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杨老师作文

2024-06-05

初识杨老师作文(共14篇)

篇1:初识杨老师作文

初识杨老师作文

记得,二年级我刚刚从千岛湖转到长沙中心小学的时候,对于这个陌生的环境一点也不喜欢。第一个和我打招呼的是二年级时的班主任—杨老师。

刚转进另一个校园的我,对这里的一切自然是很陌生。妈妈把我送到学校时,我还哭着不让妈妈走。妈妈又只能把我带到教室里,而杨老师正好站在讲台上讲事情给同学听。我的哭声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老师转过头来,刚才严肃认真的脸上马上出现了一个大笑脸,向教室外走来。被那么多人看着自然也有些不好意思,我用手抹去脸上的泪水。妈妈把杨老师叫到一旁,把我一人丢在教室门口,我傻傻的.看着那些不认识的面孔。也不知道妈妈和杨老师谈了些什么。等她们回来时,妈妈已经走了。我不知道为什么,竟会乖乖的和杨老师进了教室,或许当时我很想哭,妈妈为什么把我一个人丢在这陌生的地方?但是在那么多人面前哭,又感到不好意思。“我姓杨,你可以叫我杨老师。”老师把我领到一个座位。“哦,杨老师好。”我回叫了一声。“那你叫什么名字?”杨老师继续问道“我叫李文婷。”我知道了老师的姓。上了一上午的课,真无聊,我根本就没心情听课,而是在四处张望着这陌生的地方。

午饭时间到了,同学们都一个个去洗手准备吃饭了,我还愣愣的坐在座位上。还是杨老师拍了拍我的肩膀对我说:“去洗手,要准备吃饭了。”“去哪边洗手。”我对这个环境又不熟,怎么会知道。杨老师给我指了指。盛好饭菜,便就开吃,第一口吃就想吐出来,因为那些饭菜十分不合胃口。同学们一个一个都吃完了,还在吃的杨老师放下手中的勺子走了过来“饭菜好吃吗?”我强让自己吞下嘴中的饭菜“还可以。”不知道为什么,我对这个陌生的杨老师并不排斥,还很喜欢她和我讲话。一个下午很快过去了。一放学,我就看见了妈妈已经在等我了。我向杨老师摇摇手,说了一声“再见。”杨老师回给我一个大大的微笑。

一眨眼的时间,小学都快毕业了,初识杨老师的那天我却还深深的记得。

篇2:初识杨老师作文

魏老师:黑黄的脸上长着一对粗眉,眉下,有一双好像永远睁不大的眼睛,胡子都花白了,让人觉得他很好笑,而且,今天他给我们上课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橙色的拖鞋,让我们更加忍俊不禁,他说话的时候,带着浓重的川音,而且说的每一个字都脱长了声音,还边说边做动作呢!

说起他的姓,也有不少的故事。听他说,原来有一个学生很调皮,把他的这个姓“魏”去掉了“委”字,便成了“鬼”字,随后,那些同学都叫他“鬼老师”了他后来想了一个办法,孟子曾说过:“委而去之”这句话,他巧妙的利用“委”字有去掉、放弃的意思,也就是把鬼赶跑了,他就不姓鬼了,后来,他给那个调皮的学生说,那学生觉得有道理,就再也不叫他鬼老师。

听完魏老师那绘声绘色的“名字讲解”我们都哈哈大笑,一是笑魏老师边讲边做滑稽的动作,二是不得不佩服他的聪明才智。当时,我心想:这魏老师还真不简单呀!

过后,他还给我们介绍了他的爱好,他的爱好很广泛,有钓鱼、下象棋,令人意想不到的还有跳舞,他当时说的时候,脸上还有一丝得意的神情,我们当时都大吃一惊,心想:魏老师都这么老了,还会跳舞,不知跳出来的舞会是啥样的?

有几个同学起哄,叫魏老师跳一段舞,我们都很是好奇,不知他是扭秧歌还是跳拉丁。最终我们还是没有目睹到魏老师在舞场上的风采。

篇3:初识杨老师作文

“技术是教育的生产力”

访谈者:作为一名历史教育工作者, 您认为, 从“历史”的视角看, 技术是什么?

杨穗福:技术是生产力。从历史的视角看, 在技术变革的过程中, 生产力的“人”与“工具”这两个要素在技术的发明与应用过程中, 形成了相互促进与提高的关系。人类历史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推动了技术的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 使科学与技术得到结合。两次工业革命都直接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英国、美国、德国、日本等国是较大的受惠者, 经济实力跃居到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位置。从教育视角看, 仅以过去传统的理解来说信息技术起着辅助教学的作用, 其实并不止于此。研究教育信息化的专家和教师在使用技术的过程中, 会不断努力去改变技术的用途和用法, 寻找契合点。它正在改变着人的能力结构和认知理念, 为其进一步发展孕育能量。所以, 在今天, 我认同这样的观点, 信息技术已经不仅是辅助教学, 而会引起教育的革命, 也就是说, 技术也是教育的生产力。

访谈者:从教30年, 您所感受到“技术”怎样支持您的教学?

杨穗福:从收录音机与幻灯投影机到第一台PC-XT电脑兼容机, 再到计算机乃至多媒体平台与互联网应用等设施设备, 我试图踏着时代步伐, 逐渐适应技术带来的教学变革。从我个人来说, 信息技术发挥着几种作用:一是让我的历史教学得到新技术和新资源的辅助, 丰富了历史的形象材料, 增大了课堂的信息量, 如使用历史的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我印象最深的是用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来讲拿破仑的那段兴衰历史, 把课题改为《拿破仑的炮声》, 课堂变得立体化。二是增强了历史教学的归纳总结功能, 从初期用手绘制幻灯胶片, 到现在使用PPT演示, 以及用交互电子白板软件的自由组合功能, 更好地帮助学生理清历史的逻辑关系和历史线索。比如说, 在学习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时, 我让学生亲自在电子白板上通过随意拉动去正确组合每一权力结构的关系。学生非常踊跃, 课堂充满乐趣。三是有利于创造条件改变历史教和学的方式。在90年代初, 我将照相技术、录音技术和计算机设备应用到历史功能室的设计, 形成一个有利于在教学中“复活”历史和体验历史的学习环境, 并建立活动小组, 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当时这种理念获得同行高度肯定。我曾承担人教社课程教材研究所课题《历史活动课中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研究》, 探索历史考察等各类型活动课中应用技术的策略, 通过技术的应用挖掘历史内涵。四是增强基于历史教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例如在2009年首届“广东省中学历史教学网”的魅力荔湾DV创作大赛中, 我组织师生利用DV的器材和媒体技术摄制身边的历史文化古迹, 获得个人突出贡献奖和最佳组织奖, 并在观摩会上发言向全省推广经验, 还指导多名学生用Photoshop软件制作历史海报, 引导他们如何用对比、动感等手法, 用“线绘”技术来表达历史的风云变幻、人物的特征等。从历史的视角, 带领学生走向社会, 让学生学习新的技能去完成一个项目, 实践新课程倡导学生发展评价的理念。五是有利于让学习测评更加科学化。90年代初, 我学习并使用BASIC语言编写简单的程序, 以等级分来反映学生的平时成绩, 较早使用先进的评价观来评价学生, 又如使用同事开发的抽签与记录工具来进行课堂提问和评分, 提高学生的关注度, 体现了评价的公平性。目前 , 我正在使用数据采集系统进行课堂教学实验, 深入探讨如何应用数据采集来提高历史阅读的教学效能, 以及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访谈者:这种“支持”, 对学生来说, 意味着什么?对您又意味着什么?

杨穗福:对于学生来说, 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可以增强学习的自主性, 可以拓展多种能力, 培养综合素质, 可以逐步适应社会发展所要求的学习方式变革。对于我来说, 是一种学习新事物的态度的坚持, 是一种促进前进的永久动力, 也是教育观念自我更新的过程。

历史与技术在时光中“链接”

访谈者:历史与技术, 一个“过旧”, 一个“过新”, 在人们的话语中, 仿佛是两个相互排斥的“极点”, 您是如何找到两者的“链接点”?

杨穗福:在我眼里, 这只是一种话语, 历史创造未来, 没有历史的积淀, 就没有新的技术创新, 所以这两者本身已经存在链接点。透过历史, 看到的是人的千姿百态, 可以感受人类的思想与智慧, 拓展视野, 发现社会, 发现自我, 培育现代公民素养, 这是历史具有“新”的地方。所以历史与技术两者不是相互排斥。“链接”在时光中进行, 其关键在于思想上的认识。历史教师具有思维广阔, 洞察力强的特征, 善于找到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 只要能够对技术对象的性能作一般性了解, 就比较容易判断到两者之间的链接点, 为己所用。好比去“新的云端”里去淘“旧的史料”, 这不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你说呢?

访谈者:您觉得这种“链接”有趣吗?

杨穗福:当然有趣。特别是将过去的历史跟现代的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 更能够得到青年学生喜爱, 为他们提供新的兴趣增长点, 也为学生在两者之间的学习中提供更多想象和创意的空间, 并为其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打下现代技能基础。例如, “翻转课堂”的时代来了, 微课程成为一个新事物。对于学生来讲, 更容易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水平掌控自己的学习时间, 利用微课可以去看到更多的历史材料和生动的影视资料。这些在传统课堂上是难以做到的。

对于教师来讲, 在微视频制作中, 把历史学科的材料呈现与问题探究的结合起来将是其中一个必要的表现手法。学会简单的制作技术后, 重点就应放在如何吸引学生在历史的动与静之间去游走和思考, 让其去深入解决有思考力的问题, 培养历史辨析与批判、评价的能力, 从学习中与历史产生共鸣, 培养公民意识和人文精神。这就构成了历史教师新的兴趣点。

访谈者:如果把一次次的教学实践视为一个个的艺术品, 您最满意自己哪一件作品?有什么创意?

杨穗福:最满意的是基于荔湾区科技计划项目研究开发的中学历史剧创作主题网站“历史剧荟”。这个网站是我自己的综合能力及信息素养的一次较好发挥, 是我的滚动式思维在实践中与灵感触发而形成的一个作品。它围绕历史剧编演活动展开, 是一个集课堂教学素材、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及评价等多方面功能于一身的网络教学平台。我2008年带学生以一个班的力量进行创作, 登上了广州市比赛一等奖的领奖台, 又代表广州市赴香港参与穗港两地的交流活动。这个实践的“成功”引发了我的另一个思考, 从而形成了研究课题, 掀起了一轮全学科的行动研究。至今参加了四届比赛以及其他的活动, 我的同事都能够指导学生走上最高的领奖台。实际上, 这个过程就是教与学相长, 体观主题网站“历史剧荟”是“在建中用, 以用促建;在用中学, 以学促建”的思维, 是一个学习交流和提高的平台。

“历史人”新视野“穿行”技术

访谈者:“历史人”某种意义上有种食古不化、古香古色的情结? 您是怎样的“历史人”?

杨穗福:食古不化、古香古色的情结只是对比于其他学科的特点而用来调侃学历史人的说法而已。从古代来讲, 正是由于资讯不发达等原因, 影响了教育者的视野。多数人处于所谓埋头只读圣贤书的状态。但在近代, 中国处在激烈的社会变革中, 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都陆续产生了推动历史发展的大事, 如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 冲击了人们从观念到行为的变化。所以, “历史人”更会从历史的对比中去认识新事物发展的必然, 更主动地去思考与实践。

说到我自己, 我想“躬身平凡岗位, 拓宽方寸讲坛”则是写照。我也希望教育同行们能懂得从历史发展的趋势来把握自己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 越过工业时代去研究信息时代所带来的新变化, 找到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动力。

访谈者:走在技术的时光“隧道”中, 您认为历史教师应如何去“穿行”?

杨穗福:历史教师在教学内容中面对的是古今中外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等历史, 接触的是广泛的信息, 如何用信息技术带着教学的契合点去“穿行”, 那需要他们个人立其志、修其身、练其器, 就算做不成变形金刚般的人物, 也要能够随时带上“时光隧道”里的追光镜去努力跟随前行 (笑) 。换句话说, 要有敏锐的历史发展观, 把握现代技术的发展趋势, 不做时代的落后者;要敢于超越, 敢于跨界学习和思考, 自觉与历史的广阔多元信息接轨;勇于探究和实践, 只有“穿行”, 才能行“穿”, 而再“穿行”, 再行“穿”, 历史就是这样循环不断。

访谈者:最后, 在这个“穿行”中, 您认为历史教育工作者如何把握理论、技术、实践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

篇4:初识“鹰”老师

狭路相逢

我的天!6点45分了,还差15分钟!我以最快的速度刷牙、洗脸,连早饭都没吃,“嗖”地冲了出去,飞一般地骑上车,往学校赶去。今个儿可是升入初三后的第一天,万万不能迟到啊!车子进入了校园,“咔”的一声,锁上车子,三步并两步窜上楼,匆忙中撞上了人。“对……对不起”说着,转头扫了一眼:高高的个子,戴着眼睛,穿着红上衣。“对不起,我太快了!”我心里想说,可是来不及了,随后,冲进了教室。

铃响了,我庆幸自己没迟到。突然,同学说:“喂,我们的英语老师来啦!”我抬头一看:“My GOD!”他……他不就是……不就是被我撞的那个人吗?我低下头,捧起书故作镇定地开始早读,但心里却小鹿乱撞一般地嘭嘭跳着,不知是因为“百米冲刺”,还是因为紧张。

我心里知道,我和这位英语老师会有事儿发生。

他在对我笑

“Class begin”一个低沉的嗓音响起,不好,是“老鹰”(以前上过他课的同学给他起的外号)。我撞了他,今天肯定吃不了兜着走。我心里想“My name is Wang Fu Yan”,噢,不就是老鹰吗,早听说你狠,小样儿,我还是老虎呢,看我怎么“玩”你。我决定先下手为强。上课时,我故意插嘴,妄想让他上不成课。可不知怎么的,当我回答他问题时,只要一看他那满是期待的眼神,本来不想回答的问题,也就鬼使神差地说了出来。答完后,我看了他一眼,他正向我投向赞许的目光。天啊,他在对我笑!

跟踪

下课时,我偷偷地注视着办公室的他,他正在玩电脑!“也不过如此,就知道玩!”我心里嘀咕。“怎么样,试卷打出来了吗?”一位老师转过身问他。“刷”地一下,我脸红了,没想到他还挺敬业的啊!

放学时,我忍不住好奇,当了回“狗仔”,悄悄地跟着他一路走,反正顺道儿。

他买了简单的几种菜。奇怪的是,他不赶回家烧饭,而是拐进了路旁的文印社。

“快,帮我把这份试卷打印出来,下午第三节课孩子们还要用呢!学校的打印机坏了。”说着,递过去五元钱。看样子,他是这里的常客。我心中不由得涌起一阵感动,买起菜来那么精打细算,为学生花钱倒挺大方,这个老师啊!

我喜欢上了他

周末开运动会,学校匆忙间安排的,也许是因为天气适宜吧。我没做任何准备,就报了800米的中长跑项目。

“砰”,随着一声枪响,初三男子800米开始了。由于没做准备,加上心理有负担,我一开始就落到最后,可是没办法,最后一名也得跑哇,于是我艰难地挪动着两腿,可还是加不起速度。

“一时失志不免怨叹……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这声音是……,我循声望去,是英语老师和同学们的加油声。顿时,我懂得了什么。我拼命地向前冲,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那句话,一遍又一遍地为自己加油。一圈,50米,20米,就在我到达终点的那一刻,倒在了英语老师的怀里。

仅仅一周,我已经死心塌地地喜欢上了“鹰”老师。

江苏省盐城市第四中学初三(2)班

篇5:初识的老师作文

语文老师有一头令人羡慕的飘逸的秀发,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增添了几分严肃。老师谈吐幽默,风度洒脱,整个人散发着青春与活力。

老师讲课很生动,同学们总统能在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不断探索新奥妙。而我也被老师那睿智的话语所深深的折服。

老师其实也很严肃,我们班的一些调皮的同学,平日里总爱疯打闹的,在老师面前也就是孙悟空遇到如来佛祖,还不是被压在五指山下,被老师枝治得服服帖贴的。

不过,老师平日里对待同学和蔼可亲,要是那位同学病了,老师就会为同学端水送药,照顾的无微不至的。

有一次,语文老师对我们说“现在天气变冷了,大家最好是多穿点儿衣服,别感冒了。感冒了既要打针吃药,还会耽误学习,所以大家平时要多穿些衣服!”听了老师的话,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田。

篇6:初识老师作文450字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新任音乐课老师朱老师。朱老师她虽然不是新来的,可他以前从没教过我,我对她也没有特别注意过,也没有任何接触,可以说对她没有什么印象。像其他新老师一样。连她的名字都不知道。

本学期的第一堂音乐课是在开学后头一周的周五进行的。

“叮铃铃’’上课铃声响了。出于对新老师的好奇与期望,从朱老师走进教室那一刻起,我的两眼就没有离开过她,总想在她身上发现点儿什么。这位朱老师,中等身材,穿着一套十分得体的蓝色上衣和蓝色裙子,马尾辫梳得十分光洁,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漂亮的眼镜,脸上总是挂着微笑。当时我心里就想:朱老师虽人近中年,但穿戴入时,落落大方,依然青春犹在,呈现出一副很有学问的样子。

开始讲课了,朱老师是那样的沉着,按部就班,不慌不忙。首先,朱老师为我们编了一套音乐,分别表示起立,安静和注意听,连互相问好也用音乐表示。这样一来,想维持课堂秩序就不用老师喊了。接着,朱老师给我们讲了第一课:<<党的关怀亲亲的哩>>。他边给我们介绍边带我们唱。他讲课时,条理清晰,吐字准确,用词得当,语言优美;做示范唱的时候,声音是那么甜美,那么高雅,那么动听,充满高昂的气息,让人陶醉。

篇7:初识杨老师作文

这时,一名男老师推门而进。瞧,他一头乌黑发亮的短发,一副黑色的眼镜架在高高的鼻梁上,显得眼睛像夜空一样深邃、神秘。他身穿一件白色的T恤,显得十分精神。我想:他会不会是传说中的陈老师呢?果然,我没有猜错。他用响亮的声音自我介绍道:“同学们好,我姓陈,大家可以叫我陈老师。这学期开始我担任你们的语文老师。”陈老师让我们猜猜他年龄有多大,“45岁。”“41岁。”“39岁。”“56岁。”…… 居然还有同学猜60岁了。他故作生气地说:“我有这么老吗?”,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接着,陈老师告诉我们他的大儿子18岁了,让我们猜猜他的小儿子几岁了。有的猜16岁,有的猜10岁,还有的猜6岁,结果我们都猜错了。他面带微笑,风趣地说:“我的小儿子只有6个月呢!”,“啊?”同学们听了,发出一声声惊喜的笑声。我心想:哈哈,居然比我妹妹还小3个月呢!

这就是我们新来的语文老师陈老师。他幽默又风趣,让我们的课堂充满了欢笑声!

篇8:杨老师作文

杨老师,在哪?

她会隐身吗?

同学们正奇怪地议论着,听到讲台下传来哎呦痛苦的叫声,才发现杨老师摔了一跤。

杨老师摸摸摔伤的地方,伤心极了:她的眉毛耷拉下来,眼睛里泪光闪烁,鼻子尖红了,嘴巴变成一个倒着的月亮,脸气得煞白。她想:是哪个同学搞得恶作剧,我一定要好好收拾他。是谁——啊!害得我摔成这样!她边喊边起身,她的声音那么高昂,仿佛地动山摇,如同春雷滚动中山崩地裂发出的巨响。

我看着讲台下挣扎着爬起来的杨老师,心想:杨老师这一交摔得好厉害啊。我不应该袖手旁观,应该扶她一下。我赶紧冲上讲台扶起杨老师,其他同学也冲上讲台帮助杨老师,关切地问疼不疼啊,要不要去校医务室的。杨老师终于站起来了,开心地笑了:嘿嘿,没关系,下课我在去看看,谢谢你们哦!

篇9:杨老师作文

杨老师胆子特别小。有一次课间操跑步,我边跑边和同学聊天,肚子突然痛起来。我把情况告诉杨老师以后,她一下子紧张起来,立即拉起我的手向医务室赶去。校医了解情况后,说没什么问题。可杨老师不放心,又问会不会是阑尾炎,校医笑着说:“阑尾炎是在右下腹部!这孩子估计是跑步时进风了,你不要太担心。”这时,我也告诉她自己感觉已经好多了,尽管这样,杨老师仍然很担心,反复叮嘱我多休息一会再看情况……唉,这胆子也太小了吧!

杨老师还很不讲理。学校每天的午餐是由班主任负责分配。杨老师每次都会给我们盛很多很多饭,她说学校午餐经过营养搭配,每样菜都要吃,不允许我们选菜,你不想吃的,她偏要给你盛。又不许剩饭,必须吃完,还安排了午餐管理员专门监督我们。一二年级的时候,同学们叫苦连天,好多女同学都偷偷哭过。你们是不是也觉得她不讲理呀?

但是慢慢的我发现自己不怎么挑食了,而且家里人都说我越长越结实了!

篇10:杨老师作文

记得一次语文课上,老师提了一个问题,我会答可又不敢说,手一会儿举起来,一会儿又放下。李老师看出了我犹豫的样子,微笑着走到我跟前,弯下腰轻声说:“站起来试试好吗?”我规规矩矩地站了起来,声音很小,还结结巴巴的。我心里直嘀咕:“坏了,我非挨批不可”。可是老师却说:“王娜回答得非常正确。”并把我的答案重复一遍,还鼓励我说:“万事开头难”。有了第一次,我的胆子开始变得大起来了。一次数学课上,老师出了几道速算题,我很快就做完了,等同学们都做完了,老师高兴地说:“王娜是第一个完成的,我想请她把答案读一读,大家同意吗?”“同意”。同学们信任地看着我。当我刚刚读完最后一个题的得数时,老师带领全体同学一齐鼓起掌来,向我祝贺。我有些不好意思。老师大声说:“王娜速度快,而且算得准确,我们大家要向她学习,同时也希望她的声音再响亮些。”一席话说得我心口热乎乎的……

在老师的培养教育下,我的胆量大多了,再不是那羞羞答答的小姑娘了。爸爸也夸我有出息了。我想,这难道不应该感谢我的班主任——李老师吗?

篇11:杨老师作文

终于,有几个同学受不了,写信给bf博士。好久,才收到回信,还有个小包,信上说杨老师如果吃了这种药,就会变小,当她真正理解学生的心情时,又会变大。

第一节课,杨老师叫同学给她倒茶。同学们趁这个机会,把药放进了杯子里。杨老师拿着杯子走到办公室,刚喝了两口,就“嗖”地一下变成了三(4)班杨小丽的模样。杨老师急得团团转,对另一位老师说;“小李,小……”李老师气冲冲地说:“什么小李小李的,三年级就这么没礼貌,你上午不是请假了吗?怎么又来了?快上课去!”

杨老师刚跨进教室,头上莫名奇妙地挨了一下,抬头一看,只见吴老师正注视着她。“为什么迟到?”“我……

我……”“那你就站到一边吧!”杨老师就站了一节课。

第二节是语文课。上课的裘老师正用1280的放大镜拼命查找着同学们的错误,突然叫道:“杨小丽,上来!”杨老师一听,心想:倒霉,叫我哩!准没好事!杨老师走上台,裘老师说:“你这个“家”字少了一撇,再把课文抄100遍!”杨老师一听如五雷轰顶,“这不是拿我的办法来对付我嘛!

篇12:我的杨老师作文

新转来的老师姓杨,名娟,杨老师,做了我们的新班主任。

她长得胖胖的,看上去非常温柔,还带着一个黑黑的大家伙——眼镜,看上去学问非常多,你不管问什么,她都能一字不落的回答出来。

杨老师平时喜欢穿T恤和长裤子的组合,尤其喜欢白色运动T恤和牛仔破洞裤。杨老师还喜欢看小说和野史,最不喜欢看得就是真正的.历史教科书和那种大本大本的书,因为这些大都枯燥无味了,就连我也不喜欢看呢。而且老师看到了她觉得最有趣的信息后,就会在第二天讲给我们听。

杨老师的性格就像一只“变色龙”一样,可调皮了。这只“变色龙”呀,一会儿是气气鼓鼓的模样,一会儿是开开心心的模样,一会儿幽幽默默的模样,你们说这只“变色龙”顽皮不顽皮?

不过杨老师大多数时间都是幽默搞笑的,经常用那可恶的“幽默攻击”,把我们全班逗得哈哈大笑。

我记得有一次,杨老师举了一个例子,把我们全班都逗得哈哈大笑——

杨老师的女儿特别爱听故事,而且一个故事百听不厌,一个故事听多少遍都没有关系。有一天,杨老师的女儿吵着要听故事,杨老师就给她讲《乌鸦喝水》。

听完了一遍后,女儿说还要听,一连就听了两百遍,老师的嘴巴都酸了,还说要听……

杨老师刚一讲完,全班同学哈哈大笑不止!

篇13:他是杨老师初中作文

有些人,他们在社会上可能默默无闻,他们的名字也许不响当当,他们的事迹可能不为所知,但他们的脸如晴空,他们的话,良言一句三冬暖,他们的笑脸,如白云,悬浮在空中,即使阴雨连绵,也挥之不去。没错,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有一个引以为豪的名字——老师。

他是幽默风趣的老师

听,音标课上,他正在教我们音标[e]呢。他故弄玄虚地说:“其实,[e]有一个外号叫破鸡蛋……”话音未落,教室里霎时成了一片欢乐的笑海。大家脸都笑歪了,一个个前俯后仰,一句话成了点燃课堂活跃度的火。他见我们笑成这样,也不由自主地跟着笑起来,给我们进行详细解释:“我之所以叫它破鸡蛋,因为它就像一个横着放的蛋,被一根筷子插进胸膛,可怜兮兮地丢了一部分,里面还有半截筷子呢!”我自言自语:“[e]是破鸡蛋,这方法独树一帜,妙哉妙哉!”

他是因材施教的老师

他有着一颗返老还童的心,因为我们是小学生,他不能像教那些初高中的`大哥哥大姐姐一样,抛出一大堆术语让我们背诵,得根据我们的爱好来教学。他不停地编口诀,对我们谆谆善诱,将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读,

不厌其烦,有时还不忘搞笑一番。

为了攻克那枯燥无味的语法,他专门编了一套口诀帮助我们记忆。比如在学现在分词时,他专门隆重地介绍出来:“ing,讨厌e见到e,吞嘴里,嚼吧嚼吧咽肚里,然后再加它自己。”口诀押韵顺口,又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象声词,把ing拟人化了,我们脸也笑得不成形了。他舔了舔发干的嘴唇,心平气和地讲解:“在一个动词变成现在分词时,要把e去掉,再加ing。”他一边说一边摇头晃脑,就像朗诵诗文一样。

这口诀,不仅让我们学会动词变现在分词的用法,也让我们见识到他那别具一格的方式,更让我们佩服他那诙谐幽默的语气、因人而异的方法。

他是认真负责的老师

“严是爱,宽是害”这句话是他嘴边的口头禅,成了我们的隽语箴言。他的脸,不是无时无刻的板着,但是只要看到某位同学开小差,便严厉喝斥:“你,提醒一次!”

他有出错的时候,但在教学上,他全心全意,绝不允许有一丝纰漏。他总是专心致志的备课,他总认为,即使是失之毫厘,也会差之千里!他总是随身携带着点读笔,因为他必须全神贯注地听同学们读,哪怕小小的问题,也要斩草除根。

篇14:我的杨老师六年级作文

杨老师是我们班的语文老师。她戴着一副眼镜,那双眼睛永远都流露出和蔼可亲的眼神。

杨老师还是我们年级的年级组长,事很多,但是对我们的学习还是很负责。每次上完语文课,杨老师都会把上课不认真的同学叫到一边,进行教育,并要他们做好上课的笔记,当你遇到难题时,她会耐心地叫你,知道你懂为止。在上课时她也是个好老师,经常把回答机会的.留给不经常举手的同学,所以我们班成绩比较好。

她还赶时髦。一次上课,我们突然发现杨老师的眼镜框架换了,变成棕色的,非常陪杨老师的脸型,好看极了。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杨老师的发型也是有变化:她有时把头发盘起来;又时扎几个小辫子;还有时夹几个小发夹。她穿的衣服也是很合体、漂亮的,看起来和合适。

杨老师说起话来就让人很温暖。在下课时,她有时和我们一起聊天。她问问我们平时有趣的事······我们很喜欢和她说话,这时的杨老师没有上课的严肃了,就像朋友一样和我们聊天、说话。

上一篇:快乐的暑假初三作文600字下一篇: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