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2024-04-25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精选9篇)

篇1: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就是指教师对教育工作缺乏兴趣,在内心产生了一种对教育事业的厌烦和心力交瘁的状态,导致教学工作效率降低的一种现象。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教师的教育培训

要注重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引导教师树立坚定的职业信仰,提高教师的智力品质,加强对教师的非智力品质的培育,提高教师的抗挫能力,把处理职业压力的技巧教给教师,以维持教师对本职工作的兴趣。

学校还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心理健康辅导活动,借助多种平台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提高教师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自身心理问题的能力。学校还要建立教师心理测评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合理控制考试次数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讲素质教育并不等于不要升学率,不要教学质量,但升学教育不能违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不能违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素质教育并不是完全反对考试,而是要求学校合理控制考试次数,合理控制过分注重分数对学生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学校组织的考试也没有必要完全与任课教师的考核挂钩,而应该综合运用多次考试的平均成绩来作为对教师考核的参考指标。实践证明,只有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了,才会有社会声誉,才会有好的生源和师源,才能够向良性方面发展。

三、营造良好的学校组织氛围

学校要营造公平、民主的工作环境,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关注教师的发展,为教师提供公平发展的机遇和平台,要加强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以及教师与领导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满足教师的精神需要。学校还应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为教师提供参与学校决策的机会。学校的支持与关心,教师之间的互相帮助,都有助于减少教师的工作压力,缓解身心疲惫。

此外,学校还要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让所有教师都能在公平、公开与公正的环境下展开竞争,并在竞争中加强交流沟通合作。形成科学的聘任、考评和筛选制度,以形成性评价代替终结性评价。考核教师的工作不能以学生的考分作为唯一标准,要综合考查,兼顾教师平时的工作态度、师德修养、教育科研成果等,促使教师全面、健康地发展。

四、实行正高级职称制度

国家将中小学教师职务统一设置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五个等级,并逐步完善与之相配套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中小学教师正高级职称制度的设立,为教师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充分调动了教师从教的积极性和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为我国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推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做出了新的部署。

五、依靠教师自我调适

自我调适是教师应对职业倦怠的有效措施之一。教师要把压力看作是一种挑战,通过培养广泛的兴趣,建立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耐压能力。要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职业使命,在教学工作中寻找乐趣,感受教育教学工作的成就感,达到享受工作的最高境界。

六、教师进行教学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进行教学研究,可提高教师的工作兴趣。引导教师把教学工作当作创造性的、充满活力的工作来做,教学活动才会充满乐趣。

不断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才会使“课”常上常新,使教学工作变得充满挑战性,教学研究才会给教师带来成就感、充实感、满足感。如果教师能够关注学生的成长,探究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那么无论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和教学研究方面,都会发现有很多教育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当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到精湛之时,教师就会被学生和社会的强烈需要所吸引,成功的愉悦会使教师的工作热情源源不断产生。

七、教师进行教育写作

教师是很容易让人产生倦怠的职业。当教师时间长了,每天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奔波;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处理琐碎事务,没完没了,毫无新意。天天面对着学生,面对着课堂,面对着教材,如果不将这些活动与思考、研究、写作联系起来,那刚踏上三尺讲台时的激情和憧憬将很快消失殆尽,毫无快乐、幸福可言,教师职业便成了一件苦差事。

教育写作是教师体验人生快乐、追求高尚精神生活的源泉。教育写作要求教师要善于用心观察学校生活的全部,能够从平凡的、琐碎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探寻问题的本质,体验教育的独特魅力,并用笔把这些收获和感受记录下来,这个过程就是教师体验人生快乐、感受职业幸福的源泉,是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

八、加大对教师的表彰奖励的力度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大对教师的表彰奖励力度,扩大受表彰奖励的面。不但要奖励在教学上有突出贡献的教师,而且要表彰在教育科研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以及在师德方面具有表率作用的教师。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要想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的表彰奖励是很困难的,为此,学校就应该多做表彰奖励教师的工作,每学期都对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并且在受表彰的教师中,也要分出等级层次,如首席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等。师德方面可以设立“我最敬佩的教师”“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以上几个方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应对策略,涉及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教师本人等几个方面,只要能做好这些工作,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就能得到有效缓解,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篇2: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一、引言

职业倦怠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已经明显影响到中小学教师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效果。因而,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越来越引起教育管理人员和教育研究人员的关注,研究和消除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已成为当前教师管理中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小学教师是极易产生职业倦怠的职业,国内研究表明: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问题,其中情绪衰竭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后,常感到工作没意义,没价值,工作目标渺茫,对教育教学工作失去应有的兴趣,日感焦虑与烦恼,有无助感,缺乏工作自信,缺乏进取心,工作中易躲避困难,敷衍工作,被动应付。这些表现已对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学质量及教师队伍的稳定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发展造成了直接的负面影响。

因此,为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学校的教育质量、学生的未来,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刻不容缓。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压力与教师职业倦怠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访谈调查中发现,来自社会、学校组织、职业特征和教师自身等方面的多重压力,是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环境方面的压力。1.社会期望值过高。教师不仅要传承知识文化和培养各类合格人才,而且还要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的榜样。因而,教师承受着巨大的社会期望。同时,在今天迅速变迁的社会里,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校长、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也日益升级。在多方的期望之下,教师的工作压力与日剧增。2.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在社会对教师报以高期望的同时,却出现了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工资待遇低等一系列的反差。从客观上说,教师对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决定了教师应当拥有较高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虽说近年来教师工资有过几次大的调整,但从总体上来看,与劳动性质和强度相当的其他行业相比,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依然偏低。

(二)学校组织方面的压力。教师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各方面的环境对教师职业倦怠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工作环境可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使教师能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反之,不良的学校氛围则容易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有研究发现,当教师感受到学校有一套对教师教学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在工作中能感受到更大的自由度和更多的自主权,并且觉得自己能够参与学校的决策时,教师的职业倦怠就会降低。在教师的工作过程中,是否有来自于学校领导的支持、同事的支持、家庭成员的支持以及学生的支持,都会影响教师的职业倦怠。

三、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教师中存在着职业倦怠心理是客观事实,但具体到个人或不同的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又有较大的差异。既然产生职业倦怠的压力来自于社会、组织、职业与个人等方面,那么,就可以从这些方面寻找对策,帮助教师缓解职业倦怠。

1.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一种职业的社会地位,取决于它的经济地位和职业声望,同时,也决定该职业的吸引力和从事本职业人员的社会地位。教师的待遇低,导致心理失衡,失落感也由此而生,倦怠于是不可避免。要让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社会必须将“尊师重教”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经济地位。国家一方面应不断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关注教师行业,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这样,才能让教师在工作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才能以健康而积极的情绪从事教育工作。

篇3: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1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1.1 职业因素

教师职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 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决定了教师在工作中必然处于持续的高压力状况之中, 从而极易导致教师产生倦怠心理。

首先, 工作负担过重, 工作时间过长。教师职业和其他职业不同的一点就是工作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广延性。其他职业在8h工作时间之外, 一般都不再从事和工作有关的事情。但教师除了在上班时间要进行紧张忙碌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外, 还有大量的工作只有在下班以后才有时间去做, 如查阅参考资料、培优补差、家访、对学生的个别教育、科研等。长时间超负荷运转, 使不少教师在心理上和情绪上处于极度疲劳和衰竭的状态。而这种疲劳和衰竭状态正是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典型症状。

其次, 教师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在工作中, 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 又是家长的代理人;既是班级的管理者, 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等, 他们扮演着多重角色, 而且随着学校功能的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 教师所要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重化, 而这些角色行为有时是相互矛盾的。因此, 教师在工作中常常面对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的情境, 这使得他们不可避免地感到心力交瘁。

再次, 教师职业的相对封闭性是导致职业倦怠的重要根源。教师职业实际上是一项“孤独的职业”。正是这种特性, 使得教师的交往需要与获得支持的需要经常得不到满足。教师因此而感到压抑、孤独、紧张和焦虑, 最终导致职业倦怠的出现。

1.2 社会因素

首先, 社会期望过高。在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进一步得到强化, 家长对教师的期望也就相应地不断提升。尤其是当学校和教师没有能够实现社会的期望, 人们不约而同地把指责的目光投向教师, 认为教师无能或失职时, 教师的压力更是倍增。这时他们所体验到的不仅是工作的劳累, 更有不被理解、有付出而无回报的辛酸, 教师的成就感因此而降低或缺失。如果这种状况长期不得缓解, 倦怠心理自然产生。

其次, 工资待遇低, 社会地位不高。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大大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产生职业倦怠自然是早晚的事。

1.3 学校因素

首先, 人际关系紧张。学校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组织, 其中的组织氛围不仅影响到教师工作的效率, 而且直接影响到教师工作的情绪状态。

其次, 不合理的评价机制。分数、升学率依然是评价教师工作好坏的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尺度, 并且评价的结果与奖金、荣誉、评职称、续聘等直接挂钩。

再次, 学生品行和学习问题。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 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独特的个性, 而且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尽管教师总是竭尽全力使得学生朝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 但学生的思想、行为往往不是教师所能够控制的, 学生中的矛盾、不良行为、厌学情绪以及对教师的不良态度等是教师每天必须面对并加以解决的问题。所有这些往往使教师感到厌倦和疲惫不堪。

1.4 教师个人因素

首先, 个体的人格特质。研究表明, 属于A型人格或低自尊者或外控型的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A型人格者总是试图掌握对周围环境的支配权, 当其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获得成功或由于外界干扰而不得不作出妥协让步时, 会很生气并感受到压力而出现倦怠。低自尊者在人际关系上发展不良, 常在人际交往中体验到无能感, 面对各种压力时, 他们很少能够借助其他资源来克服这些不良感觉, 而且, 低自尊者更容易感受到外界的压力, 因此, 他们容易产生倦怠。而外控型的教师相信运气、命运, 认为命运不是掌握在自己手里, 而是由外部事件控制的, 这种无能为力的感觉容易导致他们产生倦怠。总之, 那些自信心低、对自己缺乏准确的认识和客观评价、有较低的自我价值和判断、拥有不切实际的理想和愿望、与同事缺乏交流与合作的教师容易受到倦怠的伤害。

其次, 一些背景因素也是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研究表明, 年轻教师比年老教师更容易产生倦怠。从教年龄也是影响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 如, 美国学者费斯勒 (Fessler) 指出, 在教师发展的8个阶段中, “引导阶段” (从教后的前几年) 和“生涯挫折阶段” (从教15年左右) 是职业倦怠的易发阶段。此外, 婚姻状况、家庭负担、性别、职称等也会对职业倦怠产生影响。

2 缓解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2.1 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2.1.1 正确认识自我

心理健康的人有正确的自我认知, 能客观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扬优抑弊, 形成健全的人格。教师必须正视并接受来自于内部和外部对自己自尊心有威胁的各种因素, 如家长、学生、学校、同行对自己教学成果的评价, 荣誉的得失等等。教师只有正确认识自我, 不断超越自我, 才能拥有健康的心态, 以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他人和谐相处。

2.1.2 人际关系和谐融洽

人是社会化的动物, 生活在人际关系当中, 要客观地了解和评价他人, 积极与他人真诚沟通。教师要处理好与同事、学生和家长的关系, 师生关系融洽, 理解并乐于帮助学生, 在与同事相处时遵循:尊重、换位思考和自我反省三大原则。

2.1.3 意志坚定, 行为适度

教师要有良好的意志品质, 自觉地克服困难, 在困难面前有坚定的原则和信念.只有意志坚定, 有顽强的自制力, 能自我控制、自我调适的教师, 才能有适度的行为, 才能良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

2.2 教育引导, 增强责任感

思想认识的高度决定行动的力度。对于教师职业倦怠, 我们不应该一味抱怨, 而是要了解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要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要增强每位教师的责任感:教书育人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职责, 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是最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

2.2.1 明确岗位职责

要让每位教师明白, 教师不仅是一个饭碗, 也不仅是一种职业, 而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教师的工作对象则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 如果有一个学生没有教育好, 走上了歧路, 那就是误人子弟, 其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2.2.2 常怀感恩学生之心

要让每位教师都常怀感恩学生之心, 感恩学生满足了我们生存的需要, 感恩学生满足了我们尊重的需要, 感恩学生满足了我们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常怀感恩学生之心, 就要立足岗位, 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常怀感恩学生之心, 就要面向全体学生, 关心呵护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常怀感恩学生之心, 就要善待学生, 成为他们心中的绿荫……

要引导每位教师都把教师当作一项神圣的事业, 要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要积极主动抵御职业倦怠, 保持工作激情。

2.3 欣赏教师, 增强成就感

2.3.1 激励教师要以精神激励为主

精神激励主要激发思想政治觉悟。人的思想政治觉悟的高低, 直接会导致对工作的不同态度。

2.3.2 把握好激励的程度

激励程度是指为激励人完成工作情况而给予奖励标准的高低。奖励的标准高, 则激励程度强;奖励的标准低, 则激励程度弱。就经济激励来说, 为激励人在完成某一些工作任务而奖励的工资、奖金数额大, 则经济激励程度强。反之, 奖励的工资、奖金数额小, 则经济激励程度就弱。定好激励的目标, 从而达到激励的程度, 同时又调动了不同能力的人的积极性, 这样, 我们的工作方法才更有效。

2.4 关心教师, 增强归属感

2.4.1 情感关怀

作为校长, 要体会到教师的辛劳, 要热爱教师, 珍惜教师的奉献精神。要经常深入教师中去与教师们谈心, 多谈工作、生活情况, 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要团结广大教师, 对待教师人人平等。

2.4.2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素质的优劣, 严重制约着其教学效果的好与差, 而教师的素质又主要表现在思想觉悟、知识和业务水平上。为此, 工作中必须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 塑造人民教师的美好形象;二是采取多渠道提高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和业务水平, 进一步优化教师团队结构。

2.5 打造教师团队, 增强使命感

2.5.1 建立共同愿景

建立共同愿景即形成组织成员普遍认同的目标、价值观和观念, 共同愿景能创造出人们是一体的感觉, 在人们心中形成一种深受感召的力量。共同愿景具有强大的亲和力, 像一块高能量的“磁铁”, 能够改变教师与组织之间的关系, 将来自不同方面的人凝聚成一个共同体, 具有趋同一致的价值观和工作目标, 从而激发广大教师的使命感, 达到教师合力的最大化。

2.5.2 每个成员都要努力

作为校长, 必须让学校的每个教师都能强烈地感受到自己是雄伟城墙中的一块砖, 是不可缺少的一分子, 砖与砖之间的紧密结合方是建立城墙的基础;没有哪一种力量会比团队所爆发的力量更强大, 而要产生这种力量, 就需要团队中的每个教师都不断地学习, 努力提高自己。

2.6 引入竞争机制, 增强危机感

篇4: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就是指教师对教育工作缺乏兴趣,在内心产生了一种对教育事业的厌烦和心力交瘁的状态,导致教学工作效率降低的一种现象。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教师的教育培训

要注重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引导教师树立坚定的职业信仰,提高教师的智力品质,加强对教师的非智力品质的培育,提高教师的抗挫能力,把处理职业压力的技巧教给教师,以维持教师对本职工作的兴趣。

学校还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心理健康辅导活动,借助多种平台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提高教师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自身心理问题的能力。学校还要建立教师心理测评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合理控制考试次数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讲素质教育并不等于不要升学率,不要教学质量,但升学教育不能违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不能违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素质教育并不是完全反对考试,而是要求学校合理控制考试次数,合理控制过分注重分数对学生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学校组织的考试也没有必要完全与任课教师的考核挂钩,而应该综合运用多次考试的平均成绩来作为对教师考核的参考指标。实践证明,只有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了,才会有社会声誉,才会有好的生源和师源,才能够向良性方面发展。

三、营造良好的学校组织氛围

学校要营造公平、民主的工作环境,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关注教师的发展,为教师提供公平发展的机遇和平台,要加强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以及教师与领导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满足教师的精神需要。学校还应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为教师提供参与学校决策的机会。学校的支持与关心,教师之间的互相帮助,都有助于减少教师的工作压力,缓解身心疲惫。

此外,学校还要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让所有教师都能在公平、公开与公正的环境下展开竞争,并在竞争中加强交流沟通合作。形成科学的聘任、考评和筛选制度,以形成性评价代替终结性评价。考核教师的工作不能以学生的考分作为唯一标准,要综合考查,兼顾教师平时的工作态度、师德修养、教育科研成果等,促使教师全面、健康地发展。

四、实行正高级职称制度

国家将中小学教师职务统一设置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五个等级,并逐步完善与之相配套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中小学教师正高级职称制度的设立,为教师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充分调动了教师从教的积极性和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为我国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推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做出了新的部署。

五、依靠教师自我调适

自我调适是教师应对职业倦怠的有效措施之一。教师要把压力看作是一种挑战,通过培养广泛的兴趣,建立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耐压能力。要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职业使命,在教学工作中寻找乐趣,感受教育教学工作的成就感,达到享受工作的最高境界。

六、教师进行教学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进行教学研究,可提高教师的工作兴趣。引导教师把教学工作当作创造性的、充满活力的工作来做,教学活动才会充满乐趣。

不断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才会使“课”常上常新,使教学工作变得充满挑战性,教学研究才会给教师带来成就感、充实感、满足感。如果教师能够关注学生的成长,探究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那么无论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和教学研究方面,都会发现有很多教育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当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到精湛之时,教师就会被学生和社会的强烈需要所吸引,成功的愉悦会使教师的工作热情源源不断产生。

七、教师进行教育写作

教师是很容易让人产生倦怠的职业。当教师时间长了,每天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奔波;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处理琐碎事务,没完没了,毫无新意。天天面对着学生,面对着课堂,面对着教材,如果不将这些活动与思考、研究、写作联系起来,那刚踏上三尺讲台时的激情和憧憬将很快消失殆尽,毫无快乐、幸福可言,教师职业便成了一件苦差事。

教育写作是教师体验人生快乐、追求高尚精神生活的源泉。教育写作要求教师要善于用心观察学校生活的全部,能够从平凡的、琐碎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探寻问题的本质,体验教育的独特魅力,并用笔把这些收获和感受记录下来,这个过程就是教师体验人生快乐、感受职业幸福的源泉,是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

八、加大对教师的表彰奖励的力度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大对教师的表彰奖励力度,扩大受表彰奖励的面。不但要奖励在教学上有突出贡献的教师,而且要表彰在教育科研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以及在师德方面具有表率作用的教师。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要想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的表彰奖励是很困难的,为此,学校就应该多做表彰奖励教师的工作,每学期都对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并且在受表彰的教师中,也要分出等级层次,如首席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等。师德方面可以设立“我最敬佩的教师”“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以上几个方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应对策略,涉及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教师本人等几个方面,只要能做好这些工作,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就能得到有效缓解,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者单位:云南昆明市寻甸县第一中学

篇5: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摘要】有资料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的问题,并已经达到中等以上的倦怠程度。分析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成因,并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职业倦怠 表现 成因 策略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个体因长期未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不能妥善应对工作中的挫折、处理各种矛盾冲突而导致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有资料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的问题,并已经达到中等以上的倦怠程度。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有哪些表现?成因是什么?在新常态下,该如何应对?本文从三方面加以分析。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1.缺少热情,动力不足

工作上缺少热情,没有追求,仅仅把“教书”当作一份工作或谋生的手段,而没有当作追求的事业。工作上得过且过,因循守旧,不求改变和提高,只求能应付就行。对教育创新、课堂改革不感兴趣,出工不出力。

2.不愿担当,行为消极

不愿意多带课,不愿意当班主任或承担教学工作之外别的工作。认为工作累、辛苦,只求轻松、舒服。上了一定年纪的老师觉得职称评到高级已经到头了,再也没有努力的必要,对工作成绩的好坏都觉得无所谓了,甚至有些中学老师主动要求到小学任课,前勤教师要求到后勤工作,主科教师要求带小学科。年轻老师以“孩子小,家务多”“年轻没有工作经验,怕干不好”为由,也不愿意承担多的工作。对学校安排的工作,挑三拣四,不愿意接受。

3.认识枯竭,成就感低

感到自己的知识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力不从心,尤其是难以胜任教学的新要求,怀疑自己甚至是自我否定,工作胜任感和成就感降低,工作热情降低,进而产生倦怠。

4.情绪不稳,态度冷漠

情绪波动大,有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对个别学生在学校的“不听话”行为更是无法忍受,经常感觉厌倦、抑郁、焦虑和烦躁,牢骚多,抱怨多。不愿与学生交流,从行动上、心理上渐渐远离学生,甚至将负面情绪发泄到学生身上,对学生缺乏应有的耐心、爱心。内心情感倾向于浮躁,不能理性的对待问题,对学校的各项管理措施有严重的抵触情绪。

二、教师?业倦怠的成因

(一)从社会层面分析

1.社会期望值高,心理压力过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关注度和期望值越来越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似乎教师是万能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教师背负太多神圣的光环,承载着太多的社会责任,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尤其是在现行的升学考试体制下,为了取得好成绩,教师工作时间长,任务重,要求高,压力大是普遍现象。考试更像是在考老师。为了取得理想的成绩或达到一定的考核指标,老师们不惜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上课、补课甚至抢课。正常的工作时间已不足以满足“考试”大任的需要,教师就牺牲节假日、正常休息、娱乐时间,日复一日的不停劳作。而一旦孩子成绩不理想或出了点问题,都会归罪于老师,有些家长时不时还会兴师问罪。教师在“考试成绩决定一切”的惯性思维下,背上沉重的精神负担,长此下去,也会加剧教师的职业倦怠。

2.舆论导向偏颇,社会认同感低

社会一些媒体的“猎奇”心理,往往关注的只是个别教师的负面新闻,并由此以偏概全,引发对整个教师群体的误解。个别教师的师德失范行为却抹杀了整个教师群体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教师的辛勤付出得不到社会的理解,得不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和应有的职业尊重,更谈不上什么职业幸福感、自豪感。长此以往,教师自身都缺乏对职业的自信心,更多的是一种自卑和无奈,职业期望值大大降低。

3.国家投入不足,教师收入偏低

不可否认,近几年,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也提高了教师的工资待遇。但作为一项承载巨大的社会压力的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与许多行业相比,教师的辛勤付出与收入却是不对等的,尤其是在当今物质化、用经济收入来衡量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的社会,教师的收入无法让人引以为豪。社会对教师过高的期望,教师的辛勤付出与教师的实际经济待遇形成强大的反差。这种心理落差若得不到有效缓解,也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从教师职业特点层面分析

1.职业负担过重,工作量“超负荷”“无边界状态”

教师工作量是无法用8小时来衡量的,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处于“无边界状态”。为了完成工作加班加点,甚至将工作带回家去完成,已经成为老师们的工作常态。一方面是大量的教学任务要完成,另一方面是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核心评价指标的教师竞争体系,两者都给了教师巨大的身心压力。除了备、教、批、辅、考、指导学生活动、做学生思想工作以外,还要应对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评比、评估、验收、检查等等。再加上教师自身生活上的压力,这种种负荷使教师长期处于极度的压力状态,不堪重负,逐渐工作热情消磨没了,并最终导致职业上持续的倦怠。

2.多重身份叠加,教师角色“超载”

生活中,教师在家庭是父母、是儿女、是丈夫或妻子;在社会上是公民,是品格的榜样和道德的模范,一言一行都要受关注;在学校是“管理员、安全员、保育员、学生的临时监护人、心理咨询师、学生的知心朋友”等等。这多重角色无形中给教师增添了许多压力。教师角色严重“超载”。

3.工作环境封闭,发展空间有限

与其他劳动相比,教师的劳动在相对封闭的环境进行,教师缺乏与社会其他行业的交流,教师的一生都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干着同样的工作,过着“家庭――办公室――讲台”三点一线的生活。教师工作的性质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封闭性,给人提供的成长展示舞台相对有限,容易产生“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想法。再加上职称的评聘、评先表模、参加各种大赛等存在一定的难度,辛勤付出的效果相对滞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教师缺少成就感。

4.学生问题较多,教师应对疲惫

一是学困生。学困生的形成既有社会、家庭的原因,也有当下教育制度的原因,可这些问题现在一律交给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去解决,教师的辛勤付出不仅效果不明显,而且容易引发家校矛盾,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厌恶,持续下去就会形成职业倦怠。

二是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共性是独立意识较差,依赖性较强,学习自觉性不高,学习积极性不强,性格脆弱、任性。部分单亲家庭的学生还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这都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三是现在是信息社会,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泛,很多学生已经不满足于课堂和教科书上的知识,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角色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校园里学生的暴力、违规、顶撞师长等不良行为更是时有发生,教师必须应对一些突发事件。凡此种种持续不断,使教师精疲力竭,对工作感到倦怠。

(三)从教师个人层面分析

1.部分教师精神高地失守,职业信仰缺失

当今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对教师的思想产生极大的冲击。确实存在部分教师一味追求物质的丰厚、金钱的满足,失去了把奉献精神作为职业追求的信仰。如果把教师职业作为人生信仰来追求,教书育人就会孜孜不倦;如果把教师职业仅仅作为谋生手段,就很容易倦怠。

2.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

教师老龄化严重,缺少新鲜血液的合理补充。教师年龄整体偏大(笔者所在城市),一部分老教师在评上高级职称或评职称无希望的情况下,确实存在工作无动力、无热情的现象。在这样大的工作环境下,年轻教师也或多或少受到影响,从最初的豪情满怀,慢慢地激情也减退了,棱角也磨平了。

3.教师个体差异也导致职业倦怠

个体差异也是引起职业倦怠的原因。如性格差异(内向、不善与人交流,开朗、自信等),生活阅历的不同,受教育程度,个人家庭的生活状况,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年龄等等。

(四)从学校管理层面分析

1.评价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一是评价体系单一。当今的升学考试体制,以分论英雄。单一的以学生成绩为标准评价教师的方式,降低了教师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影响了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强化了教师的职业倦怠感。

二是激励机制不完善。没有真正发挥绩效工资的调节作用,“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原则没能真正体现,从而造成事实上的不平衡,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学校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学校管理制度刚性要求更多一些,不能体现老师的合理需求,缺少人文关怀,学校管理以人为本的理念不强。

教师是一种经受各方面压力最多的职业之一,教师的工作负担越重,承受的社会压力越重,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就越突出,越来越普遍。教师已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三、解决职业倦怠的策略

(一)从社会层面来说,真正“尊师重教”落到实处

1.减负、减压落到实处

各有关部门应注重各项工作的实效性,将教师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让教师更专注于教学、教研和学生的培养上。给学生减负的同时,也给老师减压。因为教师的发展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2.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社会应该通过舆论导向、政策倾斜等多种途径,真正全方位地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对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教师也是普通的人,社会、家长应对教师报以合理的期望,对教师的工作多一份理解和宽容,给教师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

3.加大投入,提高待遇

切实提高教师待遇,让教师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教师的劳动也需要经济、物质手段来调节,只有使其收入与其辛勤的付出相对称,才能真正使这份职业成为人人仰慕的职业,也才能让教师生活无忧无虑、一心一意专注教育,才能把符合教师职业标准的优秀人才吸引到教师队伍来,从根本上缓解中小学教师内心的冲突。这就要求国家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二)从学校层面来说,创建和谐温暖的工作环境,实施“暖心工程”

1.人文关怀,以心换心

教师被尊重、被信任、被关怀,愿望得到合理的满足,这是每一个教师合理的需要。学校要永远树立一种观念――教师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学校只有尊重教师、理解教师、信任教师,努力为教师营造一个有制度又温情、有竞争又舒畅、有集中又民主的工作环境,才能使教师工作有劲头、有甜头、有轻松感、有满意感、有幸福感、有成就感。了解教师的需要,尽量为教师排忧解难,及时帮助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学校在管理中应注重“刚柔相济”。在制度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尽可能地发现每一位教师的闪光点,大力宣传闪光点,使教师不断获得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快乐。

2.激励评价,保持公心

学校应不断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学校要多尊重教师创造性劳动,改变单纯的以教学成绩好坏、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教师的评价方式,力求评价的多元化。合理地进行评优表模工作,要把评优工作当作激励老师勤奋工作的重要工具,以精神奖励弥补物质奖励的不足。在当今新常态下,精神奖励尤为重要。

3.民主管理,上下一心

树立依靠教师办校的理念,在各项管理中广泛听取教师们意见和建议,赋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让教师参与决策和管理,增加学校工作透明度,增强教师主人翁意识,消除因不知情而产生的误会,增强教师归属感,提高教师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4.文化建设,凝聚人心

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让师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的熏陶,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用学校发展目标凝聚人心。

5.改善环境,工作舒心

政府应加大学校办学条件的投入,让现代化的教学硬件设备充实教师的办公条件,给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办公环境。

6.培训提高,激发信心

学校应帮助教师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注重专家、名师的引领,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帮助教师实现个人发展目标,成就教师,使他们收获工作的乐趣,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教师培训部门也应探索高质量的培训策略,扩大培训对象和培训范围,让更多老师从培训中受益,从而激发教师工作的自信心。

7.开展活动,娱悦身心

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教师生活情趣。要建立面对教师的心理咨询机构,建立教师活动俱乐部,举办各种类型(心理健康、养生、保健、简单的化妆)的讲座,组织教工业余文体活动,号召教师锻炼身体。把学校当作是教师生活的场所,而不仅仅是工作的地方。

8.互动交流,沟通顺心

教师间的思想和工作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在形式上可不拘一格。如教师沙龙、经典案例解析、分享体验等多种形式,可起到促进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作用。层面上也可以是教研组、年级组、青年教师群体等多层面立体式广泛交流。

学校也应创建教师与领导间的对话平台,畅通沟通渠道,充分利用座谈会、调研会、研讨会、校长接待日等方式,聆听老师们的呼声,让教师有诉求的地方,缓解压力,释放心情。

同时加强家、校联系,设立家长委员会,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宣传教师。向家长公布校长电话号码,帮助教师化解矛盾。

(三)从教师个人层面,适应环境并努力自我改变

一是教师要逐步适应社会环境。作为教师个人来说,既然无力改变目前的社会环境,那就要逐步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当前的环境。避免因为沉重的精神和工作压力造成心理的压抑和不良的情绪。

二是可以通过读书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提升工作的自信心,从书中体验教育的幸福。

三是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参加体育锻炼,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多交朋友,缓解工作压力。

篇6: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应对策略分析

【摘要】:教师职业倦怠是影响工作的一大因素,在教师长期的教学工作中,由于其自身的压力因素,导致了诸多的情感问题出现,从而严重影响到自身的教学任务执行。在进行相应的道德教育改善过程中,如何应对这一倦怠问题,就成为了主要的应对策略。本文从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进行简要分析讨论,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对教师职业问题的教育职业问题。【关键字】:教师;职业倦怠;应对策略;

由于教师在职业上的特殊性问题,其年复一年的课程讲解,以及对不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情感状态问题,都会严重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而由于性格上的困扰,在进行教学的工作之中,如何保证教学质量的完好性,同时加强对基本会影响因素的事件问题,可结合教师的职业倦怠作用,进行职业应对问题调整,其课程的对策探讨课程,对于诸多影响因素的分析,下面进行简要讨论。

1.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以及现实表现

职业倦怠是对职业精神表现的一项重要体现,在现代的临床研究中,用这一表达形式来表达对于人精神的影响较为严重,因此需要结合其实际的工作状态来进行分析,而在这个过程中,为实现对整体课程工作上的综合调整。在进行这一类职业问题的因素分析上,主要针对其特殊的行业人群进行解析,其中主要因为教师职业在工作中的工作压力问题,而导致的诸多精神情感出现了衰竭状态从而影响到了诸多的精神倦怠问题。

而这一类职业倦怠问题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点。首先,情绪衰竭,处于职业倦怠状态下,人新闻哥准则出现问题,从而严重影响到自身的情感问题,并导致出现冷漠悲观情绪,对工作缺乏热情,并严重影响到自身的工作状态。其次,人格解题,由于职业倦怠教师,在不同的教学问题上,更容易出现问题,从而导致诸多的问题这其中,就包括了与学生之间的接触障碍,其表现较为冷漠,并极容易出现愤怒的情绪,甚至攻击别人,讽刺同时等,如出现严重情绪,则可能导致出现辱骂学生或者实施惩罚事件等。最后,缺乏个人成就感,由于教师在出现了对工作价值观上的不认可,并导致出现情绪上的不适应,这个过程中,也更容易出现学生情绪上的不适应,并严重影响自身的能力培养。总的来说,这一类问题的出现,会极大的影响到诸多的教育问题,甚至导致自身的生活质量下降,并导致脾气爆裂,并严重影响睡眠。

在我国的教育工作行业中,由于教学压力较大,导致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更容易出现此类的理论问题,而这些问题,也都极大的导致了诸多的教育实践问题出现。

2.职业倦怠对教师自身的影响

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出现以后,其后果主要有如下几点。首先,在个体方面,职业倦怠会严重影响到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而这一类问题出现后,自身工作压力加重,也会加重倦怠情绪的程度。而在一定程度上,这一问题就会导致教师出现心理上的疾患,其中最为明显的当属对失眠和头痛肠胃功能等方面的内分泌温岚问题,而胸痛健康问题等,因自身水平的问题,也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到教师的生活质量。

其次,在教学方面,因个人情绪因素问题,也更容易导致诸多的教学工作出现不良影响,并导致诸多的情绪问题出现,这些问题,都会加重教育工作的绩效出现差错。这个过程中,更重要的还有教学纪律问题,势必会带着学生出现学习成绩上的偏差,从而更进一步的影响到学生在学习中的学习思维,从而导致学习成绩受到极大影响。而教师职业倦怠出现以后,其情绪会严重干扰教育环境。

最后,人机关系问题,教学是一类高尚的工作,而出现职业倦怠后,教师就会缺乏参与性,其领导力降低,对学生缺乏相应的温情,并严重的干扰到与相互之间的关系连接。如果交际关系出现问题,那么,也就更容易出现教学上的问题影响,从而导致诸多的不良事件发生。这些产生倦怠的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将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圈子里,这样子也就加重了诸多的生活问题。

3.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经对职业倦怠问题的分析,在拟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中,我们进行如下规范化执行。以保证对职业倦怠的调节。

首先,在认知领域方面的调节。要做到了解自我,认同自我的工作职业,人们在生活中,会受到诸多的客观事实影响而导致对自我认识不精确,从而更容易导致诸多的自我认知问题产生,在这个过程中,自身心理健康就是一项重要的标志,因此其正确的认知评价,对教师而言,将是一个自我提醒的重要标准。只有树立好一个良好的自我形象才,爱能够更好的缓解情绪疲劳,并能够更好的适应教学任务的执行。而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正确看待职业倦怠的现象,能够在不断的工作中,积极的进行自身的情绪调整,在不断的工作中,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保证自身的生活积极性。

其次,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在日常的教学中,应摆正自身的任务重心,并做好家庭和工作之间的相互关联。家庭是个人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应保持对家庭关系之间的相互辅助。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够保证自身的身心积极性,从而在工作中,能够更好的满足基本的工作需求。在情绪的缓冲效果上,改善自身的工作环境,对自身的情绪也能起到一定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也应学会倾诉,保证对自身不良情绪的抵触,在关键时刻,要天保证对自身不良情绪的影响因素调节,其持续时间,和不良情绪对健康影响上的调节作用,之信应做到共赢的作用来。而在这个过程中,社会方面,也应当做到一定的职业尊重,让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体会到更多的社会温暖。

最后,教师一个学会积极的应对技巧。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职业的倦怠产生原因,主要是在对教学方式和生活方式上的不合理,从而导致工作与生活产生冲突,从而严重影响自身的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为保证对自身在情绪上的保持,则需要结合以下几点进行执行。其一,应正确运用心理防御技巧,心理防御技巧,是对应用非常规方式进行的一类调整办法,并减轻内心的痛苦不安感觉。其二,积极运用心理暗示,排解内心的不安感。在相应的日常情绪中,个人情绪会严重影响到自身的个体情绪稳定性,而其信息的递增作用等,在实际的使用上,也会极大的影响个体的情绪,因此需要时刻的进行心理暗示,保证自身有一个良好积极的生活工作态度。其三,加强锻炼,保持自己拥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状态。在锻炼的过程中,人自身的不良情绪会得到释放,同时也能增强人的体质,这一办法能够更为有效的保证其自身的心理健康度。其四,工作的委任工作,实现对整体工作的个性化调整,也能够更好的保证对基本活动工作的休闲调整。

总结:

伴随着先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职业压力增大,严重的影响到各职业人员的工作情绪,而教师工作职业优甚,从而严重影响自身的健康,同时也影响到自身的工作力度,其实现的作用等,对自身和社会都可能产生极大危害,只有保证了自身的工作执行有效性,才能够更好的满足对不同情绪上的排解,确保工作的有序性。参考文献:

篇7:教师职业倦怠及应对策略浅谈

人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导致自身潜能难以充分发挥,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下降,这种状态就是职业倦怠。

现在这种“职业倦怠”却悄悄地侵袭和感染了越来越多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一份调查显示:有轻微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86%,有中度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58.5%,有比较严重的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22.5%!这个调查不一定精确,但至少表明了一种令人忧虑的趋势。据总结,教师的职业倦怠通常表现为:精神疲惫,体力明显透支,对工作失去兴趣,缺乏工作热情和创新力;无成就感,感觉工作付出不少,但成绩不大,对事业追求失去信心;在工作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在情绪上常常表现为焦躁不安、紧张、萎靡不振,效能感降低,猜疑、自责,甚至以一种冷漠疏远的感情对待。

职业倦怠一旦产生,人对待工作的态度、行为都会发生很大化,对工作会产生极强的破坏力。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称誉与现实的反差、劳动价值与劳动报酬的背离、片面追求分数与升学率的阴影、对教师职业要求的巨大压力„„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对待自身工作的态度。那样,究竟怎样才能避免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呢?这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首先、要努力逐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从事高地位职业的人容易受到人们的羡慕、尊敬和优待,他自己也更多地感到自豪和优越,无疑,他们也热爱自己的职业。因此,要想使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并立志献身于该职业,必须通过国家政策的倾斜和舆论的宣传等手段,促使全社会形成尊重教师、支持教师的意识倾向与心理氛围,广泛树立起“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观念,切实做到教师职业无论在城市或农村都处于比较优越的地位。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光荣感和自豪感,并以健康而积极的情绪从事教育工作。

其次、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学校领导要为教师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宽松、舒适的教育环境。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这样会使教师心情舒畅,会有效地预防和治疗一些心理疾病。学校领导要科学地安排好教师的工作,适当控制教师的工作量,帮助教师解决好劳逸结合问题。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减少不必要的活动,减少管理层次,这些都是学校领导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要尽可能地组织教师参加一些有利于教师身心健康的活动,帮助教师松弛情绪,焕发精神,解除苦闷,增加生活的乐趣,使身心更加健康。

第三、要增强教师的适应能力。作为教师自身,要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为了提高自身心理健康的水平,必须了解自己心理健康的程度,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的调节,注意用心理健康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应该尽可能不急不躁、不消沉,合理释放情绪,学会自我安慰、自我暗示、自我激励、自我解脱,还要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的理解、信任和尊重,希望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都能得到别人的赞同,自己的思想、情感也总是想通过一定的方式向知心朋友或有关人员表达出来,否则就觉得不舒服,甚至坐卧不安。所以教师要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豁达,开朗,不断完善自己的修养,妥善处人处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也要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如书法、绘画、写作、旅游、文娱活动等,以求得自己精神上更多的寄托,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丰富多彩,也使各种活动互为调剂,避免过于紧张。

篇8: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小学教师,特殊教育,职业倦怠,职业压力

一、小学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现状

职业倦怠是指人们长期从事某一固定职业时,当遭遇大的变故、压力,或者对本职业毫无兴趣可言等情况时,不能正常的过渡工作情况的一种反应,通常表现在语言。行为和态度等多个方面。专业上可以将职业倦怠的表现概括为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低落等几个方面。

而具体到小学特殊教育教师这个职业,由于其更加特殊性,所以针对其研究和探讨更加具有实际意义。纵观国内的相关研究,我国在普通教育职业倦怠方面的研究比较多,而特殊教育群体的职业压力和倦怠研究显得比较匮乏。已有的研究也偏向于描述性的书面研究,还没有较为全面的从职业压力,应对措施等方面来探讨特殊教师职业的相关现状及问题。

据当前的研究数据显示,国内的特教群体普遍存在职业倦怠问题,而官方提供的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健康普查情况显示,大部分的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和隐患,检出率较普通学校教师高。因此,本文通过调研获取真实数据,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缓解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创造更健康的工作环境。

二、小学特殊教育存在的问题

1. 教学难度大

在特殊小学接受教育的小孩,由于年纪较小且存在一定的生理或智力障碍,较之于普通小学生有其特殊之处,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和隐患。首先,在日常教学方面,对于智力有障碍的孩子来说,教学课程较为不同,教师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来备课和准备。同时,在教授时,也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来让孩子们理解。其次,在日常生活方面,对于有生理或心理缺陷的孩子,教师往往需要更加专注的陪护,并解决各种突发状况,且有时只能采取非常规处理,这些都要求教师有非常的体力和能力。最后,由于孩子的特殊性,当教师受到委屈时也只能自己承受,很难采取正当的手段维权。

2. 社会认可度低

对于普通中小学教师来说,父母和社会往往只期待孩子在学业上能出类拔萃,在生活上则显得力所能及,较为忽视。但是作为特殊学校的教师,生活方面的困难往往更甚。家庭和社会希望这些生来有缺陷的孩子能在特殊学校学会基础常识的情况下,还能和正常学生一样掌握相同的生存技能。但现实情况往往并不尽如人意,这些就都是社会期待与实际情况的出入,也让教师倍感职业压力,更甚者,产生职业倦怠感,更加无法专注于教学工作。同时,社会上很多人对于特殊教育教师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误解,认为他们与普通教师完全不同,因此也容易产生更高的社会期待。

3. 薪资水平低

虽然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工作量和工作压力较之普通学校只会更甚,但是我国的教师编制则有些不同。特殊教育教师的薪资水平较普通学校教师低,且社会地位较低,福利水平及制度不完善,这些都是当前的主要问题。繁重的工作量却并不理想的经济收入,难免让教师产生职业倦怠,难以继续保持工作状态,从而也无法获得工作的心理满足感。

三、措施

1. 减轻教师负担

在特殊教师行业的压力越来越大的背景下,社会各方都应增加对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尊重和理解,切实做到帮助教师缓解职业压力和倦怠问题。首先,从学校层面,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来帮助教师减压,例如,相应减少每个教师所分配工作量,在教学之余组织轻松有趣的文娱活动师生共同参与等,都有利于减缓教师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感; 再如,从社会和家庭层面,家长可以和教师多进行沟通,来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并协助教师解决,这样既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也可以让家长了解教师的难处,更易获得职业认同感和满足感。

2. 降低社会期望值

由于当前社会对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普遍存在较高期待,从现实角度考虑,应将社会期待合理化。从政府层面,政府应该引导社会公众更多的了解这个职业的特殊性,知道教师的辛勤付出与能力和精力有限等情况,从而建立更为合理的社会期望值,争取在减轻教师职业压力的同时,也符合社会新的期待值。同时,从教师自身层面,也应在工作之余,努力提升自我的文化素养和实践能力等有效技能,以适应实际需要。

3. 加大经济投入

小学教师的社会社会认可度低,收入水平不理想的问题一直存在,相较于高校教师薪资体系等的相对完善,小学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收入显得不尽人意。为了保持教师的工作热情,减少由于薪资等引起的职业倦怠感,教育部门应合理规划特殊教育教师的薪资水平,在政策上给予更多的支持。例如,子女入学问题、养老保险金问题等,从实际入手,增加教师的经济收入和保障,加强教师的职业安全感和认同感。

四、结语

篇9: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职业倦怠;幸福感;心理压力;策略

【作者单位】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第五小学。

【中图分类号】 G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7-0050-02

教师作为一种极其耗费心智的特殊行业,其职业倦怠有着与其他行业不同的特征,尤其是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中,中老年教师职业倦怠更为严重。

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第五小学(下文简称“我校”)是一所远城区中心小学,学校学生多,教师年龄偏大,有活力且充满积极性的年轻教师越来越少,为了适应教学需要,必须激活占学校主体的中老年教师的教学热情。学校在消除中老年教师职业倦怠,提升中老年教师职业幸福感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现在笔者从教师现状分析和提升措施两个方面谈一谈我们学校的一些做法。

一、教师现状分析

我校是一所远城区中心学校,学校规模较大,现有学生2100多人,教师138人。由于体制改革,近十年多来学校都没有进过年轻教师,目前学校呈现出严重的老龄化现象,教师平均年龄为41.5岁,其中45岁以上的老师有86人,约占学校总人数的62%。这一批教师十年前曾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带班主任、上公开课、带青年教师。他们为学校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他们已步入中年,年龄的增大,再加上年轻时的过度操劳,很多教师,尤其是女教师身体方面已经出现了很多的不适。因此他们认为,年轻时该付出的都付出了,现在身体才是最重要的,该享享福了,于是他们纷纷向学校提要求,申请不带班主任,不教语数这类教学任务重的学科,要带课时量少,教学压力轻的综合学科,如思品、科学等,在课节上也强烈要求减少,外出培训学习都不愿参加,学校的各类教学活动更是百般推诿。

作为学校,因为教师输入体制的改革,近十多年来,像我们这样的学校基本上都没有年轻教师进入,没有“新鲜血液”输入。然而随着城镇化建设,进城务工人员愈来愈多,他们的子女也随迁进城读书,学校规模越来越大,教育主管部门对班额控制较严,要想满足家长的需求,学校只有增加班数,这样就需要更多的教师站在教学一线上。

学校发展需要人,需要有活力、有朝气的教师,而目前多数中老年教师已进入职业倦怠期,让本就缺人的学校“雪上加霜”。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呢?在不可能输入新鲜血液的情况下,唯有调动起占学校主要部分的中老年教师的积极性,消除他们的职业倦怠才是学校发展的方向。近几年我校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二、学校应对措施

现在很多学校为了帮助教师早日走出职业倦怠期,不同程度地实行了加压、规范制度制约等“重拳”策略。效果短期尚可,但长期下去,教师感到压力更大,还会渐生逆反抵触的情绪,对学校的良性循环、平稳运行是很不利的。因此,面对职业倦怠极强的破坏力,讲究方法适时适度的调控才是标本兼治的良方。

1. 积极肯定激情

近两年来,我校在管理上突出情感化的管理特色,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积极肯定入手,适时适度地对教职工的情绪进行调节。学校每一位领导都不吝啬对教师的肯定与赏识,从点滴入手,对教师的成绩予以认可,对教师的付出及时予以肯定,同时学校还积极为教职工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使他们的郁闷和疑惑得到及时的排解。并建立新的评价体系,调整竞争机制,满足大多数教师的成就需要。在接纳和聆听教职工意见的同时,促进教师队伍干群之间真正的和谐。此外,在工作业绩评定时,将教职工的优点、贡献、失误、缺点都要放在“明处”,在工作量、报酬、评价和升迁上注意公平性,以便达成统一的价值取向。正是这样在教职员工个体和组织干预双管齐下,一定程度地缓冲了教师的心理压力,减少了职业倦怠的产生,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2. 巧妙轮岗激趣

带领孩子们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享受育人的快乐是每位教师最大的幸福,但日子久了,当我们在同一岗位走过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执教生涯时,也会像很多人一样对工作失去兴趣,精神不饱满,工作绩效降低,身心倍感疲惫。针对这一现象,我校在每学年开学初分配工作时,会适当地调整岗位,实行岗位轮换,角色转化,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张秀芬老师在我校教科学已经十二年了,工作中她虽然勤恳务实,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工作热情逐年降低。工作中既没有创新,也没有激情,更多的是循规蹈矩,墨守陈规,对于该学科的知识,在教育教法上形成了一定的定势,思想上也不愿意再突破。新学期开学时,学校在分工上进行了一下调整,让张老师在上课之余,监管学校图书室。起初,张老师曾经多次找领导谈,称自己精力有限,对图书管理没有经验。但经过校领导的多次劝说后,张老师只好硬着头皮投入到“附加”的工作中。通过图书管理的相关培训,图书的管理借阅,与其他老师的沟通和交流学习后,张老师不知不觉对图书管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发现图书管理看似简单重复,但在管理之中却深得获益。首先,她在管理策略上有了较大提升,此外在与人交流上不再困难,更在图书借阅中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从“不得不管”到“主动去抓”,在这份“附加”的工作里她感受了另一种成功和幸福。后来,张老师还将平时所学延伸至课堂,孩子们更爱上她的课了,而她也在付出的同时收获了快乐,重新拥有了充沛的精力和昔日的热情。

换个角度,多元思考,欣赏自己,善待自己,不过度否定自己。相信每位教师的眼界都会得以发展,并在感受新的世界的同时,拥有丰盈的收获。

3. 自我增值激志

职业倦怠很多情况下是一种“能力恐慌”,这就必须不断地为自己充电加油,以适应社会环境的压力。而很多人停滞在一个阶段感到失败,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不愿改变现状。而自我增值会使职业倦怠中的“无力感”逐渐减少,所以教师的自我增值刻不容缓。学校鼓励教师给自己的办公桌添加一句座右铭。当牵头万绪,不知所措时,用言语反复提醒自己:“一次一件事,我一定能做完所有的事”。当面对教育教学难题时,告诉自己“与其痛苦地做,不如快乐地做”,坚信“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经常用这样的言语暗示自己,相信就会有急躁倦怠、灰心泄气变为情绪稳定、有条不紊、信心十足。当然,在认识到调节好自身的同时,建议每位教师定期学习一些知识,参加一些进修补习班,既可广交朋友,调节身心,又可增长知识,以应对随时的工作变动和教育难题。在不断接受变化的刺激中,积极、愉快、主动地迎接生活的挑战,充满斗志,走出倦怠。

4. 人文关怀暖心

教师是一个真实的人,而非古书中的圣贤,他们也有七情六欲,也有物质要求,作为学校,我们要加强学校的组织文化建设,从组织角度上讲,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是教师保持健康心态的重要因素。对学校管理人员来说,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与氛围是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举措。

为了建设健康的学校文化与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我们学校实行开放民主的行政管理,赋予教师更大的自由度,学校成立以一线教师为代表的教代会,教代会成员全部由教师自己推荐能为教师说话的教师参加。教代会为教师提供了更多参与学校决策的机会。这一举措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从而使教师具有更强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在工作上让每一位教师都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在生活上也要让老师们感受到学校就是他们可以依靠的大家庭。近几年来,学校从生活的方方面面为老师排忧解难:有老师生病了,学校领导会在第一时间赶到老师身边,送去学校的问候和关心;有老师家中遇到困难,学校领导会竭尽所能地帮忙解决;有老师孩子上初中、高中,学校领导也会帮助协调。

让每一位老师做学校的主人,把每一位老师都当亲人,我们学校正是用这样的暖心行动调动起了所有老师的积极性,正在一步一步消除他们的职业倦怠。

现在教师职业倦怠在每所学校都存在,而且已经成为许多教师积极行为的障碍。如何让我们的老师少走一段弯路,充分享受到教育的快乐与真谛,告别倦怠,走向成功,是值得我们每一位管理者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宗喜,黄富和,黄绪忠.农村中小学本教研之人性探索与实践[J].领导科学论坛,2014,(6).

上一篇:初三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下一篇:非语言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