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比较教学法管理论文

2022-04-21

摘要:面对当前新形勢,高师小教专业《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课程内容与语文教学实际脱节;教学实践环节薄弱;专任教师理论与实践难以兼顾;评价方式过于单一等。因此,建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习、见习制度;重视实践环节的考核;高师院校和小学一线共建教研平台等是克服这些问题的有效措施。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语文比较教学法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比较教学法管理论文 篇1: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及反思

【摘 要】分析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中,以中职语文第三单元实用语文操练“水资源状况宣传活动”为例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应用,并对教学进行反思。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情境   评价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目前中职语文教材改革中的一个亮点,它与“口语交际”、“写作”归并为“实用语文操练系统”,目的是通过调查、演讲、主题宣传、专题讨论等活动形式培养中职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本文探索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供广大语文教师参考。

一、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提出,中职语文应立足学习主体,注重能力的形成,强调语文的应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语文应用能力为目标,设计了一些与中职学生密切相关的语文活动,并提供了相应的活动过程和步骤的指导。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大多数中职学校并没有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纳入语文教学大纲,即使有些学校实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也往往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或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在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等卫生学校中,语文课程主要针对中职一年级学生开展,5名语文教师承担了该课程的教学任务,每个教师周平均课时为16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如下: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少,每学期仅开展3个专题,每个专题安排的课时为2课时,基本上以讨论发言为主,或者写感想与总结,或者观看相关的视频,目的主要是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并没有从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出发。

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等卫生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较少原因如下:近几年招生较好,学校教学场地有限,个别班级学生达到90多人,学生多,教师精力有限,很难组织实施;场地、硬件设施跟不上要求,学校没有专门供学生完成作业微机室;学校采取封闭式管理,学生课余时间外出调研受限制;实践活动程序复杂,教师难以把握;缺少活动评价考核体系;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调动学生开展活动的积极性。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的教学案例设计

基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笔者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要求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该教学法最显著的特征是以学生为主体,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方式。

本文结合中职语文第三单元实用语文操练“水资源状况宣传活动”这一主题来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具体实施应用。该主题目标是培养学生信息搜集、甄别、筛选和处理能力,提高组织能力、写作水平和口语交际能力,并深化对我国水资源状况的认识,强化节约用水,珍惜资源的意识。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要求学生做好搜集资料的准备,并准备好白纸,以备宣传板报用。课程教学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课件渲染、视频、谈话或者场景式等方式创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与生活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先播放一段教学视频《中国水资源状况》,通过教学视频,学生了解到我国目前水资源的分布以及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然后通过课件展示学生浪费水的一些真实图片,这些图片的拍摄选取了学生身边熟悉的人和事,最后展示一组组我国目前水资源现状的数据,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以上三个环节导入,最后提问:目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着严峻的状况,作为中职生,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二)提出任务,明确目标

“提出任务”这一环节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最重要的,它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中是主动地学习还是被动地学习。教师应选择与当前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真实性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任务,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去解决的现实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建议以小组的形式开展。以“水资源状况宣传活动”为例,本次课的任务可以通过以下两个小任务完成:

任务一:资料的搜集(课前完成)。要求学生围绕“水资源状况”搜集相关资料,每位同学都要参与资料搜集的工作,可以通过上网,书籍或者资料查阅,也可以通过访谈,观察或者调查形式了解同学,老师,家长或其他人对水资源状况和节约用水的认识。

任务二:主题版报(宣传单)的制作。围绕“节约用水”的主题制作一份精美的宣传板报或者宣传单,要求主题明确,图文并茂,文字要精练、准确、生动,在尽可能短的篇幅内容中容纳更多的内容。如果是制作宣传单,则要求标题醒目,排版合理,主题明确,内容全面。

(三)合作探究,完成任务

小组成员在接到教师的工作任务后,组长组织各小组成员进行研讨排版以及版面风格探讨,并进行如下的任务分工:选择1~2名文字功底比较好的同学集中整理搜集的资料,绘画功底比较好的同学负责美工,擅长书法的同学负责版报文字的书写,其他同学可以进行版面的设计。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分工协作,各负其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及时反馈,评价任务

评价与反馈是教学过程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组成员完成任务后,教师应及时进行反馈。可以将他们制作的板报(宣传单)张贴在教室的学习栏,或者展示在学校的宣传栏。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评价量表非常重要,如果没有相应的评价激励机制,可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成果展示出来后,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一张评价表(如表1),先让各个小组进行自评,然后互评,最后老师评价。在这多元化评价中,每位学生在自评和互评的同时都需要看、听和思考,这样可以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分析能力。教师在评价过程对学生的成果首先应持肯定的态度,及时鼓励与表扬。

表1  主题板报评价表

项目 评分标准 分值 自评 互评 师评

内容 主题鲜明,与教学内容相符 30分

刊头 醒目,突出,色彩合理,有艺术性 10分

版面布局 设计合理,版面整洁美观,视觉效果好 20分

文字 文字清晰,文理通顺,无错别字(有一处错别字扣1分) 20分

插图 插图设计合理,与主题有关 10分

创意 新颖,有创意 10分

三、教学反思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中能够起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达到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目标,但是真正实施起来,还存在不少困难。

第一,任务提出难度如何掌握。中职生的文化基础良莠不齐,教师在布置设计“任务”的难度难以把握,有些任务对于部分同学来说容易,但是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同学来说,就有难度。还有关于任务量的把握,任务太少了,太简单了,学生容易实施,但是达不到教学效果;任务太多了,难度大了,学生会产生挫败感。因此,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应结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接受能力进行布置。任务布置应该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层层递进,同时也让学生容易操作,还要被大多数同学所喜爱,使学生有自我发挥的空间。

第二,教学进度难以掌控。由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课程比较开放,因此对老师课堂管理水平以及教学进度的掌握要求比较高,需要处理好“放”与“收”的度,每组的探究程度和进度教师很难把握,有些小组比较认真勤奋,可能完成任务比较快,而有些小组如果没有组织好,可能草草“收兵”,影响效果。

第三,评价激励机制有待完善。评价激励机制是进行后续语文综合实践的主要保证,也是任务驱动教学法最吸引学生的地方,每次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否有时间评价,或者评价是否公正,都会影响着后面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然而,评价机制是最难操作的一个环节,无论是自评、互评还是教师评,都很难做到绝对的公正公平。学生自评,经常会给自己小组打高分;互评时,也会受到人际关系的影响;老师评价时,无法兼顾全班每个同学的表现而难以客观评价。

另外,激励机制也是课堂的一大亮点,但是采取何种奖励方式才能让学生保持旺盛的探究热情,这也是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中应该考虑到的。

综上所述,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应用和理解语文知识,并且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新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和素养,形成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然而,实际教学中可能会存在各种难题,这需要语文教师去探讨完善。

【参考文献】

[1]孙亮.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3(7)

[2]辛晓梦.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研究,2013(7)

[3]俞培锋.巧用“任务驱动”凸显活动实效——略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应用[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3(3)

[4]张运杰.简析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四个步骤[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6)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三级立项项目(140)

【作者简介】朱  巍(1981- ),女,湖北钟祥人,广西科技大学附属卫生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语文学科教学教育。

(责编 刘 影)

作者:朱巍

语文比较教学法管理论文 篇2:

高师小教专业《小学语文教法》课程反思与重建

摘要:面对当前新形勢,高师小教专业《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课程内容与语文教学实际脱节;教学实践环节薄弱;专任教师理论与实践难以兼顾;评价方式过于单一等。因此,建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习、见习制度;重视实践环节的考核;高师院校和小学一线共建教研平台等是克服这些问题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课改;教学;理论;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法》(以下简称“《小语教》”)是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它的主要任务是阐述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一般规律和基本的教学方法,对师范生进行扎实的教学实践的训练,并促进其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能力的形成。显然,这是一门最能体现小学教育专业师范性的学科教育类课程之一。当前,师范教育体系层次结构的调整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不能不影响到具有师范教育特色的教法课程。面对新形式、新任务,高师《小语教》课程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目前《小语教》课程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师小教专业《小语教》课程的教学现状已不容乐观。关于当前高师小教专业《小语教》课程教学和新课改对新型小学语文教师的要求已不相适应的种种弊端,语文教育界已多有论述。结合诸家观点,我们将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1.课程内容与语文教学实际脱节,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小语教》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学生必须熟知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才能更好地理解、体会语文教学的理论、方法,因为要学习怎样教,前提是要知道“教什么”。但由于小学语文教材更新快、教材经费有限和销售渠道单一等原因,学生往往难以得到包括小学语文课本等相关语文教学资源。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与语文课改接轨的《小语教》教材。但这些教材往往更注重理论的阐释,缺乏对师范生专业技能成长的操作性指导,使得《小语教》课程教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严重脱节。由于学生非常缺乏对小学语文实际内容的了解,对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也就很难产生认同感,更难以产生积极参与的热情,所以常常是教师在脱离语文教学内容的情况下,一厢情愿地向学生大谈特谈语文教学的各种时髦理论,学生却感到空洞虚浮,无所依附。这种纸上谈兵的教学严重制约着师范生专业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直接造成新教师上岗时的不适应,觉得所学知识脱离小学教学实际,专业成长进程缓慢。

2.教学实践环节薄弱,师范生从教能力难以得到切实提高。师范专业教学法课程的设置,其重要目的就是促进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最终形成,所以,教学法的重点理当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向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这一点已日益成为高师小教专业培养单位的共识。然而,当前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却并未真正落到实处,最为明显就是实践环节的薄弱,学生实践演练机会严重缺乏。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一定要在实践中去锻炼,仅凭教师讲是讲不出来的,光靠在教学法课堂上演练也是不够的。因为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训练机会,且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试教,缺乏真实的小学课堂情境,学生无法产生真正的角色意识。要克服这些弊端,只有组织教育实习。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师德教育,培养学生独立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了解教学管理的方法和规律,成为合格的教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高师院校对教育实习都比较重视,但实习时间却较短,一般只有为期6周的时间。加之实习学校大多对实习生不太敢放手等客观原因,学生实际上真正走上讲台演练的机会少之又少,有的学生甚至只能得到上一堂课的机会!这样的实习效果可想而知,学生根本无法通过实习较好地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当然也难以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能力。

3.任课教师缺乏对小学语文教学实际状况的了解,理论与实践难以兼顾。面对新形势,《小语教》课程更加强调专任教师理论修养的与时俱进,课程内容也需要时常更新,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大增加了难度。而高师院校《小语教》课程的专任教师一般未从事或未再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他们高居象牙塔,往往并不了解如火如荼的语文教改一线。他们虽熟悉理论,却由于对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缺乏清晰的了解和亲身体会,教学内容势必缺乏针对性、时效性,难以反映当前小学语文课改的发展态势,虽然教的也许是最新的理论知识,但由于未能置于一线教学的视野之下,其教学仍无疑是空中楼阁,理论与实践难以兼顾。

4.评价手段过于单一,与课程目标相割裂。《小语教》课程应以培养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为重要目的,为师范生的专业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不仅课程内容、教学策略应该与时俱进,评价方式也应该考虑与课程目标的达成是否一致。由于种种限制,目前《小语教》课程往往同其他课程的考查一样,主要是采取期末笔试的方式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考试内容主要是考查师范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理解程度。这种以一张试卷决定一切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无法真正检验《小语教》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尤其是给学生以忽视实践技能训练的不良导向,严重影响了师范生的专业化发展。

二、《小语教》课程改革构想

小学师资培养中的教学法课程是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紧跟语文新课改的步伐,高师《小语教》课程必须从内容、实施、评价等各个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为师范生专业技能的成长夯实基础。针对以上高师院校小教专业《小语教》课程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我们拟提出如下课改措施:

1.建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技能训练。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教育的主要目标,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个体完成教育教学活动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只能在个体不断的实践和训练中逐渐形成。教学法课堂不应只是教师的讲台,更应该是学生的讲堂。因为惟有让学生参与演练,才可能将其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最终形成教学实践能力。高校里习用的“大师主讲,学生聆听”的传统课堂模式,在培养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方面显然不太合适。因此,必须从强化师范生实践技能的角度来改革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小语教》课程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1)改由教师一人主讲的单一结构为学生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结构。

第一,理论研讨,总结迁移。素质教育呼唤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主体性。理论讲授往往使学生觉得枯燥,被动接受,教师应该改变单纯的理论灌输的做法,转而引导学生参与质疑、讨论探究。这种改教师单一讲授为学生共同研讨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理论学习不再显得深奥、虚无,使学生充分意识到理论学习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从而促进其理论知识向实践技能的迁移转化。

第二,模拟演练,讲议结合。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教与学都以

做为中心。”这句话可谓道出了教学法课程教学的根本原则:要形成教学实践能力,光是理论知识的学习研讨显然不够,还必须模拟小学语文课堂进行演练,有讲有练,讲练结合。这种模式改变了课堂上自始至终进行理论讲授的做法,通过读议讲练、反馈评价、分析改进等系列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实践,使其既初步体会到站讲台、为人师的个中滋味,又充分展示并锤炼了各自的教学能力。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评价,互相促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观摩课例,领悟评价。要让学生对所学理论有明确认识,仅凭教师的理论讲授和有关小学语文教学纪实片段的文字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示典型的优秀课堂教学实录,或带领学生亲赴小学进行实地观摩,目击原生态的语文教学课堂。这种模式将理论与实践、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热情。学生在观摩中眼观耳听,潜移默化,对所学知识有所领悟,有所内化,同时通过身临其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教师角色意识,内心油然升腾起将为人师的自豪与热情。

(2)由大学专任教师一人唱独角戏的封闭形式向以大学专任教师为主角,同时吸收一线教师参与授课的开放形式转变。大师不等于在任何领域都是大师,像《教学法》这种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就不应该由高校专任教师一人唱独角戏,而应该合理吸纳小学一线优秀教师共同参与。所谓“术业有专攻”,高校教师有较深的理论造诣,但高居象牙塔,缺乏对一线教改动态的了解,如果自始至终仅由高校教师一人主讲教法课程,教学内容、体例则相对封闭、狭隘,学生会感觉所学知识空洞虚浮,无所依附。如果我们能吸纳一线优秀教师进入大学课堂,可以就某些实践专题,如教材解读、教学设计之类,给学生授课,可以就临场应变之类教学机智进行现身说法等。这样,教学内容是鲜活的,教学形式是开放的,无疑能大大丰富学生对语文教学实际的了解,激发起他们投身教学实践的热情。

2.改革实习、见习制度,保证实践效果。由于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一方面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训练,另一方面,在课堂上进行试教,学生面对的并不是其授课对象,因而难以产生真正的角色意识。因此在课堂演练的基础上,还要组织师范生赴小学进行实习、见习。一般高师院校的师范生实习都采用在大四上期集中进行一次为期6周的综合性实习的做法,这种做法沿袭已久,已经不能适应时下对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新形势。为了切实提高师范生的从教能力,可采取如下措施:

(1)建立学生参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保障体系:目前小学迫于升学压力,往往不太欢迎实习生,使得师范生实习机会难求、实习时间不够、实习效果不理想等,所以很有必要建立学生参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保障体系。首先,学校、院系要通过和小學加强合作、共建教研项目等措施在小学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为学生实习、见习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其次,重视实践性评价,加大实践环节评价的比重。因为学生成绩的评定方法对其学习行为有着明显的导向作用,只有加大实践环节考核的比重,才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

(2)修订实习计划,采用集中安排与分阶段安排相结合的模式,实习时间适当延长。首先,可结合学科教学法课程的学习,进行一周左右有针对性的见习;然后,在学科教学法课程的学习结束之后,可组织为期两个月左右的综合性实习;最后,在大四下期学生找工作的阶段,让学生结合其就业、面试进行时间不等的分散实习。除适当延长实习时间外,学校和教师还应为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深入到小学生中间,开展教育调查和担任课外辅导员等,以此了解、体验小学生的学习状况,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于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实践中,检验和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如包括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材设计、板书设计比赛等在内的师范生从教技能大赛,以及鼓励学生参与或承担小学语文课题研究等。只有保证学生拥有充足的实践机会,才能真正提高师范生的教育质量。

(3)改革过去集中进行一次综合性实习的做法,内容上将实习分为专题实践和综合实践两大模块。专题实践,是在教法课程理论讲授的基础上,安排学生进行一种即时性的实践活动。它是学习将某项具体内容用于实践的过程,是对所学理论、教学技能进行的及时应用与反思。例如,拼音教学的专题实践,可以适时安排学生赴小学观摩在岗教师是如何教学拼音的,有条件的还可面向小学生进行一次教学训练,然后让学生结合所学相关理论,相互述说观摩、演练的体会。这种专题实践使学生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用于实践并在教学实践中掌握某一专题领域的教学方法。

综合实践是在学生临毕业前安排学生到小学进行语文教育的一种综合性实践,是对学生语文教学能力的综合培养和全面检测。因为这是就业前的一次实战大演习,为保证综合性实习的效果,一是不要分散式实习,而是要采取集中实习的方式,并安排教法专任教师全程跟踪指导;二是不要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以避免学生综合性实习和找工作之间的时间冲突。综合实习的时间不能太短,一般应在两个月以上,可以安排在大三下期或大四上期。只有实习的效果得到了切实的保证,才能促进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真正提高。

3.高师院校和小学一线加强联系,优势互补,共建教研平台。教法课程专任教师应该是既熟悉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又有一定科研能力的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高校教师往往未从事或未再从事小学教学,不熟悉一线教改动态,而小学教师实践经验较丰富,但理论水平欠缺,无法将实践经验加以升华。为此,可以尝试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新思路。所谓“走出去”,是指高校专任教师走出象牙塔,走进小学。不仅要深入小学教学一线看课、参加教研活动,而且还要亲历小学教学过程,定期亲身到小学任教。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新课改小学语文的动态和走向,将《小语教》的教学与小学语文课改的现实结合起来,及时丰富、更新《小语教》的教学观念和内容,使教学内容具有前瞻性。也只有这样,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时刻保持对一线热点问题的高度敏感,从而将自己的研究置于一线教研的视野之下,做出真正有价值的成果。所谓“请进来”,是指聘请小学一线优秀教师走进大学课堂。教学法这种需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不应该由高校专任教师搞一言堂,而应该大胆吸纳小学一线优秀教师共同参与,比如说某些实践性较强的专题,像教材解读、教学设计等,就可以安排一线教师来主讲。高校教师走进小学,理论和实践亲密接触;小学教师走进大学,实践和理论相碰撞。二者相得益彰、优势互补,共建教研平台,这无论是对提高师范生的实践技能,还是对丰富高校、小学教师的个人素养,都不无裨益。

4.改变单一的成绩评定制度,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成绩评定制度,对学生具有明显的导向功能。当前,教法课程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仍主要采取“一试定乾坤”的笔试方式。这种评价方式是比较片面的,它重终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重知识评价,轻能力特别是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重定量评价,轻定性评价;重教学能力评价,轻研究能力评价。我们应将理论考核与教学实践能力考查结合起来,将期末一次性考试和平时多样化考评结合起来。理论考核可以放在期末考试中进行,教学实践能力的考查则可以在平时的教学环节中展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经常为学生提供实践演练的机会,争取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教学设计、模拟试讲中来,继而对每位同学的表现做出评价并记录下来,并作为学生实践技能考核的依据。这样的成绩评定制度才有利于调动学生自我锤炼实践技能的积极性,才能有效达成教法课程的教学目标。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学语文教学面貌日新月异,《小语教》课程改革也任重而道远。以上是我们就目前高师小教专业《小语教》课程教学的反思和建议。其实,培养学生语文从教能力的途径远不止此,以上所述可以说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只要我们坚持师范教育无论何时都要紧密联系当前基础教育的实际状况,时时以培养学生教学实践技能为宗旨,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迎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喜人景象!

参考文献:

[1]杨华,高师《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实施策略初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1):86

[2]龙文希,小学师资培养中的语文教学法课程改革试探[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3,(g):74

[3]孙素艳,从优化结构人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法》课堂教学结构[J]辽宁师专学报(社科版),2000,(4):76-77

[4]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3):214

[5]张官妹,高等师范初等教育专业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设置构想[J]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

[6]蒋蓉,小学语文教学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湖南一师学报,2002,(12):47

作者:霍生玉

语文比较教学法管理论文 篇3:

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教学与项目教学法的有机结合思索

[摘           要]  语文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接触到的一门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学生的必修课,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可以辅助学生其他技能的掌握,促进学习任务的完成以及个人能力的发展。我国新大纲规定,中职语文的教学内容要以模块化的方式进行构建,详细分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部分。鉴于此,立足当前中职语文模块教学与项目教学法结合现状,阐述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教学的内涵,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语文职业模块教学与项目教学法有机结合的作用,力求为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教学与项目教学法结合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教学;项目教学法;有机结合

我国职业教育与高中教育的重点有很大的区别,普通高中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进入高校继续学习,成为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重视人文和社会科学等理论知识。职业教育的侧重点在于向社会输送和培育专业型强的人才。语文作为中职学生的基础学科,对其他学科有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目前,我国中职语文教学有很多的革新,但是仍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对于中职语文模块教学与项目教学法的结合比较少。因此,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进行有机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教学内涵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经济的需要,中职类的院校教育体系为了跟紧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方向与方式也顺势做出了转变与改革,在众多科目当中,语文科目一直都是中职学生文化课学习的基础科目,随着社会的发展形势,中职类语文教育的结构与理念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在新版教育大纲的影响下,语文教育的课程结构与教学方式的多面化都进行了一定的转变与突破。在新大纲的基础之上,语文改革首次运用的就是板块教学方式。由基础板块、职业板块以及拓展板块三种模式组成。学生在学习语文教育的第一学年,可以开设基础的教学板块,让学生将语文的知识夯实;第二学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职业的教学板块,职业的拓展板块可以设立为选修课业,基础板块为课业前提,在这基础之上进行职业教育工作。

二、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在职业模块教学中的重要性

由于职业模块教学中具备职业化与开放性的特点,故而可以将项目教学法在这个模块中进行使用。对于中职语文教学而言,在职业教学模块中引入研究项目,是一种突破,也是一种创新,不仅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进行培养,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对语文职业素养及应用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实现学生从学校角色平稳过渡到社会角色。

(一)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美国著名教育家华特曾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而对于职业模块而言,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的语文能力能够达到专业学习标准,语文素养能够符合职业生涯的需求,与语文外延部分相符,而对于项目教学而言,该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为原则,主要任务与目标是培养价值观、情感态度以及应用能力,促使其能在教学中进行相互融合、相互影响,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包括语文的基本能力,如写作、口语交际、表达、组织语言、分析概括及阅读理解等。

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学习项目是按照流程来实施有序的开展,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提升的一个過程。在对教学项目进行设置时,应在整个项目流程的每个环节中,始终穿插应用语文知识能力的相关要求,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作为基础。例如,学生应当先对项目内容进行分析,充分了解相关的任务要求,具备基础的理解能力,即对项目要求进行解答的能力,其次再对内容进行总结与概括;学生利用小组合作方式进行交流,这个阶段是学生口语交际的最佳训练时间;在进行活动时,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并对文字进行整理,以此来梳理思路,比如,小组互评、活动总结、辩论赛、表演情景剧、活动采访、策划书、调查报告等,这些方式也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口语能力。

(二)渗透生活元素,融入社会需求

我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到,“教育首先是生活的教育,教育是用生活来教育,更是为生活而教育”。故而,应当将生活元素及社会需求渗透到职业模块内容中。假设项目内容并不符合社会需求,那么这个项目并无任何意义,也无任何价值,且不具备可实际操作性。其次,如果项目与生活实际相贴近,学生在面对项目时,会让其产生认同感与亲切感,不会觉得项目十分困难,并且有完成项目的信心,这是确保项目能够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

在对项目进行设置时,对主题内容的选择应来源于教材,并且基于教材内容之上。在设计项目时,应当将教材内容作为基础,若是脱离教材内容,那么项目教学并无意义,但是也不应局限于教材内容,应当在显性知识基础上,对隐性知识实施深入挖掘。突破一个单元、一篇文章、一节课所带来的局限,促使项目能够最终成为完整的一项语文活动。通过项目任务,深入研究、分析、了解及观察学习情境,以此来得到技能、经验与知识。

三、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模块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对于中职语文教学模块构建而言,教学认识是比较关键的,但是通过对现阶段我国中职语文教学工作实施情况研究发现,很多中职语文教学工作开展中,对于职业模块教学工作实施还存有一定的偏差,因而这种背景下的中职语文教学工作实施就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以我国现阶段教学大纲管理中,对中职语文教学工作实施研究来看,我国中职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生源质量以及教学条件等多重因素存在,使得中职语文教学工作实施出现了一定的难度,为了更好地针对中职语文教学工作提供保障,需要在日常教学工作开展中对语文教学模块构建的方法进行梳理,以此满足学生的教学需求,然后现有中职语文教学中,该项工作实施明显存有欠缺。

(二)教材选择专业性较差

教材是学生教学工作实施的基础,是整个学生教育工作实施和引导中应该重点建设的一项内容,对于我国现有中职语文教学工作实施而言,教材选择的适用性建设还存有一定的偏差。很多中职院校在学生教学工作开展中,都不能针对学生语文教材选择做出科学的分析,因而使得整个教学工作实施出现了一定的难度。并且在模块式教学工作开展中,需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充分的梳理,如果不能处理好教材中的内容梳理工作,将会影响到中职语文教学工作实施效果,对中职语文教学工作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从我国2010年修订的中职语文教学工作开展报告中可以看出,现有中职语文教学工作开展中,相关人员对教材选择工作的处置和实施中,明显存有误区,因而使得整个教学工作实施出现了严重的影响,阻碍了中职语文教学模块的构建和实施。

(三)教学评价缺乏创新

教学评价对于学生语文教学工作实施也是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当前我国中职语文教学工作开展中,为了推进模块式教学工作实施,已经在教学创新上做出了改进。但是由于对模块式教学应用和构建的认知存有偏差,使得整个教学工作实施中,还不能有针对性地为中职语文教学工作实施提供帮助。很多中职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开展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影响,使得其在针对学生教学评价中,还处于一种老旧思想状态,而这种陈旧的教学思想在现有学生教学工作实施中必然是不能满足学生教学评价需求的。由此可见,在中职语文职业模块式教学工作开展中,对学生教学评价工作实施的创新性建设明显不足。

四、在职业模块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方法

一套新颖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理论,应发挥其教学优势,细化教学策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并被广泛应用于中職语文教学当中。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为中职语文教学增添了活力。

(一)注重课时进度安排

项目教学法的运用,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习内容融入其他的情景当中,自主建立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将教学内容通过选定主题、制定方案、探究活动以及交流成果、活动评价中体现出来。因此,老师要让学生在课前进行收集资料以及预习,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注重项目间知识关联

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情境教学完成学习任务,从情境中获得知识以及相关的技能。老师要注重项目知识的构建,将知识点进行关联,让学生尽快掌握更多知识。与此同时,要将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进行有机结合,两者取长补短,使语文课变成专业性强的实训课。此外,为了防止语文学科过度工具化与职业化,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准确定位。

(三)注重学生学习适应力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教师负责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当一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完成其学习的任务。在职业模块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对项目教学模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能够发挥其自主学习的能力。项目教学要求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在项目的准备阶段,学生通过自己查找资料获得有用的信息,再由教师组织实践活动。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不足,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语文不应该只是一门单纯的基础学科,应该以知识为主体,以实践为主要教学方式,让学生将所学到的语文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运用。具有生活化与职业特色的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教学,要将专业知识与语文知识进行叠加,深入开发语文知识和职业能力之间存在的共同点。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多元化、实效性强的教学方式,能够满足模块教学的基本需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快速构建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吴宇芬.基于项目教学法的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教学研究[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7.

[2]曾小丁.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0):197-198.

[3]戴步云.试论中职语文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J].师道(教研),2017(6):41.

[4]赵淑萍.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10):133.

[5]黄晓峰.中职语文模块化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7(20):126-127.

[6]冯清梅.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模具教学中的应用[J].新校园(阅读),2017(2):99.

[7]杨艳霞.中职语文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探索:以应用文写作中“条据启事”为例[J].广西教育,2017(42):95-96.

◎编辑 马燕萍

作者:柏静

上一篇:经费公平性高职教育论文下一篇:情感教育与数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