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品德与社会教学案

2024-06-24

三上品德与社会教学案(共8篇)

篇1:三上品德与社会教学案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2010-08-19 16:10:59| 分类: 三尺讲台-教案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 中

小 订阅

我爱我的家

活动目标:

1、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激发爱家的情感。

2、进一步加深对家庭过去和成员的认识和了解,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活动课时:2 活动设计:

1、调查、搜集活动。观察、调查自己家居的外观、内景或者外部环境,作好介绍自己家居的准备;询问爸爸妈妈他们什么时候最想家。

2、课堂学习介绍活动。介绍家庭的基本情况;画画自己的家并结合图作介绍;汇报爸爸妈妈特别想家的事例,也谈谈自己想家的事例,说说为什么。

3、美化家居活动,作为一个实践活动延伸。

4、准备一张自己最喜欢的反映一家人生活的照片,介绍照片背后的故事。

5、汇报家庭小调查的貂蝉诶容,交流感想。活动准备:

1、准备一张家具介绍图,家人生活照,绘图工具,调查表。

2、做好充分的调查、资料搜集工作。活动过程:

主题活动一:人人都有自己的家 活动一 说说自己的家

1、教师介绍自己的家。

教师出示一张有本人的全家福,介绍自己的家在哪里,自己家具的布置,例如客厅、卧室、书房、餐厅,平时一家人都在家里做什么。

2、学生学者老师的样子介绍自己的家。

介绍一下自己的房间,一家人喜欢待的地方,经常一起做什么。先小组介绍,再全班交流,使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感受到人的生活离不开家。

3、汇报调查的爸爸妈妈想家的事例。

老师先讲述自己外出时想家情形,然后请学生讲讲自己了解的情形。

4、引导学生想一想,他们为什么想家。

5、请学生说说自己特别想家的一次经历,使学生在描述中进一步感受家对与每个人的重要性。

活动二 画画我的家

1、家是我们生活中最亲近、最熟悉的地方,让我们拿起画笔画画自己的家。

2、画完后在教室内张贴,让我们的教室也充满家的温馨。使学生意识到学校也是一个大家庭。

3、引导学生体会家的温馨,激发学生对家的亲近感。活动三 美化家居活动

1、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表答自己美化家居的设想,同学互相帮助,设计美化方案。

2、制作美化装饰物品,在课堂上交流。]

3、课后延伸活动:用自己的制作、绘画装饰自己的家,美化自己的家,把家变得更舒适,更美丽、更温暖,让学生作为家的一员,为加出一份力。主题活动二:我的一家人 活动一 说说我的一家人

1、教师介绍自己的家居环境,并说说一家人在周围的那些地方留下的足迹,然后学生学者老师的样子介绍自己的家居环境,特别注意介绍自己和爸爸妈妈最喜欢去的地方,把其中的快乐传大给大家。

2、出示图中的图片,说说这位小朋友的家庭生活是怎样的,他们都在一起做什么?老师介绍自己的一家人在一起做什么。请学生介绍自己一家人经常在一起做什么,并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

活动二照片背后的故事

以组为单位展示自己的全家福照片,介绍自己的家,并讲一讲家庭照片背后的故事。全班交流。教师要认真听、用心体会,随时抓住教育素材引导学生用心感受。活动三 说说长辈的故事

1、请学生简单说说自己的家庭调查经过。教师简单指导总结调查方法。

2、汇报貂蝉诶溶。出示自己的家庭小调查表,也可以配以实物、照片。拣自己最感兴趣或感受较深的内容介绍给大家。听完汇报请学生谈谈感受,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家人对生活的热爱,感受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

3、对自己的爸爸妈妈说句心里话。可以通过录音传递或者通过字条的方式。活动延伸:

1、开展“我是我家的小主人,我为我家出份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用行动去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家人。

2、观看电视短剧《我爱我家》并就其中一个内容写写感受。

3、写一个发生在自己家的感人小故事。

我们的学校

活动目标:

1、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

2、感受校园文化的丰富;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和取得的成绩。3、开阔学生的视野,增进对学校的认识。活动准备:

1、教师:把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的照片,学校的展板、专栏、校园特色角等的照片,以及过去和现在本校校舍的照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2、学生:搜集反映校园文化的照片或图片,通过不同途径,了解学校的过去,搜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学校的照片或图片。

活动课时:3 活动过程:

主题活动一 多彩的学校生活

一、交流学校生活 1、请学生回顾自己上学以来的学校生活,分组交流,全班交流。2、说对学校生活的感受,谈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二、了解学校各项活动

1、阅览学校的宣传栏,了解学校开展了哪些活动。

2、说说近期你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哪些活动,小组组员把自己参加的活动以及感受说出来,让大家共同体会你的心情。3、全班交流。

把自己印象中最深刻的学校活动讲一讲或者自己的作品、值得纪念的日子等说说,让同学们和你一起感受学校生活的快乐。活动延伸:

把你在学校的快乐生活讲给你的爸爸妈妈或自己熟悉的人,让你的快乐也变成他人的快乐。主题活动二:校园文化探秘

一、参观学校,感受校园文化

1、老师带学生参观学校的校园文化,如:壁报栏、名人画像、格言、校园里的塑像等,感受学校的文化氛围和特色。

2、学生将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校园文化的照片或图片,在小组内交流展示,同时把自己的图片或照片进行说明,阐述自己的意见。

3、小组长综合小组意见,选择本组的优秀资料,汇集组员的感受体验,以

备在全班进行交流。

4、集体交流。各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认为值得欣赏的可以用投影展示。

5、老师小结,讨论:学校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校园文化?你在知道他们是如何一步步完成的?

二、小小设计师

1、制定班级文化建设方案。由老师引导学生设计筹划班级文化方案,动员全体同学为班级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

2、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本班的实际,自己动手搞一个班级文化环境设计,比如一个文化角。然后相互交流自己的设计方案,并选择大家认为比较好的设计方案搞一个小展览。3、动手美化班级环境,形成本班文化特色。4、大家在班级文化建设基础上再筹划一期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光彩的设计,并想学校申请实现大家的设计。

活动延伸:将自己了解到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达出来,如:我给校园文化寄语,或把自己最感兴趣的一角画一画等,为校园文化特色进行设计并行动。主题活动三 我给学校写历史

一、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分别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调查、访问。如:1、向校长了解学校成立的时间、毕业生人数,过去学校的情况,现在学校的发展情况。2、向班主任、各科老师了解学校历年来取得的成绩。

二、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搜集、调查的资料进行整理。

三、各小组把整理的材料进行汇报

四、大家畅谈自己调查后的感想。

五、发挥想象的翅膀,设计一下你心中未来学校的样子,可以动手画一画。主题活动四 学习研究活动

一、课前,老师出示研究课题: 1、不同地区的学校。2、不同时期的学校。3、不同类型的学校。

同学们组成三个学习小组,分别对这三个问题进行研究学习。

二、对学生的研究学习进行具体指导。

1、老师就每一个课题给学生提出具体的搜集信息的要求。即:不同地区的学校——要求学生搜集我国农村、城市的小学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图片、文字资料。如果是通过询问父母、老师获取的信息,可以请他们画一张有关的图画。不同时期的学校——搜集我国从古到今各种形式学校的图片、文字资料。不同类型的学校——搜集各种培养对象不同或培养人才的从业方向不同的学校图片、文字资料。

2、老师启发学生思考获取资料的途径,使其知道可以从书报、杂志、互联网、电视、广播,以及向家长、老师询问等获取信息。

3、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研究学习的情况,并深入到学生生活中,尽可能的指导、帮助学生选择、处理信息。

4、给学生提出汇报交流的要求。

三、课堂汇报交流

1、各小组依次上台进行汇报。介绍自己小组的研究课题,把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说明、展示。

2、老师在学生汇报后进行补充,达到大家共同学习。3、老师向学生介绍自己曾经就读的学校。学生谈谈自己父母或周围的人曾经上过哪些学校。

我生活的社区

活动目标:

1、了解城市型社区和乡村型社区的不同特色以及社区里的设施和机构。

2、知道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人们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3、懂得要爱护社区的公用设施。

4、初步了解村镇、街道干部为搞好社区建设所做的努力。懂得要尊重他们。

5、了解社区的发展,感受人们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活动准备:

1、调查活动

⑴观察自己家庭所在的社区里人们一天的生活情况,社区有些什么设施和景观,了解这些设施与社区中人们生活的关系。

⑵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有些什么活动场所和服务机构,这些活动场所和服务机构与社区人们的生活有些什么关系。

⑶了解不同社区的社区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并搜集相关资料和图片,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到农村或城市社区参观。

2、了解社区开展的各种活动的照片以及过去和现在社区的照片和图片。

3、搜集搜集相关的资料,讲素材加以整理,制作成课件。

活动课时:活动过程:

主题活动一:社区里的生活 活动一:环游社区

一、认识社区

课件出示自己学校所在的社区的照片,知道在我们生活的小区里和小区附近,有商店、理发店、书店、学校、餐馆,还有花园等等,所有这一些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区。就在这样一个社区里生活、学习、工作。

二、汇报调查结果

1、讲解本次汇报形式。

学生已经按照老师课前布置的内容进行了调查,但是每个人的侧重点不同,因此我们先要根据自己的调查内容进行分组。

根据调查的侧重点不同,可以分为设施景观组、场所机构组。每组成员只要汇报合理,就可为自己这一组加一分。双方组员发言结束后,可以为双方添加汇报成果,为自己组加一分。如果能够出示图片或者文字、音像性的资料则为本组加二分。

2、小组汇报,教师针对在汇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调控。设施景观组:自己居住的社区在哪里,社区里人们一天的生活情况,社区有

些什么设施和景观,这些设施与社区中人们的关系。

场所机构组:自己居住的社区在哪里,社区里有什么活动场所和服务机构,这些活动场所和服务机构与人们的生活有些什么关系,你对这些服务和管理机构里的人,印象最深刻和喜欢的人是谁。

三、归纳总结:

认识我们的社区类型,我们是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呢?那我们的社区属于城市社区还是农村社区呢?

主题活动二:社区里的公用设施 活动二:公用设施人人爱

一、认识社区里的公用设施,师生讨论哪些可以算是社区里的公用设施? 学生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

二、研讨公用设施问题:

1、出示一张遭到破坏的公用设施的图片,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想。师生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做。引导学生两方面入手思考:没有遭到破坏的和已经遭到破坏的。

2、宣传活动:

学生汇报社区中公用设施的使用情况。

三、活动延伸:

现在你就是社区负责人了,面对你们社区里的公用设施使用情况,你想如何改进呢?将想法写在我们的考察表上。主题活动三:小记者在行动 活动三:社区小考察

完成社区小考察的表格,如果能够现在完成的,可以立刻填写。如果需要课下进行再次调查研究的,放到课下进行。教师巡视学生填写情况,并回收此表格,了解学生的考察情况。活动延伸:

1、你理想中的社区是什么样子的?动手画一画,动手写一写,再向爸爸妈妈介绍一下。

2、你认为现在的社区有什么地方是让你不满意的?你认为应该如何改进?写一份改进建议。

规则在哪里

活动目标:

1、通过做游戏,体验、了解规则。

2、在讨论、调查的基础上,学习发现生活中的规则。

3、了解与小学生相关的规则。活动准备:

(1)教学课件。

(2)收集有关遵守规则的图片。

(3)设计一个小故事,内容为小学生到公园或某一公共场所活动。如:大部分同学按规则的要求去做,一些同学有违反行为,把冰棍纸扔在地上。或做游戏的时候不排队,爬到文物上照相或在文物上乱写乱画。教学重点:

通过做游戏,让学生懂得规则的意义,理解小学生相关的规则。遵守规则,按规则办事。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遵守规则,懂得规则的重要性。

活动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事情要求我们

要讲规则的,遵守规则的,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 自己的启发。

(二)、板书课题: 规则在哪里

(三)、学文理:

1、找

一、两个学生做自己比较熟悉的游戏。

2、请同学们看书上的图,同学们在做游戏,一边看,一边想想这个游戏有什么规则。

3、看后提出问题:(1)、游戏中有什么规则?(2)、没有这些规则行不行?(3)、同学们做游戏时有没有遵守规则?(4)、如果不按规则做会怎么样?

4、教师小结:

做游戏要有规则,如果没有规则,游戏就不能进行下去。5、同学们除了做游戏要有规则之外,哪儿还可以找到规则呢?下面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的插图,说说他们是怎样找到规则的。

6、电脑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讲讲大家是怎样遵守规则的。

7、认识和遵守规则。(三)、教学延伸

1、出示有关规则的图片,让学生加深理解规则的意义,明白到社会中,家庭生活中,学校中都要有规则。

2、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遵守规则的,遵守规则有什么好处?不遵守规则有什么害处?(四)、巩固练习

出示问题,大家讨论,对的打“√”,错的打“×”。(1)、小明过马路时没有走人行横道。()

(2)小红在排队买电影的时候看见了很多人,他不想排在后面,向前面的朋友小花挤挤眼睛,想排到她的面前去,小花摆摆手,:说 “不行。”()(3、)上课的时候,张伟争着举手发言,得到老师同意了,他站起来回答。()

(五)、总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齐声朗读课文中的内容。

(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规则在哪里 家庭生活中

学校生活中 都有规则

规则有什么用

活动目标:

1、初步体验、了解规则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熟悉本校的规则,并能对制定这些规则的意义和作用进行讨论、认识。活动设计:

1、规则的重要性及分类。

2、规则的作用及意义。

活动准备:搜集学校的所有规则

活动课时:1 活动过程:

主题活动 假如没有规则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生活中处处有规则,那你知道规则有什么用吗? 板书:规则有什么用

二、1、假如没有规则。

师:有这么几个同学认为规则没有用,大家看他们的想法有没有道理。出示课本48页上方图。

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那我们来假设一下,假如没有规则,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大家再来看:实物投影出示48也下方图。

学生观察,自由发言,谈自己的见解。

2、在活动中体验规则。

师:你们说得正棒,很有自己的想法。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交作业的不同。请大家注意体会。

要求:同学们同时把作业较到前面来。

效果:教师里面乱作一团,每个人都争着自己先交。

师:第2种交作业的方法,要求:把作业放在桌子的左上角,小队长收好。效果:课堂秩序井然,非常好。

师:现在小组开始讨论你这2次交作业的感受,你认为哪种方法好,哪种不好,为什么? 小组派代表发言。

师小结:按照后一种方法交作业,课堂秩序井然,有快有好。其实这种方法就是遵循了一种规则。规则真的很重要。

三、规则分类。

师:我们体会到规则的重要性,你知道有哪些规则么?

生小组讨论。师加以引导,将学校规则分为课堂规则,课间活动规则,放学规则。将三种规则板书。

生自己说一下各种规则。例如:上课不迟到,这是上课的规则。

四、教师总结:规则很重要,没有了规则,许多活动将无法进行。规则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保证。第二课时

一、开门见山,引出主题。师:我们已经知道规则的重要性,并且将学校规则分了类,这节课我们继续探讨规则的用途。出示51页的表,师:根据这个表的提示,小组活动,在校园里观察一下学校制定这些规则到底有什么作用。

二、老师带领学生有秩序的观察。

三、汇报整理。由小组派代表汇报调查结果,全班同学共同条顺正理,不合理的规则可以改进,通过学生的自我研讨,加深他们对规则的进一步认识。

四、教师小结:学校规则可以保证我们健康、安全、愉快的进行。

我们每个人在遵守规则的同时,也享受规则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规则是帮助我们的好朋友。

五、活动延伸。不仅在学校,在任何地方,规则都是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保证。我们再分成小组到社会上调查一下。

六、活动评价。

我们给自己定规则

活动目标: 1、了解制定规则的途径方式,知道规则是怎样产生的。2、初步尝试自己指定规则。3、懂得规则需要大家自觉遵守。活动准备: 跳绳数条、《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

活动课时:

3活动过程:

活动一 跳绳活动 1、到操场玩跳绳。

(1)教师宣布今天的活动是去操场跳绳。

(2)由师生共同观察出现的场景,出现的矛盾,引出课题。2、讨论:

(1)跳绳活动时出现了什么问题?(2)如何解决这些问题?(3)解决问题,每人出一招。3、交流:形成共识。

(1)小组讨论,形成共识。

(2)班内交流,小组代表发言,达成共识。

(3)师生综合小组意见,形成大家的意志——规则。4、探讨:怎样制定规则

(1)制定规则需要经过哪些程序?让尽量多的学生发表见解。(2)说说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规则。能说说它是怎样产生的吗? 5、小结

制定规则的程序

(1)民主协商,达成协议。(2)多数人通过。

通过体验规则制定的程序,旨在培养学生初步的民主意识。活动延伸:

走访了解教师、家长、社区工作人员,了解有关的生活规则,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规则意识,感悟到规则是代表多数人的意志的。主题活动二 我们的约定

一、夸夸我们的班集体

小组讨论:我们班级在组织、纪律、卫生等方面做得如何? 2、班内交流

二、争创优秀班级,从我做起。1、出示学校优秀班集体条件。2、查查我们班级还有哪些不足。3、想想怎样去改正,应当怎样去做。

三、大家定个规则:班级公约 1、讨论:应当怎样做

2、人人参与,都来写几条。

3、小组汇总,重复、多余的去掉。4、班内汇总,重复、多余的去掉。5、教师引导,归纳成文。

四、班级公约,共同遵守 1、我对公约提看法。2、共同修改,形成共识。3、大家通过,共同遵守。

五、小结。

落实公约,重在行动。

活动延伸:争做遵守公约的好孩子。主题活动三 议一议 演一演

一、遵守规则,其乐无穷,违反规则

1、导入:人人遵规守纪,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能给人们带爱无穷的快乐,能给全家带来幸福安康。有些时候,我们明明知道规则要求,可是,没能自觉遵守,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来看看这几个同学的想法和做法。2、看教材,图中反映了哪三种情况? 3、自己想一想,说一说:

当我想多打几个球的时候,我该想到什么? 当我扰乱课堂纪律的时候,我该想到什么? 当我踏进草坪的时候,我该想到怎么做?

4、当你看到别人不遵守规则时,应该怎么做?

二、演一演:我该怎么办

小组选一种情况,大胆想象,分角色演一演。

三、瞭望台

1、学生自己读一读,体验违规造成的恶果。

2、引导学生关注和搜集这方面的事例,进一步感受规则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以及保障人们生命安全中的意义。

活动延伸:自己制定一些规则:如:日常生活安排表、好孩子规定、提高阅读能力规定等等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学习、生活质量。

篇2:三上品德与社会教学案

12家庭记忆

教学目标:了解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重要的日子和事件,感受家庭的传统与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了解家庭这一以亲情为纽带的社群对其成员的人格形成有着特殊的作用。

教学重点:知道家庭重要的日子和事件

教学难点:感受家庭的传统与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教学准备:课前了解家庭大事与家中特殊的日子,听爷爷或奶奶讲过去的事情。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家庭大事记

1、出示年历

谁来说一说你知道的重要节日。

年历上有各种节日,这些节日往往是一个国家一年中重要的日子。同样,每个家庭也有自己重要的日子。

2、我们在成长,家也在变化。根据你课前的调查了解,列出你出生以来家里发生的重大事件,向同桌说说这些事情对你们家的影响。

要求:说说大事发生当时的情景,说对自己家庭的影响。

3、同桌互说。

4、指名全班交流。

二、家中特殊的日子

1、填写书70页填空

2、与同学交流。

三、听爷爷奶奶讲过去的事情

1、将课前了解的情况简单的写在书上。

2、把听到的有趣的事情和同学交流。

3、小组合作将小组内听到的最有趣的事情编成一个剧本,小组合作表演一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了解家庭这一以亲情为纽带的社群对其成员的人格形成有着特殊的作用。2008-2009学年三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案

一、美文欣赏

1、教师配乐朗读《苦糖》

2、听了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二、创意大赛:家庭吉祥物

1、教师出示一些学生收集的吉祥物。

2、说明:吉祥物多是变形或夸张的动物想象或其它物品象形,用来表达某种良好意愿的渴望。选来做吉祥物的原型往往具有一些我们所向往的品质,比如虎具有威猛、勇敢的品质,鲨鱼具有凶猛的特征。

3、看一看书74页两个小朋友设计的家庭吉祥物。

4、想一想,你最喜欢思念东西?什么东西的特点和品质能象征你们家的特点?

5、为自己家庭设计、制作家庭吉祥物,设计之后要向同学和家长说明你的创意。

6、学生动手设计。

7、交流,向小组成员说明你的创作设想。

三、作业

将你的设计的吉祥物制作出来,可以让爸爸妈妈帮忙,下次进行“家庭吉祥物展览会。

13我想要 我能要

一、教学目标: 了解自己的需要,初步了解家庭经济状况,学习选购商品的生活技能,养成合理消费的态度,有节约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了解家庭经济状况,学习选购商品的生活技能

三、教学难点:合理消费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想要

1、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想要的东西,你最想要哪些东西?

2、填写书76页空白部分.3、想一想你为什么想要这些东西?说明你的理由。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考虑。

4、小组交流

5、全班指名交流,重点要让学生说明自己想要的理由。2008-2009学年三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案

6、提问: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都能要到呢?

二、星星逛商场

创设情景:星星和爸爸妈妈逛商场经常吵着要买这,要买那,甚至赖在商场不肯走。但是,他的爸爸妈妈并没有满足他的要求。常对他说不。这一次星星又和爸爸妈妈逛商场了。请三位小朋友分别演星星、爸爸、妈妈 看到旅游鞋。

星星:我要这双旅游鞋!爸爸:你不是有旅游鞋了吗?

星星:我们班的同学都穿回力牌旅游细额的。妈妈:…… 星星:我要……

全班讨论:要不要给星星买旅游鞋?如果你是星星是爸爸妈妈,你会怎样对星星说? 看见玩具飞机。星星:我要这架飞机!

爸爸:你不是有许多玩具吗?飞机也有一架。星星:我的玩具飞机没这架大。妈妈:你有好多玩具呢?买回去又不玩。星星:我要……

全班讨论:要不要给星星买玩具飞机?如果你是星星是爸爸妈妈,你会怎样对星星说? 看到文具盒。

星星:我的文具盒坏了,不能使用了,我要买一个。全班讨论:要不要给星星买文具盒? 为什么文具盒要买给星星?

(使学生明确:确实需要时,爸爸妈妈也有能力承担时,就可以要到)

三、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初步了解家庭经济状况,学习选购商品的生活技能,养成合理消费的态度,有节约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了解家庭经济状况,学习选购商品的生活技能

三、教学难点:合理消费

四、教学过程

一、准备一顿午餐 2008-2009学年三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案

学校要组织一次春有,中午要在旅游景点吃一顿午饭。你想购买哪些食品为自己准备一顿既经济又合理的午餐?再算一算这顿午餐共需多少钱。先交流自己买食品是生活经验。如:食品的价格、食品的营养等。为自己搭配午餐

1、元 角

2、元 角

3、元 角

4、元 角

合计: 元 角

向同桌说明你这样选择的理由。

二、小调查

交流课前收集的全家的必要开支、我的生活学习用品开支。

三、小建议

1、根据课前调查。向家里提一些合理用钱、节省开支的建议。小组交流,看谁的建议最好。每一小组选一名代表全班交流。

2、过年了。你拿到压岁钱你准备用这些钱做什么?为自己制定一个用钱计划。学生制定好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全班交流。

篇3:三上品德与社会教学案

一、调查体验,唤醒积累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中综合性的内容越来越多,对学生资料搜集的要求相当高。因此,课前调查体验这一教学环节逐渐成为品德教学有效实施的必要前提,内容设计的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本课的学习与掌握。学生的调查体验的目的是为了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为学生的课上活动、体验做好准备,使学生能顺利地进入本课的学习。

如在《我长大了》一课教学中,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可以让学生搜集能证明自己长大的证据,比如小衣服、相片、玩具等等,这些资料比较简单、直观,对于二年级的学生难度不大。在《交通带来的问题》一课中,面对四年级的学生,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调查体验的内容有一定的深度,学生可以调查研究交通带来了哪些问题?进而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建议和改进的方法等。

教师在设计课前调查体验的内容时,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出既要有明确目的,又要有难易程度的变化,同时还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

二、引入话题,吸引学生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抓准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教师精心设计的导课环节,能够使学生顺利地掌握新知,发展智能。

如在导入《我的课余生活》时,设计“才艺大展示”活动。听歌曲《童年》,“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你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双休、等待着寒暑假吗?这是我们每一个孩子的心声。快乐、幸福的时刻总是那么让人记忆犹新,回味无穷。下面我就来采访一下你们,你们是怎样度过这样美好的时光呢?投影仪展示学生参加业余生活的照片,学生简单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并秀一秀。大家的课余生活如七色彩虹般丰富多彩。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我的课余生活》。

话题的引入方法有许多,比如歌曲导入,故事导入,动画导入等等,老师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课题设计不同的方法。

三、合作交流,情感共鸣

教师利用学生课前的活动收获,引导学生开展课堂活动,通过游戏、表演、讨论等形式,体验生活,感悟道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这里的合作交流,老师们不要简单地理解为学生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它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共同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合作交流的载体是活动,学生通过一个个的活动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品质。

如五年级的《我是自己的主人》的教学,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收集有关中外名人善于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的小故事。请大家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进行汇报。独立思考让学生们有所启迪,产生了探究的欲望。再一起来听录音故事《敢与“大师”对话》。学生们也像汤姆一样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独立思考,也能与“大师”对话,向“大师”质疑了。

四、精心引导,提升认识

经过活动开展和交流获得的结论,对学生而言只是经验,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升华情感体验。

1. 补充材料,指导行为

教师要根据学习主题的需要,补充材料模拟生活情景等,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它旨在使儿童形成对集体和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课程目标。同时,结合材料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引导其新的生活。比如《中山陵前》的教学,老师可以恰当地、适时地补充有关的案例、图片、文字等资料,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具体。

2. 总结提炼,升华情感

教师要根据活动主题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学习内容和方法,体验活动的快乐,丰富获得的情感体验,求得新的发现,提升新的认识,升华自己的情感。如《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中,在“推荐特产,宣传家乡”环节上,老师设计“金牌旅行社的金牌导游”环节,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搜集、整理资料,会使用不同的方法开展调查,能大胆地向别人介绍家乡的某些特点的能力。

五、课后践行,形成品德

品德的形成更重要的在于课后践行,它是检验道德形成的根本。老师要巧妙地引导学生把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向课外扩展延伸,开发与运用小学德育资源,让德育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到真实的日常生活中去践行,让学生们通过亲身经历得到真实感受,从而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中要走出教材,结合班级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需要,再重组教学内容,进行品德教育课外实践。学校的晨会、班会、队会活动等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最佳时间,可以紧密结合品德教材内容的某个话题,和这些活动课相结合,捕捉教育的最佳时机进行品德教育课外践行,充分发挥它们的效用。利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来演绎德育的教育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乐于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中反复体验感悟,有利于他们内化道德认识。

篇4:品德与社会教学初探

一、学习内容趣味化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教师必须使所学内容趣味化,把抽象的历史、地理等知识以生动的故事、儿歌等形式展现出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人类的家园——地球》一课时,了解七大洲的名称和地理位置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我就利用世界地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七大洲的形状和地理位置,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交流讨论,试着把七大洲的名称、位置编成儿歌。不一会儿,学生就编写出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亚非欧洲是朋友,南北美洲手拉手,企鹅住在南极洲,四面环海大洋洲。”简单的几句话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了课堂内容,并且提高了识记地图的能力。

又如教学五年级下册《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准确说出各少数民族的居住地,我便结合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并编出了学生乐于接受的儿歌:“东北满族和朝鲜(族),北部蒙古(族)大草原,西北新疆维吾尔(族),苗、彝、壮、傣在西南,藏族就在大高原,黎族居住在海南,台湾岛上有高山(族)。”

二、教学方式多样化

小学生对于历史文化知识往往感到遥远而陌生,教师就要使用多种手段,拉近教材与学生的距离。在《屈辱的历史》一课教学时,我播放了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等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学生观后义愤填膺,甚至拍案而起。接着,我又让学生讲一讲还知道哪些日本侵略中国的事实,并思考“日本国土面积那么小,为什么敢侵略我国”。学生思考片刻后,踊跃发言,总结出“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我又问:“为了祖国的强大,我们该怎么做呢?”学生表示应该从眼前做起,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这样,就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三、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法宝。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预习、质疑,利用不同的方法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等。如教学六年级下册《为党唱支歌》一课,如果让学生仅从教材列举的一些事例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内涵,是不太容易的。因此,我引导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预习、讨论,提出疑惑;然后利用书籍、网络等渠道自己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调查访问;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汇报,全班自由交流。学生们找到了很多真实的事例,切身感受到新中国成立后发生的巨变,进而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总之,教师只要准确把握课标精神,正确解读教材内容,从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出发,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就能不断创新,保证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效果。

篇5:三上品德与社会教学案

2、通过采风与民俗表演活动,鼓励学生学习民间艺术,传统工艺,升华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提高学生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一些家乡风光的图片,愿意看吗?我们一起来欣赏。(师:刚才图片中看到我们家乡美不美?是呀!我们家乡不仅风光秀丽,而且还有着浓厚的风土人情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采风去。)

二、交流资料,引导探究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搜集有关家乡风情的图片。

活动一:小组交流

师:下面咱们先在小组内交流,由组长整理资料并选出代表,过会儿向大家汇报,咱们比一比,看哪一组合作的好,准备充分。

师:现在小组开始交流吧。

活动二:小组汇报

师:各个小组整理好了吗?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师:还有要补充的吗?

师:这位同学向我们介绍了那么多好吃的,你们想不想品尝品尝呀!有机会和家人一起去品尝好吗?

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观也都大大提高,人们穿着的服装款式多样,简洁大方。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家庭都盖上了楼房,由农村走向了城市化。

活动三:宣传、介绍家乡

篇6:三上品德与社会教学案

1、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活动一】这些是他们必须做的事情吗?为什么?他们的做法会产生什么社会影响?

答:是。因为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列举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向警予‚为了国家自强,为了民族自强‛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活动二】○外企员工遇到了什么考验? 答:是否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作为外企员工,他们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选择? 答:因为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作为一名外企员工,怎样做才是对民族和国家负责?

答:A、当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时,我们应挺身而出,坚决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表现出对祖国、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B、树立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以自己行动为祖国增光添彩;C、增强民族自尊心,同损害国家尊严的行为作斗争;D、增强法律意识,关心国家安全; 公民怎么承担关爱社会的责任?

(1)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2)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当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时,我们应挺身而出,坚决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表现出对祖国、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

3)国家处在困难时期,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意识。主动为国家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4)青少年肩负着铸造民族辉煌的重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通过我们的奋斗成为现实。

2、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活动三】小石从事志愿者工作为什么不觉得苦?

答:因为小石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他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1)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意义

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别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活动四】○这位老人说:‚‘给’比‘得’带来更多的愉快,这不是因

为‘给’是一种牺牲,而是因为通过‘给’表现出了我的生命力。‛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答:(1)这里的‚给‛意味着付出,‚得‛指的是获得物质报酬。老人说:‚给‛比‚得‛带来更多的愉快,反映出她热心公益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2)通过‚给‛表现了自己的生命力。这是因为我们在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自己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意志得到了检验,同时还可以提升自身的价值,体验尽职尽责后的幸福感、成就感。○你参加过哪些社会活动?体会是什么?

答:(1)参加的社会公益活有:参加义务植树;向居民宣传防火知识;在清明节时,到烈士陵园扫墓;在假日或周末,到敬老院陪伴孤寡老人,帮助打扫卫生等等。(2)体会:参加公益活动:一方面可以使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使自己的价值在奉献中得到提升;另一方面,我们的行动会吸引众多关注的目光,会带动更多的人与我们同行,有助于创建一个互帮互助、相互关爱的和谐社会。

(2)当你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时的感受如何?

答:当你参加公益活动时,也许你觉得自己的力量还不大,但你的一次行动将会吸引众多关注的目光,你的一个倡议将会得到众多人的积极响应,会带动更多的人与我们同行,有助于创建一个互帮互助、相互关爱的和谐社会。中考考点:

1、怎么承担对社会的责任:(1)当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时,我们应挺身而出,坚决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表现出对祖国、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2)主动为国家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3)青少年肩负着铸造民族辉煌的重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通过我们的奋斗成为现实。

2、参加公益活动的意义: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篇7:三上品德与社会教学案

1、什么代价什么回报

【活动一】面对老师、朋友、父母的说法,小柯陷入沉思

◆我选择的责任是什么?答:选择参加班委竞选,对班级体负责,为同学服务。

◆ 如果承担这个责任,我可能付出什么?答:可能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可能因做得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

◆如果承担这个责任,会对我有什么帮助?答: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人的赞许、获得新的知识或技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等。◆有没有哪种选择不需要付出代价?答:没有。

说明:承担责任,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同时也是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1)承担责任的回报与代价

回报更重要的是无形的财富,如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人的赞许、获得新的知识或技能等。

代价感受到责任沉甸甸的分量,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且还意味着可能因做得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2)正确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 【活动二】

◆今天我决定竞选班长(班级职务),这样我会增长才干,当然也会遇到很多困难。但作为一个正在长大的人,我会为自己的决定负责,所以我决定参加班长竞选。

◆今年我决定在课余时间每天(经常)参加周末义务劳动(社会活动)。但作为一个正在长大的人,我会为自己的决定负责,所以我决定参加周末义务劳动。

◆对家人,我应该是一个富有责任感并敢于承担责任的一员,作为一个正在长大的人,我选择对家人和家庭负责,所以我应尽所能及地主动并努力干好家务活。

说明:一旦作出自己的选择,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担当起我们应负的责任

2、我承担我无悔

【活动三】小青担任舞蹈队队长值得吗?如果是你,该如何选择?

答:①值得。因为小青一方面承担了责任,使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获得了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人的赞许、获得新的知识或技能等。另一方面,有些该做的事情,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我们仍然要为它们承担责任,如果采取抱怨、懈怠等消极态度,同样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只要我们把他们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在肩头,全身心地投入,同样能够把事情做得出色。②我将选择担任舞蹈对队长。

(1)如何理解“我承担,我无悔”?

有些该做的事情,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我们仍然要为它们承担责任,如果采取抱怨、懈怠等消极态度,同样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只要我们把他们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在肩头,全身心地投入,同样能够把事情做得出色。

【活动四】苏珊不喜欢的工作也干得出色

由此看来:对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最富有责任心的人共有的情感是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2)对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最富有责任心的人共有的情感 :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活动五】○弗兰克应该偿还储户的存款吗?答:应该。因为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是那些最富有责任心的人共有的情感。弗兰克也是这样的一个人,应对自己负责,做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

○如果弗兰克决定不偿还储户的存款,会有什么后果?这样做的后果会对哪些人产生影响?产生什么影响?

答:会使储户带来许多麻烦和灾难,造成财产的损失;同时也使弗兰克本人失去了信义,失去了做人的基本准则。

○弗兰克为了他的决定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如果他知道负责任的代价,他还会作这样的决定吗?

答:用39年的心血来偿还。会。因为弗兰克是个不计较个人得与失,尽心尽力地承担着社会责任的人。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具有奉献精神,这也是一个人最起码的做人标准。

(3)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 :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如任长霞、牛玉儒、徐虎、洪战辉、丛飞等等人物。中考考点:

1、承担责任的回报与代价回报:既包括物质方面也包括精神方面。更重要的是无形的财富,如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人的赞许、获得新的知识或技能等。代价:感受到责任沉甸甸的分量,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且还意味着可能因做得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

2、一旦我们作出自己的选择,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担当起我们应负的责任。

3、有些该做的事情,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我们仍然要为它们承担责任。

4、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做一个富有责任心的人。

篇8: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感悟

一、“演”, 激发共鸣

如何将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文字变成生活的剧本, 让学生成为剧本里的主角, 激发学生的共鸣, 这需要我们教师用心智研究教材, 精心设计教案。在思想品德课中, 对于故事情节完整、表象鲜明的课文, 可以由学生将课文中的故事情节表演出来, 分别由不同的学生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学生在表演课文剧的过程中, 通过融情于景的表演, 体会课文中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由学生来出演课文剧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 更好地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思想, 提高社会责任感, 增强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意识。如在教学“我想要我能要”一课时, 将教室模拟成商店, 爸爸、妈妈和星星分别由学生来扮演, 双方都试图使对方接受自己的想法, 说服对方。表演之后进行点评, 点评之后再进行表演, 这样学生可以在不断地评演中完善自己的言行, 通过教师的点拨和激励使学生逐渐意识到想要和能实现之间的区别和差距。最后让学生反思自己与爸爸妈妈有过这样的情形, 参加了今天这样的活动有什么感想, 让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内化, 从而在外在行动中将这种认识显现出来。

二、“辩”, 明白是非

在教学过程中, 要有意识地创设一些道德认知冲突的情境, 设计一些辩论题, 为学生创设进行课堂辩论的情境, 可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 教师主持总结。如在教学“心中的110”一课时, 设计如下辩题:在放学回家的路上, 从一辆轿车里走出来的一个陌生人对小兰说:“你好, 小朋友, 我是你们班主任的好朋友, 我找他有事, 你能带我去见他吗?”提出辩题:“小兰应该跟这个陌生人走吗?”我没有让学生直接回答这个问题, 而是让持有不同意见的学生进行对抗辩论, 在辩论中学生得到启发, 意识到看似平静的生活, 一些简单的小事也暗藏着危险, 在这个时候, 要学会自我保护, 不要忘记拨打110, 进而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认识水平得到提升。同时, 我也告诉学生不能随便拨打110。

三、“行”, 知行合一

思品课开设的目的是导行。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强调“做、学、教合一”。在教学中要坚持课堂明理, 课外导行。如何在明理之后内化为行为, 这就需要教师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 促使学生提高道德素质, 实现知行合一。

为了教学“请到我的家乡来”这一课, 我在布置预习时就安排了课外活动, 让学生通过观察、通过与家人的交流, 了解我们家乡的变化, 有位学生还写了一篇文章《白田路的今昔》, 他在父母的指导下完成了这篇文章, 他告诉同学们, 过去没有白田路, 这里全是农田。经过10多年的建设, 现在的白田路有住宅小区19个, 有宝应最好的高中、小学、幼儿园。有的学生还找来了家乡变化的新老照片。学生通过手中的笔和相机记录下了家乡的变化, 从而激发了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 使学生树立起为建设强大祖国而奋斗的远大志向。

四、“验”, 内化行为

上一篇:抒情作文:鱼在哭-我也在哭下一篇:幼儿园中班保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