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执法监督剑指行政不作为乱作为

2024-04-17

行政执法监督剑指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精选8篇)

篇1:行政执法监督剑指行政不作为乱作为

浙江永康:行政执法监督剑指行政不作为乱作为

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

正义网浙江10月30日电(记者范跃红 通讯员胡国财 王美姿)从去年开始,浙江省永康市检察院依托该院日益完备的行政执法信息库,率先在浙江省基层检察院中成立行政执法检察科,配备了专门人员,率先出台《永康市行政执法检察监督暂行规定》,在当地党委、人大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探索行政执法监督,频频向行政不作为乱作为“亮剑”。据统计,仅今年前10个月,该院就成功开展行政执法监督15件,涉及城管、工商、环保、国土等行政执法部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10月27日,金华市两级检察院专门在永康召开现场会,推广该院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的经验,其中的行政执法监督更是引人注目。

“行政执法监督有力地促进了永康市的行政执法规范,也推进了社会管理创新。”前不久,一直支持检察机关开展行政执法监督的金华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永康市委书记徐建华如是说。

一纸检察建议为百余家中小企业限制贷款松绑

眼下,当浙江不少中小企业发展受制于资金时,永康市东鑫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向东却不再为信贷发愁。他说,这应该感谢检察官为公司信贷限制松绑,为中小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几年前,陈向东的公司因为环保问题受到行政处罚。当年在执行完处罚后,他却发现已不能象以前那样正常信贷了。根据国务院有关节能减排和落实绿色信贷政策的要求,企业受环保行政处罚后如不执行,由金融机构对他们进行信贷限制,目的是有效增进节能减排和防范金融风险,企业只有完全执行行政处罚,消除环境污染因素,才能重新获得信贷。但国家政策也要求,环保部门应当及时将受处罚企业的执行信息提交金融管理部门,确保已消除环境污染因素的企业正常信贷。

去年五月,永康市检察院在走访中小企业时,听到陈向东等企业主反映,受到环保局行政处罚后,他们的银行信贷就受到了限制,即使行政处罚执行完毕也一样。获悉这一情况后,永康市检察院立即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调查,发现环保部门在近三年内均未将受处罚企业的已执行行政处罚的信息报送给金融管理部门,造成百余家企业无法获得正常信贷,为此,该院向环保部门发出了检察建议,要求环保部门及时更新行政处罚执行信息,保护已执行行政处罚企业的合法权益。永康市环保局收到该院发出的检察建议书后,十分重 视,专门组织人员进行核对调查核实,马上作出整改,将相关企业已经履行处罚决定的信息报送中国人民银行永康支行,永康支行将此信息输入企业征信系统,从而为百余家企业的信贷限制松绑,既保障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又促进了这些企业的健康发展。事后,永康市环保局还将整改落实情况专门回复给检察院。

“市检察院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行政执法部门执法不公正、不规范问题,要试行开展行政执法检察监督,欢迎广大群众积极提供线索。”早在去年3月份,永康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吕景俊带着民行检察科负责人,走进永康人民广播电台直播间,接受广播电台记者的专访,永康市老百姓第一回听到了“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的字眼。

试点工作要有效开展,关键要得到群众和领导的支持。为此,永康市检察院领导主动向市委和人大专题汇报,分析了全市行政执法的现状和开展试点工作的必要性,取得了市领导的强有力支持。同时,检察官主动走访各个行政执法部门,与他们进行了良好的协调和沟通,取得了他们的理解,破解监督阻力。去年8月底,永康市委同意永康市检察院增设行政执法检察科,暂时与民事行政检察科合署办公。针对该院民行科只有3名干警的实际情况,增配人员2名,并增设了1名副科长,专门负责行政执法监督工作。

去年的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尤其是百余家中小企业的起死回生,让永康市委、市政府更加重视和支持检察机关的行政执法监督,也增添了检察机关做好这项工作的信心。在当年底的浙江省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会议上,永康市检察院专门作了行政执法监督经验介绍。

党委政府出台“红头文件”支持行政执法监督

今年6月8日,永康市委市政府下发《永康市行政执法检察监督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这也是浙江省内首个党委政府以“红头文件”形式支持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案例。

《暂行规定》对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的目的、原则、监督范围、内容、程序等作了明确规定。

《暂行规定》特别明确,检察院对行政执法行为实行监督的范围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奖励、行政监督检查,以及其他直接对特定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和特定的行政事务采取措施,并影响其权利、义务的行政执法行为。

为防止检察机关越权,《暂行规定》严格要求检察院开展行政执法检察监督遵循事后监督原则,不得干预或参与行政机关的正常执法活动,但对可 能造成重大损失、引发群体性事件等严重后果的行政执法行为,可以进行事中监督。

检察机关受理行政执法检察监督案件,即有上级有关部门和单位转办或交办,也接受公民举报和来信来访反映,检察机关也可以自行发现。

对立案的行政执法检察监督案件,检察机关将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处理,如果行政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有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嫌疑的,将及时移交反贪和反渎部门立案侦查。

“《暂行规定》的出台,不仅有利于加强和规范行政执法检察监督工作,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促进行政机关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和方法,实现职务犯罪预防关口的前移,更有利于化解违法行政执法行为引发的社会矛盾,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永康市检察院检察长王宪峰高兴地说。“有了这个尚方宝剑,检察机关的行政执法监督更有针对性,也更具操作性。当然,也对我们监督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永康市委、人大、政府对行政执法监督的一贯支持,还表现在多年来努力推动永康市检察院建立行政执法与刑期事司法相衔接机制,完善行政执法信息库。

王宪峰说,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该院的行政执法信息库有10万余条行政执法信息,涵盖全市所有执法单位。

“这些信息既给我们开展行政执法监督提供线索,也等于给监控执法人员不作为乱作为装上了“电子眼”。”王宪峰说。

学校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与祥和

永康是著名的“五金之都”,一些学校周边有不少工厂,对噪声和粉尘等环境污染问题,学生和家长都比较关注。

今年8至9月,永康市检察院陆续了解到,该市部分学校周边环境污染较突出,随即对全市进行全面调查。检察官将发现的环境污染情况用照片、录像等形式取证固定,对环境污染最严重的舟山初中、桥下初中、职业技术学校以及城北初中等四所校园周边环境污染问题根据《暂行规定》进行立案调查,并将立案决定通知了市环保局、舟山镇、龙山镇等相关职能部门。

“教室第四排以后的同学,根本听不到老师的讲课内容。”永康检察院行政执法检察科科长胡志元说,经调查发现,舟山镇初中已被四周10多家工厂环绕,且多为生产冲件,噪声不断。此外,永康职业技术学校、城北初中和桥下中学,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噪音污染、光污染和气体污染。

永康市检察院向相关职能部门了解了相关情况,调取了相关材料;督促环保部门进行环境污染监测;约谈学校领导,掌握环境污染对学校教学的影响;找企业主进行协商,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同时,行政执法检察科还多次与市府法制办一起召集环保局、镇政府、教育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对校园周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讨论研究,联合多渠道力量对校园周边环境污染进行整治。在此基础上,永康市检察院又及时向相关职能部门发送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执法部门正确履行职责。

永康市环保局、舟山镇等部门对检察建议相当重视。舟山镇领导亲自落实,加班加点;市环保局还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对整治工作进行了详细布置。相关职能部门已对无证经营或国家规定应淘汰的企业进行关停,对环境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企业进行限期整改,对新建厂房配合环保局进行防污染生产预告。部分企业主也已认识到企业污染的危害,并表态提出整改或搬迁方案。舟山初中周边四家企业已准备搬迁,7家企业进行整改。职业技术学校南边企业主自主提出整改方案,进行设备更换治理粉尘以及气体污染,并减少夜间用灯。通过以上措施,现校园周边环境已有明显改善。我院再次走访学校时,学校师生均反映环境污染已大大减少,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噪声也已基本消除。

“当我们再次走访学校时,看到老师和学生灿烂的微笑,觉得很是欣慰。”胡志元说,目前永康市5500余名师生的教育和学习环境,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与祥和。

据王宪峰介绍,今年已立案处理完毕的15件行政执法监督案件,都与民生民利息息相关,更与社会管理密不可分。“也正因为此,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对我们开展行政执法监督都一片叫好,也寄予很高的期望,我们将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力度,为推进政府依法行政和社会管理创新,完善中国特色的民行检察制度作出新贡献。”王宪峰说。

对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的思考

时间:2013-06-19 06:41:07 来源:本院原创 作者:团风县人民检察院 张胜利

浏览次数:800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法制办等部门《关于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规定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民检察院和监察机关要依法履行监督职责,严格责任追究,确保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有关制度落到实处”;县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对行政执法机关应当移送嫌疑犯罪案件而不移送或者公安机关应当受理而不受理、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举报进行调查处理时,“应当及时向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查询案件情况,必要时,可以派人查阅、复印案件材料,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应当予以配合”等等。这些规定是人民检察院对行政执法机关进行检察监督的依据。

一、当前行政执法监督现状

1.内部监督虚化。行政执法机关内设的监督机构与行政执法部门都是在行政机关或政府的共同领导下开展工作的,即使行政执法部门存在违法行为,内部的监督部门也得听从行政机关或政府领导的指示或者按领导的意思去操作,否则,就是不服从领导。行政执法机关或政府的主要领导,往往对行政执法工作非常重视,对于行政执法中的监督工作往往轻视,一旦行政执法中出现了问题也只是重拳出击,轻轻落下,摆平就行,尽可能家丑不外扬。

2.外部监督弱化。行政执法的外部监督主要是监察机关,监察机关对行政执法机关的监督也只能是事后监督,只有行政执法过程中发生了严重的违纪违法行为后,监察机关才启动监督程序。对行政执法机关的违纪违规的监督只是监察机关职责的一部分,监察机关不可能对宽正面、大纵深的行政执法范围进行有效监督,只有对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重大的行政违法案件进行调查处理。因此,完全依靠监察机关的监督,不可能解决对行政执法监督软化的问题。

3.检察监督缺失化。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但对行政执法的监督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法律明确规定,因而没有法律依据。目前,检察机关对行政执法机关行政执法的监督还处于缺失状态。

4.行政执法人员接受监督意识淡化。行政执法人员由于长期缺乏有效的监督,往往习惯于监督别人而不愿意被别人监督。对于检察机关的监督,有的行政执法人员存在认识上的错误,一时还难以适应。一是认为检察机关是刑事诉讼监督机关,不是行政执法监督机关;二是认为行政执法部门的上层是政府,政府级别高于检察机关,对于检察机关的监督既可听从,也可以说“不”;三是只要不构成刑事犯罪,行政执法部门对于检察机关的监督意见和检察建议置之不理或不予执行,检察机关也难以有效地监督下去。

二、对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的探求

由于对行政执法机关长期缺乏有效的监督,致使行政执法过程中滥用执法权力,随意执法,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收受贿赂等行为经常出现,以罚代刑、以赔代刑、放纵犯罪等违纪违法犯罪也时有的发生。因为,对行政执法进行检察监督能有效地防止上述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所以,对行政执法机关进行检察监督十分必要,迫切需要。

1.出台检察机关对行政执法机关进行监督的务实性制度与规定。由于现行的法律对于检察机关监督行政执法的范围、内容、程序、方法明确不具体,各地党委和政府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依据中共中央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1]8号)文件精神,制定本地检察机关对行政执法监督的具体制度和规定,探索检察机关对行政执法监督的方法和步骤,明确检察机关的监督的权限和职责,明确行政执法机关接受监督的职责和义务。探索出对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的有效途径后,逐步完善立法,使检察机关对行政执法机关的监督有法可依。

2.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力度,建立工作机制。一是建立行政执法机关与与司法机关的衔接工作会议机制,促进行政执法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协调配合,保证衔接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建立咨询制度,对于重大、复杂、疑难案件性质的认定、有关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等,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有义务和责任接受行政执法机关的咨询,行政执法机关对于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提出的专业性问题,必须认真听取,及时答复;三是建立案件通报制度,利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之间执法、司法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四是建立联络员例会制度,各行政执法机关抽调一名法律专业水平较高,业务能力较强的骨干作为衔接工作的联络员,负责处理衔接工作事务和涉嫌犯罪案件移送等工作;五是建立培训制度,各地政府法制部门和检察机关应作为衔接工作的牵头单位,对行政执法骨干分期进行培训,解决行政 执法人员对涉嫌犯罪案件定性不准、立案追诉标准不清、证据固定和保全不会、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程序方法不懂等问题。

3.探求检察监督行政执法的有效方式。检察机关对行政执法的监督方式,目前还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笔者从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工作中体会到,其监督方式有:一是检察机关内部要建立完善以侦查监督、反贪污贿赂、反渎职侵权、职务预防等部门参加的“行政执法检察监督部门”,监督行政执法机关依法行政,依法移送涉嫌犯罪案件;二是主动出击,走访行政执法机关,对行政执法机关检察监督不能只限于事后监督,检察机关可走访行政执法机关,查询其执法中是否发现了有可能涉嫌犯罪案件,对于有可能涉嫌犯罪的案件,侦查监督部门可以对证据保全,调查方法进行指导,诱导调查取证方向;三是对可能涉嫌犯罪案件,检察机关可以向行政执法机关查阅案卷,建议行政执法机关补充证据、完善证据,然后向公安机关移交;四是对于可能涉嫌犯罪的重大、复杂、疑难案件和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行政案件,行政执法机关应当主动、及时告之检察机关,检察机关可要求公安机关提前介入调查,能立案的监督公安机关及时立案,以便迅速采取强制措施,固定证据,防止证据灭失和涉案人员逃跑、串供等;五是对于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行政执法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贪污受贿等犯罪,检察机关根据其职责要求,追究涉嫌犯罪的行政执法人员的刑事责任,彻底解决行政执法人员以罚代刑、以赔代刑、放纵犯罪等问题。

4.遵循刑事先理的原则,先解决违法者的刑事责任,再解决违法者的行政责任。按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要求,行政执法机关对于可能涉嫌犯罪的行政案件,必须报检察机关备案,检察机关应当结合追诉标准,对案件情况进行仔细研究、认真分析,依法处理。行政执法机关对准备实施重大行政处罚的案件,也应当报检察机关备案,以便于检察机关审查是否符合追诉条件。在检察机关对案件行为未作出是否涉嫌犯罪的决定前,行政执法机关不得作出行政处罚的决定。只有不构成追诉标准的案件,才可以依行政法规进行行政处罚。

5.建立检察机关与行政执法机关职务犯罪预访机制。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教育、法律常识教育和警示教育,防止行政执法机关人员职务犯罪,确保在行政执法中公正执法、依法办案。

篇2:行政执法监督剑指行政不作为乱作为

追究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增强光明新区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树立良好形象,规范职业行为,提高办事效率,改进工作作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广东省〈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实施办法》、《深圳市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深圳市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结合光明新区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行政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无正当理由,迟缓履行或不履行、乱履行应尽职责导致工作延误、任务完成质量差、任务无法完成或造成其他不良后果的行政行为。

第三条 本制度适用于光明新区以下单位、组织及其工作人员:

(一)光明新区各办事处、直属各行政事业单位及其在编行政、事业编制工作人员及聘用从事公务的人员;

(二)光明新区范围内,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及其从事公务的人员;

(三)光明新区行政机关依法委托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组织及其从事公务的人员。第四条 责任追究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有责必问、有错必纠和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 行政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认定 第五条 行政机关提交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审议或自身决策的事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相关单位及责任人行政责任:

(一)不积极履行法定职责,影响和妨碍法律、法规、规章正确实施的;

(二)在职权范围内应当决策的事项而不决策,违反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党政正职监督的暂行规定》第十一条之规定将个案提交新区党工委、管委会讨论决定的;

(三)重大事项应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听取意见而未按规定进行决策的;

(四)决策事项应当向社会公开而未按规定公开的;

(五)未按规定做好本单位重大事项决策会议记录、形成会议纪要印发领导集体成员和有关部门,或者未按规定形成和保存重大事项决策会议档案的。

第六条 在执行上级机关的决策和部署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相关单位及责任人行政责任:

(一)对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确定的工作任务、工作目标以及交办的事项,措施不力,公共服务白皮书、民生实事、政府投资项目、国有土地征收项目等重点工作任务未能按质按量如期完成的;

(二)未能完成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分解的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任务的,在政府绩效评估中未达到及格标准的;

(三)未认真履行与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或市级部门签订的责任书,无正当理由未达到责任书规定的要求或违反责任书的有关规定的;

(四)法制部门要求修改的规范性文件,未按规定修改、废止的。

第七条 在履行社会管理职责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相关单位及责任人行政责任:

(一)对涉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等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能解决而不及时解决,或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不妥善处理和解决的;

(二)对影响城市环境提升等行为不及时有效制止、查处的;

(三)不履行或不完全、及时、有效履行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的有关规定,或者不按规定配合考核工作开展的;

(四)不履行或不完全、及时、有效履行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职责,或者不按规定配合和协助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的;

(五)不履行或不完全、及时、有效履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职责,或者不按规定配合和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

(六)不履行或不完全、及时、有效履行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职责或不按规定配合和开展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的;

(七)不履行或不完全、及时、有效履行市场监管、环境保护、土地管理、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公共安全管理职责的;

(八)因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不力,管辖范围内发生群体性上访或其他影响社会稳定等问题,造成重大影响或严重后果的;

(九)存在其他不履行或不完全、及时、有效履行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检查、行政赔偿职责情形的。

第八条 在履行内部管理职责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相关单位及责任人行政责任:

(一)重大问题决策、干部任免、大额度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未经集体研究决定的;

(二)对本办事处、本单位及其直接管辖的部门领导班子疏于管理,人员管理不到位,队伍纪律涣散的;

(三)财经使用管理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到位,明知存在不当使用财政资金的行为而不制止或查处的;

(四)归本单位管理、使用的物业、车辆等国有资产缺乏维修、保养或管理不善的;

(五)对直接管辖范围内发生的违法违纪行为和不正之风不制止、不查处,或者对违法违纪问题隐瞒不报、压制不查等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形的;

(六)单位工作人员对服务对象不热情接待、臵之不理、言语不文明发生争吵,造成重大影响的。

第九条 在接受监督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相关单位及责任人行政责任:

(一)不接受或不配合党内监督、法律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的;

(二)对党代表意见、建议、提案,人大议案、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政协建议案、委员提案不认真办理、答复的;

(三)无正当理由不采纳行政监督部门履行行政监督职责时提出的建议的;

(四)对干部群众有事实依据的上访投诉不履行或不及时履行查处职责的。

第十条 在反馈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相关单位及责任人行政责任:

(一)突发公共事件或其他重要情况报告不及时的;

(二)对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会议议定的事项或党工委、管委会督查督办的事项未按要求及时报告落实情况的;

(三)重大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没有充足时间集体议事和会议表决,领导集体成员处臵后,未及时向行政首长或领导集体报告的。

第十一条 在履行其他职责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相关单位及责任人行政责任:

(一)对涉及其他部门和单位职权的事项,不与有关部门和单位协调,或者协调不能取得一致,相互推诿或拖延不办,未报请上级裁决的;

(二)按规定应移送有关部门和单位处理的事项,不及时移送有关部门和单位处理,导致工作被动或严重后果的;

(三)工作上不敢抓、不敢管、不敢于负责的;

(四)授意服务对象捐赠、赞助、购买指定商品或接受特定服务的。

第十二条 上级领导批示及上级有关部门在检查工作中发现的,新闻媒体曝光的,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投诉举报的,经调查核实确定为行政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行为的,应当追究相关单位及责任人行政责任。

第十三条 法律法规、党纪条规明确规定的行政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行为,按相关规定处理。

第三章 责任的划分

第十四条 经单位班子集体决定导致行政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发生的,分别追究该单位及其主要领导、持赞同意见领导的责任。

第十五条 工作未进行研究、部署,职责不明确、不具体,或对下级报告、请示的事项不研究、不答复,不作具体指示,导致行政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发生的,视情形分别追究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的责任。

第十六条 因领导不采纳或改变承办人正确意见,导致行政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发生的,视情形分别追究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的责任。

第十七条 因疏于管理,对工作出现的问题不报告、放任不管,或对发生的违法违纪行为不制止、不查处,瞒报或姑息纵容,导致行政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发生的,视情形分别追究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的责任。

第十八条 不履行规定职责,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导致行政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发生的,视情形分别追究直接责任人、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的责任。

第十九条 工作不负责,不抓落实,对本单位人员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该管不管,能解决不解决,导致行政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发生的,视情形分别追究直接责任人、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的责任。

第二十条 不执行单位管理规定,导致行政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发生的,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十一条 同一责任人发生2起行政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行为的,追究分管领导的责任;同一责任人发生3起及3起以上行政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行为的,同时追究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的责任。

第四章 责任追究方式

第二十二条 对单位行政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追究方式:

(一)责令限期整改;

(二)通报批评;

(三)对主要负责人诫勉谈话;

(四)取消单位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五)对相关负责人进行调整;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责任追究方式。以上责任追究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被通报批评的,除取消该单位当年评优评先资格外,还要取消单位主要领导和相关领导及当事人的评优评先资格。

第二十三条 对个人行政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追究方式:

(一)训诫;

(二)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三)通报批评;

(四)责令公开道歉;

(五)停职检查;

(六)引咎辞职;

(七)责令辞职;

(八)免职。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责任追究方式。训诫、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责令公开道歉的问责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和其他问责方式合并适用。

有本办法第五至十三条规定的情形,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给予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处理;未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给予训诫、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责令公开道歉处理。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重处理:

(一)故意隐瞒真相,包庇袒护,干扰、阻止调查的;

(二)拒不纠正其行政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行为的;

(三)一年内受到2次(含2次)以上责任追究的;

(四)打击报复控告人、检举人、投诉人的;

(五)被省、市以上有关部门通报批评的。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轻处理或免于问责:

(一)积极配合调查或者有其他立功表现的;

(二)主动发现并及时纠正错误,没有造成不良影响的。第二十六条 责任追究结果作为干部任用、业绩评定和单位、个人年度工作绩效考核重要依据。

受到本办法第二十三条

(一)至

(四)项问责的问责对象取消其当年度考核评优和评选各类先进的资格。一个考核年度内受到本办法第二十三条

(一)至

(四)项问责两次以上(含)或受到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五)至

(九)项问责的问责对象可以评为基本称职或不称职档次。

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问责对象,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

第五章 问责程序

第二十七条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纪检监察局可以启动问责程序:

(一)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事实依据的举报、投诉;

(二)新闻媒体曝光的重大问题;

(三)发生重大事故、重大群体性事件;

(四)工作检查、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

(五)其他单位履职中发现并移交的线索;

(六)在行政复议、应诉工作中发现的重大问题;

(七)各种评议、测评、考评、考核结果反映的重大问题。

第二十八条 问责工作依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纪检监察局在出现本办法第二十七条所规定的情形时,应对相应的情况进行核实,并根据初步核实的情况,视情况启动问责程序;

(二)决定启动问责程序的,纪检监察局行政监察室负责牵头组成调查组,调查核实情况,在30个工作日内提出初步问责处理意见;情况较复杂的,在60个工作日内提出初步问责处理意见;情况特殊的,经纪检监察局局长批准,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不得超过30个工作日;

(三)拟作出训诫、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责令公开道歉决定的,由纪检监察局作出决定交各相关部门依职权实施;拟作出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决定的,由纪检监察局提请纪工委报党工委管委会批准后由各相关部门依职权实施;

(四)实施问责的,纪检监察局应当制作《问责决定书》,《问责决定书》应当写明被问责人基本情况、问责事实、问责依据、问责方式、批准机关、生效时间、当事人的申诉期限及受理机关等;

(五)《问责决定书》送达问责对象本人及其所在单位,并抄送新区组织人事局。

第二十九条 作出问责决定前,纪检监察局应当听取问责对象的陈述和申辩,并且记录在案;对其合理意见,应当予以采纳。

第三十条 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实行问责,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三十一条 参与问责调查处理的工作人员与问责对象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应当回避。

第三十二条 问责对象对问责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问责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纪检监察局提出书面申诉,纪检监察局接到书面申诉后应当按本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权限报请审定,并在30日内作出申诉处理决定。

申诉处理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诉人及其所在单位,并抄送新区组织人事局。

第三十三条 问责对象申诉期间,不停止问责决定的执行。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执行。

篇3:行政执法监督剑指行政不作为乱作为

一、检察机关对行政拘留类案件开展监督的必要性和法律依据

(一) 行政拘留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需要加强检察监督

行政拘留是一项剥夺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 是对公民权利影响重大的一种处罚行为。且行政拘留决定一旦出现错误, 其造成的公民人身权利的损害具有不可逆性, 只能通过国家赔偿的方式进行补偿, 会造成较恶劣的社会影响。

(二) 行政拘留具有适用的广泛性决定其需要加强检察监督

行政拘留在日常行政执法过程中被大量的使用。“从《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章‘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设定的条文看, 这一章共计54条, 只有3个条文未设行政拘留, 设行政拘留的条文占94%……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及其处罚设定的具体的条、款、项来看, 共计127项, 可直接适用行政拘留 (含单处拘留和可以直接选择拘留) 的84项, 占处罚总项的66%” (1) 。从检察室日常工作数据来看, 也证明了这一点。仅2013年全年, 驻余杭组团检察室共审查了辖区五个派出所和一个交警中队报来的行政拘留案件744件825人, 同期驻余杭组团检察室辖区五个派出所、一个刑侦中队和一个交警中队报来审查的刑事案件只有101件161人。

(三) 行政拘留类案件的准刑事性决定了其需要加强检察监督

行政拘留是一种行政处罚, 这是无疑的。行政相对人可以通过行政复议和其他司法救济途径开展救济, 看似并不需要检察机关介入监督, 但事实上行政拘留案件和一般的行政处罚类案件还是有所区别。由于行政拘留处罚的违法行为较一般违法行为更为严重, 往往游离在犯罪与一般违法的边缘, 所以其与刑事案件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往往是刑事案件的起点。就治安管理处罚法来看, 几乎每个涉及行政拘留的条文都能对应一个刑事犯罪的罪名。正因为实践中涉及到行政拘留的行政案件多具有准刑事性,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五十一条特别作出规定:“对发现或者受理的案件暂时无法确定为刑事案件或者行政案件的, 可以按照行政案件的程序办理。在办理过程中, 认为涉嫌构成犯罪的, 应当按照《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办理。”然而, 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需要严格的审查。检察室在对基层派出所、中队行政拘留类行政处罚案件的检查过程中发现, 由于部分案件缺乏严格的外部审查, 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1. 在行政拘留类行政处罚案件办理过程中存在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的可能性

派出所办理的妨碍公务类行政处罚案件, 常有发生执行公务人员和被执法人员发生身体冲突, 并造成执法人员人身伤害的情形。按照《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的要求》第七十五条的规定, 列举了三种应当进行伤情鉴定的情形, 但不包括构成轻微伤的情形。在妨碍公务违法行为处理的司法实践中, 造成公务人员轻微伤的就很有可能构成妨碍公务罪。是否进行伤情鉴定, 往往只需办案人员凭个人经验判断。而且, 轻微伤如果不能及时进行伤情鉴定, 在一段时间后即可能无法进行鉴定。从程序上看, 行政案件的办理似乎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实际上行政拘留处罚有可能替代了刑罚, 而这种替代的产生可能往往只需要办案人员的经验判断。在其他一些行政拘留类案件的办理中, 由于办案人员只以行政案件办理的角度去办理行政拘留类案件, 我们也发现出现了类似问题, 如在办理吸毒类行政拘留案件过程中对被容留人年龄审查的忽视等。

2. 由于行政案件办理程序要求和刑事案件办理程序要求的差异, 导致行政拘留类案件转化为刑事案件后部分证据效力存在瑕疵

在司法实践中, 刑事案件由行政处罚案件转化来的比例在所有刑事案件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因为程序要求的不同, 导致在衔接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如询问未成年人的问题, 在涉及未成年人的行政拘留类处罚案件办理过程中, 询问未成年人是否必须有合适成年人在场基层派出所之间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对于无法联系到监护人的, 实践中很多派出所就在合适成年人不在场的情况下进行询问。后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又发现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已经涉嫌刑事犯罪, 于是将行政案件转化为刑事案件。转化之后就会出现一个问题, 首次询问笔录由于存在没有合适成年人在场的瑕疵, 在刑事程序中就无法作为证据使用。

(四) 检察机关对行政拘留类案件开展法律监督有充分的法律依据

综上我们看到, 行政拘留类案件中存在着许多刑事立案监督的线索, 而立案监督是检察机关一项重要的法律监督职能。可见检察机关对行政拘留类行政案件的监督并不是创新了一种新的法律监督, 而是现有检察机关的侦查监督部门法律监督职能的延伸。行政拘留类行政处罚案件的准刑事性要求检察机关在行政处罚环节对案件依法开展证据、程序的审查。“我国宪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如果仅按照字面理解, 那么这里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应当是一种广泛性的、一般性的监督:‘凡进入法律活动, 包括行政、民事、经济和刑事法律活动, 均属检察监督的范围。’” (2) 检察机关对这样重大的涉及到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行为, 完全有必要而且也有能力开展监督。

二、基层检察室开展行政拘留类案件法律监督的途径和方法

(一) 以基层检察室为主体开展行政拘留法律监督

对行政拘留类案件的审查, 检察机关对应的法律监督职能部门应当为侦查监督部门。然而, 行政案件办理一般是由公安局下属的基层派出所、中队完成的, 由于基层派出所、中队往往分布的较为分散, 且每个月办理的行政案件数量庞大、案件办理的时间周期短, 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的力量不足以对辖区范围内派出所、中队办理的行政拘留类案件进行监督, 这也是检察机关之前没有能够有效开展行政拘留案件监督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基层检察室的兴起, 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由侦查监督部门将行政拘留类案件监督审查工作的权力让渡给基层检察室, 由各个基层检察室对各自辖区内的案件开展监督。驻余杭组团检察室的实践证明, 这是可行的。而且, 行政案件办理期限较短, 需要高效率的监督, 基层检察室机动灵活的特点正好能够适应对行政拘留监督的需要。

(二) 基层检察室开展行政拘留类案件法律监督的具体方法

基层检察室对基层执法部门的行政拘留执法监督“是一种监督而不是制约;是程序性的督促而非实体性的约束;是主动性、事由性的督促纠正而有别于被动性、日常性的审查批准。” (3) 驻余杭组团检察室针对辖区行政拘留类处罚案件较多的情况, 采用了先备案审查, 通过筛选有针对性的对重点行政拘留案件进行具体审查的方法。每个月初由基层派出所、中队将本月行政拘留案件的简要情况报送给检察室, 再由检察室从报来的案件中选取认为有必要审查的案件通过走访派出所、中队查阅案卷进行书面审查, 必要时可以找承办人了解情况了解案情。

在审查过程中, 检察室选取案件的标准是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可能涉及刑事犯罪的。二是案件涉及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三是在当地具有较大影响的。审查的角度有四个, 一是行政案件是否可能涉及刑事犯罪, 有无刑事犯罪立案监督的线索;二是对可能转化为刑事案件的行政拘留类案件进行证据和程序的全面审查;三是在行政案件办理过程中有无涉及渎职侵权或其他职务犯罪行为;四是行政案件办理本身有无程序瑕疵和证据瑕疵。

“检察机关对行政行为的监督不同于上级行政主体对下级行政主体的内部监督, 它体现的是外在的一股独立的监督力量, 这就意味着检察机关对行政行为不具有实体处分的权力, 而只有就有关行政行为向有关行政主体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权力。” (4) 对行政案件可能涉及刑事犯罪的, 检察室将行政案件相关证据进行复印, 向院侦监部门移送立案监督的线索;对可能转化为刑事案件的行政拘留类案件中发现在取证和程序上可能出现瑕疵的, 联合院审查监督部门对案件办理及时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建议;对行政案件办理过程中发现的涉及渎职侵权或者其他职务犯罪的, 将线索移送给相关职能部门;对案件办理过程中存在程序和证据瑕疵的, 向派出所、中队提出纠正的建议。

三、检察机关开展行政拘留监督遇到的问题

尽管检察机关确实应当对派出所、中队的行政拘留开展监督, 而且基层检察室的兴起也为行政拘留案件监督提供了可能性。但是在实践中我们还是遇到了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 单靠检察室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得到解决的。

(一) 缺乏明确的监督配合法律依据

余杭区人民检察院通过和当地公安部门签订了一系列的监督配合文件, 以这些文件为依据开展了执法监督, 但是在监督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公安系统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还不强。不管是检察系统外部还是内部, 对基层检察室开展行政案件监督在认识上还有分歧。同时, 由于行政案件办理的周期较短, 要充分发挥基层检察室及时高效的特点, 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行政案件办理的及时监督, 这就要求基层派出所、中队及时将案件情况告知检察室, 这对基层派出所、中队提出了更高的配合要求。需要上级检察部门和公安部门之间制定明确具体的操作规范来指导基层派出所、中队和基层检察室之间的监督配合。

(二) 缺乏统一的内部操作规范

尽管检察室在实践中已经对行政拘留案件的审查形成了一定的内部操作规范, 但是和院侦监部门、公诉部门和职务犯罪侦查部门之间仍然没有形成有内部约束力的配合机制, 也缺乏具体的操作规范。需要上级检察部门制定明确具体的操作规范来指导检察各业务部门和检察室之间的协作配合。

参考文献

[1]李春华.对行政拘留需加强检察监督[N].检察日报, 2009-3-6.

[2]宋巍生.关于检察监督的思考[J].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0 (1) .

篇4:行政不作为之作为程度

关键词:行政不作为;作为因素;研究意义

一、行政不作为的概念

对于行政不作为的概念,理论界很难从一而终。但多数学者都认为,只要行政主体做出了一系列的实质性的程序行为,即表现出积极的作为行为状态,無论该行为在实体内容上反映的是“为”或“不为”,都应该是行政作为,反之,就是行政不作为。可见,从行政程序方面的认定标准出发,更加符合当前法律状态和社会意识。根据这种标准,行政不作为即是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负有某种作为的法定义务,并且具有作为的可能性而在程序上逾期有所不为的行为。

二、行政不作为的作为程度

1.行政不作为中的作为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行政不作为中的作为是局限于不作为的范畴之内,与行政作为中的作为有所差异,与行政不能为更是区别明显。行政不作为中的作为是指外在表现形式上是积极主动的作为行为,但是实质上仍然属于不作为的行为。行政作为是指行政主体采取积极的动作完成的行政行为,本身就具有合法性和正当性,而行政不作为中的作为并不当然具备合法性和正当性,因为行政不作为本身具有违法性。行政不能为是指对于行政主体来说无论其多么积极努力的施行仍然会履行不能,并不因行政主体的主客观条件而改变,是根本不可能成就的事情。所以当然不会让行政主体承担履行不能的后果。但是行政不作为中的作为并不是不能履行,而是行政主体处于各种原因没有达到行政作为的程度,从而仍属于不作为的范畴。

2.行政不作为中的作为程度

本文研究行政不作为中的作为程度,并不是探究行政作为与行政不作为之间具体明确的划分界限,也就是说,并不是研究行政不作为中的作为达到一种什么程度就可以构成行政作为,而是重点讨论行政不作为中的作为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了社会观念、法律思维以及行政实践的再思考。举例说明,假如某市区发生重大枪击案,公安局接到群众报警后派出两名“临时工”前去处理,结果由于“临时工”毫无作用未能阻止危害结果发生,事后证明,如果警察及时处理,危害结果并不会发生。那么公安局就是行政不作为(暂不考虑刑事责任)。可是,在一般社会人眼中,公安局及时派出了“警力”赶往现场处理,这是积极的作为行动,尽管未能制止犯罪,却并无过错。所以,这种看似积极的行动实际上蒙蔽了群众的眼睛,也左右了社会观念的导向,更甚者,公安局也并不会受到处罚。所以,社会上由此引发的问题越来越多也愈发严重,正是因为不明事理的社会观念受到了不作为中形式作为的误导。

接上例,枪击案发生后,公安局及时派出两名警察前往现场处理,可是警察赶到后害怕自己牺牲而逃跑。事后证明,枪击案现场的确可能导致警察身亡。显然,逃跑的警察属于行政不作为。可是,法律赋予每个人生命权,我们能用法律强制警察必须处理枪击案件,哪怕是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我觉得值得商榷。那么警察在逃跑这一前提下,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挽救自己造成的损失呢,比如通知其他警察,自首,这些事后情节或许可以成为受处分或者受刑罚时的减轻量刑标准。但是,我们会陷入一种先处罚后减免的模式,而并没有过多的考虑这种源头的处罚是否一开始就具有合理性,是否过多增加了法律的严肃性削弱了人的权利。

以上不作为中的作为因素虽然存在差异却可以比较清晰明确的加以认定,但有一些不作为中的作为因素比较模糊甚至难以界定。例如,某网吧为了防止“网徒”逃避结帐而关闭了所有消防通道,结果在发生火灾时因人群不能及时疏散造成重大后果。而消防部门解释火灾发生前对于网吧的行为已经查处并责令限期改正。但是并没有规定改正期限,网吧并没采取有效措施,消防部门也再没有管理过。那么,消防部门的行为到底是合法的行政作为呢,还是违法的行政不作为呢。从整体上看,消防部门负有监督审查网吧消防安全的法定义务,但最终发生了火灾结果,消防部门没有及时有效的履行其审查义务,所以应该是不作为。可是,消防部门中间有查处网吧并责令其限期改正的行为,虽然后来怠于跟进审查,却不可否定其前期行为的积极性,从而又具备合法作为的形态。由此看来,更好地把握行政不作为中的作为因素对于行政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三、探讨行政不作为之作为程度的意义

1.有利于更好的界定行政不作为的范畴,打击形式作为下的隐蔽犯罪

了解行政不作为中的作为因素以及作为程度,就能够清晰的将某一种行为加以归类,更好地认识行政作为与不作为之间的界限,从而更好的界定行政不作为的范畴。正如上文第一个例子中所述,行政主体有时候只是做了一些表面文章,而不能将此看作积极主动的作为以掩盖了其背后真正不作为的“别有用心”,从而使其逃避法律的责任。这样的话,就会导致行政实践中的权力滥用和行政司法监督的弱化,不利于打击违法犯罪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

2.有利于推动行政立法和行政执法的进行

通常情况下,我们只责备行政相对人不履行义务,而忽视了行政主体因其表面作为而实质不作为构成的应罚性。上文第三个例子中,消防机关作出责令整改后,对于后来行政相对人是否执行置之不理。这正是造成社会中许多不正常现象的问题所在,而且往往还很难追究相关行政主体的法律责任。通过对行政不作为中作为因素的研究,就能够更好的界定行政不作为,对追究这些情形下行政主体的法律责任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应松年主编.《行政行为法》.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作者简介:

篇5:行政执法监督剑指行政不作为乱作为

为有效解决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进一步优化我市经济发展环境,市委、市政府决定,20xx年在全市集中开展行政不作为、乱作为专项整治活动。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市委“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促和谐”的要求,围绕投资拉动、产业支撑、民生改善三大重点,切实加强对正确行使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严厉查处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的问题,确保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履职能力明显增强、服务水平明显改进,着力营造创业活力充分迸发、社会财富充分涌流的发展环境,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整治重点

各级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存在的以下问题:

1、对市人民政府列入行政绩效问责考核的工作(项目)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的。

2、对新增中央及省投资的项目资金投向、执行程序、工程质量、责任落实等方面出现问题的。

3、上班开房打牌、上网聊天玩游戏、网上炒股等违反机关纪律行为的。

4、在具体行政执法过程中有下列情形的:对属于职责范围内的事项拒绝、放弃、推诿、拖延,致使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违法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检查、行政收费、行政强制措施,擅自设立审批事项,随意使用行政自由裁量权;利用职务和工作便利吃、拿、卡、要、报,违规向服务对象摊派钱物、索要赞助,违规要求接受有偿服务、购买指定商品;工作中对当事人态度蛮横、作风粗暴、故意刁难,或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办事效率不高。

三、整治方法

1、加强教育。各级各部门要召开会议进行动员,组织机关工作人员学习领会文件精神,举办执法程序和工作规范的培训,开展“假如我是企业”、“假如我是群众”的换位思考讨论,真正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将市委、市政府开展不作为、乱作为专项整治活动的具体要求变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2、自查自纠。要认真组织机关工作人员根据单位职能和岗位职责的实际情况,采取深入基层走访、召开座谈会、设立意见箱、发放调查表等形式,广泛征求服务对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查摆存在问题,深入剖析原因,找准思想根源,抓好排查整改。

3、公开揭短。通过明察暗访、受理投诉等方式,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跟踪督查,认真分析不作为、乱作为的表现,召开大会点评机关作风存在的突出问题,对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进行公开曝光,促进及时整改。

4、通报处理。对专项整治活动中发现的不作为、乱作为的人和事,凡是能够自查自纠及时整改的,吸取教训,免于通报处理;对不认真检查纠正问题的,一经发现,严肃通报处理;问题严重的,单位领导一律作免职处理。

5、严查案件。严格执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因不作为、乱作为进而违纪违法的典型案件,坚决从严从重处理,绝不姑息迁就。

6、民主评议。年末将开展民主评议机关活动,通过社会调查、发放评议表等方式收集各方面评议意见,进行社会满意度测评,并通报评议结果。

四、工作要求

1、切实加强领导。市里成立开展行政不作为、乱作为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部署、组织、协调和指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效能(优化)办,具体负责了解情况、交流信息、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各级各部门的“一把手”是这次专项整治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要精心组织,以此为契机,做到与业务工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2、强化工作措施。要建立健全效能投诉受理工作机制,按照“有诉必受、有受必查、有查必果”的要求,凡是群众的投诉,一律追查到底,保证专项整治活动的有序推进。要认真总结活动经验,抓好建章建制工作,及时向市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活动信息。

篇6:行政执法监督剑指行政不作为乱作为

——观《行政不作为乱作为警示录》有感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早在两千多年前,齐国管仲就发出了这一千古警示名言。光阴荏苒,日新月异。如今在高速发展的社会,腐败,作为廉洁的对立面,如梦魇般,如幽灵纠缠着我们的某些领导干部、腐蚀着我们党和国家的肌体。

镇江市规划局在2012年人才专题业务培训班上组织新进员工观看了《拒腐防变每月一课》系列之《行政不作为乱作为警示录》。片中列举了“只想当官,不想做事;回避矛盾,回避问题;怯于任事,怕担风险;监管不力,管理不严;工作随意,盲目决策;工作漂浮,不抓落实;没有原则,纵容错误;推诿责任,逃避追究”等八种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现象,使大家深受教育。我们通过一个个深刻鲜活的事例,切身感受到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现象造成的影响与危害,进一步认识到领导干部缺乏责任意识的后果以及增强责任意识的重要和加强勤政建设的必要。在警示少数领导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的同时,也提出了加强责任意识的四种方法:一靠学习,增强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自觉性;二靠制度,增强党员干部履行职责的约束力;三靠领导,带动下属增强履行职责的拉动力;四靠监督,增强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保证力。从某种意义上讲,行政不作为与乱作为是行政上的严重的腐败行为,行政不作为就是失职、渎职;行政乱作为其实质就是目无法纪,就是自由主义、利己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的膨胀。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行政不作为与乱作为现象主要表现在对于比较普遍的违法行为制

止不力,导致违法事实长期存在,损害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观看警示录后我们可以发现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现象大量存在于社会生活和实际工作中。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行政不作为与行政乱作为的后果是在损害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党和国家形象的同时,直接威胁着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之基。如果不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就会愈演愈烈,就会纵容敷衍了事、推诿卸责、官僚主义,助长徇私枉法、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行政腐败行为。

篇7:行政执法监督剑指行政不作为乱作为

之构建和谐城管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本人是宿松县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科科长兼反贪局副局长程远,借这次机会与大家共同探讨城管执法领域内职务犯罪的有关问题。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对一些问题的理解不一定到位,观点也不一定正确,如有不妥请大家海涵指正。

渎职罪是一种特殊主体的犯罪,根据新刑法的规定,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危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过去有人把渎职罪称为“统治阶级内部的犯罪”,这是因为此类犯罪的主体都是国家公职人员,他们的渎职行为从不同的方面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国家公职人员一旦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势必削弱国家职能,破坏政府形象,直接影响国家管理活动,造成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不信任甚至反抗心理,这与所谓来自外部的,独立的个人反抗统治阶级的其他犯罪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尽管国家的性质有所不同,渎职犯罪在各国的刑法典中都得到相当的重视。我国的新刑法在1979年刑法的基础上对渎职罪作了较大的修改,完善了刑法对渎职罪的规定,加大了对渎职罪惩治的力度,这对贯彻依法治国,从严治吏,提高国家机关的工作效率,完善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加强廉政建设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从犯罪表现形式看,渎职犯罪主要表现为滥用职权和玩忽职守,滥用职权指权力运用失当或超越本身权限,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即通常所说的乱作为——不该做的而越权做;玩忽职守指权力运用不到位,未能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给予充分保障,从而导致当事人的权益遭受损失,即通常所说的不作为——该做的而没有做。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渎职犯罪与否主要看权力运用是否适度,即是否依法、充分行使自己的职权,权力行使过度和不足都是渎职行为,这就使得权力行使“过犹不及”,同时也不能“偷工减料”。具体到城管执法领域,城管执法人员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城市管理执法行政主体赋予的依法行使城市管理执法工作职责,即“不作为”、“乱作为”的渎职行为。下面试从城管执法工作中不作为与乱作为等渎职行为的成因、表现及预防对策

一、城管行政执法 “不作为”与“乱作为”等渎职行为的界定

如何界定行政不作为与乱作为行为,法学理论界从不同角度有些不同的主张和看法。一般认为,行政不作为与乱作为关键要看行政主体的作为是否积极、主动,所做之事是否既合理又合法,做了多少事,做了多少应该做的事,做了多少不应该做的事。行政不作为主要表现为时间上的不为和内容上的不为,有形式上的“为”和实质上的“不为”,行政行为人缺乏主观能动性和强烈的责任感,在一般情况下虽然没有明显的违法表现,但其本质就是一种渎职;而行政乱作为却具有明显违法性,其主要是“法律法规未予授权”,没有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履行工作职责,在执行国家有关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方面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这是渎职的积极表现。

二、城管执法人员“不作为”与“乱作为”等渎职行为的主要表现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不作为与乱作为是一种行政腐败行为,行政不作为就是失职、渎职;行政乱作为其实质就是目无法纪,就是自由主义、利己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的膨胀。具体到城管执法部门,有一个具体的案例很有典型意义。2009年11月29日晚,成都市金牛区居民唐福珍因阻止政府部门拆迁而自焚。根据央视报道,违章建筑是1996年建起,直到2005年才被告知是违法建筑。显然,当地执法部门并没有及时履行其职责,当对方要补办相关手续时也没有及时给予答复,这明显是一种 行政不作为的表现。如果没有当时的行政不作为,就不会逐渐演变成日后付出生命代价的后果。金牛区将此事件定性为暴力抗法,但在此事件中金牛区城市管理执法局既是拆迁行为的实施者,又是事件的最终定性者。金牛区政府超越行政职权,不遵守法定程序即作出有关行政结论的行为,又是一种行政乱作为。行政不作为、乱作为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

(一)对于比较普遍的违法违章行为制止不力,导致违法违章事实长期存在;

(二)对巡查中发现违法、违章现象熟视无睹,听之任之,巡线制度落实不到位,形同虚设;

(三)对难点顽症不去调查和思考解决的办法,使问题久拖不决;

(四)上岗时两手空空,不带执法文书和执法证件,没有处理违章的准备;

(五)经常迟到、坐岗、溜岗。在休息点的时间过长,休息时没有分时分批,更有甚者打牌、喝茶、聊天;(六)随大流,出勤不出力,怕惹麻烦,有一天混一天,工作不求上进;

(七)工作缺乏主动性,有利则做,无利则推;八是工作中存在徇私舞弊、滥用职权、吃拿卡要等行为。

三、城管行政执法 “不作为”与“乱作为”等渎职行为的原因

我国城市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是产生城管人员“不作为”和“乱作为”渎职行为发生深刻原因,我们国家目前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有:

(一)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滞后。

城市在追求确定的经济目标时,往往难以顾及合理的规划、建设的质量,致使城市道路、绿化、市政基础配套设施严重滞后,最终增加城市管理的难度,也影响管理的质量。比如我县城区没有一座社会停车场,划定的停车位不能满足车辆停靠需要,待货、待客车辆都停在街上,阻塞交通;农贸市场选场不合理,管理不规范,农民自产自销的农产品没有交易场所,造成摊担乱摆;通讯电网建设不规范,整个县城到处乱牵、乱挂,天空中好象布满了蜘蛛网,既影响市容又不安全。

(二)市民的文明素质亟待提高。

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要求市民必须具备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卫生意识、环境意识,由于社会人口流动加快,城市人口动态性强,构成日益复杂,这部分人群多以个人经济利益为追逐的根本出发点。当加强城市管理与个人的私利出现矛盾时,城市文明往往便被抛在一边,各种旧有观念和不良习惯也就自觉不自觉地带进了城市空间,由于受到经费、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城市文明的宣传教育机制难以形成。因此,城市管理“以人为本”的方向虽然明确,但真正实施起来往往举步维艰。其所以难,就在于它始终贯穿着管理与被管理的矛盾。一些市民的环境卫生习惯较差,社会公德意识薄弱,讲文明、树新风的观念还十分淡薄。一些干部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热情不高,不少人只抱怨不参与,只指责不自责,袖手旁观而不身体力行。县城居民文明卫生意识差,一些居民对城管、环卫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与执法人员打游击,玩“猫捉老鼠”游戏,对街道卫生不爱惜,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前面扫,后面倒得现象十分普遍。

(三)城管执法部门执法环境差。

城管工作的性质及现象环境决定了城管执法不可避免地处于诸多矛盾的风口浪尖,执法环境不尽如人意。违章行为当事人认识上有误区,他们没有意识到城市管理法规也是行政法规体系的组成内容,与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一样,违反了要承担法律责任。城管执法人员在执法中碰到最多的申辩理由是:“我又不偷不抢,在街边摆东西谋生,犯什么法!”无照摊贩等相对人认为他们违反的是一些城管管的鸡毛蒜皮的小法,又不构成犯罪,只是做做小生意而已,没办法,不做小生意过不了生活,都上有老,下有小的。他们在内心深处没有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和 社会危害性,导致不主动配合执法,有时纠缠、拒绝、阻碍甚至少数“钉子户”暴力抗法的事件不断发生。其次,“城管”的名声不好,这一现象在全国都较为普遍。当输入“城管打人”四个字时,仅用去零点几秒的时间就在网上搜出相关新闻数十万条。部分市民对城市管理执法工作不理解,不配合。当执法人员对违法行为实施必要的处罚时,经常有一大帮围观群众,出于“ 同情弱者”的简单心理,乱“打抱不平”,乱起哄,喝倒彩,甚至还指责执法人员欺侮老百姓,彻底否定城管执法人员的执法行动,助长了违法行为人的底气,形成了不利于城管执法的社会氛围。给城管执法部门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四)城管工作人员履职能力不强。

在思想认识方面,文明执法、服务管理的意识淡薄。没有用理解的心情、文明的语言、规范的程序去执法管理,没有把被管理者作为服务对象去热情对待。没有认识到城管的管理对象是普通老百姓,不是罪恶深重的犯罪分子,解决得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不是敌我矛盾。他们违规违法的主观动机是谋生不是仇视社会和他人,没有深刻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

(1)在执法管理方面,不规范、不文明,方法简单粗暴。在执法管理时要么乱作为,要么不作为;要么简单粗暴,要么畏首畏尾,说到底,就是没有真正地理解、把握、做到文明执法、服务管理,从而影响了城管队伍的整体形象。

(2)在客观原因方面,缺乏深入、细致、广泛的宣传教育工作。少数城管执法人员在城市管理工作中,不能耐心地把城管相关法律法规和城市管理的重要意义,宣传给市民群众,工作简单,造成管理对象反感,矛盾激化。例如辽宁夏峻峰杀死城管人员案就是与有关城管人员简单粗暴执法激化矛盾的后果,前车之鉴要引以为戒啊。(3)在工作中只注重于秩序管理,忽视案件的查处,只注重于处罚,忽视法律文书的制作,只注重于处理结果,忽视执法程序。

基于上述原因,致使我们的工作人员想做而不知道怎么做,知道怎么做而不敢做,知道做敢做而又乱做,从而导致了“不作为”和“乱作为”等渎职行为出现。

四、城管行政执法 “不作为”和“乱作为”等渎职行为的预防对策。

预防是治理的最好手段。这是从古至今的共识。在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都对预防的重要性有所阐述:“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国外的思想家对此同样也有着类似的言论。孟德斯鸠说:“一个良好的立法者关心预防犯罪多于惩罚犯罪,注意激励良好风格,多于试用刑罚。”因为预防可以把犯罪消灭在萌芽阶段,既挽救了犯罪者本人,又保护了他人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由此可见,预防是解决渎职犯罪问题的根本途径,我们应当把预防工作放在解决渎职犯罪工作的首位。能否有效的利用各种手段做好渎职犯罪的预防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也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国家、政府形象。具体到城管行政执法渎职行为预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坚持以人为本,堵疏结合,着力化解矛盾。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把人性化、理性化、柔性化贯穿于执法全过程。规范执法文明用语,严格执法程序。坚持以教育、疏导为主,坚决摒弃野蛮执法、随意执法、暗箱执法。坚持专项整治与长远效能相结合。正视进城务工农民和下岗失业人员等弱势群体维系生活的直接经济来源问题,始终以“让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致力开源疏导给出路。开辟适当临时市场和建立必要基础设施,想方设法引导市民守法护法,着力解决弱势群体之需、群众关注之切问题,尽量从 源头上减少违法行为。积极发动、提倡、鼓励执法队员为社会、为市民多做好事实事,多做亲民、为民、利民的善事,建立亲民执法机制,最大限度地密切执法者与市民的关系,充分赢得群众理解和支持,把矛盾化解于执法过程、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依法行政讲程序说理讲法讲技巧。

首先要纠正“文明执法”等于“不执法”的错误认识。文明执法是要求队员在执法时使用文明用语,严格遵守法律程序,依法办理案件,按规定教育和处罚违法者,制止违法违章行为,维护法律法规严肃性,达到依法治市,管好城市的目的。其次是要严格按程序办案。实践证明不按程序执法就是问题的根源,程序是法律规定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程序是执法人员的行为准则,千万不能忽视它。要认真按行政执法的每一道工序走下去,不能简化和贪图方便。

其次执法人员在纠正违章时,首先应该把违章的事实和道理要讲清楚,从而使相对人认识到问题所在,从思想上来感化他,以求得到相对人的理解和配合。其次是说理不行要讲法。城管执法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就是宣传,就是服务。对于那些蛮不讲理的,就要耐心细致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告知其违反了什么规定,应受到什么样的处理。并依法办事,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再次就是说理说法要讲技巧。就是要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说理能解决的就采取说理的办法,对不讲道理的就要讲法为主,依法按程序办事。

(三)、注重宣传教育,增强城管意识和法制观念。

城管工作起步较晚,需要通过宣传以提高社会认知度,城管工作难度大,需要通过宣传以提高公众参与度。城管工作直接面对的是老百姓,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弱势群体,管理任务多是热点、焦点问题,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顽症,需要通过广泛而有效的宣传吸引公众参与城市管理,营 造共建共管的“大城管”格局,以降低管理难度,提高管理水平。城管工作容易反复,需要通过宣传以提高社会的文明意识。城管工作动态性强,反复性大,常常是处于”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不稳定状态,若单靠加强管理是很难奏效的,必须通过宣传提高广大市民群众的城市意识、环境意识、卫生意识、文明意识,自觉遵守城管法规,从源头上减少违章行为的发生。可采取以下措施

(1)强化新闻舆论引导。要加强与新闻传媒的沟通,采取在电视、广播、网站、报纸等新闻媒体上开设专栏,制作城市管理公益性广告、定点定期宣传等形式,占领舆论主阵地,营造舆论氛围,一改目前城管执法负面消息满天飞的局面,从而在全社会树立正气,提高市民对城管执法工作的认知度,提高正面效应。

(2)与社区、街道合作,进一步加强对广大市民的教育引导。社区与市民的接触更多一些,更了解市民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具体需求。城市管理部门要利用好社区这一平台,积极进行城市环境意识教育,利用社区宣传阵地,加大对城市管理法规、知识的宣传,强化市民的城市意识、环境意识。

(3)争取教育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把城管知识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从年轻一代抓起,增强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城市环境观念、城市公德意识。

(4)坚持走群众路线,城市管理重大决策的出台,要广泛征询民意,让市民参与决策并进行有效监督,共同营造“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浓厚氛围,合力推动我县城市管理事业和谐健康发展。

(四)、强化监督抓考核,发现典型树旗帜。

首先按照抓两头、促中间的办法,要善于发现典型,对工作中的好人好事该表扬的表扬。大队长、中队长、组长要深入一线带领队员纠查违 章,给队员作表率,要树立旗帜,让队员学有榜样,使“不作为”的队员有压力,别人能干好的事自己也要干好、也能干好,使队伍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其次要强化对执法人员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等渎职行为的监督和查处力度,对因“不作为”和“乱作为”给管理相对人带来不良后果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以督促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其次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使舆论监督成为揭露、抨击、治理“不作为”和“乱作为”的重要监督形式。再次就是要严格考核,兑现奖惩。考核是队伍管理的“法宝”和关键,要认真实施定人、定岗、定路段、定职责;要做到分工明确,确保每个队员有事干,人人肩上有担子。同时要严格实施考核,与队员的经济利益挂钩,认真兑现奖惩。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对““不作为”和“乱作为”的队员进行教育、批评、警告;情节严重者触犯刑法的要依法予以刑处。

以上几个预防渎职犯罪的对策并不是互相独立,相反,几种对策应该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应该同时进行,而放松其中任何一项工作,都有可能使预防工作出现瓶颈,使渎职犯罪的预防工作走入“死胡同”,在实际工作中,有机统一的做法尤为重要。以消除由于城管行政执法“不作为” “乱作为”所引发的社会矛盾,净化有可能滋生渎职犯罪的土壤。

“有所为”才能有所“位”,“有所为”才能有所“威”。若听任“不作为” 或肆意“乱作为”,则必定会贻害城管大业,影响城管队伍建设,滋生严重的渎职犯罪,损害政府形象。

风潮涌动,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加鞭。构建和谐城管,营造和谐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创业环境、发展环境,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是目前乃至未来我县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任重道远,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预防职务犯罪的警钟长鸣,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职能,锐意改革,努力探索构建和谐城管作为城管的新路子,全力开创我县城市管理工作新局面。今天我就讲这些,由于水平有限,讲的不妥甚至不对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再次感谢城管的领导和同志们给了我这次与同志们学习交流的机会,同时也祝在座的各位工作顺利,家庭幸福,万事如意。谢谢!

宿松县人民检察院

篇8:行政不作为的形成原因探析

行政不作为侵犯了社会公共利益和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严重恶化投资环境, 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影响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和改革开放的大局, 妨碍了法治政府的实现, 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和谐社会”是指全面系统的和谐。如果各行各业的管理秩序都得不到保证, 建设和谐社会也必将落空。而行政不作为恰恰是行政主体任由社会某一行业的管理秩序陷于混乱无序状态而放任不管, 严重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容易激化社会矛盾, 加剧行政腐败。基于以上原因, 本文着重论述行政不作为的形成原因。只有把深层次原因分析清楚了, 才能真正对症下药, 找出解决问题的良方。

一行政机构编制缺乏法定化

行政机构编制的法定化就我国现行的行政体制来说, 其作用非同寻常, 不可替代。既然地位和作用如此重要, 在机构编制的管理上就必须要有规制, 否则就会盲目。不仅自身难以理清秩序, 也会给国家组织结构带来隐患。这个规制就是机构编制的法定化, 以求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把政府职责的确定、机构编制的量化都框定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而不作游离, 进而实现“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目标。行政机构编制是行政管理的起点, 如果在起点的时候不能够做到法治化, 势必造成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先天不足。机构编制作为党和政府执政的客观形式, 自身是有着内在规律的。这种规律虽然在认识上不尽相同, 但在实际操作中是必须遵循的。职责的重复交叉, 必然导致机构的重叠低效。编制的虚列必然导致管理水平不高、队伍素质降低。

第一, 政府职责的法定化。从广义上来说, 政府职责是管理社会经济各项事务职权和责任的合一或者说是统称, 也是社会公众认可认知的政府权力。从狭义上看, 政府职责是政府各个组成部门和辅助机构全部职责的集合体。也就是说, 政府职责是按照政府的功能与分工, 由各个工作机构分别承担的事权。目前, 我国地方各级政府的职责基本上都是对历史的承接。它的确立调整包括历史的沿革过程, 是我国不同时期经济社会要求的写照和反映, 是政府依据当时的管理需要所确定的工作范围。这里面, 依法确立、调整和灭失职责的表现不明显, 反映领导人意志和主观愿望的印迹则较深。而且, 它的延续性和自维性比较突出。这也可以看作是对机构改革怪圈现象难以破除的一个解释。在依法治国战略统领下的依法行政时代, 这种政府职责的确立明显不适应、不符合法治化国家建设的要求。[1]这也是造成部门之间对自己有利的谁都想管, 对自己不利的谁都不管的现状, 互相推诿, 踢皮球, 行政不作为在所难免。2008年国务院的大部制改革, 也正是为了克服这一弊端。

第二, 机构编制的法定化。在理论上, 机构编制的非法定化容易造成两个极端, 要么是机构臃肿, 人浮于事, 互相推诿型的行政不作为;要么是机械地在某些人员密集型机构如交通、环卫等领域裁减人员, 造成人手缺乏, 形成事实上的行政不作为。目前, 在机构编制管理中最难规范或者说是自由空间最大的, 就是机构的设置变更和编制员额的掌握。在事实上, 机构 (包括事业单位) 的设立, 人为影响和作用最为明显。领导人、决策者的一句话 (当然需要一定的理由) 就可能成为某个机构诞生的标准理由。其变更调整也是如此。不能说领导人、决策者以言兴事, 以言废事。但这里面不排除领导人、决策者的好恶和主观愿望。在事业单位设立上, 与党政机构设立的随意性相比较, 可以用有过之而无不及来形容。这种随意性的结果, 既造成机构的无序增加膨胀, 又给因人设事留下空间。既造成机构管理上的被动失控, 又给财政带来沉重负担。编制员额的配备上, 由于近年来财力紧张, 行政编制控制较严, 但事业编制的增长, 虽然以经费自筹名义, 但以各种理由要钱、套钱, 仍然给财政造成不小的压力。因而, 实现机构编制的法定化就成为党委政府乃至全社会的一种迫切要求。

二对法治政府理念的贯彻落实仍待加强

法治政府包含了民主型政府、有限型政府、治理型政府、责任型政府和平权型政府等多重内涵。平权型政府意味着政府与公民关系的重新定位, 是政府终极目标的阐述。平权型政府表明政府所孜孜奋斗的目标是实现其与公民关系的最大和谐, 具体表现为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由紧张对峙走向良性互动, 政府与公民之间由猜疑对抗走向信任合作。因此, 平权型政府是政府法治论的终点, 它反映了现代行政法的根本价值在于实现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平等化, 而行政法一切制度安排和机制设置的出发点也正在于此。责任型政府意味着政府对权力行使的后果负责, 是对政府权力运用结果的阐述。权利与责任如影随形, 权利与救济相伴而生, 这是法治国家的真实图景, 也是民主与专制的分水岭。责任型政府是政府法治论的落脚点, 也是检验“主权在民”的标尺。[2]如果我们的领导类和非领导类的公务员缺乏平权型政府的深刻认识, 在日常的工作中就很容易表现出不正常的权力愿望, 官本位意识、恩赐意识、权力寻租意识强烈, 一旦自己的贪欲达不到满足, 便以行政不作为相要挟, 丝毫不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 就不可能做到“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

三国内外各种消极思想的影响

就主流来说, 我们的公务员队伍是好的, 是有着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但由于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剥削阶级道德观念和思想意识的影响, 加之市场经济带来的某些负效应, 导致某些素质不高的公务员经不起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虑, 道德严重滑坡。一方面在中国人的固有观念中, 特权思想是极易受到人们心理认同的一种观念, 特权思想必然产生官僚主义作风。在工作方法上, 表现为命令主义, 即脱离群众、脱离实际, 高高在上, 官气十足。在工作效率上, 则办事拖拉、消极被动、互相推诿、人浮于事、欺上瞒下、玩忽职守、以权谋私等, 造成行政的低效和失范。在价值取向上趋于功利化, 追求实惠和保护个人利益, 忽视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极少数干部甚至无视党纪政令, 腐化堕落, 以权谋私, 贪污受贿, 严重损害国家利益, 甚至坠入犯罪的泥坑。这些消极腐败现象虽是支流, 但影响极其恶劣。另一方面, 改革开放以后, 在大量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 西方一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和颓废思想也不可避免地传播了进来, 严重污染了一些国家公务员的灵魂, 可以说中国传统封建特权思想和西方腐朽思想的结合, 形成了腐蚀人们头脑的外在思想污染源, 许多公务员之所以放弃了自己当初所遵奉的神圣理想, 就是受到了这些思想的影响。如果各级党委和政府不加强对公务员的思想教育, 想在制度上根本遏制行政不作为是不现实的。

四行政监督乏力

行政权力应当受到监督和制约是当代法治社会的一个基本要求。近年来, 我国对行政执法的监督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和加强。已形成了以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执政党的监督、社会团体和社会舆论的监督等多层次、多形式的监督体制。行政执法主体在依法行政方面起着较大的作用, 行政执法监督的作用发挥如何, 将直接影响行政管理的效率和依法行政的水平。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 人们对行政执法监督的认识还存在误区, “重立法、轻执法、忽视监督”的现象还存在, 再加上目前我国大多数行政执法监督行为尚未通过法制的形式进行严密规范, 行政执法监督的应有功能尚未充分发挥, 就行政执法监督本身的规范性而言, 缺乏完备高效的监督机制, 对行政执法监督尚未法制化, 导致行政执法监督方式简单, 程序滞后, 制约无力。

当前行政执法监督存在的问题, 既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执法监督不力, 也有司法机关对行政执法的监督薄弱, 还包括行政执法监督程序不完备, 对行政执法的监督不仅监督权限空泛, 而且缺乏应有的程序规定, 其监督权更是无法实施。因此, 必须完善监督程序, 使各个监督主体的监督权力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只有这样, 才能对行政不作为行为形成真正的遏制。

摘要:行政不作为违法现象的发生有其自身的复杂性。行政机构编制缺乏法定化是产生行政不作为的根源。对法治政府理念的宣传落实不到位是行政不作为的内因。各种消极思想对行政不作为违法发生有重要作用。行政监督乏力更使行政不作为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关键词:行政机构编制,平权政府,责任政府,行政监督

参考文献

[1]倪超英.政府职责和机构编制法定化刍议.行政与法.2007年第5期, 第20页

[2]章志远.回顾与展望-中国行政法理论基础之研究评析.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第49页

上一篇:初一军训心得400字作文下一篇:高考作文素材:历年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