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小班化教育

2024-05-29

推进小班化教育(精选6篇)

篇1:推进小班化教育

推进小班化教育提升办学品位

盐城市第四中学

我校正式开展了“小班化教育”的实验研究。从06年秋学期开始,坚持在教育中以学生为本,立足每一个学生,为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全体老师同心协力,上下求索,用明天的眼光来审视今五:的工作,努力使小班化教育成为四中教育改革发展的活水源头,积极弘扬“自强不息,自我完善”的校训,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品位。

一、理清思路明确目标

我们在认真学习外校的经验,深入讨论小班化教育与大班教学的区别的基础上,理清我校开展小班化教育实验的思路,力争做到“六个有”。即:一有核心理念的支撑和引领;二有周密的活动方案;三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四有科学的应对策略:①以课堂为引领,创设小班化教育教学的研究氛围;②以情感为纽带,促进师生和谐发展;③以课堂为主体,形成小班化教学的特色与模式;④以活动为载体,全面提高小班学生的综合素质;⑤以网络为平台,展示小班化建设的成果与风貌;⑥以校本为阵地,加强与其他学校的合作与交流:五有过程性评价与反思;六有展示阶段性成果的平台。

通过小班化教育的“六有”,努力达到六个目标:

1.加快学校硬件装备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建设,实现教育资源最优化、使用效益最大化。2.构建平等、民主、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课堂教学的新模式。3.探索小班化教育资源、环境配置,使之更具育人功能。

4.建设珍爱生命、亲近自然、奉献“五心”(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健康向上的和谐校园文化,加快已初见雏形酌外语、科普、太极拳、纸艺、演唱艺术等学校特色建设,逐步构建适合我校实际的“小班化”教育教学的研究思路和理论框架,井在管理,教学和课程改革等方面总结出具有我校特色的具体操作方法与经验,为全面实施“小班化”教育提供借鉴。

5.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层次,让教师尽快成长为胜任“小班化教育”专家型教师,促进教师专业素质不断提高和专业结构不断优化。

6.培养学生在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得到个性特长的自主发展,学生具有诚信、责任、合作的良好品质。

从而实现“创设和谐、生动、愉快的小班化教育环境,尊重教师、学生的个性发挥,崇尚人.文关怀,让小班成为提升师生自信和成就的天地”的总体目标。

二、理念领先把握原则

按照民主性、平等性、充分性、综合性、个性化等要求。开展小班化教育教学活动.所谓“小班化”,不只是一个班级学额概念,更大程度上由于学生班额的减少,给教师提供分组教育和个别辅导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因此是适应了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更有利于新课程教育目标的落实。

我校开展“小班化教育”,是实施“小班教育”的—个动态过程,即在“小班”配置条件逐年完善的基础上,小班教育的内在属性和特质逐步形成的发展过程,是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化解生源减少对教育的冲击,提高每个个体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

因此,我们在实践中,树立井践行“小班化教育”理念:

教育观:关注每个孩子,激励每位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潜力,每个学生都能成功。教学观;努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学生观:学生是有潜力的,学生是有差异的,学生是不断发展的。师生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师生是共同成长的伙伴。质量观: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为此,我们在实验时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l.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师的工作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教育理论的感悟与领会,实验前要组织学习国内外有关小班化教育理论,以及进一步深刻体会新课程标准理念。

2.循序渐进原则。学生的成长需一步一个脚印,实验的研究也要跨越多年头。因此,在研究中,我们必须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学生的发展也是如此。

3.科学性、真实性原则。实验需要搜集许多来自一线教师和学生、家长方面的资料,因此得到的信息必须真实可靠,有科学的依据,绝不能凭空编造。

4.发展性原则。随着实验的不断进行,班级、每一个学生一定会在各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对于整体素质来说定会有很大的改观.因此,我们在研究中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教师与班级。

5.差异性原则。我们应该承认学生是有差异的,因而他们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达成的速度也是各有差异的,小班化为学生的有差异发展提供了更有利的时空。教师应该关扫;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帮助他们清除发展的障碍。

三、完善制度强化研究

“小班化”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用先进的理念以及国内外最新的教学经验、教研成果相支撑,用理论指导实践,以理念引领行为,这样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小班化”教育,收到形神兼备的效益。为此,我们制定了“小班化”教育理论学习制度,并认真地实施。

学习内容: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国内外“小班化”教育成功的经验;学习有关“小班化教育调查研究、行为研究、课题研究、案例研究等教育科研方法。

学习形式:学习分三个层面展开:一是学校业务学习。利用学校每周一次的“教师例会”,组织学习“小班化”教育的有关文件、资料、文章,了解国内外最新的教育信息、教学动态、教学经验。二是教研组学习。利用每周“教研活动日”组织学习。三是教师个体学习。每个教师每周学习一篇以上的“小班化”教育有关文章,每月在(教师工作手·;册,上写一篇心得体会,学校定期组织评比,优秀论文在“教师论坛”上作交流。教研处负责学习的组织,定期选印相关的学习资料,本学期已编印四期。

学习方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学习与教师的教学实际结合起来,边学习、边反思、边实践,每个教师都要做好读书笔记,写好教育随笔,写好“教学反思”,保证学习质量,用以指导实践。

在小班化的条件下,如何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相应的教学常规作保证。我们在上课分层化,作业弹性化,评价多元化上进行积极探索,对小班教学提出了适应学生不同个性的备课、上课。练习设计、辅导以及考核评价的要求,要求每一位教师重视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对学生的不同需要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题与弹性作业,采取适合不同学生需要的考核形式,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为此,原有的教学常规一定要作相应的修订使之完善起来.我们做了如下工作:建立小班化学生学习管理跟踪卡制度;建立任课教师与家张联系制度;建立小班化备课制度;建立小班化作业批改制度;建立小班化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建立小班化教学督导制度;建立小班化质量验收制度;建立小班化教学多媒体使用管理制度; 我们加强了对小班化教育实验课题的研究,校长室负责课题实施方案的制订与论证、课题实施过程的调研与监控,课题成果的确认与发布等有关课题研究的决策。

政教处主任、教务处主任和教研处主任任课题执行组长,负责课题实验的组织、实施,全程参与课题实验全过程,及时积累、推广实验过程中教师的好方法、好经验,对出现的典型性问题组织开展专题研讨。视课题进展情况,对不适合本校特点或因其它原闭已经刁;再具有研究价值的子课题研究作出合理调整。

教研处负责为实验教师提供课题理论支撑及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最新动态信息,参与课题研究全过程,注重实验过程中有价值的个案的分析与积累;负责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撰写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教育教学论文,并组织交流、推荐发表。

全体学科教师均为本课题组当然成员。根据年级及学科特点,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开展各相关子课题的实验与研究。

我们积极参与市教科院组织的各种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多次与结对联谊学校滨海县陈涛是学进行饺际交流,06-o7秋学期我校作为东道主,向陈涛中学开放了参与小班化实验的班级各学科的课堂,07年4月我校还选派两名教师到陈涛中学上了两节情境自主教学模式的研讨课,受到了好评。

四、立足课堂拓展时空

1.在实践中,我们积极构建合作学习,创造课堂教学新模式

教师角色定位:指导者、组织者、倾听者、参与者。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在自我水平的提高上,教师的观念与模式也在变化中。

做好前置诊断——弄清学生的认识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征的现状,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为学生编排合作小组.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

建立合作学习——根据前置诊断材料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将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再考虑到性别、兴趣、现有水平,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因素合理搭配。进行编组,每组人数以4—6名为宜。组员要进行训练,做到既相互合作,又不过分依赖别人.组长定期或不定期轮换,轮换方法可多种多样。教师可参与小组活动,成为孩子学习的伙伴。

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是传授知识为其主要任务,是从教师的角度而不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组织教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听讲,被动接受,思维受到限制,而在小班化教育中是开放的、拓展的、体现学生自主发展,主体作用的课堂教学结构,例如创设情境法、生活经验法等。

改革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以新课程标准理念和现代教育思想为指针,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探索小班化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制订(盐城市第四中学小班化课堂教学评价表)。

举行全校的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竞赛,参赛对象;五个学科的老师全员参与,老中青同台竞技,相互交流、切磋。所在学科的中层以上干部同台比武,得到了教师的普遍赞赏,产生了积极的效应。小班化教学是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采取的新型教学模式,是实施新课程,开展校本教研的一种有效途径,每个教师都要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努力使自己适应和胜任小班化教学。没有年龄之分,不分职位高低,小班化教学和竞赛都要全员参与。

教案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格式,采用了更加切合小班化教学的新的教案模式,突出了师生、生生的活动,强化了小组学习的操作流程。所有参赛教师都采用了学校推荐的新的教案格式,不少教师还在基础上加以修改、完善,体现了探索、创新、进取的时代精神。

组织形式:改变了大班化“秧田式”的座位排列,都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组织形式灵活、新颖。

1、小组方式有:4人一组,5人一组,6人一组。

2、组合方式有:①对称型:②半圆形;⑧扇形;④马蹄形;⑤箭型等。

3、学习方式有:①激发式;②互助式;⑧组合式;④分层式。

教学方法主要有;

1、小组合作型的教学模式;

2、情景创设型的教学模式;

3、人机交互型的教学模式;

4、表演、游戏型的教学模式; 5.实践、操作型的教学模式。

产生的效应: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多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多了;师生互动多了;学生互动多了;个别辅导多了;学生的快乐多了。

凸现了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彰显了人本回归。特别是学习困难生的收获颇多。学习困难生过去程度不同的受到了冷遇歧视.无人问津,开展小班学习活动,他们能够平等,零距离地参与讨论、交流,接受个别辅导,激活了学习的原动力和潜能,也切合我们的校情。2.以建设温馨的班级文化为起点,营造学生发展的良好氛圃。

硬件方面——学生作品展览角、图书阅览角、电化教学设备角、英语活动角等在初一年级全部装备了多媒体。

软件方面——丰富的班级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力,在班级的文化建设上,张扬教师和学生个性,开展了班级文化环境布置比赛。

和谐的师生关系——小班化教育,十分强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级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摇篮。

3.合理设置课程,建立完善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体系。

小班化教育要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体现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时代性。

国家课程——严格遵照新课程标准。严肃执行教学计划,不增加周课时总量,下延长学生在校时间,开齐开好各类文化课与技能课。

校本课程——在小班化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初步建立了一整套具有我校鲜明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如科普、太极拳、纸艺、演唱艺术、外语课本剧,诗歌鉴赏与创作、制作个人成长网页、自我魅力展示、青春期成长记录等,我们举行了各班的诗歌朗诵会,全校性的太极拳比赛,我们将在此基础上,组建200人的太极拳表演团,参加市级以上的表演赛,形成四中素质教育的一个新亮点。

隐性课程——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学校电视台,广播站、百米文化长廊的教育功能,让校园中的每一堵墙、每一棵花木,每一块草皮都成为能对学生具有深刻教育内涵的教材。如“五心”教育的实施,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五星少年、五星青年的培养,评选“校园之星”。

我校的小班化教育才刚刚起步,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学习,积极实践,使小班化教育真正成为让每一个学生描绘自我发展轨迹,张扬个性,呈现特长,充满活力的大舞台,使小班化教育实验成为更新全体教师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从而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打造教育品牌,实现办学理想。

篇2:推进小班化教育

为了培育农村优质教育资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巩固莲都教育强区,推进莲都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区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在刘宗林副主席带领下,组织教育组委员和区教研室有关专业人员对“推进我区农村中小学小班化教育”课题进行了专题调研视察。调研组深入太平、双溪等小学进行了实地视察,听取了校长关于“推进我区农村中小学小班化教育”基本情况的介绍。并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政府主管部门有关的通报。委员们在进行认真讨论后,就推进我区中小学小班化教育需要完善的政策、采取的对策举措等提出了意见与建议,现将情况综合如下:

一、我区农村小班化教育的背景和现状

1、农村学校生源萎缩的现实。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加上低出生率等原因,农村学校的学生数随着不断减少。目前,莲都区农村17所小学中,有9所小学的平均班额少于30人,其他学校也有部分班级的班额已经少于36人,农村学校逐渐趋向自然小班。

2、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随着城区学校的扩建,大量优秀师资调入城区学校,农村学校的师资不断削弱,教 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导致城乡教育差距越来越大。莲都区基础教育的发展,关键在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缩小城乡差距,办好人民满意的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3、培育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子女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他们期盼有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希望子女能平等地接受优质教育。而目前莲都区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在城区,且城区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些城乡结合部的学校还相对比较薄弱。在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学校开展小班化教育实验,培育优质教育资源,是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迫切需求的重要途径。

4、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小班教育”已被认为是现代教育的标志,是实现教育均衡、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从国际教育形势看,小班教育是一种必然趋势,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基本普及小班教育。国内一些发达地区,如上海、江苏等地也开始提倡并施行小班教育,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为了贯彻落实莲都区区委、区政府关于建设莲都教育强区,推进莲都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教育局深入分析了我区农村学校发展的现状,把培育农村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作为重点,提出了农村学校逐步实施小班化教育的思路。

XX年秋季,教育局确定莲都联城中学、太平小学两所学 校为试点学校,发挥莲都外国语学校和梅山小班的资源优势,开展农村小班化教育实验,探索农村学校特色发展之路。XX年秋季,又增加了西溪小学、泄川小学、双溪小学、丽新小学、峰源小学、严鸟小学、双黄小学、黄村小学、水东小学等9所学校,形成了以农村学校为主、点面结合的农村小班化教育实验布局。到目前为止,全区共有13所学校开展小班化教育实验,实验班级达到208个,接受小班教育的学生达到7005人,其中初中2594人,小学4411人,农村学校学生2205人。

二、我区农村小班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农村小班化教育促进了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缩小了城乡教育的差距,对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看到,农村小班化教育发展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与困难。

1、小班化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莲都区农村小班化教育实验虽然从XX年就已经启动,但一直没有正式立项,还停留在自然小班的基础上。对小班教育的研究,教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研究热情不高,行为跟进不及时,导致整个实验推进缓慢,影响了实验效果。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也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对农村小班化教育实验没有规划,对学校小班教育的校园布局、教室布置、班额控制、教师编制、经费投入等方面都没有明确的要求和 规定,学校开展小班化教育的硬件和软件都达不到要求,影响了基地学校各项实验工作的开展。

2、小班化教育管理处于低水平

莲都区农村小班化教育实验在全省、乃至全国都走在前列。在其他地区,小班化教育主要在城市学校。面对农村小班化教育这一新生事物,我区农村学校的校长在认识上都很重视,充分认识到小班化教育对于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作用,但在实践上还缺乏深层次的研究,对小班化教育管理的实践还处于浅层次低水平。造成的主要原因:一是缺乏现成的可借鉴的经验;二是缺少外出学习考查的机会;三是一些校长习惯传统的做法,缺乏开拓精神,不能根据实际研究出符合学校特点的教学管理机制和措施,大多停留在部分教师自发的研究上。

3、小班化教育师资队伍比较薄弱

我区开展小班化教育实验的学校多为农村学校。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教师编制按生均数进行了调整,而开展小班化教育实验的学校规模都比较小,按生均数配置的教师数必然与小班化配置的班级数形成矛盾,各实验学校都出现了师资紧张的问题。由于我区开展农村小班化教育实验的学校大多地处偏远山区,受城区学校扩张的影响,这些学校的骨干教师分布极少,主要以老教师和新毕业生为主,这些教师的教育理念相对落后,教学能力相对薄弱。小班化教育实验是 一项探索性很强的研究工程,对教师的探索精神和专业素养要求都比较高,而目前的师资水平还达不到要求,需要对师资进行专业培训,使其适应小班化教育。

4、实验专项经费比较紧张

小班化教育需要创设良好的环境,目前,所有开展实验的农村学校教室布置都与实验前没有区别,硬件条件达不到小班化教育的要求,许多设备需要更新;教师对小班化教育的理解还不深入,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亟需进行理念更新。而我区开展小班化教育实验的学校规模都比较小,公用经费比较紧张,开展实验研究交流、外出学习都需要足够的经费支持。因此,需要政府和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安排适当的小班化教育实验专项经费,解决实验学校的设备更新费用,及教师参加培训学习、交流研讨、课题研究等活动的费用,保障实验工作正常开展。

5、小班教育规划还不到位。莲都区农村小班化教育主要停留在自然小班的基础上,政府部门对学校小班教育的教室设置、班额控制、教师编制、经费投入等方面都没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影响了实验基地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推进我区农村小班化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1、高度重视农村小班化教育工作

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广大农民对培育农村优质教育资源寄予了厚望。深入开展农村小班化 教育实验,提升农村学校的办学品位和教育教学质量,是巩固创强成果、整体提升我区教育教学水平、培育更多高素质农村人才的大事,同时也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把它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从农村学校的实际出发,加强全区小班教育的科学规划,制定小班教育的设置、班额、编制、投入等方面的细规,研究解决农村小班化教育学校的办学规模、基本设施、师资力量、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具体困难,确保小班化教育学校成为群众满意、质量较高的农村学校。

2、安排小班化教育专项经费

“小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标志,是实现教育均衡、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要用超前发展的眼光重视小班化教育,要千方百计多渠道安排农村小班化教育实验专项经费,逐步完善小班化教育学校的基本设施,补充添置必要的设备,营造符合小班教育要求的校园和教室环境。要加大力度对实验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专业素养和研究水平,使实验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全面推进小班化教育积累丰富的管理经验。

3、适当增加实验学校的教师编制

在按照生均比例配好师资的基础上,考虑小班化教育实验工作的实际需要,适当增加实验学校的教师编制,使实验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去研究思考小班教育的问题。要建立实验 教师的轮训制度,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教师去发达地区带岗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小班化教育的能力。

4、进一步提高待遇,鼓励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

财政虽然已经安排农村补贴,提高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但城乡的工作、生活环境差距太大,教师对城市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仍然很迫切,农村学校仍然留不住骨干教师。加上农村多为寄宿制学校,教师既要当好教师,又要肩负起“父母”的重任,工作十分辛苦。进一步提高这些学校教师的待遇,让他们感觉到在农村学校工作的优越性,确保农村教师“留得住、用得上”。也要积极鼓励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去任教,对下乡支教的教师要给予奖励性工资,使他们安心从事农村教育工作,逐步改善农村教师结构,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

5、加大教师培训和研究指导

首先要加大力度培训小班化教育实验的教师。一是自主培训,以本地优秀教育资源培训薄弱学校的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二是请专家讲学指导,提高实验教师的认识,深刻领会小班教育的精神,促进专业发展;三是外出学习考察,通过实地观察和体验,加深对小班化教育的认识,提高实践能力;四是带岗挂职锻炼,派出骨干教师到发达地区学习,把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教学经验带回来,促进教师的共同发展。

篇3:推进小班化教育

一、我校小班化教育的形成轨迹

(一) 在无奈中起步

小班化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走进我们学校, 是基于农村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是解放思想、创新实践的结果。长期以来, 中国学校办学都以具有一定规模为荣, 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 学校规模不断扩大, 班级人数由40~50人发展到60~70人。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2000年。进入21世纪, 每年新生儿童数比“九五”期间减少50%以上。伴随着经济状况的逐年好转, 人民群众对于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学校生源流失严重, 小班教育已成事实。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才是创新发展的基础。面对无奈的选择, 在教育局领导和专家的支持与指导下, 学校正确定位, 变无奈的选择为发展的优势, 变小班教育为小班化教育。

(二) 在探索中前行

2005年9月, 我校一年级全部进入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成立了实验工作领导班子, 拟订了实验工作方案, 组建了课题研究小组, 采用主题突进、团队合作、多人实践、行为跟进的方法对幼儿与小学衔接、环境文化创设、学生心理发展、备课教案设计、课堂师生活动、教育教学评价、开放作业设计、双语教学研究8个内容进行了研究, 取得了相应的实验成果。其中, 《实施小班教育, 提高办学质量》《长三角地区第二届中小学小班化教育考察报告》《立德树人, 全面提高小班化教育质量》等经验文章先后在大丰市教育局的《新农村·新教育》上发表。

(三) 在发展中成型

2005年至今, 学校按照整体推进、滚动发展的办法, 使小班化教育走向整体化、平民化、现代化和优质化, 实现了教育教学的“开放、互动、精致、高效”和学生发展的“科学、全体、多元、多样”,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例如, 2006年12月4日《中国教育报》上发表的《江苏大丰农村学生享受小班化教育》就专门报道了我校的小班化教育实施情况;大丰市电视台制作了《一路开拓, 一路阳光》小班化教育专题片;盐城师范学院农村教育科学研究所的专家专门来校调研, 并于2007年11月批准同意我校参与《小班化教育与无差生教育的校本研究》课题研究。至此, 农村小班化教育成为我校办学的鲜明特色基本成型。

二、我校小班化教育的基本成果

(一) 走出实践误区, 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实施小班化教育的过程中, 人们关心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小班化教育与大班额教育在操作上有什么根本区别。经过学校多年的研究与探索, 我们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

1. 走出了动力误区

很多人都会认为小班化教育和大班额教育无多大区别。事实上, 情感作为教育细胞开始发育成一个支持体、美、德、智的核心和基础性细胞, 让小班化教育突显出实践的优势, 学校及时挖掘情感教育因素开设了班级心情驿站。小班教师肩负起爱心妈妈、学科教师、心理辅导员的三重责任, 每天至少对三分之一的学生进行一次心理辅导, 每周至少组织一次学生情感体验活动, 把情感教育作为学生立德做人的切入点。具体措施有三点:一是根据观察到的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设置个性化发展方案;二是通过图画日记、亲子交流、师生信箱等途径, 建立健全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与疏导制度;三是通过娃娃评委、每日新闻、说说自己等活动, 对学生进行零距离接触, 面对面交谈, 让学生内心深处感受到“学习道德是快乐的, 做道德的人是幸福的”。现实的教育深入到了学生灵魂, 引领学生成为自主管理、自主学习的主角。

2. 走出了过程误区

学习是学生的“学”与“习”, 学校学科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三维目标。其中, 过程与方法就是目标之一。诚然, 大班额环境下也注重过程与方法, 但是很多情况下, 这种探索的过程与方法的把握常常是无奈而空洞的。小班化教育可以改变教师一统课堂的局面, 不仅让综合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得到很好落实, 而且使体现“探究”特征的以学施教发挥作用。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行迁移、建构的过程, 这不仅是智慧形成的过程, 更是德性、情感、智慧的协调发展的过程。

3. 走出了发展误区

学生的发展都有其个体的独特性。一个班级的学生成绩永远都有好、中、差的存在。如果从这个角度考察, 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部分人的发展。而小班化教育则相应减少了独特类的数量, 便于教师采取更灵活科学的策略, 变部分的发展为全体的发展, 实施无学困生教育。比如巧妙运用动与静、学与做的组合, 充分实施集体授课与个别教学、分层教学、异步教学的有机结合, 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位, 以发展为中心, 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 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放飞每一个学生的理想”的要求;结合学生个体的实际, 尝试开展“实践性超市作业”的布置, 个别指导, 努力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可见, 许多因材施教的好措施在小班化教育的条件下就可以得心应手地实施起来。

(二) 推进良性循环, 实现全体教师的共同发展

为了提高全体教师的整体发展水平, 学校在出台实施《教职工岗位考核方案 (试行) 》的基础上, 把握小班化教育的良好契机, 构建起教师发展的良性机制。

1. 定目标, 提要求, 努力实现教师专业成长, 获得反哺教育的能力

教师方面, 按照“一年合格、三年优秀、五年骨干、十年名师”的奋斗目标, 教师切实制订好个人成长规划, 过好班级管理关、熟悉教材关、课堂教学关、教学研究关、教育科研关。学校方面, 按照整体发展需要确立了实现一个目标、抓好两项改革、做好三项工作的教师培训思路, 积极实施“名师工程”。实现一个目标, 即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个性突出”的教师队伍;抓好两项改革, 即分配制度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做好三项工作, 即继续教育工作、校本教研工作、课程改革工作, 努力让优秀的教师更优, 让后进的教师变优。通过几年的努力, 教师队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 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本科就读率达到42%、信息技术教育参考合格率为100%;教师中, 盐城市教学能手1人、大丰市学科带头人4人、教学能手10人, 小班化教育实验年级教师受大丰市级各类表彰4人。

2. 搭平台, 促研究, 让小班化教育成为科研课题, 激发起教师的积极创造热情

小班化教育本身就是课题, 要让教师转变观念, 学校必须创设一个平台, 既要把它作为一种职业来做, 又要把它作为一种课题来抓。一是引领自律。针对小班化教育工作, 学校制定了《大丰市裕华镇中心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发展性自我评价细则 (试行) 》, 既有导向功能, 又有自律要求, 把教师注意力吸引到一心一意谋发展上来。二是建立论坛制度。学科组, 每周组织集体备课活动来探讨教法与学法;课题组, 每月组织课题研究恳谈会来交流研究成果;校园网, 专门设立小班化教育栏目让教师畅所欲言发表实践心得。三是现场展示。学校组织了一系列小班化教育现场展示活动。“文化设计奖”, 展示了班级文化布置, 折射出教师们的创造力;“年度进步奖”, 每个学年一次, 公开评选, 阳光打分。教师按照课题研究的相关要求, 展示自己的个人成长档案。教师成长档案分问题反思篇、继续学习篇、论文获奖篇、学生发展篇、表彰奖励篇五个部分。

(三) 突破城乡壁垒, 实现乡镇学校的全面发展

小班化教育的创新实践必然引发学校内部的诸多改革。学校着力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并依托小班化教育的大好时机, 不断从以下三个方面突破城乡教育壁垒, 获得学校的全面发展, 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1. 管理理念得到转变, 体现了“精致”的要求

从大班额教育走向小班化教育, 教师们最大的感受是以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中提倡的做法已经可以实现了。小班化教育不仅把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做精致, 而且也可以把家长学校等社区教育做精致。具体的做法是:一是基于日常走访、电话访问等的基础上设立家长回访簿, 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管理中来。二是定期举办亲子活动, 让家长体验小班化教育教学新理念。三是举办家校论坛, 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改善家庭教育行为, 积极创造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四是制定并实行“三至少三开放”制度。“三至少”即教师每周至少与每个学生交流一遍、每两周至少与每个家长交流一遍、每个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家长 (或社会人士) 恳谈会;“三开放”即学生管理开放、教育活动开放、课堂教学开放。精致的家校管理, 让小班化教育由校内推向校外, 形成了立体的教育网络。

2.特长爱好得到尊重, 体现了“人本”的要求

教育是学生合理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学校在小班化教育实验年级开展了特色班级创建活动。目前, 一年级、二年级的特色项目是舞蹈、书画、手工和剪纸, 三年级的特色项目是二胡、口琴、书法和国画, 四年级的特色项目是跆拳道。可见, 小班化教育实验年级做到了定时间、定人员、定内容、定措施, 使特色创建成为小班化教育实验教师们的共识。

3. 资源配置得到优化, 体现了“合理”的要求

学校在推进人力资源良性循环的同时, 依靠多方力量重组教育资源。目前, 学校数学、科学与音体美设施设备全部达到江苏省农村小学建设标准。计算机网络教室设置与办学规模匹配;各类图书26121册;后勤保障设施设备齐全。与此同时, 小班化教育实验班级还专门配备了班级主题文化角、学生图书专用柜、学生作品展示台等。

三、当前小班化教育的问题及其今后构想

农村学校小班化教育是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探索和谐农村教育新机制的重要举措。我们不仅要看到小班化教育的优势和学校取得的成绩, 也要发现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问题有两点:一是教师管理亟待进一步加强, 二是科研力度有待加大。今后, 我们将把握好小班化教育与大班额教育的区别, 不断凸现农村小班化教育的“特点”, 优化教师管理, 加大科研力度, 创新实践, 努力推进农村小班化教育的健康发展。

篇4:深入探索,不断实践,推进小班化

【关键词】小班化教育 教育改革 改革举措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231-01

短短几年的时间内,我们从“优化育人环境;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创设和谐、民主、平等师生氛围;创设特色校本课程”等方面进行了大胆而有益地尝试,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其成功举措在青岛市首家被新闻媒体报道——“小班教学势在必行”“四方小学有面会说话的墙”“小小读书郎,不背书包上学堂”《青岛日报》《青岛晚报》《齐鲁晚报》等报纸媒体竞相报道,在全省、全市引起强烈反响。目前,小班化教育教学已成为我校提高办学水平,推进素质教育的最前沿阵地。

一、探求——在实践中发展

“小班化教育”为我们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班级学生数量的变化,隐藏在其背后的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的教育观念和思想以及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变化,或者简单地说,我们的“小班化教育”实验正是对传统教育的挑战与变革。

变革之一:办学方向——启迪心灵、张扬个性、主动发展、超越自我

我校建于1920年,是四方区建校最早的一所学校。现有教学班23个,学生700多名,教职工62名。学校领导班子以“小班化教育”能够关注每个孩子兴趣、爱好这一优势为基础,结合今后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人才创新能力以及独特见解的高要求,制定出了我校小班化教育的办学方向,即“启迪心灵、张扬个性、主动发展、超越自我”。我们要让所有的孩子与老师、家长间架起心灵的桥梁,打开心扉,形成健康的人格。我们让所有的孩子解除传统教学的某些束缚,积极发挥其独立的见解,独特的个性,在学校的乐园里自由、快乐的成长;我们让所有的老师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知识积累,独立人格、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材施教。我们让所有的老师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教育的人本性和个性化特点,努力探索适合小班化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变革之二:办学方式——精耕细作

确立了明确的办学方向后,我们从教育教学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等各个方面入手,改变传统的“粗放经营”的教学模式,着重从校园文化、课堂教学、课程设置、课题研究等几个方面入手,打造我校的“小班化教育”特色办学方式。

1.人文化的育人环境

我校1-6年级均为小班,平均学生人数为30人。为给小班化教学实验营造良好的硬件条件,学校先后投资建造了美观、实用的学生微机室;各班教室购置了:电视机、录像机、录音机、VCD机,以及电脑等设施,实现了小班化课堂教学条件的现代化。

2.趣味化的课堂教学。

(1)讲课内容异彩纷呈

与普通课堂相比,小班化课堂的空间大了,从而使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变为可能。我校小班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分组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师生合作法、创意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相关连接法等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练中悟”,从领会学习向自主发现学习过渡发展,培养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个性。

(2)教学方式妙趣横生

针对小班学生个性发展强的特点,我校各学科教学均设计了各种妙趣横生的教学方式。语文课上,学生每答对一个题,就被奖励一个“皮卡丘”,再加上全班同学的掌声和齐声喝彩;解决不了的问题,发动所有学生参与小组讨论与讲座,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向全班表达自己的结论。数学课上,老师把数学题写在“苹果树”上,贴在黑板上,然后发动全班的学生“采摘苹果”,体验收获的喜悦。

3.多元化的评价

在小班教学中,我校坚决摒弃“一张试卷定乾坤”的评价方法,实行“等级+特长+评语”及期末免考的评定方式,注重学生个体过去和现在的比较,着重于成绩和素质的增值,更注重学习过程的态度与情感评价,使评价的中心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

(1)评价形式具体化、趣味化。在形成性评价过程中,我们强调情感渗透下的“无言评价”,如给学生一张笑脸、一个爱抚的动作、一个热情的拥抱、竖起“大拇指”给学生以肯定的手势等等。在终结性评价中我们将学科专项考查与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相结合,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2)评价方式多元化。我校对语文、数学、艺术学科从多方位、多渠道进行评价,评价的形式有“老师评”“家长评”“自己评”“小组互评”等,各学科均建立了“评价卡”,评价的内容也将采用动态评价。由此可以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认识自己,促进学生的发展,使评价更具有实际意义。

4.规范化的课题研究

“小班化教育实验”是一项极具研究价值的系统性科研课题。学校早年就开始着手将青岛市“十五”规划课题——“优化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与小班化教育课题紧密相融,将心理健康教育特色贯穿于小班的教学改革中,在“优化育人环境,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创设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方面作了积极而又有益的大胆尝试。

(1)小小展示台,树立自信心。学校为培养学生健康成功的学习心理,在教室外面设立了“会说话的墙”,学生在上面可写、可画,随意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还在教室的墙壁上贴满了各种学生作品,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展示自己才能的“天地”, “小星星排行榜”、“比比谁最棒”、“课外阅读展示台”等等,种种有趣的激励方式促使学生们你追我赶,竞争向上,激励学生在竞争中发展个性,在合作中创优。

(2)“师生对话本”,构架心灵之桥。学校特别重视引导广大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校小班化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发挥课堂教学这一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现在学校的教育方式已拓展为“我眼中的自己”“来自朋友的鼓励”“任课教师的呵护”“班主任老师对我说”“家长的期盼”的“五语连心卡”。

二、成果——在发展中积淀

几年来,全体教师不断提升课改理念、课程意识;不断提高教研、科研能力;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们已把教学看成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共同对话与交往的过程,看成了一个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思想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看成了一个探究与发现的过程。

三、思索——在思索中前行

回顾几年来的小班化教育实验,我们在思索,我们有困惑,更多的是我们对未来的期待。

在几年的实验中,我们感到要想切实提高小班化教育的实效,我们还必须在教学原则、教学策略、课程设置上继续探索;要想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必须着手打造一支优秀的“小班化”教师队伍;要想使我们的实验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我们还必须走出去,请进来,多组织实验人员进行异地考查,多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以丰富我们实践经验的不足……

篇5:推进小班化教育

推 进 报 告

汀罗一中 岳新良

我校组织实施的小班化转型研究课题《农村中学小班化高效课堂分组教学策略研究》被批准立项以来,严格按照课题规划时间安排,高标准,严要求,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现将课题研究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题活动情况 开题时间:2014年5月

地 点:汀罗镇第一中学会议室 主持人:岳新良

评议专家:陈英龙、杨洪民、郭建云

参与人员:周尉亭、张振山、郭建云、伍建强、邵德贵、刘宪江、张健、王维燕、张树英、冉学美、李建坤、王希泉。

二、研究开展情况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正在从探索阶段走向更深入的实践之中,新课改要求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学科教学更精彩。但我们通过对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策略并未得到根本改变,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的阻碍。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系统地研究教学的有效性原理,努力形成有效教学模式,用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最终达到全面发展。小班化虽然学额少,但同样存在层次差异及个体差异,为了能帮助各个层次的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和小组互助能力。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小班化高效课堂中分组教学策略”这一课题的研究,试图开拓一条有关高效课堂的发展之路。构建适合本校学生学情实际的自主互助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促进课堂由有效向高效发展。形成有利于促进自主互助学习的学法体系和教与学的质量评价体系。探索教师在自主互助学习中的引导调控作用,培养一批擅长小班化课堂教学的名师,提升办学品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定自主互助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操作流程。开展各学科学习策略和各学时学习方法的研究,设计用于学生自主互助学习的“预习案”。研究课堂学习小组建立的科学性,探究自主互助学习的适用条件和教与学的质量评估。探索一课时教与学时间分配的合理性,加强适应小班化课堂教学要求的集体备课研究和课堂组织教学研究。

①、小班化分组教学研究符合学生学习心理,承认学生学习中的差异性,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实际实施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②、小班化分组教学研究符合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体现因材施教。在班级授课制中,普遍出现“同内容、同进度、同目标要求、同评价标准”等“一刀切”作法,根本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严重防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致使优生“吃不饱”,产生学习如同嚼蜡的感觉,学困生“难消化”。

③、小班化分组教学研究使学法指导真正落到实处,实施分层教学,教师运用新的教育理论和心理辅导方法指导学生,抓两头带中间,能切实提高课堂效益;小班化人数少,有利于单独指导的特点,教师更有精力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3、方法:根据本课题性质及学校实情,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问卷调查、个案研究为辅。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形成一套有效课堂分组教学策略。在研究过程起始阶段,将结合进行文献研究以更好地把握研究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在研究实施过程中,将较多地进行案例研究,从中不断总结,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4、组织: 主持人:岳新良

课题组成员:陈英龙、杨洪民、周尉亭、张振山、郭建云、伍建强、邵德贵、刘宪江、张健、王维燕、张树英、冉学美、李建坤、王希泉

5、分工:

理论学习:课题组全体成员 开题报告:岳新良

第一阶段问卷设计、调查与分析:陈英龙、杨洪民、岳新良、周尉亭

第一阶段学生访谈:、张振山、郭建云、伍建强

第一阶段示范课及教学论文:邵德贵、刘宪江、张健、王维燕、张树英、冉学美、李建坤、王希泉

中期报告:岳新良

第二阶段问卷设计、调查与分析:张树英、冉学美、李建坤、王希泉

第二阶段学生访谈:、陈英龙、杨洪民、岳新良、周尉亭、王维燕、第二阶段示范课及教学论文:张振山、郭建云、伍建强、邵德贵、刘宪江、张健

课题总结与反思:课题组全体成员

6、进度:

(1)、开题论证阶段(2014年3月——2014年6月)。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工作方案,撰写课题开题报告,召开开题报告论证会。(负责人:陈英龙)

(2)、基础研究阶段(2014年7月——2014年12月)。初步形成小班化教育的课堂教学的

基本经验和模式。(负责人: 岳新良)

7、取得成果:

篇6:从小班额走向小班化教育

---农村小班化教育的实践和探索

我校的小班化教育改革起始于2006年秋。当时,近2000平方米的教学楼里仅有240名学生,学校面临着生源的饥荒和办学的困境。小班化教育改革由此开始……。具体进行了五个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1、理念:发展“每一个”。小班化教育是“基于每一个”的教育,是培养无差生的教育。为此,该校把小班化教育理念定位为“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目标是“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发展”。每学年为每个孩子制定一次《学生发展规划书》,涉及到孩子身、心、智、特等各方面的发展,学年末按《规划书》分项考核,重点看孩子发展目标达成情况。每个孩子拥有一个成长档案盒,学年末装订成册,记录成长和成功的足迹。每班设有“星级创建栏”,对每个孩子成长情况实施激励性过程评价。同时,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手段等方面均实施了“基于每一个”的变革,小班化教育从外延走向内涵发展。

2、文化:精彩“每一个”。小班背景下的文化建设精致温馨、个性飞扬、自主创新,处处彰显着“每一个”的精彩。这是小班化教育的显性特色。走进洪绪镇中心小学的校

园,高悬楼顶的办学理念“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时刻让每个孩子感受到温馨、快乐;校训“让读书充盈生命”,为每个孩子的生命成长注入不竭动力;运动场的主题背景“生命因运动而精彩”,让每个孩子与运动结下不解之缘;3000平方米的绿地花园、雕塑花架等,让每个孩子感受到家一样的温馨和美丽。教学楼墙壁彩绘琳琅满目、多姿多彩,让人惊诧,彰显了孩子们惊人的创作天赋。走进小班教室,自由组合的课桌凳、清新雅致的个性橱柜、自主创作的文化墙、个性飞扬的班风班训、“面向每一个”的星级评价栏、睿智灵动的“四角”建设(图书角、运动角、科技角、生物角)……每个小班环境都有孩子们的“私留地”和“合耕田”,不论精彩还是寻常,都是由学生自由设计、自主创作、自己布臵,处处彰显着小班化教育独有的文化特色。

3、课堂:张扬“每一个”。小班化课堂因自主而个性,因合作而精彩,因评价而激情。四年的实践,该校创建了小班化课堂教学“四六”模式。“四”即“四个百分百”:100%关注,100%互动,100%展示,100%发展,在课堂上得以充分体现。“六”即“六个学习环节”:明晰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碰撞—评价提升—当堂检测。展示碰撞是“四六”模式的核心。一般以4-6人为一个合作小组,围坐不同形状,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围绕探究问题,交流意见,碰

撞思想,提升对知识点的认识度。这一过程,合作互动,人人参与,课堂处处绽放着智慧之光。评价提升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是对知识点概括和系统化的过程。在评价上,可以小组互评、教师点评,每节课评出星级小组,点燃小组的争先激情。也可学生互评,师生互评,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只要有不同见解就可发言。该校还规定,每堂课每个学生至少要有两次发言展示的机会,这一规定已内化成师生的课堂习惯。

4、课程:适应“每一个”。小班化教育因班额小而更容易完成学习任务,因而学生会有更多的时间步入“第二学业”---个性特长发展。这就要求学校要拓展学习领域,开发校本课程。该校规定,每个孩子至少拥有一项特长,根据学生的申报,学校分类创建了多门校本课程。如“阅读课程”,学校把“让读书充盈生命”作为校训,意在倡导师生终生读书。新建了阅读长廊“生命之旅”,分六个学段给孩子们制定了六年的阅读目标,镶嵌在阅读长廊里,时时提醒每个学段的孩子们读什么书、读多少书、读到什么目标。学校还把图书室搬到了教学楼的走廊里,建成“趣读书吧”。每个小班都有自己的“图书超市”,图书都是孩子自己的,每个孩子贡献一本书,可以读到几十本书。再如“乒乓文化”,开发了《乒乓艺术》校本资源,学校建有18副乒乓球台(每

班一个),从一年级开始就设有乒乓球训练课,每个年级组建一个球队,每个学期举行一次乒乓球晋级赛,参与者达到全校总人数的50%以上。还有“诗文诵读”、“彩绘艺术”、“剪纸艺术”等等。

5、机制:激活“每一个”。初试小班化教育,老师们有激情而无恒心,有干劲而无方法。代三年级数学的一位老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起初按六人一小组摆成的“丁”字形课桌凳,没过几天她又调回了“秧田式”。理由是学生面对说话太方便,有的学生趴到桌子上说话,太乱,影响成绩。这只是其中一例,深层次的问题更多。针对此,该校先后几次带领干部教师赴南京、上海、徐州等地的小班化教育学校考察学习,多次聘请省市教科所、教研室的专家作专题报告,经历了大量的资料搜集、理论研讨、政策制定,引领教师转变观念,走进小班化。《洪绪镇小班化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是该校的纲领性文件,在小班理念、小班文化、小班课堂、课程建设、课程评价等方面均具详细的引领和规定。例如课堂教学,根据“四六”模式,学校设有专门的备课表,突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碰撞”等过程,并自我统计“四个百分百”的达成度。学校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重点看“四六”模式的运用和有效性。同时,为让小班理念植根于教师,学校每周二举行“小班化教学课堂开放日”活

动,每学期举行一次小班化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每学期举行一次小班化教育论坛活动,每学年举行一次小班化教育名师评选,不断让教师深化小班理念,适应小班教育,与小班教育一同成长,让小班教育充满生机。

实践证明,小班化教育是潜在的优质教育资源。让小班走向小班化,是农村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虽然,我校的小班化教育改革还没有惊人的业绩,但四年的实践和探索,孩子们变了,老师们变了,学校变了。省教育厅副巡视员张海泉在视察我校时,由衷的说:“没想到小班化教育有如此之魅力”。2009年我校的小班化教育改革荣获山东省教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

农村推行小班化教育任重而道远,很多方面还须深度思考。例如,在小班环境下,如何全面实现“关注每一个”?如何开发课程资源?如何选择教学策略?如何实施多元评价?如何开展教育教学管理?等等。

路漫漫其修远兮。农村发展小班化教育,我们寄予热切厚望!

精 美校园 精细管理 精品教育 精英人才

二0一0年九月

洪绪镇中心小学

小班化“四六”课堂教学模式

研究推广实施方案

一、研究目标

1、转变观念。让老师彻底改变目前课堂教学形式,转变为多学少教,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形式。

2、内化模式。把小班化教学“四六”模式,内化成教师的常态教学,人人达标。

3、培养能力。把时间、空间、能力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自学、合作探究、自我展示、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成绩。通过研究推广小班化教学“四六”模式,践行“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的小班化教学理念,从差生着手,从最后一名抓起,让班级成绩整体提高。

5、培养名师。培养一批践行小班化教学“四六”模式的优秀教师,并向全市推广。

二、研究内容

“四”即 “四个百分百”:百分百关注,百分百展示,百分百互动,百分百发展。这也是一堂好课的基本目标。

“六”即“六步学习环节”:明晰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评价提升——当堂检测。

三、条件保障

1、领导小组

组 长:崔正茂 副组长:杨 忠

成 员:徐 永 吕 锋 张庚新 张文杰

张 严

2、资源保障

学校安排专项经费,用于设备添臵、资料购买、研究活动、成果汇集、名师推广等。

四、方法步骤

整个活动过程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策划启动阶段,9月10-13日)。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第二阶段:(实验研讨阶段,9月14-30日)。确立两位实验教师(语文张严,数学张文杰),举行小班化“四六”教学模式的研讨以及初步实验。通过两位实验教师的实际操作,以及校骨干教师的共同研讨,完善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初步形成较为科学和成熟的、便于操作的教学基本流程。

第三阶段:(示范推广阶段,10月1-30日)。两位实验教师(语文张严,数学张文杰)在学校举行小班化“四六”教学模式示范课,全体教师通过观摩以及教学流程理论的学习,初步掌握小班化“四六”教学模式的运用,并在各学科运用。

第四阶段:(深化达标阶段,11月1日-12月31日)。进一步落实小班化“四六”教学模式的全面实施,实行教师全员达标。学校对各课程教师进行听课验收,查验小班化“四六”教学模式掌握及运用情况。对于不达标教师实行“多次辅导,多次验收”的原则,确保全员达标。学校将把小班化“四六”教学模式的课堂运用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对达标后教师采取不定期推门听课,随时抽验教师教案及课堂教学情况,对不按照“四六”教学模式教学的教师,将其情况记录通报,并把达标和课堂使用情况作为教师课堂教学实绩量化 的依据计入考核。对本学期不能达标的教师,课堂教学记最低分。

附:小班化教学“四六”模式流程

洪绪镇中心小学 小班化“四六”课堂教学模式

基 本 流 程

一、“四六”模式的内涵

“四”即 “四个百分百”:百分百关注,百分百展示,百分百互动,百分百发展。也是一堂好课的基本目标。

“六”即“六步学习环节”:明晰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评价提升——当堂检测。

二、“六步学习环节”基本流程

(一)明晰目标(4分钟)

A、引入新课,出示学习目标

1、方法步骤:教师将教学目标按照课时安排分解,通过课前制作好的投影或黑板让学生看。

2、目的:让学生整体上知道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3、意义:

a、使学生在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

b、由于学习目标往往是一节课的主干知识及要求的体现,因此,长期坚持揭示目标,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4、注意事项:

a、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准确制定学习目标,各个课时的分目标要与总目标对应衔接,切实做到既不能拨高要求,也不能降低要求。

b、学习目标要层次清楚,简明扼要,外显可测。c、要引导学生认真默看,不要急于切换投影或拿开小黑板。

本环节的关键是目标准确,主要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解决。

B、出示自学指导

1、方法步骤:教师明确学习的步骤及要求,通过课前

制作好的投影或黑板让学生看。

2、目的: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自学,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如何检测。

3、意义:

a、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掌握恰当的自学方法从而使自学更有效。

b、坚持每次自学前都给予方法指导,使学生积累了不少自学方法,学生的自学能力必然提高。

4、注意事项:

a、明确自学内容。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有的教材内容单一,一般一次性自学;有的教材内容多,可视情况分几次自学,但每次自学都必须写清楚自学的内容(范围)。

b、明确自学的方法。例如,看书理解(或边看边操作,还是边看书边与同桌讨论),看注释,看例题,做实验等,发现疑难问题做记号(或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等)。

c、明确自学后的要求。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

本环节,教师要先尝试学习,充分估计学生自学时可能遇到哪些困难,一般需要多长时间可以解决,提示的学习方法要明确,操作性强。

(二)自主学习(7分钟)

1、方法步骤:学生自学,操作,教师行间巡视。

2、目的: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思考,认真自学,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3、意义: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学,积极思考,及时地进行操作实践。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

4、注意事项:

a、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加强督查,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激励他们更加认真的自学。

b、重点巡视中差学生,可以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端正自学态度,使他们也变得认真起来。

c、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得只关心一个学生或少数几个学生而放弃了督促大多数学生。

(三)合作探究(7分钟)

1、方法步骤: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对比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争议性问题进行探讨,逐步补充完善,形成小组意见。

2、目的: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学习成果。

3、意义: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协作精神,培养他们的多向思维、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

4、注意事项:

a、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适时指导。

b、一节课中合作学习的次数也不宜过多,1~2次为宜,次数太多,讨论的主题就会分散,每次讨论也只能蜻蜓点水、留于形式。

c、小组合作学习要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

(四)展示交流(10分钟)

1、方法步骤:让中等生尤其是后进生用板演或口答的形式对自学获得的知识进行展示,根据回答的情况和学习的目标,教师及时组织交流,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自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获得知识和技能。

2、目的: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

3、意义:若后进生做对了,说明全班学生都会了,就不要老师再教了;若后进生做错了,引导中等偏上的学生分析,讲清错的原因,引导更正,归纳。这不仅对后进生有帮助,而且使尖子生理解更深刻了。

4、注意事项:

a、要解放思想,真正让后进生参与,千万不得搞形式主义,只叫尖子生演练,表面上正确率高,实质上掩盖矛盾,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

b、要面向全体学生,后进生回答问题或板演时,要照

顾全体同学,让他们聆听别人回答问题,随时准备纠正错误等。

c、教师要巡视,搜集位上同学有哪些错误,并及时分类,哪些属于新知识方面的,这是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哪些属于旧知识遗忘或粗心大意的,这是次要矛盾。把倾向性的错误用投影打出或写在黑板一侧,供评价提升环节使用。

(五)评价提升(4分钟)

1、方法步骤:

a、学生对比展示同学的回答找错误,或比较自己做的方法结果是否与展示的同学相同。

b、学生自由更正,让他们各抒己见。

c、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说出错因和更正的道理。d、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以后的应用。

2、目的:

a、凡是学生能解决的,就让他们自己解决,真正找出哪些需要教师引导、点拨的问题。

b、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意义:这一环节既是补差,又是培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既帮助后进生解决基本问题,又通过纠正错

误训练,使尖子生理解更加透彻,促进其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一题多解的操作能力。

4、注意事项:

教师要做到三个明确:a、明确评价与提升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经掌握的,坚决不教。

b、明确评价与提升的方式。让通过自学已经学会的学生去教那些还没有学会的学生,学生之间还可以互相质疑、讨论,最后老师再引导、再补充。

c、明确评价与提升的目的。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寻找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归纳提升,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错误,这就从理论到实践架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弯路。

(六)当堂检测(8分钟)

1、方法步骤: a、布臵课堂作业;

b、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 c、批改部分已完成的学生的作业。

2、目的:通过完成课堂作业,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能当堂达到学习目标。

3、意义:

a、及时反馈信息,能按时完成课堂作业的,就视为达到学习目标,做到了“堂堂清”。

b、将所学知识通过训练,内化为操作能力。

4、注意事项:

a、课堂作业要典型、适度和适量。

b、课堂作业要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

c、尤其是后进生的操作,要给予肯定,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

d、独立按时完成,教师不指导,学生不得抄袭。e、要限定时间,下课铃响就得交,把平时作业当考试对待。

上一篇:中秋综合实践活动下一篇:学费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