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故宫博物院学案

2024-06-08

14故宫博物院学案(精选5篇)

篇1:14故宫博物院学案

14.《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教师寄语】 《紫禁城》

王朝背影暗金銮,遥对紫微河汉宽。转阁真疑呼万寿,登坛未见走千官。云生殿瓦龙鳞碧,日落宫墙凤尾丹。帝苑雄才今不在,徒遗风景胜长安。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2、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3、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

一、【知识链接】

1、黄传惕

2、故宫博物院

二、【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矗立(chù)鳌头(áo)湛蓝(zhàn)琉璃(liú)殿檐(yán)藻井(zǎo)蟠龙(pán)击磬(qìng)檀木(tán)额枋(fāng)肃穆(mù)奏报(zîu)慈禧(xǐ)妃嫔(pín)金銮殿(luán)中轴线(zhïu)乾清宫(qián)攒(cuán)

2、解释下列词语。

玲珑:精巧细致 湛蓝:深蓝 布局:全面安排 肃穆:严肃而恭敬 幽雅:幽静而雅致 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和谐动听。井然有序:形容整齐的样子 迥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

3、故宫博物院最主要的建筑有前三殿: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以及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4、加点的词语的感情色彩含贬义的是(D)

A.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

B.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C.中和殿是一个亭子形方殿,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鎏金宝顶,轮廓非常优美。D.1884年正当帝国主义入侵,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慈禧太后却为自己的生日大肆挥霍。5.从课文中选出三个体现故宫建筑群特点的词语: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三、【合作探究】

(一)初读,感知文意。

1、本文说的对象是什么?对象特征是什么?表达的中心是什么?

说明对象是故宫博物院的三大殿,着重是太和殿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这篇解说词按照空间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特色,表达了对故宫的热爱和赞颂,歌颂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2、哪些词表行走路线的?

北京的中心——天安门——从天安门往里走, 到午门的前面—— 进了太和门,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后面, ——中和殿后面——保和殿后面——太和殿——从保和殿出来,下了石级——是小广场——广场以南——广场北面——乾清宫后面是交泰殿,交泰殿后面是坤宁宫——在西边, ——从养心殿往北——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从御花园出顺贞门,就是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对面就是景山.3、前两段介绍什么?是总还是分?第3段到第10段分别介绍了故宫哪几部分结构? 1总说故宫的情况:地理位置,不寻常地位,历史价值,以及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总体特征。2总说 3故宫的主要建筑:前朝三大殿。

4、两部分结构中,分别又介绍了什么?哪些详?哪些略?最后一段归入故宫中可以吗?为什么?

1分别又介绍后三宫和御花园。2前三殿详写,3后三宫略写。4不行,因为不仅交代景山的由来,而且总说在景山高处回望故宫的景象,再次赞叹故宫的宏伟建筑与和谐统一的布局,前呼后应,结构完整。

5、用①②③„„列出结构示意图。(1)(2)∥(3)(4)(5)(6)(7)(8)(9)(10)/(11)(12)(13)(14)(15)∥(16)

6、从行走路线看,本文以什么为顺序?

说明顺序是沿着中轴线,由南到北。

7、“移步”便会“换景”,实质上“走”的过程是什么在变化?

实质上“走”的过程是作者行踪在变化,也是文章说明空间顺序在变化。

8、第五自然段,写了些什么?顺序是什么?它与第六段关系是什么?顺序如何?

第五自然段主要写太和殿。按照由外到内的空间顺序。它与第六段关系是总体和局部的关系。立足中央的朱漆方台,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说明。

9、“后三宫”写得很简单,但为何给人的印象却很鲜明?

用作比较的手法,突出后三宫的气氛不同,以及彩绘图案不同,是以凤凰为主。

10、介绍东西六宫,详写什么?为什么详写?

详写后三宫,因为是皇后与皇帝生活居住的地方。是东西六宫的主要后宫。

11、文章在总体安排上有何特点?

文章主体部分按照总——分——总的顺序,又以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成“前朝”和“内廷”两部分,依次介绍。

四、【精读精练】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12、课文介绍故宫博物院时,褒什么?贬什么?

褒:建筑物的精美,劳动人民的智慧,历史文化价值。贬:故宫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它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明清共24个皇帝在此盘踞。作者憎恨、揭露他们。

13、第二段在介绍太和殿内景时,用了六个方位词: 正中、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 ;由这些词语看该段的立足点是: 以朱漆方台,雕金蟠龙为立足点 ;说明顺序是: 由上向后,向两旁,向周围,向下。

14、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说明重点?太和殿与中和殿、保和殿,同是紫禁城的中心。而太和殿又是中心之中心,它是皇帝的宝座所在地,是皇帝权力的象征,是举行重大典礼时皇帝受朝贺的地方。

15、三大殿为何太和殿介绍的最详?为什么多次写龙?

因为太和殿是三大殿的中心,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建筑规制之高,装饰手法之精,堪列中国古代建筑之首。而且皇帝的宝座在此,是皇威的显示。太和殿最全面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

因为故宫的建筑突出龙,所以对故宫的说明也要突出龙。而龙又是皇帝的化身,皇帝自命“真龙天子”,也是皇权的象征,突出龙,也就是突出皇权的威严。而太和殿又是皇帝发号施令,统治封建王朝的中心,所以,这里到处要突出龙的形象。

16、强调太和殿建筑在中轴线上,用意是什么?

突出皇帝宝座就在这条线上的中心点,突出皇权这个核心。

五、【主题阅读】

扬州的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当时园中遍植翠竹,盖取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之意,以示主人不俗。又因竹叶形状很像一个简写的“个”字,故名“个园”。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

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此即个园春景。稍前又有十二生肖之假山石,皆在似与不似之间,与整个“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

“春”去“夏”来,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在浓阴环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前面,这便是“夏山”。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藕荷香飘,苍翠生凉。

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廊,循廊而去,“秋中夏雨声中入”,长廊尽头便是“假山”。秋山全用黄山石堆叠而成,构思大胆,用石泼辣,相传为大画家石涛杰作。看此山,山势巍峨,峰峦起伏,又见古柏斜伸,红枫遍植,钟乳石挂,石桥俨然,气象果然不同一般。设若晴天薄暮时分,秋山面迎夕照,一红如染,“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溢出。步下秋山,过“透风漏月厅”,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叠而成的“冬景”。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用残雪堆就。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南面一堵白围墙,墙上开四排风洞,使人不寒而觉寒。

17.上文抓住“个园”的什么特征来说明的?

四季假山堆叠精巧 18.上文在说明顺序上有哪些特点?

文章的说明顺序,也就是作者的参观路线,“个园”四季假山的建筑顺序 19.从第一段看,“个园”园名的由来是:

“个园”园中遍植翠竹,竹叶形状似一个简写的“个”字。

20.上文显示方位变换的词句依次是步入个园大门绕过“宜雨轩”、过石桥、进石洞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廊、循廊而去、长廊尽头、过“透风漏月厅” 等。21.把第四段“古柏斜伸,红枫遍植,钟乳石挂,石桥俨然”改为“古柏伸,红枫遍植,钟乳石倒挂,石桥也俨然”好吗?不好。原文用四个主谓结构的四字短语铺排下来,给人以流畅感;改后便音节不谐调,语气不流畅了。

篇2:14故宫博物院学案

从选材内容上来看:阅读材料均来自课外,所选文章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与社会生活、最新科技、生态自然、生命规律等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

从考查点上看: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方法及作用、把握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文语言特征都是中招考查范围。

教学重点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难 点 体会本文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的写作方法。

总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识记本文生字词。

2、默读课文,能找出故宫博物院的特点。

3、填写课后图表,能说出本文的说明顺序。

一、预习检测:默读课文两遍,完成目标1

独立完成,小组计分以全对人数计分,全对一人分1分 1、关于作者:本文作者,中央广播电台编剧 独学+展示

+补充

2、给加点字注音。

鳌头 湛蓝 蟠龙 金銮殿 击磬 檀香  攒 额枋 藻井 矫健 妃嫔 翊坤宫 迥然不同

答案:(áo)(zhàn)(pán)(luán)(qìng)(tán)(cuán)(fāng)(zǎo)(jiǎo) (feīpín)(yì)(jiǒng)

2、解释下面的词语,用“井然有序 、迥然不同”说话

玲珑:                    矗立:

缭绕:                    掩映:

井然有序:                迥然不同:

玲珑:形容(物)精巧细致,(人)机灵敏捷。

答案:

矗立:高耸直立。缭绕:回环缠绕。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

井然有序:整齐而有秩序。井然,整齐的样子。迥然不同:形容差得很远,完全不同。迥:指距离很远。

4、听写:

鳌头、湛蓝、蟠龙、金銮殿、击磬、檀香、攒、额枋、藻井、矫健、妃嫔、翊坤宫、迥然不同  琉璃、蟠龙 学生正确认真写在听写本上

常见的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二、学生默读文本,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目标2

第一课时 集体默读文本,设计4个活动,让学生

独立完成右框中的1、2两个问题,小组群学展示第3、4两个问题 要求:

1、能理清文章思路,并说本文结构思路。

理清文本思路

(  --  )                         结构:

故宫    (  --  )                        (    )

博物    (  --  )

(    )

院      (  --  )

(  --  )                        (    )

答案:

一(1-2)介绍故宫地理位置,规模,特征。

二(3-16)分别介绍前朝、后庭、御花园的规模、构造、功能。

一层(3-11)介绍前庭三大殿的规模、构造、功能。               (详)

二层(12-14)介绍后庭的规模、构造、功能。                    (略)

三层(15-15)介绍冬御花园的规模、构造、功能。

三(16)站在景山看紫禁城。

2、填写课后图表

3、请你说说故宫博物院的总体布局特征:(在课本上找出原句)

①:           ②:           ③:

答案(规模宏大壮丽    建筑精美            布局统一)

4、探讨本文的顺序安排

总体顺序 :由      到      的          顺序。

全文总序  由     到

太和殿外  由     到

顺序     太和殿内  由     到

由     到

由     到

答案:南、北、空间

a、南、北

b、上、下

C、中央、四周

d、下、上

e、中央、四周

注意:空间顺序中的介词、趋向动词、方位名词的标志鉴定,是判断确定空间顺序的重要线索。

独学+群学

+展示+补充

第二课时

学习

目标 1、找出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第二课时 2、体会说明文详略组织结构的安排

集体默读文本,设计4个活动,让学生

独立完成右框中的1、2两个问题,小组群学展示第3、4两个问题 快速浏览课文:

1、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说运用这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

1、作诠释(文章开头在介绍故宫的历史和各殿、宫的用途时都用了诠释的说明方法)

2、列数字(在总说故宫博物院的规模以及具体说明太和殿的布局、外观、内景时,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3、打比方(在说明金水河的美丽时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4、作比较(在介绍前三殿和后三宫的建筑风格、图案时都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在众多的宫殿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太和殿作为重点来介绍?

答案 从全文看,重点说明“前朝”和“内廷”;就局部而言,重点介绍太和殿。因为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主体,最能体现故宫建筑设计的特色--处处体观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皇权至上的思想。重点介绍此殿,说明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位置”,自然能体现出“故宫”的特征,所以文章对此重点说明。

3、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 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重点与详略的安排是根据建筑物的特征而定的。 独学+群学

+展示+补充

课堂总结 北京故宫博物院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传统和独特风格。本文详略得当地选择了材料,合理安排说明顺序,用不长的篇幅,鲜明地介绍出了规模宏大、结构精美、布局统一的故宫。学习本文,我们要明确介绍建筑物,首要是抓住事物的特征,另外还要学习运用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的方法,学以致用,把握方位词语。

孙宇

篇3:14 《故宫博物院》教案

《故宫博物院》

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故宫博物院建筑群的了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掌握文中以空间为顺序的写作特点。

3、方位词语的准确性。教学重难点

掌握并运用空间顺序。课时安排 两课时。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先动动脑筋猜这个谜语,谜面是“以前的殿堂”,打一个地名,是哪里?(谜底:故宫)

简介故宫: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1406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故宫的图片和资料

今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介绍故宫博物院这庞大的建筑群的?

二、检查预习,朗读课文

1、解决生字词,教师显示读音

矗立(chù)鳌头(áo)湛蓝(zhàn)琉璃(liú)殿檐(yán)藻井(zǎo)蟠龙(pán)中轴线(zhïu)金銮殿(luán)击磬(qìng)檀木(tán)攒(cuán)乾清宫(qián)坤宁宫(kūn)肃穆(mù)奏报(zîu)慈禧(xǐ)额枋(fāng)妃嫔(pín)翊坤宫(yì)提示:要求学生特别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 轴、磬、攒、禧、嫔

2、自由朗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

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故宫博物院。记得在学习《中国石拱桥》时,曾明确:说明事物首先是抓住特征,那么作者抓住故宫博物院的哪些特征来写?请迅速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明确】

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四、合作学习

1、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2段):概括介绍故宫的位置、历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

第二部分(3-15):根据故宫的特点,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说明。

第三部分(16):对故宫总的概括,再次强调其艺术特点。

2、故宫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70多座,房屋9000多间。屏幕上显示一张建筑物名称的故宫平面图(即“理解·分析”练习一)。请同学们通过合作,填写此图。

教师巡堂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强调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的位置。

第二课时

一、课文讲析

既然大家对故宫建筑群有了大概的理解,下面我们看看作者如何有条理地介绍这建筑群。

屏幕显示故宫平面图(附有图示),依据作者的行踪路线,师生共同完成相应建筑物的介绍。

(屏幕上以红色箭头逐步显现作者行踪。选取古筝弹奏曲《汉宫秋月》作为背景音乐。)

a.教师从鸟瞰图(屏幕显示)开始,介绍作者由天安门-端门-午门的路线,扼要说明午门、金水桥和太和门广场。

b.指定一位学生依次介绍“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c.教师简介乾清门前小广场,强调前朝和后廷的划分。d.请一位学生依次介绍“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e.教师讲述东西六宫,着重点应放在养心殿和储秀宫。f.选出一位学生介绍御花园。

g.教师介绍顺贞门、神武门及景山回望。

故宫如此宏伟的建筑群确实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我们定要珍爱和保护这文化瑰宝。

二、学习空间顺序

从故宫平面图中观察作者的行踪路线,试归纳一下本文的说明顺序有何特点。

1、练习一:

为了清楚地说明故宫的特征,课文按照__顺序组织材料,由_入_,沿着故宫的中轴线,从_到_,以__带__地说明,井然有序。

答案:空间;外,内;南,北;中间,两边)

2、练习二:

作者运用哪些词语交代参观路线和写出各主要建筑物的位置关系: ① 交代作者行踪变化的词语:

答案:“从„往里,沿着„穿过„到„”;“走进„”;“进了„就到„”;“从„出„就到„”等等。② 方位词语:

答案:“北面”,“中心”,“中轴线上”,“后面”;“往北”等等。

3、练习三:

阅读解说词《解州关帝庙》,请列出作者的游览路线及所使用的方位语言。

要求学生用十五分钟时间阅读解说词并完成习题,包括填写“解州关帝庙”平面图中相关建筑物的名称。教师巡堂检查。① 路线:

石牌坊→东庙门→正庙前院→午门→崇宁宝殿→花园(麟经阁;印楼、刀楼)→桃园结义园 ② 方位语言:

交代作者行踪变化的词语:“紧挨„,进入„,就到了„”;“穿过„就是„”;“过了„就到了„”等等

方位词语:“南面”;“北面”;“东边”;“两边”;“后面”;“周围”;“左右两边”;“前”;“南边”等等

4、总结:

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作者运用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的方法。介绍建筑物,首要是抓住事物的特征,此外,还弄清三方面内容: ①作者参观所走的路线; ②介绍作者行踪变化的词语; ③交待各建筑物位置的方位词语。

课后反思

1、成功之处

利用故宫平面图配合相关景物图像,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游览路线,给予学生直观、生动的形象。

教师讲解与导练结合,当堂完成一定量的练习,结合另一解说词《解州关帝庙》巩固所学空间顺序的有关知识。

2、设想

① 可以与《苏州园林》进行比较阅读

② 加强说明文语言方面的赏析,本文平时说明与生动说明完美结合。

3、补充资料

篇4: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主备:吕霞

审核:初二语文组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特点。

2、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3、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4、培养学生珍视、热爱故宫博物院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请本文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自主学习

1.把文中的重点字词整理在下面。

2.解释划线的字:

举世闻名()

溥天之下()

率土之滨()

残破不堪()

祸国殃民()

3.完成课后练习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故宫曾经是我国明清两朝帝王所居住的皇城,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如果你有幸置身其中,就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它建筑的精美和布局的完整统一。特别是在那连绵错落的宫殿中所珍藏的无数稀世珍宝更是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民,每个参观者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并为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

(提问)哪些同学去过故宫?请讲讲你见到了哪些建筑?

下面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样介绍故宫的。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理请作者的写作思路,说出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

2、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故宫”,在作者的笔下,故宫的特征是什么?请找出最能概括故宫特征的语句。

三、研读品味

1、今天我们组织一个免费参观旅游团,我是导游,因有事情,已先行来到太和门,你们如何从天安门到太和门与我汇合?

2、现在已经进入了故宫博物院,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①作者在介绍太和殿内景时他的立足点是什么?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在书上圈点出方位词。

②在介绍内景中,描述龙有十次之多,为什么?

③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④课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4、由于旅行社时间安排过紧,本次参观故宫博物院只能允许大家详细参观太和殿,其余几个景点只能边走边看了。下面我们马上要到神武门搭车了,在出来的路上还可以欣赏到哪些宫殿呢?

四、课堂小结:学习了本文,在写作说明文上你有什么启示呢?

◆课堂检测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挥霍()

矫健()

缭绕()

击qìng()金luán()殿

jiǒng()然不同

2、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⑴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⑵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

⑶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

⑷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

3、故宫博物院最主要的建筑有前三殿:太和殿、___、___;以及后三宫:____、交泰殿、____。

4、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按顺序进行说明。《故宫博物院》就是抓住故宫建筑群的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按空间顺序来说明的。

5、北京故宫、山东岱庙、曲阜孔庙并称为我国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岱”指____;“孔”指_____。

6、文中多处写到威武庄严的龙,美丽典雅的凤。相信你对“龙”“凤”也很了解吧?请写出含有“龙”、“凤”的成语各两个。

龙:()()

凤:()()

7、“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是一个双重否定句。请把它改为陈述句,并体会改后和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仿写句子(注意句式)。

例: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构成了这样宏伟精美的建筑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充句子。

围绕

环绕

缭绕

⑴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着。

⑵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

⑶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10、结合课文,有序地排列下列句子。()

A、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B、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

C、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

D、午门俗称五凤楼,是紫禁城的正门。

E、景山是明代修建紫禁城的时候,用护城河中挖出的泥土堆起来的,现在成了风景优美的景山公园。

◆拓展延伸

1、介绍本校较有特色的一个建筑物。

2、介绍教室。

要求:两题任选一题完成。注意运用空间说明顺序,并选定立足点。

◆参考答案:

二、1、这篇文章采用的是“总分总”的说明顺序。

1、2段是总说故宫的特征,3—15段是从各个局部具体解说故宫的特征,最后一段是对全文的总结。

2、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三、1、明确:午门——金水河上的五带桥——太和门。

2、①立足点是朱漆方台和雕龙宝座。按照空间顺序介绍的,方位词是:正中、上面、背后、两旁„„

②明确:故宫是皇宫,而龙则是皇帝的化身,皇帝自命为真龙天子,也是皇权的象征,突出龙,也就是突出皇权的威严。

③明确:太和殿是故宫的核心,是皇帝宝座所在地,是举行重大典礼、皇帝受朝贺的地方。同时它又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其雄伟壮丽的外观,布置精美的内景,和谐统一的布局都体现了故宫建筑的风格特点,因此无论是历史意义还是艺术价值都最具代表性。

④明确:语言简练,有专用术语,同时又运用说明方法(列数字)说明顺序(从上往下),说明准确。

4、明确: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四、明确: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语言力求准确和简洁。

课堂检测答案

1、huò jiǎo liáo 磬 峦 迥

2、⑴打比方 ⑵作比较 ⑶列数字 ⑷举例子

3、中和殿 保和殿 乾清宫 坤宁宫

4、规模宏大壮丽 建筑精美 布局统一

5、泰山 孔子

6、(略)

7、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令人惊叹。

改后在情感表达上不如原句强烈(陈述句在情感表达上不如双重否定句强烈)

8、(略)

9、⑴围绕 ⑵缭绕 ⑶环绕

篇5:14故宫博物院学案

知识与技能

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特点以及具体说明。过程与方法

1.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和总分结合的写作方法。2.学习本文的突出重点,有详有略说明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加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重点

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弄清文章的说明顺序。2.把握文中说明事物时清晰准确的语言。难点

体会本文选择组织材料的特点,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图示法、延伸拓展法。

有关故宫博物院的鸟瞰图,关于“前朝”、“内廷”的图片资料。

2课时

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天,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指引去参观故宫博物院,去见识它那宏大壮丽的规模与层次井然的布局。

黄传惕,湖南省平江县人,1934年生。195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台编辑部,从事新闻和专题节目的编辑与政治、文教等方面的采访工作。现在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祖国各地》《历史故事》节目的编辑。

1.《故宫博物院》原来是一篇广播稿,曾经配上音乐,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祖国各地》节目中播出。播出以后,不少听众要求重播,并且建议将稿件交报刊发表。正好这时候《地理知识》杂志准备开辟“旅游地理”专栏,要去了这篇稿件,在1979年1l期上刊载了,题目就叫《古代艺术的宝库——故宫博物院》。课文《故宫博物院》就是根据这篇文章删改的。

2.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24个皇帝的皇宫。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紫禁城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现称为故宫,意为 过去的皇宫。它是当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和古建筑群。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思考:

(1)本文主要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故宫?故宫有什么特点?(2)本文主要是按什么顺序做介绍的?

提示:

(1)故宫的概况(位置、历史、价值)、全貌及其建筑布局(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等等;故宫的特点是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2)本文主要按空间顺序介绍。

2.说明建筑物,使用空间顺序是最合理的。因为,它要告诉读者的是建筑物的方位。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两位同学用简短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作者参观故宫的路线。(提示:根据文章的行文顺序和所述内容进行概括)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做如下归纳:

以天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细观太和殿,略观中和殿→出保和殿一走向内廷,略看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出后三宫→进御花园,观赏景色→走出顺贞门、神武门→最后登景山鸟瞰故宫全景。

1.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本文的顺序,既是作者的参观路线,又是故宫的建筑顺序。本文按照空间关系,由总到分,由外到内,由前到后,又由内到外来安排说明顺序。文章先简介故宫的总体布局,赞美建筑艺术,然后分述,最后对具体分述作综合概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说明顺序的安排,取决于说明对象的特点与说明的目的。故宫的建筑顺序和作者的参观路线也是如此,因而,本文的说明顺序也应以此为序来安排。

2.阅读课文,画出游览示意图。先在文中找出作者参观的立足点,再画出表示方位的词语,要求学生按照作者的参观线路去游览故宫,弄清几个城门、大殿和后宫的方位、特点,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和这一节课所学知识,具体画出一张本文作者参观故宫的线路图。教师巡回辅导,这样,让学生对故宫有个总的了解,为下面的分段学习做准备。

3.细读第1、2自然段,弄清故宫的位置、历史和在古代建筑中的地位。重点把握故宫的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

4.朗读第3自然段,提问:作者游览故宫的起点是从哪里开始的?这段文字中,有哪些是表示游踪的词语?这些词语有什么作用?

归纳:起点——天安门,“从……往里,沿着……穿过……到……走进……”体现了空间方位的转移。

5.过五带桥向北,故宫的主要建筑就是前朝(三大殿、武英殿、文华殿)和内廷(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和御花园)。下一节课,我们就请同学做导游,大显身手,带大家去领略三大殿的庄严威武。

同学们在上一节课已了解了故宫的总体布局,请同学们一起回答:文中具体写故宫的总体布局的句子是哪几句话?

1.学生研读第4~10自然段三大殿部分。

(1)为什么重点介绍太和殿?按什么顺序介绍的?以什么为立足点?

太和殿是三大殿的中心,皇帝的宝座在此,所以要重点介绍;按空间方位顺序介绍的,方位词: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仰望殿顶;以朱漆方台为立足点。

(2)作者为什么要围绕“雕龙宝座”描写姿态各异的龙?有什么作用?

故宫的建筑突出龙,因而对故宫的说明也应突出龙。封建时代,龙是皇帝的化身,皇帝自命为“真龙天子”,也是皇权的象征,突出龙,也就是突出皇权的尊严。

(3)三大殿为什么会建筑在中轴线上?

这样安排,可以突出皇帝的宝座就是这条线上的中心点,借以象征皇权。一切都以皇帝为核心,一切权力都集中于皇帝,这样可以显示出皇权的至高无上。

(4)文中太和殿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雄伟的大殿,精心的仪仗安排,神秘的色彩→显示皇帝的威严。

(5)读第9~10自然段,回答:这两个自然段各写什么?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作者在介绍三大殿时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这样写?

第9自然段写中和殿的外形和用途。第10自然段写保和殿的用途。这两段都是略写。三大殿是紫禁城的中心,作者略写后两殿而详写太和殿,就是因为太和殿是中心的中心,位置重要。它是皇帝的宝座所在地,是举行重大典礼时皇帝受朝贺的地方。同时,太和殿又是故宫建筑群中的代表。突出太和殿诸方面的特色也就体现了整个故宫的特色,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貌,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2.研读“内廷”部分。

(1)内廷部分主要介绍了什么?后三宫在气氛和图饰上与三大殿相比有什么变化? 主要介绍后三宫和御花园;介绍了建筑物的功用、布局、特点、历史,图案的变化少了庄严肃穆的气氛,图饰中又加入了凤饰。

(2)假如你由神武门出发要到天安门与另一队同学汇合,要穿过哪些门、哪些大殿?(对照示意图,进一步熟悉路程,了解故宫的布局)(3)小结学习本文后在写作说明文方面得到的启示。

①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故宫——宏大壮丽、布局统一、建筑精美。②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参观建筑物——以空间方位顺序为主,选定立足点,交代清楚方位词。③突出重点:一组建筑物要突出重点,重点介绍三大殿的中心——太和殿。

故宫,这个被人们称为“不到故宫,不算去过北京”的地方,不仅是皇帝们的宫殿,也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才智,使得我们骄傲和自豪。

方位:城中之城——故宫第一部分博物院(第1~2规模宏大,自然段)概貌形体壮丽总写

故宫建筑精美,布局统一概貌

总说三大殿(中心)→建筑精美故宫外观:高奇博物太和殿→形体壮丽内饰:姿态(详)→布局统一第二部分位置:中轴院(第3~15分写自然段)→规模宏大中和殿(略):形状、作用保和殿(略):历史作用

后三宫:彩画图案略写写御花园:如苏州园林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写景山风景优美:→描写外部环境空间顺序先总后

分详略有致1.顺序合理。

具体说明故宫的布局和构成F 本文按照空间顺序进行说明,即纵贯故宫的中轴线,由南到北,逐次介绍故宫的建筑物。这既符合故宫的建筑顺序,又与作者的参观路线一致:以天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后三宫以及御花园,最后出顺贞门到神武门而离开故宫。作者在沿着由南到北的中轴线说明的同时,还辅以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方位词,使人对路线、方位、各组建筑物的特点与联系清晰明了。这样写来井然有序。

2.重点突出。

全文以写宫殿的建筑结构布局为主,历史变革为辅;其中详写了宫殿等,略写了宫中的文物和其他宫殿,这样既使读者对故宫的全貌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又能对它重要的部分和主要特征有深刻的印象。

3.多种写作手法的综合运用。文章在介绍故宫的建筑特点时,适当地借助于描写。对金銮殿的外貌和内部布置都做了生动的描绘。全文以参观故宫博物院为线索,记下了所见所闻,“从天安门往里走……”“进了太和门,就到了紫禁城的中心……”等。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进描写和说明中。如在写故宫的建筑结构时,流露出赞叹的感情:“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

故宫博物院 游踪

建筑的精美人民的智慧

赞颂

政治的中心专权和奢侈

揭露

上一篇:司法考试刑法高频考点:非法经营罪每日一练(2016.1.26)下一篇:年度财务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