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班会课的误区

2024-05-24

浅析班会课的误区(共4篇)

篇1:浅析班会课的误区

走出小学数学复习课的误区

复习是知识巩固的过程,是知识系统化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技能的过程,它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人说:“平时数学教学是栽活一棵树,复习过程是育好一片林”。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复习的重要性。复习课也是小学课堂教学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数学复习教学中,仍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1. 复习与应试挂钩。很多复习课搞的是面面俱到和题海战术,是旧知识的简单再见和机械重复,结果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压力过大,乏味,教师烦恼,起不到发展学生能力的作用。

2. 偏重于讲解思考题、难题、怪题,不面向全体学生,使学习困难的学生没有弥补缺陷的机会,失去学习信心,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个性。

3. 不注意复习课与练习课的区别,把复习课上成单纯的练习课,没有体现复习课是知识的系统化,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学习过程。

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全面发展,是新世纪人才的需要。为此,作为小学生数学教师,应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数学复习课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课堂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复习课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教学第一线的全体教师,必须全面而准确的把握素质教育的含义,深刻认识“应试教育”的弊端,找准立足点,上好复习课。?

素质教育的三个重要含义:

1、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

2、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应付考试。

3、要培养学生的自觉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的、机械的接受知识。

??小学数学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直接操作者,因此,只有转变观念,从提高全民族的战略高度出发,才能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才能自觉的在复习课中,有计划的实施素质教育,使复习课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二、明确复习的主要目的

小学数学复习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

1、沟通联系,“串线结网”

小学数学教学网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编排的,具有严密的系统性,知识的纵横之间有一根根无形的线把它们有机的串在一起,但数学教材的内容是一个一个断开的课时完成的。复习课,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复习,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使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竖成串,横成链,结成网,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这样不但能加深知识,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便于将成块的知识储存在大脑中,便于今后运用。

??2、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复习课不只是引导学生认识和重视旧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通过编写提纲、列表等方法,将所学知识的逻辑整理出来,使教材的知识结构在整理过程中逐步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并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不同的却又恰当的方法讲获得的新知识嵌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3、帮助学生弥补知识上的缺陷

由于学生的认识能力、兴趣爱好、意识倾向等存在着差异,因此,对于学过的数学知识,掌握程度上也就存在着差异。“查漏补缺”是复习课的重要摸底方法之一。教师在上复习课时,结合学生实际,切实把握较差学生的情况,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弥补他们知识上的缺陷。通过复习能够做到堵漏补缺,扬长避短,同时也能弥补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

4、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复习课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做好两方面的准备,即:为以后的学习做好知识上的准备和加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参透。

三、采取有效的复习方法

1、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方案

首先根据所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复习计划。复习前,教师将所教过的知识做一番综合整理,系统归类,纵横沟通,找出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学生易混易措之处。同时对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做一个切实的估计,如果情况不甚明了,可以进行一次书面摸底(覆盖面较全,突出重点而又有不同层次。),将结果进行整理分析,从而确定哪些知识可以一带而过,哪些知识需要重点复习。这样确定了复习内容,明确了目的要求,再考虑合适的方式方法,从而订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要指定切实可行的复习方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1)本堂复习课包括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哪些是重点部分,哪些是关键部分。

(2)以本节课的复习内容为载体,应如何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数学能力和数学习惯。

(3)对于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学生掌握得如何,哪些概念比较模糊,哪些解题方法还不熟练,这些问题中,哪些带有普遍性。

(4)采用何种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如何面向全体学生。订好复习计划后,复习课才能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让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

科学的复习课应是在教师有效的“点拨激趣”下,营造一个让大多数同学积极参与的复习环境,合理的`选择和安排知识重视的材料,组织学生展开自由的、充分合作交流的活动,通过合作互动与作业操作,使学习的知识得到升华,达到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目标。让全体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复习,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全身心投入到复习中去。

3、选择恰当的复习方法

复习的方法很多,有阅读课文、编写提纲、绘制图表、说理、举出例证和一题多解等,到底选择哪些复习方法,要根据复习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学生复习的方法越多,表明学生的思维越灵活,思路越开阔,就越有利于促进其思维的发展,提高创造能力。

4、设计合理的课堂复习模式

要提高复习效率,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对以往知识上的缺陷得意弥补,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原有知识水平上,上一个新台阶,应考虑班级授课、小组合作及个别辅导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复习课堂教学模式。

当帮助学生整理和复习某一单元或某个知识块上的各个知识点,或者利用所学概念、法则、公式等进行练习时,可采用分组合作及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模式。

当需要将各知识点串成线、联成片,或者对学生的练习进行主讲时,可采用班级授课的形式。

5、切实抓好复习课中的练习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复习课的练习就更是如此。因此,教师要精心安排,切实抓好复习课中的练习。

(1)用好教材各单元和期末的复习,各单元后和全册后都有由易到难、由深入浅的练习。分为两层,即保底练习和不封顶练习。保底练习,这是全体同学达到的共同要求的练习,包括基本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三部分,这些是精心设计的,在复习课中要充分用好这些习题、发挥好习题的多种功能,尽量不要补充雷同的习题,以免加重学生的负担。不封顶练习,它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用的,可利用学习园地或者课外活动等。

(2)适当补充一些针对性练习

复习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把握知识的连接点,做到一道练习题击中多个知识点,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对号入座”,各取所需,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以此来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补充一些教材不足的习题,要特别注意补充一些为中差生弥补知识缺漏的习题,使复习落到实处。

小学数学复习课要真正上好、上出实效并不容易,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本班实际,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因材施教,灵活选用方法,彻底摈弃“应试”观念,走出复习的误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要“炒冷饭”、“煮夹生饭”,在分析反思中总结,从而促进复习课取得实效。

篇2:浅析班会课的误区

有些园长以为,评课就是给教师的课挑“骨头”。他们以为,越能挑出“骨头”,越能说明园长有水平。有的园长乃至以为,对那些“不听领导的话”的教师,即便课上得再好,也要找出几个题目来压一压他。

这些园长将“评课”当作自我显示、打压教师的手段,这类评课的动机是错误的。由于评课的主要目的是让教师知道自己哪些方面教得好,哪些方面教得不好,进而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不断进步教学质量。

误区二:过分关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应用

有些园长以为.好的课必须应用现代化教育于段。乃至有的园长以为,使用了电脑课件的课就是好课。

这些园长忘记了,电脑只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教育的目标。假如电脑使用的效果还不如传统教育手段,那末,这时候的电脑使用是没有必要的。

因此,我们使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一定要有效力意识。在两种教育手段获得一样效果的情况下,以教师投进时间、精力、财物少的为优。

误区三:过分寻求教育“创新”

有些园长很看重教师在教育进程中的创新,即有无新的教学内容,有无使用新的教学材料、新的教学方法,或新的组织教学情势等。

他们以为,教育活动中只要有“新的”就是好的:没有“新的”就是不好的。受这类观念的影响,教师上公然课时,最头痛的就是找不到“新的”,从而绞尽脑汁往寻觅“新的”。这里,我想说,“新的”不一定就是好的。

任何幼儿教育“革新”,假如不能更好地增进幼儿的发展,或减轻教师的劳动付出,那末,这类“革新”是没有必要的。也就是说,幼儿教育改革不要仅仅从表面上看有没有“新意”。而要看在增进幼儿发展方面有没有实际意义.能否减轻教师的身心负担。

误区四:过分强调幼儿快乐

有些园长提出了一些简单的评课标准:“只要孩子快乐了,就能够了。”他们以为,教师只要能让孩子感到快乐,那末这节课就是好课。

我不反对快乐教育.但我以为,教育不但是为了让孩子快乐,还有更加重要的目标——增进幼儿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唯一快乐,没有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这样的教育是低水平的教育,是教师的失职。所以,我反对把“孩子快乐”当作评课的唯一标准。

误区五:过分在意课是不是超时

一些幼儿园的评课标准中有一条:“是不是拖堂。”我曾观摩过一次活动,教师用游戏的方式将活动内容串连起来,整个活动显得轻松自然,50分钟下来,听课的教师未感觉到时间已过,然而在评课时,一名很有名看的园长却说:活动不错,就是时间长了点。当时我就疑惑:一个活动可让幼儿感爱好而忘却时间,那末时间长一点又有甚么关系呢? 假如下课的时间到了,但幼儿对正在进行的活动依然很有爱好,则说明教师组织的活动很成功,那就没有必要太在乎时问的长短。

误区六:只关注教师的表现

几年前,日本大阪教育考察团来某市访问听课。听完课后,随团的一个日本教授提出了一个令我们吃惊的题目:中国教师听课时视野集中在组织活动的教师身上——关注着教师的一招一式。而日本教师视野的焦点瞄准在幼儿的活动看幼儿做甚么,怎样做。[!--empirenews.page--] 只关注教师的课堂表现,确切是我们听课、评课存在的一个误区。我们很多同长在评课经常说:××教师上课上得好——“教师的表情丰富”“教师的敦态自然„‘教师的语言流畅’„教师的基本功不错”等等。

我以为,我们评课应当更多地关注幼儿——关注幼儿的发展,关注幼儿做甚么、怎样做,关注幼儿身心投进程度如何,关注幼儿学得是不是愉快„„由于教育的目的是增进幼儿的发展,而不是“表现”教师的风采。假如教师的“表现”很好,但不能很好地为幼儿提供活动的机会,不能更好地增进幼儿的发展,那末,这类“表现”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所以,我们评课应当更多地关注教师如何引导幼儿的活动,增进幼儿的发展,而不应仅仅关注教师的表现。

误区七:过分关注“结果”,而忽视“进程”

评课时,很多园长常常用幼儿取得知识技能的多少来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

她们很关心,一节课下来,幼儿学会了多少知识,把握了多少技能,画得像不像,跳得优美与否,唱得好不好等显性结果,疏忽了幼儿是怎样样学会的,忽视幼儿学习进程和课后的感受。

固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把握对幼儿的发展是很重要。但我想特别强调的是,幼儿在学习进程中的爱好、情感比知识技能的把握更重要。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幼儿在学习进程中为之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他们是因此而变得愈来愈酷爱学习还是愈来愈厌倦学习;是自我学习的能力得到了进步还是愈来愈依靠教师、懒于思考;是在取得知识的同时体验到自尊自信、相互尊重还是变得自卑、消极、感情冷漠等等。这些应当成为评价教师上课成败的最重要标准。假如答案是后者的话,那末可以说,不管幼儿学到了甚么,学到了多少,这节课不能算是成功的。

误区八:过分关注教学秩序的安静

在幼儿园观摩教育活动中,常常听到以下对话:

教师:“请你像我这样做。”

幼儿:“我就像你这样做。”

教师:“小手儿?”

幼儿:“背好。”

教师:“小脚儿?”

幼儿:“并好。”

教师:“小眼睛?”

幼儿:“看教师。”

教师:“小嘴巴?”

幼儿:“闭上了。”

对教师上述的做法,很多园长表示赞同。他们以为,教师这样做有益于创造安静的课堂气氛,有益于教师按计划展开活动。

但我以为,这是教师对幼儿的控制,这类控制是为教师单向灌输知识技能服务的,在这类模式下,幼儿对学习没有主动性,没有自己选择和探究的机会,幼儿的主体地位没有遭到尊重。同时,接受式学习。不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和最好方式。幼儿学习和发展应当是通过其本身活动取得的,没有幼儿的活动,就没有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再者,幼儿“一动不动”不符合幼儿好动的身心发展特点。幼儿教师应当做的不是如何让幼儿“静下来”,而是让幼儿在“动”中取得发展。

误区九:以为好的课应当能“说服”孩子

我在幼儿园听课时,看到以下一节比较有争议的课:为了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伍教师设计了一个主题网络课程“中国比外国好”:“中国是文明古国”“中国的名山东大学川”“从身旁事或物夸中国”„„[!--empirenews.page--] 在“从身旁事或物夸中国”活动中,孩子们为“中国货好还是外国货好”争辩得不可开交,并且大有“外国货比中国货”好的趋势。由于他们利用生活中的经验列出了:“我家的空调是日本松下公司生产的„‘我家的摩托车是日本的本田公司生产的’”“我家的摩托车是日本的丰田公司生产的”„„这时候伍教师坐不住了,她觉得假如她不出来讲几句的话,就会出错误了。她罗列了很多“中国好”的东西以后,仍不能说服孩子们,她就有点急。

最后她急中生智且严厉地对孩子们说:“中国货固然比外国货差一点。但是我们国家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以后一定会比外国好的。”接着。伍教师对孩子们讲起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由于伍教师过于紧张和严厉,孩子们鸦雀无声地听着,并且似乎听懂了似的,不停地点头称是。

很多园长听完课后,都说伍老师教育素质高,富有教育机灵。但我不以为伍老师“说服”孩子们是真正成心义的教育。幼儿不可能真正理解“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这一重大的而深奥的论题。好的课应当是使幼儿能够理解。

篇3:走出评课的误区

误区一:敷衍了事

好的评课会使人眼前一亮, 豁然开朗。通过评课, 使听课教师明确这堂课好在哪里, 哪里需要完善等, 这才是评课的真正意义。可目前的评课, “你好, 我好, 大家都好”的现象不绝于耳。这种“皆大欢喜”的评课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因为评课者准备不足或能力有限 (比如听非自己专业的课) , 因此评课时就不得不勉强应对, 无论表扬还是批评, 都不免流于空泛笼统。另一种主要是出于人情面子和各种利益的考虑, “课未完, 评已定”。评议时有碍情面, 便敷衍了事, 走过场。评议会上冷冷清清, 大多属于被动发言, 评议泛泛而谈, 以赞歌为主旋律。要知道“成绩不讲跑不掉, 问题不讲不得了”, 授课者往往是“不识庐山真面目”。没有人指出缺点和错误, 有些教师可能会终身将错误进行到底。

误区二:面面俱到

每次研究课或展示课要研究什么、展示什么, 应该说是非常明确的。但是, 在评课的过程中, 有些评课人常常是面面俱到, 从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等诸方面综合评析。内容太全面, 没有重点和侧重, 其结果只会是蜻蜓点水, 眉毛胡子一把抓, 一二三四罗列一堆问题, 而不求其根源, 不但让人难以接受, 更重要的是不利于改进教学。

误区三:以偏概全

在评课中, 有的教师不重整体而偏局部, 不观大体而好细节 (当然细节也很重要) ;或者局限于对课堂气氛的评论, 认为课堂气氛热烈是上课成功的标志之一, 学生“小脸通红, 小手高举”的课就是一堂好课, 不评价学习的实际效果;或者只重结果, 不管过程, 只关心这节课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 而没有重视这些知识是怎么得来的;或者只重视教学手段, 不重视教学实质, 在评课过程中, 甚至出现了不用多媒体就不是好课的论调, 把教学手段和教学实质弄颠倒了。

误区四:重“师”轻“生”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 评课的关注点都是以教师为主, 着重观察评价教师的“言语表达是否流畅、板书设计是否合理、情感投入是否具有感染力、教学思路是否清晰以及教学设计是否合理”等。评课时更多的是阐述教师的言行, 很少剖析学生的言行, 更不用说去洞察学生学习时的神态、习惯, 体察学生的心灵、情绪了。即使有幸提到了学生, 也只是在表象的“热闹与否”上蜻蜓点水一掠而过, 没有从本质上重视学生的学情。久而久之, 循环往复, 课堂成了教师展示自我、演绎教案的舞台, 而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却常常被遗忘, 成了课堂的配角。

课堂教学评价直接影响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只有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 才能激发教师的课改积极性, 因此, 作为评课者应该做到:

1. 评课要有准备, 不说空话。

俗话说, “不打无准备之仗”。评课者在听课之前应做相应的准备工作。首先, 评课者要对教学内容有所了解, 做到心中有数。其次, 记好听课时的第一手材料。通常我们听课做记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实录型, 这种形式如同录音机一样, 如实地记录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另一种是选择型, 选择某一侧面或某些问题, 而选择记录内容的依据是根据听课者的需要, 如主讲人的优势所在、课堂的特色、存在的问题等。第三, 评课者要根据课堂教学特点、班级及学生实际, 实事求是地评价一节课, 不要轻易下“成功课”或“失败课”的评语, 要敢于直面问题, 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如果评课者浮光掠影地听课, 那么听课也就失去了意义。

2. 评课要有重点, 切中要害。

对一节课的评议应该从整体上去分析评价, 但并非直接按新课程课堂评价标准每个项目一一对照, 不分轻重、主次, 面面俱到, 而需要有所侧重, 要善于抓主要问题。比如一节课上得死气沉沉, 学生学习没情绪, 那主要问题是什么呢?是教师对教材钻研不透, 还是教学方法有问题?如果是对教材钻研不透, 那症结又在哪里?如果是教学方法有问题, 那么是教师主观上的认识问题, 还是具体的措施不当?搞清楚这些, 我们才能对症下药, 让人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3. 评课要全面衡量, 兼顾整体。

任何一堂课都兼有优点和缺点, 即便是很精彩的课, 也不可能完美无缺;哪怕是再糟糕的课, 也不会一无是处。我们在进行分析和评价时, 就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这是最基本的。明确这一点, 可防止偏激和片面性。另外, 我们在分析一节课或一位教师的优缺点时, 常常要进一步探讨之所以这样或那样的原因, 而原因常常是多方面的, 至少应分清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忽略这点往往会使分析流于武断, 产生“一好遮百丑”或者“一丑遮百好”的现象。因此, 在评课时不能以偏概全, 找到一点问题就上纲上线。教学固然要精益求精, 但教学又是“遗憾的艺术”, “有问题”是正常的, 指出即可, 没有必要抓住不放。

4. 评课要以生为本, 以学论教。

一节课的成功之处不在于教师“讲”得精彩, 而在于教师“引”得巧妙, 学生“学”得主动。新课程理念提倡的是平等、对话、互相尊重并以学生为中心。在新的课程理念下, 学生知识的增长、学习方法的获得、技能的训练、智能的发展、情感的陶冶、意志的锻炼等, 都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质和意义所在。所以, 评价一节课时, 要看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参与度以及学习结果。

篇4:走出轻视略读课的误区

【关键词】语文略读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15-01

近年来,在中学语文教学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有相当部分的语文教师平时很注重对讲读课文的教学,可对略读课文的处理则重视不够,个别教师甚至撒手不管,放任学生自流,至于学生对略读课的学习效果如何,则更少认真加以过问。这样一来,就会误导学生,使他们不重视略读课的学习,使他们产生学不学无关紧要、会不会无伤大雅的误解。这实在是存在于我们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误区。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叶圣陶先生曾讲过:“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数、理、化和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唯其具有工具性,语文教学才不仅是要使学生认识和掌握这个工具,而且还要帮助学生获得使用这个工具的能力,并养成使用这个工具的习惯。因此,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语文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凡是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练就。而略读课的学习,恰恰就提供了这样的一个过程。学习一篇讲读课文,其最终的目的不仅只是能让学生会划分这一篇文章的段落层次,也不仅只是让学生能归纳这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作特色等等,而是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其他篇章上,举一反三,把知识最终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师不应只满足于处理好讲读课的教学,同时也要重视对略读课的训练和安排。另外,从编者意图和单元篇目的设计来看,在讲读课文后安排一定数量的略读课文,其目的也正是体现和完成知识的迁移与能力的培养这一目的的。综上所述,语文的课程性质、根本任务和单元篇目的设计安排,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认真讲授讲读课的同时,必须重视起略读课的教学;同时,要运用得当的方法和手段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略读课文,使其知学、会学、乐学、善学,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语文水平。

如何处理好略读课文,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帮助学生树立重视略读课的观念和重视养成自学习惯的观念

由于受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只重视讲读课,不重视略读课的思想;存在着只重视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受训,被动的接受而不重视自己主动地学习的情况,更缺乏自己要学会学习的观念。叶圣陶有一句名言:“老师讲的目的是要达到不用讲”。要达到“不用讲”的程度,就要提高学生掌握、使用语文这一工具的能力。在这一点上,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亲自参与实践是至关重要的。而思想的重视、观念的转变是实践行动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略读课文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使学生知道学会自学才是最根本的学习,并且要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向学生反复渗透、灌输,让这种重视略读课、重视自学的观念在学生的心目中牢牢扎根,并转化为学生学习的自觉要求、自觉行为,使他们产生自觉学习的内驱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把被忽视的略读课教学纳入到教学计划中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讲读课遇到困难时,需要教师帮助,学习略读课的困难更大,更离不开教师的帮助。因此,对于略读课的学习,一方面不能放任学生自流,不作要求,不讲方法,不作解释、不问效果;另一方面,教师也不可能完全代劳,一味的“填鸭”,那样会弄得教师讲起来眉飞色舞,漫无边际,学生听起来睡意朦胧,茫无头绪。把略读课纳入教学计划,教师首先要理清教材的思路特点、内容的安排及联系、知识点的分布及侧重点,以及所力求达到的总体教学目标等,然后科学地设计教学方案,合理地开展教学活动。另外,教师还要善于使用教材,要表现出对教材高超的驾驭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把握既定的教学目标,因人制宜,因材施教,无论是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还是解惑释疑,都要做到胸有全局,安排有序,及时排除各种干扰并顺利达到既定目标。需要一提的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是 “导演”,而不是“演员”。教师要善于抓住关键处进行启发,让学生自己去领会、理解,去成功地表演“角色”,要善于指点迷津,重点点拨,力求达到教师举出“一隅”学生能反出“三隅”,使学生“知入”、“知出”,这样就可以一步步地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了。

三、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着眼于向学生教授学习的方法,培养自学的能力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关于这一点,许多大教育家都曾作过精辟的论述,在此不一一列举。指导学生学习略读课,必须强化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金钥匙。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因人制宜,因课制宜,应做到推进合理、疏密相间、张驰有度、详略适宜,教学方法的运用应该科学巧妙。因此,教师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法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语文教学》)。教学方法的设计要针对不同的篇目具体而定,或教师提问,学生作答;或学生质疑,教师解惑;或作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或采用讨论的方法进一步激发兴趣,更深入的探求;或采用练习法,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或教给学生出题的方法和模式,让学生自己出题,互做互评等。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有了得当的方法,学生就会知学、会学、乐学、善学,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有兴趣、有收获。

四、指导学生总结自学体会,交流学习经验

教师要适时地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体会、揣摩、总结出适合自己学习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总结出自己的学习经验,并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进行交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这一项活动中,学生可以吸收、借鉴别人的好经验、好方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项活动结合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来进行,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走出轻视略读课的误区,在重视讲读课教学的同时,重视略读课,加强对略读课的教学,这样学生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又发展了基本能力,对语文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对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开发很有好处,并为他们今后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如何查个人信用记录下一篇:关于异地经营的各类答复规定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