凡能分清应由哪种产品负担的费用,应直接计入该种产品的成本。凡由几种产品共同负担的费用,则要采用恰当的标准(根据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进行分配。最终把各种产品的成本计算出来。

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的界限。通过前一步骤我们已经计算出了每一种产品的总成本。如果这种产品已经全部完工:,则其成本全部为产成品成本;如果这种产品全部未完工,则其成本全部为在产品成本。但通常情况下,往往是既有产成品,又有在产品,这就需要把总的产品成本在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般来说,一件在产品应该比一件产成品负担的成本要少,因为在产品尚未完工,消耗的资源比产成品要少,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成本分配要考虑完工程度。分配的方法有约当产量法、定额法、定额比例法等。

四,产品成本计算的程序

1.确定成本计算方法。开展成本计算之前,先要确定采用哪一种成本计算方法。通常所用的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这要根据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组织的特点,同时结合成本管理的要求情况来进行选择。

2.设置有关的成本计算账户。为了计算产品的成本,需要设置一个专门的账户,即“生产成本”账户。其借方汇集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费用,贷方反映产品完工转出的制造成本。

对于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来说,发生的费用无非是两种:①直接费用。②间接费用,即共同性的、不是直接为生产这-对象服务的费用。如果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则直接费用和 间接费用并没有差别,都应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但是,企业一般都是生产多种产品。这样,直接费用仍可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而间接费用就必须先要汇集起来,然后再分配摊入各个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这样,需要先单独设置一个账户,即“制造费用”账户,“制造费用”账户的作用就是汇集各种间接费用,再合理地分配到成本计算对象上去。

如果废品和停工的情况比较多,就需要搜集有关的废品和停工损失资料,并专门设置一个“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账户,把这些损失汇集到“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账户的借方,然后在其贷方作出恰当的处理并转出:如果是正常损失,一般应分配进入产品成本;否则应转入管理费用或营业外支出。

按权责发生制的要求,生产中发生的支出不一定就要计入生产成本,支出的期间与成本计算期间可能不一致。支出发生后有两种情况:①生产中发生的费用在本期发挥出全部效益,效益不递延到下期。这种情况应把费用直接记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账户。②本期发生的费用支出不应由本期负担。这里面又有两种情况:①先支出,后计入成本费用。这种情况应设置“待摊费用”账户,支出时借记“待摊费用”账户,分期摊入成本费用时再贷记“待摊费用”账户。②先计入成本,后支出。这种情况应设置“预提费用”账户,计入当期成本费用时借记有关成本费用账户,贷记“预提费用”账户,支付再借记“预提费用”账户。

3.核算费用发生及按用途分类。成本计算的过程是一个费用的汇集和分配(摊)的过程,或者反过来说,费用的核算最终也就是成本的核算。成本计算就是一个对费用进行多步骤处理的过程。要做好成本计算工作,第一步就是要准确反映总共开支了多少费用,开支了一些什么性质的费用。这一步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本企业在当期到底有哪些开支,开支了哪些费用。这是做好成本计算工作的基础。如消耗了多少原材料,要用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等方法进行恰当的计量;如由于设备发挥效用,而磨损的价值,要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折旧。二是费用发生后,到底起了什么作用。在成本计算过程中,不仅要反映开支了一些什么费用,而且要进一步明确开支的费用起了什么作用。对谁发挥了效用。费用发生后起的作用归纳起来有三种情况:①费用发生后没有在当期发挥作用,应向后期递延。如预付租金等,应计入待摊费用。②开支发生在当期,而其效用发生在上期。如在年初支付上年的全部租金,不能作为当期费用,而应借?quot;预提费用“账户。③大多数开支,是开支在本期,效用也在本期,这些费用不仅要计入当期的成本,还要按其具体用途进行分类。不管成本计算的对象是什么,一般来说,都需要支付以下成本项目;或者说,费用发生后,无非是起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消耗各有关材料,这些材料构成产品的实体,这叫直接材料费用;二是消耗各有关人工费用,这些生产工人的劳动直接用于产品的制造,这叫直接人工费用;三是消耗各种材料和人工及其它费用,这些费用不直接用于产品的生产,只是在生产过程中起辅助作用,或提供必要的生产条件,这种费用就叫制造费用。

为了反映费用的发生及按用途分类的情况,需要作一笔会计分录,即:

借:有关成本费用账户

贷:有关资产负债账户

在这笔会计分录中,贷方的有关资产负债账户反映费用开支的具体情况。这些账户是现金、原材料、累计折旧、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等账户,反映企业到底开支了一些什么费用。借方的有关成本费用账户则包括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反映这些费用起了什么作用。其中生产成本是成本计算的主要账户,最后所有的费用都要归集到生产成本账户。记到生产成本账户的费用还要进一步按用途分类,一般分为直接材料、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三个项目。

4.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生产成本“总账下有两个明细账户:一是基本生产,用于核算产品的生产成本;二是辅助生产,用于核算为生产产品服务的有关生产部门的成本。辅助生产也是一种生产活动,它为基本生产活动提供必要的产品和劳务,也要消耗各种生产费用,同样要计算产品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的计算需要设置”辅助生产“明细账户,其借方汇集发生的各种费用,其贷方计算辅助生产车间完工的产成品成本,同时转入基本生产明细账。这个账户一般没有余额。

5.制造费用的分配。产品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部分组成,其中发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是属于直接费用,直接记入”生产成本“账户,发生的制造费用是间接费用,不直接记入”生产成本“账户,而是先在”制造费用“账户中汇集,然后再分配记入”生产成本“账户。

6.产成品成本的计算。通过上述步骤,本期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都已汇集在”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如果企业没有在产品,则产成品成本就是生产成本账户的期初余额加上本期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但是,一般企业都同时有在产品和产成品,因而需要把产品生产成本在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同时计算在产品成本和产成品成本。”生产成本“账户的有关数据之间有下列关系:

期初余额+本期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产成品成本

产成品成本=期初余额+本期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

也就是说,产成品成本的计算问题,即要把总成本在期末在产品和产成品之间进行分配。一般用约当产量法或定额法等方法进行分配。

篇6: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程序

2009-3-27 17:32【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指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按照成本核算的要求,逐步进行归集和分配,最后计算出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各项期间费用的基本过程。根据前述的成本核算要求和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分类,可将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归纳如下:

1.对企业的各项支出、费用进行严格地审核和控制,并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确定其应否计入生产费用、期间费用,以及应计入生产费用还是期间费用。

2.正确处理支出、费用的跨期摊提工作。

3.将应计入本月产品的各项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按照成本项目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出按成本项目反映的各种产品的成本。

篇7:工业设计与产品、企业、市场

我们看到市场的潮起潮落,更看到许多企业在市场风浪中沉浮。有些企业销声匿迹了,有些企业发展壮大了。其中的奥秘是什么?是因为企业根据动态环境以及长远的目标,真正弄懂了什么是真正的核心产品, 如何才能创造出企业核心的产品,如何使自己的核心产品实现企业自身的价值。这是摆在全世界每一个企业面前最现实的一些问题,也是世界上成功的企业解决最好的方面,当然更是我国所有企业应该正视的一个最大问题。只有解决好了这个问题,才能够使我国的企业真正走出目前的困境,更能使现代企业机制在中国企业中扎根,使我国企业真正做大做强。

市场竞争决定了任何企业只能不断地努力,不断地进取,否则总有一天会被其他竞争者所取代,被社会所遗弃。这就要求企业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现在意义上的产品创新是全方位全层次的,不再局限在技术创新,形象创新上,而是进入了标准创新的时代。谁掌握了设计标准,谁就掌握了市场,缺乏创新者将永远处于世界的底层。从产品的产生到衰落的发展过程来看,在一类产品的诞生的初期主要是技术标准的竞争,技术标准竞争开拓,并占领市场形成消费心理。在成长期,饱和期主要是在使用舒适度、外观、售后服务、产品成本等方面的竞争在强调个性化消费,商品过剩的情况下,消费者对产品的需要越来越细致。简易的包装,粗糙的外型,将无法吸引到消费者的目光。今天,商品价值中除了材料成本、人工费用、设备折旧和运输费用等有形的“硬”价值外,还包括技术的新颖性、实用性、产品整体的优良设计、售后服务及产品文化等无形的“软”价值,随着消费观念的更新和市场的不断发展,软价值在商品价值中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同样的产品、同样的功能、同样的制造成本,由于设计的差异可能使售价相差几倍。因此,搞好产品的设计对企业具有不一般的现实意义。

产品寿命跟产品价值息息相关,跟企业的利益更是密不可分。这决定了产品的寿命在于它能否给企业带来利润,当产品不能够给企业带来利润的时候,产品也就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该退出历史的舞台了。寿命短暂的产品,可能会导致企业亏损,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因此,其社会价值也可能会越小。现在市场由于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以及人们消费理念变化的加速,使产品寿命逐渐缩短。因此如何延长产品的寿命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优良的设计可以适当延长产品的寿命,保证适当的利润率。

1)加强高科技以及专利发明的保护与再升级。既然已经说过,技术进步缩短了产品寿命,怎么延长产品寿命了却要从技术入手呢?难道是阻碍社会的进步吗?我想每一个企业都没有这种超强的能力,再者与社会的整体潮流相背,迟早是要被社会淘汰的。我们仔细想一下,就会明白其中各种缘由。现在有很多的高新技术,在创造出来之后,就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被解读,从而被变形的编制出许多相似的技术版本,绕过专利的屏障进入市场。像杂草一样,长得满世界都是。这样便促使竞争加剧,迫使市场迅速转入饱和期,利润率将迅速下降。因此,对于自有专利技术的技术保护是十分必要的。我们欢迎正当的市场竞争,但我们对于市场的弊陋,要有充分的认识,做好自我保护。但对于正当的竞争,我们就应当不断挖掘技术的潜力,不断的提升它,完善它,使它渐进地不断进步,始终保持高利润率。这是我们通过设计所应努力追求的。

2)外观富有个性,富有文化底蕴。这应当也属于专利技术,但鉴于起在利润贡献过程中的突出作用,我们将它单列。从苹果公司的实例中,我们可以

清楚地看到,当技术发展到相对稳定的时候,好的产品形象将使我们同样获得稳定的,高于行业平均利润的收益,这也将变通的延长产品的寿命。

3)降低成本。不断的降低成本,这是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不断寻求改进的工作重点,是我们永恒的话题。只有降低成本,才能实现利润的扩大,才能占据市场竞争的优势地位。再者,工艺创新处于创新的中心地位,工艺创新是产品创新的先导与必要条件,工艺创新导致产品创新。由此,我们再次加深了对于工业设计重要性的认识。 dolcn.com

工业设计发展的原动力在于人们对和谐(技术、文化、形象、人因、成本等各方面的统一)的不懈追求。这种追求是自发的,与生俱来的。正是这种对和谐的向往与追求,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就在于它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在人类历史上,工业设计是高新技术与日常生活的桥梁,是企业与消费者联系的纽带。同时,工业设计还推动市场竞争,联结技术和市场,创造好的商品和媒介,拉开商品的差别,创造高附加值,创造新市场促进市场的细分,降低成本.在全球化经济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工业设计正在成为企业经营的重要资源。”工业设计能够成为企业重要地资源,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它不仅满足了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也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

篇8:工业企业产品成本分析

一、工业企业成本控制的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工业企业在成本管控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意识偏差, 成本管控被当作一般的压缩成本来对待, 不仅没有具体方法, 也没有长远计划, 从而让成本管控变得粗糙和不规范, 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其次, 在人员队伍的素质方面也未能建立具体有效的培养机制, 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的情况比比皆是, 不仅直接影响成本管控工作的进行, 甚至还会因此制约到整个企业的全面发展。最后, 在制度建设方面也不够重视具体落实, 对于许多突发超支情况未能有效控制, 成本管控计划也多是按部就班, 不能发挥真正的积极作用。

二、提升工业企业成本管控工作质量的思考

(一) 树立科学的成本管理意识

成本管理在许多企业管理者的意识中仍然比较模糊, 与省钱压缩成本划等号, 虽然成本控制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为企业省钱, 用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 但是如果没有科学的管理意识及相应的知识, 那么也很可能因为认识方面的偏差给企业造成长远发展的阻碍, 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企业喊着成本控制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最后甚至让企业的正常经营都陷入了困境。树立科学的成本管理意识, 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成本管控这个问题, 同时更为重要的还要积极学习现代成本管控的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 要加强成本管控与工业企业现有发展特点的结合力度, 这样才能够将成本管控的积极意识正确地运用到具体管理及执行工作当中去, 才能够避免成本管控成为一纸空文, 才能够为成本管控工作开展打下良好的内部基础。

(二) 加强人员队伍素质建设

人员队伍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管理工作的具体质量, 在成本管控方面, 人员队伍素质不仅需要在管理队伍方面得到有效提升, 同时也必须在整个企业内部全面加强。由于过去在成本管控方面的不够重视和意识偏差, 造成当前许多工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甚至还有部分不合格人员混迹其中, 企业管理者首先应该将不合格人员清除出管理队伍, 同时加强兼具企业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控以及熟悉工业企业运作及生产特点的专业复合型人才引进力度, 并以企业自身运作特点为切入点加强相关人员的岗前培训与再教育工作力度, 确保他们能够始终适应企业的具体管理工作需要。此外, 工业企业的成本管控由于涉及到更多的技术性与科技性知识, 普通的财会人员乃至成本管控人员也可能会在实际工作当中因为不够了解而让管理工作难以达到真正满意的水平, 所以企业应该在专门化管理人才培养方面下更大的功夫, 不仅要重视企业内部培养, 同时也应该跳出企业的范围在更宽阔的领域里建立属于自己的人才培养通道。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对管理人才的特殊需要寻找合适的高校进行合作, 从高校这个人才培养基地入手, 从根本上确立自己的人才培养方向及培养成果目标。企业向高校提供第一手的管理资源及实践机会, 高校则利用自己的教学优势为企业进行订单式的人才培养, 最终将培养合格的毕业生直接输送给订单企业, 从而建立一条专业化精确化的人才培养输送通道, 这样不仅企业能够获得更为满意的人才培养结果, 高校也能够大大提升自己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质量及效率, 高校毕业生也能够获得更为合适的就业岗位, 从而实现企业、高校、毕业生的三方互利。

(三) 加强成本管控制度建设

成本管控之所以一直以来都无法取得实质性的飞跃性提升就是因为在具体制度建设方面仍然相对粗糙和不够规范。所以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制度建设。

首先, 要加强成本支出审批环节的把关力度, 把好成本审批的第一关才能够从源头上保证成本使用的有效与合理。在具体程序上来说, 要严格审核成本支出申请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必要性, 同时还要加强对市场需求的分析以及对企业自身财务状况的衡量。还要建立逐层审以及初审复审制度, 最大限度保证成本支出不仅被严格控制在计划范围之内, 同时又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实际生产经营需要。

其次, 加强成本管控的过程管理。过去成本管控的重点往往被放在成本控制的事前审查及事后分析总结两个方面, 对于成本使用过程中的管理比较疲软, 但是工业企业对于资金的使用具有更多复杂性, 虽然控制了一头一尾, 却仍然很可能在运作过程中因为许多难以估计到的突发情况而影响到成本管控计划的有效执行, 这些突发事件虽然许多时候都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但是却也增加了成本管控的变因, 影响了整个成本管控的稳定性。所以应该加强成本管控在中间环节的监控力度, 建立成本管控风险预警机制, 将财会数据、生产数据、技术数据、销售数据、物资数据、设备管理及维修数据等统统纳入跟踪记录的体系当中, 这样不仅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最大限度降低出现超支的几率, 同时也能够为后续的成本管控成果分析总结提供更为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持, 加强下一阶段成本管控计划制定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逐渐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几率, 最终推动成本管控向着更为规范及稳定的方向发展。

摘要:工业企业是我国国民建设及生产的重要推动力, 近年来工业企业的发展规模与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企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但与此同时, 同行业企业的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增大, 企业想要获得进一步的提升就需要不断关注生产经营环节, 更需要将工作重点放在内部管理及资金控制等方面, 尤其是对于工业企业来说, 非常重要的成本管理必须加大工作力度与研究力度。本文从当前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分析入手, 谈谈如何有效加强工业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工作质量, 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业企业,成本管理,控制

参考文献

[1]王玫.制造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J].企业管理, 2014 (2) .

上一篇:继续教育培训体会下一篇:中小企业信息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