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站绩效考核督导记录表

2024-06-06

社区卫生服务站绩效考核督导记录表(通用11篇)

篇1:社区卫生服务站绩效考核督导记录表

督导记录表

一、中医药基础设施建设及工作实施情况

1、中医临床诊室配备有中医诊疗设备,已配备中药柜,中药饮片100种以上。

2、已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3、可以开具中医药物处方,非药物疗法人次数占总处方

数比例30%,达到标准。

二、人才队伍建设

1、已配备中医类别医师1人。

2、中医类别医师已参加中医药继续教育,临床类别医师未参加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人才队伍建设资料收集整理不齐。

三、基层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1、未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工作,培训资料、记

录、制度等文件资料收集不齐。

2、未开展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方法,对孕产妇、慢性病患

者健康管理服务,未对社区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中医药行为干预。

3、针对社区老年人、妇女、儿童以及亚健康人群等重点

人群制定了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案,指导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食疗药膳、情志调摄、运动功法、体质调养等养生保健活动。

4、中医药健康咨询活动开展较少,次数不够,开展工作的资料收集也不全,没有中医药健康咨询活动方案、通知、活动照片、记录等。

5、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已经开展,次数达不到要求,资

料收集不齐。

6、设有健康教育宣传专栏,但内容更新较慢,图片、资

料收集不全。

篇2:社区卫生服务站绩效考核督导记录表

一、中医药基础设施建设及工作实施情况

1、中医科设立有一个中医诊室,一个其他中医临床诊室

(针灸、推拿、理疗、康复室),已设立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

2、中医临床诊室配备有中医诊疗设备,设置有中药房,配备有中药柜,有中药饮片300种。

3、配备有煎药设备,但未能够提供煎药服务。

4、已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5、可以开具中医药物处方,非药物疗法人次数占总处方

数比例4.6%,未达到标准。

二、人才队伍建设

1、配备中医类别医师2人,有1名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医师,接受过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临床类别医师接受过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

2、中医类别医师接受过省级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和规范化培训。人才队伍建设资料收集整理齐全、规范。

3、已开展基层老中医药专家师带徒工作,但无资料记录。

三、基层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1、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火罐、敷贴、刮痧、熏洗等

中医药方法辨证治疗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处方比例达到要求。

2、已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工作并在健康档案中记录。

3、已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工作,培训资料、记录、制度等文件以及设备清单等资料收集齐全。

4、应用中医药康复手段,结合现代理疗方法,对中风后

遗症、肢残等疾病进行康复治疗,但是无康复病历,无工作记录,比例达不到要求。

5、已开展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方法(包括饮食起居、情志

调摄、食疗药膳、产后康复等)对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进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以及孕期、产褥期、哺乳期保健等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工作。

6、针对社区老年人、妇女、儿童以及亚健康人群等重点

人群制定了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案,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食疗药膳、情志调摄、运动功法、体质调养等养生保健活动。

7、开展了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方法,对慢性病患者健康管

理服务,对社区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了中医药行为干预。

8、健康教育资料达到要求,能提供6种以上的有中医药

内容的文字资料,播放的音像资料相对完善。

9、设有健康教育宣传专栏,但内容更新次数不够,图片、资料收集齐全。

10、已开展中医药健康咨询活动,但次数不够,开展工作的资料收集齐全,有中医药健康咨询活动方案、通知、活动照片、记录等。

11、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已经开展,次数达到要求,资料

收集齐全。

12、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参与了传染病防治工作,但

无资料记录。

四、满意度和知晓率

篇3:社区卫生服务站绩效考核督导记录表

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本文以梨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重点调查对象, 其医务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分为基本医疗服务, 公共卫生服务、社区服务与管理三项, 通过对主要指标的研究提出如下问题:

(一) 未注意考核对象间的差异性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包括医技人员、护理人员、药房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等, 不同岗位人员的工作内容也存在较大差异, 在目前考核中简单地将考核内容分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外, 其他没有被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中来。笼统的指标体系分类到具体考核对象上无法明确其考核内容, 增加考核实施的难度。

(二) 部分考核指标缺乏代表性与科学性

选取的指标片面强

调服务数量和服务质量等二级指标, 如该指标体系中, “服务质量”二级指标下的“平均住院费用”三级指标与二级指标相关性不大, 不能代表和衡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

(三) 部分考核指标与当地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水平不匹配

社区卫生服务对其服务主体采用的评价指标必须与其发展的水平程度相适应, 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考核指标的过高过低都会导致被考核者为了达到要求虚假填写, 结果将失去真实性。在对梨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查中发现例如“35岁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率”、“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等指标大而空, 与当地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水平不相匹配, 难以确切衡量, 操作可行性不大。

(四) 考核指标繁琐, 考核工作费时费力

社区卫生服务考核

指标体系大而全, 每年考核需要抽调大量人员对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单元进行考核, 其工作量可想而知。例如, “公共卫生服务”一级指标下分成了“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症精神病患者管理”、“居民满意度”共七项二级指标, 而且每项二级指标又包含了三到四项三级指标, 指标设置繁琐。由于一些不必要的考核占用了大量人力和物力, 而实际的考核操作者也确实感到有些考核项目不必要, 结果很容易使考核流于形式。另外, 像“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性”、“协助疾病控制部门进行疫情调查处理情况”这样的三级指标很难进行定量判断, 增加考核实施难度, 考核工作费时费力。

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调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在对具体岗位工作分析的基础上重新构建考核指标体系, 构建步骤如图1所示Á:

(一) 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进行工作分析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对象主要包括以下五类:全科医生、公共卫生人员、护理人员、医疗技术人员、职能管理人员。其中, 全科医生、护理人员可统称基本医疗服务人员。考核对象因其工作内容、性质以及完成这些工作所应具备的条件不同, 所选取的考核指标也要有所差异。根据考评目的, 结合考核对象的自身特点, 了解被考核者在该岗位工作的基本职责、资格要求, 得出相应的岗位分析结果。

(二) 确定考核指标具体如下:

(1) 明确考核对象。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内容及特点,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对象可分为全科医生、护理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医疗技术人员、职能管理人员。相比较以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对象的选择, 增加了医疗技术人员、职能管理人员, 注意了考核对象的差异性, 考核指标全面、客观的反映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服务内容。

(2) 指标体系的确定。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构成以及对其工作分析的结果, 设定全科医生、公共卫生人员、医疗技术人员、护理人员、职能管理人员五类考核对象。具体指标如下:

全科医生、公共卫生人员、医疗技术人员的一级指标包含服务数量、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的一级指标包括服务数量和患者满意度;职能管理人员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 一级指标包含服务质量、满意度。

全科医生服务数量的二级指标可包含:普通门诊人次数、急诊人次数、出诊人次数、院前急救人次数, 手术服务人次数。服务质量的二级指标可包含:门诊抗生素2联及以上联用处方百分比、门诊处方激素百分比、门诊处方使用合格率、门诊处方见效平均时间, 其中门诊处方见效平均时间以类似病症的康复时间为参考依据。患者满意度的二级指标可包含投诉纠纷次数、医疗技术满意度、服务态度满意度、病情解释满意度。

护理人员服务数量二级指标包括住院服务床日数, 家庭病床服务日数, 观察室输液病人数。患者满意度的二级指标可包括投诉纠纷次数、护理技术满意度、服务态度满意度。

公共卫生人员服务数量的二级指标可包含接种的人次数 (包括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 、妇女保健人次数、儿童保健人次数、高血压病人规范管理人数、糖尿病病人规范管理人数、精神病人规范管理人数、艾滋病病人规范管理人数、结核病病人规范管理人数、新建档案人次数、签约家庭户 (人次) 数和健康体检人次数。服务质量的二级指标可包含服务文件书写合格率、规范管理效果总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准确率。患者满意率的二级指标可包含:投诉与纠纷次数、技术满意度、服务态度满意度。

医疗技术人员服务数量的二级指标可包含辅助检查人次数、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执行零差率销售、药房规范化建设情况。服务质量的二级指标可包含:检查报告及时性、检查准确率、检查报告书写合格率。患者满意率的二级指标可包含:投诉与纠纷次数、技术满意度、服务态度满意度。

职能管理人员服务质量的二级指标可包括目标完成情况、差错率、责任感。满意度的二级指标可包括职工满意度、患者投诉率。

(三) 指标标准的确定具体如下:

(1) 量化标准。量化标准往往紧随结果指标之后, 能够精确描述指标需要达到的各种状态, 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指标体系中, 对于全科医生, 护理人员、医疗技术人员的考核, 通常使用量化标准。门诊抗生素2联及以上联用处方百分比、门诊处方激素百分比等指标的考核标准设计参考了山东省卫生厅、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下发《山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 (见表1) 。

(2) 描述性标准。描述性标准常见于特质指标、行为指标之后, 在对整体性绩效结果的评价中运用的较多。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中, 职能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比较复杂, 且服务内容多于维护中心高效运作有关, 适用于描述性标准。

参考文献

[1]马起龙、尹文强、黄冬梅等:《社区就诊患者满意度调查与分析》,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9年第3期。

[2]董恒进、曹建文:《医院管理学第二版》,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葛楠:《综合医院临床科室负责人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山东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4]石晓宇:《医院绩效考核与评价》, 《管理观察》2009年第2期。

篇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浅析

【关键词】绩效考核;社区卫生人员;社区卫生服务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495-02

1 现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员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迄今,全国各地关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尽管有了很大改善,但在制度目标设计、运行等环节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①绩效考核目的不明确,许多地方的绩效考核是为了规范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行为,而不是通过绩效考核激励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为社区居民服务;②考核重点不突出,考核指标大多放在社区卫生人员方面,本该重点关注的社区居民反应性指标缺乏;③考核指标体系不合理,指标本身不具有敏感性和可靠性;④指标的定义不够具体、独立、全面和易懂,极易造成理解错误和无法得到相关指标值;⑤考核主体单一,主要是由卫生行政部门单独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进行绩效评价,而与社区卫生服务密切相关的利益团体或关心评价结果的组织或个人,如社区居民、非政府组织等未纳入评价主体中;⑥考核的实施不规范,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定了相对完整的个人绩效考核指标,也从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两大功能方面进行设计考核的指标,但是由谁来实施考核和如何实施考核,却没有详细的说明和明确的规定,难以保证考核结果的有效性。凡此种种,严重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健康发展,挫伤了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积极性。

2 现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考核的原则与方法

2.1 指导原则:根据现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员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 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及《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办法》的指导原则:①按工作数量定酬,按居民满意度定酬,兼顾岗位工资原则;②按劳分配,促进效率优先的原则;③标准时间设计参照标准时间设计参照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强度、工作技术难度为基数。

2.2绩效考核方法:绩效考核以效益工资为主、岗位工资为辅,在分配中突出绩效。绩效考核分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两大块计算有效工作点数,重点为公共卫生服务的有效工作点数的考核。

工作数量以分钟为单位,按照中心实际开展的工作及所消耗的时间计算点数。根据国家法定工作日251天,8小时/天,共120480分钟每月10040分钟。在根据点数计算点值就是可分配总收入除以社区服务人员工作总时间及总点数。工作质量、满意度和信任度采用百分制进行考核,折算成点数。在群眾满意度与社区居民信任度等方面再权重分配为:他评80%,自评20%后综合计点。得出有效工作点数后根据点值算出绩效工资。绩效考核的衡量单位是有效工作点数,有效工作点数是有效工作时间的有效工作量和工作效率评定,即在一定时间内对各类工作人员均设定有效工作时间、工作量,并进行工作效率评定。工作人员下社区所做的每一项服务,都必须填写卫生服务人员社区卫生服务记录单;其次,在卫生服务人员中进行抽查;再次,在被服务对象进行抽查,以证实服务人员下社区服务的实际情况和效果。

3.考核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①社区卫生日常工作开展情况:如健康档案使用、慢病管理、健康教育、基本医疗、护理、药品管理、老年保健等工作;②重点工作的落实情况:家庭保健员的培养等、返聘专家、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医试点社区站工作开展;③市政府实事工程:如老年人优待、无保障老年人免费体检。

通过历时多次考核,发现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能够按照社管中心年初的工作计划,稳步开展各项工作。大部分单位的领导高度重视社区卫生工作,对本单位的工作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慢病信息化管理方面较为突出,辖区内四种慢病患者信息及随访记录内容均录入微机,做到了慢病信息化动态管理;加大了对下属站的管理与培训,以示范站为标准,带动其他社区站共同进步,进一步促进了整体社区卫生工作的发展。

本阶段考核,社管中心一方面完成了年初制定的考核任务,同时对于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了相关指导,并且在指导考核过程中,积极与社区服务中心沟通,交换意见,为保障本年度市级折子工程、重点工作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谢敏,杨兴华,杨帮翠等.绩效考核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06.

[2] 王勋英.实施绩效考核的实践和体会[J].中国医院,2004.

[3] 龚勋,姚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个人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资源,2008.

[4] 龚勋,姚岚,陈启鸿,陈瑶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个人绩效考核现状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

篇5:社区卫生服务站绩效考核督导记录表

一、慢性病管理

(一)慢病监测

1、村级慢病监测

()村是()否()开展慢病监测,村医接诊慢病病例是()否()填写慢病报告 卡,是()否()在每月例会上报卫生院。慢病登记本项目是()否()齐全,项目少()项。慢病登记本登记与门诊日志是()否()相符合。

()否()建立并执行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门诊制度是()否()上墙,工作是()否()开展。门诊日志是()否()登记35岁以上患者首诊血压值。

()村是()否()开展慢病监测,村医接诊慢病病例是()否()填写慢病报告 卡,是()否()在每月例会上报卫生院。慢病登记本项目是()否()齐全,项目少()项。慢病登记本登记与门诊日志是()否()相符合。

()否()建立并执行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门诊制度是()否()上墙,工作是()否()开展。门诊日志是()否()登记35岁以上患者首诊血压值。

随机抽查慢病病人管理情况()。

2、卫生院慢病监测

卫生院有()无()慢性病登记本,接诊慢病病例后是()否()填写慢病报告卡,是()否()登记在慢病登记本上,慢病登记本项目是()否()齐全,慢性病登记本登记项目少()项,慢病登记本登记与门诊日志是()否()相符合,漏登()例。

卫生院是()否()建立并执行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门诊制度是()否()上 墙,工作是()否()开展。门诊日志是()否()登记35岁以上患者首诊血压值,少登记()人。

绩效考核月报表(含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每月28日以前是()否()上报县疾控中心,迟报()次,漏报()次,报表病种是()否()齐全,数据错误或内容不合情理()项。

(二)慢病管理

1、工作指标

高血压患者总数()管理人数()管理率()%;糖尿病患者总数()管理人数()管理率()%;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管理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空腹血糖控制率()%。

2、档案管理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档案管理是()否()规范,是()否()内容详实,对患者随访和健康指导()次并及时记录。※

3、患者体检

卫生院是()否()对慢病病人每年免费体检一次,少体检()人。

4、培训和督导

卫生院是()否()对村级进行慢病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训()次,培训资料、讲义有()无()、试卷有()无()、培训记录有()无()、签到有()无()、照片有()无(),()项内容不规范。卫生院是()否()对村级进行慢病监测、慢病管理工作督导,督导()次,每次督导()村,督导记录是()否()每单位一份,是()否()规范。

二、严重精神障碍综合管理

1、是()否()对辖区精神病人开展调查,是()否()进行登记管理。线索调查病人数();复核诊断病人数(); 其他病人数()。

2、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建档率()%,精神分裂症治疗率()%。

3、对精神病人是()否()定期随访,是()否()有记录,是()否()记录规范,记录不规范()例,记录不真实()例。

4、卫生院对村级是()否()进行严重精神障碍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训()次,培训资料:讲义有()无()、试卷有()无()、培训记录有()无()、签到有()无()、照片有()无(),()项内容不规范。卫生院对村级进行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工作督导()次,每次督导()村,督导记录是()否()每单位一份,是()否()规范。

5、严重精神障碍网络直报(国家),已录入()人,信息规范是()否()。

三、地方病防治

1、是()否()配合疾控中心做好碘盐监测、生活饮用水监测工作,按时完成采样、调查任务,()项工作未及时完成或弄虚作假,调查、采样资料是()否()规范。

2、对所辖村级生活饮用水井是()否()做好调查摸底并建档保存,包括井的方位、井的深度、使用年限、供(管)水人员姓名、,内容是()否()准确

无误。未建档()单位、无底数()单位,档案项目是()否()齐全。

四.档案管理

2015年全年相关档案资料整理是()否()保质保量完成。

五.各单位准备至少一个健康促进示范创建内容备查。

整改意见:

考核领导签字:

被考核单位院长签字:

篇6: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完成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每个月随访一次,做好记录(记录到电脑),完成每日体检新发现的管辖社区的糖尿病、高血压病的建档工作。每季度组织管辖社区内高血压病或糖尿病患者知识讲座一次。

二、健康教育

每2个月深入管辖社区内开展户外健康知识、宣教活动1次。每个月为社区居民播放健康教育录象2次。

三、保健

1、儿童保健

弄清楚管辖社区内0-6岁儿童数量,并取得联系,开展0-6岁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对0-2岁使用小儿生长发育监测图,对2-6岁使用儿童保健卡。每半年深入管辖社区内的幼儿园、小学开展健康行为、卫生习惯等方面的健康知识讲课或宣教活动1次。每年组织管辖社区儿童体检1次。

2、妇女保健

每季度组织管辖社区内妇女开展青春期性教育、妇科常见疾病孕产期保健等方面健康知识讲座1次。弄清楚管辖社区内现时孕妇及产妇数量,并取得联系,做好记录。对管辖社区内已知孕妇每月随访1次。对管辖社区内产妇产后、半个月、满月时各家访1次,指导产褥期卫生,并进行新生儿卡登记。

3、老年保健

每季度组织管辖社区内老年人开展老年保健知识、老年常见病防治知识讲座1次。每季度在管辖社区内老年人集中地开展老年常见病预防户外宣传活动1次。

四、康复

弄清楚管辖社区内残障居民及数量,并取得联系。每年对社区内残障居民家访2次,并记录身体状况,给予功能评估和康复指导。

五、计划生育

每年在管辖社区内人口集中地开展计划生育服务1次。

慢病管理

1.完成高血压随访人数:___,次数:___

2.完成糖尿病随访人数:___,次数:___

3.电脑管理随访数据是否及时输入:是 否

4.全年完成新登记高血压人数:___,糖尿病人数:___

5.组织高血压、糖尿病知识讲座:第一季度:有 无 第二季度:有 无

第三季度:有 无 第四季度:有 无

20分

10分

5分

2分

3分

健康教育

6.每2个月完成1次健康教育宣教活动:是 否

7.每月完成为社区居民播放健康教育录象2次:是 否

4分

2分

儿童保健

8.已管理0-6岁儿童数量:___,都取得联系:是 否

9.用0-2岁小儿生长发育监测图人数:___,2-6岁儿童使用儿童保健卡人数:___

10.完成儿童健康宣教活动次数:___

11.每年组织社区儿童体检1次:是 否,对受检儿童填写儿童保健卡:有 无

6分

4分

2分

3分

妇女保健

12.已管理孕妇人数:___,产妇人数:___,都取得联系:是 否

13.完成对已管理孕妇每月随访1次:是 否

14.完成对产妇产后家访3次:是 否

15.完成每季度组织社区妇女保健知识讲座1次:是 否

10分

3分

3分

3分

老年保健

16.完成组织老年保健知识讲课1次:是 否

17.完成每季度老年常见病户外宣传活动1次:是 否

3分

2分

康复

18.已完成管理残障居民人数:___,都取得联系:是 否

19.完成每年对残障居民家访2次:是 否,记录完整:是 否

8分

12分

计划生育

20.每年开展计划生育服务1次:是 否

篇7:社区卫生服务站绩效考核督导记录表

为进一步加强中心对服务站一体化管理工作,切实调动乡村医生工作的积极性,为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健康持续发展。按照《宜兴市社区卫生服务站绩效考核指导性意见(试行)》(宜卫[2013]39号)要求制定我镇社区卫生服务站绩效考核办法:

一、基本原则

(一)突出社会效益原则

坚持绩效考核与社会效益挂钩,坚决制止绩效工资分配与药品收入、检查收入等挂钩的做法,切断业务收入与乡村医生收入的联系,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公益性的回归。

(二)综合考核评价原则

坚持以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为考核重点,加大对医疗质量管理考核力度,建立绩效工资与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业绩、职业道德、群众满意度等为主要考核指标的分配办法,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

(三)按绩效分配原则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使乡村医生收入与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和劳动贡献挂钩,合理拉开分配档次,重点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工作人员倾斜,充分调动乡村医生的工作积极性。

(四)可操作性原则

结合单位历史、现状及发展目标,广泛征求乡村医生意见,制定分配方案,方案要合理、便于测算、利于操作

二、考核内容和方式

根据中心和服务站一体化管理要求,服务站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和群众满意度。

考核方式是每月度对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量进行统计,每季度现场进行绩效考核和满意度测评。将按“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量统计表”、“社区卫生服务站绩效考核表”、“社区卫生服务站满意度调查总问卷”进行考核。

三、中心要建立健全对服务站管理组织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运行、服务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管理、协调和相关业务指导。我中心要进一步加强管理组织的建设,健全管理网络,明确工作责任,规范有序开展管理活动。中心主任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发挥管理组织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强中心和站一体化管理,要按照人员、标识、药品、财务、服务、信息、制度、考核 “八统一”的要求,切实加强对站的管理,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一体化管理要常态化、规范化、程序化。由中心负责对服务站全面考核工作。(考核小组名单见附件)

四、考核结果运用考核结果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站乡村医生绩效工资发放的主要依据。工资发放办法

乡村医生工资标准包括基础工资和考核工资两部分。基

础工资参照市政府核定的人员经费标准下发。考核工资包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诊疗收入结余(诊疗收入扣除耗材费用支出)、值班费;另外站长补贴等组成。考核工资测算:根据每月“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量统计表”测算每月各服务站可分配总收入。每季度按照“社区卫生服务站绩效考核表”对服务站进行质量考核,计算得分率;再进行折算就是该发放的考核工资。

备注:当季度服务站绩效考核分值在75分以下的,停发当季度考核工资。存在私自收费、违规新农合报销行为和私自购销药品或开展非法经营活动等行为的,停发当季度考核工资。因失职、渎职导致发生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造成的经济赔偿的,酌情扣发考核工资。

工资的组成:

一、基本工资上按照市政府有关精神执行,按每年3万

发放,目前每月每人只预发1500元,余额年终发放。

二、医疗收入部分包括注射费、诊断费、挂号费、手术

费、换药费组成,减去成本费用后按相应标准提取补贴给乡村医生。

三、公共卫生事业费:建议按各社区卫生站实际完成数,按卫生局标准,经卫生局和中心考核后发放。(例如慢性病管理、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等相关项目)。

四、值班补贴:每班每天20元,每服务站每月600元。

五、服务站长补贴:每人每年1500元。以上各种经费的发放均需考核后执行

芳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3-4-

4附:

芳桥镇社区卫生服务站绩效考核领导小组 组长:吴伟东(中心主任)

副组长:潘敏芳(防保所长)

成员 :杨健(后勤)涂大健、余丽霞(药剂)周新民(财务)张伟(健康、慢病)

篇8:社区卫生服务站绩效考核督导记录表

近年来, 下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五个转变”和“四个化”的要求, 围绕“户户拥有家庭责任医生, 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目标, 努力实现从“打造卫生强区”向“建设健康城区”转变, 从“医疗服务”向“健康服务”转变, 不断完善社区卫生网络建设和制度建设, 基本构建起网络健全、配置合理、功能完善、保障有力、运行科学、监管规范的具有下城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从2006年1月起, 全区启动了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300种基本医疗用药零差率销售”为主要内容、新型绩效考核体系为核心的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工作;从2008年4月起, 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综合改革, 实施了“核需定支, 全额管理, 300种基本医疗用药‘个人零自负’”的试点改革。2010年2月25日起, 下城区作为浙江省首批试点区, 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在破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 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得到了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充分肯定。

1 主要做法

1.1 确定机构性质, 明确功能定位

区委、区政府把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作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政府公共财政职能、关注民生和有效缓解居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 并列入政府实事项目, 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努力满足群众基本卫生服务需求。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政府主办的公益性事业单位, 主要功能是为居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不以营利为目的。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统一设置全科诊室和预防保健区, 以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为重点。建立起以家庭责任医师为主体的全科服务团队, 明确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要服务形式, 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和贫困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 开展以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基本医疗等为内容的“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 实现了“服务功能和服务模式的转变”。

1.2 履行政府职责, 加大财政投入

1.2.1 实施“中心提升工程”

近三年来, 政府共投入7 500万元, 用于改善服务机构软硬件建设, 提升服务功能, 优化服务环境。

1.2.2 实施“站点覆盖工程”

按照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要求, 区政府提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整体建设和改造方案, 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房屋产权属于街道所有的一律免收租金, 不属于街道所有的, 租金由区、街道共同分担。区政府在城市新建、扩建、旧城改造中, 充分考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的需要, 优先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目前全区共设置了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 实现了“服务网络化和全覆盖”。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管理中, 实行“统一布点、统一药品、统一财务、统一制度、统一工作任务、统一业务考核”, 做到“人员互动、工作互通、资源互补、组成整体、形成合力”, 实现了“管理的一体化”。

1.2.3 实施“经费保障工程”

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 建立稳定持续的社区卫生服务经费有效投入机制, 加大投入力度, 确保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正常运行。从“以药补医、以医养防”转向“核需定支, 全额管理”的模式, 由政府全额保障社区卫生工作经费。近六年来, 区财政对卫生事业经费投入年平均增加幅度为22.4%, 2009年达到5 800万元 (不包括基本建设经费) , 其中社区卫生服务公共卫生经费从2003年的200万元, 增加到2009年的1 575万元, 年平均增幅为105%, 达到每人每年38元, 并以每人每年19元的经费标准覆盖到外来人口。另外, 区财政又增加了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保障经费400万元, 以确保“收支两条线”的改革顺利实施, 实现了“经费投入机制的转变”。

1.2.4 实施“医疗援助工程”

从完善管理、规范服务、提高覆盖着手, 加大了医疗援助的力度, 专门制定了《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爱心服务举措的实施意见》。设立了“社区卫生爱心服务站”、“民工医院”、“爱心门诊”和“惠民病床”, 把“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送到了困难家庭和外来民工群体中。完善优惠政策, 规定符合条件的对象在爱心服务站和相应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诊断治疗可享受“十免”、“十减半”、“药费按不同比例减免”等政策, 并明确凡到爱心门诊看病的所有患者处方值控制在50元以内的服务。到目前为止, 民工医院共发放“爱心医疗卡”10 000余张, 各中心共帮扶12 711人次, 减免医疗费用达80余万元。

1.3 实行“三个分离”, 转变运行机制

1.3.1 实行“收与支”的分离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入全部上缴财政专户, 参照政府部门预算编制要求, 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经费实行全额预算拨款, 明确“收支不足政府补, 收支节余用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补偿原则。同时, 对资金的使用实行事前审批、事中监督、事后审计和绩效评估三阶段规范化管理, 确保合理使用经费。

1.3.2 实行“医与药”补偿的分离

参照《浙江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本用药目录》、《浙江省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和临床用药实际情况, 依照“低价、安全、合理、有效”的原则, 从目前常见病、慢性病的临床常用药中选择临床疗效肯定, 价格适宜, 质量可靠, 居民欢迎的300种基本医疗用药, 实行“零差率”销售和医保“个人零自负”, 政策性亏损由政府财政承担, 切实减轻居民的药品费用负担。

1.3.3 实行“收入与分配”的分离

取消原有以经济收入为主的考核分配办法, 实现机构收入、科室收入与职工收入分配“双脱钩”。建立起以有效工作时间和工作效果为主的考核分配办法, 实现“按岗位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实现了“运行机制的转变”。

1.4 完善人事分配制度, 强化绩效考核

1.4.1 实施人员三级聘用制度

按照每万人常住人口配备16名 (外来人口减半) 和每张康复病床0.7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标准重新核定编制, 全区共核定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编制1 078人。在合理定编的基础上, 采用定编不定人的办法实行岗位公开竞聘, 严格准入资质, 推行全员聘用制度, 做到“因事设岗、职责明确、权限清晰、按岗定酬、竞聘上岗”。按照能进能出的机制, 实行“三级聘用制度”, 即卫生局聘任中心主任、中心主任聘任科主任、科主任聘任工作人员, 实行双向选择。制定量化考核标准, 对聘用人员的考核每月1次。凡考核不合格的受聘人员, 应及时调整其岗位;对不同意调整岗位, 或到新岗位后考核仍不合格以及其他符合辞聘、解聘条件的人员, 按照有关规定解除聘用关系。

1.4.2 推行三大绩效分配制度

1.4.2. 1 实行“档案工资与实际工资分轨制”

职工职称工资进档案, 实际工资由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构成, 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劳多得”, 形成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社区医生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岗位工资与绩效工资之比在1:2左右。

1.4.2. 2 实行“岗位工资与绩效工资挂钩制”

按工作内容、工作数量和权重系数设定岗位工资, 根据完成任务的数量、质量和居民满意度确定绩效工资。

1.4.2. 3 实行“中心主任风险目标抵押责任制”

中心主任年前上缴风险抵押金。对完成目标任务好的, 卫生局全额返还, 并按1:1比例配套奖励;对考核较差的, 按比例扣减风险抵押金;对综合目标考核成绩在总分70%以下的中心主任处以全额扣罚风险抵押金。

1.4.3 实行三级绩效考核制度

1.4.3. 1 突出财政绩效, 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的考核

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 结合项目经费的使用效果和经费使用的绩效审计结果, 实行绩效考核, 重点考核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工作完成情况, 主要内容包括预防保健效果、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情况、居民满意度等。考核结果与卫生局班子成员和工作人员奖金挂钩。

1.4.3. 2 突出工作绩效, 加强卫生局对中心的考核

卫生局按照“千分制综合目标任务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办法”和“八大医疗质控标准”, 结合中心预算执行、卫材消耗比例、均次费用控制等情况, 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项目落实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考核, 考核结果与中心主任的收入和中心职工绩效工资总量挂钩。

1.4.3. 3 突出服务绩效, 加强中心对职工的考核

按照“社区家庭责任医生工作手册”中明确的工作规范和标准, 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进行考核, 考核过程中, 重点引入群众评价机制, 通过定期召开街道、社区的意见征求会、座谈会, 开展知晓率、服务利用率、服务满意率等测评, 征求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工作意见, 考核结果与职工个人绩效工资挂钩。

1.5 推行家庭责任医生制度, 深化服务内涵

1.5.1 明确工作目标

按照服务的区域和人口划分责任片区, 建立家庭责任医生制度, 落实工作任务。推行以家庭责任医生为主体, 家庭健康档案为基础, 契约式服务为手段, 健康行为干预为重点, 通过家庭责任医生对管辖居民的有效服务, 确保服务对象得到“温馨、便捷、规范、全程”的社区卫生服务, 形成了“任务到人、责任到人、经费补助到人”的工作机制, 实现社区卫生服务“责任网络化”。使家庭责任医生成为社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努力向“户户拥有家庭责任医生、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目标迈进。

1.5.2 确定服务原则

1.5.2. 1 服务可及原则

每1 500~2 000名服务对象配备一名家庭责任医生, 覆盖到社区区域内的所有居民。

1.5.2. 2 群众需求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以社区群众的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 深入社区, 走进家庭, 服务于群众, 做居民的健康守门人。

1.5.2. 3 全程、全天候服务原则

对服务居民从出生到死亡进行全程跟踪服务, 对有需求的居民开展全天候服务。

1.5.2. 4 综合服务原则

提供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

1.5.3 明确服务内容

为家庭责任医生制定具体的服务内容和工作手册, 主要为居民提供:建立家庭健康档案, 进行家庭健康评价和风险干预;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监测及访视;协助开展传染病病人访视和个案调查, 病原携带者、接触者跟踪;掌握服务对象的接种情况, 发放接种通知;协助高危随访和产后访视, 协助妇科普查, 随访并督促治疗;提供健康教育资料和健康处方;开展个性化的健康咨询与生活方式指导;提供上门出诊、送医送药、就诊陪护、居家护理、建立家庭病床、帮助联系专家和上级医院会诊及转诊等医疗保健特需服务;提供其他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项目。

1.6 加强信息化建设, 构建数字化社区卫生服务

1.6.1 加强健康档案的采集

采集居民从出生至死亡的全过程中所有健康活动数据。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技术, 以个人健康档案为基础、家庭档案为单位、社区档案为范围, 建立连续、完整、动态的个人健康信息数据库。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立健康档案数据中心, 存放管辖居民从生到死, 原始的、完整的、连续性的健康信息, 实现地区服务居民拥有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的初级目标。

1.6.2 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

围绕“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宗旨, 掌握个人健康问题, 采取优先的预防保健和疾病治疗措施;实现对孕产妇、儿童、老人和特殊困难群体保健的有效管理, 建立社区内收集健康问题的正式渠道和评价系统;加强对社区计划生育、计划免疫、慢病、健康教育活动的管理, 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及生活质量;满足社区居民对维护与促进健康的基本需要, 为居民提供全面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

1.6.3 建立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在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与中心HIS、妇幼保健系统、儿童计划免疫系统, 慢性病管理系统之间建立数据共享交换接口, 定期交换就诊记录, 拼接完整的个人健康档案, 为建立社区卫生服务首诊制奠定基础。努力向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现代化”迈进。

1.7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为真正实现“立足社区、面向家庭、便捷低价、优质服务”的目标, 加强了科教工作, 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内涵, 提高全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整体水平。

1.7.1 重视全科医生队伍的培训, 实现“知识结构的转变”

通过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 使医务人员从掌握单科医学知识转向掌握全科医学知识。全区累计参加全科医生培训人数217人, 培训率90%, 其中已完成培训取得全科医生培训合格证书的124人;参加社区护士岗位培训106人, 培训率达80%, 已取得社区护士培训合格证的79人。同时, 开展与英国皇家全科医师协会的交流合作, 选派优秀的社区医生赴英国进修。

1.7.2 实行“牵手1+8, 共同护健康”行动计划

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与省人民医院、浙一医院签订协议, 为每位社区责任医生配备8名省级医院专家作为技术支撑, 不断提高社区责任医生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为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社区卫生服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7.3 参与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估》的子课题研究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适宜技术评估》、《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评估》等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研究;配合制定《全国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与乡镇卫生院服务质量与绩效评估考核标准》。

1.7.4 开展《浙江省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信息化管理规范》试点工作

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高血压人群进行及时随访干预和疾病监测工作, 提高了居民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服药率和控制率, 同时有效地整合已有的慢病防治网络。该项目已列入国家“十一五”重大攻关课题的子课题。

1.7.5 整合区疾控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资源

开展“疾病预防控制进社区省级试点区”和“艾滋病综合防治省级示范区”工作, 建立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形成了“五级防病网”。

1.7.6 分别与中国疾控中心和省、市疾控中心合作

开展了《儿童食物营养监测调查》、《新生儿死亡率调查》、《重点人群艾滋病相关行为干预研究》、《慢性病情况调查》、《社区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社会办医疗机构消毒质量分析》等课题研究。

1.7.7 与世界卫生组织 (WHO) 合作

开展社区居民健康反应性调查;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开展外来流动人口妇幼保健项目;与杭州师范学院医学院合作开展社区护理模式研究等。

1.7.8 及时总结和整理社区健康教育成果

组织编写了一套十册《社区健康教育丛书》, 满足了社区居民对健康知识的需求。通过科研工作, 深化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建设, 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和发展后劲。

2 主要成效

2.1 群众满意, 社区卫生服务认同感得到提高

2.1.1 公平性得到提高

通过将职工的收入与群众满意度挂钩, 使医务人员的工作重心逐步下移到社区和重点人群, 实现“机关围着基层转、中心围着社区转、医生围着居民转”的服务模式, 医务人员服务意识不断增强, 人性化服务不断细化, 以人为本的亲情式服务理念渗透到了社区卫生服务全过程。改革前后的同期对比数据显示, 医卫人员下社区、进家庭服务人次同比上升1.37倍, 下社区的有效工作时间同比增加了2.03倍, 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知晓率、利用率、满意率分别比改革前提高8.7、32.1、3.6个百分点, 分别达到92.1%, 90.3%和97.5%。

2.1.2 医疗费用得到控制

推行了绩效考核与群众满意度密切结合的奖惩制度后, 合理检查、合理用药、降低医疗费用已成为医务人员的自觉行动, 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得到了控制。统计资料显示, 门诊均次费用从改革前的每人105元, 下降到改革后的每人88元, 同比下降了16.2%, 康复病住院床日均费用从改革前的209.1元, 下降到改革后的173.4元, 同比下降17.1%。

2.2 职工满意, 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价值得到体现

通过建立新型绩效考核体系, 社区责任医生下社区、进家庭的主动服务意识不断增强, 赢得了社会和群众的信任。同时,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劳动价值得到体现, 从2007年人员收入情况分析来看, 差距之比约为1:2, 凡是能较好地完成工作任务、主动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人员, 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职工工作的安心度和满意度明显提高。

2.3 政府满意, 改革社区卫生服务预期目标得到实现

改革以后, 从体制上淡化了创收机制, 根除了趋利动机, 促使“六位一体”的服务内容真正得到落实。通过综合改革, 建立起新型的绩效考核评估体系, 有效地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提高了工作效率。改革前后同期对比, 全年家庭健康档案建档率同比上升4.65倍, 签订保健合同的人数同比上升1.55倍, 门诊人次提高了14.84%, 康复病房床位使用率达到98%, 糖尿病、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率分别提高了11%和32%, 抗生素、激素、静脉输液和临床检查的使用更加规范, 基本达到了改革的预定目标。

3 体会

下城区开展该项改革以来, 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机制和新型绩效考核评估体系, 彻底切断医务人员收入与机构业务收入之间的联系, 有效保障群众的基本健康权益, 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知晓率、利用率和满意率均有大幅度提高。改革中建立的各项理论政策依据以及具体实践, 基本达到了“群众满意、职工满意、政府满意”的目标。

3.1 政府主导是前提

把做好社区卫生服务, 保护和促进居民健康作为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 建立起政府牵头、多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 研究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和重大政策措施, 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作用, 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同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同时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纳入部门和街道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核,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政府主办的公益性事业单位, 从而确保资金的有效投入, 配足、配好机构人员, 确保“有钱办事、有人管事”。

3.2 群众参与是基础

依靠群众、为了群众和服务群众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做好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 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 同样离不开居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在实施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过程中引入了“三问四权”制度, 即“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情于民”, 保障居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 确保居民群众在改革中真正得到实惠。

3.3 制度创新是保障

篇9:社区卫生服务站绩效考核督导记录表

【关键词】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公益性;策略

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是我国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民众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职责,医疗服务与民众切身利益关系最为密切,同时社会关注度也比较高。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作为公益性的组织机构,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性正在不断减弱,这导致了民众的诸多不满,同时也与此类组织机构的基本定位相违背。在广大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依然突出的情况下,我国正在大力解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均衡的问题,力争让民众都能享受到良好的公共卫生服务。公益性是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价值准则,不以盈利为目的,追求全民健康水平的不断提升这是其基本经营宗旨,因此加强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性,利用绩效考核来进一步的增强此类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同时也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保障居民健康权基本保证。

一、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就是坚持公益性,国家这些年在的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建设了一大批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这些机构在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绩效考核是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日常管理的重要手段,面对目前这些机构公益性不断削减的情况下,需要在绩效考核方面进行调整。从公益性角度来看,当前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绩效考核指标中缺少公益性指标

绩效考核指标是绩效考核工作开展的依据,绩效考核指标体如何直接决定着绩效考核的重心以及方向,从目前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来看,效益性指标明显占据主导地位,而公益性指标明显较少且权重比较低。举例而言,绩效考核指标更多的是考核医护人员创收多少,而不是服务质量如何,对于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来说,考核结果往往与经济待遇挂钩,如果绩效水平比较低,自身的经济待遇就会受到影响。在这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下,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自然忽视公益性,而强调服务行为的经济性,导致机构的公益性受到负面影响。

2.绩效考核主体缺少公众这一群体

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公众,因此公众低于机构公益性如何最有发言权,目前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绩效考核主体包括上级主管部门以及自身,但是唯独缺少了公众这一考核评价主体。在公众考核主体缺失,对于这些机构的公益性没有发言权的情况下,就更难发挥考核在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性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

3.缺少第三方绩效评价机制

从目前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信度来看,考核信度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在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领域没有引入更具有中立性以及公正性的第三方评价机制,导致了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在自身公益性评价方面存在的失真的情况,这会影响到这些机构公益性发挥。

二、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策略

针对目前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中存在的拖累机构公益性的问题,需要我国相关部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绩效考核问题的解决,构建更加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从而充分发挥绩效考核引导、监督作用,促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更好的发挥自身的公益性。具体来说,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提升公益性指标权重

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中,需要增加公益性指标,提升公益性指标的权重,同时将公益性指标的完成情况与职工薪酬相挂钩,这样才能给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更多的压力以及动力去改善服务质量。另外,上级部门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性状况进行拨款,给予公益性履行较好的机构更多的拨款。

2.纳入公众绩效考核主体

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主体方面需要将公众纳入其中,积极开展360度绩效考核,注意分析公众对于公益性指标的评价,让公众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评价方面有更多的发言权,从而提升这些机构的公益性。

3.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

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方面需要积极探索第三方评价机制,选择那些社会公信力强、有良好中立性,在此工作开展方面具有良好经验的第三方机构来进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性履行方面评价,从而提升评价结果的可信性。

参考文献:

[1] 王凤娥.论突出公益性强化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J].医学信息,2014年25期

[2] 罗湘.突出公益性强化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J].重庆医学,2012年32期

[3] 鄧梦露.重庆市九龙坡区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问题及对策研究[J].重庆医学,2015年25期

作者简介:

篇10:社区卫生服务站绩效考核督导记录表

关于印发《望江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督导考核办法》的通知

各医疗卫生单位:

为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考核机制,积极规范和创新项目管理和服务模式,依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和《望江县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绩效工资考核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现制定《望江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考核办法》,并印发给你们,请对照考核办法要求认真制定本级督导考核文件并组织实施。

二〇一二年十月十一日

抄送:省卫生厅疾控局,省疾控中心,市卫生局,市疾控中心,县人社局,县财政局。望江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督导考核办法

为促进我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实施,提高服务质量和项目实施效果,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评估考核机制,打造望江特色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模式,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和《望江县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绩效工资考核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现制定《望江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考核办法》。

一、常规督导

1、目的 发现项目实施单位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督促其改正存在的问题,帮助和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保障项目工作循序推进。

2、形式 县级督导由各专业机构负责制定督导方案并分头实施,乡级督导由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实施。

3、重点 上次督导中发现的问题改进情况,体检随访就诊人员信息录入情况,组织机构和人员职责分工,责任追究制和奖惩制度,项目运转机制和督导考核机制,项目实施方案和任务计划分解情况,人员培训和督导工作开展情况,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展和月报情况,项目资金下拨和(或)使用情况,抽查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和管理的真实性,重点人群服务的规范性。

4、频次 县级督导每年四次,分别在3月、5月、9月和11月上旬开展(根据需求也可进行适时调整和增加);乡级督导每年四次,分别在2月、4月、8月和10月下旬开展。

5、结果及应用 常规督导工作要建立专项档案,要制作现场督导意见书,发现问题要责令限期整改,整改单位要在规定期限上报改进情况报告;同一问题连续2次督导未整改的,年终考核验收(绩效考核)扣5分。

二、阶段性评估

1、目的 及时评估全县(乡镇)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进度与质量,防止出现突击完成项目任务指标情况发生,督促各单位规范实施项目,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2、形式 县级阶段性评估由卫生局牵头制定阶段性评估方案并组织实施、邀请人社局、财政局参与,卫生局、人社局、财政局负责开展项目资金下拨(使用)规范性审核和实施效果评价,各专业机构负责项目进度及质量考核;乡级阶段性评估由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邀请县级专业机构人员参与。

3、重点 上半年常规督导工作改进情况,抽查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和管理的真实性,居民健康档案完整率和更新率、重点人群服务的规范性,服务对象的数量及服务质量,项目资金下拨和(或)使用情况。

4、频次 县级阶段性评估每年一次,7月上旬开展;乡镇阶段性评估每年一次,6月下旬完成。

5、结果及应用 县级阶段性评估结果作为公共卫生服务单位上半年绩效考核依据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半年结算的依据,并形成文件进行全县通报;乡级阶段性评估作为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半年结算的依据。

三、年终考核

1、目的 评估项目实施单位全年工作质量,督促各级项目实施单位建立健全项目运转和考核机制,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得到不断提升、项目服务可及性和实用性不断拓展。

2、形式 县级年终考核验收由卫生局牵头制定考核方案并组织实施、邀请县人大、政协、人社、财政、新闻媒体等部门人员参与,卫生局、人社局、财政局负责开展项目资金审核和实施效果评价,各专业机构负责项目进度及质量考核,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抽人参与交叉验收;乡级督导由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实施,邀请卫生局、县级专业机构、新闻媒体和乡政府、财政人员参与,在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抽人参与交叉验收。

3、原则 一是真实性原则。抽查单位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和管理真实率必须达到100%,发现弄虚作假的档案,任何形式的考核一律以零分处理,并进行全县(全乡镇)通报。二是公平公开公正原则。严格按照统一的考核方案和抽样原则进行考核,考核人员从考核成员库中抽取,邀请人大、政协、新闻媒体参与。三是信息平台数据为主的原则。凡是有信息平台数据的一律通过信息平台进行考核,同时核实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四是结果合用原则。常规督导和专业考核结果作为阶段性评估和年终考核验收参照依据。如每年先期进行的免疫规划工作考核、预防接种门诊校验、传染病漏报率调查、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防制工作督导等。五是随机抽选的原则。考核所抽取个案从电子平台和(或)登记表格随机抽取,所有单位抽选方法和数量一致。六是奖惩原则。代表望江县接受国家、省、市开展的项目或单项工作督导考核,获优异成绩的单位年终考核验收时加10分,被点名批评的单位年终考核验收扣10分;常规督导和(或)阶段性评估中需要在年终考核中扣分的,在年终考核验收中予以扣除。

4、内容 阶段性评估和11月份督导中发现的问题改进情况,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和管理的真实性,居民健康档案完整率和更新率、重点人群服务的规范性,服务对象的数量及服务质量,项目资金下拨和(或)使用情况。

5、频次 县级年终考核每年一次,项目结束下一年1月上旬开展(遇节假日顺延);乡级年终考核每年一次,项目12月下旬开展(遇节假日顺延)。

篇11:社区卫生服务站绩效考核督导记录表

一、前言

无锡市北塘区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一所集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健康教育、康复、计生指导于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心有职工110人,医技人员占90%。开设床位50张,主要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工作,开展肿瘤康复、中医推拿理疗等特色服务。近三年来,中心获得“江苏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省中医药示范中心”、“无锡市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锡市十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荣誉称号。本文就针对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考核的实践与体会进行阐述。

二、绩效考核实施的背景

自2006年,由街道卫生院整体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来,功能布局重新调整,2007年至2008年进行了规范化建设和服务站的规范设置,逐步完成了人员转岗。2008年通过挨家挨户摸底调查为户籍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2009年成立了9支社区责任医生团队,2009年进行了人事制度政策和分配制度政策,2010年实施了“收支二条线”管理,推进中心综合运行机制改革。为加强对职工的管理效能、服务质量、工作效率等方面的考核,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以服务质量和效率为核心,以岗位责任和绩效为基础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岗位管理和分配制度的不断完善,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工作的更好落实,确保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中心根据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有关绩效考核的要求,制定并实施对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

三、制定考核方案及组织实施

根据《无锡市卫生局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考核综合目标》,结合中心实际,制定《黄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方案。

(一)考核的组织实施

考核的技术质量高低、程度大小、管理责任轻度、工作负荷强弱为依据,以岗位性质、职责、工作效率、管理效能、服务质量、劳动纪律等为主要内容,按照专业技术、管理和工勤三类岗位及等级进行分类考核。

1、成立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组,基本医疗考核组和机构管理组进行考核,做到月有考核、季有评价、年有评优。

2、定期培训学习,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和效率意识。对各级各类人员广泛地进行内部培训,特别对上级的绩效考核指标,目标任务进行学习、解析,提高全体职工对绩效考核目的,意义的认同和理解,对考核标准的掌握,工作要求等为绩效考核的实施奠定基础。

3、充分发挥考核小组作用,在每月考核中,严把考核标准关,强化科主任和责任团队长负责制,加强环节管理和细节管理。制定考核标准,内容包括科室建设、质量管理、服务效率、公卫服务及满意度测评等5个方面,每月10日前完成对下属科室的考核,公示每个科室考核的分数,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并提出整改意见。

(二)考核评定的方法

1、考核层次

一级考核是指中心领导小组对预防保健部、医疗康复部、综合办公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责任医生团队的考核。

二级考核是指各部门对管辖科室部门的考核。医疗康复部负责对全科诊室、康复病区、中医、口腔、五官、医技科室、药房、档案等科室的考核;预防保健部负责对妇保、儿保、计免、慢病管理、传染病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站及责任医师团队的考核。

三级考核是科室负责人、科主任对工作人员的考核。

2、考核时间:每月1~10日考核上月工作情况,并将结果上报考核领导小组。

3、考核的计算方式:

①总奖金=中心基础奖总额(70%)+责任团队服务奖总额(30%);

②中心基础奖总额=总奖金×(1-责任团队服务奖权重);

③责任团队服务奖总额=总奖金×责任团队服务奖权重;

④中心基础平均奖=中心基础奖总额/总人数;

⑤责任团队平均奖=责任团队服务奖总额/总人数。

4、单次奖励

①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根据年底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结合市、区二级考核结果给予参与实际工作的医技人员发放单次奖励;

②论文奖励:根据论文发表的档次给予100~1000元的奖励,并报销论文发表版面费;

③竞赛奖励:对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和获奖的给予200~1500元奖励;

④评优奖励:对获得区以上荣誉的给予300~1000元不等的奖励;

⑤对特殊和科研创新的就实际情况给予奖励。

(三)考核结果的运用

1、根据以上各种考核累计,每季度兑现绩效奖励;

2、考核的层次是自下而上,最终由考核领导小组汇总后公示考核结果;

3、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的考核结果与相对应的科室、部门考核相挂钩;

4、单次奖励为年终一次汇总兑现。

四、绩效考核的实际效果

经过这几年来的实践,绩效考核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起到一定推动作用。责任医生团队工作顺利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基础管理完善提高;继续教育、培训学习人次增加;论文发表数逐年增加;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知晓率、满意率、慢病控制率逐步提高。取2009年(绩效考核前)与2010年(绩效考核后)各项业务指标完成情况对比如下:

五、绩效考核的体会

绩效考核是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执行情况和实施效率的评价,是新医改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二年来有以下几点体会:

1、理念的转变落后于功能的转型。街道卫生院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了2年的时间,通过规范化建设、考核重点的转变,管理模式的转变,促使机构由以病人为中心转变成以健康为中心。但员工服务理念的转变在于管理层不断地给予培训、教育、引导,转变服务理念是一项长期的思想教育工作。

2、考核指标偏高使实际工作难于客观真实。为了使社区卫生服务在短时期内使居民感受到综合性的卫生服务,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了较高的考核指标,层层级级进行考核,为完成任务,势必会形成一些数据的“掺水”。

3、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一是人才数量。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相互交叉,兼职情况严重,使医技人员的工作量增加,有时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二是人才质量,规范化培训和转岗培训,目前难以满足机构的需求,社区卫生服务是面向家庭,融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及相关人文社会科学于一体的新型医学学科【1】。这对人才的要求不是局限于技术层面,一定程度上必应是一位有一定专技水平的社会工作者,社区医院需要复合型人才。

4、多渠道补偿机制急需落实。政府应进一步出台相关政策,采用多渠道补偿办法,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和人才培养,增加在设备配套以及人员培训经费补助方面投入【2】,如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医保的支持,经济发达地区公共卫生专项经费的提高等,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比例,唯有建设科学的财政补偿机制,才能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得以健康可持续发展。

5、信息化建设跟不上绩效考核的步伐。信息管理是否完善,是体现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2】。应尽快开放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平台接口,加快研发相关考核模块,特别是要符合2011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使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从而实现社区卫生管理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鲍勇、刘威、金国军,上海市等社区卫生服务的收支两条线管理动态评价。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24(11):770-773

上一篇:小小救生队下一篇:舒婷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