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技巧

2024-07-01

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技巧(共9篇)

篇1: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技巧

谈初中物理计算题的解题规范

【摘要】:多年以来,我一直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工作。在平时的教学和考试中发现物理计算题的解答是错误率较高,失分较多的题型之一。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在解答过程中书写及格式不规范造成的。因此,加强计算题解题格式规范性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初中物理 计算题 解题格式 规范性

物理计算题的解答要求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写出推演过程,能够充分反映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平时作业及各类考试中重要的考察方式。要准确解答物理计算题,除了要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具有较高的物理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数学基础外,还必须遵守它的解题规范,形成熟练的解题技巧。有了良好的规范,使解题过程表述的既简洁又明确,才能提高解题的敏捷性和准确性,从而把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充分反映出来。

初中物理综合计算题的解题格式规范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物理计算题的解答有一定的格式,计算也不是简单的数字计算。物理计算题应以解开头,以答结尾。在八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计算题时,有更严格的要求,须有“已知、求、解、答”几个步骤。

另外,物理计算题都是物理量的计算,每个物理量都有特定的物理意义,因此,在进行物理量计算时不仅要有数字计算,还要进行单位运算。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解题时都是注重数字计算而忽视单位计算,使得计算结果没有任何物理意义,也是解题不规范的一个重要形式。

二、解题过程要有适当的文字说明。

对于过程和状态相对比较复杂的计算题,在解题过程中须加入必要的文字说明,使解题思路清晰明了。文字说明力求精准,切忌繁琐。

例: 如图所示,电路中有一只标有“6V 3W”的灯泡L,阻值为12Ω的电阻R,当开关S闭合时,恰好正常发光,当开关S断开时,求:

(1)电源电压。(2)灯泡L的实际功率。

解题时加入文字说明指明电路状态。如:

(1)当开关S闭合时,电阻R短路,灯泡L连入电路„„(2)当开关S断开时,电阻R与灯泡L串联„„

三、物理量符号、单位、字母的大小写,书写要规范。1.物理量符号与其单位符号不能混淆。比如:U与V,I与A„„

2.不同的物理量都有固定的符号,不能用其他符号代替。比如:重力G、速度v等,不能像解数学题一样,用X、Y等字母代替。3.一道题中同类物理量用一个字母加角标来区分。

四、公式和步骤的书写。

1.解答物理计算题时一定要写出公式,不能像数学计算一样进行纯数字计算,要写出基本公式,变形公式、推导公式。

2.计算过程中代入的数据,其单位可写可不写。若写则全部都写,不要有的数据有单位,有的数据没单位。

五、结果的规范表述: 1.计算结果的数据必须带单位。

2.题目最后结果不能用分数表示,应用小数。如果除不尽,有规定的,就要严格按要求取,多取少取都不行;没规定的,保留一至两位小数。题目中间过程的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

3.解题完成后要进行作答。参考文献:

[1]戴海峰 田春林.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2年第12期 [2]刘公金.中学物理2012年第12期

篇2: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技巧

切记:

所有物理量要用题目中给的。没有的要设出,并详细说明。

物理要写原始公式,而不是导出公式。

既然是计算题就不要期待一步成功。分布写,慢慢写,别着急带数据。

要建立模型,高中物理计算无非就是:运动学、牛顿定律、能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动能定理、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而已。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将几个过程拆分,各个击破。

实在不会做,那么将题中可能用到得公式都写出来吧,不会倒扣分的。

注意单位换算,都是国际单位吧。不过,用字母表示的答案千万不要写单位。

要特别留意题中的文字。

(五)常见物理易错易混问题

考试中正确的态度是:遇到难题要沉着,遇到容易题不大意,往往沉着能降低难的程度,轻视会忙中出错。解答时要反复审题,回归教材。

一般的思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再就是换个角度对题中提供的材料进行理解、分析。

一些易错易混的问题:最新高考物理常见易错易混问题总结

高考物理答题技巧的五点内容就是这些,考生一定要仔细研究,根据自己的弱点更好的进行复习。

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应熟记基本概念,规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结论,即所谓我们常提起的最基础的知识。在高中物理中一些基本概念和结论的理解并不难,例如物体受力平衡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例如牛顿第二定律F合=ma等等;但熟记这些概念和定律并不够,重要的是如何教学生在具体题目中应用这些概念和定律,习题课教学就是学生逐步掌握解题方法和能力的过程。

做好物理选择题的技巧

1.识记水平类

这是选择题中低水平的能力考查题型,主要用于考查考生的再认能力、判断是非能力和比较能力.主要题型有:

(1)组合型

(2)填空型

以上两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大致类似,可先将含有明显错误的选项予以排除,那么,剩下的选项就必定是正确的选项.

(3)判断型

此题型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作出“是”或“不是”的判断,主要用于考查考生对理论是非的判断能力.考生只要熟悉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等基础知识就能得出正确的选项.

(4)比较型

此题型的题干是两个物理对象,选项是对题干中的两个物理对象进行比较后的判断.考生只要记住所学的基础知识并能区别相似的物理现象和物理概念,就能进行正确地比较,并从比较中识别各个研究对象的特征,得出正确的选项.

2.理解水平类

这是选择题中中等水平的能力考查题型,主要用于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等.主要题型有:

(1)内涵型

此题型的题干内容多是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或物理现象,选项则是对题干的理解.它要求考生理解基础知识,把握基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发散型

此题型要求选项对题干的内容做多侧面、多角度的理解或说明,主要用于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因果型

此题型要求考生回答物理知识之间的因果关系,题于是“果”、选项是“因”,或者题干是“因”、选项是“果”.它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运用水平类

这是选择题中高水平的能力考查题型,主要用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主要题型有:

(1)图线型

此题型的题干内容为物理图象和对该图象的语言描述,要求考生利用相关知识对图象中的图线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其中,弄清横、纵坐标的物理意义、物理量之间的定性和定量关系以及图象中的点、线、斜率、截距、面积和交点等的物理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2)信息型

此题型的题干内容选自于现实生活或工农业生产中的有关材料,或者是与高科技、现代物理前沿理论相关的内容,要求考生分析、思考并正确回答信息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或运用物理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和推理.解答该题型的关键是,先建立与材料中的中心词或关键语句对应的物理模型,然后再运用与之对应的物理规律来求解.

(3)计算型

篇3:浅谈中职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技巧

关键词:中职物理,解题技巧,规范答题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 由于文化水平和知识结构参差不齐。尽管中职物理的知识深度不深, 但知识面较广, 教学过程中提高物理的学习效果却不容易。物理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 不仅要让学生观察物理现象, 理解物理概念, 熟悉物理过程, 掌握物理公式的适用范围, 而且还要让学生了解解题技巧, 规范解答物理习题。教学中有的题目已知条件一目了然, 能够快速做出答案, 而有的题目则需要学生反复推敲题意, 认真分析, 找寻条件, 选用适当的方法, 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在物理教学实践中, 要让学生运用扎实的物理知识、灵活的思维方法和巧妙的解题技巧, 提高物理学习效果。

一、掌握物理规律, 理解物理概念

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 对物理规律的理解比较肤浅, 只是停留在物理现象的表面, 看不到物理现象的本质, 对物理概念习惯在字面上理解缺乏全面的认识, 做题只会乱套公式, 对题意理解不清, 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比如:一辆以12 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的汽车, 在行驶过程中以3m/s2的加速度超车, 求3s后的位移和5 s后的位移。另一辆以12 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的汽车, 在刹车过程中以3 m/s2的加速度运动, 求3 s后的位移和5 s后的位移。学生在初学时, 会根据教师讲解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s=v0t+1/2 a t2, 分别代入数据进行计算, 根本不考虑这两个问题的区别, 有的学生甚至不清楚超车是加速运动, 刹车是减速运动, 对加速度的概念模糊, 分不清加速度的矢量方向。更有一些学生在做刹车运动习题时, 对给出的时间 (例如本题中的5 s) 不懂得分析, 直接套入公式。这些现象的存在, 说明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本质掌握不清,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加指导, 对于匀减速直线运动要告诉学生在某一个时刻速度会减为零, 以后随着时间的变化, 物体的位移并不发生改变。

二、根据生活经验, 熟悉常用语言

由于受日常生活观念的影响, 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狭窄, 课本上经常会用一些固定的提法来说明一些现象, 这些约定俗成的提法, 具有确定不变的含义。要求学生了解这些提法, 对应物理概念和规律, 帮助快速解答问题。比如:一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 落地速度为20 m/s, 求:从开始下落到落地点的高度和物体下落所用的时间。这个常见的问题, 并没有告诉我们忽略空气阻力, 但实际上大家都知道要运用自由落体运动来解决问题, 而且还要清楚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数值。再比如, 足球以12 m/s的速度与墙壁相撞后, 以8m/s的速度反向弹回, 球与墙接触时间为0.1 s, 求足球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这个问题的反向弹回实际上是告诉我们, 足球末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如果理解不到, 答案就会出错。还有很多更为浅显的语言, 需要我们体会理解, 从中发现一些已知条件, 比如“物体在光滑面上运动”就是告诉我们摩擦力为零, 等等。

三、认真分析题意, 排除干扰条件

有些带有情境的问题在设问时, 会有很多的数据, 像是在描述一个故事, 真正要解决问题时, 那些多余条件会扰乱思维, 让学生无所适从。这就要求学生认真分析题意, 排除干扰条件, 利用物理概念和规律, 结合实践经验做出正确的判断。比如选择题:一学生在百米赛跑中, 测得他在50m处的瞬时速率为6 m/s, 在16 s末到达终点的瞬时速度为7.5m/s, 则他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有四个选项6 m/s、6.25 m/s、6.75 m/s、7.0 m/s, 如果学生对“百米赛跑”几个字没引起关注, 一味地在分析50m处的瞬时速率为6m/s, 到达终点的瞬时速度为7.5 m/s, 那么思路就会跑偏, 得不出正确答案。

四、利用临界条件, 简化做题步骤

物质的运动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 存在着临界状态, 满足临界状态的条件称为临界条件。在物理教学中, 有的习题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临界条件, 才能使问题迎刃而解。比如:汽车通过拱桥顶点的速度为10 m/s时, 车对桥的压力为车重的3/4, 如果使汽车行驶至桥顶时对桥恰好无压力, 则汽车的速度为多大?这个题目中“恰好”就是一个临界条件, 表明此时汽车对桥无压力, 只有重力提供向心力, 结合第一层题意先求出桥的半径, 然后再求出汽车的速度。类似于这个问题, 题目中如果出现了“恰好”“最大”“至少”“不相撞”“不脱离”等词语都是对临界状态给出了明确的暗示, 审题时, 一定要抓住这些特定的词语, 寻找规律, 找出临界条件, 简化做题步骤。

篇4: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技巧

【关键字】初中物理 电学 计算题 解题技巧 公式

【中图分类号】G633.7

引言

在初中毕业的考试中,电学部分的电学计算是每年必考的内容,所占的分数比例大,大多数的学生在做题时找不到好的解题方法,不知从何下手,使学生在考试中缺少自信。所以研究初中物理电学部分计算题的方法和技巧在教学工作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一、初中电学的知识结构

有位教育心理学家建议,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能够理解学科的知识结构。对电学知识结构的掌握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能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还能在相似的问题中模仿使用。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构建完整的电学的知识结构对学生的帮助很重要。

虽然初中电学的内容丰富,但是最重要的骨架支撑就是三个系列的公式和两大基本规律。和焦耳定律。识别电路、电表的使用方法和读数代表的含义等内容是本学科的基本内容。在电学知识结构中,两大基本规律和三个系列的公式如下:

1、两大基本规律

串联电路的基本规律:以电阻R1和R2串联为例

(1)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I=I1=I2

(2)电源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U=U1+U

(3)串联电阻中,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R=R1+R2

(4)在串联电路中,消耗的总功率等于所有电器消耗功率之和。P=P1+P2

(5)在串联电路中,电功的总和等于所有电器的电功之和。W=W1+W2

并联电路的基本规律:以两个电阻R1和R2并联为例

(1)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I1+I2

(2)在并联电路中,总电压与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U=U1=U2

(3)在并联电阻中,等效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1/R=1/R1+1/R2

(4)在并联电阻中,消耗的总功率等于各电器的功率之和。P=P1+P2

(6)在并联电路中,电功的总和等于所有电器的电功之和。W=W1+W2

2、三大系列公式

(!)欧姆定律:I=U/R R=U/I或 U=IR

(2)电功率:P=W/t=UI P=I2R=U2/R

(3)电功:W=Pt=UItW=I2Rt=(U2/R)t

3、焦耳定律:Q=I2Rt

二、解題方法的分析

判断同学对电学概念、规律和定律是否完全掌握,就是看学生们能否正确的分析和解决电学中的计算题。在学完电学部分的知识时,有大部分的学生不知道怎样解题,从而让学生们对电学的学习产生反感和恐惧,并对物理学科产生反感,如果不能及时扭转,会给学习带来不好的结果,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如果同学们能够对电学知识结构有所领会,对电学部分有新的认识,就可能从排斥电学转变为接纳电学,那么将会有较好的学习开端,使学生对学习产生较大的自信心。

其实电学计算题并不难,除了计算电功和电热的公式外,任何一个电学的公式都是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把电学题的解法归类,即根据两个物理量去求第三个物理量的题型。电学中的计算题就是在串联或并联的基础上出题的,已知条件就是电压、电阻、电流或者电功率和电功,假如已知条件所给的两个物理量正好符合某一个公式中的物理量,那么这就是这个题目的入手点,下一步的计算就会变得相对简便。同时物理是一门和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学科同学们要注意将所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

三、题型分析

例一、如下图1所示,当S1闭合,S2、S3断开时,电压表示数为3v,电流表示数为0.5A;当S1断开时,S2、S3闭合时,电压表显示4.5v,求此时的电流表的示数和R1、R2的阻值。

分析:看到题目时,S1闭合,S2、S3断开时,电路是一种状态,当S1断开时,S2、S3闭合时,电路是一种状态,所以这道题需要两种解法。

解:当S1闭合,S2、S3断开时,R1、R2是串联,电压表测R2的所以:R2=U2/I=3v/0.5A=6Ω,电源电压U=4.5v

则加在R1两端的电压:

U1=U-U2=4.5v-3v=1.5v

R1=U1/I=1.5v/0.5A=3Ω

当S1断开时,S2、S3闭合时,R1、R2是并联,并联总电阻:

R=R1R2/(R1+R2)=3Ω×6Ω/(3Ω+6Ω)=2Ω

并联干路的电流:I=U/R=4.5V/2Ω=2.25A

例二、如图2是一个电饭锅的电路图,这种电饭锅有加热保温两个档位。分别为220V1100W和220V44W则当开关闭合时是 档。求R1、R2的阻值。

分析:看到题目时,我们可以联想到煮饭时要将电饭锅的按键按下,故S闭合为加热档,并结合日常生活可知加热档功率应较大。同时看到题目时要清楚,S闭合,电路是一种状态,此时只有R1工作,R2被短路,当S断开时,电路又是一种状态,此时R1、R2串联。我们可把电路进行分解,画出两种状态下的等效电路。

由P=U2/R电阻较大时为保温。故S闭合时功率为1100W,R1=U2/P加热=(220V)2/1100W=44Ω,S断开R1、R2串联的总功率为44W故总电阻R=U2/P保温=(220V)2/44W=1100Ω,结合串联电路电阻规律得R2=R-R1=1100Ω-44Ω=1056Ω

四、结论

物理这门学科有自己的特点,具有逻辑性思维。本文中的例题基本代表了初中物理比较典型的电学计算题,今后在分析解答具体问题时,应注意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对于电路变化的题型最好根据题意分析出电路的不同状态,并画出等效电路图,分清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不论做什么类型的题目都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给出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平时要注意需要根据典型例题举一反三,不断总结。那么学好初中物理电学计算题就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参考文献

[1]王学芹.巧辩串并联电路[J].新课程(教研版).2008(04).

篇5:初中物理计算题解题方法技巧

1.分析法:把从所求结论追溯到已知条件的方法称为分析法。用分析法探求解题思路是初中解题中用得较多得的方法,也称为反推法。当遇到一个问题不知如何入手时,可从“结论”出发,一步步往回探索,这样就会摸清路子。分析法解题的程序为:

(1)反复读题找条件:找出题目给出的直接条件、间接条件及隐含条件;

(2)确定对象作简图;

(3)分析过程找规律:在分析过程中,找出解题所需要的物理概念、定律、公式等;

(4)返回列式求答案:按分析过程的顺序,一步步返回结论。

分析法解物理题的好处:目标集中,方向明确,过程严密,由果索因,步步为营,理论根据充分,很容易成功,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假设法:在解答某些物理习题时,若能针对问题进行一些合理而又巧妙的假设,就会使问题易于理解,易于分析和求解,收到化难为易的功效。有时对于某些习题的题设条件明显不足,给解题造成困难时,若能假设一些合理的条件,则会使问题迎刃而解。

3.整体思维法:就是把彼此独立而又有一定联系的物体或物理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处理的方法。

4.简化法

这种方法是把题目中的复杂情境或复杂现象进行梳理,找出题目中的相关环节或相关点,使要解决的复杂的问题突出某个物理量的关系或某个规律特点.这样使复杂得到简化,可以在计算解答的过程中减少一些混淆和混乱,把要解答的问题解决.例如电路中的电流表可以当作导线,电压表当作断路对电路进行简化,判断电路是并联还是串联。

5.隐含条件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审题,从题目中所叙述的物理现象或给出的物理情境及元件设备等各个环节中,挖掘出解答问题所需要的隐含在其中的条件,这种挖掘隐含条件能使计算环节减少,而且所得到的答案误差也小.

6.极值法

这种方法也叫端点法.它对不定值问题和变化范围问题的解答有重要的实用价值.用这种方法解答问题时,应改弄清要研究的是哪个变化的物理量的值或者是哪个物理量的变化范围,然后确定变化的规律或方向,最后用相对应的物理规律或物理概念,一个对应点一个对应点地计算取值.例如:连接有滑动变阻器的电路,当滑片P从a端移到b端时,求电路的电流表(或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或者反过来告诉你某个表的示数变化范围,让你利用这些数据求某个未知物理量等。

7.定义法

就是根据物理量的定义式来直接求解问题的方法。比如利用速度公式v=s/t求速度;压强公式p=F/S(普遍使用)求压强;液体压强公式p=ρgh结合p=F/S求压力;浮力定义式

F=F2-F1求解浮力等等。

解题注意事项

1.认真理解题意。为了便于打开思路,对试题所描述的物理过程形成清晰的认识,经常需要画出受力分析图、电路图或根据题意将“题干”中的一些信息迁移到图形上,从而“题形结合”形成一个直观的整体。

2.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在物理试题中经常出现一些诸如“光滑”、“静止”、“漂浮”和“家庭电路”等常见关键词,它们隐含的条件分别是“不考虑摩擦力”、“二力平衡”、“浮力等于重力”和“电压为220V” 等,我们在审题时只有抓住这些“题眼”,才可能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

3.明确所求逆向思维。有些计算题的题干很长,甚至还有一些“干扰条件”包含在其中,这时候,如果从条件入手短时间不容易打开思路,而抓住所求量,联想相关的物理公式,逆向思维,往往会势如破竹,使问题迎刃而解。

4.关注细节问题。如单位要统一;相同符号所代表的几个物理量要用不同下标予以区别;每个公式的适用条件,不能乱套公式;注意“同一性”,即公式中的各个物理量要对应“同一物体”和“同一时刻”等。

篇6:中考诗歌赏析题的解题技巧

中考语文在接轨高考的过程中,不少题型沿用高考题型,诗歌赏析题就属于这样的形式。试题选择的内容以古代诗歌为主,涉及到诗词曲等不同的体裁,诗歌的意象浅明,情感强烈,阅读难度不大。笔者研究了2007年全国60份中考语文试卷,其中有42份试卷在积累与运用中考查了诗歌赏析,因为诗歌赏析不仅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品味审美能力,也能更好地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四学段目标中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而诗歌赏析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这些能力,虽然诗歌赏析考查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其中的基本解题技巧是共通的。在中考、高考复习中可以从明、绘、悟、识、赏五个方面培养阅读和鉴赏能力。

一、明诗识

诗识就是诗歌常识,赏析诗歌首先必须明了诗歌的基本常识。诗歌的基本常识中涉及到诗歌的类型,诗歌的押韵和节奏。江苏连云港市阅读的内容是杜甫的《登岳阳楼》,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颔联所写的景象。其中涉及“颔联”这个诗歌常识,律诗共四联八句,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所以,回答此题首先应有诗歌的有关基本常识,如果不能明了颔联这一诗歌常识,就会出错。因此,在复习诗歌常识时需要明了以下内容:诗歌的形式、押韵、节奏等。从广义而言,诗词曲统称为诗歌,从狭义而言,诗歌就是诗。诗的种类标准不一,按照语言学家王力的划分(王力《诗词格律》中华书局2000版),诗从格律上看,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之为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乐府诗就是这一类,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很多讲究,绝句比律诗的字数少一半。考试中赏析的诗歌以律诗和绝句为主,也有涉及到词和曲的。从诗歌题材的角度应了解田园诗、送别诗、边塞诗;从诗歌表达形式的角度应了解叙事诗、抒情诗和哲理诗。诗歌的节奏主要是从朗读的角度能读准节奏,明了断句。诗歌的押韵应明了韵脚和韵律。另外,对诗歌中运用的修辞,尤其是对偶需要分清并能进一步的赏析。

二、绘诗境

诗歌首先必须要有诗歌的意境。朱光潜在《诗论》中说:“诗的境界是情趣与意象的融合。”可见,意境是诗歌的意象和情感的有机组合,意象是诗歌描写的形象,不管是景物还是事物,或者是事情,这就是诗歌的意象;而一定的意象之中表达了一定的情感和思想之后,就形成了诗歌的意境。在中考试题中经常会出现描绘诗境的题型。整体感知诗歌首先必须明了诗歌描绘的景物,其次能感悟诗歌的情感。湖北黄冈市的试题要求在阅读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洁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诗歌的题目是“春行”,可以“行”为游览线索,描绘见到的景象,在整个景象的构成中不可缺少的景物因素是“早莺”“新燕”“暖树”“春泥”,另外可以适当想象拓宽景物的视野,使得景象更加形象美丽。

江苏盐城市中考题要求阅读辛弃疾的词《西江月》,然后问了两个问题:第一问,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第二问,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试题的两问均涉及到词的意境,第一问要求考生了解诗词描写的景物特征,从蝉鸣、鹊啼、蛙叫、人声等声响中突出夏夜的静。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第二问在前一问的基础上进一步描写词的意境,以词的意象为描写的主题,借助于想象和联想拓展诗词的意境。可以这样想象: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此时的心里是何等的高兴呀!

描绘诗境是一种考试形式,但更多的是一种阅读诗歌和鉴赏的初步方法,中考试题以引导学生阅读诗歌的简单方法进行考查,形式上是一种考试,实质上是一种学法指导,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诗歌的基本技能。

三、悟诗情

诗歌的境界是诗歌的意象和情趣的结合,阅读诗歌首先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其次就是能体悟诗歌的情趣。借助想象进行描绘的是诗人直观自然之景物的画境,而透过画境理解领悟情趣则是更高层次的要求。江苏连云港市要求学生在阅读杜甫《登岳阳楼》后,能领悟全诗的情感,广州番禺市要求学生在阅读曹操的《观沧海》后,能体悟全诗的感情基调。这一类题型往往是在绘诗境的基础上,能级更进一层提出的要求,而这一类诗歌往往感情基调明显,在组成诗境的意象中已经明显地体现了诗人的情感,一般是显性的。杜甫《登岳阳楼》中颈联和尾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营造的孤舟、老病、涕泗等意境,抒发了诗人孤独寂寥、壮志难酬的情怀。这样的写景抒情诗的情感是显性的,明了的,而曹操的《观沧海》的感情基调则较为隐晦,但是诗人描写眼前之境的壮阔的目的就是表现出苍凉慷慨之情,想象之境“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现的则是悲壮激昂之情。“诗言志”,所以诗歌常常借诗境来抒发诗情,只有领悟了诗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懂了诗歌。

四、识诗理

诗歌的情和理是分不开的,有的诗歌有着情趣,有的诗歌有着理趣。此处的理趣不仅仅只是个阐释的哲理,也指诗歌暗含的隐喻,以及诗歌内在的规律。浙江丽水市要求赏读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其中一问是“诗的三、四句语带双关,明说天气晴雨不定,暗指什么?”在回答这一问题时,不能忽略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一句,因为在此句中可以阅读出这首竹枝词是女子对郎的思念,在理解了这层意思后,天气的晴雨不定暗指什么才能明了。“晴”与“情”谐音双关,暗指感情的不定,其实这是江边女子对江上唱歌郎的暗恋,但是又不知道郎是否有意于自己,因此借“东边日出西边雨”这样晴雨不定的自然现象来抒发恋情无法确定这样的情感。可见,在赏析诗词时,理清诗序,明了诗理,辨识诗歌的内在规律显得尤为重要。

诗歌凝练的语言常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在赏析过程中既能欣赏诗歌的理趣,又能思考生活,提炼思想,陶冶情操。四川成都市试题是赏析陆游的《游山西村》,其中一问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蕴涵了什么哲理?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陆游的《游山西村》具有宋诗典型的理趣特征,而颔联极尽能事地进行了概括。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山路在何方?顿生茫茫之感,但在锲而不舍的努力下,继续前行,豁然开朗,别有洞天。这不仅是诗人置身山阴小道上的情景,更是人世间沧桑巨变、世事消长的人生理趣。欣赏此句怎不触景感怀、探问生活万象呢?

诗歌的理趣可从两方面掌握,一是理清诗歌内在的规律,理解并分析诗歌的机理之趣;一是联系现实生活,探寻诗歌蕴涵的生活哲理和人生感悟,欣赏诗歌的意在诗外的哲思之趣。

五、赏诗趣

诗歌的玩味很浓,从韩愈和贾岛的“推敲”的故事到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经典,这中间无不让诗歌欣赏带有了很强的趣味性。诗歌赏析题常常也有类似的考题,江苏南通市要求阅读卢梅坡的《雪梅》,其中在“梅须 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一句中留空,要求从“差、欠、逊、少”等字中选择一个填入原诗中的空白处。这是要求学生能锤炼语言,让诗歌的语言更加形象,后句中“雪”是“输”“梅”,那前一句应该“梅”是“逊”“雪”,从中可以联想到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中的“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因为“输”和“逊”都是“差”的意思,但是其中拟人化地将“雪”和“梅”内在较劲的形象显现出来,更为生动。

江苏宿迁市要求阅读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后进行思考: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个词语最具有表现力?为什么?这是从诗歌的词藻的角度来进行赏析,其趣味性完全在用词上,如“低”这一词,形象地写出了花多,枝头缀满了灿烂的花朵,形象地再现了“千朵万朵”的花团锦簇的盛开景象。

广州市中考题将李清照《武陵春》和李煜《虞美人》进行比较阅读。试题是: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这都是词,但两个词句从内容而言,李清照表达的是个人的内心哀愁,李煜表达的是国破家亡的哀愁,形式上李清照是以“蚱蜢舟”“载不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内心的“许多愁”,而李煜则采用了“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比喻来表达内心的“愁”的“几多”,这样的赏析既能让学生理解诗词,又能激起学生的思维,在思考中组织语言,形成多样化的答案。

篇7:谈语文基础题的解题技巧

一、成语辨析题

(一)考题展示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医疗质量是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大事,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_______的天职。

②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常令父亲们 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

③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的我省杂技团,______地承担了这次出国演出任务。

A.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B.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C.义不容辞 责无旁贷 当仁不让

D.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二)技巧分析

本题答案选C。这是成语辨析题中难度最小的一种题型,它只考基本义。按理说,成语辨析最起码要考虑成语的褒贬、谦恭、对象、情境和基本义,本题只需从基本义的角度加以辨析即可。当仁不让,强调动作的主动性,而义不容辞、责无旁贷侧重于动作的被动性,而且义不容辞强调从道义上讲不能推辞,责无旁贷强调从责任上讲不能推辞。很明显,第一、二句话分别从职业道德和教育责任角度突出动作的被动性,因此只能分别选义不容辞和责无旁贷,很快可以选出正确答案C。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务必要学会从褒贬、谦恭、对象、情境和基本义五个层面对常见成语进行归类记忆,并逐渐学会快速切入,快速排除。当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近年来基本义的回归让双重含义成语逐渐走到了考试的前列,尤其要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如:左右逢源、龙飞凤舞、平易近人、平铺直叙、不翼而飞、乘风破浪、洁身自好、百花齐放、指手画脚、粗枝大叶、秀色可餐、国色天香、铤而走险、垂涎三尺、不三不四、不绝如缕、无为而治、高谈阔论、万紫千红、登峰造极、非同小可、高山流水、海阔天空、狗尾续貂、粉墨登场、美轮美奂、明日黄花、不赞一词、想入非非、老气横秋、光怪陆离、灯红酒绿、洋洋洒洒等。

(三)拓展应用

例: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农民科学种田,工人不断创新,科技工作者致力于科研,各行各业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________,成就“中国梦”。

②巴西世界杯开幕在即,但仍有个别场馆还未完工。对此,国际足联表示将_______,同巴西政府一起,确保场馆按时交付使用,为全世界球迷奉上一场足球盛宴。

③家具市场产品_______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网购平台上售卖仿冒名品家具的卖家也越来越多,有关部门有必要展开一轮彻查严打的行动了。

A.添砖加瓦 竭尽全力 鱼目混珠

B.添砖加瓦 鼎力相助 鱼目混珠

C.添枝加叶 竭尽全力 良莠不齐

D.添枝加叶 鼎力相助 良莠不齐

解题指导:本题答案选A ,涉及成语运用的基本义、谦恭和特殊对象问题。

添砖加瓦,比喻为宏伟的.事业做一点小小的贡献。添枝加叶,形容叙述事情和转述别人的话时,为了夸张渲染,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在做第①题,很多考生可能会因为对“添枝加叶”基本义的不了解而选错。

鼎力相助,是敬辞,不能用在自己表态帮助别人的情况。竭尽全力,指使出全部力气。从成语的谦恭角度考虑,可以排除“鼎力相助”。

鱼目混珠,比喻以假冒真,以次充好。良莠不齐,比喻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做第③题时,很多考生可能会因为不了解“良莠不齐”的特殊对象而选错。

二、病句辨析题

(一)考题展示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作为古希腊哲学家,他在本体论问题的论述中充满着辩证法,因此被誉为“古代世界的黑格尔”。

B.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们不仅希望该过程中艺术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技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

C.本书首次将各民族文学广泛载入中国文学通史,但就其章节设置、阐述深度等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D.古代神话虽然玄幻瑰奇,但仍然来源于生活现实,曲折地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二)技巧分析

本题答案选D。病句辨析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划分句子的语法结构来发现是否存在“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等六大病因,并通过排除法选出唯一的正确答案。通过结构分析,发现: A答案是一个复句,两个分句的主干分别为“他充满辩证法”和“他被誉为黑格尔”,但是第一个分句的动(充满)宾(辩证法)搭配不当,故错误。

B答案的谓语“希望”可以管到句末,故需放在关联词“不仅”前。

C答案的固定词组“就……而言”不完整,造成成分残缺错误。

(三)拓展应用

例: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B.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确定将抢救民间木版年画列为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之一。

C.崇安髭蟾是武夷山区特有的两栖类珍稀动物,生活在海拔一千米左右的高山溪水中,最初因五十年前在崇安发现而得名。

D.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肤吸收之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促使皮肤美白细腻。

解题指导:本题答案选B。本题答案的选择再次印证了语法结构分析的重要性。

A答案第一个分句的主干是“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明显属于句式杂糅,要去掉“造成的”或“主要原因”。

C答案通过划分句子结构发现明显存在“多层状语排列不当”的错误,需把“最初”移到“因五十年前”之后。

D答案存在成分残缺的错误,其中一个分句的谓语是“改善”,其缺少宾语“的状况”。

三、句子衔接题

(一)考题展示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熟练掌握

②珠算算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③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

④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理

⑤用珠算运算,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可以跟电子计算器媲美

⑥珠算口诀则是一套完整的韵味诗歌

A.②③⑥④⑤① B.②④⑥③①⑤ C.⑤①②⑥③④ D.⑤②③⑥④①

(二)技巧分析

本题答案选B。从前文的句子“借助算盘和口诀”可看出,下文应是对“算盘”和“口诀”的对应解释,②④主要说明算盘的结构及原理,⑥③①是对“珠算口诀”的解释,⑤是算盘和口诀融合运算的效果,放在最后。句子衔接题的解题方法主要有“扎堆、搭前言和搭后语”三种,本题首先运用了“搭前言”的方法,从“借助算盘和口诀”这句话得到文脉启示,即下文从“算盘”和“口诀”两方面展开介绍,而且先说“算盘”后说“口诀”,因此接下来要围绕“算盘”和“口诀”分别扎堆介绍。②④扎堆,主要说明算盘的结构及原理,⑥③①扎堆,是对“珠算口诀”的解释。当然,运用搭前言和扎堆方法后,基本可以排除了其他答案组合,故选B。

(三)拓展应用

例: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朴学又称考据学。清代朴学的兴起,首先与清代文化的高度成熟关系密切,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这种学术上的争论最终促进了朴学的繁荣。

①清代人认为宋明理学空谈义理,把儒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丢掉了

②文化高度成熟的一个表现是图书典籍的极大丰富

③要想真正把握孔孟的精神,只有回到儒家原典中去寻找依据

④这直接带来了清代图书事业的繁荣

⑤学术界对宋明理学的反对,也是其兴起的重要原因

⑥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人专注于校勘,辨伪工作,从事文字训诂的学者越来越多

A.⑤③①④②⑥ B.②④⑥⑤③① C.⑤①③④②⑥ D.②④⑥⑤①③

篇8: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技巧

一、关于初中物理电功率公式如何运用

初中物理中关电动机的计算问题只可以用P=W/t或者P=UI,通常情况下 ,根据已知的条件通常用P=UI,不同于电功率的四个公式, 通常不知道怎么应用, 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公式。对此,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定义公式:P=W/t。如果知道其中的两个物理量,求第三个物理量,就可以推断出另外两个计算公式。在使用这三个计算公式时, 同学们需要注意的是公式中彼此单位的对应关系。一般要注意的是千瓦时,千瓦和小时的对应,一旦题目中出现不同的单位对应,同学们就一定要打起精神,注意单位的对应关系,避免单位换算错误导致物理题的失分。

第二,普用式:P=UI。通常有两种使用方法:1.已知U和I的情况下求P。2.当知道额定的P和U时,求I的额定数值。当考试或者做题目时,要注意题目中的关键字,或者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准确判断出用电器如何正常工作, 在对应的情况下用对应的公式。

第三,P=I2×R。通常情况下有三种表示方法:1.当题目中已经出现I和R的情况下计算P。2.在出现了P和R的情况下求出I。3.通过两个电阻串联比较实际功率。

第四,P=U2/R。在实际考试中 ,经常出现三种运用的方法 ,已知U,R和P中的两个,求第三个,还有求并联功率和电阻之间的比值; 以及求同一个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比值。由此可见,不同的电功率计算公式对应的题目要求并不一样,需要学生对公式进行准确掌握,才能够在解题中正确使用公式。

二、在解题过程中对于电功率问题的解答步骤

第一,看题时,思路要清晰,知道电路与电路之间的连接关系, 元件之间的并联或串联关系, 哪些电路出现短路或断路,哪些用电器如何正常工作,并在解题中明确表达出来。

第二, 搞清楚电路彼此之间改变的原因是哪些因素造成的电路的开启、闭合或是由于滑动变阻器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第三,知道题目中关于电压表,电流表是测哪一部分的电路的电流和电压,避免因为理解错题意而导致题目计算出错,考试失分。

第四,利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各自特点,抓住题目中的电路中的已知量和不变量,通过自己掌握的公式进行求解。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日常的物理解题和考试中避免不应该的失分,让学生在平常时就掌握好物理解题技巧,打好他们的物理解题基础。

三、老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做题总结题目规律和解题技巧

1.在对电功率计算题目的解题过程中 , 可以先求出一所消耗的电能,再求出功率。当需要实际的电压时,也可以通过利用已知的电阻求得最终的实际电压。

2.在一些有关家庭电路的计算题中 , 求解电功率的计算时一般采用P=U2/R解答。这样可以根据已知的家庭常用电压 ,通过公式计算,最终得出电功率,避免了胡乱写公式导致的失分。

3.在解题过程中 , 一旦确定了用电器处于正常工作的范畴,通常的解题重点是通过所给的铭牌求得电流,再根据电流判断题目到底是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 并且通过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各自特点和规律求得其他的未知量。当无法判断用电器的使用情况时,一般是根据铭牌求得所给电阻,并在此基础上同样采用串联电路或者并联电路的规律求其他未知量,达到解题的目的。

以上就是在电功率解题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规律,这些规律和解题技巧对学生来说是无法自主掌握的, 往往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这就意味着老师在平常的上课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和鼓励学生总结题目, 找出同类型题目的解题技巧,不要让学生只是盲目地做题。题海战术在现代的教育中已经逐渐处于下风,学生需要通过做题目积累经验,总结做题技巧和规律,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让学生在考试过程中遇到类型题目时可以轻松解答,避免失分。

篇9: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技巧

一、高考物理计算题的答题规范

高考物理计算题答题规范注意的必要性在于,高考物理计算题得分点分明,对于计算题答题的规范要求较高,考生对物理计算题答题规范忽视会出现答案对,但是分数少,思路对,但是扣分多的现象,对于提高学生物理高考成绩较为不利.答题不规范具体表现为表述错误、步骤简化、字迹模糊、字母书写错误等.答题规范包括步骤规范化,条理清晰化,不存在忽然出现的数据,字母书写正确规范,区分好大小写,公式正确,按照题目给出的数据带入,如重力加速度g,题目中明确表示g=10 m/s2,则用

10 m/s2带入,题目未进行说明,则用9.8 m/s2,必须使用题目所给的符号以及必须保证字迹清晰.

二、高考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技巧

高考物理计算题解题难度降低的主要方式就是分析解题技巧,分析解题思路以及分析解题注意事项等,让高考物理计算题解题模式固定化,解题容易化.

1.由问题为源头进行思考

在高考物理计算题解题过程中,对于题干简单,条件明朗的计算题,采取的解题方式为从提问内容出发,了解题目的意图以及所考核的内容知识版块,采取该种方式的主要原因就是题干越简单,所给出的条件越少,从问题出发能够明朗所需要的条件,在以题目中所欠缺的条件为中心进行解题思路开展,让解题的方向明确化以及解题过程中需要求解的内容清晰化.

例1 一质量为50 kg的滑块在75 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度直线运动,若滑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g取10 m/s2.试求:

(1)滑块运动的加速度;

(2)滑块在前4 s内发生的位移.

解析 第一问求滑块运动的加速度,物体变速运动必须有力的存在,从题目中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能够确定加速度不变,也就是合力不变,则可以明朗化该问题所考察的是牛顿第二定律F=ma,从题目中能够得出的条件就是滑块所受到的所有力,进而求出合力F=F拉-f=F拉-umg=75-0.1×50×10=25 N,a=F/m=25/50=0.5 m/s2.

第二问所求内容为位移,考察的内容就是位移相关知识,公式为x=v0t+(1/2)at2,由题目可获知初始速度为零,因此x=(1/2)at2,将第一问求得的加速度带入,能够得到x=(1/2)×0.5×42=4 m.

分析 本题涉及加速度、合力、位移等物理量,需要学生熟知相应公式,根据题目信息以及提示,确定具体公式,以及公式变形,题中隐藏的信息为滑块在水平地面上滑行,因此,滑块与接触面的正压力为滑块的重力,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需要依次获取所需信息,细读题目,获取隐藏信息.

2.抓题干找条件建立公式

学生在高考物理计算题解题过程中,需要沉着思考,不要被多余的信息或者繁琐的条件变化所迷惑,要理清该计算题所表达的内容以及该计算题所要查考的知识,在提炼出题目所给予的条件,将条件的信息进行罗列,再根据以上的分析结果确定需要使用到的公式,进行公式建立,再将公式与条件进行结合,解出需要的数据,最终逐步推向所需要的结果,这样能够让解题思路一目了然,能够减少出现条件遗漏、公式建立错误的可能性,同时能够保证思考方向的准确性.

例2 质量m=1.0 kg的小物块轻轻放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的P点,随传送带运动到A点后水平抛出,小物块恰好无碰撞的沿圆弧切线从B点进入竖直光滑圆弧轨道下滑.B、C为圆弧的两端点,其连线水平.已知圆弧半径R=1.0 m,圆弧对应圆心角为θ=106°,轨道最低点为O,A点距水平面的高度h=0.8 m,固定斜面与圆弧轨道在C点相切.小物块离开C点后沿斜面向上运动,能到达

B. 若将该粒子从M点移动到N点,电场力做功W=W1+W22

C. 若D、C之间的距离为d,则该电场的场强大小为E=W2dq

D. 若M、N之间的距离为d,该电场的场强最小值为E=W1+W22qd

解析 将带正电的粒子由A到B或由D到C,电场力均做正功,粒子的电势能均减小,但无法判断匀强电场的场强方向;由于电场是匀强电场,且M为A、D的中点,故M点的电势等于A、D两点电势的平均值,即φM=φA+φD2;同理N点的电势等于B、C两点电势的平均值,即φN=φB+φC2;故粒子从M点移动到N点电场力做功为:WMN=qUMN=q(φM-φN)=W1+W22,则UMN=W1+W22q;若M、N两点处在同一条电场线上,且M、N之间的距离为d,则匀强电场场强的最小值为E=W1+W22qd.本题正确选项为BD.

点评 本题求解的关键要抓住M、N的电势与A、B电势和D、C电势的关系,由电场力做功公式求解WMN.在运用公式U =Ed时,要正确理解d的含义;要知道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反之电势能变大.

例2 (2016年湖北5月模拟)如图3所示,真空中有一匀强电场(图中未画出),电场方向与圆周在同一平面内,△ABC是圆的内接直角三角形,∠BAC = 63.5o,O为圆心,半径R=5 cm.位于A处的粒子源向平面内各个方向发射初动能均为8 eV、电荷量为+e的粒子,有些粒子会经过圆周上不同的点,其中到达B点的粒子动能为12 eV,到达C点的粒子电势能为-4 eV(取O点电势为零).忽略粒子的重力和粒子间的相互作用,sin53°=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nlc202309082001

A.圆周上A、C两点的电势差为16 V

B.圆周上B、C两点的电势差为4 V

C.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为100 V/m

D.当某个粒子经过圆周上某一位置时,可以具有6 eV的电势能,且同时具有6eV的动能

解析 φO = 0,φC=EPC /e=-4 V,则φA=4 V,UAC=8 V,选项A错;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EPA=

4 eV,故EPA+EkA=12 eV,由于只有电场力做功,故粒子的EP+Ek=12 eV不变;可知在B点的电势能EPB=0,则φB=0,故OB连线为等势线,UBC=4 V,选项B正确;作出过A、O点的电场线(如图4),由于α =2∠BCA=53°,则匀强电场的场强

E=UABRsinα=100 V/m,选项C正确;由图4知圆周上电势最高的点为D点,UDO=ER=5

V,φD=5 V,粒子在圆周上电势能最大值为5 eV,选项D错;综上所述,本题正确选项为BC.

点评 本题通过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功能关系考查电场的相关性质,考查了匀强电场中U=Ed的理解与应用.求解的关键是构建电场情景.在以上的求解中我们通过找等势点,连等势线,再由等势线画出电场线,使电场图象变得清晰.电场中某点的电势可通过带电粒子在该点的电势能求出,电势能的变化与电场力做功有关.

小结1

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功能关系:(1)若只有电场力做功,粒子的电势能与动能之和保持不变;(2)若只有电场力和重力做功,粒子的电势能、重力势能、动能之和保持不变;(3)除重力外,其他各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4)所有力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2.电场力做功的计算方法:(1)由公式W=Flcosα计算(此公式只适用于匀强电场,可变形为:W=qElcosα);(2)由W=qU来计算,此公式适用于任何形式的静电场;(3)由动能定理来计算:W电场力+W其他力=ΔEk;(4)由电势能的变化来计算:WAB=EpA-EpB.

3.电势能增、减的判断方法:(1)做功判断法.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2)公式法.由Ep=qφp,将q、φp的大小、正负号一起代入公式,Ep的正值越大电势能越大,Ep的负值越小,电势能越大;(3)能量守恒法.在电场中,若只有电场力做功时,电荷的动能和电势能相互转化,动能增加,电势能减小,反之,电势能增加;(4)电荷电势法.正电荷在电势高的地方电势能大,负电荷在电势低的地方电势能大.

4.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平行等距的,其等差等势线(面)也是平行等距的,且电场线与等势线(面)垂直.

二、非匀强电场

1.在非匀强电场中,不能用U=Ed进行定量计算,但可以进行定性分析.在同一方向取相同的长度d的两线段,线段处于场强较大的区域其两端对应的电势差U较大.

2.静电场图象的物理意义分析.描述静电场性质的图象通常有电场的场强E随一维空间位置坐标x变化的关系的图象(即E-x图象)、电势φ随一维空间位置坐标x变化的关系图象(即φ-x图象)、电势能EP随一维空间位置坐标x变化的关系的图象(即EP-x图象).

(1)E-x图象:E-x图象描述电场强度E随x变化关系.将x轴上一段距离x分成很多微小单元Δx,由公式U = EΔx知E-x图象中曲线与x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电势差U的大小.

例3在x轴上电场强度E与x的关系如图5所示,O为坐标原点,a、b、c为x轴上的点,a、c之间的距离为d,a、c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均为E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φb>φa=φc>φO

B.φO>φa>φb>φc

C.将质子从a点移到c点,电场力做功大于eE0d

D.将质子从a点移到c点,质子的电势能增加

解析 在E-x图象中,图象与x轴所围面积表示电势差,由图可以看出x轴上Oc段与图线所围面积大于ac段与图线所围面积,ac段与图线所围面积大于bc段与图线所围面积,即UOc>Uac>Ubc>0,所以φO>φa>φb>φc;ac段与图线所围面积大于E0d,即Uac>E0d,所以将质子从a点移到c点,电场力做功大于eE0d;将质子从a点移到c点,电场力做正功,质子的电势能减少.本题选项为BC.

点评 E-x图象中曲线与x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电势差U的大小.移动正电荷若电场力做正功,则移动方向是从电势由高到低;移动负电荷若电场力做正功,则移动方向是从电势由低到高;若电场力不做功,则电势相等.

(2)φ-x图象:φ-x图象描述电势φ随x变化关系.将x轴上一段距离x分成很多微小单元Δx,由公式U =EΔx知φ=φ0+Ex,可知φ-x图象中曲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场强E的大小.

图6例4 x轴上有两点电荷Q1和Q2, Q1和Q2之间各点对应的电势高低如图6中曲线所示,从图中可看出 ( )

A.Q1一定大于Q2

B.Q1和Q2一定是同种电荷,但不一定是正电荷

C.电势最低处P点的电场强度为零

D.Q1和Q2之间各点的电场方向都指向P点

解析 由图象可知,从Q1到Q2,电势均为正值,大小是先减小后增大,故Q1和Q2均为正电荷.由于P点位于电势最低点,设想将某一正电荷+q放在P点时其电势能最小,电荷+q在P点应处于平衡状态,故P点的电场强度为零.由于P点靠近Q2,所以Q1电荷量一定大于Q2;根据两个正电荷的电场分布图景可知Q1和Q2之间各点的电场方向都指向P点.本题正确选项为

ACD.

点评 在静电场中一般取无限远处的电势为零,则在正点电荷电场中各点的电势均为正值.正试探电荷放在电势最小的地方其电势能也最小,此处的试探电荷应处于平衡状态,则此处的场强为零.我们熟悉等量点电荷场强、电势的分布特点,将陌生问题向熟悉的物理模型进行转换,这种方法会大大地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的正确性.

nlc202309082001

(3)EP-x图象:EP -x图象描述电势能EP随x变化关系.将x轴上一段距离x分成很多微小单元Δx,在粒子运动中的某一小段位移Δx内电场力做功qEΔx.由功能关系知ΔEp =-qEΔx,可见Ep-x图象中曲线上某点切线斜率的绝对值表示电场力的大小.

例5 如图7甲所示,直线AB是某孤立点电荷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一个电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沿该电场线从A点运动到B点,其电势能随位置变化的关系如图7乙所示.设A、B两点的电势分别为φA、φB,电子在A、B两点的动能分别为EkA、EkB.则关于该孤立点电荷的位置及电势、电子动能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孤立点电荷带负电,位于B点的右侧,φA>φB, EkA>EkB

B.孤立点电荷带正电,位于A点的左侧,φA>φB,EkA

C.孤立点电荷带正电,位于B点的右侧,φA<φB,EkA>EkB

D.孤立点电荷带负电,位于A点的左侧,φA<φB,EkA

解析 电势能Ep=qφ,由于电子为负电荷,q < 0,根据EpA< EpB可判断φA>φB,电场线从高电势指向低电势,所以电场线从A到B,电子从A到B沿电场线移动,电场力做负功,动能减小,所以EkA>EkB.由于电荷量不变,所以电势φ随x变化的趋势与Ep随x变化趋势相同,而φ-x的斜率即ΔφΔx=Ud=E

,由图象可判断斜率逐渐增大,即从A到B电场线逐渐变密集,孤立点电荷在B点右侧且为负电荷.本题正确选项为A.

点评 根据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可知EP-x图线某点切线的斜率表示电场力的大小.由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EP-x图象可以推知场强E、粒子的动能Ek、速度v、加速度a随x的变化规律.若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运动,电场力所做的功等于粒子动能的增加量,又因为电场力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少量,故粒子动能与电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小结2

E-x图象中曲线与x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电势差U的大小;φ-x图象中曲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场强E的大小;Ep-x图象中曲线上某点切线斜率的绝对值表示电场力的大小.理解与分析上述图象的物理意义,要正确理解电场中场强与电势的关系,掌握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变化规律,学会用假设法、微元法分析处理问题.

即学即练

1.如图8所示,匀强电场中的△PAB平面平行于电场方向,C点为AB的中点,D点为PB的中点.将一个带负电的粒子从P点移动到A点,电场力做功WPA=1.6×10-8J;将该粒子从P点移动到B点,电场力做功W PB=3.2×10-8J.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直线PC为等势线

B.若将该粒子从P点移动到C点,电场力做功为WPC=2.4×10-8J

C.电场强度方向与AD平行

D.点P的电势高于点A的电势

2.两电荷量分别为q1和q2的点电荷放在x轴上的O、M两点,两电荷连线上各点电势φ随x变化的关系如图9所示,其中A、N两点的电势均为零,ND段中的C点电势最高,则()

A.q1与q2带同种电荷

B.C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零

C.NC间场强方向向x轴正方向

D.将一负点电荷从N点移到D点,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练习解答

1.正确选项为B.一个带电粒子从P点移动到A点,还是从P点移动到B点,电场力都做正功,P到AB间都有电势差,故直线PC不可能是等势线,故A错误;C是AB的中点,故C点电势为AB的中点电势,故该粒子从P点移动到C点,电场力做功为,WPC=WPA+WPB2=2.4×10-8J,故B正确;粒子从P点移动到B点,电场力做功WPB=3.2×10-8J,D点为PB的中点,故粒子从D点移动到B点,电场力做功WDB =WPB2=1.6×10-8J,粒子从A到B电场力做功为WAB=WAP+WPB=1.6×10-8J,故AD为等势面,电场强度方向与AD垂直,故C错误;将一个带负电的粒子从P点移动到A点,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势升高,故点P的电势低于点A的电势,选项D错误.

2.正确选项BD.由图象可知,两点的电势一正一负,则q1与q2带异种电荷,故A错误.电势随x变化图线的切线斜率表示电场强度,C点处切线斜率为零,则电场强度大小为零,故B正确.由图可知:N→C段中,电势升高,所以场强方向沿x轴负方向,故C错误.因N→D段中,电势先升高后降低,所以场强方向先沿x轴负方向,后沿x轴正方向,则将一负点电荷从N点移到D点,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故D正确.

(收稿日期:2016-08-19)

上一篇:校园美化绿化硬化计划下一篇:英语万能作文句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