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的营销基因

2024-06-20

酒文化的营销基因(共8篇)

篇1:酒文化的营销基因

酒文化的营销基因

现在酒水市场竞争的操作中,有两大关于酒文化的观点:

1、酒水竞争的灵魂就是酒文化,只要做好了酒文化塑造,一切就万事大吉了;

2、酒文化没有多大用处,不要跟我谈酒文化,还是来点务实的。

这不仅体现在很多企业市场销售人员中,同时也是很多营销专家们的两大看法,我们认为,还可以再往前看

几匹 酒文化营销黑马

很多人知道小糊涂仙的“难得糊涂”文化大获成功,就有人开始了对小糊涂仙的酒文化崇拜,以至于短时间内酒文化制胜的观念风行天下,很快酒水的“窖、妖、鬼、神、人物、智、传说”等文化大行其道,概念满天飞,如果不搞一点“文化” 到酒水的身上就意味着跟不上市场的节奏,不时髦,经销商就不会要;其实小糊涂仙的酒文化另有奥妙;

金六福是近几年的一匹黑马,并且逐渐在强手如林的酒水市场上成了较大气候,“福文化”已经差不多深入人心了,现在很多农村市场和城市人群都在不二之选地选择金六福酒作为家庭聚会酒或自饮酒;

更早的时候,湘西的酒鬼酒更是把千百年来喝酒人群的一个独特现象和魅力传神地体现在了一个酒品牌上,可惜的是,由于体制和诸多微妙因素,酒鬼酒走向了没落,并没有在鼎盛时期更上一层楼,成为当时绝妙之选的“中国最贵的酒”,却让后来者水井坊抓住机遇崛起了;

自从打出水井坊——“中国最贵的酒”——中国白酒第一坊,600百年窖池,明清遗址窖池概念以后,经过多年的巨资投入和品牌培育,现在水井坊“中国高尚生活元素”的奢侈品形象定位已基本牢牢树立,成长为强手如林的白酒第一线品牌;

在此后,由于品牌战略的需要,泸州老窖横空出世了“国窖1573”,中国白酒标准鉴赏级酒品,从而比肩甚至要超过另一超高端白酒——水井坊,舍我其谁地推出了“你能品味的433历史”的酒文化,无人能敌; 还有一个来自安徽的口子窖,从一个**大曲到今天的“真藏实窖”,大讲品质文化,酒体的微黄色文化;

由以上几个有代表性白酒的发家史可以初步看到酒水文化的演绎,在此之外,还有大量的“窖、妖、鬼、神、人物、智、传说”等酒文化,但是,除了以上几个著名品牌的大获成功似乎跟酒文化还有些原因以外,其他大量的乱七八糟的酒文化除了在当时忽悠了一批中小经销商以外,似乎从头到尾就从来没有人真正地把它当成一个什么像样的“东西”。但是这件事情影响了酒水界,坚定“酒文化”和打倒“酒文化”一直甚嚣尘上,不绝于耳。

酒文化的层次和类别

中国自古有两大消费文化:一曰酒、二曰茶。茶尽管很有文化,但是不免流于小众人群,远没有酒文化的共鸣感和体验感这么深。

什么是酒文化?

对于商品而言,对他的客观的、可信的、发自内心的赞美、多方位的美好展示表现、欣赏和荣誉积累,这才是它的“文化历史”,也就成了一种文化现象,这就是商品的文化。对于酒文化而言,历史是它的真实,也是它的文化,否则,就只有该酒水的“现代文化”。但是对于酒水尤其是白酒而言,在大多数普通消费者心目中,是非常忌讳“现代”而发自内心地喜欢“陈酿或者老窖”的。

酒文化有两层:

1、酒水真正的风格品质,独树一帜;

2、对于它的赞美和流传。其中,一 是酒水的“本体文化”,是不可动摇和乱造的东西,造了也没几个人相信,这是它与生俱来的东西,是可观的、经得起检验的,有独立风采和竞争力的;二是它的衍生文化,是人类对于一切美好的东西的追逐和欣赏,是对于美好东西的寄托和展望,会留下很多优美溢美之词和传说。这些随着时间的推移所不断产生的东西逐渐成了酒品牌所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向消费者展示了它独有的光彩和价值。

在市场竞争中,“酒文化”无非是俗文化和雅文化,在公认的五大酒文化派系中(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人物文化、个性文化、概念文化)中,在实际操作展现出来的主要是以下9种: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窖池文化、哲理文化、情感文化、热点文化、民俗文化、概念文化、祈愿文化等。在这些文化中,历史文化和窖池文化如果属实,那就是酒水的“本体文化”,其他只是类似于“衍生文化”的一些外加性的东西,往往被厂家弄成了“拉郎配文化、捆绑文化、佐证文化、浮躁文化、概念文化、快餐文化”等,“你自己都不相信的东西你能指望蒙我?”,这就是很多充满了“文化”的酒品牌并不被消费者买帐的重要原因。

酒文化黑马营销表现的背后

小糊涂仙能成功,表面上是“糊涂文化”风行一时,其实这只是引起了一个特定人群的共鸣,但是支撑共鸣下去的和走到今天的却是“茅台镇传世佳酿”和后来不得已改成的“传承美酒文化”,但是在此之前,“茅台镇传世佳酿”已经深入很多人心了。

如果酒鬼酒不是在当时相当独特的造型包装和独树一帜的兼香型(今天改叫馥郁香型),它告诉消费者:喝我的酒吧,我的酒里有酒鬼文化呢,你去喝么?酒鬼酒是“独特”的成功,也是审美情趣在当时的成功。

如果不是因为“中国最贵的酒”,单单是“中国白酒第一坊”这个其实空洞的广告语,水井坊能走到今天?除非是酒水界的书呆子。在此之后出现了大量的“中国第一 *** ”,你从此再次看到了另一个成功的后来者么。

国窖在中国,某种程度上只有一个,那就是泸州老窖,这就是无可争议的成功,1573 是第一个经得起检验的,起点高,标准高,“中国白酒标准鉴赏级酒品”,这就是品牌在市场上赛跑的“耐力”。

如果还是停留在“执信有恒、成功有道”而不是“真藏实窖”和微黄色的酒体验证,口子窖能有今天走得这么远?

酒文化的营销力

由此可见,对于酒水而言,它的独树一帜的风格是成为名酒的不二之选,是流芳百世的基因,也是市场竞争中有效区隔的概念,没有自己的风格,对于欲成为名酒的品牌而言,无异于是多余的,风格是酒水的本体文化,是基因,是所有文化的渊源。

除了风格,还有很多时事的共鸣、哲理的、热点的、民俗的、人物的东西,不一而足,都可以成为情趣型酒文化,从而有效规避同质化,增强销售力。

但是,本体文化和衍生文化在品牌市场竞争力上是有比例的。一般情况下,是8/1甚至是9/1,只有在酒水情趣型文化的社会底蕴很深、共鸣感很强的情况才会有所上升,但是在市场销售力的作用中依然还是辅助性的而不是依赖性的,否则就要犯拉郎配文化等低级错误。作为行业外的消费者,没有几个人会象我们这些行业中人一样关注酒行业,更不会去关注什么酒文化,绝大多数人关心的还是他自己的生计,在关键消费时,他首先想到的还是品质如何?名气如何?所以,文化只是辅助物,可以锦上添花,但还是不能雪中送炭,除了对文化的需求本身可以例外。

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文化审美和表现,酒水也不例外,懂得了这二者的基因和内在逻辑,正确地看待和规划并运用它,酒文化一定会成为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这也是酒水竞争马拉松赛跑的持久耐力所在。

篇2:酒文化的营销基因

听到别人如此评价自己,史玉柱和马云会作何感想,我们无从知晓;他俩是否会想起不久前的1999年?那一年,史玉柱凭借脑白金东山再起,马云则创立了阿里巴巴。

舞台虽大,10年尚短。对于史玉柱与马云来说,“快公司”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总能领受超越常规的荣耀;然而“快公司”又是无奈的,因为太多的疑惑与迷乱始终萦绕旁侧。或许一切定论都还显得过于匆促、苍白,但巨人和阿里巴巴超常规崛起下的“赌徒”背景,却着实有些传奇色彩。出场人物:史玉柱 马云

商业影响力:商业模式 资本运作 概念营销 1.雷同的角色扮演:“赌徒”本色

“如果下海失败,我就跳海”。血性豪迈、誓言铿锵。1989年年初,深圳,柔弱书生史玉柱开启创业、创富的激情岁月。

史玉柱的“第一桶金”靠软件开发博取。相较而言,史玉柱的优点恰恰是马云的缺点,史在IT技术开发面的功力远非马云所能比。

“IT技术不够擅长的话,或许会影响马云对互联网产业的研判与决断。不过,好在阿里巴巴不是吃‘技术饭’的。”在财经作家孙燕君看来,马云的短板正是“IT技术不够擅长”,这方面,他与王志东(微博)、丁磊、李彦宏都有差距。孙燕君与马云有着13年的交情。1992年迁至珠海后,史玉柱的个人梦想是成为“中国的比尔-盖茨”,将巨人公司打造成“中国的IBM”。及至1995年,史玉柱在全国范围内以雷霆之势发动“三大战役”(药品、保健品、电脑),激情澎湃地宣称“三大战役”完成之后,巨人将跨越100亿元关口,成为中国最大的企业。在彼时的史玉柱的眼里,市场就是赌场,他要赌一把大的。

史玉柱一直认为自己运气好,但凡抵临绝境总会如有神助化险为夷。但不幸的是,他败了,而且很惨。信奉“数字就是规模、速度就是效益”的他,头脑发热之下,以令人惊诧的“速度”将巨人大厦由18层一步步推高至70层,正是这种“冲动的惩罚”彻底埋葬了他当时的梦想。在史玉柱的“字典”里,“赌徒”是个褒义词。他曾经直言不讳地对本报记者说:“我就是赌徒,这无所谓。什么叫赌?无法预知结果,只能凭借自我感觉做的事情都属于赌博。只要投资,你很难预期未来,所有的经营企业者都存在赌博的成分,除非你把钱存银行吃利息,那就不用赌了。”

1997年,巨人危机总爆发,史玉柱逃离珠海、转战上海,以保健品的名义继续豪赌。当然,彼时的境况下,保健品确是赌输家底的史玉柱快速实现自我救赎的必由之途。

史玉柱运用军事思维发动“三大战役”时,杭州青年马云在美国触网,他的生活自此改变。创业之初的马云不像现在这样个性张狂、语锋凌厉,尽管他那时口才也很好。始于1995年,马云在杭州向企业兜售一种难觅其踪的产品——网络页面。那个时候,马云已经有了“偶像”,他就是带领雅虎腾飞的杨致远。梦想在心中激荡,马云要干的是把“中国黄页”做成中国雅虎。

为了把面向企业服务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做大做强,马云来到了北京,但是没有人相信他。1995年年末的一天,孙燕君约请了30家媒体的领导,聚拢到长安俱乐部雷吉尔餐厅听马云“讲互联网”。“沙龙”从晚上7点一直持续到11点才结束,大家喝得醉醺醺一哄而散,马云的那些奇思妙想如同过眼云烟,没有一个人拿他当回事儿。孙燕君记得当时有人向马云提了个问题:“目前的政策环境下,民营公司怎么可能把网络做起来?”这是马云无法回答的问题,也是他极力回避的问题。当年,搞网络的第一大风险就是政策风险。北京一行,发了几篇新闻稿件而已,除此之外,马云没有任何收获。接下来,“中国黄页”的合资之败,将马云击倒在地。

但马云和史玉柱一样都不信邪。1999年初,马云回到杭州以50万元创业,开发阿里巴巴网站。孙燕君懵懂地意识到,“互联网行业里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马云或许真要成事了。” 阿里巴巴的草创,是马云的第一场赌,他押宝在B2B,一个在当时普遍不被看好的产业。2000年9月,马云策划了第一届“西湖论剑”,和王志东、张朝阳、丁磊、王峻涛(微博)这些“大佬”并排而坐,马云内心惴惴,因为他还不知道阿里巴巴能靠什么盈利。一个月之后,马云确定将“中国供应商”作为主打收费产品,成立直销队伍在浙江省内开展拉网式“直销”。靠B2B起家的马云一度不看好网上购物,但2003年他出人意料地介入到C2C领域,以孙正义投下的8200万美元为资本开张淘宝网,对撼美国eBay.没有人认为马云会赢,但马云居然又赢了,将eBay易趣挑落马下。2005年的马云春风得意,他以张扬的举止将雅虎中国揽入怀中,不承想却从此跌入“整合”的泥淖,至今难有建树。

马云的三场豪赌,赢两场输一场。马云其人,喜欢赌,但不好赌,创业时期经常挂在嘴头的一句话是:“失败有什么可怕,大不了从头再来。”马云是抱定愿赌服输的心态去经营淘宝网的,“做了就全力以赴,输赢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把对的事情做好。阿里巴巴赌过,已经赢了,淘宝网、雅虎中国赌的都是未来。”

时至今日,在公众心目中,史玉柱、马云仍是面目复杂、“一言难尽”:一方面,他们勇敢而坚定地追逐梦想,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建筑希望;另一方面,作为中国商界的新偶像,他们的行为举止过于标新立异、醒目刺激。赌性作祟的史、马两人,以“快公司”的姿态轻而易举地颠覆了公司演进的成长规律,打破了以时间、空间为核心本位的公司体系,突破了固有的经济价值方程式,凸显了网络的造富功能与魔力。

企业经营,勇敢者的“游戏”。对史玉柱、马云而言,一直面临着这样的“大考”之题:自己的心志是否足够坚硬,行动是否果敢坚决?能否承受住草根式成长必然经历的淬砺与风险?如何安保始终合情合理、合规守则,始终处于安全边界? 某种程度上,愿赌服输是一种境界、一种修为,幸运的是,史马两人也已经意识到,必须真正建立起“以我为主、以变应变”的企业战略与体系,以避免舆论追责、产业震荡、资本冲突后蒙受停滞与紧缩之厄。2.迥异的成长“基因”:专制化与资本化

痛定思痛、检讨自我,史玉柱习惯用一个“搞”字来形容当年新闻媒体对巨人的“打杀”,“1997年,是媒体把巨人搞休克,搞死了。”

早期的史玉柱坚持不与外人合资合作,除非自己控股。1997年时,出于“拯救”巨人的道义支持,安徽古井贡、浙江万向集团先后寻求与史玉柱合作,但都无果而终。曾任巨人集团常务副总裁的王建评价,“史玉柱的最大缺点是清高,最大的弱项是与人交往,最大的局限是零负债理论。”

史玉柱的这些性格 “缺陷”,注定将巨人集团做得很专制、很封闭。巨人网络总裁刘伟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们跟不上老史的思想,你能否决他吗?最后还要被老史上一堂洗脑课。”巨人的勃兴和衰落都是疯狂的,因为没有股东或者是其他出资人能够监督、约束顽固不化的史玉柱。

公司独资、资产独享、风险自担,早年间的史玉柱似与资本绝缘。史玉柱的资本意识是从借壳“青岛国货”开始的,他逐渐懂得利用资本的力量去放大资产,其后,他还辗转购买了华夏银行、民生银行的股份,股市狂飙之时,史玉柱凭借手中的“银行股”大赚其财。再后来,史玉柱以股份制方式建立了巨人网络公司,“我最终想做成上市公司,这样的话公司更透明,监督更多、监管更严,一个人没有制约,容易犯错误。”这算是史玉柱的检讨与彻悟。史玉柱的缺点正是马云的优点,比如团队的建构、资本的意识、国际化的企图。阿里巴巴的组织体制雏形是合伙人股份制,50万元的启动资金由18位创业元老拼凑而来,每个人的股份占比情况依据出资额设定。共同出资、抱团打拼、风险共担、利益同享,这是马云创业团队的鲜明特征。

但史玉柱不同,很长时间之内他不懂资本,无暇进行股份制改造。有人做过非精确统计,在史玉柱处于事业上升期的5年中,前后有近2万人进出“巨人大家庭”:大量地进入、批量地流失。当史玉柱终于肯正视巨人集团“青春期”的管理问题,他又忽略了最核心的问题——激励机制的建立。

早年间,史玉柱奖励销售人员的办法直接而现实,就是当众发钞票,论功行赏、奖惩分明。遗憾的是,史玉柱终究没有解决员工的归属感问题。1999年转战上海之后,史玉柱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重大改变,他才逐渐意识到团队的意志与利益才是事业可持续的根本保障。马云从不谋求股份的优势去控制他人,当然他也不希望别人控股他,他唯一可以接受的方式是——阿里巴巴的经营团队控股。侠义文化,是阿里巴巴的一种主流价值观。痴迷武侠小说的马云,向往的是那种侠肝义胆、啸聚江湖、同甘共苦的胸襟气象,马云极力倡行的是“均富观”,阿里巴巴内部推行全员持股制,年满4年的员工均有资格拥有股权。

阿里巴巴每年都要举行“五年陈”颁奖仪式,“五年陈”的员工可以得到两件礼物:白金戒指以及股权。史玉柱没有马云那么彻底和纯粹,他依然坚持“家族控股”,核心高管持有股份,员工持股面并不广泛。英语的娴熟运用,让马云从一开始就为阿里巴巴插上了“国际化”的“翅膀”,这种“国际化”体现在三个方面:人才的国际化、资本的国际化、生意的国际化。国际化方面,马云有过惨痛教训。奉行“全盘西化”的马云曾经空降了多位“洋面孔”的高管,在美国、日本等地设置办事处,大步流星向着国际公司的目标迈进。但这些美好想象,纷纷凋零在2000年起的互联网冬天里。

但阿里巴巴依然挺了过来,这不能不归功于马云将资本运用到了极致。高盛是马云吸引到的第一家风险投资,据说此前他拒绝了38家风险投资商。马云的B2B事业被视为资本催生的直接产物,淘宝网的诞生也是资本下的“蛋”,成就马云的资本推手是日本软银的孙正义。历数过往,马云的所有资本运作似乎都与孙正义有关。孙正义是马云的“贵人”。选择恰当的时机去香港上市,是孙正义与马云联手导演的精彩棋局,也是马云赖以自傲、至为得意的一次资本运作。

操着一口流利英语的马云喜欢混迹于国际性大公司之中,他是达沃斯论坛、财富论坛的常客。置身于世界500强云集的“名利场”,马云豪情万丈地说:“阿里巴巴要学会踢世界杯。” 史玉柱似乎没有马云那么大的野心,早在巨人网络赴美上市之前,他曾亲口告诉本报记者:“我是摔过跟头的人,大抵已经没有了早年的那种雄心壮志,比如当中国首富,进世界500强什么的,对于这些我看得很淡,没兴趣,我甚至没兴趣把公司做大。”

篇3:体验营销中的快乐基因及体验策略

一、体验营销的理论基础

体验营销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经济学和心理学两个方面。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人既是自然人又是社会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更多的作为消费者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以经济人的假设为前提,消费者一生所追求的是自己的最大幸福。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了一个幸福方程式:幸福=效用/欲望。从这个公式来看,幸福取决于两个因素:效用与欲望,假设在某一个阶段内欲望可以看作既定的,那么幸福就取决于效用,消费者追求幸福最大化等同于追求效用最大化。效用正是消费者使用某种商品时获得的某种满足和快乐,是人们的一种心理活动现象。如果生产者能从消费者的心理满足出发,生产和设计产品,营销人员能够刺激和唤起消费者的欲望与心理感受并使之得到满足,那么就抓住了效用,抓住了消费者的幸福感,也因此抓住了商机。我们现在很多企业只注重提供给消费者商品的数量、品种、款式等,认为抓住这些就抓住了市场,实际是混淆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与效用的概念。使用价值是商品内在的自然属性,效用是消费者的心理满足,是一种获得满意和快乐的感觉。一件用途广泛的商品并不一定具有效用,不一定抓住了消费者的心,并为他们创造出快乐。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体验营销正是出于识别消费者的需求与愿望,设计能够满足其需求并带来高满意度的产品和服务,与消费者建立有价值的客户关系,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这与经济学的效用论相契合。效用论是早在19世纪就已提出的经典理论,为何时至今日才在营销思想中体现出来,这说明体验营销要具备一定的发生条件才能进行。这一点可从心理学角度论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人类需求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当物质条件缺乏时,人们仅仅追求前三种低级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追求高层次的需要。

随着体验经济的到来,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也在逐步提升,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消费者已不仅考虑产品的质量和价格,更看中产品中的附加价值和附加服务,这是能带给消费者快乐的源泉,也是某种意义的体验。企业如果能给产品加点快乐,必然会获得附加价值带来的高额利润。其次,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及其地位的巩固,同质化的产品与服务已渐行渐远,追求个性化需求已成为消费主流。再次,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中蕴含的文化品位要求越来越高。蕴含文化内涵的商品和服务会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和重视,而这种文化内涵经过消费者的感知能够引起消费者的文化认同感,从而接受产品和服务。消费者的这些要求与改变都成为体验营销思想应运而生的成熟条件。

二、创造快乐体验的营销策略

体验经济时代营销理论已从“替产品寻找客户”转变为“替客户寻找产品”,即激发客户的购买欲望, 并使客户获得心理满足。因此体验营销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能精确了解客户对商品或服务的个性要求,精确地介入他购买和更新产品的愿望,激发出客户心底的快乐源泉。这就要求在原本同质化的产品市场竞争中,营销者能够另辟蹊径地创造体验。例如,知名品牌星巴克,将满足顾客情感上的感受、创造顾客品味咖啡时的浪漫情调放在首位,从销售咖啡到销售咖啡文化,星巴克实现了以产品为中心到以顾客为中心的转换。并因此在依然以价格、质量作为直接竞争要素的同行业对手中获得了竞争优势。芭比娃娃,从出生日期、出生医院、姓名到父母情况等一整套个人档案齐全。购买芭比娃娃,更像是领养一个婴儿,模拟出了真实的人间亲情,满足了人们“母性”的体验,“芭比”因此成为玩具业风行不衰、最具吸引力的品牌。这些成功案例都成为以创造快乐为手段的体验营销的最有力佐证。

创造快乐体验可以为产品带来高附加价值,使企业获得巨大的竞争优势,企业在进行体验营销的实际操作中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1.感官快乐体验。

感官原则包括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与嗅觉, 诉求目标是创造知觉体验, 引发快乐的感觉。例如,电影《理查德的巧克力工厂》中巧克力工厂的原型就是著名的理查德巧克力公司,该公司制作的巧克力被英国版《时尚》杂志称之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巧克力”。理查德首先定位自己是一家设计公司,接着才是巧克力公司,理查德巧克力是在一个类似精致的珠宝商展示厅销售,无论是巧克力本身还是考究的包装都像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这种视觉上带给顾客的感官快乐体验具有强烈的冲击力。

2.情感快乐体验。

情感原则包含亲情、友情和爱情。情感原则诉求的是顾客内在的感情与情绪,目标是创造情感体验,使消费者自然地受到感染,并融入到这种情景中来。星巴克公司努力使自己的咖啡店成为顾客生活中的“第三空间”,即家庭和工作以外的一个舒服的社交聚会场所,成为顾客的另一个“起居室”,在时尚且温馨优雅的浓郁环境中,星巴克人认为自己的咖啡只是一种载体,通过这种载体,星巴克将独特的情感传送给顾客,这种情感就是浪漫,使走进星巴克的客人所有的感觉都浪漫化。

3.思考快乐体验。

思考原则给顾客一个思考的空间,为顾客创造一个认知和解决问题的体验,使顾客体会到思考的乐趣。思考原则诉求的是智力,以创意的方式引起顾客的惊奇、兴趣,和对问题集中或分散的思考,从而享受思考的快乐。苹果电脑公司曾在推广IMAC计算机时成功地设计了一套营销活动方案,该方案将“与众不同的思考”的标语,与许多不同领域的“创意天才”包括爱因斯坦、甘地等结合起来。当这个广告刺激消费者去思考苹果计算机的与众不同时,也同时促使人们思考自己的与众不同,并会感觉使用苹果电脑自己就有可能成为创意天才,这其中的快乐是不言而喻的。

4.行动快乐体验。

行动原则是通过增加人们的身体体验,丰富、愉快顾客生活。行动原则诉求的是现场的身临其境感,企业在产品的终端现场带给消费者快乐的感觉。例如,现今最时髦的“卡拉OK”、“探险旅游”、“当一天牧民”,甚至像美国魔鬼岛“当一天囚犯”,都是满足不同类型消费者不同心理需求的行动体验活动。这些活动带给消费者耳目一新的现场体验。它们能在今天大行其道,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消费者的“体验饥渴”,商家也应该因此认识到体验消费所带来的巨大市场空间与无限商机。

5.关联快乐体验。

关联原则包含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原则等层面,让个人对理想自我、他人或是文化产生关联。关联活动诉求的是自我改进,想要与未来的“理想自我”相关联的个人渴望。他和一个较广泛的社会系统,通常是一种亚文化,一个群体等产生关联,从而建立个人对某种品牌的偏好,同时让使用该品牌的人们形成一个群体。美国的哈雷摩托车是个杰出的关联品牌,哈雷成为了一种生活形态,从摩托车本身和与哈雷有关的商品,到狂热者身上的哈雷文身,消费者视哈雷为他们自身识别的一部分,从对哈雷品牌的消费中感受哈雷带来的快乐与自豪。

三、记忆快乐体验的营销策略

与传统营销相比,体验营销的优势不仅是能为消费者创造快乐,更能使消费者将快乐永久的记忆,并因此记住带给消费者快乐的产品。在体验经济时代,体验营销挖掘出了品牌的情感性价值,如果一个产品的品牌只在乎提供功能性价值,那么当竞争者生产出质量更高或价格更优的产品, 消费者就会转向别的品牌;但如果联系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是某种独特的情感, 那么就建立了竞争者难以复制的品牌区隔, 形成了品牌独特的竞争优势, 体验营销正是利用这种方式在消费者心里建立了情感与品牌的链接,快乐情感在消费者心中的永恒,成就了消费者对产品品牌的忠诚。

品牌的情感性价值已成为消费者认同品牌的主要驱动力, 它能影响一个品牌的销售乃至左右一个品牌的生死存亡。因此, 用情感俘获消费者的心,直至赢得消费者痴情的爱, 已成为现代企业市场营销追求消费者品牌忠诚的极致。“钻石恒久远, 一颗永留传”会让沐浴爱河即将走入婚姻殿堂的恋人们洗却浮躁,以一颗宁静的心灵感受纯真爱情的伟大;“不在乎天长地久, 只在乎曾经拥有”让每位历经沧桑感叹此情已成追忆的人回首往事时, 有刻骨铭心的共鸣。如果DeBeers牌钻石和铁达时表没有各自的这种感动心灵深处的情感价值, 就会沦落为与一般钻石和一般计时工具没有区别的东西。

体验营销正是通过创造品牌情感性价值,提高顾客的品牌忠诚度,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企业可依次采取如下三个策略:

1.保持品牌标识和品牌形象一致。

品牌标识是品牌努力要体现的或者说是品牌所期望达到的,如公司的抱负、使命、对顾客的承诺等,它应该是永恒的,并通过所有的媒介与顾客的相互作用,一致地传达出去。品牌形象是顾客对品牌的理解。只有当公司传达出的品牌形象与顾客自己对品牌的理解相一致时,品牌与顾客之间才能够建立清晰、密切的关系和信任,某种品牌情感性价值如安全感、幸福、爱便会随之满足,积极的品牌形象也就得以创造。

2.深度沟通,亲身体验。

随着竞争的加剧,能否把个性鲜明的品牌情感刻在消费者内心深处是胜败的关键。事实上,每一次参观商店或企业、浏览网站,每一个员工合同、忠诚计划以及每一回享受服务,都是消费者与品牌沟通的良好机会,所有这一切都会影响顾客对品牌的态度。无数成功的品牌案例表明,深度沟通是让消费者刻骨铭心的在体验中记住和由衷的认同品牌的良好策略。

3.关注细节,让消费者感动。

细节能提供物超所值的额外利益,让消费者的满意超乎想象。

体验营销正是从情感的角度极力渲染了品牌价值,传达品牌带给人们的种种精神享受,给品牌融进优美动人的生命力和丰富的情感内涵,让快乐的记忆永留心间,从而赢得顾客的品牌忠诚,取得长久的利润。

四、体验营销策略的实施要素

体验营销的过程是为消费者创造快乐并留住快乐的体验过程,它的营销策略设计应始于顾客并终止于顾客,消费者不必根据现有产品来调整、改变或满足消费需求,相反可以将自己对消费的需求、产品的构成或要求直接传递给生产者,通过与厂家的互动交流,创造出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因此体验营销策略的实施要素是围绕消费者展开的。

1.建立客户数据库,加强对顾客心理需求和内心感受的分析。

建立客户体验数据库在体验营销策略实施中非常重要,客户体验数据库不仅要有客户数据库所含的基本资料(如姓名、年龄、电话等)、交易资料(如付款、数量、时间等),而且包含客户的体验性资料(顾客心理、顾客消费评价),对顾客心理的分析能有效地预测消费者的行为方式,以便根据顾客行为方式设计体验营销策略。顾客消费评价将成为一种依据和经验,激发新的产品不断被设计和生产出来,满足其独特的个性化需求。

2.顾客参与设计。

产品设计要满足消费者体验需求,必须以消费者的心理特征、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及行为模式为基础,把商品的功能性、情感性甚至社会性融入到产品设计中,重视产品的形象、品位、感性等方面的塑造。企业可以让顾客参与产品设计,还可以让顾客为产品命名,对顾客定制的产品可以加上顾客喜爱的名字和图案。这样满足了顾客的个性化需求,真正实现企业与消费者的互动。

3.加强文化体验,在知识经济时代,消费者更重视产品附加值所蕴含的文化与精神。

在体验营销中,若能将公司的文化和精神一同销售出去,为某种文化定位选择一个主题,配以相应的情景和情调,就会在消费者中产生吸引力和新鲜感,文化是加入体验因素的最主要的载体或者说是体验得以实现的主要途径。

4.与顾客及时沟通。

篇4:酒文化的营销基因

2015年12月,《咬文嚼字》杂志发布2015年度“十大流行语”,“网红”排名第九。2016年3月,视频自媒体papi酱融资1200万元,估值过亿,更是将网红经济推到了风口浪尖。

“网红”即指“网络红人”,指被网民追捧而走红的人。他们往往是各类垂直领域的意见领袖或者行业达人,以自己的品位、知识和眼光为主导,通过社交媒体聚集人气形成一定量的社交资产,再依托粉丝群体定向营销,将粉丝关注转化为购买力。

事实上,网络红人并不是这两年刚刚兴起的新生事物。从最初的芙蓉姐姐到最近的papi酱,网红从最初纯粹利用眼球吸引关注到现在具有一定影响力,且形成独立IP的内容制作商,并有着超强的变现能力,得益于其从诞生之初就是一种具有电商基因的新型营销模式。网红在社交媒体与粉丝互动并形成亲密关系,打造自身影响力的同时塑造并传播自有品牌,并最终在电商平台将粉丝关注转化成购买力,整个过程的核心环节都是利用社交媒体和电商平台完成。

作为“互联网+”时代下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网红经济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

1.垂直领域专业性。网红一般是在某些细分领域具有一定专业行动力的“素人”,他们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传播自己的产品知识和生活方式,在特定领域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KOL(关键意见领袖)。

2.产品人格化。网红和粉丝之间,通过口碑传播、互动、评论分享等形式逐渐确定一种信任和亲密的关系。网红以自身作背书,将自己的个性融入产品中,使产品更具人格化,也更容易被粉丝接受。网红向其受众传播的不仅仅是产品,更有自己个性化的生活方式、价值理念、消费习惯,粉丝在购买产品的时候,购买的是他们所信赖的网红所创立的生活样本和人格模式。

3.精准定位,营销从“漫灌”到“精灌”。传统的品牌商在定位和寻找TA的时候,经常受困于如何在海量的用户数据库中寻找到自己的TA,并将产品信息精准地传递给TA,因而不得不用一种“漫灌”的方式,将信息以撒网的形式传递给所有受众。

但是对于网红经济来说,关注网红的粉丝往往是对特定领域有了解或需求或感兴趣的受众,当网红推介产品时,这些受众天然地成为产品的潜在客户。而且因为网红与粉丝在长期大量的互动过程中建立的信任关系,使得粉丝对网红推介的产品更敏感也更容易接受。因此,网红经济往往能够更精准地将产品导向粉丝需求,实现“精灌”营销,极大地提高消费转化率。

从本质上看,网红经济其实是传统商品利用互联网平台和社交媒体寻找的新营销路径。对于传统品牌商来说,利用网红经济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品牌的推广和传播是可以考虑的方向。

4.为品牌商吸引流量提供新的渠道选择。以淘宝、京东为主的传统电商平台,由于其产品种类、覆盖人群日益扩大,利用平台导流的效益逐渐下降,对于传统品牌商来说,亟须寻找新的引流手段。网红利用自身在社交媒体长期运营积累的社交资产,结合其精准营销的买手制意见领袖导购方式,会大大提高传播的有效性,这是品牌商推广宣传产品的全新方式。

网红的粉丝都是在某一方面具有相同或类似特征的群体,再加上长期互动形成的信任关系,使得产品在传播的时候更精准,转化率更高,传播会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在某直播平台上,主播在直播间隙喝了一瓶小茗同学,弹幕中就有粉丝提问主播喝的是哪种饮料,进而引起粉丝间互动。而实时在线人数显示超过60万,这样的传播效率远远超过做几场线下的大型活动,或者一次电商平台页面的推送广告。更何况该主播受众主要是年轻的学生群体,天然匹配小茗同学的TA。

5.与实体经济对接,持续改善供应链效率。网红要持续吸引粉丝关注,就必须讲究产品的时效性和独特性,因而其对产业链的供应环的要求较高,供应商必须能够做到随时生产、随时发货。品牌商要接入到网红经济链中,就必须持续改善自己的供应链体系,在网红效益具备一定规模后还能够保有快速响应消费需求和提供高品质服务的能力。

网红与实体经济对接的另一种形式是,品牌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主动地介入产品传播中,甚而制造者本身成为品牌传播的主角并为产品做背书,从而使产品更具人格化。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格力的董明珠,作为另一种意义上的网红,董明珠自己代言格力品牌,将人的个性注入到品牌个性中,使品牌更具人格化,也为用户购买提供了新的理由。与此类似的还有李东生代言TCL,方洪波代言美的。

作为一个正在快速崛起的新生事物,网红经济正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发展,可以预见,papi酱的案例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具有内容制作能力的优质网红受到资本和市场的青睐,也会有更多缺乏踏实内容创作的网红如昙花一现,消逝在新经济的浪潮中。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品牌商转变观念,主动迎接和把握网红经济带来的机会,拥抱这种新兴的带有电商和社交基因的商业模式,或许会为自己在新形势下的转型和突破带来新的契机。

篇5:酒文化的营销基因

②有学者认为,把这类经典古诗文从语文课本中删去,会让青少年离民族文化的历史越来越远。正因为我们正在远离历史,我们才更有必要保留这类课文,留住这些文化记忆。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说,古诗文的学习,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和根源,像《登鹳雀楼》这类诗词,通俗易懂,学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③语文课本该不该删除传统经典古诗文,当今语文教育中能不能缺失这些中国文化的经典,经典作品与我们的传统文化、与我们的教育有着怎样的密切联系?这引发了教育界、文化界一些人士的广泛争议。国家主席在北师大看望一线教师时,对语文课本中删除古诗文现象,谈了自己的看法:“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④今天看来,在青少年中加强古典诗词的学习,倡导背诵古诗词的文化风气,这对他们的成长大有裨益。学习以古诗词、古文为代表的古典文化,这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将古典诗词选入小学课本,是现代语文教育的基本模式。这种传统文化的教育,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的基因,是中国教育的一个常识。所以,删除优秀的古典诗文,既违背了我们的语文教学规律,也不符合我们的教育原则。

⑤有文化学者指出,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无数先人的智慧结晶通过这一形式流传千百年,适量的古诗文学习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要务。而且,这些古代经典诗词的学习,更需要从小学习,并成为学习记忆和文化记忆,影响一生。这种影响,会作用于一个人形成他的文化人格、人生态度、价值观念乃至精神信仰。诵读《诗经》,有利于在心灵深处埋下了诗歌的根,丰富其文学素养; ,我们很多人就是在语文教育和传统文化的教育中,获得和汲取这些文化财富和精神力量的。

篇6:IBM的“蓝色基因”企业文化

作者:佚名来源:本站整理发布时间:2005-11-23 下午 10:30:54发布人:admin4oanet

减小字体

没有任何新闻由头,6月21日IBM在北京召开了以“走进IBM的蓝色世界”为主题的媒体见面会,相别于其他的新闻发布会,这次会议的主角既不是产品也不是技术,而是IBM的企业文化。

周伟,IBM大中华地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总裁,站在推广会前台,即使不用太多的语言,单凭其在IBM34年的工作经历就足以说明他要表达的意思:IBM是一家值得为之工作一辈子的公司。

IBM到底有什么神奇的魅力,能让一个人为之奋斗一生,周伟将之概括为蓝色基因:客户服务、人才培训、多元文化和商业道德。

客户服务

以客户为中心是目前许多公司发展的重心,IBM的客户服务在不同年代里面有着不同的定义。作为IBM中国副总裁,范宇17年前是从工程师做起的,因此得以有机会目睹IBM客户服务在不同年代里的变化:八十年代以硬件为主,维护服务为辅;九十年代以客户为主;九十年代中后期按照客户的需求发展服务;如今,与客户的关系超越简单的买、卖,全面发展到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

IBM是怎样赢得客户的呢,范宇说他有很深的感触。当他做工程师的时候,有一年,大庆的系统在调试的过程中出了问题,他们赶紧飞过去,到大庆的时候是晚上八九点钟,外面下着雪,为了抢时间,他们连夜开始做,重新装系统、整合系统,做完的时候招待所的门已经锁上了,后来他们就在机房的沙发上睡了两个小时,早上醒来,客户已经把你当成好朋友了。很多人说IBM的服务不错,但不够灵活。周伟说他们希望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更灵活地找到解决方案,但如果服务没有纪律,太灵活的话,一定出问题。服务是说,你要有办法很清楚地了解客户的需求,有办法跟客户把需求拟定得很明确,然后你才可以做。

人才培养

鼓励多元化的人才发展,最重要的是通过横向工作,让每一位员工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更多专业经验,IBM大中华地区人力资源部总监郭希文认为,在培养的策略上面,很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培养模式。

IBM希望培养独立的业务领导,每一个员工是兵也是将,既希望他能够做专业的咨询和技术,也希望他能进行全面管理。高级主管最主要的目的是要领导变革,所谓领导变革就是希望通过一种方式把一些新的东西吸收进来慢慢地帮助公司转型。最高领导是通过变革领导来进行的,IBM更多地需要技术领导,在科技方面能够帮助公司,在市场的变化方面自己做一些变革的领导。

IBM最有名的是“接班人计划”,公司的专业学院很早就开始发掘明日之星,通过良师益友,通过工作的轮换,以实现接班人计划。

公司里面所有重要的职位都有一个接班人计划,未来一年当中,可以接任这个工作的人是什么人,未来三五年可以接任的人是谁。这两三年以后,接任的人需要一些什么样的特殊培育计划是非常重要的。在所有的明日之星中,IBM都给他们找良师益友,可以是在国内,也可以是在国外。这是培养杰出团队当中一个增大字体

全面性的管理。

其实,任何一个人如果选择了IBM作为他的职业发展的话,都可以通过培养模式,让新人变成专业人员,变成领导,更重要的是在这个环境中可以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有了管理团队的训练模式,怎么评估所谓领导人的优秀素质呢?

关键是要有必胜的决心。第一必须有市场的洞察力,有一些新的思维,新的创新的思考,还有就是对于达成目标的坚持。第二个是怎么样运用资源,要有快速执行的能力。还要培养组织能力,更重要的事情是传承经验,就是教导和培养人才。

多元文化与商业道德在IBM,多元文化的最显著体现是对女性职员的尊重,其在最受上班母亲欢迎的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一。今年5月,IBM召开了首届中国妇女大会,用组织者的话说,这是一次没有任何商务目的的大会,事实上这只是IBM所倡导的女性多元化发展的一个体现。到2001年,IBM中国公司的本土员工中,数量已达1047名,接近员工总数的40%,而1995年女性员工数量为334名。来自中国大陆的IBM高级管理层中,女性比例从1995年的0增长到2001年的57.14%,在IBM亚太区已经产生了3名女性地

区总经理。在公司内部,培养女性员工不仅被看成一种道义和责任,更被视为是一项公司级的战略任务。据IBM大中华地区金融服务事业部运营总监及副总经理以及大中华地区女性多元化团队的带头人童至祥女士介绍,为了更好地发挥女性员工的才华,IBM有所谓的导师制,常常在职场上给职工一些建议。有女性的读书会,定期有一些聚会,希望女性能够把我们的人际网络建立起来。同时,当国外有非常杰出的女性高级主管来的时候,会有圆桌会,可以以这些杰出的女性来做模范。

IBM在帮助科技女性发展职场生涯有一套自己的模式。科技女性进了公司以后,有三个层面的伸延发展,首先是第一个层面,资浅的层面,第二个是资深的层面,第三是高级主管的层面。第一阶到第二阶,第二阶到第三阶,都必须经过技术上的认证,并遵循一定的认证程序。这些职业女性可以选择在专业里面继续做研究发展,也可以考虑走到管理层面。第二层是研究院士,这是一个非常崇高的一个职位,相当于副总裁的职位。

今年,在财富杂志第20届的“计算机行业10家最受尊重的公司”的评选《商业道德杂志》的百家最佳公司排名中,IBM名列第一。对于IBM来说,这种殊荣是良好外部环境的一部分。

篇7:酒文化的营销基因

实现梦想成真

传统文化的遗传与“变异”(发展)

传统文化的基因,深深植根与不同时代的土壤,时代在发展,时代的“土壤”也在改变。植根与时代土壤中的传统文化也在发展变化。传统文化的基因既保持了祖宗的遗传性,也有其“变异性”。

“孝”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 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研究孝文化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创新,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源远流长:孝文化的历史传承

1、三皇五帝的上古传说,孝文化的历史源头。“孝”字最早见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由上面一个“老”字和下面一个“子”字组成。形象地描绘出上面的老人呵护着下面的子女,下面的子女侍奉着上面的老人,表达了父慈子孝之意。

古往今来,人人都是父母所生,父母所养,父母对于儿女的慈爱,出于本能,是人性的自然流露。儿女对父母的孝敬,是天经地义的,是人性的根本,是亲情的回报,是人伦关系的传承。

孝文化的历史源头要追朔到上古时期的三皇五帝时代。传说中的《二十四孝》,其中第一个故事是“孝感动天”。

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一个大孝子,他不嫉恨父亲、继母和弟弟对他的迫害,对父亲孝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把两个女儿娥帛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发现他还有处理政事的才干,便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周公(姬旦)以天命论为思想前提,提出了“以德配天”、“敬德保民”和“明德慎罚”。道德教育的内容是: “孝”、“友”、“恭”、“信”、“惠”,把孝列为众德之首。《尚书》中的“五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就是西周时期的道德规范。

2、儒家伦理思想的建立,标志着孝文化的形成。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由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的时代,也是孝文化的形成时期。随着社会性质的转变,思想文化领域异常活跃,出现了诸子峰起、百家争鸣的局面。孝文化是儒家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儒家学派由孔子创立,孟子作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仁”。什么是“仁”?孔子说的“仁”,内容十分广泛,他对“仁”的解释也是多样的。但基本含义是四个方面:一是“仁者爱人”;二是“克己复礼为仁”;三是孝悌为仁之本;四是忠恕为仁之道。可见“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孔子把血缘关系、宗法关系结合起来,形成了从修身到齐家、从治国到平天下的伦理政治化、政治伦理化的“家国同构”的思想特色。孟子以“人性善”论为理论基础,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四德‟‟、“五伦”的思想。“四德”,即仁、义、礼、智(亦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五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类人伦。他倡导“明人伦”、“知仁义”,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推己及人、推恩及人的修养方法,丰富了孔子的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伦理思想的建立,标志着孝文化的形成。

“到底,什么是孝?”

很久很久以前,孟懿子这样向孔子发问。

孔子沉吟片刻,只答了两个字——“无违”。他的意思是,不要违背礼制。

《论语》中有云:“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当然,这还不是衡量孝子的唯一标准。同样是在《论语》中,孔子这样说着:“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按照史料记载,孝道,自西周始。这之中,影响最深远的是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出自《孟子·离娄上》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更是为人熟知。

不过,有必要澄清的是,孟子所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绝非指无子为不孝。《孟子·离娄上》中的原文——“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直译为白话文:不孝有三种,以不守后代之责为大,比如舜,他没有告知父母,便私自娶妻。但君子以为,这与告知无异,因为舜常年在外,且是尧要将女儿嫁给他。

多年后,汉代人赵岐写下了《十三经注》,其中细述了他对孟子这段话的新解:“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在赵岐看来,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应该说,孝之礼,感天动地,由来已久,榜样更是无穷尽也,暂且说上这样几位。

前文中刚刚被“批评”的舜,再次入镜。这一次,他是以“正面形象”出现的。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舜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加害于他。他们趁舜修补谷仓仓顶的时候,在谷仓下纵火,舜跳下逃脱;他们让舜掘井,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尽管如此,舜却毫无嫉恨之心,仍然对父母恭顺,对弟弟慈爱。终于,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尧更是选其做自己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依旧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及至汉代,文帝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他侍奉母亲薄太后,从未有任何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都要亲口尝过。在位24年,文帝重德治,兴礼仪,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丁兴旺。也因此,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还有黄庭坚。人们熟悉他,大多是因为“诗人”、“词人”、“书法家”的身份。事实上,这位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也是一个名留历史的孝子。《全相二十四孝诗选》中所说的“涤亲溺器”,主人公正是黄庭坚。

书中有这样的文字:“宋黄庭坚,元符中为太史,性至孝。身虽贵显,奉母尽诚。每夕,亲自为母涤溺器,未尝一刻不供子职。有诗称赞,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亲自涤溺器,不用婢妾人。”据说,黄庭坚秉性孝顺,自小侍奉父母无微不至。母亲有洁癖,受不了异味,他就每天亲自倾倒、清洗母亲所用的马桶,数十年如一日。即使日后身为朝中显贵,他也从未忽略照顾母亲。尽管仆从甚多,但在黄庭坚看来,孝侍父母是为人子女该做之事,不可以委托他人之手。当母亲病危的时候,他更是日夜守护在病榻之前。

事实上,无论在哪个年代,“百善孝为先”都不曾,也不应被改变。

孝道

------道树 孝根 悌枝

孝乃天经地义,人伦之本,八德之首也。子女的本分,是一孝字。你看水必有源,木必有根。根深则叶茂,源远则流长。人的根源就是父母,孝是道的根本。

孝有小孝、大孝、近孝、远孝之分别。小孝孝于人人,大孝孝于天下;近孝孝于一时,远孝孝于万古。

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要打破人禽关,孝字以外无他道。

尽孝不在年龄、贫富、有无文化,是在良心德性流露不流露,发扬不发扬。

“孝亲必得孝亲之三界”,三界指“性、心、身”。孝身要从父母衣食住上留心。使父母的口福不缺,按四季更换衣服、卧宿使其安适,行动有人扶持。

孝心要处处顺从父母的心:父母所爱之物,我必爱之;父母所爱之人,我当敬之;父母所愿意的事,我当奉行之。

孝性尤为重要,要时时顺着父母的性,使父母心中欢喜,按着父母的心性脾气,随快随慢,务要使老人天性和乐,面无愁容,即是将父母送到天堂上。不使老人动性,含饴弄孙,以乐天年,即是将父母送到佛国里。孝乃天性所流露,所以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如果恐怕别人耻笑才行孝,这便是假孝。然父母做事,也不免有错处,若一味顺从,难免陷亲于不义,也不算真孝。

真假的分别,可拿父母爱子之心做对照。回想父母未生我之前,我本什么也没有。落生以后,只是赤条条的光净身,连一根线也没带来。父母也不嫌我穷,也不是因为儿对父母很好,确是欢喜之至,对我这样真诚,毫无贪图心,可说完全是真的。

不料想儿子长大成人,嫌父母穷,没给他置下房子地。你想自己一文钱也没带来,怎么也能长大成人,没受着饥饿呢?怀抱三年擦屎刮尿,父母也不嫌我脏。父母老了,吐痰流涕,你嫌他脏,对吗?小孩若是哭一声,父母会察言观色,说我的孩子饿了,或者是冷了,赶快给他奶吃,抱在怀中暖暖,给他穿上点衣服,不转眼珠的瞅着,恐怕小孩受屈。

儿子大了,在父母面前说话不管不顾。父母告诉的话,当了耳旁风,说的遍数多了,还起厌烦心,甚至说出冒犯父母的话,对吗?

再想想老人生我以前,怀胎十月,提心吊胆,惟恐伤着儿胎。儿子降生之时,正是正是母亲过阎王关之时。儿子的生日,俗云“母难之日”,此之谓也。降生之后,吃母亲的奶,就是喝母亲的血。经过哺乳三年,父母的心血,不知费尽多少,方才长大。稍有知识,便不听父母的话,对吗?到了六、七岁时,送到学校里读书,还认为是给父母念的,及至年将弱冠,便给儿子定亲完婚。

一生到老,心力用尽,只累的耳聋眼花,牙也掉了,腿痛腰弯,行动不便。你想这是为的谁呢?当然是为的儿女。父母对待儿女,处处都拿出了真真实实的心来教养。

人子若想尽孝,当想想父母待我之慈爱真心,即便拿出良心去孝养父母,亦难报父母之恩于万一,况黄泉路上无老少,老人的寿限,和自己的寿数,难以确定。老人在世还有几年?即能尽孝,又能尽几年?语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想到这里,真令人心酸落泪。

既然明白了孝道,当拿出良心,去找父母的心,及时尽孝,以补以往不孝之罪。在父母已去世的,赶快补行孝道,对父母生前所爱之人,所爱之物,我当爱之敬之,以安慰父母在天之灵。

推行大孝,孝于天下,使天下老人皆得其养,以达到不独亲其亲的大同景象;实行远孝,孝于万古,立身行道,杨名显亲,为千古人子孝道作模范,留孝名于青史,遗孝风以化人,才是真孝子呢!人能把孝道行到圆满处,便能救国救世界,就是由小孝扩充到大孝,近孝推及到远孝。将身化行全球,欧美的老人,得享有子之乐,中国的父母,全得欢喜之心,那才算以孝治天下,达到孝道圆满的目的呢。

你做到了吗?

1、家庭如大树,老人是大树的根,夫妻是树干,财富、儿女是枝叶、花朵果实。树根无水,树会枯死。往花果上浇,花果会烂掉。只要孝敬老人,往树根上浇水,才会根壮叶茂花果好。才能财富丰足,儿女顺畅、家族昌盛。

2、百善孝为先。孝门一开,百福皆来。一个孝字,全家安,诸事不顺因不孝!孝顺、孝顺,有孝才有顺,真尽孝了,顺就来了!教育孩子永远是以孝敬为第一。孝敬老人的家庭,孩子往往不用家长操心,学习、工作等方面均很顺利。孩子不用管,全靠孝德感,厚德则能载物!

3、孝养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之间也不用攀比伤情,因为谁作谁得福!自作自受,你做,别人得不到,这是自然规律,看看周围,就明白了,真诚孝敬必致家庭详和、事业顺利!

4、家有老人是一福,俗语言“一福压百祸”,只要老人在,家庭就受荫佑庇护!“久病床前无孝子”,有人厌烦,岂不知这是给你尽孝、积福、消灾的机会!若无老人生病在这挡着,家中大小将有潜伏于后、看不到的祸害、逆事等着,那就不是尽孝出的这点力挡得住的,就怕看不透!

5、古德曰:“父慈子孝”,各有本份。“子不问父过”“子不念父仇”“世上没有不是的父母”父母再有过错,你只管尽“孝”的本份,得福、消灾的是自己。反之亦然。

6、夫妻在孩子面前言及对方及老人的是非缺点,是给孩子灌脏、输阴气,孩子必遭殃;在孩子面前赞叹对方,述说祖德是给孩子输阳气、培德根,不得不谨慎。

7、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家的媳妇,很是关键,如果勤劳操持,庄重温淑、举止得体,目不视邪色、口不出恶言,性情温顺、包容如大地,必旺全家,定能养育贤圣子孙,要多加省察!

8、“命”者“名”也,欲改变自己的命运,最快速、效验的办法就是在“名份”上努力,也就是尽好自己的“本份”。为子者尽孝道,为父母者尽慈道,为兄弟者尽悌道,为公民员工者尽忠道,是为敦伦尽份,则修身齐家平天下一步到位。

9、找人好处是“聚灵”,看人的毛病是“收赃”。“聚灵”是收阳光,心里温暖,能够养心;“收赃”是存阴气,心里阴沉,就会伤身。人人都有好处,就是恶人也有好处,正面找不着,从反面上找,所以说,找好处是“暖心丸”,到处有缘,永无苦恼。

10、气往下行变成寒,火往上行变为热。寒热都会伤人。遇好事不喜,遇坏事不愁,气火自然不生。人心一动就生火,一着急火往上升,一动念火向外散。若能定住心,火自然下降。不守本份的人,额外的贪求,火就妄动。若能把心放下,不替人着急,就不起火,该有多么轻快!因争生气,因贪上火,气火攻心,整天烦恼,就是富贵,也没乐趣。

11、怨人是苦海。越怨人,心里越难过,以致不是生病,就是招祸。管人是地狱,管一分,别人恨一分;管十分,别人恨十分。君子求已,小人求人。君子不德怨自修,小人有过怨他人。嘴里不怨心里怨,越怨心里越难过,怨气有毒,存在心里,不但难受,还会生病,等于是自己服毒药。人若能反省,找着自己的不是(错误),自然不能往外怨。你能,不怨不能的;你会,不怨不会的,明白对面的人的道,就不怨人了。

12、心里长存别人的好处是存阳、常存别人的坏处是存阴,不可不分别清楚。愚人好自用,自以为是。不找人好处,所以多怨,多怨就多苦,因为心里存的都是别人的不好,又怎能得好呢。贤人能就下,只怕自己有不是,好取人长处,所以多益,多益就多才。

让我们念“道”,说“道”,行“道”,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同心合力,为打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奉献一瓣心香!

《孝经》

《孝经》是儒家的伦理学著作,全书共分18章。(有人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该书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形成了孝文化的思想体系。

首先,肯定了“孝”是天经地义的。“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它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奠定了“百善孝为先”的思想基础。第二,主张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终。第三,把孝与维护宗法等级关系联系起来,主张“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把立身处世与孝亲、忠君紧密联系起来。第四,按照父亲的生老病死等生命过程,提出“孝”的具体要求。“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第五,根据不同人的等级差别规定了行“孝”的不同内容。天子之“孝”要求“爱敬尽于其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诸侯之“孝”要求“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卿大夫之“孝”则一切按先王之道而行,“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士阶层的“孝”是忠顺事上,保禄位,守祭祀;庶人之“孝”应“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第六,强调了孝的两个基本内容,即赡养和尊敬。“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如果对父母只有“养”,没有“敬”,与饲养犬马有何区别呢? 第七,主张孝顺而不盲从,反对愚忠愚孝。“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第八,把封建道德规范与封建法律联系起来,认为“五删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提出要借用国家法律的权威,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和道德秩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其中不乏有体现孝文化的闪光之作。如:“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吴天罔极!”反映了人们对父母怀有知恩、感恩、报恩的思想感情。

3、确立儒学为正统思想,孝文化的历代传承

西汉时期是孝文化传承的关键时期。汉代统治者吸取了秦王朝二世而亡的教训,重新认识德治与法治的关系,特别是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策建议,确立以儒学为正统思想,对孝文化的继承和延续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董仲舒把儒家的伦理规范概括为“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三纲”和仁、义、礼、智、信等“五常‟‟。“三纲五常”是封建宗法等级体制下人伦关系的高度概括,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规范。“三纲五常”的提出,使封建社会的道德教育系统化、定型化,适应了巩固封建“大一统”的需要。

《孝经》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多达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邴疏。《孝经》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它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对传播和维护封建纲常起了很大作用。宋朝的建立,结束了唐朝以后五代十国的割据分裂、连年混战的局面。社会的分裂和混战,造成了伦常的破坏和道德的败坏。宋初的思想家们都极力提倡重整伦理纲常、道德名教,以复兴儒学为职志。于是,一种既不同于前期儒家思想,又吸收佛、道思想资料的新儒家学说一理学,便应运而生了。到了南宋时期,朱熹继承并发展了二程的学说,成为理学之集大成者。朱熹的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十分丰富。在《白鹿洞书院学规》中,他把“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作为“五教之目”;把学校教育分为小学(8-15岁)、大学(16岁以后)两个阶段,无论小学大学,都以“明人伦”为目的。他主张小学要学习“洒扫帚、应对、进退之节”,遵守“孝、悌、忠、信”等道德规范;大学要“明明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还编辑“圣经贤传”中的嘉言善行“为《小学》一书,作为小学教材;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即《四书集注》作为大学教材。这些著作后来成为元、明、清历代科举考试和知识分子的必读书目,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孝文化的传承产生了重要影响。

《弟子规》是清代李毓秀根据朱熹《章蒙须知》改编。源出《论语》子日:“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入则孝”一章详细规定了孝敬父母的具体要求。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等。在孝文化的传承过程中,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不可避免的夹带一些封建性的糟粕,有些观念和要求过于陈腐、愚昧。如:“父母在,不远游”“守我三年堂前孝,不知门外四季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等。当前,我们传承与弘扬孝文化,应当坚持批判继承、去糟取精的原则,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不断创新孝文化。

《二十四孝》是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辑成书,用以训育童蒙,成为宣传孝文化的通俗读物。以后,又有人刊行《二十四孝图诗》、《女二十四孝图》等广为流传。

二、与时俱进:孝文化的当代创新

1、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创设中华母亲节” 2002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人文学家李汉秋主撰的《新三字经》修订本出版,继承南宋以来家喻户晓的《三字经》的传统,以孟母作贤母形象的代表,写着:“昔孟母,茹苦辛,断机杼,善择邻。”2004年3月,李汉秋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创设中华母亲节”的提案。2006年12月13日,中华母亲节促进会成立大会在孟母故里邹城隆重举行,选举李汉秋任会长,王殿卿等任副会长,促进会的目标是促进社会认同中华母亲节。2007年5月,李汉秋同60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建议创设中华母亲节,正式提出以孟子诞辰农历四月初二为中华母亲节。为何以孟母为形象代表设立中华母亲节?因为在众多中华贤母中,孟母有六大优势。一是实有其人,不是传说人物、不是神话人物,而是历史人物。二是贤母事迹翔实而且丰富。三是时问较早,历代留有遗迹供瞻仰。四是家喻户晓,知名度高,影响大。五是教子成效大。孟母教子懿范千秋。六是孟母生孟子之日是标志。孟子故里邹城和凫村历来在农历四月初二纪念,己相沿成俗。我国传统称自己的生日是 “母难之日”。表明自己生日不忘母亲养育之恩。以孟母生孟子之同作中华母亲节,推而广之,每人在欢度自己生日时都要感恩生我养我的母亲。创设中华母亲节,是新时期弘扬中华孝文化的一大创举,反映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弘扬和创新中华孝文化的美好意愿。

2、教育部修订《中小学生守则》,增加孝敬父母条款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教育部将《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守则》合并为《中小学生守则》,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和补充,增加了孝敬父母的内容。例如:《中小学生守则》第七条明确规定“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条规定“尊敬父母,关心父母身体健康,主动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听从父母和长辈的教导,外出或回到家要主动打招呼。”《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孝敬父母的要求更加具体,如:第二十七条规定“经常与父母交流生活、学习、思想等情况,尊重父母意见和教导”。第二十八条规定“外出和到家时,向父母打招呼,未经家长同意,不得在外住宿或留宿他人”。第二十九条规定“体贴帮助父母长辈,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关心照顾兄弟姐妹”。第三十条规定“对家长有意见要有礼貌地提出,讲道理,不任性,不耍脾气,不顶撞”。国家教育行政机关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增加了孝敬父母的内容,标志着弘扬和创新中华孝文化已成为国家意志和政府行为。

3、从青少年养成教育着手,探究中华传统美德传承

学校德育工作中,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可接受能力和品德发展规律,把“孝敬父母”分解为具体的教育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分布在各个年级。如:小学一年级:“我爱爸爸妈妈”;二年级:“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三年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四年级:“当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五年级:“今天我当家长”;六年级:“我和爸爸同上一天班”。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提出并倡导“师生互动、亲子互动”、“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近、小、实、亲”、“知、情、意、行相结合”等教育原则。这样的教育内容和形式,既弘扬了中华民族的孝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精神、坚持了民主原则、体现了主体意识、培养了孝敬品德。

参悟其中意:

《尔雅》曰:善事父母曰孝。

《孝经》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礼记》:曾子曰:孝体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公明仪问曾子曰:“夫子可以为孝乎?”曾子曰:“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参直养者也,安能为孝。”

《毛诗》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论语》曰: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韩诗外传》曰:曾子曰:“往而不可还者,亲也。故孝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以椎牛之葬,不如鸡豚之逮亲存也。初吾为吏,禄不过釜,尚欣欣而喜者,非以为多也,乐其逮亲也。既没之后,吾尝南游于楚,得尊官焉。堂高九尺,转毂百乘,然犹北向而泣涕者,非为贱也。悲不逮吾亲,故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

《孝子传》曰:老莱子至孝,奉二亲。行年七十,著五彩褊襕衣,弄雏鸟于亲侧。又曰:吴坦之性至孝,母葬之夕,设九饭祭。每临一祭,辄号恸断绝。至七祭,吐血而死。

篇8:酒文化的营销基因

所有这些关于Facebook IPO的新闻确实把Facebook推到了风口浪尖。

2012年5月9日,Facebook向SEC提交修订过的招股说明上有这样一段话:“日均活跃用户数的增速大过广告的增速,……一部分原因是用户们在转向移动终端,而我们最近才刚开始在移动端用新闻递送(News Feed)的形式投放一小部分广告……某些页面上的广告内容较少”。市场正在表态,既然Facebook已经有一半使用者移到终端,那就必须证明Facebook也能找到像网页上一样好的获利模式,否则这家公司的远景堪虑。也就是说,Facebook的未来取决于它能否将庞大的社交关系变现为成熟的广告销售平台。

以上评论是从技术、投资回报、盈利模式角度分析,与其不同的是,我从Facebook营销心理学层面,看到了更为根本的问题。

没错,Facebook是社交网络的杰作,但却是值得商榷的广告媒体平台。它的缺陷是深植于DNA中无法修复的,除非Facebook不再是Facebook。在我看来通用汽车收回1000万美元的广告投放预算是十分明智的选择。

你可能会问:何必这么消极?也有人会争辩,通用汽车太保守、太过时,应该用社交的思维去改变营销模式。

让我们必须先来回顾一下传统的电视、广播、平媒广告营销模式,你可以说,Facebook有针对客户个人的广告推送是传统广告没有的优势,但反过来说,Facebook也不具备以上各种传统广告的优势。这里要引入一个心理学的概念来进行分析——可被打断性(interruptability)。

身处这个时代,人们早已习惯了多线程式的工作和生活,他们能够在电视、台式电脑、智能手机中不停地转换接收信息的形式,中间还要夹杂着和不同人的对话,也适应了不停地主动中断和被动打断—一但是这种适应性的可被打断性是有选择的。

传统媒体——电视、广播、平面媒体——已经把人们训练的可以接受这样的广告营销模式:打断一下,为您带来我们的广告客户的重要消息。

我们都已经进化得与这种模式完美地生活在一起了,比如,电视广告时间去趟厕所。当然,也非常理解播放这段节目的代价就是中间会有二、三个甚至更多的广告。但是,当人们沉浸在网络世界的时候,情况则大不相同。绝大多数的人都痛恨屏幕上弹出的广告,或者直接忽略。

没人会坐在电脑前等着被一个网站的广告消息打断。这是我的电脑屏幕,而且我正忙着做别的事情!

你可能会问,谷歌现在的盈利模式跟Facebook没分别,都是卖广告。而且通用汽车同样丢钱在谷歌上做广告,通用汽车并没有撤销在谷歌上的广告预算啊?难道搜索类的谷歌比Facebook更加有效?好问题!

人们在用谷歌搜索时就是在寻找答案、寻找信息,搜索引擎打断你并提供给你信息的来源,并没有错。在这种模式下,用户当然更加接受在搜索结果的旁边看到相关的信息——哪怕它是个广告。

如果Facebook也和谷歌一样只是提供广告展示,唯一的差别恐怕就是“精准营销”。如果我只是借你一块地方,开个Facebook页面,自己做广告,那为什么你的收费要比谷歌高?

Facebook的基因本来就决定了它是另外一种互联网动物。在心理学上,它建立在人类的“自恋”情节上——“我”要在这里和“我”的朋友谈论“我自己”。当我在谈我自己的时候,我不想被“你”打断。我不仅不想听你的广告商、赞助商谈论“他们”,哪怕在我和写自己的内容中间弹出来一条消息也是令人生厌的。

这就是为什么Facebook公司的广告会破坏良好的用户体验。要知道的是,当我在书写关于我的消息,和我在搜索关于我想要的消息时,可被打断性是完全不同的。

Facebook如何能够解决可被打断性的问题,或许只能改变一个社交网站的DNA——这就是个很难销售的平台。如果你是追求利润收入的公司,还是离Facebook远一点吧。(译者/李钊)

上一篇:地产项目年会领导致辞下一篇:教育学常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