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报告

2024-05-24

邵阳市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报告(通用8篇)

篇1:邵阳市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报告

邵阳市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报告

前言

根据国家林业局林造发(2003)73号文件及湖南省林业厅湘林防(2003)27号文件精神,我市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在省厅的领导下,在市(县)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市普查队员历时7个月的外业普查,对全市林业有害生物做了较为全面的普查工作。基本摸清了我市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现状,为以后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社会经济基本情况

全市辖八县一市三区,197个乡镇,人口736.5万,其中农业人口603.6万人。据统计,2004年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为332亿元。

二、林业基本情况

全市土地总面积207.9万公顷,林地面积121.0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6.8%。有林地面积105.25万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86.9%。其中杉木林32.5万公顷,占38.6%;松木林35.06万公顷,占41.6%;阔叶林14.68万公顷,占17.4%;柏木2.05万公顷,占2.4%。全市活立木总蓄积量4670.9万立方米,人均森林面积0.12公顷,人均蓄积量6.1立方米。

三、普查目的

通过普查,进一步掌握我市目前林业有害生物及其本土危害严重的森林病虫害的危害状况,建立和完善林业有害生物数据库,为今后制订预警方案,确定优先实施的工程治理项目及森林植物检疫有害生物,补充检疫有害生物、危害性病虫疫情数据等工作奠定基础,提供科学依据。

四、普查范围

全市所辖区域的有林地(含荒漠植被、经济林)范围、贮木场、木材加工厂、花圃等。调查的重点是林业重点保护区域、有害生物易发生区域以及过去调查涉及不多的区域。

五、普查对象

1、所有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包括从国(境)外和1980年以后从外省、自治区、直辖市传入的危害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病原微生物、有害昆虫、有害植物和鼠、兔、螨类等。

2、危险性大的本土有害生物。指对森林植物及其产品造成危害最严重的本土有害生物。重点调查湖南省防止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管理办公室森检(2003)公布的74种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和已在本地造成危害的国内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及省内补充森林植物检疫对象。每个县(市)只统计危害严重的20种,包括林业病原微生物、有害昆虫、有 害植物和鼠、兔、螨类。本土危险性最大的有害生物名单排序由各地根据危害面积、造成经济和生态损失、潜在的危险性等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六、普查时间安排

2004年1月,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参加省厅举办的普查培训班。2004年4月至11月,外业调查、内业整理和补充调查。2004年12月至2005年1月底,完成普查资料汇总。编写普查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汇总有关表格、实物标本和图片、光盘、电子文档资料等上报省厅。

七、普查的领导与组织

(一)领导机构

市林业局成立以王德席局长为组长的普查领导小组。组

长:王德席(市林业局局长)副组长:朱贵炎(市林业局副局长)

成员:覃晓春(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科科长,负责整个普查工作的组织与协调)、邓跃进(局办公室主任,负责普查信息工作的组织与协调)、邓卫珍(局计统科科长,负责普查经费的组织与协调)、兰洪仁(局种苗站站长,负责种苗繁育基地普查的组织与协调)、孙易之(局人事 教育科科长,负责普查成果鉴定和总结的组织与协调)

领导小组下设普查办公室,负责普查日常管理工作,办公室主任覃晓春(兼),副主任聂永平,成员龙彪。

(二)队伍组织

按照省厅规定,以市(州)为单位,组织普查专业队伍。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全市共分为五个普查小组。绥宁与城步为第一组,洞口与武冈为第二组,新宁与隆回为第三组,邵阳与新邵为第四组,邵东与三区为第五组。每县抽出2名专业技术人员,即每组四人。在甲县普查时,由甲县人员担任组长。在乙县普查时,由乙县人员担任组长。普查期间由所在县提供交通和食宿便利。全市共有21名普查队员,其中本科学历5人,专科学历10人,中专学历6人。学森保专业的7人,林学专业的13人,其他专业的1人。

(三)专业培训

按照省厅要求,我市于2004年3月29日至4月24日举办了各县(市、区)森保站长和两名普查队员参加的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培训班。邀请省森防总站王明旭总工程师亲临指导,解答队员的疑问。市局野保科科长对表格的填写、标本的采集制作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讲解说明。并在隆回三阁司乡进行了为期两天的野外实习。通过这次培训,普查队员 熟悉了野外普查的内容和程序,基本能够独立开展野外普查工作,达到了开办培训班的目的。

(四)经费筹措

这次普查经费主要来源于省厅下拨的专项普查经费。我市隆回、绥宁两县由于没有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省厅没有下拨专项普查经费,市辖三区也没下拨普查专项经费。隆回、绥宁县林业局在资金很困难的情况下,专门从检疫费中提取了一部分资金用于这次有害生物普查。市辖三区普查经费也是通过向自区财政要一些、区农林局挤一些筹措到的。由于各方的努力,我市普查经费较为充足,保证了普查工作的顺利完成。

八、普查工作保障制度

(一)建立健全普查工作制度

为更好的开展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各县(市、区)林业局都建立了有害生物普查领导小组,并召开了专门会议研究普查工作。为保证普查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的进行,市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各普小组制订好普查工作计划和安排,使普查工作有计划、按要求开展。普查小组组长每天都要考核普查队员的出勤情况和工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发现问题及时改正。由于建立了较完善的普查工作制度,我市的外业普查工作进度快、质量好。

(二)加强普查监督管理

为保证普查质量,市局分别于4月、6月、9月初、10月底对各县(市、区)普查工作进行了督查。每到一处,督查组都会听取情况汇报,了解普查进度,解答普查队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的新邵、邵阳组和邵东、三区组,督查组到实地与普查队员一起实地普查。在邵东督查时,市局特意派人跟踪普查了三天。由于加强了普查工作的监督管理工作,我市的外业调查表格填写较规范,标本采集较多,达到了省厅的要求。

九、普查结果

(一)基本情况

我市今年普查工作从4月15日起在各县开展,于11月初完成所有外业工作,历时近7个月时间。各普查小组普查的实际面积为103.29万亩,代表林分面积为766.69万亩,调查标准地4164个。

(二)有害生物种类

1、本地常发性或突发性有害生物种类

马尾松毛虫、竹蝗、松褐天牛、萧氏松茎象、松梢螟、吹绵蚧、黑翅土白蚁、一字竹象、光肩星天牛、棕色天幕毛虫、思茅松毛虫、板栗疫病、皱鞘双条杉天牛、竹丛枝病、枣疯病、松纵坑切梢小囊、桑天牛、云斑天牛、泡桐叶甲、檫木长足象、柳毒蛾、松落针病、桔褐天牛、油茶炭疽病、松白星象甲、松赤枯病。

2、本地危险性生物种类

马尾松毛虫、竹蝗、松褐天牛、萧氏松茎象、忍冬白粉病、柑桔溃疡病、板栗疫病。

3、外来有害生物种类

十、普查经验

通过这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全面查清了我市林业有害生物及外来有害生物危害的基本情况,并对其发生、发展趋势做了科学、系统的分析。为建立和完善我市林业有害生物数据库,制订全市林业生物灾害应急预案,确定优先实施的工程治理项目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科学依据。

1、强化工作领导,狠抓工作落实

市、县两级林业局高度重视这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都成立了专门的普查领导小组,抽调了两名技术骨干,安排普查专项资金,制定普查方案。各县(市、区)林业局都下文要求各乡(镇)林业站、林场、苗圃等相关单位积极配合普查小组的工作。由于领导重视,工作落实,我们的有害生物普查进展较好。

2、明确普查重点,狠抓普查质量 市林业局根据各县(市、区)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各自的普查重点。如隆回县着重对金银花病虫害进行详细调查,摸清了金银花病虫害的种类和分布情况,为今后的防治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另外,市局不断加大督察力度,随时掌握各普查小组的进度和普查质量,做到心中有数。由于我们抓重点、抓质量,我市的普查工作质量较好。

十一、问题与建议

1、通过这次普查,我们发现许多乡(镇)林业站工作人员的森防知识缺乏,对当地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不熟悉,虫情测报人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造成发生了森林病虫害却发现不了,即使发现了也没有及时上报,鉴定不了的局面。个别森保站技术力量较为薄弱,森防工作比较被动。因此,加强基层森防技术力量,举办森林病虫害知识技术培训,特别是对外来有害生物相关知识的技术培训是我市森防工作中一项必要而且紧迫的任务。

2、用森林病虫害可持续控制的观念来指导森防工作。按照自然生态学原理,森林有害生物与其天敌自然种群达到动态平衡,寄主植物与生物多样性达到和谐、平衡,建立稳定的各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形成功能完善的森林生态系统。因此,森防工作应坚持以生态学为基础,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森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加强营林技术,加大生物防治工作。按照科学的方法造林和经营管理,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森林自我调控能力,抑制森林病虫害的大发生。生物防治的效果长久且不破坏生态环境,有利于增加生物的多样性,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

4、加大植物检疫,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避免发生林业生物灾害。随着经济发展,物质调运频繁,有害生物入侵的危险也逐渐加大。因此,加强检疫工作,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也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我们建议从四个方面加强管理工作:一是引进生物品种要通过严格的隔离试种程序和连续多年的选优改良,将引进的品种驯化成。二是建立健全林业生物灾害预警和应急预案。一旦发生重大外来有害生物侵入,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强有力措施尽快控制和扑灭外来有害生物疫情。三是加强检疫宣传工作,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检疫工作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四是建立和健全监测网络,及时发现疫情,为及时扑灭疫情创造有利条件。

篇2:邵阳市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报告

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在全国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的通知》(林造发〔200-〕--号)、--省林业厅《关于印发〈全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林发〔200-〕--号)及--市林业局《关于印发〈--市林业有害生

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在全国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的公告》(林造发〔200-〕--号)、--省林业厅《关于印发〈全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实施方案〉的公告》(-林发〔200-〕--号)及--市林业局《关于印发〈--市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实施方案的公告〉》(-市林函〔200-〕--号)等文件的规定和部署,文秘114网我县于200-年-月至200-年-月分-个阶段在全县开展了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目前普查工作已全面完毕。现将我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情况总结如下:

篇3:济源市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成果初报

关键词:济源市,有害生物,普查成果

济源市地处河南西北部太行山南麓, 属暖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气候温和, 光、热、水资源丰富。但受季风影响显著, 冷热分明, 干旱或半干旱季节明显, 春季气温回升快, 多风少雨、干旱频发;夏季炎热, 热量充足, 降雨集中, 局部易涝易旱;秋季秋高气爽, 气温降幅较大, 雨量减少;冬季寒冷, 雨雪稀少。全年平均气温14.6℃, 全年日照1 727.6 h, 全年降水量860 mm。为林业生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

济源市地形地貌及气候类型复杂, 森林植被种类繁多, 近年来, 林业生态工程项目建设加快, 森林资源增长迅速, 致使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 经营管理相对粗放, 造林树种单一, 缺乏有害生物监测预警能力, 为有害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创造了一定条件。查清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分布、危害、寄主等基础数据, 为今后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检疫、防治提供理论依据。2014 年9 月至2015 年10 月,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林业有害生物普查, 现将普查成果初报如下。

1普查范围和方法

1.1普查范围

全市所辖区域内的有林地、苗圃、贮木场、木材加工厂、林产品使用单位等均在有害生物普查范围。同时, 依据人为活动干扰较多和历史发生病虫害严重区域的原则, 在普查中, 对各风景名胜区、国家公益林、天保区、重要公路、铁路通道两侧、村庄、片林和主要经济林以及木材经营加工企业、重点苗圃和花卉生产基地与病虫害常发区确定为重点调查区域。

1.2 普查方法

普查采取地面人工调查为主, 诱虫灯和引诱剂调查为辅, 外业调查采取路线踏查与标准地详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镇 (林场) 为单位, 踏查路线根据全市森林资源类型及分布特点、地形地势、交通状况、病虫害发生历史、外来引种栽植情况进行设置, 踏查区域要涵盖普查范围的所有类型, 以林业有害生物危害为导向, 通过发现危害来追溯林业有害生物。当发现有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状况时, 设标准地进行详查, 同时做好标本、影像的采集供鉴定使用。

1.3 普查成果

本次普查共设标准地539 个, 踏查线路296 条, 15 300 km。共发现林业有害生物310 种, 其中病害36 种, 虫害272 种, 有害植物2 种。采集制作标本968 件, 其中病害标本118 件, 昆虫标本841 件, 有害植物标本9 件。完整的生活史昆虫标本12 种, 共计72 套;拍摄影像5 800 张。

1.4 普查新技术的应用

第三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采用北京安科星航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普查软件, 以平板电脑为普查平台, 实现了随身携带, 随时调查定位功能。普查技术人员根据全市森林资源类型及分布特点、地形地势、交通状况、病虫害发生历史、现状、外来引种栽植等情况, 加以利用谷歌软件抓拍全市谷歌地图, 再利用Arcmap软件对截获的谷歌地图进行配准, 然后利用安装在安卓系统手机端的《全国荒漠化和沙化软件》对二类调查数据进行现地导航, 解决了快速准确查找调查对象、寄主面积等问题。

2普查成果分析

根据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的基础数据, 对10 种危害较大的有害生物种类和寄主植物、发生范围以及危害部位和发生趋势, 进行了详细调查和预测分析。

2.l本土树种病虫危害程度加重

济源市林分结构是以栎类、刺槐、杨树为主, 近年来, 大力发展了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和以杨树通道绿化为主的防护林, 纯林比重明显增大, 林分结构简单, 加之原有森林生态群落遭到破坏, 形成树种结构纯林化, 使天然林及人工林对病虫害自控力减弱, 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天敌数量骤减, 形成有利于有害生物发生的生态系统, 促使林木病虫危害程度加剧, 涉及范围、数量, 均呈上升趋势。

2.2林业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严重

济源市地理优越, 交通条件便利, 公路纵横交错, 四通八达, 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 木质包装材料被大量带入, 加之近年来, 我市新发展花卉苗圃1 400 hm2, 分布在重要通道两旁, 各种苗木的不断引种, 一些外来物种也在侵入我市, 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给通道绿化及林区带来一定安全隐患。据普查统计, 有害生物达39 种, 极大地威胁着我市的森林资源及国土生态安全。另外, 杨树食叶害虫和杨树黑斑病等有较大可能性逐步扩大范围和加剧危害程度。

2.3 常发性病虫害危害范围扩大, 危害程度增加

通过普查, 全市林业有害生物达310 种, 其中病害36 种, 虫害272 种。常年发生危害面积1.15万hm2, 占林地总面积的11%, 其中危害范围大, 程度较为严重的有10 种, 有栎旋木柄天牛 (Aphrodisium sauteri Matsushita) 、栎掌舟蛾 (Phalera assimilis ) 、栎空腔瘿峰 (Trichagalma glabrosa Pujade-Villar) 、杨树溃疡病 (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 、菟丝子 (Cuscuta spp.) 、松阿扁叶蜂 (Acantholyda posticalis Matsumura ) 、杨毒蛾 (Leucoma candida Staudinger) 、 杨小舟蛾 (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 、杨扇舟蛾 (Clostera anachoreta (Fabricius) ) 杨树黑斑病 (Marssonina populi (Lib) Magn) 。

经济林由于种植面积的扩大, 栽植管理技术水平低下和粗放的管理, 病虫危害日益严重, 成为制约核桃生产和果实品质下降的主要因素。据普查, 经济林病虫有18 种, 其中危害面大程度严重的有梨木虱 (Psylla chinensis Yang et Li) 、桃蛀螟 (Conogethes punctiferalis Guenee) 、核桃腐烂病 ( Cytospora juglandis Sacc. ) 、 核桃黑斑病 (Xanthomonas juglandis (Pierce) Dowson) 、核桃白粉病 (phyllactinia juglandis Tao et Qin) 、梨小食心虫 (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 、铜绿金龟子 (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 等。

花卉苗木病害有4 种, 其中叶斑病, 叶枯病、枯梢病、炭疽病是花卉苗木重要病害之一。随着花木苗木生产的快速发展和无序引进, 感病种苗以及市场无序交易, 使花卉苗木病虫数量种类日益上升也不容忽视。

3济源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特点

3.1杨树食叶害虫发生日益严重

我市杨树面积3 400 hm2, 主要集中在平原镇 (办) , 常发性病虫害主要以杨小舟蛾、杨扇舟蛾发生为主, 每年发生面积均在1 300 hm2。杨白潜蛾、杨直角叶蜂等虫害也在林间单独或交叉发生, 以轻度和低虫低感发生为主。8 月中旬, 我市在王屋、邵原、下冶、思礼等镇进行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时, 发现一些乡村道路两旁的杨树暴发杨毒蛾危害, 以点状分布, 全部发生在山区, 几天时间内整片杨树树叶几乎全部被吃光, 危害较为严重, 发生面积150hm2, 致使山区道路两侧出现“夏树冬景”, 给通道绿化造成严重威胁。

3.2 经济林病虫害发生范围增加

近年来我市新发展核桃面积6 600 hm2, 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栽植管理技术知识欠缺和粗放的管理, 加之引进果树苗木品种优劣混杂, 病虫害发生范围、危害程度日益严重。全市核桃、苹果、桃、杏等主要经济林病虫有18种, 其中核桃黑斑病、核桃腐烂病、核桃白粉病等发生较严重。

3.3栎树有害生物发生种类繁多

栎树是我市的重要树种, 分布面积4 万hm2, 占整个林地面积的38%, 根据今年普查结果, 栎树有害生物发生种类有167 种。其中, 栎空腔叶蜂发生面积1 350 hm2, 被害株率在70%以上, 有的叶片均匀分布虫瘿20 余个, 主要分布在王屋山景区及承留镇玉皇庙林区, 给景区的生态景观带来一定影响; 2013 年在思礼镇郑坪林区发现有栎旋木柄天牛小面积危害, 在今年普查过程中, 发现思礼、承留、王屋等镇栎树林区有不少枯黄的树叶及枯死、风折的整株树木, 后对其调查, 发生面积已扩大到2 660 hm2, 给栎树生长造成一定危害;栎掌舟蛾、木橑尺蠖、栎粉舟蛾等栎树食叶害虫相互交叉危害山区栎林, 发生面积2 000 hm2, 分布在黄楝树林场、王屋、承留等镇的部分林区, 给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

3.4 突发性病虫害频繁

松阿扁叶蜂是这次普查过程中首次发现, 以幼虫取食针叶, 针叶受害率达70%, 危害十分严重, 发生面积95 hm2, 主要分布在邵原林场的狼窝顶林区, 严重影响松树的正常生长。杨毒蛾也是在这次普查中发现最为严重的食叶害虫, 发生在山区王屋、下冶、邵原等镇的路林, 几天时间整片杨树树叶全部被吃光, 给我市通道绿化造成严重威胁。这两种虫害都是突发性发生, 虽然发生面积不大, 但危害程度十分严重, 应加强对该虫害的监测力度, 防止扩散蔓延。

杨小舟蛾、杨扇舟蛾是济源地区常发性森林害虫, 发生时造成林网林带成片树叶被吃光。近些年来, 对其生物学特性、危害发生规律、测报和防治技术研究均取得了进展, 应用25%灭幼脲悬浮剂、苯氧威乳油、烟碱·苦参碱、阿维菌素等仿生制剂农药, 每年采用飞机进行超低量喷防, 通道杨树及杨树片林的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杨树病虫害近5 a间涉及范围、发生面积、危害程度均在逐年递减。

4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原因分析

4.1森林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我市林地面积较大, 且地形地貌及气候类型复杂, 森林植被种类多, 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 人工纯林面积大, 近年来, 通过实施济邵高速沿线绿化, 生态省建设提升工程和太行山绿化工程建设, 造林树种单一, 重造轻管, 且破坏生态环境, 生物多样性减少, 天敌种群数量下降, 导致森林生态系统脆弱。

4.2 气候环境条件适宜

全球性环境恶化, 产生温室效应, 使气温普遍偏高, 尤其是春季气温明显偏高, 十分有利于害虫越冬, 增加了越冬虫口基数, 造成了部分虫害的突发或暴发。其次加上天气干旱及空气污染, 使害虫天敌数量减少, 造成林地林木树势衰弱, 为有害生物创造了充分生长和发育的条件和空间。

4.3 植物检疫力度不够

随着经济发展, 物流运输、贸易往来频繁, 带有林业有害生物的苗木、盆景、植株、包装材料等调入日益增多, 为有害生物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检疫执法技术力量薄弱, 跟不上当前经济发展速度, 检疫性、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传入进一步加大。

4.4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落后

篇4:桦甸市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报告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S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257-1

为摸清我市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寄主、分布、来源及对当地生态、经济、社会的影响,建立全市林业有害生物数据库,为今后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危害、传播和防治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我市自2006年12月至2008年2月开展了全市范围内的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现将普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自然概况

桦甸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山区,东经126°16′-127°44′,北纬42°30′-43°29′。地势呈东南、西北高、中间低。我市境内有第二松花江和辉发河两条主要河流。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全市有林地面积427618hm2,森林覆盖率68.4%。主要树种有红松、落叶松、樟子松等针叶树和水曲柳、胡桃楸、柞树等阔叶树。

2 普查范围、对象、内容

2.1 普查范围

全市所有的人工林、天然林、经济林、绿化树以及苗圃、花圃、贮木场、木材加工厂等。

2.2 普查对象

2.2.1 所有本土能对林木、苗木、木材及其产品造成危害的病虫鼠兔类及寄生性种子植物和有害杂草

2.2.2 所有对林业有害的外来生物

2.3 普查内容

2.3.1 我市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包括病害种类、虫害种类、寄生性种子植物和有害杂草种类)

2.3.2 我市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的植物种类(包括乔木、灌木、苗木、种子、果品、原木、板方材等)

2.3.3 我市林业有害生物的分布地点、发生面积、危害程度等

2.3.4 外来有害生物的来源,传入时间、传入途径、传入方式以及传入后对当地生态、经济、社会的影响

3 普查方法

3.1 踏查

林分的踏查以自然块(面积5-100hm2之间)为单位,选择一条最长的对角线(为兼顾林班内的小班也可采用折线)观察路线两边20m范围内树木受害情况、有害生物种类,尽可能采取有害生物标本。对于其它普查范围则沿道路进行踏查。

3.2 标准地调查

林分标准地调查要以小班为单位,标准地面积0.1hm2,随机抽取40株样树进行祥查,苗木类调查样方面积为1-5m2不等,但样方累计调查面积不应少于有害生物寄主發生面积的3%;行道树、园林绿化树木、经济林等调查样株不应少于有害生物寄主株树的3%;木材类抽样率不应少于受害数量的3%。

4 普查结果

这次普查查明林业有害生物1207种,已鉴定出来的有907种,未鉴定出的300余种。其中虫害13目,109科,包括鳞翅目800余种,分属于蛱蝶科、眼蝶科、凤蝶科、绢蝶科、粉蝶科、灰蝶科、弄蝶科、夜蛾科、天蛾科、舟蛾科、蚕蛾科、尺蛾科、灯蛾科、毒蛾科等等;鞘翅目有200多种,分属于花金龟科、丽金龟科、金龟子科等等;半翅目有30余种,分属于蝽科、猎蝽科等;膜翅目有10余种,分属于叶蜂科等;同翅目有10余种,分属于蝉科等;直翅目有20多种,分属于蝼蛄科等;双翅目有6种以上,分属于瘿蚊科等;脉翅目有5种,分属于蚁蛉科等;蜻蜓目有10多种,分属于蜻科等;革翅目有2种属褐欠蛉科;毛翅目有1种属石蛾科;长翅目有1种属蝎蛉科;竹节虫目有1种即小齿短杠棒修等。病害15目28科,有非褶菌目的猴头菌科、刺革菌科、韧革菌科、裂革菌科等等。在鉴定出的907种有害生物中,初步确定本土858种,外侵的49种。另外,还有天敌53种。在1207种林业有害生物中,虫害1083种,病害103种,鼠害9种,有害植物12种。在普查出的林业有害生物中,普查达到发生面积统计指标的病虫有3种,分别为落叶松落叶病、松瘿小卷蛾、栗山天牛,分布在全市各乡镇。

5 普查对象发生现状及趋势分析

在本次普查出的1207种林业有害生物中,常见的有150余种,经常给林木造成较大危害的有30多种。虽然绝大多数病虫呈低虫低感,处于有分布、无灾害的状态,但也有许多病虫危害较为严重,常给林木造成较大的损失。经常发生的落叶松落叶病、松瘿小卷蛾等,使落叶松年生长量减少三分之一以上;银杏大蚕蛾在大发生年份可使胡桃楸树冠失叶率达70%以上;杨树烂皮病、青杨叶锈病近几年随着杨树造林面积的扩大呈上升趋势,对杨树苗和新植林危害较重;天牛类、干腐类病虫使通直的树干充满蛀孔、腐烂;红松疱锈病、柳蝙蛾、杨干象等危险性病虫会给森林造成毁灭性危害。根据调查测算,每公顷森林因病虫鼠的危害而减少生长蓄积12.9-21.5万m3,折合经济价值2580-4300万元,给我市的生态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6 问题讨论

(1)普查时间太短。这次普查范围广,面积大,种类多,而完成时间仅一年。

(2)普查人员的业务素质偏低。

(3)普查经费不足。

(4)是普查种类的识别难。

这次普查,虽采集了不少标本,但很难鉴别,特别是昆虫和病害,危害多在幼虫和病菌繁殖阶段,而幼虫和病菌的鉴别难度大,保存也困难。一些成虫也不好鉴别,因此,这次普查采集到的标本仍有300余种未鉴定出来。此次普查,虽告一段落,但我们将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调查,逐步完善,为我市林业有害生物的控制和除害处理及建立林业有害生物数据库提供较为全面和可靠的科学依据,以确保我市森林和生态安全,确保林业健康发展。

篇5:邵阳市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报告

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的通知》(林造发[2014]3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特点,特制定本方案。

一、普查的目的及意义

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是我国一项重大的林情调查,也是一项基础性和公益性的国情调查。近年来,林业有害生物,特别是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给我省乃至全国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并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通过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全面查清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分布、危害、寄主,特别是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及时更新我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数据库,提供全面、准确、客观的林业有害生物相关信息,为制定防治规划,开展预防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对维护林木资源和国土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我省四大生态造林工程成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普查对象和范围

(一)普查对象。危害我省林木、种苗等林业植物及其产品的所有病原微生物、有害昆虫、有害植物及鼠、兔、螨类等有害生物。

(二)普查范围。我省境内的林业用地、绿化用地、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省内的种苗繁育和交易场所,如苗木基地、花木场圃、花卉市场等;省内木材加工和交易场所,如贮木场、木材加工厂、木材市场等涉林场所。

三、普查内容和方法

(一)普查的内容。

1、种类及寄主调查。调查2003年以来我省有发生危害记录危害林木、种苗等林业有害生物和寄主(包括乔木、灌木、花卉及其他木本植物和产品)种类。

2、分布范围和发生地区调查。调查2003年以来我省有发生危害记录的各种林业有害生物的分布范围和发生地区,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填报有害生物分布和发生的乡、镇(林场、街道)级行政区域名称和具体地址(村名或山名)。

3、发生面积及危害程度调查。调查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发生统计执行《LY/T 1681-2006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成灾统计执行《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标准》(林造发[2012]26号)。

4、传播途径调查。调查2003年以后从国(境)外或从本省级行政区外新传入的有害生物的传入地、发现时间、传入途径、以及对当地经济、生态和社会影响。

(二)普查的方法。

本次普查以地面调查、诱虫灯和引诱剂调查等传统、科学实用的普查方法为主,以现代先进技术如“3S”技术、航模监测等技2 术为辅,采取踏查、标准地调查、定向调查、场地调查等方法开展外业调查,然后开展内业整理,提出最终普查结果。

在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盛期或症状显露期,选取有代表性调查点先进行踏查,严重危害时应设立标准地进行详查。对鳞翅目成虫和钻蛀性害虫可采用诱虫灯、引诱剂等诱捕手段进行定向调查。对林地以外的场所如木材加工厂、种实、花卉、苗圃等生产和经营场所的林业有害生物也要进行场地调查。调查时应有详细的调查记录、数据登记、标本采集和影像拍摄,内容清晰、准确。

在交通不便或重要区域,可以应用航空监测调查或者遥感监测调查等高科技监测手段进行普查;对怀疑新入侵的有害生物,用PDA进行定位记录,对适合用PDA计算面积的应尽量用此仪器进行计算。

四、普查组织形式

本次普查工作以县级林业主管部门为组织实施的主体,全面负责普查的相关工作,包括外业调查、内业整理、标本鉴定与制作及普查结果材料撰写与上报。市级林业主管部门主要负责督促辖区各县普查进度、技术支援和培训、普查资料的收集汇总、核查与汇总及全市普查报告的撰写与上报。省级普查机构负责全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普查宣传与技术培训、资料收集、汇总与核查及全省普查报告与和工作报告的撰写与上报。经济条件允许的市、县(市、区),可采取向社会购买服务的形式完成普查工作,通过委托或者招投标等形式向专业公司或者科教机构购买普查服务。

五、普查时间及进度安排

本次普查自2014年6月1日起,到2016年12月31日结束。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准备预实施、全面实施和汇总评估,各阶段进度安排如下:

(一)准备预实施阶段。从2014年6月1日起,到2015年2月28日止。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成立普查领导小组,聘请专家成立普查专家组,完成全省普查动员工作。省级制定并印发全省普查实施方案和技术方案,并在8月1日前上报国家林业局审定;市、县级制定同级普查实施方案及技术方案,要求市级于8月31日前将实施方案和技术方案一并上报省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下称普查办)。开展普查宣传活动,举办全省普查技术培训班,购置部分普查仪器设备,收集普查范围内的林业资源状况、有害生物发生种类、寄主种类、分布范围和危害情况等历史资料和图片等。有条件的市县可与航空、专业技术公司合作应用无人机、模型机等飞行器对部分区域发生危害情况进行监测。

(二)全面实施阶段。从 2015年3月1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止。各县全面展开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调查各种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寄主、分布、发生、危害和传播途经等情况;拍摄有害生物形态和危害特征图片或视频,了解观察生活史,采集、制作林业有害生物和危害状标本,初步进行种类鉴定;做好调查记录,填报、汇总和整理各项调查资料,结束外业调查工作。同时省普查办组织各市对县普查工作进行检查和技术指导。

(三)汇总评估阶段。从2016年1月1日起至2016年12月31日止。

各县根据内业完成情况形成普查技术和工作总结报告、普查汇总表、有害生物及其危害状照片,主要有害生物的标本等普查资料,统一报送至市级普查机构,2016年3月31日前,由市级普查机构统一报送省普查办。县级若发现有新入侵有害生物的则须提交风险评估报告至省普查办。

省普查办负责对各市提交的普查资料进行审阅,对需要补充调查的,及时通知各有关市县进行补充上报。各市县需要进行补充的,及时完善相关资料,有必要再次调查的资料也应于2016年9月30日前上报,各市县普查工作基本结束。

省普查办负责完成全省普查资料收集、汇总、整理分类和归档,撰写全省普查技术总结报告和工作总结报告,经厅审定后,上报国家林业局。

六、预期技术成果

1、查清我省林业有害生物、寄主和天敌种类,编制印刷《广东省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名录》。

2、明确我省常发性林业有害生物的生活史、发生规律,编制出版《广东省林业有害生物图册》。

3、摸清我省各种林业有害生物特别是2003年以后入侵的有害生物种类及其分布范围、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编制风险分析报告。

4、探索应用无人机、模型机等空中仪器监测调查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技术。

5、提出向社会购买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服务的模式。

6、撰写我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总结报告和技术总结报告。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保证我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顺利开展,省林业厅成立广东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领导小组,由厅党组成员、陈俊勤巡视员任组长,省厅营林处林俊钦处长、计财处郑永光处长和省防治检疫办谢伟忠主任任副组长,负责普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协调解决普查工作中重大问题;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防治检疫办,由谢伟忠同志任主任,省防治检疫办人员及聘用科研院所等专家为成员,具体负责普查工作的日常组织协调、监督检查、技术培训,指导普查工作。各市、县(市、6 区)林业主管部门也要相应成立普查领导小组、专家小组,层层落实普查责任。

(二)落实普查经费。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向本级财政部门申请经费支持,做好2015-2016年普查经费的预算和申请工作,确保普查的正常实施和高质完成。2014年省级普查经费拟在省办2013年中央和省级部门预算中支出,主要用于普查技术培训、普查宣传资料印刷、普查工具及设备购买、航空等新技术调查和第三方鉴定与评估等内容。省办将在2015-2016年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补助经费中列支普查经费,以补助各地开展普查工作。有条件的地级以上市林业主管部门也可统一组织全市普查,并向同级财政争取资金,统筹安排支持县(区)普查工作。

(三)创新普查方法。各地在采用传统的林业有害生物的普查技术开展普查的同时,要积极探索、创新普查技术和组织实施方式,将新的、适用技术应用作中,应用航空器调查,以及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GPS定位技术等手段开展普查工作和专项调查,提高效率和质量,以确保普查数据的完整、详实、可靠。

(四)加强宣传培训。各地林业主管部门要大力宣传,利用广播、报刊、电视、网络、实时气象显示屏等媒体手段,制作和发放普查宣传手册,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宣传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提高民众的认知性和参与意识,营造良好的普查氛围。同时要加强技术培训工作,普及各种监测调查方法、分类常识和标本制作等知识,提高普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篇6: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意见.

为了深入贯彻《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9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决定》精神,保护森林资源和国家生态安全,科学防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现就进一步加强我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作如下通知: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近年来,我省林业有害生物灾情严重,生态安全形势异常严峻。一是有害生物种类不断增多。据全省*-*年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统计,与1980年普查结果相比新增种类510多种,一旦环境条件适宜,这些危险性有害生物将蔓延成灾。二是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加剧。唐山、秦皇岛、廊坊、沧州市发生的美国白蛾呈蔓延之势;太行山区红脂大小蠹有严重复发的可能;苹果绵蚜蔓延到除张家口、承德市以外全省各地;加拿大一枝黄花已在我省出现;周边省市发生的松材线虫病、日本松干蚧等对我省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三是常发性有害生物灾害居高不下,偶发性灾害时有暴发,各种林木和干鲜果树有害生物发生危害面积年均在1500多万亩,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四是有害生物的花粉、毒素及其携带人畜共患的细菌、病毒等时常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实行“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紧紧围绕我省林业建设的总体目标,全面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强化行政执法和行业管理,严防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突出防控重点,实施工程治理,强化营林措施,促进森林健康,保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目标任务:到2010年,全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5‰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5%以上(其中食叶害虫达到100%),监测预报准确率达到85%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95%以上,实现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可持续控制。

三、抓好基础性预防工作,防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

(一)规范林业生产管理。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把营林综合措施作为科学防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治本之措,营、造林施工设计要把预防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作为重要内容,要经同级森防检疫部门签署意见后报批。积极营造混交林,坚持适地适树,选择良种壮苗,大力推广乡土树种和抗病虫品种,严禁带疫苗木造林;加强林分抚育管理,改善森林生境,增强林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从2005年起,要将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和除治指标纳入营造林实绩综合核查的重要内容。

(二)防范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林业主管部门要建立外来林业有害生物风险评估体系,加强林木种苗及其他繁殖材料引进的审批管理和隔离试种监管,做到常规监测与专项调查、普查相结合,早发现,早灭疫,控制疫情蔓延。要继续加强产地检疫,狠抓源头管理。严格执行检疫要求书制度,规范调运检疫程序,加强复检把关。发生特大疫情,经省政府批准设立森林植物检疫检查站,实施检疫封锁。

(三)搞好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监测。充分发挥国家级中心测报点的骨干作用,在搞好国家级主测对象的同时,根据本地森林资源和有害生物危害分布,补充监测对象。配套完善省、市、县三级监测网点,建成国家、省、市、县“四位一体”的监测预警体系。要充分发挥基层林业站、护林员的兼职测报作用,建立有奖举报机制,鼓励公众参与有害生物监测和举报。探索利用化学信息、航空和遥感信息等先进技术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监测和核查。

(四)建立突发有害生物事件应急机制。各市、县(市、区)政府要根据《*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制定本辖区突发有害生物灾害事件应急预案,设立突发有害生物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和日常办事机构,建立反应迅速、运转高效的应急体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统一指挥,分级联动,各负其责,协同作战,有效防范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发生与蔓延。

四、突出防治重

点,努力实现防灾目标

(一)对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实施工程治理。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提高我省国家级、省级红脂大小蠹、杨树病虫害和松毛虫等工程治理水平。对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和重点生态区域的重大生物灾害,申请立项实施工程治理。逐步推行工程项目承包、施工监理和招投标制,提高治理成效。

(二)抓好重点生态区域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国务院《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的规定,林业、园林、文物、旅游、煤炭、交通、水利等部门要切实搞好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区、风景名胜区、旅游景区等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针对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制定防治预案,建立疫情报告、技术合作、联防联治的协作机制。

(三)大力推行无公害防治。大规模施药的食叶害虫和关系到食品安全的果树有害生物防治,要大力推广应用生物、仿生和植物药剂,加强有害生物天敌的繁育利用,普及推广信息素、灯光诱杀等物理防治技术。对局部化学防治,应选择高效、低残留的化学药剂,科学施药。要将无公害防治指标纳入森林认证体系,严格监管,确保生态安全和森林食品安全。

五、依法治理,保护国家生态安全 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法规、规章为依据,加快完善行业技术标准、管理规章制度。各级森防检疫部门要强化执法和行业管理职能,依照国务院《植物检疫条例》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加强检疫检查和防治工作监督,严厉打击逃避检疫和不履行防治责任的违法行为。

六、强化保障措施,确保防灾成效

(一)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领导,发生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灾害救治。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制定防治计划,搞好疫情监测和联防联治,加强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实行“双线目标管理责任制”,将成灾率纳入各级政府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将无公害防治率、测报准确率和种苗产地检疫率纳入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目标考核。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对预防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在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检疫、除治工作中因失职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二)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积极探索与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的林业有害生物防灾控灾机制,引导、鼓励不同所有制形式的组织、个人成立技术咨询和防治服务组织,规范管理,逐步建立不同所有制组织共同参与,灵活高效的新型防治机制。

(三)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森防检疫机构队伍建设,落实人员编制和经费。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和应急反应体系建设,搞好行政执法和专业技术培训,加快关键岗位资格证书确认步伐。

(四)依靠科技进步,提高防治水平。要加大科技攻关和新技术推广力度,组织生产、科研和大专院校专家,针对威胁我省森林资源、生态安全的重大灾害开展联合攻关。建立多种形式的推广组织,大力普及推广先进适用的配套防治技术,积极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

(五)落实防治责任制。实行生态公益林有害生物灾害和重大危险性有害生物灾害治理工作主要由政府负责,商品林有害生物灾害防控主要由经营者负责的防治责任制度,逐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投入机制。中央和省级防治救灾资金,重点用于生态公益林有害生物灾害的监测和防治补助。各市、县(市、区)纳入国家生态公益林工程范围的林分,要按照生态公益林经营标准,落实防治经费和防治责任制。商品林按照“谁经营,谁防治”的原则,由经营主体自行防治和筹集防治费用。对暂时经济收入低确实有防治困难的,或发生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时,各级政府要给予扶持和补助。各级政府要将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治理纳入本级国民经济防灾减灾规划,列入财政

篇7:市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报告

一、总则

1、目的

为了有效防范和应对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确保发生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能及时控制和除治,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确保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土与生态安全,制定本预案。

2、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为指导,认真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积极推行森林健康理念建立健全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机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监测检疫,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不断总结防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做法和经验,建立快速反应机制,落实各项责任制度,全面提升应对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控制能力,全面实施依法防治和科技兴防,积极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保护我市森林资源安全,促进生态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开创防治工作的新局面。

3、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处置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4、基本原则

4.1 坚持预防为主,各项防治措施并举,防控结合的原则。

4.2 坚持快速反应,紧急处置,控灾减灾的原则。4.3 坚持分级联动,各司其责的原则。4.4 坚持属地管理,以地方政府为主的原则。

5、适用范围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启动本预案:

5.1 出现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可引起人类疾病的林业有害生物时;

5.2 首次发现可直接造成林木死亡的林业有害生物,及林木受害面积大于1亩时;

5.3 当首次发现外来国家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入侵,及林木受害面积大于1亩时;

5.4 专家组评估认为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可能暴发重大危害事件时。

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重点

1、转变防治观念,强化目标管理,优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环境

1.1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会议精 神,统一认识,调整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基本方针,实行防治工作重心的转移,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抓行政执法,抓监测预防,抓危险性有害生物的防治上来。

1.2 继续推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以成灾率、无公害防治率、测报准确率和种苗产地检疫率为内容的新的管理体系,制定新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加大目标管理的考核检查力度。

1.3 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舆论宣传。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等各种宣传媒体以及简报、网页,大力宣传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性和加强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以提高各级领导和全社会的防治意识。

2、推进工程治理,实施科学防控,努力控制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

2.1 开展市级工程治理项目。对一些跨区域发生、危害严重的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分批实施市级工程治理,通过工程治理项目的实施,带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全面开展。

2.2大力推进无公害防治。研究探索营林措施控制林业有害生物和推进无公害防治的具体措施和办法。今后工程区食叶类害虫生物防治率达到80%以上,无公害防治率达到100%。

3、加强防治能力建设,努力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御水平

3.1继续加强防治基础设施建设。以森防标准站为重点,加大各级防治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扶持建设一批天敌繁育场所,购置一定数量的新型监测、防治检疫设施等,进一步提高各级减灾控灾能力。

3.2突出抓好防治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强化行业培训,创新培训形式,丰富培训内容,不断提高防治队伍的依法行政能力、科学防治能力、应对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能力以及服务市场、服务社会的能力。

3.3 建立突发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事件应急机制。制定出台我市应急预案和处置办法,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物资储备,加强应急防控人员队伍建设,尽最大努力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4、强化检疫执法工作,严防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 4.1 加大检疫执法力度,防止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传入和传播。严格执行检疫要求书制度,不断规范调运检疫的签证程序,全面推行《植物检疫证书》的计算机签发和网上查询,加强复检工作,开展检疫执法大检查,严禁无证运输行为。研究和探索远程诊断系统,不断提高检疫检验能力和水平。

4.2 加强苗木产地检疫工作。严格履行检疫程序,按要求发产地检疫合格证,严禁感病虫苗木出圃建设,从源头上控制防范有害生物。

4.3 根据35种国家级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名单和内蒙古自治区9种森林植物检疫对象补充名单,开展疫区划定、补 充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名单检疫操作办法的制定等工作。同时,做好有害生物普查的外业补充调查、内业整理和资料汇总等后续工作。

4.4 进一步加强检疫队伍建设,对检疫员进行全面的整顿,完善有关规章制度,保证检疫执法工作健康地进行,树立良好的行业窗口形象。

5、加强监测预报,构建系统网络,全面提高灾害预警能力

5.1 进一步健全全市测报网络建设。加强测报点管理,强化监测网点建设,把上报有害生物基础数据列入责任考核范围,不断提高预测预报准确率。

5.2 强化对测报数据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全面实现测报数据计算机网络传输,有条件的率先实现乡镇林场有害生物数据的计算机传输,并定期综合分析测报数据,发布本地区趋势预报。

5.3 结合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工程的实施,努力探索利用化学信息、微波监控技术开展监测和核查,形成有害生物立体监测体系。努力扩大监测覆盖面,把有害植物、灌木林等纳入监测范围。

6、深化体制改革,积极推进防治机制创新

6.1 深化防治机构的改革。切实加强对工作职能的认识,加强队伍建设,落实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并把工作重点放到贯彻国家方针、政策,研究制定行业发展规划,依法加强 行业管理和提高服务上来。

6.2 积极推进除治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和建立新的除治机制,引导、鼓励和支持不同所有制形式的经济组织或个人开展除治和技术承包、咨询服务,逐步建立起不同所有制组织共同参与,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灵活高效的新型除治体制和队伍。同时,逐步建立林业有害生物重大责任事故追究通报制度和举报奖励制度。

7、切实抓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科技创新工作 加大科技攻关力度,组织开展防治林业有害生物宏观控制及新型防控技术研究,抓好科技示范区建设,着力解决监测预报、快速检疫检验及除害处理、天敌繁殖及利用、有害生物风险评估、综合防治等技术难题。积极开展国内外科技交流与合作,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加强现有技术的组装配套,提高防治工作的科技含量。

三、灾(疫)情分级

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影响森林、林木、林木种子等正常生长发育并造成严重损失的林业病、虫、杂草以及其他有害生物。

外来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原产于国(境)外,传入我国后已经影响森林、林木、林木种子等正常生长发育并造成严重损失的林业病、虫、杂草以及其他有害生物。

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简称重大生物灾害):是指因人为或自然原因,由国(境)外传入的病、虫、杂草及 其他有害生物引起的,对林业造成(或潜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生物灾害。

根据林业有害生物危险性和造成损失程度,将重大有害生物划分为三级:

Ⅰ级

系指国(境)外新传入有害生物事件,或者新发生的国家级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入侵事件。

Ⅱ级

系指连片成灾面积在10000亩以上的偶发性本土森林病虫害、省级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新发生事件。如青杨天牛、柳蝙蛾等森林病虫害为害面积达到上述数量事件。

Ⅲ级

系指成灾面积在15000亩以上、造成较大损失的常发性本土有害生物发生事件。

四、防治区划分

根据地形地势、林分结构,病虫害发生状况及市属施业区划分为三个防治区。

XXX、XXX林场为针叶林病虫害监测防治区,主要针对落叶松鞘蛾、松瘿小卷蛾、落叶松红腹叶蜂、落叶松毛虫进行重点监测和防治。

XXX、XXX、XXX、XXX林场为阔叶林病虫害监测防治区域,主要针对天幕毛虫、舞毒蛾、烟角树蜂、杨叶蜂、杨树烂皮病、榛实象甲、榛黄达瘿蚊等阔叶树食叶、种实害虫及病害进行防治监测。

XXX林场为人工林病虫害监测防治区,主要针对杨干象、杨干透翅蛾、芳香木蠹蛾、大青叶蝉、青杨天牛、白杨 透翅蛾、柳毒蛾进行重点监测和防治。

五、应急处置指挥系统和协作单位职责

市政府设立森林有害生物防治指挥部,分管副市长任总指挥,林业局局长任副总指导,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林业局,林业局分管副局长任办公室主任,森防站站长任副主任。

1、指挥系统

组建XXX市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协调小组,负责对全市重大林业有害生物控制和除治工作的领导,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有关部门、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落实本预案,并监督实施。

2、协作单位职责 市林业局:

(1)监督指导市林业局所属各林场、林业工作站开展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发生时紧急除治工作。

(2)做好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预报,并对灾(疫)情作出趋势预测。

(3)建立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物资储备库,储备农药、防治器械、防护用品、交通及通讯工具等。

(4)负责培训灾害防治队伍,开展技术演练,提高应急处置技能。

市各宣传媒体:协助做好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科普知识的宣传和疫情的正面报道。

市财政局:负责筹措、落实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经费,确保及时、足额到位,加强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

市建设局:做好城区、园林部门管理的林地的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监测防治工作。

市交通局:协助做好疫区公路林产品的监督检查站的设置和管理;优先安排防治物资的调运。

市旅游局:做好辖区内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防治工作。

六、预案的实施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向当地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报告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情况及其隐患的权利,也有向上级林业主管部门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规定履行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职责的部门、单位及个人的权利。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预测预报网点是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责任报告单位,森防专业技术人员是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事件责任报告人。

有关单位及个人发现重大林业有害生物或疑似情况时,应立即向所在地的林业主管部门报告。市森防站应加强对全市林业有害生物的调查、监测,发现重大林业有害生物或接到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疫)情报告时,必须立即派专业技术员到现场进行调查核实,林业主管部门核实后应立即报告市人民政府并逐级报送至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确认为重大有害生物的,市有害生物防治指挥部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在征求专家意见基础上提出处理意见,经市应急办批准后启动本 预案。

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分为一级和二级。

林业有害生物直接危及人类健康、从国(境)外新传入林业有害生物,以及首次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发生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为一级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一级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以外的其他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为二级突发林业生物有害事件。

一级突发重大林业有害生物事件报省林业局,省报国家林业局启动应急预案。

发生二级灾(疫)情事件时,启动本预案。市人民政府要及时依法封锁疫区,禁止调运任何可能传播有害生物的媒介材料,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扩散。同时要立即报请市政府设立临时检疫检查站,并由市政府协调交通、铁路、邮政、公安、工商等相关部门积极予以配合。

发生灾(疫)情时,市人民政府视灾(疫)情级别不同组织实施紧急处置方案。并根据灾(疫)情防治需求,组织人员进行控制,除害扑灭。同时,市人民政府要根据疫情发生情况,请求上一级政府在技术、人员、物资等方面给予紧急支持。

市森防站应对当年的控灾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估,灾(疫)情得到有效遏制时,应上报市指挥部、应急办,经检查合格后,宣布解除应急处置状态。

七、后期评估与善后处理

1、后期评估

应急预案实施结束后,应急处置指挥部办公室要及时组织专家组和有关人员对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分析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应吸取的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意见措施。

2、善后处置

应急预案实施结束后,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指导林业部门开展灾后重建,重点组织实施专家组后期评估提出的改进措施,恢复受灾森林,清理因应急而设立的临时设施。

八、保障体系

1、组织保障

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指挥部应建立严格的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范和应急处理责任制,市森防站要加强对市属林业局的专、兼职测报员和公益林管护人员监测工作的监督指导,在灾害发生时,市林业局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全天候的踏查,密切注视病虫发生、发展情况;配备防治专业队伍,随时准备投入应急防治。

2、物质保障

建立市物资储备库,储备药剂、药械、防护品等有关物资。

3、资金保障

市财政每年要保证发生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危害时灾害的防治、监测、控制、人工支出等资金。

4、技术保障

加强重大林业有害生物检疫防治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监测检疫手段,在灾情发生时,使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得到最有效、最及时的发挥。制定与灾(疫)情事件相关的有害生物防治的一系列技术方案。

5、奖励和责任

篇8:邵阳市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报告

1 重根本, 抓测报队伍建设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业务性、技术性较强, 对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有较高要求, 属于林业行业关键岗位。因此, 造就一支过硬的监测预报队伍, 是做好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的前提和根本。多年来,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着力实行“3个注重”:一是注重队伍稳定, 保证测报工作的连续性。信阳市各县区对专、兼职测报员进行登记, 建立了测报员管理数据库, 要求专职测报人员无特殊原因不得随意调整工作岗位, 以保证测报队伍的相对稳定[1]。二是注重提高素质, 保证测报工作的质量。始终把提高测报人员的业务素质, 实现测报人员的专业化作为测报工作的根本来抓, 在抓好业务知识学习的同时, 加强培训工作, 市级站每年举办一次专题培训, 注重知识更新, 各县区每年也都举办了不同形式的技术培训, 使培训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三是注重激励机制, 保证测报工作的顺利开展。各地对测报员建立了责任制, 报酬与工作完成的数量、质量挂钩, 对发现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及时报告的, 经森防站专业技术人员核实后, 给予一定的奖励, 极大地调动了测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目前, 信阳市测报队伍建设已初具规模, 专职测报员109人, 从乡站、国有林场、苗圃场、检查站等聘请兼职测报员183人, 村级虫情调查员560余人, 在信阳市逐步形成了以专职工作人员为主, 兼职测报人员及群众参与的监测队伍, 并在人员数量、年龄结构和职称等方面得到了不断优化和提高。

2 重基础, 抓测报网络建设

搞好测报网点建设是健全测报网络、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工作的基础。近年来, 信阳市始终坚持网络建设重点放在基层, 测报体系重在建设的指导思想, 按照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 建立健全基层站、点。一是加强网络建设。信阳市以3个国家级中心测报点、1个省级中心测报点为重点, 编织全市测报网络, 做到“三化”:县区中心站标准化、乡镇 (林场) 测报站点稳定化、村级样地固定化。目前, 全市11个市县森防站中, 有9个达到省级标准, 建成乡镇 (林场) 监测点179个, 初步形成了以市站为龙头, 以县区森防机构为主体, 以乡镇站为支撑, 以基层虫情报告员为基础的市、县、乡、村4级测报网络。二是加强硬件建设。经过多年努力, 各县区中心测报站点都有全供事业编制, 独立的办公场所, 利用国债资金, 购置了一批监测仪器设备, 8个县区站配有专用车辆, 大大提升了信阳市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能力。三是科学布设样地。各县区结合当地森林资源分布情况, 按照有关技术规程要求, 科学设置固定调查样地, 使每块样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平桥区结合全区森林资源分布, 设置了12个固定测报点、44个固定标准地。在设置区位上, 西大岗以松树、板栗为主, 东大岗以杨树、经济林为主;从地类上兼顾了河滩地杨树、岗地杨树、路林及低山松林、松栎混交等类型。目前, 全市共设固定观察样地390个, 辅助调查样地2 200块, 重点负责对马尾松、板栗、杨树三大树种以及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等危险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进行监测调查, 可监测森林面积近53.33万hm2, 监测覆盖率达到93%以上。

3 重配置, 抓测报分工合作

由于信阳市林地类型多样、树种众多、病虫害种类繁多, 为更好地开展测报工作, 对全市测报工作进行了资源配置。在测报点布局上, 根据全市森林资源分布和技术力量状况, 确定罗山、平桥、商城、固始、潢川为重点中心测报站, 在资金扶持、设备配备、人员培训上优先考虑, 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在主测对象分工上突出重点, 明确商城县中心测报点主测以马尾松为主的生态林病虫害, 光山、新县辅助测报。罗山县主测以杨树为主的用材林病虫害, 息县、淮滨辅助测报;平桥区主测以板栗为主的经济林病虫害, 浉河区辅助测报;潢川县站主测以苗圃为主的苗木病虫害;平桥区站、固始县站负责松材线虫病的预报监测。各县区既各有侧重, 又相互配合, 在做好主测对象和常发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的同时, 加强对危险性、潜在危险性和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 共同做好全市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预报工作。

4 重规范, 抓测报日常管理

在测报日常管理工作上, 重点做好“3个规范”:一是规范测报流程。结合信阳市实际, 制定了“信阳市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测报工作一览表”、“信阳市各县区森防站报送报表类型及时间”等工作月历表, 将测报时间、测报对象、测报内容及要求进行具体化;制定了监测调查工作流程和系统调查工作流程, 对上报材料种类、上报时间、上报内容等进行了详细规定, 保证了监测预报工作规范、有序地运行。此外, 还制定了“信阳市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分布图”等有关图表, 并将有关图表张贴上墙。罗山、商城、固始、平桥等中心测报点也相应制定了工作月历表、测报工作流程等图表。二是规范测报制度。在测报制度的管理上, 坚持病虫情联系报告制度、月报和年报制度, 规范监测预报信息数据采集、传递、处理和决策4个基础环节[2]。特别是在杨树、板栗病虫害高发期, 信阳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执行病虫害半月报告制度, 及时发布病虫情发生发展动态, 适时指导防治工作开展。罗山县中心测报点制定了板栗病虫害测报制度, 规范了板栗病虫害监测方法。三是规范资料管理。各县区中心测报站注重测报资料的收集、保存工作, 将测报表、简报、图片、文件等有关资料完整归档, 妥善保管, 保证了测报资料的完整性。商城、罗山、新县等地区积累了30多年的马尾松毛虫监测预报资料, 并装订成册, 归档保存, 为开展测报技术研究积累了基础数据。

5 重规程, 抓测报准确率

为提高测报准确率, 重点抓了以下4点:一是规范测报方法。认真执行《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管理办法》《松毛虫监测、预测预报办法》《杨树舟蛾监测、预报办法》等有关测报技术规程, 按照规定的调查时间、方法、次数等要求开展测报工作, 科学设置踏查线路, 坚持以线路踏查为主的监测方法。实行一般调查与系统调查相结合, 踏查与标准地调查相结合, 固定标准地与临时标准地调查相结合, 专业调查与群测群报相结合, 依据调查情况进行发生期和发生量的中短期预测[3]。每年定期开展松材线虫病、杨树黄叶病、美国白蛾、加拿大一枝黄花等专项普查。二是规范样地标牌。各县区均按照要求, 选择现有固定标准地中林相整齐、林分面积大、临交通要道的醒目位置树立规范的样地标牌, 正面写上主要监测对象、责任人、林木病虫咨询服务热线等内容, 标牌背面书写森防宣传口号, 既标识了固定样地, 又起到宣传作用。三是制定技术方案。在测报技术上, 商城县森防站经过多年研究, 摸索出一套适合信阳市实际的“马尾松毛虫测报规范技术方案”, 平桥区站制定了“板栗疫病预测预报监测办法”, 规范了测报方法, 提高了测报的准确性。四是密切部门合作。市林业局与市气象局签定了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合作协议后, 在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关键时期, 邀请气象专家一起开展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趋势会商, 将“调查报灾”逐渐变为“分析预灾”, 尝试开展中期预测预报。各县区相继签订了气象合作协议。

6 重发布, 抓预报服务效果

监测预报工作最终要体现和落实到有效指导生产和科学决策上。近年来, 积极拓宽预报信息发布渠道, 坚持“3个面向”:一是简报发布, 面向领导。信阳市森防信息不仅行业内部交流, 重点是发往当地“四大家”领导和有关乡镇负责人, 让他们了解森防工作和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动态, 以便支持森防工作和做出决策。2006年, 商城、光山、新县3县交界处虫窝区松毛虫增殖迅猛, 三县决定联手飞防作业, 可7月上中旬一直阴雨绵绵, 测报人员通过解剖茧发现, 由于长期处于水泡状态, 蛹已泡烂不能羽化。经立即将调查结果上报政府后, 三县领导研究后决定取消飞防。这不仅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 重要的是让相关部门意识到了测报工作的重要性。二是网站发布, 面向行业。2006年, 信阳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建设了“信阳森防信息网”, 网站定位于工作宣传、知识传播、信息发布及综合服务。网站的建成, 既为测报信息的发布拓宽了渠道, 又为森防工作人员及广大林农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及交流平台。2007年被省林业厅评为“全省林业信息管理先进单位”。三是媒介发布, 面向社会。信阳市气象合作协议签订后, 仅2008年7—8月, 检疫站利用信阳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 适时发布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预警信息16条次, 不仅及时指导了基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而且提高了全民防范意识和参与意识,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7 重创新, 抓测报能力提高

测报工作贵在创新。多年来, 信阳市一直注重测报方法、手段、管理的创新工作。一是创新测报信息管理电子化。针对测报数据量大、连续性强的特点, 利用电脑程序, 将样地基本情况、监测内容、测报人员、表格、管理制度等分散因子整合链接到一个平台, 并及时更新, 不仅便于查阅, 而且便于保存[4]。二是创新先进测报技术研究应用。2006年以来, 商城、光山开展了利用松毛虫性信息素测报马尾松毛虫试验。商城县中心测报点通过对诱捕成虫数据与幼虫虫口密度调查进行对比分析, 逐渐摸索出一些测报经验, 根据诱捕成虫的时间和数量, 基本上可以预测下一代松毛虫发生趋势。平桥、固始、罗山等中心测报点还开展了振频式杀虫灯诱捕试验、松木诱捕松墨天牛产卵试验研究, 完善豫南大别山区松毛虫预测预报等办法, 引进了PDA等先进测报调查技术等, 提升了测报科技含量, 提高了测报的准确性。

8 重防范, 抓林业有害生物入侵

信阳市地处中原腹地, 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物流贸易频繁, 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外来检疫性有害生物随时都有传入可能, 特别是信阳市具有松材线虫的媒介昆虫、广泛寄主和适宜温、湿度, 是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宜区。该市一直坚持“5个不放松”:一是宣传工作不放松。通过广泛宣传, 让领导和群众知道松材线虫、美国白蛾极具毁灭性, 一旦传入则后果不堪设想, 增强社会防范意识。二是定期普查不放松。各县区坚持松材线虫每年春、季普查2次, 美国白蛾夏季普查1次。三是责任制落实不放松。认真落实松材线虫病防治分片包干责任制, 定期上报《松材线虫病疫情报告表》, 强化责任意识, 做到“4个必须”:发现死松树必须及时上报, 市站必须派人现场查验并取样, 必须进行分离镜检, 疑似情况必须进行上报鉴定。2008年底, 在新县卡房乡发现了不明原因的死松树, 根据追踪观察, 并取样上报鉴定, 在第一时间内查出了松材线虫病, 为遏制其扩散蔓延争取了时间。四是监测工作不放松。采取“查点、卡线、控面”全方位监测方法: (1) 查点。对木材经营、生产、使用单位进行经常复检; (2) 卡线。将《国内林业疫情通报》下发至全市15个木材检查站, 要求加大调运检查力度; (3) 控面。定期对省际结合部、重点风景名胜区进行重点监测, 一旦发现问题, 及时上报。五是科研工作不放松。为了防范于未然, 变被动防灾为主动御灾, 信阳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在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 于2002—2006年开展“豫南地区松墨天牛生物学特性及防控技术研究”, 提前做好防灾御灾基础性工作。

参考文献

[1]王琳, 赵群英, 吴廷亮.林业有害生物预警问题初探[J].绿色科技, 2010 (5) :58-59.

[2]彭及设.陆河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防治现状与防控对策[J].广东林业科技, 2010 (3) :95-98.

[3]张海波, 李永红, 李敏.完善盐池县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之浅见[J].宁夏农林科技, 2010 (5) :66-67.

上一篇:电力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展望论文下一篇:研究生政治课心得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