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的兴趣教学

2024-05-25

高中生物课的兴趣教学(精选十篇)

高中生物课的兴趣教学 篇1

所谓悬念:就是让读者在读某个有设悬念方法的文章时越看越想看接下来的故事情节, 就是给人们心理上造成一种强烈的想念和牵挂, 具有很大的诱惑力, 会给人造成一种跃跃欲试和急于求知的紧迫感和欲望。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在学生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期待的情景, 使其带有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比如:在高中教材的《精子的形成过程》学习完后, 在学习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一开始就可以向学生提出在雄性动物体内的精子数量是十分庞大的, 但是在雌性动物体内的卵细胞却为什么很少呢?精子的体积为什么比卵细胞小得多?而植物的雄性生殖器官和雌性生殖器官与动物的生殖器官有差异吗?……等等一系列悬念, 带着这些悬念学生一下就能产生出激烈的想探索这些问题的欲望。

二、创情趣以荡兴趣

情趣:就是既有情又有趣。情, 即情感, 深厚浓郁的请感:趣, 就是趣味、乐趣, 绕有风趣:妙趣横生。教学的情趣, 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是激发兴趣的催化剂。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情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挖掘:

1.从教材的潜在内容上去寻找教学的情趣。我们要通过挖掘教材内容的精妙之处, 去吸引、调动、激发学生的情趣。

2.我们可以从教师的内在因素去找寻教学的情趣。上课时, 教师一定要事先进行内心情绪调整, 到课堂教室内心要充满激情, 用深刻而含蓄的情感、生动风趣的姿态、抑扬顿挫的语调、漂亮的板书设计及绘画技巧, 把知识和趣味融为一炉。

3.教师上课时, 一定要千方百计使学生内心充满愉悦、轻松, 使其体念到求知的愉快, 酣畅, 继而就会体念到在学习中取得进步的欢乐、满足、成就感, 从而保持一种高昂的学习情绪, 这当中, 首要的就是要把学生心理抓住, 使学生产生一种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学习欲望。

三、励求新以获兴趣

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刻意求新——求新意、求新解、求新知, 永远保持一种内心的求新诱惑力, 也就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直接兴趣转化为意向兴趣的重要教学方法和原则。我们要善于在学生面前揭示每一种新的知识、新的领域, 激发他们在各种事物奥秘面前的惊奇感。教学实践证明: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 从内容安排和讲授形式上惊奇感, 回味感, 满足感, 积攒时为长久, 积微观为宏观——笔者认为这是培养学生兴趣和求知欲, 以保持一种求新诱惑力并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探发现以得情趣

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会有一种需要:这就是希望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这样的心理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 尤为强烈而突出, 鉴此, 教学的艺术性, 就必须要表现在善于引导、培养学生在认知过程中, 求得发现, 求得探索, 善于把知识加以运用, 使他们不断巩固和实现自己成为发现者的愿望, 并从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我们的教学, 就可以在不断的寻求发现、探索中达到发展学生智力的良好目的。在教学过程中, 为使学生能不断地享受探索、大仙的乐趣, 就要善于教会学生敏锐地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并敢于提出独到的、独特的即令是天方夜谭式的意见和看法。

五、质疑难寻乐趣

疑, 指要经过努力思考、分析、推演, 在智力的台阶上“跳一跳, 才能摘下果子”的问题。通过激疑问难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其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 对自己力所能及, 又要开动脑筋、克服困难的问题愿意自己去思考、自己动手做, 一旦当他们想做或者做对的时候, 就会体验到一种十分愉悦的情感, 而这样的情感又会反过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提问、布置的作业都要经过精心设计, 太易和太难都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只有那些难度适宜、很富启发性的问题才会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求得乐趣, 极大地开发出智商来。

六、循规律保兴趣

高中生物课的兴趣教学 篇2

摘要:兴趣特长养成是《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的五个维度之一,旨在评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个人爱好等方面的情况,以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同时也能更好地提升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兴趣特长养成;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

引言

兴趣特长养成包括好奇心求知欲、爱好特长、潜能发展三个关键性指标。恰当科学地运用这一评价指标,能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体特征,促进其学习能动性的有效提高。

兴趣特长养成与教学有效性

(1)兴趣特长养成。兴趣指的是个体对某类获得或事物的偏好,是价值观的初级形式,对个体的认知活动有巨大的推动力,具有指向性、情绪性、动力性特质。特长指的是特别擅长的专门的技艺或研究领域。特长的养成可以是因为工作、生活的需要,也可以是因为兴趣。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可见,兴趣在有效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2)教学有效性。教学有效性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学有效性有如下三层含义:一为有效果,即对教学活动结果与教学预期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二是有效率,是对投入的教学资源与教学获得的收益之间量化关系的评价;三是有效益,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及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以及吻合程度的评价,“是否吻合”是对教学效益质的规定,“吻合程度”是对教学效益量的把握。

关注学生兴趣特长养成,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

(1)关注学生兴趣特长养成。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我校”)的生物课是从高二开始开设,这就为了解学生兴趣特长提供了条件和可能。通过与原任老师聊天,关注学科成绩,查询成长档案,观察学生对某些知识、事物和现象的专注、思考和探求情况,了解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性,在文学、科学等领域表现出的喜好、付出的努力等来了解学生兴趣特质,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兴趣,为开展有效性学习提供帮助。

(2)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有效性。生物学科的课程内容包括生物的微观和宏观的生理变化、生物学科发展史、经典的生物学实验等。为了提升教学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多种感官刺激。如用形象生动的图像信号刺激学生的视觉,用悦耳精练的语音信号刺激学生的听觉,多感官刺激的综合作用,能使信息通道得到延伸和扩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其记忆力。

第二,改进信息的转换方式。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抽象、微观的示例,我们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微观为宏观,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微观世界,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如光合作用的场所、过程、原料、条件等知识都是建立在微观知识的基础上的,我们可以设置动画,将光合作用过程拟人化、可视化。再如,我们可以将“神经递质在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微观生理过程形象具体化,这种信息转换方式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学科知识。

第三,与生活实践相连,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一些小实验。日常生活中的生命现象蕴藏着大量的生物学原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将课本上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连。如讲到《光合作用》时,先让学生讨论大棚蔬菜的生产,思索大棚栽培中所涉及的各种设施的用途。又比如,在讲到《内环境稳态》时,组织大家讨论生病发烧时的体验,等等。讲《免疫》时,让学生自己讲述自己的过敏源,寻找过敏源,分析出现过敏现象的原因。不仅如此,还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一些小实验,如“渗透作用与水分的流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并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尽量让每位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建立成功的信心,促成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结语

评价的目的是考查学生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兴趣特长养成这一评价指标能使我们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的基础上促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提升教学有效性,同时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参考文献:

浅析高中生物兴趣教学 篇3

关键词:高中生物;兴趣教学;策略

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学生如果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努力,愿意接受新的知识和技能,就不会把学习当作一件苦差事。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是教师教学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引入生物学历史介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命活動的基本规律是生物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进入高中学习阶段,生物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知识引导多以生物历史为分析主体。因此这一教学阶段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可以以生物世界规律的探索为突破口,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体会到生物知识学习的趣味所在。记得笔者在讲授“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时,为了让学生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有更为全面的认识,笔者先引出了欧文顿生物实验的结论,该生物学家认为,相比于不溶于脂类的物质而言,溶于脂类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在提出这一实验结论后,笔者让学生结合物质相似相溶的基本原理,说说自己对于这一生物实验的看法,若你是实验实施者,你得到的实验结论与科学家是否一致?经过缜密且热烈的讨论分析后,学生得到的实验结果与生物学家的结果完全一致。

二、实验引导,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作为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科学,高中生物教学必须要给予这一教学充分的重视。学生进入高中以后,实验操作欲望十分强烈,为了使得他们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进而增强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来设计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实验,整个过程让他们自己动手,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洋葱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是高中生物细胞知识引导中最基础的一项实验,当笔者宣布学生可以在实验室里亲自操作观察到洋葱细胞变换时,学生的脸上都露出了兴奋的表情。实验小组的划分遵循自愿原则,经过自由匹配后,每个小组成员的分工都十分明确,从洋葱表皮的获取到临时装片的制造,再到显微镜的调节,每一步实验操作都有专人负责。在忙碌而又有序的准备工作完成后,学生进入了现象观察阶段,有些看到了分离现象的学生十分高兴,大声喊道:“老师,我们这组成功了,现象很明显啊!”而那些观察现象不够明显的学生则着急地说道:“老师快帮我们来看看啊,每个步骤都没问题,为什么在显微镜下看不到质壁分离的现象呢?”实验室内的学习气氛十分浓烈,在笔者的悉心指导下,每个小组都观察到了质壁的分离和复原。通过亲身动手实验,加深了学生对植物根细胞的渗透吸水原理的理解记忆。除了知识的理解同化以外,实验教学还能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并对他们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培养,实验期间师生友谊也进一步加深了。

三、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课改施行后,高中教材越来越注重结合生活实际,这也正是提高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改革。而在知识引导的过程中,生物教师也要充分发掘日常生活与课本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他们知识的理解和同化。像激素调节知识内容,可以联系到实际生活中的侏儒症、大脖子病和果小症等异常生理现象,而光合作用的知识则可以联系到我们生活吃到的大棚蔬菜等等。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性

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而言,多媒体教学更能够显现出新课程教学改革后的教学优势。特别是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播放功能,将书本上抽象难懂的知识内容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给予学生听觉和视觉双重刺激,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如,在教学“神经冲动的传导”这一教学内容时,传统的教学课堂上都是以知识讲述为主,辅以版画讲解,这样的讲学效果并不直观。多媒体课件设计时,教师能够将神经冲动传导过程赋予“生命”,让它们以活灵活现的“动作”形态出现在学生面前,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充满了趣味性,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才会愿学、乐学、真学。当然,培养兴趣关键在于教师要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在遵循教学规律,把握学生心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学机智,使生物教学达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刘恩山,汪忠.生物课程标准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余彩霞.浅谈提高学习高中生物兴趣的方法[J].科技资讯,2011(15).

(作者单位 湖南省永州市江永一中)

小议高中生物兴趣教学法 篇4

一、巧妙导入, 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 如果开头起得好, 会使接下来的整堂课教学变得更加顺利。在课堂教学中, 能不能起好这个头, 关键是看导入环节。导入是课堂教学中首要环节, 导入环节成功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领学生更好地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因此, 作为教师, 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一定不能错过导入环节。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就通过有效的导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导入方式多种多样, 像以旧引新导入法、悬念式导入法、歌曲导入法、故事导入法、实验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等。在导入环节中, 选择什么样的导入方法不重要, 重要的是选择的方法要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 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导入功能。例如, 给学生讲《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时, 为了引起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兴趣, 可在上课之前把学生带到教室外面, 让学生观察一下校园中生长的各种植物, 看一看他们的枝叶生长情况, 是朝南的一面比较茂盛还是朝北的一面比较茂盛。就这样, 学生在实际观察中, 看出了其中的规律, 这时候, 可再引入今天的课题《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度自然提高了。

二、利用实验, 激发兴趣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生物科学的每一次进步, 都离不开背后科学实验的支撑。因此, 科学实验是推动生物科学发展和进步的助推器。那么, 在生物课堂上, 实验手段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呢?事实上, 实验手段是教师在生物课堂上经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手段, 通过实验展示, 原本比较抽象的知识可以立刻变得形象、直观化, 这对抽象思维能力不足的学生而言, 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帮助。因此, 在生物课堂上, 一定要充分发挥实验手段的优势, 争取用有趣的实验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给学生讲《物质的跨膜运输》时, 就在课堂上利用实验向学生展示物质跨膜运动的实例:首先将洋葱切片放入浓度为30%的蔗糖溶液中浸泡, 一段时间以后, 用镊子取出, 结果发现, 原本鲜嫩的洋葱片已经蔫了下来, 这时候, 再把蔫了的洋葱片放入清水中, 一段时间以后, 再用镊子夹出来, 这时候, 原本已经蔫了的洋葱片又重新恢复了之前的水嫩。通过这种直观的实验手段, 使得原本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三、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激发学生的兴趣

21世纪又被称为生物科学的世纪, 生物科学之所以赢得如此高的赞誉, 与它强烈的实际应用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生物课本上, 看似高深莫测的生物科学知识, 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 在生物课堂上, 教师要注意发挥生物学科的这一优势, 努力把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让学生不再感到课本上的知识是多么的高深莫测, 这样自然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例如, 在给学生讲《关注人类遗传病》时, 就利用图片给学生展示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遗传病, 如脑瘫患儿、白血病患儿、肥胖患儿等, 这种生活实例的直观展示, 比硬生生地向学生传授有关遗传病的各种知识效果要好得多。

四、适当引入多媒体教具, 强化学生的兴趣

随着教育条件的不断改善, 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工具开始越来越频繁地走进了我们的课堂。与传统的教学工具相比, 多媒体能够把文字表达的内容转变为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形式, 这些形式多样的知识对学生的多重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 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例如, 在给学生讲《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时, 可采用多媒体工具把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的过程, 利用动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这样, 原本教师可能需要花上很多语言来解释的问题, 在动画的帮助下就轻松地解决了, 并且这种解决问题的效果要比语言讲授要好。由此可以看出, 多媒体工具的恰当使用, 不但可以对学生的多重感官产生刺激, 激发学生的兴趣, 更重要的是, 通过多媒体工具, 还可以把原本较为抽象, 利用传统教学工具无法展示的知识更加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 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中生物课的兴趣教学 篇5

摘要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最大动机。学生只要有了学习兴趣,就会在老师的引导下去探求、发现知识,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能力和发展智力。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新颖导课、生动的生活事例、优美语言、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有效的实施兴趣教学。

关键词 生物学教学 学习兴趣 教学策略

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兴趣是开发智力、挖掘潜能的钥匙,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动力。教育心理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了兴趣,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并且随时随地、自觉不自觉地去注意和思考他感兴趣的知识。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把学习看成为一种需求,并且这种学习需要是持久的、有效的。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学生只要有了学习兴趣,就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探求、发现知识,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能力和发展智力。教师应该把激发学生并保持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作为重要任务。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谈一下笔者的看法,与同行探讨。

一 开端巧设疑念,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引言是每一节课的教学开端。引言若能做到“课伊始,趣亦生”,就能使学生在学习新课的开始就产生热烈的情趣,并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应重视引言的教学设计。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例如:趣味式的提问常常用在新课的开始,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利于学生生疑、知疑,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通过判断、推理获得新的、独特的认知能力,从而引导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如在讲“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言:(1)动物为什么有雌雄?人类为什么有男女?(2)为什么10只黄猫9只雄,人类的秃顶性状多在表现男性?讲“植物光合作用”一节时,笔者没有急着进行内容讲授,而是先提出问题:“早晨锻炼好,还是晚上锻炼好?”又如讲到“植物的呼吸作用”时,提问:“为什么卧室里不应该养很多花?”……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

二 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首先表现为集中注意力。人的注意力是有选择性的。教师讲课时如果讲的内容不生动活泼,就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学生对所学内容就不能深刻理解和牢固记忆,更谈不上对知识的创新学习。一般地说,有形的具体的事物比无形的抽象的事物更能吸引注意力;动态、新奇的事物比静止的常见的事物更具有吸引力。所以有形的材料要比无形抽象的语言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多媒体就能充分发挥声、电、光、影、形、色等多元素的功能,把抽象、复杂的生物学知识转变成生动、活泼的图像、动画,让学生的听觉、视觉同时得到刺激,增强学生的兴趣,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动物行为类型”一节时,笔者选取了有兴趣的录象材料。首先让学生欣赏录像:画面出现两只公羚羊为争夺一只母羚羊在争斗;两只蟋蟀在争斗;两条狗为争夺食物在争斗;大雁季节性的迁徙到南方过冬;杜鹃把自己的蛋生到杜鹃的窝里;蜜蜂和蚂蚁生活在一起,成员之间有分工与合作等。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教师让学生根据画面内容总结出来,并作分析。然后继续展示图片:尺蠖在树枝上的拟态,枯叶蝶在树叶上,竹节虫在竹节上,如果观察不仔细,就很难看见它们;而胡蜂和毒箭蛙体色又非常的鲜艳……这些生动有趣的动物世界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他们的学习兴趣大增,从而在兴趣和娱乐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三 课堂生活化,贴近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是教育的基础,学生对生活中的事比较感兴趣。教学时教师要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这是生物学的学科特征决定的。例如,讲蛋白质代谢途径时,教师提问:“为什么早上空腹喝牛奶的饮食习惯不好?”然后引导学生从蛋白质代谢的角度分析问题:牛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当空腹喝牛奶时,蛋白质就作为能源物质被分解以提供各项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这对蛋白质是种浪费;喝牛奶前吃点面包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又如教授“生物的遗传”这节内容时,让学生调查自己和父母的一些性状:①看父母的耳朵是有耳垂还是无耳垂,对比看自己;②看父母的舌能否由两侧向中间卷曲,对比看自己;③看父母和自己的前额发迹是V字形还是一字形等……调查结果是:有的学生说自己的耳朵与父亲一样,有的则说自己的耳朵与母亲一样,还有的则说父母都是有耳垂,而自己却是无耳垂;还有的学生说父母都能卷舌,而自己却不能……从而使学生们对生活的实实在在存在的现象感到很好奇,并特别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告诉学生这些现象就是生物的遗传,从而点明课题。因为学生都是带着特别想知道的问题听讲的,所以在整个听课过程中都特别认真,而且抱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对知识产生了研究和创造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高中生物课的兴趣教学 篇6

一、以风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以往的教学中我们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个知识点我们讲了一遍又一遍,但是学生仍然出错。而学生听完故事或看电视剧后,看过一遍就能将故事的大概讲述出来,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以往的课堂教学平淡无奇枯燥无味,这样会使学生的大脑处于疲劳状态,抑制兴奋点,而故事或电视剧有着精彩的剧情、鲜明的人物、生动的表达,可以使学生的大脑产生一个又一个兴奋点,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更活跃、记忆效率更高。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要善于收集与生物知识有关的趣味故事,善于挖掘教材,将抽象枯燥的知识移植到风趣故事中,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以此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意愿,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基因重组”这一内容时,我向学生讲述了这样的故事:一位非常漂亮、但智力一般的女明星,写信给一位长相一般的科学家,她这样写道:“你如此的聪明,我这般的美丽,如果我与你结合,生下的孩子既有你的聪慧又有我的美貌,那该多好啊。”这位科学回信时写道:“如果生下的孩子有你的聪慧,我的长相,那不是很糟糕吗?”如此风趣幽默的故事,逗得学生哈哈大笑,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激情,此时再进行基因重组知识点的分析与讲解,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多彩的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生物是一门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自然科学,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提出生物教育教学要回归生活,追求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倡导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加强生物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这也符合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教学观。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也特别重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侧重于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与生活事物来引入生物知识的学习,使抽象的生物教学更富有生活气息,更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增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亲切感,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同时又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生物知识来解释某些生活现象,用所学来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使我们的生活条件更优越,生活质量更高,提高学生的生物应用意识。在教学中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收集生活信息,尤其是一些生物发展前沿信息,要及时带入课堂,同时又要深入研读教材,从教材中挖掘生活元素,找准生活与教材的最佳结合点,将丰富多彩的生活与抽象难懂的生物知识联系起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的浓厚兴趣。

三、以巧妙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问题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悬念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尤其对于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高中生来说,问题可以使学生产生急于解释心中疑惑的迫切心情,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向往,进而产生积极的情绪,以高涨的学习热情与强烈的主观意识参与到学习与讨论中来,并主动动脑,积极思维,以解决心中的疑惑。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高中生的特点,细心研究教材,精心设问,以巧妙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强烈动机。但在设计问题时要避免那种枯燥的为问而问的现象,枯燥的提问不仅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相反会让学生觉得平淡无味,会扼制学生的学习激情,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本情况,要紧密联系教学内容,抓住教学的重难点进行设问,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学生思路不通无法解决问题时提问,为学生的思考指明方向,使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学生的理解处于表面层次时提问,将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向深入,让学生运用更多的知识来理解深层次的内容,实现连点成面,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同时要注意提问的用语,要做到简练而准确,避免学生产生歧义,避免那种空而大的问题,要明确提问的目的性与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

四、以质疑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强烈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与探索者。这种需要在高中生的世界显得尤其突出。在教学中我们不要急于将现成的结论性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要通过启发与诱导,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教师也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求知的引导者与促进者,要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主动构建过程。当学生经过自己的猜测、分析与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时,学生会感受到发现真理的喜悦与学习的乐趣,并会把这种积极愉悦的学习体验转化为自身对学习的强大动力与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质疑,让学生勇于发表个人见解,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与指导者的角色,让学生善于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成为发现者的愉悦,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不断的发现与探索中,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进而取得开发学生智力、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教育目的。

总之,学生对生物学习兴趣的培养需要我们贯彻落实到整个高中阶段的教学中,要落实到每个教学环节中。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观念、多样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打造一个充满活力与魅力并富有趣味性与艺术性的生物课堂,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与探索,让学生对生物形成持久而浓厚的学习兴趣。

也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兴趣教学法 篇7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意识

首先,教师要营造宽松的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去学习。在这个环境中,不是师讲生听的简单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打断教师的讲话,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话、观点提出异议,允许学生相互讨论。这样的氛围,有利于消除学生上课时拘谨的场面,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勇于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其次,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新颖有趣的问题情景,注意语言的技巧,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问题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从而培养创新意识。用曲折多变的问题情景来刺激学生,对教学语言进行精心的设计安排,力求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探讨和解决问题,使创新意识不断增强。

二、通过作业形式的多种多样,锻炼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布置的练习作业应具有多样性,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实际背景中,用课内得到的结论去解释实际问题,解决后续知识,完成实践—认识—具体的实践—认识上的两个飞跃,使小结做到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并举。高中生物教材的作业系统应由实验、演示实验、课内思考、课后练习、课外活动几部分构成,它是能力培养结构的直接反映,作业的形式应多种多样。现行教材的课后练习仅有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问答题。这些形式仅能反映出能力培养结构的第一层次。而第二、第三层次的能力培养则需要叙述型的练习,包括论述题、分析题、讨论题。如在“生态平衡”内容的教学中提问:“人口过多会造成什么后果?”在“生物的变异”内容中提问:“你对生物科学发展前景有何预测?”这些问题可以锻炼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作业的内容还要具有思维性与层次性。作业内容应有概念问答题,设计实验过程或方法,解释生物现象与机理,运用理论于实验的问题,归纳知识体系与总结知识特征,阐述个人对有关生物问题的看法与态度。

三、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学习活动。生物教材的课文系统与外界交流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与其它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二是与活动课程的联系,包括社会、生活、电视、杂志等。教材应充分反映与生物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四、利用网络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以多媒体、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将把教师和学生引入全新的教与学的世界,学校不再有围墙,课堂将变得更为活跃,依靠互联网和远程多媒体技术而建立的虚拟教室将使教学延伸到生物学课堂之外,它将扩大学生学习的世界,使学生有机会接触遍布世界各地的各种各样的数据库,他们将能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习者在网上共同参与、协同进行学习;有机会在网上接触各类教学的专家,与他们进行交谈,及时获得帮助。但计算机和网络不会取代教师,只是创造交流环境使人们共享大家的隐性知识,在共享中相互碰撞,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进行集体创造的意识和能力。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包括获取、分析、加工与利用信息的能力)是信息社会所需新型人材必须具备的两种重要的能力素质。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正好可以为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环境,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这样就为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从而使学生能较快地成长为既有高度创新精神、又有很强信息能力的符合21世纪需求的新型人材。

五、结合生物学基础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通过选择1—2个能够明显体现观点的典型内容,作为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的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认识生物体和生物界。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的统一;生物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了解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初步形成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与环境”等是体现物质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的典型内容;“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进化”等是体现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典型内容;“同化和异化”“遗传和变异”则是体现对立统一观点的典型内容。这些典型内容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对相应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有初步的理解,然后引导他们在同类型内容的教学中,举一反三地逐步加深对这个观点的认识。高中生物教学内容含有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因素。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认识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通过关于生物与环境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生态学观点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通过关于生物界的发展的科学事实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生物进化观点的教育。高中生物学教材是结合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如世界的物质性的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永恒变化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等,每一个观点可以反映在不同的生物知识内容中。例如,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贯穿在整个教学内容中,几乎每一部分知识内容都包含着这个观点。同一部分知识内容,又可以同时反映几个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例如,“生物的新陈代谢”,既可以反映世界是运动着的物质,各种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又可以反映事物是永恒变化的,还可以反映同一事物的内部是对立统一的。那么,应该通过哪些知识内容、进行哪方面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呢?怎样才能既体现辩证唯物主义规律的普遍性而又使教学具有重点,既能体现各个观点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而又不面面俱到呢?这就成为我们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高中生物课的兴趣教学 篇8

一、关注师生情感交融, 唤起学习兴趣

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学习往往仅凭个人的喜好, 对感兴趣的学科就会投入很多注意力, 拥有无限的学习热情。而对于不感兴趣的学科丝毫不愿付出。古语有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面, 师生之间融洽的情感交融至关重要。因此, 首先, 教师要抛弃原有的师道尊严的旧观念, 从新的角度重新审视师生的关系, 调整自己的角色, 努力去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 教师要用行动感染学生, 和学生进行情感沟通, 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拉近彼此心灵的距离, 使师生相处如朋友般融洽。比如教师爱学生, 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生活习惯、心理素质等因素, 爱护学生, 关心其学习与生活, 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这些看似与教学无关的事情, 恰恰能够让学生体验到教师的爱心, 进而在无形中更加敬佩、爱戴教师, 也更能产生“爱屋及乌”的情感迁移, 由对教师的认可上升到对教师所教学科的兴趣, 由此学习积极性、学习热情也就被带动起来。

二、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激发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与社会发展、生产建设活动、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等紧密联系的科学, 它不仅可以解释一些现象, 还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要从课堂、书本的局限中走出来, 摆脱枯燥的讲解, 抽象的理解。开放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视野, 来拓展教学的环境, 书本理论学习和生活实践相结合, 真正感受生物学的魅力, 体会的学习的乐趣。教师把高中生物课程中的核心知识通过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 或者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和理解生物学知识, 使学生感到“学以致用”。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 举一反三, 分析解决许多生产、生活中的某种问题或现象, 使学生真正感到学习生物学知识用途之广, 从而发自内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 学习了根对水分、无机盐的吸收后, 我让学生解释种植中一次施肥过浓为什么出现烧苗现象, 如何设计挽救措施使萎蔫的青菜恢复正常的状态。

三、开展课堂实验探究, 提高学习兴趣

生物是一门注重实验研究的学科, 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亲手进行操作或观察, 让其在操作与观察中提高自己对生物的兴趣。教学中抓住初中学生思维敏捷、爱说爱动爱观察、好奇心强等特点, 通过多方面的生物教学实验和实习活动, 如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家庭小实验等多种形式。学生对操作的仪器、器具、药品产生兴趣, 对实验程序、实验结果、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等产生好奇心。比如让学生亲自配置一系列浓度的蔗糖溶液、硝酸钾溶液、尿素溶液等, 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记录, 然后分析, 写出实验报告。在形象、生动、直观、具体的实验探究学习中, 开拓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掌握了操作实验的基本技能, 初步获得研究生物学的本领和方法, 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及原理的深刻理解、巩固以至灵活运用, 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等思维能力, 增强探求知识的欲望。

四、善于提问学生问题, 诱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提问, 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教学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方法, 与以往单纯教师讲, 学生听的教学方式相比, 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 提高了学习的注意力, 开阔了学生的思路, 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 难点, 课堂气氛活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促进学习兴趣产生。生物学科研究各种生命现象及活动, 揭开生命运动的本质、规律, 中学生对不同于人类的世界渴望了解, 有好奇心。教师依据所教内容, 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 巧妙地造成悬念, 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为什么果实都结在开花的部位, 为什么绿藻、红藻分布在海洋不同水层中等。同学们开动脑筋思索, 各抒己见, 学习热情高涨, 学生兴趣浓厚, 思维活跃, 使他们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五、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 拓展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能局限于学校、课堂和书本, 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从不同的视角发现生物学习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是课堂兴趣教学的延伸和必要补充。课外科技活动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且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极大的灵活性, 符合中学生活泼、好动、有强烈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 能提高各种能力, 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教育, 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其学习兴趣。比如, 组织学生野外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 参观植物园、动物园, 结合生理教学测量学生的身高、体重、脉搏和血压等。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活动, 观看影片等, 发现在动植物王国中的奇闻趣事和探索不尽的奥妙。这些恰是学生极感兴趣的知识养料, 开阔了学生眼界, 充分感受到生物学习的乐趣, 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激发了兴趣, 增长了知识和才能。

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 增强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 如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等, 运用直观的教学效果, 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中微观世界、空间结构、生命发生过程全部呈现于课堂,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学习不再枯燥无味。这种看得见、听得见、又能操作的形式, 比教师单一的讲解好得多。给予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 产生比较深刻的感性认识,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丰富了想象力和观察力。比如多媒体演示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 让学生对它们有比较生动直观的认识, 激发学生研究生物的兴趣。

高中生物课的兴趣教学 篇9

一、改革课堂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学习入门的向导。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 理论联系自然为主的自然科学。在课堂教学中, 根据高中学生的爱问爱动、具有强烈好奇心、求知欲强等特点,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联系自然现象,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第一章—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时, 向学生提出一些和自然有关, 与现实结合, 富有趣味的问题。比如:大家喜欢喝葡萄酒吗?醇厚浓郁的葡萄酒是怎样制得的呢?喝过苹果醋吗?其酸甜可口, 里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氨基酸, 另外, 有些果酒和果醋还有减肥减压的功效。通过提问, 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生物的兴趣。新课程中, 教师角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最忌的就是教师“主讲”, 学生“主听”, 把学生当作一个盛装知识的容器, 结果学生只会机械地接受, 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通过在课堂上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并适当开展一些活动, 比如辩论、游戏等, 情形就会完全不同。比如:在讲解氨基酸的结构以及脱水缩合的过程时, 我让几名学生上台演示, 让他们手拉手讲解肽键和脱水缩合的过程。又如:在讲选修三《基因工程的安全性》时, 我提前让学生预习, 准备相关资料, 上课时由学生自行分组辩论。结果大家都非常投入, 准备了大量的资料, 辩论时,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在轻松的氛围中, 同学们既获取了知识, 又拓宽了知识面, 圆满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二、巧妙设疑, 引发学习兴趣

渴望了解生物的各种生命现象及活动, 揭开生命运动的本质、规律, 这是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我依据所教内容, 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 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有趣、质疑性的问题, 在课堂上巧妙地造成悬念, 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中, 在介绍“显性基因遗传和子代性状”时, 提问:“为什么有的父母都是双眼皮或一单一双, 可子女却是单眼皮?”通过设问引起学生的好奇, 使其开动脑筋思索, 积极发言, 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活跃了课堂气氛, 使他们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

三、运用实验教学, 培养兴趣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做好实验, 不仅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兴趣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还可以巩固课堂知识, 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如教学《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时, 可以充分利用显微镜, 组织课堂演示实验, 让学生观察植物细胞比如洋葱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在讲解《细胞增殖》时, 学生很难理解抽象的染色体, DNA的行为变化, 我让学生在课下做实验,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将微观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实验现象生动、形象、直观,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发现的乐趣, 深刻理解了所学的知识, 从而更加乐意学习生物学。

四、加强直观教学, 丰富学生感性认识

高中《生物》教材约有300多幅图片, 在教学中, 如果能充分运用好这些插图, 可以直观、形象地了解客观事物, 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在巧妙地引导和启发的过程中, 学生兴致很高, 整个课堂气氛显得轻松愉快。这种对课文插图的巧妙处理, 不仅适应了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学习, 而且也可以满足较好的学生的求知欲;既节省了时间, 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又丰富了教学内容, 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发展了学生的兴趣, 促进了知识的正确理解和牢固记忆, 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和观察识图能力。

五、展示科技成果, 诱发学习兴趣

近年来更多变异病毒如SARS、朊病毒、禽流感、猪流感、手足口病的出现, 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生物学和医学的发展, 同时也为生物教学提供了广阔的探讨空间。从克隆羊“多莉”的诞生, 到人类基因图谱的破译和袁隆平水稻杂交的成功, 再到今天干细胞对再生医学的贡献, 更有今后转基因技术带来的器官移植等。在讲课的过程中我给学生展示了2012年全球生物技术的一些进展, 使学生们认识到生物科技产生的空前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通过让学生多了解这些生物科技的前沿知识, 可触发他们对生物知识渴求的动力, 树立热爱生物科学的远大志向。

总之, 教学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活动, 而兴趣的培养是完成这一活动的基础。只有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 才能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强烈的求知欲。也只有这样长期的坚持, 才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 发展其智力, 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不断的提高。当然, 要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仅以上这些是不够的, 教师平时还应加强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文化修养, 努力提高生物课的趣味性, 并要联系实际, 突出生物课的特点, 使更多的学生愿学、会学、乐学, 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生物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美珍, 郑鸿霖.中学生物学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2]杨秋来.浅议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引发学生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5) :122, 120

[3]赵黔江.浅谈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08, (3) :110.

[4]王东平.生物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7, (1) :134.

高中生物课的兴趣教学 篇10

关键词:学习兴趣,鼓励求新,设置悬念,鼓励探索,巧设疑难

文学泰斗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不难看出兴趣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模式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不断转化,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生物教学也不例外,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最终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能力和学习效果,已经是每个生物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生物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说和电影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悬念设置可以起到非同一般的作用。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同样如此,设置悬念可以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职欲望,使学生对于接下来要讲的知识产生强烈的期待,同样在学习中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课前要认真备课,精心构思,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结合所要讲授的知识,设置能吸引学生的悬念,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的生物学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比如在讲述“染色体”一节时,我就神秘地问大家:“想知道为什么有的妈妈生的是男孩儿,而有的妈妈生出来是女孩儿吗?”这时学生的兴趣马上就起来了,顺利导入正课。

二、寻找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要针对所要讲述的内容,挖掘其中的情趣,以期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目的。生物教学过程中,情趣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如果生物教师能够创造一个充满情趣的课堂学习气氛,就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充满激情,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不仅可以从教材的内容中去挖掘教学的情趣,通过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精彩部分,结合一些有趣的实例去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也可以从教师的自身因素去找寻教学的情趣,通过自己的语调、动作、书写和情绪去带动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鼓励求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求新,即求新意、求新解、求新知,通过求新增加学生的新鲜感和惊奇感,把学生的直接兴趣转化为意向兴趣,使学生内心永远保持一种求知诱惑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作为生物教师,要学会给学生揭示新的知识和新的领域,激发学生对生物奥秘的新奇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四、鼓励探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中学生的心灵深处都由一种探索和发现的需求。作为生物教师,要学会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需求,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寻求、发现生物现象中存在的奥秘和规律,享受探索和发现所带来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题目,引导学生观察、记录、总结和讨论,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去探索生物的奥妙,感受生物学习所带来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激情。

五、巧设疑难增加学生学习乐趣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要学会设置疑难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分析和不断推演。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在学生心里就会产生一种非常愉悦的情感,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加学习生物的兴趣。在设置疑难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由易到难。要注意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问题太难和太易都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挫伤,要选择难度适宜、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开动脑筋,锻炼独立学习能力,培养学习兴趣。

六、引导学生探索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何事情都受其特定的规律制约,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样如此。兴趣规律即是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转化。生物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之间的转化,所谓直接兴趣指的是对事物本身所产生的兴趣,而间接兴趣指的是对事物未来的最终结果所产生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直接兴趣趣味性较强、吸引力比较大、短期效果较好,但是不易于持久,难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学习生物的习惯;间接兴趣趣味性和吸引力比较差,不利于学生集中精力,但是理念性比较强,比较持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生物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之间灵活转化,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方式吸引学生对生物学科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生物的直接兴趣,然后通过引导,使学生喜欢这门学科并对其未来发展产生极大兴趣,直接兴趣就转化成间接兴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教学技巧,挖掘生物学科的趣味因素,在学生学习情趣降低的时候及时调整,调动起学生的直接兴趣,以保证学生充满激情地学习,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白天鹅下一篇:内部控制审计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