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单元教学法管理论文

2022-04-2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必修课程对高中生的学习要求明确指出:“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悟。”而语文单元教学认识理论对单元教学的认识就是以一个单元作为基本单位,从整体上出发,进行教学,力图体现语文知识本身的整体性。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语文单元教学法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单元教学法管理论文 篇1:

单元整体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摘 要 教改后一直提倡减负,可事实上令教师和学生担心的就是,教材内容太多。特别是到期末测试之前,复习任务重,学生家长都叫累,如何更好地把握教材,达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觉得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单元整体教学法”不愧为一种很好的方法。

关键词 单元整体教学法 创造性 教改 观念

教改后一直提倡减负,可每当教材发下来以后,令教师和学生担心的就是,教材内容太多。特别是到期末测试之前,时间安排不够合理,知识难以疏通,课业任务重,学生家长都叫累,这无疑给学生增加了压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下降。如何更好地把握教材,达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呢?为了更好地驾驭课堂,向课堂教学要质量,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觉得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单元整体教学法不愧为一种很好的方法。

一、研究教材,分析原因

(一)新教材课文内容多,知识面广,信息容量大。

(二)我们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教材以单元编写的意义,没有对教材进行整体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只着眼于篇的教学,急于完成课文中的学习要求,而忽略了篇与篇的联系,忽视了单元训练的重点。

二、应对措施

基于以上原因,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尝试用单元整体教学法,探索单元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由此,笔者在实践中总结:探索运用单元整体教学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例如:Go for it! (人教七年级英语下册)中Unit 1 Where is your pen pal from?

Topic:谈论笔友以及涉及相关(国名和语言的相关知识)

Unit 2 Where is the post office?

Topic:谈论在陌生的地方如何问路与给陌生人指路的句型

联系:结交笔友之后,朋友间相互拜访,在异地需要问路与指路。看似没有联系的两个话题单元,实际密不可分。

Unit 3 Why do you like koalas?

Topic:談论动物相关话题,之后介绍各类动物。

联系:Unit 1 介绍笔友,介绍人物,Unit 3 介绍动物并且采用拟人法介绍,进一步巩固介绍人物相关内容。

新课标英语各单元各具特色,又高度统一,概括起来有四个必不可少的步骤:A.导入呈现(lead-in and presentation)→B.强化操练(drilling)→C.提升训练(training and practice)→D.成果交流(performances)。这些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智慧的启迪者”,从“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的合作者”,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经过仔细分析,实际每个单元虽是独立话题,却是巧妙地产生了联系,并且加入了时态的渗入。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联系,不但记住了整体教材的知识而且较少了同学们死记硬背的压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产生了对学习英语浓厚的兴趣,发现了这样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将这种教学法应用到了教学的各个方面,比如将单词以单元话题涉及的相关知识串讲起来,合上课本之后也可以轻松准确的记住单词,学生自己或同学之间也可以用串讲的方式来记忆单词,复习展现单元整体涉及到的知识。在教学中,这种方法很有效,同学们也赞不绝口。

三、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理考查知识与能力,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英语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可适时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探究型教学方法。

(二)表演型教学方式。

(三)竞赛型教学方式。

四、运用单元整体教学法,需要从四个方面考虑

(一)视单元为整体进行备课。教学之前,应该从全册教学总目标出发,通览全组课文,明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它在本册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弄清各单元的内在联系,结合各类课文特点设计教学结构。

(三)总结学习方法,在一个单元后,以写作为线索,复习该单元中的训练重点,加深印象,提高运用能力。

(四)知识迁移课外延伸,全面提高学习能力。

对于初中英语的教学,有必要作为一个整体来教学,每一年的侧重点和教学方法都不一样,但一定要以培养能力为主。七年级时的教学目标,以能说会道,掌握正确的拼读方法和有效的记忆单词的方法为主。八年级时的教学目标,以培养阅读理解能力为主。九年级时,以培养写作技能为主。

“单元整体教学”的主要思想注重整组教材中的纵横向联系,教师随时要根据学生学习活动需要将学习内容整合,实时实度地调整教学计划。教师必须做到对整组教材心中一盘棋,随时不断更改教育观念,厚实文化底蕴,扎实业务能力。适应灵活多变的课堂活动形式。

总之,“单元整体教学”为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更多的余地和空间,为他们从模仿者学习到创造性学习,从单一认知到多元思维创造了更多有利的条件。在教学实践中,确实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态势,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倩.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2]单元整组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小学语文网.

[3]郑玉琼.论自主学习与其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7).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高中新教材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指导意义,2006.

作者:余亚平

语文单元教学法管理论文 篇2:

高中语文教科书“单元导读页”的比较与启示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必修课程对高中生的学习要求明确指出:“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悟。”而语文单元教学认识理论对单元教学的认识就是以一个单元作为基本单位,从整体上出发,进行教学,力图体现语文知识本身的整体性。就像文宏亮认为单元教学是建立在由互相依赖、互相作用的几篇课文以及“单元知识和训练”所组成的系统之上的“整体教学法”。那么,人教版和北师大版的高中语文教科书中,每个单元开始都有一页,在此命名为“单元导读页”。单元导读页是助读系统的一部分,也是语文教科书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理应为教学内容,但事实并非如此,单元导读页的教学不容乐观,往往被教师忽略。为此,本文以人教版和北师大版的语文教科书必修内容为例,进行单元导读页的比较研究,探究单元导读页的内容能否成为单元教学的重要资源,以便于帮助一线的语文教师理清单元导读页的内容,也希望通过研究的结果,启示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能够重视单元导读页的教学。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以使用范围广、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简称人教版)和突出地方特色、体现时代特色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简称北师大版)为研究对象,选取人教版(必修1-5)和北师大版(必修1-5)单元导读页为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通过运用教科书文本资源解读的元方法与比较法,整体对两个版本必修内容的单元导读页,从单元主题属性、内容呈现、整體排版三个维度出发研读与整理,比较与分析得出结果。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单元主题属性划分的比较

人教版和北师大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内容中单元的分布及主题属性的比较,见下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人教版单元导读页的主题是按体裁来划分的,它所涉及体裁广泛,不仅包括我们平时所说的四大主体体裁:诗歌、散文、戏剧、小说,还涉及新闻和报告文学、演讲词、杂文和科普类作品等等。横观单元导读页,单元导读页的主题从诗歌,散文,小说到新闻报告文学、演讲词、杂文和自然科学论文,从易到难,符合高中生的接受能力要求。纵观单元导读页的主题,第一单元到第三单元的单元导读页的主题主要是以诗歌、散文、小说为主;第四单元通常是以演讲词、报告文学、科普类文章为主。

北师大版单元导读页的主题是按题材来划分的,它以每一个小标题作为主题。比如必修1中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家国情怀”,然后就围绕这一主题——家园、故乡和祖国来展开阐述。北师大版单元导读页的主题涉及题材丰富多彩,有对家国的情怀,有对往事的追忆,有对自然、人生的思考,有对梦想的追求以及对汉语美的欣赏等等。

2.单元导读页内容呈现的比较

(1)背景图呈现的比较

人教版单元导读页的背景图以朴素、淡雅的色彩全面覆盖。其中以浅黄、浅绿、浅蓝三色为主,浅黄色为背景色的填充颜色占到五册单元导读页的五分之四,浅黄色给人以静谧、温馨之感,并且每一单元所配的背景图与本单元的主题紧密相连。其次,人教版单元导读页的背景图多以人物插图为主,图形较小,且人物都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群体为主,树木、山川、河流和一些现代图形分别占据一两个单元导读页。比如人教版必修一中第二单元的主题为古代记叙散文,首先它以浅黄色的背景色覆盖整页,然后在最下边三分之一处插入古代两国交战的场景。背景图中有的战士身穿紧身窄袖的深衣,手握长戈;有的战士穿着由“甲身”“甲袖”“甲裙”三部分所组成的皮甲,骑着马,手握青铜剑。两军对垒,互相激烈地交战。这样的场景让读者直观地看到本单元学习的是古代的文章。并且通过战士身穿深衣,手握长剑跟戈,很容易让读者联想到这是春秋战国时代。缘由有二,首先,春秋战国时期,黄河流域的不少诸侯国已经开始创建骑兵,骑兵的出现必然要改变服饰,于是紧身窄袖、长裤皮靴的胡服便成为了深色戎服;其次,战国时期出现的兵器“三戈戟”,它是一种似剑的冷兵器,由刀身和刀柄两部分组成。长二十至三十厘米。由此便可得出本单元的主题了。

北师大版单元导读页的背景图形几乎没有人物插图,一般都是用鲜艳的色彩同一色系着色,并以放射的状态来呈现,或者利用插图本身的色彩来直接填充。背景图形以山川、瀑布、树木、白鸽、蝴蝶等自然景物填充,图形数目单一,一般只有一个,最多只有两个,且图形一般较大。其次,北师大版在单元导读页下方的三分之一处会有一个类似云朵形状的方框,上面写上本单元的标题,一般云朵形状的方框会涂上各种各样的颜色,主要以绿色、蓝色、粉色、咖啡色为主。一般方框内颜色的选择取决于本单元的主题,与本单元主题密切相关。比如:北师大版必修第二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历史的涛声”,背景图用了翻滚着大浪花的无边无际的大海作为背景,在页面下方三分之一处的方框内填充天蓝色,上面再用黑色字体标注标题。其一,色彩搭配漂亮,给人以舒适之感;其二,天蓝色代表宁静,代表内心平静,而本单元的主题是“历史的涛声”,是啊!当我们打开尘封已久的往事时,蓦然发现,那些沉睡千年的历史涛声依旧,正所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由此可以发现填充的颜色与单元主题密切相连。

(2)小标题呈现的比较

人教版的单元导读页并没有明确的小标题,只是在单元主题页的第一自然段讲明要学习的具体文章体裁。如必修一中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读页的第一自然段这样写道:

这个单元主要学习现代新诗。

北师大版在单元导读页下方的三分之一处有一个长方形框,它的样子类似天上云彩的样子,方框里面用华文行楷的字体明确标明本单元的小标题,小标题的表述都带有文学色彩。如必修一中第二、三单元的小标题分别是:青春岁月、往事悠悠。

(3)提示语呈现的比较

人教版的单元提示语一般以三个自然段为主,最多不超过四个自然段。开头第一自然段一般先讲明这一单元的文章体裁,第二自然段主要介绍这一单元文章体裁的一些特点、形式等等,对本单元文章体裁进行总体概括,第三段主要讲学习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要求等。如人教版必修4中第二单元的单元提示语是这样写的:

这个单元学习宋词。

宋词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各异。这里选的是几位大家的名作,兼顾了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词的句式错落有致,长短悬殊。小令显得轻灵飞动,长调则更便于写景、叙事和抒情的交互融合。

词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欣赏时要反复吟咏,体会其声律之美;也要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其中情欲景浑然交融的意境。

北师大版的单元提示语是一个自然段,只有必修3中第二单元是两个自然段。北师大版的单元提示语是抒情性的文字对本单元的主题进行阐述。有些是以引人深思的话语开头进行主题的阐述,有些是以诗句开头进行主题的阐述。如必修1第二单元是这样阐述的:

青春岁月

“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青的神?”诗人何其芳十九岁时写下的诗句如此动人。或许,在激动不安的青春岁月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样的“年青的神”,有着银铃般的歌声,激情洋溢,憧憬着远方和未来。让我们在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中品味青春。

三、研究结论

1.以体裁划分单元是人教版独有的风格,以题材划分单元是北师大版单元划分的惯有方式

语文不仅注重传授语文学科的知识,而且还承担着学生情感培养和引導的重担。传统的教科书注重直接呈现语文学科的学科知识,人教版传承了传统教科书注重直接传授知识的风格,以体裁划分单元。人教版必修教材中每个单元的单元提示语的第一自然段就讲明本单元需要学习的文章体裁,这让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本单元中前一篇文章与后一片文章之间的联系点、共同点。也可以让学生纵观整本教材,了解它们之间的关联,让学生通过以前所学过文章的体裁来更好地学习本单元的文章。还可以横观单元导读页,单元体裁的设计从易到难,这符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要求。根据皮亚杰、埃里克森关于人的发展阶段的划分,可知高中生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和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清晰的单元体裁,能让高中生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使思维超出所感知的具体事物或形象,从而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运算,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体裁,可以增加高中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中国完人需要必备家园情怀的品格,体验青春岁月的往事,感受人间真情的流露等,语文学科的学习将助于实现完人的形成。而北师大版单元导读页中没有具体阐述有关文章体裁方面的知识,在单元导读页下方的三分之一处,以中国完人需经历的人生百态中的各个题材为小标题,说明本单元的单元主题。

2.内容呈现

(1)两版本背景图呈现生动、鲜活,北师大版生活气息更为浓郁。

文学和艺术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好的课文插图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加强对读者的感染力,加深读者的印象,使读者认识得更清楚,绝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所以插图也是单元导读页里值得比较的一个重要环节。

北师大版单元导读页的插图多是白鸽、蝴蝶、瀑布等带有生活气息浓厚的图片,可以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来进入课文的学习。其次,北师大版的插图多是以五颜六色的亮丽颜色来插图,可以让学生从视觉上受到冲击。最后,北师大版的单元提示语多以文学性、抒情性的语言进行描述,很容易让学生喜欢。人教版单元导读页的插图多以朴素、淡雅的纯浅色为主,缺少必要的生活气息。

(2)北师大版有直观的小标题呈现。

北师大版有标题呈现,标题也是单元导读页的主题,醒目明了。人教版单元导读页中没有标题呈现,以分段呈现的形式直接呈现具体内容。

(3)人教版提示语强调学理性呈现,北师大版注重情感培养。

人教版的单元提示语先讲明所要学习本单元的文章体裁,再通讲本单元的文章体裁,或说明文章体裁的特点,或说明文章体裁的代表人物,对文章体裁作以大概陈述,最后讲明本单元所要学习的重点、难点。它不仅是给学生讲,也是给任课老师讲。学生通过学习对本单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且也知道怎样更好的学习本单元的文章。任课老师通过阅读,也清楚了本单元所讲课文的重难点,会更好地设计教案,从而更好地讲好本单元的课文。由此可以看出,人教版单元提示语的知识量更丰富,学生通过单元提示语获取语文知识性的知识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

北师大版单元导读页的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它的单元导读页的设计主要通过鲜艳的颜色,给学生视觉上以美的享受,插图多用一个大的图形,给学生给简单、明亮之感。页面的最底下简洁的文字介绍,也多是以诗句开头,很容易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来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兴趣。杜威说,兴趣是学生能力的增长点,所以,学生只有对语文产生了兴趣,才能更好地学习语文。

(三)人教版与北师大版两个版本的单元导读页的整体风格迥异

人教版和北师大版的排版风格迥异,具体排版可缩略为下图1.

人教版必修教科书的单元提示语一般都是以三个自然段为主,第一自然段文字最少,但至少也要10个字。第二、三段文字加起来最少的也要120个字以上,所以说人教版必修教材光单元提示语文字数量的总体加起来至少也在140个文字以上。也有一些单元的单元提示语文字的数量比较多、篇幅比较长,字数多达280个文字。而北师大版必修教科书的单元提示语文字数量只有一个自然段,至多也才100字左右。

四、启 示

1.两种不同的主题划分,都形成了语文单元教学的垫脚石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提出的“脚手架”原理,一座高楼如果没有梯架,平常人是不可能上去的,因为平常人没有梯架。还提出单元教学的教学理念,以一个单元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从整体出发,力图体现教学的连续性、整体性和阶段性的特点。而人教版以体裁划分单元,北师大版以题材划分单元,单元,就是单元教学实施的垫脚石。

2.鲜活浓郁的呈现特色,构建了契合语文独有文化的视觉资源,即“单元导读页”,也是有益于带动学生走进课堂的一部分教科书资源

结合上述教科书在背景图上特点,归结发现人教版和北师大版“单元导读页”也是教科书中一块很丰富的教学资源。所以,从学生层面上来说,学生自身应该重视起对单元导读页的预习。从教师层面上来讲,教师通过单元导读页的教学,不仅使自身能从宏观上把握本单元的内容,也能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的整体结构进行宏观的把握。

3.风格上,两种不同的资源归结风格,感受语文表达方式的迥异,体验不同情景中的中国汉语文化

语文表达和文化具有多元性,像这两种不同版本的教科书,是体现语文多元文化的很好案例。从两种不同的风格中,可以感受和体验多元的语文文化表述形式。人教版与北师大版教材的单元导读页的提示语还充分地概括出本单元文章体裁与题材的一些特点,如果教师把这些内容都纳入教学中,就可以充分地展现语文作为工具性的一面。当然,语文不仅仅是教学生知识,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如运用北师大版的单元导读页教学,首先鲜艳明亮的色彩会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接下来的小标题以及抒情性的单元提示语会让学生产生心灵上的震撼,从而产生美的共鸣。只有教师、学生同时重视起单元导读页的学习,单元导读页才可以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

②郑国民,孙宁宁.《语文单元教学的反思》.《学科教育》,2002(05):18-21.

③文宏亮.《高中语文单元教学的反思》.《教学与管理》,1996(03):51-52.

④王元华.《论文本解读的元方法》.《语文建设》,2017(28):25-28.

⑤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1-5)必修.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⑥普通高中課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1-5)必修.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通联: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者:安小会

语文单元教学法管理论文 篇3:

单元主题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为了达到课程育人目标,初中语文教师要提升群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的站位,注重单元整体教学,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无论是单元主题教学,还是每一个课时内容的设计,都需要和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融合,进而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对此,文章重点探讨单元主题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群文阅读  单元主题

一、群文阅读的概念

群文阅读是近年来我国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阅读教学的模式。顾名思义,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通过一定的方式组合到一起,让学生阅读这一系列文章,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群文阅读往往需要围绕着一个主题或多个主题选择一组文章,然后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达成共识。

二、初中群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单元主题式教学法的价值

单元主题教学内容整合,可以增强语文知识的联系性。在课堂备课中由于教师缺乏独立创新思维意识,导致在一些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中,难以将教学思路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1]因此,教师讲解的知识内容过于浅显。对比,学生将难以实现语文教学学习目的,同时思维模式以及价值观都无法正确形成。学生的逻辑思维学习模式在不断的变化,但是很多教师的语文教学专业知识未能及时更新,同时,教师无法利用这种重复性的、机械化授课模式,向学生传授语文学习技巧,导致学生逐渐丧失了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另外,还有部分教师忽略单元整体,主题理解单一化。[2]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单元主题教学法,主要是根据教材内容的结构,总结单元内容传达的主题,并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结合学生基本情况,对课本语文素材进行优化。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忽略了单元内容的主体性,未能够提炼出整合单元的主题。因此,加强对初中语文单元主题教学内容的整合非常有必要。

三、单元主题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古诗文开展群文阅读

古诗词,是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利用群文阅读法,教师可以把两篇题材一样的内容一起讲解,例如《观沧海》和《龟虽寿》这两篇文本,是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常用的文本。其中,曹操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家与政治家,对文学的发展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曹操是建安风骨的创始人,大多数中学生对曹操的印象仅限于他是一个军事家,想要理解曹操描写的浪漫情感和豪放情怀,相对比较困难。这两篇作品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差异。《龟虽寿》中的主要手法是用典,一方面表达对历史的感慨,另一方面体现自己的自豪感,可以看出来曹操所具有的乐观心态。从《观沧海》中,曹操主要是描述自然景觀,能够充分地表现出曹操对自然的向往。在群文阅读活动之后,可以帮助学生重新认识曹操这个人物形象,让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立体。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汉代诗歌的特色,在自己的写作中仿用作者的创作技巧。与此同时,曹操作品不仅保留了诗词的整齐性特征,还融入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对汉赋的表达技巧进行了优化。群文阅读以后,学生对诗词的阅读技巧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增强了对曹操作品的认知,并加深了对曹操人物形象的了解。

(二)比较辨析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

利用比较辨析法,对文言文单元的文本进行整合,具体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贯通式比较辨析,另一种是主次式比较辨析。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为例,这个单元的文言文大多都出自于先秦文学经典,教师可以利用贯通式比较辨析法教学,从宏观的层面上分析这些文章在艺术手法方面体现出的相似之处,帮助学生理解先秦诸子散文突出的艺术特点。比如,先秦诸子百家的文言文主要是利用故事或者是寓言的形式来传达思想与道理,而且多数都是通过问答式来呈现。因此,教师可以先采用贯通式辨析,引领学生初步了解先秦散文的特征,然后再利用主次式辨析,围绕文言文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筛选重点内容进行比较辨析,通过主带次的形式,构建出“导读、教读和自读”的单元教学程序。再比如,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这几篇文章都是描写游目骋怀、寓情于景特征的游记小品类文言文,但是所体现出来的是不一样的思想。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重点讲解《岳阳楼记》,在对《醉翁亭记》这篇文章的学习步骤进行详细的指导,从而帮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学习方法。通过单元整体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三)分类归纳总结,促进学生建构语言应用机制

在文言文单元整体教学文本整合中,教师需要对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为学生建构语言应用机制奠定扎实的基础。

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性的引领学生对这些相同的字进行整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不同语境下的词性。在整合单元的内容时,教师需要注重引领学生对特殊句式与词类活用的整理,形成一个完整的基础知识框架,以此来帮助学生建构语言应用机制。

(四)加强精神培育,帮助学生传承与理解传统文化

马克思曾说过,教育的核心是唤醒。语文学科既具有工具性,也具备人文性。在教学中,教师也需要注重传统文化的弘扬,让学生深度感知文章中蕴含的核心价值观。同时,教师还需要围绕立德树人目标,引领学生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以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这个单元讲述了我国的杰出人物邓稼先、闻一多等人,教师可以通过逐步深入和递进的方式,实现对学生思想的熏陶与影响,把文本想要传达的思想和语言的应用充分融合在一起。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注重利用语言文字,让学生能够深入到文本内容中,和文本中的人物进行“隔空交流”,描绘出一个立体的人物形象,让学生更好地感知人物的品质,比如邓稼先身先士卒的献身精神。与此同时,语文教师需要关注文本的表达方法,对文本中的细节描写进行深入的分析,把握文章结构与布局,有助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

(五)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阅读文本

合适的文本,为群文阅读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也是语文教师开展群文阅读必须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同时,教师选择阅读文本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认知情况,例如学生的阅读兴趣、年龄特征等。以“夸父逐日”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其他的神话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包括嫦娥奔月等。在阅读教学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的体裁、结构、写作手法等,让学生思考文本之间的联系,明确阅读的主题,有助于群文阅读教学得到更好的开展。以“亲情”这一主题开展群文阅读,教师可以提出“感情不同,爱一样”的主题。组织学生阅读朱自清的《背影》和莫怀戚的《散步》这两篇散文,引导学生感知作者传达的父子情与子孙情,这两部文本写了两种不同的情感,但是他们的主题是一样的,也就是爱。

(六)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发挥阅读价值

在阅读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积极主动的思考和体验作者传达的情感,从而引发自己的思考,体会到阅读带来的乐趣。学生和教师都是阅读的主体,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需要思考和体会,为了提升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需要教师注重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从而发挥阅读的价值。

第一,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率,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阅读更多的书籍,感知文本传达的情感,帮助学生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第二,利用群文阅读方法,精读重要的文本内容,分析文本的写作手法等。对于不重要的文本,可以略读。以“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为例,教师利用群文阅读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把“春”这篇文章作為主要的阅读文本,让学生精读这篇文章,了解作者采用的描写方法,进而使学生能够对景物描写方法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对于“散步”这篇文本,教师可以提取其中一部分有关景物的描写方法,引导学生略读这部分内容。结合作者采取的描写方法,引导学生能够对所学的描写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加深学生对景物描写方法的认知。在描写景物时,一定要明确景物的特征,通过一定顺序传达自己的感受。

(七)结合群文阅读内容,提出思考的问题

利用设问,或者小组互动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群文教学活动,探索出有效的阅读技巧和阅读教学策略。从教材内容出发,逐步将内容拓展到群文阅读中。最后,对群文整体内容进行整合和归纳。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到文本的整体性,细化文本的重难点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的的核心和阅读的技巧。以学习“海燕”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初步把握海燕的坚强品质,体会海燕的不畏风雨的品质。在学习这篇文本以后,教师可以选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篇文本进行阅读,对比两篇文本的中心思想的区别,写作手法的区别和好处,完成知识的迁移和延伸。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利用比较辨析教学、分类归纳总结、精神培育等方式,对语文教材单元内容进行整合,实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要承担起文化育人的重任,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高兰.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3):190-191.

[2]贾秋萍.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范式探索[J].基础教育课程,2019(10):22-27.

作者:浩永澒

上一篇: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论文下一篇:中考前学生心理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