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单元教学计划

2024-06-03

语文单元教学计划(精选8篇)

篇1:语文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走进春天,用眼去欣赏,用耳去倾听,用心去感悟春天。

2、会认58个生字,要求认清字形,会口头组词;会写29个生字,要求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3、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融入春天,乐于观察,善于欣赏,勤于动手,善于表现。

二、教学重难点

1、认字写字。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发现事物的变化;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以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培养学生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使学生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有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课时安排

识字一 2课时;

柳树醒了 2课时

春雨的色彩 2课时;

邓小平爷爷植树 2课时

古诗两首 2课时;

语文园地一 2课时

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教材是围绕“多彩的春天”来编排的,识字课选的是有关春天的词语,课文写的是春天的景、春天的人、春天的事,口语交际也是关于春天的话题。我在教学时,能体现教材的整体性,注意前后联系。在讲解课文时,引导学生走进春天的图画,让学生用眼去欣赏,用耳去倾听,用心去感悟春天。在识字部分,提示学生去找春天,画春天,搜集有关春天的资料。

由于识字量的增加,少数学生对生字的记忆不够深刻,以后应找一种形象的记字方法,让学生能更快更准确地识记生字。另外,要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使学生的朗读更熟练、更有感情。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的

1、识字68个,写字30个,掌握自字形,字音。

2、能熟练地阅读课文,体会句子和课文的思想。

3、能组词并学会造句。

4、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学会爱他人,体贴尊重长辈,做一名乖孩子。

二、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区分字形,掌握识字方法。

3、口语交际,增强说话能力。

4、理解句子的含义,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课时安排

识字— 1课时; 看电视— 2课时;

胖乎乎的小手。棉鞋里的阳光— 2课时;

月亮的心愿— 2课时; 语文园地二— 3课时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是一组关于亲情的文章。在教学本组文章前,我布置了几件事:留心观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长辈是怎样关心、照顾自已的,并试着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从以前学过的字中发现规律,学会新的字。看电视的时候注意认字,并将学会的字记录下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课文的反复朗读,让学生感悟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温馨,从而产生爱自己的家,爱父母,爱家里的每一个人的情感,并愿意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学会关心体贴家里的每一个人。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的

1、会认71个生字,挥写3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要求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介绍并让学生明白一些词语的含义。

4、依照课文中的句型,学写句子。

二、教学重难点

1、写字、认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说话能力的培养。

3、理解词语的含义。

4、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课时安排

识字3— 2课时;

两只鸟蛋— 2课时。松鼠和松— 2课时;

美丽的小路— 2课时。失物招领 — 2课时;

语文园地三— 3课时

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是一组关于环保的文章,通过学习,我们能感到我们肩负的环保责任。无论是生态环境还是环境卫生,我们都应该好好保护。我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本组课文时,让环保意识渐渐在学生心里萌生,让他们养成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的习惯,激励他们去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学生通过朗读导语,体会对地球大家园的热爱。在本组生字的学习时,我注意引导学生感悟形声字的规律,倡导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自主学习生字,倡导在生活中识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在识字教学中,我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还有待于去探索,去解决。如何从众多的方法中找到适合每个学生个体、个性的方法呢?这还需要我们,乃至于更多的后继者们来不断地努力,还需要为全面、快速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展开更多、更好的尝试。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的

1、通过阅读与夏天有关的儿歌、童话、古诗等,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夏天的美好,感受夏天的情趣。

2、会认72个生字,要求认清字形,会口头组词;会写36个生字,要求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3、通过看、找、画、说、演等各种有趣的方式,积累词语。

4、初步了解动物与自然现象的关系,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阅读与夏天有关的儿歌、童话、古诗等,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夏天的美好,感受夏天的情趣。

2、会认72个生字,要求认清字形,会口头组词;会写36个生字,要求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三、课时安排

识字四 2课时;

古诗两首 2课时;

荷叶圆圆 2课时

夏夜多美 2课时; 要下雨了 2课时;

小壁虎借尾巴 2课时; 语文园地四

2课时

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是一组以快乐的夏天为专题的文章,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写夏天美景的,又有写夏天情趣的,还有写夏天的气象常识的。我在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这组教材的导语,激发学生对夏天的向往和对本组教材的兴趣。在上这组课文前,我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大课堂,让学生注意观察夏天的景物、气候,从而能更快地理解课文。

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规律自主识字,提醒学生留心街道两旁招牌上的字,让学生主动识字,注意积累。另外,我注意培养学生逐渐养成预习的习惯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的

1、会认6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联系生活实际和语言环境理解词语,能用指定的词语说话,能用不同的方法识记汉字.养成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习惯,读、背汉语拼音字母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儿歌,了解阅读内容,感悟语言文字之美,积累和运用语言。

3、认识到遇到困难,只要开动脑筋,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别人做不到的事自己做到了,就是一种创造。

4、提高搜集资料的能力,在学习中主动展示自己的本领。

二、教学重难点

1、会认6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发现和掌握汉字规律,理解词语,养成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习惯。

2、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语言文字之美,积累语言。

3、领会文中讲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习在生活中发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课时安排

识字五 2课时;

四个太阳 2课时;

乌鸦喝水 2课时

司马光 2课时;

称象 2课时;

语文园地五 3课时

第五单元小结

本单元课文,围绕“只要动脑筋,就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主题来编排。我在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读导语,从整体入手,提示学生借助汉语拼音阅读本组课文,初步感知每课内容,并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围绕专题,在学习中主动展示自己的本领。教学后,让学生认识到,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别人认为做不到的事我做到了,那就是一种创造。

在识字教学中,我采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方法。学生可以给认识的熟字加偏旁、去部件或换偏旁,这种连锁累积的数量是很大的。如学习“元”字时,鼓励学生给它去加、去减、去换,学生于是加上了“辶”“囗”变成了“远”“园”;去掉上面的“二”下面是儿子的“儿”;去掉下面的儿则是“二”;这种滚雪球似的方法既简单又实用,扩大了识字量。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会认66个生字,挥写30个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在熟读课文得利除上,体会课文所描写的内容。

4、仿造课文学写句子

二、教学重难点

1、识字,组词、扩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固定词语的含义;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自主学习,并结合实践,积累知识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三、课时安排

识字6——2课时

吃水不忘挖井人——2课时

王二小——2课时

画家乡——2课时

快乐的节日——2课时

语文园地六——3课时

第六单元小结

这组课文是一篇典型的学习数量词的课文,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数量词的用法,只是这次的学习更为系统些,在课文开始之前,让学生回顾了以往的知识,学生在旧的知识的基础上对新的知识能够比较好的掌握,以童谣的方式教学生朗读,使学生觉得朗朗上口,再以大组对读、师生对读等方式,学生自然觉得非常有意思。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会读56个字,会写30个字。

2、能熟练的朗读课文,体会句子和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4、理解课文能容,能按要求说几句连贯的话。

二、教学重难点

1、认字写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句子含义。

3、退回文中所描绘的情景。

三、课时安排

识字7——2课时

小白兔和小灰兔——2课时 两只小狮子——2课时

小伙伴——2课时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2课时 语文园地七——2课时

第七单元小结

这组课文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就接触了许多的反义词,所以在上这篇课文时,以游戏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采用大组合作、师生对读等方式,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了新的知识,在于教寓乐的过程中既复习了旧知又掌握了新知。这篇课文的重点在于让学生会用反义词和掌握新字,让班里在课堂上认的最快的学生当小老师,其余同学的积极性便很快被调动了。

朗读是本组的重点,朗读永远是课堂不变的主旋律。教学活动中,我将读贯穿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演一演等活动环节,学生由“读通课文——读懂课文——会读课文”经历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也感悟了课文中蕴涵着的情感及道理。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如,边读边看图,分角色读,指名读,集体读,四人小组合作读,师生共同读等。并在读后评议,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这样的读落实了语言实践过程,使整个课堂活了起来。

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字词,能熟练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3、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面对困难沉着镇定的心理素质,以及用多观察、多思考的态度去解决问题,同时激发学生去研究、探索科学的奥秘。

二、教学重难点

1、识字、认字。

2、掌握科普常识,了解自然,了解世界。

3、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并有创新。

三、课时安排

识字八——2课时

棉花姑娘 ——2课时

地球爷爷的手——2课时

兰兰过桥——2课时

火车的故事——2课时

小蝌蚪找妈妈-2课时 语文园地——2课时

第八单元小结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我们身边处处是科学”内容较深,学生不易理解,所以在教学这一单元的时我以合作者的身份,和学生一起去感悟,去探索,去发现。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和富有意趣的活动,让学生实践中理解词语,在议中感悟句意,在读中积累语言,感悟语境,在说中训练语言,在评价中激活思维,创设了一种言、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运用得好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兴趣,而且可以活跃思维。针对这样一篇情境优美的课文,让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运用情境教学是恰好不过了。因此,我先让学生欣赏课文中的一幅幅优美的图画,从而产生愉悦的情绪,激发起对课文的朗读兴趣。学生有了这样的兴趣,老师再进行指导,就能更好地把课文意境有感情地朗读展现出来,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在情景中识字。

二、注重方法的选择,在生活中识字:

低年级的学生的特点是不稳定的,集中注意的时间短,持久性较差,注意范围也有局限性。而游戏教学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激发学生人人想参与,人人想表现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轻松愉快。如在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中插入一个游戏,将会出现一个个兴致勃勃的学生,将会使整个课堂蓬壁生辉。如在认识12个生字时,让学生当“小老师”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学生为了展示自己的能干,就会纷纷起来想试一试,这样给学生以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充分自我展示,自我评价,自我完善。并且把生字放到不同的语境、不同的生活中去认识,会有明显的识字效果。

三、存在的不足和方法的改进:

1、在指导书写时我注重了讲解、书空、范写,但由于学生对字体摆放结构特点的理解不够,而使学生的书写时结构不够工整、完美。而且,写字时间长了,学生写字也有点厌烦了,没有兴趣了,也就写不好字了。为了提高学生的写字效率,在学生中多开展一些活动,如师生比赛、生生比赛、书写展览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提高他们的书写水平。

2、学生在课堂上会不时地出现一些细小的错误而未能及时地给予纠正和强调,导致以后这种错误频繁地出现,为避免此类错误的发生,以后应该时刻关注学生,有意识地善于捕捉学生中的信息,注意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时刻调整自己的教学,摈弃“教师心中有教案而无学生”的错误思想。

篇2:语文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以战争为主题。课文以叙事作品为主。

人类历史上,血与火的战争屡屡爆发。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阅读战争题材的作品,可以了解历史,可以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可以看到真善美和假恶丑的两个极端,可以看到人类意志力、智能、体能最大限度的表现,从而获得有益的启示。课文有的记述正义战争的胜利,如《新闻两则》《芦花荡》;有的谴责非正义战争的残酷,如《蜡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亲爱的爸爸妈妈》。正义与非正义的斗争中,真善美与假恶丑都得到充分的表现。

毛泽东的《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历史的记录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通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的敌人取得的。由最高军事统帅亲自撰写的这两则新闻,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教读这篇文章,宜引导学生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把握新闻的内容、结构特点,认识人民必胜、反动势力必败,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孙犁的《芦花荡》叙述一场“英雄的行为”,故事颇有点传奇色彩。“老头子”智勇双全,痛打鬼子,讨还血债,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教读本文,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及环境特征,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掌握解读叙事性作品的思路、方法,赏析人物的立体美、真实美,感受环境描写的诗情画意。

西蒙诺夫的《蜡烛》,赞美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年代用血肉凝结起来的情谊。教读本文,引导学生了解战地通讯的特点,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揣摩关键性语句的丰厚意蕴,提高语言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激发学生消除战争、拥抱和平的正义情感和责任感。

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中,作者以人类的良知严厉谴责本国政府的强盗行为,对中国表达了极大的尊重和同情。这封信抓住火烧圆明园事件,分清是非黑白,议论势如破竹。教师指导学生自读,引导学生感受雨果以人类的名义谴责非正义战争的罪恶所体现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全人类,为祖国的壮大、世界的和平、人类的幸福贡献自己的一切。

聂华苓的《亲爱的爸爸妈妈》,记述作者在南斯拉夫参加的一次悼念活动,再现了半个世纪前一段残酷的历史,表达了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呼声:永远不要有战争了。教师指导学生把握文章四个部分的内在联系,理清文章的叙事脉络,掌握快速准确全面地理解文意的方法。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求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应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训练学生在初读过程中能迅速抓住课文中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提高浏览、连读的能力。

教学本单元,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整个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素养、阅读心智、发展方向。两个基本点:其一,抓住教材的基本特点,教材只是一个例子,但又有举一反三的作用,教师宜引导学生理解教材,但又不囿于教材,培养学生阅读同类文的能力;其二,努力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把课堂由教师的讲堂真正变为学生的学堂,在特定的时空中,学生自主阅读和学生之间的研讨占主要地位,教师只作必要的指导。基于此,在《新闻两则》教学中采用“听读教学法”,《芦花荡》采用“美点寻踪法”,《蜡烛》采用朗读法、讨论法、联想拓展法,《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亲爱的爸爸妈妈》采用讨论法。不管哪一种教学方法,都要让学生用心感受,深入体验,反复比较,深入思考,最终形成自己的心得和评价。

篇3:语文单元教学案例

(一) 教学重点

1. 锻炼开阔严密的思路;2.安排合理清晰的结构。

(二) 教学方法

1. 指导阅读;2.自主参与;3.合作讨论;4.自由写作。

(三) 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课件

(四) 教学特点

自主 合作 轻松 愉悦

(五) 教学效果

1. 使学生明白“思路”与“结构”的区别和联系;

2. 锻炼并提高学生形成开阔严密思路的能力;

3. 让学生掌握安排合理清晰的结构的方法, 培养自觉形成结构的写作习惯;

4. 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

5. 努力体现新课标规定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二、教学过程

导语

同学们, 自然界中各种动物的活动都遵循一定的规律, 有经验人士就总结有“狼有狼道, 蛇有蛇踪”的经验性结论;在棋类的对弈中, 人们也按照一定的规矩布阵, 例如象棋, 就有“车走直, 马走斜, 象飞田, 炮打隔……”的行动规律。作为学生, 我们写作, 也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律, 才有可能写出像模像样的文章。为此, 我们今天就来一块研究 (高中语文第六册写作) 第二单元的“思路与结构”。

(一) “思路”与“结构”。

1. 概念的理解

什么是思路?什么是结构?请同学们根据课本的“写作指导”中的第一和第六自然段的内容为这两个概念定义。

明确: (多媒体)

①思路是在写作过程中, 作者思维活动的轨迹。从表现形式上看, 就是文章的结构。

②结构是文章的表现形式, 是思路的归宿, 是文章的骨架。

③思路在前, 结构在后;思路是思维活动, 结构是表现形式;思路体现轨迹, 结构显示归宿;思路是内在的结构, 结构是外在的骨架。

2. 实例的认识

①学生举例

以上只是理论上的认识, 你能根据你已经学过的文章, 举个例子具体说明哪是思路哪是结构吗?

学生回答可能涉及到不同文体不同篇目, 也可能出现思路和结构混乱的情况, 教师都要注意启发, 正面引导, 多作肯定, 也要恰当地指出其不妥当的地方。

②教师举例 (多媒体)

例1:《项链》的作者莫泊桑为主人公设计了一个从逆境到顺境然后再坠入逆境的曲折经历。起初, 玛蒂尔德在婚姻上的失意, 似乎使她陷入了逆境。但是, 教育部长举办舞会的请帖, 给她打开了希望之门。舞服和首饰的解决, 使她更接近成功。舞会上大出风头, 眼看踏上了成功之路。不料, 丢失了项链, 使她再次坠入了厄运。

(思路)

借项链, 失项链, 赔项链, 还债务, 发现项链是赝品。

(结构)

例2:《药》突出地描写了群众的愚昧和麻木。主人公华老栓愚昧地相信人血馒头能治痨病, 居然让孩子把革命者的鲜血当“药”吃, 而且对革命者冷酷无情, 对刽子手康大叔反而毕恭毕敬。茶馆里的一伙人对革命者宣传革命“感到气愤”;对革命者挨牢头的打而幸灾乐祸;对革命者叹息牢头不觉悟, 纷纷胡说“疯了”。革命者被杀害, 人们“潮水一般”跑去看热闹。

(思路)

例3: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发表于1919年第一篇意识流小说《墙上的斑点》——为了确定是在哪一天第一次看到这个斑点, 作者想起了冬天炉子里的火, 想到了城堡塔楼上飘扬着一面鲜红的旗帜, 想到了无数红色的骑士潮水般地骑马跃上岩壁的侧坡。

看到斑点好象是一枚钉子留下的痕迹, 就想到了挂在钉子上的一定是一幅贵妇人的小肖像画, 想到了这所房子的房主, 想到了铁路旁郊外的别墅。

……

(思路)

这种以斑点为中心的纷繁的意识活动形成了一种立体的辐射结构, 好似一朵由若干片花瓣围绕着花蕊盛开的鲜花。 (可以请学生画出这朵鲜花)

(结构)

阅读上面三个例子, 你能总结一下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吗?

明确:例1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去展开思路进而形成结构的;例2是按照地点的变化去展开思路进而形成结构的, 另外, 它还是双线结构;例3是按照意识的流动去展开思路进而形成结构的, 可以称为“意识流”结构。

3. 范文赏析

第一篇

阅读下面文章, 分析其思路, 概括其结构。 (多媒体滚动, 配音朗诵)

《寓言·人生》 (选自《作文报》2001年11月27日第7版, 作者, 刘遵文。原文从略)

①学生发言 (教师注意适当提示)

②教师明确:思路——听奶奶讲寓言, 自己讲寓言。结构——对比。

第二篇

《我关注生命中的点滴》 (选自《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002年第9期第40页, 作者, 广东考生。原文从略)

①学生发言 (教师注意适当提示)

②教师明确:

思路——关注, 从小处着眼, 关注一滴水;从小处着眼, 关注小狗的生命;从小处着眼, 关注妈妈的泪滴。依照“关注点滴”这一逻辑形成思路。

结构——总, 分, 总。

小结:思路, 有的按时间, 有的按空间, 有的按别的逻辑顺序;结构, 有的单线, 有的双线;有的对比, 有的总分总。

第三篇

《科学是美丽的》 (选自《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001年第3期第14页, 作者, 江鸣。原文从略)

①学生发言 (教师注意适当提示)

②教师明确:

议论性的文章, 也有一定的结构形式。此文也是总——分——总式。

第四篇

《一日三餐》 (选自《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5年第8期第05页, 作者, 江苏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海学校冷念劬。原文从略)

①学生发言 (教师注意适当提示)

②教师明确:此文的思路是把民工的一日三餐与老板的猫的一日三餐作对比;其结构可为

民工的一日三餐老板的猫的一日三餐

早餐 昨天晚饭剩下的半拉馒头黄油面包、牛排、牛奶

午餐 一大把青菜、咸菜冬瓜汤铁板鸡排、冰淇淋

晚餐 两碗大肉面、一瓶啤酒鸡汤鱼翅、燕窝炖木瓜

同学们, 以上我们讨论了思路和结构, 现在, 我想请大家用形象的比喻把它们描述出来, 看谁说得好听, 说得形象。

下面我们讨论第二个问题。

(二) 怎样使思路开阔严密呢?

①学生看“写作指导”第四自然段。

为了强化认识, 我们不妨介绍一种展开思路的方法, 也许对同学们会有所帮助。请大家思考下面的例子。

②教师举例

以作文题“故乡”为例, 运用发散思维的四个维度——相关联想、相似 (类比) 联想、相对 (对比) 联想和因果联想进行审题练习。

怎样思维呢?请看:

相关联想——故乡的山川风貌, 故乡的风俗民情, 故乡的特色物产, 故乡的亲朋故旧。

相似 (类比) 联想——老师和同学各自的故乡, 鲁迅的故乡, 罗中立画中的故乡风情, 古人诗歌中的乡思乡愁。

相对 (对比) 联想——故乡当年的山川风貌, 故乡人生活的今昔变化, 故乡环境的今昔对比, 故乡的风俗民情之变化。

因果联想——我的成长离不开故乡的哺育, 家乡的变化离不开党的政策, 故乡儿女正在为故乡效力。

③请学生根据以上的提示, 画出这种发散思维的图示。 (教师指点)

④教师展示 (多媒体)

⑤按照这种思维方法, 你可以列出简单的结构提纲。只要在这些范围之内, 你的文章一定不会写跑题。

(三) 写作实践

1. 按照以上思维方法, 在下面四个作文题目中任选一个, 列出结构提纲。

梦 路 (或桥) 英雄 孝

教师巡回检查, 指导学生完善, 发现较好的, 准备展示。

展示学生的提纲。

第一, 要用不同的方式, 如黑板、多媒体平台、口头发言等形式。

第二, 要注意尽可能展示多个题目的提纲。

第三, 展示过程中, 教师要尽量给予肯定、指点, 恰当地指出不足的地方, 指导学生迅速修改, 以求完美。

2. 整篇作文。 (任选一篇)

①按照你刚才的提纲写一篇文章, 要求思路明确, 结构清晰, 立意自定, 不少于800字。

篇4:语文单元教学五步法

【关键词】定向;认知;点拨;研读;归纳

单元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实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摆脱了传统语文教学中以课为单位的零碎教学,而是以单元为单位整体进行设计。变单线型、直线型为辐射型网络式教学结构,在单元教学中,既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注重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精神,教学不再是以传授现成知识为主要目的,视学生为单纯接受知识和记忆储存的容器,而是充分重视学生这一特殊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单元教学可以通过五个步骤来完成:定向—认知—点拨—研读—归纳。

第一步,定向

“定向”即制定单元目标。教学目标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单元学习有无明确的目的和针对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环节。如何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呢?

1.研读《大纲》。《语文教学大纲》从教学目的、性质、功能、原理、课堂结构、课时安排、教学内容、能力训练、基础知识、课文、评估以及考试等内容上作出一些明确的规定,根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中渗透大纲精神,用教学目标统帅教学活动,又让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把大纲精神与语文学习联系起来,做到大纲精神、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三者的高度统一,从而减少教学活动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2.研读教材。老师首先要深入研读课文,吃透教材,弄清知识结构。要紧扣单元教学要求、课文学习重点和训练重点,因为这些“要求”和“重点”直接体现了教材编者的意图,明确规定了教些什么、学些什么。在整个教材中,它们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渐进性,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可依据学生的实际,将这些“要求”和“重点”进一步具体化,使之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同时还应当具有统筹的眼光,明确每一学段甚至是整个高中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结构的分布情况,明确该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高屋建瓴,制定出科学的目标。

3.生成目标。单元教学目标最好是师生共同制定完成,可以先制定每课目标,再制定单元目标,也可以先确定单元目标,再把总目标分解到具体每一课中。目标要求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切忌模棱两可、含糊不清,以致影响操作达标。

第二步,认知

“认知”指预习认知。单元教学要求学生课前要做好预习工作,要通读单元课文。预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课题了解。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手头掌握的材料,了解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创作风格、代表作等。②字词掌握。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根据自己情况,查找并掌握字词(包括字音、词形、词意等)。③课文初读。学生在反复阅读单元文本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占有的材料,对教材进行初步理解。④圈点批注。学习方法很多,这里只强调一点,要动笔墨,学会圈点批注,勾画出重点词,写出自己的理解感受。⑤生成问题。学生要根据单元目标,结合具体课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便于在课堂上交流讨论。

第三步,点拨

“点拨”指课堂学生交流和老师点拨。在初步认知阶段后,老师应组织学生在课堂

习情况、反映的问题进行解疑辅导。可分三步走。

1.交流研讨。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五至八人为宜,推选出一位组长负责,学生把预习的情况拿到小组交流,同时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拿出来讨论,学生共同解决,解决不了的由组长登记,由全班同学或老师共同解决。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

2.教师教读。教师的课堂点拨可以说是单元教学中最为精彩的一个环节,它充分体现老师对教材的研究程度和掌控程度,体现老师的教学观念和聪明才智。老师要做好这个环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要确定好教学内容。教学的内容源于学生交流后尚待解决的问题和单元知识点,它必须受控于既定的教学目标,又要能体现单元的教学重点和学生最需解决的东西,单元内容的设计要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老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进行大胆取舍。②精心设计教学方式。单元教学要实践一个教学理念: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是让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凭借,老师是用教材来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学习目标,这就决定了老师要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方法。③重视方法总结。教读不只是传授知识,更要揭示认知的规律,要指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3.研读指导。根据预习、交流、点拨等阶段后,老师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在课后深入研读时进行思考,这样可以减少盲目性,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单元预定的目标。

第四步,研读

经过老师点拨之后,学生转入自学阶段。深入研读包括两方面。①静态目标学习。学生对照单元目标,查找差距,积极自主完成单元目标在课文中的具体分解;或根据老师提供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或学一反三,推理印证,加深理解。②动态目标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需要自定学习目标,通过自觉学习,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目标涉及的内容可以是对词的咀嚼、句的理解、段的赏析、文章章法的认识、作者情感的把握等,也可以选择一些语文学科的边沿知识作为研究的对象,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理解文本,提高鉴赏能力。

深入研读非常强调个性化阅读。单元教学正好能体现这一要求,而学生自我研读又是个性化研读的集中体现。在自主探究中,老师尊重学生阅读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学生不是单纯学习知识,而是运用知识、运用方法解决问题;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探究,举一反三,做到知识迁移和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探究精神、创造精神将得到充分的体现。

第五步,归纳

单元教学完毕,需要归纳整理并进行拓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整理归纳。①知识归纳整理。引导学生对单元知识进行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并对规律性的东西予以归纳,从而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②学习方法整理交流。不同学生学习方法不同,不同文体学习方法也不同,进行整理交流,便于学生共同提高。整理可以由学生自己完成,也可以师生合作共同完成。

2.训练检测。通过训练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促成语文能力的形成;通过达标检测来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并进行及时补缺补漏,并有利于单元教学这种方法的反思,总结经验,不断改进。

篇5:五下语文单元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以新课程提供的全新理念为指导,依据教研组工作计划,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围绕课堂教学和教学科研这一中心任务,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粗细化理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任务及目标

1、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识字146个。能正确认读学过的多音字,能辨别形近字。会读写396个词语,一部分会运用。

2、继续学写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会毛笔字临帖,坐的姿势、握笔姿势都要正确,养成认真写字的习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借助中心句,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能分清文章中的事物与联想;能提高默读的速度;能选择句子的表达方式;学会积累词语,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会读科普文章,初步掌握阅读方法,了解科普文章的语言特点。

4、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6、乐于参与讨论或辩论,稍作准备,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度。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

7、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情感真实有一定的条理。

三、教材结构分析

第十册教材共分八个单元,共选编了32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16篇,略读课文16篇,还有八次语文实践活动。课文后面选编了6篇选读课文和6个语文趣味活动,书后还附有生字表、认读字表。

四、学生情况分析:

所任教的两个班共有学生56人。其中本地学生18人,其余都是借读生。借读生来自全国各地,水平参差不齐。不过学生学习态度比较端正,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这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打下了基础。

五、设想及措施

1、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由于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比如,在书写方面,要大力强调规范性,要求行款整齐,字迹工整,并努力克服错别字,“规”字右边本该“见”而非“贝” 字,这类似的问题要进行大力更正。又如,对修辞手法的判断运用,对各种句式的变换,对病句的修改,对生字新词的理解运用,对近、反义词的积累等,都要逐一进行讲解或强调,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语文能力。

2、灵活机动处理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学生的学习要体现自主、探究、合作。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课程内容,以求学生能尽兴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完成自已的探究,真正体现自主性。要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旺盛的学习劲头,教师也必须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加以探究,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读代讲,自主感悟;以鼓励学生各抒已见,尽情发表自己的看法;以采用一些别开生面的方式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会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3、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搞好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有很大的好处的。有的同学为什么老是玩,可成绩却不错,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强调上课专心听讲,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然后还要及时复习。有人说,聪明与否,在于是否思考。这是很关键的,我们要着重指导学生学会思考。睡前回顾当天所学,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方法多,但要适用,易行,便于操作,还要督促学生坚持。

4、做好扶优转差工作

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感到“吃不饱”,而成绩差的学生又常常“吃不了”。这就给教学提出了一个难题,必须保证优生够吃,差生能吃。不然,都会有意见的。将采用的方法,在作业中使用“自助餐”的形式,要求必须全面完成的基础上,优生可以自选一些提高能力的题目,使之能够有所为。

5、突出章节过关

本期的教学内容,分为八个单元。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都要进行检测,针对学生存在的知识点问题,及时解决。对确实困难的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个别教育,使之掌握,并能运用。抓好了章节过关,本期学生的学习成绩肯定会普遍提高。

6、拓展知识视野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准备开展一系列的语文活动。

1、优秀文段朗读。通过学生自主收寻优秀文段,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量增加的同时,学生必然收获了许多东西。

2、进行各种词汇收集。如AAB式,ABB式,AABB式,ABAB式,ABAC式,ABCC式,AABC式,以及符合各种要求的词汇,在不断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词汇积累有了明显的增多。

3、开展各种语文游戏。如词语转换,如“大海”--“学校”,学生可通过“大海--上海--上学--学校”的两次转换来达到目的,在限时比赛中,比的是学生的反应和机敏,学生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训练了动脑的能力。

4、进行讲演比赛。班级中进行的讲演比赛,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时间不在长短,关键是要勇于参与。

在这个学期中,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一定会得到极大的提高,这和经常开展语文活动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是有直接关系的。

五下语文单元教学计划

语文五年级下册教科书按整套教材编写体例,采用主题单元方式构建而成。每个单元分“阅读”、“能说会写”、“语文七色光”三个板块。其中阅读分为“主体课文”与“快乐读书屋”;“能说会写”包括“口语交际”与“习作”。这种编写体例使全书脉络清晰,布局合理,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为一体,实现了听说读写的整合,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实践性与综合性的特点。

教学内容:全书共8个单元。单元主题分为:质朴纯真、大海之歌、艺术家、祖国建设、互相联系、城乡美景、感谢科学、介绍北京等。

“阅读”板块编有主体课文16篇(每单元2篇);快乐读书屋16篇(每单元2篇);“能说会写”板块编有口语交际8次,习作8次;“语文七色光”8次。选读单元编进了8篇文章。

各板块的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本册共安排识字145个,要求会写的字149个。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3、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6、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各种符号的用法。

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8、本册教科书有选读课文8篇,扩展了阅读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口语交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要的发言。

6、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四)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事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得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的应用文。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本册习作8次。

(五)语文七色光

1、栏目1是引导学生通过练习认识和掌握这些语言现象和规律,培养语感,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栏目2“日积月累”汇集了多种形式的语言材料,扩充了学生接触语言材料的范围,培养了学生在学习中自觉积累语言素材的良好习惯。

3、栏目3“知识窗”中的内容加深学生对单元主题的理解,扩展视野,引发学生求知欲。

4、栏目4的几项内容是综合性的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通过开发语文学习的资源,讲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沟通,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感悟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团结合作、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精神。

各单元时间分配:

第一单元9~10课时

第二单元8~9课时

第三单元8~9课时

第四单元8~9课时

第五单元8~9课时

第六单元8~9课时

第七单元8~9课时

篇6:语文单元教学反思

本人在完成本单元的教学程序上将四个知识点作了梳理。

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知、自主发现。引导学生独立探索,提供探索的条件,拓展学生思路,展开自由讨论,引出结论,展开争论,尝试活动的兴趣。如“我的发现”在引导学生发现一些汉字的结构特点的同时并感悟汉字的形体结构美感。这三组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由两个或三个相同的字组成,给人一种方正、匀称、平稳的美感。汉字结构形式不同,我在教学中着手让学生自述自己的发现,旁作总述。(这一知识点,学生很感兴趣,并有好几个学生能找出像这样结构的字。如“圭、赫、淼、磊”等字,学生很聪明的他们在字典中找的)。

“日积月累”这部分三项内容“读读认认、读读记记、读读背背”在“读读认认”里有九个汉字,都是熟字减偏旁组成新字,读音相同或相近,但字义不同。我在这个知识点上,让学生在复习识字的方法基础上自主发现识字特点,自读自悟,在读中感悟熟字跟生字读音的关系,为了让学生巩固对生字的理解,可以多组词。(这里,本人在训练中落到实处)。“读读背背”这六个词语让学生反复朗读后将发现的构词特点作以简单的叙述。教材在安排这一训练是为了让学生注意积累,广泛积累词语。针对低年级学生,积累字词是重点,也是难点。本人在教学中力求落到实处,不放一难。

在识词环节中,本人参阅了斯霞老师的教学风格“分散识字”“分散识字”又称“随文识字”。就是把生字或词放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其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刺时间,天空乌云翻滚,雷声大作,不一会儿,下起了倾盆大雨。又过了一会儿,天放晴了,阳光灿烂,微风吹拂着杨柳,枝条随风舞动。经历了暴风雨的玫瑰花。芬芳扑鼻,一只黑白相间的小猫也跑出来凑热闹。)

“读读背背”这四个句子都是谚语,其中包含的思想体现了本单元的主题:要学会真诚地关心人,帮助人,因为这样不仅能给他人带来温暖,而且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和幸福。在教学中,本人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领读、齐读、轮读、空式读、组词搭配读”。(就这个程序下来,全班学生几乎能背诵,能熟练地和老师轮读。)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理解句意。(本人在这环节进行了超越性的拓展。如,我准备了文本,让学生选填谚语。“孩子们,常言道‘————,————’我不知道最近你们是怎么啦,我又是怎么啦!每天早晨身批晨雾的我,第一个来到教室,为你们整理好桌椅,总是想怎么能真正的走进你们的心灵!我在教室门口等着你们一个个地到来。摸摸你们的头,那是我真诚地在乎孩子们的表示;一声孩子们好,是我真诚地问候;一个浅浅的笑容,是我真诚的呵护;为什么我的疼爱与呵护,还有我的小心翼翼怎么就不能感动你们呢?做点家庭作业就那么难吗?……)我将上述内容打印成文本,每个孩子一份,让孩子们大声朗读,然后填空。(效果很好,有30个孩子填“诚心能叫石头落泪,实意能叫枯木发芽”,8个学生填“花要叶扶,人要人帮”)。这项训练不但训练了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同时也无形地引导孩子们怎样尊重别人的劳动,怎样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因为语文老师是双重的责任,既要教会孩子怎样学知识,又要教会孩子怎样学做人。

“口语交际”之前我让学生去积累一些关于“爱”的词语或句子。(比喻句、排比句等)。结合生活实际,放录音《爱的奉献》然后出示课题“伸出我们的双手”。反馈“读读背背”中的谚语的句意,贴近学生身边的小事(借笔、小刀、橡皮等帮助同学的一些小事。)。再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演一演、到写一写。(由于邻班的老师要借我班学生上公开课,也是口语交际“伸出我们的双手”)所以只好推迟完成。

篇7:语文单元教学总结

总领是单元教学的第一阶段,它起着导入的作用。其任务有三条:1、确定教学目标;2、粗读全单元内容;3、扫清文字障碍。

确立教学目标是发挥单元教学高效率的首要原则,它在单元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它控制信息输出和接受的范围,决定了教和学的具体内容。

作为教师,必须明确远期目标(整个中学阶段应达到的要求)、中期目标(学段要求)、近期目标(年级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在实施单元教学时,根据教材内容和教材编者的意图去恰当地确定单元教学目标。

在确定目标这个环节中,要注意紧扣单元教学要求、课文学习重点和训练重点,因为这些要求和重点直接体现了教材编者的意图,明确规定了教些什么学些什么。在整个教材中,它们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渐进性,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可依据学生的实际,将这些要求和重点进一步具体化,使之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单元教学目标应当在单元教学起步时就告诉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主攻方向。为强化学生的印象,许多教师常把它板书出来。

预习全单元,让学生粗知单元内容,对单元的整体脉络有一个大概的印象,是总领阶段另一重要任务。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一般由学生通读,有时也可由教师概述。有必要布置通读要求,可适当提出思考问题。

扫清文字障碍,往往与通读全单元同步进行。

二、教读

教读是单元教学的第二阶段,属典型引路阶段。基本任务是通过教师解剖一两篇课文,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使学生学到阅读同类体裁文章的方法。

教读必然具有示范性和指导性。仅一般地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应把重点放在揭示认知的规律上,要指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一般是把讲读课文拿来作例文进行教学的,也有人根据实际需要将个别自读课文改为讲读课文。

在这个阶段要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可以由教师精讲课文为学生阅读分析文章作示范,也可以引导学生共同进行阅读分析。理想的做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研讨,实现揭示规律的目的。

应当特别注意的是,教读活动的内容和范围必须受教学目标的控制。任何一篇课文,无论其内容或形式,可供学习的地方都较多,若都拿来分析讲解,势必游离教学目标,占用教学时间,加重学生负担。正确的做法是根据教学目标,大胆进行取舍。

加外还要注意,在教读阶段,必须让学生经历读的尝试和训练,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切实领会阅读同类文章的决窍,才可能形成依靠自己力量排难解疑的心理素质,才可能为自读迁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自读

单元教学的第三阶段是自读。这里主要指学生在有教师陪伴和指导的条件下所进行的课内自读。

让学生运用在教读课中学到的知识和阅读方法,仿照教读课的格式和步骤进行自学阅读,独立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的适移和能力的培养,是这个阶段的目的。

自读的内容是单元中的课内自读课文。

如果说在教读阶段学生主要是接受知识,那么在自读阶段则主要是在运用知识;如果说教读是举一,自读则是反三;如果说教读是解剖典型,自读则是融会贯通。由教读到自读,形成了两个层次体现了由教向不需要教迈进的过程。

自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要有意强化学生独立认知活动的作用,并努力扩大这种活动的范围。教师在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扶着学生走,切忌越俎代庖。

学生应根据教学目标和自读提示,仿照教读课文的教学模式去阅读课文,解答思考练习题。

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有启发性的思考题作为自读提纲,以引导学生自读。在学生自读过程中,应帮助他们解决疑难。这时的教学形式不宜统统采用全班授课制,当以小组讨论、个别辅导为主。每个学生的自读方式也不必整齐划一,可因人而异。

四、总结

单元教学的第四阶段是总结。在此阶段,主要任务有三:

1、系统整理

引导学生对本单元课文进行横向比较,找出异同点,对单元知识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使之系统条理化,从而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尤其要注意对带规律性的东西予以归纳、总结,以便学生掌握得更为牢固。

教学形式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可师生讨论归纳,可由教师作画龙点睛式的结论,也可由学生自己进行梳理。

2、综合训练

通过训练来巩固本单元所学之知识,促成语文能力的形成是这个环节的目的。重点是进行作文训练和听说训练。

在教读和自读中,中心任务是阅读教学,虽然间或也有听和说的训练,但表达方面的训练,尤其是书面表达的训练是比较薄弱的,因此有必要在这个方面加以强化。

在单元几篇课文后面,有的安排了作文训练或作文片断训练的内容,有的安排了应用文练习或听说训练,我们可以按教材内容进行训练。

3、达标检测

检测的目的在于获取信息反馈,评价教学效果,基本形式是书面测试。检测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去确定,一般只检测本单元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两大块,至于听说和写作能力情况的反馈,则在自习和作文训练中进行。如果通过检测发现问题,则要及时采取措施矫正补救。

无论系统整理、综合训练或达标检测,活动的主体都在学生,活动的实质则为通过各种形式的演练,强化和巩固单元学习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

就时间分配来看,总领阶段用12课时,教读阶段用24课时,自读阶段用23课时,总结阶段用23课时,每个单元大体用1012课时即可学完。

总领教读自读总结是我们进行语文单元教学的基本程式。这个基本程式反映了单元教学的科学程序:确定目标整体感知典型示范触类旁通知识归类以读带写检测反馈课外延伸。它体现了单元教学的整体性、知识的系统性、训练的连续性,也反映了教学进程的动态性,做到了教读与自读、阅读与写作、知识与能力、课内与课外、教法与学法、学习与检测的有机结合。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遵循了整体部分整体的认知事物的规律,符合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从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中概括出来的基本原理整体原理、有序原理、反馈原理,也得到了体现。

单元教学是求得提高教学效益的一种教学组织结构形式,它不是具体的教学方法。在进行单元教学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博采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诸如讲读法、教读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比较法、朗诵法、自学法、暗示法、发现法、评点法、图表法等等,无一不可为之所用。

至于课型,根据四个阶段的不同任务,大致有预习课、教读课、自读课、讨论课、写作课、训练课、测试课、总结课等。

篇8:语文单元教学的科学重组

一、基于语文能力的单元教材解读

三年级上册共8个单元。由丰富的生活、名人的故事、美丽的秋天、传统的文化、多彩的祖国等相关主题构成。每个单元的导语都是一段话, 提示的都是主题内容, 语文能力方面的内容却语焉不详。如第四单元的主题是“仔细观察”, 由四篇科学小品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组成。这些课文虽然内容各异, 但主题相同, 均聚焦于“留心观察”“发现秘密”上。单元导语的提示是:“你是否留意过鲜花的开放?你是否观察过星星的闪烁?你是否注意过蜜蜂的飞行?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 都有着无穷的奥妙。让我们认真阅读本组课文, 一起去了解作者发现的秘密。我们还要留心观察, 看谁有更多的发现。”显然, 编者的意图是通过本组课文学习, “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 (配套教师用书语)

再看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容。口语交际是“交流观察中的发现”。习作是写一则观察日记, 要求是“观察自己最感兴趣的, 写自己最想写的。写好后读给同学听, 看谁在观察中有新的发现。”宽带网也为此列举了鲁班、牛顿、瓦特等人观察事物发明创造的故事。

最后看四篇课文后面的习题, 因为习题设计往往反映了教材编写的意图。四篇课文的课后作业中只有《花钟》的一道题含有一定的语言训练含量:“课文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鲜花的开放, 我们来填一填, 再体会体会。“由此可见, 这个单元的教学导向大都指向了“观察、发现”, 但怎样将观察发现的事物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却基本没有内容。为此, 笔者仔细解读了四篇课文的言语形式, 概括出两个鲜明的表达特色:

1. 语言精准生动。

如《花钟》一文同样是写花儿开放, 用词精练却各有特色:牵牛花是吹起紫色的小喇叭;蔷薇是绽开笑脸;睡莲是梦中醒来;万寿菊是欣然怒放;昙花是含笑一现……作者用词与花儿的特点均十分吻合。描述时间则用上“左右”“大致”“陆续”“长期以来”等词, 使表述更为精准。《蜜蜂》一课中对在实验过程中蜜蜂的数量、所走路程、所花时间的表述准确无误;用上“证实”“推测”“确确实实”等词, 同样体现了科普小品文的表述特点。后两篇文章也具有同样特点。

2. 表达形式多样。

有描述式的, 如《花钟》;有自述式的, 如《蜜蜂》;有故事式的, 如《玩出了名堂》;还有故事中采用谈话式的, 如《找骆驼》。后三篇课文中既有采用第一人称的, 也有采用第二人称的。构段方式也很多样, 如《花钟》第一自然段是总分结构的;第二自然段是先概括后具体的, 而且自问自答的构段方式充满趣味。后三篇课文主体部分基本以事情经过为顺序, 所不同的是《蜜蜂》夹带作者的心理活动描写, 《找骆驼》以对话为主体构成。丰富的表达形式表现了科普小品文的生动性。

二、单元与单课教学目标的系统梳理

从单元教学的角度看, 语文教学目标分为单元教学目标和单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前者是一个单元的终极目标, 主要根据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要求来确定, 对各课的教学具有导向作用。单课教学目标大致有两类, 一类是指向单元终极目标的单项技能训练, 一类是根据本课特点设置的常规性语文知识和技能学习目标。这样, 单元教学的目标就形成了有机的内在联系, 有助于提高单元教学的有效性。

根据上述思路, 结合本单元的语言表达特色, 确定本单元的终极目标为:能有顺序地将观察的事物说清楚, 写一则观察日记, 并努力做到表达精准生动。该终极目标包含着两个内容:一是表达有顺序;二是表达精准生动。

确定单元终极目标之后, 单课目标的设定也就有了方向。《花钟》一文的教学目标是:“能够找出文中表达精准的字词;学会用不同说法表达同一个意思;能按顺序说出段落中的总分方式以及语段间的连接句。”《蜜蜂》一文的教学目标是:“能以试验过程为序复述故事;能找出作者真实感受的语句。”《玩出了名堂》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能按经过讲述列文虎克发现和发明的故事;把深奥的科学知识讲得有趣易懂。”《找骆驼》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能复述找骆驼的故事;能说出对话的表达方式以发现与前三篇课文表达上的不同。”以上单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 但始终紧扣单元的终极目标, 为单元科学重组指明了语文能力的培养方向。

至于每篇课文的常规性目标, 如“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朗读课文”等, 都渗透在具体的单篇课文教学过程中。这样就凸现了单元的终极目标, 做到“一元一得”, 与语文高级技能习得的规律十分吻合。

三、单元教学策略的优化组合

目标一明, 提领而顿。纲举目张, 百毛皆顺。在理清单元目标和单课目标之后, 教学内容的选择确定和重新组合, 教学策略的设计实施就会不断优化。第四单元终极目标内含有序表达和精准生动两个内容。根据本单元文本特点, 有序表达又分为总分构段和按事情先后顺序构段两类。但对于如何有序表达, 教材没作任何说明, 这就需要教师重新开发教材, 重组内容, 有目的地拓展训练。

如《花钟》是训练学生学会总分构段和精准生动表达的好材料。教学重点聚焦在第一自然段。首先引导学生发现这段话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以及分述部分按时间顺序描写的方法。所花时间不多, 但这是实现有序表达必须教学的内容。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品读发现各种花开放状态的精准生动的表达特点。这仅是立足于文本表达的第一步教学。第二步于文本中拓展创设表达情境, 引导学生用同样的表达形式来描写课文中提到的“午时花”和“夜来香”, 还有未曾写到的其他时段开放的花朵, 将学到的知识转变为自己能够迁移的表达技能。

技能的习得并非如此容易达成, 还需要创设新的情境反复练习, 但本单元没有同类课文供学生再次实践。这就需要教师拓展课外资源, 选用具有同类表达特点的文本, 设计相应练习题以训练学生总分构段和表达精准生动的语文技能。

上述教学策略环环相扣, 但在具体实施中应该考虑文本阅读的整体性和学情的反馈。如表达精准的特点全文都有体现, 应该在学习第一自然段之后,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课文中精准的用词;学生在表达环节出现的问题应该及时反馈纠正。

后三篇课文的教学同样围绕单元终极目标展开, 所不同的是有序表达的形式不再是总分构段, 而是事情的先后顺序。教学中就应该充分利用文本引导学生如何表述清楚观察的顺序。教学《蜜蜂》, 引导学生复述试验的经过, 并在复述过程中讲清试验步骤, 说准试验要点, 说出作者感受。在复述过程中发现课文是按事情先后顺序写的, 并且由作者做的、看到的、想到的三部分内容构成。教学《玩出了名堂》, 同样在整体感知之后, 引导学生讲述列文虎克发现和发明的故事, 发现文本中“小人国”“居民”等形象生动的表达方式。同时联系前文发现在表达上的共同点, 就是故事过程中都写到作者的感受。学习以上两篇基本同类的课文之后, 引导学生发现本册第二课《金色的草地》第三段也是按同类顺序来进行有序表达的, 以此印证学习的效果。单元的科学重组优势就在于立足主题单元, 又能够跳出单元进行重组。学习总分构段表达时进行课外拓展, 而此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本身内容进行重组。《找骆驼》是篇略读课文, 学生继续学习讲述科学生活小故事, 感受对话形式的表达效果和严密的因果逻辑形式。这样的设计步步推进, 不断修正强化, 使学生习得精练生动有序表达的技能, 为观察日记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军队转业干部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初中生十佳事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