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教育合作研究共同体发言稿

2024-05-25

小班化教育合作研究共同体发言稿(共8篇)

篇1:小班化教育合作研究共同体发言稿

小班化教育合作研究共同体发言稿

12月22日周六,小班化教育合作研究共同体在我校开展活动。之前,办公室主任叫了很多人准备发言,我是其中一个。因那段时间宝宝刚出生,连续陪夜,精神不佳,思维混乱,写了几遍,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所以,原本台上那个空位置是我的,改成了在台下随机说。发言稿直到活动当天午后才重写完毕,但是到活动结束,主持人一直都没叫我,我也一直不主动要说。事后想想,自己觉得发言稿的内容有些想法还是有价值的,所以让自己发表一下。

今天我是负责拍照,四堂课,我都只拍了几分钟,听了几分钟,不好说什么。而李老师的那堂《纸船和风筝》我比较熟悉一点,因为前面两次磨课我都参与的。今天再听了半堂《纸船和风筝》,又引起了我的一点思考。

今天上午,柯孔标主任提到,现代教育理念之对课堂的评价正在以关注老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换句话就是说以学定教。我想,引用社会上正在流行的一句话说,就是“对下负责”。政府,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及一线的老师,要是能对下负责,才能做真正的教育。

因此,我认为我们老师应该经常换位思考,想想假如我是学生,我希望享受怎样的课堂?假如我是家长,我希望老师如何关注我的孩子?

从这个角度思考,我觉得评价一堂课,包括评价一个老师,还可以这样想:先把自己当做是孩子还未上学的家长,今天我听了两堂或者四堂课,我愿意把我的孩子送到哪个班去?我愿意把我的孩子交给哪一位老师去教育?接着进一步思考,我为什么选择这个班,这个老师?从中去寻找自己认同的东西。

今天这堂《纸船和风筝》是我听李老师上得最好的一次,她自己也觉得是。因为之前试教磨课都是别班的孩子,而今天是她自己班的孩子,她比谁都了解这些孩子,所以她能做得好以学定教。在试教过程中有名师的指点,有其他很多同事的建议,最终,李老师根据对自己的了解,进行了取舍和融合,才成就了今天这堂课。这也叫做知己知彼吧。尤其可贵的是,在课堂上,李老师表现出来的不是走教案走形式,而是真正关注孩子的,根据孩子的反应来调整教学语言,并且是尽可能地去关注每一个孩子。所以,假如我的孩子要上学了,我会愿意把孩子送进李老师的班级。

今天的主题是“丰富教学资源,改变学习方法,发展学生个性化”,我想这堂课的这三个方面都是有所体现,我想强调的是个性化教育的同时,不要忘了最基本的必须的东西。比如发言的要求,你看李老师这个班的学生在发言的时候,绝大多数是声音响亮,口齿清楚,体态得体。

柯主任说,我们这个小班化教育,不要去追究小班和大班究竟有什么区别,然后来证明小班怎么比大班好。这点我很赞同。我也觉得,无论是小班还是大班,我们要思考要追求的是真正的教育。而真正的教育,并不只是这规定的40分钟学科课堂。还有晨间自学管理,课间活动,午间谈话,困难班等,还有40分钟的班队课,我们现在叫做地方课程。我觉得这个地方课程的叫法还不够准确,应该叫生本课程才恰当。这个课,应该是老师根据学生一周的表现情况,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生命科学来制定书本上没有,但却跟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内容。

40分钟的课,重点是学科教学,更侧重于智育。而40分钟以外这些重点是面对实际问题、处理真实问题等生活教育,这更侧重于思想心理教育和行为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这40分钟学科外的课堂并不受重视。而当社会上发生重大事件的时候,我们才会惊醒一下,其实思想心理行为教育比智育更重要。

所以,我认为,课堂要改革,对学校对老师的评价管理更需要改革。具体怎么改革,我也还没想出具体的方案,但只要本着对下负责,做真正的教育,总有一天,也许是我,也许是你,也许是我们的团队,能够设计出一套现代化的先进的管理评价体系。

PS1:当我这样思考——把自己设想成带儿子挑选老师以后,最近我想到了目前我们公办学校在期末对老师的评价都是填填表,理理奖项,此类的材料整理,评的是材料。上级来检查学校,重头也是评材料,材料“做”得好,比实际“做”得好要重要得多的多。假如教育真的能做到对下负责,真的能实现“生本课堂”“生本课程”,目前这种迫使大家“对上负责”的评价套路显然是不对路的。学者熊丙奇老师说教育要放权,评价重点应看同事和家长。我觉得很有道理。试想,假如学校要进行3位老师包班制,让老师们慎重地为自己的孩子挑选3位老师,这3位老师一定是其心目中的优秀老师,被提名的次数越多就越能说明其优秀。假如让老师们慎重地为自己的孩子挑选7位老师,设想这7位老师包这个年级,这7位老师的组合一定很有讲究。提名完了之后,再说明理由,就是对这几位老师的具体评价。3位也好,7位也罢,就是占学校的百分之七或十五。同时,再收集家长对这些老师的评价(要有具体事例)。我想,这样评选出来的老师一定是真正优秀的老师吧。

PS2:假想加入自己的孩子来挑选老师,为的是引起慎重思考。假如学校能大胆根据老师和家长们的选择与评价来组合老师,放权给这些团队,打造精品班级,精品年级,然后辐射带动其它班级与年级,这种思路与管理是否能鼓励老师们积极思考与行动。何况,据说今年区里拨款设立新的奖励基金呢!

我认为,教育的“事”应当选“小”的做,教育的“思”才应该选“大”的想。“高、大、全”那是在N年后的积累才能水到渠成的东西。

篇2:小班化教育合作研究共同体发言稿

“小班环境下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中期报告

綦江区文龙小学

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和新一轮课程改革,针对当前课堂教学的现状,结合我区和我校实际情况,我校申报了《小班化教育中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课题主持人由綦江区文龙小学校长刘德锐同志担任。各级领导对我校开展小班化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设想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支持,成为我们开展这项研究的动力。本课题于2013年12月12日由綦江区教科所批准,已于2013年xx月xx日在綦江区文龙小学进行开题论证,接受专家指导,进一步明确研究思路,完善实施方案,明晰研究技术线路。自立项以来,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积极参与课题活动,大胆创新研究,积累了一些有价值的实践经验,也取得了一些可借鉴的阶段性成果。现将中期研究工作整理汇报如下,请专家组审议。

一、课题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课题立项后不久,我们组织了开题论证会,会后根据专家的意见及时校正了研究方向、整合了研究内容、完善了研究方案、优化了研究方法。以目前为止,课题组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健全组织,完善制度

在课题实施的初期,我们就成立了课题实施研究小组,负责对课题的协调、研究和管理,同时制定和完善了课题管理的制度,如:责任制度、学习制度、研究制度、报告制度、后勤保障制度和奖励制度等。课题研究分工清楚、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在实施过程中,我们真抓实干,定期活动,保证课题研究的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强化过程管理,提升研究品味。我们努力走实、走稳、走好研究过程,坚持每月一次的课题例会制度,汇报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布置各自的任务,及时总结研究情况,以指导下一阶段的工作,保证课题研究有序开展。

(二)深入调研,排查问题

在课题研究初期,我们对本校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通过学生教师问卷调查、深入课堂听课、进行专题调研,我们发现不少课堂上存在学生学习热情不高,课堂气氛沉闷、被动听死板记、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为了赶进度、完成教学任务,很多教师课堂上喜欢提问学习好、愿意发言的学生,久而久之,很多学生习惯于在课堂上做观众和听众,甚至神游于课堂之外。

4、虽然在课堂上有小组讨论活动,但无论是问题的设计还是过程的组织都显得比较随意,使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效果不佳。

3、教师课堂上鼓励性评价不足,评价方式单一化,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4、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学生合作氛围的创设;

5、合作学习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三)强化学习,更新理念

没有理论作支撑,研究只能在低水平上的徘徊和重复。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新课程、解读新课程、实践新课程,时刻关注课改的热点,以新课程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向书本学、向专家学、向同事学、向学生学,学习新理论,学习新经验,学习新方法;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提高品位,促进专业发展。我们采用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上网、学习专著、阅读教育教学类刊物,学习有关问题教学的基本理论,边学习边积累边实践,写好教育随笔,积累教育智慧,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学习,努力从理论层面上引导教师对课题研究提出背景、理论依据、教育思想、实践价值全面把握,实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

我们多次召开课题成员会议,组织课题培训活动。在内容上,努力实现两个“零距离”。一是努力实现与新课程改革最前沿的“零距离”;二是实现与教学现状的“零距离”。在方式上,实现三个结合,即“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计划性与即时性相结合,研讨式与点拨式相结合。努力使每次课题培训带给教师“经验上的分享”、“理智上的挑战”和“价值上的建构”,逐步使教师成为实践者、思想者,丰厚他们开展课题研究的底气。构建课题交流平台,进一步完善共

赢互惠的教学研究制度,拓展互惠的内涵,积极主动、坦诚无私地公开自己的教学与思想,在教导处的支持下,课题组积极组织老师参加各种教学观摩、学习、参观活动,也邀请其他学校教师参加我们课题组的观摩活动和研讨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和培训,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总结反思,撰写论文

在注重课堂的同时,我们更注重对平时的教学行为的深入反思,多积累,多反思。广泛发动教师在学习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撰写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教育教学论文。针对在教学过程中的困惑,评课讨论中的收获,课题组教师能及时总结,积极撰写教学随笔和教学论文。在反思中成长,在写作中提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二、课题前期研究成效

从课题立项开始实践研究到现在近两年的时间,“小班化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已经在我校低年级各学科落地、生根、开花并取得一定成果,彻底转变了禁锢思想的传统教学观、课堂观、教师观和学生观,树立了本真教育理念下的现代人才观。学生的变化更是喜人,在道德品质方面,学生学会了自觉自律自理自强,有了慎独精神;还学会了同学间互帮互补互谅互让,有了互助精神;独生子女间学会了相互配合、集思广益、团队合作,有了合作精神。在学习能力上,学生具有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了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思想性格上,学生变成了善于表达思想的演讲者、敢于思考的雄辩者、性格开朗的合作者和乐于助人的善良者。

随着“小班化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我校低年级各学科的大面积推广和深入研究,教师与学生角色都实现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的角色转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由过去照本宣科的传授者转变为匠心独具的设计者;二是由知识的单一讲授者,转变为课堂学习激情睿智的引导者;三是由自我陶醉的讲授者,转变为课堂学习有条不紊的组织者;四是由应试教育的钻营者,转变为学生素养的培养者。同时,学生的角色转变也有四方面:一是由过去少数“尖子生”独占学科高地,转变为全班学生按自己个性特长人人参与、组织学习;二是由过去思维在少数同学之间,转变为现在的思考在每一名学生身上的人人思考;三是由过去少数学生的学会进步,转变为全体学生的人人发展;四是由少数学生的鹤立鸡群,转变为全体学生的人人成功。

三、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实施“小班化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近两年来,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渐增强,学习方式开始转变,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但是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仍存在不少问题,值得进一步反思、改进。

1、课堂气氛良好与部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低的矛盾。我们对课堂模式的研究主要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减少学生违纪次数和提升教师水平等为目的。这既需要勇气,更需要实践。但是,经过近两年的时间观察,依然有部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他们只看别人参与活动,自己好象局外人;合作学习中出现“弱势群体”的不“合作”现象,使合作学习有时流于形式。

2、教师个性化发展与教学合作的矛盾。我们有些教师的知识分子狭隘观念比较强,只相信自我奋斗,对教学合作存在着认识偏差,强调教学的个人独特性,不愿与其他教师合作,出现费时、费力、重复劳动,成效不明显,不利于对学生的整体监控、指导;个别学科目标虽然明确,但分工落实不足导致学科的“不合作”现象时有发生,使学科合作有时流于形式,教师合作名存实亡。

3、对教学改革认识不足与教学快速发展的矛盾。部分教师怕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既要照顾进度,又要改革教学形式,疲于应付;加上学生的能力差、见效慢,一些老师一遇到困难就犹豫观望,怕付出更大的辛苦不说,还害怕承担更大的风险。甚至个别教师觉得老的教学模式使用起来轻松、实在,私下里又在使用老办法。

4、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与学生的能力差的矛盾。部分学生基础差、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学习意识不足、懒惰思想根深蒂固。课堂上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气氛不突出、放不开,学生上课时离不开教师的首肯、引导;加上他们的讲题才能、组织才能非一日之功,讲题的流畅性、精彩性还明显不足。

5、由于学生年龄特点,低段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较少,在合作中出现讲话,无所事事,不做分内事的现象,给老师掌控课堂带来一定的难度。

四、课题后期研究视角、研究方法、、途径、措施等

(一)研究视角

(1)从教师发展的角度来看,学生接触面的相对集中与全面深入,使教师能够更加关注于学生的个体情况,更加关注于教育细节的设计和教育环境的布置。对因材施教和学生个体受关注程度的强调使教师的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学生自身。它需要教师加强自身学习,改进教育理念,切实提高教学水平。除了原来的传道授业解惑功能之外,还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选择适合于各人的教学方式,更多地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本课题的确立与实施,对于教师的成长来说,恰好可以改变其陈旧的观念和落后的教学行为,(2)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小班化背景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学生形成合作、竞争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研究方法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为行动研究法: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形成研究假设,选择研究对象,实施教育行为,以验证假设。其它方法如:经验总结法、观察法等。

2、调查法: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3、问卷法: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4、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5、理性思辨:我们拟通过理性思辨,思考在合作学习中的误区,从中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途径。

(三)基本途径、策略、措施

1.教师的激励

(1)以课程为核心。要求教师努力做到:“以赏识的目光去发现,把课备好;以真诚的感情去表扬,把课上好;以饱满的热情去激励,把学生教好。”课上,师生们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去感受对方,把握好每一次对学生的鼓励表扬教育的机会,对每个学生恰如其分地运用好赏识激励性评价语言,通过激励改善师生

之间的关系,也是让孩子们交流亮点,相互间发现亮点的最佳时间。

(2)以课堂为阵地。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热爱、尊重、相信学生的激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而课堂是实施自主合作学习教育的主阵地,这就要求课题组教师结合自己学生特点及实际情况,善于运用各种赏识、激励的方法,对学生课堂表现及时进行评价,激发同学们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欲望。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最终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乐园,真正展现“乐课堂”。为了让每个孩子在课堂教学中体会获取成功的快乐,我们还将不断总结,不断调整,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开展教师自主学习成果沙龙活动,还要进行课堂教学展示。(3)以优点卡为载体。为了不断激励孩子进步,我们准备固定下来形成一个产生长久激励效应的对应物。就是,老师们根据平时观察、记载,将孩子们不管哪方面的进步或好的表现,写成一张张短文卡片(或写在卷子上),这就是优点卡。鞭策学生进步的有效手段。我们初步设想把优点卡的书写由单一的教师写给学生,发展成家长写给孩子,学生之间相互书写的局面,把学生的学习能力转化看得见的实物,达到激励学生进步的目的。

(4)以争星为动力。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将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工作作为实践成功教育的主渠道,深入开展争星活动。把学生的各项活动、及学生常规表现都融到争星活动中来,十个优戳,换得一个小奖状,十个小奖状换得一个大奖状,并且星星上光荣榜。这种激励措施对班级的学生各项工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5)打报喜电话。因为现代通讯工具的使用,增进了家校之间的合作,打报喜电话,可以增进师生之间,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感情,用良好的沟通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学生得到赏识,家长看到希望,久而久之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

(6)家访。面对面的交流有的时候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家访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

2.学生方面

(1)会表现自己: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在小组学习过程中,通过抓住每一

个表现自己的机会,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有一种满足感,成就感。

(2)会评价自己:通过在学校各项活动,在社会交往中恰当评价自己,既要看到成功的方面,也要看到有待改进的地方,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3)会发展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能看到自己的力量,会挖掘自己的潜能,不断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满怀信心不断获取成功。

五、课题重要变更说明

暂无变更说明。

六、课题经费使用情况说明

(一)收入:预算经费3万元。

(二)支出:

1.设备:文柜,文件夹,档案袋1000元 2.会议、教研活动经费和培训经费:

会议:3000元 教研活动:1000元/次,共6次,合计6000元 培训费:外出培训两次共2000元,校本培训4次共2000元。

3、奖励经费:

(1)论文、案例、心得每篇获国家级一等奖500二等到300三等200,市级300,200,100,区级200。100,50,学区级100,80。50,校级50。320,20。在公开刊物上发表200元每篇。

(2)课件单件奖励同上。

(3)教学展示研讨课每节奖100元。

预计余额:8000元。

篇3:小班化教育合作研究共同体发言稿

一、存在问题

1. 合作过多

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有广泛的参与, 一有问题, 不管合适与否, 难易如何, 都要学生合作讨论, 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 才能解决问题。过多的小组合作会造成:

(1) 由于没有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而采用合适的学习方式, 学习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同样由于单一方式方法的刺激, 学生逐渐感到厌倦。

(2) 一些没有思维容量, 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屑一论的问题充斥其中, 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 教学时间大量浪费, 教学效率事半功倍。

2. 合作前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时间

问题一出现, 教师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 深入思考, 就组织小组讨论。有时, 教师在提完问题后, 就立刻让学生合作讨论, 学生没有经过深思熟虑, 匆忙展开讨论, 要么坐享其成, 要么人云亦云, 盲目随从, 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 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的成分修正自我观点。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 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 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

3. 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 学困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

在合作学习时, 学优生往往具备了合作交流的某些条件和要求, 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一分子, 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 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 参与性、主动性欠缺, 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 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 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 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长此以往, 通过小组合作是否已达到优势互补的帮助性学习呢?还是仍只有这些学优生学会了, 而学困生很少能得到锻炼呢?

针对以上小班化教育小组合作存在的种种问题, 作为教师该怎样对待才能使小班化的小组合作更加行之有效, 使学生得到更全面、更有效的锻炼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二、采取对策

1. 根据个性差异, 合理构建学习小组

教师应根据班内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的需要, 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 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自愿结合”的原则进行分组。比如, 有的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 学习热情的起伏较大,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兴趣往往受学习内容和学习氛围所左右。针对这一情况, 根据数周的观察和了解, 教师从学生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和需求入手, 进行异质编组, 有利于同学之间相互帮助, 有利于合作精神的培养。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个性特征, 把全班学生分为好、中、差3层。分组时, 均衡配置, 即每个小组学生在学习基础、能力水平等方面大体相等;男女混编, 即每一小组男女生比例大体相等, 然后明确组长及组长组员责任, 分工落实后, 引导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成员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互相宽容、共同提高, 使学生意识到每个小组都是一个荣辱与共的群体, 不能和小组成员友好相处或拒绝帮助别人都是不可取的。

2. 把握合作时机,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

选择适合小组合作的环节, 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什么样的教学环节适合小组合作呢?

(1) 在检查学习效果时。当学生学习、复习生字词, 或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了解各个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时, 可以由组长带领组员小组合作互查。这样, 学生的参与机会多, 涉及面广,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密度加强了, 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2) 在问题有难度时。理解课文重点段落、体会关键词句等一些探究性问题时, 学生独立思考有一定难度, 难以独立解决。这时, 教师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讨论, 在合作讨论时组员相互启发, 能够达到合作的效果。

(3) 欲罢不能时。有些训练语言能力的环节, 学生通过独立的思考都有了答案, 而每个答案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最精彩的。

3. 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并做出指导

要使合作学习真正有效性, 光靠学生的能耐是不够的, 毕竟小学生的组织能力、思维能力、自我监控能力还处于相对较低状态。因此, 教师指导不仅不可缺少, 而且占主要地位。所以, 在学生展开合作学习时, 教师不能“袖手旁观”, 更不能做下一环的准备工作, 而应当从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去, 在组间巡视, 对各个小组合作进行观察并直接参与到活动中去, 对各个小组的合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4. 要正确处理异质学生间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采用异质性混合小组为多。在组成小组成员时, 一些学优生出于小组荣誉的考虑, 会拒绝或排斥学困生, 此时教师要做耐心细致的工作, 并要激发其相互帮助的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 学优生凭借其优良的素质, 很有可能在小组中扮演着核心人物, 主宰着整个小组。为了不使学困生变得更加胆小怯弱, 避免学困生的被动性,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对其更多的关心和鼓励, 建立起“能行”的积极期望, 提高学生的自信度和自尊性。同时应尽量发现这些学生的长处, 并加以发扬, 以扬长避短, 建立自信, 从而能主动参与, 积极发言, 毫不胆怯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

5. 发挥组间评价作用, 强化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以小组集体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 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 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 把整个评价重心由激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同时又注意把强调外部强化转为学生的自我奖赏, 揭示学生参与互助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以组间竞争促进组内合作的方式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 提高小组的凝聚力, 让学生从互动中逐渐认识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体会互动带来的智力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爱, 并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积极态度, 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

总之, 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在讨论与合作中获得成就感, 以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在动机, 注意设置适宜的合作学习问题、情景, 确立集体目标的合作性, 给予集体学习的自主权, 让学生在自我激励的氛围中开展互助学习, 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学会共处, 而且还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 发展他们的创造力, 学会求知。

摘要:在小班化的合作学习中, 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在讨论与合作中获得成就感, 以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在动机, 注意设置适宜的合作学习问题、情景, 确立集体目标的合作性, 给予集体学习的自主权, 让学生在自我激励的氛围中开展互助学习。

篇4:小班化教育合作研究共同体发言稿

一、 优化“组合”

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赖以展开的前提。因而,优化“组合”显得尤为重要。

1. 合理分组:优化“组合”中首先要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把学生按照男女生比例分为甲、乙、丙三个层次,四人为一小组。再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分组的原则,进行分组,使得每个小组的实力基本相当。最后,请每个小组给自己取个富有寓意的名字,如结合十二生肖取名为“威风虎”、“千里马”、“腾飞龙”等,增强组员的主人翁意识和小组的凝聚力。

2. 明确分工:重要的是,每一个组内成员要承担特定的职责,例如“组长”对组内成员及任务作出总的安排,掌握好小组学习的进程;“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合作学习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检查员”负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确保每位成员切实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如此安排,能较为充分地保证小组成员“人人有事做”,并能使小组内产生各种有利于讨论的观点,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至于因为某一个人的缺席或暂时的不理解而使活动受到影响。

3. 灵活机动: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或是学习的不同阶段,小组成员可以是动态变化的,人员可以进行自由组合,提高小组成员参与活动的兴趣,并能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的控制或从属地位,而且小组成员的分工也可以是动态的,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使小组成员都能得到全面的锻炼。

二、 优化“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是通过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方式来提高学习效率的。但一味地追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不考虑教学的实际效果,造成教师滥用、错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所以,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1. 当学生个人思考水平有限时

在课堂教学进程中,教师有时会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这些问题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性,单靠某一个学生往往回答不全面。这时就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可以让组内的几个成员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通过讨论和共享,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发,从而对问题的认识更加丰富和全面。例如教学《最大的麦穗》一文结尾处苏格拉底的话——“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确实难度较大,学生仅靠个人力量是难以回答的。于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联系个人的生活实际,相互启发,可以达到一定的认识高度,从而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我们在追求美好理想的同时,一定要把握住眼前的机会,这样才可以一步一步更加接近自己人生的目标。不把握住眼前的机会,好高骛远终将一事无成。

2. 当学生意见分歧不统一时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各自不同的个性和成长经历,时常会出现不同的观点,有时会极不统一,甚至还会因为彼此不同意对方的观点而发生争执。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开展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在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和发挥的前提下,使问题越辨越明,最终达成统一观点,形成共识,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作用。例如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作者问老人,每天清扫山路累不累啊?老人说不累,学生们的意见有分歧,有说累的,有说不累的,到底“累”还是“不累”?小组讨论去吧。最后学生可以达成共识:身体上是累的,山路陡峭,年纪大,体力不支啊。心理上是不累的,一路欣赏好山好水的美景,看到自己的辛勤劳动能为游人服务,开心!

3. 当教学内容为开放型问题时

这样的教学内容答案不惟一,可以有多种方法、多种思路,能很好地激发学生讨论、探索的兴趣,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境,改变由单个学生进行直接回答造成答案不全面的弊端。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既能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又能汇聚多角度的思想,便于学生在倾听中发现别人的长处,突破个人思维的局限,拓展自己的视野。如:《孔子游春》一课教学中第8自然段“孔子论水”的一段话,孔子说水是“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的真君子。结尾处的省略号意思是话没说完,请你想想水还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各人看法不一,答案众多:水一路奔流入海,目标坚定、执着坚毅;水滋润世间万物,不求回报,乐于奉献;水冬结冰春融化,能屈能伸,应对自如……每个人有自己的思路,有自己的理解,相互碰撞,共同提高。

三、 优化“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与教师的及时、有效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该是旁观者,更不要去做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准备工作,而是应该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巡视、参与小组活动。具体指导可以表现为:

1. 规范行为。教师要认真观摩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地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

2. 发现火花。交流的过程是学生间思维碰撞的过程,时常会有思维的火花闪现。这种火花可能是一个富有创意的想法,也可能是个富有哲理的话语。教师要在倾听中努力去感受和寻找。

3. 排除障碍。在合作学习中,时常会出现因为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的情况,这时需要教师及时的点拨,才能使学生很快地排除障碍。

4. 引导深化。在开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时,小组的交流和讨论往往容易出现交流讨论层次浅、过于片面的情况,就要求我们老师引导学生向更全面、更深刻的方向去思考分析。

四、 优化“评价”

“评价是一盏灯,能指明学生学习前进的方向”。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班学生少的优势,采用灵活多样、科学合理的评价手段和方法,让评价不仅成为教学质量的反馈,教学调控的依据,而且充分发挥其激励和导向功能,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提高和发展。

1. 及时评价

小班人数少的特点为教师及时评价提供了可能。对于各小组的合作学习所取得成绩的评价可以随时进行,当即指出合作成功的闪光之处,给予表扬,及时发现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错误与不足,给予有针对性的帮助。

2. 多元评价

教师在教学实践时应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组际评价及教师评价等评价方式,重点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评价,改变以往教学重结果、轻过程,重个人轻集体的评价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最主要特征是小组成员共同达到目标,所以教师在评价时应该注重过程与发展,既要对学生个人进行评价,更要对小组集体进行评价,既要注重智力因素的评价又要注重对非智力因素的评价。

3. 正面评价

教师不能吝惜表扬和鼓励,因为教师的一句鼓励将会成为孩子们奋发向上的动力。更多应采用正面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团队精神等方面进行客观、恰当的评价。教师应认识到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除了帮助之外,还要为他们创设更多的锻炼机会,这样才不会打消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要善于发现这些学生思维成果的合理部分,不苛意求全,促进每一个学生合作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篇5:小班化教育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我区开展中小学小班化教学已两年有余。在落实新的教学环境过程中,我校组织师资力量对“如何开展小班化教学”进行长期的研讨和实践,并逐渐形成我校小班化教学的特点和特色。下面我以自己在开展英语教学过程中感悟,分别就小班化教育的认识和在此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介绍:

一、小班化教育的特点

小班化教育主要表现是缩减了班级学生的规模。在此基础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产生了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的教学环境,这使得目前开展的教育活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教育时间和空间上的增加 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学生获得的教学服务时间和空间都得到明显提升,对教师如何运用现有教学空间,提升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教育活动中互动环节的提升

随着教学服务时间和空间的提升,这使得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并从根本上对教师提出了改变教学方式和师生交往方式。

3.教学个别化和个性化的增强

学生人数的减少使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学生的基础、心理、个性爱好、特长等。这使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具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开展个性化指导。

4.师生关系的转变

小班化教学条件下,师生交往机会增多,交往频率增大,师生之间更易加深了解,使传统的教学过程向师生间双向交往的形式转变,使学生拥有更多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相互评价,使其个性得到张扬,这对开展如电脑、英语、综合实践活动等据有兴趣的课程具有积极意义。

二、小班化教育的教学方式改变

通过对小班化教育的特点梳理,我校对以往的教学方式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其中,我认为小班化教学理念的核心是开展精细化教学和关注学生成长。

1.开展精细化教学

小班化教育这对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艺术性提出更高要求。对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必须融入更多的教学方式。小班化教育中,传统的粗放经营不得不被精耕细作取代,这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关注学生成长

小班化教育的变革,其核心在于实现以学生为本,注重教育上的人文关怀。小班化让教师从原本的单一知识教学转移出一部分放到学生上,针对性开展分层教学具有了实际意义。在小班化教育的班级里,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学习困难更能够获得老师及时有效的关注和指导。

通过关注学生成长,小班化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教师更易于带着积极的心态和情绪对待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教学方法教学,教学积极性普遍提高。

三、小班化教育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互动性较强的教学方式,符合小班化教育的基本特点,也被我校较早应用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自身在英语教学过程体会,分享小班化教育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和体会。

1.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1)科学分组,组建学习小组

教师首先必须进行合理的学习小组分配,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其中,学习小组分组遵循两条规则:第一、成员少,确保每个学生的参与度;第二、性格互补,避免性格内向的学生集群导致无法形成交流环境。

(2)提供示范,明确学习内容

小学阶段教师示范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具体的示范让学生明确英语教学内容。因此在合作学习之前给予学生充分、合理地示范,不仅可以使学生明确合作学习内容,为合作学习奠定基础,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运用英语交际的兴趣,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同时,英语学习需要良好的语言环境,通过指导学生模拟场景演绎,帮助学生体会英语交流的实用性。

(3)过程指导,提高学习效果

分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在各小组间巡回指导,鼓励英语对话,并做好两点:第一、及时发现小组英语交流中的错误和不足,并加以纠正;第二、引导英语能力较强的学生帮助英语能力较弱的学生。通过这样引导,不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更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友情。

(4)组织交流,加深学习效果

学习交流是促进英语学习互相学习、促进的重要环节。同时,组织交流是检验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的有效手段。

交流可采用竞赛的方式,鼓励学生上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过程应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5)建立标准,分析学生反映

有评价就要有标准。通过公平开放的标准,激励优秀的学习小组,发挥榜样的效果,通过激励的手段,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

同时,课后教师可对每名学生的表现逐一分析,标注他们小组学习过程中的习惯、性格、能力,为之后开展个性化教育提供参考。

2.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和效果

实践证明,通过合作性学习这种活动,提高了学生参与性,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同时,评估体系也为后期差异化教学提供了有效地数据参考。

教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思维水平,激发学生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也有利于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对推动素质教育和关注学生成长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

简述:

篇6:小班化教育合作研究共同体发言稿

09级美术学师范三班 范娟娟 090142299

一、对于小班化小组合作的介绍[1]

二、小组合作对于小班化美术教育意义[2](小班化美术教育的成功实例)

1.美术小班化教学有助于发挥小组合作精神[3]

2.发挥小组合作精神,引导学生自主探索[4](水墨老房,长卷形式的例子)

3.引导学生表达----评价模式的探索(立体构成的小组合作)

4.有助于调节心理状态,促进美术学习共同体的健康发展

三、在美术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1.让学生个性在小组合作中融合[5](杨浦区成功改革的例子)

2.融入竞争机制,激发合作热情(小组间的美术作品创作比赛)

3.采用优势互补,培养合作精神6](素描能力,色彩能力,构图能力,造型能力等相互促进与交流)

4.留给学生充足的合作时间

5.以小组合作为参考给予学生评价

四、反思与努力方向[7]

1.总结以往成效[8]

2.朝着更优的方向改善

1)加强独立思考和教师引导(分工独自思考创作构思)

2)合理分配小组

3)灵活运用更新颖的美术合作形式(例如与行为艺术相结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 吴幸歌.孔老师艺术生15人小班化受热捧[N].郑州晚报,2010年2月.[3] 吴筠.广西中小学美术优质课现场角逐我校轻松夺冠

[J]..[4] 枫林.小班化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J].http:///news/jcjy/2007/11/content_125685.shtml

篇7:小班化教育合作研究共同体发言稿

大丰市三龙镇第二中心小学 林峰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小组讨论学习这一形式已成为小学诸多学科教学中的热点,甚至出现了上课必有“小组讨论”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课程改革的新思想已经融入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之中,并且正逐步转化为教者的实际行动,这本是一件令人欣慰的好事情。

1.合作学习已成为小学数学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重任。

2.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过去传统的数学教育模式普遍存在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从而造成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缺乏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合作学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

3.“小组合作学习”目前在小学教学中已被普遍重视和应用。但我校由于学生班额较大,任务重,时间紧。老师整天忙于备课和批改作业,因此,教师在教学课程上实施合作学习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没有抓住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使合作学习仅仅流于形式。经常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多数学生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就完了,对其它小组成员的意见不置可否,有的教师为了追求合作气愤,不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合作学习刚一开始,就草草收场,让这一教学方式走过程。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尽、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二)现代教育理论:人的认识既不是主体预先形成的结构展开,也不是主体对客体的简单描摹,而是主客体之间通过不断地相互作用而逐步构建的。因此,认识主体的实践活动起着决定的作用,是一切知识的来源。

(三)心理学研究结果:学生都有好奇心,都希望被人尊重,都有得到认可的心理需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究”正好满足学生的这种需求。

(四)概念界定: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

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学会合作”已成为现代人生存的基本素质,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远不只是一个认识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其实,合作学习是教学条件下的学习的组织形式。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分析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4、培养学生参与、互助、民主、合群、合作、竞争、交往等道德观念和现代意识。要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兴趣,有明确的目的,积极主动地始终参与探索学习的全过程。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目前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原因分析。一是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二是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的任务缺乏挑战性;三是忽略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四是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五是合作学习中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六是合作学习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二)小学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的构建。一是增强合作意识;二

是训练合作技能;三是学会倾听;四是学会讨论;五是学会表达;六是学会组织 ;七是学会评价。

(三)、选择合作的时机。合作学习强调集体荣誉和个人责任,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在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了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实验对象为本校二、四年级全体学生。

(一)该课题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为行动研究法: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形成研究假设,选择研究对象,实施教育行为,以验证假设。其它方法如:经验总结法、观察法等。

2、调查法: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3、问卷法: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4、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5、理性思辨:我们拟通过理性思辨,思考在合作学习中的误区,从中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途径。

(二)研究策略

1、激活性策略:要学生始终保持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激情,教师首先要成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其次,要营造民主、自由、安全的学习气氛,建立鼓励创新的舆论环境和融洽的师生关系。

要向学生渗透合作的意识,让他们懂得在学习上只有互相帮助才能共同进步。此外教师本人要作出民主、创新的表率。

2、弹性结构的策略:模式的实施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材性质、课堂类型对操作流程作适当调整,或省略或合并调换或分解。

3、分合策略: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是本模式的主要形式。独立学习后须进行合作学习,使人人都独立思考,人人都发表意见,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可通过师生讨论规定几条小组合作规则。

4、教师角色“淡化”策略:与传统教学相比,教师不再以教学活动的主宰者面目出现,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点拨:为避免学生探索的盲目性,在知识疑难之外、学习受阻之时作引导点拨、精讲释疑,提升学生的感受力、判断力、联系力和创造力;二是激活:为保持学生学习热情、避免部分学生对集体产生依赖心理,及时进行激励、评价。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归纳、答题后,不作或迟作评判、讲解,尽量让学生发表意见;学习过程允许学生有不同想法,尽量让学生自己做决定。对于学困生,引导他们从集体中寻求帮助。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时间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年3月~2010年5月)

1、建立健全课题组。

2、分析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做好前测工作。

3、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4、拟定课题实施方案,进行开题论证。

第二阶段:初步实施阶段(2010年5月~2010年9月)

1、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2、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伦理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着力研究课内外相结合的操作方法。

第三阶段:正式实施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1月)

1、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

2、每学期定期开展专题性的研究。

3、课题组积累资料。

4、请专家指导。

第四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09年11月~2009年12月)

1、做好后测工作,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3、收集资料,健全资料台帐。

4、邀请专家予以鉴定。

八、课题研究成果

探究了新理念下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的有效途径。

1、更新合作学习方式,提高合作学习效率。我们改变以往6人一组的单一合作形式,主要采用同桌合作、四人小组、六人小组、自愿组合合作等多种方式。(1)同桌自主合作学习,体验学习过程。在教学活动中,低年级学生缺乏学习经验,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往往不知所措,而教师难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桌一起学习,把时间给了学生,每一个学生都能更好地体验学习过程。学生在与同桌交流的过程中,可以互相启发,共同提高。两人合作形式适用于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他们年龄较小,自控能力差,应首先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再逐步建立合作小组。(2)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要求,能满足不同个体的学习需要。在教学二年级上册“除法竖式(商一位数)”时,教师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学生提出了商和余数要放在个位上,学生的思维也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了体会、交流的机会,不同程度的学生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3)自由组合式合作。自由组合也就是学生自由结合成临时学习小组。在这样的小组里,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更大。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的需要,灵活采用两人合

作、小组合作、集体合作、自由组合等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2、提供合作条件,培养合作意识。由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自觉意识和自主意识还不成熟,他们往往喜欢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活动,缺乏集体观念,这些因素不利于合作能力的形成,教师需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合作的环境和氛围。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与同桌互相说一说,可以你听我说或者我听你说,在互帮互助中,让学生们体会到合作的乐趣。实践证明,在合作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能潜移默化地形成合作意识。构建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的课堂模式与操作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学习兴趣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的情境创设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的关键,诱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情境。如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与旧知识有冲突的问题,富有童趣的故事,或让学生操作学具等,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质疑。

2、自主探索,启发思维。启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在研究教材和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合作交流、深化理解。小组成员的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构建知识,有利于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合作技能。合作学习应注意以下问题:(1)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筋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2)处理好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的关系是互补的关系,教师在小组合作的实施过程中要有科学的态度。(3)选择开放性的问题进行合作。(4)不滥用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选择有需要、有价值的小组合作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4、练习反馈,调整提高。练习反馈是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设计各种不同层次的练习来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与学的策略。在实践中,通过开展有效自主、合作的课堂教学,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被动情绪,消除教师对如何开展自主、合作学习的畏难情绪。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教育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有限,使得本课题研究缺乏科学性与创新性,研究出的教学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模式与操作程序、学习能力评价方式等,有待进一步验证、提高、创新。

2、学生性格不同,素质参差不齐,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操作,使“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方法、手段更有效?

3、受教学设备、信息、环境等因素的限制,使得部分实验教师的业务水平、综合素质滞后,急需进一步提高。

4、在课堂教学上如何准确把握“实践与综合应用”之间的纵横联动,多项兼顾?

5、实验教师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提高;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时,感觉到时间不够用,如何更好把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时间?

6、部分课题实验教师自信心和勇气不足,担心学生只会“读与听”,不会“写和用”,影响教学质量。

(二)今后设想:

1、继续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实验,并加大对课题的管理力度,规范课题研究实验工作的管理。注意及时收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

2、引领我校教师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

3、定期举办课题研究交流、展示活动。及时总结成功的做法,交流、推广经验,发挥课题研究的示范辐射作用,以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篇8:小班化教育合作研究共同体发言稿

一、教师也有自己的练习本

学生们都有自己的作业本、考试本, 还有练习本。可是你听说过, 教师也有练习本吗?

当然有!我在三年级的英语课堂上, 每节课都要在黑板的最右面画出一个漂亮的曲线区, 还要郑重其事地对学生们说:“这可是我的练习本哟!”然后课堂上在出示过新授单词之后, 就在教师的练习本上一个拼读音节, 一个拼读音节地写在黑板上, 边写边让学生认真地读和观察。就好像我也是一个初学这个单词的学生一样, 让学生们感受到我在识记一个新单词的过程。这么做, 学生们首先就消除了对识记单词的抵触感, 因为他们已经看到了一个单词识记成功的过程, 这个过程就是教师示范作用的最好体现。其次, 学生更加自愿的, 或者说是迫不及待地想要自己去尝试记一下, 看看是不是像教师那样用这种音拼法这么简单的就能记下来。最后, 学生有了心理平衡感。这种心理平衡是需要教师以自己的劳动付出为前提, 才能产生的“识记单词, 人人参与”的感觉。

二、教师也可以是合作小组的组员

1. 组长示范法

英语单词有44个基本音, 但是在每个单词当中变化还是很多的。对于初次尝试的小学生来说, 示范跟读是很重要的, 那么就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能量了。每个小组教师都发一张大纸, 然后把要识记的单词先朗读和用拼读法示范一遍, 之后由小组长在各个小组的纸上, 像教师一样近距离地再演示一遍, 其余的小组成员可以用手边读边描写, 或者在纸上用不同颜色的彩笔, 音拼着写出来。然后互相读一读, 检查是不是写正确了。教师要利用这个机会, 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手把手地交给他们拼读的规律和方法。

2. 教师需要“勇于”参与

有的小组因为组分得不是很均衡, 可能整个小组的英语识记水平都不是很高。特别是有的小组每次不论是活动、比赛还是表演都是排在后面的时候, 教师就要勇敢地加入到这个组了。教师可以以组长的身份, 引领学生识记单词。但是教师最好能充当他们小组热情的小组员, 因为你的参与会“威胁”到小组长的地位和他的威信。然后, 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提醒组长他遗忘的知识点, 也可以代表小组和其他小组比赛识记单词。虽然一开始, 其他小组的成员会高喊不公平, 可是如果你多次都深入到各个小组中, 并且只专注于比赛而不是趁机利用教师的强势时, 学生们会接受你的。

3. 请珍惜学生们的成果

当一堂课结束了之后, 教师会怎样对待学生们小组合作的成果呢, 如他们的答案纸、手抄报, 甚至他们的一些小涂鸦呢?我会把他们的“小组劳动成果”进行评奖, 把它作为崇高无比的奖品送给这个小组最有贡献或者进步最快的同学。这张纸上有着单词的拼写, 有着图片的连线, 对于学生来说还算是不错的好东西呢。所以, 请不要当着学生们的面, 将他们精心拼写下来的单词纸撕毁扔进垃圾箱内, 那是对学生的不尊重, 也是今后进行小组识记单词的障碍。

三、孩子, 这个单词我送给你

有的学生在识记单词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这有着多种原因。因此, 教师想办法加强他们对单词的注意, 也许能够增加单词识记的持久性。四年一班就有这样一名学生, 学习很认真, 但是经常一站起来和教师跟读都很难完成。于是, 以后的每节课我都挑一个能够和他沾边的单词送给他!比如有节课中有个单词是perfect, 我就故意先给他一个简单的单词让他成功拼读, 然后十分激动地说:“You’re so perfect.”虽然学生们知道这一定是个好词, 但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当我真诚地盯着他说“你真是个完美的孩子”的时候, 学生们也被老师的情绪带动起来, 纷纷为他鼓掌, 并竖起大拇指喊着:“perfect?!perfect?!”我相信, 不管是谁要是能有这样的评价都会心潮澎湃的。他的努力让每个同学都很感动, 因为同学们都知道, 这是因为教师送给了他一个单词!

上一篇:四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下一篇:建筑市场监管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