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计算公式

2024-06-14

初中物理计算公式(通用12篇)

篇1:初中物理计算公式

八年级物理力学计算公式

1、v=s/ts=vtt=s/v1米/秒=3.6千米/小时

2、ρ=m/vM=ρvV=m/ρ1g/cm3=1000 kg/m33、G=mgm=G/g4、P=F/SF=PSS=F/P5、P=ρgh6、F浮=G排=ρ液gv排

V排=F浮/ρ液g ρ液=F浮/gv排

F浮=G物ρ液gV排=ρ物gV物

F浮=G-FF=G-F浮

7、W=FsF=w/ss=W/F8、P=W/tW=Ptt=W/P9、η=W有用/W总W有用=W总η

W有=GhW总=FS(s=nf)

10、F1L1=F2L2W总=W有/η

篇2:初中物理计算公式

一、速度公式

物理量 计算式 国际主单位 常用单位 换算关系

速度v V=s/t m/s Km/h 1m/s=3.6km/h

路程s S=vt m Km 1km=1000m

时间t t=s/v s h 1h=60min=3600s

火车过桥(洞)时通过的路程s=L桥+L车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二、密度公式

(ρ水=1.0×103 kg/ m3)

物理量 计算式 国际主单位 常用单位 换算关系

密度ρ ρ=m/v Kg/ m3 g/ Cm3 1g/ Cm3=1000kg/ m3

质量m M=ρv Kg g 1kg=1000g

体积v V=m/ρ m3 Cm3 1 m3=103dm3=106cm3 1L=103ml(cm3)

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冰 ρ水>ρ冰 v水

同一个容器装满不同的液体时,不同液体的体积相等,密度大的质量大

空心球空心部分体积V空=V总-V实

三、重力公式

G=mg (通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

同一物体G月=1/6G地 m月=m地

四、杠杆平衡条件公式

F1l1=F2l2 F1 /F2=l2/l1

五、动滑轮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2(G动+G物)s=2h

六、滑轮组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n(G动+G物)s=nh

七、压强公式(普适)

P=F/S固体平放时F=G=mg

S的国际主单位是m2 1m2=102dm2=104cm2=106mm2

八、液体压强公式P=ρgh

液体压力公式F=PS=ρghS

规则物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公式通用

九、浮力公式

(1)、F浮=F’-F (压力差法)

(2)、F浮=G-F (视重法)

(3)、F浮=G (漂浮、悬浮法)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排水法)

十、功的公式

W=FS把物体举高时W=GhW=Pt

十一、功率公式

P=W/tP=W/t=Fs/t=Fv(v=P/F)

十二、有用功公式

举高W有=Gh水平W有=FsW有=W总-W额

十三、总功公式

W总=FS (S=nh)W总=W有/ηW总= W有+W额 W总=P总t

十四、机械效率公式

η=W有/W总 η=P有/ P总

(在滑轮组中η=G/Fn)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十五、热学公式C水=4.2×103J/(Kg·℃)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 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7.燃料燃烧放热公式Q吸=mq或Q吸=Vq(适用于天然气等)

电学部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R=R1+R2 (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4)、U1/U2=R1/R2 (分压公式)

(5)、P1/P2=R1/R2

6、并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1/R=1/R1+1/R2 [ 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

(5)、P1/P2=R2/R1

7、定值电阻:

(1)、I1/I2=U1/U2

(2)、P1/P2=I12/I22

(3)、P1/P2=U12/U22

8、电功:

(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

(1)、P=W/t=UI (普适公式)

(2)、P=I2R=U2/R (纯电阻公式)

常用物理量

1、光速:C=3×108m/s (真空中)

2、声速:V=340m/s (15℃)

3、人耳区分回声:≥0.1s

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5、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

6、水的密度:ρ=1.0×103kg/m3

7、水的凝固点:0℃

8、水的沸点:100℃

9、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10、元电荷:e=1.6×10-19C

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

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15、家庭电路电压:220V

16、单位换算:

(1)、1m/s=3.6km/h

(2)、1g/cm3 =103kg/m3

篇3:初中物理计算题解题策略

一、分层教学培养学生解计算题的信心和成就感

由于自身计算能力较差, 一部分学生对物理计算题可谓是“谈之色变”, 一看到计算题, 还没有开始做, 就已心生惧意了, 更不会有钻研的勇气和信心了, 这严重影响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实行分层教学, 照顾这些有待进步的学生。教师可以将一些物理计算题进行分解, 一个题分解成若干个, 降低难度, 然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解题之中。教师还要根据各个层次学生的特点, 选择一些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讲解, 让所有的学生通过教师精选的例题讲解都能掌握分析和解决同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举一反三。例如, 有两定值电阻R1、R2分别标有“10Ω, 1A”和“15Ω, 0.6A”的数字, (1) 将其串联后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是多少? (2) 将其并联后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是多少?教师引导大家将此题改编, 在解第一问时把它分解成若干个梯度较小的问题。 (1) 两数字的含义是什么? (2) 两电阻串联后什么没变? (3) 串联后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多少? (4) 将它们串联接入电路, 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是多少伏?在此基础上教师将上述例题难度再加大一点, 将R1换成滑动变阻器后, 将它们并联接入电路, 则干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多少?本题较第一道例题难度稍大一点, 但还是可以将其分解成若干个梯度较小的问题。 (1) 两数字的含义是什么? (2) 两电阻并联后什么没变? (3) 并联后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是多少? (4) 将它们并联接入电路, 干路中的最大电流是多少?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体会题目难度由浅入深, 获得成功的体验, 同时领会解计算题的系统思维, 这样第二问就迎刃而解了。

二、作业分层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进行分层教学外, 还要在作业的设置上进行分层。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层次灵活地设计一些难易程度适合, 题量适合的习题作业。

教师可以多选一些题目, 在同一类型的题目中精选合适的计算题进行改编, 达到既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又减轻课余负担的目的。例两只电灯泡, 第一只标有“6V 3W”字样, 第二只标有“9V 6W”的字样, 设问, 如果将这两只灯泡串联, 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是多少伏?并联后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是多少伏?

三、一题多解发展学生的多项思维

要想完整、正确地解答计算题, 学生需要具备一种系统的严密的思维能力。有一些学生在面对习题时无从下手, 就是因为在思维上有所欠缺。所谓的一题多解指的就是能从多个角度和方位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例:如图所示, 调节滑片到某一位置时, 当电压表的示数位10V时, 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是10W, 调节滑片到另一位置时, 当电压表的示数位5V时, 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是7.5W, 则电源电压及R的阻值各是多少?选择这样一道例题, 为了起到一题多解的作用, 首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不管滑片调到任何位置, 什么没变?引导学生分析得出: (1) 电源电压没变; (2) 电阻R的阻值没变。通过这两个不变量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来解题。第一种解法:10V+10W/ (10V/R) =5V+7.5W/ (5V/R) 通过这一种解法, 学生可以想到我们再解物理题时好多题都用到了这种方法。第二种解法:10V/10W/ (U-10V) =5V/7.5W/ (U-5V) , 另外根据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的特点也可以解出此题。第三种解法:10V/R=10W/ (U-10V) (1) , 5V/R=7.5W/ (U-5V) (2) , 由 (1) (2) 两式可解此题。第四种解法: (U-10V) 10V/R=10W (1) , (U-5V) 5V/R=7.5W (2) , 由 (1) (2) 两式可解此题。通过这样的例题的讲解和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 对物理教学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四、归纳解题心得体会提高解题经验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只有学会总结才能在以后得到提高。因此,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总结, 目的在于让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进行回顾和反思, 总结好的方法, 摒弃不好的方法, 扬长避短, 最终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篇4:初中物理计算公式

例1 一质量不计的直角形支架两端分别连接质量为m和2m的小球A和B.支架的两直角边长度分别为2L和L,支架可绕固定轴O在竖直平面内无摩擦转动,如图1所示.开始时OA边处于水平位置,由静止释放,则

A.A球的最大速度为2gL

B.A球速度最大时,两小球的总重力势能最小

C.A、B两球的最大速度之比为2∶1

D.A球速度最大时,两直角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

解析 直角支架绕固定轴O在竖直平面内无摩擦转动,A、B两球瞬时角速度ω总相同,线速度v=ω·r,即v∝r,选项C正确;支架系统只有重力做功,系统机械能守恒,所以系统重力势能减少最大时,系统动能增加量最大.设支架系统顺时针旋转θ时,如图2所示,此位置时系统重力势能减少量为

ΔEp↓=mg·2Lsinθ-2mg·L(1-cosθ),

即ΔEp↓=2mgL(sinθ+cosθ-1),

根据正弦型“和角”公式的逆运算,

ΔEp↓=2mgL·[2(12sinθ+12cosθ)-1],

即 ΔEp↓=2mgL·[2(cos45°sinθ+sin45°cosθ)-1]=2mgL·[2sin(θ+45°)-1].

由此可以看出当θ=45°时,系统重力势能减少量ΔEp↓取得最大值,为ΔEpmax↓=2(2-1)mgL;那么系统动能增加量最大,且相等

ΔEk↑=12·2mv2B+12m(2vB)2=3mv2B

=ΔEpmax↓=2(2-1)mgL,

得vB=2(2-1)3gL,

vA=22(2-1)3gL.

所以选项A错误,选项B、D正确.

析评 系统机械能守恒,列出方程,符合正弦型和角公式,系统顺时针旋转45°重力势能减少最多,系统动能增加最大,即按正弦函数“和角”公式运算处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2 惯性系中加速运动的乒乓球的加速度按正弦型和角公式化简,得到惯性系球拍与水平面的夹角(倾角)

例2 (2012年重庆)某校举行托乒乓球跑步比赛,赛道为水平直道,比赛距离为s.比赛时,某同学将球置于球拍中心,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达到v0时,再以v0做匀速直线运动跑至终点.整个过程中球一直保持在球拍中心不动.比赛中,该同学在匀速直线运动阶段保持球拍的倾角为θ0,如图3所示.设球在运动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与其速度大小成正比,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不计球与球拍之间的摩擦,球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求:(1)求空气阻力大小与球速大小的比例系数k;

(2)求在加速跑阶段球拍倾角θ随速度v变化的关系式;

(3)整个匀速跑阶段,若该同学速度仍为v0,而球拍的倾角比θ0大了β并保持不变,不计球在球拍上的移动引起的空气阻力变化,为保证到达终点前球不从球拍上距离中心为r的下边缘掉落,求β应满足的条件.

解析 (1)如图4所示,球拍在匀速运动阶段有kv0=mgtanθ0,得比例系数k=mgtanθ0v0.

(2)如图5所示,球拍在加速阶段,取相同加速度的物体为非惯性参考系,加上惯性力f*=ma,空气阻力Ff′=kv,则Ff′+f*=mgtanθ,即kv+ma=mgtanθ,即

v=1k(mgtanθ-ma),

由比例系数k=mgtanθ0v0得v=v0(gtanθ-a)gtanθ0.

(3)球拍倾角为θ0+β,以速度v0匀速跑阶段,乒乓球在球拍这个惯性系中沿球拍表面向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球拍沿比赛轨道以速度v0匀速运动到终点时,乒乓球在球拍上运动位移x≤r,需要时间t=sv0-v02a.在球拍参考系中,乒乓球运动的加速度

a′=gsin(θ0+β)-kv0-cos(θ0+β)m,

由比例系数k=mgtanθ0v0,

得a′=gsin(θ0+β)-gtanθ0cos(θ0+β);

整理得a′=g1+tan2θ0(11+tan2θ0sin(θ0+β)-tanθ01+tan2θ0cos(θ0+β)

=g1+tan2θ0sin(θ0+β-α).

如图7所示,角α=arctan(tanθ0)=θ0,

所以a′=g1+tan2θ0sinβ,

即在球拍上乒乓球的位移x=12a′t2≤r,

即12g1+tan2θ0sinβ(sv0-v02a)2≤r,

sinβ≤2rv20g(sv0-v02a)21+tan2θ0=2rcosθ0g(sv0-v02a)2.

析评 乒乓球的加速度的表达式是关于球拍倾角增量的函数,就表达式进行化简,来确定球拍倾角的具体值,得到加速度的具体值是题设的绝妙之处,也是解题的最佳方法.

3 沿斜面向上運动的小木块的加速度a=-g(sinθ+μcosθ),位移x=v202a存在极小值

例3 如图8所示,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夹角θ可以随意改变,当θ=30°时,可视为质点的一小木块恰好能沿着木板匀速下滑.若让该小木块从木板的底端每次都以v0的速度沿木板向上运动,随着θ的改变,小木块沿木板滑行的距离将发生变化,重力加速度为g.

(1)求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当θ角满足什么条件时,小木块沿木板滑行的距离最小,并求出此最小值.

解析 (1)由平衡态知μ=tan30°=33;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当小木块向上运动时,加速度为

a=-g(sinθ+μcosθ),

由公式2ax=v2-v20,

知小木块上滑的位移 x=v202a=v202g(sinθ+μcosθ);

即 x=v202g(sinθ+μcosθ)

=v202g1+μ2(11+μ2sinθ+μ1+μ2cosθ),

又μ=tan30°,

因此x=v202g1+μ2sin(θ+30°),

所以xmin=v202g1+μ2=3v204g.

析评 此情况下,小木块沿斜面向上运动的加速度存在极大值,与动摩擦因数μ有关,位移与加速度有关,可见位移大小由动摩擦因数μ决定.

篇5:初中物理公式总结

火车过桥(洞)时通过的路程s=L桥+L车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二、密度公式

(ρ水=1.0×103 kg/ m3)

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冰 ρ水>ρ冰 v水

同一个容器装满不同的液体时,不同液体的体积相等,密度大的质量大

空心球空心部分体积V空=V总-V实

三、重力公式

G=mg (通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

同一物体G月=1/6G地 m月=m地

四、杠杆平衡条件公式

F1l1=F2l2 F1 /F2=l2/l1

五、动滑轮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2(G动+G物)s=2h

六、滑轮组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n(G动+G物)s=nh

七、压强公式(普适)

P=F/S固体平放时F=G=mg

S的国际主单位是m2 1m2 =102dm2 =106mm2

八、液体压强公式P=ρgh

液体压力公式F=PS=ρghS

规则物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公式通用

九、浮力公式

(1)F浮=F’-F (压力差法)

(2)F浮=G-F (视重法)

(3)F浮=G (漂浮、悬浮法)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排水法)

十、功的公式

W=FS把物体举高时W=GhW=Pt

十一、功率公式

P=W/tP=W/t=Fs/t=Fv(v=P/F)

十二、有用功公式

举高W有=Gh水平W有=FsW有=W总-W额

十三、总功公式

W总=FS(S=nh)W总=W有/ηW总= W有+W额 W总=P总t

十四、机械效率公式

η=W有/W总 η=P有/ P总

(在滑轮组中η=G/Fn)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热学部分

十五、热学公式

C水=4.2×103J/(Kg·℃)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 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7.燃料燃烧放热公式Q吸=mq或Q吸=Vq(适用于天然气等)

电学部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R=R1+R2

(4)W=UIt=Pt=UQ (普适公式)

(5)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6)U1/U2=R1/R2 (分压公式)

(7)P1/P2=R1/R2

6.并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1/R=1/R1+1/R2 [ 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

(5)P1/P2=R2/R1

7.定值电阻:

(1)I1/I2=U1/U2

(2)P1/P2=I12/I22

(3)P1/P2=U12/U22

8.电功:

(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

(1)P=W/t=UI (普适公式)

(2)P=I 2R=U2/R (纯电阻公式)

常用物理量

1.光速:C=3×108m/s (真空中)

2.声速:V=340m/s (15℃)

3.人耳区分回声:≥0.1s

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5.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

6.水的密度:ρ=1.0×103kg/m3

7.水的凝固点:0℃

8.水的沸点:100℃

9.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10.元电荷:e=1.6×10-19C

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

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15.家庭电路电压:220V

16.单位换算:

(1)1m/s=3.6km/h

(2)1g/cm3=103kg/m3

篇6:初中物理公式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R=R1+R2 (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6、电功率:

(1)、P=W/t=UI (普适公式)

篇7:初中物理公式

力学

速度:v=s/t重力:G=mg密度:ρ=m/V

压强:p=F/S 液体压强:p=ρgh

浮力:F浮=F向上-F 向下(压力差)F浮=G-F(称重法)F浮=G(漂浮、悬浮)阿基米德原理: F浮=G排=ρ液gV排

功:W=FS=Gh(把物体举高)功率:P=W/t=Fv

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理想斜面: F L =G h(摩擦不计)理想滑轮:F=G/n(机械重量,摩擦不计)实际滑轮:F=(G+G动)/ n(摩擦不计,拉力保持竖直方向)

实际机械: W总=W有+W额外 机械效率: η=W有/W总 滑轮组效率:

η=W有/W总=Gh/FS=G/ nF(竖直方向)η=G/(G+G动)(竖直方向不计摩擦)η=f / nF(水平方向)

热学

吸热:Q吸=Cm(t-t0)=CmΔt 放热:Q放=Cm(t0-t)=CmΔt 热平衡方程:Q放=Q吸

电学

欧姆定律:I=U/R

串联电路:①I=I1=I2②U=U1+U2③R=R1+R2

④U1/U2=R1/R2(分压公式)⑤P1/P2=R1/R2

并联电路:①I=I1+I2②U=U1=U2③1/R=1/R1+1/R2

[ R=R1R2/(R1+R2)]

④I1/I2=R2/R1(分流公式)⑤P1/P2=R2/R1

电能(电功):W=UIt=Pt(普适公式)W=I2Rt=U2t/R(纯电阻公式)

电功率: P=W/t=UI(普适公式)P=I2R=U2/R(纯电阻公式)

焦耳定律:Q=I2Rt(普适公式)Q=W=UIt=Pt=U2t/R(纯电阻公式)

常用物理量

光速:C=3×108m/s(真空中)声速:V=340m/s(15℃)标准大气压值:

篇8:初中物理计算题教学初探

关键词:初中物理,计算题,畏难心理

多年的物理教学经验表明,学生普遍认为计算题难学,不爱做计算题。计算题不仅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及对数据的处理能力等, 可谓是一题多用;同时计算题也贯穿于填空、选择、实验及大题中,应该说是普遍存在的。针对计算题难学的问题,教师可以对计算题教学进行研究和总结,探索解决策略。

一、消除物理难学的心理

学生的交友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很多学生在学物理之前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就已经有了物理难学的思想。因此,学生刚学物理时我会用不同方法向他们渗透物理好学的思想。例如演示一系列有趣而又神秘的实验,设置一个个悬念,让学生从心底产生一种想学物理的欲望。课程的安排本身就是由浅入深的,八年级初学物理时第一章是《声现象》,这章内容较少且简单,我会紧紧抓住这个特点对学生进行评价,让他们更多的去体验成功,为他们体验成功创造机会。若是九年级学生,我会把物理学分五块内容、且做综合题前各块联系不是很紧密的特点,告诉学生,通过和学生打赌、签协议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发现学生的进步要及时给与肯定,千万不能当一名“吝啬”的教师,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表扬都会给学生们无穷的力量。就这样,渐渐地学生会爱上物理,当他们真的感受到了物理好学,有了学好物理的信心,就使他们为学好物理计算题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二、扎实掌握物理基础知识

初中物理内容比较简单,学生理解起来应该不难,但由于很多老师忽视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积累,致使一些学生渐渐地掉了队。如果学生连解决问题的知识都没有,就谈不上如何解决问题。要解决如何让学生轻松地掌握基础知识这一问题,作为教师要准确地理解所教知识点,教学形式要多样,关键是要吸引学生的眼球,能做的实验教师必须做,能让学生做的实验绝对不能教师代替,这样就避免了学生背实验、背知识点的现象,从而减轻学生的负担。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积累,我会以竞赛、小组测评、组长检查等方法,进行检查。学生熟练地掌握了物理知识点,也就掌握了物理公式,公式的熟练掌握使学生成功地迈出了学好物理计算题的第二步。

三、举一反三,归纳方法

学好物理计算题的第三步就是解题方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引导学生对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进行归纳总结,将一些典型问题条理化、规律化,使学生在遇到此类问题时有章可循、有路可行,同时帮助学生克服了对计算题的“畏惧”心理,增强了学习信心,提高了学习效率。多做专题性练习,真正地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通过总结带有规律性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求同思维能力,进而减轻学生负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计算题时要求学生必须写已知和求,目的是让学生仔细的读题、审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便于学生寻找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列出关系图 (最初接触计算题时要求学生写在解题过程中,习惯养成之后只需写在草稿纸上即可)。在物理计算题教学中我经常向学生渗透的解题方法主要有四种:顺推法、逆推法、两头推和方程法。

(一)顺推法

顺推法是一种由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探索各中间结论,以构成由计算题的条件到目标的推理链,从而解出习题的方法。已知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学生熟悉了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即能通过已知量层层组合不断求出新的物理量。即:首先找到题目的已知条件是什么,由这些条件或其中某些条件组合能推出什么结论?再考虑根据所推出的结论还能进一步推出什么结论,如此步步深入,直至推出习题的目标。关系图推出后只需从前往后写,写出标准的计算过程。此方法适合所有题型,但若已知较多、且所求与已知联系较紧密,应用会更顺手。

(二)逆推法

逆推法与顺推法恰恰相反,它不是从题目已知的条件出发推导出问题的答案,而是从问题本身入手,根据物理量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出求解问题必需的条件。即:首先找到题目的目标是什么,明确要得出目标需要什么条件?再考虑将此条件作为结论又需要什么条件?如此逆推,直至需要的条件是题目所提供的已知为止。关系图推出后只需从前往后写,写出标准的计算过程。此方法适合所有题型,但一般所求物理量计算方法较少的可首先考虑这种方法。

(三)两头推

两头推其实是上面两种方法的综合,即从已知找可知,从求解问题找须知,直至可知与须知有直接的物理关系为止。关系图推出后只需从前往后写,写出标准的计算过程。此方法可以使学生解决偏难一点的习题,通过两头推使已知与所求结果的联系更为紧密。例如,有一个瓶子装满油时总质量是1.2kg,装满水时总质量是1.44kg,水的质量是1.2kg,求油的密度。像这种题,其实通过已知条件我们很容易用顺推的方法求出水的体积,通过逆推又发现缺少的是油的体积,所以只需找到这两者的关系即水的体积与油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仔细审题便会发现用的是同一个瓶子,无论是装满水还是装满油其体积是一定的,这样我们就把已知与须知联系到了一起,完成了此题的推导过程。

(四)方程法

物理学也经常会用到方程或方程组解决问题,一般上述三种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建议用这种方法。列方程的关键是要会找等量关系,一定要注意题目中相等的量或不变的量。例如电学部分的电表示数变化问题、变化电路问题,我们都可以从电源电压不变,或定值电阻的阻值不变,列方程或方程组来解决问题。对于电学计算题我们也经常会用比值关系构建方程或方程组。力学里我们也经常会用这种方法,应该说这种方法帮我们解决了不少物理的难题。

篇9:初中物理公式教学方法之我见

关键词:初中物理;公式;建立;记忆;巩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296-01

物理不仅仅是一门自然学科,而且是一门科学。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学是启蒙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关键时期。

就现阶段的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而言,他们富余好奇心善于探究,但缺乏抽象思维和学习持久力。所以经常觉得物理难,难在公式记不住,计算题不会算等等很现实的问题。作为教师,如何才能让学生熟练地掌握物理公式、并灵活用公式去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教师应在建立概念得出公式、理解应用、巩固公式的过程中注意教学的方式方法。

一、创设情境感知概念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师的教学过程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还应将学生学习的物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体会物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如在电功率定义公式导入中,利用将功率不同甚至差别很大的的用电器(比如用1000W的电吹风和一个100W的白炽灯),分别接入家庭电路线路板中,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观察两次电能表的转速(或电能表指示灯闪烁的快慢)明显不同,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为理解电功率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二、实验探究推导公式

实验探究是学生寻得真知的必经之路。新课程倡导和凸显探究学习,使学生的思维在探究中发展,学习的兴趣在探究中提升。更有利于利用实验结果推导和得出物理公式。

如在讲解《欧姆定律》公式前,先引导学生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再根据所得的数据推导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由此顺理成章推导出欧姆定律的公式:电流=电压÷电阻。在实验中学生体会其公式适用的条件、公式的特点、单位的统一性等等注意事项。

三、、图像数据推理公式

物理学是数学化程度最高的一门学科,从物理概念的引入、规律的定性描述等都离不开数学的图像处理能力,数据分析和计算应用能力。

如在建立物质的密度概念时,根据探究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收集数据后,分析比较数据发现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或者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图像,分析图像知道m与V成正比,写出一般式m=Kv,代入一组(m,V)数据,即可算出k的值,得出结论,这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对不同的物质,这个比值一般不同,这个比值就是物质的密度,从而得出密度的计算公式。

四、类推类比总结公式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对比、类比的教学方法,加强思考公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比如对于热效率的学习,因为同为效率问题,可以先复习机械效率,由有经验的同类公式引导学习新的背景下的效率问题。

六、课堂练习应用公式

课堂练习是检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有效手段,也是课堂反馈应用公式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要防止学生乱套公式,做到解一题,明一理。尽量设计一些能灵活运用公式的练习题,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使学生既能灵活、全面的接受信息,又能排除多余信息的干扰,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公式应用能力。

七、知识框架联系公式

美国认知教学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影响课堂教学中意义学习的重要因素是学生的认知结构。在物理知识结构中,基本概念和公式就是一个个节点,各个概念往往是相对独立的、零散的、分离的,未能完成完整的概念体系,因此整理组建知识网络、画知识树等逐章总结,板块归纳显得尤为重要。

引导学生每学习完一章知识,进行一次总结归纳,每进行一个知识板块,让学生用自己的结构图对知识点进行系统归纳,这样连点成线,把零碎的知识点网络化,有助于记忆和联系公式。有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物理概念、公式脉络,实现物理公式的对比联系与有效迁移。

八、精选考题运用公式

重视近年中考题、模拟题及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的导向引领作用,提高学生的公式应用能力。

日常教学中,及时收集近年陕西和各省的中考试题,了解热点新闻中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分析新背景、热点中的物理知识。重视月考和期中期末考试的试卷分析,提高学生灵活应用公式的答题技巧、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竞赛活动巩固公式

适时进行公式的扑克牌游戏、听写、默写、举行书写公式大赛等活动有利于学生梳理物理公式与意义,记忆并巩固其单位。定期开展各种书写公式的活动,进行书写公式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公式的正确书写率、规范书写率。

十、实践活动升华公式

物理来自于生活,物理公式是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精炼的反应,要提高学生对公式的应用和巩固,就要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规律,对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自己动手做做,创新实验等等,改造实验器材,改进实验思路和方法,这样物理公式的应用和巩固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的提高。

对于初中物理的公式教学方法很多,但应该以人为本,以学定教。孟子曰“教亦多术矣”。尤其在初中物理公式教学中,教师应切合实际创造出更多更实用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物理公式的理解力和应用能力,真正做到重视学生的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篇10:初中物理公式(版)

热学公式

C水=4.2×103J/(Kg·℃)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7、燃料燃烧放热公式Q吸=mq或Q吸=Vq(适用于天然气等)

2欧姆定律公式

1.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I=I1=I2=…=In(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

3.U=U1+U2+…+Un(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4.I=I1+I2+…+In(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5.U=U1=U2=…=Un(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

6.R=R1+R2+…+Rn(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7.1/R=1/R1+1/R2+…+1/Rn(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8.R并=R/n(n个相同电阻并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9.R串=nR(n个相同电阻串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10.U1:U2=R1:R2(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之比)

11.I1:I2=R2:R1(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的反比)

3物理量公式总结

1.光速:C=3×108m/s(真空中)

2.声速:V=340m/s(15℃)

3.人耳区分回声:≥0.1s

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5.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

6.水的密度:ρ=1.0×103kg/m3

7.水的凝固点:0℃

8.水的沸点:100℃

9.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10.元电荷:e=1.6×10-19C

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

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15.家庭电路电压:220V

16.单位换算:

(1)1m/s=3.6km/h

(2)1g/cm3=103kg/m3

(3)1kw·h=3.6×106J

4功相关公式

1.功的公式

W=FS把物体举高时W=GhW=Pt

2.功率公式

P=W/tP=W/t=Fs/t=Fv(v=P/F)

3.有用功公式

举高W有=Gh水平W有=FsW有=W总-W额

4.总功公式

W总=FS(S=nh)W总=W有/ηW总=W有+W额W总=P总t

5浮力公式

1.F浮=F’-F(压力差法)

2.F浮=G-F(视重法)

3.F浮=G(漂浮、悬浮法)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排水法)

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

决定物体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为,物体质量;物体位置的高度;地球对物体的引力。重力势能是物体由于被举高受到重力作用而拥有的能量。符号为Ep,计算公式为Ep=mgh。

物体在地球表面时,计算公式为Ep=mgh;超出物体表面时,计算公式为Ep=-GMm/r

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由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大小以及地球和地面上物体的相对位置决定。物体质量越大、位置越高、做功本领越大,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多。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当高度一定时,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质量一定时,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合外力包不包括重力

合外力是指物体所受的所有力的合成,包括重力。除重力外,还包括物体所受的弹力、摩擦力、推力、拉力、支持力等。许多外力作用于同一个质点时,合外力的大小就是这些外力的矢量和。

1合外力计算

合外力是指物体所受的所有力的合成,各力如在同一直线上同向的就相加(即各力之间的夹角为0度),在同一直线上反向的就相减(即各力之间的夹角为180度),互成角度的力就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合成。

2合外力特性

1、当合外力为零且作用于同一点时,即物体不受力时,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其运动速度大小、运动方向不发生改变。

2、合外力不为零的运动,典型的例子有:变速运动、改变路径的运动。

3、当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直线运动;当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同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篇11:初中所有重点物理公式

65.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杠杆和天平都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66.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67.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68.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69.乐音三要素:①音调(声音的高低)②响度(声音的大小)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70.防治噪声三个环节:①声源处②传输路径中③人耳处。

7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7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使物体发生形变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73.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两种方法: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个改变,或都改变,运动状态改变②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

74.弹簧测力计是根据拉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就越大这一原理制成的。

75.弹簧测力计不能倒着使用。

76.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77.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个力,可能小于其中一个力,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力。

78.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79.相互作用力是;A给B的力、B给A的力。

80.惯性现象:(车突然启动人向后仰、跳远时助跑、拍打衣服上的灰、足球离开脚后向前运动、运动员冲过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甩掉手上的水)。

81.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可能静止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82.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83.连通器两侧液面相平的条件:①同一液体②液体静止。

84.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茶壶、回水管、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过水涵洞等)。

85.大气压现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试验、钢笔吸水、抽水机等)。

86.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值。

87.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气压高沸点高;气压低沸点低。

88.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

89.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也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ρ气gV排也适用于气体)。

90.潜水艇自身的重力是可以改变的,它就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下潜、上浮和悬浮的。

91.密度计放在任何液体中其浮力都不变,都等于它的重力,示数上小下大。

92.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飞机起飞就是利用这一原理)。

93.功是表示做功多少的物理量,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机械效率是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他们之间没有必然的大小关系.但“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这句话是正确的。

94.使用机械能省力或省距离(不能同时省),但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机械效率小于1)。

95.有用功多,机械效率高(错),额外功少,机械效率高(错),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大,机械效率高(对)。

96.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重物不变,减轻动滑轮的重也能提高机械效率)。

97、测滑轮组机械效率时,弹簧测力计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时读数。

98.降落伞匀速下落时机械能不变(错),考察机械能变化时,划出速度、高度的变化。

99.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阻力(错,推力等于阻力)。

篇12:初中物理电学公式总结

马久文

中考临近,九年级也到了关键的复习阶段,对于物理复习,电学复习是物理的重中之重,对学生而言,却是难中之难,特别是电学计算题。因为电学公式多,应用灵活,学生对公式不熟是主要问题所在,因此我将电学公式总结如下:

一 电学常用物理量及其公式

常用物理量

R(电阻)U(电压)I(电流)W(电功)P(电功率)Q(电热)

公式:

1. 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P=W/t =UI = I2R =U2/R(前两个等式适合于任何电路,后面的只适合于纯电阻电

路)

3.W= Pt =UIt= IRt= U/Rt(前两个等式适合于任何电路,后面的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22

4.Q=IRt= Pt =UIt = U/Rt(第一个等式适合于任何电路,后面的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5.P=P1+P2+…+Pn(适合于任何电路)

6.W= W1+ W2+ …+Wn(适合于任何电路)

二在串联电路中各物理量的关系及公式

I=I1=I2=…=In(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

U=U1+U2+…+Un(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

电压之和)

R=R1+R2+…+Rn(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R串=nR(n个相同电阻串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I=U/R= U1/R1= U2/R2(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与电阻成正比)

I2=P/R= P1/R1= P2/R2(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阻的关系: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阻

成正比)

W1:W2= P1:P2=U1:U2=R1:R2(串联电路中电功、电功率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串联电

路中,电功、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压、电阻之比)

三在并联电路中各物理量的关系及公式

I=I1+I2+…+In(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U=U1=U2=…=Un(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1/R=1/R1+1/R2+…+1/Rn(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

数之和)

R并= R/n(n个相同电阻并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U2= P R = P 1R1 = P2 R2(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阻的关系: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

阻成反比)

W1:W2= P1:P2=I1:I2=R2:R1(并联电路中电功、电功率与电流、电阻的关系:并联电

路中,电功、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

上一篇:求职简历上的自我鉴定怎么写下一篇:幼儿园超市购物社会实践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