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

2024-05-31

小班化(精选十篇)

小班化 篇1

一、“主导”与“主体”的协作共进

素质化教育强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是课堂教学的员、资料员、汇报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汇报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二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三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学困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四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会慢慢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更有利于促进教学。

三、注重把握几个环节

要切实做到合作教学,我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收集。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收集一些资料。要让学生掌握用什么工具,并通过什么途径,收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认真做好课前准备。

二是表达。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三是讨论。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组织者、协调者和指导者,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都要围绕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情况来科学地开展。小班化教学模式中班级学生数量少,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拥有更多的发言机会和表现时间,也有利于互助合作和分组讨论学习模式的开展。初中数学教材中包含很多需要学生发散思维深入思考的问题,非常适合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互动探究。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充分利用小班化教学所提供的有利条件,为学生的课堂互动和讨论发言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更加直接和频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二、培养兴趣,利用兴趣

古语有云:“教必有趣,以趣促学。”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强调:“兴趣是成功的秘诀。”兴趣是动力的不竭源泉,一旦学生对某一事物萌生兴趣,就会主动积极地采取学习和求索的行动,进行活跃的思维活动,相应的也会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利用兴趣策略来实施教学永远都不会过时。小班化教学不仅为教师培养和发掘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不轻易放弃一个方案或想法,不迷信权威。教师要在关键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四是倾听。倾听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倾听也是一种学习方式。要学会倾听老师的提问,同学的发言;要倾听操作要点,也要倾听小组分工要求;要倾听表扬之词,也要听得进批评之言,从而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四、注重教学问题设计

小组合作学习是由问题引发的。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后,将教学中的重、难点演绎成问题提出。引起讨论的问题就要切实能够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能够引起师生思维活动的展开。当然,问题还应是体现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是学生“跳一跳能够摘下的果子”。

一是矛盾型问题。即问题揭示教材中知识之间的矛盾之处,有意识地挑起学生认识中的矛盾,促使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发生激烈的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

二是假设型问题。即要求学生以已知的内容为前提进行猜测、推断。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让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猜测分数可能会有什么样的性质,在让学生在小组里进行合作探究。由于答案的不确定性,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容易将学生置于一种非得思考的问题情境中,因此问题一经提出,学生便会思绪飞扬。

三是发散型问题。即要求学生紧密围绕某一问题,从多侧面、多方位进行思考,以探求问题的多种答案。如在总复习时出示:“用50克盐配成浓度为1∶25的盐水,需水多少克?”让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用多种方法解答。由于这类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

当然,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奇妙的信息技术,生动的数学教学

谢阿完

(南安市金淘中心小学,福建南安

摘要:21世纪是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是当今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巧妙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重组教学资源、呈现教学内容,能有效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成效,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谱写新的篇章。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教学有效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为此,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走进了日常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它以新颖独特的方式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极大的便利,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那么,如何自如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呢?我就此谈谈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学生感知事物、追求新知、发展思维的强大内驱力,是智力发展的基础。著名的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最初的教学充满了形象、色彩、提供了可能,而且便于教师探索和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初中几何图形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观察事物的立体感和空间的想象感,对于一些空间感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入几何实验,将知识的讲述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开展实际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要为出发点,以期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数学的活动中来,并在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和快乐。在兴趣的带动下,学生会自觉地进行创造性地学习,独立地探索和思考,不仅能提高学习的成绩,自身的发散性思维也将得到培养。

三、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学生因为先天的素质和后天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教育背景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性和丰富性。若要找到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就必须承认学生的差异并尊重、鼓励其差异性,进行有个性的教育。德国哲学家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曾说:“世界上绝无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教学课堂上也不会出现个性完全相同的两名学生,教师应看到并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客观存在,并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面向全体的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促进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和发展,这才是实施小班化教学的目的。不同的学生在初中数学课程学习方面具有不同的接受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和分析学生的不同特点,对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分层和归类,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可以根据班级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将学生进行分组,采用“同步教,异步学”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学习的个别指导,努力探索更多的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效果的强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运用激励机制,自信教学

俗话说:“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每一个人都希望得

声音,总之,能被儿童感官所接受,这时,我们所讲授的知识就容易被儿童所接受,并能顺利走进儿童奇妙的思维世界。”

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表现力通过声情并茂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获得持久的学习动力,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例如:例如教学一年级的《统计》时,我模仿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课件设计教学情境“羊村摘水果比赛”,鲜艳的画面、可爱的卡通小羊顿时引起了惊呼,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

二、重组资源,突出重点,攻克难点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既能提供直观形象、生动逼真的声画资源,又能诱发愉快的学习情感。在教学中巧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启迪思维,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止为鲜活,优化教学过程,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帮助学生内化新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1.让枯燥的数字计算变得生动有趣

计算是贯穿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主线。但是大量的口算、笔算练习容易导致小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教师可以借助幻灯、投影、录音、电脑等现代媒体,将枯燥的数字计算训练重组成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如“走迷宫”、“拔萝卜”等,还可以借助电脑进行语音评价:“你全做对啦!”“你算得比昨天快哦!”等等。从而让简单枯燥的口算、笔算训练富有乐趣。学生在玩中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而且一个人在得到表扬和鼓励后表现出的能力比没有得到表扬和鼓励时的能力超出几倍。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注意运用激励机制,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都得到满足和自信,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和克服学习困难的勇气,促使他们积极投身于数学的学习和探索中,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成绩。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激励教学运用可以是多方面的,例如,在进行一些比较有难度的数学问题探究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讨论发言,鼓励学生大胆地展开思维想象,说出自己的想法;在求解一些数学几何题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证明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采用不同的方式,拓宽解题思路;初中数学的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班级中定会有感觉吃力的学困生,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数学学习中的点滴进步,抓住时机进行及时的表扬,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等等。通过激励机制,学生能真正体会到自己学习主人的地位,踊跃地参与到学习中,从而强化学习效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小班化教学模式是素质化教育的一种变革,它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塑造更多的具有个性化特点和专长的综合素质人才,但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和探索,不断地转变教育理念,将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手段运用于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优化教学策略,让小班化教学成为助力优质教育的引擎。

参考文献

[1]陈安福.中学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

[2]田文慧.发挥小班化教学的功能优势[J].当代教育科学,2009,(06).

小班化 篇2

农村中小学小班化教育,为我们搭建了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公正,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平台,我们能不能在这一平台上,把实际教育公平与均衡植根于思想,见诸于言行,彰显其功能,产生出效益,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神圣使命和艰苦任务。

我市农村小学小班化,是发展的必然。这几年,大丰市的小班化教育一直在一个高位状态下运行。小班化教育对我市的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一个新生事物,没有现成和成熟的方案,是一个探索的创新的过程,通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在,我市的小班化教育正处在一个从逐步探索走向建构的阶段。

笔者以为,要提高小班化教育的质量,必须弄清两个问题。一是小班化教学具有哪些优势?二是通过哪些途径充分发挥这些优势。第一个问题是帮助老师解决做什么的问题;第二个问题告诉老师如何做的问题。

一、小班化教育有哪些优势呢?

(一)农村小班化教育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小班化教育使教学的空间大为增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的频率与密度随之增大。教师利用扩大的空间与充满人性味的教育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时间与空间,并通过教师的指导与交往,使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提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得以充分提升与发展。

(二)农村小班化教育使个体受到更多的关注。

以往传统教学,由于受到学生数的限制,老师在教学中很难对每一个体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地监控、指导与反馈。现行小班化教学就突破了这个限制,使每一个学生都在教师的关注视野之内,不再出现“被遗忘的角落”。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了个别辅导,有更多的机会在教室内巡回,增加与每一个学生的接触机会。教师可以做到对每个学生当面交流,当堂面批,当场指导。这使我想到著名教育家刘良华的一句有关学习的隐喻:学习就是“玩游戏”。学生为什么喜欢玩游戏,原因在于反馈与矫正及时。而小班化教学恰恰能做到这一点。这样既缩短了师生间的空间与心理距离,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小班化教育,有利于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每一个方面,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相对优质的教育和最优的发展。

(三)农村小班化教育使学生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

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无法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自然成为小班化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耳朵、时间和空间,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得以满足,创造欲得到发挥。从而使主体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四)农村小班化教育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小班化教育改变了教师作为至高无上的权威者的地位,努力为学习者营造民主、平等、自由地进行“学术”研究的良好氛围。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角色得以转变,由课程计划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构者;由教学的管理者变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合作者;由裁判学生成绩的“法官”,变为学生成长的促进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

二、通过哪些途径去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呢?

(一)让小班环境吸引学生,使学生爱上自己的班级。

小班化教室空间不变,但班级学生的减少,意味着每个学生所占空间的扩大。作为小班的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让冷冰冰的教室变成温暖的“爱巢”。要努力创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从而实现让“每面墙、每扇窗都会说话”,进而达到让每个学生得以充分和谐发展的目标。

笔者以为,小班化教室的布置要达到三个特点:

1、新颖性。班级布置无新意,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学生怎么会去看,更谈不上会去喜欢。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样新的事物要让学生接受,首先是要吸引学生,只有吸引了学生,学生才能接受。如后面墙上写上“这里是我的天地”,“我的地盘我作主”,教室前的黑板两侧贴上“红星照耀我成长”等等,这些让学生一看,就被吸引住了。另外,经常性的更换也能增加新颖性。

2、知识化。班级的布置同样也承载着知识的传授功效,延伸教学的空间。学生知识的掌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有限的空间,让布置知识化。如:“小小图书角”,“我最喜爱的作品”等区域,让学生在这一块块小小的天地中获取到更多的知识。

3、特色化。小班化班级的布置要体现各个班级的教学特色。许多班级根据学生的特点,也设立了1—2个特色项目。如:“小李白班”,“巧手班”,“小羲之班”,“小画家班”等等,班级的布置与特色要紧密结合,通过环境的熏陶,让学生爱上这个班级,从而也爱上这个特色,发展学生的个性。

(二)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心,使学生爱上自己的老师。

教师如何走进学生的心里,笔者以为

1、用爱心接纳每个孩子。

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都不同。他们在学校里的表现自然也会有很大的差异。作为教师应深切地体会到这一点,用心接纳每一个孩子,不管他是聪明,迟钝,整洁,邋遢,乖巧或淘气,他都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个体,需要被接纳,也唯有老师用心接纳,孩子才能把上课当成一种享受,而乐意留在里面学习。

2、用诚心赞美鼓励每一个孩子。

著名教育家刘良华说:渴望赏识是人性的弱点,也是人性的优点。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无一例外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成人如此,小班的学生更是如此。渴望得到老师的赞美是每一个孩子的心里需求。作为老师,若能真心诚意欣赏孩子的纯真、善良、可爱,必能找到很多值得赞美的行为。若发现学生有值得赞美的行为时,更要把握时机,不管用语言、肢体、眼神、动作、表情、评语,只要是真心诚意的,孩子必然感受深刻。教师要把一些赞美并带有欺许性的话语常挂在嘴边。如:“这个问题你回答得真好”,“坚持这样动脑筋,你一定是最棒的”,“你真是老师的好帮手,老师相信你以后一定能干得更好”,这些话,会让人产生鼓舞振奋的力量,这也是希望孩子成功的有效方法之一。

3、专心倾听孩子的心声。

教师要全面的了解学生,单凭观察学生表面的举止,是不行的,必须当好一名听众,有耐心的倾听学生的表达意见,尽管他们还小,表达的意见也许还不够完整,也许还不够正确,但当他们情绪困扰时,给与适度的支持,专心的倾听,让学生感觉到你在尊重他,从而让学生信任你。只有学生信任了你,你的教学才更加有效。

4、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可忽视。

教师日常的种种行为,学生都看在眼里。言传不如身教,教师的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一个板书工整的老师,他的学生的写字也一定非常认真。一个经常对学生敷衍了事的老师,学生也可能养成推卸责任的恶习。有位名人说过,教师必须守住一个底线:就是说话要算话。一个老师说话不算话,他的学生也一定很容易养成不诚实的品行。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会承续教师的缺点与优点。不要以为自己的一言一行不会对他们造成影响。现在的学生,他们不但非常敏感,而学习力很强。因此,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如果教师做到了以上几点,他与学生的沟通就无障碍了,沟通无障碍了,教师就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学生就感受被尊重、被欣赏,从而爱上老师,爱上老师的课,上起课来,有如沐春风,如沐春雨的感觉,学生自然会视学为乐事。

(三)让学生“动“起来,使学生智力、能力全面提高。

所谓在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就是让学生动嘴讲、读、问,动手做,动脑想、猜、分析、归纳等等。常用的方法有摹仿、表演、游戏、谈话、提问、讨论等等。一切能让学生动起来的方法都可以使用。以动的方法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使之兴奋,激发快乐的情绪。让学生动起来的方法比较多。

(1)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体验成功感受。

成就感是学习中非常宝贵的情感体验,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师应不断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尝到成功的喜悦。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基础差,胆小、不自信,教师要通过组织活动,让他们参与进来,给予他们信心和勇气。当他们克服了自卑心理时,要用热情的态度加以赞许,用鼓励的话语给以肯定,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逐渐在实践中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2)在活动中提高实践能力。

“一句话用十几种方法说出”、“一件事要有一百种方法去做”。如圆周长的教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C=∏d。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猜一猜,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从而让学生产生动手操作的需求,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每一个小组里分好、中、差三种学生),选拿出事先准备的工具进行测量圆的周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通过多次测量不同圆形的周长和直径,逐步领悟到了周长与直径的倍数是一个固定的值。在这样的一个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但掌握了圆的周长公式,而且经历了知识的探索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无形中让学生爱上这些内容,爱上了这门学科。

(3)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愉快的教学情景,优化教学过程。

随着电化设备的普及,视听教学的崛起,运用音响和动态画面,不仅能追求形式上的新颖多样,更重要的是与内容融合成一种独特的氛围,通过动态的影像效果,模拟建立与真实环境近似的场景。通过图、文、声像等多种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的活跃的学习气氛,从而使学生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愉快主动地学习。例如在数学教学“旋转和平移”时,通过图像再现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的旋转和平移现象,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要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情趣盎然地汲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四)让班级特色之花竞相开放,使学生个性得以养成和发展。

实施小班化教学,学生的时间多了。由于人数少了,学生的作业全部可以在课上完成,当堂批改,当堂反馈,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了。教师也就有更多的时间来创建班级特色。教师在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上,根据学生特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及学校的师资特点,开创本班的教学特色项目,发展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如:学生爱画画是天性,教师可利用这一特点,开创绘画特色;又如教师爱吹琴,可利用自身的特长开创囗琴特色班;学生记忆能力强,可开设“小李白班”;小学生爱动手,教师可开设“小巧手班”等等。通过各种特色,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开创特色项目,目的不是想培养出多少“名师”、“名家”,而是重在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学习的兴趣,既掌握知识,又提高了能力。开创小班化特色,笔者以为要注意这样几个原则:

1、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当地或该校的实际情况确定项目,根据该校的师资情况确定特色项目。

2、持之以恒的原则。特色项目建立起来以后要坚持下来,不可半途而废。要建立相应的考核细则,规范特色项目的施行。

3、实事求是的原则。项目确定下来以后,要认认真真的搞特色,切不可搞花架子,做样子,骗检查,哄领导。

(五)留下成长的轨迹,促进全体学生更快的成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学生学习档案袋”是一种近年来倍受关注的质性的方法。该方法具有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强调学生自我评价的特点。

后现代主义的评价观认为:让评价者最大程度的接受评价结果,就是评价的最大效益。而只有通过评价对象积极的参与,评价结果才能被评价对象认同,从而引起自我反省,才能最终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档案袋评价的主要意义,在于它们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机会,使学生能够学会自己判断自己的进步。学生是档案内容的一个决策者,甚至主要决策者,从而他们也拥有了判断自己学习质量和进步的机会,学生成了所提交作品的质量和价值的最终仲裁者。因而对学生最大的作用是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学生获得了反省和自我评价的机会,使之成为自主学习的过程,这是最为重要的。

学生评价采用建立学习档案袋的方式,学生在学习档案中收录学科学习的重要资料,包括单元知识总结,疑难问题及其解答,探究活动的设计方案与过程记录、收集的数学学习信息和资料,学习方法和策略,自我评价以及他人评价的结果,父母的期望,教师、同学和自我的评价,各次的作业和测试成绩,自己满意的作品等等,学生本人在成长记录内容的收集有更大的主动权和决定权,能够充分体现个体差异,通过收集表现学生发展变化的资料,能够反映学生成长的轨道。学生通过成长记录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成长记录加强了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能力。但在利用成长记录档案袋进行评价时,也要防止形式化。

(六)让小班化教学与课题研究有机结合,促使小班化教学的健康发展。

小班化教学是一个新生事物,它们都处在探索的过程中。而在探索的过程中,就需要不断的总结经验,再探索,从而最终取得小班化教育的成功经验。小班化教学就是课题研究的实验基地。课题来源于小班化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在教学实践中解决,其最终目的还是要应用于教学实践。课题研究的任务有两个:一是探索、揭示、发现小班化教学活动特有的内在规律,让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掌握它,自觉地去运用它,遵循它,而不是违背它,这样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在研究的小班化教学实践中,哪些思想、做法不符合教学活动的规律,影响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改革就是改革这些不符合教学规律的思想、做法。所以,课题研究是小班化教学创新,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小班化教学与课题研究有机结合1、要善于发现小班化教学中的问题。

小班化教学是一个新生事物,既是新生,就没有前车之鉴。在教学实践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善于发现这样问题,并把它记录下来。一个好的小班老师必须是一个善于发现问题的人,把发现的问题列为今后教学研究的课题。

2、针对问题,开展研究。

当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就要主动地开展研究。如果说不研究解决它,教学水平就可能提高,老师就永远停留在“教书匠”阶段,小班化教学也就不能向前发展。而开展问题研究,必须发挥众人的智慧。让许多人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这就形成了一课题小组。课题组充分发挥了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及专业人员的作用。有首歌唱得好:众人划浆开大船。一个问题在众多人的面前也许就不是问题了。

3、让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当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之后,又要把经验运用到新的实践中,检验新的研究成果在教学实践中是否有效,是否真正的促进小班化教育的向前发展。只有在实践中检验有效的研究成果,才是成功的。如果没有效,就需再研究,再检验,直到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经验。

总之,对小班化教学的研究,虽初有成效,但研究之路仍任重而道远。

论小班化教学 篇3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是国家科技力量的重要来源。随着中国时代在不断的发展,中国的教育也必须同时进步,这样,作为时代接班人的新一代学生才不会落后,才可以使中国屹立于世界的前端。因此,我国的教学模式需要作出相应的改变。伴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小班化教学应运而生。字1996年起,我国先后在上海、北京等城市进行小班化教学的实验。虽然未大面积推广,但是已经在悄悄蔓延。小班化教学非常注重师生之间的配合,与以往的教学有明显的区别。它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是对学生的一种新要求,也是对教师的一种挑战。它使学生的学习与兴趣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便达到提高学习效果,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字】内涵、模式、原因、特征、目标

【正文】

(一)小班化教学的内涵

小班化教学顾名思义,突出其“小”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其人数比较少,而且师资比较“精”,教室的设置也打破之前那种规格,而是设置成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的场所。它的物质条件相对比较优越,而且教育集中,是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从而加深印象,提高教育效果。小班化教学应该建立在素质教育高标准、高要求的教育质量观和现代办学效益观基础上,并在这样理念和思想指导下进行的,运用了充分发挥“小班”本质特征的教学模式、策略、方法、技术、手段和评价的一种教学形态。数量控制在30人以下,围绕学生个体展开的教学活动。小班化教育是利用先进的教学模式,追求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小班化教学可以形成积极、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生动的学习、独立思考和不斷发展。

(二)小班化教学的特征

1、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父母的教育水平等种种差异导致学生在校的学习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区别。小班化教学根据其围绕个别学生的教学有效的缩短了学生之间应为客观原因造成的学习差异,有效利用了学生自身的优点,扬长补短,强调学生的个体发展,照顾学生个体差异。这正是遵循了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的教学要求,因材施教,体现人性化教学,是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感受学习的快乐。

2、开放式教学

小班化教学时一种开放式教学模式,它不是原先那种古板的教学模式,它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每个教师可以根据自身以及学生的差异而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它不仅适应了时代的发展,更适应了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实践中,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不再是一味的死记硬背,通过生动的实践来加深印象提高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学会如何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通过是学生进行深层的体验,从而达到教学的理想效果。

3、显著的有效性

小班化教学因为其人数少,所以各种班级活动,课堂游戏可以实现每个人都参与的目的,是每一位学生都深入其中,学生广泛参与,师生的活动空间明显增加,师生的交流变得更加频繁,优化了教学的客观条件,使教学的效果出现了显著的有效性,能对教学实践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小班化教学的有效性也正是它能投入实践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小班化教学的原因

小班化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一种最优化,可以使广大师生耗费更少的时间和精力,达到一种更好的效果。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是否达到最优化有两个基本标准:其一是效果与质量的标准,其二是时间标准。慨括之后就是教学效果佳,时间耗费少,精力耗费少,过重精神负担少,经费花费少。教学最优化是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趋势,是今后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方向。小班化教学刚好符合这个目标,符合了时代的要求,是一种大势所趋的教育系统。在与时俱进的同时,注重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以及教师本身的个人修养。创设一种和谐、愉快、民主的课堂气氛。教师把握时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精神,为学生带来学习的快乐。

(四)小班化教学的目标

实行小班化教育,是积极走科技兴校之路的表现,创办学校特色。小班化教育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实现老师与学生的零距离接触,通过多媒体等方式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和人性化,提高学生与教师的素质和学校的教育质量。培养全面素质的学生,促使他们养成创新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它以促进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为目的,在对教育各个环节改革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班级教学活动形式。运用“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能,把快乐、活泼、生动带进课堂,营造一种温馨、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通过发挥其独特的优势,造福与国家的教育,为下一代创造出一个美好的未来。

(五)小班化教学的模式

1、情景教学

组织游戏、话剧等活动,让每一个学生投入游戏,在各个情节中饰演不同角色,在玩中学,学中玩,培养综合能力。

2、个别教学

教师融入学生当中,没有师生,只有朋友,亲人,对学生进行个别的指导,注意有困难的学生,对学生因材施教。

3、尝试教学

教师并非像以前那样把理论古板的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先去尝试,先去探索,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进行推断,在教师的从旁指导下得出结论。对学生采取鼓励的态度,让他们大胆去试,去创造,去探索,加深学习的印象。

4、分层教学

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组,但是注意不能使各组之间孤立,注重培养他们之间的合作精神,在对不同组的教学方案也作出相应的调整。

【总结】

小班化教学作为新时代的一种新的教学系统,不仅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更是为了我国的教育发展,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一种优秀的教育系统可以培育出一群优秀的知识分子,投入到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所以,我们应该将小班化教学积极投入实践,努力为下一代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巴班斯基 《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

【2】百度文库教育网

【3】王班花《小班化教学的优点》

【4】杨阳《小班化教学初探》

小班化重在一个“化”字 篇4

一、课例片段回放

【课例片段一】语文C教师在讲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课时, 她的课堂流程是这样的:学生交流初读感受→品评赏析 (重点讲插叙) →教师小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共提了9个问题, 有11名学生作了相关回答, 占班级总人数的1/3, 其余内容基本是教师自己讲的, 间或有几个面向全体的提问。下课铃响后, 笔者与身边的学生就此现象进行了交流, 学生说上个学期听课活动比较多, 教师的课堂活动也相应地多一些, 这个学期的课堂活动几乎没有了, 课堂回答的机会也很少。而且, 教师明明在上节课布置了学生预习, 并要求学生写初读感受、做预习质疑, 但还在本节课的开头作了这样一个开篇:“同学们, 上个学期老师建议大家看《城南旧事》, 看过了没有?”同学们有的喊“看——过——了——”, 有的喊“没——看——过——”。教师接着说:“看来同学们还是有的看过, 有的没看过, 老师建议大家还是要好好去看看的!”

【课例片段二】走进七 (4) 班, 最让笔者眼前一亮的是班级课桌的安排非常有特点, 全班34人, 课桌排列呈蓓蕾型 (如图1) , 给人一种蓄势待发、生机勃勃的感觉。

社会C教师在七 (4) 班讲的内容是《人口与民族》, 她几乎是照着书本一字不落地讲, 看得出来教师对教材非常熟悉, 整堂课除临下课安排的一个“拼图游戏”之外, 教师几乎没有说什么书本以外的内容。在下课铃响后, 笔者与身边的学生也作了一些交流, 学生也觉得老师如果能多结合一下生活中的情境来讲, 自己会更愿意听一些。

二、主要问题剖析

上述课例片段中所反映的课堂教学行为比较普遍地存在着, 在小班化的课堂组织形式下, 为什么教师还是习惯自己主讲一节课?为什么学生觉得课堂可以参与的教学环节很少呢?为什么教师辛辛苦苦地付出, 声嘶力竭, 而学生却并不认可与接受呢?这还得多方面去寻找原因。

(一) 观念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很多教师认为, 小班化重在“小”, 只要学校实行小班化, 就按小班额教, 最大的变化莫过于班级人数变少, 教师辅导和批改的压力变小而已。而实际上, 小班化改变的不仅仅是班额, 它不单单是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 而主要是教学内涵的变革, 也就是说, 小班化的重点不在“小”, 而在“化”!

“化”, 是个会意字, 无论是甲骨文还是金文、小篆 (如图2) , 其基本形状都是“二人相倒背, 一正一反”, 意为互为转化, 喻指人彻头彻尾的改变。武打片中有“化骨绵掌”, 乃武林高手之绝学, 玄妙异常。之所以会有如此彻头彻尾的改变, 最主要的是有一个“内化”的过程, 就像武打小说里面描写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然后才会有质的提升和变化。再如, 我们经常说某少数民族被汉化了, 或者说你被什么感化了, 主要就是外界的某人或某物先影响了你, 然后这种思维方式和生活状态在你的身体里扎下了根, 结成了果, 彻底地改变了你。从中可以推理得出, 教师像大班额授课一样在从事小班化教学, 就是“小班化”的教学理念、操作模式没有在教师思维方式和教学状态中生根、发芽、开花, 那果就无从结起。

(二) 习惯的改变还需要过程

大班授课的一个重要习惯就是“照本宣科”。上述课例片段呈现的两节课都有很多共性的地方, 语文C教师是照教案读, 社会C教师是照教材教。所谓照本宣科, 是指“照着本子念条文。形容讲课、发言等死板地按照课文、讲稿, 没有发挥, 不生动”。放到教学情境中, 我们可以理解为教师一味追求自身教学任务的完成、练习的巩固, 而忽视教材知识呈现的丰富多彩, 学生知识基础、记忆力、理解力的差异等诸因素, 课堂教学只停留在对教材呈现、知识解释的表面形式上。如社会C教师, 她自己对《人口与民族》这一教学内容比较了解, 对教材内容非常熟悉, 所以就照着书本讲, 使部分学生听得索然无味、晕晕欲睡;语文C教师讲解极细, 看上去非常认真, 但实际上她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差异, 对着所有学生讲一样的东西。这种大班额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习惯有一种惯性, 客观地讲, 确实不可能在一两年内迅速改变。

三、如何把小班化的重点落在“化”上

“小班化教育”指的是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充分照顾其个性特长为目的, 通过对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教育实施过程、教育策略和教育方式等改革而形成的一种优质化的班级教育教学活动形式。小班化, 重在一个“化”字!那我们作一些什么样的改变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化有形为无形、化平面为立体, 真正实现小班化呢?笔者曾和教师们一起围绕“小班化要力求化得开”的主题, 试着将此似乎只可意会的玄妙绝学招式作一一拆分, 虽有僵化、教条之嫌, 但可以作一言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不尽正确, 但愿能起抛砖引玉之效。

(一) 直面个别化

小班化教学在许多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各阶段已经普遍实行, 它是社会和义务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满足了社会成员对优质教育和有效教育的进一步要求。

从小班化教学的内涵看, 其最本质的特征是教学面向学生个体, 而不是面向全班;教学组织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均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组织开展。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张绪培曾经讲过一段话:“小班化价值指向是什么?就是让每一个儿童都能够得到发展, 让每一个儿童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就是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 让个别化教育成为可能。再从更高的角度讲, 所谓教育现代化让个别化成为了可能的教育, 才是现代化的教育。”所以小班化, 首先要求教师直面个别化, 不能再像大班额授课那样用统一的教案, 由教师自己掌控45分钟, 而是一定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设置相关的教学环节, 适当增加一些生生互动的设计, 多问问学生:“我讲清楚了吗?”“你听明白了没有?”“你读给我听听!”“你写给我看看!”……目的是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二) 情境生活化

在听《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课时, 教师讲到爸爸对“我”的严厉和关爱:“‘我’赖床不想上学就用藤条鞭打, 打出一条条红红的鞭痕;下雨天又为‘我’送花夹袄。”此时, 笔者很期待教师能设一个问题与学生进行一番交流:“你们的爸爸是怎样表达对你们的情感的?”但教师没有这样做。字词句的掌握和理解固然重要, 但对学生的成长来说, 情感的体验、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更加重要。在听完《人口与民族》一课后, 笔者也建议教师先进行一番调查, 然后抛出问题:“班里有没有少数民族的学生?有几位?体现了我国民族分布的什么特点?”以此引起学生对身边的人和事的关注。有“现代新儒家”之称的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在给女儿宗璞的散文小说选作的序中说:“最好的教师对这门课的知识, 定须比教科书多许多倍, 才能讲得头头是道, 津津有味, 信手拈来, 皆成妙趣。如果他的知识只和教科书一样多, 讲起来难免结结巴巴, 好像不能畅所欲言, 实际上他是没什么可言。如果他的知识少于教科书, 他只好照本宣科, 在学生面前唱催眠曲了。”冯先生从教师占有知识量与教材知识量的对比角度出发, 把教师分为“多、一样多、少”三个层次。显然, 只有第一层次的教师才具有驾驭教材、驾驭教学的知识“库存”和能量, 才能在课堂上化得开。另两个层次的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只能“结结巴巴”“照本宣科”, 在课堂上根本化不开, 学生当然就不买账了, 产生的结果是师生共同遭受教学之苦。而现实生活中, 后两类教师其实不在少数。所以, 我们提倡教师在平时要多多阅读, 让读书生活化, 把自己打造成一位学识渊博的教师。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将情境生活化, 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居高临下、深入浅出、妙趣横生、游刃有余。

(三) 表述形象化

在平时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 部分教师还在演绎着20世纪80年代的教学方式:“我讲, 你听;我灌输, 你接受;我布置, 你练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学生常常被一些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记忆困住, 被一些作用、影响、意义的背诵束缚, 知识失去了应有的鲜活和生动。要让知识鲜活生动, 语言的生动必不可少。而语言的生动除了语句的优美外, 还和语言的具象化、可体验有紧密的关系。很多教师上课时一般都按课本上的表述来讲授知识点, 而不会对它进行消化、吸收、改造, 进行一些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的再加工。如社会C教师设计的“拼图游戏”环节, 笔者和学生一起参与了游戏, “东拼西凑”的, 整个游戏的过程非常快乐, 学生拼图的速度也很快。学生看笔者有这么高的兴致, 也就乘势提了好几个问题, 其中一个就是“我们省为什么取名为‘浙江’”。笔者就和他们说:“衢州的钱江源, 汇衢江, 入兰江、富春江, 到杭州境内称为钱塘江, 出杭州湾入东海。所以江流曲折, 呈‘之’字形。省以江名, 所以我们省就被称为‘之江’‘浙江’, 就是弯弯折折的江。”这么一说, 浙江省的省名就和衢州有联系了, 表述就形象化、可体验了, 就变得浅显易懂了!学生连连称“噢, 噢”, 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四) 问题驱动化

新课程提倡教学内容问题化, 提倡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 问题驱动化就是以问题为引擎, 提出真问题, 抓住问题要点,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这既是提升学生历史思维品质的必由之路, 也是构建解题模型的基本方式。问题驱动设计是否有效, 决定着教学的成功与否。我们在设计问题时, 应该尽量避免两种倾向:一是低龄化, 如“中国有56个民族, 那少数民族有几个啊”;二是大而泛的倾向, 如“对不对啊”“是不是啊”等。课堂提问一定要事先科学预设, 要以解决疑问、提升认识的基本路径来布局, 如《人口与民族》一课, 教师设计了一个问题:“我国人口分布东密西疏有什么影响?请同学们回答。”五个学生分别从环境污染、交通堵塞、治安问题、城市病等方面讲了这种人口分布的影响, 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回答作出适当的点评, 就紧接着指出这种人口分布还是有积极影响的, 如劳动力密集、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快等, 让人听了如鲠在喉。这样的问题设计, 驱动不了学生对问题的探讨, 激发不起他们探究的兴趣。如果能作相应的改善, 如“是哪些因素决定了我国人口分布的东密西疏?我国人口分布的这一特点会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从中你可以得出哪些认识?”这样的梯度设问和探究会使整个课堂的气氛随问题驱动而活泼、生动、紧张、有序。

(五) 交流最大化

小班化, 班额减少了, 师生交流的空间应该更大了。但是受传统教学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往往把自己当作课堂的主角, 把课堂教学演绎成单边活动, 一个人一堂课。具体表现为:把传授课本知识、落实知识点放在教学第一位, 而忽视了与学生的交流, 以致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对自我体验和自我感悟的渴求与向往都有欠缺。这种现象在深化课程改革的今天也不少见!这就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遗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 这也是造成教师容易产生困惑和失败感的根源。如何扩大、优化师生交流的空间呢? (1) 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的营造。英国大哲学家约翰·密尔曾经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中自由自在地呼吸。”这句话充分说明,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就必须营建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 教师应当相信每个学生都拥有巨大的智慧和创造能力, 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主意识, 使学生有一种被肯定的成就感。 (2) 要为学生留足消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所以笔者主张, 教师要适当减少课堂讲解的时间, 用最精练的语言把教学重点、教学细节、发展脉络讲清楚, 然后把时间留给学生自学。“学生获得的知识, 不仅是通过听课获得的, 更是通过自学获得的。”浙江省特级教师朱世光先生如是说。把时间留给学生, 让学生通过自学内化知识, 如建构本单元的知识框架、突破本章节的核心概念、掌握本堂课的主干知识、根据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等等。只有经过学生自己细细咀嚼的知识才能成为学生真正的精神食粮。而这一切, 都需要扩大和优化师生的双边活动, 教师不能“越俎代庖”。

小班化班级管理 篇5

望海学校中学部

王立国

学习小班化班级管理体会

通过假期的学习对我校进行的小班化管理和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和学习。对本学期的班级管理和教学都会有很大促进作用。

小班化教育是指减少班级人数,缩小班级规模,降低师生比例,有利于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成就的提高。源自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的缩小班级规模实验。“小班化教育”的定义是:以促进青少年学生既全面又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教学活动形式。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发达国家的教育似乎就是以课堂人数少、班级组织灵活、授课方式多样而赢得人们的羡慕,而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的不断降低,生源人数的逐步减少,那些在生源大战中不占据优势的普通初中学校如何通过小班化教育的实践与创新,来实施精细化教育,让更多的普通学校的孩子能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更加自信、阳光,成为更优秀的自我。

就传统大班而言,“少一半学生,多一倍关心”成为小班教育最吸引人的亮点,试想,谁不想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能得到多一倍的关心呢?揭开小班化教育的面纱,教师对孩子更多的关心只是一种外在的表像,而如何让将这种关心化为学生内在成长的动力才是关键。

一、与传统大班相比,小班孩子的三“多”与“三少”

1、机会多——树立自信。30个人左右的一个小班,宽敞的教室、独立的书柜、灵活的座位,变化的教学方式,无疑为学生提供和了一个优质的成长环境,在这样的集体中,实行全员设岗成为可能,通过集体参与班级管理,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表现自己。

不论学生成绩是否优秀,小班化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每一个孩子需要被肯定,需要被鼓励,在小班环境中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位置显得尤为重要。进入初中的每一个孩子正值少年走向青年的人生转折时期,自主意识明显增强,在进入中学新集体之际,迫切渴望被新集体认可,在小班中可以让每个孩子有平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就是尊重并充分挖掘每个孩子的潜能。

小班课堂中,学生人数少,教师能够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接受程度,适时的提问不同类型的学生,让每个人充分参与学习和讨论,在这样的成长氛围中,孩子能够很快找到自信,从而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2、关爱多——感受幸福。“让学生因班主任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也是小班化教育的亮点所在,因为“班级人数少一点,教师关爱多一点,沟通交流勤一点,课外辅导实一点、成长进步快一点”,从而极大的促进师生关系的融合,揭开了小班化精致教育的面纱,“关注生命质量,享受教育幸福”成为教育的追求目标。如通过教师为学生记录成长日记、为学生拍摄活动中的各种照片、精心设计各种特色活动、与每个学生坚持对话交流、让班级充满浓浓的人情味等,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幸福指数。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爱是任何教育者成功的必备秘笈,小班教育让这种爱更加具体化、行动化,从而让爱洒满每个孩子的心灵。

3、体验多——快乐成长。体验是孩子成长中重要的生活经历,没有亲身的体验,难以刻骨铭心的记忆。因为班级规模小,学生能够在各项活动中充分参与、体验、感悟,通过各种特色活动让学生体验独特的生活经历显得格外珍贵。而学生各种各样的体验教育活动又可以各种形式精心记录下来,从而形成一种完整的成长历程。小班教育中不仅关注活动中的体验,更关注活动之后的感悟,而各种体验活动真正发挥教育功效的时候恰恰是过程之后的感悟与体会,使得学生在热热闹闹的活动之后能真正明白活动中蕴含的智慧和道理,以促进身心健康成长。小班化教育为孩子创造了种种有利条件,但现有情况下,我国的中小学小班化教育仍处于实验探索阶段,小班教育中仍有许多明显的困惑:

4、对手少——盲目自满。班级人数减少,竞争的对手也自然减少,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学生易被眼前的成绩所满足,缺乏毅力与耐挫力,认为自己在班上名列前茅,恕不知在更大范围内的竞争还更加激烈,让学生明确自己对手与努力的目标显得十分必要。而在仅有20多人的集体中生活,学生的交友圈子也比较小,不易从更多的同学身上学到更多的长处,易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小团体,在学习上如何树立远大的理想,在班级交往中更好的实施同伴互助,是值得小班教育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

5、时间少——压力过大。大多数人认为,从传统的大班40-50个人的教学转为30个人左右的课堂教学,小班中的孩子不仅应该学得轻松、而且应该玩的快乐。而实际上,目前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对小班教育的高期待值一旦与小班学生成绩简单的画上等号,对这些学生来说就将承担比大班学生更大的压力。各门学科的教师也有了充分的时间进行个别辅导,而教师之间如何有序的安排时间,避免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学习与心理负担,是小班班主任迫切需要协调的重要工作。

6、样板少——缺少标准。小班化教育中我们鼓励让孩子的个性得到尊重和张扬,现行的学生评价制度中可以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设立标准进行批评定,然而什么是个性化的学生的评判标准却让老师很困惑,我们每年可以轻松的评选出三好学生、学习标兵、各科学习进步之星、文体艺术之星等,但是这些仍然不是个性化学生的评判标准,因此教师最终还是以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和评价小班学生,最终难使小班学生的个性真正得到彰显和发展。

二、与传统大班相比,小班班主任的三“易”三“难”

小班化教育需要班主任更用心的去管理这个集体,去认真研读每一个学生,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教育而不是让教育选择合适的学生,对班主任来说,小班化的教育管理模式比大班更精致、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变环境易,变理念难。散发着花香、书香、墨香的温馨、舒适及个性化的环境布置是小班的特色,独特的文化气息与浓郁的人文关怀是小班的魅力缩在,从环境开始改变是每一个小班班主任带班之初的工作落脚点,它利于班集体的在初期阶段的迅速形成,并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产生归属感,减少适应新集体的时间。然而小班环境的布置不能象家庭装修那样成形后便一成不变、主人懒得打理了,而是应该与学生成长同步、随生命季节更替。每个学校对班级环境布置都会有一定的要求,而小班教育更需要的是班主任能将环境育人的理念坚持三年,并在日常的每一个教育细节中体现环境育人的理念。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班主任简单的将班级环境布置的任务交给学生干部完成,缺乏统一的规划设计理念,难以将环境育人的功效真正落到实处,从而失去了一个极好的激发班级活力的阵地。

2、重个体易,重全体难。小班化教育中每个学生都需要得到班主任的悉心的关注和指导,受传统大班教育的思想影响,我们的许多小班班主任仍然习惯于重两头、带中间,习惯将工作中心放在班级个别学生身上,而那些在班级中听话的、个性不太显著的孩子往往因为不会给老师添麻烦而容易被忽视,老师在对同班学生中关注程度上的深浅不一易造成部分学生的心理压抑与失落,这在小班教育中应该尽量避免这种不均衡,让每个孩子觉得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很重要。如通过师生在周记中的深层对话、用网络、信箱、QQ等学生熟悉喜爱的方式交流、用一线通经常给家长发送教育经验、记住每个孩子的生日并在特殊的日子送上特别的惊喜„„只要班主任用心,将每个孩子当成宝,才能真心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才能成功打造一个特别优秀的小班团队。

小班化教育探微 篇6

一、“心”理念——走向主动与深入

小班化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关注每一个”,十几年的实践,让我们对“关注每一个”的核心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们经历了由被动关注向主动关注、由表面关注向深度关注的嬗变过程。我们知道,只有直抵心灵的关注才是真正有效的关注。

为了在管理中落实“关注每一个”,我们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了成长档案盒,档案盒内分为4个部分:我之初、未来的我、我真行、夸夸我。“我之初”主要记录学生的基础材料,主要包括出生年月、家庭住址、父母姓名、个人血型等。“未来的我”记录学生在教师、家长的指导下自我规划的发展目标,分为阶段目标和长远目标,根据小学6年的学习时间,阶段目标又分为低、中、高3个子目标,每一个子目标的内容涵盖德、智、体、美、劳5个方面。“我真行”主要收集学生每个阶段、每个方面取得的成果。“夸夸我”主要收录评价,从3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一是自评,二是学生互评,三是教师评。一套成长档案盒将伴随学生6年的小学生活,记录了学生成长的每一步,随着学生的发展,内容越来越充实,越来越丰富,这也是每一位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窗口,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制成长方案的依据。

除了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盒,很多教师还创新与学生交流的形式,把过去那种与学生公开化的、教导式的“面谈”改为了隐私性的、对话式的“纸语”——有的在作业本上“留言”,有的用小纸条“飞鸽传书”……后来,学校把教师寄语作为所有教师在作业本上的“规定动作”,如“心心相印”“老班手记”“连心桥”“心语本”“每周关注”……这些都是学校建设“童心文化”,关注童心世界以来,教师实践“心”理念的“独门秘籍”。很多教师通过温馨的方式努力走进学生的灵魂深处,为每个学生建立“心灵档案”,为每一个学生“煲”罐“基于这一个”的“心灵鸡汤”,了无痕迹地把营养输送给学生,让学生们的心田姹紫嫣红,鸟语花香。

二、“心”管理——走向精细与发展

教育的出发点是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寻求个人意义上的知识、技能、情感,落脚点是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小班化教育更强调“为了这一个”的“个性化”发展,为了在管理中落实“关注每一个”,我们出台了关注每一个的要求:课堂参与率100%,作业面批100%,学年家访100%,学生谈心100%……这一个个100%是为了引导教师更好地“关注每一个”。

为了在教学过程中深入落实“关注每一个”的管理要求,从备课、教学、测评3个维度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细化目标、分层推进、个别实施,要求做到目标细、梯度清、策略新、指向明。第一,让所有科任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储备、认知技能进行分层,这个结构是不公开的、动态的,要根据学生的阶段发展情况及时调整,这是实施分层式个性化教学的基础,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这个结构来实施。第二,实施分层式、个性化备课。各个年级的学科组在集体备课时认真解读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拟定教学策略,作为“母教案”放在学校网站的资源共享内,各科任教师再根据本班学生的分层结构,细化“基于每个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要点、学习策略、测评形式、矫正措施,也就是教师在进行二次个性化备课时,要细化到每个层级的学生在每个知识点要达到什么目标,甚至细化到一个知识点哪些学生不需要再强化,哪些学生需要重点夯实。二次备课指向的是每一个学生,这是教师上课的“路径”。第三。实施分层式、合作型、个性化教学。上课时,科任教师要依据“蓝图”,把课堂空间“切割”重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把容易被“边缘化”的学生拉到“学习磁场”里来,通过缩小空间拉近距离,让这些经常失去课堂话语权的学生有勇气、有机会拿起“话筒”,得到锻炼,树立自信,激发兴趣,提高成绩。除了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关注每一个学生,我们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设计实施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让每个层级的学生都得到最大、最优的发展。第四,实施分层式、个性化测评。测评的领域要宽,题型要多样化,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对那些难度较大的题目,学生可以选择不做,做了的给予鼓励,不做的也不扣分,保护孩子的自信心。细化目标,让教师学会深度解读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预案,真正做到心中有学生;分层式、个性化实施,让教师学会因材施教、“兼顾每一个”的教学策略,提升自己的教学品质,这一切都是为“基于每一个”服务的。

三、“心”环境——走向开放与生成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为了让每一面墙壁、每一块地面、每一株花草都说育人的话。我们遵循环境设计从“童心出发、让学生参与、给学生空间”这3个理念,努力打造开放性、生成性、个性化的育人环境。

原先我们教室的每面墙壁都贴着瓷砖,每个班在上面开辟了许多专栏,大多数使用及时贴或者泡沫板进行装饰,教师们都觉得布置麻烦,更换困难,也不美观。最主要的是这些工作必须由教师完成。学生成了观众,违背了锻炼学生的初衷。后来大家集思广益,把教室的每一面墙贴上了软木展板,所有的装饰内容全部可以用“工”字钉固定在展板上,这样不仅能轻松装饰,还可以根据版面需要随意移动。这一下,学生的主动性大了,有的班级把公共墙面布置好之后,对教室预留墙壁实施“招标”,每个学生认领一份“责任田”,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喜好,对“自留地”进行布置,有的搬来“全家福”,有的办起书画展,有的开办漫画园,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每个班级定期从更新速度、版面创新、内容选择、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评比,墙壁成了学生展示自我、锻炼才干的舞台。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在打造开放性、个性化的校园物质环境的同时,我们还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远程、分享、交互、开放的功能,构建小班交流的平台,全校每个班级都建立了班级博客:“快乐羊村”“星工场”“活泼猴洞”“豆包的幸福家园”,一个班级就是一个窗口、一个交流的平台。为了让有特长的孩子有展示的空间,挖掘他们的潜能,放大示范作用,我们还开辟了学生电子期刊:《翁泽华书画集》、《徐泽峰文集》、《宋欣怡诗集》……这些平台现在成了师生心灵舒展、心灵成长的“快乐老家”。

四、“心”品牌——走向大众与精品

实施小班化教育以来,为了让每一个孩子找到适合自己奔跑的“跑道”,我们充分挖掘学校、社区资源,利用每周五下午一节课以后的时间,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体基础,开展多领域、多形式的社团活动,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心仪的团队。在保证全员参与的基础上,我们重点打造了三大特色“心”品牌。

童心民乐团——我们把器乐社团里的佼佼者集中起来,组成童心民乐团,在做好常规训练的同时,聘请省内知名专家定期来校指导,编排节目,提高团员的演奏水平,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该团被南京市教育局任命为“少儿民乐团玄武分团”,学校被授予“南京市器乐中心”称号。乐队多次参加各类演出。好评如潮,远赴罗马尼亚、维也纳演出,载誉归来。

童心涂鸦社——为了丰富美术社团成员的艺术修养,提高创作水平,经常邀请省内外的书画大师来校讲学,与社员们切磋交流,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每年有近百人次在国家、省、市级比赛中折桂。在全国书画大赛中,连续6次获得优秀集体奖。

娃娃足球队——这是我校历史最悠久,也是最具号召力和影响力的品牌。多年来,我校一直注重足球运动在校园的普及,每天早上举行全校性的足球健身操,体育课安排专门的足球训练内容,大课间活动安排各种足球游戏。在做好普及工作的同时,又重点抓足球队的建设,组建了3个年龄段的足球队,每天放学后每个球队安排专门的教练训练。学校足球队自组建以来,先后在足球联赛等大型赛事中获得冠军十多次,为国家培养了专业足球运动员10名,目前被评为“江苏省足球后备人才学校”。

五、“心”课程——走向校本与班本

结合小班人数少、教学活动时空组合快捷方便、师生交流频度密的特点,依托紧邻南京军区这一地域优势,重点开发建设了“童心军营”校本课程。本着自主选择、课程建设开放、活动形式多样的原则,组织教师、学生、家长一起编写以“童心军营”为主题的国防教育活动课程教学方案及用书。随着实践的深入,课程内容越来越丰富,活动形式越来越多样,课程体系越来越完善,逐步形成以经常性活动、专题性活动为主的活动方案体系,学校被评为“全国少年军校示范校”。

在做好校本课程建设的同时,我们把着力点放在班本微课程建设上,我们开发班本微课程的指导思想是“基于学生”、“基于班级”、“基于教材”、“基于家长”,把教材整合、学生需求和校外资源三者结合起来,创设对学生有益的班本微课程,让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拓宽视野、习得方法、养成习惯。我们规定各班每2~3周开设一门课程,每门课程都要确定主题、目标,设计教学方案,至少开展3次以上的实践活动,确保课程实施的效果。如请厨师家长开设“人人争当营养师——儿童餐饮的合理搭配”课程,一个课程周期下来,全班学生通过听讲座、看资料、搞调查、做分析、开讨论等形式,充分了解了儿童餐饮方面的许多知识,深刻地认识到饮食习惯对人一生的影响,教育效果不言而喻。

班级微课程的开设,充分利用了家长和社区资源,解决了实际问题,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同时又具有非常强的操作性,再加上实施周期短,实施形式多样,极大地缩短了知识技能传递的时空。拓宽了知识技能传授的领域,班本微课程已经成为我校在课程建设上的一大亮点。

六、“心”评价——走向科学与人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我校以重视发展性、关注整体素质,重视过程性、关注多维标准,重视多元性、关注质性评判为原则,以“实证数据监控教育教学,促进每一个的发展”为指向,研发了“基于每一个数据分析软件”,只要输入任意一个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方面的可测数据,软件就能做出精确分析,绘制这个学生发展走势图,以及与班级、年级整体状况的离散图。教师可以根据走势图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发展状态,然后根据学生存在的不足,制定“基于这一个”的教育教学策略。

小班化教学有感 篇7

小班化教育能让学生接触更多种资源, 增加更多接受教师单独辅导的机会, 从而使他们得到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它是在人数较少的条件下, 加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独立思考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形成以师生交流充分的数学高效课堂为特征的教育过程, 体现出合作与交往、强调个性化学习的小班教学特征。小班化不仅是学生人数少了, 教师方便管理了, 作业少了。更应该体现在教师能更好的关注每一位同学, 在教师的指导下, 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 充分发挥班级群体效应, 使学生最大限度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同时发挥个体思维的作用, 互相启发, 互相帮助, 让学生体验成功,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往、相互影响, 和谐互动的教学局面。数学教学中的互动合作教学就是要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具、多媒体之间的互动, 来实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引导人, 从而达到快乐学习的最佳效果。这种互动合作的效果在小班化教育环境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现在我来谈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小班化的优越性, 从3个方面来看:

一、师生互动----优化课堂教学的润滑剂

小班化教学把班级分成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集体, 小班分组教学, 给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小班中, 我根据数学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 采取“马蹄型”“丁字型”等座位形式, 从空间上缩短了师生的心理距离, 增加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交往的密度。我所教学初三 (2) 通常就是采用的“品字型”座位形式。在课堂教学中, 把个体学习、小组学习、集体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变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个体与群体、的多向交流, 形成全方位的和谐互动。例如:在教授圆的对称性时, 我让每个小组的同学做了模型, 在旋转的过程中找到规律, 进行现象讨论, 都了解了圆心角、所对的弦、弧之间的关系。增强了学生参与意识,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互动氛围中, 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培养交往能力,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针对不同层面学生, 不管是参与课堂活动过程结果正确与否, 都要用自己的语言传达对其信任, 抓住称赞学生的时机, 用激励性的语言来表扬学生, 增强学生自信心、自尊心, 提高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能力。

二、生生互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促进剂

小班化教学为教师和学生交互作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由于小班人数少, 师生活动的空间更大, 管理学生的时间少了, 每个学生得到老师的关注和针对性的辅导的机会增多了, 学生参与活动, 发表自己见解的时间充裕了。我在班级实行小组教学, 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 养成团结协作精神。要求在讨论时每一位学生都要参加。并且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先发言, 使其感到没有被遗忘。从而自觉地进行积极的思考。一般模式是: (1) 提出问题, 留一点时间独立思考; (2) 将结果进行组内交流, 在组长的带领下统一思考成果; (3) 选派小组代表轮流发言, 在全班范围内交流, 组与组之间相互补充, 相互启迪; (4) 开展讨论和辨析, 加深理解。每个活动环节中教师只是合作者, 只有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才给他们以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解法》一课时, 在练习的过程中, 我让学生先在组内独立思考如何来解答题目。然后与组员进行交流、讨论, 然后根据讨论结果, 让学生登台讲解解题的思路。完成后我又让学生自己出题互相做。这样, 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又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更多的知识。充分体现出小班教学能够实现生生互动这一优势。此外, 在每次的数学试卷分析课堂上, 我总要留下约10分钟的时间, 让学得较好的同学走过座位去帮助学得不理想的同学, 在教师的动员下, 学得不理想的同学都很主动的举手请这些同学来帮忙。你看, 真正一幅“生生交往互动”的画面。在这过程中, 学生的多种需要与潜在的能力得到了满足和体现,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人媒互动——培养数学兴趣的催化剂

小班化教育给师生提供了更为优裕的条件, 有利于教学过程的活动组织与开展。老师课后的时间多了, 可以更好的辅导个别学生, 花更多的精力去备课, 制作课件, 编写学案、学生学得轻松了, 也有更多的时间去完成一些需要动手实际操作的内容, 有更多的体验知识与教学内容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小班化教学中学生与多媒体互动, 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教学媒体, 在观察中学, 在玩中学。例如:在讲授圆圆位置关系的时侯, 我让学生自己在电脑上移动圆, 摆放各种位置, 通过操作,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也掌握的更牢靠了。互动可以让学生更积极更主动, 让学生有更多的合作、交流的机会, 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从而达到教学的理想效果。

谈小班化教学 篇8

这种难以调和的矛盾已经存在了很多年, 至少从我上小学时就已经存在。我困惑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当我做了教师, 成了有72名学生班级的班主任, 这个困惑才逐渐清晰。我的班里有一部分学生不学习, 上课讲话, 淘气。爱学习的学生也因与他们共处一室而无法安心学习。任课老师每节课要花很多时间去维持纪律。出现门口罚站的事情也不足为奇了。我认为在义务教育阶段, 一个班级人数太多是造成课堂管理难度大的根本原因。实行小班化教学是解决这一顽疾的出路。

那什么是小班化教学呢?

小班化教学通常指每个班最多不超过20人, 师生比例控制在1:10的范围之内。小班化教学有哪些优势呢?

首先, 班级人数的减少带来的最明显变化是管理的难度降低。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控课堂的气氛和教学的节奏。少出后进生, 多出优秀生。

其次, 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我国当前的教育方式强调社会本位, 强调个人服从集体和社会, 而忽视个人, 消除个性。小班教育, 教师可以让学生有一个宽松的发展空间, 更好地关注每个学生的优点长处, 发展学生个性。

最后, 小班化教学可以培养出更多优秀学生。通常一名教师可以关注一个班级1 0名左右优秀学生的成长, 所以教师的关注范围是有限的。小班化教学可以有更多的学生被教师关注。这种关注又往往成为学生建立自信和成长的动力。

说到小班化教学的优势, 使我想起我国古代的私塾教育, 它也是一种小班化教学, 但又不同于现在的小班化教学。私塾教育采用的是一个老师带多个学生, 一般不会超过10个学生。每个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的进度不尽相同, 所以教师采用的往往是一对一的教学方法。虽说是一种淘汰的教育方式, 但我想当时不会有现在混乱的课堂纪律, 也很少产生每天上学又从不学习的后进生。所以小班化教学在我国古代早已使用多年, 并且铸就了灿烂的中华古代文明。

摭谈小班化教学 篇9

一、小班化教学优点

1. 小班化教学, 有利于扩大教师的关爱面。 采用小班化

教学, 学生总数少了, 教师分配给每个学生身上的时间就多了, 对学生的关爱面、提问面较之于普通班级授课要大许多, 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2. 小班化教学, 有利于因材施教。 由于人数比较少, 教师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 包括学生的基础、心理、爱好、特长、能力等了解得都比较清楚。因此, 教师的教学设计具有比较强的针对性, 有利于因材施教, 也有更多的时间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

3. 小班化教学, 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采用小班化教学, 教师课后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个别化指导的机会增多, 作业可以实行面批面改, 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换更直接、更及时、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4. 小班化教学,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小班化为师生之间的交往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行为习惯教育, 促进了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

5. 小班化教学, 有利于班级管理。 在班级管理中, 小班化教学也有其独到之处。班级规模小, 教师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 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动态, 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班级人数少, 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就多, 得到的锻炼就多, 培养学生的良好合作品质就成为可能。

二、如何提高小班化教育管理的效率

1. 造设宽松和谐的班级环境。 在小班化教育中, 师生的平等相处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小班化宽松民主的氛围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为了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班级环境, 我尽可能地与孩子们融为一体, 与他们一起玩耍、一起聊天, 参与他们的活动。鼓励他们多与小伙伴一起游戏, 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意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与此同时, 当孩子犯了错误后, 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 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 耐心地说服。作为一名教师, 首先要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 成为学生最亲近最信任的人, 才能使他们自觉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孩子更是如此, 他们鲜明的个性赋予他们外显的情感, 只要我们真诚地去走进他们, 他们也会更乐于接受你、喜爱你。

2. 建立 “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班级管理制度。 为了让更多学生有机会承担集体工作, 我在小班化班集体建设中, 先让每个学生自荐岗位, 然后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及特长给每个学生安排了不同的岗位, 如热心集体活动、组织能力强的孩子就安排她担任活动组织员;热爱劳动、勤快的孩子就担任卫生保洁员;关心集体、文明守纪的孩子则被选为文明安全员等。

“人人有岗位、处处有榜样”的班级管理, 使孩子也能很快地学会自主管理, 提高服务意识, 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风气。每天早上, 当孩子们在领读员的带领下, 认真进行早读时, 听到他们朗朗的读书声, 我会情不自禁地为他们的表现而喝彩;每天中午, 当孩子们在保洁员的组织下清扫教室、整理物品时, 看到整洁的教室, 我会由衷地为他们的行为而感到骄傲;每天放学后, 当孩子们在文明安全员的带领下自觉摆好桌椅、关好门窗时, 看到他们认真专注的神情, 我会油然而生自豪之意。他们主动为集体奉献, 在奉献中快乐地成长着, 而我也因为孩子们的快乐而感动。在小班化教育管理中, 我改变了教育观念, 没有因为孩子的小就包办代替, 而是有效地发挥孩子的特长, 采用自治性管理,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能动性, 促进了学生自我意识的提升。

3. 做好辅导工作、不让一名学困生 “掉队”。 班里有几个调皮的孩子, 他们的学习成绩不理想, 思想也不稳定。如果不关注他们, 他们便会将自己孤立, 游离班级之外。而带好小班化班级重要的一点是不让一个人落下。怎样帮助这些学困生找回自信, 取得进步呢, 我想这世界上没有不希望得到赞美和夸奖的孩子, 我就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借此表扬激励他们积极向上。

小班化 篇10

小班化教学, 其实也就是要求控制教学班级学生人数, 它已经是一些发达国家推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近年来, 由于我国学生生源不断减少, 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相继兴起小班化教育。研究表明, 在小班化教学中, 学生的学业成绩明显得到提高, 小班化教育已是教育领域内的一场新革命。但它好像在中小学实施得比较多, 而职业教育领域里小班化教学实施得则比较少。为此, 要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很有必要实施小班化教学。

相对普通高中教育而言, 职业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让学生能熟练掌握某种操作技能, 老师要带学生去实习车间做讲解并示范, 并要指导学生技能操作。我曾带过一个机电班, 班级学生数为62人, 其中男生53人, 很多学生成绩差得都没有参加中考的信心!大部分同学根本不想学, 甚至于家长对他们的孩子也失去了信心, 这些学生纪律观念淡薄, 经常迟到、早退。为了把班级管理好, 我经常要花很多时间在屡教不改的学生身上, 找同学谈心, 苦口婆心教育他们改掉不良习惯。但由于人数太多, 只能将重心放在“重点对象”身上, 也就忽视了其他的学生了。文化课上, 课堂纪律越来越差, 班里只有十来个同学用心听课, 有的神游, 有的睡大觉, 有的聊天, 老师要花一大半时间来维持课堂纪律;在车钳工实习室里, 三四个学生, 有时是五六个学生闹哄哄地围着一台机器;在计算机教室里, 受条件限制, 也是两三个同学共用一台电脑, 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学生既不能掌握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就业实习, 难!专业形同虚设!

后来我担任05计算机的班主任, 班级学生数只有25人。班额小, 我自己感觉管理难度相对来说要小得多, 也就有更多时间来关注学生心灵的发展。现在因为物质条件的优越, 不少学生只会肤浅地思考问题, 遇到事情也是以自我为中心, 失掉了必要的责任感。我经常利用自习或课余时间找同学聊天, 和学生走近了, 也更了解学生状况, 对其作正确的引导。他们也愿意和我聊思想状况, 工作上也很配合我, 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 任课老师都很喜欢上我们班的课。当时班里有一位学生, 家境非常困难, 在班级团支部的倡导下, 学生们踊跃捐款来帮助他。班里经常举行各类活动, 在活动中, 学生的心灵逐渐丰富了, 学生的成长得到健康发展。班里学生少, 课任老师也感觉轻松, 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 我班连续被评为“文明班级”。我班陈娟等四位同学多次参加技能大赛, 张志鹏同学代表学校参加高职学校计算机技能大赛并荣获省一等奖, 同时并获保送高校学习的资格。实践证明, 学生人数少的班级的学生管理、课堂教学质量明显高于学生人数多的班级的。

因此, 我认为实现素质教育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推行小班化教学。这种小班化教育模式, 能够更为理想地因材施教, 进行差异化教学、个性化教育, 也能全面地关爱每一个学生, 更为学生活动提供了崭新的平台, 树立了素质教育的新标杆。

小班化教学, 它更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师可以顾及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比较容易做到因材施教。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越受老师关注的条件下, 越容易取得成功。班级人数过多, 会严重影响到技能训练的有效性, 因此在一些技能要求较高的专业, 试行小班化教学对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将是很有意义的。职业教育的特点是技能操作, 以电工课的布线为例, 一般是教师首先讲解布线的理论知识和方法, 然后指导学生独立操作电工布线。由于学生动手能力、技能水平的不一样, 有的同学能很快做好, 布线是横平竖直, 漂亮;有人无法按时完成, 不得弯弯曲曲的, 难看。在小班化教学中, 老师就可以有更多的精力辅导能力不够的学生, 他们学习专业技能的兴趣就会被激发, 有利于他们的进步;他们会有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 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有利于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论是机械专业实习还是电子电气专业实习, 都存在安全问题。因此, 在实习过程中, 不仅要求学生规范操作, 而且要求指导教师时刻注意每一个学生的操作, 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学生。所以, 我认为小班化教学更适用于一些专业实习课。

其次, 职校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很浓, 特别是一些理论课和基础课, 课堂纪律不好, 学生随意插嘴, 大胆睡觉。班级规模的缩小使学生活动更灵活机动, 实行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教师走到学生中间, 进行师生互动, 便于学生们分组讨论、共同探讨, 便于教师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小班化教学把“参与、探究、合作、活动”的特色和优势彰显得淋漓尽致, 课堂教学效率显着提高。小班化下的学生活动更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 这更有利于职业学校学生的教学与管理。一个班的学生数量减少了, 班主任与学生的交流就增多了, 就能及时了解学生,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也就愿意向老师倾诉, 也就愿意找老师调解矛盾。班主任能帮助学生排除心中的困惑与烦恼, 也就能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成长水平, 也能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上一篇:化学教学方法研究下一篇:旱涝保收标准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