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导学案实例

2024-06-30

小学语文导学案实例(精选8篇)

篇1:小学语文导学案实例

小学语文导学案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指出,未来的文盲就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1、什么是学案?

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学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依据五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当堂检测评估—课后拓展延伸。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2、学案与教案有什么区别?

学案:是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主要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学习实际考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学。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力求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主人地位上来。学案是师生共用、共同参与、良好互动的载体。

教案:主要从教师自身如何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怎样传授的角度来考虑,重在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教案是教师独有,不给学生使用的。

3、学生提前了解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有什么意义?

明确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能做到课内明确任务,课后复习有方向,提高自主学习效率。教学的重点、难点又是启发学生思维探究的最佳切入点。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能给学生一定的思维启示(如观察、对比、推理、归纳、讨论等)。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培养学习能力。

4、开展学案导学的主要过程是:

1)出示学案,学生自学。课前教师首先要把文本或多媒体学案及时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明确重点、难点,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文本,思考重点问题,努力完成预习目标和部分导学目标。其次,教师进行适当辅导,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告诉学生学案中那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第三,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问题的地方做好记录,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走向课堂。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提高学生自学的有效性。

2)自学检测,讨论交流。课堂导学前,教师要对学生自学的结果进行汇报交流,检测、反馈学生的自学成效,了解学生自学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对不能解决会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导解释疑问时帮助学生解决。

3)精讲释疑,当堂训练。精讲释疑是学生在自学检测、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精讲释疑,首先内容要精,要有针对性,应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教师设计的问题开展。其次方式要精,要有启发性。要克服满堂灌、满堂问,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三,训练要精,要加强针对性的当堂训练,及时检测学生记忆、理解的程度,既要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校正,做出讲评。讲评时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5、如何引导学生使用学案?

1)拿到学案后根据其导学题目认真进行预习。所有同学必须要解决学案中基础部分,然后可以做提高题,对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老师提高。在完成学案时做到:自觉、主动、独立。

2)课堂学习时要适当做些方法、规律等方面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

3)每隔一段时间后将各科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6、学案导学中如何有效落实教师的导?

1)指导学生的自学。要善于结合具体自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效果。

2)指导学生的交流。积极引导学生有组织地开展合作交流活动,争取能在小组内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解决,并形成共同的学习成果和共性的问题。

3)引导学生的质疑。对学生学习中的共性的问题或疑难问题,要善于在解决的方法上给予引导,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4)引导学生的小结。要善于通过对学生学习小结活动的引导,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完善学生的学习活动。

5)辅导个别学生。在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要加强对特殊学生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在学习态度、方法及知识技能等方面达到应有的要求。

7、导学案使用过程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1)凡是有导学案的课节,教师一般要提前一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并可布置学生预习。

2)教师不仅要使用导学案,更要创造性地使用导学案。教师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导学案,可以变化其中的某些环节,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更易于操作,不可一味地照搬照用。

3)导学案上的自我检测题,教师要及时批改。4)指导学生整理和保存好学案。小提示:

1、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

2、导学案问题的来源。(预设性问题与生成性问题)

1)教材中的重点、难点;

2)用日常检测中发现的知识缺陷与漏洞;

3)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4)教师自己最想讲的知识;

5)课堂互动中生成的问题。

3、课前预习

(1).没有预习的学习是低效的。以前多部分学生没有养成预习习惯,少部分学生能够预习但没有习得方法,不能突出学科的特点。这样学习起来,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道自己该学些什么,想学什么,只是被动的接受和等待。导学案的预习能够给学生明确的指导,使学生能抓住语文学习的关键点,自主地进行预习,在投入到课堂教学学习之前已经对学习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同时因为有了问题急于想求得伙伴或教师的帮助,急于想解决问题,所以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2).检查预习的环节:学生小组交流学案上的预习题目,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掌握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不足之处。对于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障碍及疑难之处,教师要在随后的教学中进行点拨。此环节,教师要做好三点:解决基本问题。所谓的基本问题就是扫清阅读障碍的字词,要处理的准确扎实;强调中心问题。预习中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充分重视、明白、理解,为下一环节的合作探究做好铺垫;强化集中的问题。大家都容易出错的问题一定要强化解决,哪怕是一个字的读音,也要做到事无巨细的弄准确,不留预习上的的死角,这也是堂堂清的具体体现。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导学案备课模式

“导学案”备课的基本模式:“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1、周六备课

了解学生,疏通教材,从纵横两方面把握知识体系。

2、集体备课

备课组长提前两周召集全体组员就一周内所要讲的内容进行说课,着重围绕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等方面内容。

3、轮流主备

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备课组长将内容进行分工,主备教师提前一周拿出“导学案”初稿,并交给备课组长审查修改;备课组长将一周的“导学案”草稿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

4、课前备课

上课前一天将“导学案”发至学生,正式上课前收齐后适度批阅,任课教师对“导学案”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完善。

5、课后备课

师生共用“导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导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

6、整理成册

备课组长负责将“导学案”整理成册(本组内保留电子稿),作为本备课组的教案,每学期交教导处一份,以备检查和存档。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

2.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利用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全力以赴,激情参与,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经过对比学习,体会出两首诗词都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但思乡的缘由、表达的方式、语言特点是不同的【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疏通课文大意

2、要充分预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勾画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语句,自主进行解释和翻译

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自主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知识链接】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北宋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他的父亲一生只做了几任地方州县官吏,最后死于通判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任上王安石的青少年时代是在父亲身边度过的,因此,他视南京为第二故乡年轻时,中进士宋神宗时,任宰相,推行新法因受到守旧派的反对,被迫离职回到江宁,最后忧愤而死由于他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倔强的性格,其诗常以梅花、苍松、劲竹相比,善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诗句,情真意切其诗文有不少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人生抱负他的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遒劲清新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

张籍(767—830)唐诗人字文昌,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少时侨寓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十五年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故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又因其家境穷困,眼疾严重故孟郊称他为“穷瞎张太祝”张籍是韩愈的学生,其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得白居易推重,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有《张司业集》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词人本名成德,为避太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乾清门侍卫他是清大学士明珠的公子,文学成就以词为最共存词三百四十二首,尤以小令见长,时人誉为“清代第一词人”,词集名为《纳兰词》著有《通志堂集》 【自学导航】

1.我能背诵一首思乡的古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三首古诗,给带点字注音

一水间()

数()重()山

照我还()

意万重()

洛()阳

榆()关

那畔()行

千帐()灯

风一更()

3.运用积累的学习方法,自读古诗画出不懂的问题

4.解释诗句中带点字词的意思

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的意思是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整句诗的意思是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5.自己多读几遍这三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6.认真朗读三首古诗,把你认为最能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抄写下来透过诗中哪些词语,你能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可以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还可以写写简单的批注

《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 【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再读《泊船瓜洲》和《秋思》两首古诗,想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可以在你的书上写一写,组织好语言在小组内说一说

2、《泊船瓜洲》诗人所在的瓜州与他的故乡南京是近还是远?为什么?这与作者有什么关系呢?

3、你喜欢《泊船瓜洲》和《秋思》两首诗中的哪句话?为什么?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好?你认为还可以用哪些词表示?把这些词放入诗句读读、想想,结合课后资料袋想象画面,体会哪个词用得更好?为什么?

4、是什么勾引起了诗人张籍对家乡的思念呢?作者在洛阳城里都看见了什么?又做了什么?请你也来感受张籍这说不尽、叙不完的思乡情自己练习朗读,把你的体会充分地展示出来

5、细细地品读《泊船瓜洲》和《秋思》两首诗,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练练测测】

1、读《泊船瓜洲》填空

作者当时船停泊在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这里离他的家乡并不远诗中的“绿”字可以换成、、等字,但“绿”字更加传神,“绿”字让

我们

等描写春天的词语,还想到描写春天的诗句

3、王安石评价《秋思》时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请找出来抄一抄

4、当一回小诗人,推敲推敲,琢磨琢磨,该用哪个字合适?并说说为什么

(1)、红杏枝头春意()(旺、闹、浓)

(2)、风乍起,吹()一池春水(动、皱、翻、起)

5、默写《秋思》 【能力提升】

1、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抓住“见秋风”“欲作”“意万重”变成“写家书”片段,或者抓住“复恐” “临发”“又开封”变成“送家书” 将《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2、搜集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歌曲,在班级展示(选做)说勤奋

四年级______班学生姓名___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我能牢固把握课文中的9个生字以及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我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能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4、我能初步了解说理文的篇章结构。

二、自学引导

1、自学生字词语

(1)生字我把握。①生字我会读!()()()()()遍 枕 稍 末校 ②形近字我巧辨。编()稍()期()拙()遍()梢()基()础()

2、理解词语、句子

①重点词语我理解。(在课文中标出这些词语并作批注)境界 滚瓜烂熟 名列前茅 毫不气馁贡献 ②重点句子我理解。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灌溉出来的。

”的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的意思是:________

3、课文内容我理解

(1)司马光勤奋的故事我理解。(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知道司马光勤奋的?)

(2)童第周勤奋学习的故事我理解(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知道童第周通过勤奋并取得成功的?)(3)两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4、搜集资料

搜集司马光、童第周、华罗庚的补充材料和中外靠勤奋成才的人的故事以及搜集与勤奋有关的名言。

三、合作探究

1、小组内汇报交流(1)我学会了什么?选择自己重要的收获简要的写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班展示的内容(1)各小组展示收获。

(2)各小组质疑问题,分小组讨论。

3、重点探究

(1)怎样理解“勤奋”?是不是“废寝忘食”不吃、不喝、不玩、不睡、就是“勤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文章开头摆出了观点,中间展示了论据,最后作总结,整篇文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假如我们要写一篇母爱伟大的文章,你会怎样写呢?

四、拓展阅读

1、主题阅读

古代名人勤学的故事 悬梁刺骨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

2、资料袋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主编《资治通鉴》。在编纂的19年时间里,他把全部精力放在这部著作上面,天天工作到深夜,身体十分衰弱。由于在史学方面的巨大贡献,他被公认为我国历史上闻名的史学家。童第周(1902—1979),中国现代实验胚胎学家。他出生于浙江省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由于家景贫困,17岁才进入校门,大学毕业后,他去比利时留学,获博士学位后,回到灾害深重的祖国,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他从事实验胚胎学的研究近半个世纪,是我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

篇2:小学语文导学案实例

执笔:

审核 :

审批:

学案编号:

授课人:

授课时间:

姓名:

班级:

小组:

课题:祖父的园子

课型:

新授课

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1.我会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我能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童年的乐趣。【学习重点难点】

1、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2、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写作方法。【知识链接】 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女作家,原名张迺莹,曾用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县人。幼年丧母。1927年在哈尔滨市第一女中读书,开始爱好文学和绘画。1930年,为反对封建包办婚姻,逃离家庭,开始过流浪生活。1932年到达上海,与鲁迅相识,来往密切。1933年写了《跋涉》、《旋风》等短篇。1935年她的代表作中篇小说《生死场》出版,这是最早反映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生活和斗争的作品之一。它引起当时文坛的重视,鲁迅为之作序,给予热情鼓励。1936年去日本养病,写了短篇小说 《牛车上》、《家族以外的人》、《孤独的生活》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回国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写了散文集《旷野里的呼喊》。后应李公朴之邀到山西临汾,在民族革命大学任教。她于1940年去香港,抱病勤奋写作,完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作品。1942年因患肺病逝世于香港。

她的作品还有《马伯乐》、《小城三月》,短篇集《牛车上》、《朦胧的期待》等。1958年出版了《萧红选集》。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火烧云》是她写的一篇散文。【学法指导】

1、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并读通课文。

2、细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童年的乐趣。【自主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3、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

【合作探究】

你认为祖父的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来的?并在书上注上批注。

2、重点品读课文第17自然段,思考: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从哪些句子里读出来的?

3、领悟表达特点。

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整理学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

【达标测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照例子写词。(1)例:(嗡嗡)地飞着

()地响着

()地叫着

()地下着(2)例:蓝(蓝悠悠)黄()

红()

绿()

白(3、摘抄课文中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篇3:小学语文导学案的设计原则

一、导学案的设计要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改就是要让学生喜欢识字, 喜欢阅读, 喜欢交际, 对说话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应想办法让自己设计的导学案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并使其长久保持。教师在设计语文导学案时, 要想办法让学生动起来、说起来, 让导学案有一定趣味性。首先, 要全面了解自己学生的学业状况、兴趣爱好, 在导学案的设计过程中多点激发兴趣的内容, 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基点, 让兴趣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将枯燥乏味的导学案变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知识, 使学生乐于完成导学案, 从而做到因材施教。其次, 导学案作为学生学习课文的路线图, 在重难点的突破过程中, 设疑是相当重要的。设疑应考虑知识的层次性和个性的差异, 导学导练要有适当的梯度, 既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 又要让中等生看到激励, 还要让学困生看到鼓励,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兴趣学习, 并在最近发展区内自主探究, 获取知识。鉴于此, 教师要勤于学习, 乐于钻研, 倾力实践, 在教法与学法的最优化方面动脑筋、下功夫, 精心设计, 抓住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积极参与, 用最大的能力去学习。

二、导学案的设计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教学中占主体地位, 语文课程必须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以促进其身心发展。导学案就是教师提供给学生做到自主学习的具体方案和平台。笔者曾经没有意识到导学案的重要性, 课堂中虽然有小组合作学习, 但大多数的讨论是上课时即兴提出的, 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相当少, 常常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但是在使用导学案后, 确立了“教学生本”的理念, 真正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 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课堂不再全部是笔者的“天下”, 讲台已经变成学生学习的舞台。学生通过导学案, 在预习过程中找到自主学习的方法, 获得部分知识,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切磋, 人人参与, 取长补短, 这种学习方法更容易让他们获得新知。实践证明:学案导学的方式确实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强化一课一得的效果, 让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能力、方法、习惯的价值体系。

三、导学案的设计要以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为依托

我们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如果在教学中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 学生读书只是向课本和教辅寻找答案, 不能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也就不能真正地“学会”语文。既然如此, 导学案作为学生学习的“方向盘、指南针”, 就要充分发挥“导”的作用, 体现出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同时, 运用导学案要摒弃一些“虚伪”的东西, 比如一些过大或学生不易理解的学习目标。教学中设计导学案时要有一定的“留白”, 没有“留白”的导学案会禁锢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会让课堂失去生成、失去生机。在导学案的设计中, 不仅要考虑学生是否学会文本知识, 还要考虑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的精神, 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朗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这样才能具有科学性、现实性,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才能体现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综上所述, 小学语文导学案是以学生为本, 由教师集体整合语文课程的各种资源, 依据学生的“学情”再结合“教情”而设计的吸引、引导学生“学”和指导教师“教”的实施方案, 是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进而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它可以让学生当“老师”, 在课堂上解放出教师, 也使学生在课堂上变得胸有成竹, 信心百倍, 进而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

篇4:小学语文导学案实例

“导学案”承载着教学改革

“导学案”与传统的教案不同。传统的教案是从教师的“教”出发,重在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强调的只是传授的结果而非学生“学”的过程。而“导学案”的制定是基于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力求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上来。学案是师生共同参与、良好互动的载体。

“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是学生学习的起点,也代表着需要“达到”的目的地。“导学案”集中体现以“生”为本,以“学”为出发点。一份好的”导学案”既能承载学生的学习目标,又能强化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是一个学科知识的循环系统。它能保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并逐步升华为一种学习能力。

因此,对“导学案”设计模块的研究无疑将会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探索出新的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合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自主实践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

“导学案”是实践积累的结晶

“导学案”是一种新的尝试。面对这一新模式,笔者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借鉴了有限的范本,但更多的是,开始了自己的思考和研究,如何让“导学案”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老师教学的左右臂,通过一节节探讨课,笔者由最初的迷惑,到现在已经有一些成绩,经历了很多个日日夜夜的思考。

笔者以《一夜的工作》为例,先后有三四位老师以阶梯式的无私,传递着交接棒,笔者站在前一位老师的肩膀上,将“导学案”的研究和运用进行下去——

第一节课告诉笔者,“导学案”不同于前置性作业,不是简单的预习;第二节课,笔者知道了“导学案”,导在前,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引路人,更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同伴,是学生学有所得的呈现;第三节课,笔者又知道了,“导学案”诸多问题和环节模块的设计,要紧密结合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点,结合过程的可操作性,完成的实际有效性,要求更加务实,去掉那些繁琐的、华丽的雕琢,呈现一个本色的语文课堂……随后便又有了《猴王出世》《和田的维吾尔人》《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日渐成熟的“导学案”设计。

可以说“导学案”的试用,让语文课堂的教学更加有条理,更加有效,用最短的时间,促成学生最大程度知识的积累,能力的锻炼和形成,它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这些作用的获得肯定离不开一份好的“导学案”的设计,这需要设计者仔细钻研教材,积极扩充课外知识储备,观察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明确当堂的学习重点,科学严谨的教学设计,这些才是后续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一般“导学案”要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预设、学法指导或知识链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测评反馈、课后反思几个环节构成。本着一课一案的要求,笔者力求每个“导学案”的分量适宜,既不能过简,也不能过繁,要合乎实际操作,有实效。通过一节节研究课的实施开展,我们不断地从课堂中发现问题,从学生的学习反馈中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易稿、改稿再改稿的反复实践,我们最终确立了以“课前预习——课堂交流——当堂反馈——课后拓展”四环节为主的导学模块,同时辅以“我的学习我做主”“我的问题我解答”“学习成效我知道” “我的积累齐分享”的个性化副标题,使学生由被动的“我听”,变为积极的“我学”。

为了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还尝试在“导学案”中设计“方法小贴士”“温馨提示”“特别推荐”等栏目,以帮助学生产生高质量、高效率的学习效能,体现“主体张扬”“兴趣持续”“交往真实”“思考质量”“生成能力”。

“导学案”为语文教学带来活力

有了这样的“导学案”模块编写模式,在实际的教学中,它能被学生接受以及提高语文学习素养吗?为了科学地把握学生在这一实验期间变化,我们采用分层取样的方法选取了实验对象,并设计了用来检测实验结果的检测项目:兴趣、储存量,“导学案”展评,学科成绩等,其检测的工具有调查问卷、检测表,测试题,“导学案”展评,形成性试题。检测的方法包括调查记录和阶段测试。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导学案”,需要的是老师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不怕苦,不怕累的钻研精神,才能取得今天的成果。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已广泛实施和运用,它独有的优势为传统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活力,同时,也不能忽略传统语文教学为我们所留下的宝贵财富。在“师”与“生”的交互作用里,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导”与“学”,才能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爱学、想学的课堂。一切都在发展,语文教学也不例外。语文教学的领域是广阔的,教师只有不断地去探索,使学生们为它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地魅力所吸引,诱发其说与写的热情,培养其感知美的能力,才能使语文教学内容与形式不断更新。

篇5:如何设计小学语文导学案

一、处理好“教案”与“导学案”的关系

“教案”侧重在“教”,是教师实施教学的流程图;“导学案”侧重在“学”,是学生在教师有效“导”的前提下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线路图。从另一个层面上说,“教案”是“纲”,“导学案”是“目”,“纲”举“目”张,“导学案”必须是教师依据“教案”和学情,通过问题引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案”是“唇”,“导学案”是“齿”,“唇”“齿”相依,“教案”与“导学案”应水乳交融,相互辉映,一旦脱离,则“唇”亡“齿”寒,导学案将失去其应有的作用。

二、导学案课堂必须“始出问题,归于问题”

1、课堂应该以问题为楔子,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课始,反馈导学案预习效果。梳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教师要敏锐地提取出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本节课探究的重点。以此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特别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引导学生深入课文,抓住关键词句,在反复读悟中解决问题。这样既保持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即语言文字的训练),又发挥了导学案的导学功能。

2、课堂呈现的问题应该“激兴趣、低起点、层次化、贴生活、重体悟”。兴趣是生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问题应该引起学生探究的渴望,不能深,不能让学生无从“下口”,要有“问题一出来,课堂一锅粥”的热烈探讨气氛。要学生参与程度最大化。围绕教学目标,问题逐渐纵深下去,体现出层次性。要努力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

三、导学案课堂新授课的课堂结构

第一课时(五环节)

环节一:预习展示,梳理问题

新授课开始,开展小组互阅互批,小组推荐代表汇报展示预习成果。教师要利用课前对导学案中学生问题情况的掌握,有机调控集中梳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环节二:呈现问题,明确目标

学生提出的问题大约有不懂的词语、课文主要内容、重点语句的理解。有的问题学生相互能够解决,有的一时半会无法解决,需要通过学习课文来解决,如课文的脉络层次、主要内容等,就可以明确为课时目标。重点语句的理解一般放在第二课时。

环节三:梳理课文,初步学习

先要通过多形式的读整体感知课文。放手让学生自行探讨,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形式来解决,结果趋于合理即可,不强调答案的唯一。在理清课文脉络的主要内容后,一般要新授一段。应该通过语言文字训练以及读悟来捕捉课文内在信息,获取知识,培养思维和能力。

环节四:检测反馈,再次巩固

依据课时目标检测本课学生所学情况,内容实在,形式多样,有层次性,个别问题有一定的挑战性。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个清晰的整理和巩固。

环节五:总结收获,布置预习

这个环节可以小组评价团队学习收获与个体自我评价学习收获结合,小组和个体相互借鉴,促进整体发展。布置预习内容,为第二课时新授课做准备。

第二课时(四环节)

环节一:预习展示,呈现目标(问题)

第二课时预习问题的设计应该围绕课时目标,学生在导学案中自学出的成果可能并不完善甚至不正确,这恰恰是我们课堂生成的绝佳资源和开展训练的课时目标。

环节二:问题引路,展开自学

以学生的问题作引子,开展课堂学习活动。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自主学习,教师要融入学生的自学活动中,注意个别交流和观察,做到心中有数,为有效导学和课堂调控奠定基础。

环节三:合作交流,展示矫正

开展必要的小组合作探究,推荐小组代表发言,采取个体补充和小组相互补充使学生参与面最大化,使问题明晰化。

环节四:检测评价,固学收获。

检测内容丰富,具基础性与思考性,反馈以集中交流、学生自主矫正与教师点拨辅助、评价促进深化进行。以畅谈收获巩固学习成果为结。

四、导学基本策略

1、教学方法。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前提,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学,自由讨论,自我反思。让每个学生说起来、动起来。注重学法指导,点拨适时恰当。注重学生学习形式的多样。如读,可以轮读、互读、评价读、个人读、小组读等。评价方面,如互评、小组评、全班评、师生共评等。

篇6:小学语文导学案实例

学习目标

(1)会写课文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3)通过感情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来写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中“梦”的含义。

重难点

本文的学习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凡卡的悲惨命运,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结尾句子的含义。难点是体会课文对比、衬托的写法。课前准备:查阅资料了解契柯夫的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一、预习导航:

1、课文导读

这篇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文章语言生动、形象丰满、情真意切。选编这篇课文,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通过学课文对外国文化有初步了解,关注人物的悲惨命运;二是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三是进一步激发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

首先交流一下读书方法: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内容和形式比较复杂,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突出重点和难点。首先请同学们快速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线索,接着认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的哪几个小节最能反映凡卡生活的悲惨?反复读这些段落,画出反映凡卡悲惨生活的句子,把自己的体会标注在书上,并把自己的感受和同学交流,同时提出自己的疑惑或课堂要研究的问题。最后试着完成基础达标的内容。如果学有余力还可以尝试完成“挑战自我”栏目中设计的问题。相信你能行!

2、基础达标

(1)、看拼音写词语。

Shēngxiùróuzhòudúdǎpiãzuǐxiázimāpíngchōuyâcuōyānyâzhànshuǐ

(2)用“V”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模(mómú)糊结(jiējiã)实捉弄(nònglòng)...

模(mómú)样结(jiējiã)束弄(nònglòng)堂 ...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①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去酒店打酒。...

②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 ..

③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4)在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前打“V”。

凡卡在信中回忆了乡下的生活,是因为:

① 乡下的生活很幸福。

② 乡下的生活虽然很艰难,但在凡卡看来,和爷爷在一起生活是多么自由、快乐,那么值得怀念。

课文的结尾写凡卡做美梦,是为了说明:

① 凡卡寄出信后非常高兴。

② 凡卡十分想念他的爷爷

③ 在那样的社会里,凡卡追求自由生活的愿望只能是个梦,永远不能实现。

(5)课文通过这件事,反映了

(6)课文是按着过记叙的,先写接着,最后。

3、我的疑惑:通过读书我有以下几个问题要和同学探讨:

疑问一 :疑问二 :

4、挑战自我:

(1)、凡卡在给爷爷的信中都写了哪些事?其中哪一件事写得最具体?

(2)、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三、拓展阅读

巴尔扎克和他的老师

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作家,他成名后,一度过于自信,处理事情有些轻率和武断。有一件事情深深地教育了他。‖

一天,一位满头银发,拄着拐杖的老太太前来拜访巴尔扎克。一进门,老太太就拿出一本陈旧的小学生作文本递到巴尔扎克的眼前,说:“亲爱的巴尔扎克先生,我想请教你一件事,请你仔细看看这本作文本。”巴尔扎克接过作文本看了起来。老太太接着说:“看完,请你告诉我,这孩子的作文水平怎么样?今后的前途如何?”

巴尔扎克很奇怪,看了作文,又看了看老太太,问道:“您是孩子的母亲还是奶奶?”

“都不是,先生。”

“那一定是亲戚?”

“也不是。”老太大连连摇头。

巴尔扎克语气肯定地说:“那么,请让我直言相告,看吧,书写潦草,说明态度草率马虎;文句欠通,可见学习很不用功。这孩子今后绝无成就。”

“当真吗?”老太太十分惊讶,“巴尔扎克先生,可你现在已经是大名鼎鼎的作家啦!你没看出自己的笔迹吗?这可是你当小学生时用的许多本中的一本呀!”

“啊,原来是您呀,我可敬的老师!”巴尔扎克满面羞愧地站在老师面前说:“谢谢,真想不到事隔多年,您竟保留着我童年时代的作文本,今天又为我上了深刻的一课。”

老师欣慰地说:“唉,我只感到过去的工作还没干完,今天也算了了一件心事。”‖

从此,成了名的巴尔扎克无论写作还是待人接物,处理日常小事都不再那么轻率和武断了。‖

1、在文中找出两个褒义词和量的个贬义词

褒义词()()贬义词()()

2、巴尔扎克为什么问老太太是不是孩子的母亲、奶奶或者亲戚?

3、老师听了巴尔扎克的话后,说他今天也算了了一件心事,这件心事指的是什么?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请简要的写一写。

四、作业及活动设计

1.课文在凡卡熟睡并做着甜蜜的梦的时候结束了,但梦总是要醒的,凡卡睡醒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

2.契诃夫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不仅为我们塑造了“凡卡”这样一个令人难忘的形象,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同学们以后可以去读读他的其他作品。

五、相关链接

篇7:小学语文导学案实例

一、教师讲解“赶、题”两个汉字的书写特点

“赶”、“题”为左下半包围结构的字,被包围部分“干”、“页”,要稍稍往右一些,以求重心的平衡。“干”、“页”本身要写得紧凑一些。

二、教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

1、认真观察笔画特点,注意动笔姿势。

2、学生习字。

三、学生自由练习书写

教师先讲清写字和描红的要求,再指导学生观察字形特点,最后描红。

四、教师巡回指导

篇8:小学语文导学案实例

伴随着推进“主体参与”课堂文化建构,“导学案”应运而生。“导学案”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备课组团队的发展。它从学生的发展出发, 能使课堂结构简洁明了、清晰自然,体现学科特点。引导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基本完成学案所设计的学习任务,达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目的。让学生感受到自主学习的快乐,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导学案也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真正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导学案在小学语文精读课上发挥的作用已经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它基本分成四个板块:课前预习、预习反馈、课堂探究、当堂检测。为了保证精读课的效果,导学案的设计至关重要,在设计导学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

导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表述要明确、具体、可测。兼顾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设计。牢记行为主体是学生。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及表现程度不能缺。体现的学习目标要依据本学科《课程标准》和学情制定。同时根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具体学情等因素统筹兼顾。

以冀教版小学语文第10册第五单元精读课《跨越百年的美丽》为例,确立教学重点如下。

(一) 学会认读10个要求会认的生字, 掌握会写的生字。

(二)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大体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以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三) 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和人格魅力。

这些教学目标的确立都是根据教学内容来的, 体现了三维目标的立体性, 是教师上课的依托。把握了这些教学目标, 也就把握了精读课文的重点。

二、基础性原则

导学案的设计应该体现面向全体、照顾大多数学生发展水平的特点。所以在导学案“课前预习”环节尤其要注重基础,主要是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扫清字词方面的障碍,了解本文作者或写作背景的相关常识。

以小学语文冀教版第10册第五单元精读课《跨越百年的美丽》为例,在“课前预习”时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作者点击

1.居里夫人生平简介。(略)

2. 居里夫人的小故事。( (1) 专心学习的小居里。 (2) 简朴的生活。 (3) 淡泊名利的科学家)

(二)基础检查

1. 看拼音写词语。(略)

2. 重点词语读一读,再写一写。(略)

(三)用自己常用的方法解释词语(可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

卓有成效、烟熏火燎、一如既往、迄今、驾驭

(四)熟读课文并思考

你认为居里夫人的“美丽”都指哪些方面?

这份导学案的预习部分从作者介绍到字词基础,让学生能更准确地把握课文,对居里夫人有了更完整深入的认识,进而为学生接下来的课堂探究做好了铺垫。只有注重了基础的导学案才能真正发挥实效性,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为深入走进文本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方法性原则

设计导学案时应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基础。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学生能够用已学过的方法,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引导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的同时,应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通俗易懂地告诉学生怎样读教材。不是搞题海战术,堆砌练习题,而是交给学生分析和理解的方法技巧。

以冀教版小学语文第10册第五单元的精读课文《“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例,课文通过描写科学家邓稼先“在病房里”“公共汽车上”和“天安门广场上”这几个场景,展现了邓稼先执著追求科学,忠诚于祖国和人民的崇高品格。在导学案的“课堂探究”部分设置了一个环节:“自读课文:课文中描写了哪几个场面?”通过品读课文中的场面描写,指导学生认识场面描写的重要性,进而指导写法。这样既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让学生掌握了写作和理解课文的方法。

四、探究性原则

教师在集体备课时,确立精读课文的教学重点很重要。在设计导学案时,应根据课文内容,在“课堂探究”环节设计一两个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以此为依托,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模式,让学生真正思考进去,交流起来。

如在教学冀教版小学语文第10册第五单元精读课文《最佳路径》一课时,我设计了两个探究性的问题。

(一) 格罗培斯受到什么启发设计出最佳路径?

(二) 年迈无力的老太太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课堂教学紧紧围绕探究性问题展开, 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通过探究问题的设计, 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这也是集体备课时讨论的重点, 要求教师务必依据学习目标、吃透教材。

五、拓展性原则

语文学科和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设计导学案时适当的拓展可以起到对新知识、新能力举一反三,进而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拓展时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向整部作品拓展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作品选自中外名著,由于容量限制,有些中外名著只能选其中的一小部分,这就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原著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冀教版小学语文第10册《猴王出世》这篇课文,教学时就可以利用课外拓展向学生推荐阅读《西游记》,实现由读一篇到读一本的过渡。

(二)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或同题材作品的拓展阅读

著名作家,我们需要推荐他的其他作品,丰富学生的头脑,也可以选择同类作品进行推荐阅读。如学习了冀教版小学语文第10册课文《匆匆》之后,向学生推荐朱自清的其他作品,如《荷塘月色》《背影》。

(三)结合文中训练点进行写作训练

如《“两弹元勋”邓稼先》中的场面描写就是学生写作训练的最佳训练点。

上一篇:销售公司员工培训下一篇:密码安全保密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