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生物教学方法的探讨

2024-06-22

对高中生物教学方法的探讨(通用11篇)

篇1:对高中生物教学方法的探讨

对高中生物教学方法的探讨

近年来,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在全国全面展开,这给学校的各种教学带来很大的考验。虽然众多的高中生物教师已经接受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并在努力的进行课改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取得一定的经验和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疑点和困难,影响新课程的推广。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听课交流和调研,对生物教学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两点建议,希望能够和更多的同行共同探讨和进步。

1、加强“问题解决模式”在研究性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影响生物的生态因素”这部分内容涉及面较广,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先讲生态因素的概念、种类,接着讲不同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并举例说明,最后练习巩固。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会列举许多事实,可能讲得绘声绘色,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但学生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而“问题解决模式”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问题解决模式”中的问题不能过于直接,如光照时间长短是否影响生物繁殖?可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剖析问题能力。如在瑞士,银灰狐是在每年的1月至2月进行交配的,有人将银灰狐于12月初从瑞士运到南美的阿根廷饲养,发现银灰狐要到第二年的8月开始交配和繁殖。为什么在不同的国度里银灰狐交配和繁殖的时间存在差异呢?在回答中,学生一般都认为,阿根廷8月的气候与瑞士1月至2月的气候相似。这样的回答应该是对的,但这种回答跟这节课的关系不大,不过它体现了问题的隐蔽性。如何与生态因素联系起来呢?到底是生态因素中的什么因素呢?这一问促使学生主动的阅读课文内容。他们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生态因素,接着探讨不同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这样,把本来教师要讲的内容,转变成学生主动学习的对象。学生掌握一定基础知识以后,小组讨论,一起解决问题。最后,各小组派代表阐述其观点。回答过程中,有的认为温度对银灰狐的繁殖有„„

篇2:对高中生物教学方法的探讨

(陈浩 广东省珠海市金海岸中学)

高中生物教材问题是生物教改的一个重要内容,已引起各方的关注,现仅就教材中的几个有关问题作一点 研究。

一、教材观问题

自从印刷术发明之后,人类的知识得以保存和传授,因此,传统的观点把教材当作“知识仓库”。用“仓 库”的观点编写的教材,结合“唯师”、“唯书”、“唯分数”的教育体系,使教材的功能偏重于教的方面, 培养的学生是高分低能的“书库”。学生只会死记书上定论的东西,研究,研究、实验等能力十分缺乏。

随着社会向前发展,教材的性质及功能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就功能而言,教材从单一的知识 仓库变为促进教和学的媒介;就形式而言,从单纯强调学科知识变为兼顾学生智力、能力及品德发展;就信息 系统性而言,教材包含了课文、图表、作业、实验、实践五大系统。正因为教材的性质及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 ,传统的教材现已不适应。所以,建立新的教材观,用新的教材观来指导教材的编写,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

二、教材中的.插图问题

实践证明,文字描述配以有关的图形,对生物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一般来说,教材中的插图应有以下几种:①有助于说明生物结构的模式图。②用以解释生理过程的示意图 。③描述操作方法的说明图。④实物照片(包括显微摄影照片)。⑤用来作为习题和思考题的图。⑥趣味性的 幽默画。⑦帮助记忆的连环画、漫画。

我国现行的高中生物教材的插图比85年版的教材有所增加,但与日本、新西兰等国的生物教材相比,还 有很大差距。日本的中学生物教材中的插图很有特色,对于教材中重要的文字都配以幽默有趣的图画,既引起 学生注意,又避免了说教,生动有趣。新西兰生物教材也很注重插图的趣味性,与农、林、牧、渔、医药卫生 联系相当紧密。这些国家的生物教材插图之多,超过了教材总篇幅的一半,而且彩色插图占有一定的比例。

三、教材中的文字问题

笔者对本校高二年级123名学生通过印发不记名的调查表,对他们学习生物的情况作了一个调查,除两 名学生没有填写调查表外,其他121名学生都认真填写了调查表。

篇3:对高中生物教学方法的探讨

一、联系生活让生物教学更生动有趣

生物学科作为高中理科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自始至终给学生的感觉是“书本感”十足, 理论感十足, 是冷冰冰的理科科目。课堂教学效果的完美理想是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自我感觉中学到有意义的知识, 那么针对高中生物, 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尽可能地完善教学效果, 那么就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 在轻松有趣的课堂讲解下学习生物, 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在生物教学中充分联系实际, 联系生活, 脱下生物“书本感”十足的外衣, 使生物充分和现实生活结合, 使得生物成为一门实实在在的, 有亲和力的高中科目。

例如, 教师在“细胞呼吸产生能量与细胞呼吸的过程”的教学中可以给学生设置这样一系列的生活问题: (1) 寒冷冬季的一个夜晚, 一群人围着篝火取暖; (2) 某现代化啤酒生产企业, 利用发酵工程技术大量生产啤酒; (3) 某同学因10000米长跑后, 觉得筋疲力尽; (4) 一片果园内的果树因为遭受水淹而正在慢慢萎蔫, 并不断有果树死去; (5) 农民经常要锄地, 因为这样可以提高作物产量; (6) 汽车在飞快地奔驰, 同时不断地消耗着汽油, 一些尾气正在从排气管中排出。教师可以就上面所提到的问题, 设置这样一个问题:上述问题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这就很自然而然地将本节生物课的中心问题:能量问题融入到日常生活实际中, 这会使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科是实际解决生活生产问题的学科, 使学生对生物学科倍感亲切, 同时这种生物教学结合日常生活的教学方法也能增加课堂的趣味, 使学生对生物学习更有兴趣, 也增强了生物教学的效果。

二、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有机组成

生物作为一门理科科目, 在某种程度上更是一门实验学科, 实验具有直观性, 科学性, 实际操作性和趣味性的特点, 所以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验教学, 使学生体验生物学科的真正魅力。

就高中生物来说, 其实验基本可以分为以下两种:观察型实验和判定型实验。观察型实验较为简单, 实验者可借助显微镜等生物实验工具, 对生物体的组织结构和形态等进行观察, 这种观察型实验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例如,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来观察叶绿体, 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另一方面也巩固了相关知识点。

至于所谓的“判定型实验”, 即通过对实验对象进行实验分析, 来解决“是不是或是什么”的问题, 这类实验就是我们所说的“判定型实验”。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 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 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这种所谓的“判定型实验”的目的是解决“是不是或是什么”的问题, 这类实验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巩固了相关知识点,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基于以上的实验重要性, 任课教师必须特别注意生物实验的课堂教学。

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增强生物学习的主动性

无论是人文科学, 还是自然科学, 其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创造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而创造力和探索精神是建立在主动学习的基础上, 学生通过自主思考, 自主发现问题, 然后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探索, 不断创新, 在某种意义上这是基础教育的主旨。

创造一种主动学习的氛围, 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一个话题, 学生课下根据教师的话题, 通过找资料看书等方式自己试着解决, 在上课的时候,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昨天的话题分组讨论, 学生各抒己见, 可以提出问题, 可以讨论问题, 这种氛围的营造, 有利于督促学生自己进行课后的预习工作, 增强学生的生物学习的主动性,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 高中生物作为一门高中理科科目, 有着自己的学科特色, 本文针对高中生物的一些具体特点, 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 对高中生物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探讨, 为了避免学生对生物学科产生陌生感和“书本感”, 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联系实际联系生活, 使生物教学更贴近生活, 使生物课堂教学更有趣, 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再次, 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 教师要充分重视生物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动手能力和自我探索的理性科学精神。最后,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增强生物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不同特点, 因材施教。

摘要:高中生物作为高中理科的一个重要科目, 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 掌握生物学科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培养科学的世界观和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本文结合教学实际, 针对高中生物学科的一些具体特点, 对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做某种方法论意义上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方法,学科兴趣

参考文献

[1]唐志哲高中生物教学营造主动探究学习情境初探教育科学论坛2010, 8

[2]程海鹏高中生物实验设计教学策略初探生命世界2010, 8

[3]郝雪生物教学中思维技能培养策略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 9

篇4:对高中生物教学改革的探讨

一、培训提高生物教师,建立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

生物教师在数量上的不足和学历上的偏低,已经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障碍因素。培训提高教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对事业的深刻认识和坚强的责任心,是做好教学工作的根本保证。他们的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教改成功的关键。城乡条件差是现实。但农村与大自然之间的天然联系和农村学生丰富的生产、生活方面的感性知识,却是搞好生物课教学的有利条件,只要教师努力,充分利用好这些有利条件,就可以弥补设备条件的不足。其次,是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应充分发挥教研组、年级组的功能,鼓励和调动教师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再次,无论是受过还是没受过专业训练的生物教师。都还存在一个培训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的问题。这方面也可着重研究大纲要求的生物实验,并针对现状,研究如何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开足演示实验,并创造条件开出学生实验。

二、优化教学过程,着眼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教研理论

篇5: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教学的探讨

江苏省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 陆芳芳

【摘要】范例教学理论是教学论流派之一,它的主要思想是想方设法地改变传统教学将学生置于被动的状态,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融合在一起。文章将范例教学理论融入高中生物课,为教学做指引,以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生物;范例教学

范例教学作为教学理论流派之一,对全世界的教育都有很大的影响,因而现在大家都把范例教学作为研究对象。马尔堡大学的教育学家克拉夫基对范例教学就有深层地研究,进行过多层的努力,他的理论在很多西方大学得到了接纳,并且影响巨大。

一、范例教学的概念

范例教学是对一些很清晰、典型的事例进行来进行指导和了解。范例教育是新的教育改革,这种改革主要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且融合了现代化元素的尝试。这种尝试不是为了用例子来教例子,而是一种用典型的教育例子来引导学生了解一般事务。早期的范例教学理论由德国数学专家M·瓦根舍因提出,即学生依据一个问题或一个学科的大量实例来控制一般例子,掌握一般例子之后又去了解一些特殊事物。

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范例教学措施及表现的教学策略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内的生物课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都没什么不同,但是,在新世纪之后,国外的很多教学新思想、新理论慢慢地来到了中国,从而引起了传统教学的变革。在中学生物教学领域中,有很多教师和教研员成立了实验课题,通过激发自身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取得了很多阶段性的成效,孕育了众多具有特点的教学模式,为中学生物教学的变革加入了新的元素,促使教学质量大幅提升,由此打破了传统教学占主导的局面。教学策略是既定教学目的和使用的教学方式的整体考虑,不同的教学策略配有不同的教学目的。

1.实施范例教学的教学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用范例教学理论作为引导,组建适用高中生物教学的范例教学策略。选择和研发教学范例是范例教学任务中的重中之重,对适合课堂教学的典型案例、个例的选择都有一定的原则。依据范例教学理论来看,必须具有的.因素是示范性或迁移性,在选择和设计范例时,也要考虑一些因素,如: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而不是停留在一些已经知道的问题领域内;传授的新知识必须让学生感兴趣,要让学生内在的需求变成对新知识的需要。进行范例设计时要考虑概念的结合,要引起学生思维,让学生在例子中找到新的途径发展概念,从而有可能重新组建新概念。

2.创设图像情境。用图像设置来表现大量范例,这样就可以进行直接观看,进而引发兴趣。情境的创建和设立可以使用现代信息资源,可以运用挂图、版画等手段,做一些精细、形象的教学课件。例如,教学ATP一节时,应该先表现的动画是关于心脏跳动和细胞膜的主动运输,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关心能够引动生命运动的能量来源,之后再用实验来进行展示,让学生对课题进行更加深入地探讨。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最能引发学生的浓厚兴趣,通过新颖的图片和精彩的画面来吸引学生,让他们引发无意识注意,在此基础上成立有意识注意。在教学活动中展示范例,但同时也要经常查阅相关课件,引导学生学习制作具有使用性的技术课件,这也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提供了较为宽广的展台。()此外,还可以用Photoshop来做一些文字,或者是将有创意的精美画面做成演示文稿,对教学用到的数码照片进行处理,等等,借此获得更多的教学素材。由此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且有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水平。

3.在学案中展示。在复习生物课时,用学案展示的方式进行教学是比较有效的。在此阶段,教师应设计一些比较典型的案例,围绕这些典型的案例来设计问题,对这些规律要及时总结,对问题可以延长和拓展。由此,让学生在学案学习中,实现举一反三,掌握更多的问题解决方法。

三、实施范例教学的基本程序

范例教学强调突出课题和范例,但是传统的教材是按照章节、单元的模式存在于教学内容中,所以在开展范例教学时,教师对教学内容要进行适当处理。

例如,在关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教学中,讲到对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这一课时,为了能充分地说明这种细胞功能,就要用一些例子来进行说明,包括细胞吸水、植物细胞吸收矿物质等功能。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范例来对教学内容做一些扩充。例如,关于生态系统的结构这节内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池塘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和特色进行初步分析,也可以向学生展示森林公园和海底世界等景观,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到现场进行实地分析,从而受到较好的效果。在收集范例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对比,要多积累优秀范例,只有这样,在实践教学中才能对学生起到较好的借鉴作用。

四、教学目标的设定

在生物教学中实行范例教学,要具备更多目的的思想,而教学目的是理想、完整的,必须是预期教育目标,也是统一的教学目标。学生内部的学习欲求产生了生成性教学目的,当然也适合在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中使用。这样做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之间的互动也会多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积极性会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使教学的进行更加实际,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放开自身的心态,必须对生物教学有高度的灵敏度,对课堂进行多维度审视,做到以学生为本,用自身的教学技术对教学情境和问题进行把握和处理,对于教育目的进行积极向上地调整,从而加速多维度生成性教学目的的达成,在课堂教学上实现真正的高质量和高效率,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通过实践,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范例教育是会取得效果的,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提升学习成绩;对于教师而言,也会提高教师的教育业务能力,并且充实教师的教育理论,为教师提供现代化生物教育技术和教学评定等实际操作的机会,增长生物教学见识。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实施范例教学中,教师必须对知识和技能、方法和过程进行相互融合,范例教育才会在生物课堂教育上有所体现,达到课堂教学的预期效果,相对应的,对范例教学的长久发展和成熟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梁新苗。谈高中生物教学策略[J].生命世界,,(12):30-71.

[2]尚振全。高中生物教学应重视应试外教育[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15):7-14.

[3]徐慧琴,曾丽霞,何桢等。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5):33-41.

[4]邹书碧。浅谈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2,(2):90-109.

篇6:探讨高中生物分层次教学

长沙县七中 王觉

每个学生的先天素质、主观努力程度和基础等的不同,同一个年级的班与班之间,同一个班级的各学生之间在学习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如何减小学生之间的差异?进入高二年级分A班和B班后提出 “分层教学”的设想,根据这个设想,将学生分到不同类型的班级,划分成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分别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经过两年的分层学习,知识水平基本上发展到相对应的层次,为高考提供有力的保障。下面就谈谈我们生物备课组实施分层教学的探讨和实践的过程。

一 反复钻研教材

进入高二年级,必修虽只有一本教材了,但是还有学业水平考试,任务也相对繁重,知识的安排是按照横的方向来概括介绍生物的共同特征,并且进一步探讨生命问题的本质。教材内容既涉及了整个自然界,又涉及了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界和人类自己本身,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因此,知识的安排是从分述上升到了概述阶段,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另外更注重知识的运用,要求能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一些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和自然现象。二 实施分层分组

对于高二的每一位学生来说,学习的起点和学习效果差异明显,目前高二年级段教学的分层主要是按照六科总成绩分为A班和B班,每班按好、中、差分A层、B层、C层三个层次,这种情况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测试,如果发现A组中的某些学生成绩下降,还不如B组中的有些学生,就把A组中成绩下降的学生调换到B组,而将B组中成绩进步的学生调换到A组。同样,C组学生经过努力成绩进步了,也可以调换到B组,B组学生成绩退步的学生也可以调换到C组,同样各层次也进行适当的更换学生。分层和分组后有利于教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利于教师上课辅导,有利于批改作业,有利于学生信息的反馈,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无论如何分层,我们认为学生在高二学习生物学的知识起点差别是不大的,可能有些同学别的学科不好分在了 C层和普通班,但生物可能好一些,或对生物的学习更有兴趣,为了鼓励他们,从一开始就强调只要认真学习,B班也能超过A班,虽然在教学中有分班级和分层次的做法,但现在是站在知识的同一起跑线上,从而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几次作业后,特别是9月份的月考后,生物还是和其它学科一样,各层差异明显,深感学生出现差异不仅有基础方面的原因,而且还有学习的自信心、积极性、学习兴趣、学习方法、重视程度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原因。特别是在目前理综情况下,生物比理化分数少20--30分,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动力和重视程度更是大打折扣,这将是我们在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三 确定分层教学对策

找到问题的症结后,对症下药,进行有目标有计划的分层教育教学,我们采取了如下几方面的措施: 1明确教学思想:

本学期一开始我们就制定了明确的教学思想:对B班和 C层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A班和A层、B层采取“高起点、重能力、多联系、重课堂”的措施,承认不同层次的学生不仅存在差异而且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他们的困难是暂时的、可以克服的,成绩最差的学生也有获得进步的愿望和需要,坚信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成才。2强化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学习成败的原因,不仅与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反应能力有关,而且与个人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和学习方法有重要的关系;让学生树立只要努力就可能超过他人的成功思想。让学生明白在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的理综试卷中生物是和物理、化学等科目同等重要的,启发学生正确处理好语数外的学习与生物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生物课的积极性。如郑世豪同学刚开始,对生物不重视,月考只考 50分,但经过生物老师和班主任的工作以及自己的努力,期中考试考了 85分,等等。因此老师经常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给学生以这方面的引导,特别是对B层和C层和B班的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谈话教育次数更多,而且确实引起了部分学生的对生物的重视,钻研学习方法和探讨学习问题的学生多了,他们的成绩逐步得到提高,作业的正确率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不断提高了。并且认识到要想出好成绩,平时必须在保证重点的同时,搞好各科平衡。3明确分层目标

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可避免事倍功半。在教学中,我们把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结合这几年的会考和高考的考纲以及教学大纲,按照不同的层次制定学生要达到的目标:对A班和 A层的一部分同学着眼于学业水平考试及高三高考综合能力课的考试,让他们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能更多了解生物学的发展动态,对B层的少部分同学同时着眼于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对于C层的一部分同学、B层和A层的大部分同学、则着眼于学业水平考试,对课本知识不做太多的延伸和扩展。教学目标明确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学法指导,如对A班不仅要学好课本知识,而且还应该拓宽知识面和加深知识难度,要求选做我们设计的综合性较强的能力题以满足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对普通班则立足于弄懂课本上的内容,多看书本和学习卷,然后慢慢融会贯通,不断提高要求,充分保护他们对生物学习的积极性。4优化教学环节,实施“分层教学” ①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进行分层教学的关键。教师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大纲、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要把握教学目标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对学有学余力的 A层和A班学生要求他们做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习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求掌握教学要求中最基础的内容。如:在备“减数分裂”一节时,要求B班和C层会分析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异同;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等,不要求会画图说明卵细胞和精子的染色体变化,B层、A层和A班则要求掌握这些内容的同时,还要结合数学知识把变化规律绘制成曲线,能画出细胞分裂各个时期的染色体图,以适应高考的需要。安排教学时间时,要巧妙地设计教学程序,选择灵活多样,综合适当的教学方法。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在教学过程的设计时,旧知识导入课题时的深浅程度,重难点知识讲解时坡度减缓程度,要以中等程度组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但也要激发其他组学生的求知欲。在设计问题及练习时,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设计较易问题让 B班学生能回答能分析,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设计较难题,让A层同学分析回答,增加他们的成功感。这样的教案设计,既能保证完成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的完成,也能做到 “培优、辅差”和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②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分层教学的实施的主要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 “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引导学生学习;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后进生必须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如:在“细胞膜的结构”一节的教学时,进行了如下的分层教学,对A班和B、A层可以直接结合教师的课件进行自学,自我发现问题“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分别是什么?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是怎样适应的?等”,解决问题“细胞膜主动吸收钾离子的过程、白细胞吞噬病菌的过程”等。对中等生B层可根据教师课件中的自学提纲进行自学或采取分组讨论,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A组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启发他们学会思考,掌握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量做到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同一练习分层要求。如课本上的习题都是要求全部学生掌握,做这类题时A班和 B、A层没困难,教师要求他们独立完成,而C层和B班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必须加强个别辅导,使他们通过努力也能完成。练习时还可以从数量上进行分层要求,不同的层次作业的数量有区别。这样,在同一时间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 能完成 老师交给他们的学习任务,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对A班和 A层除了课本的复习题外,适当做一些这几年的市统考和高考中的题目,对B班则不做要求,对复习资料中的题目进行筛选,结合不同的班级进行布置,结合每个同学的实际可以做临时的调整,作到班级内的分层,达到粗分层和细分层的目的。给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布置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让学生练习,可以不写在作业本上,作为课后思考,培养创新的意识,如学了 “物质代谢”一节时让学生思考如何看待减肥,如何防止贫血?糖尿病人如何饮食?等问题。为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这样就没有把全部学生框在一起,增大了思维量,拓宽了思路,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单靠集体指导还不够,教学中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地进行个别指导。一般说,优生基础知识扎实,有很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所以优生的指导着重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让他多做一些思维难度较大的题目,如课外作业中的 A组题、研究性学习等。

二、让他们积极参加帮助同学的活动。中等生基本能够掌握基本知识,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缺乏勤奋好学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所以对他们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B班和C层的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知识欠缺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对他们要重点辅导。创造一切机会,有重点地进行辅导。③作业与评价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从一个学期的实践看,实施分组、分层教学可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后进生堂堂学有所得,提高了学习生物的兴趣,优生堂堂都能吃的饱,增强了自学能力和吸取知识的独立性。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的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四 分层教学启示

通过两年的分层教学实践和探讨后,大致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1、摸清学生的实际,把起点和目标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让他们在经常性小小的进步中树立自信心,增强学习的动力掌握更好的方法;

2、按照不同的标准评价学生的进步,不同的班级采用不同的练习习题和作业量;

3、进行学法指导和思想教育,让他们既重视生物课的学习又不影响语数英等科目的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4、有计划地进行个别学生的课外辅导。

5、通过几次考试成绩表明,只要抓好适合各班的分层教学研究和实践,学生的成绩和能力会逐步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篇7:对高中生物教学方法的探讨

【摘要】学科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我们教书育人的第一要务,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也是教育之根本。因此,高中生物作为一门学科类基础课程,德育教育始终是它开设教学的重要目标。这就要求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更要化身为一名德育工作者,从自身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本文从分析高中生物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出发,同时结合自身的高中生物教学经验,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思想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 德育教育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232-02

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常言说“有德无才,成不了事;有才无德,要坏事;只有德才兼备,才能成大事”。学会做人是成才的第一要务,所以教育者不能只是单纯的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尤其是在当今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加强学科德育教育工作应该成为各科任教老师的共识。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肩负着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素质,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制教育的使命,并且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高中生物作为理科中的一门课程,不涉及德育教育或者说和德育教育关系不大,而只有学科教学中的语文课、思想政治课以及历史课等文科课程才具有得天独厚的德育教育优势。其实这种想法和理解是不对的,教育大纲里任何一门学科的制定都直接或者间接、有形或者无形地涉及德育教育。高中生物虽然是划分到理科中的课程,但它本身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德育素材,如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科学探索精神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尊重生命和关爱生命教育、环保意识的教育以及法律知识的教育等等。除了这些,高中生物教材中还有很多隐性的德育,如在教学中体现出的造福社会的发展美。只是这种德育比较隐蔽,如果生物教师对教学内容理解不透彻,忽略了生物学科内容和德育的结合点,学科德育也就成为了空话。因此,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怎样把课堂作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在教学中紧密结合本学科教学内容的特点,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因素,以及采用哪些方法渗透德育教育,从而达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作用呢?

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探究

1.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高中生物教学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方法。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建立在一定的教材知识内容上的。所以,高中生物教师首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因素,明确学科德育目标。例如,使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生物资源状况、生物学技术发展,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使学生懂得爱护自然界的生物,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步具有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精神。除对教材知识内容弄清外,还要对德育因素进行体悟,组织好德育与生物知识的结合点。在爱国主义思想情感教育中,教师可以结合“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等知识进行教育。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教育中,教师可以结合“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具体知识进行教育。在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教育中,教师可以结合“达尔文进化理论”、“酶的发现”等知识进行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教育。

2.在作业训练中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在课堂教学完成后都会以作业、习题、试题的方式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训练,在此过程中都是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好时机。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和设置习题的时候可以适当增加德育功能。例如设置自然和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的习题时,就可以结合我国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严重、能源危机等现状进行国情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保护耕地、节约能源的急迫性,从而树立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比如对有关传染病的知识设置习题时,就可以艾滋病、非典型性肺炎等为例进行关爱生命教育,教会学生自尊自爱,并且让学生能对生命价值有一个正确认识。法律知识的教育:国家颁布的某些法律条文与生物学教育?热萦忻芮辛?系。再如对有关法律知识布置习题时,就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其中某些条文进行法律知识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操,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增强法律意识。

3.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渗透,还可以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多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外结合“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植树、护树、爱鸟、环境保护等实际活动;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观、调查、实习、办小报、搞社区宣传等;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课外生物标本的采集,生物科技小组实验的亲自实践,在实践中进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这些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三、结语

总而言之,德育教育是育人的大事。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功能,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德育功能对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因素,寻找生物学科内容和德育的结合点,确定好德育教育方式,进而将其贯穿在生物教学全过程中。在这样的教学中才能使学生在接受学科知识的同时,及时而自然地接受德育教育,从而逐渐成为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篇8:对高中生物教学方法的探讨

一、直观教学法

生物的变化和发展其实是较为复杂的, 如果用纯粹抽象的概念进行阐述, 那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 在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学法, 将生物变化直观的展现在学生们面前, 让学生从例证中观察到生物现象的变化, 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并增强他们的记忆力。毕竟, 直观的事物和现象总是更能冲击人的视觉, 并能起到快速记忆的功效。当然, 在运用直观教学法中, 教师所采用的例证和图片等资料, 必须是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 而且具有一定规律的, 以便让学生在观察中, 从表面现象深入内部, 从感性到理性, 实现对知识的升华和深化。在向学生讲解镰状细胞贫血 (HbS) 和轻度贫血 (nbC) 的发病原因时, 教师为了把“基因中某个位点的碱基对, 发生改变能够引起生物遗传的变异”的知识点阐述清楚, 为了让学生清晰其中的关系, 变可以用直观的例证来证明:

通过这样直观的图片展示, 学生就可以理顺其中的关系, 并在最快的时间内, 记住这一知识点, 这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很大的帮助。

二、比较教学法

有比较才能更好的看清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在素质教育观下, 教育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区分的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高中生物是生物科学的基础, 必然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辨别能力。因此, 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 应该注意对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的培养。而其中最后的途径之一, 就是通过比较, 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区别, 以达到认清事物的目的。这中方法与高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相适应, 毕竟高中学生当前所学到的都是基础性的知识, 要他们凭空对抽象的理念进行分析研究, 并得出结论那是有很大难度的, 因此, 用比较法是较为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如教师要向学生们阐述“光反应”, 可以把“碳反应”作为一个比较的对象。首先, 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学生得出“二者都是光合作用这一概念的核心要素”这一初步认识后, 教师就可以把光合作用的流程图作为切入点, 逐步引导学生去认识光反应和碳反应的发生场所, 以及物质与能量的转换过程及其中需要的必要条件等, 在最终认识到二者是并列关系后。教师可以以二者作为比较, 让学生从中找出更深刻的内部联系, 最后, 可以引导学生得出“光反应为碳反应提供ATP和有还原能力的【H】, 碳反应继续完成能量转话和存储”的结论。总之, 就是通过对不同事物间的相关联系, 让学生进行外部及内部的比较, 最终在理清二者关系的同时, 也认识到他们之间相互转换的过程。这是对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的训练, 对学生的思维成长作用重大, 高中生物教师应该注意在教学中适时的应用。

三、探究教学法

在素质教育观下, 教育不再是教师主导课堂, 学生只是作为接受主体, 而是二者都是教学的主体, 都在教学中发挥核心作用。因此, 对高中生物教学而言亦是如此。所以, 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采取具有探究性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教师在进行“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 在使用紫色洋葱鳞叶完成实验后, 可以让学生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探究。最终学生们会发现绿色叶片的叶肉细胞也能够观察到实验现象。不用紫色的洋葱代, 用NH.HC03溶液代替蔗糖溶液做质壁分离剂, 也一样可以观察到明显的效果。这这样的前提下,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 看是否能得出一样的观察效果, 即使学生的实验失败, 但是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学习探究的过程, 对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是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四、结束语

总之, 高中生物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以上只是常用的几种方法。高中生物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 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 在符合教学规律和认知规律的前提下, 进行不同的尝试, 找到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郑晓蕙.生物课程与教学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篇9:对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初步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物;概念

在高中生物课本中涉及到的概念很多也很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混淆。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概念教学,仔细研究生物概念教学的策略,对实施新课程下的教学非常有必要。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概念思维能力,如何理解和掌握生物课本中的概念也是课堂是否高效的重要指标。通过近几年俩的的教学,发现基本概念不清是学生的通病,也往往因为基本概念不清导致对生物学知识的梳理产生疏漏,对生物知识无法形成条理,导致对生物学习产生恐惧,因此加强概念教学是强化生物学科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如何在课堂上将概念清晰的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明白每个概念的内涵,能区别相近的概念,能自我归纳和总结,并最终建立个人概念体系。经过近年来的整理、摸索和不断地改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高中生物概念、把握概念间的联系,从而真正理解生物学知识。

1、重视概念定义的过程

每一个概念的产生,都是前辈科学家长期实验、总结和提炼的精华,也是在科学道路上不断挑战自我,否定权威的过程。概念形成的过程,也是体验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另外还能让同学们掌握先辈科学家分析的方法。所以,让学生了解了概念定义的过程后,更有助于学生了解这个概念以外的,与之相关的各个方面的过程,也更有助于深刻理解和掌握概念。

例如:细胞膜有一定的流动性。如何理解流动性这个生物概念呢?

老师就可以讲述1970年,Frye和Edidin人鼠细胞融合实验:用抗鼠细胞膜蛋白的绿色荧光抗体和抗人细胞膜蛋白的红色荧光抗体分别标记到小鼠和人的细胞表面,然后用灭活的仙台病毒处理使两种细胞融合。10min后不同颜色的荧光在融合细胞表面开始扩散。40min后分辨不出融合细胞表面绿色荧光或红色荧光区域。这一实验就证明了组成细胞膜的分子不是固定的,而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经过这样对细胞膜流动性概念的阐述,学生会对流动性有着深刻的记忆和认识。

在比如说“光合作用”这个概念我们就可以做如下讲述:

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多呼吸新鲜空气,知道在家里养盆绿色花卉可以增加家里的氧气供应,可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绿色的叶子会自主呼吸,产生氧气,那么这个过程就是光合作用。

植物与动物不同,它们没有消化系统,因此它们必须依靠其他的方式来进行对营养的摄取,植物就是所谓的自养生物的一种。简而言之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将来自太阳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糖)的过程。

2、提炼概念信息

通常,科学的概念都是简短和精炼,那么对于一个初学者如何在这简短的概念中,挖掘出更为深刻的信息。只有真正融会贯通其中的意义,才能掌握概念的全部内容。

如减数分裂这个概念:

应先讲减数分裂的过程,后总结概念,再参考课本,深化对概念的理解。概念如下:减數分裂是指有性生殖的个体在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那么这个特殊在哪里呢?

减数分裂(Meiosis)的特点是DNA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形成单倍体的精子和卵子,通过受精作用又恢复二倍体(或多倍体)。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减少了一半。

通过这么分析,让学生总结几个方面的问题:范围、时期、特点、结果等四个方面。这样一处理,繁杂的描述就变得非常简单容易接受了。也更为深刻和具体了。

3、通过情境教学,理解掌握概念

生物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很多内容是可以通过直观了解到的,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安排,能进行实习性学习的要进行野外考察学习,能进行实验室学习的要进行自己动手实验。

有心理学家证明,人的学习83%通过视觉,11%通过听觉,3.5%通过嗅觉,1.5%通过触觉,1%通过味觉。由此可见直观的重要性。

如线粒体的学习,若选用正常班级授课,首先展示其模式图,逐一学习它的外部结构与内部特点,一些酶的分布等等,还要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它们的实际形态。只有这些不足够,还邀请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片与模式图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区别等。

4、通过对比和反馈增强对概念的理解

在有效记忆中,对比和类比的作用非常大,必要性所在,就是能过这些工作,我们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两种事物间的共性是什么,本质的区别又是什么。

如运载体与载体,两者的化学本质、作用、用途等,加以区分后,学生自然不会犯错。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异养型生物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等。我们只要将这些名词区别到位了,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此外,教学是为了不教,我们要授学生于渔,也就是我们要逐步地引导学生自己对一些内容进行对比,在对比中掌握生成性的内容。

反馈是概念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针对概念的难点以及学生理解易入的误区设问,强化记忆,使他们理解到位。如在讲完基因的概念后,可设问:DNA分子中碱基发生了改变,但生物体的性状未改变,为什么?为了使学生将基因突变理解更加深刻,可设置不周类型的问题。

5、紧密联系生活,增强生物学概念知识的理解

学以致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就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有创新能力的新型的人才,所以在概念教学完毕以后,再联系实际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以巩固概念的掌握,发展提高个人的能力。如腊八蒜是怎么制成的,以考察学生对选择透过性的理解。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生物科学的突习猛进,高中知识容量的加大,生物这一门基于实验的学科,词汇量也会迅速增多。所以,概念教学始终应该是我们教学工作者长抓不懈的内容,也是需要我们倾注思考的内容,概念是高中教学的基础,是学生奠基高中知识,在日后专业领域发展的前提。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概念教学的水平,实现课堂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遐.探究活动中构建生物学基本概念的初步研究.中学生物学,2005,(10):15

[2]游隆信.生物学概念的教学策略[J].中学生物学2005,30(2):46-47

[3]雷耀华.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应用优势[J].新课程研究2010,(191):60-61

[4]陶茂恩.数学概念教学与问题教学法.魅力中国,2010(34).

篇10:对高中生物教学方法的探讨

宝坻区 袁海燕

摘要:新课程改革旨在增效,而绝不是减效或失效。新课程实施近段时间以来,一些合作学习变成了无效或低效的玩耍,一些自主探究变成了低效或无效的“放养”,一些情景教学消减了学生的独立感悟,一些启发式教学堆砌了太多无聊的提问……,种种现象都表明:新课程改革需要有效教学和高效教学,决不能以低效和无效的教学给新课程改革造成消极的影响。关键词 有效教学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什么是有效教学?如何提升我们对有效教学的认识、端正我们有效教学的航向?如何探讨什么样的教学有效、什么样的教学高效?一直以来,这些问题都是学校教育以及相关研究的焦点,本人通过以下几方面来谈谈什么是有效教学?如何实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

1.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

2.有效率--即以少量的投入换得较多的回报,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

3.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具体是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及吻合的程度。

二、如何加强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如何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已成为众多教师探索的问题。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多种能力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既有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地方,又有与其他自然科学不同的地方。有很多生物学理论要记忆。生物又不能教成“死物”,因此生物教学的高效率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必须千方百计让学生把知识理解透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复杂的问题进行加工整理,把知识变成便于记忆的层次清楚的简单形式,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基础知识,而且学会了学习方法,记住的知识才能记得扎实。本人就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本人在教学的过程中作了一点探索,浅谈如下:

1、有效备课 备课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知识结构、学生个性和需要、课程资源、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等,而有效备课特别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备课要求考虑学生的求知热情。传统备课中的“备学生”一般只是分析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从而确定教师能讲什么知识。而有效备课更强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这些知识保持热情”,因为学生的学习状态往往并不限于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热情。如在学习《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时,教师播放一则洗发水广告,并引出许多相关的问题:图片中的头发为什么会如此漂亮?其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了吗?光滑柔亮的头发与蛋白质有什么关系?这种洗发水中添加的物质是什么?为什么氨基酸能有效修复发质?等等,这些问题贯穿着整一课堂,使学生一直保持着求知热情。

(2)有效备课要求对教学目标描述得具体一些和精确一些。传统备课中常利用如了解、掌握、理解等动词所描述的教学目标,因太抽象而使学生无动于衷。因此,要尽量使用如知道、说出、写出等具体的动词,以达到可以进行实际检测的作用。如掌握呼吸作用过程这一教学目标,应该改为说出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转变和能量转化过程。

2、有效讲授 有效讲授是任何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它可以在师生互动中起到点拨、引领、启发和强化的作用。有效讲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讲授要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因此讲授首先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技巧之一是创设新情境,如在学习光合作用的发现之前,教师先展示一盆栽植物,然后设问“我们有没有看到这盆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但科学家是怎么看到的呢?技巧之二是把教学目标直接告诉学生。在传统的讲授中,教师一般不会将教学目标告诉给学生,而有效讲授要求教师告诉学生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因为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2)有效讲授要求至始至终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传统的讲授中,教师一般只有在讲到重(难)点内容时,才提醒一下。但由于目前的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多样化,可能会造成学生只关注形式的热闹和参与的开心,却抓不住核心内容,所以有必要在课堂教学的开始时、进行中、结束时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如呼吸作用这一节中,要讲授的内容有很多,而且有探讨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操作过程,又有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所以有必要始终给学生指明有氧呼吸作用的过程是这一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否则多样化的教学可能会冲淡教学主题。

3、有效提问

有效教学的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但在这种教学方式中,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教师),这就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进行有效地提问。

(1)有效提问要求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封闭式问题(即能在教材中找出标准答案的问题)是最常见的。而有效提问则要求教师尽可能多地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或者尽可能使所提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因为开放性问题能使教学更为新鲜而学生更有兴趣。如在讲授恩吉尔曼实验时,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是:恩吉尔曼实验的过程是怎样的?结论是什么?这样的封闭式问题显然是索然无味的,而如果问题设计如下:①为什么水绵是合适的实验材料?②他是如何控制实验条件的?③为了能使实验的结果更准确,这个实验还做了什么处理?这样的开放性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显然有兴趣多了。

(2)有效提问要求问题保持一定的难度。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怕学生不懂,所提问题大多是一些记忆型的、理解型的问题,如问题:叶绿体中的色素分为哪几种?分别是什么颜色?主要吸收什么光?其实这样的问题因难度比较低而难以引起高中生的兴趣。而有效提问则要求尽可能多地设计一些应用型问题,如问题:根据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总结出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有哪些?并说明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光合作用的?这样的应用型问题要求学生把知识应用于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的情境中,它超越了记忆和对知识的转述阶段,有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有效提问要求避免“满堂问”。为了体现师生互动,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却由此产生了“满堂问”的现象,即在课堂上人人参与提问,所提的大多是一些过于简单的问题,然后教师领着学生从教材中去找寻标准答案。在这种满堂问的课堂里,教学气氛是活跃了,甚至显得有些热闹,但学生受益不多。它虽然在形式上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在本质上与“满堂灌”是一致的,都是没有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人,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淹没了教学重点,挤占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4、有效倾听

(1)教师在提问之后,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回答,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在等待和倾听。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是教师提问之后马上就会让学生回答,而且当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或回答错误时,教师就会马上打断,叫另外一位学生回答或教师代为说出正确的答案,这种后果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他要么没有机会说出完整的答案,要么就会意识到他的答案是如此的错误,以至于根本不值得听完。也许这种做法教师不是有意的,但学生会感到沮丧,挫伤了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2)有效教学意味着教师要善于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想法。教师可以通过追问、补充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感觉到教师一直在关注问题的回答进展,这样会自然而然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如叶绿体的结构是如何与功能相适应的这一问题,学生一般不能够回答完整,这时教师可以追问、补充学生的回答,如①叶绿体的结构及特点是什么?②叶绿体中的酶和色素是如何分布的?③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场所在哪里?④叶绿体中的哪些结构及特点有利于光合作用?

5、巧用实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愿意学,而且学得较好。某种事物形象生动,感染力强,学生容易记住,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时,要注意这一点,在备课时,要设计一个好的“开场白”,引起学生的兴趣。案例一:在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内容时,教师阐述今年所出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来源:猪流感变异,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学习生物的变异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时,教师也可以用具体的实例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二:在学习《细胞的无氧呼吸》内容时,可以课前让学生做一个简单的实验:用保鲜袋包住一个苹果,放臵几天,待苹果烂后观察,有什么气味?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实例,而且是身边的实例了解到植物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什么物质?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试题讲评课的有效教学

讲评课是指在考试后或练习后对试卷或习题进行分析、讲解和点评的课型,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起着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进一步理解知识、掌握解题的思路、方法和规律、提高能力的重要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把讲评课上成“核对答案”课,而且,试题讲评课对我们每个教师来说是一个难题,如何进行有效的试题讲评呢?本人到上海跟班学习中从中得到一些启示:试题讲评课的有效教学应该进行习题精讲,讲学生之所难,解学生之所疑。而要掌握学生的“难、疑”所在,可以通过抽卷批卷调查,也可以通过改卷完后,收集错题、难题,统计错误率。对于错误率在30%以下的试题,不予讲解,因为这么试题,班上绝大多数的学生已懂,他们可以通过学生互教把问题解决。而错误率高的试题的讲评,也可以通过尖子生的讲解来完成,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培养他们思维等能力。

总之,有效教学方法有的是从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中概括和归纳出来的,也有的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先提出一种假设,经过多次试验而后形成的,所以教学方法既是理论体系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一种系统概括.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而出现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教师、学生的各种不同特点,这些都决定了教学方法不断地发展、革新。高质量的教学方法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必要前提。

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关键。只有关注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将课堂时间用在“刀口”上,讲学生之所需,解学生之所疑,同时教师多反思多钻研多实践,我想在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中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学生会学得更好,老师们的教学也更有意义。生物教师只有成为一个“反思教师”,才能更好地实现有效教学。

主要参考文献:

[1] 高慎英.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2]《中学生物教学特辑》.陕西: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2005年版

篇11:对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这次课改的一个重头戏,课程改革强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应注重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方法,如讨论法、自学辅导法、探究法等百花齐放。这些教学方法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均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对探究性学习等的倡导,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通过合作讨论与参与的各种教学方法广泛出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这对教学的有效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往往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很容易走入误区,不能辩证的看待各种教学方式,或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那么,我们任何看待这些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的关系呢?

“每种教学方法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但解决另一问题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会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些目的”。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引导发现法,在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形成科学思想和方法等方面有优势,但难以保证学生在短时间获得最多的知识,而且对于陈述性的知识,也没有探究的必要;讨论法具有多向信息交流、针对性强、便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特点,但往往使知识缺少系统性;自学辅导法,有利于学生独立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但只适合于较简单的学习内容;而讲解法虽然具有信息量大、系统、逻辑性强的优点(这些优点是其他方法所不及的,对于知识接受为主要目标的课型,讲解法也是高效的),但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之,教学目标的多重性、教学系统本身的复杂性、教学客观条件的千差万别和千变万化,使得我们不可能找到适合于一切教学环境,符合每一特定教学情境的教学公式,一种方法的优点,可能恰恰是另一方法的不足所在。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克服其劣势,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与组合,使方法结构协调、合理,各种方法优势互补,长短相济,立体结合。

例如,关于发酵工程的生产实例,我们可以味精的生产过程为例,让学生首先分析思考要生产谷氨酸需要解决哪些

上一篇:第一次叠被子二年级作文下一篇:争当合格小公民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