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岁是学习钢琴的最佳年龄

2024-04-14

几岁是学习钢琴的最佳年龄(通用8篇)

篇1:几岁是学习钢琴的最佳年龄

几岁是学习钢琴的最佳年龄? 2008-6-23 21:41 提问者: 樊汶瑜 | 浏览次数:4640次|该问题已经合并到>>

我来帮他解答

2008-6-23 21:47 满意回答

许多人认为学琴的年龄越小越好,这可能是一种误解。据非正式统计在重大国际比赛中获奖者开始学琴的年龄是6~15岁左右。因为儿童的生长发育是先由大肌肉活动开始,再到小肌肉的细腻动作,而弹琴需要的是很具技巧性的小肌肉动作,需要相当的耐性,年龄太小的宝宝协调性稍差且坐不住,此时学琴无异于拔苗助长。因此,过早送宝宝去学钢琴、电子琴、小提琴等乐器是不适宜的。

宝宝学钢琴要具备哪些条件?

不过,因为宝宝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每个宝宝身体条件和智力发育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对于宝宝几岁开始学钢琴最为适宜并没有严格界定。如果宝宝虽然年龄偏小但已具备学琴的基本条件,也是可以考虑进入学习阶段的。这就要求家长进行专业咨询并结合自己宝宝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许多家长问:“宝宝的手不够长,适合弹琴吗?弹钢琴对自然条件要求严苛吗?”的确,宝宝初学时老师会先看宝宝的手指、手型是否适合学钢琴,因为手的条件对学琴有一定的影响,但弹钢琴并不是手指越长越好,只要手掌宽厚就可以。但是,对学习钢琴有更大影响的是宝宝的性格、情绪、心理等因素,而具有较好条件的学生应是:性格不偏不倚、不急不缓、注意力高度集中,做事极有耐力、情绪平和、心理稳定性极强。因此为宝宝选择学琴的最佳时机,还要家长平时的细微观察再作决定,大致上家长们观察的重点有几项:

* 宝宝的注意力能持续集中10分钟吗?

* 当电视、电台里播出好听的音乐时,他是否有律动感、是否在听数遍后自己能哼唱?

* 宝宝的小肌肉能控制自如吗?例如握笔时能很正确把握住吗? * 他是否表现出喜欢弹琴吗?如经常自己在琴上摸弹几个音,或模仿成人演奏时的姿势边弹边唱等。

* 家里能有人花功夫带宝宝练琴吗?

如果以上几点大部分都可达到,您就可以着手为宝宝选择学校及老师了。

学钢琴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如果您的宝宝尚小,不能即刻开始学习钢琴的话,家长不要着急凡事都要耐心等待精心准备才能水到渠成。当然,等待时机的过程还是需要您跟宝宝一起做些循序渐进型的准备、热身工作的。

*平时应当为宝宝营造一个愉快的音乐环境,尽量少开电视机,让家中长时间充满优美的音乐。乐种的选择不苟一格,只要是各种音乐类型中最优秀的音乐就可以,宝宝在日积月累的熏陶之下自然会培养出良好的乐感来。

* 培养宝宝唱歌的能力也很重要,其目的是通过唱歌来接触旋律,体验到确切的音准、音程以及节奏,这一点对日后乐器的学习非常重要。

* 在学琴前,一定要对经济上的花费有心理准备。首先是购买钢琴的费用,另外每月不菲的钢琴学费,钢琴教师的讲课费每课时80元至200元不等,许多教师还按学习程度收费。

* 需要一位相对固定的家长如父亲或母亲抽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陪伴、辅导宝宝学习。

给家长的建议

如果您正在为宝宝是否学习钢琴而犯愁,或您已经做好准备,找到好老师就要开始让宝宝学琴,那么下面的提示也许会给您些许帮助。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父母要宝宝学才艺,应当充分了解这项学习的目的、过程以及对宝宝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观察宝宝的喜好,如果硬逼着一个不喜欢钢琴的宝宝学钢琴,实际上培养的是音乐的仇人,而不是培养他们热爱音乐。应当去掉那些功利的想法,让音乐教育还其本来面目。著名钢琴教育家但昭义说:”欲让宝宝成才,最好的方法是根据他的性格、爱好和某个专业所必需的客观条件,因材施教。而爱好,则是宝宝最好的老师。”

切勿急功近利相互攀比

做父母的都不想让宝宝输在起跑线上――“不用跑在最前边,但也不能从开始就掉下来”这大概是所有家长的心声。家长急功近利是当前婴幼儿教育的重要误区,而宝宝出世后就有差异,如体重、体质、性格、反应能力等,从0岁开始的后天教育,重要的是与宝宝的天分结合,而不是与他人的宝宝简单攀比,强迫宝宝学习只会揠苗助长事得其反。

慎选授课老师

一个宝宝是否喜欢音乐,能否爱上音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第一位音乐老师,因此授课老师的选择至关重要。

家庭辅导

学钢琴是个漫长的过程,手形的塑造、基础的训练、对节奏的把握、对音乐的理解,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父母在辅导过程中切勿急于求成、过于急躁,要宝宝自发性的操练,在培养兴趣与练习技巧间取得平衡。

结语:

父母应该了解,学音乐不是要培养天才,而是为了提高宝宝的素质,也就是说学音乐不是精英教育,而是素质教育,最终的目的让宝宝从音乐中体味到更多的人生。

初学者学钢琴的基本步骤是怎么样的??![ 标签:初学者, 钢琴, 步骤 ] ★僾ъ→峩ゅ 2009-03-16 11:55

最好说明下具体的方法,应该从哪里开始练!比如指法要怎么样才能正确(分别说下左手跟右手),怎么样从书上的音符到手上的弹奏,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哪些等等!

问题补充:年满十八周岁滴人学!!

满意答案 好评率:91% 钢琴演奏是靠人的智力与技巧来完成的,尤其是要靠技巧的训练,而技巧训练又离不开手与臂关节的训练,所以手与臂关节的运用是演奏的基础,手与臂关节的训练是钢琴技巧中重要的一课。那么就先认识一下这些关节,把手与臂上活动的关节划分一下,除大拇指外,可以划分为六个关节,每个关节都有它的功能和作用。

靠近手指尖关节称为第一关节,是它支撑带动指尖触动琴键发出各种不同音色的。它是钢琴技巧中极重要的支撑关节,在演奏中起决定因素。为了准确的表达演奏意识,我们的注意力必须集中在指尖触键的方法上,使触键的方法与想象的效果一致。如果这个关节软弱无力,无支撑能力,声音便含糊不清。手指的第二关节是指尖触键的瞬间与一、三关节密切配合共同使手指保持弧型,牢牢的扣住琴键的同时起协助手指支撑的作用,使手指力量贯通指尖。如果改变了这个关节弯曲的方式,手指触键时发生了变化,从而也改变了音色。手指第三关节活动能力很强,它借助于手掌与手指根上下的活动能力把需要击键的手指迅速抬起击键与离键。手的第四关节就是手腕关节了,它的特殊,在于由八块不规整的小骨头组织起来,周围的肌肉、韧带具有高度的弹性和灵活性。手腕过低、过高、僵硬,手臂力量输送不到指尖,就极不方便手指正常演奏。第五关节就是肘部关节,它配合其他关节在触键时起着支撑手臂力量的作用。第六关节是最自由的肩部关节了,它有着带动其他各个关节协助手指弹奏出雄壮有力的暴发力与支撑力。

演奏的基本方法有断奏、连奏、抬指练习,在这些练习中又要注意手指手型以及形体语言和保持用脑思维。

钢琴练习时还要学会用脑练琴,善于用脑的学生,开始练琴注意力就十分集中,不善于用脑的学生就表现出心不在焉、心静不下来,演奏中出现错误。因此要培养用脑的习惯,要做到“五到”,即眼到、脚到、口到、手到、耳到和“一慢”,即速度慢。因为弹奏和识谱是一个立体全方位的动态思维过程,若开始学习一个新曲目,速度快就容易顾此失彼,因此要求慢练。用脑练琴是一种科学的方式,坚持用脑练琴就会不断的提高学习质量及效率。

在训练中必定会出现技术训练问题,如:掌关节软弱,缺乏控制力支撑不起来;大指第二关节内陷,虎口打不开,大指动作机能受损;手指第一关节软,站立不牢,或出现“折指”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有的是学生自身生理条件所致,有的则是不正确的触键与用力方法挤压了尚不牢固的关节部位使之变形,还有的是初学时要求不严、重视不够,出现问题未能即使纠正,这些毛病必然会影响技术训练的正常进行,不同程度成为学习的障碍。因此在开始训练时对这些问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任何娴熟技能都是由艰苦枯燥的基础练习开始的,因此想要成为一个出色的钢琴演奏者,必须重视基本方法的训练。

学钢琴的基本步骤

标签:学钢琴

回答:2 浏览:9860 提问时间:2009-02-17 09:50 高手指导下啊。第一步要做什么呢?

推荐资料: 陈志武新作《金融的逻辑》.pdf 更多“陈志武”相关资料>>

最佳答案 此答案由提问者自己选择,并不代表爱问知识人的观点

揪错 ┆ 评论

ttyd1314 [智者]

钢琴教学可以分为启蒙、初级、中级和高级四个阶段,各阶段的学习内容通常包括基本练习,练习曲,复调作品,乐曲几大类。作为基础练习,目前仍然是车尔尼的作品最为系统,如《钢琴初步教程》599,《24首左手练习》718,《钢琴流畅练习曲》849,《钢琴快速练习曲》299,《钢琴练习曲50首》等。

车尔尼是19世纪上半叶维也纳钢琴演奏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所写的大量练习曲是针对古典作品演奏技术,即“古典技术”训练的,主要是手指的颗粒、均匀、快速,对左手的训练较为薄弱,因此期间必须增加各类作曲家的练习曲目作为补充。这些教材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穿插进行,不能一味的依次一条条的弹下去。

钢琴教学的启蒙阶段

在目前较流行的儿童启蒙教材中大致可分为三种五线谱入门型,即高音谱表入门法,中央c入门法,多音入门法。传统的启蒙教材《拜尔钢琴基本教程》用的就是高音谱表入门法,目前在国内广泛应用的《汤普生简易钢琴教程》1-5册用的是中央c入门法。

李斐岚,董钢锐编著的《幼儿钢琴教程》采用了以中央c为主的入门法,突破了以往此类教材的音域局限,从3指开始学重量落下,逐步扩大到其它各个手指的方法已被公认为最好的方法。

柯达依:《钢琴学校》第一册。

巴托克:《小宇宙》。这是一本非常重要的入门课本,因为它的五指位置包括种种非大调或小调结构的五指排列,有助于学生及早接触黑键及各种调式,含有许多复调模仿级对位因素。

齐格勒:《钢琴教本》第一册。该书的特点是先听后弹,耳朵领先。

钢琴教学的初级阶段

这个阶段的学习内容相当于从车尔尼的《钢琴初步教程》599到车尔尼的《钢琴流畅练习曲》849。

1、车尔尼的《钢琴初步教程》599

这是我国钢琴初级阶段教学运用极为广泛的教材之一。全书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57首以前这部分是巩固手型,训练手指独立性的联系,要求弹奏放松、自然、练习速度以慢速、中速为主。

第二部分是58-79首。58首到70首是训练快速练习,这里的快速是针对前阶段而言的,在学生走法正确的基础上要求初步加快速度。71首-79首是带装饰音与不带装饰音的旋律练习。练习时先慢速,把节奏弹准确,弹均匀,双手对齐,在稍微加快。这部分又是旋律练习,要注意乐谱上的表情术语及力度术语,注意分句、呼吸、旋律的连贯与歌唱。

第三部分是80首到结束,是综合新的练习,无论音型、节奏型、音阶瑟音类和双音练习都比前面丰富,练习时不仅要弹准确,还要注意音乐起伏,做出力度速度变化。

2、车尔尼《钢琴简易练习曲》139

这是从599过渡到849的教材之一。139的教材编排不如599集中,可以选择与599不同类型的曲目。在599到50首左右就可以交叉使用。

3、车尔尼《24首钢琴左手练习曲》718

这是全部为左手而写的练习,内容有音阶、瑟音型、五指型、分解和玄等,学习顺序要灵活掌握,对于手小的学生,可以先学音阶型或五指型的曲目,八度练习暂缓。

4、车尔尼《160首八小节钢琴练习曲》821

本教材不仅技术类型较丰富,而且难度跨度大,包括了从初级程度到高级程度的练习。每一首只有8小节,技术难题非常集中,尤其适合一些其他课业多,练习时间较少的学生使用。

5、莱蒙《钢琴练习曲》37(又译为“勒穆瓦纳”)

全书共50首,由浅入深。他的特点是较多的左手练习,双手比较均衡。可以弥补车尔尼练习曲中偏重右手的不足之处。

6、布格缪勒《简易练习曲25首》100,《练习18首》109

这两集练习曲都是有标题的小曲,形象鲜明,手法简洁,旋律优美动听,音乐性较强,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在599到50首左右时,可以逐步选用作品100的曲目。

7、车尔尼《流畅练习曲》849

从599到849是初级阶段的前期进入到初级阶段的后期。849共30首,第一首的技术内容基本上不重复,在选用时要具体分析每首练习的难点,考虑技术的“过渡”问题。

849与599,139不同之处是每首曲子有了速度标记,根据849教材的标题,应当做到演奏流畅,尽可能按要求的速度去弹,为下一步中级阶段作准备。

8、赫尔挈伯格编《趣味钢琴技巧》

从预备到第五册,由浅入深。编者从几十位作曲家的作品中选择了一些旋律优美而短小的练习曲,每首都有标题,并在标题下给予明确的提示和要求。技术类型比较全面,又由于作曲家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因此,曲目丰富多彩,是一套生动有效的教材。

初级阶段的复调

复调作品的特点,是左右手不同声部、不同旋律同时进行,在节奏、重音、力度、句法、旋律、起伏等方面既有内在的联系,又各自独立。对于训练大脑的多维思维,节奏感、左右手的独立性等都是很好的教材。

1、巴赫《初步钢琴曲集》

这本教材共28首,是巴赫为其妻子安娜写的练习小曲,是初级阶段必学的内容。

2、巴赫《小前奏曲和赋格曲》

这是适用于巴赫《钢琴初步曲集》与《创意曲集》之间的教材。

3、中国作品

中国作品中有一些较简单的复调作品,采用了广大群众熟悉的民歌作为主题,比如王震亚的《沂蒙山小调》,陈静荠《浏阳河》,黎英海《盼红军》《花鼓调》、陈铭志《子弟兵与老百姓》等。

钢琴初级阶段的乐曲

1、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

这是一套内容极为丰富的教材,由浅入深共5册。除了简易的钢琴曲外,还精选了大量歌剧、芭蕾舞剧、交响乐等世界名曲改编曲,其中包括巴赫、莫杂特、贝多芬、肖邦、李斯特等著名音乐家的作品。在每首作品前,或介绍作曲家,或介绍乐曲特点,或讲解音乐常识,或指出练习要点,使学生在学每一首曲子的同时,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音乐素养。由于乐曲形象生动,深受学生的喜爱。

2、威尔《世界儿童钢琴名曲集》

这是一本深受国内外儿童喜爱的曲集,其中都是简化了的世界名曲,在训练技术的同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3、《钢琴小奏鸣曲大全》

小奏鸣曲是我国钢琴教学中运用较为广泛的内容之一,这本大全收入了海顿、克列门第、库劳、莫杂特、杜舍克、贝多芬、迪亚贝里、卡巴列夫斯基、格季凯等大师的小奏鸣曲共48首。程度相当于599后部,849前部到299。

4、《少年儿童钢琴曲选》(1949-1979)

1979年,为了展现建国30周年我国音乐创作的成就,中国音乐家协会在国庆前选编出版了两套中国作品集,这本《曲选》是器乐作品选中的少年儿童钢琴曲专辑。

5、中国风格《儿童钢琴曲选》

由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遍的这本曲集共91首,有适合启蒙阶段的小曲。

6、少年儿童《钢琴四手联弹曲集》

四手联弹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形式,可以训练学生的听觉和合作能力。并且因为四只手弹比两只手更丰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练习的积极性。本曲集所选的19 首曲子,都是以儿童熟悉的歌曲乐曲改编而成。

乐曲的范围很广,相应的教材很多,如老柴的《少年钢琴曲集》舒曼的《儿童组曲》《少年组曲》。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编的《少年儿童外国钢琴曲集》第1、2集,都可以广泛的选用。

篇2:几岁是学习钢琴的最佳年龄

4岁孩子是语言发展关键时期 孩子学说外语,最好是通过日常生活,在与人交往中学习,学习内容应当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既便于学习和理解,又便于记忆和掌握。单词和句子可以同时教,学会了一些单同后,就可以教简单的句子了,然后再通过句子来扩展单词。

4岁孩子是语言发展关键时期,这时孩子很容易接受听到的话和声音,可以自然而然地接受外语。再加上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能够形象地模仿出成人的发音和语调,发音准确而清晰。

4岁孩子的机械记忆能力较强,而语言的学习也是需要依赖机械记忆的,所以4岁的孩子完全有能力学习并掌握外语的日常口语。从小学习外语不仅为正确发音和掌握口语打下基础,并且能够培养孩子对外语的兴趣,为将来进一步学习书写和阅读做好准备。

4岁是言语发展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这一年中儿童的言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外语学习的黄金时期。这是因为,4岁时,绝大部分幼儿基本能发清各种元音和辅音,对语音的意识也明显发展起来,他们开始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待发音。你会发现他们有时特别专注自己的发音,他们会有意识的重复练习,或故意回避难发的音,或为自己的错误申辩。

篇3:浅谈学习外语的最佳年龄

第一, 我们要最自然地学好语言,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 都是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依次进行, “听”和“说”是第一性的, 而“读”和“写”是第二性的。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当我们还不会开口的时候, 首先都是听身边的人说, 然后慢慢地, 耳濡目染的, 我们也学会了依依呀呀地开口说, 然后才是识字, 最后才是写。听和说掌握了, 接下来读和写一般也不会成为问题。那么听和说, 我们都在什么时候?当然是0-6岁这期间。德国教育家卡尔·毕贴认为, 儿童在8岁以后语言接受能力平稳下降, 思维趋向于成人, 有了逻辑思维能力, 吸收时有所舍取, 且过程有所减缓。学习外语同样也是如此, 作为语言的学习, 全世界的人都一样。而我们从初中开始学英语的人为什么学习英语这么累呢?根源就在于, 我们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定, 在还听不懂、说不出来的情况下, 先学“读”和“写”, 背字母表啦, 背单词啦, 学音标啦等等。事实证明, 如此只会事倍功半。因此现在学习语言的现提前至三年级甚至一年级。但我认为, 还不够, 将来发现问题还在, 还得继续往前提, 如此又浪费了几代人了。

第二, 同时学习两到三种语言根本不是问题, 而且这样的情况本身也很普遍。众所周知, 普通话和粤语、普通话和吴越语或者闽南语和温州话差异非常大, 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个小孩子因为同时学习了其中任意两种语言或三种语言造成了语言障碍, 或者说有困难。通常情况是, 只要从小有这样的语言环境, 谁都可以把自己的方言和普通话都讲得很溜。有人可能会说了, 英语和汉语的差别可没有普通话和方言的差别那么大。其实这里所谓的差别只涉及到读和写的问题, 听和说的差别还真有那么大, 不然你可以让一个北京人去听温州人讲话, 保准能听懂的不会比英语多。话又说回来, 即使你是对的, 现在全球化已然使得地球成为一个村子, 那些混血儿的家庭出来的孩子, 也能讲父母的语言都讲得很溜, 只要那两个环境同时存在。

第三, 0-6岁的孩子还没有羞耻心。羞耻心对于成人来讲, 很多时候是好东西, 但是对于学习语言的时候, 这绝对不是什么好东西, 因为这会阻碍你开口去讲, 而语言语言一定要“言”, 如果不开口说那就是哑巴外语。记得我们读小学一二年级 (7-8岁) 的时候, 国家开始推广普通话, 学校就规定在学校里一定要讲普通话, 不然要扣分怎么怎么的。但我们大部分人都觉得说普通话很难为情, 私下里还是能不说尽量就不说。可见, 我们的羞耻心来的有些早, 而且羞耻心确实阻碍学习新的语言。卡尔·毕贴还说, 成年人学习新的语言时会产生一种潜在的恐惧感和紧张感, 会不自觉的表现为一种心理上的障碍。这种恐惧感和紧张感, 大概就是来自于羞耻心吧。

第四, 这一时期的孩子, 语言接受系统处于开放状态, 能够自然而然地学习外语。因为此时正是幼儿学习语言的敏感期, 特别是语音发展的敏感期, 其语言模仿能力较强, 尤其体现在学习语音的方面, 此时对语音的把握最为纯正, 幼儿语音的习得不需要经过间接思考理解, 而是借助于当时的语言环境和说话人的动作直接领悟的过程。如果对其进行良好的语言教育, 给予丰富、适量的信息刺激其语言功能, 就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 使其一生受益;相反, 如果错过语言萌发增长的关键使其, 再多的刺激也难以达到充分发展的水平。

第五, 6岁以前的孩子, 右脑控制发音器官的能力较强, 声带、舌唇等运动神经的调节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这时联系说话, 更容易掌握发音的技巧, 但孩子从6岁起, 其辨音能力、认知能力、语调和语音大体上已经退化。若在最佳时期只接受母语的刺激, 那么, 母语中枢以外的言语中枢就会逐渐退化。等孩子进入学龄后, 母语中枢已形成一整套固定的控制模式, 这时再学习外语, 母语中枢就很难接受。因此, 如果我们能抓住幼儿期对幼儿进行第二语言的教育, 其潜力和发展是无限的。

第六, 这个时期的孩子对世界很好奇以及好奇心和求知欲配合得最好。因为我们人类对外部世界的学习是与自身的发展, 身体、大脑、心理等各方面相辅相成的, 我们小时候对世界、对周围和对语言处于陌生和好奇的状态, 我们急切地想去了解这个我们眼中和耳朵里的世界, 急切地想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 这种天然的学习没有阻力, 轻轻松松又自然而然。等我们长大些了, 或许好奇心没有减少, 甚至有可能有增无减, 求知欲或许也会更强, 但是或者正因为我们脑海里充斥了其他东西, 比如太多的求知欲, 比如羞耻感, 再比如争名夺次, 这让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配合不再像之前那么好, 也不再像之前那么自然和轻松。

综上所述, 学习外语的最佳年龄在0-6岁。S

参考文献

[1]杨艳平.浅谈幼儿英语教育[J].大众文艺, 2009.

[2]杨连瑞.第二语言习得的临界期及最佳年龄研究[J].外语学刊, 2004.

[3]孙明蕾.英语教育不宜从幼儿抓起[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7.

篇4:2岁是学画的最佳年龄

根据统计,儿童绘画教育中的智力开发取决于接受教育的年龄:从2~3岁开始训练受教育的人,91%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4~6岁为84%;7~9岁为40%;14岁后才开始训练的只占7.2%。2~3岁是儿童视觉感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此时对儿童进行绘画教育,可以促进孩子绘画才能的发展。

2岁开始教画画

2岁的宝宝,不再是抓到东西就将其送到嘴里,而是开始尝试把手里的东西敲、扔、拍、舞动等。如果这时候就开始提供画具,他们就可通过手部的动作,在纸上变出各种线条、色块。从涂鸦过程中学习到点、线等符号,并发现这些符号与手部动作的关系。这是人生中创作记号活动的开始,幼儿慢慢地从一些无意义的手部动觉模式进展到创作模式。

早期的涂鸦活动能帮助幼儿大肌肉的发展,并且从重复的动作中学会视觉的控制。也就是说,2岁以上的孩子,他们能有目的地使用象征式的符号来表达自己的心意,这个时期是学画的最佳年龄。

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神经细胞有各自的发育关键期,一旦错过,再刺激,再教育,收效也会较差。因此,家长应紧紧抓住孩子2岁这一关键期加以培养。

乱七八糟也是色彩斑斓

开始时,大人看到宝宝的“作品”乱七八糟、杂乱无章,有些妈妈会非常着急地教宝宝画太阳、画小草、画白云、画树林……一旦见自己的小宝宝画画不如其他同龄小朋友,就认为自己的宝宝很笨。其实,小宝宝开始握笔,在一张白纸上乱戳,对于他就是非常大的进步,是一个质的飞跃,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所以,大人对于宝宝涂鸦,应始终抱一种赞叹、惊喜、鼓励的态度,这种积极的态度会鼓舞宝宝用积极的心态去探索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这时如果父母有一丝丝着急、失望,哪怕是一个眼神或一声叹息,对于你身边的小小宝贝都是一种打击。敏感的宝宝也许因此会拒绝涂画游戏,甚至拒绝纸和笔,对学习产生反感,那就得不偿失了。

启发观察,逐渐训练

父母可以用游戏的形式教孩子画点、线和圆圈。例如:下雨了,让孩子画线条、画点;点蚊香、绕毛线球时,教孩子顺着一个方向画螺旋线,锻炼孩子的手腕肌肉。在孩子掌握了线、圆圈、点的画法的基础上,父母应启发孩子观察简单的物体,逐渐训练孩子能画出象征性的图形,用以表示一定的物体形象。由于孩子比较容易掌握画圆形,故一般指导画简单的物体时,应该从圆形开始,如画苹果、糖葫芦等,再逐步过渡到四边形、长方形,例如画手帕、窗户等。父母要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孩子对物体色彩的注意,培养对颜色的兴趣,逐步认识3~6种颜色(红、绿、蓝、黄、黑和褐色),并喜欢使用不同颜色的蜡笔绘画。

孩子刚开始画画,画的线条一般都很轻、弯弯曲曲,父母要鼓励孩子大胆地画,尽量画大一些,最好每次都把纸画满。

篇5:男孩长高的最佳年龄是几岁

在儿童少年青春发育过程中,何时身高长得最快呢?研究证实,绝大多数中国汉族儿童的身高突增高峰为女童12岁左右、男童14岁左右;90%以上女童身高增长最快的年龄在11~13岁之间,男童为13~15岁之间。为了让孩子长得高一些,家长尤其应注意孩子在生长快速期的营养、运动等问题。

应注重营养补充

营养是儿童体格生长的关键。体格正常生长所需的能量、蛋白质和氨基酸,必须由食物供给,主要是肉、蛋、豆及豆类食物。骨的形成还需要足够量的钙、磷及微量的锰和铁。钙的摄入不足及维生素D缺乏时,会造成骨矿化不足,维生素A缺乏会使骨变短变厚,维生素C缺乏会使骨细胞间质形成缺陷而变脆,这些都会影响骨的生长。

目前一般家庭在有荤有素的饮食中,营养应该是全面及足量的,家长应该注意不要让孩子养成偏食的习惯,更不要让孩子过多地吃零食而影响重要营养物质的摄入。

篇6:儿童学习外语最佳年龄问题

1 年龄问题

1.1 关键期假设

年龄问题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外语最有利, 3岁, 8岁, 还是10岁?起始年龄对语言学习者的最终语言成效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Lenneberg于1967年在他人基础上提出了关键期假设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1]。该假设认为:2岁到青春期是语言习得的关键期, 青春期之后, 儿童不再具有自然、高效的语言习得能力, 且难以达到与本族语者相当的水平[2]。对于关键期假设, 研究者众说纷纭, 自20世纪70年底, 他们开展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来证实、证伪关键期假设。

很多研究者不同意关键期假设, 他们提出了多元关键期假设。多元关键期的理论要点是:“不同语言模块的习得具有不同的习得起始年龄及终止年龄”[3]。例如:4至7岁是儿童切分音段、掌握语音以及学会词汇搭配的关键期, 从出生至10岁左右是孩子们掌握词汇和句法的最佳时间段[4]。根据这一理论, 一些语言技能在某一阶段发展更容易, 而有些语言技能, 要到语言临界期过后方能获得。该理论强调在语言发展过程中不是只有一个关键期, 而是多个关键期。例如, Hyltenstam认为:学习者对语言的敏感性不会在每一个阶段突然消失, 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缓慢消退;这个时间段可能从儿童一直持续到青春期;语言习得的机会窗口会在某一时间点之后关闭, 语言官能的效率逐渐降低, 对边缘语言输入的接收效果会越来越差[2]。

这两种假设的核心问题是习得者的年龄问题。根据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观点, 二语习得受到普遍语法的制约, 在关键期内, 孩子之所以能克服语言刺激贫乏等限制, 高效快速地习得母语是因为普遍语法在起作用, 语言习得机制使得孩子们以不可思议的惊人速度掌握自己的母语。关键期之后, 普遍语法的缺乏或部分缺失是导致成人二语习得事半功倍的主要原因。

1.2 国外研究

理解二语习得的年龄问题, 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路径进行:初始速度、习得过程、最终成效、是否能达到与本族语者相当的语言水平[3]。

初始速度是指语言习得者对语言规则、句法结构及词汇的习得速度。儿童和成人习得的速度不同。Krashen认为, 成人的二语习得速度优于儿童;年龄稍大的儿童的习得速度优于年龄较小的儿童[5]。Snow等通过调查发现:儿童和成人在语言规则和句法结构习得速度上差距悬殊, 成人对语言规则和句法结构的掌握远远优于儿童, 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年龄不同[6]。目前, 多数研究者认同这一结论。可见, 就初始速度而言, “年轻者优”的说法不成立。

习得过程儿童与成人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要经历什么样的阶段, 采用什么样的策略, 所遵循的机制是否一致等, 研究者对这些问题争论不休, 莫衷一是。这些争论不涉及到是否存在关键期的问题, 本文不做讨论。

最终成效是指语言习得者最终达到的稳定的二语水平。儿童和成人学习二语的最终水平是否也有明显差距?Scovel指出, 儿童在语言习得方面更容易达到较高水平, 而成人很难避免外国腔[7]。Johnson&Newport的研究表明:当语言习得者的生理与认知不成熟时, 年龄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生理与认知成熟时, 年龄因素便不起作用。他们研究的结论支持了关键期假设的存在[8]。Singleton证明, 儿童时期习得第二语言更容易取得较大成就[9]。Birdsong研究发现, 赴美时间与最终成效存在明显的负相关:青春期之后赴美并开始学习第二语言者, 其赴美、开始接触二语的时间越晚, 其可能达到的最终成效也越差[10]。因此, 就“最终成效”而言, “年轻者优”的说法成立。

是否能达到与本族语者相当的语言水平是二语习得年龄问题中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争议的焦点在于如何定义与本族语者相当的语言水平以及如何判断习得者是否已经达到了该水平。也就是说, 缺乏一个可以遵循的固定标尺来认定关键期假设。Singleton问道, 关键期假设究竟是二语习得领域中的有关习得的趋势判断还是不可违反、不允许反例存在的绝对规律?关键期假设究竟是一个解释性假设还是规定性假设[11]?这是一个尚未回答的问题。

根据关键期假设, 过了语言习得的关键期, 习得起始时间较晚的学习者已经不可能轻松自如地掌握第二语言, 也不可能达到与本族语者水平相当的语言水平。研究者认为, 既然这样, 那么是否存在这样的情况:某一个学习者二语习得的时间晚于关键期, 却达到了与本族语者相当的语言水平?如果有这样的例子, 关键期假设便可以被推翻。Bialystok&Miller研究表明, 与本族语者相当的语言水平在某一年龄点后与习得起始年龄呈负相关[12]。换言之, 只有二语习得起始时间较早的儿童能够达到本族语水平相当的语言水平。而Bongaerts却发现少数习得起始时间稍晚的二语学习者也能获取与本族语者相当的语言水平[13]。但是Butler研究发现, 无论早起点还是晚起点的学习者均不能达到与本族语者相当的语言水平[14]。多数研究者的结论表明, 少部分语言习得起始时间晚于青春期的学习者能够突破年龄限制, 能够获得与母语水平接近的最终成效。换言之, 关键期假设不成立。

1.3 对年龄问题的解释

如何对年龄效应做出合理的解释?既有研究主要从神经生理、社会心理、认知三个角度对年龄问题进行解释[3]。

神经生理解释是对二语习得中年龄效应的解释最为传统、解释力较强的一个假设。神经生理学认为语言是一种生理官能, 它与脑细胞的弹性密切相关。Lenneberg认为, 语言习得与年龄这个变量联系密切, 随着大脑开始侧化, 其可塑性与弹性逐渐消失, 使得脑细胞与外界刺激链接能力减弱[1]。语言的获得也是以脑细胞之间的链接为前提条件。在关键期之前, 大脑单侧化过程尚未完成, 在语言处理过程中, 可供链接的脑细胞更多更为活跃, 因此, 与成人相比, 儿童更容易习得语言。Pulvermuller&Schumann从研究大脑髓鞘化的过程入手, 发现在青春期前后, 除高级大脑联合皮层区外, 所有的脑皮层区域均达到其髓鞘化的峰值, 之后便呈下降趋势[15]。髓鞘化这一概念可以简要地理解为脑部发达的程度就在于髓鞘化完成的多与少, 值越高, 大脑发育越发达[3]。科学数据表明, 在成人大脑中, 未能髓鞘化的神经细胞依然存在。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成人对语言的处理花费了更多的努力, 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社会心理解释语言学家们也从社会心理角度—学习动机、情感态度、语言输入等方面考察了儿童与成人在语言习得中的不同表现。Mary认为, 成人把语言作为特殊的职业工具学习, 往往事半功倍, 而儿童并没有把二语学习作为一种工具动机, 其学习二语也并非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16]。但是, Long指出, 并没有任何直接证据说明, 儿童与生俱来的语言学习动机就一定比成人强烈, 他们所接触到的语言输入比成人多[17]。而Lightbown&Spade观察发现, 儿童与成人二语输入的质和量存在差异, 儿童接收到的语言输入更多也更为简单;与成人相比, 儿童具有更强的学习动机, 其情感倾向更容易接纳新的语言[18]。尽管儿童在学习愿望及语言输入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 但他们最终获得的语言成效却惊人的一致, 学习年龄早于语言习得关键期的儿童, 几乎都能够获得较高的、甚至与本族语者相当的语言水平。当然, 也有一些特例语言学习者, 他们学习二语的起始年龄晚于关键期, 也能够达到近乎母语的水平, 这是为什么?Moyer给出的解释是:他们有很好的语言天赋, 能够接触到大量的目的语, 学习方法得当, 元语言意识强烈, 话语分析能力强[19]。

认知解释二语习得中年龄问题也可以从认知老化入手。认知观认为语言能力是人的认知能力之一, 认知能力是可以老化的。认知老化表现在三个方面:能力下降、处理速度的减缓、工作记忆的残缺及抑制的减弱[20]。这三种能力在一语与二语的习得与使用的各个阶段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它们的老化会影响对一语与二语的掌握与使用。

1.4 共识性结论:

国外研究者达成了以下共识:

对于语音语调的习得而言, 关键期假设的确存在。根据多元关键期假设, 从出生到4至7岁是孩子们切分音段、掌握语音、学习词汇搭配的关键时期, 一旦超过该时期, 地道的语音语调很难获得。语言习得的速度及最终成效的确受到年龄因素的限制。就外语学习的初始速度而言, 成人在语言习得的最初阶段比儿童更具优势。就最终成效而言, 习得二语起始时间早于关键期的儿童比成人习得者的最终语言水平高, 儿童在语言习得中享有长效优势。

1.5 外语教学的最佳年龄问题

外语教学的最佳年龄问题对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外语课程的设置具有重要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从小学外语”的热潮。针对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问题, 联合国于1962年、1969年分别召开国际会议, 征求专家意见, 但是专家的观点莫衷一是。同时, 多数研究者认为, 学习第二语言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是有利的。但是, 2014年10月, 印度17岁的语言天才女孩伟里莎 (Gayatri Wailissa) 的猝死 (因脑动脉爆裂死亡) , 给人们蒙上了一层阴影[21]。

年龄问题及师资状况也是制定国家语言政策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在我国, 语言学家对于英语教学的起始年龄问题争论不休, 难以定论。对于外语教学的适龄问题, 国内知名学者, 例如:桂诗春、王初明、戴曼纯、束定芳、杨连瑞、赵世开等都持谨慎或保守态度。桂诗春曾对“外语要从小学起”提出了质疑, 认为我们应该考虑英语教育中的教育经济学的问题[22]。束定芳认为, “在学校课堂教学环境下学习外语最有效的年龄应该是11岁至20岁, 这在国际学术界已是共识……小学开设外语弊大于利, 是教育资源的浪费, 是增加儿童的精神和学习负担”[23]。胡明扬认为, “…如果小学外语的师资问题都解决不了, ……, 还不如不学”[24]。赵世开认为, “在临界期还不明确的情况下, 就在幼儿和儿童中开设外语班, 究竟是有助于他们能力的开发还是摧残他们的能力, 实在是值得考虑”[25]。

不过, 这些讨论都缺乏具有说服力的实验研究。1985年国家教委组织的一次全国中学生英语学习调查间接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这次调查的对象为15省市139所中学初三和高三的学生, 共57, 080人。这些学生基本上都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英语。结果表明, 小学学习过英语的学生有的成绩很好, 如上海和广东;但是有的成绩并不理想, 如北京和天津的成绩显著地低于从初一开始学习英语的吉林、湖北和安徽的学生。这次调查的结果还表明, 学习成绩的优劣主要取决于领导重视程度、师资水平、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方法, 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等多种因素, 与起始年龄关系不大[26]。2001年, 教育部颁布的新《英语课程标准》规定, 在城市与农村有条件的, 小学应该从三年级开设英语课[27]。董燕萍对参加2002年广东省小学英语骨干教师暑期培训的1200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后指出:要在小学全面开设英语课, 师资培训是当务之急;不顾具体的师资条件, 在小学盲目开课, 不仅会造成巨大的教育浪费, 而且还会挫伤相当一部分孩子今后学习英语的积极性[28]。

2 结论

篇7:3~6岁是治弱视的最佳年龄

A:弱视还真不是小事。我国曾做过普查,每100个孩子里有3个是弱视!

孩子近视看不清东西,戴上合适的眼镜就看清了,眼也就不累了。而对于弱视的孩子来说,戴上啥样的眼镜也不管用,去检查眼睛,各个内部零件又完好无损,看不出问题。

弱视还分好多种。比如,有的是斜视性弱视。就是一个眼的视轴偏斜了,俩眼运动不协调同步,俩眼不配合,看东西时,物像没办法同时落在俩眼的视网膜对应点上,于是看东西就模糊了,重影了。这多难受啊,于是大脑自己就想办法了,让斜视的那只眼靠边站,这个眼黄斑部功能长期被穿小鞋,就自暴自弃,最后成了弱视。

还有一种弱视叫屈光参差性弱视。还是两只眼睛两条心,同样看一个东西,在俩眼视网膜上的大小和清晰度却不一样,俩眼老打架。大脑又自己想办法了,那谁谁谁,屈光不正太大的那位,靠边站站。于是,又弱视了。

还有一种弱视叫形觉剥夺性弱视。就是孩子很小时,得了先天性白内障、角膜白斑、上睑下垂等眼病,挡住了瞳孔,光刺激没办法正常进入眼里,那这只眼的黄斑就失去了接受光刺激的机会,发育不良,就弱视了。

还有一种弱视叫屈光不正性弱视,主要是高度远视性屈光不正导致的弱视。

弱视如果不及时治疗,会造成永久性视力低下,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因为弱视的孩子立体视缺乏,就是看东西没有立体感,那就没法操作精细仪器,不能干精细工作,没法选择如建筑、工程设计、医学、机械、美工等专业,甚至开车都不行。

弱视孩子的眼睛调节力、扫视力、追踪能力、空间辨别能力及手眼协调能力等视觉功能都会受损,还会导致斜视,那得有多大的心理能量才能对抗旁人的说三道四啊。不是每个人都能像萨特那般强悍的(萨特,法国著名哲学家、文学家,有严重斜视——小编多嘴)。

弱视得早发现早治疗,3~6岁是治疗的最佳年龄,6~9岁也还行,9~12岁效果就差了,12岁之后再治疗就比较困难了。不管啥时候治,都得要坚持坚持再坚持,别半途而废。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有以下表现时,家长就得上心了,赶紧带孩子去专业眼科医院查查是不是弱视。

1.婴儿眼睛不能随灯光转动,不能注视感兴趣的东西;

2. 遮盖一眼没反应,遮盖另一眼就不乐意,甚至哭闹;

3.眼睛不能跟着移动的东西跑;

4.强烈光线来临,没有眨眼反射;

5.孩子大点时,看书、看电视时喜欢凑得很近;

6.眯着眼睛看东西、皱眉;

7.斜着眼睛或者歪头看东西;

8.写字串行;

篇8:几岁是学习钢琴的最佳年龄

关键词:游泳;成才;最佳年龄

在北京第29届奥运会上,我国游泳健儿取得良好的成绩,女子获得一枚金牌,男子也取得了一枚银牌的好成绩;在2009年2月日本短池游泳公开赛我国摘得7金。但是,我国游泳项目比起美国澳洲日本仍处于弱势,严峻的形势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抓好训练的各个环节,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运动员。选材作为训练的一个环节尤为重要,我们认为当今高级优秀游泳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是训练的起始,是和运动员人才的培养密不可分的,选材的目的是为了更高效率、更经济地培养出更好的人才。选材和育才是一对紧密联系的孪生兄弟,而育才是一个长期的发展的过程,这就决定着选材也将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发展过程。因此,加强对高级优秀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是我国游泳运动发展的要求。

本研究的内容不同如以往,首先,研究对象选取是以国家队、青年队和省队的高水平游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从研究对象上,定位于高水平游泳运动员进行分析研究,使研究具有实效性和科学性。第二,通过对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成才情况的调查,分析探讨了目前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选材中最佳年龄的分布情况,力求为优秀游泳运动员科学选材与育才的有效结合找到有利项目发展的规律。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对象涉及到优秀组77人、一般组53人;其中包括国际健将11人、健将86人、一级运动员22人,研究样本较多,且运动员运动水平高,这为本课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了研究样本上的保障。

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文献、光盘、internet检索等方法,收集整理了有关游泳科学选材的专著与文献,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检索并阅读了游泳与运动训练学等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并对各相关的文献资料作了重点阅读与分析,获取的文献和资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游泳科学选材理论和实证的依据。

(2)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在分析游泳运动员年龄特征时,采用了帕累托分析法,以划分各级别游泳的年龄范围,为科学选材确

定一个可量化的年龄范围。

二、结果与分析

1. 运动员各年龄段的频数分布的一般情况。

由健将级游泳运动员各年龄段的人数分布频数图(见右图)可以看出,在15、16、17、18岁这四个年龄段内,分布的健将级运动员人数最多,说明该年龄段达到该级别的运动员人数最多,该四个年龄段的前后人数均小于这两个年龄段,说明其它年龄段达到游泳健将级的人数有所下降。

2. 各运动等级范围内年龄的帕累托分析。

上述对各级运动员的年龄分布情况作了一般性的描述,为进一步揭示我国游泳运动员成才的年龄规律,现依据我国游泳队运动员人数的多少,采用了帕累托分析方法,以阐明我国游泳各级别运动员年龄特征情况,了解我国游泳运动员在年龄上的成才规律。

帕累托分析方法又称为排列分析法和主次因素分析法,它作为改善质量管理活动中选择关键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首先计算各运动等级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公式为:

xij%=×100%

在计算出各运动等级中各年龄段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后,按百分比数值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各年龄段的位置,并依此顺序计算出各年龄段的累计百分,该方法通常把累积百分比分为三个部分,0%~80区间的各年龄段,由于占据了人数百分比的大部分区间,且每个年龄段的人数在总人数中占有较大的份额,是影响事物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该运动等级年龄中人数聚集最多的区间,因此可以把该区间的各年龄段归纳为A类;80%~90%区间的各年龄段百分比区间较小,每个年龄段在总分中所占的份额较少,是影响事物发展的次要因素,把该区间的各年龄段归纳为B类; 90%~100%区间的各年龄段所占的份额更少,表示一般因素,并把该百分位段归纳为C类。13~21岁各年龄段构成了帕累托分析的A类区间,该年龄段是我国游泳健将级运动员年龄分布最为密集的区间,是构成健将级运动员年龄分布的主要因素,说明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在这个年龄段内大多数达到了健将的运动等级。除此之外的其它各年龄段构成了帕累托分析的B类和C类区间,是健将级运动员年龄分布的次要区间,分布人数较少,在这些年龄段内的运动员大多数已经达到了国际健将级。

由上述可知,我国游泳运动员达到各等级的年龄段分布情况并不呈现随年龄段的递增运动等级相应递增的趋势,而是在相邻等级之间有重叠现象,运动员达到一级的年龄段为14~19岁,达到健将级运动员的年龄段为13~21岁,达到国际健将级运动员的年龄段为18~20岁;说明游泳运动员运动生涯相对不长,且成长速度相对较快,从一级过渡到健将级仅需要1~2年的时间,到达国际健将级水平需要4~5年时间,且大多数运动员在健将级运动员的年龄阶段已迅速成长为国际健将级运动员。

三、 结论

1. 不同等级运动员年龄分布情况各不相同,各等级运动员年龄均会在某几个年龄段有着较高的频数。

2. 14~19岁是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成才的最佳年龄,达到健将级运动员的年龄段为13~21岁,达到国际健将级运动员的年龄段为18~20岁。

3. 游泳运动员从一级过渡到健将级需要1~2年的时间,过渡到国际健将级需要4~5年的时间。

参考文献:

[1] 邢文华. 体育测量与评价[M]. 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 1986.

[2] 田麦久主编.运动训练学[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8.

[3] 杨军主编 .体育测量[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0.5.

[4]黄薇薇,吴河海,谭政典.游泳运动员无氧阈游速的无损伤测试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4(24).

[5]何江海,赵媛媛.中国游泳运动员过早退役现象的研究与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6(6).

[6] 王建国,邬晓琳.“谈游泳运动员的科学选才”[J].龙岩师专学报, 2000(7).

[7] 陈静侬.优秀游泳运动员的形态特点研究[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1(6).

[8] 谭政典,白慕炜.优秀游泳运动员年龄特征分析[J].体育学刊,2003,2(10).

[9]陈明达主编. 实用體质学[M].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74.

上一篇:帕金森法则读书笔记下一篇:九年级英语模拟试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