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业务风险管理办法

2024-05-31

贸易业务风险管理办法(共6篇)

篇1:贸易业务风险管理办法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风险审慎管理细

则(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银发〔2013〕244号,以下简称《意见》)及有关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是指上海市各金融机构依据《意见》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开展的自由贸易账户及投融资汇兑相关等业务。

金融机构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在中国境内设立并从事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

第三条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含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下同)根据金融宏观审慎管理要求,对上海市金融机构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章 试验区分账核算管理的审慎合格标准

第四条 上海市级金融机构应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业务实施细则》)建立内部账务核算体系——试验区分账核算单元(FTU-Free Trade Accounting Unit,以下简称分账核算单元),专门用于核算试验区自由贸易账户以及投融资汇兑相关等业务。第五条 上海市级金融机构应按“标识分设、分账核算、独立出表、专项报告、自求平衡”的原则,建立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的各项管理制度。

第六条 上海市级金融机构应根据境内法人机构授权,建立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的财资管理和跨境资金风险管理制度。财资管理制度应包括为自由贸易账户提供自由兑换后本外币头寸的平盘、风险对冲管理,境内外本外币资产质量管理、资金来源管理、期限管理等内容。第七条 上海市级金融机构应根据“了解你的业务、了解你的客户以及尽职调查”展业三原则,建立试验区分账核算单元相关业务的展业管理制度,并落实到各个营业网点的相关岗位,确保反洗钱、反恐融资以及反逃税相关责任和义务落到实处。

第八条 上海市级金融机构应对试验区分账核算单元的各项业务建立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和应急预案制度,确保风险识别机制的落实,切实防范操作性风险。

第九条 金融机构应以上海市级机构为单位,接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的相关系统,并按人民银行和外汇管理有关规定报送相关的信息。

第三章 业务审慎合格评估及验收 第十条 上海市金融机构在完成内部各项准备工作后,应按本细则第二章的审慎合格标准进行自评估,并形成自评估报告。第十一条 上海市金融机构应向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提交正式的书面报告,内容包括内部分账核算管理以及相关制度的建设情况、系统准备情况以及自评估报告等,自愿参加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定期组织的专业评估,并申请接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的相关系统。专业评估将主要采用打分的方式进行(见附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一)金融机构内部授权管理情况;

(二)金融机构分账核算科目设置、账务处理等财务会计核算制度;

(三)金融机构分账核算业务的财资管理及跨境资金风险管理制度;

(四)金融机构试验区分账核算中各项业务的处理流程;

(五)金融机构展业三原则的落实措施;

(六)金融机构内部风险控制的落实措施;

(七)金融机构内部应急预案措施(包括流动性、突发事件等);

(八)金融机构相关系统准备情况;

(九)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决定的其他情况。

第十二条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可根据审慎合格评估的情况,决定是否约谈相关业务的责任人以做进一步的深化评估。第十三条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按组织对金融机构分账核算业务的持续性评估。评估结论可用于对金融机构分账核算业务的指导和管理。

第十四条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根据金融机构准备情况对系统接入情况进行验收。验收采取现场加非现场同步的方式进行。

第四章 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的宏观审慎管理

第十五条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对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管理的目标是建立符合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本外币跨境资金流动管理体系,为试验区实体经济与金融稳健运行提供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第十六条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对上海市金融机构开办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投融资汇兑等业务以及相关的资金流动进行非现场监测和持续性动态评估管理。

第十七条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对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建立本外币协调监管工作机制,根据《意见》制定相应的业务实施细则,通过系统采集业务数据,结合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系统、外债统计监测系统等采集的相关信息,建立非现场监测指标体系,运用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工具实施管理。

第十八条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可根据对经济金融形势的判断和管理的需要,灵活运用固定工具和可变工具以减少资本流动中的系统性风险。固定工具是指由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发布并嵌入在金融机构分账核算业务常态运行中的参数型调节工具。可变工具是指由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针对资本流动的方向和规模实施的逆转性调节工具。

第十九条 上海市金融机构应在内部建立对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政策的响应机制,对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发布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做出及时响应。

第五章 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的风险管理

第二十条 金融机构的分账核算单元因人民币清算和结算需要,可以在其上级机构内开立人民币清算专用账户。该账户资金存放应符合《业务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对金融机构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与境内其他业务之间的渗透设置参数进行管理,并可根据资金流动以及触发指标的运行情况对相关参数进行调整。

第二十一条 金融机构的试验区分账核算单元出现流动性不足时,应通过试验区分账核算单元间的区内市场或境外市场自行解决。必要时,其境内法人机构应提供流动性支持,并于当日向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备案。

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试验区分账核算单元可在一定额度内按规定进入境内银行间市场开展拆借或回购交易。

第二十二条 金融机构办理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产生的外币流动性管理需求,以及为自由贸易账户办理本外币兑换而产生的币种敞口,应通过试验区分账核算单元间的区内市场或境外市场进行平盘,不得纳入其境内法人机构的结售汇头寸进行综合管理,也不得通过其境内法人机构进入境内银行间外汇市场平盘管理。

第二十三条 金融机构办理的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应纳入其境内法人机构的资本充足率统一管理,统一计提风险准备。

第二十四条 金融机构开展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产生的各类风险对冲管理需求,可通过国际金融市场衍生工具进行管理,由此产生的对外负债应纳入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管理。

第六章 资金异常流动的监测预警

第二十五条 金融机构应按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有关规定报送自由贸易账户信息;自由贸易账户发生的国际收支应按国际收支统计申报要求进行申报;自由贸易账户信息还应按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要求报送到外汇管理信息系统。

第二十六条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建立相关的非现场监测指标体系,并根据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要求,依托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系统等对金融机构的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开展非现场监测。

第二十七条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对于非现场监测中发现的可疑问题向金融机构发出查疑通知。金融机构应及时核查并回复。第二十八条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根据日常监测,建立异常资金流动预警机制,并向金融机构发出异常流动预警信号。第二十九条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根据非现场监测情况及风险等级大小向金融机构发出相应的风险提示。风险提示分为I级(轻度风险)、II级(中度风险)以及III级(重度风险)。金融机构应配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七章 对资金异常流动的临时性管制措施

第三十条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可对分账核算业务及自由贸易账户的异常资金流动实施干预,包括调整固定工具类的参数和可变工具类的逆转性调节工具等。

(一)当分账核算单元及自由贸易账户出现异常流动并触发相关指标时,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可要求金融机构采取延长账户资金存放期的措施,调节资金流动频率。

(二)当分账核算单元及自由贸易账户出现异常流动并触发相关指标时,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可采取征收特别存款准备金的措施,以调节资金流向和流量。

(三)当分账核算单元及自由贸易账户出现异常流动并触发相关指标时,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可采取征收零息存款准备金的措施,以调节资金流向和流量。

(四)当分账核算单元及自由贸易账户出现异常流动并触发相关指标时,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可对金融机构的分账核算单元及自由贸易账户采取临时资本管制措施,以调节资金流动。第三十一条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可根据资金异常流动的情况,单独或组合采用上述各项措施,以达到调节资金流量及流向的目标。

第八章 持续性评估与监测

第三十二条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组织对金融机构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进行非现场监测和持续性评估。持续性评估可采用现场方式进行。

第三十三条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可根据金融宏观审慎管理的需要,对金融机构开展的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范围进行调整。第三十四条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对金融机构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将依据持续性评估结果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

正向激励包括:一是优先安排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提供的咨询服务;二是参与中国人民银行和外汇管理局在试验区推出的投融资汇兑便利创新业务;三是参与中国人民银行和外汇管理局在试验区推出的其他金融创新业务。

反向约束包括:一是发出整改通知并约见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负责人进行警示谈话;二是向其上级机构及监管机构发出风险警示;三是强制性退出部分或全部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

第三十五条 金融机构办理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出现重大风险事件、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或不配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开展宏观审慎管理及风险防范工作的,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将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外汇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并可对其上海市一级机构及相关责任人追究责任。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经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上海市非银行金融机构办理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的,参照适用本细则。第三十七条 本细则由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负责解释。第三十八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篇2:贸易业务风险管理办法

国际贸易融资是银行围绕着国际结算的各个环节为进出口商提供的资金便利的总和。贸易融资具有高流动性、短期性和重复性的特点,强调操作控制,有利于形成银行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其他信贷业务不同的是,国际贸易融资集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于一身,无论对银行还是对进出口企业均有着积极的影响,已成为许多国际性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因此,在扩大国际贸易融资规模的同时,必须建立风险防范体系,采取有效的手段控制风险。而农发行在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控制方面主要还是沿用传统信贷的模式,即注重企业的财务实力、担保方式、企业规模、净资产、负债率、赢利能力、现金流等指标的考核。还款来源主要是企业利润、综合现金流、新的负债等。如何在扩大农发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市场占比的基础上,控制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际贸易融资存在的主要风险

(一)国际贸易融资授信额度管理存在缺陷

农发行目前把国际贸易融资纳入客户统一授信管理。在统一授信管理下,往往会根据客户的资信情况、财务状况等为客户核定一个最高综合授信额度,并按授信业务品种的不同为客户核定一个分项授信额度。但是从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新生力量——贸易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由于普遍规模较小,这种状况使得传统的企业财务技术分析对其授信额度测算的指导意义大打折扣。可以看出,在对待贸易型企业、小企业贸易融资方面选择的策略大多过于简单,没有跟上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的“节拍”。

另外,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审批方式与传统授信审批方式及审批重点缺少差别,时效性较弱,不能满足业务需求。授信额度一旦核定,1 则一年内仅仅简单的在额度内办理业务,而非根据企业的经营变化随时调整授信额度;而且缺乏有效的贷后管理,没有充分利用贸易融资的特点,加强资金流和货物流的配套管理。

(二)贸易融资业务的前期调查匮乏

传统的信贷评估模式下,只注重企业自身的财务能力,缺少对企业贸易背景和上下游情况的前期调查。目前,支行客户经理对企业的了解只停留在企业所提供的资料上,尤其对上下游企业经营情况的了解更是匮乏,有的甚至对进口货物的用途也不甚了解,如此信息的不对称,将对贸易融资带来极大的风险。

(三)缺少针对性的贸易融资贷后管理办法

农发行尚没有针对贸易融资业务的贷后管理办法,多数客户经理仍按照传统的贷后管理模式对贸易融资业务进行贷后管理,在贸易融资发放后到收回期间,没有相应的管理措施,致使贸易融资贷后管理出现真空。这会产生两种风险:其一,一旦企业发生违约,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货物可能已经被企业处臵掉;其二,即使银行手中掌握物权,但是缺少物权处臵的能力和经验,最终只能通过追索担保的方式进行财产保全,处于比较被动局面。而实际上贸易融资业务的特点就是以其业务流程本身进行风险防范,在加强对贸易融资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定期审核的同时,特别强调结合贸易融资的业务特性进行贷后管理。另一方面,在贷后管理方面,国际业务人员和信贷管理人员责任界定不清,容易出现相互推诿现象。

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控制措施建议

(一)建立适应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的信贷管理模式

贸易融资业务时效性强,快捷的审批流程是是否能够获得业务的关键。贸易融资业务更应注重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和贸易的连续性,信用记录、交易对手、银行的贷后管理和操作手续等情况的审查,并关 2 注贸易过程所产生的销售收入,以及期限严格与贸易周期匹配等。将贸易融资授信额度作为参考数值,根据业务本身特点,对贸易融资业务实施全面动态化管理。

1、授信额度的评定不只注重财务报表的某些传统指标,可以以应收帐款周转率等这类更能体现贸易型企业业务特性的财务指标作为测算企业授信额度的标准;

2、加强贸易融资授信额度评级的时效性和灵活性。针对进口商品价格波动较快的特点,改变以往一年一评审的思路,可为半年一评,也可每季一评,中途可以随时追加或减少授信额度;更为灵活的可通过参与企业贸易流程的制定以及货权控制,给予客户临时的单笔授信。在受理贸易融资业务的时候,需要将在静态数据基础上核定的授信额度作为参考值,对贸易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进行动态化的审查。授信额度应该是银行对企业各项融资和担保的风险控制上限,而不是努力争取达到的风险暴露目标。

鉴于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的不确定性,以及复杂的贸易背景和票据交割背景,对于贸易融资业务的审查必须坚持动态化原则。如果简单地使用授信额度,不考虑企业自身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化,最终会把自己逼迫到被动的地位。

(二)加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前期调查,有效监控贸易全流程的物流和资金流。

1、加强贸易融资贷前调查。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前期调查对于贸易融资的风险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贸易真实性、上下游情况以及交易价格的调查,有助于银行切实了解企业贸易融资的背景,将风险进行有效掌控。

加强贸易背景审核。对客户的生产经营情况掌握得越全面,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轻,越有利于银行降低业务风险。客户经理要 3 经常走访客户,掌握客户所经营的主营业务,了解进口商品的市场行情,熟悉国内外贸易政策以及国际上非关税壁垒等行业动态,掌握贸易融资业务的潜在风险。

2、做好货物和资金流监控。国际贸易融资自身的有偿性是区别于一般贷款的最大特征,就单个企业而言,其主要银行往往面对的只是贸易流的一端,而试图仅从贸易流的一端来把握整个贸易过程显然是徒劳的,那样就不得不将单个企业本身的经营状况作为主要的考察依据。如今,随着国际化脚步的进一步加快,使得银行有能力和条件利用贸易流的特征和封闭管理的手段,通过境内外机构的合作,监控进出口双方,把握贸易过程中的货物流、资金流等,从而达到防范风险和提高整体收益的目的。

(三)强化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贷后管理

1、在坚持动态审批的基础上,根据每一种贸易融资产品的特点,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贷后动态跟踪和管理制度非常有必要。这种制度的建立,至少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对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动态监控,包括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企业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跟踪;二是一旦发生风险,或者确定即将发生风险时,要建立起应急方案,关键在于要尽可能的保全银行资产不受或少受损失。

2、贸易融资对银行来说能够掌握相关的货权。掌握货权在贸易融资中极为关键,而对货物的监控,银行有人力物力不能及的地方,因此,可考虑引入第三方监管,代银行进行质押物的监管,这是控制风险的关键。银行还要考察企业本身的信用以及质押物的变现能力,一旦货物价格波动较大,应要求企业追加开证保证金或银行及时处臵质押货物。

篇3:中小企业贸易业务风险控制与防范

企业经营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具体就是对企业目标的实现可能造成负面影响的各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大小。一般地讲,风险是指一件事产生我们不希望的后果的可能性。按照风险因素来自企业自身还是企业外部,企业经营风险可以区分为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

随着经济发展变化,中小企业贸易业务是商品流通中重要环节,业务形式和内容也发生很大的变化,如何控制贸易业务中,如何提前防范风险、控制风险,显得尤其重要。对于中小企业,特别是贸易业务为主公司来说,贸易业务出现风险,可能造成巨大损失而倒闭,甚至背负上沉重的债务包袱。本文阐述的贸易业务风险控制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企业所面临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全面的风险控制,而指贸易业务过程中的外部原因引起的风险与防范。从贸易业务的相关环节,结合实践经验,阐述中小企业贸易业务风险控、制与防范。

2 客户的评估调查与分类

这里所说客户包含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销售客户,与贸易业务相关的两个方面。在开始准备订立经济合同之前,对供应商和客户的经营状况、商业信誉、履约能力进行深入的调查和评估。

2.1 合同主体资格调查

一般合同主体是指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企业,包括企业法人、社团法人、行政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等。判断一个组织是否具有法人资格,主要看其是否持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颁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民政部门颁发社团法人登记证书、人事部门颁发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等。上述执照或证书除了向供应商和客户直接索要原件或复印件外,还可以根据企业名称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登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网站(http://gsxt.saic.gov.cn/),列明的企业所在省份,输入企业名称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可以查询到企业登记资格情况、营业期限以及相应的年检情况等,来判定经营主体资格是否符合要求。网站进入界面如图1所示。

2.2 资信调查内容

合同主体资格认定合格情况下,主要是对其资信进行深入调查。包括资产状况、经营范围、生产经营情况、与本企业贸易往来情况以及与其他客户往来情况等。

(1)资产状况调查包括注册资本、总投资和其他形式的资产、资产负债等。资产状况是客户经济实力和履约能力的标志。在上一节里营业执照和工商登记可以看出注册资本数额,是否全部到位,股东出资比例等。一般来讲,注册资本越大,该企业经济能力越强。其他财务指标,包括净资产、资产负债情况、银行信用额度及信用期限等。这些财务数据可能不公开,不便及时取得相关数据。但比较正规的企业一般有年度审计报告或上市公司季报年报获得。一些中小企业出具财务报表可信度低。

(2)客户经营范围及经营情况调查。客户必须在其经营范围以内从事经济活动。在订立合同前,必须提前审查合同项目是否超出了其营业执照上规定的经营范围。对于一些重要生产资料和特殊商品需要许可证经营的,还要求其出示生产许可证。对于超越经营范围经营的客户,原则上不予签订合同。

除了经营范围外,经营情况调查也是一项内容,包括生产能力、数量、质量、交货期等能否满足要求。生产能力包括单台设备产能,开工率,从而核算出基本生产能力。数量、质量、交货期调查,主要是针对合同约定的数量、质量是否能满足要求。同时,还要了解近年来盈亏情况,业务发展状况。以此判断客户竞争能力的强弱和发展潜力。有一些表面数据是比较容易获得的,比如采购或销售数量,员工人数多少、增减情况,员工资历、报酬以及员工工作满意度、精神面貌、工作态度等,从侧面反映了一个企业经营状况。

在实际业务中,往往由于种种原因对客户核心资料搜集不够理想,此时,也可以通过与其他客户经贸往来资料、其他企业对其看法或评价,也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3)如何搜集客户资料。对客户资料的搜集,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1)委托有查询资质的人员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询企业公司章程、注册情况、资金情况、经营范围、经营历史等,从而获得第一手可靠的信息途径。(2)涉及房产和土地部门,可以查询其权属信息以及是否有被抵押、查封信息等。(3)如果是国外(境外)客户,可以委托我国驻各国商务参赞处帮助了解,可以提供基本商业信息。也可以通过涉外业务的公司,如中国信用保险公司强大外国机构进行商业调查,并出具相关信誉报告。(4)正面与客户接洽,获得第一手资料。将希望了解的客户信息,直接与客户进行谈判、沟通索取资料。面对面了解客户经营品质,经营作风和能力。也可以通过派出考察组现场考察企业,包括办公场所、设施的情况。在与客户员工进行交流中掌握客户员工工资待遇、对本企业满意度等信息。

2.3 对客户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所需要资料后,必须对材料进行鉴别、整理、加工。在通过周密调查、加工处理后所得到的情况与事实的基础上,围绕客户的资本、资金情况、信誉、业务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进行分类,以便根据贸易对象根据不同类别的客户,采用不同的采购/销售政策,达到即能控制好风险,又能扩大交易的目的。一般分以下四类:

(1)基本客户。这类客户的特点是资金雄厚,经营作风好,有较强的业务能力,与此本企业有广泛良好的合作。(2)一般客户。这类客户特点是信誉良好,但资金、能力一般,与本企业成交记录有限,规模较小,多数是与本企业有很好贸易关系的中小供应商。(3)可往来客户。这类客户,本企业只有初步谈判和接触,有待由开展业务中进一步考察鉴定。可行当与之开展业务,但应该严格控制信用和交易额。(4)停止往来客户。这类客户经营作风差,信誉不佳,不宜与之进行大规模贸易往来,确有必要进行交往时,也要十分审慎,并需防备各种防范措施。

3 合同订立风险防范

对于符合要求贸易业务,可以考虑订立合同了。其中涉及合同谈判、保证人、订立注意事项等。

3.1 合同谈判

谈判是指人们为了实现各自的某种需求,彼此进行信息交流,交换观点,磋商协议,旨在谋求一致意见的行为过程。贸易业务合同谈判是指经济领域中,两个或两个以上从事贸易业务活动的组织或个人,为了满足各自的经济利益,进行意见交换和磋商,谋求取得一致达成协议的行为过程。

(1)对于参加谈判人员,一般要求,品质可靠。即谈判者首先必须忠诚可靠,并能赢得客户对他的信任。其次具有独立工作能力而具有合作精神。第三是具有相当的智力与谈话水平。

(2)参与谈判人员一般3-8人为宜,分层次构成。(1)主谈人员一般为一定身份和权力的负责人。(2)懂行的专业人员,包括专业工程师、会计师、律师等。(3)翻译、记录员等。

(3)规定谈判纪律,明确分工和权责,同时赋予主谈人必要的权力与资格。

3.2 贸易合同订立

根据谈判的主要内容,起草贸易合同。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合同主体、日期、签订地点、数量、质量、价格、交货期、检验标准以及奖罚指标、付款方式、交付标点物(或节点)、履约保证金、联系电话与邮箱明确,争议处理方式及地点。授权签字人确认,保证人资格及确定进行一一验证。防止被虚假人员或公单进行窜换。公章或合同单,还有防伪码(芯片)的比一般公章可靠。

(2)合同中保证人和代理人核定。合同订立如有保证人时,应当调查保证人的主体资格的合法性。作为保证人,必须具有民事资格和民事行为能力。其次,必须具有代为清偿主债务的能力和承担赔偿损失能力。保证人还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有关保证人的限制规定,即国家机关不得作为保证人;学校、医院等以公益事业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作为保证人;企业法人分支机构、职能部门不得作为保证人,但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有法人书面授权的,可以在授予权范围内提供保证。代理人必须事先委托人的授权,并根据授权范围以委托人的名义签订合同。代理人签订合同的,必须对身份和资格进行核查。包括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否有法人委托书,授权事项与代理事项是否相符合。以及委托期限是否在有效期内等。

4 合同履行与结算

贸易业务合同订立后,接着就是履行约定,即时跟踪实际货物(标的物)的交付准备情况,交付节点标的物或单据,验收数量与质量,双方确认结算单,开具发票,结算尾款等工作。

4.1 跟踪货物交付准备情况

无论采购合同或销售合同,货物交付前准备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贸易业务中,履行人员需要对即将交付的货物进行实地跟踪了解准备情况,根据合同约定的数量是否能满足交货要求的量,质量是否符合要求,交货日期能否达到约定的时间等。若出现差异,要即时与客户沟通进行整改,按期交付。

4.2 交付标的物或单据

客户准备好货物后,按合同约定进行交付,并获取相关单据。装船货物的提单、火车运输货票、汽车运单或收货单、仓库收货单等。这些单据可作为合同约定的付款重要标的单据。

4.3 验收数量质量确认

收货企业出具收货单据同时,还应该对数量、质量进行验收确认,作为双方结算的依据。若出现差异,要即时沟通协调,需要调整数量、质量、价格的进行再调整。

4.4 结算

根据验收数量质量,开具增值税发票并结算尾款。客户开来的发票,真实性和完税情况进行核实。正常的发票,是客户已经交完税的《完税证明》。发票还要即时进行认证、抵扣,防止逾期。

贸易业务合同控制流程图如2所示。

5 贸易业务欺诈风险防范

贸易业务欺诈指用狡猾的奸诈的手段骗人。在我国《合同法第52条》规定欺诈订立的合同属无效合同,但在贸易业务中欺诈有相当普遍性,据英国相关试调查公司表明,在最近五年里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公司遭受过欺诈事件。如果不加以防范,待发现欺诈时,为时已晚,造成了既定的损失。

5.1 欺诈风险产生的条件

从缘由来看生产条件表现在四个方面:

5.1.1 动机

欺诈公司或人,一定是有其动机的,即至少有一原因促使他们做出欺诈行为。有的从一开始就有了动机,有的是过程中发现漏洞后,就有了动机。

5.1.2 有值得偷窃的资产

金钱占有是值得获得的最终目标。但贸易业务中的产品、原材料和设备也值得拥有,有机会把这些卖掉时尤其如此。

5.1.3 机会

贸易业务环节中,没有按照规定对客户进行调查与评估;合同约定模糊不清晰;交货控制不到位、质量不符合要求等都给对手机会。

5.1.4 缺乏监督

形成内部一套监督约束机制,内部形成贸易业务主办部门、合同管理部门、财务结算部门相互制约监督。

5.2 欺诈风险防范

公司应评估贸易业务中什么环节(地点)会发生欺诈行为,怎样实施与欺诈有关的政策。然后该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发生欺诈的可能性。这些措施包括以下内容。

5.2.1 减弱欺诈动机

贸易业务中客户的提供资料、经营过程诚实守信,坚持合理的利润率,与其他公司业务合作中没有欺诈行为等,去减弱欺诈行为动机。

5.2.2 减少被偷窃资产数量及机会

加强贸易业务高价值货物的监管并对其进行所属标记。严格按照客户调查与分类进行审核,按合同订立前,履行中要求进行关键点的控制与交付,减少欺诈机会。

5.2.3 强化财务控制和管理系统

强化财务监督可以确保规定都到位,促使每笔合同完全遵守内部规定。不允许财务一条龙由贸易业务部门人员单个负责。保证做到有完全的检查记录,这样的贸易业务中每一笔付款、收款都有据可查到具体每笔订单。每笔合同客户的主体与签字盖章为同一主体,防止过程假的人员冒充以及假公章的使用。贸易业务内部也要建立用章审批的规定及流程,防止公章违规使用,失控情况发生。

5.2.4 发生欺诈后处置

欺诈行为发现后,要即时处置。公司要有相应规定和流程。包括,停止现在贸易业务,保留相关证据;冻结与该客户的往来;追究该客户的责任等。

6 结论

贸易业务中风险随时存在,需要对客户认真仔细地调查、评估和甄别分类,同时动态掌握过程中的变化,并及时调整。贸易业务合同需要按条款约定,谈判和订立。在履行过程中,严格按照货物交付标的物数量、质量等单据把控。欺诈行为发生有其动机和监督管理漏洞可钻,及时发现并堵塞这些可能性,形成内部的管控机制。贸易业务的风险就可能最大限度的进行事前防范,减少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高立法,虞旭清等主编.企业经营风险管理实务[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2]谭小芳.商务贸易风险控制培训[R].2015,(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Z].1999,(10).

篇4:贸易业务风险管理办法

一、贸易融资业务的主要风险

(一)国际贸易融资授信管理存在缺陷

目前,农发行把国际贸易融资纳入客户统一授信管理。在这种模式下,根据客户的财务状况、信用状况等指标为客户核定年度最高综合授信额度,并按授信业务品种的不同为客户核定一个分项授信额度。但是,进入农发行的进出口客户中,大部分为贸易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存在规模小,财务管理不规范等现状,这种状况使得注重企业财务指标测算和分析对其授信额度测算的办法存在较大水分。因此,目前农发行对当前进出口客户贸易融资选择管理的策略过于简单,评级授信方式过于程式化,灵活性欠缺。

(二)贸易融资业务的前期调查匮乏

传统的信贷评估模式下,只注重企业自身的财务能力,缺少对企业贸易背景和上下游情况的前期调查。目前,支行客户经理对企业的了解只停留在企业所提供的资料上,尤其对上下游企业经营情况的了解更是匮乏,有的甚至对进口货物的用途也不甚了解,调查流于形式,如此信息的不对称,将对贸易融资带来极大的风险。

(三)贸易融资贷后管理缺失

农发行尚没有针对贸易融资业务的贷后管理办法,多数客户经理仍按照传统的贷后管理模式对贸易融资业务进行贷后管理,在贸易融资发放后到收回期间,没有相应的管理措施,致使贸易融资贷后管理出现真空。因此,一旦企业发生违约,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货物可能已经被企业处置掉,农发行不能及时拿到货物处置的权利。即使银行手中掌握物权,却没有物权处置的能力和经验,处于比较被动局面。而实际上贸易融资业务的特点就是以其业务流程本身进行风险防范,在加强对贸易融资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定期审核的同时,特别强调结合贸易融资的业务特性进行物资流和资金流的管理。另外,在贷后管理方面,国际业务、客户、信贷管理人员责任界定不清,容易出现相互推诿现象。客户部门总以为贸易融资是国际业务部门的业务,在业务审批发放后,客户经理不会像流动资金一样进行跟踪管理,不能掌握物资流和资金流动向,极易造成潜在风险。

(四)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法律环境不完善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涉及国际金融票据、货权、货物的抵押、质押、担保、信托等行为,要求法律上对各种行为的权利和责任有具体的法律界定,但是目前的金融立法明显滞后于业务发展。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关于贸易融资的法律规范,有些贸易融资业务的常用术语和做法在法律上还没有相应的法律界定。这种不完善的法律环境使贸易融资业务风险进一步加大。

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控制建议

(一)建立适应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的信贷管理模式

贸易融资业务时效性强,快捷的审批流程是是否能够获得业务的关键。贸易融资业务更应注重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和贸易的连续性,信用记录、交易对手、银行的贷后管理和操作手续等情况的审查,并关注贸易过程所产生的销售收入,以及期限严格与贸易周期匹配等。将贸易融资授信额度作为参考数值,根据业务本身特点,对贸易融资业务实施全面动态化管理。

1、授信额度的评定不只注重财务报表的某些传统指标,可以以应收帐款周转率等这类更能体现贸易型企业业务特性的财务指标作为测算企业授信额度的标准;

2、加强贸易融资授信额度评级的时效性和灵活性。针对进口商品价格波动较快的特点,改变以往一年一评审的思路,可为半年一评,也可每季一评,中途可以随时追加或减少授信额度;更为灵活的可通过参与企业贸易流程的制定以及货权控制,给予客户临时的单笔授信。在受理贸易融资业务的时候,需要将在静态数据基础上核定的授信额度作为参考值,对贸易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进行动态化的审查。授信额度应该是银行对企业各项融资和担保的风险控制上限,而不是努力争取达到的风险暴露目标。

3、简化用用信环节。在客户用信时,减少调查、审查、审批部门,由主管国际业务部门统一管理,对客户用信进行调查、审查、审批,提高办理效率。

(二)加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前期调查,有效监控贸易全流程的物流和资金流

加强贸易融资贷前调查。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前期调查对于贸易融资的风险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贸易真实性、上下游情况以及交易价格的调查,有助于银行切实了解企业贸易融资的背景,将风险进行有效掌控。

加强贸易背景审核。对客户的生产经营情况掌握得越全面,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轻,越有利于银行降低业务风险。客户经理要经常走访客户,掌握客户所经营的主营业务,了解进口商品的市场行情,熟悉国内外贸易政策以及国际上非关税壁垒等行业动态,掌握贸易融资业务的潜在风险。

(三)强化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贷后管理

1、建立贸易融资贷后管理跟踪检查制度。在坚持动态审批的基础上,根据每一种贸易融资产品的特点,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贷后动态跟踪和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一是要对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动态监控,包括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企业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跟踪;二是一旦发生风险,或者确定即将发生风险时,要建立起应急方案,关键在于要尽可能的保全我行资产不受或少受损失。

2、做好货物和资金流监控。贸易融资对我行来说能够掌握相关的货权。掌握货权在贸易融资中极为关键,而对货物的监控,农发行有人力物力不能及的地方,可考虑引入第三方监管,代理质押物的监管,这是控制风险的关键。还要考察企业本身的信用以及质押物的变现能力,一旦货物价格波动较大,应要求企业追加开证保证金或由我行及时处置质押货物。

可以通过境内外银行机构的合作,监控进出口双方,把握贸易过程中的货物流、资金流等,从而达到防范风险和提高整体收益的目的。

3、加强行内联动机制,防范潜在风险。若贸易的进出口双方都在同一银行办理业务,通过行内的联动机制有利于银行及时了解上下游企业情况,准确判断贸易背景的真实性,一旦贸易双方出现资信风险,及早采取措施,排查堵漏,也可协调各方面力量,积极防范融资风险。

(四)认真学习研究国际贸易融资有关法律规定,防控法律风险

收集近年来我国贸易融资相关法律规定,加以认真研究,分析法律案例,分析国际惯例与我国现行的法律环境,不断完善贸易融资产品设计,制定可行的操作方案,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规避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

篇5:贸易业务风险管理办法

(第二期)--国内信用证业务的卖方融资风险

引言: 上期贸易融资业务风险案例启示与大家研讨了优质买方贸易背景下保理业务的操作风险,本次我们推出“国内信用证业务的卖方融资风险”,希望与大家共同研究国内信用证业务中,融资与结算功能之间的内生联系,以及融资结算服务加载与企业交易流、货物流、资金流之间的匹配关系。正文:

近年来国内信用证业务的蓬勃发展离不开融资需求的推动,从之前的“代付”时代到现在的“福费廷”阶段,都是以满足客户的融资需求来撬动业务的推介。该模式既符合当前的国内贸易结算习惯,也迎合了客户的低成本融资需要。随着新版国内证管理办法呼之欲出,跨行间的国内证业务合作方兴未艾,与此同时借款人信用风险高企,却导致国内信用证的垫款率上升较快。因此,只有建立在真实、有效结算背景基础上的贸易融资,才能发挥其自偿性的特点,对抗经济下行等多种因素带来的各类风险。

一、案例情况

A公司为某大型制造企业B公司的下游分销商,两公司间有长期稳定的贸易关系。2014年1月20日,A公司向X分行申请开立6个月延期付款国内信用证,金额1亿元,保证金比例20%。A公司提交的贸易合同为2013年6月签订的效期1年金额10个亿的购销合同。合同标的为机械设备,可分批交货,单价视市场情况,未明确结算方式。开证申请书单据条款仅要求提供增值税发票,在X分行要求下,增加了货物收据条款。

2014年1月20日国内信用证开出,当日下午收到B公司交单。单据包括增值税发票20张,品名分别为“粉碎机、机床、冲压机”若干,单价不等,共计金额一亿零一百二十万元,发票日期分布于2013年12月3日至2014年1月6日之间,发票网络核查显示真实有效;货物收据一张,金额1亿元,未显示签发日期,仅有开证申请人签章。

2014年1月21日X分行处理到单,未向申请人提示不符点,在获得申请人同意付款回执后发出承兑。当日,A公司持承兑电及其他相关材料,向X分行申请买方付息代理福费廷业务。次日,X分行向B公司发放福费廷融资款项。

2014年7月21日承兑到期时,A公司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无力付款。X分行被迫垫款8千万元。事后,X分行对该笔业务进行调查,发现贸易合同及增值税发票真实有效,但货物收据为臆造单据。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到货物的交割早在国内信用证开出前已完成,且购货款项已通过汇款方式完成支付。信用证项下的福费廷资金经拆分后,分三次转账回流开证申请人A公司。

二、案例分析

此案例中,经办行在信用证开立、承兑、福费廷阶段均未重视国内信用证结算的异常情况,未能及早发现风险,最终导致了垫款损失。

(一)信用证开立阶段

开证行在申请受理阶段,虽对贸易背景进行了审核,也采取了部分措施,但仍存在处理问题,未能锁定结算需求的真实性。由于目前国内贸易采用的合同往往是比较宽泛的长期合同,对合同项下的标的及单价也使用较为笼统的表述。经办行基于交易双方的长期合作关系,习惯性地放宽了对合同的审核标准。

此案例的合同未定结算方式,经办行应要求客户进行补充修订。经办行注意到开证申请书上仅要求提供发票,提示申请人补充货物收据条款是正确的,但应进一步补充审核结算背景。单据条款仅要求受益人提供发票,表明开证申请人不需要通过信用证的有条件支付手段,来控制合格产品的按时交付。换言之,开证申请人并未凭借信用证的结算功能,来保证其获得合同项下的合格商品,结算需求真实性存疑。

(二)信用证承兑阶段

开证行收到全套单据后,应认真审核到单,向客户提示全部不符点(如有),避免之后出现商纠时,申请人以开证行未提示不符点存在处理失当为由,向银行追责。反之,则应使用不符点合理拒付,保护开证行权益。

此案例中,单据存在“发票金额与货物收据金额不符、货物收据无签发日期”等不符点,此类情况也提示开证行,结算真实性存在疑问,开证行应向申请人充分提示不符点并与申请人积极沟通,在确保授信敞口相对安全的前提下再行承兑。反之,则应提示不符点,合理拒付。但实际操作中,开证行并未向客户提示,一方面易引发银企争议,另一方面也错失了开证行避免垫款损失的机会。目前,国内信用证尚未出台统一的审单标准,各行根据惯例结合具体情况自行掌握。在此环境下,国内信用证审核应在“单证一致、单单一致”的基础上,兼顾“实质相符”的审单原则。开证行在无法确认结算背景真实的情况下,更应从严把握审单标准,向开证申请人提示全部不符点,避免后续可能发生的纠纷。

(三)办理福费廷阶段

议付行应在确保贸易背景真实有效的情况下,进行福费廷业务的受理。此案例中,由开证申请人提出买方付息代理福费廷业务,经办行更应对买卖双方的贸易背景及代理关系进行尽职调查,确保贸易融资的发放建立在真实结算业务基础之上。

此案例中,经办行应基于在办理结算业务过程中发现的蛛丝马迹,进一步就贸易背景与结算业务的匹配性进行核查,如经审慎评估仍觉存疑,则应拒绝客户叙做融资的申请,并及时预警、采取相应的资产保全措施。

(四)融资后监控阶段

融资发放后,经办行应注意融资资金流向。如发现回流开证申请人情况,则应密切关注贷后对客户资金流、物流及信息流的监控检查。此案例中,经办行应对福费廷资金流向进行必要的跟踪,发现资金疑似回流情况,应进一步了解货物的实际流转状况。一旦发现结算背景虚假,则应立即要求申请人提前补足开证敞口,并密切关注申请人生产经营状况,避免发生资金损失。

三、案例启示

上述案例是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贸易融资”被扭曲为“融资贸易”的典型形态,即便贸易背景真实但却与银行的结算无法有效匹配,客户往往重复使用前期已完成的真实交易背景,套取银行信用或信贷资金。由于目前国内信用证业务的保证金要求比票据业务更低,容易成为骗贷等不良行为的突破口,经办行应提高警惕。目前,国内信用证业务基本在同一家经办行开展,结合国内证相对较长的业务流程,经办行只要把好贷前、贷中、贷后三道防线,就一定能发现风险隐患,提前做好防控措施。

鉴于贸易背景真实有效,以及贸易融资需求与企业实际相匹配均是国内信用证业务开展的基石,为帮助大家在业务办理过程中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及时预警,从而有效规避业务风险,下文从开证行及议付行两个不同角度为大家总结了审查要点:

(一)开证行的审查要点

1、对开证申请人资信情况的审查

开证行应通过对申请人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生产经营许可证等资料,结合申请人的信用记录及贸易项下的兑付情况,确保申请人具有开出国内信用证项下的兑付能力、兑付意愿,以及经营的持续性。

2、对开证申请人经营状况的审查

开证行应确认信用证项下的购销活动为开证申请人的主营业务,且符合开证申请人的经营规模。

3、对买卖双方关联关系的审查 开证行应对买卖双方的关联关系进行深入了解,避免对有关联关系的买方授信开证,防止有关联关系的买卖方,利用虚假贸易背景套取银行信用。

4、对基础贸易合同的审查

开证行应对基础贸易合同进行全面审查。在确保贸易合同的真实有效的基础上,审查合同金额、标的、数量、结算方式、帐期是否明确,是否与买卖双方经营情况相符合,合同单价与一般市场价格是否基本吻合。对于价格波动频繁的商品,银行应审慎介入。

5、对信用证标的、条款及期限的审查

开证行应对开出信用证的内容进行审查,确保信用证标的处于申请人的实际经营范围之内,单据及费用等条款与基础合同的要求相符合,装运期、交单期、效期与合同及实际贸易情况相匹配。

(二)议付行的审查要点

1、对国内信用证的真实性及完整性审查

议付行应对收到的国内信用证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审查。应通过密押、有权人签字、证实电等多种技术手段,防止受理伪造的信用证,或不完整信用证的情况发生。

2、对提交单据的审查

议付行应对提交的单据进行审查。在进行表面一致性审查的同时,注重单据真实性的审查。可通过网络验证、要素比对等手段,严格审查增值税发票的真实性和唯一性。必要时,可采用加签方式对增值税发票进行正本批注,防止企业在多家银行重复使用。另外,应注重对货权关系的审查,要审查是否发生了真正的货权转移。

3、对基础贸易合同的审查 议付行应对基础贸易合同进行审查,确保贸易合同的明确、真实、有效,同时合同金额、标的、数量、结算方式、帐期应与卖方的经营情况及结算习惯相符合。

4、对受益人经营情况的审查

篇6:贸易业务风险管理办法

国际航运贸易业务管理专业简历表格

个人基本简历
姓名: 应届毕业生求职网 国籍: 中国 照片
性别: 民族: 汉族
目前所在地: 广州 户口所在地: 梅州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23岁
联系电话: XXXXXXXXXXX 电子邮箱: XXX@yjbys.com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 外贸跟单/跟单助理, 单证员, 跟单员
工作年限: 1 职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时间: 一个星期
月薪要求: 面议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工作经历: 广州市XXXX贸易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 -03 ~ 2013-05 公司性质: 民营企业 所属行业: 贸易/进出口 担任职位: 外贸跟单助理 工作描述: 从事外贸跟单前期工作,如货物整理与检验、物流配送、公司内部行政工作等。 离职原因: 广东XX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起止年月: -01 ~ 2012-07 担任职位: 爱心社区服务队组长 工作描述: 社区服务队是花都区连续两届入选“志愿者广交会”的志愿服务队的两个队伍之一,主要负责花都区新华镇10个社区的志愿服务工作,主要从事义育,弱势群体的探访及照顾工作。我主要负责社区小朋友课余兴趣班义教,如课程安排、小朋友的人员安排及管理、活动策划。 离职原因: XXXXXX电子厂 起止年月: -06 ~ 2010-09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 制造业 担任职位: 生产员 工作描述: 暑期工:从事生产线生产工作。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广东XX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学历: 大专 毕业时间: 2013-06
所学专业一: 国际航运贸易业务管理 所学专业二: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良好 国语水平: 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1、获得大学生英语CET-4证书 2、书写能力强,曾获得书法类的奖项(祥见奖励情况) 3、获得全国一级计算机证书
自我评价
在大学三年里,虽然没像其他同学一样努力拿很多很多证书。获取各种奖项。但是我相信,在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工作和周末节假日的兼职,让我学会很多,耐心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对人诚恳、真诚。才能得到别人对你的真诚。积极主动才能更好的把握机会。我一样不会输给其他人! 每个公司都希望能找到优秀的人才,我虽然不是很优秀,但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让自己变的非常优秀。

上一篇: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下一篇:实习生的个人实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