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与学生创新思想的培植

2022-10-10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作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多年来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些有效途径。

1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基础——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在课堂中, 教师只有以饱满的精神、和蔼的态度、亲切的微笑、信任的目光、激励的话语、耐心的引导, 才能为学生积极思维创设良好的氛围。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本人会努力地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建立平等、信任、理解、尊重的师生关系, 使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沃土”。为此, 本人平时尽可能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师生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是很大的, 如课余休息、某些活动、当晚班时都能进行, 但最实在, 最自然和最有效的师生情感交流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因为在课堂上, 学生有着最多的未知, 对新知识的获得有着热切的渴望, 对教师充满无比的敬佩。所以本人都会充分利用每一节课, 将爱融进课堂里、把感情注入教学中, 让自己的真情去感染学生, 使学生能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获得知识。

2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激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首先, 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 对学生一视同仁, 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其次, 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中的不同见解, 支持学生中各种与众不同的构想, 尽力捕捉每位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思维的闪光点, 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和鼓励, 要鼓励学生在错误中学习, 在失败中获得经验, 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水盐平衡”的教学中, 当我说到“正常人会通过尿液排出盐, 所以尿液是咸的”的时候, 就有一位平时调皮的学生提出“尿液中有盐,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利用尿液来制取食盐?”这一当时让我为之一愣的问题, 也因此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愕然之余, 我抓住时机进行了鼓励, 说:“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 尿液是可以制出食盐的。这位同学能提出这样与众不同的问题, 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于是我进一步讲清了为什么我们现在是用海水来制取食盐而不是用尿液来制取食盐的道理。接着我再趁机点拨:“今天的奇思妙想, 就是明天的创造发明。”此后,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数量多了, 质量也高了。

3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催化剂”——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形成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在生物教学中, 本人都设法从导引创新、语言创新、训练创新等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例如:对每堂课的开场白本人都认真仔细推敲, 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导言, 使开场白起到激起学生兴趣, 从而传授新知识扫清心理障碍。再如:讲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大分子不能通过后, 我提出淹姜时加入醋和白糖为何糖可进到细胞内部?又如:讲完呼吸作用后, 我又提出做酸菜时为何要密封?种菜时为何施肥前一般要松土?当这些问题解答后, 学生不但对课本知识理解得更深, 而且对学习生物学产生强烈的兴趣。教学实践证明, 激发学习兴趣,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使学生养成主动地学习和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使他们学得生动活泼、兴味不衰。

4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实践是一项十分复杂、自由度极大的创造性劳动。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 教师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中采取“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师讲, 学生听;老师教, 学生背”, 这种僵硬、单一的教学模式, 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因此, 本人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采取不同的教学组织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比如对一些理论性比较强的教学内容, 采取探索式教学法;对一些结构性、过程性的教学内容, 采取引导发现教学法;对一些浅显易懂、内容生动的教材, 采取读书指导法。从而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感受主动获取知识的喜悦, 很好地增强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

5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质疑问难和求新求异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一切发明创造都先源于问题的发现, 后成于问题的解决。“学贵乎疑”, 没有多问一个“为什么”, 就没有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没有多问一个“为什么”, 就没有马克思的“价值规律”等等。质疑是学生发现问题, 主动探索知识的开始, 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标志, 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起点。因此, 本人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问的天性, 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质疑, 引导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和勇于提出问题;教育学生不要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 要凭着自己的能力和智慧, 积极探索, 勇于从多个角度、多种方式思考问题, 从而独辟蹊径, 提出自己标新立异的见解, 做到敢言前人所未言, 敢发前人所未发;在教学过程中, 本人不时地精心设计一些开放性或发散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6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途径——训练和实践

百闻不如一见, 而百见不如一“做”。创新能力不是靠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得来的, 而是必需通过学生的“练”和“做”养成。因此, 本人非常注意精选习题, 以习题为知识载体开展复习, 通过滚雪球的方式强化训练, 夯实基础, 逐渐扩大, 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独创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在讲完了细胞的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之后, 我编撰了这样的一道题, “刘佳露将新鲜冬瓜截段, 去瓤若干, 使之成杯状, 注入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并置一空心玻璃小球于内。初, 球悬半中, 恰逢其友白若雪来访, 观之, 不解。于是, 佳露指球对若雪曰:‘稍后, 球将沉矣。’佳露之语谬乎?理由安在?”文言和物理知识的介入让学生兴趣大增, 在求解的过程中, 使有关的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再如:讲授完遗传定律后, 我给出了这样的一道选择题, “设c o s 3 6°-c o s 7 2°=m, 则m可用于表示:A.中国人和美国人结婚, 生下男孩的概率B.正常的夫妇已生下了一个色盲小孩, 再生一个色盲男孩的概率C.一对夫妇生下一男一女的概率D.正常的夫妇已生下了一个白化病男孩, 再生一个白化病女孩的概率”。因为和差化积公式不要求学生记忆, 所以学生对m的求解无从下手, 这时我给出了提示:“将诱导公式和倍角公式灵活运用就能解决问题。”几经周折, 答案出来了, 如此奇妙的解答方法让学生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我想, 学生的创新思想肯定又有了更进一步的升华。

总之, 在生物教学中, 教师要解放思想, 大胆改革, 努力探索, 想尽一切方法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时空, 用教师“教”的创新火种去点燃学生“学”的创新火焰, 使生物课堂真正成为孕育学生创新思维的乐园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广阔天地。

摘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文章阐述了作者多年来在生物教学中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些有效途径。

关键词:生物教学,创新思想,培植

参考文献

[1] 李铣.教学原则新论[M].北京教育出版社, 1988:37~40.

[2] 宋世亮.生物教学中实施兴趣教学的策略[J].中学生物学, 2006 (8) :13.

[3] 丁志光.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生物教学策略[J].中学生物学, 2005 (11) :22.

[4] 李成双, 许玉霞.巧用口诀记忆生物学知识[J].中学生物教学, 2003 (12) :29.

上一篇:薄层隔热增能技术的现场应用下一篇:浅析化工机械设备状态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