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安县质监发展三年工作规划

2024-06-28

瓮安县质监发展三年工作规划(通用9篇)

篇1:瓮安县质监发展三年工作规划

瓮安县质监发展三年工作规划

为推动质监事业科学发展、全面履行质监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能,不断提高全县质量总体水平,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分析质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及自身发展规律,明确工作重点和方向,动员、组织干部职工为质监事业和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面贯彻“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方针,认真落实省局“四强化、三转变”的工作思路,实现“两提高、一跨越”的奋斗目标。

(二)总体目标:全面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深入推进实施“质量兴县”战略,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水平,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和检测技术体系,保障特种设备安全,促进瓮安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实现瓮安质监事业发展新跨越。

二、主要任务

(一)提升质量总体水平

重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0%以上,力争参与制(修)定标准2项。争取每年培育贵州名牌产品2个以上,每年争创贵州名牌产品1个,完成省级第四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到2015年新增地理标志产品1个。1

(二)确保食品安全无缝对接

全县不发生因生产加工环节食品造成的重大群体性、区域性事件,强化食品企业主体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倡导行业自律,营造放心消费环境。食品监管职能即将划转,但不能产生任何懈怠思想,必须以更加坚定的态度、积极的作为进一步提高监管的有效性,站好最后一班岗。

(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组织网络,形成企业全面负责,检验技术把关,部门依法监督,政府统一领导,社会广泛支持的特种设备质量安全多元共治格局。组织定期和不定期检查,重要节日期间突击检查,排除特种设备安全隐患,减少恶性事故发生。强化安全责任追究,探索建立多部门联

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无证生产、使用、检验、作业的行为。

加强特种设备信息化建设,实现特种设备动态监察,积极探索特种设备电子监管网络,逐步实现动态监管体系的全覆盖,对特种设备进行全过程、有效、动态跟踪监督。特种设备及时登记、及时检验、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提高监管效能。积极探索特种设备节能新技术、新方法,推广锅炉节能新技术。特种设备注册登记率、持证上岗率、定期检验率达95%以上,确保全县不发生特种设备特大责任事故。随着瓮安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特种设备总量迅猛增长,为了企业发展壮大,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提供较好的公共安全技术检验检测服务平台,每年配合完成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取证不少于30人,力争未来两年内在我县建

设特种设备检测站。

(四)加强计量技术机构和产品检验能力建设

一是计量技术机构重点保障和拓展辖区内量大面广的民生基础性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校准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完善量值传递标准体系。对辖区关系民生的、广泛使用的强制检定计量器具进行检定,对常用和新型工作计量器具新增检定项目,重点民生所建的计量器具综合强检率达到95%,自筹经费投入和检验检测参数均递增10%。

二是加强产品检验能力建设,提高检测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区域重点产品检验检测项目覆盖能力、快速检验能力,突出区域经济特点,以常规检验、快速检验为主,检验能力满足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管需要,严格按照省、州局文件规定,认真开展产品质量抽检工作,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五)加强法制建设

一是继续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力度。紧紧围绕质监中心工作,加强对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5〃20世界计量日、6月安全生产月、9月质量月、10〃14世界标准化日等系列活动的宣传,制定法律、法规学习培训计划,提高质监工作的重要性。

二是进一步完善打假责任制。将产品质量、计量、强制认证、无证查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工作纳入区域监管责任内容、划分区域、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建立健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打假责任制网络体系,确保产品抽查率达到85%,重点产品

抽查率达到95%,合格率达到90%。积极做好案件审理和后处理执行力度,并努力提高案例分析工作质量水平,落实通报、整改、处罚、曝光等措施,建立产品质量预警和紧急处理机制,从源头严防质量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六)质监队伍建设

到2015年争取研究生及硕士比例达到5%以上,中级职称占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达25%以上,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比例达70%以上,力争把县局建成州级文明单位。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继续加强班子建设和主要骨干的教育培养,提高质监队伍的综合素质,健全制度,加强监督,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明确工作任务,做到事事有人抓,工作有人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努力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决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团结坚强的领导集体,为质监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强化学习教育和监督检查。

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工作方向,结合每年的纪律教育月活动,突出抓好继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针对质监系统存在影响科学发展的问题,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转变思想观念,提高队伍素质,提升工作水平。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执行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落实各项目标任务和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头

等大事来抓。

(三)加强依法行政和党风廉政建设

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不断规范行政管理和依法行政,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执法责任追究制。结合廉政文化进机关创建活动,勤俭办事,简化程序,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依法行政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努力把县局建成廉政文化进机关示范单位和全州质监系统依法行政示范单位,维护“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质监行业形象。

深入开展继续教育,抓好执法培训,执法人员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综合能力,精通法律法规、办案程序,做到文明执法、公正执法和高效执法,努力打造一支“忠于职守、业务精通、勇于负责、作风优良”的质监干部队伍。

2013年9月9日

篇2:瓮安县质监发展三年工作规划

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我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三个建设年”活动为契机,一心一意抓服务、创新思路谋发展,实现了机关综合管理、行政执法和全县产品质量水平的提升,为瓮安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一、主要工作成效

今年上半年,在州局、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局班子的带领下,全局干部职工齐心协力,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健康稳定发展的可喜局面。

(一)正确履职,“两大安全”态势平稳

1、强化服务,加强监督,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有效提升。

年初至今,我局共出动执法人员112人(次),对全县纳入食品监管系统的大米、饮用水、白酒、粮食制品、豆制品、蔬菜制品、糕点类、食用植物油、茶叶、蛋制品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小作坊)进行了全面的监督检查,共检查生 产加工企业(小作坊)52家(次),对发现的问题,现场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对3家违规行为较为严重的小作坊实施处罚。在对全县17家食品获证生产加工企业监督检查中,督促对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生产企业建立食品添加剂购进和使用台帐制度及人员保管制度。同时帮助企业在厂房设计、工艺流程布局、相关管理制度及生产、销售台账记录给予指导,使其规范生产条件,依法生产经营。

在日常巡查中,摸清企业底数,实行动态管理。确定辖区内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集中整治,特别是对量大面广、季节性强和高风险食品的监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0%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小作坊100%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对食品生产企业及小作坊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实行分类监管,并按规定建立了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及时调整信息,实行动态管理。今年以来,我局以划区域监管模式进行监管,实行定区域、定人员、定企业、定责任的监管模式,解决了监管工作量大,人手少,任务重的突出问题。

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省、州局及县县委、政府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要求,我局积极整合监管资源、下沉工作重心、强化监督服务、扩大宣传范围,深入推进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行动。杜绝了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以及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认真组织开展了“元旦”、“春节”、“五一”等节假日及中、高考前的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同时,按照省、州局及县政府监督抽查计划,对全县81家食品生产领域进行了监督抽查,并抽样送检,合格数为76家,合格率为93.83%,我局按照监督抽查处理工作,在规定时限内 基本完成整改复查工作。

积极帮助企业制定企业标准、同时做好新标准的宣贯工作,帮助、指导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合理布置车间、设备,建立化验室。通过我局的大力帮扶和指导,提高了食品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2011年3月,瓮安县味道茶业有限公司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瓮安县鑫锋山泉水厂、瓮安县满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瓮安县曾馋嘴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已顺利通过州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组考核,食品生产许可证正在办理当中;瓮安县黔中粮油工贸有限公司、瓮安县茂康油脂有限公司、瓮安县阿乡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瓮安县谭祖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瓮安县白沙井纯净水厂顺利通过换证考核。

2、强化监管,落实责任,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加大现场监督检查工作力度,继续深入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生产年”、“打击非法违法行为专项行动”、“气瓶两站专项整治行动”等活动。半年来共出动检查人员210人(次),检查单位99家(次),检查设备152台(次),查出一般隐患42项,已整改42项,整改率100%;严重隐患1项,已整改1项,整改率100%;取缔“土制锅炉”2台,下达安全监察指令书27份。切实开展了电梯安全、非煤矿山等场所在用起重机械和气瓶安全专项整治,实施对5家重点监控单位的监督管理和气瓶充装单位的安全监察,确保全县重点监控设备的安全运行和气瓶使用安全。

进一步落实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加大对节日期间的安全专项检查。督促相关单位强化安全管理,加强 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落实各类人员的安全责任。排查治理特种设备事故隐患,为“十二五”期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开好头、起好步,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安全、稳定、和谐的环境,确保全县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二)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上半年,我局共出动执法人员216人(次),检查生产加工企业38家(次),检查经销企业52家次,办理案件6宗,作出行政处罚罚没款共14798.5元,执行到位14798.5元。已审理6件,已结案6件,未出现一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相对人不服现象。

今年6月,会同工商、卫生监督等相关部门,开展了以大型超市、农贸市场、食品经营户、学校及周边餐饮和食品经营户为检查重点的食品安全大检查。检查以经营资格、进货票证、经营食品、包装标志、商标广告、管理制度以及滥用添加剂为主要内容。并把这样的大型检查常态化,采取逐户签约,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等方式,将监管触角延伸到农村食品经营户。6月22日,《贵州日报》登载了此次检查内容,这对于增进社会各界对质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树立质监部门工作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工作中,通过多形式、多部门的执法检查,有效打击了一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不法分子,增强了企业诚信守法意识,提高消费者识假辨假能力。形成了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商品、重视产品质量的社会氛围;加强执法协作,提升执法效 能,加大执法力度。坚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就是企业发展的最优环境的理念,积极推广说理式执法,大力推进人性化执法,在服务中执法、在执法中服务,维护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促进了全县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三)检测检定、关注民生,树立质监部门良好形象。由于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条件有限,为进一步保障我县食品质量安全,我局检测所充分发挥技术支撑作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食品抽检工作,对检测中存在问题的产品帮助其查找、分析不合格的原因。在对我县麻辣土豆丝(土豆片)的检测中,4家作坊均存在菌落总数超标的情况,针对这个情况,我局分管副局长王瑛同志带领食品监管工作相关人员专程前往开阳进行调研,学习兄弟县的先进经验,圆满解决了该问题。

加强计量检定及计量监督管理。上半年共检定衡器12台、天平12台、加油站15家、加油机44台、压力表26台、台秤22台,电子计价秤18台,有效维护了计量器具的公正公平和量值的准确可靠。继续深入开展“诚信计量”专项行动,与加油站、商场、餐饮店等签订《诚信计量承诺书》,有效保障了商家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四)乡镇联动、全面覆盖,创新模式保安全。

随着全民打假、维权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的提高,对质监工作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我局充分认识到质监工作点多 面广,人少事多,仅靠质监部门单一监管已不适应发展要求,特别在乡镇往往还存在一些监管的死角死面和盲区。深刻认识到必须紧紧依靠政府、联合部门、综合治理、齐抓共管,逐步构建监管工作长效机制,才能扎实推进质监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我局将工作重心下移,监管关口前移,选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延伸触角到乡镇,实现监管全覆盖。积极开展乡(镇)安全监管机制建设,调查摸排建档、安全隐患整治等工作,实现了区域监管,锁定了监管视野,对于存在的各类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治理。从而实现了监管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确保能够“管得全、管得到、管得住”。从而提高了监管工作效率,延伸了监管工作领域,强化了监管工作责任,锻炼了监管工作队伍,形成了良好的联动工作态势,促进了质监事业发展。

(五)强化管理,机关形象进一步提升 结合“作风建设年”、“环境建设年”的工作安排部署,按照“抓工作必须抓队伍,抓队伍首先抓班子”的要求,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高队伍建设的水平。

一是突出能力,加强了领导班子建设。组织班子成员,深入一线,带领队伍执法的同时不断严格要求班子成员强化自身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学习、工作、考勤管理、财务管理、党风廉政等工作制度,班子成员带头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干事创业,为全局干部职工做出了良好表率。

二是加强培训,狠抓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建设一支人民满意的质监执法队伍的指导思想,强化廉政主题,局领导定期、不定期开展廉政党课教育,切实加强了干部职工廉洁从政意识,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人人受监督”,全面提高了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

(六)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继续深入推进“质量兴县”工作

2011年2月21日,州“质量兴县”检查验收组赴我县检查工作,充分肯定了我县“质量兴县”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认为我县“质量兴县”工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财政投入力度大,组织机构健全,措施落实到位,“质量兴县”工作成效明显。6月,县政府组织召开“质量兴县”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将“质量兴县”工作纳入县政府对各职能部门的绩效目标考核,并制定了《瓮安县“质量兴县”工作实施方案》。

为更好地实施工业强县和名牌发展战略,积极扶持名牌产品发展,表彰先进,奖励企业争创名牌,以名优品牌为引领,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推进支柱产业和传统产业加快发展,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优势企业,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县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我局请 示县委、县政府重新启动《瓮安县企业创名牌表彰奖励办法》,助推我县名牌发展进程。通过我局努力,瓮安县黔中粮油工贸有限公司、贵州省瓮安县柴姨妈乡土食品有限公司、贵州省瓮安县冬秀嬢酸辣食品有限公司、瓮安县猴场左氏食品有限公司4家企业的贵州名牌产品称号正在申报受理中。

农业标准化是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的手段,是农业产业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5月,我局会同县农业局在雍阳镇花桥组织召开无公害辣椒标准种植示范移栽现场会。在花桥400亩无公害辣椒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我局副主任科员敖静和农业局高级农艺师、果蔬站技术人员彭久皆同志对辣椒标准种植技术进行讲解,要求农户按照标准化体系中育苗规范进行移栽,并对育苗过程中易发病和以往育苗错误对农户进行培训。

(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经验促发展

2011年3月23日至6月21日,根据省质监局工作安排,我局李晓红局长赴广东佛山市南海区质监局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挂职锻炼。李局长在挂职期间,时刻不忘工作,及时将沿海发达地区质监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反馈,并要求全局干部职工解放思想,要有“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貌,要有求真务实、勇于创新、敢于负责的精神;要在思想上进 一步解放,思路上进一步开阔,思维上进一步活跃,眼界上进一步开扩,模式上进一步创新,从而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精气神;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破除思想上的障碍,谋求发展;要加强内部管理,创新机制上步子更快一些、胆子更大一些、方法更多一些,跳出“固步自封”、“墨守成规”的发展模式。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州局和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

1、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存在一定隐患。食品生产小企业、小作坊生产水平较低,特别是农村及城乡结合部的食品加工企业大多底子薄,基础设施差,一些企业受观念、资金的制约,在保证食品安全方面投入少,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状况差,部分食品生产企业从原料采购、贮存运输到加工、销售等环节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

2、在加强制度建设和内部管理方面还不够深入,未能完全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

3、宣传力度不够,见报的稿件不多,特别是省级以上的报道稿件,信息质量还不高,被采用的数量不多,宣传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我局将突出做好食品质量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 监管工作,狠抓领导班子建设、职工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以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目标,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进一步落实“依靠政府、联合部门、抓住企业、监管产品”的大质量工作机制,健全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严格责任追究,严把市场准入,提高工作效率。在省、州局和县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面履行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强化企业法人第一质量责任人的责任意识,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2、以减少和杜绝重特大事故为目标,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责任制。继续建立和完善执法检查、强制检验、事故处理、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建立起以“使用登记率、定期检验率、持证上岗率、事故结案率”为核心内容的安全责任制,完善考核机制。继续加强对特种设备隐患的排查和治理工作,开展重大危险源监控,防止和减少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加大监察力度,现场监察到位,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

3、以规范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目标,加大打假治劣力度。集中开展食品、农资、建材、家电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行业的打假治理工作,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4、以诚信计量为重点,突出做好民生计量工作和强制计量器具检定工作,切实维护企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 益。

5、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为开创质监事业新局面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开创质监事业新局面关键在党组织,关键在领导班子,关键在人。要把队伍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好抓出实效。一是要继续加强制度建设,并针对一些容易出问题的环节和工作中存在的漏洞,不断健全制度,逐步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二是要继续深入开展以“作风建设、环境建设、项目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三个建设年”活动。强化干部职工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优化服务方式,不断提高质监工作服务经济、服务发展、服务社会的综合能力。

6、把坚持为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作为我们质监工作的第一要务。积极主动参与全县经济建设,在招商引资、源头质量监管、工业园区建设、技术检测服务、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寻找新的工作切入点和突破点,不断提高质监工作的有效性和贡献率,为地方经济实现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突破发展瓶颈,跨入新一轮经济增长作出新的突出贡献。

我局将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以创新的思维谋划工作,用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既要正视困难,敢于解决难题,又要认清优势,善抓机遇。要自我加压,负重前进,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来保证各项工作落到 实处,努力开创质监工作新局面,为推动瓮安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瓮安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篇3:瓮安县质监发展三年工作规划

关键词:生态农业规划,生态旅游,高原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云南省姚安县光禄镇光禄村

“生态农业”一词最早是1971年美国密苏里大学土壤学家廉姆·奥博特 (William·Albrecht) 提出, 他主张通过增加土壤腐殖质建立良好的土壤条件, 在少施用化学物质且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 增加作物产量。我国于1980年引入“生态农业”一词, 并且对其进行了重新定义:生态农业是生态工程在农业上的应用, 它运用生态系统的生物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结合系统工程方法和近代科学成就, 根据当地自然资源, 合理组合农、林、牧、渔、加工等比例, 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农业生产体系[1]。简单地说, 就是遵循生态经济学规律进行经营和管理的集约化农业体系, 发展生态农业的核心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观点是一致的, 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列入《中国21世纪议程》[2]。

光禄镇位于姚安县城北部, 东经101°34´, 北纬25°45´。光禄村为光禄镇的一个自然村, 位于姚安坝子西北部, 姚安县光禄镇集镇, 国土面积10.23 km2, 海拔1 879 m, 年平均气温18.60℃, 年平均降水量770 mm。全村共有4个自然村, 19个村民小组, 农户1 109户, 2012年末, 人口4 346人, 国土面积1 095 hm2, 其中耕地面积157.93 hm2, 人均占有耕地373.33 m2, 全村有效灌溉面积为153.87 hm2, 高稳产农田147.27 hm2, 主要种植水稻、包谷、小麦、蚕豆等作物;林业用地863.65 hm2, 森林覆盖率32.6%。光禄村土壤肥沃, 农业资源丰富, 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

1 光禄村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

生态农业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 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因此, 实施生态农业是保护和改善光禄村生态环境, 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光禄村位于姚安县光禄镇集镇, 水利化程度低, 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主要支柱产业是旅游业, 其次是烤烟、水稻、玉米和蚕豆、小麦、桑蚕、蔬菜等传统产业, 集体经济薄弱, 由于地理差异, 各组发展不平衡, 农民收入较低, 增收缓慢;群众思想素质、科技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农业产业层次低, 非农产业严重滞后;加上近年来外出务工人数增加, 农村主要劳动力欠缺, 导致农村土地大片荒芜, 无人种植, 造成经济损失, 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影响。

发展生态农业可以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 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合理调整产业结构, 在发展传统农业的基础上, 发展高原特色农业, 带动非农产业链的发展;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在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的同时, 形成良性循环,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使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合理开发农业资源, 改善生态环境, 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通过合理的物质循环, 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三是改善生态条件, 增强抗旱抗灾能力, 使农业建立在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四是增强村民的科技意识;五是生态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发展生态农业能大大增加农民的收入, 吸引年轻人留在家乡创业, 解决由于农村劳动力输出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发展生态农业不仅是光禄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需要, 更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生态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 可从根本上提高农业与农村经济的整体质量和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 改善农村面貌, 实现有限资源的持续、高效、循环利用, 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2 光禄村发展生态农业的优势

2.1 自然环境优越, 农业资源丰富

光禄村位于姚安坝子北端, 是姚安县第二大乡镇, 有生态农业建设的资源基础, 拥有耕地157.93 hm2, 土壤肥沃, 百公里范围内无重金属、工业污染源, 具备发展蔬菜产业无害化所有条件和基础。适宜桑蚕、蔬菜、烤烟、畜牧业等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近几年, 以种植业、旅游业为主的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2年, 光禄村农村经济总收入4 501.3万元, 其中:种植业收入3 120万元, 畜牧业收入1 381.3万元;林业收入2.15万元, 第二、三产业收入582万元, 工资性收入54.8万元 (均为外出务工)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6 559元, 农民收入以种植业为主[3]。光禄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农业资源, 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佳的条件。

2.2 人文资源丰富, 文化底蕴深厚

光禄村历史悠久, 文化内涵深厚,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光禄古镇为国家3A级景区, 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 县级保护单位3处, 2004年被列入云南省历史文化名镇, 2005年被列为全省特色旅游小镇之一。有龙华寺、三丰祠、文昌宫、姚安路军民总管府、高雪君祠等历史文化景点;有南街和“坤型街”为代表的风貌历史街区。光禄村主要以佛文化和历史文化为核心, 兼有人文、自然景观而以人文景观为主, 内涵深厚, 特色明显, 具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立足光禄村深厚的文化底蕴, 发展生态农业, 开发生态旅游业, 走出一条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新路子, 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2.3 主导产业初具规模

经过几年的发展, 光禄村生态农业已初具规模, 基本形成“粮食、蔬菜、烤烟、桑蚕、畜牧”为主导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规模, 形成无公害、绿色蔬菜产品加工、包装与销售等现代农业体系。自2002年光禄村引进种植西兰花以来, 历经10 a形成以大户净种、烟田套种为主要生产方式, 品种以西兰花、食米豌豆、大白菜为主要蔬菜品种的蔬菜产业。农技中心派专人负责指导蔬菜产业, 在加大培训的同时, 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 实施节水灌溉技术, 已成功推广滴水灌溉技术17.33 hm2。

楚雄金科利农产品经贸有限公司引进马来西亚当代农业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系统技术, 在光禄村委会北关二组投资1 500万元, 建成集休闲、观光旅游及生产经营为一体的现代设施农业, 利用15.87 hm2土地建设蔬菜大棚17个和建设冷库、配套道路、沟渠及办公厂房等基础设施, 通过精品出口蔬菜生产、休闲观光采摘、优质果蔬种植和无公害、绿色蔬菜产品加工、包装与销售为主, 实现年产蔬菜1 000 t, 产品远销国内外, 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金科利现代设施农业作为一个集科技示范、观光采摘、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 引领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 是光禄村发展生态农业的典范。

2.4 生态农业旅游成为发展生态农业的亮点

生态农业旅游是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和新型旅游活动项目, 是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附加了生态旅游观光功能的交叉性产业, 初衷在于通过生态方式的旅游为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系统的质量做出贡献[4]。农业生态旅游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 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业生态经营模式, 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度假、体验。

光禄村发展生态农业积极嫁接强大的旅游业, 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光禄村依托古镇旅游, 开启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乡村生态休闲旅游项目, 如特色村庄示范点、光禄古镇荷塘人家、高府林苑度假酒店、滇味乡村、金科利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园等乡村生态休闲旅游项目。这些生态农业开发的亮点, 依托光禄古镇旅游资源, 将旅游开发和现代农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为光禄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活力, 为农业经济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3 生态农业规划总体思路, 促进可持续发展

3.1 结合古村古镇开发, 发展生态农业旅游

光禄村有其独特优美的自然景观、枕山环水的人居环境、古朴淳厚的生活气息, 光禄村农业生态旅游要充分把农业、生态和古村古镇旅游业结合起来, 注重发挥资源优势, 生态农业加古村古镇, 深化文化旅游产业, 挖掘光禄历史文化名镇旅游资源, 保护与开发并重, 重点发展十大项目:活力古镇、花灯广场、东关新区、荷田人家、土司行宫、龙华圣境、拓展基地、滇味乡村、节庆活动和有机农园等, 利用悠久的古镇历史, 大力发展周边的休闲生态观光农业产业, 以市场为导向, 发展云南省特有的高原特色农产品种植, 走出一条开发田园生态旅游与高原特色农业结合的新路子。

结合古村古镇开发, 发展生态农业旅游, 围绕“生态农业旅游小镇”发展定位, 科学布局, 超前谋划, 整合生态农业优势、乡村游旅游资源, 全力搭建乡村旅游框架,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真正做到既发展生态农业, 美化乡村环境, 又能发展古镇生态旅游业。

3.2 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

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是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优势、高原低纬度光热条件和立体气候优势、生物资源优势和面向东南亚的区位优势, 实现优化结构、品种、布局, 突出特色,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5]。光禄村要充分发掘自身区位优势, 利用农作物种类丰富, 类型多样、产品丰富的特点, 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基础上, 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管理技术, 通过现代生产经营组织方式, 构建生态农业产业链, 以市场为导向, 农业为基础, 大力发展粮食、烤烟、蚕桑、畜牧、蔬菜、核桃等高原特色农业, 引导农业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发展。

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 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 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增加农民收入, 走出一条具有云南省高原特色的生态农业现代化道路, 这既是当前光禄村面临的艰巨任务, 也是新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3.3 建设生态文明, 打造美丽乡村

光禄村的发展要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接轨, 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自然与社会生态关系上的具体体现, 是生态建设的原动力, 是人与环境和谐共处、持续生存、稳定发展的文明, 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历史的总结和升华。农业部提出的美丽乡村建设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生态文化传承、文明新风培育为目标, 本质在于建设一个美丽的村庄, 核心在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打造生态文明村。以光禄村的西关、朝阳两个特色村庄示范点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试点, 配套建设道路、排水、环保等公共基础设施, 积极建设村民活动中心, 建设文化室, 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为整个光禄村做好典范, 打造更多的特色村庄示范点, 引领整个光禄村的美丽乡村建设, 为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3.4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建立生态经济模式

光禄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村, 在近几年的发展来看, 第一产业相对发达, 第二、三产业发展较弱, 光禄村要发展, 首先要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 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把市场需求与村庄优势结合起来, 稳定烤烟、蚕桑等支柱产业, 壮大畜牧业;其次, 要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成立蔬菜、蚕桑、烤烟等产业合作社, 招商引资, 引进生产加工的先进技术, 或者与大企业合作, 将自我优势与外来科技相结合, 建立工厂, 加工蔬菜、蚕桑、烤烟等;最后, 发展第二产业, 真正将种植、管理、收购、加工、外销连接为一体, 在原料基地进行加工, 既简化成本, 增加农民收入, 又提高就业率, 增加村级集体收入。

在以市场为导向,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同时, 保护耕地和自然生态环境, 开展生态旅游模式, 旅游旺季吸引更多的游客, 促进旅游购物, 旅游淡季, 旅游从业人员又可以从事生产劳动, 管理经营农家乐、菜园、果园, 生产加工蚕桑制品等, 解决了旅游旺淡、忙闲不均的矛盾, 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增加农民收入。以产业化的经济链连接生产加工各环节,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抓住古镇开发的机遇, 建立生态经济模式。

4 结语

光禄的生态农业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从合理利用当地资源出开, 以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 以经济开放和市场导向为途径, 坚持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结合, 坚持产业结构调整和所有制结构调整相结合, 加强以粮烟、蚕桑及养殖业为重点的高效农业和能源、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以高原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的第二产业的发展, 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 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力度。

以农业为基础, 以市场为导向, 以旅游产业开发为契机,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支柱,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村镇规划建设、生态环境建设,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马世骏, 李松华.中国的农业生态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7.

[2]国家计委, 国家科委.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白皮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4.

[3]Ceballos Lascurain.The Future of Ecotourism[J].Mexico Journal, 1987 (1) .

[4]文艳林.川西北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思路[J].农村经济, 2010 (21) :74-76.

篇4:瓮安县质监发展三年工作规划

关键词:农家书屋;发展;规划;工程建设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政府主导、行业推动、社会支持,贴近农村、方便农民、服务农业,保证书屋的公益性原则;以为农民建设标准化书屋,为农民配全、配齐适用书籍为重点;以严格规范的管理为保障,努力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二、任务目标

主要任务:宣传普及现代科技知识,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农民提供贴近和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农家生活的实用书刊,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不断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引导农民读书、用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走科学致富道路。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问题,改善农村文化环境,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主要目标:经过5年的努力,到2020年,在全县93个行政村,逐步建立起面向农村、农民的“出书、供书、读书、用书”的长效机制,在农村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农家书屋”建设新格局,达到“农家书屋”体制、机制相对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加强,出版物发行网络延伸进村的基本目标。有效解决农民看书难的问题,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三、发展要求

1.把“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纳入全县“十三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布局,逐步推进。要动员方方面面力量帮助农民建设“农家书屋”。要与“百乡千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万村书库”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文化大院建设、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建立的农民科技书屋、奔小康科普书屋,特别是要与村级组织“六位一体”活动场所建设有机结合,形成优势互补,实现资源共享。每个书屋可使用面积一般不少于40平方米,配齐书柜、阅览桌椅、电脑、电视机、影碟机、投影仪等基本设施(书柜、阅览桌样式由文化局统一设计),加挂全省统一的农家书屋标识。

2.每个“农家书屋”可供借阅图书不少于1000种(每种3册),报刊不少于6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200种(张)。各类书刊、电子音像制品中,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种植、养植、农产品加工等实用技术类出版物要占40%;农村医疗卫生、养生保健类要占10%;文化教育、法律、少儿类出版物要占50%,少数民族地区适当配置相应的民族出版物。

3.“农家书屋”建设资金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除中央、省财政投入外,县、乡财政要按上级有关规定比例匹配,确保建设资金需要。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家书屋”建设。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采取冠名、企业宣传、产品宣传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行捐助,积极支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应积极与农家书屋结成长期帮建对子,定期捐送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等,增加农家书屋出版物品种和及时更新出版物。中省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帮建单位要在对口帮建的行政村帮建1个全省高标准的农家书屋;省级文明单位要根据农家书屋资助标准,自主选择捐助对象,对口帮建1个全省高标准的农家书屋;其他各级各类“文明单位”可自愿联合帮建农家书屋。各界人士、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可根据公布的农家书屋建设规划和资助标准,自主选择捐助对象,由‘农家书屋”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安排。凡捐助3万元以上的,可以该机构或个人名义命名农家书屋,也可以在全省统一的农家书屋标识上冠名。

帮建标准:至少为所帮建的“农家书屋”配齐书柜,捐赠近期出版的图书500册,音像制品50张,每年为所帮建的“农家书屋”订阅报刊10种。

4.農家书屋按照农民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模式进行管理和运行。在个人自愿的基础上,民主推荐或选举有初中以上文化基础、有事业心的同志或“五老”人员担任书屋管理员,乡村要支付一定的报酬。农家书屋管理人员要经县文化部门培训后持证上岗,要严格按文化部门制定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村党支部、村委会承担农家书屋的使用和监督职责。

5.“农家书屋”建立一段时间后,对管理规范、服务较好、具有一定经营条件的书屋管理人,可在保证书屋正常运行及自愿的前提下,由县文化局授予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开展出版物经营业务。对于经营收入较好的“农家书屋”,可从获得的经营收入中提取10~20%的利润额用于购买新的图书,以不断扩大书屋规模。

四、组织领导

为保证“农家书屋建设顺利进行,县里成立“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党伟 县政府副县长

宋心海 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

副 组 长:李会保 县文广新局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文广新局,负责对全县“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工作进行部署、组织、协调和指导等项工作,办公室主任由李会保兼任,副主任由郭春玲兼任,成员:钟嘉巍、杨玉霞、吕晓军。

篇5:贵州省瓮安煤矿有限公司三年规划

人力资源部三年工作规划

一、公司简章

贵州省瓮安煤矿原是贵州省监狱管理局下辖的国有企业,始建于1958年10月。在2011年贵州省全国招商引资活动中,经贵州省经信委批准,上海盛源集团全资收购贵州省瓮安煤矿有限公司。现贵州省瓮安煤矿有限公司为上海盛源集团子集团贵州源翼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煤炭产业公司,企业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民营股份制企业,公司注册地为贵州省瓮安县,注册资金为人民币1亿元,目前公司人员为1300余人,现有煤矿18家。

秉性着集团企业经营理念“人才是盛源集团的第一资源”,德才兼备,德为先、知识与技能并重;提倡竞争,共同打造精英团队,规模经营、稳步发展。” 企业精神:求专、求精、求强;以科技为先导,与社会同进步。

二、按2013年公司人员结构分析

1、公司整体员工年龄结构

总人数1337

根据现公司员工整体年龄结构分析中得出公司未来几年存在人才保障风险,各煤矿生产一线员工大部分属于当地村民,如在未来几年内他们大部分达到退休年龄,各煤矿即将面临大批人员的招聘工作。而当地村寨大部分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和因为煤矿工作条件的艰苦,员工的招聘工作更加困难(如弘泰煤矿40岁以上的员工接近70%,超过67人,总人数103),公司员工的断层是我们下一步的考虑重点之一。

2、公司整体员工学历结构

95 1078 总人数 1337 个公司员工的整体文化素质代表着一个公司的形象,按以上学历结构图分析出:目前公司整体员工的文化水平较低,高中以下学历的员工超过80%,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仅占12%,随着我司矿井技术改造不断提高(使用机械化进行生产后),相当部分员工的技能落后,会造成严重的熟练员工比例失调,造成效率低下,使生产效率达不到预期的生产目标,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如夹山矿现在高中以下的比例是0.91,在技改成机械化生产后员工的技能素质能否跟上发展的需要;夹山矿总员工224,高中及以下202人。)。

3、公司中高层领导和主要技术员素质和户籍分析

主要是矿井矿级领导、公司部门经理和技术员

公司管理人员和主要技术人员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到一个公司的良好发展和企业形象,领导的工作能力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的高低。从上图分析得出:我们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整体水平还有待提升,虽然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的管理人员接近70%,虽然他们有从事多年矿井工作的丰富的实际经验,但是大部分矿长和副矿长理论知识(如大部分副矿张是函授和一般的大中专技校毕业)及一些必备的操作软件能力不足(如CAD制图),甚至个别矿井的副矿长是高中文化水平,这给我们的矿井生产运营带来莫大的阻碍。另大部分专业技术人员非瓮安县藉,专业技术人员的流动性给企业带来较大的风险。

三、公司未来三年的规划

1、人力资源规划方面

根据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和现目前的实际差距进行分析比较,我们将对我们现有的公司整体的组织机构和各矿井的实际需要进行具体的组织结构进行设置和调整,根据对应的岗位职责说明书和实际的生产需要进行人才的需求分析,充分利用现有的人才资源,对现有的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进行考核核定,对所缺的部门和岗位进行招聘,建设一支建设一支训练有素,运作灵活的队伍,增强企业适应未知环境的能力。使每一个员工在公司都能达到人尽其才。同时加强对员工的企业文化精神的宣传和解读,争取三年内让这些“农民工”在思想进行转变,认同我们公司的文化,愿意和我们的企业一起前进。

2、人员招聘与配置方面

根据我公司的岗位职责说明书要求,现目前我们煤矿公司的矿级领导文化水平能力较低的水平,还远远达不到其要求。并不是我们公司现目前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主要是因为我们必须先要为各个矿井搭建一个平台来以维持矿井可以得到相关政策规定生产的运营条件。在我们公司矿井的平台搭建后,我们会不断根据公司的实际发展需要进行人员招聘,扩大现有招聘渠道,同时招聘在学校招聘相当一部分相关专业毕业,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的毕业生进行储备培养。同时降低人员招聘成本,提高招聘效率,把人员招聘流失率(员工不到半年离职人数/总招聘人数)控制在90%以内。技改完成后,我们将按照我们的岗位说明书的要求使我们矿长或副矿长必须达到大专以上的文化水平,每个矿井的主要技术人员和矿长及副矿长必须要有2人及以上具备中级职称及实际操作能力。

3、在才人培养方面

为了适应公司的发展需要,我们必须对我们员工进行相关的学习和培训,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组织能力和适应能力。建立适合公司实际的晋升标准和体系,为公司营造一个内部竞争的氛围,最大的挖掘员工的潜力,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现目前我们公司人才断层现象严重,根据实际需要我们可以通过签订培训协议的原则来提高部分新员工的理论文化水平和实践能力,可以通过职级式的晋升办法来实现员工职务的提升和薪酬的提升。从而增强员工对对公司的归属感,降低员工的流失率,通过此方式我们力争把关键岗位人员的流失率(半年以上员工离职人数/半年上员工调动人数)控制在90%左右。同时是我们的人员构成从低级到中级,最后到高级的蜕变,扭转我们当前的局面。

4、绩效管理方面

一个公司要适应未来的发展和实现其发展目标,一个完整的绩效考核体系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一个成功考核方式要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并结合公司和部门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充分考虑影响考核的客观因素,并对员工进行沟通,让员工了解考核目的和考核与自己的发展和公司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结合员工自己的主人翁意识资源参与到我们的考核中来。同时对我们的制定的量化的考核指标不要过分的最求,也要考虑考核中的过程,让其真正实现考核不是目的,提高效率才是我们的目地,如果过分的最求的量化目标,可能带来适得其反的后果,例如:目前的考核方式。我们争取在未来三年结合我们公司的实际制定一个把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绩效管理办法。

5、薪酬福利管理方面

根据公司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我们要结合我们绩效考核办法和我们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我们的一个完善的薪酬体系,使得我们的员工在我们当地和行业处于一个较高的薪资水平,从而实现共同致富的目标。结合现代人力资源的方式,一个单纯的工资并不能适应一个企业的发展。我们可以结合我们的人才晋升体系和绩效管理方法来制定一个完善的薪酬体系。根据不同的职级来对应不同的薪级,同时可以制定一些与薪酬挂钩的奖励办法,可以通过积分制制定年终奖的级别等。

在其他方面,我们可以制定一些相关的福利管理办法,减少员工和公司领导之间的距离,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例如:再在员工的生日当天,公司或者部门(主要针对矿井)是否可以有一个生日礼物(可以是一个小红包,也可以是其他的实物礼物);其他逢年过节是否应该有一点过节费,让员工开开心心的过完节(如春节);员工家里如遇其它困难领导应该及时的慰问,并帮助员工解决一些相应的困难,使员工感受到公司就是大一个家庭的温暖。

6、其他方面

不仅由于我们行业的特殊性,我们需要经常多和员工进行沟通,更要多了解自身矿井的周边的村民的实际情况,对员工当前的工作状态和员工对未来的期望,根据员工的期望和实际情况,我们应给予相应的帮助。特别是対一些困难的员工家庭和矿井周边所处的村名,我们应该经常到家里去慰问,并在逢年过节时给予一定的帮助。

四、如何留住人才

1、按照国家的相关法规和公司发展的需要,建立一个安全和谐的工作环境,让员工能够安心快乐的工作。

2、建立一个完善的薪酬体系,根据公司的发展效益适当提高员工的收入水平,减少员工的生活压力。

3、制定一个有利于公司发展和员工发展的晋升体系,使员工在工作上能够形成相互竞争,同时对自己的未来怀有满腔抱负,让员工可以通过自荐或转岗办法(和别岗位),真正让员工实现人尽其才。

4、尊重员工,只有相互尊重的双方才可能和谐的相处,我们要多为员工考虑他们的实际困难,不定期的和员工进行家常式的沟通交流,实时了解员工的思想和工作状态,只有了解了员工我们才能更可能的帮助员工,增强大家之间的信任和感情(如某家有喜事,应该去祝贺)。

5、不定期的开展一些趣味活动或者体育活动,培养员工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对公司的归属感,如:羽毛球比赛、拔河比赛等。

篇6:瓮安县质监发展三年工作规划

1 农业种植情况

全乡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0.23余万hm2,其中小麦、玉米0.11万hm2,小麦667 m2产量约450 kg,总产7 650 t,玉米667 m2产量600 kg,总产1万t。食用菌、棉花、辣椒、生地和果树等经济作物种植约为333.33 hm2。下河町和漳边土质以沙土地为主,种植棉花面积比较大;辣椒种植业全乡种植200.00余hm2,杨庄、吕彪种植辣椒比较集中。目前柏寺营乡土地流转面积200.00余hm2,主要集中在南散湖、孙庄、下河町、杨庄和柏西5个村,其中孙庄土地流转以种植林业为主,其他四个村流转土地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

2 特色种植情况

2.1 食用菌种植

全乡共有食用菌种植公司(合作社)4家,食用菌种植的种类包括双孢菇、平菇、蘑菇、白灵菇和秀珍菇等多个品种,现有食用菌种植大棚100余个,占地超过13.33 hm2,年产食用菌500 t,是冀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食用菌种植基地。

2.2 葡萄种植

岳固葡萄种植业一直是柏寺营乡的知名产业。目前,葡萄种植规模超过133.33 hm2,667 m2葡萄产量4 000 kg,农户的收益667 m2超过7 000元。近年来重点发展巨峰、京西等葡萄品种,2014年柏寺营乡巨峰葡萄被评为全国金奖。

2.3 皇冠梨种植

柏寺营乡团城村近年来重点发展的皇冠梨项目,已初步形成超过20.00 hm2的产区,667 m2产量可达2 500余kg,667 m2产值超过2万元。

3 养殖业情况

全乡养牛企业6家,养羊企业10家,养猪企业9家,养鸡企业6家。家畜(禽)存栏数达3.8万头(只)。

4 四类新型农业主体发展情况

一是专业大户。全乡共有种粮大户7家,种植面积58.33 hm2,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二是家庭农场。全乡共有家庭农场8家,种植面积95.33 hm2,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三是农业合作社。全乡共有农业合作社9家,其中葡萄种植合作社2家,食用菌种植合作社2家,小麦种植合作社2家,棉花种植合作社2家,果蔬种植合作社1家,总种植面积超过133.33 hm2。四是产业化龙头企业。近年来,柏寺营乡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迅猛,逐渐形成了以万家福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柯翔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食用菌种植产业,以金喜丹食品厂为代表的食品加工、以粒丰农业种植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农业种植等多个领域全面产业化发展局面,涌现出了一批龙头企业。

5 未来发展农业的设想

5.1 分散承包向规模化经营发展

农业的规模化生产便于成片集中的土地上采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运用高效的农业机械进行耕作。可以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在一定的生产投入的前提下,降低单位土地面积的生产成本,提高产量,使农产品的价格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目前,柏寺营乡土地流转面积约为153.33余hm2,仅占全乡耕地面积的7%左右,土地流转的水平还较低,未来要引导农民实行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转,提高耕地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

5.2 传统农业向生态特色农业发展

传统农业种植的成本高、效益低,特别是化肥、农药、塑料薄膜等的滥用,导致破坏了土壤的结构、水体、土壤污染,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未来要引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推广有机蔬菜、葡萄、皇冠梨等水果、食用菌等特色农业种植。在岳固片区建设一个规模适当的葡萄交易市场,重点围绕岳固葡萄产业,打造种植、销售、采摘于一体的特色葡萄产业园区,形成新的品牌产业。

5.3 单一生产模式向一体化发展

篇7:瓮安县质监发展三年工作规划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强化组织领导,为节能监管工作向纵深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阿拉善盟质监局把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部署全盟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减排工作。一是制定阿拉善盟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二是部署开展高耗能特种设备普查调研工作;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关于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减排的国家产业政策、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和先进经验及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法律、法规与规章要求,特别是加大国家产业政策中关于节能减排奖惩机制的宣传;四是建立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减排协调保障机制,加强质监、经信、发改、环保等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建设;五是充分利用自治区现有检验资源,为高耗能特种设备能效诊断的顺利开展创造便利条件;六是加快推进工业锅炉的能效检测工作;七是加强高耗能特种设备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使用工作,推动企业进行能源计量。

二、结合实际,积极开展锅炉能效测试工作,为掌握全盟锅炉能耗第一手资料提供数据支撑

局党组委托自治区锅炉检验所,依据锅炉能效测试结果和锅炉设计能效比对,对全盟在用锅炉的理论能耗、实际能耗以及节能技术改造预计、减排预计等进行了计算。通过普查摸底、分析统计全盟在用锅炉,结果显示全部技改后预计可实现的总社会效益为:5年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35.45万吨;5年累计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0.84万吨;5年累计减少灰渣排放量31.5万吨;5年累计减少飞灰排放量0.945万吨,5年累计减少排渣量30.56万吨。5年累计减少原煤耗量105万吨;5年累计减少城市运输量135.56万吨。

三、充分发挥高耗能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主体作用,强力推进集中供热、在用锅炉节能技术改造和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推动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减排工作向纵深发展

局党组十分重视企业节能减排制度的建立,明确指示帮助企业建立健全锅炉水质管理制度、能源计量管理制度等节能减排管理制度,督促企业认真落实锅炉等高耗能特种设备日常运行能效监控记录、节能技术改造记录,并保障多部门联动机制的正常运转。同时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技术、政策、规划等方面的支持,大力推进集中供热工程建设。对在用的能效不达标燃煤链条锅炉,局党组通过对国家审核通过,取得节能技术改造资质的单位进行考察筛选,确定了符合我盟地区实际的节能技术改造单位向企业推荐,倡导能源合同管理的方式,以企业少出资或不出资的形式,推进能效不达标锅炉的节能技术改造。

篇8:瓮安县质监发展三年工作规划

瓮安县位于贵州省中部, 介于东经107°07′~107°42′、北纬26°53′~27°29′之间。全县管辖23个乡镇, 总人口47.7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56万人。国土面积1974km2, 耕地56614.2hm2, 其中水田面积23039.8hm2, 旱地33574.4hm2。

瓮安县2009年开始大规模发展以金秋梨、桃、猕猴桃为主的精品水果产业, 据调查, 2012发展优质精品水果3333.33hm2。其中金秋梨1266.67hm2, 经整形修枝、科学施肥、科学管理, 金秋梨产值产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投产优质果园亩产值可达10730元, 该产业主要分布在平定营镇、玉山镇、江界河镇、鱼河乡等乡镇, 经营形式主要是公司+基地+农户。我县优质桃建设基地266.67hm2, 主要品种有苹果桃、艳红桃等, 投产面积200hm2, 亩产值为7000元, 该产业主要分布在猴场镇、中坪镇、银盏乡、江界河镇等乡镇, 经营形式有大户承包和联户经营等。全县建设猕猴桃基地186.67hm2, 主要品种为红阳猕猴桃等, 分布在平定营镇、鱼河乡、白沙乡、猴场镇等乡 (镇) , 其中投产面积23.33hm2, 亩产值可达15000元。优质柑桔600hm2, 亩产值可达8000余元, 主要经营形式为大户承包和分户种植。还有樱桃、柚子、杨梅等共计3427.53hm2。2012年全县精品水果产量达18838t, 比2009年增加8022t, 增长74.17%, 年均递增24.72%, 人均水果产量达40.41kg。

2 主要做法与经验

2.1 借鉴工业思维模式

用工业思维谋划果品业, 着眼于经济全球化。按照技术高新化、生产专业化、产品标准化、商品品牌化的要求把果园办成“绿色工厂。”使农民成为“产业工人”, 全面提升全县精品水果产业水平。

2.2 推行企业化运行机制

按照政府引导, 业主开发运作的产业化运行机制, 在果品业发展中积极推行企业化管理。加强群众自我组织和自我发展能力, 先后在精品水果种植相对集中的村成立了精品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逐步形成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 壮大果品生产者及运销协会、农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能力。

2.3 探索绿色食品生产模式

水果产业本质上即是一个生态型产业。“猪———沼———果”生态模式实用性强, 经济、环保效益高, 颇受果农的欢迎。进一步合理利用全县果品业发展的自然资源, 注重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增值空间, 大力引进环保技术, 开展环境综合治理, 按照猪———沼———果生产模式大力发展全县精品水果产业。

2.4 领导重视、措施有力

为确实加大对全县精品水果产业的发展, 县人民政府先后成立了精品水果产业发展办公室, 为全县精品水果产业的迅速、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

2.5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县人民政府组织发改、扶贫等部门编制了《瓮安县水果产业发展规划 (2011~2015) 》。按照规划到2015年全县以猕猴桃、桃、金秋梨、核桃为主的精品水果种植面积可达到5333.33hm2, 主要分布在地势相对较为平缓、交通条件好、土壤肥沃、群众积极性高的猴场片区、珠藏片区、中坪片区、江界河片区和玉山片区。

2.6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介于瓮安县精品水果产业发展缓慢, 种植技术不够成熟, 销售渠道有限。为切实解决种植技术和销售渠道问题, 做大做强该产业, 县委县政府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 先后引进了华福农业有限公司、添好农业开发公司等入驻瓮安县, 发展精品水果产业。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 我县精品水果产业虽有较快发展, 但要继续做大做强该产业, 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1) 果业投入大、产出周期长, 果农担心果品市场价格不稳定, 生产的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 (2) 精品水果业对专业技术要求较强, 而果农普遍技术水平不高。虽然种植农户有一定的种植经验, 但全县精品水果产业种植不规范, 盲目施用农药、化肥等问题依然严重, 导致全县优质果率低、品质较差、效益不高, 严重影响了全县水果产业的发展。 (3) 贮藏困难, 不易保存。水果是特殊的农产品, 贮藏困难, 不易保存, 种植过多则卖不出去, 且存放的时间很短、容易腐烂, 所以找准销路和解决好水果的贮藏问题是发展精品水果产业的关键。 (4) 认识不到位, 资金短缺, 投资不足。全县果农对水果产业发展认识不够, 地方政府也没有真正将水果生产工作作为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硬仗来打。加上果农资金短缺, 投入到水果产品改良和加工中的资金不足, 以至于全县水果产品粗放, 附加值不高。 (5) 对规划思路不够清晰, 果树栽后管理不力。全县精品水果没有集中规划成片, 大多数是分散种植, 不利于田间管理。加之建园的基础条件差, 管理技术跟不上, 配方施肥、保果壮果、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落实不到位, 导致果树栽植后成活率不高, 挂果率不高, 优质果率不高, 形成经济效益低的状况。 (6) 销售环节薄弱, 加工滞后, 产业链断, 附加值不高。我县精品水果产业没有较强的加工企业支撑, 产品主要靠小公司、小商贩收购, 销售环节薄弱, 价格不稳定, 风险大, 附加值不高, 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7) 品种多、分布广、规模小。全县2012年水果种植面积3427.53hm2, 涉及的种类有金秋梨、桃、猕猴桃、樱桃等多个品种, 分布于全县2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 形成规模和带动效应不明显。

4 加快全县精品水果产业发展的对策

4.1 加强领导, 积极营造水果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县、乡、村三级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 把水果产业发展纳入工作议事日程, 列入工作目标考核, 根据水果产业发展现状、国家水果产业发展的目标和相关政策, 制定本乡、本村水果产业发展规划, 划定适宜水果产业发展的基地, 成立相应机构, 把水果产业提升为与烤烟、茶叶产业、中药材产业一样的高度来抓, 为水果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4.2 培育龙头企业

加大对现有华福农业发展公司、瓮安县玉山益胜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扶持和培育。加强果品加工产业的建设和发展, 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 使基地能够成为企业的原材料基地, 企业成为基地水果产品的“归宿”, 真正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通过举办洽谈会等活动, 吸引一批有实力的大型龙头企业或集团入驻瓮安投资, 共商瓮安精品水果产业发展大计, 共筑瓮安精品水果产业体系, 共造瓮安精品水果知名品牌。

4.3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加大水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投入, 用于支持基地、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品牌研发、流通等。同时出台相应的发展政策, 积极鼓励干部群众加入到精品水果产业建设中来。将水果专业合作社纳入规范化合作社建设, 予以重点扶持, 促进精品水果产业发展。

4.4 加大项目投入力度

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瓮安县精品水果业在种植环节上要充分发挥项目的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加大项目对该产业的支持力度, 特别是扶贫等涉农项目要向该产业倾斜。一方面支持和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建设, 另一方面也培育和壮大了全县精品水果产业。在加工和销售环节上, 发改、工信、扶贫、金融等部门在项目分配和安排上也应加大对该产业的投入。

4.5 努力发展特色水果产业, 打造优势水果品牌

我县水果资源丰富, 应该选准市场前景好的一两个水果产品, 重点研究和开发, 发展生产规模, 形成产业优势, 提高水平形成品质优势, 加强宣传形成品牌优势。

摘要:位于贵州省中部的瓮安县, 2009年开始大规模发展精品水果产业, 产品主要以金秋梨、桃、猕猴桃、樱桃等为主。2012年达3333.33hm2, 全县产量达18838t, 比2009年增加8022t, 增长74.17%, 年均递增724.72%, 人均水果产量40.41kg。介绍了瓮安县发展水果产业的主要做法, 分析了瓮安县水果产业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篇9:瓮安县质监发展三年工作规划

2010年上半年,我局服从和服务于“北海三年跨越发展工程”,明确新任务,抢抓新机遇,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和谐人事关系,统筹做好人事人才公共服务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上半年,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依法推进公务员队伍建设。开展公务员登记管理工作,重点实施政府机关新录用、调动、调任公务员的登记工作;指导新参公单位开展单位职位内设和工作人员的职务任免、参照登记;依法开展公务员公开招录,配合市委组织部开展了有141名村干部参加的从村干部中考试录用乡镇机关公务员笔试。二是稳慎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岗位设置管理改革,对全市事业单位初次岗位设置方案进行了预审;全面推进人员聘任制,完成北海市2009年事业单位考试聘用工作人员收尾工作;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工作。三是积极牵头起草人才工作政策。牵头起草了《关于服务北海三年跨越发展工程,大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实施意见》、《北海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初步制定了有关人才小高地各项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四是扎实开展人才交流服务工作。积极开展人才招聘,组织500多家(次)单位,举行大型招聘会6场,提供岗位9000多个;同时组织250多家(次)单位开展了网上招聘。启动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见习工作,开展 “三支一扶”毕业生报名、筛选工作。认真做好干部调配工作;开展人事代理服务;努力开拓人才派遣业务等。五是高效实施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实施引智项目5个,共引进德国、美国、韩国、丹麦等国的优秀专家10人;同时,坚持“走出去”方针,推荐1名处级干部参加重点产业紧缺人才赴美培训。六是系统开展工资福利审核与退休人员服务工作。审核晋升级别(薪级)工资、职务(岗位)工资变动,以及各类津补贴3万人次;严格把好“出口”关,审核市直政府系统机关事业工作人员到龄退休、提前退休93人;认真执行联络员工作制度,统筹抓好退休干部“两个待遇”的落实。七是扎实开展军转干部工作。不折不扣地落实了企业军转干部解困政策,靠前开展了自主择业军转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牵头实施了包括钦州市、防城港市2010年接收的军转干部在内的军转干部适应性培训。八是进一步深化职称改革。对938名报考各类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进行了资格审查;严密实施有1704人参加的职称外语考试;完成大量应届毕业生定职和各类职称证书的注册验审工作。

下半年,我们将进一步做好七项重点工作:一是加强人事系统自身建设;二是进一步抓好公务员管理有关工作;三是继续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四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五是加强人才市场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六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七是稳步推进军转干部工作。

上一篇:中班优秀语言游戏下一篇:汽车的噪声分类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