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四情”运用

2023-02-15

“思想教育是一种艺术, 需创设一种意境和气韵, 以打动听者的感情, 陶冶听者心灵”, 这就要求教师在品德与生活课教学时, 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境, 让学生在情境当中产生情感、体验, 进而发展认识。那么, 如何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的调配学生的情绪, 使之调动学生的情感, 能为课堂教学服务, 通过尝试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诱情

知识的掌握, 认知的发展需要情感的催化, 情感是认知发展的手段, 它的作用实际上就是把它作为服务于学习的手段, 所以在开课时可采用生活中常见常闻的新颖的教学手段, 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使学生好学、乐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还可采取设置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精美小奖品, 以鼓励积极的参与者, 运用这种方法可落实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实效性和满足学生的虚荣心和好胜心, 在其次就是利用多媒体设置有诱惑力的课件辅助教学, 使学生身临其境, 调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情感体验, 加之教师在课堂上绘声绘色的表演等, 都能起到引诱学生情感的作用, 使之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一个新的高潮。

二、调情

当学生的情感达到高潮以后, 教师的语言, 情感是联系教材与学生的一种纽带,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生动的语言, 充满的情感不仅可以准确地表达教材中的思想观点, 更能把学生带入丰富的想象之境, 推动感情的波澜, 所以我在教学中充分的利用实物直观、模拟直观和语言直观来荡起学生感情的涟漪, 使其思想认识和感情得以升华, 所以在调节学生情感的同时, 教师自身的感情也应全心的投入, 这样通过师生心灵的互相碰撞, 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使学生的探研活动落到实处。

三、稳情

当学生的情感得到充分的调动时, 稳情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因为教师在授课期间的语言简述主要有导入语, 点评语, 总结语等。课堂教学的导入语就如戏剧中的“序幕”, 教师的语言描述就如春风化雨滋润“花儿”的心根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有的学生在听课期间有可能情感还没有完全投入, 有可能效果不佳, 这时就需要教师梳理, 稳定学生的情绪, 把新授课的内容进行画龙点睛的全面整理, 以便于辅助学生弥补听丢的内容, 让学生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四、延情

课堂教学的内容最终落实到学生身上, 必须被学生体验到、感悟到、思考到, 因此课堂学习的效果可通过作业的反馈来验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有了成功感时教师应注重学生情感的延续, 进行适当的延伸和扩展, 让学生充分调配自己的情感, 并将其落实到实际中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之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

总之,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四情”调配学生的情感, 树立新一轮教学观, 需要做到的是把学生失落的东西——“自主”还给学生, 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学生, 使他们拥有自我, 选择自我的权利, 使教育凸显生命的灵动, 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上一篇:神经科门诊和住院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下一篇:阅读课上的习作“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