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2-10-10

1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目前, 无论是在理论层面, 还是在实践层面, 对于在中小学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合理性、必要性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 在中小学提创新能力为时过早, 这个年龄段的绝大多数人无法表现出创新能力, 还是提创新意识、创新品质、创新人格、创新精神比较好。创新能力不仅仅是指一种外显出来的能够制造出某项发明、技术等独特新颖产品的能力, 更重要的还是一种内隐在个体中的一粒种子, 它一旦遇到适合的环境、条件, 便会生根发芽。所以说,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仅要看重他们外显的产品, 更要看重他们内隐的种子, 即使一个人有了创新意识、创新品质、创新人格、创新精神, 但不能说他就有了创新能力。反过来, 一个人有了创新的能力, 一旦遇到合适的土壤, 他的创新意识、创新品质、创新人格、创新精神就会表现出来。把素质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 其实质就是认为单单提创新精神是不够的, 还应加上实践能力, 两者的完美结合, 其实就是创新能力的体现, 所以说, 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是合适不合适的问题, 是非常必要的, 是应该大力倡导的。只有这样, 才能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路径

2.1 利用教材资料, 调动学习热情

一是编演课本剧。编演课本剧是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润滑剂”。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 可以激发“小编剧”、“小演员”们的创新热情。二是学习典型人和事例。学习典型人和事例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树立榜样, 乐观进取锻炼创新能力的“导航灯”。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教材中引用了大量的典型人物和事例, 成为青少年学习的光辉典范。张海迪身残志坚, 著书《轮椅上的梦》并自学外语, 精通英语, 有多本译著, 是优秀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三是巧用多样栏目。多样栏目的设置是开发学生思维, 尝试创新能力的“试验场”。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教材中设置了说一说、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试一试、读一读、查一查、动脑筋、各抒己见、小资料等多样小栏目, 还有设计较为精巧的思考讨论题、辨析题等。只要教师利用好这些栏目, 真正发挥其效力, 使其成为学生创新的“试验场”, 充分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 由“静”变“动”, 就能调动学生的“思”, 激发学生的“欲”, 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打破教师包揽讲课的一统格局,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2 创设学习情境, 实施课堂激励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 教学需要出发, 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的教学。其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 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地发展, 提高教学效率。一是师生换位, 调动学习积极性。如果给学生创设发挥这种潜能的情境, 使他们由一贯当学生的角色转变为当“老师”, 就会使学生大受鼓舞, 乐于竞争、善于学习、勇于创新。二是课堂表演,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前, 根据教材的教学要求, 在学生自告奋勇, 老师指点下, 学生自己搜集资料, 作时事报道或小品表演等, 为学习教材做好铺垫。三是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创设学习情境。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能图文并茂, 视听结合, 给人一种亲临其境的感觉, 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能刺激学生去思考和联想。

2.3 激发学习兴趣, 引导积极思考

兴趣是创新的动力, 是成功的先导。任何人的创新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取得的。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学习兴趣, 缺乏独立思考的人能有什么创新。据研究, 如果一个学生对学习有兴趣, 积极性高, 就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90%;反之, 他的才能只能发挥20%~30%, 所以, 教师在教学时首先得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用兴趣的磁铁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

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 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自己就要在勤于积累资料素材的基础上, 采用语言技巧, 故事、歇后语、民谣、歌曲、漫画等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 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 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的创新意识。

2.4 巧妙设疑引思, 加强问题意识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是创新的起点和开端。在教学中, 要十分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 不仅要老师提出为什么, 更重要的是要鼓励学生提出为什么, 没有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教师随着教学的进程, 不断设疑, 促使学生去思考、去寻找解答。通过解决问题, 能使学生学会设疑、质疑, 进而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2.5 鼓励一问多答, 启迪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指某一个问题可能有很多答案, 以这个问题为中心, 思维方向像辐射一样向外散发, 找出适当的答案越多越好, 而不只是找一个正确的答案。教师可以通过一问多答的方式, 训练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层次对同一问题思考, 开拓学生思路, 寻找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经常采用讨论、辩论、演讲、问题抢答等方法, 训练学生思维速度, 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通过鼓励学生要敢于质疑究难, 大胆联想等方法, 培养摆脱原有思维定势的心理倾向, 敢于打破陈规, 标新立异, 去产生新联想、新思路、新发现, 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2.6 提倡打破常规, 训练逆向思维

逆向意味着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从新的途径发现科学真谛。逆向, 需要独立思考, 关键善于另辟蹊径:逆向, 还要改变正常的思维程序, 遇事不防倒过来想一想, 从结果上寻找原因。在介绍观察某事物时, 教师可以从反面提出问题。在阐述某一原理时, 允许并欢迎学生提出相反的意见。讨论时要引导双方都发表意见, 即使达不成统一认识也不强求, 因为它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例如, 初三年级学习“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时, 出示了一幅“宫殿与茅舍”的对比图, 借以说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可是有的学生说:“今天的工人不住茅舍”。老师问:“今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确实不住茅舍, 那他们住什么, 资本家又住什么呢?”待学生讨论后又问:“工人住进了公寓, 是否就成了国家的主人呢?”经过深入讨论, 学生认同了“生活水平的提高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受雇佣, 受剥削的地位。”

摘要:在目前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由于思想政治课内容理论性太强, 再加上还有相当多的教师仍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 照本宣读、满堂灌, 教学方法死板, 缺乏动力, 导致学生普遍认为思想政治课乏味难学, 不易理解, 激发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 如何把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是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创新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 王海江.初中思想政治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学课程资源, 2008 (7) .

[2] 石雪.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校长阅刊, 2007 (12) .

上一篇:模糊理论在研究生复试考评系统中的应用下一篇:浅谈工会对员工职业成长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