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德与社会教学模式

2024-04-12

1品德与社会教学模式(通用11篇)

篇1:1品德与社会教学模式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现结合所任班级的实际情况和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材教材的内容,制定出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分十二课。有走进地球村,世界大舞台,只有一个地球,放飞和平鸽,告别小学时代。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的编排方式新颖,通过大量富有真实感的照片和精美的插图,在潜移默化间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避免了枯燥、空洞的说教,有助于儿童亲近和理解社会,发展和完善自我。采用此种呈现方式,既能够满足教师自主开发教材的需要,又能够满足学生实现多样化学习的需要。

1.教材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学习兴趣、实际接受能力以及所处的地域特点,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入手,以他们的实际生活为基础整合学习内容,力求使学生感到亲切、真实。

2.教材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

依据逻辑关系,经过有机的整合,丰富和扩大了教学内容,突出了综合学习的特点。此外,教材还特别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将目前社会上发生的重要事件以及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作为课程内容,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以及学习活动的联系。

3.围绕一个中心主题构建学习单元

主题设计贯彻面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原则,尽量选择富有生活性、趣味性的现实题材,从学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为学生所关注的问题。

4.新颖独特的呈现方式

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大小的认识过程及地球的海陆分布,了解世界上的国家、人口、人种、语言状况,简要了解世界上著名的人文遗产、标志性建筑、自然风光,比较世界各地人们不同的生活习俗和节日。

2.初步了解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国际组织的名称、旗帜、徽记、总部所在地、组织机构以及所发挥的作用等。懂得国与国和平共处的重要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全世界的和谐发展。了解中国在国际组织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日益提升的国际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了解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难点懂得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道理。

4.知道人民解放军是保卫中国,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热爱解放军。了解战争有正义战争和

非正义战争之分,知道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感受和平生活的美好。

5.回忆小学的幸福生活,感谢老师的关爱,珍视同学的友情,留恋集体活动的快乐情形,珍藏这段纯真、难忘而美好的记忆。讲述自己小学生活中难忘的记忆,与老师、同学共同分享内心的幸福与快乐,升华这种师生情、朋友情。学习写留言卡,设计纪念册,用这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方式表达真情,珍藏记忆。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了解世界上的国家、人口、人种、语言状况,了解世界上的国家、人口、人种、语言状况。

2.了解中国在国际组织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日益提升的国际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难点:1.了解中国在国际组织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日益提升的国际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战争有正义战争和

非正义战争之分,知道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感受和平生活的美好。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原有基础参差不齐,高低不一而且对本门课程重视不够,学习态度不明确。况且六年级儿童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少年期,让学生懂得珍惜和保护自己的生命,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并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认识、分析一些社会事务和现象,珍视祖国及全人类的文明和历史对于这个时期的学生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从而作为一名六年级品德与社会课教师更要端正思想,提高学生认识。

教学措施:

1.要注重资料的搜集和收集,加强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辅助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一些地理知识、国际组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的开放的国际意识。

2.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学生除了学习教科书的知识外,鼓励引导学生要多书报、多听新闻报道,试着了解国内国际的发展变化,如世界领先的航天技术,多种世界组织在世界事务中发挥的作用、发生的一些战争等,多进行相互交流,让学生通过方方面面的学习途径,掌握方方面面的社会常识和技能,来适应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3.课堂上贯穿“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教科书上采用第一人称的主体参与“大嘴青蛙”的伙伴形象的方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乐中学,做中学,在愉悦中学习成长。

4.有些内容距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远,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学中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兴趣、接受能力来组织教材内容,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学习内容上,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在呈现方式上,注重文图结合、灵活展现,在活动内容上,注重可操作性。

5.适时灵活渗透德育、安全、环保等教育。如在进行走进地球村这一单元中,向学生结合“创卫”进行家乡环保教育,在进行世界大舞台这一单元中,通过向学生介绍世界组织时进行安全教育,在进行放飞和平鸽这一单元时,通过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向学生进行热爱和平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同情心。提高质量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和各单元教学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各种实践、参与、辩论等形式的活动参与中体验道德情感。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尽量多地呈现直观性的教学材料,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4.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引领儿童关注自己、关心社会、关爱家园。

课时安排:

地球什么样 „„„„„„„„„„„„„„„„„„„„„

2 世界大家庭 „„„„„„„„„„„„„„„„„„„„„

3 异域风情„„„„„„„„„„„„„„„„„„„„„„„4 “国际组织”知多少„„„„„„„„„„„„„„„„„„国际间的交往„„„„„„„„„„„„„„„„„„„„„„1 6 地球在哭泣„„„„„„„„„„„„„„„„„„„„„„

资源亮出黄牌 „„„„„„„„„„„„„„„„„„„„„

8与地球和谐相处„„„„„„„„„„„„„„„„„„„„ 9 战争与苦难„„„„„„„„„„„„„„„„„„„„„„

10热爱和平„„„„„„„„„„„„„„„„„„„„„„„„ 1 11 回顾小学生活„„„„„„„„„„„„„„„„„„„„„„ 2

12留下我们的纪念„„„„„„„„„„„„„„„„„„„„„ 地球什么样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人探究地球形状的过程。2.知道地球的形状。

3.知道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的比例,能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4.能够带有针对性地查找资料。

5.能够利用地球仪、东西两半球图,观察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增强观察力。6.了解古人对地球认识的局限性。7.能说出七大洲与四大洋的分布及名称。

8.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从小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难点:能够有针对性地查找资料。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具准备

1.地球仪;2.世界地图。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人探究地球形状的过程。知道地球的形状。2.知道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的比例,能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3.能够带有针对性地查找资料。

4.能够利用地球仪、东西两半球图,观察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增强观察力。5.了解古人对地球认识的局限性。

6.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从小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利用地球仪、东西两半球图,观察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增强观察力。难点:能够有针对性地查找资料。教具准备

1.地球仪;2.世界地图。教学过程:

一、认识地球。

1.自学教科书第三页内容。

2.讨论:为什么古人会有这样的想象? 3.小结板书:两头稍扁,中间略鼓。

二、动手制作,合作探究

1.制作统计表:人类探究地球所做的贡献。2.小组合作。(按先后顺序排序再制作。)3.活动:学生介绍,教师适当指导。4.探究。

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能举出哪些实例证明地球是圆形的。5.议论,提高认识。

古人对地球的认识不够正确,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他们的想象和推论?

教师引导:在当时的年代,是比较先进的。正是许许多多的人不断地探索、发现,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

三、观察探究,掌握地球真面目。1.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真面目。

2.多媒体出示地球在宇宙的照片,进一步掌握。3.师生探究。

①地球的形状、面积、体积、周长。②计算:步行绕地球走,大约多少天? ③小组交流。

四、听宇航员的心里话 1.激趣了解。

2.多媒体出示宇航员采访录。3.小结。

正是许许多多科学工作者为我们揭开了一个又一个的科学之谜,希望同学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长大为人类造福。

五、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 1.观察地球仪,了解海陆面积。

2.小结板书:海洋占71%;陆地占29%。

六、竞赛

1.将七大洲、四大洋的面积进行排序。2.查图比赛。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知道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的比例,能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2.能够带有针对性地查找资料。

3.能够利用地球仪、东西两半球图,观察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增强观察力。4.了解古人对地球认识的局限性。5.能说出七大洲与四大洋的分布及名称。

6.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从小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说出七大洲与四大洋的分布及名称。难点:能够有针对性地查找资料。教具准备

1.地球仪;2.世界地图。教学过程

一、观察地球仪,说说地球的海陆分布

二、关于地球的名字 板书:蔚兰色的美丽星球

想:当时的人们为什么不叫它“水球”?

三、读图练习

1、了解“大陆””大洲”“岛屿”。

2、在地图上指出七大洲。

3、了解七大洲的分布。

4、世界上哪一块大陆的面积最大?

5、了解一些大洲的分界线。

原本亚洲的西南角和非洲的东北角是连着的,人们开凿了苏伊土 运河,这两大州被分割开了。北美洲和南美洲之间的部分非常狭窄,人们在这里开凿了巴拿马运河,它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四、识图活动

1.给七大洲和四大洋排序。2.查图比赛。

找出部分国家属于那个大洲。板书设计

地球什么样

一、古人对地球的探究

二、现代人对地球的探究

1.形状

两头稍扁,中间略鼓(椭圆形球体)

2.面积

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陆地面积:约1.49亿平方千米 海洋面积:约3.61亿平方千米 3.最大周长:约10830亿立方千米

三.七大洲与四大洋

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

四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教学反思:

篇2:1品德与社会教学模式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地搞好《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任务,转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把握课程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基本情况分析:

四年级现有学生63人,家长多数以农民为主,也有一部分家庭特别困难的,家长在外地打工的,不少孩子寄养在爷爷奶奶、亲戚朋友家。总的说来,全班家庭教育颇成问题,家庭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处于农村最底层,家长自身文化水平较低,无能力对孩子学习提出要求。所以难以形成教育合力。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为依据,选取相应的儿童生活事件,针对学习对象从儿童中期向少年期过渡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采取以小切口、层层深入的方式,给学生亲切自然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教研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正确面对挫折,懂得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2、知道各种通信、媒体传播信息的方式及作用,正确使用各种信息交流工具和媒体,能自觉遵守规则。

3、知道有关的交通常识,学会看懂交通标志、交通地图、选择合理的交通方式。

4、知道食物从哪儿来,了解农业的概念。培养学生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五、教学重点

1、知道各种通信、媒体传播信息的方式及作用,正确使用各种信息交流工具和媒体,能自觉遵守规则。

2、知道有关的交通常识,学会看懂交通标志、交通地图、选择合理的交通方式。

3、了解农业的概念。培养学生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六、教学难点

1、知道成长中要注意的问题,如何面对成长中的烦恼,能灵活处理成长中所遇到的烦恼问题。

2、了解自己是学习地主人,学会主动学习。

3、知道家乡发生的变化,能讲讲家乡的故事。

七、方法措施:

1、新理念,即减少头绪,加强综合,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感悟语言,运用语言,着力于培育学生的语言素养。

2、新内容,即依据大修订教科书,并适当向课外拓展,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为经,以行为实践为纬,组织教学内容,引导明理。

3、新教法,即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出发,从课文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多读书、多积累,多实践,精做题,做好题,举一反三,掌握规律。

4、突出重点。提出自己需要了解的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关键。

5、讲练结合。在整个教学阶段,教师引导、归纳以练习为主,在一堂课上学生应该有口头的练习,又有笔头的练习,结合实际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八、课时及教学时间安排:

周次

时1、21、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2我是好样的2

43、我懂了

5-64、通信王国探秘

7-85、网络漫游

复习、准备期中考试

10-116、小“窗口”,大世界

127、日行千里不是梦

138、安全才能回家

149、出行指南

15-1610、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

1711、工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期末复习

篇3:1品德与社会教学模式

一、调查体验,唤醒积累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中综合性的内容越来越多,对学生资料搜集的要求相当高。因此,课前调查体验这一教学环节逐渐成为品德教学有效实施的必要前提,内容设计的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本课的学习与掌握。学生的调查体验的目的是为了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为学生的课上活动、体验做好准备,使学生能顺利地进入本课的学习。

如在《我长大了》一课教学中,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可以让学生搜集能证明自己长大的证据,比如小衣服、相片、玩具等等,这些资料比较简单、直观,对于二年级的学生难度不大。在《交通带来的问题》一课中,面对四年级的学生,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调查体验的内容有一定的深度,学生可以调查研究交通带来了哪些问题?进而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建议和改进的方法等。

教师在设计课前调查体验的内容时,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出既要有明确目的,又要有难易程度的变化,同时还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

二、引入话题,吸引学生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抓准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教师精心设计的导课环节,能够使学生顺利地掌握新知,发展智能。

如在导入《我的课余生活》时,设计“才艺大展示”活动。听歌曲《童年》,“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你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双休、等待着寒暑假吗?这是我们每一个孩子的心声。快乐、幸福的时刻总是那么让人记忆犹新,回味无穷。下面我就来采访一下你们,你们是怎样度过这样美好的时光呢?投影仪展示学生参加业余生活的照片,学生简单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并秀一秀。大家的课余生活如七色彩虹般丰富多彩。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我的课余生活》。

话题的引入方法有许多,比如歌曲导入,故事导入,动画导入等等,老师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课题设计不同的方法。

三、合作交流,情感共鸣

教师利用学生课前的活动收获,引导学生开展课堂活动,通过游戏、表演、讨论等形式,体验生活,感悟道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这里的合作交流,老师们不要简单地理解为学生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它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共同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合作交流的载体是活动,学生通过一个个的活动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品质。

如五年级的《我是自己的主人》的教学,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收集有关中外名人善于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的小故事。请大家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进行汇报。独立思考让学生们有所启迪,产生了探究的欲望。再一起来听录音故事《敢与“大师”对话》。学生们也像汤姆一样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独立思考,也能与“大师”对话,向“大师”质疑了。

四、精心引导,提升认识

经过活动开展和交流获得的结论,对学生而言只是经验,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升华情感体验。

1. 补充材料,指导行为

教师要根据学习主题的需要,补充材料模拟生活情景等,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它旨在使儿童形成对集体和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课程目标。同时,结合材料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引导其新的生活。比如《中山陵前》的教学,老师可以恰当地、适时地补充有关的案例、图片、文字等资料,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具体。

2. 总结提炼,升华情感

教师要根据活动主题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学习内容和方法,体验活动的快乐,丰富获得的情感体验,求得新的发现,提升新的认识,升华自己的情感。如《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中,在“推荐特产,宣传家乡”环节上,老师设计“金牌旅行社的金牌导游”环节,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搜集、整理资料,会使用不同的方法开展调查,能大胆地向别人介绍家乡的某些特点的能力。

五、课后践行,形成品德

品德的形成更重要的在于课后践行,它是检验道德形成的根本。老师要巧妙地引导学生把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向课外扩展延伸,开发与运用小学德育资源,让德育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到真实的日常生活中去践行,让学生们通过亲身经历得到真实感受,从而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中要走出教材,结合班级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需要,再重组教学内容,进行品德教育课外实践。学校的晨会、班会、队会活动等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最佳时间,可以紧密结合品德教材内容的某个话题,和这些活动课相结合,捕捉教育的最佳时机进行品德教育课外践行,充分发挥它们的效用。利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来演绎德育的教育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乐于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中反复体验感悟,有利于他们内化道德认识。

篇4:1品德与社会教学模式

一、必备的哲学素养

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訴他多少道理,让他去遵守多少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形成一定的待人做事的观念、思考问题的取向,直至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要看品德与社会教师是否具备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及理论修养。从创新时代的要求来看,教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是指导学生形成终身价值取向的必要条件。所以说,教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是实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的道德发展”的必备素养。

二、深厚的文史素养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第三单元《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针对学习内容,教材中精选的古今名言就达四十多个。例如,认识孔子,教材中选用了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了解司马迁,教材选用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可以说教材选用的名言,都对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充分的激励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对于闪烁着我国古代思想家思维光芒的名言名句,若在课堂上解释有误,不但误导了学生,更重要的是破坏了名人名言本身所具有的激励作用。因此,新教材对教师的文史知识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基本的科学知识素养

如四年级下册的品德与社会第二、三、四单元中,结合思想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主题,教材中涉及许多科学知识。比较突出的有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业等多种知识。仅从教材构建和编写的本意来讲,这些科学知识并不是教学的重点,而是针对不同的教学主题安排的。因此,必备的科学常识是品德与社会教师所具备的应有素养。

四、必要的时政素养

所谓时政素养就是指教师对于国际国内正在发生或正在进行的事件了解与掌握的程度。由于我们所面临的信息时代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如有教师在上《祖国的宝岛台湾》一课时,课堂提问学生关于台湾的相关问题,未料学生反而连续提出两个问题:“请问老师,《反分裂国家法》共有多少条款?请问老师,如果马英九再当选,是不是意味着台湾就能回归?”面对这样涉及国家政策与法律的问题,教师显得有点慌乱。由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面对思维开放、信息储备多的学生,作为品德与社会教师必须具备必要的时政素养。

五、一项技能——熟练使用多媒体的技能

品德与社会教师难当,品德与社会难教,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品德教育多为言传口授,学生缺乏真实感受,可信度有待提高。多媒体在教学中的适当使用,能有效增强品德教育的可信度。我们可以把一些新闻报道、纪录片以及反映实际的图片、数据、视频等与品德与社会课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用事实说话,实现超时空的信息再现。通过多媒体的补充、印证,使品德课有血有肉、生动活泼。通过这些媒体,学生既能从中了解当前社会的变化、发展,又能明白在新时期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从而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让学生生活在鲜活的主题中,在实践矛盾冲突中积极地探索和体验,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品德,首先从提高教师的哲学素养、文史知识素养、基本科学知识素养以及时政素养入手,熟练我们使用多媒体的技能。以素养育品德,以品德促素养,从而更好地完成新课标赋予我们的教学任务。

篇5:1品德与社会教学模式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男生女生

从这堂课的结构安排,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来看,我认为是成功的:

首先,本堂课目标明确,紧扣教学要求,突出重点,反三难点。为了让学生了解男生和女生各自的特点与优点,能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与友谊,掌握交往的恰当方式,全课围绕“男生女生如何交往才算是恰当正常的交往”这一问题展开。

开始看一看教材上的漫画,看后讨论哪几幅图画上同学的交往是恰当的,哪几幅是不恰当的?为什么?接着演一演(进行角色扮演“男生女生的交往”,演后全班讨论评析,使学生知道男生女生怎样的交往才算是恰当的,在交往中应该如何把握好“度”的问题。然后辨一辩:“男生女生谁更聪明”让学生明白世界是由男女两种性别的人组成,每一种性别都有其存在的优缺点。最后是议一议:列举同学的平时在校内外男女同学交往种种场景,分析这些现象是否恰当正常的交往,哪些地方该引起注意,每个同学如何去把握好交往的分寸。

其次,形式多样,人人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体现了学生的合作讨论与交流。本堂课有漫画,有文字说明,有讨论,有表演,有辩论,有比一比等活动。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表演的机会,给他们一个发展自己的舞台。学生都积极发言,乐意表演,且能自编自演。要进行小组比赛,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很强,大家都不甘落后。特别是辩一辩,正反双方唇枪舌剑,吧课堂推向高潮,气氛非常活跃。

再次,注重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不仅表演讨论课本的内容,还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中男生女生交往的种种现象进行分析评价,使学生真正懂得了男生女生怎样交往才是恰当的交往,才是真正的友谊。

篇6:1品德与社会教学模式

第三单元 感谢为我们服务的人

第七课 生活中不能没有他们

通过本课的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各行业劳动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初步感受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相互依赖、相互服务的共存关系。为达到活动目标,我主要设计了以下活动板块:

第一、游戏导入,引出话题。首先与学生交流:在家、在学校都是哪些人来照顾我们的生活,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父母和老师。然后,话题一转:“其实我们每天除了享受父母和老师的爱,还享受着很多人带给我们的方便。”在音乐声中,老师讲述自己曾被一位出租车司机帮助的经历,为下一环节的活动做好了铺垫。

第二、调查交流,自主体验。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挖掘生活中各行业的人带给我们的方便,并通过三个活动:1.假如没有清洁工;2.我当服务员;3.动画配音。让学生在活动中切身体验服务行业的工作,懂得其必要性,从而从内心深处对他们的工作产生感激,并尊重各行业的劳动者,达到品德教育的目的。

第三、自主总结,话题延伸。通过以上几个活动,学生已经充分认识到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相互依赖、相互服务的共存关系,在此通过一组各行业劳动者图片的展示,让学生再次走进他们真实的生活,在背景音乐《感恩的心》的激情衬托下,学生发自内心的大声呼喊:“生活因你们而精彩,感谢你们!”把整堂课推向高潮,同时也使本节课的活动目标得以充分体现。

篇7:1品德与社会教学模式

第二单元 第六课 民族团结一家亲

教材分析

本课对青少年进行民族间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的教育很有必要。其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此民族问题一直是我国的一个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民族问题,确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并采取措施,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在我国宪法中也明确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应让学生从小了解我国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其二,不能忽视目前境内外,仍有少数敌对分子利用民族问题制造事端,破坏我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特别是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进行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十分必要。其三,随着社会的不断开放,各民族间交往日益频繁,许多少数民族到内地来做生意,随着边境地区旅游事业的发展,汉族人也到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因此,对学生进行这一教育,也有现实意义。

本课以观察照片,让学生从我国各民族代表的合影照片中认识几个民族,并谈看了照片之后的感想入手导入课文,用以说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与课文第一段相连接。教学反思: 本课应讲清两点: 1.民族团结的意义。

课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一,通过历史的回顾说明,祖国的兴旺发达和进步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互助;第二,在革命战争年代,民族团结是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第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加强民族团结,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2.各民族间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课文以孔繁森的事迹和新疆地区一个回汉维族杂居的村庄村民互相帮助的事例,说明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家庭,各民族间亲如兄弟,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课文最后一段简单说明了少年儿童也要为加强民族团结而努力,在与不同民族交往中应注意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友好相处。这段话主要是指导学生的行为。

篇8: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感悟

一、“演”, 激发共鸣

如何将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文字变成生活的剧本, 让学生成为剧本里的主角, 激发学生的共鸣, 这需要我们教师用心智研究教材, 精心设计教案。在思想品德课中, 对于故事情节完整、表象鲜明的课文, 可以由学生将课文中的故事情节表演出来, 分别由不同的学生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学生在表演课文剧的过程中, 通过融情于景的表演, 体会课文中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由学生来出演课文剧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 更好地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思想, 提高社会责任感, 增强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意识。如在教学“我想要我能要”一课时, 将教室模拟成商店, 爸爸、妈妈和星星分别由学生来扮演, 双方都试图使对方接受自己的想法, 说服对方。表演之后进行点评, 点评之后再进行表演, 这样学生可以在不断地评演中完善自己的言行, 通过教师的点拨和激励使学生逐渐意识到想要和能实现之间的区别和差距。最后让学生反思自己与爸爸妈妈有过这样的情形, 参加了今天这样的活动有什么感想, 让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内化, 从而在外在行动中将这种认识显现出来。

二、“辩”, 明白是非

在教学过程中, 要有意识地创设一些道德认知冲突的情境, 设计一些辩论题, 为学生创设进行课堂辩论的情境, 可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 教师主持总结。如在教学“心中的110”一课时, 设计如下辩题:在放学回家的路上, 从一辆轿车里走出来的一个陌生人对小兰说:“你好, 小朋友, 我是你们班主任的好朋友, 我找他有事, 你能带我去见他吗?”提出辩题:“小兰应该跟这个陌生人走吗?”我没有让学生直接回答这个问题, 而是让持有不同意见的学生进行对抗辩论, 在辩论中学生得到启发, 意识到看似平静的生活, 一些简单的小事也暗藏着危险, 在这个时候, 要学会自我保护, 不要忘记拨打110, 进而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认识水平得到提升。同时, 我也告诉学生不能随便拨打110。

三、“行”, 知行合一

思品课开设的目的是导行。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强调“做、学、教合一”。在教学中要坚持课堂明理, 课外导行。如何在明理之后内化为行为, 这就需要教师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 促使学生提高道德素质, 实现知行合一。

为了教学“请到我的家乡来”这一课, 我在布置预习时就安排了课外活动, 让学生通过观察、通过与家人的交流, 了解我们家乡的变化, 有位学生还写了一篇文章《白田路的今昔》, 他在父母的指导下完成了这篇文章, 他告诉同学们, 过去没有白田路, 这里全是农田。经过10多年的建设, 现在的白田路有住宅小区19个, 有宝应最好的高中、小学、幼儿园。有的学生还找来了家乡变化的新老照片。学生通过手中的笔和相机记录下了家乡的变化, 从而激发了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 使学生树立起为建设强大祖国而奋斗的远大志向。

四、“验”, 内化行为

篇9:品德与社会教学初探

一、学习内容趣味化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教师必须使所学内容趣味化,把抽象的历史、地理等知识以生动的故事、儿歌等形式展现出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人类的家园——地球》一课时,了解七大洲的名称和地理位置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我就利用世界地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七大洲的形状和地理位置,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交流讨论,试着把七大洲的名称、位置编成儿歌。不一会儿,学生就编写出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亚非欧洲是朋友,南北美洲手拉手,企鹅住在南极洲,四面环海大洋洲。”简单的几句话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了课堂内容,并且提高了识记地图的能力。

又如教学五年级下册《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准确说出各少数民族的居住地,我便结合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并编出了学生乐于接受的儿歌:“东北满族和朝鲜(族),北部蒙古(族)大草原,西北新疆维吾尔(族),苗、彝、壮、傣在西南,藏族就在大高原,黎族居住在海南,台湾岛上有高山(族)。”

二、教学方式多样化

小学生对于历史文化知识往往感到遥远而陌生,教师就要使用多种手段,拉近教材与学生的距离。在《屈辱的历史》一课教学时,我播放了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等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学生观后义愤填膺,甚至拍案而起。接着,我又让学生讲一讲还知道哪些日本侵略中国的事实,并思考“日本国土面积那么小,为什么敢侵略我国”。学生思考片刻后,踊跃发言,总结出“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我又问:“为了祖国的强大,我们该怎么做呢?”学生表示应该从眼前做起,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这样,就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三、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法宝。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预习、质疑,利用不同的方法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等。如教学六年级下册《为党唱支歌》一课,如果让学生仅从教材列举的一些事例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内涵,是不太容易的。因此,我引导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预习、讨论,提出疑惑;然后利用书籍、网络等渠道自己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调查访问;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汇报,全班自由交流。学生们找到了很多真实的事例,切身感受到新中国成立后发生的巨变,进而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总之,教师只要准确把握课标精神,正确解读教材内容,从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出发,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就能不断创新,保证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效果。

篇10:1品德与社会教学模式

较合理,有前瞻性较合理,有前瞻性隐藏>>

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

幼教开学准备小学教师教案小学教师工作计...初中教师教案初中教师工作计...每天很早就为我们送来新鲜可口的牛奶;送报工每天按时给人们送报;家电维修工及时维修人们家 里的问题电器,方便人们的生活;超市的叔叔阿姨让我们买到各种满意的商品。

师:你们认为第三组汇报得怎么样?

第一组:我们组调查到七类为我们服务的人:美容美发店为人们洗面理发,给我们带来美丽;服装 店的人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漂亮的衣服;电厂的工人为我们发电,这样我们就可以使用各种电器了;

粮店油店的人为我们卖米卖油;农贸市场的人为我们卖菜卖水果;饭店的叔叔阿姨让我们吃上可口 的饭菜;房屋装修工为我们装出了漂亮舒适的房子。

第五组:我们组调查到的为我们服务的人还有:医生为我们防病治病,减少人们的病痛;环卫工人 为我们打扫街道卫生,到处干干净净;交警为我们维护交通秩序,保障车辆和行人的安全;书店的

阿姨卖给我们许多好书,增长我们的知识;玩具店的叔叔卖给我们许多好玩的玩具,让我们玩得开

心;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为我们转播和制作电视节目,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电脑城的工作人员卖给

我们电脑,还给我们安装相关程序,让我们在网络上遨游。

第二组:我们组认为学校还有很多教职工也在为我们服务:寇老师是图书管理员,为我们收发报刊

信件,还为我们借图书;校医为我们看病,弄药;周老师负责维修,教室里的东西坏了,都是找他

修好的;向奶奶是学校的门卫,每天为我们开门、锁门,护理花草树木,卫生保洁,让我们有一个

安全整洁的环境。还有很多老师为我们上课,教我们学知识、学做人。„„

师:同学们了解到了这么多人在为我们服务,正是有了他们的付出,才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井然有

序、方便快捷。可是有谁知道这数不清、说不完的为我们服务的人是怎样辛苦工作的呢?

(三)体验感悟:为我们服务的人真辛苦

师: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了学校路口交通岗的邓波叔叔,欢迎邓叔叔为我们讲讲他的工作吧。

交警叔叔:同学们,我是一名交警,我们的职责是保障人们的“行”,不管天晴下雨,我们每天早 上七点上路,晚上六点半下班,指挥手势每天要做上千次(示范做手势)

。虽然汽车排放的尾气对我

们身体有害,但我们必须立正指挥不得离开,所以很多交警得了职业病。只要车人平安,我们再苦

再累也高兴。但我们有时为了维护交通秩序,公正执法,往往得不到行人和司机的理解,还希望同

学们多宣传啊!

师:同学们,刚才邓叔叔做指挥手势时,我看到很多同学都在模仿,这时我们就来跟着邓叔叔学几

招。

(模拟表演:部分同学扮演车和行人,部分同学扮演交警指挥,让孩子们从体验中感悟)。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体验,你想对交警叔叔说什么?如果没有交警,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呢?

生 :感谢交警叔叔这么辛苦地为我们维持交通秩序,如果没有他们,公路上一片混乱,我们一出

门生命就得不到保证,简直太可怕了。

生 :我以后在街上走路时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还要身边的人也遵守,这样才能减轻交警的劳动

负担。

师:是啊,交警的工作多么辛苦而重要啊,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交警叔叔表示感谢。在我们生活

中,还有许多人就像邓叔叔一样,也在为大家十分辛苦的工作着。课前同学们在调查中已经和他们

有一些交流,谁能举例说说呢?

生 :我家住在二中,我发现高中的老师都很辛苦。每天早上六点钟就要组织学生做早操,接着要

认真备课,给几个班的学生上课,累得嗓子直冒烟,还要批改近两百本学生作业。如果班上有学生 违犯纪律,或者有什么思想问题,老师要花费很多精力去教育他们。晚上要等学生睡觉后查完寝才

能回家,一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再看我们学校的老师的工作,也和他们一样辛苦。

生 :我姑父和姑妈是卖小菜的,为了让市民吃上新鲜的疏菜,他们早上四点多就去进小菜,六点

多就来到菜市场摆好摊位,择菜、洗菜、卖菜,一整天都不回家,中午只买一碗盒饭吃。没有卖完 的剩菜就带回去自己吃,从不浪费。

生 5 :我爸爸是医生,在

急诊室工作,经常要通宵值班,一接到急救电话就必须马上出诊,不

能有半点怠慢。有时不值夜班,爸爸的电话就放在枕边,随时作好出诊的准备,从来没有耽误给病 人治病。

生 :我妈妈是环卫工人,她每天早上四点多就带上清洁用具去上班,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炎炎 烈日,总是在人们上班之前就把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有时刚扫过的地面又有人丢垃圾,妈妈总是

吃力地弯下腰默默地把垃圾捡到垃圾桶里。

我真想对那些乱丢乱扔的人说:

“让垃圾回到自己家里去

吧,体谅体谅环卫工人的辛苦吧。”

师:看来,不管是我们吃的各类食品,穿的各种衣服,还是读的各类书籍,用的各类物品,住的各

种房子,都要经过很多很多劳动加工程序,经过很多很多人的辛勤劳作。每一种学习和生活用品、每一种整洁安宁的生活环境,都凝聚着劳动者的心血与汗水。我们的生活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各行各 业的劳动者。

(四)萌发感恩:用行动感谢为我们服务的人。

师:同学们,看到这么多素不相识的人,一年四季,从早到晚为我们的生活默默工作、辛苦付出,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这些劳动者们说些什么呢?你最想做些什么呢?

生 :我想用行动感谢我们的老师:上课认真听讲,做好作业,不让老师操心;有行动感谢交警: 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减轻交警的负担。

生 :我想给县医疗中心的谭医生和外科的护士写一封感谢信,感谢他们治好了我爷爷的腿病,使 我们家庭又恢复了往日的欢乐。我也会像谭医生那样,尽心尽力地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生 :我要给环卫工人做一张精美的爱心卡片,感谢他们为我们提供了清洁的生活环境。我平时一 定要自觉保洁,主动捡拾垃圾入箱,并提醒周围的人讲究公共卫生,珍惜环卫工人的劳动成果,使

他们不再那么辛苦。

师:是啊,这么多的人为我们服务,使我们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真诚地对他们表示感谢,珍惜他

们的劳动成果,是对他们最好的报答。“为了谁”这支歌里道出了人们对劳动者的心声,让我们带着

篇11: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试卷1

一、填空。(每空5分,共25分)

1、国际残疾人日是 每年的12月3日。国际盲人节是 每年的10月5日。

2、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__清明节____、___端午节___、__中秋节__。

3、我国传统的文娱活动有:跳绳、__踢毽子__、__转铁圈__、__打陀螺__。

4、青藏铁路全长__1142___千米,海拔最高点是 ___5072___ 米。

5、常见的环境问题有资源浪费、工业污染、生活污染等,我们要树立 环保意识,保护环境。

二、选择。(每题5分,共25分)

1、我国的信箱、邮车、邮电局工作人员的制服都是(A)。

A、绿色B、黄色C、白色 D、红色

2、火车每小时的速度一般是(C)。

A、250千米/小时B、20千米/小时C、130千米/小时D、60千米/小时

3、以下哪种垃圾埋入地下后不能被分解?(C)。

A、剩饭B、报纸C、普通塑料袋D、果皮

4、目前,我国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是(B)。

A、生活污染B、工业污染C、交通运输污染D、农业污染

5、去动物园参观,我会(D)。

A、准备好多吃的喂动物B拿石子砸动物C、惊吓动物D、用眼睛欣赏

三、选择交通工具(连线)(每题5分,共20分)

1、将广东的鲜花,鲜活海产品运往北京。汽车(1-2)

2、将东北大批的木材运往新疆。火车(2-4)

3、将苏州食品厂的糕点运往该市各食品商店。轮船(3-3)

4、将连云港的100吨海鱼运往上海。飞机(4-1)

四、简答题。(共30分)

1、在你参加的集体活动中,你觉得成功离不开哪些因素?

答:团结合作 互相帮助 互相谦让

请你围绕“节约用电、节约能源”这个主题,设计几则广告语。(至少写4条)

1.、节约能源一起来,好山好水好将来。

2、节约能源做得好,省钱省能又环保。

3.、若要电费缴得少,节约用电要做好。

4、节约能源做得好,用水用电没烦恼。

上一篇:功教学设计获奖下一篇:萤石矿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