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问题探讨的论文

2024-06-25

高中地理教学问题探讨的论文(精选10篇)

篇1:高中地理教学问题探讨的论文

高中地理教学问题探讨的论文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之间存在讲解差异

在高中地理中,由于课时需要,往往被划分为几个必修模块和其他的选修模块,尽管这些模块之间各具特色,但很多老师迫于教学进度和高考复习等影响,将上课的很大比重都放在了必修模块上,选修模块的知识只是简单地概述一下,甚至让学生自己课下预习和了解,导致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认识仅仅在考试卷上出现过的内容,很多的延伸内容都被忽视和遗忘,让学生没有真正的掌握高中地理这门学科,仅仅只是培养了很多的考试机器。

2.预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很多时候,尽管一部分老师在上课前会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预习,并要求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但实际上教师在上课时往往将整个课堂掌握在自己手里,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前进,无视了学生的预习成果,也没有及时的解决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疑问和见解,这样久而久之,让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反感情绪,导致了学生不再认真预习,使得上课听不下而厌学地理。很多老师无视了学生的真正上课需求,机械化的教学,尽管素质教育一再被要求贯彻落实到各个学校,但很多时候学生还是没能真正地落实到主体地位。

二、解决地理问题的对策探讨

1.准确落实上课目标,引导学生全方位学习发展

在上课过程中,老师不单单要指导学生掌握地理中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技巧,同时也要将教学过程和学生的个人发展相互结合,重视学生的自主推导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提问,让他们真正(上接第158页)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创新精神。通过激发和鼓励学生利用测试过关和游戏过关,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每个学生在学习期间都快乐掌握必要知识。

2.优困互动

新课改理论是小组合作学习互动的重要指导思想。要牢牢把握新课改精神,树立大课程观,树立学习化课程观;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树立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全面发展的`发展观;树立让学困生主动参与学习,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的知识观,将学习内容和教学过程优化,形成小组学生优困合作学习互动策略。利用学校开展学生合作小组的资源优势,打好学生的数学基础、数学习惯、数学技能,加强学生的教育引导,将教师的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以优秀学生帮助学困生,建立优困一帮一,并签订协议,落实责任,落实考核,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课题的积极性。建立学困生个体档案,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将学困生大致分为智力型学困生、情绪型学困生、基础型学困生、混合型学困生,统计数据表明:其中智力型学困生占整个学困生的5.6%;情绪型学困生占整个学困生的66.6%;基础型学困生占整个学困生的16.7%;混合型学困生占整个学困生的11.1%。加强对学困生过程跟踪调查、反馈信息、增添措施,将每一次的验收成绩记录、分析,及时调整方向,以对学困生的心理疏导作为重点。

3.家长激励

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交流,争取家长的支持,召开班级家长会,向家长们阐述目的和作用,与家长签订开展期间的教育协议,为活动的有序开展取得了良好的舆论支持。家长对子女在定期取得的进步给予精神上或物质上的激励,调动学困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家访和家长会,家长们对课题的开展较为满意,对子女的表现特别是心理上的变化感触较大;教师对学生参与情况普遍较好,取得初步的成效。

篇2:高中地理教学问题探讨的论文

城市、镇、城镇、乡镇高中地理下册(必修)课本(1995年第4版,以下简称“课本”)160页谈到城市的形成和发展。170页提到我国城市、镇的数目,并指出,“这些城镇……”。172页谈到“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方针”包括“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乡镇”。

城镇是相对于乡村而言的人类居住地。目前还难以找到符合各学科、世界各地和各不同时代的城镇的定义。一般说来,城镇聚居的人口数量多,以非农业人口为主,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大,是一定地域的经济、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有街道等一定的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

世界各国划分城镇和乡村的标准很不一致,最常见的是按集聚人口规模划分城镇和乡村。多数国家以100人~10000人为城镇人口最低界线。有些国家还采用人口密度、非农业人口比重、行政地位等级高低等作为划分城乡的参考指标。

我国现行的建制镇标准是1984年规定的。县政府驻地和有2000以上非农业人口聚居的乡政府驻地可以建镇,实际上,现在很多镇的非农业人口规模低于法定标准。1986年,民政部调整了设市标准,规定以非农业人口6万人以上作为设市标准,同时增加了年国民生产总值2亿元以上的指标。

严格地说,只有经国家批准设有市建制的城镇才称为城市,不够设市条件的建制镇才称为镇。市和镇的总称才叫城镇或市镇。但在很多不严密的情况下,城市常作为城镇居民点的总称。

“ 乡镇”中的“镇”,是指建制镇,“乡”不够建制镇条件。乡行政中心多数具有层次较低的商业服务和文教卫生等公共设施,并联系着周围一定范围的乡村,习惯上称为集镇,是介于乡村和城镇间的过渡型居民点,属乡村居民点。

城市化不同阶段的特点

城市化(城镇化)是乡村变成城镇的一种复杂过程。对这一过程的理解,不同学科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很难给城市化下个各学科都接受的定义。

课本也没下定义,只指出这一过程中几个方面的变化。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也有多种,但能被各家接受的是指人口统计学指标,其中最简明、资料最易得、因而也是最常用的指标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课本161页指出:“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制约。”

在城市化初期阶段,农业生产水平较低下,剩余农产品有限,在一段时间里,人口增长速度不是太快,现代工业规模较小,技术落后,资金不足。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如19世纪初的美国和当今部分欠发达地区。

城市化中期,随着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建立,建设规模和速度加快,需要大量劳动力。农业劳动生产率也大大提高,为非农业活动的发展提供了日益可靠的`粮食、原料和劳动力。营养卫生和医疗技术的改进,使死亡率明显下降,人口猛增并向城镇迅速集聚,城镇人口比重从原来30%~40%猛增到60%~70%,是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如19世纪的英国和当今许多发展中国家。

城市化后期,人口再生产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阶段,从事农业的绝对人口规模已经不大,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显著放慢,甚至停滞。现代工业因技术、管理水平提高,工业上剩余的大量劳动力调整到第三产业。城市化进入高度城市化后,城镇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如当今许多发达国家。

课本谈了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不要因此产生误解而否定城市化。城市化是现代工业和技术进步的产物,世界城市化发展进程,总的趋势与经济发展同步。城市发展为生产、交换、生活提供了方便,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伴随城市化而来的经济发展,又导致城市人口出生率的下降。

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的不同特点

课本谈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前者城市化速度超过后者,除了因为这两类国家分别处于城市化的中期加速和后期缓慢阶段外,还因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增长速度超过城镇工业发展所需的人口增长速度,即“过度城市化”或“早熟的城市化”。这带来一系列不良的后果,

篇3:关于高中数学向量教学问题的探讨

一、向量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1. 向量在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

高中阶段, 不等式证明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若我们合理运用向量知识对不等式进行适当变形, 就会简化做题过程例如: 不等式 ( a2+ b2) ( c2+ d2) ≥ ( ac + bd) 2, c≠0, d≠0证明: 当且仅当a/c = b/d时, 不等式等号成立. 细致观察此类不等式就不难发现, 括号中的部分与向量的数量积类似所以, 我们可以设向量Q = ( a, b) , P = ( c, d) . 根据数量积定义, 当两向量平行时等号成立, 由平行向量的特点不难得出等式: ad - bc = 0. 转换一下就可以得出题中所要的证明结果a / c = b / d. 可见, 在进行不等式证明时, 适当的运用向量知识, 将数字转换为向量, 就能够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进而简化解题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 在运用向量解决不等式问题时, 教师要提醒学生应认真观察不等式的特点, 寻找合适的切入点, 然后运用向量逐步解答.

2. 向量在三角函数中的应用

三角函数是高中数学的必考内容, 同时也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难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一些三角函数问题与向量结合在一起, 就可以做到有效解题. 例如, 在三角形ABC中, 若cos A + cos B - cos ( A + B) =3/2, 求角A, B的度数诚然化简式子求解比较困难. 换个角度看, 首先, 我们可以根据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将这个等式变换为 ( 1 - cos B) cos A+ sin Asin B = 3 /2 - cos B. 显然, 变换后得到的等式左边可以看成以下向量的数量积. 设向量Q = ( cos A, sin A) ; P = ( 1 -cos B, sin B) . 利用数量积运算并结合数量积定义、性质加以分析就可以得到cos B = 1 /2. 得出角B为600. 代入原式即可得到A的度数. 通过以上例证可以看到, 在三角函数的解答中引入向量, 可以使三角函数的关系更加具体, 并简化变形步骤, 加快解题速度.

3. 向量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

在平面几何解题中同样可以引入向量, 可拓展并优化解题思路和方法. 例如, 三角形ABC的顶点坐标为A ( 2, 0) , B ( - 3, 1) , C ( 0, - 2) , 若D, E, F分别为线段AB, AC, BC的中点, 求解直线DE, EF, DF的方程. 可以设D坐标 ( - 0. 5, 0. 5) , E坐标 ( 1, - 1) , F坐标 ( - 1. 5, - 0. 5 ) . G ( x, y) 为直线BC上的点, 运用BC与BG的平行关系就能够求解关于直线BC的方程. 在平面解析几何中直线位置关系、线段长度问题等经常转化为向量的数量积问题求解. 可见, 在平面几何中巧妙运用向量及其坐标, 可以轻松解决相关几何问题.

二、高中数学向量教学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 向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广泛, 学生在解答三角函数、平面几何等问题时, 若能合理运用向量就可以优化和简化做题步骤, 从而提高做题效率.但目前, 仍有大部分学生无法灵活运用向量, 这说明在向量教学中依然存在较多问题, 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研究和解决, 因此, 本文在调查探究的基础上, 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1. 关注向量的语言教学

语言作为人类表达情意的重要符号, 对人们的沟通交流起着重要作用. 数学语言则属于特殊的形式化符号, 将人们的数学思维具体化, 使抽象的思维形式以可见的形式展示出来. 整体来看, 数学语言主要包括图形语言、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 作为一门实用性课程, 数学往往将现实问题理论化、抽象化, 然后在参照现实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 进而形成特定的数学语言, 根据基本数学原理和公式加以解决. 向量则是数与形的结合. 因此, 若要加强学生对向量的理解和认识, 就必须指导学生掌握图形语言、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 并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 向量语言是向量教学的基础, 并贯穿始终.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明白学生对向量语言的积累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因此, 在初始阶段, 学生对向量认识不够深入, 所以不能要求学生立马准确的完成向量语言的转换.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据向量语言的具体内容进行模仿、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循序渐进的掌握向量语言. 需要强调的是, 在这个积累和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必须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和规范的示范. 这就要求教师本人首先要准确掌握向量的定义、概念和定理, 并不断地精炼和规范自己的表述. 其次, 为了增加学生对向量语言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搜集、整理一些关于向量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的习题, 让学生在实践中分析向量语言, 并在具体的题目中加以检验和巩固. 同时, 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会运用、会表述、会翻译向量的这三种语言, 并准确掌握其定理、概念和定义, 明确使用向量的条件. 在准确、熟练掌握向量语言的基础上, 更好地发挥向量的工具性作用.

2. 强化向量概念教学

首先, 要运用数学模型和实际例子引出向量概念. 其实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已经掌握了位移、力、速度等有方向和大小的矢量, 这就为向量概念学习提供了基础. 因此, 在高中向量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措施, 将学生已经掌握的这些知识与向量概念联系起来, 让学生通过相关的物理模型对向量概念产生感性认知. 进而以此为基础, 引导学生认识向量概念的本质.“位移”不仅是物理学概念, 还是重要的几何研究对象, 在高中几何教学中常用位移明确两点之间的关系.因此, 在向量教学中可以用位移作为了解向量概念的重要物理模型. 同时, 物理学中常见的拉力、压力和浮力等都是有方向和大小的量. 因此,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列举物理学中关于力的例子, 进而启发学生探究向量概念与矢量概念的关系, 从而自然过渡到向量概念的讲解中.

其次, 还可以通过类比方法学习向量的概念. 教师可以先启发学生思考路程、时间、速度、功、加速度是不是向量.引导学生将这些概念进行多方位比较, 在比较中了解向量概念的相关知识. 当然, 除了这些课本教材中的例子,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只有大小, 没有方向”, 以及“大小、方向都有”的量, 并鼓励学生积极说出自己的发现, 这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在向量学习中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形象的例子, 加深学生对向量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再次, 要充分调动原有知识学习向量概念. 在必修四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平面向量的知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平面向量与空间向量的关系, 进而掌握空间向量的概念. 平面向量到空间向量的推广是二维到三维的扩充, 例如在坐标系中, 平面向量研究的对象范围是 ( x, y) , 空间向量所属范围则是 ( x, y, z) . 因此, 在学习空间向量的概念时,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关于平面向量坐标的印象, 所以很容易就能想到空间向量坐标也是由有序实数组成的. 同时, 空间向量数量积概念和基本定理概念, 及其坐标都能够在平面向量的基础上取得. 总之, 概念的部分意义往往已经被属概念的定义揭示了, 因此, 教师在讲解新概念时, 要紧紧围绕种概念的本质, 将新的概念知识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 这其实也是一种知识的同化过程. 向量概念是学生学习向量的基础, 同时, 向量又是学生学习几何、代数的有效工具. 因此,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当关注向量概念的讲授, 让学生在扎实掌握向量概念的基础上进行习题训练,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向量知识的混乱.

3. 提倡向量的探究性教学

探究式学习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 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 高中数学教材也做了相应调整. 例如, 关于平面向量的教学安排了五个章节, 并设置了十个探究性问题. 调查数据显示, 目前仍有部分教师未能完全适应这种探究式教学, 对教材中的探究性问题不予理睬, 很少留给学生时间让他们进行探讨、思辨. 这主要是因为高中数学课程紧张, 而课堂容量有限, 许多教师担心探究性问题耽误时间, 无法令其完成教学任务. 但若真正掌握了探究性学习的要义, 就能够运用这种学习方法不断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挖掘学生的数学潜力. 当然, 探究性学习要注意方式的多样化. 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向量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难题, 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也可以增添学生的成就感. 此外, 教师还可以与物理学知识联系起来, 为学生设置相关的向量探究问题, 加强学科融合, 增强学生知识的系统性.

4. 在向量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

首先, 向量教学中可以渗透平移转换的数学思想, 这种思想方法不仅可以简化复杂的函数解析式, 还可以明确几何图形中的一些隐藏关系. 例如, 在引入空间向量这一概念时可以采用平行四边形的平移法.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然后将图形剪下来, 并在空间中多角度平移, 进而引导学生根据平移的轨迹思考空间向量.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大小不同的向量模型, 以及有刻度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并让不同的向量在坐标系内平移, 然后让学生根据观察、分析结果, 得出 ( x, y, z) 表示向量a的结论. 其次, 还可以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 因为向量本身就具有几何与代数的双重特性, 因此, 在向量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数形信息, 由数思形, 以形助数, 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此外, 还可以运用化归转化的思想. 在向量教学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这种数学思想, 以便准确、迅速的解答题目. 例如, 关于向量的平行问题、夹角问题都可以转化为对应的向量坐标运算. 三角形形状的判定, 同样可以运用这种思想, 将其转化为判断向量数量积的问题.

摘要:向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尤其是它独特的数形结合特征, 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数学难题.同时, 向量还可以将高中数学的各部分知识有机组合在一起.因此, 若要增强高中数学教学的系统性, 就必须关注向量教学.本文首先分析了向量在不等式证明、三角函数、平面几何等方面的应用.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中数学向量教学的建议, 即关注向量的语言教学、强化向量概念教学、提倡向量的探究性教学、在向量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希望以此促进向量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向量,建议

参考文献

[1]顾云良.例说以球的内切和外切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J].中学数学月刊, 2004.

[2]严东来.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综合问题常见类型与处理方法[J].数学教学通讯, 2005.

[3]汪晓华, 朱青锋.关于平面向量教学的几点构想与尝试[J]数学通报, 2001.

[4]陈继理, 江建国.“生”动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J].中国数学教育, 2012.

[5]吴洪生, 徐一冰, 黄宁生.试论向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数学通报, 1996.

篇4: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创新思想;快乐体育

在新环境的教学背景下,创新型的体育教学已经占主导地位,

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方式。在当前的高中体育教学中仅局限于体育教师讲,学生们照话做的方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身体成长和思维模式的延伸,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成绩。下面就对当代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探讨。当代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通常把教师的地位看得过分重要

认为学生应以教师的话唯命是从,就应该被动地接受体育教师的教育。这就失去了体育教学的意义,让学生们丧失了上体育课的热情与积极性。

二、高中的体育教学模式太过单一乏味

上体育课就和同学们在课间休息一样三五成群地聊天。面对这一状况体育教师应实现现代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组织游戏让同学们一起参加。

三、随着现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的应用也非常普遍了,学校应紧跟科学的步伐用新生事物取代旧事物

把以前发挥作用不大的健身器材换掉,运用新的多媒体技术。例如:人体感应的LED显示屏,在其中设入小游戏让同学们来参加。这样可以给学生们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而且还可以调动他们自己动手学习的热情及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高中体育教学是引导学生们自由学习的过程,所以在体育课堂上满足学生们的运动欲望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学生们对运动的欲望越高说明对体育的兴趣就越高,运动后的心情就越愉悦。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起到调节剂的作用,鼓动同学们都动起来参加活动。教师可以在游戏完成后设置奖品奖励,以鼓动同学们踊跃参加。

随着时代的进步,高中生变得越来越沉稳,欢声笑语少了。在高中学生身上出现了不符合这个年龄的特征,这说明高中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导致学生们的欢乐少了。在这种状态下高中体育教学就至关重要了,体育教师要认真肩负起这个责任。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实施快乐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张德洪.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J].当代体育科技,2013(1).

篇5:高中化学教学设计问题探讨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问题探讨

作者:周改英

来源:《化学教学》2012年第12期

摘要:好的化学教学设计是上出好课,实现课程内涵发展的必备条件。从教学设计要体现化学课程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发展和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等视角,分析了几种化学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并对解决的策略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篇6:高中地理教学问题探讨的论文

摘 要: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课堂教学案例,分别对情境性物理问题的设计、探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程序性教学流程的编制、主导性教师作用的发挥四个问题进行了理性思考,旨在对新课改背景下的物理新课堂的教学设计以一定的启示和引领。

关键词:情境性 探究性 程序性 主导性

一、情境性物理问题的设计要润物无声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尽力提供具体化的学习情境,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认真分析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便课堂教学时所提供的学习情境能够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与问题解决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亲身感受到问题的存在,并学会利用各种原始素材进行分析、思考。

课堂实录1:几个力所做总功的计算

情景设置:如图1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物体,受到水平方向上相互垂直的拉力F13N和F24N的共同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了10m,试求F1和F2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图1 图2 点拨: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个力做功的计算方法,那就可以先求出F1和F2的合力F(如图2),再求合力F所做的功,据力的合成的等效替代性,此功即为F1和F2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解答:力F1、F2的合力FF12F223242N5N

在合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l10m

合力F做功WFl510J50J 引申:如何计算上述过程中力F1所做的功? 解答:W1F1lcos310cos530J18J 引申:如何计算上述过程中力F2所做的功? 解答:W2F2lcos410cos370J32J

观察:W、W1、W2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指出:WW1W2,此式表明几个力所做的总功等于各个力做功的代数和,亦即合力所做的功等于各分力做功的代数和。对此,物理学上可作严格的证明。

总结:可见,计算几个力所做的总功,有两种方法。一是先求出合力再求合力所做的功,二是先求出各个力所做的功再求这些功的代数和。因方法二不涉及矢量运算,计算过程相对 1 简便,故一般情况下都采用方法二。

[评析] 一个物体在互相垂直的两个力作用下的运动,是学生已经熟悉的物理情境,在此情境下,教者巧妙地将“合力所做的功等于各分力做功的代数和”的关系暗含其中,让学生从感性层面认识到这一关系的存在。此举虽不是严格的证明,但会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弥补了教材(指人教版新教材,下同)对这一关系只作介绍不作详释的不足。如果说分别计算W、W1、W2只是对已有知识巩固的话,那么揭示WW1W2则是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实现了新的认知建构。

为了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自主建构新知识体系,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入手,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提出具有思考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问题的存在,产生要亲自解决它的心理需要,并付诸行动。

二、探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要量体裁衣

新课程提倡探究性学习,这一教学方式的实施,无疑会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起到很好的培养。但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教学内容的千差万别,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以及认知方式的不同,不可能对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采用探究式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教学方式,选择那些重点内容、核心内容进行探究,以便在有限的教学时数里,既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又能通过学习促使学生自主建构新知识体系,并逐渐学会学习。

课堂实录2: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探究

师:从刚才观察到的硬币、小球的下落,回答:自由落体运动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是匀加速运动还是非匀加速运动?

生:直线运动;可能是匀加速运动。师: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可相互讨论)

生:利用打点计时器、频闪摄影、光电计时器等仪器获取重物自由落体时的有关数据,再运用“vt图象”、“s定值”、“s1:s2:s3:1:3:5:”等方法分析实验数据。师:同学们想到的方法都是可行的,建议大家课后到实验室去完成自己的实验。现在,请同学们对课本45页图2.5-4所提供的频闪照片(如图3所示)进行分析,小组合作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

图3 图4 各组展示交流:有的小组算出了自落点起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分别为s10.8cm、s22.4cm、s33.9cm、s45.4cm、s57.1cm,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有s1:s2:s3: s4:s5=1:3:5:7:9,因此,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的小组算出了相邻两段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分别为s11.6cm、s21.5cm、s31.5cm、s41.7cm,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有s1s2s3s4,因此,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的小组算出了自落点起五个时刻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00、v10.40m/s、v20.79m/s、v31.16m/s、v41.56m/s,据此绘出了小球自由落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4所示),因vt图象呈线性,因此,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评析] 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教者首先让学生陈述自己的方案,而后作出可行性评价,接着并不按教材的设计安排分组实验,而是要求学生对本节“问题与练习”中的一幅频闪照片进行研究,验证自己的猜想。教者之所以不在课上安排实验,一方面是考虑到本章第一节刚刚做过类似的实验,只不过纸带的运动从水平方向变为竖起方向,另一方面,对打出的纸带进行数据分析,各组对数据的选择不尽相同,不便于后面的展示交流。基于以上考虑,执教者聪明地将实验的操作安排到了课后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中去了,课上集中精力做数据的分析,着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数据获取”的技术过程放在了课外,将“数据分析”的智力过程放在了课内,教者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用在了刀刃上。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大力提倡的重要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重点内容、核心知识作为探究的重点,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探究性学习,理解这些重点知识、核心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三、程序性教学流程的编制要小桥流水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结构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机械地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也就是说,学习过程是一个理解的过程,理解是学习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结果。由此可见,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为他们理解新知识提供了认识和学习的平台。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清楚地明白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中哪些可以成为理解新知识的引桥,以便在课堂教学时将它们激活,并通过程序性的教学流程循序渐进地实施新意义的建构。

课堂实录3:恒力做功一般表达式的推导

提问:对“功”这个物理量,同学们并不陌生,回忆一下,关于功你已经知道了哪些?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板书:

板画:

图5 图6 设问:若力F与位移l不在同一方向上,也不相互垂直,而是成角,则力F所做的功如何计算?

板画:

图7 点拨:将力F分解成与位移同向的分力F1和与位移垂直的分力F2,这样就将我们面临的新问题转化为了熟悉的问题,显然分力F1做功W1F1lFlcos,而分力F2做功W20。据力的分解的等效替代性,力F所做的功WW1Flcos,WFlcos即为恒力做功的一般表达式。

运用:已知F50N,l2m,若600,则W50J(设计意图:熟悉新公式的运用);若00,则W100J,若900,则W0(设计意图:初中所学为高中所学的特例);若1200,则W50J,若1800,则W100J(设计意图:功的计算会出现负值)。

[评析] 此段教学设计,教者首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初中关于“功”的学习内容,在此基础上,运用力的分解的等效替代性导出了恒力做功的一般表达式,紧接着通过几例功的计算,将初、高中知识进行了整合,并顺势引出了“负功”,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展开准备了话题。这番教学设计,依托学生已有的知识再生出一个个新的知识,使学生对“功”的认识根深叶茂。

为保障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教师都要做一个有心人:走近学生,了解学生,认识学生,知道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惑、所需„„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很好地利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很少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常常是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或者是其他参考书对有关知识的总结归纳讲给学生听,力图把知识“塞”进学生的头脑,认为只要把新知识、新规律讲清楚说明白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由于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和本质,他们只是相当于一个装知识的容器,所以时间一长,就不知道把知识“放”在哪里了,极易造成教学内容的遗忘。

四、主导性教师作用的发挥要画龙点睛

“任何一位教师„„可用他独特和无穷的创造力去设计、创造他的教学课程和内容。唯一能证明教学设计成败的衡量标准是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满意程度。”教师在新课程课堂定位为学生意义建构的协助者,实际上,相比于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师的作用和责任更大,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学是追求效率的活动,教学活动的启动、推进从根本上都是由教师来掌握的,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不能削弱,反而更应加强,并且要恰到好处。

课堂实录4:反应时间的测定

师生合作,共玩游戏:教师用手指捏住长约15cm的塑料尺的顶端,使尺处于竖直下垂的状态,分别请两位同学上讲台,让他们用拇指和食指夹在尺的中部,做捏住尺的准备,注意手的任何部位都不要碰到尺。当看到老师松手放尺的动作时,立即用手指捏,结果两同学均不能捏住从手指间下落的尺。

设计意图:激趣引疑,营造氛围,同时让学生感觉反应时间的存在。故弄玄虚:“想知道你的反应时间吗?我这儿有测量的工具,谁先来?”结果拿出的不是什么特殊的计时工具,而是普通的米尺。

设计意图:进一步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师生再度合作:用米尺测反应时间。

设计意图:介绍方法,示范指导,让学生学会测定反应时间的方法。生生合作:互测反应时间。

释疑:通常人的反应时间大于

11s,依s算,尺下落的距离约10cm,这就不难理解起77 4 初的两位同学捏不住尺的原因了。当换用米尺后,在反应时间内能够捏住尺,这时,只要测出米尺下落的距离x,借助计算器根据t2x就可算出反应时间。g总结:刚才,同学们用极普通的米尺竟然测出了与之毫不相干的另一量——时间,米尺在我们手中之所以有了如此神奇的功能,是因为我们掌握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这不禁使我想起了英国人培根说的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评析] 在学习高中物理的起步阶段,让学生感觉物理知识的有趣、有用,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教者首先以两个“出乎意料”(一个是捏不住尺,一个是用尺测时间)把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到最佳,之后再在盎然的趣味中进行反应时间的测定。此番策划,教者匠心独运,以自身的教学智慧和风趣幽默创设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反映出执教者对教育的最佳作用点和最佳作用时机敏锐的捕捉力以及宽阔的教育视野。测定反应时间原本是一个很普通的教学内容,但在这节课上却能新人耳目,缘于教者对发挥自身主导作用的刻意追求。

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关键在于将“文本课程”转化为“体验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运用个人的经验外,还要把自己的相关知识融人教学实践中,同时,也要根据具体教育情境中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对教学艺术的把握,适时因势因材施教,引导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把教转化为学。判定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标准不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什么,而是学生是否学得主动,是否心情愉悦,是否最大限度地发展了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形成了主体人格。

综上,笔者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课堂教学案例,分别对情境性物理问题的设计、探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程序性教学流程的编制、主导性教师作用的发挥四个问题进行了理性思考,旨在对新课改背景下的物理新课堂的教学设计以一定的启示和引领。

篇7:高中地理教学问题探讨的论文

夏忠丽 史馨红

(汉阴中学 陕西 汉阴 725100)

摘要: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我们往往通过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能力,而写作为五项基本技能之一却是重中之重,它是在听、说、读的基础上进行培养和提高的,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多方面的语言应用能力。本文以汉阴中学高三学生的英语作文为案例,从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入手,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来探讨其解决方案,以此帮助学生提高其英语的写作能力,以尽快达到国家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关键词:高中生 英语 作文 写作能力

一、引言

《英语新课程标准》对高三学生英语学习提出了八级要求,其中对写作的具体目标和要求是:“能根据所读文章进行转述或写摘要;能根据文字或图表提供的信息写短文或报告;能写出语意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能叙述事情或表达观点和态度;能做到文体规范、语句通顺。写作的目的在于考察学生的语用能力。尽量运用较高级较复杂的词汇和语法结构,适当运用连接词、副词等,清楚、连贯地传递信息、表达意思,并有效地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

但是,高中生在写作文中却普遍存在以下不足:忽略审题或审题错误,概括性不强、偏离题;句中人称、时态、语态出现错误,词语运用不当或过多地重复某一单词;句型结构不合理,只运用了缺乏新意单调乏味的主谓宾句子结构;千篇一律的句子及开头方式,过渡衔接不到位使得内容不连贯,结构不清晰,全文层次不够明确等。因此,笔者认为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英语写作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总结表达的技巧和注意的事项,使他们掌握获取高分的一些基本技能是很有必要的。

二、案例分析

本文以陕西省2014年汉阴中学《高考英语综合检测卷》的书面表达为案例。如下:

假定你是李华。最近,某英语报刊正在进行“怎样才算是一名好学生”的讨论。请你用英语给该报编辑写封信,从以下几方面谈谈你对此话题的看法。短文词数不少于100。

要点:1.校内表现;

2.校外表现; 3.身体心智; 4.生活态度。

笔者收集了汉阴中学高三文科15班68名学生以此为题的作文样本。研究发现:86%的学生会因粗心、急躁、失误、赶时间等原因出现单词拼写错误;如:有的学生将“have a bad effect on”写成“have a bed effect on”.将“their”写成“thier”,或“message”写成“massage”等。这不仅让人啼笑皆非而且会造成意思上的严重误解。65%的学生英语会因汉语思维模式的影响造成英语表达句式混乱;如:“What most important is to behave well in school if someone who want to be praised that he is a good student, at first!”该同学在这个句子里出现了主语混乱,应将“What most important”改为“The most important thing”,同时,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中忽略了主谓一致,应将“want”改为“wants”。另外,依然有18%的学生因审题不清造成偏离主题,出现要点不全,篇章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如:有的学生在这篇作文中长篇大论如何在家帮助父母做家务,却只字未提校内表现。

根据一篇满分例文,笔者发现:这位考生的英语作文不仅用词恰当、句式完整,而且紧扣主题,要点齐全,篇章结构紧凑合理。仔细研究,每一个要点都以两个长句的形式来表述,用词丰富,语法正确,句子结构完整无误,前后衔接到位,英语表达地道、本真。这样的作文高考满分当真无愧!

三、英语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基础知识匮乏,易出现低级的语法错误。

英语作文旨在测试学生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和掌握的技能针对某一具体话题进行描述、表达,以此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高三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语言表达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一些情况:

1.1 语言词汇运用不当。

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是词汇,要表达思想必须要有足够的词汇量。实践中由于部分学生词汇量贫乏,在语言准确性和丰富性上存在许多问题,如单词拼写错误,表达不够地道,中式英文层出不穷;谓语,非谓语,主被动界限不清;词性滥用,尤其是形容词与副词之间用词不准确或不规范;主谓不一致;词语搭配不当或固定搭配的错误使用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书面表达的整体质量。

以本次检测卷一名学生的作文为例,在她的作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中就有以下错误:

produce(production), technolog(technology), the same time(at the same time),enviromment(environment), opint(ipinion), leager(eager),be succeed(be successful)(括号内为正确单词),另外还有一个单词agricultural 不会写,因此,她的作文只有15分。由此可见,语言词汇在作文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旦学生在一篇文章中出现四处以上的错词别词,那么即使句子再通顺优美也会大打折扣得不到高分。

1.2 句子缺乏必要的成分。(1)缺少主语。

学生因受到母语的干扰会单纯地根据所给的信息进行简单的翻译,而不会对句子进行整理,适当发挥。例如:Because the memory is very good when in childhood and can remember more words.Not only should a good student behave well, but also should have good characters.(2)缺少谓语。学生依然会以翻译汉语的模式来表达英语意思而缺少谓语动词。如:My opinions as follows.They think learn English should from childhood.Environment will more beautiful.(3)缺少宾语。英语讲究逻辑,针对及物动词,后面要有宾语,而同学们却忽略了。如: He seated on the grass.(He seated himself on the grass.)Besides, a good student is kept out of school as important as.1.3 名词的单、复数使用不当。

在汉语中我们是通过数词来表示多少而在英语中相应的名词要做出变化。在写作中很多同学会忽略这一点,经常忘记把名词变成相应的复数形式。

Students should have some good characteristic in other aspects.I have a lot of homeworks to do tonight.2.汉语思维表达英语意思,导致句式混乱。

大部分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无法摆脱汉语思维的影响。由于不同民族的不同思维方式,汉语语法和英语语法有很大的差别。英语中,性、数、时态、语气、语态、句式结构等在表达上和汉语完全不同。学生在平时写作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死套汉语语法,忽视了两种语言在语法和某些习惯表达方式上的差异。而且,在写作时往往先用汉语构思,然后再套用汉语的思维方式和句型结构将所要表达的意思译成英语。因此,在找不到合适的对应词的情

况下,往往凭借自己已有的汉语和英语构词感觉造词,展开一些不正确的联想或假设。因而,写作中就出现了大量的“chinglish”现象。例如:“学好英语很重要。”在这句话中,英语往往采用it作形式主语,真正的主语后置。因此正确的表达“It is important to learn English well”,但是通常学生受汉语影响,易误写为“To learn English is very important.”

3.审题不清、信息不全,篇章结构不合理。

与汉语作文一样,英语书面表达的审题也十分重要。审题包括此篇文章要传递给读者什么样的信息,告诫读者什么(即写作目的)。由于英语书面表达的篇幅很有限,所以要求学生在写作时要精心组织材料,紧扣主题,做到信息齐全。而学生往往会出现审题错误导致丢分。

同时,学生在写作技巧上篇章结构不合理,常常表现为语篇布局能力较弱,句式缺乏变换,前后衔接手段单调等。一篇文章语意连贯、符合逻辑,离不开一定的语篇衔接手段。英语中的语篇衔接方法相当丰富,有的用于句子层次,有的用于语篇层次,有的可用于不同层次。根据m.a.k.halliday的语篇理论,语篇衔接主要是通过语法手段、词汇手段和逻辑联系语来完成的。学生在写作中较少使用这些方法,使得文章跳跃性很大,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主题与各段落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照应和连贯性。

四、探讨其问题解决的方案

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通过这些学生的作文实例,我们发现了很多地方都存在着欠缺和不当之处。那么,究竟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1.注重平时积累,夯实基础知识。

英语写作能力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培养过程。因此,提高英语写作水平,首先应加强词汇语块和重点句型的教学。语音、词汇和语法是构成语言的三个要素。词汇是句子的基本单位,而句子又是文章的组成部分,丰富的词汇量、准确的语义把握、正确的语法惯用语的使用和良好的语感,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其次,句型在书面表达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构成句子的基本框架,要写好语句,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一些基本句型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在平时就要注意指导学生记忆、积累、练习词汇和重点句型,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环紧扣一环地进行训练。

2.运用英语句式,加强组词造句训练。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虽然在学习中学过多种多样的句式,但在实际运用依然停留在单句的简单排列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很多学生,尤其是英语基础较差的

学生,在面对写作的时候,潜意识当中把它当做翻译任务来完成。通过与学生交谈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作文的准备阶段完全用汉语进行思维,稍加整理一下语言顺序,便开始了段落翻译。在翻译的过程中把注意力放在了句子内容的翻译上,而忽视了句子之间的连接,尤其是篇章结构,这主要是母语的影响,即语言迁移。王立非、文秋芳采用有声思维方式对母语在二语写作中的功能做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写作的过程控制思维活动中母语的参与量达到80%,在内容和结构构思时母语思维量仍在50%以上,只有在解题和遣词造句时母语的参与量才小于15%。”

因此只要我们平时用心去积累,在写作练习中有意识地将英语固定句式运用到写作当中,做到举一反三,就会摆脱句式单一的困扰,同时篇章连接的问题也迎刃而解。笔者着重强调在高中英语写作中应注意培养英汉和汉英思维转换的能力,运用英语句式,通过加强学生组词造句的训练过程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做到:(1)准确使用语法和词汇;(2)使用一定的句式、词汇,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提高审题能力,有步骤地组织好文章。

一篇好的作文需要做到以下五个环节:(1)审题。在动笔之前,我们必须要认真审题,分析命题意图,根据题目确定文章体裁,构思文章内容,把与题目有关的材料进行分析,整理加以取舍。对属于同一类材料的拟出标题,作文审题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整篇文章的成败。(2)列提纲。审明了题义,了解了命题的意图,接下来就是列提纲。提纲有两种形式,即标题式和句式。标题式提纲就是“用短语和词组列出文章的层次和段落以及各层次、各段落的大致顺序”。这种提纲的特点是简洁、清楚。句式提纲是“用完整的句子列出的提纲”。这种提纲提供了更加详尽的轮廓。(3)起草稿。审明了题意,列出了提纲,下一步就是应该分段写作。每段应该只有一个中心,段落的结构要完整。自然段多以该段的主题句开头、中间展开说明和叙述,末句常是结论或内容的归纳。(4)修改。修改是写好文章必不可少的一环。修改是指“初稿完成后对文章从内容,形式到语言等进行加工提高”。通过修改,文章达到主题明确,内容翔实、结构严谨,语法正确,无拼写和标点错误。(5)检阅。誊写时要注意:书写工整,规范,卷面整洁。校阅要逐字逐段进行,着重检查语法错误,拼写错误、标点和大小写等方面的错误。考试中花两分钟检查一遍,往往能增强文章的效果、提高作文成绩。

五、结语

书面表达能力,是语言运用的一种表达形式。近年来,书面表达一直是高考英语试题的

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它要贯穿整个教学的全过程,既是英语教学中语言运用的实践环节,也是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体现。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写作能力的提高,应该贯穿英语教学的始终,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听、说、读、写是有机统一体,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需要四位一体,整体推进,持之以恒的训练。因此,作为教师,就必须长期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训练,科学的指导,学生就一定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参考文献:

篇8:对高中化学问题化教学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化学,问题化教学,实施

问题化教学指的是以问题为中心,将教学内容当作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化教学属于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包括多种类型,常见的如发现型问题教学、问答型问题教学、问题解决型问题教学等。因此,如何有效利用这种教学模式获取的良好的教学效果,逐渐成为教师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1.创新创设问题情境

只有当学生对问题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时,才会主动参与到问探究中。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通过各种形式对问题进行巧妙设计,让学生思维、兴趣充分调动起来。比如,在学习苏教版的实验设计总复习课时,可设计以下两个实验题:例1:实验室欲用不知浓度的Na OH溶液与CO2制取纯Na2CO3。已知在通入Na OH溶液的过程中,CO2极易过量生成Na HCO3,且现象不明显。请同学们简单叙述该实验的操作步骤。通过对实验的分析及讨论,可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这对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极为有利。又如,在学习苏教版的《氢氧化钠与铝的反应》这一内容时,可取一塑料软瓶,然后将二氧化碳注入到瓶子中,再倒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快速拧好瓶盖、振荡。此时,学生可发现塑料瓶变瘪,并理解这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提问“若将塑料变为铝制易拉罐,又会如何?”在思维定势的影响下,学生可得出易拉罐变瘪的结论。教师立即演示这一实验,发现易拉罐瘪了后重新又胀起来了,学生此时心中充满了疑虑。在这样的情形下,学生则会自发讨论、思考,试图解决这一疑问。通过这样的方式,可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发挥,在教师的指导下,则更容易取得预期的效果。

2.注重对问题的合理设计

问题化教学有两个关键点: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每提出一个问题之前,均应考虑问题的合理性及可能产生的效果,才能在有限的课堂内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设计问题时,可考虑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由局部到整体等方式对问题进行设计,并注意将存在逻辑关系的问题形成问题串。比如,在学习苏教版的“盐类水解”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使用多媒体投影向学生展示教学材料,然后进行以下提问:1醋酸钠溶液为碱性,说明溶液中关系是怎样的?2醋酸钠中没有H+,也无OH-,为何溶入水后c(OH-)会>c(OH+)?3醋酸钠电离出的何种离子会使水电离出的c(OH+)、c(OH-)出现变化?4该过程又是如何变化的?5盐类水解的含义?6可水解的盐类有哪些?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学生思维则会层层递进,并能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3.注意问题的预设与生成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大多直接可在书本找到,学生并不需要深入思考及探索,只需将答案照念即可。总的来说,教师大多是要求教学活动纳入预设的轨道,以此来达到教学目标。实际上,在这样教学氛围中,教师忽视了学生真正的内心需求,使学生处于较被动的一种情势下,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能力发展。在新课改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体现出主动性特征,这才有利于其思维的发散与延伸,取得取意外的收获。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问题的预设与生成。比如,在学习苏教版“二氧化硫”该部分内容时,首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如被酸雨侵害的农村田野、被酸雨腐蚀的金属器械及石雕文物等。另外,二氧化硫还可让红糖脱色。通过创设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其中的道理,一些学生还会联想到为什么二氧化碳会让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血为什么是红色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能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科的神奇与有趣,激起其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4.小结

篇9: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 问题 措施

一、引言

要想让学生对高中生物课程产生兴趣,并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到一定的生物知识,首先就要求学校重视生物教学,加强生物师资力量的培训,购置完善的生物教学设备,并且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高中生物教学的现况

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不受重视的原因是多样的。高中生物对比其他理科科目来讲,内容相对容易理解,且高考分数所占比例较低,这就使得大部分学生会对其产生一定的轻视心理。部分学校为了提升学生的总体成绩,会相应增加其他学科的课时数,甚至会出现其他学科教师占用生物课时的情况,这就导致生物课时无法得到保证。在生物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是照搬教材上的内容,不会对其进行详尽的解释,这也使得学生无法更好地吸取生物知识,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学习高中生物的兴趣。

三、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相对缺乏

高中生物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的原因有以下四点。

1.由于高中学科较多,学校无法均衡配置每门学科的课时,再加上校领导对生物学科不重视,也就无法全面考虑生物学科的师资状况。

2.随着教育的普及、学校的扩招,高中生数量每年都在增加,但是教师数量却没有相应增加,师生比例越来越大。

3.随着教育的专业化与全面化,每位教师不得不承担更多的工作,专业水平不达标,专业师资力量不足。

4.一些教师出于自身的考虑,一般倾向于选择条件较好的学校,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学校就会愈加缺少教师。

(二)教学方法过于滞后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会出现时间紧、任务重的状况,因此部分教师不得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行“灌输”知识,照本宣科,没有充足的时间和条件来进行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这就导致学生对生物学科无法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甚至失去学习的动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无法得到很好培养。

(三)实验器材过于陈旧

有些学校和教师只是重视生物学科的理论教学,对实验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并且对实验教学投入的经费十分有限。因此,很多生物实验教学设备十分陈旧、落后,得不到更新和维修,无法正常使用。例如有些生物实验需要用到某种药剂,然而一些学校并没有购买这种药剂或者替换已失效的药剂,导致实验无法正常进行。还有的学校没有正式的实验室,各种实验器材都不齐全,导致许多生物实验都无法得以开展。这样学生就无法学到有效的生物知识,就不可能对生物学科产生兴趣。

四、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增强师资力量

各地教育部门需要结合当地具体的教育状况,优化配备高中生物教师。现阶段,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过于陈旧,阻碍了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学校领导和教师都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加强对生物教师的培训。从理论教学到实验教学,对生物教师进行全面培训。学校可充分利用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全面落实网络教研,使教师学会贯彻落实最新的教育理念,吸收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并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加以运用。教師本身也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学会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改进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只重视课本理论教学,忽视了实验教学。然而生物教学离不开实验。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加强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喜欢上生物。

(三)完善实验设备

在生物教学中,很多资料和数据都要通过实验得到。这就要求学校要建立设备齐全、功能齐备的生物实验室,加强对实验设备的维护与更新,保证生物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生物教师要学会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并要学会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开展网络模拟实验,以弥补实际教学条件的不足。这样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结束语

篇10:高中地理教学问题探讨的论文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大幅度提升,带动了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国家要想繁荣进步,教育部门必须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和树立。当前情况下,我国人才培养正朝着德智体美综合性方向发展,音乐和美术类的人才,也逐渐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目前我国音乐特长生高考热度大增,有很多高中生选择报考音乐专业。尽管当前我国高中音乐特长生教育已经获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本论文针对我国高中音乐特长生现状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中 音乐特长生 现状问题 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教育改革正井井有条的进行。素质教育是整个教育变革的核心,而高中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结构。高中音乐特长生教育是当前音乐教育必须面对的全新挑战,唯有持续摸索其改革方法,才可以在各个层面提成高中音乐特长生的综合素质,为高等学校培育出素质极强的综合性音乐人才,间接带动我国音乐教育的深入发展。本论文以江苏省高中音乐教育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了当前音乐教育音乐特长生存在的现状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对策。我国高中音乐特长生现状

以江苏省为例,2010年江苏省参加音乐统招考试的学生为5500人次,有特殊学校还呈现了凌晨深夜开始排队等待报名的情况[1]。2011年该省参加音乐统招考试的人数再创新高,累积参与音乐报考人数为6332人,同比增长9.2%,成为了过去十年以来江苏省参与音乐报考人数最多的一年。为了能够成功考取音乐专业高校,有很多学校专门性的设立了音乐专业培训班,将此类学生定义为音乐特长生。江苏省南京市某中学属于省重点中学,该中学重视综合性人才培育,自从2002年开始招收音乐特长生,总人数高达全校人数的35%,师生比例为1:20。该校为了提升学生专业水平,每天对音乐特长上开始8个小时以上课程,从招收音乐特长生开始,该校音乐特长生录取率逐年增高。高中音乐特长生存在的问题

2.1 学习大环境不佳

我国高中音乐特长生每年人数都有所增加,但是总体综合素养却在下降。根本原因在于,并非每一位学员都对音乐有着极度热爱,很多学生学习音乐都是按照家长的要求,存在着被迫学习心理。其次,受到社会整体大环境的影响,同时很多高校对于音乐特长生有着许多优惠的政策,带动了学生选修音乐专业。但是,很多学校为了应付和通过考试,学校盲目的加快教学进度,在短时间完成教学课程,忽略了音乐素质的整体培养。另外,我国很多高中音乐学校缺乏相应的硬件设施,无法满足大量的音乐特长生日常学习[2]。而专业教师资源也想对匮乏,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的指导教师。同时,国家对于社会艺术类培训学校的管理力度不到位,很多私立学校学费特别贵,还存在着教师无证上岗的情况,导致学生整体素质下降。

2.2 文化素质低,专业知识面狭窄

高中音乐特长生考入高中往往是利用特长优势,存在着文化基础课程较差的问题。而学生主要来源除去一部分音乐爱好者学生外,主要以考取大学为目的的学员。家长为了让孩子考取大学,临时将学习文化成绩不好的孩子转型了音乐特长生。这部分学生整体是文化素质水平较低,专业知识面较为狭窄的情况出现。

2.3 学生对音乐事业缺乏热爱

音乐特长生存在着对音乐事业缺乏热爱的问题,很多高中音乐特长生对音乐缺乏喜爱。在经历了三年的学习,很多学生对于音乐事业产生了厌烦心理。对其而言,选择音乐学习,只是作为一种进入高校的方法。解决对策

3.1 改善音乐特长生学习大环境

要想从根本上提升高中音乐特长生升学概率,不单单要强化音乐特长生的教育指导,同时还要提升专业老师的能力,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高中作为培养学生的乐土,政府部门一定要加大对高中师资力量的培养和配备相应的专业器械。另外,要让师生之间更多的交流沟通,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喜爱程度,不要盲目的为了考试而加快教学进度。政府部门要规范私立学校的收费标准,优化音乐学习的整体大环境。

3.2合理安排文化课学习

过去数年以来,专业成绩对艺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往往忽视了对于文化课的学习,从而造成文化课成为众多学生的软肋。高中音乐特长生文化水平偏低,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现象。伴随着我国教育的变革,高考对于艺术生的综合要求不断增强。我国教育部在2014年重新对艺考洗牌[3],在未来数年里文化课成绩高低将成为决定艺考成败的关键。因此,音乐特长生要重视对于文化课的学习,合理安排好文化课学习课程,同时还不能放松专业课的学习。

3.3 强化音乐特长生对音乐喜爱程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音乐学校兴趣浓厚,才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相应的满足感。学校要重视音乐特长生对于音乐喜爱程度的培养,教师在课程中要始终保持幽默和谐的课堂气氛,不时赞扬学生的努力程度,经常性的开设音乐交流互动活动,激励学生参加音乐比赛,通过各种活动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从而带动音乐特长生始终对音乐的热爱之情,间接提升其专业成绩。结语

综合而言,学校和相关部门要重视对高中音乐特长生的教育问题。要依据学习时间紧迫性、专业基础差、硬件设施偏少等情况,从根本出发灵活性的安排教学课程,有序的安排教学进度,提高整体的升学效率[4]。此外,学校还应当为学生争取更多的条件,调节好更方面的问题,唯有通过不断的发现和解决问题,才能提升音乐特长生的整体素养,为我国培育出更多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上一篇:班长演讲稿范文下一篇: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教案《说表情》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