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总结

2024-06-04

旅游地理总结(通用6篇)

篇1:旅游地理总结

旅游地理总结

缺乏学习兴趣从调查的结果看,学生对地理这门课程有着强烈的厌恶感,有60%的学生很讨厌地理,只有2%的学生喜欢学地理,有38%的学生觉得对这门课程不讨厌,也不喜欢。经分析职高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方面是主观因素,自身的贪玩,对学习抱无所谓的态度;二是客观因素,地理知识枯燥无味;三是不良的学习情绪,自卑心理作祟,学不好就讨厌学,讨厌学就更学不好,以致恶性循环,对学习提不起一点兴趣。学习方法不正确从问卷调查的结果看,99%的学生平时不注意知识的积累,不能做到学以致用,只是在考前死记硬背,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地理,是应试教育所致,教法不当,学法自然不当。

学习有畏难情绪从问卷调查的情况看,77%的学生觉得地理知识深奥难懂,没有一位学生认为地理知识容易学。这与地理知识本身抽象且不易理解有关,也与学生不求进取,知难而退等消极情绪有关。职高学生绝大多数在初中阶段都是学习的“失败者”,他们的学习成绩总是处于班级的最后几名或者十几名,于是“破罐子破摔”,有逃避学习的心理。

学习目标与实际行动反差较大只有7%的学生认为学习地理用处不大,而73%的学生认为学习地理可以增长见识,20%的学生认为学习地理有利于就业,这是令人感到欣慰的结果。可这又与学习兴趣、学习成绩相矛盾。学生学不好不是不明白学习的重要性,而是他们的惰性在作祟,不愿付诸于行动。

虽说起点低、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能力欠缺是职高生的通病,但好动、思维敏捷、乐于表现,交往能力较强却是他们的优势。如何把握职高生的学习能力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与素质,是值得每一位职高教师思考的问题。

探索适合职高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

(一)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职高生在初中成绩不好的原因多半是学习热情不高,上课不爱听课,如果在课堂上教师还是“满堂灌”,学生的注意力就会游离,产生听课疲倦,出现睡觉、讲话、开小差等一系列问题。在旅游地理课教学中,如何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好课的关键。为此,在课前可以收集大量的图片资料并进行加工整理,在授课时能够用图片说明的一律使用图片,用旅游图片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引起他们的震撼,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如在讲述钱塘江大潮时,教师可以展示游客与潮水赛跑的图片;在讲气候旅游资源时,教师可以展示海市蜃楼的图片;在讲名山景点时,教师又可展示大量的景点图片。学生通过图片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会渐渐萌生和培养学习旅游地理的兴趣。

(二)选择专题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本是精华,是众多专家智慧的结晶,可以说内容丰富而全面,但再好的教材学生不接受也是空谈。只是照本宣科而不顾及学生的特点,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多而杂,不如

少而精,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考虑到大多数职高学生不善于归纳总结、起点低、知识基础薄弱的特点,自创教学模块,以课本为依托而不应拘泥于课本,要选择专题教学。如在高一上学期教师主要讲述三大板块:一是中国旅游地理区位环境,二是名山旅游资源,三是水体旅游资源。在讲述名山旅游资源时,教师从各名山的历史、文化、传说、著名景点、旅游活动等几方面去阐述。这样的专题教学,脉络清楚,学生易于形成完整而清晰的知识体系。

(三)在做中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

现代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掌握知识和获得技巧的主要动因是——良好的情绪”。一个人的情绪是决定他的行为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情绪,自然不会有良好的学习行为。职高学生不仅大部分学习基础差,而且伴随着消极的学习情绪:或得过且过,不想学习,只想混个毕业证向父母交差完事;或是缺乏自信,遇到困难,望难却步。职高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克服消极的学习情绪,培养其健康向上的学习情绪。

十五六岁的职高学生大多个性较强,教师必须因势利导,要认同他们、赏识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感觉到自身的价值,尽可能地维持良好的学习情绪。

(四)分层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分层评价、分层激励就是采用不同的标准评价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激励他们超越自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其主动性。

职高学生在初中阶段始终处于“落后群体”,经常听到和受到的是教师的批评和冷落,他们总是感到自己不如别人,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心。可他们在内心深处同样希望得到教师的辅导与肯定,希望得到教师的激励。因此,实施分层评价是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的有效方法。

(五)设定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而在“职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调查”中,只有20%的职高学生意识到学习有利于就业,即学生对于如何培养职业能力比较模糊,未能将学习与就业联系起来。职高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设定学习目标,并让学生将目标落实到行动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之适应社会的需求。

明确学习目标,将所学知识与相关职业联系为了形成学生的职业能力,对课程的设计要有明确的定位,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围绕这一中心进行各项教学活动。在导游班的导言课上,教师可与学生共同探讨一个问题:一个优秀的导游应具备哪些素质。学生畅所欲言,有的回答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有的回答应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述能力,有的回答应具备扎实的史地文知识。最后大家一起归纳出优秀导游应具备的素质:服务者的意识、导演的水平和演员的本领,而综合性的知识和素质则贯穿始终。这样,在上正课前教师就与学生一起明确了学习目标,即培养应用能力强的高素质导游人才。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职业能力当今社会需要的是能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人才,而职高生进入社会的最大优势就是具有专业技能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职高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必须培养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渗透到各学科中的,因此,各学科要相互联系,专业课不仅应与文化课相结合,各专业课也要相互渗透,才能全位地拓展学生的职业能力。我们知道,旅游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时应学会利用资源,加强与文化课的联系。如讲述古代六大名楼、名山时,可与语文课所学的相关诗句联系起来,以诗文来记忆名楼、名山;讲帝王陵墓时,又可以与历史知识相联系。这样将学生所学的课程进行有机地整合,学生就会觉得学有所用,学有所得,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职业能力。

挖掘学生的智能优势,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职业能力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智能结构和智能优势。职业学校的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的差异不在于智能高低,而在于智能结构不同。积极调动学生的优势智能,弥补其弱势智能,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职高学生的优势智能是好动、思维敏捷、乐于表现。为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在能力,挖掘学生的智能优势,开拓学生的思维。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学会赞赏,并鼓励其他学生也踊跃地提出问题,然后要求学生课下查找资料,教师则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专题教学,师生共同讨论解决。这样,由学生自设问题进行教学,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更切合学生的特点,易于满足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职业能力。

因材施教,学以致用只有切合职高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一线应用型人才。

篇2:旅游地理总结

2013 ——2014年第一学期我承担13级旅游管理201301、02班《旅游地理》课程共计42×2=84个课时的教学工作。《旅游地理》属于旅游管理专业职业素养课程,系统讲授青海旅游资源的分类、青海各旅游区旅游资源的特色及主要景点。针对课程特点,《旅游地理》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展示各旅游区的特色,让学生有一个视觉上的感受。

起点低、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能力欠缺是职高生的通病,但好动、思维敏捷、乐于表现,交往能力较强却是他们的优势。如何把握职高生的学习能力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与素质,是值得每一位职高教师思考的问题。结合高职高专院校培养人才的特点及我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融通、五段递进”模式的相关要求,结合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工学结合”的办学特色,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讲授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索适合职高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

(一)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职高生在初中成绩不好的原因多半是学习热情不高,上课不爱听课,如果在课堂上教师还是“满堂灌”,学生的注意力就会游离,产生听课疲倦,出现睡觉、讲话、开小差等一系列问题。在旅游地理课教学中,如何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好课的关键。为此,在课前可以收集大量的图片资料并进行加工整理,在授课时能够用图片说明的一律使用图片,用旅游图片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引起他们的震撼,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如在讲名山景点时,教师又可展示大量的景点图片。学生通过图片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会渐渐萌生和培养学习旅游地理的兴趣。

(二)选择专题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本是精华,是众多专家智慧的结晶,可以说内容丰富而全面,但再好的教材学生不接受也是空谈。只是照本宣科而不顾及学生的特点,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多而杂,不如少而精,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考虑到大多数职高学生不善于归纳总结、起点低、知识基础薄弱的特点,自创教学模块,以课本为依托而不应拘泥于课本,要选择专题教学。如在高一上学期教师主要讲述三大板块:一是中国旅游地理区位环境,二是名山旅游资源,三是水体旅游资源。在讲述名

山旅游资源时,教师从各名山的历史、文化、传说、著名景点、旅游活动等几方面去阐述。这样的专题教学,脉络清楚,学生易于形成完整而清晰的知识体系。

(三)在做中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

现代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掌握知识和获得技巧的主要动因是——良好的情绪”。一个人的情绪是决定他的行为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情绪,自然不会有良好的学习行为。职高学生不仅大部分学习基础差,而且伴随着消极的学习情绪:或得过且过,不想学习,只想混个毕业证向父母交差完事;或是缺乏自信,遇到困难,望难却步。职高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克服消极的学习情绪,培养其健康向上的学习情绪。

十五六岁的职高学生大多个性较强,教师必须因势利导,要认同他们、赏识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感觉到自身的价值,尽可能地维持良好的学习情绪。

(四)分层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分层评价、分层激励就是采用不同的标准评价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激励他们超越自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其主动性。

职高学生在初中阶段始终处于“落后群体”,经常听到和受到的是教师的批评和冷落,他们总是感到自己不如别人,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心。可他们在内心深处同样希望得到教师的辅导与肯定,希望得到教师的激励。因此,实施分层评价是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的有效方法。

(五)设定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旅游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只有部分学生意识到学习有利于就业,即学生对于如何培养职业能力比较模糊,未能将学习与就业联系起来。职高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设定学习目标,并让学生将目标落实到行动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之适应社会的需求。

明确学习目标,将所学知识与相关职业联系为了形成学生的职业能力,对课程的设计要有明确的定位,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围绕这一中心进行各项教学活动。在导游班的导言课上,教师可与学生共同探讨一个问题:一个优秀的导游

应具备哪些素质。学生畅所欲言,有的回答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有的回答应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述能力,有的回答应具备扎实的史地文知识。最后大家一起归纳出优秀导游应具备的素质:服务者的意识、导演的水平和演员的本领,而综合性的知识和素质则贯穿始终。这样,在上正课前教师就与学生一起明确了学习目标,即培养应用能力强的高素质导游人才。

《旅游地理》主要介绍青海各地区旅游资源的特色,同学们对此比较感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出勤率高,课堂纪律好。但是学生对青海基本的地理知识比较缺乏,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点给学生补充中国行政区划的地理基础知识。《旅游地理》光靠教材文字介绍是达不到教学目的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搜集各区旅游景点介绍的视频,如有可能,组织学生到周边景区参观。

管理工程系甄小明

篇3:旅游地理教学新探

一、更新教学理念,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

“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是新时期教学的主导理念,即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和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的综合含义。就是要使学生享有对教育的“参与性”和“选择性”,注重学生的全员发展、全面发展、全程发展和个性发展。

1. 发挥情感的作用,鼓励学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情、情绪受外界影响非常大,获得别人的肯定和夸奖是人类共同的心理需要。我在教学过程中态度和蔼,平易近人,在课堂上经常选一些符合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水平的问题让他们解决,把问题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心,鼓励他们积极交流与合作增强学习旅游地理的信心。

2. 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学生对旅游地理的兴趣。

旅游地理的优势是具有丰富性、趣味性、边缘性与实用性,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学科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使旅游地理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注重地理学科的实践性,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重声音、动画、音乐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旅游地理的兴趣。

3. 在旅游地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在旅游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如对家乡、祖国与世界的热爱,树立全球意识,如在学习全球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特点时,展现与其相关的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让学生从全球的范围和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角度去认识把握世界,培养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责任感,树立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的崇高志向。

4. 在旅游地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旅游地理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在旅游地理教学中学生接触各具特色的文化,领略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从而体验到人类丰富的精神养料。旅游地理涉及大量的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美,展现这些美,让学生学会欣赏。我在教学中充分展示这些内容,例如将宗教、音乐与舞蹈、火山温泉、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等融入音乐、图片与录像中,使学生们意识到旅游地理可以带大家作免费的旅游,给他们以美的享受与熏陶。

二、旅游地理教学要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

变知识教学为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这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将素质教育的思想贯穿于旅游地理教学之中,并使注如何处理好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学生实际情况之间的落差问题,不是盲目追赶进度,而是教学生学习技巧。(2)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可调整与增删教材内容。(3)改革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4)重视图表教学,指导学生读图、析图和绘图。(5)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合理设计与组织学生活动,给予学生独立钻研、思考和反思的时间其有机地结合于旅游地理知识体系之中。素质教育包含学生生理潜能的开发、心理品质的培养和文化素质教育三个层次。

1. 学生生理潜能的开发。

旅游地理教材中有大量的图像,如地形图、政区图、旅游景点分布图等以逼真形象的方式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促进学生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发展,开发大脑潜能。在旅游地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读各种地图的能力,不仅是旅游地理教学的特点,而且是学习旅游地理的需要,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需要,对学生的潜能的开发有积极作用。

2. 心理品质的培养。

旅游地理教材中不论图像、文字和作业每个方面都有充分的智能因素,有利于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各种技能技巧的发展。旅游地理教材中自始至终贯穿“方法”因素,这里的方法是指地理思维的方法,以及地理学习的方法。它不仅教会学生学什么,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么学。旅游地理教学要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

3. 文化素养教育。

旅游地理教学在叙述自然和人文知识的同时,要结合爱国主义教育、环境观念教育,特别要渗透国情教育因素,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国情,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例如在讲述香港、澳门、台湾时,对澳门、香港被西方列强占领的历史进行详细的讲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让学生熟悉台湾的历史,明晰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炎黄子孙的责任,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对于旅游地理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多使用讲述法,采用满堂灌,教学呆板,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与应有的动力,迫切需要改革。

1. 改变教学方法的基础是教师转变自己的角色,做学生的合作者与引导者。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要保持师道尊严,是课堂的主宰,经常是教师说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遏止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现代教学要求教师把课堂的地位还给学生,使学生享有教育的参与权。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某一方面掌握的知识不一定就不如教师,因而教师转变角色势在必行。

2. 解放思想,开放课堂,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而旅游地理教学有多样性、兼容性、灵活性的特点,只要教学方法生动活泼、对学旅游地理有利,就都可以在课程中综合运用。要针对不同的目标,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如问题设计、课题设计、实地考察、实验都可以运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与动手能力。

和帮助,恰当应用教学手段,重视地理课堂管理,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好习惯常常让人受益终身,坏习惯往往使人深陷泥潭。为了学生的未来,地理教师需努力做到在学习中丰润,在研究中成长,在反思中提高,在互助中进步,在积识中成智。

浅议分光计调整实验方法的改进

(陕西教育学院物理与电子技术系,陕西西安

摘要:本文针对分光计的调整实验中学生常常遇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法,大大缩短了分光计调整实验的时间。

关键词:“分光计的调整和使用”实验分光计调整步骤

分光计是一种测量角度的精密仪器,其基本原理[1]是:让光线通过狭缝和聚焦透镜形成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光学元件的反射或折射后进入望远镜物镜并成像在望远镜的焦平面上,通过目镜进行观察和测量各种光线的偏转角度,从而得到光学参量例如折射率、波长、色散率、衍射角等。

在“分光计的调整和使用”实验中,很多学生很难用“自准直法”调整分光计,即很难在望远镜中看到双面反射镜反射回来绿色十字叉丝(像),即便看到了,换一个反射面,又看不到了;即使操作多次,也很难做到连续两个反射面都看到绿色十字叉丝。根据实践教学经验,我发现:如果在该实验中先用肉眼在望远镜外部找到双面平面镜镜面反射十字光源所成的像,然后在眼睛与望远镜光轴等高的情况下观察像与望远镜光轴的高低,通过调节载物台垂直螺母,可以很快在望远镜中找到十字光源的反射像。

分光计调整要求是平行光管光轴与望远镜等高且垂直于中心主轴。载物平台的中心法线与中心主轴重合。使入射光、反射光和光学反射面(或折射面)的法线构成的平面与分度盘平面平行。此外,望远镜应聚焦于无穷远处,适于观察平行光。平行光管射出的光应为平行光。

1.目测粗调(与常规方法相同)

固定读数盘;调节载物台下三个螺母,使其等高后,固定载物台;调节望远镜、平行光管垂直螺母,使它们等高且都与载物台平面平行。

2.望远镜调焦

首先,点亮目镜筒内的光源,对目镜调焦,旋转目镜调焦手轮直到看清分划板上的绿色双十字叉丝(消除视差)。然后把双面平面镜贴近物镜略微晃动,此时可以在分划板上看到

一团晃动的绿色光斑。固定双面平面镜使绿色光斑定在分划板上某一位置。对目镜调焦直到绿色小十字叉丝清晰为止。这时望远镜已对无穷远对焦。

3. 放置双面反射镜

如图,把双面平面镜置于载物台上,使镜面与载物台某两个螺丝的连线垂直(调节螺母a对光路反射

不起作用,调节螺母b、c可改变反射光路)。

4. 调整望远镜光轴和载物台平面分别与分光计中心轴垂直(1)适当转到游标盘,使双面反射镜的像在望远镜外部。

(2)先用肉眼在望远镜外部找到双面平面镜镜面反射十字光源所成的像,然后在眼睛与望远镜光轴等高的情况下观察像与望远镜光轴的高低,通过调节载物台垂直螺母,使得十字光源与它的像等高,再转动游标盘,使双面反射镜镜面与望远镜垂

3.处理好讲授法与其它教学方法的关系。

在旅游地理教学中,我们积极地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优化不是完全抛弃讲授法,在讲授法中教师精彩的描绘、缜密的分析论证、诙谐幽默的语言都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学习得以实现。

教材的多媒体化是利用多媒体,使教学内容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我们可以利用电脑把每节课开发为课件,形成一

直,进而绿色十字光源经双面反射镜反射成像在望远镜内部,这时观察望远镜可以很快在望远镜中找到十字光源的反射像。

(3)然后旋转游标盘180度,用同样办法找到双面反射镜另一个反射面所成的像。继续同方向旋转游标盘180度,若不能看到反射像,那么重复前面用眼睛在望远镜外找反射像的的方法,直到连续两个反射面都能看到反射像,说明此时望远镜的光轴与分光计中心轴基本上垂直了,到此粗调完成。接着,按照常规方法(减半调节法)进行细调,直到连续两个反射面所看到反射像(绿色十字叉丝)都与分划板上方的十字刻线重合。至此,望远镜的光轴完全与分光计中心轴近似垂直。此后,不能再调节望远镜垂直螺母。(注意,由于载物台是一个平面,我们只是在一条直线上使得望远镜的光轴与载物台平面平行,而要使载物台所在平面与望远镜光轴平行,即望远镜的光轴完全与分光计中心轴垂直,必须在另一个方向上载物台所在平面与望远镜光轴也平行,这是因为两条相交直线才能确定一个平面。)所以,接下来还要用三棱镜的两个反射面(夹角60度)精确调节,使得望远镜的光轴完全与分光计中心轴垂直。

(4)放置三棱镜于载物台上(如图所示)。转动载物台,调节载物台调平螺丝,使从棱镜的两个光学面反射的绿十字叉丝像均位于分划板上方的十字刻度线的水平横线上,达到自准。这样,载物台平面与分光计中心轴垂直。此时,将游标盘两个游标旋转到左右一边各一个并固定游标盘(方便读数)。

5. 调节平行光管发出平行光

(1)转动望远镜,使其对准平行光管并固定。调节平行光管的焦距,直到在目镜中观察到狭缝的清晰像为止。此时平行光管发出平行光。将狭缝转在竖直方向,调节平行光管的垂直螺母使其上沿与分划板上方的水平衡线对其,调节其宽度为1厘米,作为背景(实验时周围光线较暗,便于观察),分划板上双十字叉丝和竖线看得很清晰(测量读数时将缝调至1.5毫米宽)。至此,分光计调节完毕。

改进调节方法后,通过讲解演示,学生们很快就可以在望远镜中找到绿色十字光源经双面反射镜反射所成的像(绿色十字叉丝),大大缩短了分光计的粗调时间,激发了学生进一步细调的信心和兴趣。

参考文献:

[1]杨述武.普通物理实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个系统,使每节课不仅包含文字和图形,而且包含声音、动画、录像。如在讲授《广西、云南、贵州省份》时,通过影像文件展示桂林的美丽风光,融声音、音乐与图片于一体,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课程优化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总结与学习。

摘要:本文以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指导,结合旅游地理教学实际,论证了旅游地理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和途径,阐明了旅游地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新的必要性与具体的做法。

篇4:《旅游地理》专题复习

《旅游地理》是实施新课标省份的选考内容,根据近几年的高考命题特点分析,这部分内容的考试难度并不大,考查范围严格遵循课标,试题不偏、不怪、不超纲。从考查内容上看,旅游地理试题侧重考查旅游资源的分布、开发条件评价、发展旅游的意义及其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注重结合热点及我国著名旅游地来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及基本能力,难度一般不大。从考查形式上看,试题多以图文、景观等方式呈现信息,要求学生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基础知识进行解答,题型以综合题为主。从考查能力上看,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对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等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旅游资源对社会发展影响的分析、论证能力。

考点高考命题预测①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②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③旅游规划与活动设计;

④旅游与区域发展。①简述旅游资源的内涵、价值和评价,运用资料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②比较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共同性与差异性;

③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④运用资料,描述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并从地理角度说明其形成原因;

⑤结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⑥分析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影响,初步学会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设计;

⑦根据旅游资源状况,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

⑧说明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以及可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⑨阐明旅游业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作用;

⑩结合实例,说出旅游活动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网络构建】

【重点剖析】

一、旅游业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1.拉动经济发展。

(1)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2)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3)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

(4)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作用表现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旅游能够增长见识、陶冶情操,越来越多的人将旅游与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生命价值联系在一起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旅游业基本上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是综合性和关联性很强的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提供许多直接和间接的就业机会促进文化交流现代旅游的发展,使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交流日益增多,从而消除了一些社会、民族偏见,促进了相互了解 3.影响区域环境。

理解旅游业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关键是理解旅游活动是一项超出人类生存需要和基本发展需要的消费活动,以及旅游业是一种综合性行业。由于旅游活动是一项消费活动,因而旅游业能增加外汇收入、回笼货币资金,有利于增加收入,缩小地区差距;由于旅游业是综合性行业,因而旅游业能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二、旅游资源的类型与特性

1.类型。

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一般将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类。

四、旅游景观的欣赏

1.选择观景位置。

观赏的距离远近、角度变化、俯仰差异等,都会带来不同的观赏效果。景观欣赏,远望取其势,近看取其质。

(1)观赏距离的选择。

观赏距离景观类别观赏效果远观峰峦雄伟峻秀近观峡谷、幽洞、一线天置身其中,方知其妙适当距离仰视瀑布兼收其形、色、声、动之美 (2)观赏角度的选择。

景观观赏位置实例地貌的酷似造型特定观赏点路南石林中的阿诗玛、黄山的石猴观海、肇庆的七星岩面积较大的江河湖海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俯瞰洞庭湖、鄱阳湖、长江、黄河较小的湖沼池塘在低临水面的亭榭廊阁上观赏西湖、北大未名湖、济南大明湖 (3)动态观赏:对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可乘船(筏)沿水路观赏两岸风景,水流、船动、山移,如游画中,心旷神怡。

2.把握观赏时机。

观赏自然美景要把握季节、时间及气象变化,体验大自然中的色彩美、静态美和动态美。当然,观赏人文景观同样也要把握时机。

景观类型景观举例及其最佳观赏时机随季节而变化的自然景观北方山水风景——夏秋季;南方千米以上高山——夏季(此季节雨水多,山中多云雾,景色丰富且富有变化,兼收避暑之利)随天气而变化的自然景观泰山观日出——早晨;黄山观日落——黄昏;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雨过天晴(既可观云海,又可观日出日落)特定时间出现的自然景观钱塘江大潮——农历八月十八;青海湖候鸟——五月;海市蜃楼、峨眉山“佛光”、吉林雾凇——特定的气象条件 3.把握特点,情景交融。

景观类型如何体会景观的意境自然景观了解其成因及象征意义人文景观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及其蕴涵的风情、意境和目的等自然和人文

结合的景观“深山藏古寺”体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风俗民情是一定地区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 以情观景是景观欣赏的最高境界。以情观景取决于人的心理活动与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有关。不同文化背景的观赏者面对相同的观赏对象会有不同的观赏结果,即使同一个观赏者在不同的心情下观赏,结果也有差别。

4.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

(1)黄山四绝的景观特点及成因。

篇5:旅游地理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现代旅游及其作用

1.现代旅游的发展特点[4] ☆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2.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基本要素:食、宿、行、游、购、娱 关系: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旅游交通

旅游六要素的核心:游

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购、娱

※3.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1拉动经济发展:a.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

b.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c.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

d.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过分地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

2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a.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

+(总体促进社会发展)

b.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c-.旅游者的大量涌入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

+3旅游业对文化的影响:a.促进文化交流(○1促进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使民族文化更有 ○

2促进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总体促进文化繁荣)

特色和吸引力 ○

+

b-.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

值)

+4影响区域环境:a.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 ○复)

b-.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不处理好,过多游客造成旅游环境的混乱、污染,降低了旅游质量

4.有关“旅游业”的几种正确评价[4] 1旅游业是“朝阳产业”○。

2旅游业基本上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3旅游业是综合性和关联性很强的产业。○4旅游扶贫工作的重心是开发式扶贫。○

第二章

旅游资源

5.旅游资源的内涵

1旅游资源形成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a.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

b.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

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第二高级中学

2旅游资源的核心是对旅游者的吸引力。○6.旅游资源的分类 1分类(见下图)○

2自然旅游资源主要由地貌、○水文、气候、生物等自然要素组成,其中地貌要素处于相对重要的位置。

7.旅游资源的特性[4] 1多样性(表现在:a.内容上的多样性 b.空间分布上的广泛性)

○2非凡性

○3可创造性 ○4永续性(相对的:只有在适度开发和保护的条件下才能实现)○8.评价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

1资源价值 a.美学价值(景区对游客产生吸引力,最根本的原因是它们具有美学价值)○

(包括:在山水风景、动植物、变化万千的气象、气候上的季节变化中体现的动与静、刚与柔、旷与幽等不同美感)

b.科学价值(指:在地学上往往具有某种典型性)

c.历史文化价值(历史上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工程建筑等的价值)

1旅游资源的组合状况,以景观群为宜 ○2考虑景观的地域

d.经济价值(考虑:○

组合状况,以类型丰富、搭配协调为宜)

2地理位置与交通(重要条件之一)○3客源市场(对客源市场的分析与评价,是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主要指标:a.(基本指标1)客源地(其形成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多是经济发达 的国家和地区)

b.(基本指标2,重要因素)客源地与旅游地之间的距离(靠近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价值高)

c.游客的相关情况

d..游客量的季节变化与停留时间 4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 ○9.我国的旅游资源概况[3] 1我国的自然旅游资源,以山水风光最为重要(如:五岳、四大佛教名山等)○。

2我国的人文旅游资源,以古代文化艺术宝藏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土民情最为重要。○ 3其他:现代工程建筑、小镇风光、地方土特产和工艺品、中医和养生之道、菜肴等。○10.我国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

1是促进中国旅游业更大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对国家:○2是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需要

○3是帮助革命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需要

○4是推进中西部旅游,进一步增强中国旅游业发展后劲的需要。

○1学习了革命历史知识,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 对游客:○2 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第二高级中学

2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

○11.我国的世界遗产概况

1我国于1985年加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公约》,到2009年6月已经有38个项目被列入《世 界遗产名录》,数量仅次于西班牙和意大利,居世界第三位。2我国的世界遗产分布(见下图)○

12.我国的世界遗产价值[4] 1资源价值上: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载体和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2具有时代性、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3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展示了我国独特的地质地貌和生物资源。○4环境效益上:开发旅游的同时,考虑对它们的保护。○

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13.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1自然美:a.形象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具体表现:地貌是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如:山的雄、奇、险、秀、幽等特征;大漠烟波之旷;秘洞之奥;丛林荒原之野等)

b.色彩美(特征:丰富且富于变化。如:时间变化、季节变化、天气变化)

c.动态美(特征:动静相对,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如:山为水动、风吹林动、流水飘烟、飞禽走兽等)

d.朦胧美(如:烟、雨、云、雾、晨曦、暮霭呈现出的美)

2人工美:a.古典园林美(表现在:山、水、花木、建筑<桥、亭、廊等>组合之美)○

b.古建筑和古遗迹美(表现在: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 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第二高级中学

彩装饰等方面)

c.民俗风情美

d.书画艺术美

e.雕塑艺术美

3名人轶事和民间传说营造的情趣意境之美 ○14.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1了解景观信息(在景观观赏前,○应通过查看有关资料,对景观加以全面了解:了解主要景点及其分布,确定旅游路线;了解景观形成原理,景观的美学价值或者历史文化价值等)

2选择观赏位置(确定好观赏距离、观赏角度和选择是否动态观赏)○3把握观赏时机(如: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4抓住景观特色(在观赏的过程中,○观赏项目,活动方式,观赏速度等方面应保持一定的节奏)5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自然风景区的人文景观主要有寺、庙、亭、阁、塔、摩崖石刻等。其和谐可表现在:a.人文景观布局设计因势、得体,与自然协调,突出自然美。

b.通过文学艺术形式渲染自然景观。

c.民俗风情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6以情观景○(方法:a.综合感受,动用感官 b.发挥想象 c.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d.登山涉水,求质求真)15.园林的构景手法[4] 1主配(即主景和配景)○2层次 ○3框景 ○4借景 ○16.我国第一个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泰山

1泰山的自然景观美,突出表现为雄伟壮丽的形象美;泰山还蕴含着奇、秀、险、幽、旷等 ○美的形象。

2泰山地区的地质构造及地质发育历史具有独特的科学价值:○泰山形成了我国最古老的地层 和岩石,其岩层年龄在20亿年左右。3泰山的文物古迹众多,○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帝王的封禅活动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

41987年,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7.黄山风景名胜区的概况

1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著名的有36大峰、36小峰,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三大主峰。○

21990年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3黄山由花岗岩构成,是我国花岗岩地貌中的杰出代表。○4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18.澳大利亚大堡礁风景区

1大堡礁分布在澳大利亚东北海岸离岸16-240千米的珊瑚海上,○绵延2000余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距今至少有3000万年的历史了。2大堡礁的形成原因:a.大堡礁附近海域水面温度高达21-38℃ ○

b.温度的垂直变化和季节变化都比较小。

c.平均盐度高,达3.5%

d.海水清晰度高

e.水面较平静

由上,海域环境适合珊瑚虫繁衍。3大堡礁的位置和分布(见下图)○4 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第二高级中学

4景区内的其他特色:a.热带风光的大陆性岛屿 b.土著部落 ○19.云南元阳梯田景区

1地理位置:位于云南省南部,与昆明相距290千米。○2元阳梯田的形成原因:○自然原因:哀牢山区一年四季有来自印度洋的水汽,附近元江水汽

蒸腾升空,形成了连绵雨水。

人为原因:当地人修建水渠网络,引山泉溪流进田,解决水源问题。

20.法国巴黎塞纳河畔的古城区

1塞纳河概况:由东南向西北穿过巴黎,水位稳定,少洪涝,全年不冻,利于航行。被法国○人称作“母亲河”。

2塞纳河畔的建筑艺术和名胜古迹:埃菲尔铁塔、戴高乐广场、爱丽舍宫、卢浮宫、巴黎圣○

母院等。

21.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1奇松:黄山松是黄山特有树种,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悬崖峭壁上,其生长条件如下:○

a.悬崖绝壁的生存条件(岩石坚硬、土壤贫瘠)

b.黄山松根部释放酸性物质,溶解、侵蚀花岗岩体

c.植物向阳的特性

d.黄山山谷风大的影响

2怪石的成因:在奇峰的基础上,通过外力的风化和侵蚀作用而形成的。○3云海的成因:a.黄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 ○

b.山高谷深,林木繁茂,日照时间短→湿度大,水汽多,容易成云致雾

c.峰顶和谷底、向阳处和背阴处温差大,以及受山谷风的影响→水分蒸发速 度不同。

4温泉的成因:○地表水下渗受热,或地下水与地下炽热的岩体相接触,变成地下热水或蒸汽。地下热水沿着断层或裂隙上升到地表,形成了温泉。

第四章

旅游开发与保护 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第二高级中学

22.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

1旅游发展的基础方面:a.开发地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 ○

b.开发地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活动

c.交通条件

2旅游具体规划方案:a.客源市场和导向 ○b.基础设施的建设(住宿设施、其他旅游设施和服务、其他基础设施)

c.所需的自然、文化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

23.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意义

1旅游景区规划以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为基础 ○2以旅游者对旅游过程中的食、宿、行、游、购、娱的需要为导向 ○3以旅游审美原理为指导 ○4对提升旅游景区的品位,扩大旅游景区的规模,提高旅游景区的效益,意义十分重大 ○24.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流程

1对旅游景区进行实地考察,收集大量的有关资料 ○2还要对旅游景区开发的外部条件加以调查和评估分析 ○3要对旅游景区的发展进行总体定位 ○4根据总体定位对旅游六要素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 ○5对景点的规划设计最为重要○(根据景点区位、开发性质和规模,规划设计旅游交通和各项服务设施)

25.旅游景区开发中的不和谐音及其启示[4] 1品牌之争

○2重复开发现象严重

○3低水平开发屡见不鲜

○4不顾市场需求,不和谐音:○盲目开发

启示:旅游景区不做规划,只会造成旅游资源的浪费、旅游环境的破坏、旅游景区的低效益 26.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1对自然环境的破坏:a.污染

b.对生物的危害(捕猎野生动物、采集野生植物、干扰生物的生活习性、阻断生物的迁徙路线、甚至导致某些珍稀物种的灭绝)

c.开发建设和游人对地表环境、自然资源的破坏(如: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板结、滑坡、雪崩等)

d.对视觉效果的破坏 2对社会环境的破坏:a.对传统社区文化的破坏 ○

b.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c.旅游热点地区过度城市化造成的一系列城市问题(如:城市景观破

坏、建筑物过于密集、交通拥挤等)

27.旅游环境容量(或称旅游承载能力,简称旅游容量)

1定义:指对某一旅游开发地域而言无害于其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量。○2旅游开发地域及级别排列:旅游景点<旅游景区<旅游地 ○3意义:○旅游环境容量的合理测算,是旅游景区规划的科学依据,是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

保证。4表示:游客流量 ○5分类:a.旅游极限容量(达到旅游极限容量称为饱和)○

b.旅游合理容量(或称:旅游最适容量或旅游最佳容量,指旅游环境处于最佳状态)

28.旅游环境保护的措施[9] 6 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第二高级中学

1政府:a.建设排污处理设施

b.倡导绿色旅游

c.建设各种环境保护区 ○2旅游研究和教育专家:a.评价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

b.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 ○3旅游开发商和经营者:a.评定旅游环境容量

b.禁止破坏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工程 ○4立法机关:a.编制旅游开发规划中的环境保护和法规

b.健全旅游环境保护法规 ○29.“绿色”的旅游六要素

餐饮、住宿、交通、游览、商品、娱乐都不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退化,实现物质和能 量的可循环利用。

第五章

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

30.设计旅游活动的步骤[4] 1了解旅游者的主观愿望和能力 a.考虑主观因素[个人的兴趣(即旅游动机)和爱好(即旅○

游偏好)的不同。其中,旅游动机是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心理要求,是直接推动和指导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内

在原因或动力]

b.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和闲暇时间的限制

2收集旅游地的信息(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的特色、旅游地的时空可达性、旅游服务设施和 ○条件,以及大致的旅行费用等)

3确定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线路 a.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 ○

b.选择与居住地环境差异较大的旅游地

c.选择最小旅游时间比

4保证旅游安全 a.考虑旅游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如:地形、气候、水文等)○

b.考虑旅游硬件设施情况(如:交通等)

c.考虑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

31.旅游者的行为对旅游区的影响[5] 1合理行为:a.对于保护旅游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b.为旅游区的文化建设作贡献。

2大量游客的到来带来的环境问题:a.环境破坏 ○

b.环境污染

c.对正常社会秩序造成冲击

篇6:旅游地理总结

宿豫区老年大学《旅游地理》课程

教学总结

王训豹

本学期是我主持宿豫区老年大学《旅游地理》课程教学的第三个学年、第六个学期。时光荏苒,不觉中本学期的尾声就到了。在老年大学领导的关心与帮助下,在各位学员的支持与配合下,我顺利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实践,我感到收获颇多。现在把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中国旅游地理》是一门集趣味性、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学员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较高,多数学员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做笔记。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包括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旅游资源概述与赏析。由于是本省的内容,学员们都很熟悉,但是通过教学,学员对熟悉的地方进行了再认识、再发现。在课堂上学员们学习热情高涨,教学效果很好。

二、认真备课,不仅仅备教材,而且备教法、备学情。根据教材内容及学员的实际情况,设计每节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基本做到了“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有利于吸引学员注意力的多媒体课件,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三、加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增强上课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员的主体作用,让学员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析,在课堂上讲得尽量少,学员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员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员都得到提高。

由于老年大学的学员来自各行各业,人生阅历丰富。在课堂教学中,学员也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可以尽情地发掘,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积极引导学员发言,如在讲中山陵景区时,我请班中的一位到过该地旅游的学员做好准备,上台给大家介绍旅游时的所观所感,经过她亲临其境的解说,的确更具体清晰,让大家都增长了见识。

当然,在教学上也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1)因为经费等原因,实践课较少,影响了部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2)还不能很好地多角度激发学员的情感和学习兴趣。(3)教学方法还是重理论轻实践,旅游地理学的教学仅有知识和要领是不够的,必须有实地考察等实践课,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教学要求。

总之,我会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好的完成旅游地理教学工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争取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好成绩。

上一篇:优秀员工晋升申请书下一篇:辉煌七十年,奋进新时代庆祝建国70周年主题大学生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