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目标导学模式研究

2024-06-02

小学语文目标导学模式研究(共8篇)

篇1:小学语文目标导学模式研究

小学语文目标导学模式研究

内容提要 本文从目标导学总体模式出发,根据学科特点,构建了小学语文中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两个亚 模式,并用典型教案给予了说明。

关键词 小学 作文 阅读 导学模式

* * *

根据“九年制义务教育目标导学体系研究”的总设计,使单元课堂教学模式学科化,课型化,我们设计的 “小学阅读导学”和“作文导学”两个亚模式,经过41名教师的一年多验证,证明该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 .概括性。该模式提练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抓住了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作文”两个重点。2. 操作性。提出了教师的行动步骤,使教学活动开展有理有据。3.整体性。要求教师按照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把握年级特征,以单元和课时目标为依据教,不肢解课文,不搞串讲分析。4.针对性。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 普遍存在的三个问题提出来的:一是课堂教学存在着较大的主观随意性;二是教学活动缺乏科学有序的管理常 规;三是教学优劣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教师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5.优效性。该模式从德育、学习能力、认知三个领域规定了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任务和目的,体现了小学 语文的工具性和思想性特征;模式还运用了目标导学理论,在操作程序上汇聚了众多成功的教学活动方式,养 眼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其具有优效性。

一、对目标导学体系研究中教学模式的认识

目标导学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一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引导绝大多数学生掌握教学内容,以达到既 定目标的一种教学基本范型。

(一)理论依据

小学目标导学体系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以及我国目标教学的丰富实践和理论探讨,现 代认知心理学之认知理论的建构学说,元认知理论。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形成了认知、德育和学习能力一体化的教学目标体系。

(三)操作程序

1.单元教学操作程序是:设定单元目标→课时按标导学→形成性测验→矫正补救→单元达标测验。

2.课堂教学操作程序是:准备→示导→议练→诊断→评补。

(四)操作策略

教师在该模式中是目标的提供者和学生达标的组织者。教师安排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分解各个单元的知 识点,并用目标去准确界定它。教师按标施教,以标导学。

二、关于小学阅读教学目标导学模式的构建

(一)小学阅读教学的特点

1.小学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这一过程包含三个方面的因素,即发展认识,发展语 言,发展思维。语文知识的基本特征具有教化功能和情感性,进行思想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文 学科的工具性是区别于其它学科的一个显著特征,让学生感知、理解、鉴赏、积累、运用语言是阅读教学的基 本内容;就阅读教学来说,学生是凭借语言和文字思考的,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主要心理成分就是思维,所以 发展思维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

2.阅读教学是一个整体,词、句、段、篇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构成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思想性。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根据目标进行整体训练。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小学阅读教学,要通过词、句、段、篇的教学和朗读,默读,复述,背诵的训练,使学生 掌握常用的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学习作 者是怎样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和表答思想的;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能背诵 和复述指定的课文;能读懂少年儿童阅读的书报。

2.德育目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 情,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 文字。

3.能力目标。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

(三)操作程序

1.初读准备。初读全文,感知全文,了解全文大意;深入学习每个段落时要初读,承上启下。从而在认 识上有所准备,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

2.精读示导。确定重点词、句、段作例子,进行导读;教师通过指导,诱导、引导、辅导,释疑解难, 把握作者思路。

3.情境议练。以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议练;根据课文的特点,通过图画,生活,实物,声象,语言 再现情境,引导学生听、说、议、练。

4.回讲诊断。学完每个段落后,可回讲重点词、句和段,诊断掌握情况,及时矫正;学会全文后可根据 板书提示,问题脉络,图画情境进行回讲,诊断掌握情况,及矫正。

5.归纳评补。一般是每个知识点学习之后有小结,归纳,并视其掌握情况进行评补和补做;重点是在精 读示导之后,情境议练之后,回讲诊断之后,一方面归纳梳理知识点,一方面要归纳总结存在的问题,从而再 次补救。

(四)操作策略

一般地说,可以按照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要从整体着眼,进行词、句、段的教学。 要注意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整篇课文有比较完整,深刻的理解。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也是认识逐 渐深入的过程。

(五)运用示例

课例:人教社九义教材第七册《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

执教:德阳市中区八角井镇小学教师黄沐洁,女,20岁。

本单元教学目标:通过对《捞铁牛》、《蝙蝠和雷达》、《新型玻璃》、《一项科技活动》的阅读,要在 理解词句,读懂自然段,练习给课文分类的基础上,学习归纳段落大意,以便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同时受到 爱科学、学科学、立志为祖国现代化作贡献的教育。

本课时教学目标:德育――使学生懂得人类可以从研究其它生物中得到启示,激发他们观察生活的兴趣, 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教育他们爱科学,学科学。学能――练习归纳段落大意来理解课文的能力。认知― ―①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②“启示”是什么意思?③用一句话说一说1、2自然段主要讲了 什么?(以问题促读促议)。然后精读3―6自然段,并创设情境议练:①填表并说一说:科学家为了揭开蝙 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做了几次实验,都是怎样做的?试验证明了什么?②“反复”一词表现了科学家怎样的品 质?③看灯片说一说: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飞行的?④练习P105第3题,互评矫正。(精读示导, 精境议练)。继续学习第7自然段,根据图法和板书说一说:①飞机和雷达的联系;②练习P105第2题, 互评矫正。(情境议练)。最后总结全文:①出示1,2,3―6,7自然段的大意,并根据这个意思分段; ②归纳概括段意的方法和全文的主要内容;③用“启示”“摹仿”“发明”3个词语,举例说一说人类仿来的 例子。(归纳评补)

三、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目标导学模式的构建

(一)小学作文教学的特点

1.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答 出来。

2.小学作文教学既是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 物的能力的集合训练。

3.学生在作文训练过程中,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加深,改造和系统化,并能进一步猎取自然和社会知识; 在情绪体验中,可以陶冶审美感情,激发求知欲,发展个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逐步做到①有具体内容。②有真情实感。③有中心。④有条理。⑤有重点。⑥展开想象。 ⑦注意选词用语。⑧写完后要修改。

2.能力目标:逐步培养①观察、思维、表答密切结合的能力。②能从课文中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 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

3.德育目标:要表答自己真实的感受,不说假话,思想健康,别人看了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三)操作程序

1.观察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作有关人、事、景物的观察,准备作文的素村。

2.范例示导。结合单元的读写重点和本次作文要求,分析一两篇范文,引导学生揣摸作者的写法,迁移 到本次作文中来。

3.口头议练。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引导学生口述片断、梗概,思路,脉络,也可以口述若干细节,可以 口述开头,结尾,过渡部分,也可以口述全文。

4.试作诊断。在观察,范例示导和获得其他同学口述信息的基础上试评,进行自我诊断。

5.修改评补。经过试作之后,引导学生自改,互改,有针对性地集体评改,修正,适当重作,然后誊正 。

(四)操作策略

指导学生作文从内容入手;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鼓励学生多练笔。

(五)应用示例

课题:人教社九义教材第七册《围绕一个意思写好一个片断》,两课时。

执教:东方电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子弟小学教师周建华,男,24岁。

教学目标:明白写好片断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学会怎样才能做到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断;根据写片断的方 法试作《梧桐树的叶子》片断。

教学程序:课前安排学生观察操场上的梧桐树叶。(观察准备)。新课开始引导学生:①弄清写好片断的 三点要求;②根据这个要求分析《爬山虎的脚》一文描写爬山虎叶子的片断。(范例示导)。接着出示本次写 作题目《梧桐树叶子》,并按范例口述“长在哪里,春夏秋冬梧桐树叶子的样子,数量,颜色的变化,师生共 同讨论,矫正词句和构段中的错误。(口述议练)。然后按要求试作,诊断自己是否掌握了方法和获得了信息 。(试作诊断)。最后抽部分同学朗读自己的文章,师生评改,并及时补救。(修改评补)。

篇2:小学语文目标导学模式研究

1、我要认识“俊、俏”等9个生字 会写“燕、聚”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19个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我要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弄清作者的观察顺序

学习重点: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弄清作者的观察顺序 燕子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要理解课文内容

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

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我要把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学习重点:

我要理解课文内容

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

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我要体会作者由远及近的观察方法并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

古诗两首 学习目标:

1、我要会认4个生字 会写7个全字

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

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我要背诵《咏柳》这首诗

3、我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 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学习重点 背诵《咏柳》这首诗

学习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 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荷花 3.荷花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要认识挨、胀“等3个生字 会写”荷、挨“等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荷花、莲蓬“等12个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我能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我要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我要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感受荷花的美丽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积累优美语言

学习重点: 感受荷花、荷叶各种美丽的姿态 想象画面

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学习难点: 理解”把眼前的这一池的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句的意思

4.珍珠泉 学习目标

1、我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要了解珍珠泉的美丽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

3、我要体会作者抓住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4、我要积累课文优美语言

第二单元 5.翠鸟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会认11个生字 会写13个生字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学习难点: 了解翠鸟的特点

会认11个生字 会写13个生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2.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学习重难点: 1.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2.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6.燕子专列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 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

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 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

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意

学习难点:

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 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

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 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

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 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

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意

学习难点:

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 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

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

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学习难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理解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

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的教育

2、通过交流材料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学习难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理解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

8、路旁的橡树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 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学习重点:

读准字音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9、《寓言两则》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学会12个生字

理解“亡羊补牢”等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学习重点:

借助拼音把生字生词读正确 把课文读通顺

学习难点:

1、读懂故事

2、明白道理

3、联系生活用一用

9、《寓言两则》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理解“南辕北辙”等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南辕北辙”这个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学习重点:

1、试着读懂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2、借助拼音读生字、新词 并将课文读通顺

3、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

学习难点:

1、读懂故事

2、明白道理

3、联系生活用一用 10《惊弓之鸟》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会写12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射箭、打猎、大雁、大吃一惊、悲惨、愈合、孤单、拼命”等词语

3、知道“惊弓之鸟”这一成语的意思

学习重点:

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遇到不认识的字 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把课文读通顺

学习难点:

理解“惊弓之鸟”这一成语的意思

《惊弓之鸟》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更羸的话

明白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动脑、善于分析 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3、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难点:把握全文 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11《画杨桃》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读写“叮嘱、前排、靠边、准确、审视、讲台、神情、严肃、半晌、轮流、和颜悦色、熟悉、角度、相似、教诲”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遇到不认识的字 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把课文读通顺

学习难点:检查识字情况 指名读词语

《画杨桃》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2、抓住重点词句 理解课文内容

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 都应该实事求是

学习重点:

学习抓住重点词句

学习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蕴含的道理

12《想别人没想到的》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理解小徒弟的话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13和时间赛跑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 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3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学习重点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

2体会“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 你就可以成功”的含义

学习难点: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 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3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学习重点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

2体会“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 你就可以成功”的含义

学习难点:“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 你就可以成功”

14《检阅》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 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 以及博莱克自尊自重的个性品质

学习重点:对于文中观众为什么如此称赞的话加以理解体会 学习难点:理解观众为什么说“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这句话的意思

第2课时

学习目标:正确写出俱乐部、鸦雀无声、截肢、队伍、沉默、局面、羡慕、情不自禁、隆重、主席台、观众、纠正、淹没这些词语

理解课文 把握文意

学习重点:“检阅”文中写了关于检阅的哪几件事? 学习难点:理解“检阅场上

大家为什么会情不自禁的称赞?”这句话

15争吵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 了解大意

2学会

本课生字新词 理解词语 重点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并学着处理同学之间发生的问题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

2.熟练掌握本课生词新字 理解词语含义

学习重点:

1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

1、找出“我”与克莱谛争吵时、争吵后心理活动的语句 并用词概括“我”的心理活动变化过程

学习难点: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并学着处理同学之间发生的问题

绝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 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难点 感受童真童趣 刻苦求知的愿望

17、《可贵的沉默》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读写“祝贺、神气十足、左顾右盼、迅速、烦恼、享受”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课文读通顺

学习重点:利用熟字带生字

或者在语言环境里识记等方法理解生字新词

可贵的沉默》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

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 学习如何去关心和爱护别人

2、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理解全文 熟记生词新字

18、《她是我的朋友》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 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读写“医院、医生、护士、消息、确认、输血、血型、是否、草垫、酒精、掩盖、拳头、制止、轻柔、周围”等词语

3、初读课文

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习重点:把课文多读几遍 遇到不认识的字 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学习难点:读懂课文内容 明白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 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18、《她是我的朋友》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 会写13个生字

2.熟读课文 掌握生词新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 知道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

学习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

明白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 树立正确的友情观《七颗钻石》 学习目标:

1.认识“竟、匆”等几个生字 会写“渴、罐”等15个生字 正确读写“钻石、水罐 喜出望外”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

在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体会到互相关爱、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感

学习重点: 充分读课文

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难处做上记号 多读几遍

争取读正确、流利

一、学习目标:

1.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故事内容

2.培养想像的能力

3.能够说出爱心的神奇力量 学习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关爱他人

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二、学习重点:

1、运用想像进行说和写

2、理解童话的教育意义 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三、学习难点:

能够说出爱心的神奇力量 学习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关爱他人

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妈妈的账单》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愿以偿”等关键词语

2.学习借助关键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两份账单的比较 唤起学生生活体验 补充妈妈的账单

对小彼得心理活动的融情想象 体会母爱的无价、无私与无声

学习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

21、太 阳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运用“一边读 一边想”的方法 读懂每个自然段 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 太阳和人类的密切的关系 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运用“一边读

一边想”的阅读方法 读懂课文

了解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初步体会数字说明和比较说明的作用和方法 学会使用“如果......就......”造句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难点:

读准本课生字读音

特别注意翘舌音:氏、兽、殖、蔬;平舌音:存的发音

22、月球之谜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 会写14个生字

正确书写“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探索”等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会认8个生字 会写14个生字

正确书写“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探索”等词语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出示课后诗句 欣赏、朗读、理解

2.从文中摘抄好词好句

3.回忆课文讲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人类在月球上做了什么实验?结果怎样?

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会写本课15个字

2、正确读写“信息、网络、遍布、信箱、五湖四海、迫不及待、目不转睛、赞叹、恋恋不舍、新奇、功能”等词语

3、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检查识字情况 指名读词语

信息 网络 遍布 信箱 赞叹 新奇 功能 敞开 情不自禁 五湖四海 迫不及待 目不转睛 恋恋不舍 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懂本课内容 抓住文章的要点

3、初步认识电脑网络的意义、用途及有关知识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课题中的“信息高速路”到底指的是什么?

24、《果园机器人》 教学目标:

借助拼音读通读懂课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道果园机器人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独立阅读的能力 太阳是大家的 学习目标:

1、认识“彤、陪” 会写“彤、霞、陪、趁”4个字

能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等5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懂本课内容

3、背诵诗歌

4、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太阳是大家的” 感受世界人民是一家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正确读写词语

2、读懂诗歌

理解“太阳是大家的”

教学难点:

读中感悟“太阳是大家的”所表达出的让世界充满爱的愿望

一面五星红旗 学习目标:

1、认识“摊、奈、凝、竖、拇” 会写“窄、脖”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假日、背包”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正确读写词语

2、读懂课文

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变化的原因 感受中外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教学难点:

读中感受中外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并懂得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 读懂本课内容

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变化的原因

2、感受中外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并懂得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教学重点:

面包店老板前后态度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27卖木雕的少年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尼、驮”等11个字 会写“卖、售”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20个词语

2、读懂本课内容

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正确读写词语

教学难点: 读懂本课内容

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 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重点: 读懂本课内容

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 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难点:

自读课文 巩固生字的识记

想一想:这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28* 中国国际救援队 真棒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

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会认8个生字

背诵两首诗

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学重点:

1、读诗 注意生字读音

2、自学生字、抽说音形义

教学难点:

区别乞--气 “晓”右上角不要添一点 “霄”上扁 盖住下 区别偷--愉 30.西门豹

教学目标: 会认7个生字 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管理、田地、人烟稀少、老百姓、眼睁睁、旱灾、迎接、徒弟、扑腾、提心吊胆、渠道、灌溉、收成”等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范读课文(要求:听清楚生字音)自读课文

说说生字音形义及词义

四人小组讨论生字音形义及词义(要求:互帮)师参与

出示课件生字词 抽说音形义及词义

教学重点:

阅读课文 从西门豹的言行 了解西门豹的品质

教学难点:

区别:淹--掩 官--管 早--旱 姓--性 注意:睁(目字旁)溉(右边“既”)31.女娲补天

教学目标: 会认5个生字 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轰隆隆”等15词语

能复述故事

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1、3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2、3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听写词语

朗读课文、说说故事大意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32.夸父追日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

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交流从故事中得到的收获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2、3

篇3:小学语文目标导学模式研究

一、目标驱动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分析

所谓的目标驱动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其实就是围绕教学目标实施教学以达成一定教学成效的课堂教学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中, 教师需要将教学目标当作是教学的依据, 并且据此进行教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而学生则需要将教学目标当作是学习的动力, 以便有效进行知识的学习。所以, 目标驱动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的, 为了体现课堂的效果, 还要开展教学评价。而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 可以使教师以发挥学生最大潜能为目的采取有效教学策略, 因此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同时, 由于学生的学习受到了教学目标的驱动, 所以可以使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得到提高, 继而使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提高。此外, 在实施教学评价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及时得到教学反馈, 从而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调节, 继而为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更多的保障。

二、构建小学语文目标驱动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方法

(一) 合理设定教学目标

对于教师来讲, 能否较好地构建一个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主要还取决于其能否合理设定教学目标。因为, 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起到了重要的指引作用, 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思路的形成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而为了确立高效的教学目标, 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 不再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应试技能。从目标驱动的角度出发, 教师可以设定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 即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知识、督促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与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例如, 在学习《桂林山水》一文时, 教师需要先设定让学生学习其中的字、词的教学目标, 以便使学生学会品位文章的语言文字, 从而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之美。在此基础上, 教师应该设定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的教学目标, 以便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进行桂林的“山”和“水”的特点的欣赏。最后, 教师应该设立相应的情感目标, 以便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 科学设置教学内容

完成教学目标的合理设定后, 教师应该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科学设置, 以便真正开始致力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发挥, 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喜好和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 以便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一开始, 教师就应该进行问题的设置, 以便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思考。而较好地设置教学问题, 也可以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 从而达成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目的。此外, 通过设置教学问题, 也可以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从而围绕着目标对教学内容展开学习。例如, 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 教师在一开始就可以设置“你对哪位亲人有着特殊的感情?”这样的问题, 以便引发学生的热烈讨论。而在引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后, 教师就可以顺利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章内容。

(三) 分层次实现教学目标

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还要分层次地实现教学目标, 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具体来讲, 就是教师应该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 以便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达成每一个学习目标。而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渗透情感教育帮助学生收获更多的情感体会, 从而使学生的品德情操得到培养。为了达成这一目的,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文章的分层次的阅读。同时, 在每一次阅读后, 教师都可以提出一个学习任务。而随着学习任务的难度和思想内涵的提高, 教师则可以较好地引导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学习, 继而逐步实现教学目标。

(四) 促进课堂教学有效化

为了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化, 教师在课堂学习结束后应该对学生的表现展开评价。同时, 学生也应该对自己和他人展开评价, 以便全面进行自身的认识。而通过这些评价, 教师可以对课堂教学效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并且认识到自身在教学开展上存在的不足, 从而进行后续课堂教学的改进。此外, 教学评价的开展也可以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价值得到体现, 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继而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篇4:小学语文目标导学问题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导学目标;教学目标设计

我校研究并实践的小学语文“目标导学”,主要是指以导学目标引领激励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即学生学习活动的启动、学习材料的选择、学习活动的组织,甚至是学习结果的评价,都是借助于导学目标的导引进行的。现结合实际研究探索的体会,简要谈一谈导学目标的设计与生成策略。

一、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准绳

课程标准作为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阶段教育之后的结果所作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它具有法定的性质,因此它是教育管理、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直接依据。为此,在设计导学目标时就必须以此为准绳。

二、以教材文本为依据

计导学目标除了要参照语文课程标准之外,另一个关键就是要以教材文本为依据。我们要宏观分析,整体观照,重点把握,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设计。

就《雾凇》这篇课文来说,我们在依据课程标准,确定相应纲领性的目标之后,就要再根据课文本身来设计具体的导学目标。

(1)字词导学目标的设计。结合课程标准和教材实际,可分别确定如下导学目标:①根据教材要求设计的:学会教材规定的10个生字和5个两会字,其中10个生字必须四会;学会教材要求学会的词语(主要是学会课后练习3要求会运用、会理解的十个词语和课后练习4规定的要进行造句的三个叠词“渐进地”“慢慢地,轻轻地”);②根据课标要求设计的:会用字典、词典识字、解词;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这样,将课标与教材有机结合,字词方面导学目标的设计就全面适切。

(2)朗读导学目标的设计。《雾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对这一奇观的惊叹赞美之情。为此,在朗读方面的导学目标就可设计为: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读出对雾凇的惊叹和赞美之情,在设计目标时就予以充分考虑。

(3)阅读导学目标的设计。这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应考虑教材与课程标准的阅读目标结合起来设计的目标。分别可以设计这样三个目标:①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这句话的意思和抓住“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这几个词体会“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这句话所表达的对雾凇的赞美和喜爱之情;②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③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4)情意导学目标的设计。这篇文章写出了雾凇的瑰丽奇特,使学生能赞美喜爱雾凇,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因此可以设计这样的导学目标:能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甚至可以用一段话表达一下自己对雾凇的看法。需要说明的是,在设计导学目标的时候,还需要关注一下教材的前后联系,这样就能使导学目标的设计更系统,更具针对性。对此,既要关注一册教材中前后单元的联系,更要关注教材各册之间的联系。譬如在设计二年级下册《学棋》这篇课文的导学目标时,就不能就事论事,而应注意教材前后册之间的联系。《学棋》这一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学棋》、《“黑板”跑了》、《晚上的“太阳”》和《“闪光的金子”》,特别是前两篇,都是讲专心才能成才的故事;而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五篇课文——《要好好学字》、《朱德的扁担》、《梅兰芳学艺》、《大禹治水》和《孔繁森》,其中《要好好学字》、《梅兰芳学艺》、《大禹治水》三篇课文,主要是讲只有用心才能成就事业;再看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三篇课文,《第八次》、《卧薪尝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又都是讲只有有恒心才能成就事业的事。很明显,这些课文虽然分别分布在三个学期,但实际讲的都是同一个主题,只不过是在内容、文体等方面进行了逐步渐进的编排而已。在内容方面:三个单元分别讲专心、用心、恒心,层次逐渐深化。

三、以学生实际为基础

要设计好导学目标,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分析学生,以学定教。为此,我们在设计导学目标时应全面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思维水平和学习需求三个方面的情况。仍以《雾凇》这篇课文为例,在字词教学方面,可能课程标准和教材只要我们掌握上文所叙述的内容就可以了。在阅读方面,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可能他们还想对雾凇有更深的了解,但课标和教材同样没作要求,对此,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就需要再增加一个目标:课后开展雾凇小型交流会,根据自己的课外学习向同学介绍自己理解的雾凇。

四、坚持全面与重点、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

不同文体类型的课文,我们在设计导学目标时就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像《艾滋病小斗士》《诺贝尔》等情感性强的课文,就应在以人文性目标为重点的基础上,兼顾工具性目标;《精读与略读》等以文载道的课文,我们在设计导学目标时,就应以工具性为主,但也需要进行人文性的渗透,即要在设计字词句等目标的基础上,重点设计课文内容理解感悟方面的目标,同时也要设计一些诸如读书习慣、态度等方面的目标。

总之,正是由于我校运用了相对有效的导学目标设计和生成策略,很好地设计和生成了富有我校特色的小学语文导学目标体系,才使我校的小学语文目标导学研究得以顺利地推进。更为重要的是有效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大面积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江苏仪征市实验小学.郭仕红.给学生插上奋飞的翅膀[N].江苏经济报.2008.

篇5:“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李沧区教体局教研室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型。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理论具体化和教学经验概括化的中介,提供一种相对稳定的和具有范式意义的教学结构,有利于教师从动态上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

一、“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界定

“目标导学、活动建构、当堂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简称“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以落实三维教学目标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导向,以活动建构为师生互动的基本形态,以当堂达标为检验教学效果的基本手段,整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采用目标性、自主性、开放性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达到学生生命的个性发展、和谐发展。

二、构建“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掌握学习理论

(二)活动教学论

(三)建构主义理论

(四)“课堂生命说”

三、“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教学流程:目标导学→活动建构→当堂达标 教师活动:设标创境→指导尝试→测标矫正 学生活动:学标质疑→自主建构→达标巩固

四、“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一)目标导学(约5—10分钟)

这是课堂教学的初始环节,教师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或导学提纲,让学生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投入到学习中。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鼓励学生质疑,带着问题进入自主学习环节。

(二)活动建构(约20—30分钟)

这是课堂的中心环节,在学生进入自主学习活动的前提下,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开展尝试活动,有层次地呈现新知,组织学生交流和展示,捕捉信息,及时矫正;通过引导点拨等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的思维助跑,提高自学能力、认知水平,促进学生生命的多方面发展。

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意义建构”(学生对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和“个性发展”。自主学习活动的流程一般为:梳理问题——独立思考——活动探究——协作交流——灵活运用——展示反馈。

(三)当堂达标(约5—10分钟)

这是课堂的关键环节,检验教学目标达成的方式是多样的,根据不同学科、课型、教学内容确定,通常以检测题为主。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好检测题,检测题要尊重差异,分必做和选做,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达标情况要当堂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对表现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同时确定好课后要辅导的对象,有的放矢的进行课外辅导。

五、“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策略

(一)以学定标:学生的基础是教学的起点

(二)思维赛跑:课堂是学生思维的竞技场

(三)智慧复演: 每一个问题在学生手下解决

(四)生命自觉:情感让学习变得美丽

(五)达标第一:一切为了达标

(六)底线评价:从合格迈向成功

六、运用该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一)关于教和学的目标

把教的目标转成学的目标。教师要把《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细化成每个学期、每个单元和每堂课的学习目标,每堂课出示的学习目标应具体明确,导学提纲的设计要精练实用,这是“目标导学”的关键。

(二)关于教和学的方式

没有哪一种教学方式完全适合于每一个学生,但总有一种方式适合于学生自己。活动建构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基本形式,旨在代替目前“教师讲授、学生静听”构成的课堂教学形式。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有效教学策略支持下,开展的自觉主动的学习。这意味着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任务清楚,学习方法明确,并且能把自我监控,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为学生的思考、协作、交流、探究、展示等。学生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活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先学”前,教师应当创设良好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自学和讨论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善于学习策略的指导,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暴露出其中的疑难和存在的问题,获取尽可能多的直接信息;在“后教”中,根据生成的问题,有效地组织好探究教学,一是要注意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活动时间,二是注意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方法。

(三)优化课堂时间结构

合理安排“学”、“教”、“练”。教师单向讲授的时间不应超过15分钟,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的说和做最大化。同时,要有较强的时间观念,准时上下课,杜绝拖堂现象。

(四)达标的内容及方式

达标题的设计,目的要明确、难易、份量要适中,层次要分明,实用性强。学生测标时应严格要求,跟考试一样,独立完成,老师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补标要“准”,要求当日巩固。达标评价原则坚持底线评价,以基础性目标的达成为主。不同学科的达标形式不同,可以集中在课的最后达标,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分散进行。

(五)“三定三统一”的备课要求

篇6:小学语文目标导学模式研究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高中语文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是大足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立项课题,课题批准号是2012---037。今天,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现状述评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的教出发,学生被动接受,不愿学、不会学、听不懂、教学效益低的教学状况制约着课堂教学效益,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目前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不少新的组织形式:杜郎口的“10+35” 模式、兖州一中的“35+10循环” 模式、昌乐二中的“271”模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辽宁盘锦实验中学的“六步教学法”、山东滨州清怡中学的“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等等。这些改革都获得了成功,取得了极大的社会效益,彻底改变了学校的面貌。成功无法复制,经验却可借鉴。借鉴这些成功的经验,为我所用,改进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发展,成为我们首要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课程改革的理念虽已印在教师的头脑,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只注重了形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语文课总体上仍是:课堂上老师讲得多,学生动得少;学生活动多,能力提高少;作业形式多,落到实处少。从而导致课堂沉闷、枯燥,学生被动、无趣,他们的视野还是被限制在文本里和教室里。这严重脱离了教改的目标,违背了教改的初衷。

当前,新课程改革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要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要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探究的精神;要求教师转化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扮演参与、合作、主导的角色;重视有意义的教学,即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教服务于学。为了更好的实施新课程改革,改变当前新课程实施的肤浅状态,促进新课程的实施由“边缘”到“核心”转变,我们必须加强对课堂的研究和探索,努力改变现行课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着力构建自主、高效、优质的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革命”。因此,我校按照区教委的适应新课标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要求,开展了“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它研究的是教案编写和课堂教学行为的问题,解决的是学生学习效率和能力培养的问题。

(二)课题的界定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他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而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就课堂来说,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区别于为教者好教而设计的师本教育。而我校的“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正是对生本教育课堂的一个探究。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导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或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和发展的有效途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模式、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这一模式主要包含四个基本要素,即:“学案(学生自学)、导学(教师指导、点拨)、探究(学生交流、合作)、巩固(练习、验证、评价、测试)”。

1.“学案”包括目标案(三维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情境导学、课前预习案(学习任务、自学小测、我的疑问)、课内探究案(回顾所学、探究文本、当堂检测)和课后训练案(延伸拓展、迁移训练)五个基本要素。教师设计学案时,首先根据课程标准,制定学习目标和学生活动内容,着力点放在“学习活动设计”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指导,如观察、联想、对比、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拟定培养学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能力等,要准确、具体,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不同,认知水平的高低层次,通过有启发性、趣味性等问题的设计和学案情景的设计,使学生进入角色,产生兴趣,达到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目的。

2.“导学”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导”,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即创设情境、明确任务;组织学习、适时点拨;合理评价,情感推动。二是“学”,其中包括扫除显性障碍和找出疑难问题,也包括对教学内容要点的梳理和重难点目标的突破。应当注意的是,这里的教师的“导”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导”下有目的、有重点、有梯度进行的,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在导学的过程中教师的“导”虽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但教师的“导”只是促进学生的自主、交流,让他们通过自己或同学的帮助来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当然,点拨并非代替,教师应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当点则点,当拨则拨,因势利导,致力于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二、研究的意义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世纪,更是一个学习的世纪、创新的世纪。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谁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谁就能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抢占制高点。而国力的竞争,最根本的是人才的竞争,是人的综合素质的竞争。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创新人才,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因此改革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是实现人才素质提高的根本举措。

长期以来,以凯洛夫为代表的“组、复、新、巩、布”的传统教学模式,一直统治着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记”的方式成为教与学的主要手段。教师主宰了课堂的一切,学生处于完全被动接收的地位,本来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习主体,却成了教师表演的看客,学生的禀赋与潜能被扼杀殆尽。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一种新的教育方式——生本教育,为素质教育的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以及人才素质的培养,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要求普通高中教育应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所确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并特别强调: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为实现上述培养目标,普通高中课程应: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目标,结合我校部分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满堂灌”、“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现状,在区进修学院的指导下,以新课程的实施为契机,开展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改变以教代学、教师包办、学生被动接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体验、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享受学习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践的研究,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我校地处龙水,生源质量较差,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质量。我们希望通过本实验的实施,吸引教师钻研业务,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体现一中教师有尊严地做人这一目标。

三研究的设计

(一)研究的目的

1.通过本课题研究,找到一种符合新课程改理念的、以生为本的、优质高效的导学案编写模式和课堂教学模式。

2.通过本课题研究,带动其它学科研究,并把它推广到课堂教学实践。3.通过本课题研究,切实改变教师教学观念,构建科学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学校的发展。

4.通过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营造科研氛围,培养教师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研究的内容

1.学习新课程相关理论,高中语文新课标,生本教育理论,国内外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方法。2.调查我校师生的课堂教学现状,研究编写导学案和实施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与生本教育的关系,实施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

3.设计导学案的理念、原则、内容、环节。

4.学案导学模式课堂教学环节、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三)研究的途径

1.加强理论学习。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参加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业务素质。研读有关学案导学相关知识。

2.以校为本,主要以我校高中学生和语文学科教学为研究对象,以教师自我反思和学生反馈为基础进行研究。

3.专家引领,邀请市区专家到校为全体教师进行系统的理论培训和方法指导。

4.加强和外校联系,特别是“九校联盟”,实现资源共享。

研究的技术路线:首先通过文献资料查阅,提炼引用生本教育理论;其次通过调查访谈,了解学生课堂学习现状、语文学科实施课堂教学现状,比较分析这些现状与生本教育目标的差距;再通过阅读、分析课标、教材、教参等,研究语文学科学案导学模式的编写和课堂结构的设计;最后通过文献研究,行动研究,探索总结语文实施学案导学的经验方法,收集整理资料,撰写研究论文报告。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等。

1.调查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访谈相关专家,掌握新课程相关理论,生本教育理论,以及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问卷调查教师和学生,了解课堂教学现状。

2.行动研究法。通过边研究,边实践,边改进,边推广的方法,使学案导学模式成为适合我校师生的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3.实验对照法。通过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学案导学法的教学效果,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学案及学案导学法的作用和价值的认识,探讨导学案使用对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作用。

(五)研究的分工

1.刘尚秀负责课题组全面工作,并负责学习新课程相关理论及生本教育理论的学习,收集、整理各组员的研究资料;彭朝琼负责学习新课标,研究生本教育与学案导学的关系;张庆负责调查我校师生的课堂教学现状,研究实施学案导学模式的意义;周敏负责研究国内外先进课堂教学模式、重点研究导学案的设计理念、原则、内容、环节;许华容负责导学案课堂教学的方法研究;谭定才负责学习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导编写导学案、课堂结构的安排。

2.在课题组的指导下,各参研人员加强联系,建立定期研讨、总结、交流和汇报制度。每学期课题组和各参研人员至少汇报交流2次。

3.各参研人员做好课题研究的过程记载,课题组加强对参研人员研究过程的督查,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4.课题研究经费学校投入为主体,同时争取县科研室、县教委的支持,确保必要的研究经费投入。

(六)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起止时间为2012年5月-2014年5月,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时间是2012年5月至2012年9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新课程相关理论,高中语文新课标,生本教育理论,国内外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方法。调查了解学校课堂教学现状,了解教师教学观念、方法,学生的学习习惯、方法,研究学案导学模式与生本教育的关系,实施学案导学模式的意义。撰写研究方案,开题报告,申请开题。

第二阶段为研究阶段,时间从2012年9月至2014年2月。分三个步骤实施研究:

第一步 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课题组成员研究导学案的编写方法、原则、内容、环节,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导学的方法、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学流程,学习小组建设等,交学校讨论通过后,在全校师生中大力宣传,组织语文组教师进行培训,并由课题组成员在个别班级上示范课。

第二步 2013年3月至2013年9月,课题组在高一语文组推广学案导学模式,调查研究实施学案导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对比试验前后效果,改进完善模式;课题组成员研究学案导学模式课堂教学常规管理,校本教研方式,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第三步 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在全校语文学科推广,进一步研究、改进、完善学案导学模式。

第三阶段为总结阶段,时间为2014年3月至2014年5月,收集整理导学案,编辑校本教材;收集整理论文,编辑论文集;提炼模式理念,形成模式方案;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七)预期的成果

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报告;高中语文学科各年级导学案集(校本教材),教师教学论文集、教学反思集;高中语文学科实施“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方案等。

四.研究的保障

1.师资保障:主研人员是学校学科教学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也是学校教科研骨干,基本上参与过学校市级课题、县级课题、或校级课题的研究,是我校教研杂志的主编或编委。

2.资源保障:学校在2006年创建为市级重点中学后,办学水平和条件大大提高,能充分保障课题研究的硬件和软件条件。

3.管理保障:机构管理正规化、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管理系统化。2009年,我们重新修订了教科研管理各项制度(包含课题研究制度),对研究组织管理、研究时间、研究经费、研究人员职责作了合理的规定。

4.经费保障:课题研究经费学校专款专用,确保课题顺利实施。5.时间保障:充分保证主研人员时间。五.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重庆市中长期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征求意见稿)》

2.郭思乐的生本教育理念及课例

3.课程改革相关文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课程设臵及实施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重庆市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4.高中新课程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5.《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刘电芝;《课堂教学设计与操作技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赵伶俐。

6.全国各地先进的教学模式集锦

(三)(四)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视角:研究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正视高中教育现状,将生本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相融合,在语文学科教学实践中实施“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本课题研究要紧密结合高中课改和生本教育;通过本课题研究,既要关注学生的终生发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探究精神,又要转变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效率。

本课题通过全面收集关于生本教育和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资料后,开展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教师、学生的教与学在实施“学案导学”方面做一个比较全面的调查、统计和分析,二是对新课标、教材、教参作仔细的分析和研究,三是查阅优秀的值得借鉴的课堂教学模式,四是在课堂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总结理论并将理论用于实践。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的途径

四、研究实施步骤

五、预期成果及形式

六、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我校2003-2006年研究了市级课题“研究性学习课程与各学科课程的关系研究”,主要研究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方式,该课题顺利结题,并获重庆市第三届科研成果二等奖。

(二)主要参考文献

七、研究的保障条件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一)顾问小组、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

1.顾问小组

吴圣合 大足区教育委员会基教科科长

吴旭辉 大足区教师进修学校教育科研指导中心主任 刘兴才 大足区教师进修学校特级教师、研究员 陈世琼 大足区教师进修学校高中语文教研员 2.领导小组

组 长:徐其镁 重庆市大足第一中学校校长 副组长:陈景权 重庆市大足第一中学校副校长 成 员:杨焕勤 重庆市大足第一中学教科处主任

龙顺建 重庆市大足第一中学教科处副主任 3.研究小组

组 长:刘尚秀 重庆大足第一中学语文教师 成 员:许华容、谭定才、张庆、周敏、彭朝琼

(二)参加研究人员

重庆市大足一中语文教研组所有老师

(三)人员分工及经费保证

《高中语文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

篇7:小学语文目标导学模式研究

研 究 方 案

大连第十九中学

孙 博

二○一二年四月二十八日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导学教学策略实施中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研究与实施”研究方案

大连第十九中学 孙博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堂教学目标导学实施策略研究是新世纪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

随着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最终表现为创新人才的质量与数量的竞争。谁拥有大量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谁就会主宰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进程,谁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这便是“科教兴国”之所以成为我们国家基本国策的原因之一。我国中小学教育面临为未来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的重任。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法,大力开展教育改革。时至今日,课程改革已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实验的探究历程。为适应 21 世纪的发展要求,此次课程改革从教育理念、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到教学评价,较以往都有质的差别。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研究性学习方式,注意多元评价和过程评价等,是此次课程改革的亮点。中学课程改革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先后制定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明确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育目标。仔细推敲洋思中学和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不难发现“目标教学”的影子。不管是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还是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其实都是对“目标教学”的完善和发展。

素质教育的真谛在于对人性的充分肯定,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最有力的保障,它冲破了应试教育的藩篱,以人的全面素质提高和个性化发展作为行动指南,实现了教育的根本性变革。实施“轻负担、高质量”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教育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有力见证,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毕生的追求。然而,受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学生负担没有实质性地得到改变,甚至压力越来越大。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来自社会的压力,可以说,在我们周围到处充斥着“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由黄金屋”等功利主义思想,再加上社会相对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择才标准,使得万众子弟一心一意地为过那根“独木桥”而劳苦终日;二是来自家庭的压力,由于受到社会传统认知度的影响,好多家长根本不从子女实际考虑,一味的想通过夜以继日的补课来成全孩子实现当年自己未完成的夙愿,很多学生成了死啃书本的机器人,何来兴趣特长的培养,健全人格更成了一句空话;三是来自学校的压力,在素质教育的大旗下,很多学校管理层说的和做的大相径庭,随意增加课时,疯狂挤占课外时间补课,综合课和校本课成了摆设,广大一线教师都“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明知故犯,所谓的“家校共建”也很大程度的被大量的课外作业和请家教取代了。

然而,在新课程实施几年来,我们总觉得所做的一切对于教学主体研究有失偏颇,过于注重制度和教师行为的研究与思考,过分依赖教学制度与规范,忽视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地位的认识和思考,特别是对后30%的学生缺乏教学策略的研究,在学生主观能动性和主体认知方面等领域的探索处于初级阶段。从近年来学生整体发展角度分析,要想真正意义的上升到“轻负高质,全面提高”的层面,必须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我们通过几年的摸索,认为实施以“目标导学”为核心的轻负高质的教学实践研究,开展以“目标认知——激趣导学——阶段性目标检测和评价”的目标过程管理,是问题研究的关键所在,而其中的立足点就是落实在教研组和备课组共同致力于“导学稿”的编制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建构在“目标导学、课时训练、阶段检测”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提升在目标导学的评价体系中。让学生享受学习过程的快乐,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自由成长,不断在目标激励中取得进步,这才是本课题真正的研究价值所在。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导学教学策略实施中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研究是创新教育的 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一思想是我国教育思想观念的一次重大转变,更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又一次飞跃。对此,人们已有高度的共识。然而要彻底全面实现这一转变和飞跃,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这一切都对学校教育,课堂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小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课堂提问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创造教育过程,只有引导学生经历综合的创新,并在这一综合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地探索、发现、创造,它才可能真正得以养成。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导学教学策略实施中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研究是推进新课程实施的需要

初中语文新课标强调师生交往、互动和对话,提问作为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往、互动和对话的重要外显形式。它对学生来说,可起到引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思维,考察理解程度的作用;对教师来说,可起到检查教学目标,重新组织教学等作用。研究课堂提问,尤其是课堂的有效提问,是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需要;也是贯彻新课程理念,推进新课程实施的需要。

(四)已有研究的不足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它是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中的“常规武器”,也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课堂提问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被指责“少慢差费”,究其根本,是我们的课堂里充斥着太多的无效提问。国内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表明,中小学教师每堂课的有效提问仅56%。也就是说,教师中还有一半的提问是无效的,因而研究课堂教学提问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有效提问是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

二、概念界定

—— 目标导学

(一)内 涵

目标,target,是个人、部门或整个组织所期望的成果。我国古代的“道”就是指目标,《尔雅》:“一达之谓道”,“道”就是“达”,头考虑走的地方,发展方向。这里的目标指教学目标体系。导学,这里指引导、指导、导控学习的意思,学习即成长。目标导学,以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引导学习者的科学发展—— 齐健等《活动建构:创新教育的教学革新》([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2、概念辨析

目标导学是新课程理念下方向性的东西。目标导学是实现由教学目标向学习目标转化,由研究教学目标向研究学习目标转化,目标导学不是创新,不是新名词,是目标教学的发展延伸。目标导学中的“导学”,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导”指教师的引导,“学”指学生的学习活动,“导学”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把学生的活动展现给大家。

(二)外 延

在 21 世纪初的前十年,导学式教学法被作为一种模式,一线教师通过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对其理解趋于成熟,导学式教学在学科中应用方式大体可以分为四类,分别是学案导学、目标导学、探究导学和建构主义导学。

● 我认为

目标导学本身不具备一定的生命力,只有将它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地运用,才能展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一种由学生和谐参与、互帮互助的新的教学策略,以“还学生以自主,还生命以本色”理念为基础,以“精讲高效,精炼互助”为原则,以培养学生自主感受、理 解、赏析、评价及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为指导思想,体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和谐对话的过程。

—— 策 略

“策略”最早见于军事领域,后应用于教育。原意是指“计谋策略”。

教学策略是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而使用的手段和方法。在一般意义上人们的理解为: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

—— 熊坤茂《解决问题的策略》之教学策略

● 我认为:

教学是学校得到中心工作,提高教学途径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是学校的基本任务。从宏观上看,凡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活动都应该称之为教学(课程),所以学校有三类教学(课程):第一,学科教学(课程),即国家、地方课程。分为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学科等;第二,校本课程,即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学校的实际,学校开发并实施的课程;第三,参与体验课程,即学校组织的并有学生参与的实践体验活动,例如,升旗仪式、班队会、社会实践活动等。

目标导学实施策略的研究应该以学科教学(课堂教学)为重点,并且贯穿于学校所有的教学活动中。

我们的课题研究就是组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围绕,通过学习探索,采取有效的教学结构、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

——有效提问

1、教师提问 指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的刺激以及学生做些什么、如何做的暗示。

2、有效提问 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3、概念辨析

不同的人对课堂提问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课堂提问就是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有人则认为师问和生问都是课堂提问形式;还有人认为“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试图引出学生语言反应的任何信号,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而《现代汉语词典》对“提问”的解释是“提出问题来问(多指教师对学生)”。在本项研究中,我对课堂提问的界定是:课堂提问是在课堂环境中,教师向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 我认为

课堂教学中,问题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主线,教学活动应围绕教学问题逐步展开;问题也应该是教学活动的归宿;问题推动者教学活动的深入进行。所以,问题的提出和设计与语文教学的质量密切相关。问题是否切合学生的实际,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教学过程中的各项具体目标的实现,达到简洁、省时、高效的目的,实现课堂问题教学最优化和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

三、课题研究的作用地位。

(一)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合部分,它在教学中不但使用广泛,为过去和现代的教师所应用,而且同教学本身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运用得好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之情,能使学生认真思考,探讨知识的源泉,自觉开发知识的宝藏,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提问更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会提问的老师,能将一堂课变得轻松自如,将学生引向知识、能力、觉悟的目标,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它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教学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也曾提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沟通、理解和创新的过程,它不再是简单地把知识装进学生头脑中,而是通过学生主动地思维活动,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主见”和“思想”。毫无疑问,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师生之间沟通和理解,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纽带,是教师在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

总之,关于课堂提问,国内外有丰富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有的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但在我们学校对于这方面进行课题研究还是第一次,因此我们很有必要研究艺术化的、有效性的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使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问成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促使课堂效率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中国传统中“启发式”的教育理论

提问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问的研究始于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关于教学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主张是“学思结合”,孔子精辟地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怎样使“学”的过程成为“思”的过程呢?这就是孔子的“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提问在课堂教学诸因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苏格拉底的教育理论

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他认为知识是可以移植的或者以为知识可以经由教学过程直接转入学生的心灵。教学过程仅是教师协助学生产生某一概念的过程。所以教师的任务不在于臆造和传播真理,而是要把存在于学生内心的知识导引出来,变为学生的实际知识与技能。由此可见研究提问的有效性就十分重要了,好的问题就是好的接生婆,能更好地帮助新思想的诞生。

3、课堂教学论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这其中,教师的“导”起着关键作用。这里的“导”,很大程度上靠设疑提问来实现,有人认为提问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是教师所有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体现。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论中指出设计课堂提问必须以认识论为基础,以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思维的关键点上提出问题。

五、研究的目的

⒈ 科研目标

探索出“目标导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规律及实施策略; ⒉ 育人目标

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认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性意识、合作性意识及求异求同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⒊ 工作目标

学校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初步形成“目标导学”的教学特色。

六、研究的内容

1、调查与分析常态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

通过调查,呈现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以及存在的诸多问题。就教师在课堂中提问时存在的问题,具体从问题梯度、等待时间及反馈等方面进行分析。

2、有效性问题情境的研究。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而创造潜能往往就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认知冲突)”,把学生列入 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认知冲突)——探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协调”必须要有设疑,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心理上制造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那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就可以激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所以我们课题组对有效问题情境的研究是促进教师的提问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之一。

七、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反思法,根据课题的进展和实际需要还将采用、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⒈ 行动反思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学习— 分析 — 设计 — 行动 — 反思”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改进工作,帮助学生构建新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⒉ 文献资料法

组织教师通过学习、查阅文献资料了解、证明所要研究对象的方法(明确课题研究对象的内涵、外延,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明确课题操作的策略与方法)。⒊ 案例研究法

教师记录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反思。⒋ 经验总结法

搜集、整理课题研究材料,筛选有用的,剔除无用的,然后把有用的材料集中起来进行总结、提炼。⒌ 调查研究法

运用采访、座谈、问卷、一般统计等方法了解、掌握课题研究情况。

八、研究的原则 ⒈ 科学性原则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遵循现代教育规律,遵循人的发展规律,遵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既科学又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的、科学的发展目标、探究方法、操作策略。

⒉ 理论与实际结合原则

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研究应当密切结合我校教育事业出现的实际问题与差距为重点,在研究过程中应当注意更多地通过实际来进行,而不是脱离实际地空对空研究。要做到既不把研究工作局限在很狭小的“实用”范围内,更不是排斥那些跟实际相结合的理论问题的研究。

⒊ 双主性原则

所谓“双主性”即在课题中要组织师生共同参与。教师与学生同为教学的主体,教师是主导型主体,学生是发展性主体。在组织学生参与研究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组织指导(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⒋ 反馈调节的原则

反馈调节的原则即不仅科学地设计实施方案,还要在实施以后进行及时的反馈,通过反馈使大家看到成功,激励师生研究的积极性;通过反馈,调整自己的设计与行为,争取不断的完善进步和更大的成功。

附:主要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10月第1版

2、余映潮:《论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语文教学通讯》2003年14期

3、丁念金:《问题教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3版

4、孙春成:《语文课堂问题教学策略》,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版

5、郑晓龙:《“问”的问题》,《中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8期

6、钱振刚:《谈语文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7、徐忠祥:《课堂提问的琐屑化现象透视》

8、李志刚:《课堂风暴》,南京大学出版社

篇8:小学语文目标导学模式研究

一、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

想要构建高效的目标驱动课堂教学, 这首先需要教师们正确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立对于课堂教学非常重要, 这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指引, 教学目标也会确定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思路。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仍然存在着遗憾, 这会使得教师们在确立教学目标时过度注重对于学生应试技能的培养, 例如会希望学生们更好地识记相关字词, 具备更强的解题能力等。这些教学目标并不是完全不可行, 然而, 这样的目标决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语文课堂上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当从三个层面展开:首先, 从知识层面上应当促进学生们掌握更多基础知识;其次, 从技能层面上课堂教学中应当推进学生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形成;此外, 情感层面上应当透过语文课堂培养学生们具备更好的道德品质与情操。这些教学目标的设定才是更为合理的, 在这样的目标驱动下才能够构建出更为高效的课堂。

《飞驰在高速公路上》是一篇介绍沪宁高速公路的特点的说明文。在设定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时, 我会有意识地从三个层面展开。知识目标上会让学生们品味语言文字, 感受沪宁高速公路“宽、长”的特点和方便快捷的纽带作用。技能目标上会让学生们通过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以中心句组段的结构形式, 能说出作者是怎样把沪宁高速公路的特点写具体的。情感目标上则会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为了实现这些教学目标, 我会尽量给学生们创设好的学习环境与教学氛围。在教学中我会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 有效地整合文本和音像资料提供的教学资源, 让学生直观形象并且全面地了解沪宁高速公路的特点, 较好地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这个教学过程不仅给学生们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也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

想要让目标驱动更好地指导课堂教学, 这需要教师给学生们构建更为高效的课堂。设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目标驱动教学迈出的第一步, 然而, 想要让这些教学目标更好地得以实现, 还需要高效的课堂教学做支撑。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更好地得到发挥。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置好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让大家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这不仅是对于学生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的一种锻炼, 这个过程中也能够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 让课堂教学效率更高。

《花瓣飘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课文, 通过一个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的事情, 赞美了小女孩爱惜花草、孝顺母亲的美好心灵。课文以“花瓣飘香”为题, 表面是写花瓣飘着沁人心脾的香味, 其实是隐喻文中送花瓣给妈妈的小女孩, 她那纯真善良的心, 像含露的花瓣一样, 清香四溢, 值得珍惜。全文共十一个自然段, 按照事情发展的经过, 以“花开———摘花瓣———谈花———送花”为线索, 层层续写, 引人入胜。为了深化学生对于教学文本的体会, 提升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 基本学完文本内容后我会向大家提问:课文中哪个片段或者情节最为打动你, 为什么呢?这个问题既结合教学内容引发了学生的思考, 也十分开放, 能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主观感受以及生活经验谈自己的体会。教师要鼓励学生们表达, 让大家在课堂上更活跃。同时, 也要及时给予学生们学习反馈, 对于学生的想法体会要积极做出回应。这才能够让学生们感受到语文课堂的乐趣, 让课堂教学效率更高。

三、分层次教学促进目标实现

当设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 并且在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上做出改善后, 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在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这也是目标驱动教学的核心部分。教师应当让教学过程循序渐进且有层次地展开, 应当分层次教学促进目标实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耐心, 要一步步确保学生们对于文本有正确的领会, 同时, 要慢慢渗透情感教育, 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有更多有益的收获。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讲述了沙漠之舟———骆驼的故事。骆驼耐饥耐渴、性情温顺、不畏风沙、善走沙漠, 被世界公认为沙漠之舟, 是沙漠地区必不可少的交通运输工具。骆驼是属于哺乳纲偶蹄目骆驼科的反刍动物, 有单峰、双峰两种, 单峰产于阿拉伯和北非地区, 双峰产于中亚戈壁沙漠和伊朗高原。自卫能力不强的骆驼, 为了避开天敌的侵害, 凭着独特的生理机能, 选择了不毛之地栖居、生息繁衍后代。课文用十分富有童趣的语言讲述了小骆驼因为自己的外貌而自卑, 在妈妈的引导下慢慢意识到自己生命力的顽强, 以及自己“难看的外表”的重要作用。为了让教学目标更好地得以实现, 让学生们在知识技能以及情感上都得到锻炼, 我会给学生们设置如下分层学习小任务:

说一说:以小骆驼的口吻说说自己的特点。

演一演:把故事演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看。

写一写:将小骆驼和小红马的第二次相遇写出来。

找一找:收集外表难看, 但实际上用途很大的例子在班上讲一讲。

这些小任务不仅是对于文本的一种延伸, 逐层设计的学习任务也能够深化学生对于文本的体验, 这对于实现教学目标将会是很好的推动。

四、结语

上一篇:阆中古城风水分析下一篇:word公开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