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调节

2024-06-04

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调节(共9篇)

篇1: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调节

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调节

福贡一中 丰玉婷

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首次提出了“职业倦怠”这一概念,专门用来说明个体在职业环境中,对于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的一系列心理与生理综合症。随后,各国的学者开始重视了对于它的研究。1981年,心理学家马勒斯等人通过深入研究确定了“职业倦怠”的的三个核心的成分:(1)情绪衰竭,指个体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2)去个性化,指个体以消极、否定或者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到访者;(3)低个人成就感,指个体评价自我的意义与价值的倾向降低。1974年,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将“职业倦怠”定义为: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由于每日工作时间太长、工作量过于大、工作强度过于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

国内外的各种研究表明,职业倦怠现象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发生,这是因为从事这类职业的人员过分执着于生活的理想和方式,但是又可能无法获得期望的美好,从而产生疲劳与情感衰竭。教师职业是一种典型的助人职业,工作量大,工作任务繁重,社会责任大,教师本人及社会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期望值很高,这就往往导致教师不能顺利处理工作中的许多压力,从而损害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产生了职业倦怠的心理。

因此,简单的说来,教师职业倦怠就是指教师不能够顺利应付职业压力而产生的各种不良心理反映,是教师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而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衰竭状态。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和原因

教师职业倦怠的结果,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他们的工作都有许多消极的影响。体验倦怠的教师很可能个人生活质量下降,身心方面产生不良反应。而学生是教师工作倦怠的最终受害者。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工作倦怠的发生是一个渐进过程。初期,人们一般工作热情、资源充足,但随后,热情不断降低,资源和能量不断消耗,倦怠便开始袭来。一般认为,教师在开始时,工作都是热情的、讲奉献的,他们感到自己的工作是具有社会意义的,并产生个人满足感。但由于教学中不可避免的困难、个人问题、社会压力以及价值观念等的影响,尤其如果工作投入越多,实际回报越低,就会产生挫折感。因此,有些教师在教学上的要求开始减少,心情愈加烦躁,再加上班级管理的困难,家长要求的增多,领导关心的不够等,教师容易产生愤怒,变得没有耐心。随着情况的恶化,个人一旦有放弃教师这个职业的想法,此时的工作就失去了最初工作时的意义,工资成为维持勉强上班的唯一动机,工作倦怠就出现了。具体的反应表现为: .情绪耗竭。这个阶段的教师表现为疲劳、烦躁、易怒、过敏、情绪紧张。情绪上耗竭的教师常常畏惧早晨去上班,形成为对学生消极的、玩世不恭的态度。.性格解体。性格解体一般通过减少和断绝与学生的联系表现出来。例如,教师减少与学生接触,从身体距离上远离学生,不理睬或拒绝了解学生,给学生取贬损性的称呼、外号,或给学生贴标签等,这些都是性格解体的标志。3 .降低成就感。教师的职业是使学生获得知识,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教师一旦发现他们的职业为他们提供较少的积极反馈时,他们就不再做出努力了。低成就感,再加上情绪耗竭和性格解体,就引起动机上的变化,进而使生活和事业方面表现出失败感。

(二)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职业因素。(1)外在期望的重压。教师的职业是神圣和伟大的,然而在当今社会里,价值取向多元化,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也日渐分歧,因而无形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有权威机构调查表明: 90%的教师感到 “ 当教师越来越不容易,压力很大 ”。(2)期望与现实的差距。教师一般都有较高的成就动机,他们追求个人成功的价值,渴望在工作中得到应有的反馈。但由于教师职业的工作过程复杂、周期长,不易立即显出功效,因此缺乏及时的成就认可。(3)职业的低创造性。创造性是教师职业的重要特点,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原因限制了这种创造性的发挥,多是重复性劳动,长时间单调的工作导致身心的疲惫状态。.工作环境因素。(1)教学环境。纪律问题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效率有很大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花费加倍的时间与精力来处理学生的问题,管理学生的困难已成为教师压力及倦怠的主要原因。此外,还有比如对教师工作评价的不合理、竞争的手段与方法的不科学、奖励与批评机制的不健全、人际关系氛围的不和谐等因素。(2)组织气氛。教师常抱怨学校管理者缺乏同情心、官僚、无效能等,缺乏欣赏与支持性反馈乃是教师产生工作压力和倦怠的重要因素。.个人因素。个性特征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个体的行为方式。比如 A 型性格的人,由于具有极端的挑战性、争强好胜、时间观念强、急躁等特征,比较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社会因素。(1)价值取向多元化。社会的巨变,使人们的价值观念趋向多元化,给人以更多的自由去选择自己的人生,于是在选择中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焦虑与痛苦,加上生活条件的不理想,使教师容易产生较大的心理波动。(2)社会支持系统的薄弱。在遇到困难时,能得到各种帮助,就能减轻工作倦怠感。但是,目前我们国家教师职业的社会支持系统是薄弱的,教师无法从多种支持形式上得到支持。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整

教师本人首先要学会正确认识和驾驭压力,化压力为动力。要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看作生活之必然存在,把出现的各种问题作为自己能力锻炼的绝佳机会。我们日常工作要做到有松有驰,不能凭一时的工作热情,在一次任务中就耗尽心理、生理上的能源,以致对以后的工作产生倦怠,丧失激情。

教师首先应学会认识、接纳自己,关心自己,爱自己。

其实,谁关心自己也不如自己爱自己,应付压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关爱自己,保持身心健康。

怎样关爱自己?总体来说,教师心里要有一张“时间表”,该工作的时候工作,到了休息的时间,要让紧张的神经细胞得以休息,疲惫的身体予以恢复,这既是对教师本人负责,同时又是对学生负责。在这里我不想多谈一些大道理,只想给大家提供一点我们力所能及可以做到的办法,让大家能够努力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健康愉快的状态工作。1、关注自己的外表,努力把自己修饰的高雅、大方、得体,关注自己的外表,首先就是对自己服饰的关注。每天出门前一定要照一照镜子,把自己简单打扮一下,挤出不到10分钟的时间为自己施点淡装,整理一下衣服,擦干净鞋,就可以让自己优雅得体,干净利索,充满自信、精神抖擞的走出家门。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之中。不要忽视得体的服饰,教师服饰的最大功能不是让自己变的漂亮,而是提高教师的自信能力。有调查证明,学生对教师的喜爱度不仅仅取决于教学能力、知识渊博,教师的服饰所反映的外在形象明显有关。加拿大形象设计师提出,女人穿着不当,保证他一定失败。(有的老师真是不舍得这点时间,恨不得多睡一会,蓬头垢面的面对学生和家长,你的威信还有吗?我作为家长,看到我女儿的老师的观点可以借鉴,孩子也效仿你的打扮)修饰自己,不仅仅取悦于学生及家长,还有你的丈夫和家人。作为丈夫都希望自己的妻子漂亮高雅,对他来说也是一种荣耀。所以,让自己充满自信,让他充满危机,也是夫妻融洽感情的一个手段。、加强身体锻炼,攒好革命的本钱。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这个理念大家都懂,可是每天真要我们拿出一小时锻炼,确实很难。怎么办,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就要挤时间。“时间像海绵的水,只要想挤,一定会有的”我们可以忙中偷闲,充分利用大课间操的半个小时时间出去走走。快步的行走是最简单易行而有效的锻炼方式,大家一起行走的过程中,可以交流经验,沟通感情,发泄不快,也是一种非常科学的心理调节的方式。最近我校的一些老师的确提升了健身的理念,已经实施了这样的健身方式,我看效果很好。大家一定要记住:没有好的身体,就没有好生活!、增强自信心,以开放的心态走出自己狭隘的天地。

女人一定要学会 善待自己,必须善待友情。交几个好朋友,及时倾诉烦恼是一种非常好的心理调节方式。

不要心里只有孩子和老公,而没有自己。要用心交几个好朋友,创造闲暇的空间和她们一起或逛逛商场,或在家小聚,或出去吃饭,寂寞无助时让她们陪一陪,在美酒茶水中把知心话儿一吐为快,即使发泄烦恼,也拓宽自己的视野。(我们的工作性质决定我们的天空是狭小的、单调的,而友情织成的天空是广阔的,也是灿烂的。友情,能给你的生活增添情趣,让你更多地洞悉外面的世界。忧伤时,有朋友与你同担,伤痛会减掉几分;欢乐时,有朋友与你共享,欢乐会更加浓郁。友情是人生中一笔无价的财富。、不要给自己施加过多的重负,要学会在老公面前示弱。

老公孩子固然重要,但不是你的全部。你不要让自己永远变成他们的的保姆,而没有自己的生活。繁重的工作已经让你疲惫不堪,回家后一定要想办法给自己减压,要学会示弱,别逞强,适当让他们帮你分家务务是应该的。学会照顾自己的同时让别人懂得关心你,适当示弱会让他们产生自信,心生怜惜之情。、保持平和心态,克服攀比心理

克服虚荣心理,不要和别人攀比家庭,老公和孩子,不比自己的老公的工资和学识,不比孩子的学习。只要自己的丈夫懂得体贴关心你,孩子知道努力学习,全家健康和快乐,那么你拥有的幸福就是真实的。感到心理有落差时,就去找比你生活状况差的女人聊聊天,感受一下他们的辛苦、豪放、自信、满足,你会觉得你也该知足了。、合理安排时间,让自己松弛有度。

每周偶尔抽空上会网,或聊聊天,或玩会游戏,该自己提供放松心情,减轻压力的机会。(我们很多妈妈每天的时间都是在孩子身上,连周末都不给自己放个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有等到自己老的时候才能意识到自己的最对不起的人就是自己)、学会自我保健,培养疾病防御意识

要了解一些医学常识,防止常见病的发生。尤其是中年女教师,一定要定期进行妇科体检,防止妇科病的发生。中年女教师更要时常有个好心情,防止更年期提前到来。(每半年自己体检一次,关注自己的健康,不要等疾病到来时才想去看医生)、养成清洁的好习惯,每天要换内衣,每天洗澡,要常去看牙医,不要让口中成为臭味的发源地。在卫生方面,要做个敏感的人,要常问自己:是否对别人的嗅觉造成的污染?、重视充电,提升自身素养

有闲暇是时间,读读书,提升知识素养,拓宽视野(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多读书,带动孩子养成好习惯)我们的知识很匮乏,如果不及时充电,容易被淘汰。、学会微笑

微笑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善于微笑也是调节心理的一种良好的方式。我们的职业病造就我们不喜欢微笑,尤其是对学生,由于长期板脸,以至于日久面部神经麻木,不会微笑了。为了自己心情愉悦要强迫自己学会微笑,看到同事时要笑,看到朋友、熟人一定要微笑,在笑的同时就排遣了一些烦恼,大家一定要尝试。

综上所述,让自己拥有职业的幸福感,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工作和生活,最种要的还是要从主观做起,从爱自己开始努力克服职业倦怠,不断调节心理状态,以一种平和、乐观的心态应对工作、学习和生活,一定会在工作、生活中拥有一种属于自己的人生幸福感!

篇2: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调节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职业环境中,对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持续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产生的生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

一、职业倦怠的现状

职业倦怠对个人具有极大的危害,而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就我本人而言,职业倦怠感主要表现为不能应对长时间的工作压力,从而产生情绪、态度和行为的枯竭状态,他们主要表现为丧失工作热情和兴趣、没有积极性,工作满意度降低、情感的疏离和冷漠等。

(1)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感的核心成分。情绪衰竭的主要表现为:常常表现出疲劳感,情绪上缺乏热情与活力,性情易怒,容忍度低,甚至冷漠、悲观。

(2)去个性化情况。经常刻意与工作以及其他与工作相关的人员保持一定的距离,工作不投入,总是被动地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对自己的工作对象学生减少接触或拒绝接纳,对教育缺乏耐心,时常用标签式的语言描述个体学生;对同事常常持多疑妄想的态度,心里有不公平感、不公正感。总是很被动地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或者抱着一种“应付”的心态在工作,与同事的关系较淡漠,不关心学生成长的情况。

(3)低成就感情况严重。对自身持有负面的评价,对今后工作缺乏自信心,心理失衡或自卑。由于对工作没有成就感,面对学生毫无激情,也不满足自身所处状况,从而影响教学以及生活。

二、职业倦怠的成因

造成自我职业倦怠感主要有五个原因:第一,职业压力感。教学成绩的排队,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行,评聘分开竞聘上岗,教师聘用制,趋于复杂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学校内部竞争激烈,教师之间勾心斗角加剧,矛盾激化,加重了自身的精神负担。

第二,不合理考核。现在的教师考核制度不完善、不健全,不仅无法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反而使工作情绪越来越消极。第三,不民主管理。学校管理者专制、“家长作风”等实际问题,这些都造成了对工作产生逆反心理,产生职业倦怠。

第四,不公平待遇。福利不公平:城乡与农村教师福利的差别、行政与一般教师职务补贴的差别。荣誉不公平:高档次先进优先给重点中学、直辖小学等,然后是城区学校,余下的中低档次的先进再分配到乡下中学与中心小学,分配到中心小学又是先给中心校再到完小校,完小校的名额又是先留给领导再到教师。

第五,心理因素。使命感与责任感、自信与自卑、压力与困惑等心理感受极为强烈。这些心理感受影响自己与人交流,导致内心焦虑、孤独、无法排遣。

第六,课改的困惑。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使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观念远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对所从事的工作渐渐失去兴趣,产生职业倦怠。

三、自我调节策略

面对职业倦怠感,必须进行积极的自我调节:(1)热爱本职工作。尽管每天从事的都是教育教学工作,然而教育教学本身是极具创造性,不仅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动态的,而且所面对的学生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

(2)不断充实自己。尽量适应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以及学生发展的新特性。通过学习来更新自己内在固有的认知结构,最大限度地减少不适应是当务之急,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3)增强自我效能感。能够对自己的努力结果产生实际的感受,使自己不断受到鼓舞、保持乐观的工作态度。

(4)摆正心态。心态对于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明显的消极影响。本着对教育的责任心,对于自己要求严格,对事认真,同时也要善于释放自己,娱乐自己,时刻保持乐观心态。

(5)参与课余活动。无论工作多么忙,都应该忙里偷闲,参与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在多彩的生活中增强自己的生活乐趣。(6)寻找宣泄场所。心情不好时,可以找同事朋友交往、沟通,找他人倾诉、宣泄,倾听别人的工作感受和经验是非常便捷的克服职业倦怠的方法。(7)善于寻找路子。从事一种职业就有多种元素,在这多种元素中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千万不要钻进单一的死葫芦。

篇3: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调节

1 职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其表现

1.1 教师的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教师职业是一种典型的助人职业, 工作量大, 工作任务繁重, 社会责任大, 教师本人及社会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期望值很高, 这就往往导致教师不能顺利处理工作中的许多压力, 从而损害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产生了职业倦怠的心理。它属于一种非正常的行为和心理, 不仅是一种状态, 也是一个长期积累与发展的过程, 是危害教师身心健康的祸根。

1.2 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职业学校教师一旦出现职业倦怠的心理, 对教师的工作、生活等方面都将产生不良影响,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2.1 精力极度耗竭

由于长期处于一种压力与不和谐的工作环境中, 教师会经常觉得空虚、郁闷、挫折、愤怒、烦躁不安, 失眠、紧张、食欲不振、全身疼痛, 疲惫不堪等症状, 并且觉得枯燥无味, 前途渺茫, 没有希望, 情绪波动很大, 产生压抑感, 严重者会产生自卑、绝望心理, 甚至有可能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1.2.2 个人成就感下降

教师的自我评价和价值取向降低, 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并倾向于自我贬损, 逐渐感觉到工作没有意义, 从而对教育教学心灰意冷, 丧失积极性, 不思进取。对自己的工作常常看不到成就, 对困难不愿努力去克服, 甚至产生放弃教师职业的消极想法。

1.2.3 产生厌教心理

教师一旦出现职业倦怠后, 就会产生厌教心理, 缺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认为误入教书之门, 并不是自己的兴趣爱好, 故而对教书始终毫无兴趣可言, 总想跳槽, 对于教学工作得过且过, 看不到光明, 对做好教师这个职业信心不足。

2 职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

职校学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四个方面, 但是无论什么原因, 都要通过教师的内心起作用。

2.1 社会压力的影响

随着我国的教育制度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 对于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方面, 不仅要求教师必须有教师资格证, 而且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 懂的教学规律, 并且受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专业培训, 各级教师还必须达到相应的学历要求。另一方面, 当老师遇到困难时, 如能得到各方面及时帮助, 就能减轻老师工作倦怠感, 在生活上和精神上提高老师的幸福指数;但是, 目前我们国家教师职业的社会支持系统还处在薄弱状态, 教师无法从多种支持形式上得到支持得到帮助。长期以来, 人们对教师期望有余, 而关心不足, 从而出现职业倦怠心理。

2.2 学校环境对于教师的影响

首先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差, 缺乏自尊心, 心理承受力较差, 道德行为发展有问题的学生比例较高, 使得教师的教育工作难度增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文化基础与接受能力, 还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解决学生的违规问题以及突发事件, 由此构成对职业学校教师特有的压力。其次, 随着学校的发展, 学校开设的专业工种也在不断变化, 面对新开设的专业课程, 教师不得不教授自己尚不熟悉的课程, 经常会出现一个教师要承担两门或两门以上课程的教学任务。除了理论课教学, 职业学校教师还要参加教师的职称评定、职务聘任、按绩取酬、两课评比、技能大赛、创新大赛、发表论文篇数等等, 都使每一位教师感受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 特别是兼任班主任的教师更是辛苦, 这势必会给职业教师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再次, 学校对于教师的工作安排与使用是否恰当, 能否做到学以致用, 人尽其材。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往往通过单一的评价制度对教师实行强制管理, 管理者只注重工作结果而不顾教师的个人内在需求, 教师不能参与学校的决策, 只能被动的接受着过多的制度约束、检查和评比, 这不仅没有把压力转化为教师工作的动力, 反而使教师产生更大的心理危机;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缺少人文关怀, 领导与教师之间沟通较少, 在教学团队中竞争远远多于协作, 教师尽管很努力、很勤奋, 但很少被欣赏, 缺乏经常的支持性反馈, 这些都容易使教师产生压抑感、无归属感。

2.3 教师自身方面的原因

职业学校的教师成天埋头于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 高强度、超负荷运转, 备课、教学、实训、批改作业、班级管理, 各种考核,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长期单调的工作环境、过重的工作负担, 使教师逐渐失去了工作、生活的新鲜感, 体会不到职业的乐趣与幸福感;有时还会觉得自己没有得到社会地位, 工作条件差, 工资待遇低, 将自己的工作投入及回报与社会其他行业的人员进行比较, 发现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值时, 就会感到压抑与疲劳、挫折与失败, 更容易产生不满、消极、悲观、失望等职业倦怠现象, 丧失工作动机, 对教学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2.4 教育对象的原因

由于近几年来大量扩招, 学生的质量明显下降, 对学生的管理难度加大;而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 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他们往往没有明确的理想和奋斗目标, 学习动机和学习欲望并不强烈, 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较大的难度;职业学校中, 行为习惯有问题的学生比例较高, 独生子女的娇宠、单亲家庭的缺陷以及他们不成熟的个性、思想与行为越来越不易被教师所控制, 教师经常要面对和解决学生中的矛盾、违纪等行为, 教师若以加强纪律约束的方式进行管理, 学生则会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 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破坏了师生关系, 更不利于对学生的教育, 从而引起职业倦怠。

3 职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调节

3.1 自我修养的提高

首先, 要有正确的自我认识, 要全面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实际, 要悦纳自己, 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和优势, 努力克服自己的缺陷、不足。其次, 对教师职业要有一个合理的认知, 在看到教师职业的复杂性的同时, 要看到教师职业的神圣与光荣。这样, 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 才会调节和控制自己。

3.2 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柏拉图认为满足理智导致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教师应当学会适时、合理地宣泄由于压力所导致的不良情绪。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 得不到适当的宣泄, 容易造成身心的紧张状态。这种紧张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高, 可能造成心身疾病。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要有一定的心理保健意识和技巧, 适时适度调节好自己的心态与情绪,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要善待自己, 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 培养多种兴趣爱好, 丰富业余生活, 经常锻炼身体, 参加各类社交活动。

3.3 科学安排时间劳逸结合

职业学校教师要科学安排工作、学习和休息, 做到劳逸结合, 忙中偷闲, 放松自我, 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 或到野外去散散步、观赏一下大自然的美丽风光, 注意保持足够的睡眠, 找理由休息, 将闲暇和各种娱乐活动作为工作的必要补充。进行适度的、有节奏的锻炼, 能够换来舒畅而平稳的心情。这样坚持不仅有助于缓解教师压力, 也有利于教师身心健康的成长, 有利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

3.4及时倾诉缓解压力

教师在受到压力威胁时, 不妨与家人或亲友同事一起讨论目前压力的情境, 把自己心理的症结点说出来, 不要闷在心中, 关心你的亲友会给你一个恳切的建议, 在他们的帮助下确立更现实的目标, 以及对压力的情境进行重新的审视。需要某些实际的帮助时, 不妨求助于领导和同事, 及时倾吐、发泄, 舒缓精神压力、提升生活质量, 让身心得到科学的调节。

3.5寄情教学工作

职业学校教师面对正处于叛逆期的学生, 处于职业怠倦, 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有条不紊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巧妙寄情, 走出职业倦怠的泥潭。看到满园桃李风光, 收获爱与尊重, 自身的价值得到体现, 哪一位教师能不感觉到幸福、自豪感呢, 在幸福中又怎么可能心生倦怠呢?另外还要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一种乐趣, 是一种美的追求。

总之, 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影响自身, 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学业发展, 因此, 中职教师要学会科学用脑, 培养良好的情绪、成熟的自我意识与健全的人格,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减轻精神压力, 走出职业倦怠的阴影。

参考文献

[1]李德春.中等职业教育中的教师角色探讨[J].宜宾学院学报, 2006, 1.

[2]马凤芹.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及缓解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7.

篇4: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调节

关键词: 倦怠感 破解 农村教师

很多农村地区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而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逐渐增高,教师就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感不断蔓延、攀升。当前,我们需要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就要努力分析原因,采取对策。

一、当前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感的成因

1.不断增长的物质层面的需求。

现在人们生活成本较高,有着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导致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感生成,工作积极性下降。

2.家长对教师的质量要求提高。

家长带给教师巨大的工作压力,家长对学生的分数追求和升学追求越来越高,将期望寄托在教师身上,再加上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理,农村教师承受着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工作幸福感变少,工作倦怠感增加。

3.评聘受阻。

随着人事制度改革,教师职称评聘要求逐渐提高,一些教师觉得爬台阶没有希望,造成职业认同感缺少,成就感缺乏。

此外,农村教师还受到社会上浮躁思想、安逸思想的影响,加上一线教师工作单调琐碎,教学时间增加,更增强农村教师的职业倦怠感。

二、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感的自我调节和破解策略

面对新时期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感逐渐严重的趋势,学校应该科学分析,积极采取对策,采用一系列有效措施加以破解,让教师学会自我调节:

1.重新树立教师职业理想。

教师要建立职业归属感。教师职业有着特殊意义和价值,不能理想太高大,也不能太低小。教师要努力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利用各种节日、会议增强教师职业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励中青年老教师焕发活力,带好头,做好榜样。

2.给教师更多激励。

学校要激发教师获得更多工作激励。采用更多激励手段激励教师,如开展学校内部的名师评比、高级评比、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业务学习进修、教师教学之星评选活动等,以激发教师产生更多工作荣誉感。

3.增强教师的幸福感。

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制度亲情管理,给教师更多职业幸福感。学校要依照制度管理教师,坚持工作要求,更要灌输亲情管理,将学校培养成家庭式学校。学校要从教师的吃饭问题抓起,从学校办公室文化环境抓起,从同事关系抓起,开展教师喜欢参加的活动,培养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激励教师努力工作、无私奉献。

4.教师的职业光环效应不应该是教师唯一的精神支柱。

我们要引领教师时刻记住以下几点:

(1)教师的职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是教师自身生存的需求,教师要牢固树立教育事业兴衰关系国家和个人发展道路的信念,因此,教师很重要。

(2)教师是充满挑战性的职业。教师要在职业中摆脱金钱和物质欲望的诱惑和刺激,接受学生更个性化的挑战,接受法律、伦理、道德等多方面的挑战,还要接受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的挑战,接受教育改革的挑战。因此,教师应该努力克服职业倦怠感,在严峻的挑战面前准备,打好扎实能力基础和知识基础,避免被社会淘汰。

(3)我们国家终身学习观念的确立,形成了对优秀教育资源的需求,这就要不断壮大教师队伍。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国家放开二胎政策后,对教师的需求和对优秀教师的期待,因此,教师责任很重大。

5.教师要不断顺应社会发展形势,跟着时代发展共同进步。

现代教育技术条件好了,教师有了优秀的物质基础,就要用好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增强教育教学效果。如教师可以采用多方面研究教案的形式进行备课,可以网上参考一点,同伴之间互相帮助一点,自己深刻研究一点,这样解放教学时间,节省精力,同时避免因为个人知识的缺陷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教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宽容学生而不放纵学生,严格要求学生而不苛求学生,惩罚学生而不体罚学生,和学生一起和谐共处。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言行带着学生一起尊敬教师,感受学习的快乐。

教师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自我保护,学会自我调节。

(1)教师要宽容,不计较工资、福利、奖金,不计较个人得失。

(2)教师要追求精美和健康。运用优秀的教师形象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力,不追求豪宅、豪车,但是有权利、有义务带领学生追求健康和美丽的人生。

(3)教师要创造美好的家庭和个人良好的社会关系,优化教学软环境,坚定自己的人生追求。

(4)教师要善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师是太阳底下的光辉职业群体,是和学生命运牵连在一起的。教师要有平常心,当教师的合法利益受到侵犯的时候,就要运用法律武器勇敢地保护自己,争取社会支持,实现维权的目标。

6.教师要有职业成就感,学会自我激励。

教师工作十分辛苦,但是既不能像别的行业那样创造出令人羡慕的辉煌成绩,又不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很多人觉得教师缺乏成就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想过教师自己的成就感,这是教师职业倦怠感产生的主要原因。

新时代教师应该不断丰富自己的研究成果,不断激励自己,不追名逐利,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因为属于自己的东西,是别人抢不去的。例如,教师要努力设计优秀的教学设计,撰写精彩的富有哲理的教学手记,帮助留守学生,给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发表高级别的职称论文等,虽然这些都是小事情,但是这些小事情却构成了教师工作的全部意义和价值,构筑了教师工作的不平凡。教师要通过这些小事铸造自己的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通过这些成就感激发自己不断从成功走向成功,最终走向教育事业的巅峰。

我国农村教师要准确定位,追求教育事业的成功。首先要克服职业倦怠感,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中,努力经营好教师这份职业,努力挖掘自身潜能,不断发展自己、壮大自己,为国家教育事业添砖盖瓦、增添光华。

参考文献:

[1]周燕.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调节策略研究.《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7):24-24.

[2]余玲华,姚霞,张迅,顾敏豪,金玉成.教师职业倦怠的管理破解.《思想理论教育月刊》,2006(22):11-14.

篇5: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调节

丘北县天星乡中心学校

艾红杰

[摘要]: 现代社会节奏加快,竞争激烈,竞争产生的压力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职业倦怠不仅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教育工作,影响到人才培养,影响到国家的四化建设。本文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危害及产生的原因,提出避免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方法与措施,以引起社会对于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关注。

[关键词]: 教师;倦怠;调整;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定义

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一个概念,主要用来描述个体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由于得不到有效缓解而产生的心理、生理上的疲惫。具体表现为:工作能力下降,工作热情衰退,对他人逐渐冷漠,自我成就感降低等等。国内外的各种研究表明,职业倦怠现象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发生,这是因为从事这类职业的人员过分执着于生活的理想和方式,但是又可能无法获得期望的美好,从而产生疲劳与情感衰竭。教师职业是一种典型的助人职业,工作量大,工作任务繁重,社会责任大,教师本人及社会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期望值很高,这就往往导致教师不能顺利处理工作中的许多压力,从而损害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产生了职业倦怠的心理。因此,简单的说来,教师职业倦怠就是指教师不能够顺利应付职业压力而产生的各种不良心理反映,是教师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而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衰竭状态。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不是由某一件事情造成的,而是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由于工作中的各种压力,在情绪上产生的一种低强度递进的反映过程。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除了有教师本身的内部原因外,还有社会的、学校的、工作任务、教学对象的以及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原因。

1、教师的特点

圣人标准与常人心态的矛盾。也许在选择做教师的时候,不知道其中的艰辛,神圣占了很大的比例。但是在知识文明的巨大背景下,教师同样是一个渺小者,难以担当无所不知的智者角色。“诲人不倦”只有简单的四个字,却是为人师表者最高的境界,一代先师孔子提出的这个为人师表的标准,数千年来自认为达到这个境界的人却是寥寥无几。

赞誉与现实的背离。“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彰显教师职业的神圣与人们对教师工作的高期望。但现实生活中,教师首先是一个有七情六欲的平凡的从业者,他们一样面临生存状况等现实问题;其次,教育工作的周期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常面临教师高精力投入与低成就感的矛盾;再者,现实中的一些不公平与非公正,造成个人对工作的灰心和不满。如果一个人选择当教师是为了能够教书并提供优质服务,但是工作中却因不能实现这一理想而沮丧和不满,那么离职或倦怠就是难以避免的后果。

2、压力的影响

全世界各国对于教育越来越重视,也十分重视教师,但是对于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各级教师必须有教师资格证,而且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懂的教学规律,并且受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专业培训,各级教师还必须达到相应的学历要求。同时,由于我国的教育制度在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比如,教师的职称评定、职务聘任、岗位的末位淘汰、按绩取酬、在核心刊物发表的论文篇数等等,都使每一位教师感受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另一方面,国家与社会都普遍认为,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素质的提高,一旦出现教育质量下降,学生问题增多,人们就会将责任归咎于教师,认为是教师教育不当造成的。虽然一部分教师能够迎难而上,化压力为动力,但是也有一些教师会感到压力过大,产生失落感,不能够适应新的要求而觉得有些力不从心,从而出现职业倦怠心理。

3、工作任务方面的原因

工作负担过重与教师承受能力有限的矛盾。作为一线教师,除完成每天的教学、教研任务,不少人还有许多兼职,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会议。作为班主任,更是苦不堪言,从学生的学习到生活,从思想塑造到安全问题,无所不包。作为专任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学校组织的大考、小考不断,不少学校对各项考试指标进行排队公布,教师提心吊胆,生怕在众人面前丢脸,作为毕业班老师,还面临沉重的升学压力等。

一些边远地区的老师,干得最累,拿得最少,成就感最低。这里的学校处境极其尴尬,有门路的教师争先调离,补充教师特别是优秀师范毕业生难,教师队伍结构不平衡、素质差,年龄偏大。周宁泗桥小学的一个领导对笔者说:在现行体制下,新的老师不愿来,好一点的老师争先调走,剩下的老师可谓“老弱病残”,在这种环境下的老师因自身素质差,缺乏人才引领,没有活力,又看不到希望,自然产生职业倦怠。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调节

教师职业厌倦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质量和生存状态,危害性毋庸置疑,但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又注定与教育人生作伴,如何在平凡单调中发现万千变化之美,在照亮别人的同时提升自己呢?如何努力改变自己,克服职业倦怠呢?

1、坚持正确的信念和职业理想

有教育理想和信念的老师,追求教育的高度与品位。人的一生如果能遇上一两个好老师,那是莫大的幸福,要给学生一种幸运感;通过教科研给工作以新意,时常聆听自己教育生命成长拔节的声音,给自己一种成就感。

2、调整心态

教师的职业是个清苦的职业,是个奉献的职业,不能与大官相比,也不能与富商相比。教师的收入和地位仍然不是很如意,老师的工作不是社会全部人能理解,工作生活之中有烦恼、悲伤,有失落、有痛苦,这些暂时现象你必须接受,因为你抱怨也好,苦恼也好,自卑也好,都无法一下能改变得到。如果一味地沉溺于抱怨和啰嗦之中,永远都是没有什么快乐可言的。要像魏书生一样做个大度豁达的人,遇到烦恼的事情放开点,不要抱怨自己的运气不佳,境遇太差,把成败归咎于客观条件,而忽视了主观能动性。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措施,学会情绪疏导。教师的职业烦琐、细腻,只要肯做就无休无止,有做不完的事,讲不完的课,教不完的学生。一个人长时间地投入在一个工作中,把压力重重地压在自己两肩而不堪重负。

3、建立一重种民主、开放、和谐的工作环境

民主、开放、和谐的工作环境将对教师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学校应该建立一种公平合理的具有激励机制的制度,如教学管理制度、经济效益制度等,使教师在竞争上岗、晋升职务、评审职称、进修深造、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能够获得公正的对待,大家一视同人。学校的领导人应具有一种民主的领导风格,关心尊重教师,给予教师更多的教学自主权,提供更多的参与管理学校的机会,增强责任感。

篇6: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调节

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天星镇第三中学

王世勇

我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及调节策略教师职业倦怠不仅对教师的身心各方面产生负面影,影响教师职业生活质量的提高,一、我在教师这个职业出现职业倦怠有以下表现:,在教师这个职业岗位,二、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全社会期望都压在教师身上,采用各种形式向教师要质量、要分数,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转变为对教师的企盼,不允许学校和教师有一点差错,使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观念远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教师的付出

我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及调节策略 教师职业倦怠不仅对教师的身心各方面产生负面影响,影响教师职业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发展及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会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

一、我在教师这个职业出现职业倦怠有以下表现:

在教师这个职业岗位,我曾体验过身体能量的耗竭感,持续的并且极度疲乏,抵抗力下降,以及失眠、头疼、胃肠不适、背痛等症状。

二、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1.心理压力大。全社会期望都压在教师身上,教育部门为了提高升学率,采用各种形式向教师要质量、要分数;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转变为对教师的企盼,不允许学校和教师有一点差错;新课改实施,使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观念远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2.心理失衡。教师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例,教师的经济地位是其社会地位的基础和标志,微薄的薪金使教师的社会地位难以真正体现和得到提升,不少教师产生了极度的失望,一部分“跳槽”,还有一部分则陷入了观望和彷徨,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浪潮下,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3.个人素质。教师的心理素质有高有低。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不同,人际交往和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也不同。一般来说,整天忙于工作,无暇充实自己的生活,以及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内心焦虑、孤独等无法排遣的教师,容易成为职业倦怠群体。

4.学生品行与学习问题的烦扰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独特的个性,而且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尽管教师总是竭尽全力使得学生朝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但学生的思想、行为往往不是教师所能够控制的,学生中的矛盾、不良行为、厌学情绪以及对教师的不良态度等等是教师每天必须面对并加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价值多元化和追求个性化的今天,学生中出现的品行问题更是层出不穷。“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是许多教师的共同感慨。所有这些往往使教师感到厌倦和疲惫不堪。5.社会交往闭塞。教师所处的环境是相对封闭的,由于对学生管理的要求,不少学校实行“坐班制”教师的工作环境除了教室就是办公室和家庭,很少有与外界相接触的机会,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是单调的,除了上课外,就是批改作业、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回家休息,这样使他们缺乏与社会沟通的能力,而且,由于教学上的激烈的竞争,使得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始终处于微妙的状态,教师的心理问题长期不能得到缓释。导致倦怠的产生。

三、教师个人的心态与努力是解决职业倦怠的重要方式。

首先,教师要了解自己,悦纳自己。教师只有清楚地认识了自己,才能为自己确立适当的奋斗目标,提高成功的可能性,而不至于目标脱离实际,以至因为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经受挫折;也才能更理性的分析所面对的种种压力,增强处理问题的自信心。同时,教师应努力改变自己不良的人格特质,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

其次,教师应掌握一定的缓解压力的措施。职业倦怠是由于工作压力长期未能得到有效缓解而产生的,因此,教师应主动掌握一些有效释放压力的措施。当遇到挫折而感到愤怒抑郁时,向知心朋友的一席倾诉,可以使你得到疏导。教师应乐于与人交往,广交朋友,这样在郁闷沮丧时,就可向朋友倾诉并寻求支持,及时释压,避免职业倦怠的产生。教师还应培养广泛的兴趣,多参加各种业余活动,做到劳逸结合,放松自己,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耐压能力。此外,放松训练、转移注意力等也能够有效缓解压力。

二十一世纪是世界各国国力繁荣昌盛的黄金时间,是中国实现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奋斗目标的战略时期,更是教师职业辉煌的崭新时期,新时期的教师应该从如下三个方面去完善自己,从而获得完美的人生。

一、教师的“职业光环效应”不应成为执业的唯一精神支柱。

新世纪的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大大超乎人们的想像,甚至于超越预言家的玄奥预言。这种迅猛发展的速度必然会带来教育的重大改革和创新,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就会在历史发展的洪流中得到振奋。我们教师应该牢牢把握以下三点:一是教师的职业既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需,也是教师自身生存的必需,从而自觉地树立教育兴衰关系到国家兴亡、个人发展的正确观念。二是教师的职业是一门充满挑战性的职业,这种挑战之中的最强的刺激性并不是金钱和物欲的诱惑,更多的是来自学生个体更加个性化的挑战,是来自于法律、道德、伦理等方面更加多元化的挑战,是来自于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与教育要返璞归真的较量的挑战。如果教师不克服职业倦怠感,就会在这种严峻考验面前因为缺乏足够的准备和实力而疲于奔命,最终被淘汰出局;三是学龄人口的急剧下降和终身学习的普遍认同,从而形成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大量需求,这是教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外驱力,目前教师队伍是大而不壮。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国家的“优生优育”政策的逐步落实,已经达到了“优生”目的,那么社会的发展必然要求我们在“优育”上下功夫,教师的责任义不容辞!

二、教师的职业要不断适应新形势,要轻装上阵,要不断学习,要雄姿英发!

我们这一代教师从木楼、板壁屋、煤油灯、钢板铁笔和油印机等原始的办公条件中一路走来,付出的艰辛自然是一部沉重而厚实的教育发展的教科书。现在条件好了,我们具备了轻装上阵的物质基础,就要充分发挥好网络、多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达到轻负高效的教育效果。比如长期以来占用教师时间最多的手写教案,我们就可以改为“三点式备课”,即“网上参考一点,同伴互助一点,自己研究一点”,这样既解放了自己,又节省了时间,同时也避免了因个人知识的缺陷而影响课堂效率和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教师要不断改善师生关系,做到“宽容而不放纵,严格而不苛求,惩罚而不体罚,和谐而不庸俗。”在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中去感受教书育人的乐趣,而不是在学生“吱吱”地磨牙声中成为高高在上的“孤家寡人”!最后教师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自我保护,进行自我调节。一是要宽容,不去计较工资、福利、资金,也不去计较名利与得失;二是要追求美丽与健康,教师的形象对学生的发展有很深的影响,我们不追求奇装异服,但是我们有权利也有义务让我们拥有美丽与健康的人生;三是要拥有美满的家庭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我们自己的软环境,也是我们幸福人生的必然追求;四是善于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教师队伍虽然是一个阳光灿烂的职业群体,但是却是一个弱势群体——因为课堂和学生就是“捆仙绳”,有学生你不上课,是你的失职:没有学生没有课堂,你就变得一钱不值。那么教师就要在拥有一颗平常心的前提下,当你的合法利益受到侵犯时,就勇敢地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尊严,去争取各级各届的支持,唤起他们的同情心,达到维权目的。任何过激手段和言辞都是不恰当的!

三、教师要有成就感!要用自身的成绩来鞭策自我,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教师的工作虽然十分辛苦,但是却不能像其他行业一样创造出令人眩目的辉煌业绩,更不能创造出惊人的经济效益。因此有很多老师因为缺乏成就感,就人浮于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根本没有想过“成仙成佛”!这也是教师职业倦怠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那么新世纪的教师就应该去不断去丰富并物化自己的成果,虽然评优评先你争不来,也许你是一头“老黄牛”根本就不屑于去争名夺利!但是有些东西总是属于你个人的,别人想争也争不去。例如:一篇优美的教学设计、一则短小而富有哲理的后记、帮助一名留守学生后他发自肺腑的感谢、给一名学生心理上的导航、发表一篇高级别的论文„„等等,这些虽然都是一些平常小事,然而正是这些平凡小事才构成了教师工作的全部,是教师不平凡的具体体现。而且正是这些小事,使教师拥有了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是教师不断从成功走向成功的内驱力,最终达到教育辉煌。

篇7:教师职业倦怠调节策略的心得

教师是最容易给人带来紧张压力的职业之一。教师要完成各种教学任务,面对越来越个性化的学生,要适应国家教育的改革与变化,而且教学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工作时间长,极易产生职业倦怠。

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除了教师本身的内在原因外还有外在的原因。内在原因,如:单调的教学环境,落后的教学设施,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比较容易使人产生倦怠,除了教学工作之外,还面临出科研成果、发表论文、职称评定、职务聘任、按绩取酬、年终考核评优等一系列压力,在情绪和心理上产生挫折感和失落感。

外在原因,如:国家对于教育越来越重视,对于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家与社会都普遍认为,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一旦出现教育质量下降,学生问题增多,人们就会认为是教师教育不当造成的。现在许多教师都感觉,学生越来越难教了,许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与热情,不肯付出艰辛的劳动,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不良局面。

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社会对教师过高的期望;不能适应学校的管理与竞争;工作负荷的重压;学生问题的困扰;家长的苛求;自我发展的困惑;家庭经济状况的不良

作为教师,如果不善于缓解压力,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表现为:教师受到“职业枯竭”的困扰,处于较高的心理枯竭水平。在职教师中不少人都曾体验过身体能量的耗竭感、持续的精力不济、极度疲乏、虚弱感,抵抗力下降以及失眠、头痛、背痛、肠胃不适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精神疾患。工作热情消减,上课无精打采,思想走神,情绪抑郁,有时还伴有头痛、失眠、食欲不振等身体不适。这种状态既损害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又危害学生的学业,同时也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努力克服职业倦怠,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如何克服职业倦怠呢?

我个人认为:促进师德建设,从思想上化解职业倦怠;关注教师身心健康,构建情智管理境界,从情感上化解教师的职业倦怠;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增强教师的职业自信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构建书香校园,让教师有职业幸福感;教师应认识到这是人人都可能会有的正常心理现象,不要过于责备自己,有时适度的压力反而是进步的原动力,正是有了压力才会使工作充满了干劲。积极应对,培养良好心态,要成为工作上的主人,必须从了解自己开始。尽量摒除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不要老纠缠于工作压力等消极方面。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的睡眠,以及进行适度的、有节奏的锻炼,适时适当的休假,让身心恢复。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工作和生活,努力克服职业倦怠,不断调节心理状态,一定会在工作、生活中拥有一种属于自己的幸福!

把工作当作享受,在享受状态下,让教师的职业成为参与生活体验人生的重要途径。怀着满腔的热情投入工作,并在教师这一平凡的职业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快乐地与学生交往,欣慰地享受着自己教学中的成就。所有的辛苦和压力都变成了一种愉快,即便是在条件极其艰苦、生活非常清贫的情况下,也怀着极大的热忱、带着浓厚的兴趣,无怨无悔地做好每一件事。不是把教师的职业当成满足物质需要的功利手段,也不仅仅把它看成是给予和付出之后的心灵满足。而是以培养学生为己任,以学生主动积极的发展为最高目标,并围绕着这一目标而孜孜不倦地勤奋工作。同时,自身也会通过自由而富于创造性的劳动实现自我的发展与完善。真正的教师是那些把自己的生命融进职业生活中,并从职业中得到幸福快乐和主动发展的人,是那些热爱教育、追求智慧人生的人。也只有幸福快乐的教师才能教出幸福快乐的学生。教师幸福快乐,学生才能充满智慧地学习,充满快乐地成长,充满信心地生活。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建立专业责任感。“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教师只有在持之以恒的专心阅读中,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只有知识渊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对于教师,读书是提高文化内涵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读书的热情、读书的习惯和读书的需要直接决定学校的文化品位,决定学校的未来发展方向。教师不仅要读一些中外经典作品,也要阅读一些报刊、图书等等。

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学习、了解自己专业发展的理论,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保持一种自觉状态,及时调整自己的专业发展。书读得多了,你就会从多个角度去看问题,才能改变你的思维方式,才能在面对困难和问题时提升思考的广度和高度。勤于学习是一种责任,善于学习是一种能力。

篇8: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之自我调节

关键词:职业倦怠,调节,锻炼,朋友

从古到今, 教师职业一直被视为崇高的职业, 世界各国也越来越重视教师这一群体, 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 我国也不例外。但是, 在现实生活中, 教师的工作强度越来越大, 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 每天无休止地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 缠得教师身心疲惫, 尤其是学生的思想心理和安全问题, 又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风险。教师的社会期望与现实处境的反差、教师角色的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的冲突、当前教师工作的低创造性以及现实评价机制的不合理等众多原因导致了教师对所从事的工作渐渐失去兴趣, 以致产生职业倦怠。

人们从事任何工作都会出现一定的职业倦怠, 有人表现轻微, 有人表现严重, 职业倦怠会对其所从事的工作造成不良影响。而教师因为其工作的特殊性, 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会更多, 持续时间会更长。首先, 当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 会导致教师的心理和生理都会出现抑郁和焦虑。这种抑郁和焦虑的心理表现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有些教师使用粗暴的体罚、急躁的情绪来对待学生, 不仅在学生心理上造成负面影响, 给学生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 同时也会渗透到教师的人际关系网络中, 使得教师在人际关系上变得疏远、退缩, 摩擦增多, 情绪充满忧郁和攻击性, 对同事不愿理睬, 对待家人也是漠不关心。上述问题对教师身心健康将产生不良影响, 甚至影响到家庭的幸福生活。那该如何调节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呢?

心中有爱, 不觉倦怠

教师心中的爱是一种纯洁的爱、高尚的爱、无私无畏的爱。教师心中的爱就是说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 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理解学生的爱与恨, 体谅学生的喜怒哀乐, 时刻把学生安危与冷暖挂在心上, 尊重学生的选择和追求, 欣赏学生身上折射出的闪光点和心灵的火花, 能让学生享受到温暖的阳光, 让学生能真切地感受人性的温暖, 学生才能对教师敞开心扉, 才愿意把教师当成他们的良师益友, 教师的教育才会是最有效的, 教师的内心才会幸福。

教师幸福了, 面对不定的人生才能有一颗平常之心, 善待自己, 善待他人, 善待命运, 宠辱不惊, 泰然处之。飞黄腾达时不洋洋自得、忘乎所以, 落魄失意时不悲观失望、自暴自弃, 而是怀一颗健康的心态, 笑对学生, 笑对课堂, 笑…对人生;教师内心幸福了, 才能永葆一颗快乐之心, 舒畅心情, 飞扬激情, 多一些教学之乐, 少一点教学之苦, 视教学为神圣的事业而不是谋生的手段, 也就没有了“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的惆怅和无奈, 有的是“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 有的是“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和快乐。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用爱的情感、爱的行为和爱的艺术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 从中感悟从教的快乐, 品位育人的乐趣。就这样, 不经意间, 你为学生也为自己建造一个爱的家园, 这个家园是独立的、宁静的, 可以排斥尘世的纷扰, 可以固守自己的见解, 也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 这个家园是充满爱的, 生活在这样的家园之中, 教师的心态永远是年轻的, 是朝气蓬勃的, 职业倦怠就会远离教师, 教师和学生们在这个家园里幸福着, 快乐着, 直到永远。

适时锻炼, 放松身心

体育锻炼可以帮助教师明显地减轻压力和倦怠, 一方面因为体育锻炼使身体健壮, 精力充沛, 应付能力增强;另一方面, 用于锻炼的时间减少了笼罩于压力下的时间, 同时能提供难得的“空闲”机会, 可以对问题加以反思, 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生活一辈子”这个理念大家都懂, 可是每天真要拿出一小时锻炼, 确实很难。怎么办?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 就要挤时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 只要想挤, 总还是有的。”可以忙中偷闲, 同时你要注意体育锻炼要有规律, 以适量和娱乐性为原则, 过量或竞争性强的运动不但不会减轻压力, 其本身也是压力的潜在来源, 在此基础上, 就要考虑都有哪些适合教师的运动呢。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大课间操的半个小时出去散步, 它能促使血管弹性的增加, 特别是腿的持续运动, 可促使更多的血液回到心脏, 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 提高心脏的工作效率, 有利于精神放松, 减少忧郁与压抑情绪, 并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 散步还有利于维持人体的钙平衡, 保护骨骼健康, 并有助于氧化体内多余的脂肪, 减轻体重或维持体重在适当的水平。散步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 否则也会感到疲劳。抬头挺胸, 迈大步, 双臂要随步行的节奏有力地前后交替摆动, 路线要直。走路时, 速度不要太快, 尤其是太胖的人, 可以每分钟走60~70步或70~90步, 手臂摆动幅度不宜过大, 以免血液涌向手部使手指发胀;垂肩驼背会有碍呼吸, 还会使颈肩和上背部过度紧张而疲劳, 身体前倾可能引起背痛, 因此应保持肩与臀部在一条直线上;要养成脚跟先落地的习惯, 因为双脚平着落地会使冲击波传至膝部和背部, 损伤关节。还可以快步行走, 这也是最简单易行而有效的锻炼方式, 大家在行走的过程中, 可以交流经验, 沟通感情, 发泄不快, 也是一种非常科学的心理调节的方式。最近学校的一些教师提升了健身的理念, 已经实施了这样的健身方式, 效果很好。大家一定要记住:没有好的身体, 就没有好生活!

广交朋友, 倾诉烦恼

一份快乐, 两个人分享便成了两份快乐;一份痛苦, 两个人分享便成了半份痛苦。随着社会、学校、学生对教师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 期望值也越来越大, 教师的工作变得更为繁重和忙碌, 教师本身也面临着升职、晋级、继续教育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致使教师一刻都不能轻松, 压力越来越大。当教师感到压力时, 可以与朋友一起讨论目前压力的情境, 朋友可以在你有困难的时候, 鼓励你奋进;有挫折的时候, 督促你奋起;有志向的时候, 催促你奋斗;当你奋发有为时, 朋友会提醒你要谦虚谨慎;当你看到天外有天, 人外有人, 产生不满、嫉妒, 萌生邪念时, 朋友会委婉地规劝你, 让你悬崖勒马, 远离“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危险境地;在他们的帮助下教师可以确立更现实的目标, 以便对压力的情境进行重新的审视, 一些消极情感如愤怒、恐惧、挫折等便可以得到某种程度的发泄, 这对舒缓压力和紧张的情绪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广交朋友就更显得很重要。

在交朋友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人际交往中既要尊重自己, 也要尊重别人。古人讲“礼仪者敬人也”, 实际上是一种待人接物的基本要求, 我们通常说“礼多人不怪”, 如果你重视别人, 别人可能就重视你;其次, 我们要与有头脑的朋友交往, 在智力上会大为受益。“与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 由于听了有针对性的“一席话”, 开拓了思路, 茅塞顿开, 也许对命运的改观, 会起到很好的引导;再就是我们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况, 融洽相处、与人交往、与人为善, 是最好的心理养生, 会使你心理上保持健康, 从而对生活对工作充满信心。

篇9:谈谈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调节

【关键词】教师 职业倦怠 调节

【中图分类号】G65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94-01

最近我们对陕西安康市汉滨区10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显示89%的教师认为自己有很大的心理压力;65.5%的教师存在一定的职业倦怠,个别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比较严重,教师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

一、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

2014年11月和12月,我校在对汉滨区洪山镇和共进镇进行名师大篷车送培活动时随机选取两校在职教师共100名进行问卷调查。从以上调查与问卷中可以分析而知,教师职业倦怠是目前学校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现实,也是主要问题,其成因来自两个方面:内因(个人内在因素)和外因(国家政策,社会家庭等大环境)。

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内部因素有:

1.职业目标模糊,成就感降低。从调查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到,两校教师的职业成就感普遍不高,有相当部分教师职业目标是不明确的。在与部分教师们的座谈中,有些教师流露出后悔当了教书匠,觉得工作枯燥乏味,感觉压力大,而班主任们更是觉得“责任无限大”,工作如履薄冰,如牛负重。更有青年教师期盼早日退休。在交谈中我们感觉到学生的进步与快乐教师们并不太关心关注,更有高达百分之五十多比例的教师怀疑自己。毋庸置疑,这是个体对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下降,自我效能感消失。教师在工作中对自己取得的成绩熟视无睹,对学生的进步置若罔闻,总认为自己不行,时常感到无法胜任教育工作,对教育学生的前景缺少远见,工作就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声声催促岁月平静的走过,更不愿意在工作中付出努力。

2.敬业精神缺失。近年来,汉滨区教体局在全区教育系统提出践行“三爱教育”即: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这是教师敬业精神的具体要求。但我们课题组成员通过问卷调查和与教师们座谈中发现当下教师们的敬业精神缺失。教师一旦敬业精神下滑或缺失,教师个体就会狭隘的认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过是谋生的手段,就会丢掉教育中最本真的精神价值取向,其表现为为人处世斤斤计较,私欲心膨胀,将奉献当成另类加以排斥。每一位教师都存在责任感与使命感、自信与自卑感、压力与困惑等心理感受,这是每一个人的普遍心理现象。但是,这些心理感受又会因人而异,那些整天忙于工作,无暇充实自己的生活,以及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内心焦虑、孤独等无法排遣的教师,则容易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

3.忽视职后学习。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和课堂教学改革深化,每一位教师都应自觉加强职后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但在此次送培调研活动中,我们了解到大多数教师对培训是被动的,主观上是排斥的。很多老师的想法是:好不容易有了假期,却被培训占用了,心理极不舒服;学与不学改变不大,按部就班把课上好万事大吉;更有一位老师这样说到:我想学,可坐在那儿就是听不进去,学校让搞校本研修,自己一点兴趣都没有,只好东拼西凑应付差事,感觉教书越教越没有意思了。这是知识退化造成的后果,是专业成长失却带来的困惑。长此以往,难免产生职业倦怠。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机械重复的工作容易使人疲倦,只有创造性和充满渴望的工作时,人才能精神饱满、轻松、快乐。真正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外部因素主要有: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内部因素和社会因素三项。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调节

教师以个人的力量也许改变不了教育的整体环境,但是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无法改变教学中的无序竞争,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关键是从改变自己开始。

1. 宣泄情绪

人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但不应该无限制地压制情绪。当教师产生不良情绪时应得到适当的宣泄。压抑会导致疾病,严重的可诱发精神病、癌症、高血压、胃溃疡等等。宣泄情绪的一般方法是主动与信任的他人,如朋友、亲人、同事交谈,倾吐心中的积闷。当把痛苦全部倒出来后心情就会平静一些。但切忌迁怒于人,不正当的发泄会导致不良后果。

2.学会换位思考

所谓“换位思考”,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的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思考方式。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理解,信任,并且要学会换位思考,这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在一个学校,我们与同事、领导总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这些事情有的是误传,有的是好事者的挑拨。如果你总是斤斤计较,处理不好,就会造成压抑、郁闷的心理。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我们表现了对别人的信任、关心、赞赏,别人也会给予你信任和安慰。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紧张而不友好的人际关系会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引起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3.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本来人的生活是色彩缤纷的,可是有的教师除了做教育工作以外,没有什么有益的兴趣爱好,整天往来于学校与家庭、教室与办公室的两点一线之间。这样生活就显得单调,情趣上没有活力,工作容易疲劳,身心也容易衰老。所以为了丰富自己的生活,就要注意发展自己的生活情趣,调节生活节奏,例如根据自己的功底与爱好研究一下书法、绘画、音乐、跳舞、摄影、写作、打球、下棋,等等。这些活动都可能给教师带来无限的乐趣。

总之,教师要学会自我调节心理压力,善于沟通交流,学会幸福生活、快乐的工作,尽快补上心理健康教育课。学校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把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效的措施,通过正规的渠道与方式为教师提供“如何应对压力”、“压力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尤其是教育内部的管理体制改革要以人为本,改革评价机制,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韩玲著.教师克服职业倦怠的六堂必修课[M].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

上一篇:面试时以第一印象为标准下一篇:仲裁申请书与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