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4-05-02

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通用6篇)

篇1: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xx大学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系 别 年级专业 会计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xx大学

目 录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1

(一)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2

(二)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2

(三)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2

(四)会计信息披露不主动、不规范„„„„„„„„„„„„„„„„„„„„2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因分析„„„„„„„„„„„„„„„„„„„„„2

(一)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信息使用者的外在原因„„„„„„„„„„„„„2

(二)上市公司的内在原因„„„„„„„„„„„„„„„„„„„„„„„„3

(三)有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3

(四)第三方会计监管不规范„„„„„„„„„„„„„„„„„„„„„„„3

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解决对策„„„„„„„„„„„„„„„„„„„„„4

(一)加强对上市公司的治理„„„„„„„„„„„„„„„„„„„„„„„4

(二)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4

(三)加强证监会的监督同时发挥媒体监督„„„„„„„„„„„„„„„„„4

(四)健全和完善会计信息披露规范体系„„„„„„„„„„„„„„„„„„

4(五)严格执法,加大处罚力度„„„„„„„„„„„„„„„„„„„„„„4 主要参考文献„„„„„„„„„„„„„„„„„„„„„„„„„„„„„„„„6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从无到有‚已经形成一套初步的信息披露制度‚对维护证券市场秩序、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起了积极作用。但是‚我们看到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依然不少‚会计信息披露所涉及的违规、违法事件仍时有发生。因此‚深入揭示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寻找治理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对策‚以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仍然是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信息披露;虚假;监管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是指股票发行公司按照国家和证券交易所规定,公开企业重要信息,以有益于投资者进行判断的一种行为。凡影响股东、债权人或潜在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对公司的目前和将来做出理性判断的,进而影响其决策行为的信息,都应按着规范的标准公布于众。按照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必须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财务报表、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所谓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通过定期报告、临时报告、上市公告书等形式运用一定的媒介,将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会计信息及相关资料公之于众。同时,企业为了使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和企业经营的全貌,更好地通过企业披露的信息把握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未来发展潜力,企业不仅披露会计系统输出的信息,也要披露有关的非财务会计信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投资者了解投资信息的渠道和双方沟通的桥梁。当前,投资者主要依赖对通过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介阅读各类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和上市公告书等信息来了解公司,从而进行相关的投资决策,这将对那些持价值投资理念的投资者进行理性投资提供帮助,因此真实、全面、及时、充分地进行信息披露至关重要。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上市公司的虚假信息披露事件层出不穷,既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又挫伤了广大投资者的积极性,使信息使用者产生不信任感。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为粉饰企业的经营成果,企业为了不同的目的,通常采用不同的方法操纵利润。一是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结转成本,亏损挂账,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使利润最大化;二是上市公司可能出现连续两年亏损面临被特别处理时,往往希望利润最小化,在股市中我们经常看到股票被特别处理时,此公司往往是出现巨额亏损的;三是企业为了塑造绩优股的形象或较高的信用等级,精心策划利润稳步增长的假象。由此产生的会计信息披露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

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即披露虚假会计信息的现象目前在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仍然存在《会计法》等法规都明令禁止公司编制、披露虚假财务会计报告。虽然证监会中注协等相关监管机构都采取了种种措施以杜绝其恶劣影响,但是此类现象仍有前仆后继之势。部分公司为了申请上市、配股或由于面临终止上市的威胁等原因,为了达到法律法规的要求,不惜包装自己,以各种方式人为提高利润。此外,由于盈利预测受主观判断的影响比较大,却又容易左右投资者未来的投资选择。

(二)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

我国的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具体表现为公司对应披露的信息不作全面的披露,而是采取避重就轻的手法,故意夸大部分事实,隐瞒部分事实,误导投资者。但随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越来越明确和规范,通过这种方法逃避社会监督的可能性也随之降低。

(三)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

在股票市场上,如果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缺乏及时性,则无异于为内部交易和操纵市场行为创造良机。我国有关信息披露要求中对公司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等披露事项都做了严格的时间规定。近年来,各上市公司的报告及中期报告一般都能在截至日前向公众公布,保证了信息披露的及时性。但是,在临时报告的披露上,部分上市公司往往根据自身利益需要决定何时披露重大事件,这影响了相关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势必会影响投资者的决策。

(四)会计信息披露不主动、不规范

在我国上市公司基本上自愿性披露意愿很低,都是强制性披露,使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存在一种被动应付的现象,包括临时报告披露的随意性和定期报告披露的滞后性,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这种避重就轻,报喜不报忧的非主动性信息披露,对投资者而言失去了决策有用性,对于国家的宏观经济的调控和证券市场的监管来说则丧失了政策措施的制定基础。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违规、随意、不规范。诸如部分公司信息披露缺乏严肃性,随意调整利润分配;中期报告过于简略,无法进行财务分析与评价;部分公司的财务报告中不提供上年同期相关的重要数据:与公司相关的市场竞争、通货膨胀、利率汇率变化、营销策略、宏观产业政策揭示得不完全,或根本就不披露。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因分析

(一)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信息使用者的外在原因

投资者希望获取会计信息,以有助于提高其经济决策的合理性由于,投资者迫切需要通过阅读和分析公司所披露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变动等信息,从中获悉公司以往及本期的盈利水平和风险状况,并进而结合公司的管理水平、市场利率变动、行业发展周期、国内外政治经济状况做出合理预期,并据此对公司股价做出适宜的内心评价,进而做出理性的经济决策。投资者的上述决策需要无疑是会计信息披露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债权人及其他信息使用者也希望获取会计信息满足自身利益需要股份有限公司除有投资者这一重要的资源委托人外,还存在其他各种资源委托人(如债权人、政府、职工等等),他们以及作为代理人的经理人员之间在经济利益上既有相一致的方面,又有不相一致的方面。而会计信息无疑是改变物质利益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因而势必备受各方关注。

(二)上市公司的内在原因

我国的上市公司,有很多公司内部控制薄弱,并没有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仅仅是公司“一把手”说了算,从而导致会计信息披露的不真实。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导致股东大会流于形式。监事会的监督不到位,在我国《公司法》中虽然对监事会的职责作出了明确规定,但是,如何充分发挥监事会的职权和作用,《公司法》中缺乏行之有效的操作细则,而且法律也没有赋予监事会具备直接调整公司董事和经理人员行为的能力与手段。因此,监事会的监督工作,在大多数公司充其量不过是起到一种咨询和建议作用。这样的状态,就特别容易造成监事会形同虚设,难以对董事会所做的决议进行监督。

会计信息披露无疑有助于经营状况相对较佳的公司消除市场上信息受到阻隔而带来的负的外部效应,从而相继确立相对筹资优势,这无疑构成公司主动披露会计信息跟你根本动力。事实上,这种会计信息披露不仅对于证券发行市场具有巨大意义,而且对证券交易市场也具有其意义,因为交易市场于发行市场是相辅相成的,在实务操作中,交易市场的股价将直接影响发行市场上新股价位,而且,交易市场上所树立的企业形象对于新股发行的顺利与否亦具有重要影响。

上述的情况亦可能出现于经理人市场。因此,优秀经理人员为避免无端承受劣质经理人员所带来的负的外部效应。而成为经理人市场上价格保护机制的牺牲品,亦具有主动披露会计信息以报告其受托经营责任履行情况的动机,而优秀经理人员的这一举措也会引发类似的良性连锁反应。

(三)有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法律规定,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而建立起来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的经济业务行为人新的经济工具的出现,使现行的法律一时很难跟上。例如:《会计法》以及《证券法》中都没有对提供虚假信息以及做假账等行为的处罚作出明确的规定。这种含糊的、原则的规定,就导致了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执行,而那些上市公司在利益的驱动下也就开始铤而走险以获得自己最大的利益。

(四)第三方会计监管不规范

所谓第三方会计监管就是指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进行的审计监管。在证券市场上,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在信息披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投资者所掌握的信息很大层面都是来自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告。审计的本质就在于它的独立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出现会计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共同做假账的现象,这样就会造成虚假信息的披露,从而给投资者造成损失,阻碍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对上市公司的治理

虚假会计信息从生成到披露要涉及多个市场主体‚仿佛是一个链条‚环环相接‚而上市公司是产生、披露虚假信息的源头‚应该是治理的重点。对上市公司的治理‚要从公司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这两个源头抓起。首先‚要对他们经常进行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牢固树立起对单位会计责任负责的风险意识‚建立起诚信为本、依法经营的理念‚从根本上治理虚假会计信息。其次‚要从制度安排上减少虚假信息的产生。一是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二是要完善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对公司的各项经济活动实施严格的控制‚规范财务行为‚以此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完整。

(二)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

注册会计师在监管信息披露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它通过审计意见提高财务信息的可信赖程度。因此,必须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首先,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这可通过继续教育来提升。其次,降低会计师事务所对客户的经济依赖,各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业绩评价和晋升政策。最后,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督,严厉打击注册会计师与客户恶意串通出具不实报告的行为。

(三)加强证监会的监督同时发挥媒体监督

政府监督是外部监督中最有力和最重要的,但目前我国政府监督的力度仍然不够。当前监管上市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证监会,但由于目前上市公司众多,仅靠证监会很难做到全面监督。因此,其他政府有关部门应辅助监督,并将结果汇报证监会。另外证监会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后续监督,使上市公司切实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真实披露信息并对上公司未达到上市业绩要求的公司执行退市。由于新闻媒体能够迅速获得信息,因此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有关上市公司的信息传递给投资者、证监会及其他社会大众新闻媒体为政府监督起了一定的补充作用,它主要通过曝光上市公司虚假信息解决上市公司与外部的信息不对称,所以应鼓励和支持新闻媒体对上市公司的监督。

(四)健全和完善会计信息披露规范体系

会计信息披露规范体系主要由《证券法》、《公司法》、《企业会计准则》、《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等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构成。建立一个完善的会计信息披露规范体系是确保证券市场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前提,也是证券市场向规范化迈进的关键一步。我们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在吸收发达国家证券市场制度化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特点,尽快完善现行会计信息披露规范体系,建立一套符合公开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和充分性原则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对上市公司必须披露的会计信息内容、披露时间、披露方式、披露到何种程度及公司违规后的处罚做出更详尽的规定。

(五)严格执法‚加大处罚力度

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先后制订并发布了数十项相关的法规和制度‚如《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准则》、《上市公司财务报

表披露细则》等。这些法规和制度尽管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是只要认真执行‚基本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更不会出现蓄意造假的现象。所以‚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有的单位知法犯法‚阳奉阴违。为此‚要加大相关法规、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针对造假违规成本低‚对那些敢于铤而走险单位和个人‚建立更为严厉的制裁措施‚加大处罚力度使造假者名声扫地‚甚至倾家荡产‚饱受牢狱之苦‚以警示后来者不敢重蹈覆辙。

本文针对困扰我国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围绕如何提升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这一中心进行研究,力求找到适合我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本文先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理论入手,然后从不同角度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剖析,最后得出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几点建议。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无疑是国内外理论界共同关注、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它的治理也是一个不断的完善过程, 制度无论再好,也会有缺陷,新的事物在不断的产生,我们不能企图把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性解决,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新的问题在不断的产生,我们也相信,随着许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问题会越来越规范,质量也会越来越高!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彩珍.浅谈会计信息披露[J].经济师,2008.5:45 [2]李静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经济师,2010.4:167 [3]孙琦.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金融经济,2010.9:78-80 [4]王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现状[J],中国市场,2012.2:127 [5]黎小长.多层次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动因分析[J].财会通讯,2008.8:113-115

致 谢

在这里我要真诚感谢学校各位老师的关怀、老师们的培养和同学们的帮助。能够完成本文的写作,我要感谢指导老师,感谢她对我们学生的一贯关怀和支持,在此我向指导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从论文的选题到框架的完善、从内容的扩充到行文的用语、从格式的规范到论文的定稿指导老师都严格要求、力求完美。论文指导期间老师严谨的学术态度、活跃的学术思维、因材施教的指导风格、和蔼可亲的性格等等对我的影响很大,让我受益匪浅。

最后,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文章中难免有不足和疏漏之处,还请各位老师和同学给予批评和指正,谢谢您们!

篇2: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有序运转的基础。中国的股票市场自创立至今,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已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首先叙述了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公司治理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7-0053-02

中国的股票市场已创立近二十年,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作为重要的资源配置途径在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对于股票市场而言,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披露是保证其良好运转的重要前提条件。然而,接连不断的会计丑闻已成为一个顽固的毒瘤,严重威胁着股票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一、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1.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较低。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特征。但是,有的上市公司为了各种各样的目的,虚假披露相关信息,给会计信息使用者造成巨大损失。例如,银广夏自1998—2001年期间累计虚构销售收入104 962.60万元,少计费用4 845.34万元,导致虚增利润77 156.70万元。其中,1998年虚增利润1 776.10万元,1999年虚增利润17 781.86万元,实际亏损5 003.20万元;2000年虚增利润56 704.74万元,实际亏损14 940.10万元;2001年1—6月虚增利润894万元,实际亏损2 557.10万元。再如,大唐电信在2004年年度报告公开披露的2004年度利润总额为62 385 759.04元,但大唐电信在2004年通过费用资本化、少提资产减值准备、不当确认投资收益等方式,虚增该年度利润总额共计37 186 597.53元。

2.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充分。上市公司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披露定期报告,对于可能会影响利益相关者决策的信息应该及时披露。但是,有的上市公司为了隐瞒相关行为,往往在相关业务发生后不及时披露甚至不披露。例如,1993年,济南轻骑发行A股募集资金42 916万元,除22 731万元投入招股说明书承诺的项目外,其余20 184.77万元被用于归还中国轻骑摩托车集团公司欠银行的贷款本息,而且此事项一直没有披露,直到证监会日常检查发现上述问题后才于2001年8月3日进行了披露,因此造成公司自1994年中期报告至2000年年度报告间的定期报告内容存在重大遗漏。再如,2001年6月28日,四环药业为光大中南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的银行贷款提供担保,担保额度为3 155万元;2001年8月9日,四环药业为上海数缘科技有限公司的银行贷款提供担保,担保额度为1 000万元,担保期限自2001年8月31日至2002年4月20日;2001年11月19日,四环药业为北京武华缆经贸发展有限公司的银行贷款提供担保,担保额度为4 000万元,但四环药业并未及时披露相关信息。

3.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较低。投资者所关注的是公司的发展,因此要求上市公司披露与未来发展有关的信息,但是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是基于已经发生的事件,反映的是历史信息,满足信息使用者需求的程度较低。有的上市公司会披露有关未来的信息,但是太笼统化,不能作为决策的依据。例如,ST特力在2003年年报中披露了2004年度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机制,规范企业运作,按现代企业制度来运作和管理企业。强化对经营责任合同的检查和考核,完善决策与监督机制,提高盈利能力;强化财务管理,提高融资能力;强化企业资源整合,重组业务流程,以品牌、以服务、以业务进行联盟,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以发展拓市场,全面提升企业的形象,加快提高主导产业的市场占用份额,使特力集团真正步入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这种空洞的信息并不能给予信息使用者任何帮助。

4.报告“补丁”屡禁不绝。近年来,在披露相关报告之后,上市公司出于各种方面的原因有可能发布各类补充公告与更正公告,人们称之为“补丁”。有的“补丁”可能仅仅是编排错误,有的甚至会将已经披露的年报做天翻地覆的变化。例如,ST科龙发布补充公告,称“日本三洋代替三洋科龙偿还以日资银行备用信用证担保的贷款本金人民币15 400万元不应确认为收入”。因此,2002年度公司净利润减少人民币9959.14万元,相应的每股收益从0.20元调减为0.10元。再如,三峡新材在2002年年报公布后发布的更正公告中,承认由于公司对变更后的会计政策领会不透和财务工作人员疏忽,误将股票发行申购冻结资金利息2 823.42万元中的539.49万元记入营业外收入,公司利润总额由调整前的1 296.2万元变为调整后的756.7万元,净利润由调整前的855.6万元变为调整后的494.09万元,每股收益由调整前的0.0312元变为调整后的0.018元。

二、会计信息问题的原因分析

1.法律法规不健全,处罚成本太低。上市公司低质量的披露会计信息是一种经济人的理性行为,它必然满足成本效益原则,即低质量的披露会计信息的个人或集团从中获得的收益必定大于其从中承担的成本。目前,披露虚假的会计信息的上市公司大多受到的是行政处罚,经济处罚力度较小。例如,银广夏事件中,证监会只是对其处以罚款60万元,相对于其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罚款数额简直是九牛一毛。由此可见,不健全的法律、较低的违法成本造成了上市公司前赴后继地披露虚假的会计信息。

2.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股份制公司中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以导致投资者与管理层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负面影响,国际上通行的办法是诉诸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通过权力分配、权力制衡和信息披露等机制,让管理层释放信息,均衡信息分布,以缓解不利选择的问题。但是,中国目前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并不能发挥预定作用。首先,中国现有的上市公司中,绝大多数都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因此目前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象普遍存在,大股东由于拥有较多的股份而拥有控制权,其余股东无法形成有效的制衡。其次,由于国家股的控股地位形成的“一股独大”的现象使得大股东凭借其控股权选派董事和监事,甚至向公司指派总经理,因此董事会也无法有效地完成其监督职能。最后,中国上市公司的监事会成员部分都由工会主席、党委书记和职工代表担任,缺乏财务和法律方面的专业人员,从业务素质上来说,无法真正履行监督的职能。同时由于监事会的成员大部分为公司员工和主要股东,其独立性不强,事实上也不能起到真正的监督作用。

3.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较低。现行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起源于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在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财产所有者将财产委托给经营者管理,后者对前者承担受托责任。由于两者之间根本利益的不一致,所有者需要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以对经营者进行激励和约束,而了解企业情况的主要方法就是通过会计报告。经营者处于经营的第一线,在会计报告的提供上处于超然的地位,很有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为了避免得到虚假的会计信息,所有者就有聘用独立的第三人对会计报告进行审核的动机,这就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理论依据。但是,注册会计师同上市公司之间存在利益关系,因此在审计时独立性会受到影响,实际生活中几乎每个造假公司背后,都有一个问题会计师事务所:琼民源事件中的原海南中华会计师事务所、银广夏事件中的原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郑百文事件中的原郑州会计师事务所、锦州港事件中的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等。可以说,现在原本是“经济警察”的注册会计师却成了企业造假的帮凶。

三、解决会计信息问题的对策

1.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惩罚力度。为了对会计信息披露虚假产生强有力的震慑,证券监管部门应该从制定、完善法规入手,并加大处罚的力度,改变会计信息违规的利益函数。2002年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人民法院开始受理和审理证券市场由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做出生效处罚决定,因虚假陈述行为引发的民事侵权赔偿纠纷案件。2002年11月25日,中国首例证券民事赔偿案——11位股民诉原红光虚假证券信息纠纷,终于结束了长达近四年的马拉松式进程。经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调解,11位股民获赔22.4096万元,这是我们在证券欺诈民事诉讼方面走出的一步,虽然只是一小步,但却是证券市场欺诈民事诉讼的走向完善的标志。另外,建立股东损失赔偿制度,凡因公司披露虚假会计信息而导致股东受到损失的,应由该公司及其董事会负赔偿责任;凡注册会计师有违反《注册会计师法》和《独立审计准则》等法规的行为,为公司出具虚假的审计意见,从而导致股东受到损失的,应由该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负赔偿责任。

2.加快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设。首先,通过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一股独大”问题,实现股权结构的合理化,形成“多股制衡”的机制。通过适当降低股权集中度,在一个公司内形成几个相对较大的股东,股东会和董事会就不再是“一言堂”,控股股东和上市公司在人员、资产、财务、业务、机构等方面就便于分离,公司治理结构就可能比较健全,会计信息的生成、提供就不会轻易地受制于关键人。其次,积极推行独立董事制度,降低执行董事在董事会成员中的比例,强化董事会代表全部股东行使职权的功能,改变董事会由控股股东操纵的状况,淡化董事会直接参与经营管理的职能。

篇3: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

在我国, 首次发行信息披露和持续阶段信息披露是现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范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首次发行信息披露指的是所披露的信息是与公司首次申请发行证券相关的信息, 主要以招股说明书以及上市公告为信息披露的载体。其主要目的是提供基本条件, 从而保证一般投资者能够合理判断发行证券的投资价值。其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 即一般信息和会计信息。持续阶段信息披露所披露的信息主要是公司上市后所产生的信息, 其内容纷繁复杂, 呈现多样化, 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通过中期报告、年度报告、季度报告表现的定期报告以及主要就有关重大事项临时发布公告的临时报告。公司上市后, 证券发行人的披露义务便由两方面组成, 即法定披露义务和主动披露义务。

二、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 信息披露形式不规范

信息披露形式上的不规范主要指未按照信息披露的格式在规定的时间、场合、地点披露信息。首先, 格式上的不规范。根据财政部2010年上市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的分析中可以了解到少数公司财务报表格式随意性较大。新准则明确规定了包括工商企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在内的通用财务报表格式, 上市公司应当严格按照新准则规定的财务报表格式进行披露。但少数公司没有严格遵循新准则规定的报表格式编报, 而是自行对有关报表项目进行了调整, 影响了上市公司报表信息的可比性。编制格式不按证监会公布的《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准则》规定的格式做, 不同的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内容不同, 也不利于信息的统计、分析、利用。其次, 信息发布的不规范, 证券监管部门一再强调上市公司必须在其指定的新闻媒体上发布信息, 然而迄今为止仍有个别上市公司不分时间、场合、地点而随意披露信息。

(二) 重大财务事项披露的信息不够充分

根据财政部2007年上市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的分析, 部分公司报表附注披露的信息不够充分。新准则要求对所有重大的交易或事项和重要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进行充分披露。但部分公司披露的信息不全面、不完整、不详细, 没有严格按照新准则的要求在附注中披露有关重要信息。有的没有披露交易的具体内容、过程以及相关金额的确定方法;有的没有披露资产可收回金额的确定方法;有的没有披露与金融工具有关风险等, 影响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三) 对一些重要事项的披露不完整

关联交易披露不完整是重要事项披露不完整的最突出形象。上市公司对关联交易的确认、披露, 总是遮遮掩掩, 不能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客观完整地披露。关联交易有时伴随着一些重大的违法、违规行为, 在被查处之前相关公司很少或根本没有通过任何形式披露;甚或有关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和上市公益的信息, 更是想方设法的遮掩。

三、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对策

(一) 提高会计准则的质量, 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行为

对上市公司有可能进行盈余操纵的行为, 都应颁布会计准则, 以建立披露的标准。当前的会计准则体系存在以下两个不足: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行为没有合理的规定;对上市公司编制合并报表没有具体的准则。近年来, 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行为愈演愈烈, 究其原因, 有相当一部分是利用资产重组来操纵利润。通过资产的个体置换, 上市公司在非市价基础上将收益低的资产从关联企业那里换回收益高的资产, 以达到目标利润。

(二) 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与公司法人的治理结构

我国许多上市公司脱胎于国有企业, 有部分还有历史遗留问题, 内部改革不到位, 机制不灵活, 权责不明确, 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是非常需要解决的。因此把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作为公司制度的核心, 使企业真正有老板, 国家的所有者通过对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严格监管, 权能到位。才能做到企业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三) 加强中介机构建设, 完善对中介机构的监管

要整顿注册会计师队伍, 提高执业质量和道德水平。可以借鉴ACCA (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 的一些做法, ACCA对拥有执业证书或破产执行资格的会员在持续职业发展方面有强制性的要求, ACCA最近规定从2005年起, 无论何人, 要想保留会员资格, 除了需要每年交纳150到160英镑的会员费外, 还必须要有ACCA认可的相关再继续教育证明。我国也可以出台相关的规定, 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继续教育。对中介机构的监管也很重要, 作为中介机构的主管部门要真正担负起约束中介机构行为的责任;一旦中介机构出现有违职业道德或失职行为, 作为管理部门决不能姑息迁就, 应加大处罚力度。可以考虑建立注册会计师等专业人员的信用评定等级制度, 以约束注册会计师的行为。

参考文献

篇4: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本文主要就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完善会计信息披露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引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是指股票上市公司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将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其他有关会计资料向证券监管部门报告,并向社会公众公告的一种行为。在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中,提交并且真实、及时、全面、规范的会计信息可为投资者作出理性投资决策提供依据,是实现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依据,也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

保障。

1.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意义

1.1有助于投资者进行经济决策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在微观方面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有助于投资者进行经济决策。证券市场投资者依据获取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同时考虑必要的企业外部环境发展变化,预计该上市公司未来的盈利水平和风险程度,并且和同行业的其他上市公司进行对比,从而做出理性经济决策。因此,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是投资者进行经济决策的基础和依据。

1.2有助于政府宏观调控

政府宏观调控及有关政策的制定必须建立在一系列的会计信息基础之上。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可以使得政府了解各个公司的社会贡献和存在的不足方面,从而便于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和做出宏观决策。此外,行业协会有时也根据本行业公司的会计信息来了解情况,协调政策,统一步调,从而保证本行业的健康发展。

1.3有利于维护企业利益,保证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必须遵循几条基本原则。在确定损益的过程中,由于坚持资本维护的政策,科学地应用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将利润建立在资本保值和资本维护的基础之上。因此,能使投资者的原有投资得到保护,公司的后续生存和发展能力得到保证。

2.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基本问题

2.1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

会计信息披露不具有真实性,这是当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最为严重和危害最大的问题,也是造成我国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根本原因。主要表现为:①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披露不实。②披露具有误导性的信息。③盈利预测弄虚作假。

2.2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

信息的价值就是在于它的时效性。在市场经济中,会计信息的时效性关系到每个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失去时效的会计信息,是无用的会计信息,无使用价值。同时,由于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还会导致内幕交易等操纵市场的欺诈性交易。因此,具有时效性的会计信息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

关键。

2.3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

主要是对关联企业间的交易信息披露不够充分;对企业财务指标的揭示不够充分;对企业资金的投资去向及利润构成的信息披露不够充分;对一些重要事项的披露不够充分,特别是对自身不利的因素企业一般不予披露,如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持有的股份及变化情况等都披露的不充分。还有一些公司借保护商业秘密为由,故意隐瞒重要企业会计信息,比如担保信息、诉讼信息等。

2.4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

财务会计制度作为指导上市公司进行会计处理的规范,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但在现实中,一方面,由于监督措施不力,一些企业为了自身局部利益而在会计处理上“各尽所需”,主要表现在:①部分公司逾期进行业绩预告或变更业绩预告类型。②年报摘要的编制不规范。③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披露流于形式,缺乏深入的分析和恰当的评价。

3.改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3.1完善会计信息披露规范体系

会计信息披露规范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证券立法体系。尽快完善我国的《证券法》、《公司法》、《会计法》、《刑法》和《民法通则》,使投资者的索赔有法可依,加大对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违反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处罚力度,增加违规成本,进一步树立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权威性。

(2)会计准则体系。随着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和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我国会计尤其是证券市场迫切需要结合我国国情建立一整套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会计准则体系,以全面提升我国会计信息质量,满足新形势下国内外投资者的需求。

(3)会计信息披露规则体系。证监会制订的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在披露内容上应加强与会计准则的配合,确保证监会制定的披露内容规定与会计准则中有关披露内容规定接轨。

(4)审计准则体系。完善己颁布的独立审计准则,并制定与之相配套的准则,以尽快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独立审计准则

体系。

3.2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目前,在我国上市公司经常会出现内部人控制的局面,从而会导致会计信息披露的不真实。有必要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明晰产权转变政府职能来规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首先,优化股权结构,杜绝一股独大的现象发生。其次,完善监事会监督制度,使监事会不流于形式。最后,建立公司内部会计信息化建设,增加会计信息的流动性。

3.3强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管

加强社会监督与评价机制,发挥社会力量是否遵守了道德标准,要靠社会舆论和公众的评价,而不仅仅是法院和政府认定。没有舆论支持的道德标准,只是纸面上的道德标准。从有关会计的政府监管来看,需要解决监管的责任问题。政府监管部门的责任就是要解决防止信息披露造假,惩处会计信息披露造假,以及严格执法问题。政府应建立一支强有效的监管队伍,加强对企业不诚信行为的监督管理。

结束语: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无论股东、债务人,还是政府、监管机构,都需要更为透明、公开、准确的会计信息披露。因此确保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真实、及时、充分、规范的披露,不论是对投资者、企业自身,还是国家经济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保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科学之友(B版),2008,12.

[2]贾秋菊.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企业导报,2010,24.

篇5: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会计 莱绅通灵 信息披露 对策 毕 业 论 文 外 文 摘 要 Titl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f listed companies--take the example of Leysen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market economy,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can promote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 China's economic market.In practice, for listed companies,there are still some deficiencies in their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which need to be improved.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choo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Leysen's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combines with the company's financial data from 2015 to 2017, we discuss the problems of Leysen in this respect.Through these problems, we can reflect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the authentic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he incompletenes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the dela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It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insufficient construction of relevant domestic laws and regulations, insufficient supervision and the non-independence of CPA audit.The non-independence of CPA audit and the influence of internal management.In view of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on how to standardize the disclosure of Laisheng Tongling accounting information.Keywords Accountant Laisheng's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trategy 目 次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3 1.4 研究方法 3 2 相关理论内容概述 4 2.1会计信息及披露 4 2.2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 5 2.3 会计信息披露的标准 5 3.莱绅通灵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6 3.1 莱绅通灵公司简介 6 3.2 莱绅通灵公司相关财务信息 6 3.3 莱绅通灵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7 3.4.莱绅通灵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由浅析 10 4.如何规范莱绅通灵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 13 4.1 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强化监督 13 4.2 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功能 13 4.3完善企业内部管理 14 结 论 15 致 谢 16 参考文献 17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会计信息披露的是指指企业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使用者决策的重要会计信息以公开报告的形式提供给信息使用者,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关键在于披露是否真实可靠,披露是否充分及时以及披露的对象之间是否公平。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起源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和委托代理关系的形成。同时,会计信息披露必须要合乎相关法律要求,这样不但能够符合三公原则要求,同时,也和人们所认同的价值观相一致。从世界金融市场的实践情况来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只是地区和国家的问题,也会对金融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在2015年,日本企业东芝集团财务丑闻曝光,震撼全球,连续多年造假、至少涉及业务部、3任社长参与此案,谎报利润12.7亿美元,是日本企业界最大的一件财务造假案件。这好比一些发展国家,我国的证券市场还处于低水平,不仅发展速度慢,而且起步时间也很晚,这致使我国的证券市场在制度制定和监管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尽管我国的证券市场表面看上去非常繁荣,但实际上有大量的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所以从整体上看形式并不乐观。例如在原野公司和万福生科这两起事件中,都能发现信息披露内存在虚假的问题,由此可见信息披露失真的现象在当前的市场并不少见,甚至可以说在证券市场中这种现象随处可见。针对这种现象,影响到证券市场并产生了极坏的恶劣影响,市场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而且很大程度上不利于证券交易市场的有效性。如果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现象愈来愈普遍,那么市场的风气将越来越差,市场出现严重的缩水,与此同时市场中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投机行为,也会使一些投资者对投资证券市场失去信心,这一系列的后果便是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证券市场之后的成长。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J.Mylonakis P Tahinakis(2015)建立环境成本效益模型进行研究,经过分析他指出当前很多公司披露的与环境会计有关的信息大部分都是建立在企业的环境成本的基础之上的。

Guthrie(2016)经过多次调查探查发现,随着科技水平的逐渐提升,社会的不断进步,技术信息的迅速发展,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的方法也在不断变化着,其中有些是通过独立的环境会计报告被大众知晓,还有一些上市公司的官网成为了公司的重要披露途径。

Crinne Coretse(2017)的研究主要包括于信息披露质量和企业声誉这两个方面。然而我们是通过前者社会责任报告的计分与后者进行关联。经过研究与分析,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促进着企业的口碑,质量越好也就代表着口碑越好。除此之外,企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发展速度在某种情况下也对企业的声誉产生了影响。

通过对大量的外国的会计信息披露和企业治理经营的研究成果的分析,我们很方便就可以得到会计信息披露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在某种程度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1.2.2国内研究现状 在2000年,我国开始进行了一番探索,主要是研究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问题,并且结合我国证券市场实际情况,我们产生了许多相关研究结果,并发现了很多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建议。

高丽提出,企业独立董事的股票期权方案和公司执行董事的股票期权方式应该有所差异。因此要想要充分发挥企业独立董事的作用,那么就应该尽可能建立相对完备的独立董事报酬体系。

李慧云、李丁俏、刘娇娇(2016)主要是将上交所上市的120家公司挑选出其中以制造行业为主的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分别从以下四个角度来分析公司治理和自愿性信息披露事前的联系,这四个方面分别是:董事会的规模、董事会中持股人数的占比、流通股的占比和股权集中程度,研究的结论也说明了这四个方面决定着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的自愿性。

刘婷婷(2016)分别从公司的规模、公司资产质量情况、公司债务情况以及公司价值这四个角度出发,来分析他们对会计信息披露影响程度,从中我们发现了大部分的财务指标是不能支持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只有从公司规模和公司债务状况这两个方面来看是有一定的影响因素的。

夏雨佳(2017)把一些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自评报告当做了该研究领域中的研究对象,表明我国现阶段的上市企业在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和披露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第一个是上市公司没有认识到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了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的过程中没有动力,这虽然算作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部分,但是却很难将其进行标准化进行衡量和评价,而且上市公司也没有将有关企业内控的信息实行具体化的披露,与此同时,在内部控制的有关披露时,其中大部分都是人为的选择,并且在这些披露中,缺少了事务所的审计意见披露。

刘金彬(2016)认为,不一样的企业应在企业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应该运用各异的披露方法,我们将货币定量和文字描述这两种方式相联合,从而进行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管亚梅,赵瑞(2017)选取的研究对象则是我国23家煤炭上市公司,分别从三个角度来分析会计信息披露:公司特征、公司治理和公司外部压力。从研究结果分析,公司的规模越大、运营能力越强、政策执行力越强,它所对应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水准也越强。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部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必须通过公开报告的方法,将公司在一定时间周期内的经营情况、财务情况以及公司内部变动情况等,以会计报告形式提供给证券监管部门,同时,在审计之后向社会公布。会计信息的披露必须要全面、规范、及时。从实际状况来看,我国的上市公司,从会计信息披露这个角度出发,还拥有着一些信息不准确、不及时等问题,对整个证券市场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在整个证券交易市场中,包括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权利人,会计信息的监督者和会计信息披露提倡者。所以,对于那些已经上市的了公司,我们要尽可能的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一旦提高了披露质量,也会影响到上述所提到的三方。首先对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来说,会计信息质量的增加能够更快的满足他们的需要,帮助他们做出准确的判断;其次,对于提供会计信息的企业来说,其所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如果能够提高,那么企业就能够在广大的投资者面前树立一个良好的诚信形象,进而得到更多投资者的关注和信任,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投资;最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也对信息监管者产生了有利的影响,构建一个良好的金融证券交易市场,保证市场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加快我国金融金融交易市场的繁荣发展。

1.4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的方法有: 文献研究法。主要是查找一些相关书本和数据库的信息,阅读、分析和总结该领域在全球范围内的研究成果。充分利用对文献的阅读、分析和整理,力求全面了解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相关准则和要求,为之后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案例分析法。在这篇文章中,主要是以莱绅通灵这个公司为范例,并且通过分析该企业的数据,去熟知并掌握相关企业的股票收益、成长能力以及盈利等,从而能够探讨绅通灵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存在着哪些问题,并针对其存在问题提出对策。相关理论内容概述 2.1会计信息及披露 会计信息的定义是公司的会计进行一系列的运算、确认和记录等,带给那些会计信息使用者相关的公司情况,在这当中还包括企业的财务数据,运营数据和企业的现金流量等。那些信息的使用者通过公司给予的信息进行相关的选择,与此同时,这些信息也是考核公司管理者执行经济责任的能力、加强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

随着时代的发展,证券交易市场的有关法律规定也在一直的改进当中,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己经被我国的《公司法》定义为:上市企业的一种日常的行为规范和活动标准,指的是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规范的框架内上市公司的股票进行发行和交易的活动,并且要按照规定的要求向市场进行公开披露。进行会计信息的披露不仅仅是因为投资者和市场的需求,而且也是企业的所有权和企业的经营权所分离之后而自然形成的结果,它在保障着证券投资者们利益的同时还制约着企业经营者。

我国证券监管管理协会发布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以及上市企业只能在有关法律规定中进行披露会计信息,这样才可以让企业的股票在证券市场上进行贸易。准备上市或者己经挂牌上市的企业应该将招股说明书、募集说明书、上市公告书、企业定期的财务报告和企业产生重大事项而出具的临时报告等与上市公司息息相关的事项进行披露。在企业上市前期的准备过程中,必须将本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和募集说明书进行披露,并且还要将上述公告书发起公布,这是第一次进行披露的公司必要的行为。随着公司的成功上市,那么上市公司就要定期的将企业的相关报告加以公布,只要上市公司的股票还能够在证券市场中进行交易,这个公布过程会一直伴随着该上市公司。

根据我国有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规范,国家强制要求企业公布的信息都有法律条文来加以规范。不但对这些信息所公布的时间以及格式上都有明确的说明,同时还要包括企业的介绍、公司主要经营的项目信息、相关的会计信息、重大交易的信息和审计意见等与上市公司全面相关的基本信息。这样不但能够使广大的证券投资者全面的了解企业,保障了信息的全面性,同时还能够确保企业在规定时间内披露信息,保障了企业信息的实效性。国家要求上市所强制披露的信息不但能够有效地提高了股票交易的信息透明化程度,而且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也是一种强有力的监督管理体制,保证了企业基本信息的真实可靠,也使股票投资者能够轻松及时的利用与上市公司有关的信息作为参考,从而形成投资决策。

2.2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 为了保证信息披露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政府部门发布了信息披露制度,自从这个制度的推行,使得信息披露这个形式更加标准和统一,有利于信息使用者的使用。

对于披露时间方面的判定,目前处于IPO申报阶段和上市后,都必须将上述制定的三类项目给予披露。当前,对于那些最开始的信息披露有关部门的要求比较严厉,并且从信息完整性这个要求出发也更加的严格,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让那些刚进入市场的企业进行严格的检查。对于公开意愿的判定,对于公司一些风险信息的披露,公司是必须要履行的,但是对于要披露什么风险信息,还有披露多少风险信息,这完全取决于公司。然后对于历史属性的判定,信息、生物资产和交易活动都属于历史属性,并且他们三个是在历史信息范畴之内的,然而风险信息不属于这个范畴,它主要是处于前瞻性信息的范畴。当我们处于信息披露的进程中时,上市公司必须要根据规定来进行信息披露,与此同时,处于不同领域的公司要根据不同的规定来披露信息,披露本公司的运营状况,并且还要按照披露需求来进行披露。披露的分类由下表可知: 表1 会计信息披露的不同方式 披露标准 分类 披露内容 财务信息以及非财务信息 披露时间 初始性的交易行为信息以及持续的信息更新 披露意愿 强制性的和自愿性的信息披露 披露期间 定期披露以及不定期披露 披露属性 历史总结性、前瞻预测性 披露的信息类型 按照法律法规需求和监管部门要求披露的信息 法律依据 披露的全部信息、按照银监会规定披露的部分信息 2.3 会计信息披露的标准 根据会计信息披露的标准以及不同的的部门,大约能分成这几种,如下表所示: 表2 会计信息披露标准 颁布单位 制度名词 相关标准 财务部 企业会计准则 可靠性、及时性、重要性、明晰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实质重于形式 中国证监会 上市公司合理治理准则 完善性、准时性、真实性、准确性、公平性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 完善性、准时性、真实性、上海证券 上海证券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评估方法 完善性、准时性、真实性、准确性、公平性 深圳证券 深圳证券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审核措施 完善性、准时性、真实性、准确性、公平性、合规性 3.莱绅通灵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3.1 莱绅通灵公司简介 莱绅通灵,是莱绅通灵珠宝股份有限公司注册的商标品牌,该公司主打的商品是珠宝饰品和一些工艺美术品等等。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公司始终坚持成为世界级优秀珠宝企业为目标,在不断的发展过程,公司已经成为世界知名的珠宝品牌。

3.2 莱绅通灵公司相关财务信息 表3 莱绅通灵利润表部分水平趋势分析表 利润表 2015 2016 2016增长比例 2017 2017增长比例 营业总收入 14.91亿 16.51亿 11% 19.64亿 19% 营业收入 14.91亿 16.51亿 11% 19.64亿 19% 营业总成本 12.54亿 13.52亿 8% 15.82亿 17% 营业成本 6.886亿 7.578亿 10% 8.934亿 18% 研发费用------20.58万--营业税金及附加 4660万 4221万-9% 5262万 25% 销售费用 3.914亿 4.076亿 4% 4.880亿 20% 管理费用 1.158亿 1.314亿 13% 1.486亿 13% 财务费用 683.2万 935.6万 37%-13.63万-101% 资产减值损失 422.7万 334.6万-21%-86.16万-126% 营业利润 2.373亿 2.989亿 26% 4.025亿 35% 减:营业外支出 177.9万 152.3万-14% 157.3万 3% 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净损失 21.47万 29.09万 35%----利润总额 2.411亿 2.997亿 24% 4.118亿 37% 减:所得税费用 6056万 7890万 30% 1.023亿 25% 净利润 1.805亿 2.208亿 22% 3.095亿 4% 表4 莱绅通灵资产负债表的垂直趋势分析表 资产负债表 2017 2016 2015 2017 2016 2015 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 货币资金-81.48% 786.40% 20.29% 应付账款-0.2735-0.0422-37.05% 应收账款 29.05% 6.39% 32.43% 预收款项 0.6664-0.012 52.63% 其他应收款 99.51% 28.99%-22.97% 应付职工薪酬 15.15% 91.59%-16.27% 其他流动资产 5218.70%-5.21%-39.83% 应交税费 61.10% 0.12% 88.90% 流动资产合计 13.11% 66.39%-7.31% 其他应付款 67.17% 62.40% 17.50% 非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合计 0.1573-0.0371-30.24% 固定资产-0.0507-0.0564 0.0009 非流动负债 无形资产-15.65% 40.13% 30.32% 递延收益-19.71% 6.88%-26.12% 长期待摊费用 9.34% 6.08% 12.71% 非流动负债合计 0.073 0.0688-0.2612 递延所得税资产 51.40% 29.28% 59.85% 负债合计 15.57%-3.53%-30.18% 3.3 莱绅通灵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3.3.1 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 信息的传播主要是保证它的真实性,这也是会计信息披露的最基本的要求。企业不能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而捏造一些不真实的经济业务,比如说为了一己私欲而报假账,虚报信息,改变实际数据,传播错误的信息。使这些信息的获得者收到一些不切实际的消息,从而使他们做出错误的决策。上市公司传播了错误的信息,严重降低了信息的真实性。

通过表3可以看出2016年莱绅通灵的营业收入比2015年增长1.6亿元,增长率为11%,2017年公司的营业收入比2016年增长3.13亿元,增长率为19%,增长幅度接近一倍。公司通过计算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可以得出,在近3年期间,公司的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的数值已经达到了0.52、0.15、0.77,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提升的数值不高,但是公司在这段时间的营业收入的增长率分别达到了4.08%、11%、19%,近三年的上下幅度较大,表现异常。

图1 莱绅通灵营业收入增长率 从表4中可以看出,2017年莱绅通灵增长最多的是应收账款和其他流动资产,与2016年相比,2017年增长了4,000万元,增长比例大概为29.05%,但2017年莱绅通灵提取的坏账准备比2015年和2016年低,如表5所示,在2015年,坏账准备计提比例达到了5.02,在2016年,坏账准备计提比例达到了5.00,2017年坏账准备计提比例是0.16。其他流动资产比2016年增加74,459万元,增长了5218.70%。2016 年是公司在创业板上市,但公司的业绩较2015年下降很多,所以公司在2017年利用关联交易、虚假资产等来粉饰财务报表。

表5 坏账计提准备情况 相关年份 类目名称 相关金额 所占总额比例(%)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坏账准备 2015 单项金额重大并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 56,702,966.20 72.66 5.00 2,835,148.31 单项金额虽不重大但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 21,335,785.88 27.34 5.06 1,079,403.90 合计 78,038,752.08 100.00 5.02 3,914,552.21 2016 以账龄作为信用风险特征组合 116,731,996.68 100.00 5.00 5,836,599.85 合计 116,731,996.68 100.00 5.00 5,836,599.85 2017 以账龄作为信用风险特征组合 435,383,390.05 100.00 0.16 710,532.93 合计 435,383,390.05 100.00 0.16 710,532.93 3.3.2 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 部分上市企业中,一些会计信息披露的不足之处主要展示在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称不足。在向外传输信息的同时,那些有利于公司的信息大量的传播,那些不利于公司的信息却随笔带过,这样对于投资者来说,有可能会产生不正确的决策。对于会计来说,在相关应对之后的经济中,还有和它相对应的会计环境,包括有许多不能预测的未来与不明确的各种原因,然而我们国家的会计信息披露不明确性的缺乏,使得决策者在确定的时候不能准确的选择。

(1)隐瞒企业的偿债能力信息 在2015-2017年间,通过分析了这几年的年报,我们可以明显的发展公司这几年除2017年长期负债为235.3万,2015年和2016年无长期的债款,公司的债款几乎都是是流动负债,这三年的总金额分别是4.805亿元、4.627亿元、5.354亿元,并且流动资金的总数已经分别达到了13.90亿元、23.13亿元、26.16亿元,通过这些数据统计分析,这几年的流动比率的数值分别是2.89、5.00、4.89,虽然流动比率的数值不低,但是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公司应该收入账款的账龄和各个账龄阶段的资金总额,并不会公布于众。

(2)有关研发费用方面的信息披露过少 莱绅通灵仅仅披露了研发费用的数据信息,如下表6所示。在莱绅通灵所发布的财务报表中,仅仅是对研发投入、营业投入以及研发投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情况进行了披露。格局披露情况来看,莱绅通灵的研发投入占比是呈现逐年上涨趋势的,由2015年的0.35%上涨至2017年的1.11%。从增长比例情况来看,莱绅通灵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费用不断增加,由此来看,莱绅通灵对于产品研发具有重要关注。但是,由于披露信息过少,投资者无法从其目前披露的会计信息中,判断研发投入的具体使用情况,这样就不能够使投资者充分的了解到公司研发实际情况,进而对投资决策造成不利影响。

表6 2015-2017莱绅通灵年研发投入 单位:万元 项目 2015 2016 2017 研发投入 129.00 323.16 1,408.76 营业收入 36,761.26 49,572.40 126,605.83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 0.35% 0.65% 1.11%(3)重要事项披露不充分 从莱绅通灵近三年的年报中可以看到,公司对于关联方和关联交易来说,披露不完整,然而公司对于资产重组、有关担保项目、优化募集金额的使用方法、从而获得谈判数据信息、关联方交易等这几个方面,信息披露也是不完整的。如2015年12月公司通过与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签署的《最高额抵押合同》取得其4000万元综合授信,以公司的朝阳区酒仙桥路甲 10号 3号楼星城国际 17层、18层(标识层为 19、20 层)房产及分摊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为抵押,最高贷人民币 4000 万元。一年后合同失效。害怕该信息发布后影响其公司股票市场,公司2015年没有发布此重大信息。

3.3.3 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 会计信息发布时间极其重要,不具有时效性将会引起很多麻烦。首先,这使得背后的内幕交易和市场控制等现象易于发生,中小型投资者的利益受到侵犯;

其次,没有及时性信息的价值也相应减少。如果公司没能及时发布自身信息,先得到信息的人便可以针对信息先其他人一步制定计划或行动,这样就可以避免面临风险,从而牟取暴利,这对其他机构或人员而言并不公平。同时,内幕交易,如改变投资方向、人员调动等,将会越来越多。于投资者来说,因为没有及时获取信息而对坏领域进行投资,产生了金钱上的损失;

于证券市场的管理机构来说,加大了监管的难度,使得披露的执行不对称。

依照《我国上市企业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制度,总结报告需在当年底结束当天开始的一个季度内上交,年中报告需要在当年上半年结束当天两个月之内内上交,月季报告需在当年第3个月、第9个月后的1个月内上交。莱绅通灵2015到2017年符合以上规定,及时的披露了公司信息,对于这一点,毋庸置疑,莱绅通灵是上市公司中做的比较到位的。

3.4.莱绅通灵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由浅析 3.4.1 相关制度的不健全,监察力度不足 目前,我国的相关法律体系仍然在完善中,如果多个部门间具有政治关系就会使得他们之间的划线不清晰,相应的协调措施难以实施,管理权与探究哪个部门应承担责任时不好分辨,从而导致公司管理能力不足。虽然证监会发布了信息披露应遵守的规则,但占据报告主位的财务报表以及如何产生相关信息却又是按照财政部会计的制度来规定的,两个部门所承担的责任不明确而又几乎不交流,规章制度达不到统一,执行时没有一致的规定做参考将变得无序,有助于造假风气的产生。

由于市场的经济发展的越来越快,各方面的法律都靠向国际,会计法也是如此。我国会计法应结合国际的趋势,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也做出一系列的改革,形成基本的会计制度形式,在会计工作的使用中提供一定的法律依据。然而,我国现有会计法不全面,且有不足之处,与国际法律规定相比明显还有较大差距,应适当调整与完善。此外,会计法更多的是理论,运用实际却并不好使用,如面对违法违规行为,我国的会计准则和规定上只是给出几个模糊的字眼,没有真正的量刑标准,这种标准给会计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危险性。另外,每个企业有每个企业的经营范围和发展形势,不同的企业需要的会计核算的标准也不一样。所以,会计法并不是可以全部通用的,更可能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这种情况给会计核算带来很大的困难,加大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最后对企业的投资造成失误。最后,社会的发展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新型的企业和工作形势和范围也不一样,针对他们的发展却没有个性化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体现了法规的落后,造成了信息不准确的现象。

表7 相关法律法规 相关制度 不足之处 企业会计准则 很多方面没有详细说明会计遵守规则,如资产重组会计处理就不具备规范形式,会使公司的报告结果中亏的变成盈利的。

发布支持股份发行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的制度 会计信息披露准则没有说明,不能被执行,如年报需详细说明每股的盈亏,但是没有具体定义全面摊薄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证券法 定义的规范依据模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证券市场归证监会管理,对其进行外部监管。证监会针对会计信息披露问题,设立有关信息披露解释性的法律法规,主要负责对上市公司发行股票、增发等事项的审查,一旦发现信息披露违规情况,需要及时进行做出罚款、责令改正的处罚手段。在相关单位方面,政府通过证监会实施监管,着重监管股票是否发放与公司是否给予上市的方面,而几乎不监管二级市场,让违法的公司钻了空子。于市场方面,某些中介不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给钱就能为其提供假财务报表信息,助长公司造假风气;

而某些股评家和媒体专业水平低下或受贿赂,对公司测评报道时分析不充分不完全,促进了虚假信息传递。政府应加强防范,建立并完善规章制度,并使其惩罚远远大于其得到的利益,避免造假现象的发生,使违法者受到应有的制裁而不能逍遥法外。在赵薇文家文化收购一案中,赵薇公司以五十倍杠杆,收购文家文化,但是,之后媒体曝光,赵薇公司涉嫌操纵股价,而被处罚,最终的处罚结果为禁入股市五年。相比于美国在这方面的处罚过轻,根据美国相关法律规定,一旦发生违规事件,违反规定的人将被支付五百万美元以示惩罚,并关监狱,最长时间是20年。如果监管力度不够,毋庸置疑会计信息披露虚假会愈发嚣张。

3.4.2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非独立性 注册会计师审计时不是完全独立的根据客观信息进行审计,其中包括与某些上市公司私交好或收取贿赂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知情不报反而帮助公司隐瞒造假信息。这使得上市公司违法行为越来越多,公司越来越肆无忌惮。实践时,企业与注册会计师之间是彼此合作的关系,注册会计师本身的独立性较弱。在实际当中,部分注册会计师会为了接受更多的业务,而选择接受企业的邀请,并且按照企业要求对会计信息进行美化,部分注册会计师,尤其是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在合作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通常会无奈接受合作单位的要求,进而出现会计信息虚假问题。以下是几个典型的会计师失独案例:

表8 注册会计师失独案例 事件名称 审计单位 审计失败原因 安然事件 安达信 1.信息造假,知情不报 2.业务的执行违反了利益的获取 3.安然公司的财务主管与安达信之间不独立 世通事件 安达信 1.缺少了关联形式 2.不具备该行业所需要的谨慎和质疑心理 3.规划审计执行流程时没有充分了解会计流程 4.没有得到满足其审计意见的直接审计证据 银广厦事件 天中勤 1.银广夏发布合并报表时,虚报情况,既没有消除和子公司来往的相关交易,没有根据股权协议建议的比率合并子公司,2.注册会计师没有很好的验证收款对账 3.注册会计师没有很好的分析数据 4.负责审计天津广厦的人员不是注册会计师,专业水平低下 5.相关审计的工作人员没有发现违反国家税法相关规定的增值税剧增现象及所得税出现奇怪状况。

3.4.3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以往存在的问题,导致大多数上市公司依然以股权结构为主要导向,国有企业几乎全是。这个结构赋予了大股东几乎所有的控制权力,使得他们可以直接决定公司业务的去向和选择,而没有这样权利的其他股东没有办法插手,所以更不用说管理信息了。一旦这样造成的结果,那么在注册会计师审计时就无法确定得到的信息是否正确且有用的。此外,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没有很好的监管高层。高层通过监事会来对底层进行监管,但由于大多公司监事会能力与监管范围并不大,甚至有些里面的人员有的直接效忠高层,更加难以发挥作用。另一方面,监事会进行工作时并不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从而并不能很好的做到监督的职能。

4.如何规范莱绅通灵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 4.1 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强化监督 确保对策的执行时机正确,并执行如下策略。第一,适当修订完善《证券法》中对相关经济信息发布时所应遵守的规定,创造上市公司执行信息披露的良好环境和积极氛围,构建完整体系,使其信息发布时达到准确、充分、及时的要求。第二,在修改和补充相关法律法规时,修订并完善证券民事责任的具体规章制度,建设良好的诉讼机制,并将各种违法行为对应的诉讼方向、惩罚措施表达清楚,形成适当、顺畅的信息披露制度。查找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过程中可能存在违反的法律的行为,应设置相应惩罚措施避免其发生。对于信息披露行为的规范,事实上披露过程由法律约束管理。相关部门尽责依法查办,加强管理,从而使公司明白违反规则需承担的责任和后果。

最近,管理国内上市公司发布经济状况信息的相关监督部门是证券监管机构和证券交易所。他们与企业发布自身信息内容、所遵守规则、形式等息息相关。公司开始运营上市后的一切信息披露大多由证券交易所来管理。与之相比,证券监管机构的管理对象就仅仅是某些大规模项目或者违反了规章制度的作为。而有一个不足之处就是,虽然政府管理着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走向,但应尽的责任没有承担完全。对政府的建议是,完善披露信息的规章制度,真正成为管理者。

4.2 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功能 通过促进合伙制会计事务所的发展,可以减少会计师注册时所犯的错误从而降低耗费的资金,进而增加会计师执业质量,让大众更加相信会计师(有限责任合伙制LLP)。其中LLP会计师事务所的制度原则是,用它所有资产来为它的责任(有限)进行担保。任何一位合伙人承担着其执业责任(无限),而他们之间没有联系,不会被其他合伙人牵连。这样的结构同时具备了有限责任与合伙制的好处。因此,目前较重要的项目就是有关部门应该把一部分会计事务所变成有限责任合伙制,且越快越好。

在此,我们可合理利用发展个人赞助的会计师事务去强化注册会计师的审核能力。尽管个人资助的公司规模不大,面向的对象少,却可以达到中小型工商企业和越来越多的除审计会计之外的业务的要求,与规模大的公司相比,它做到了大公司做不到的方面。除此之外,个人资助的公司需要承担的责任会约束工作人员,使其规矩做事,进一步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功能。

4.3完善企业内部管理 一是不断完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特别是目前企业所有权过于集中,要解决这个现象就要将股权分布在不同人或高层中,使得不同高层拥有相当的股权进而权利也差不多,互相牵制。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减持国有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可以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回购国有股、债券转换等,最终将国有股转换为流通股。随着流通股比例的增加,公司内部的利益纠纷将减少,从而提高了信息披露的质量。其次,关于监视会不尽职的问题,通过设立完整周详的审核会计委员会的制度,解决这个问题,使公司对高层的监督能够更好的进行。事实上,审计委员会本身是发达国家为处理会计欺诈和审计缺陷而设立的机构。通过组建新的审计团队,提高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可以减少高层管理人员与注册会计师之间的利益联系,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审计的独立性。

结 论 揭示上市公司的相关会计信息是从古至今都热门的一个分析项目,但由于做的人多了,未经同意便披露或对披露信息造假的现象也就多了。在现代科技时代,经济发展越发快速,相关部门需要对上市公司的经济状况详细了解,因此需要严格管理揭露公司信息所使用的形式和对其执行状况的监督。在这篇论文中,提出了莱绅通灵的经济状况并对其分析,我们可知该公司前三年对外发布的经济状况并不完全真实、全面,也不具有实时性,这违反了披露所遵守的规定,并从该方面提出了现象的形成原因(完全以利益为主要驱动力,监督松懈,公司内部高底层管理结构需完善)。并根据上述原因,提出相关解决方法。本文只对莱绅通灵近三年的年报进行分析,发现该公司关于披露信息面临的难并解决该问题,由文章知为分析全面我们应该增大抽取的样本,结论会更具有正确性。

致 谢 经过几个月的研究写作,在本论文即将完成时,第一个出现在我脑海中第一个想要感谢的人就是我的导师李政老师。在整个论文完成的过程中,由选题、上传开题报告到对参考文献的阅读、调查、总结,都是在李政老师的帮助教导下完成的。论文的一次次修改,他都给了我专业的建议和指导,耐心的给我提出修改建议,因为他的帮助我才能顺利地完成论文。对于本科四年教导我们的老师我也衷心表示感谢,是你们对工作的热情、对学生的负责、向我们传播高深学术,使得我能在踏出校园之时具备基本的知识和一定的能力,并树立了自主学习的独立意识。

在完成这篇毕业论文时,我也感谢我的室友给予我支持,还有一些 在各方面给予我帮助的朋友们。

除此之外,我的家人对我的支持与鼓励也是我完成论文的动力源全之一,谢谢你们,让我遇到挫折也不轻言放弃。

最后,感谢老师们辛苦批阅这篇论文。

篇6: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信息披露不充分。表现为公司对应披露的信息不作全面的披露,而是采取避重就轻的手法,故意夸大部分事实、隐瞒部分事实,误导投资者。有的公司甚至对一些重大事件不予披露,如深发展96年3月至97年4月间,动用3.11亿元直接炒作本公司股票;佛山照明在95年5月至96年11月间,违规贷款6.3亿元给银行和证券公司。这些重大的违法、违规事件在被查处之前有关公司根本没有通过任何方式予以披露。

3.信息披露不及时。《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发生可能对上市公司股票市场价格产生较大影响、而投资人尚未得知的重大事件时,上市公司应当立即将有关重大事件的报告提交证券交易所和证监会,并向社会公布,说明事件的实质。这一规定对于防止知道未公开信息的内幕人士进行内幕交易有积极的意义。不过,信息披露不及时的`现象也是时有发生,如:97年6月石家庄宝石电子公司市场畏缩,黑白玻壳及显像管生产线相继停产,这一重大生产经营环境变化的情况在年报中没有公布,直到98年4月30日才予以披露。

上述罗列的这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都直接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失真,对于股市健康发展、对于国企改革乃至对于社会、国家来讲,都是贻害无穷的。而对于广大股市投资者来说,会计信息的失真会给他们的投资决策带来误导,以至投资失误带来损失,将会打击投资者的信心,不利于股市的正常发展;信息披露的不规范,还容易产生内幕交易,造成公司内幕人士的“信息优势”,产生哄抬股价或刻意打压股价以牟取暴利的现象;会计信息的失真,会掩盖上市公司生产经营中的某些矛盾,造成国有资产和财政收入的大量流失,此外,还可能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为部分作风不正的上市公司领导的贪污腐化大开方便之门,动摇企业的发展和生存之道,污染社会风气。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的原因分析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表面上看责任在于公司的会计人员,实际上,实践中的会计信息的制造和发布不是由会计人员独立完成,而是受到了多方的干预。这种出于各种目的的干预,使会计信息的质量、披露的完整性与及时性受到了影响,当这样的干预使会计过程偏离正常的轨道时,便产生了信息披露的不规范。具体说来,导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规范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有关管理部门执法不严,部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责任人员法制观念淡薄。目前 ,我国证券市场已出台了《证券法》及〈〈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细则〉〉等法规,对会计信息披露行为起了规范作用,实践中也依据法律、法规对某些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作出了制裁。不过,现实中,存在违规但没有受到处罚的行为却仍然大量存在,股市中信息披露为“大户、庄家”的操纵行为服务的现象时有发生,有关管理部门执法不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助长了违规行为,也客观导致部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责任人员法制观念淡薄。

2. 上市公司会计人员的“双重身份”导致他们地位不高,利益得不到保障。在我国股市中,国有股占了最大比例,由于产权不明晰等原因,往往导致国有股产权主体的虚致,上市公司的经理人员常常缺乏明确的国有股产权主体的约束;而社会公众股东极为分散,无力行使对公司经理人员的制约。因此,上市公司经理人员的经营行为往往会脱离股东的利益,利用职权阻挠反映他们不合理甚至违法的会计信息对外公布。而会计代表国家利益对公司进行监督就十分困难,因为会计人员既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管理人员,又是代表国家对企业实施经济监督的工作人员。这种“双重身份”使得会计人员在执行财会制度时常常进退两难,若不按经营者的意图办事,其应有的权益就难以得到保障,弄不好还有下岗的可能。这样一来,他们只得依从公司经理人员的意图,编造虚假的会计信息。

上一篇:以播种与收获为作文600字下一篇:《为你自己高兴》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