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简介

2024-05-20

故宫博物院简介(共7篇)

篇1:故宫博物院简介

李府钟先生简介

李府钟(又名李福中),男,字苦耕。一九六二年一月出生,湖北省石首市人。现为中国书画艺术院院士,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西藏干警培训班国学辅导教师,北京万达财富文宣顾问,北京演艺专修学院客座教授,《诗说紫禁城》之《紫禁城八百皇帝匾额楹联诗解》作者,《简书》特约作者,中国双钩欧楷第一人,双钩王羲之兰亭序第一人,双钩毛体书法第一人,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工笔画师,紫禁城皇匾楹联修复研究书画师。

宁静岁月 书致远,青春韶华 勇生辉。

李府钟先生自幼喜欢写字,孩童時便开始写仿、描红,上高中时就锋芒初露,肩负起了校园的报刊编、写、策、画重任。毕业后走入社会,先后从事中小学教师、印刷厂商标设计与文件函头和图文的雕刻职业,继而又被石首市锦绣装潢公司聘为装璜设计与招牌匾额书写大师,年仅二十六岁便享誉长江南北。

莫待明年花更好,当惜今朝春尚浓。

为了增內涵、强修养,李府钟先生于一九八八年秋便拜在书法篆刻大家汪开年(汪新士,西泠印社早期会员)老先生门下,学习书法篆刻知识,开啟了瀚海扬帆的行程。

帘外五更 风雨冷,案头三尺 笔墨浓。

这期间李府钟先生临池不缀,书法上遍临《颜勤礼碑》,《多宝塔碑》,柳《玄秘塔》帖,欧《九成宫醴泉铭》,《皇甫君碑》,汉《曹全碑》,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圣教序》等千古名帖。篆刻上法宗秦汉,刀刀遒劲,款款动人。因广临博收,可谓受益匪浅。

莫待明年 花更好,当惜今朝 春尚浓。

李府钟先生勤奋好学,却很少以参赛图名,在朋友与同仁的敦促下,自撰诗文曾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邓小平诞辰100周年,荆州市、石首市书法大赛中获奖,并加入荆州市、石首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在二00四年湖北省移动通信迎春杯全国书法大赛中,自撰诗文书法作品被入选获奖,于二00五年元月加入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高敞轩窗 迎海丹,预栽花木 待春风。

李府钟先生在湖北省石首市工作期间,曾任石首市书法家协会理事,石首市书画篆刻研究会副会长,石首市楹联学会理事,石首市楚望诗社会员。现随孩子入驻北京,开启了自己弘扬国学文化的追梦里程。士要成功 须定力,学无止境 在虚心。

李府钟先生现为中国书画艺术院院士,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西藏干警培训班国学辅导教师,《简书》特邀作者,北京演艺专修学院客座教授,北京万达财富有限公司文宣顾问。

目前李府钟先生受聘于紫禁城书画室,正面向全世界人民以诗书画联等形式传递着中华国学文化,为提升国家软实力而孜孜不倦地工作着。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李府钟先生的作品远被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内外华人华侨以及明星大咖们珍藏,被人们誉为文化使者,翰墨先锋。伏案潜心 尝世味,横空仰面 写人生。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李府钟先生不仅是诗书联一绝,而且在双钩镂空书法上是继唐代御笔名家冯承素双钧镂空王羲之《兰亭序》之后的第二位旷世奇才,李府钟先生双钩欧楷镂空书法笔笔精到,双钩毛泽东书法得心应手,双钩王羲之《兰亭序》出神入化,不得不让人们顿生敬意 刮目相看。也许在中国书法的长河里,几百年来也只能出之一二,这一评论将不足为过!

篇2:故宫博物院简介

沈阳故宫以其独特的修建艺术以及特殊的汗青而闻名中外,在这片绚丽多彩,雄伟多姿的修建群中,最今老,最具特色的等于我们面前的大政殿。

大政殿初创于1625年,是处理国家政务以及入行庆典行为的`次要场所之一。做为最早使用以及最为首要的宫殿之一。许多重大汗青事宜都以大政殿为舞台演出。

大清门是沈阳故宫的正门,为皇帝临朝前,文武百官候朝之处。它便是演义小说中雅称的“午朝门”。大清门的屋顶满铺黄琉璃瓦并衬以绿色剪边,既保管了以黄为尊的传统观念,又表现了满族对故城山林的深薄眷念。从而形成了区分南京故宫的一个特点――宫殿顶覆以黄琉璃瓦镶以绿色剪边。

穿过大清门,南望便是崇政殿。崇政殿雅称“金銮殿”,是清太宗皇太极入行普通朝会之处。

各位伴侣,今代宫殿修建布局讲究“前朝后寝”。看过了皇帝上朝的金銮殿,请大家随我往观光帝后的寝宫。

凤凰楼为宴饮、议事之所,是当年沈阳乡的最高修建,诗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谓非常贴切。登上凤凰楼仰瞰四周,万般景物一览无余,可饱览盛京齐景,也可观赏日出。“凤楼晓日”是当年著名的盛京八景之一。

各位伴侣,穿过凤凰楼底层的通叙后,我们就入进了后妃居住的台上五官。台上五官是清宁宫、闭雎宫、麟趾宫、衍庆宫、永福宫。

现在请大家随我观光皇太极以及皇后的寝宫――清宁宫。

清宁宫东梢门称“暖阁”,是帝后的寝室。暖阁内乱争分北南两室,两室均设火炕。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极在暖阁内乱争驾崩,终年52岁,后葬于沈阳昭陵,即南陵。

各位伴侣,现在请随我往观光西路修建。西路修于1782年至1783年,次要搜罗:戏台、嘉荫堂、文溯阁等。

说起文溯阁,我们没有能没有提到坤隆皇帝以及《四库齐书》。出于增强文化统乱的需要,坤隆皇帝于1772年下诏访求世界匿书,历经十余年光阴编成一部大型丛书。该书分经、史、子、集四部,以是称为《四库齐书》。书建成后,抄录七部,在齐国修七座匿书阁星散保匿,沈阳故宫的文溯阁便是此中之一。

篇3:《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关键词:故宫博物院,空间顺序,详略得当

【教材分析】《故宫博物院》是本单元的第四篇课文。 文章最早是一篇广播稿,其最大的特点是把故宫博物院庞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说得井然有序,条理清晰。这得益于运用了总分式的结构和空间顺序。同时作者在说明故宫建筑群特征时,没有平均用墨,而是选择太和殿作为重点,使文章内容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前三课的学习,学生对说明文的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如说明对象、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方法、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等。空间顺序和详略得当的写法对于学生来说是相对陌生的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梳理文章总分式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历史与价值, 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流程】

一、课堂导入

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温婉细腻的江南园林,今天我们跟着黄传惕先生一起游览北国著名建筑———故宫。

二、整体理解

1.学生带着任务默读课文。

任务一:勾画出故宫建筑群的总体特征。任务二: 勾画出表明作者行踪的语句,并圈画出建筑物。

明确:

总体特征:“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 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表明行踪的语句:“从天安门往里走,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穿过端门,就到了午门的前面。”“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桥的北面是太和门,一对威武的铜狮守卫在门的两侧。”“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

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从保和殿出来,下了石级,是一片长方形小广场,西起隆宗门,东到景运门。” “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从御花园出顺贞门,就到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对面就是景山。”

参观的建筑物: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石桥、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隆宗门、景运门、文华殿、 武英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东六宫、西六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

追问:故宫建筑群是如何布局的?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明确:

布局———紫禁城东西南北各有一座城门;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角楼;位于中心位置的是三大殿,往北依次是后三宫和御花园,它们都建立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三大殿和后三宫布局基本对称。

特点———布局统一。

2.如此庞大的宫殿建筑群,作者是如何把它说明得条理清晰、井然有序的呢?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问题一:文章采用了什么结构?问题二:作者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来介绍故宫建筑群的?

明确:结构———总分总。说明顺序———由南到北的空间顺序,这是按照作者行踪的变化来写的。

课中小结:在说明建筑物时,可以采用总分式的结构和空间顺序,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设计意图:通过勾画关键语句的方法,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本文的结构和说明顺序。

三、重点研读

1.全文运用了空间顺序,在具体说明太和殿内部陈设时,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明确:作者是以朱漆方台为立足点,运用方位名词, 按照从中间到四周,再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这是定点观察的方法。

作者在介绍故宫建筑群时是按照行踪的变化来说明,在介绍太和殿内部装饰时是运用了定点观察的方法,这都属于空间顺序。

2.我们跟随作者游览了太和殿,它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特征是什么?

学生讨论明确:

(1)雄伟壮丽。“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锁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映衬,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2)建筑精美。“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 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3)体现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汉白玉栏杆、琉璃瓦、红色大圆柱、金锁窗、朱漆门、龙形雕饰;三大殿建在北京的中轴线上,故宫又建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布局严整。

【引导学生关注数据———“七米”“28米”“2380多平方米”“12根”,并勾连《中国石拱桥》中的数据,体会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能更准确具体地说明雄伟的特征;品读多姿多态的龙,体会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能更加具体地说明精美的特征;品读色彩———“金黄色”“红色”“金” “朱”“青蓝”,体会色彩鲜明的特征。

重视段落和句子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不仅体会传统建筑艺术的特征,更要从中感受作者对古代劳动者的歌颂和对古代文明的赞美,从而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3.后三宫和御花园是如何体现故宫建筑的特征呢?

明确:后三宫通过列举各种带有凤凰的彩画图案来体现故宫建筑的精美。御花园的布局和环境也体现了故宫建筑的精美。

4.作者为什么要重点介绍太和殿,略写其他部分?

明确:1雄伟壮丽———太和殿 “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外观雄伟壮丽。2内饰精美———金銮宝座、雕龙屏、金柱、藻井、梁枋都装饰着多姿多态的龙。3位置核心———三大殿位于“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4功用重要———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是皇帝行使统治权力的地方,最能凸显皇权的威严。

正是因为太和殿地位重要,又能代表故宫建筑的特征,所以作者不惜笔墨,重点介绍。这样说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课中小结:1在说明事物时,不仅整篇文章可以采用总分式的结构,在分说部分,也可以采用总分式,使文章结构严密。2介绍某个建筑物结构和布局时,可以选取一个立足点,运用方位名词按照一定的顺序来介绍。3在说明事物特征时,要突出重点,抓住主要事物来说明。

设计意图:通过研读太和殿部分,梳理结构,理清顺序,学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法。

四、课后作业(略)

五、课堂总结

1.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感性到理性, 从具体到抽象。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让学生在文中先画出故宫建筑物,然后了解故宫建筑群的整体布局,最后引导学生体会布局的特点,步步深入,水到渠成。

2.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在讨论太和殿如何体现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独特风格时,学生能结合平素游览名胜古迹的生活体验,联想到南京明故宫的层层殿宇、雕梁画栋等。教师也顺势为学生补充了太和殿宝座前陈设的宝象、甪端、仙鹤、香亭分别象征安定、吉祥、长寿、稳固的知识,勾起了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好奇与向往。

篇4:走进台北故宫博物院

一宫两院

1965年8月,台北故宫博物院建成,位于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2段22l号的碧水苍山之间。远远望去,在巍巍青山和葱茏松柏的掩映下,故宫博物院奶黄色的墙壁与碧绿的琉璃瓦在阳光下璀璨闪光。这里共收藏、展出稀世珍品超过65万件,每一件都堪称珍宝,是代表中华文明的顶级文物:现存铭文最长的毛公鼎、西周散氏盘、传世仅数十件的宋汝窑天青瓷器、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煌煌巨制《四库全书》、苏轼《寒食帖》和黄庭坚《花气熏人帖》,还有阎立本、米芾、蔡襄、宋徽宗、文征明、唐伯虎等历代名家书画等等,令人目不暇接。

来这里参观的游人,戴上听筒,可以接收无线讲解。我对瓷器颇有兴趣,放眼望去,不能不感叹这里的古瓷之丰。

这些珍品可说是见证了中国人的苦难史,先是因“九·一八事件”,东三省3个月内相继沦陷。此时几百公里之外的北京故宫博物院正紧张地酝酿着馆藏文物的南迁计划。准备工作足足做了1年多,1933年2月5日的晚上,19557箱故宫珍品正式踏上了南迁之路。

装满故宫文物的列车一路向南,到达南京后,一部分留在南京,大部分迁至上海。4年后,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在朝天宫成立,南迁文物全部进驻朝天宫。

接着“七·七事变”爆发、上海沦陷,故宫开始了举世闻名的文物万里大迁徙,再度开始运往大后方四川。一路险情不断,所幸并未遗失和毁损。

当时,故宫先将80只铁箱用轮船转往四川省巴县,接着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又将抢运出的文物16000多箱,分别从水陆两路撤离,抵达峨嵋、乐山安放。抗战胜利后,文物先是集中到重庆,随即运往南京,不久又逢国共内战,因此,又被国民政府由距离成都市区30多公里的新津机场和南京下关运到台湾。

来台后,这些传世珍品先是暂居基隆,而后从基隆到了杨梅的一个仓库,又到了台中糖厂,再于1950年4月转到台中雾峰乡北沟吉峰村仓库,最后于1965年11月12日正式落脚台北外双溪。有“图书管理员”之称的蒋复璁出任院长。从那时起,海峡两岸就有了“一宫两院”的格局。

第一批运往台湾的有5522箱顶级国宝,数量仅占当年南迁文物的1/4左右,不过却以精品闻名全球。其中包括故宫博物院的皇家收藏、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安阳殷墟出土文物、中央图书馆的宋元古籍以及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的大批珍贵文物。此外,60箱重要的外交档案和国际条约文本也随船前往,其中就有那份著名的《南京条约》。这些文物中包括了曾参加过“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的珍品:中国彩瓷烧制史上最美丽的作品——乾隆年间珐琅彩瓷中的极品、珐琅彩山水楼阁碗,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东汉玉辟邪,散发着几千年前神秘气息的良渚文化的玉琮,长6米多、被后世称为中国山水画长卷“第一神品”的《富春山居图》。

第二批迁台文物有3502箱,是迁台文物中最多的一批。其中最著名的是文渊阁《四库全书》。它于乾隆四十七年入藏紫禁城文渊阁,是当时七部《四库全书》中缮写最为完整、制作最为精良的一部。这批文物里还包括曾收藏在紫禁城里的宋元瓷器、世界上仅有的汝窑无纹水仙盆、宋高宗最珍爱的汝瓷之一——奉华纸槌瓶、宋代五大名窑的珍品——定窑孩儿枕。除珍贵的宋元瓷器外,存于南京的全部青铜器也随“海沪号”飘洋过海,到了台湾。

《满文原档》即所谓的“旧满洲文件”,完整记录清入关以前满族在关外崛起的所有历程,描述努尔哈赤与皇太极如何率众在关外壮大、建立清朝的完整故事,共40巨册,是世界上研究满洲史以及满文发展最重要的学术文献。

这部文献是最早的满史。在文字学上,努尔哈赤以蒙古文作为基础加以变化创立满文。“满文原档”于满文创立8年后诞生。由于此时满文创立不久,仍是非常原始古老的文字。这部旧满文与满族研究的重要文献,在全世界也只有一份。

珍品绝藏的海洋

我举目逡巡着,一看到“汝窑”,不禁“眼睛发绿”。

宋代青瓷中质地最好也最为罕见的自然是汝窑瓷。宋人记载汝窑为宋瓷之冠,它以细腻的胎体、精巧的片纹和浅蓝、天蓝与淡青釉的虹彩而闻名于世,现存于世的仅65件,其中台北故宫博物院就有23件,而且是最上乘的。

我看着展出的汝窑“天青莲花式温碗”一种天然的“滋润”,润得恰到好处——任何艺术的颠峰状态都是“恰到好处”,与它相比,南宋官窑似乎过于肥腴,而南宋龙泉窑则稍嫌清癯了。

关于“天青色”,古人的感觉似乎和我们不同。周世宗“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烧将来”中的那个“青”色,是不是我们现在认定的“青”呢?看来不是。那时候没有标准色板,偏绿或者偏蓝的甚至微紫的,都可以说是“青”。

“天青莲花式温碗”是微绿泛蓝的。而同时展出的“天青无纹椭圆水仙盆”也是天青,却是偏蓝而微绿的,更接近现在的“天青”色。古人所谓“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确有这样的境界!

说起“天青无纹椭圆水仙盆”,可谓天下第一绝品。众所周知,汝窑器釉面大都有细如蟹爪的开片,所谓“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绝”,其中,没有开片的更加珍贵,“天青无纹椭圆水仙盆”逼近了怎么看都找不到一丝细纹,聚釉深外泛碧,釉薄处则浅泛粉青,完全符合宋人“汝窑宫中禁烧,内以玛瑙为釉”的说法。到此为止,全世界65件汝器唯此一件无纹,称之为“广陵绝响”,毫不为过。想象着当年工匠从无数的汝器中遴选出这件神器,该是如何的狂喜啊。

我又发现瓶底烧印有“丰华”两字的一只梯形的青蓝色瓷瓶,尤其华贵,那是南宋皇帝宋高宗的贵妃刘夫人的宫中之物。官窑青瓷弦纹簋、哥窑灰青葵口碗、宣德霁红莲瓣壶……只能用目不暇接、神醉心迷来形容此刻的情形。玉器中的翠玉白菜、书法中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颜真卿书帖、宋徽宗(赵佶)的瘦金真迹,画卷中唐至清历代名家的代表作,还有大量为目前有关当局秘而不宣的国宝级文物——台北故宫博物院真是珍品绝藏的海洋。

大名鼎鼎的“翠玉白菜”,长18.7厘米,宽9.1厘米,厚5.07厘米,始终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国宝人气第一的展品。海内外旅客为一睹翠玉白菜而到台北故宫博物院一游者大有人在,甚至还在台湾的历史课本上出现过。这是清代艺人巧妙地运用一块一半灰白、一半翠绿的灰玉雕成,把绿色的部位雕成菜叶,白色的雕成菜帮、菜叶自然反卷,筋脉分明,上面攀爬两只红色的螽斯。螽斯,属飞蝗科,俗名“纺织娘”或“蝈蝈儿”,善于高声鸣叫,繁殖力很强。这棵白菜和真白菜一样大,水嫩得好像用指甲掐一下就会出水一样。在当时,白菜象征家世清白,螽斯虫则有子孙绵延之意,可以说这是件含义深远的嫁妆。

另外还有一块几可乱真的“东坡肉”,也是台北故宫博物院脍炙人口的藏品。这块玉髓属于玛瑙类矿物。在大自然中,在不同时间受杂质影响乃至生成颜色不同,形成了一层一层的色泽,经工匠巧妙构思,将表面石皮染色,成为一块肉皮、肥肉、瘦肉层次分明,毛孔和肌理逼真的“东坡肉”。同行的朋友看了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真想一口咬下去”!

这两件雕刻之细,形象之逼真,世上少有的藏品,长期以来不敢随意换展,就算海外博物馆想要借展,台北故宫也一律予以回绝。

篇5:故宫博物院教案

时间:

年 月

备课组:语文组

课题:故宫博物院

课时:3课时

主备人:张富涛

预习课

预习目标:

1、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的作用。

2、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二、预习重难点:

1、理清本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顺序,可结合让学生填写示意图的方式进行。

三、预习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一帮一

四、预习提纲

1、熟读课文,掌握“矗立、鳌头、金銮殿、湛蓝、琉璃、额枋、蟠龙、藻井、中轴线、击磬、攒、鎏金”等字词的读音和字形;

2、熟读课文,并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出故宫的建筑布局图。3.全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4.课文重点介绍的对象是什么?

5、把握文章大意,了解故宫布局特点。

6、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和说明方法。

展 示 课

一、预习内容反馈(5分钟):

二、明确目标(2分钟)教师口述教学目标:

三、展现提升(学生展示,教师点拨):(25分钟)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张老师的带领下游览了苏州园林,领略了江南园林的温婉细腻,欣赏了“一幅完美的图画”,今天,我们将欣赏北国的典型建筑—故宫。

1、正音解词,圈出难读字音,班级交流。

矗立(chù)鳌头(áo)金銮殿(luán)湛蓝(zhàn)琉璃(liú lí)额枋(fāng)蟠龙(pán)藻井(zǎo)中轴线(zhóu)击磬(qìng)檀香(tán)攒在一起(cuán)

鎏金(liú)雍正(yōng 乾清宫(qián)坤宁宫(kūn)迥然不同(jiǒng水榭(xiâ)

二、速读,理清结构层次:

1.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把书上提到的城门、宫殿在图上填全,并用线条和箭头连结起来,让学生对故宫的整体布局有总的印象。

2.提问:故宫的整体布局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建筑有哪些? 3.分析课文结构层次及各部分的说明中心:

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故宫称属、历史及现状。

第二部分(3——15):介绍故宫的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色。第三部分(16):再次总述艺术特点。

三、导读,讨论重点问题:

1.全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2.课文重点介绍的对象是什么?(前朝──太和殿;内廷──养心殿)

3.研读5——8段重点介绍太和殿的部分(1)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

(2)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划出表现这些特点的主要词语。

(3)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从对太和殿的介绍中你能看出故宫建筑设计的主要特色吗?

(4)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四、小结全文:

五、达标测评:

完成课后习题一

第二课时

一、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故宫博物院。上节课,我们根据同学们画出的故宫游览图,知道了故宫的大致情况,回顾复习:

1、旅游路线图,总结说明顺序。(由南到北的空间顺序)

2、略提1、2段,找出说明对象的特点和说明方法。

故宫的总体特点是——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列数字。

二、重点研讨5-8自然段,学习方位词的运用,体会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1、请大家齐读第4段并归纳段意。

明确:概说三大殿。(三大殿具体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2、找出三大殿分别对应文中哪几个自然段?这里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5-8段讲太和殿,9段讲中和殿,10段讲保和殿。分类别。

3、齐读5-8段,看看作者写了太和殿的哪些方面,并在文中划出每段的中心句。

明确:外观、内景、位置、用途。

4、第5段介绍了太和殿的外观,回答:

(1)外观颜色有什么特点?找出表示色彩的词语。

明确: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贴金彩画、红色大柱、金锁窗、朱漆门;以红黄为主,红色代表着吉祥、喜庆,而黄色代表雍容富贵,是皇权的体现。

(2)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明确:作者构思也是极有讲究的,从屋顶——殿檐——额枋——梁柱到门窗,这是很鲜明的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

(3)这一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列数字——“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

5、参观了太和殿色彩明媚的外观,作者的脚步正式踏入了太和殿中。

(1)作者游踪是由外入内,外观着重绘色,内景着重绘形,那么此段中主要绘的是什么的形呢?(提示:原文中有多次提到的词)为什么?

明确:龙。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体长、有鳞、有角的动物,能腾云驾雾,具有力和权的象征意义,富有神秘色彩,因而历朝历代的皇帝把自己神化为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是皇权的象征,所以用龙来突出皇帝的尊严。

(2)作者是按空间顺序介绍各种各样的龙的图形的,要有一个立足点,离开立足点,就无法确立方位,在不同的立足点,看到的景物也不同。说说作者此时参观的立足点在哪里?文中还运用了很多方位词,请找到并圈出来。

立足点1:朱漆方台。方位词: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

立足点2:雕金蟠龙。方位词:周围、下面。

(3)显而易见,本段采用的具体是什么空间顺序?

明确:说明顺序:外——内、中间——两旁、上——下

(4)这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话。

明确:举例子、摹状貌。

4、因为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群中最典型的建筑,是作者介绍的重点,所以,作者接下来还明确提到了它的地理位置和用途。

(1)请用原文回答,位置是在哪里?用途是什么?

位置——中轴线上(画故宫示意图时已明确),用途——举行重大典礼(威严)。

(2)为什么要把太和殿设在中轴线上? 为了强调皇权这个中心

小结:这四段主要介绍太和殿的外观、内景、位置、用途。思考:

(1)太和殿体现出故宫三大特点中的哪些特点?

明确: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扣准文本分析)

(2)为什么要重点介绍太和殿呢?

A、政治角度上:是行使政治权力、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也是皇帝宝座所在地,是皇权象征。B、建筑角度上:是故宫最大的宫殿,最能完整体现故宫本质特点。这样写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突出了太和殿的中心位置。

5、浏览9、10段了解中和殿和保和殿的用途。

明确:中和殿——举行大典时,皇帝休息;保和殿——殿试。

6、快速浏览12至15段,回答:

(1)作者介绍了内廷的哪些建筑,各有什么用途?

乾清宫——处理日常政务,批奏章,见外国使节;交泰殿——存放玉玺的地方;坤宁宫——皇帝结婚的地方。此三大宫合称为“后三宫”。(2)与前三殿相比,后三宫有什么不同?这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14段原文回答)作比较。

(3)堪比苏州园林的是故宫的哪处建筑?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御花园。打比方。

7、文章最后一段为全文作总结,找找看:写从景山回望故宫全貌的句子在哪里?齐读,明确:“站在景山的„„井然有序”

篇6:《故宫博物院》教案

1.把握文意,认识理解故宫的建筑布局及特点。2.培养把握实物说明文空间顺序和立足点的能力。

3.体会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写说明文。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当导游,从总体上把握全篇说明顺序、建筑结构及布局,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2.课文第六段为突破口,实现以点代面的目的,突出课文重点,解决难点。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祖国传统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重点难点】

1.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理解说明的空间顺序——条理性。2.方位词的准确运用——立足点。【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一提起北京,大家就会想到什么?(长城、故宫、圆明园、天坛、颐和园等等)是的,北京是一座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古城,长城、故宫、天坛、颐和园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红墙黄瓦的巍峨宫殿,去领略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风采。

2.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1406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磬(qìnɡ)攒(cuán)鳌(áo)头琉(liú)璃藻(zǎo)井蟠(pán)龙 金銮(luán)殿鎏(liú)金玉玺(xǐ)妃嫔(pín)湛(zhàn)蓝 上谕(yù)傀儡(kuǐ lěi)翊(yì)坤宫修缮(shàn)诏(zhào)书 肃穆:严肃而恭敬。幽雅:幽静而雅致。井然有序:形容整齐的样子。

水深火热:比喻人民生活处境的极其痛苦。大肆挥霍:毫无顾忌地大量花钱。

迥然不同:很不相同。迥然:显然,清清楚楚地。2.以“初读课文,我了解到”的句式,谈对课文的理解。3.画出参观故宫的路线图:

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逐次介绍建筑物。作者沿着参观路线,以天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武英殿、文华殿合称为“前朝”。然后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内廷”建筑: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御花园。最后出顺贞门到神武门而离开故宫,这样写来井然有序,条理分明。4.理清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宜采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难以让读者看明白。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本文是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故宫的,大体上按照游览参观路线沿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介绍的。另外,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全文按照参观游览的路线,详略得当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功用。从不同方面印证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高度赞扬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美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三、研读分析

1.结构层次,理解课文总说、分说相结合的特点。

第一部分(1-2)总说。概括介绍故宫的位置、历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故宫的别称

①紫禁城,以建筑命名,整个建筑群在城墙内,表示皇帝的最高权威,在北京城中 心,又称城中之城,墙为赭(zhě)色,因此称赭色城的禁区为~。

②故宫,从明清两代皇帝的宫殿得名,“故”指从前的(事情或处所),明清两代是早已过去的旧事,因此我们今天称他们的宫殿为~。

③博物院,展览陈列各种文物或标本,供人们参观的地方,“院”指全国性的最大规模的。

★★故宫的艺术风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这句话提纲挈领,把故宫雄伟壮丽的全貌作了概括说明,从三方面讲出了建筑群的特点,是全文的总领句。

第二部分(3-15)分说。根据故宫的特点,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说明。

★★前朝主要介绍“前三殿”:先介绍殿前建筑(4),然后依次介绍太和殿(5~8)、中和殿(9)、保和殿(10)。

★★三大殿(4—10)作者重点介绍了太和殿。内容:规模、外观、内部摆设和装饰、功用、位置 空间顺序:从外到内、由下到上、先中间后两边

说明方法:列数字、摹状貌使用的说明顺序是由外到内、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作者分别从高度、面积、格局、色彩、气势来介绍太和殿的外观。外观上的特点①高:矗立在七米多高的台基上,台基有三层 ②奇(台基):〈见书划线处〉)

太和殿是故宫最大的殿堂,金黄、大红看上去富丽堂皇,再衬上蓝天,白玉石台基,更是艳丽夺目,金碧辉煌,体现了前面所说的“宏大、壮丽”。

★★第 6节、作者介绍太和殿由外观转入内景,总的顺序是先下后上,其中两个“立足点”,分别是方台和雕金蟠龙。下面以方台为立足点,依次向上、向后、向左右两旁写。上面以雕金盘龙为立足点,依次向下、向周围写。

方位词依次是: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

第6节对内景的描写,用得最多字-“龙”。这一节不仅写出了殿中龙的图案之多,而且写出了“双龙戏珠,单龙飞舞”以及“行龙、坐龙、开龙、降龙”等多姿多态的龙,并且在最后加上“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使得这些图案更显得生动活泼,联想到台基上看到的一千多个龙头,我们简直到了“龙”的世界。

写龙的原因有两条:一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决定的。故宫建筑突出龙,对故宫的说明也突出龙。二是龙的象征意义决定的。历朝历代皇帝把自己神化为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也是作为皇权的化身。

★★三大殿建在中轴线,说明建筑意图——把皇帝宝座安在中轴线上,以象征皇权,象征一切以皇帝为核心,一切权力集中于皇帝,封建统治者希望他们的皇位代代相传,永世不变。★★ 太和殿的用途是举行重大典礼。三大殿为什么太和殿介绍得最详细? 因为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外观气势雄伟、色彩壮丽,内部装饰庄严富丽)。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对于中和殿、保和殿、作者仅仅指出了他们的用场。

这样有详有略的方法,使得重点突出,因为太和殿最能反映故宫的特征和本质。★★ 内廷主要介绍“后三宫”:分乾清宫(12)、交泰殿、坤宁宫(13),接着总结介绍后三宫的彩画图案(14)和御花园(15)。

后三宫是用途方面来写的。抓住宫中凤凰图案增多特点来写。★★写后三宫,为什么凤凰逐渐增多呢?

传说凤凰是百鸟之王,羽毛美丽,象征吉详美好,封建统治者把后妃比作凤,因此她们住的地方,用的东西都画凤。

★★养心殿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地位,又是后庭建筑艺术的重要代表,使得它最引人注目。

★★东西六宫的建筑,作者只介绍了长春宫和储秀宫,是因为这两宫是慈禧太后住过的地方。作者描述了慈禧五十岁生日的场面,是为了揭露封建统治者大肆挥霍,奢侈浪费的罪行。第三部分()总的概括艺术风格: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写法:首尾呼应

2.文章是怎么把故宫给我们解说清楚的?

首先,是抓住事物的特点,比如文章抓住了故宫总体特点,还抓住了局部建筑的特点,如对太和殿的说明。其次,要明确说明的顺序,有序则不乱。介绍建筑的时候沿故宫的中轴线按空间顺序。介绍养心殿的时候,为讲述其功能的时候,又以时间为序,说明封建帝王日常统治活动。

第三,要准确使用方位词。介绍太和殿内景像的时候,就运用了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方位词

第四,要突出重点,把对象的特征呈现出来。仍以太和殿为例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描绘龙有十次之多。为什么?写建筑位置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都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3.小结:故宫从明永乐四年(1406)开始修建,永乐十八年(1420)基本建成,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了,他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故宫博物院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值得介绍的东西很多很多(九千多间房屋,九十多万件藏品,九百多万件档案材料),如果全部说明,难免太多太杂,中心不突出。作者抓住中轴线,采用空间说明顺序,运用总——分——总的写法,突出重点,详略分明,使读者对路线、方位、各组建筑物的特点与联系,清晰明了,使文章条理十分清楚。

在当时社会条件下,能建筑这样高大雄伟的建筑群,充分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在建筑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祖国珍贵的文化遗产。

四、拓展延伸、文化熏陶

建筑沉淀着深厚的文化,更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就会有不同风格的建筑。(图片)

①布达拉宫是西藏的标志性建筑物,它将宫殿、寺庙与灵塔融于一体,并吸收汉族及印度、尼泊尔寺庙的建筑特色,形成独具一格的藏族建筑风格。

②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白族是一个有着自己光辉灿烂的科学文化的民族。白族崇尚白色,白族民居往注重门楼,门楼是整个建筑的精华部分。它通常使用泥雕、木雕、石刻、彩绘、凸花砖等材料,串角飞檐,花枋轻巧,斗拱重叠、玲珑剔透、雄厚稳重不仅富有民族特色,而且在建筑结构技巧上也独具风格。③四大名楼,它们各具特色的造型,无不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

④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山西恒山的悬空寺,一般寺庙都建在平地上,但这座悬空寺却是名副其实,建在悬崖峭壁上,悬在半空之中,设计非常精巧,建筑艺术高超。

⑤江南古镇,河衢交错,临河的街市,背水的民宅,乡间小船,于蜿蜒水道中缓缓而行,橹声篙影,渔歌回荡,如诗如画,俨然是梦中的水乡……

所以,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也有人说“建筑是无言的史诗”,是“人类文明的纪念碑”。

五、布置作业

1.故宫的设计贯穿了“君权神授”的思想,这一思想是如何体现在建筑中的,说说你的理解。2.在你的语文资料库中设立一个“建筑览胜”专栏,多方收集有关建筑的资料。3.从文中摘抄10个形容词,写一段课外练笔。

4.以空间顺序写一篇说明文,介绍我们的学校,或者你的家、你的房间。5.变个顺序说故宫

(1)假如你站在景山上介绍故宫,你将怎样解说?(2)假如逆作者的路线而行,你将如何导游? ★★故宫简介

紫禁城是中国明(1368~1644)、清(1644~1911)两朝皇宫。1925年成立故宫博物院,俗称故宫。故宫始建于明永乐15年(1417),3年后建成,1421年明代正式从南京迁都北京。至今故宫有近600年历史。

故宫坐落于北京城南北中轴线,它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全长8公里,皇家禁苑部分约占1/3。整个建筑以中轴线为中心展开,天安门为其序幕,外朝三大殿形成高潮,景山为其终曲。整体建筑主从分明,跌宕起伏,前呼后应,左右对称,由此形成了宫廷区乃至整个北京城的宏伟气魄和井然秩序。仅在宫廷区范围内,共有殿堂馆舍号称9999间半(现存8000余间),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占地72万平方米。为了建造这座巨大的“城中之城”,明王朝倾全国人力物力,征调能工巧匠10万余名,民夫逾百万,所用建筑材料采自全国各地,真可谓“量中华之物力,给人间之仙阙”,堪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之最。

故宫平面为长方形,其四周由高10米、长约3.4公里的宫廷围括,墙四隅各设造型别致的角楼一座。宫墙四面分别建有宫门,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墙外环绕护城河,河宽52米,长3.8公里,河水清幽,终年不断。

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其布局分外朝、内廷两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主体,左右衔连文华、武英两殿。三大殿以北为内廷,内廷又分中、东、西三路,中为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其后是御花园;中路两侧为东、西六宫。东六宫向南是奉先殿、斋宫、南三所,西六宫向南为养心殿。内廷的外围东有宁寿全宫,西有慈宁、寿安储宫。这种布局,充分体现了古礼所谓“前朝后寝”的格局。前朝为“大内正衙”,后寝即所谓“三宫六院”。

如此恢宏浩繁的建筑群,所以未给人杂乱纷繁、局促拥塞之感,主要因为突出了一条极为明显的中轴线和重点突出、简繁得体的建筑手法。建筑群以太和殿为重中之重,它巍然坐落于前朝的中心位置。这里是皇家政治活动的中心,皇帝继位、大婚、朝会、殿试及命将出征均在此举行,所以它的体量最大,等级最高,充分体现了皇权第一的思想。同在中轴线上的内廷主体建筑如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虽然也是帝、后经常活动和处理政务的主要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实用性甚至超过外朝三大殿,但它们毕竟不是重大活动的中心,所以它们的建筑规模、体量和豪华程度明显逊于太和殿,表现出严格的“内外有别”。再以各殿飞檐的垂脊兽为例,太和殿设置10尊,乾清宫设置9尊,交泰殿设置7尊;而中轴线两侧的东西六宫各主要大殿仅设置5尊。由此不难看出,紫禁城内人与人之间复杂的等级关系,即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在这里被明白无误的建筑形式完整地体现出来了。等级是权力的象征,也是皇权赖以维系的基础,这其中政治与礼制的内涵,被我们聪明的古代匠人以简洁明快的物质架构昭示于世人。

篇7:故宫博物院教案

1.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方位词的准确运用,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2.学习正确运用方位名词、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3.了解故宫的结构特点以及有关的历史知识,认识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智慧和创造才能,以增强学

2.教学重点/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方位词的准确运用,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2.学习正确运用方位名词、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故宫建筑的一些图片,在这些图片的放映中来进行导入)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1987年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那么,故宫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它又有哪些精美的建筑?今天,就让我们循着作者黄传惕的指引去参观故宫博物院,去见识它那宏大壮丽的建筑规模与层次井然的结构布局。

二、先学环节

(一)请同学们根据学习要求,自主学习。

1.简介作者:黄传惕(1934-)湖南省平江县人,主要作品《故宫博物院》、《天安门颂》、《北京,我心中的城》、《绿色的希望》等

2.跳读课文

请同学们边快速跳读课文边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包括课后读一读写一写),读完后查字典解决生字并标记在书上(注:跳读课文是指快速浏览扫描课文,或者省略跳跃阅读,原则是集中精力,迅速扫视,跳读的目的是快速锁定生字词)。3.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标记段落,勾画出交代作者行踪变化的词语,按文章的说明顺序填写课后练习一的故宫平面图,看看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2)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说明事物首先是抓住特征,那么作者抓住了故宫博物院的哪些特征来写?请在课文中找到相应的顺子并勾画出来。(3)故宫的整体布局可分为两部分,从哪个段落可以看出来?每部分的主要建筑有哪些?各宫殿的功用是什么?

(二)自学检测反馈

1、字音字形(见PPT)2.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标记段落,勾画出交代作者行踪变化的词语,按文章的说明顺序填写课后练习一的故宫平面图,看看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教师点拨:故宫平面图参考教学参考,采用了由南向北的空间顺序。

(2)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说明事物首先是抓住特征,那么作者抓住了故宫博物院的哪些特征来写?请在课文中找到相应的顺子并勾画出来。

教师点拨:第二段最后一句“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方法点拨:说明文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进行说明。

(3)故宫的整体布局可分为两部分,从哪个段落可以看出来?每部分的主要建筑有哪些?各宫殿的功用是什么?

教师点拨:从11自然段可以看出来,分为“前朝”和“内廷”,前朝主要包括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是皇帝实行封建统治治理国事的地方;“内廷”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主要建筑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和东六宫西六宫。

方法点拨: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理解课文总说分说相结合的特点。

(三)我的疑惑

在自学过程中有没有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请同学或者老师帮你解答。过渡语:这篇文章,运用先总后分的文章结构,采用由南向北的空间说明顺序,向我们介绍了故宫博物院的建筑结构和特点,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数量巨大,作者有没有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呢?是没有的,文章中介绍最全面最详细的是太和殿。

三、后教环节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5——8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你的依据是什么? 教师点拨:先写太和殿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的斗拱、额枋、梁柱,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内部装饰的庄严富丽(金銮宝座、雕龙屏、金柱、藻井、梁枋等上面都装饰着多姿多态的龙);最后从它的位置和功用上(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说明它在设计方面的象征意义──过去封建皇帝凭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使用的说明顺序是由外到内﹛﹜。

2.在众多的宫殿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太和殿作为重点来介绍?

教师点拨:因为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3.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教师总结:在用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要抓住重点,详略分明,这样才能突出说明事物的特征。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实践中,要学习作者这种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写作特色。

4、总结出本文的说明方法

四、训练环节

(一)总结提升,归纳方法

学了这篇文章之后,你认为介绍一栋建筑物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教师点拨:

1、按总—分—总的结构安排内容。

2、以空间顺序为主,选定立足点注意使用准确明白的方位词。

3、注意处理详略,既突出重点,又兼顾全面。

4、总写结合着分写,既展示总体特征,又突出局部特点。

(二)学以致用,小试牛刀

你的家人和好友想要了解咱们的学校,而又没时间来校参观,请同学们以空间变化为顺序,为他们写一篇咱们的学校解说词。(要求总说分说结合,采用空间顺序,正确运用方位名词,力求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跟随作者黄传惕到了中国传统建筑群——故宫博物院去游览了一番,虽然建筑繁多规模宏大,但仍觉得条理清晰分明,这得益于作者条理的说明顺序和恰当的详略安排,学习这节课,我们不但要领略故宫博物院的美丽,更要领略作者行文思路的美丽啊!

板书

总:位置、历史、地位、总体特征 “前朝”三大殿

分:“后廷”后三宫 御花园

上一篇:高中语文考试阅读题答题技巧下一篇:四年级可爱的乌龟日记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