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2024-05-11

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研究论文(精选8篇)

篇1: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第25卷第1期 2月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JOURNALOFNINGBOUNIVERSITY(EDUCATIONALSCIENCE)

Vol.25NO.1 Feb. 收稿日期:-10-12?

作者简介:戎晓雁,宁波市广济中心小学教师(浙江宁波315000)。

篇2: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文章编号:1008-0627(2003)01-0118-03

一、提出问题

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也是人文学科,修订版小语“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主体的实际活动,指导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但是当我们走进现实的语文课堂,仍发现学生还在回答着自己不愿回答的问题,做着自己不愿做的习题。这些问题、练习内容忽视了学生的自我需要,脱离了他们内心真实的感受、理解和情感,使极具人文价值,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教学变得枯燥乏味。为此,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针对传统教学中忽视乃至压抑人的个性发展这个弊端提出,并力图改变语文教学中学生被动的局面,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研究构想?

(一)实验目标?

在充分掌握“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不断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潜能,培育和发展学生独立自主性和积极创造性。在学习过程中,强调教学民主,引导学生的合作意识,采用适当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发展独立阅读能力。?

(二)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构想和制定?

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环节可包括“乐学新知―自读质疑―细读研讨―自我回顾―练习运用―开拓延伸”六个步骤,教学程序可用下图式表示:??

三、研究实施?

(一)按“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六个环节实施教学?

1、乐学新知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语文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先决条件。教师可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采用游戏、范读、出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适时提供有关的背景材料,创设问题情境,为新知识的迅速联系作准备。?

2、自读质疑 自读是培养自学能力的第一步,应始终引导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领悟。学生根据目标或教师导读整体感知课文,初步认识文章结构,并自觉针对重点词句加以圈点批注,把握文章重点词句及相互联系,记录自学思考的初步结论。教师在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的同时,注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使用工具书能力的培养,为好生提供一些加强的自学任务,为差生提供达标的辅助台阶。?

3、细读研讨 在自读后,引导学生表达在自读中明白了什么,特别还要讲是怎样弄懂的。学生能够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自觉运用学法熟读精思,主

篇3: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一、强权宰制———传统教育观念的留痕

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应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内在需求, 即所谓的“以学定教”。但在实际教学中, 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感受总被搁置在一边。一位教师板书课题后, 指着课题问:“同学们, 看到这个课题, 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老师说:“好的, 同学们,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下面仍然是按着既定的程序展开, 学生的问题并没有融入教学过程中, 只不过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点缀而已。类似的现象还有:“同学们, 下面我们就按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自学这一部分吧。”“下面我们分小组进行合作研讨, 大家畅所欲言, 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的安排纯粹是教师为课堂贴上的新课程标签, 以一厢情愿式的教学方式控制课堂教学的走向, 没有真正顾及学生的自我感受和实际需要。

教师以自我为中心, 完全主宰课堂。学生提了问题但没有被采用, 这样的安排成了教师的走秀, 这样的课堂严重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导致其学习兴趣不浓, 缺少生命气息。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中心展开, 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教法的选择、班级的集体交互作用等, 所有的构成要素都应当为学生的自主活动而加以统整, 都必须服从学生自主活动的组织。这样, 教师才能真正走出“强权宰制”的误区, 建构富有活力的崭新课堂。

二、单边行为———传授式教学方式的延续

课堂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场所, 而且是学生交往和社会化的重要天地。教与学是双向互动的, 这就要求教师调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主要要素, 围绕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发挥彼此间良性的交互作用。理想的课堂是双边性的, 师生自由平等的对话是现代教学的追求, 是焕发生命活力的主要保证。然而, 教师强势的课堂基本以单一的传授式方法为主, 成了执教者的“一言堂”, 学生成了附庸者或配合者, 而不是用自己的生命和激情参与其中。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执教过《翠鸟》一课, 他的设计很有创意。于老师一走进课堂, 便对孩子们说:“我是世界绿色和平组织的成员。今天, 我来到翠鸟的王国进行采访, 准备写一篇有关翠鸟的报道, 让全世界的人都来关心你们, 保护你们。”孩子们顿时兴奋起来, 教学就在“人与鸟”的对话中展开了。“听说你们又叫钓鱼郎, 谁来介绍一下是怎么捕鱼的吗? ”“怎样才能证明你们飞得快呢?”“你们的家在哪里呀?”“你们的家这么小, 如果我去做客, 怎么进去呢? ”“这儿有一篇报道 (指课文) , 可惜是中文我看不懂, 但还能听得懂, 谁能读给我听听? ”……孩子们在于老师的启发引导下, 迸发出极大的热情火花, 完完全全地投入自主研习的氛围中, 这样的教学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

三、重于形式———公开教学语境的误导

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滔滔不绝、口若悬河, 课件五彩缤纷、热闹非凡, 而学生则忙忙碌碌、疲于应付。显然, 这要归结于竞赛课、评优课、观摩课等公开教学的影响和辐射, 导致常态课的教学迷恋时尚, 流行跟风, 只顾追求形式和技巧, 教师强势现象也就暴露无遗。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老师指出:“尽管公开教学作为一种研究形式, 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优质发展有其重要作用, 但不可讳言, 这些课堂隐含着价值多元化倾向:如为了靓丽和胜出, 难免会太多地去关注新的理念、出色的亮点、出彩的课件、出奇的资源开发和出众的教师才艺……却淡忘了学生真实的学习需求和真正的学习发展。更为严重的问题是这些公开课堂通常作为‘示范教学’引领着大面积的日常课堂, 其影响力不可小觑。人们争相传颂效仿的结果, 就会在日常的课堂实践层面上, 学生的学情不再受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会消解在教师太多的分析开掘和精彩的表演上;必要的‘训练’会嫌其沉闷而遭遇丢弃;课堂上少数学生热热闹闹扛场面, 而不少学生默默陪读, 被熟视无睹;所有的学生实践的环节, 如识字、读书、书写等等总会七折八扣让位于教师的讲解……一句话, 唯美主义和形式主义遮蔽了课堂教学应‘以生为本’的至理。”周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因过度注重形式而导致课堂严重存在一种“失学症”的问题, 说明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被异化。

在新课程倡导的理想的师生关系中, 学生既作为人, 又作为学习者参与教学活动, 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合作中发展自己, 获得成就与价值体验, 从而表现出主体行为特征。可“人们的愚蠢常常在于忘记了目的而只重视了手段”, 繁琐的形式和花哨的手段并不能带来学生的发展。某些教师关心的是自己的出彩、课堂的精彩。教师职业的本质应是甘当人梯成就学生, 教师的出彩不如学生的出彩, 课堂的精彩不等于学生的精彩。海德格尔说:“教比学难得多。为什么教难于学? 这并不是因为做教师必须腹笥宏富, 常备不懈。教难于学, 乃因教所要求的是让学。”教师应学会适当隐身, 让学于学生, 这不仅是一种方法和技巧, 更是一种教学精神和教育情怀。让学, 就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多一些赏识, 多一些等待, 多一些宽容, 尽可能地让他们多说、多写、多练、多思考。

总之, 只有改变、扭转教师强势现象, 才能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只有牢固树立课堂教学以生为本、自主学习的核心价值观, 致力于建构切合新课程文化的新型课堂, 才能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摘要:本文针对强权宰制、单边行为、重于形势等教师过于强势的教学现象进行了剖析, 指出了深入新课改, 必须匡正偏离教学本质的课堂教学, 落实新课标“主体教育”、“以生为本”、“自主学习”的核心理念, 推进新课改的纵深发展。

篇4: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主体教学模式

一、提出问题

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也是人文学科,修订版小语“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主体的实际活动,指导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但是当我们走进现实的语文课堂,仍发现学生还在回答着自己不愿回答的问题,做着自己不愿做的习题。这些问题、练习内容忽视了学生的自我需要,脱离了他们内心真实的感受、理解和情感,使极具人文价值,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教学变得枯燥乏味。为此,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针对传统教学中忽视乃至压抑人的个性发展这个弊端提出,并力图改变语文教学中学生被动的局面,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研究构想

(一)实验目标

(二)在充分掌握“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不断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潜能,培育和发展学生独立自主性和积极创造性。在学习过程中,强调教学民主,引导学生的合作意识,采用适当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发展独立阅读能力。

(二)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构想和制定

(三)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环节可包括“乐学新知—自读质疑—细读研讨—自我回顾—练习运用—开拓延伸”六个步骤,教学程序可用下图式表示:

三、研究实施

(一)按“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六个环节实施教学

1、乐学新知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语文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先决条件。教师可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采用游戏、范读、出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适时提供有关的背景材料,创设问题情境,为新知识的迅速联系作准备。

2、自读质疑 自读是培养自学能力的第一步,应始终引导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领悟。学生根据目标或教师导读整体感知课文,初步认识文章结构,并自觉针对重点词句加以圈点批注,把握文章重点词句及相互联系,记录自学思考的初步结论。教师在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的同时,注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使用工具书能力的培养,为好生提供一些加强的自学任务,为差生提供达标的辅助台阶。

3、细读研讨 在自读后,引导学生表达在自读中明白了什么,特别还要讲是怎样弄懂的。学生能够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自觉运用学法熟读精思,主动研讨,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品评文章语言的精妙、结构的完美,并主动积累语言。讨论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是思想和信息的交流,能最大限度地活跃学习气氛,调动群体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往往在自我表现中得以增强。讨论的形式可以是全班,也可以是小组或同桌;讨论的内容可以是老师的设问,也可以是学生的质疑。教师应重视“集体开窍反应”,注意指导学生的思路和表达方法,处理好独立思考和听取别人发言的联系,以读为本,精讲善问,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注意启发和激励,让大多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以读促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4、自我回顾 包括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也包括对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的评价。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主动领悟语言文字的规律,并主动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教师要启发学生主动整理学习新内容的规律和方法,为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迁移打好基础。5、练习运用 练习是指阅读课堂中的练习。这种练习以质胜量,抓住知识的纵横联系,有利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学生按定向目标自我设计自测题,进行重点项目的基本功训练和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教師提供的自测题,主动巩固和运用学到的知识,教师可设计形式多样的有层次的训练题,或引导学生自己出题,利用面批、互批、自改、讲评等形式当堂反馈。以表扬为主及时评价。

6、开拓延伸 有资料表明,学生语言的积累50%来自课外。可见,课外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广阔空间。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推荐读物;引导学生参与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读书、读报、视听或参观、访问、调查、做实验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二)“课堂主体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操作的变通方法

(三)课堂教学是多姿多彩的智力活动,俗话说“教无定法”,对不同的学生和教材在不同的情况下,教学方法应是灵活多样的有针对性的,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一成不变的模式。为此我们依据学生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按照“整体——部分——整体”阅读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设计了基本模式,并提出适应具体课授课情境的调节变通方法。

1、基本模式中各阶段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方式,可随学生年级段的升高,逐步加大自学自悟表达和质疑、讨论的独立性。对低年级学生,教师可适当增加自读提示和表达指导,选择或增加有关的字、词、句以及看图、观察、朗读、说话、表演等教学操作内容;中年级着重选择和增加有关自然段、简单的结构段,以及背诵、复述、深入理解、读写结合、质疑问难、小组讨论、有序表达等项目;高年级则着力于较复杂的结构段和篇,以及理解语句内含和表现手法,把握结构,领悟中心,体会情感,认识事物,质疑争辩,美读鉴赏等教学操作内容。

2、基本模式中各阶段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方式,还可根据具体课文的教学目的进行调节、变通。一般来说,侧重体会情感的,要增加理解语句内涵、朗读欣赏、背诵复述等练习;侧重提高认识的,要增加理解思想内容、体会情感,质疑问难、把握中心等练习;侧重结构联系、表现手法和读写结合的,要增加认识段、篇层次关系、理解语句含义、学习写作技巧、体会表达效果、读后写练等练习。

3、特殊类型的课文,可以进行较大的改动或调整,甚至打破三个阶段的布局。

四、研究结论

1、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的基本人际关系。师生交流的规格水平是影响学生主体性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应主动改变角色意识,把与学生的“你我”关系置换成了“我们”。其次,改变教学形式,教师由“独唱”转为“伴奏”。

2、注意挖掘学生的自主能力。现代教学以人的发展为终极目标与最高原则,呼唤学习者主体性的张扬,创造性能量的释放。“课堂主体教学”模式不仅仅注重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强调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从而逐步实现由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自发性学习过渡。

3、学贵质疑,问题是思维的动力。课堂教学中,我们努力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大胆提出疑难问题,并指导学生无疑处生疑,产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欲望。由疑而问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课堂主体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调整自己的认知策略,通过“读”与“思”,通过讨论交流,达到释疑解难的目的。

篇5: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语文组:李成珍

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篇“大文章”,也可以说是当前国内外教育界瞩目的热门课题。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为此,我选择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课题,本文只是在平时语文教学时的几点体会。

一、更新理念,转变角色。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感和神圣感,打破“师道尊严”的圣框。学生是否发挥学习主体作用与教师的态度密切相关。一般学生总喜欢笑口常开、和蔼可亲、幽默善导、宽容赏识的良师,而心底里拒绝神情严肃、心胸狭隘、苛刻责备、讽刺挖苦的教师,所以教师更新理念,改变角色非常重要。学生的学习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对象观,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放下架子,放松面孔,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以民主、平等的态度面向全体学生,用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大舞台,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他们敢不敢问,愿不愿问,善不善问,取决于我们教师。

新时代提出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在积极学习的过程中,开动脑筋,学会学习。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逐渐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激发兴趣,培养信心。

“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因为有兴趣,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为满足好奇心,学生就要看要听要想要问,思维也被激活。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成功的体验中使学生的兴趣受到保护和激励。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1、创设情境,激励兴趣。

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应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运用情境引入、启发式谈话引入等,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用外部刺激引起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如在教《看云识天气》这篇课文时,我运用录像和电脑课件,创设情境,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展示给学生欣赏。一上课就把学生引入美的境界,使学生对云有了直观的认识,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又用妙乐唤起学生美的体验,设计各种巧练,品味美的意蕴。学生们积极开动脑筋,说出了自己的见解,主动与老师交流,与同学争论,整堂课气氛活跃。朗读课文更是抑扬顿挫,有声有色,语言积累水道渠成,达到了优化的效果。

实践证明,多种情境的创设,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探究欲望,在自信心与自主意识的驱动下,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广阔的时空中,展示个性、寻求发展、获得成功。

2、分层要求,激励信心。

学生是存在差异性的,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因而设计问题,布置作业时都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进取精神。特别对于后进生在学习上的障碍,教师要千方百计地积极引导,帮助他们度过难关。课堂上常常有这样的情形发生,学困生的发言或因吞吞吐吐或因不够贴切,引起同学的哄笑,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沉重的打击,此刻激励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决不能采取责难排斥的态度,要看到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材施教,因材施“励”。善用显微镜和望远镜,用显微镜看学生的闪光点,用望远镜看学生的潜力,即用发展的眼光多角度地看待后进生。启发引导他们克服适当的困难开始,不断地迈向成功。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学习中的障碍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如赞赏的目光,亲切的话语,直接表扬,让他们为自己感到骄傲,充满自信。在尝到甜头之后,他们便会自觉地想去再啃“甘蔗”,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劲头。教师要适时地给予指导,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感到“我能行”、“我很行”,看到成功的希望,树立了克服困难的自信,学习就变成了轻松的事情、享受的事情,变成学生自觉的行为。

在课堂上,我总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叫学生进行回答,并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布置作业时实行“作业超市化”,也就是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实际,分层布置作业,让学生自由选择,自主探究。如学习了《济南的冬天》一文后,我这样设计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优美句段。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优美句段。

3、仿照课文,写一处景色优美的片断。这三个层次的作业由易到难,分别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因而有利于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激励质疑,启迪思维。

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优化语文课堂结构,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随时“插嘴”、提问,争辩,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以前,对待学生的这类插话,我认为是“耍小聪明”“出风头”,甚至是“目无师长”,“破坏课堂纪律,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往往恼羞成怒,加以斥责、讽刺,这样做,有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但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而且在学生心目的威信也大打折扣。

学生有疑而问,质疑问难,是用心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可贵表现,理应得到老师的热情鼓励和赞扬。现在对学生的随时“插嘴”,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我总是抱欢迎、鼓励的态度给予肯定,并做出正确的解释。例:在教学课文《少年闰土》“跳鱼儿”这部分内容时,突然有个学生向我提问:“课文中介绍的跳鱼儿真有趣,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而且都有青蛙似的两只脚。老师,我从来没看见过跳鱼儿,它到底是什么样儿的?”这突如其来的问题一下子把我“问倒”了,开始我只是惊呆,无言以待。后来我坦诚地说:“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但老师也没有看见过这种鱼,我们同学中谁见过这样的跳鱼儿?”这一问学生们立刻趣味盎然,他们见多识广,有几个学生回答说,这种鱼像现在菜场上会跳跃的弹涂,再多两只青蛙似的脚一样的鱼。由于我能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大大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学生上语文课大胆发问,敢于提出独到的见解,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篇6: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作者/杨宏满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为此,我选择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课题,本文只是在平时语文教学时的几点体会。

一、更新理念,转变角色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感,打破“师道尊严”的传统。学生是否发挥学习主体作用与教师的态度密切相关。一般学生总喜欢笑口常开、和蔼可亲、幽默善导、宽容赏识的良师,而心底里拒绝神情严肃、心胸狭隘、苛刻责备、讽刺挖苦的教师,所以教师更新理念,改变角色非常重要。

学生的学习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教学是主渠道”。 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对象观,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放下架子,放松面孔,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以民主、平等的态度面向全体学生,用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大舞台,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他们敢不敢问,愿不愿问,善不善问,取决于我们教师教学的成败。新时代提出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在积极学习的过程中,开动脑筋 ,学会学习。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逐渐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激发兴趣,培养信心

“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因为有兴趣,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为满足好奇心,学生就要看要听要想要问,思维也被激活。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成功的体验中使学生的兴趣受到保护和激励。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1.创设情境,激励兴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应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运用情境引入、启发式谈话引入等,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用外部刺激引起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为了唤起学生美的体验,我设计了各种巧练,品味美的意蕴。学生们积极开动脑筋,在品味文章遣词造句之精时,说出了自己的见解,主动与老师交流,与同学争论,整堂课气氛活跃。朗读课文更是抑扬顿挫,有声有色,语言积累水到渠成,达到了优化的效果。实践证明,多种情境的创设,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探究欲望,在自信心与自主意识的驱动下,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广阔的时空中,展示个性、寻求发展、获得成功。

2.分层要求,激励信心

学生是存在差异性的,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因而设计问题,布置作业时都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进取精神。特别对于后进生在学习上的障碍,教师要千方百计地积极引导,帮助他们度过难关。课堂上常常有这样的情形发生,后进生的发言或因吞吞吐吐或因不够贴切,引起同学的哄笑,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沉重的打击,此刻激励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决不能采取责难排斥的态度,要看到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材施教,因材施“励”。善用显微镜和望远镜,用显微镜看学生的闪光点,用望远镜看学生的潜力,即用发展的眼光多角度地看待后进生。启发引导他们克服适当的困难开始,不断地迈向成功。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学习中的障碍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如赞赏的目光,亲切的话语,直接表扬,让他们为自己感到骄傲,充满自信。在尝到甜头之后,他们便会自觉地想去再啃“甘蔗”,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劲头。教师要适时地给予指导,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感到“我能行”“我很行”,看到成功的希望,树立了克服困难的自信,学习就变成了轻松的事情、享受的事情,变成学生自觉的.行为。

在课堂上,我总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叫学生进行回答,并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布置作业时实行“作业超市化”,也就是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实际,分层布置作业,让学生自由选择,自主探究。

三、激励质疑,启迪思维

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优化语文课堂结构,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随时“插嘴”、提问,争辩,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以前,对待学生的这类插话,我认为是“耍小聪明”“出风头”,甚至是“目无师长”,“破坏课堂纪律,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往往恼羞成怒,加以斥责、讽刺,这样做,有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但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而且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也会大打折扣。学生有疑而问,质疑问难,是用心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可贵表现,理应得到教师的热情鼓励和赞扬。现在对学生的随时“插嘴”,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我总是抱欢迎、鼓励的态度给予肯定,并做出正确的解释。例:在教学课文《少年闰土》“跳鱼儿”这部分内容时,突然有个学生向我提问:“课文中介绍的跳鱼儿真有趣,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而且都有青蛙似的两只脚。

老师,我从来没看见过跳鱼儿,它到底是什么样儿的?”这突如其来的问题一下子把我“问倒”了,开始我只是惊呆,无言以待。后来我坦诚地说:“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但老师也没有看见过这种鱼,我们同学中谁见过这样的跳鱼儿?”这一问学生们立刻趣味盎然,他们见多识广,有几个学生回答说,这种鱼会跳跃,比其他鱼多了两只青蛙似的脚。由于我能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大大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学生上语文课大胆发问,敢于提出独到的见解,获得了学习的主动权。

其实,知识浩如烟海,教师不可能万

事精通,被学生“问倒”之后,教师要表现出“不知为不知”的坦诚,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千万不能怕尊严受挫而训斥学生。同时,教师还要虚心好学,积极探寻学生所提出问题的答案,也可以让学生带着新的问号下课,引导他们自主学习,鼓励他们的创见之疑,创见之问。这样,自主学习就落到了实处,使学生张扬个性,积极主动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7: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语文课程标准》[1]强调了教学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习做人,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学、终身学习、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强调了教师要创造性地去教,倡导学生的个性化、自主性、灵活性地学习,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学习难度等自由,变语文教学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双双互动、教学相长的探究式、民主式、创造性的教学过程。这就要求全体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生“主体参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能力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自主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在课堂上教师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关注学生学习情绪,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条件,让学生全员发动、全程介入、全方位参与;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具有主人翁意识:

1、激发学习兴趣,创设乐学的课堂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引人入胜的启发导入,扣人心弦的悬念设置,发人深思的巧妙提问,短小精悍的故事趣谈及形式多样的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都能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创设出乐学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乐于参与。

2、激励学生,创设自信的课堂氛围。

正确的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产生“主体意识”的重要环节。激励是升华学生情绪的一种驱动力,学生在参与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形成强烈的学习初因,创造自信的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奋发参与。

3、加强情感交流,创设融洽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极大的影响着教学的过程,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基础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教师走进课堂时面带微笑,用和蔼有神的目光看着学生,学生就都能从目光中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学习的欢乐,从而以良好的心境参与到学习中去。

4、促使人人参与,创设合作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面对全体学生,做到人人都参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小组合作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实现差异互补,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加强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质量。例如:教师可以把全班同学每四个人划分为一个学习小组,许多学习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进行分工、合作及角色的转换。学生有参与合作的情境,有了表演的机会,那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来了,就会主动参与探讨,自主开动脑筋,自动搜索资料,为参与做准备,那么一来,学生就能慢慢地在合作参与大情境中掌握学习的技巧,培养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因而教师要针对特定学习内容,选择最适合的教学形式,创设合作的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摆正教师的主导地位,变“教学”为“导学”。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更坦诚地指出“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教学生发现真理”。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那种“一种脸、一张嘴、一个调、一支笔”的旧的呆板教学模式,要精心的备课,钻研教材,分析学生情况,考虑教法练法;教师由过去的“讲演者”变为“表演者”,学生由以前的“听众”转为“发言人”,教师成了学生的组织者、监督者和帮手。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参与意识极浓的氛围中情绪高涨,自己吸收消化知识,运用自如,不是能很有效的增强记忆力吗?师生双方不是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吗?我们作老师的又何苦唾沫飞溅、苦口哑嗓的一堂课“填鸭”呢?为什么不做个可爱的导演去组织引导学生自己活动呢?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加以积极引导。1、引导学生自我确定学习目标。教师不必把课文分成大小不等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来解答问题。而是在教学中应从整体入手,让学生自我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选取自己最需要的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语文新课标中就明确有一个单元是由学生自选课文学习的。2、引导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因人而异,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习的能力。我在文言文《杨氏之子》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课文是由老师翻译,还是学生自己翻译?我让学生来选择,然而学生选用了小组合作翻译,那样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只是在学生不懂的地方要我帮忙的地方,我就去引导。同学们在自主、合作中显示出高涨的学习热情,这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3、引导掌握学习方法。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是自主学习的关键。学习一篇课文,引导学生掌握“整体感知――精析、研读――归纳、总结”[2]这样既见森林又见树木的学习模式是魏书生教给学生的“六步法”学习法就收到很好的实效,学生找到了方法,就有了主线,就能触类旁通,自主学习就如鱼得水。

三、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来改变教学的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通过学生的参与、互动、体验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以不断提高,树立学习主人翁意识。

1、构建开放式课堂。教师可以在不违背科学性、系统性原则下,不拘泥于原教材的编排,大胆、合理地运用教材,使其更具有探索性。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开发性的问题,能使学生展开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维活动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独创性,也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拓展参与式课堂。参与式课堂教学简言之就是: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有效参与,人人都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在参与中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积淀语文素养。老师可让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教学,包括学习计划的制定,课堂讨论题目的设计,发言提纲的编排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的基础知识,撰写小论文,编演课本剧,评价影视作品等,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使学生在自主参与的同时,学会知识、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存,最终能主动发展。

3、创设自学式课堂。自学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教材,自做读书笔记,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教绐学生自学的程序与方法,采用一读(将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脉络,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二思(看一看“预习提示”,读一读课后思考题,明确新课要学什么),三写(即认真读课文,深入思考,在文中圈圈画画,记下疑难,写下感受),四用(即使用工具书,迁移旧知识,初步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材,学全观察,学会发现,突出强调学生自学课本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观察问题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主体参与,自主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积极促进学生学习形式的改变,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篇8: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主体的实际活动, 指导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提高能力。”但我们实际中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此比较, 相差甚远, 很多学生不愿意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做着他们不愿意做的试题, 每天过着重复再重复的课堂生活。这些问题远离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真实感受, 小学语文课具有很高的人文价值, 充满了人性美, 而且是非常有趣闻的, 但我们的教学却充满了练习题、充满了无休止的重复再重复, 这与我们的课程标准是背道而驰的。在此情况下,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提出, 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课堂主体教学”模式强调应把学生当作课堂教学的主体, 把学生的发展当作教学的首要任务, 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学习的主动性;力图改变传统教学中忽视乃至压抑学生个性发展的弊端和结束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

二、模式研究的构想

(一) 模式的实验目标。

在课堂的教学中要不断地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使他们认识到他们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老师的教是为了学生们的学而服务的。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挖掘学生们潜在的学习能力, 创造条件培养他们在学习上的独立自主性和积极创造性;

(二) 模式的构想和制定。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环节主要包括六个步骤, 具体见下文。

三、模式实施的具体步骤

(一) “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六个步骤的具体实施。

(1) 创设情景, 乐学新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我们老师在上课前要告诉学生当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需要提升的能力。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可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 比如:利用多媒体课件、做游戏学课文、老师范读、分学生朗读等。根据每个单元的话题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 创设合理的学习情景, 为新知识的课堂导入做好铺垫; (2) 自读质疑, 提高能力:在语文课中, 朗读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那么使学生养成自读的习惯就是培养他们自学能力的重要一步。在教学目标和老师的引导下初步认识课文的篇章结构, 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并能自觉地针对重点词句加以圈点, 对自学的思考有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使用工具书的能力, 加强自学的引导; (3) 仔细品读, 积极讨论:在让学生自读后, 要让学生试着表达自己在自读中明白了什么, 使他们能够围绕教学的重要知识点, 运用老师所教授的知识熟读精思, 领悟课文的内涵, 品读语言的精妙与结构的完美。自读后的讨论提供了自我表现的平台, 他们的学习心得可以在这里进行交流, 不但可以最大限度地活跃课堂教学的学习气氛, 还能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4) 总结回顾, 自我提高:在讨论过后, 要启发他们整理所学过的新知识, 并总结课堂学习中用到的学习方法和规律, 以促进能力的提高和迁移。这就要求做到, 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自觉地回顾学习过程, 从而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5) 精心设题, 当堂讲评:每节课讲授完后要及时的布置练习题, 以巩固所学到的新内容。在练习的过程中要以质胜量, 抓住知识之间的纵横关系, 从而使知识向能力转化。教师应设计形式多样的、难度有梯度的练习题, 或者引导他们自己出题, 尽量当堂课的练习, 当堂课批改完成, 当堂反馈, 可采用面批、互批、自改、讲评等形式, 且以表扬为主; (6) 得法课内, 得益课外:仅靠课内教授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要想使学生更快地积累足够的语言知识, 加强课外阅读是非常有必要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增长学生的阅读兴趣, 还为他们积累语言素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可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推荐读物, 使学生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

(二) “课堂主体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操作的变通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是丰富多彩的, 我们常说“教有学法, 教无定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 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材和在不同的教学情况下, 教学方法要能够体现出灵活多变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模式不可一成不变, 而要有针对性和独创性。因此, 我们提出了“整体—部分—整体”的课堂教学基本策略, 设计了基本的教学模式, 并提出了按授课情境的不同, 相应地调节和变通方法。 (1) 对于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操作方式, 可以根据学生年级的高低采取不同的变通方法, 并逐步提高教学的难度和加大他们的自学能力。对于低年级的学生, 可增加自读提示和学法指导, 加强对字、词、句及看图、朗读、说话、表演等的教学;对于中年级的学生应该着重选择和增加自然段、简单的语篇结构及背诵、复述、读写结合、有序表达等项目的教学;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应对较复杂的语篇结构, 文章的行文方式, 把握篇章的中心思想, 体会所表达的情感, 认识新的事物等教学内容, 加强教学; (2) 对于具体的操作内容和方式, 则要侧重体会语文表达的情感, 加强理解句子的内涵;侧重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归纳总结文章的中心大意;侧重文章结构方面的把握, 对文章的整体认识要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结论

1.在课堂的教学中, 师生关系是永恒的主题, 也是教学过程中的基本人际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自己所担任角色意识的改变, 不要把自己定位为课本的宣讲者, 而应力争成为研究性教师, 学会与学生交朋友, 并与学生打成一片。其次, 应该改变“一言堂”和“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 把老师在课堂上的“独唱”变为有学生参与“伴奏”的合唱。

2.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目标和任务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 以教会学生学习为课堂教学的主题, 强调学生在“课堂主体教学”模式下,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责任编辑:龙大为)

2012.10 60

摘要:在文章中作者主要阐述了“课堂主体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六个步骤。并提出了“整体—部分—整体”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及在其他情况下的调节与变通的方法。

上一篇:中信集团核心价值理念下一篇:2023检验中级专业技术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