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试题综合试题

2024-05-10

旅游地理试题综合试题(精选6篇)

篇1:旅游地理试题综合试题

旅游地理试题

考试内容:旅游地理 考试时间:60分钟

1.法属留尼汪岛是西南印度洋马斯克林群岛中的一个火山岛。该岛森林覆盖面积广,甘蔗是其最主要的农产品,工业化程度较低。近些年来,该岛旅游业快速发展,吸引了众多国外游客,下图为“留尼旺岛等高线和年等降水量线分布示意图”。(10分)

列举到留尼旺岛旅游的游客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及其积极发展旅游业的主要原因。

2.(10分)

材料一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汇聚了中国古长城之精华,是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东端起点,有“天下第一关”、“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但在2015年十一刚过,从国家旅游局获悉,由于存在价格欺诈,强迫游客在功德箱捐款,擅自更改门票价格等问题,该景区被取消5A级景区资质。

材料二 山海关地理位置图(图10)

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山海关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并针对目前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3.(10分)伴随昆明与美国多条国际航线的开通,2016年2月29日,美国商务部和中国国家旅游局在北京正式启动“中美旅游年”。下图为云南著名旅游景点分布图。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云南省吸引美国人前来旅游的有利条件。

4.(10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墨西哥是世界十大旅游地之一。简述墨西哥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及应注意的环境问题。

5.(10分)

2016年1月11日,新年的新一轮雨雪过后,安徽黄山风景区出现了美轮美奂的云海美景和罕见而又神奇的佛光奇观。上午9时许,雨后的黄山风景格外迷人,层峦叠嶂,云海变幻,“佛光” 诡秘。云海中若隐若现的“佛光”似圆圈形彩虹,最外环为红黄色,中间为蓝绿色,人影正在其中。蓝天、云海、佛光、阳光,相映争辉,浑然天成。

图12(1)试分析黄山佛光是如何形成的?(4分)

[]

(2)简析旅游业的发展对黄山地区社会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6 分)6.(10分)

灵渠位于桂林兴安县境内(如下图),是秦始皇为攻打百越时运输粮食等物资而修建的。它是我国现存较完好且仍有利用价值的古水利工程之一,其南渠是连接湘江与大溶江的河段.灵渠将代表广西参加中国2016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提名。

(1)说明灵渠能够申报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因。(4分)

(2)如果灵渠“申遗”成功,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有何意义?(6分)

参考答案

1.【答案】

问题:降水量大,可能有洪水的威胁;以山地地形为主,并且火山多,地壳活跃,加上暴雨可以有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4分,每点2分,任答2点即可)

原因:火山、森林、海洋等旅游资源丰富;机场、港口等交通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带动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居民收入;缓解就业压力。(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解析】 试题分析:

读图,根据图示信息,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降水量大,地形起伏大,可能有洪水的威胁。根据材料,该岛是火山岛,以山地地形为主,并且火山多,地壳活跃,加上暴雨可以有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岛上火山、森林、海洋等旅游资源丰富。结合图例,岛上机场、港口等交通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发展旅游业,能带动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居民收入,缓解就业压力。考点: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原因,旅游活动要注意的问题。2【答案】

优势:作为5A级景区旅游价值高;周边有北戴河等旅游资源,旅游资源集群效应明显;靠近京津唐地区,客源市场广阔;交通便利。(任答3点,得6分)

整改措施:加强市场监管,完善旅游投诉处理机制,加大旅游执法力度;加大旅游宣传,重塑旅游良好形象。(4分)

考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分析,旅游发展可持续发展措施。3.【答案】

旅游资源丰富,雪山、石林、洱海等自然旅游资源独特丰富,西双版纳拥有美国缺少的热带风光(2分)丽江、大理、普洱等少数民族风情,历史文化古迹、茶文化等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多5 彩(2分)旅游资源集群状况好(2分)旅游资源地域组合状况好(2分)环境承载力比较大(2分)云南境内有众多机场,且昆明有通往美国的多条国际航空线路,交通便利(2分)“中美旅游年”政策支持(2分)

【考点定位】旅游资源开发条件 【名师点睛】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一)游览价值.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首先体现在资源的质量,即是否具备较高的审美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只有那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游人产生强烈的诱惑力。其次要考虑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有些旅游资源虽有一定的质量,如果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只是个孤独的景点,而无法与其他景点共同构成景观群,这样的资源游览价值也不大。第三,还要考虑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如果所要开发的资源在景观特征上的雷同于邻近的景点,甚至在质量上还略逊一筹,其游览价值便会大大下降。

(二)市场距离旅游地的旅游经济价值大小,有时并不一定与其游览价值成正比,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与旅游消费市场──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首先,经济发达的地区的居民,收入相对较高,他们既有外出旅游的动机,也有外出旅游的条件。其次,旅游消费是一项耗资较大、费时较多的生活消费活动,旅游目的地的远近,直接关系到旅游者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然后再返回出发地的费用和时间。游客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再返回出发地所用的时间和费用,称为经济距离。经济距离越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需求也越低。可见,旅游地的最优吸引半径是有限的。一般来说,位于或靠近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

(三)交通位置及其通过性.旅游资源所处的交通位置的优越性直接影响其开发价值。如果旅游资源的交通位置闭塞,进出不畅,既增加旅游者的心理顾虑,又使来往路程耗时过多,前往旅游的人就少。

(四)地区接待能力.现代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事业,涉及到食、宿、行、购、游、娱、等许多方面。因此除旅游资源本身的开发外,还要建设旅游活动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质量。

(五)旅游的环境承载量.旅游的环境承载量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旅游活动容纳能力。环境承载量可以从容人量去度量。容人量指在满足游人游览的心理要求的基础上,景区旅游单位面积内所容纳的游人数,它反映风景名胜区的用地、设施、投资规模,以及景区的旅程、内容、景象、布局等。旅游活动的规模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如果规模超过环境承载量,就会对旅游区的资源和背景环境产生破坏,使旅游资源环境恶化。如果规模达不到环境承载量,则显示出对旅游资源开发的不足,造成对资源的浪费。4.【答案】

旅游资源类型多样,特色突出;地域组合好,游览价值高;接近客源市场,交通便捷;景区空间大,旅游容量大。(任答3点6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文物古迹破坏。(任答2点4分)[

【考点定位】旅游资源的评价与保护。

【名师点睛】本题难度中等,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情况。近年来,从能力考查上看,旅游地理侧重考查信息的提取能力,对旅游资源的分布、特色等知识,旅游资源的评价、价值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等的分析、论证能力。5.【答案】

(1)游客前面有密云或浓雾,背后是晴朗的天空,阳光从背后射向密云浓雾,光线经云雾区水滴衍射和漫反射作用,就会出现五彩缤纷的圆形彩虹,像佛光。

(2)可增加外汇收入,回笼货币;拉动黄山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加速第三产业发展,改善区域产业结构。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旅游业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6.【答案】

(1)具有独特的军事、政治和文化价值。保存真实、完整,科考价值高。历史悠久,设计合理,体现古代人类智慧。沟通长江、珠江水系,功能突出。

(2)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提高经济收入和其它产业发展;促进就业;促进当地灵渠的保护。

【考点定位】旅游资源评价及旅游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篇2:旅游地理试题综合试题

一、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我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的是:()A.峨眉山

B.华山

C.九华山

D.青城山

E.武当山

2、属于长江三峡的是()

A.巴雾峡

B.灯影峡

C.瞿塘峡

D.大峡谷

E.西陵峡

3、航空交通的优势在于()**

A.快捷、安全

B.舒适、灵活

C.经济、安全

D.灵活、经济 E.舒适、经济、4、下列属于江南四大名园的是()

A.沧浪亭

B.可园

C.清晖园

D.梁园

E.狮子林

5、下列不属于“中国三大瀑布”的是()A.黄果树瀑布

B.诺日朗瀑布

C.壶口瀑布

D.庐山瀑布

E.吊水楼瀑布

6、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中成为国际交往友好使者的有()

A.大熊猫

B.扬子鳄

C.金丝猴

D.白鳍豚

E.黑颈鹤

7、被列入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A.昆曲艺术

B.古琴艺术

C.京剧艺术

D.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E.蒙古族长调艺术

8、佛光出现的条件为()

A.天空晴朗无风

B.天空晴朗无云

C.空气湿度高 D.人位于云层和阳光之间

E.阳光、云层与人体三者同处于倾斜45°直线上

9、现在保存较完好并成为旅游点的古代天文设施主要有()**

A.河南周公测景台

B.北京古观象台

C.南京天文台

D.上海天文台 E.河南观星台

10、江南三大名楼是()**

A.湖北黄鹤楼

B.云南大观楼

C.湖南岳阳楼

D.浙江天一阁

E.江西滕王阁

11、旅游资源分布的特点有()**

A.地域性

B.差异性

C.地带性

D.完整性

E.综合性

12、中国古典园林以艺术风格可分为()

A.皇家园林

B.北方园林

C.宗教园林

D.江南园林

E.岭南园林

篇3:旅游地理试题综合试题

例1 (全国文综新课标卷Ⅰ) 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下列要求。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 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 (昆明为7.7℃, 成都为5.5℃) , 是长江流 域冬季的 “温暖之都”。图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 图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1) 分析攀枝 花1月份平均 气温较高 的原因。

(2) 推测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

(3) 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 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

【参考答案】 (1) 因地形阻挡, 冬季受北方冷空气 (寒潮) 影响较小;位于河流 (金沙江) 谷地, 山高谷深, 盛行下沉气流, 气流在下 沉过程中增温。

(2) 多晴天、少云雨, 风力弱, 气温较高、较稳定 (波动小) 。

(3) 论据:钢铁工业以及其他工业、城市交通等排放大量废气; (山高谷深, ) 地形相对 封闭, 下沉气流空气稳定 (易出现逆温) , 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因此, 空气质量 可能不佳, 不适宜度假。)

【思维路径】第 (1) 题直接探讨气候的要素, 要求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从纬度位置来看, 攀枝花纬度较低, 气温较高;从地形对水平气流的阻挡作用来看, 攀枝花北部高大山脉对寒流有阻挡作用, 使攀枝花基本不受寒潮影响;从攀枝花周边地形来看, 该城市处于河谷地区, 海拔为1000米, 地势相对较低, 气温较高, 同时该地河流河面较开阔, 气温也受水温调节。另外, 因攀枝花周边地区山高谷深, 山顶气温较低, 气流下沉并沿山体滑至谷底, 随着高度的降低, 气温升高, 使位于河谷的攀枝花气温相对较高。

第 (2) 题要求推测攀枝花1月份天气特征。既然是推测, 就要找根据。首先, 考生要明确天气特征的描述方法, 即从气温、湿度、风力和风向、气压、阴晴等方面描述。其次, 考生应从攀枝花的位置和地形入手, 即该城市位于金沙江河谷地区, 地势低, 气温较高;受河流水域调节, 气温变化较小 (较稳定) ;受地形 (山高谷深) 影响, 盛行下沉气流, 气压较高, 多晴天, 少云雨;由于地形较封闭, 水平方向上的外界气流难以进入, 风力弱。注意:答题时不用将推测的思维过程呈现, 只需列出天气特征即可。

第 (3) 题构建了一对矛盾, 即“避寒”与“空气质量”的矛盾, 要求考生说明空气质量不好的原因。空气质量的好坏反映了大气污染程度, 其主要受地形地貌、气象、城市的密度, 以及人类污染物排放量大小的影响。攀枝花是一座典型的钢铁城市, 肯定有大气污染, 同时其他工业和城市交通等也排放大量的废气;从地形来看, 山高谷深, 地形相对封闭, 不利于污染物在水平方向扩散;盛行下沉气流, 易出现逆温, 空气稳定, 不利于污染物在垂直方向扩散。

【品味立意】知识是能力立意的基础, 而能力立意的试题不是直接考查知识, 它关注的是知识的获取过程, 即由分析得出地理结论。从三道题目的设问来看, 其探讨的问题是有联系的, 都围绕人类的“宜居”展开:先是寻找最佳避寒地, 即气温较高的地方;然后在此基础上推测天气特征;最后分析空气质量, 真正回归到“宜居”的主题上来。从气温到天气, 再由天气到空气质量, 试题从宏观到微观逐层深入。在分析问题时, 考生也不应孤立地看问题, 比如分析攀枝花气温高的原因时, 要考虑纬度位置、地形、下沉气流的影响;分析空气质量时, 既要考虑自然因素 (地形、气象、大气运动) 的影响, 又要考虑人为因素 (人类排放废气) 的影响。无论是建立联系, 还是表达联系, 都是对地理思维与阐释能力的考查。

例2 (重庆文综 卷) 图1为某河段 示意图, 图2表示该河段上12两观测点所测得的年流量变化。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1) 当地政府为了提高甲河道流量, 计划在图1中A、B两点之间修建拦河坝, 该措施可能使河水对C点河岸的 冲刷_______。为使甲河道流量在汛期提高不致太多, 请对如何修建该拦河坝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2) 与观测点2相比, 观测点1测得的流量较______。其原因是______。

(3) 请在图2上绘出图1中点3所在断面1~7月的流量变化趋势曲线。

(4) 下表是该河段所在地区部分社会经济指标。据表指出该地区近10年来粮食生产的变化趋势, 并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 (1) 加剧建议:控制堤坝高度, 修调节水闸。

(2) 大 (多) 乙河道的分流作用

(3) (见下图)

(4) 趋势:粮食总产量和播种面积减少。原因:城镇人口增加, 城镇化快速发展, 农业劳动力减少, 耕地面积减少;生产技术进步较慢, 单产提高不明显;种植业结构调整, 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

【思维路径】第 (1) ~ (3) 题:河流水系的大小影响水量、流速等水文特征, 进而影响流水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利用拦河坝提高甲河道的流量, 将加剧河水对C点河岸 (凹岸) 的冲刷。人们可通过控制拦河坝高度、建设调节水闸等措施来调节下游水量。短距离内, 河流的总流量等于各支流流量的和, 也就是1处的流量等于23两处的流量之和。由图中1河道流量变化曲线高度减去2河道流量变化曲线高度就得出3河道流量变化曲线高度。注意:只需绘出1~7月这一时间段的流量曲线即可。

第 (4) 题:通过表格可看出常住人口数量和城镇人口数量增加, 粮食总产量和播种面积减少, 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由此可直接判断粮食生产的变化趋势。进行原因分析时需要考生综合分析社会经济指标, 分别从城市化发展导致农业人口、农业用地减少, 社会发展对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增大, 经济作物产值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以及农业生产技术进步慢、单产提高不明显等方面寻找原因。

【品味立意】第 (1) ~ (3) 题主要考查河流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流水的作用及水利工程的功能。试题通过对河流水系特征、水文特征的判读, 进而考查考生数据感悟和图表绘制的基本能力。

第 (4) 题主要考查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城市化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考查获取地理信息和描述、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例3 (北京文综卷) 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简述新西兰对外联系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原因。

(2) 分析南岛降水量西多东少的原因。

(3) 与南岛相比, 说出北岛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优势。

(4) 新西兰多火山地震, 分析其成因, 并概述火山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1) 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岛国, 经济发达。

(2) 地处西风带, 西侧为迎风坡降水量多, 东侧为背风坡降水量少。

(3) 纬度较低, 热量条件较好;地势较平坦 (平原面积较大) ;机场密度较大 (数量多) , 路网密度较高;靠近首都, 城市密度 较大 (数量较多) 。

(4) 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或板块构造边缘地带, 地壳运动活跃 (内力作用强烈) 。观赏火山地貌等景观, 利用温泉等地热资源度假疗养。

【思维路径】区域地理综合题的基本命题思路是:区域定位→描述地理要素的分布、变化、特征→阐释成因、规律、联系→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 (开发方向、措施等) 。

第 (1) 题:本题考查 基本读图、析 图能力。考生要注意题干强调的是对外联系的交通运输方式, 依据图例即可得出水路和航空运输, 其分别取决于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

第 (2) 题:对区域内某两个地区降水差异的成因分析要调用已有知识, 考生首先要考虑两地是否分别处在迎风坡和背风坡, 其次从盛行风向和地形差异两方面进行分析。通过纬度定位得出南岛处在盛行西风带, 吹西北风;根据地形西高东低可以得出西部为迎风坡降水较多, 东部为背风坡降水较少。

第 (3) 题:地理条件优势要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综合分析, 自然地理方面应从地理位置 (半球、经纬度、海陆位 置) 、气候 (水分和热 量条件) 、地形 (主要地形类型及其分布) 、水文、土壤、植被等角度分析, 人文地理方面应 从产业 (与地形、气候相关) 、经济发展、交通状况 (交通网密度、交通通达度) 、城市分布 (密度、集聚效益) 、人口等角度分析。结合本区域实际, 将这些因素逐一分析, 基本能得出正确答案。

第 (4) 题:本题主要考查地理成因, 其中自然灾害的成因应主要从天气系统、气候、地质、地貌等方面分析。火山地震的成因较简单, 考生应主要考虑地质作用。根据经度可判断出该地东临太平洋, 位于火山地震带, 地壳活动 活跃。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应从“看到的”和“参与的”两方面考虑, 不难回答。

【品味立意】以非重点区域为载体进行区域分析, 坚持能力立 意, 拓展思维 深度。本组题中, 区域仅作为案例提供素材, 并立足于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等地理学科主干知识, “本质”上则要求考生推导地理要素间的联系 (地理规律、地理原理) , 归纳区域特征, 旨在考查考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以及运用整体性原理在获取和解析图像信息、调动和运用已有知识基础上“描述和阐释事物”“比较和分析差异”“论证和探讨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贯穿试题始终的思想路线和答题依据, 试题 (3) 体现的区域性、综合性原理和试题 (4) 体现的因地制宜等地理思想在考生做题过程中“润物细无声”。

例4 (全国文综新课标卷Ⅰ) 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下列要求。

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 湖面海拔1134米, 鱼类资源丰富。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 属肉食性鱼, 原产于尼 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 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 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 成为昂贵的美食。下图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

(1) 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

(2) 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

(3) 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

(4) 说明尼罗河鲈鱼的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

【参考答案】 (1) (维多利亚湖) 处于相对封闭的高原盆地中 (北部唯一出口通向尼罗河) ;湖泊海拔高, 尼罗河上游多瀑布, 阻挡了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

(2) 维多利亚湖湖面广阔, 为体型大的尼罗河鲈鱼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湖中鱼类为尼罗河鲈鱼提供充足的饵料。

(3) 尼罗河鲈鱼体型大, 食量大, 导致一些原有鱼类数量迅速减少甚至灭绝。 (尼罗河鲈鱼体型大, 捕捞技术和方法与当地传统不同, ) 冲击当地传统捕捞业, 同时出现专门捕捞尼罗河鲈鱼的捕捞业。

(4) 产量大, 价格高, (国际市场需求量大, ) 出口创汇;捕捞、加工、运输等产业随之发展, 扩大就业, 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思维路径】 (1) 结合所学知识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维多利亚湖位于尼罗河上游, 且只有一个出水口;河、湖之间有三个瀑布, 尼罗河鲈鱼要溯水游入维多利亚湖较为困难。

(2) 外来生物在新环境中快速繁殖的原因主要有:该物种适应能力强, 繁殖能力强;自然条件适宜, 资源丰富;缺少天敌等。结合材料和本题设问, 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是:湖面广阔, 适宜尼罗河鲈鱼生存;食物丰富, 促使尼罗河鲈鱼 快速繁殖;无天敌分布。

(3) 据材料可知, 尼罗河鲈鱼属大体型的肉食性鱼类, 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 非洲河流中, 在维多利亚湖属外来物种。快速繁殖的尼罗河鲈鱼肯定会大量食用当地原生鱼类, 会导致原有鱼类迅速减少甚至灭绝;原生鱼类减少, 尼罗河鲈鱼增多且价格高, 人们也肯定会大量养殖并捕捞尼罗河鲈鱼, 这样就改变了原有的捕捞方式和捕 捞对象, 冲击了当 地的传统 捕捞业。

(4) 结合题意和材料可知, 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繁殖迅速, 且体型大、价格昂贵, 多销往欧洲, 其捕捞、加工、运输等产业发展, 肯定会扩大就业, 增加外汇 (经济) 收入。

【品味立意】本组试题以维多利亚湖鲈鱼产业来检验考生对物种分布、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进而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阐释、论证、探究地理 问题的能力。

首先, 从试题的背景来看, 本组试题虽考“尼罗河鲈鱼”, 但不由得让人联想到近年来突出的生态入侵问题, 如“臭名昭著”的小龙虾、凤眼莲 (水葫芦) 、黄顶菊、美国白蛾、巴西龟、福寿螺等, 这些都是侵入我国的外来物种。据农业部的初步统计, 目前我国有40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 危及本地物种生存, 破坏生态系统, 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200亿元。

其次, 从试题的设问来看, 本组试题切入点小, 指向明确, 考查的地理角度突出, 基础知识翔实, 涉及的主干知识有水文、生物、农业和区位分析等。该组试题很好地体现了自然状态下物种的分布和生存环境, 并指出随社会发展人类活动对物种分布的影响, 有利于考生在探究和思考中深入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对社会和对经济的具体影响, 从而使考生在思辨中认识我们所生存的地理环境, 构筑和谐的人地关系。

总体来看, 本组题角度新颖, 设问精准, 意义深远, 难度适中, 是一组经典的好题。

例5 (浙江文综卷) 2013年1月17日, 国务院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 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根据下列材料, 完成 (1) ~ (3) 题。

材料一据环境保护部2013年4月19日发布的第一季度74个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结果, 舟山空气质量居全国前列。舟山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舟山还具有阳光、沙滩、海浪等海洋旅游元素。

材料二图甲为舟山群岛新区物流和旅游规划略图。图乙为舟山市2007年和2010年三次产业就业构成图。

(1) 舟山空气质量居全国前列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舟山群岛新区可开发的特色旅游项目有______、______、______。

(2) 分析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铁矿砂等大宗商品重要中转基地的主要原因。

(3) 说出2007~2010年舟山市第二、三产业就业构成的变化特点, 并说明其对推动城市化作用的差异。

【参考答案】 (1) 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少风力大, 稀释自净能力强等禅修、游艇、游泳、海钓、康体、沙滩、海鲜美食等 (可任答三点)

(2) 舟山群岛新区港口航道深、岸线长, 有利于大型船舶停泊;长江中下游地区铁矿砂等大宗商品进口量大, 多选择水运中转。

(3) 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少, 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小;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多, 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大。

【思维路径】第 (1) 题, 考查环境保护知识和环境问题的原因。空气质量好的主要原因是排放的污染物少, 另外污染物扩散快, 大气的自净能力强, 即沿海地区较强的风力对污染物的扩散起到促进作用。考生在分析海岛可开发的特色旅游项目时需要先抓住海岛的特色, 并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再调用所学的海南岛开发的相关知识进行迁移, 进而合理地组织答案。

第 (2) 题, 区位优势分析应从位置、航运条件、资源状况、交 通运输方 式的选择 等方面进行。

第 (3) 题, 首先据图乙获取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的变化情况, 再联系产业发展对城市化的影响来分析。

【品味立意】本题设计思路为:体现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本题以具体区域为载体, 考查区域同人类的关系、区域的发展及其影响, 综合考查环境保护与旅游地理等知识, 紧扣可持续发展这一核心思想。

第一, 从试题设计来看, 彰显地理特色。命题着眼于学科理论、学科思想的考查, 贴近生产生活实际。试题关注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 围绕“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这个热点展开, 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 体现了“地理来源于生活, 地理应用于生活”;注重情境材料呈现方式和能力要求的多样化;材料新颖, 呈现方式 有文本材料、区域地图、饼状结构图等。

第二, 从考试目标来看, 体现能力立意。本题考查了考生获取图文信息, 描述、阐释地理事物和论证、探讨地理问题的能 力, 并且选材 丰富。另外, 该题还注重考查考生独立获取和解读信息, 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第 (1) 题考查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并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第 (3) 题需要考生先获取产业结构变化的相关信息, 再结合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分析其对城市化的影响程度。本题对“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要求有所提高, 如第 (1) 题以填空的方式考查地理原理和现象, 由于组织答案的指向明确, 这就要求考生有很强的归纳和表达能力, 对考生组织答案和表述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三, 从考查的知识来看, 注重理性思维。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是自然地理部分的五大原理与人文地理部分的区位原理。本题很好地考查了对地理基本原理的分析能力, 如第 (2) 题“分析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铁矿砂等大宗商品重要中转基地的主要原因”属于地理区位原理的分析;运用比较法进行区域对比分析也已成为能力考查的 重要内容, 如第 (3) 题“说出2007~2010年舟山市第二、三产业就业构成的变化特点, 并说明其对推动城市化作用的差异”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基本学习方法。

第四, 从命题理念来看, 注重培养“人”“地”思想。该题考查了人地关系的协调问题, 并体现了地理学的核心思想———可持续发展;注重考查考生的学科思维品质, 即能够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关注情感、态 度、价值观。如第 (1) 题“舟山空气质量居全国前列的主要原因”, 即“人”对“地”的影响;“舟山群岛新区可开发的特色旅游项目”, 即“地”对“人”的影响。又如第 (3) 题中“产业就业构成的变化特点”对“推动城市化作用的差异”, 体现了人文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渗透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 有利于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本成果由百强名校高考地理研讨群网络教研平台提供)

篇4:地理综合测试题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55°43′N,12°34′E),于当地时间2009年12月7日10时40分许开幕。但因发达国家的强势态度,会议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据此回答1~2题。

1.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哥本哈根开幕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大约是()

2. 下列城市中的华人在上午能收看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开幕直播的是()

A. 东京(约140°E,35°N)

B. 新德里(约76°E,30°N)

C. 纽约(约75°W,40°N)

D. 伦敦(约0°,52°N)

3. 各国聚集一起商讨温室气体的减排任务,体现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是()

A. 公平性原则B. 持续性原则

C. 共同性原则D. 阶段性原则

4. 以下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室气体主要是指二氧化碳和甲烷

B. 气候变暖会使海平面上升,风暴减少

C. 气候变暖会使水稻种植区向高纬扩展,全球产量大增

D. 气候变化,生态的多样性增加,火灾、旱灾、虫灾减少

解放60来,西藏的经济得到较大提高,其农、工、商业,尤其是旅游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布达拉宫景观成为第五套人民币面值50元背面的景观图片。回答5~6题。

5. 有关该景观所在省区农业特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绿洲农业B. 灌溉农业

C. 河谷农业D. 立体农业

6. 拉萨有“日光城”之称,有关其说法正确的是()

A. 太阳辐射强,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B. 光照充足,是我国著名的瓜果之乡

C. 昼夜温差大,较同纬度地区白天高,夜晚低

D. 高寒气候区,夏季形成较强的冷高压

7. 下图为雅鲁藏布江地区的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其等值线的数值c>b>a,图中等值线最不可能反映的是()

A. 太阳辐射

B. 降水量

C. 气温

D. 植被种类

8. 下图中能够正确表示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关系的是()

读下图,图中河流都是北岸冲刷严重,回答9~10题。

9. 甲、乙、丙三图所在半球及所属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A. 甲位于北半球,属于地中海气候

B. 乙位于南半球,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C. 丙位于南半球,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D. 乙、丙分别是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10. 当丙图中湖面达一年中最大值的时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地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B. 乙地盛行西北风

C. 丙地盛行西北风

D. 乙地高温多雨

11. 甲、乙、丙、丁表示我国四个地区优势产业形成要素构成图,这四个地区的优势产业依次是()

A. 电子信息工业、旅游业、食品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

B. 食品加工业、旅游业、电子信息工业、水产品加工业

C. 水产品加工业、旅游业、电子信息工业、食品加工业

D. 食品加工业、电子信息工业、旅游业、水产品加工业

近年来各地房价迅速上升,使得工薪阶层的买房梦更难实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地开始兴建廉租房,以解决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以下为某城市简图,回答12~13题。

12.以下某城市中的各处,可兴建廉租房区的是()

A.AB.B

C.CD.D

13.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用地需要统一规划。图中的城市用地中,规划较合理的是()

A. A地处市中心,方便人们上下班,可以大量兴

建住宅

B. B地交通条件优越,在五个地点中地价最贵

C. C地位于城市边缘,濒临湖泊,环境优美,可

兴建高级住宅区

D. D地位于城市郊区,拥有较多的空置土地,最适合兴建大型商业区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镇)周围产业布局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 若图示地区位于辽东半岛某大城市附近,则各地土地利用最合理的是()

A. ①地种植水稻

B. ②地发展大棚农业

C. ③地种植春小麦

D. ④地种植茶树

15. 若图示地区位于珠江三角洲,则各地土地利用方式最不合理的是()

A. ①地建印刷厂B. ②地自来水厂

C. ③地建造纸厂D. ④地建饮料厂

假设“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社会劳动者增长率=剩余劳动力增长率”,结合下图分析回答16~18题。

16. 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阶段,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时期,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B. ②时期,人口生产暂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

C. ③时期,人口生产处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阶段

D. ④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17. 依据图中信息,下列年份中,我国社会剩余劳动力的增长率最大的是()

A. 1958年 B. 1965年 C. 1975年 D. 1985年

18. 图示时期,大多数年份我国社会剩余劳动力增长率较大,这说明我国()

A. 人口死亡率下降,自然增长率大幅度提高

B. 人口出生率特别高

C. 城市经济发展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能力有限

D. 城市化进程大幅加快

地域文化深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也显示出人类的创造与智慧。读图回答19~20题。

19. 图示反映的景观为()

A. 防护林B. 人造沙滩

C. 人造梯田D. 拦河水坝

20. 该景观最有可能位于()

A. 江南丘陵B. 黄土高原

C. 四川盆地D. 云贵高原

21. 若该地区自然植被遭到破坏,最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 水土流失B. 土壤盐渍化

C. 地面沉降D. 沙尘暴

目前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先等原则。回答22~23题。

22. 中心区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A. 绿地B. 工业区

C. 交通区D. 住宅区

23. 发展循环经济的根本目的是()

A. 使一部分非可再生资源得以再生

B. 使可再生资源永续利用

C. 减少了垃圾占用人类的生存空间

D. 保护日益稀缺的环境资源

2009年12月15日,胡锦涛主席同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国家总统一同抵达阿姆河右岸天然气处理厂。四国元首共同打开了管道启动阀门,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成功实现通气。在未来30年的运营期内,每年将从中亚地区向中国稳定输送约3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相当于2007年我国国内天然气总产量的一半左右,回答24~25题。

24. 下列属于天然气评价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开采成本低②技术要求高③储、运难度大④使用方便、价格便宜⑤燃烧效率高⑥有利于缓解全球变暖

A. ①②③B. ④⑤⑥

C. ①④⑤D. ②③④

25. 有关“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管线东西跨距大,沿管线各自然带的差异都是由于降水不同造成的

B. 能积极推动中亚及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C. 加速改善我国中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缓解能源紧缺的矛盾

D. 可有效改善我国东部城市的大气污染状况,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地理科学广泛运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研究的范围、内容、方法都有了重大变化。回答26~27题。

26. 有关现代地理信息技术运用的具体事例,正确的是()

① 用GPS确认南极冰盖最高点的位置 ② 用GPS了解各大城市的天气 ③ 用遥感技术估测华北小麦受旱灾影响面积 ④ 用遥感技术统计春运期间的客流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

27. 在城市管理GIS中,将城市交通图层、居民区图层、公园分布图层叠加后,可以()

A. 计算城市绿地面积

B. 分析建筑设计的质量

C. 估算商品零售总额

D. 合理调整公交线路站点

二、 综合题

28.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北印度洋海域简图。

材料二 2009年10月19日,中国籍货轮“德新海”号在b西南海域被海盗劫持。其实早在2008年12月26日,我国海军舰艇编队从三亚启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但因当时事发地远离中国护航编队汇合点,给求援带来了困难。

(1) a、c两国纬度差别不大,但自然带明显不同。a自然带的存在,体现了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d半岛所在国家成为“无流国”,原因是_____________。

(2) 与其他两个半岛相比,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是索马里海盗铤而走险的重要原因,请从自然因素角度分析三个半岛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

29. 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8年9月26日,兰渝铁路在兰州市沙井驿正式开工建设。兰渝铁路是连接我国西北与西南的重要铁路干线,铁路建成后,兰州与成都、重庆的铁路运行时间将由现在的17.5小时和22小时缩短为7.5小时和6.5小时。

材料二 兰渝铁路示意图(见下图)

材料三 国家确定,兰渝铁路作为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的先导性、支撑性基础设施项目之一,它将为地震灾后重建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长期运力保障。

(1) 描述兰渝铁路沿线地区的地形特征及其线路特征。

(2) 简述兰渝铁路的建设在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中的主要作用。

(3) 兰渝铁路沿线易发生的自然灾害主要有_____________。

(4) 重庆近些年来雾日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有()

A. 长江、嘉陵江等河流流量减少

B. 改变了燃料结构,燃煤减少

C. 非农业用地扩张,水田面积减少

D. 季风强度大大减弱

E. 三峡工程的修建

30.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2008年4月,国务院公布了我国第一批资源枯竭的12个城市名单。大冶是中部地区唯一一个资源枯竭的县级市。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009年3月国务院确定了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其中辽宁煤城抚顺市位列其中。国务院还要求资源枯竭城市要抓紧制定、完善转型规划,提出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工作的具体方案,进一步明确转型思路和发展重点,为全国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探出一条新路。

辽中南工业基地图

(1) 材料的省区中,大冶属于()省。

A. 江西B. 江苏C. 湖南D 湖北

(2) 第一批资源枯竭的大冶市,铁矿产资源本来很丰富,是长江沿岸重要钢铁基地武汉钢铁集团的原料来源,武钢的煤炭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河南等省。辽宁省的抚顺市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是我国东北鞍山钢铁基地的主要煤炭来源,该钢铁工业基地属于_____________指向型,也是辽中南工业基地的重要工业支柱。据材料分析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形成条件(至少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大冶、抚顺等矿业城市之所以从资源丰富到资源枯竭型城市,其主要原因是不合理开采利用、资源浪费和我国工业的资源利用率低等原因造成的。为了使这些曾经为新中国建设做出过巨大贡献的衰落城市尽早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请你为这类城市提出几点转型思路和对策:(至少三点)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B 地轴方向不同,二分二至的位置不同。12月7日,在冬至日之前。

2. D 哥本哈根为东一区,10时40分分别换算成东10区、东5.5区、西5区和0时区。

3. C 共同承担责任和义务是共同性原则的内涵。公平性原则指的是人或其他生物之间的发展与生存的权利公平。

4. A

5. C 青藏高原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原因是“高寒”,与之相反的地方是河谷的“低热”。

6. A “日光城”指的是太阳辐射强;瓜果之乡指的是西北地区;因保温效果差,不论白天还是黑夜,青藏高原的气温均较低;地势高,空气密度小,气压低。

7. AC处地势低,暖湿的西南风从C处进入,植被也相对丰富。

8. C ①的冷空气箭头表示暖锋,而符号是冷锋。②等高线凸向与河流流向相反。根据“一陆南”规律,④也不对。

9. D甲处河流向东,北岸受侵蚀为南半球,所处地区主要在40度以上,为西风影响区;乙地河流向西流,为北半球,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丙河流向西,为北半球,地处30~40之间大陆西岸。

10. B 丙湖冬季(1月)水多,乙地盛行冬季风。

11. B 甲为市场指向型工业,乙地旅游资源丰富,丙地技术条件突出,丁为原料指导型工业。

12. D廉租房相当于低级住宅区,是为解决城市内部居民的住房问题。D处地处郊外,对一般市民而言,住在D区虽地价便宜,但上下班和生活不便,没有现实意义。

13. C

14. B辽东地区水源足,适合种水稻的地区并不普遍。③地地价高,应发展市场农业,且春小麦在更北地区种植。

15. A

16. C ①时期死亡率降低,出生率也降低,自然增长率不高;③时期的出生率虽在降低,但出生率的绝对值仍然很大;④时期由于计划生育导致人口出生率降低。

17. B 1965年左右,两者的差值最大。

18. C 城镇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

19. C 20. A

21. A 根据等高线判断,一条条的平地为梯田,应在江南丘陵,容易水土流失。

22. A生态城市的中心应为绿地。

23. D 其他三个答案都只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目的,不全面。

24. C 天然气燃烧也排放二氧化碳,因此②、⑥都不对。

25. A 26. B27. D

28. (1) 从赤道向两极 常年受东北信风或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2) 由于a半岛受副热带高气压和东北信风交替控制及全球变暖等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偏少,农业发展受到限制;有较大经济价值的矿产资源也相对较少,当地经济落后。

d半岛虽为沙漠气候,但因石油资源丰富,经济较好,人均收入最高。

c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光、水、热条件好,农业较发达,矿产资源也相对丰富,经济条件也相对较好。

29. (1) 地形特征:经过山地、谷地、盆地等地形,地势起伏较大,山河相间;线路特征:桥隧相连。

(2) 为灾后重建运输物资;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3) 地震、滑坡、泥石流

(4) BC

30. (1) D(2) 安徽原料(或煤铁复合型)矿产、能源资源比较丰富,原有的工业基础好,铁路交通便利,城市、人口众多,市场广阔

篇5:高二选修3旅游地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要求的。

1、作为旅游者,必不可少的条件是

A、具有一定的经济时间

B、只要具备一定的经济时间

C、必须同时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和足够的时间

D、不但要有金钱、时间和旅游动机,还要有安定的社会环境

据报道,到目前为止,已有美国、俄罗斯、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南极旅游大国和智利、阿根延、日本等开展了南极旅游项目,中国国际旅行总社表示正在筹划到南极旅游的项目开发。据此回答2-3题。

2、南极旅游的兴起,表明()

A、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B、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C、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D、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3、南极旅游的兴起,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人们求知、探险和好奇欲望的增长

C、交通工具的发展 D、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增进友谊

4、中国香港和新加坡旅游业特别发达的共同原因是()

A、有闻明世界的历史文化古迹 B、有很多名山大川

C、有良好的旅游服务 D、有浓厚的民族文化

5、黄山风光属于()

A、旅游主体 B、旅游客体

C、旅游业 D、旅游媒介

北京旅游业的发展思路是“北京的旅游业要想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就必须在稳定入境旅游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奖励旅游和修学旅游”。据此回答第6题。

6、“稳定入境旅游”对北京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①回笼货币、稳定市场②增加北京的外汇收入③平衡国际收支④促进北京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②④

读下列景观图,回答7―8题。

7、该古迹已破损严重,面目全非,这主要是下列哪种作用的影响所致()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海浪侵蚀 D、冰川侵蚀

8、形成上述现象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气候干燥 B、地形平坦

C、尼罗河流过 D、植被较差

9、下列旅游资源中,具有可创造性的是()

A、黄山迎客松 B、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

C、北京世界公园 D、非凡性

读下列两幅文化景观图,回答10―13题。

10、甲乙景观差异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表形态 B.生产活动

C.气候条件 D.风俗习惯

11、两种文化景观所位于的地形区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位于我国的华北平原

B.乙图位于我国的内蒙古高原

C.甲图位于我国的云贵高原

D.乙图位于我国的黄土高原

12、两种文化景观所在地区的农作物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粮食作物以冬小麦为主

B.乙处的粮食作物以春小麦为主

C.甲景观处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

D.乙景观处传统粮食作物以谷子为主

13、关于上述两种文化景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种文化景观都是人们利用自然提供的物质,在原始地表上创造出来的

B.两种文化景观是以人类精神活动为主的景观

C.两种文化景观是为了满足需要,创造出来并附加在自然景观之上

D.自然对两种文化景观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功能形态上

14、黄山“四绝”中属于天象与气候景观的是()

A、奇松 B、怪石 C、云海D、温泉

15、元阳梯田景观形成的自然因素是()

A、太平洋水气带来丰沛的降水 B、降水量大,洪涝灾害频繁

C、人类修水渠灌溉 D、山地崎岖,海拔高

16、造成南北方山水风景区欣赏时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南北方文化的差异 B、南北方气候的差异

C、南北方地质、地貌的差异 D、南北方工作时间的差异

17、1956年我国在广东肇庆建立了第一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其根本目的.是()

A、保护热带森林生态系统 B、保护亚热带森林生态系

C、发展旅游业 D、保护著名古寺――庆云寺

18、目前,许多地区提出了“绿色旅游”的口号,主要是针对()

A、城市环境的不断恶化 B、旅游活动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C、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 D、旅游活动对社会的冲击

19、下列活动不会对旅游景观造成破坏的是()

A、交通线通过景区,方便游客乘车

B、在森林公园内野炊,口味野味

C、在敦煌莫高窟内用闪光相机拍照

D、在海滨浴场游泳,晒日光浴

20、兼有喀斯特地貌和热带植物等自然景观的地区位于()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

C、云贵高原 D、青藏高原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21、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重要意义是()

A、增加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 B、有利于减少我国的环境污染C、加快城市化进程 D、带动工业商业文化与相关行业的发展

22、旅游资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是()

A、内容的多样性 B、变化的多样性

C、分布的广泛性 D、利用的多样性

23、下列景点中,即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又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的是()

A、苏州园林 B、四川九寨沟

C、印度泰姬陵 D、挪威峡湾

24、“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包含了自然景观的美感特征是()

A、形象美 B、色彩美

C、动态美 D、朦胧美

25、巴黎的古建筑多沿塞纳河两岸分布的原因是()

A、交通便利,利于获得建筑材料

B、沿河修建古建筑,欣赏价值高

C、使人文景观沿河分布达到自然和人文的和谐统一

D、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运输主要是水运

26、旅游活动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是()

A、环境污染 B、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C、沙土流失严重 D、荒漠化严重

发生的印度洋海啸不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而且严重影响了南亚和东南亚的旅游业。据此回答第27题。

27、从此次事件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A、尽量少到东南亚和南亚旅游

B、自然灾害可以影响旅游业的发展

C、自然灾害是影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D、要完善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

28、下列世界遗产与所在省区对应正确的是()

A、大足石刻――四川 B、黄龙――安徽

C、龙门石窟――河南 D、丽江古城――云南

29、下列关于民族及其风土民情的正确是()

A、傣族――火把节 B、苗族――芦笙节

C、彝族――泼水节 D、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30、近几年,上海举办了许多国际会议,其主要的目的是()

A、促进经济发展 B、扩大文化交流

C、对国民进行国情教育 D、满足上海市民的精神需求

(一)单项选择题:

1~10 DBDCB DBABA

11~20 DDBCD BBCDC

(二)双项选择题:

21~25 AD AC AC AB AD

篇6:旅游地理试题综合试题

近年来,我国的工业分散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一方面,我国传统农村地区工业类型多样,且分布分散;另一方面,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传统工业也不断向其他地区转移(图1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部分纺织服装企业转移示意图),表现出传统工业的分散。根据图文材料完成1~2题。

1.传统农村地区工业类型多样,分布分散,下列原因与此现象关联性最小的是()A.靠近农产品产地

B.乡村劳动力分散

C.面向全国化市场

D.厂商乡土情结重 2.目前,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企业转出数量多、距离长,珠三角地区则数量少、距离短,原因()

A.长三角地区产业均衡,产业选择空间大

B.长三角市场容量小,纺织类企业过多 C.珠三角人口较多,劳动力价格上涨较慢

D.珠三角产业不均衡,可替代产业较多 2017年11月21~22日,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调查中心主办的“全国地热资源调查评价研讨会”在天津召开。天津市地热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程度高,主要通过开采地下热水用于供暖、洗浴、养殖等,目前是我国利用地热资源规模最大的城市。为促进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科学而有效的回灌地下水是十分重要的。图2是为天津市地热梯度(垂直深度上每增加100米的温度增加值)等值线断层分布图,根据图文材料完成3~5题。

3.图2中断层的形成最可能是地壳的()

A.水平挤压运动

B.水平张裂运动

C.垂直上升运动

D.垂直下降运动

4.过量开采地下热水易造成地下水位的下降,需要回灌地下水。如仅从地热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考虑,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需要回灌量最小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

5.天津某小区拥有三眼地热井,采用一采一灌地热利用系统,实行“梯级利用”(第一梯次将温度60℃以上的地热水,先行供暖,之后进入下一级换热器;第二梯次是将上一级换热后的地下水进行再次换热后利用);第三梯次是将温度较低的地热水由另一眼地热井回灌到地下)。这种地热“梯级利用”方式的影响有()

①提高了地热资源的利用率

②增加了地热水的排放温度 ③减缓了地热水位下降速率

④导致回灌水热污染的风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②④

绿肥作物是以其新鲜植物体就地翻压或沤、堆制肥为主要用途的栽培植物总称,多年在稻田、棉田、麦田、果园、茶园等地种植,除用以改良土壤以外,也可作为饲草,或作为覆盖作物栽培以改善环境,抑制杂草等。绿肥作物的种植在我国分布很广,有间种、套种、混种、插种等多种种植方式,群众对种植绿肥作物深有体会地说:“种绿肥不怕不得收,只怕懒人不开沟。”根据材料完成6~8题。

6.我国南方的茶园中,常利用行间种植绿肥作物,以提高茶叶品质,其原理是()A.增加空气湿度,改善茶园小气候

B.抑制杂草的生长,减轻病虫害 C.调整土壤湿度,减轻冻害的威胁

D.减轻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水分

7.“种植绿肥不怕不得收,只怕懒人不开沟”说明威胁绿肥作物种植的自然灾害是()A.旱涝

B.冻害

C.高温

D.大风

8.在华北平原的引黄灌区常采取农作物与绿肥作物套种的种植模式,其主要的生态效益是()

A.降低风速,改善农田小气候

B.保持水土,增加地表粗糙度 C.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增产增收

D.减少蒸发,减轻表土盐碱化

假设赤道上某山脉的东、西坡从山麓到山顶为均匀坡,图3为3月21日该山东、西坡海拔高度相等的两点的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图,据图完成9~11题。9.下列关于该山所在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说法,可信的是()A.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大

B.植被为典型的热带雨林

C.高原和平原交错分布

D.存在动物大规模迁徙 10.关于该山东西坡坡度的判读,正确的是()

A.两坡坡度相等

B.东坡大于西坡

C.东坡小于西坡

D.无法比较坡地 11.影响图3中太阳辐射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日照时间长短

B.太阳高度变化

C.坡度大小变化

D.海拔高度差异 36.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材料一 石化企业的选址应考虑以下热点:占地广,生产过程中资源消耗量大,污水量大,散发的热量多,有强烈上升气流,加上设备高耸,对航空不利。上世纪70年代,根据这些特点,结合上海的环境条件和城市发展规划,拟定了两个选址方案,最后确定将上海石化总厂建在金山卫。

材料二 上世纪90年代,上海开始了经济结构调整,苏州和两岸的工厂逐渐搬迁,两岸遗留下许多厂房、码头仓库、老文化街区。

材料三近十多年来,我国北京、上海等经济高度发达的大都市,创意产业迅速崛起。创意产业是由个人或小团体,通过技术手段,把文化元素附加到产品之中,进而增加产品价值的产业。一种创意一旦形成产品,例如,一种动漫软件成功开发,其效益可以超过数十家工厂。高度繁荣的经济,深厚多元的文化环境,发达的技术和政策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材料四 上海部分产业布局图。

(1)与选址M的方案相比,说明金山卫被选中发展石化工业的主要原因。(8分)(2)结合材料归纳创意产业的主要特点。(6分)

(3)分析上海创意产业集中分布在城市中心区的原因。(6分)

3(4)上海城市内遗留的大量的老厂房、旧仓库和历史街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请你从保护的角度简要分析如何合理利用。(4分)37.根据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曾经是个石油进口国,1965年和1969年,在北海海域发现了有价值的天然气田和油田(油气区水深78米~158米)。钻井成功率高,油气井均能自喷,以轻质油为主,可炼高级成品油。石油制品是出口成为重要盈利行业,北海油田的开发促进了英国的经济复苏。

材料二 北海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图(图5)。

(1)上世纪70年代,英国开始大力开发北海油田,请对其开发的区位条件作出评价。(8分)

(2)英国为什么不直接出口原油,而是炼制成高级成品油再出口?(6分)(3)简要说明北海油田开发对英国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6分)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201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全域旅游是把一个行政区当做一个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是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科学的系统旅游。目前来看,杭州作为国内最早提出全域旅游的城市,全域旅游发展相对成熟。2002年10月,西湖景区成为全国第一个免费开放的景区,到2017年底,杭州旅游业成为总收入突破3000亿元的大产业,旅游业已成为杭州的一大经济支柱,实现了有“门票经济”到“全域旅游”的转化。图6为2017年杭州各商户数量分布图。

重点国有景区是国有资产,具有公共属性。请从全域旅游的角度说明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目的,并根据图文材料阐述降低门票价格后如何减轻核心景区的承载压力。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澳大利亚悉尼的维多利亚公园社区是占地24公顷的综合开发项目,包括高密度住宅、商务及零售设施,图7为该社区根据雨水的自然循环过程设计的雨水利用方案示意图。这样的设计使社区道路除了满足交通功能外,还是路面雨水收集和处理的基础设施,同时也是城市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根据图文材料简述图7设计方案的主要目的,并指出该设计衍生出的新功能。

参考答案

1~5 CAACC 6~11 BADDCB 36.(24分)

(1)原因:可围海造田,不占用农田(或有利于协调和平衡地区的人口分布);距离中心城市远,处于垂直于季风的西南郊,对城区污染小;远离机场和渔场,对航空和近海渔业影响小;杭州湾水深,有利于建港口,沪杭线经过,海陆交通便利。(每点2分,共8分)

(2)特点:规模小;创新能力强;具有独特的文化性、多样性(或具有个性化特征);市场适应性强,产品更新速度快。(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3)原因:城市中心交通便捷,交流方便;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发达,便于文化交流和产业合作;靠近市场,便于为用户服务。(每点2分,共6分)

(4)如何利用:可有效利用原有空间,开发为博物馆或创意产业园,其投资小,并能得到有效保护(2分);利用上海老工业的历史文化价值,纳入文化遗产(工业遗产)保护,规划适宜的用途,发展旅游业(2分)。

37.(22分)

(1)评价:

有利:石油、天然气能源资源丰富,品质优良;位于浅海大陆架,埋藏地质条件好,利于开采;油田距欧洲、美洲缺油的发达国家较近,市场广阔;有油气管道连接各国,运输条件好。(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不利:北海油气区海底地形复杂(海流复杂);海上气候恶劣(风大、浪高),海底油气开采难度大,生产成本高。(每点2分,共4分)

(2)原因:北海石油资源油质好,可提炼多种高级成品油产品;增加石油产品的附加值,实现石油资源利润的最大化(或原油为初级产品,价值较低);可促进本国炼油及相关工业的发展(优化工业结构)。(每点2分,共6分)

(3)作用:建立了本国能源基地,油气资源实现自给;增加财政收入,改善了国际收支状况;带动了相关工业部门(开采、运输、化工、电力、机械、建筑等)的发展;促进了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随着北海油田的开发,阿伯丁迅速发展成为石油生产和供应中心,成为一座新兴工业城市)。(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43.(10分)目的:发挥重点国有景区的公共属性,让更多的人参与;发挥重点国有景区的示范作用,实现旅游经济的转型(或促进旅游服务的多样化)。(每点2分,共4分)

如何减轻:

①旅游方式的转变:增加体验型旅游项目,实现旅游从“观光式”到“体验式”转变;

②旅游范围的扩大:统筹规划行政区内旅游活动,促进旅游要素在全域范围内流动;

③旅游服务的完善:完善旅游地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如道路交通、餐饮供给、信息通讯等;

④旅游产业的发展:结合核心景区的特色,打造特色产业链。(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44.(10分)

主要目的:收集雨水,提高雨水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控制雨水径流污染),减缓城市内涝;净化水质,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提供多样性的生物栖息地,改善生态环境。(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上一篇:管理沟通课堂笔记下一篇:爱护学校公物,共建美好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