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中的心理描写

2024-05-13

写作中的心理描写(精选9篇)

篇1:写作中的心理描写

写作指导:心理活动的描写

一、导言

同学们又到了我们一周一次的有感而发交流课时间了,大家此时心情如何?谁能说给大家听一听。(预设:兴奋、紧张)能不能将这种紧张说的具体点呢?(学生自由发言)

刚才我们所说的想法、情绪、感受正是我们常说的心理活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心理活动描写”)

二、欣赏名作片段,进一步感知心理活动描写的作用

师:在很多文学作品中,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作者常常把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得很细腻,使读者感同身受,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个片段。

出示片段: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我不敢朝他那边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活活地烧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了。我的心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

背景介绍:这是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当中的一个片段。在一次战斗中,邱少云和战士们,为了在天亮前,攻下敌人占领的高低,潜伏在山坳里。当时,邱少云隐蔽的很好,但一颗敌人的炸弹落在他的身边,野草烧着后,火迅速蔓延到邱少云的身上。为了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邱少云纹丝不动,当时,作者就在他身边几米处,亲眼目睹了整个过程,写下了这段文字。

大家自由的读一读。

同学们,你们读出了作者什么的心情?(担心,紧张,矛盾,害怕,心痛„„)

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体会到的?(绷得紧紧的、担心、不忍、不敢、忍不住、盼望、像刀绞、眼泪„„)师总结:有时候我们看似很普通的字眼,往往就能表达我们的心理活动,这样的心理描写恰恰又能使我们的文章,更加真实、生动、感人。

三、创设情景,表达心理活动

其实,在作文当中,我们也能抓住心理描写,让自己的文章更出色。

比如说,我们刚刚经历过的期中考试,不管是在考前,考试时,考试后,我想每位同学都有着激烈的心理活动。我们再来看一个片段。出示片段:语文课开始了,老师准备把批好的试卷发下来,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你们觉得在哪些地方可以加入心理描写? 生说:„„

(发卷前,发卷时,发卷后,一看不及格等)大屏幕出示片段 明天就要期中考试了…… 考试的时候……

师:大家说的都很精彩。那么,谁愿意上来交流自己的作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在本子上做好点评。师适时点评(学生在欣赏他人作品的基础上,修改自己的作品。)

四、总结

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有失望,有难过,有伤心,也有高兴,把这些情感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就是我们的心理活动。请同学们在今后的课外阅读中多注意心理活动的片段,领会不同的心理描写方式所带来的阅读感受,这可以让我们笔下的人物更加形象、生动、鲜活。

师:老师这里还有几个练笔,同学们可以在课后试着写一写。

(1).运动会上,你是800米的种子选手,大家都把夺冠的希望放在你身上,此刻你正站在起跑线上„„(2).运动会上,你是800米的选手,你只是个凑数的,老师和同学都把希望放在你的同伴身上,此刻你正站在起跑线上„„

(3).昨天你忘了写作业,老师叫你到办公室,此刻你正走在从教室到办公室的路上„„(4).上课时,老师要记笔记,你正要拿起笔,却突然发现它不见了,刚才明明在的呀„„(5).上课时,你同桌的笔不见了,他拿眼睛瞟着你,此刻你„„

篇2:写作中的心理描写

(一)、内心独白法。

例1:这时我等得有些慌了,心想:妈妈究竟去哪了呢?她为何这么晚也没回来呢?也许去姥姥家了,也许碰到同事了,也许„„我摇摇头真的不敢想下去了。

问题1:读一读,看你能从这些具体的描写中,体会到什么?

例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9自然段。问题2:读一读,体会作者怎样的心情。这是一个同学在语文课上,老师即将把试卷发到手时的心理活动。

特定情景:“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问题3:怎样运用内心独白法把“紧张”表现出来呢?思考一下,马上请同学来说说。看看,我们有同学是这样写的。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要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老师开始发试卷了,我的心脏已经跳到嗓子眼了。我忐忑不安:怎么办?怎么办?这下我完了,肯定考砸了,老师会怎么骂我,妈妈会怎么唠叨?还有爸爸,对了爸爸出差了,但妈妈会不会„„天呐,我不敢再往下想了。试卷不知什么时候到了我的手上,我闭上眼睛,颤巍巍地拿着试卷让同桌读给我听,“84分!”我一下子瘫倒在座位上。

小试牛刀一:你来试着用内心独白法把特定情景中“紧张”、“怕”的心理写一写。(即写即展示,下面练笔皆如此法)

(二)梦幻描绘法

(1)梦幻描绘法:即借助梦境幻觉来反映内心世界。幻觉能折射出人物的心愿或思想感情。人在特定的状态下,耳边或眼前会出现虚幻的画面或声音,而这些往往是自己最想或最怕听到和看到的,如果将这些内容详细准确地描绘出来,就是当时人物内心的最好写照。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例4:我心里无比激动,好像听到春雨过后淙淙流淌的河水,又好似看到万里晴空中灿烂夺目的光芒。师:这段中的“我”此时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他用的是什么形式来展现“我”此时激动的心情?(2)你能仿照说一个吗?

例5:《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中五次写小女孩儿擦燃火柴,五次产生幻觉。第五次是这样描写的:她在墙上又擦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奶奶!”小女孩儿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 她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孩儿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里写的梦幻,实际上是作者的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是通过小女孩儿的幻觉来写的。这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小女孩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们再回到刚才的练习。如果要对刚才这段文字中“紧张”的内容添上幻觉描写,该怎样进行?

小试牛刀二:请同学们用似乎看见,仿佛听到等词语将人物的内心描写写得更具体。

我好像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我卷来,使我不得动弹,不能呼吸。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在进行幻觉描写前也要用一些提示语,如:似乎看见,仿佛听到等)

(三)环境衬托法:即用对周围环境及景物的描写来反映人物的心理。不同的心情看相同的景物时,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此,人的眼睛能根据自己的心情,随感受选择景物。把这些在特定感受下的景物描写下来,就能充分表现人物心理状态。

一位同学在写《我被评上了“三好生”》中写道:(读)“今天,校园大门两侧插着的彩旗特别鲜艳,花池里的月季花开得也格外美丽„„” 问题:这个语段体现了“我”怎样的心理活动?这样一种兴奋不已的心情是通过什么描写体现出来的?(通过这些景物描写,生动地衬托出“我”被评为“三好生”而兴奋不已的心情。)

景物描写有时能侧面地展现出人物的心理活动。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可见它的作用还真大。所以景物描写,也能反映人物的内心。小试牛刀三:(对比法:六一儿童节你的心情如何?(用周围的景物来衬托)早晨被父母训斥了你的心情如何?还是那棵小草,还是那朵花,此时还会对你笑,对你招手吗?谁来说。

人的心情不同,对周围景物的感受也不同。这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好,我们第三次回到刚才的练习。

小试牛刀四:还是这段话,试着给这段话加上环境描写。

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风刮到我身上,我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冷颤。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哗啦!”我的心随之猛跳了一下,一个同学不小心把书碰到了地下。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了,7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小结方法。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内心独白法、梦幻描绘法及景物的烘托都能很好地展现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出示)

小结:1.心理描写可以综合运用各种手法,也可以配合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这样可以更形象地凸显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可以使人物的心理活动富有立体感和层次感,行文也更加摇曳多姿。

2.心理描写要符合人物的性格。不同性格的人,心理活动就不一样,有的人热烈,有的人冷峻,有的人果敢,有的人优柔,这就需要同学们用心观察、体会,细心描摹、刻画,不可千篇一律、千腔一调。

3.心理描写要符合文章表达和表现中心的需要。同学们不能为心理描写而心理描写,不能心血来潮就左一个心理活动,右一个心理活动,要“应运而生”、自然成文,一般在人物比较兴奋、悲哀,或内心矛盾冲突比较激烈的情况下运用。

五、片断练习:

确实心理世界如天空,变幻多彩妙无穷。人的心理时刻在发生变化,正如老师自己,老师刚上课时心理很担忧,不过现在看到同学们专注的神情,投入的表现。我这种担忧就变得烟消云散了。老师今天能毫不保留地展开心扉,那么同学们能不能也像老师一样敞开心扉?那你还记得父母那次激烈的冲撞吗?还记得与老师那次倾心的交谈吗?还记得春日结伴郊游的欢乐吗?还记得夏夜独自在家的感受吗? 片段练习:

情境一:老师在上课铃响后五分钟了还没进教室。在老师迟来的五分钟里,你在想什么呢? 情境二:考试时遇到了难题,你会怎么想?

情境三:在一次比赛中,因为你的失误而影响了你们组的成绩,你会想什么? 情境四:当你考了好成绩或获奖时,你的心情怎样? 任选一条运用所学方法进行人物心理描写。

写出你的欢乐与喜悦、愁苦与烦闷、失落与茫然······要求:把你的成长中最难忘的一段心理活动写成作文片段,最好用上一至两种心理描写方法。)

师:看来我们在课堂的时间不足以把我们的心灵抒写出来。老师有这样感受,如果同学们用这些方法灵活运用,那我们就可以细腻、真实、生动地描绘自己的内心世界,才能做到让心灵说话。

六、总结写作方法与技巧

师:我们通过赏析范文,学习了三种心理描写的方法。其实就是我们解决了怎么进行心理描写的问题。也许我们以前是很感性地写,没有方法指导。老师结合我们刚才所学的该注意内容以及心理的写作方法,编了个顺口溜。希望能对同学们写作有所帮助。咱们一起读一读。

心理世界如天空,变幻多彩妙无穷。内心独白抒胸臆,景物描写来烘托。神态动作现心声,细腻真实众口称。梦幻想象若齐到,神游万里显高妙。)

1.以《老师表扬我的时候》为题,写个心理描写片段。2.心理描写的词语:

心如刀割 心事重重 大发雷霆 欲哭无泪 暴跳如雷 心烦意乱 心神不安 乐极生悲 抑郁寡欢 怒不可遏 心急火燎 心急如焚 惶恐不安 喜形于色 手足无措 惊魂未定 提心吊胆 惊慌失措 如坐针毡 惊恐万状 战战兢兢 心惊肉跳 魂不附体 无精打采 欣喜若狂 扬眉吐气 幸灾乐祸 心悦诚服 乐不可支 做贼心虚

当考试成绩出来 老师公布成绩时的内心独白

篇3:写作中的心理描写

一、心理描写在记叙文中的应用

指导学生将心理描写应用到记叙文中,这个想法源于我们学校一位老师的一堂作文课。一直苦于学生流水账般的作文教学无从入手,直到那天听了许老师的课,感受颇深。许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写作的一个新方法,将其概括为矛盾纠结法。他举了八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李森祥的《台阶》。《台阶》主要表述的是父亲物质与精神上的差距,父亲始终无法协调这两者之间的矛盾。通过这个例子,许老师希望学生能理解矛盾的心理描写并能应用到写作中去。后来,我专门给学生上了一堂如何将心理描写落实到记叙文中的作文课,重点传授了许老师的矛盾纠结法。结果写上来的作文效果非常好。学生对这一方法学得很快,且应用得恰到好处。一个班级40几个学生,只有寥寥无几的孩子作文字数不到。如描写一个在马路上拾到钱包的人的心理活动,一个学生是这样写的:钱包归自己还是还给失主呢?这是拾到的又不是偷的,归了自己谁也不知道。但这时他耳边响起了老师教过的话。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以后,决定把失物归还失主。但是去哪里找失主呢?把失物拿去派出所,又怕失主返回路上找。怎么办呢?最后他决定把失物拿到派出所。这样,通过一连串的心理描写,学生的作文内容更充实更具体了。由此可见,在一篇记叙文中若能恰到好处地用上一些描写手法,不仅会使文章具体充实,而且能让文章有真情实感,会生动不少。

二、细节描写在记叙文中的应用

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曾说:“细节是生动的,像春天的树干上生出的绿叶和花朵。有了它,文章就有了生气。”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描写包括肖像细节描写、行动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心理活动细节描写等。这里举一个例子,在杨绛的《老王》一文中,有这样一处细节描写:“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这里,我们要注意动词,尤其是这个“攥”字,我们可以设问:老王为什么要把钱攥在手里?也许是因为对钱的珍惜,也许是对作者帮助他的理解,也许还有更深层的意思,但通过这个动词,老王这一形象真实地展现在了我们眼前。再来看“滞笨”一词,会让人想到当时的老王那种羸弱不堪的模样,同时我们是不是还能揣测老王当时内心的一种矛盾,他是真心要来感谢作者但最后却无奈地接受这份钱财。通过这一细节描写,人物形象变得更为丰满,文章内容更为具体。细节描写确实能使学生作文增色不少,那么如何进行细节描写,在细节描写时要注意什么呢?

(1)细节描写要真实。一篇优秀的文章一定是具有真情实感的,它取材于生活实际而又高于生活。好的细节也一定来源于生活,而且必须是细心观察的人才能捕捉得到,不能为写细节而瞎编乱造。我曾经读到过学生写母亲半夜背他去医院看病这个细节,觉得很是真实感人。他是这样写的:“我母亲是一个很瘦的女人,而我是个正长个子的高大后生。那天她背着我下楼的时候我真实地听到她急促而不均匀的喘气声。在尽管昏暗的楼梯灯光下,我分明看见她额头沁出的汗珠一滴滴落了下来……”这个细节很是逼真传神。他一定是用心在感悟母爱,所以才观察得这样细微。这样的细节如果不是自己亲身经历,又怎能写得如此传神呢?因此,要写出一个好的细节还必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能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

(2)细节描写要典型。典型,就是要抓住最能反映人物性格,表现文章中心的细节来写。正如张允玫在《瞬间的闪光———谈谈细节描写的典型性》中所言:细节描写虽然细小,却不以多取胜,它贵在传神,细小描写必须典型,具有代表性,能够通过真实的、个别的、细小的事物,反映一般与全貌,现象与本质。我们这里也举一个例子,《核舟记》中对佛印的描写:“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佛印这一出家人洒脱不羁的形象。这就是抓住了人物典型的性格特征,能够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

(3)细节描写要简明。细节描写不是越细越好,也不是越多越好。一篇优秀的文章中,能够抓住几个细节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性格就足够了,更不能用累赘的词语反复表述同一层意思。比如朱自清的《背影》描写他父亲如何过铁道的情景:“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仅寥寥数语,却将父亲如何过铁道真实清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篇4:心理描写的写作教学

关键词:心里描写;记叙文;人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227-01

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好的心理描写可使叙述的形象更加生动。正如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世界上有艺术,而艺术也有目的的话,就在于表现、说出人物灵魂中的真实。”人的内心世界是非常复杂的,所谓“人心不同,各有其面”。

古今中外的许多伟大的作品,都善于洞幽烛微地进行人物心理描写,善于深刻传神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透视出人物的思想和理智,表现出人物的情感与性格。可以说,心里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极为重要的手段,我们试从三个方面来借鉴文学作品中的心理描写。

一、是内心独白

即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他(她)的欢乐和悲伤、矛盾和愁郁、忧虑和希望,使读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品质或情感。这种手法在第一人称作品里,是用“我”的口气讲话的。“我”的思想活动,也就由“我”直接倾吐的。这种让主人公“自我剖析”直接陈述心迹方法的运用,主观色彩极浓,感情力量也较为强烈。而在第三人称的作品里,这种内心独白,大都在前面用“他想”、“他寻思到”、“他感到”、“他体验到”这类的说法作交代,然后像写人物对话一样,直接写出人物的思想活动。例如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写到卡列宁的内心独白:

他体验到就像一个人拔出了一颗痛了好久的牙齿那种感觉。经过了可怕的痛楚和好像把什么巨大的、比头本身还要大的东西从牙床拔下来的那样一种感觉之后,患者几乎还不能相信他自己的幸运,忽然感到毒害了他那么久的生活,占据了他的全部注意力的东西已不复存在,而他又能够生活和思想,以及对于他的牙齿以外的事情发生兴味了。

这段以拔痛牙作生动比喻的内心独白,既表现了卡列宁对安娜的憎恶以及摆脱了她而产生的反常的“快感”,同时,也罢卡列宁这个僵化的沙俄官僚的冷酷无情揭露无遗。

二、是心理分析

即作者从旁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入微的论述和剖析。它适用于那些曲折、隐秘、复杂得内心感受和情绪变化。在反映人物的内心冲突方面,这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法。例如《红楼梦》第三十二回,写林黛玉听到宝玉背着她在大庭广众之下称赞她从来不说“仕途经济”之类的“混账话”后,犹如一石入水,引起了她强烈的内心反应,就用了一段心理分析:

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叹又悲。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的知己,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呢?既有“金玉”之论,也该你我有之,又何必来一宝钗呢?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至劳怯之症。我虽为你的知己,但恐不能持久;你纵为我的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间,不禁泪又下来了。

这段描写看似独白,实为作者通过变通与改造,把人物的独白与心理分析结合起来表现得。它是经过作者的归纳、提炼,再有条理地向读者介绍的,并非黛玉当时真的这样“独白”的。此时,黛玉背地里听到宝玉对她不说“混账话”的赞誉,其心扉自然受到了强烈的震撼,犹如一石击水,涟漪层散,感情极为复杂。但是作者把它归纳为“喜”、“惊”、“叹”、“悲”四个方面,分析得十分贴切而细腻,使人一目了然,不仅表露了她对宝玉深沉执著的爱,也鲜明地反映了她寄人篱下、多愁善感的情怀。

三、谈谈梦境幻觉

这是人物心理描写的一种特殊形式。“梦是心理的形象化了的反映,是现实的一种化了妆的反映,也可以说是现实在意识上的一种改造”。人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境是生活在意识上的一种曲折的投影,是生活现象在意识中的再现。它和人物的性格及其处境的认识、情感、意志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梦境描写就成为心理描写的一种特殊形式。

例如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中的翠翠也有一处甚为详细的梦境描写,这个梦境幻觉的心理描写对翠翠爱情的探讨做了极大的补充,也让人物形象更加有血有肉。在对待爱情上,翠翠表现的羞涩躲闪,整个事情似乎只是老船夫一人在张罗。对傩送二老的喜爱在心,却碍于少女的羞涩,只能把这份爱藏在心底。在傩送二老为其唱山歌的时候,翠翠睡过去了,在梦里,她把一个少女对于爱的全部心思表露了出来,显得热烈敢于追求,不似现实中的躲闪逃避:

“翠翠不能忘记祖父所说的事情,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的歌声浮起来,仿佛轻轻的各处飘着……去做什么呢?去摘虎耳草!白日里拉船时,她仰望着崖上那些肥大虎耳草已极熟习。崖壁三五丈高,平时攀折不到手,这时节却可以选顶大的叶子作伞。”“我昨天就在梦里听到一种顶好听的歌声,又软又缠绵,我像跟了这声音各处飞,飞到对溪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得到了虎耳草,我可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了。”

梦境中反复提到的“虎耳草”,恰似翠翠的爱情,她在平时不敢攀折,需要仰望,却在梦里极轻松地将它折了,但是却不知道交给谁,就如在天保大老和傩送二老中难以抉择一样。对于这个尚且懵懂又缺乏安全感的少女来说,爱情尚是一件不甚明了的事情。及至下文略有表现:“翠翠不能用文字,不能用石头,不能用颜色把那点心头上的爱憎移到别一件东西上去,却只让她的心,在一切顶荒唐事情上驰骋。她从这份稳秘里,得到又惊又喜的兴奋。一点儿不可知的未来,摇撼她的情感极厉害,她无从完全把那种痴处不让祖父知道。”翠翠仍是十分羞涩犹豫,全然没了梦境里的大胆自由。像这样的梦境幻觉的心理描写,把翠翠对爱情的既憧憬又害怕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篇5:写作方法:描写动作刻画心理

俄国作家阿•托尔斯泰说:“描写人物时,您千方百计去发现能代表他的内心状态的动作”,“有时,只要一个这样的动作,就足以描绘出那人物的特点了。”要把人物写活,必须选择有代表性的具体行动来描写。任何作品中的人物,总是在一定的具体环境中活动的,行动描写是构成事件的必不可少的内容。如果没有行动描写,人物就会静止不动。好像放幻灯,画面上的人虽然有手有脚,就是活动不起来,没有生命力。如果你写的人物是这样的假人,怎么能使文章产生感染力呢?任何人物的活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支配的,因此,我们的作品应该通过对人物一连串行为、动作的描写,来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突出中心思想。

描写人物的动作,第一应该选取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有代表性的动作、细节,作具体的刻画,把人物的思想融于动作的细节描写之中。

如歌手那英在舞台上演唱时,常常紧闭双眼,像是沉浸在音乐中不能自拔,又像是在独自享受唱歌的感觉。如果描写那英,就可以抓住她这个动作细节。

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服饰及心理活动等细小环节做得的细致、具体的描写。它对刻画人物,尤其是对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必不可少。一个真实的细节描写,对人物塑造能够起到両龙点睛的作用,使人物性格表现得更加详细生动。细节描写在行动描写当中是最常见的,这些对行动的细节描写,仅用寥寥数笔,一下子就抓住人物最本质的特征,通过对人物、动作的勾勒,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揭示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洱以契诃夫的《变色龙》为例,文中有两次对奥楚蔑洛夫的细节刻画:

“曰加洛夫将军家的?嗯!……你,叶尔德林,把我身上的大衣脱下来。”

“嗯!……叶尔德林,给我穿上大衣吧。……好橡起风了。……怪冷的。”

脱大衣、穿大衣的细节刻岡,揭示了人物内心的紧张和尴尬。

还有的作者描写动作细节时,为了充分发掘细节的意义,多次反复描写,起到重笔渲染的效果。

描写人物的动作,第二要注意锤炼刻画动作的词语,使之准确、精当,只有选好了动词,才能生动、传神地把人物性格准确地勾则出来。

《范进中举》一文中,这样写胡屠户的贪婪像: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说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一攥一舒,动词选用准确,形象的刻刚出胡屠户爱财如命的形象特点。

每个人物的动作,哪怕是一个细小的动作,都能体现出鲜明的人物个性特征。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抓住人物扱富有特征的行动来描写,从而表现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另外,要想把人物的动作写好、写活,丰富自己的词汇知识十分重要,一个动作往往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动词来表达,用词不同表达效果也就不同。同学们,我们要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多读一些优秀作品,积累词汇,丰富自己的语言,把人物行动描写成功,使人物性格得到充分展示。

此外,要写好人物,还要细致的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

心理描写,能够直接表现人物在想什么或想要做什么,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心理描写,实际上也是动态描写,是人物内在的动态描写,即对人物内心活动的直接表述,通过心理刻画,反映出人物内在的感情的形成、发展及转化过程,再加上与人物的外部形态描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能够从里到外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好的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起很大的作用。在不少文学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得深刻细致,即使不写外部面貌,也可以展示出人物的个性特征。我们要求人物形象的外部风貌(容貌、仪表、姿态、举止、风度的美丑)和内在的灵魂(心灵、品格的美丑)的统一、和谐,就必须借助于心理描写这种写作方法。

不少同学对写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到困难,因为它不像人物的肖像、语言和行动,是直观的,一眼就能够看出来。俗话说,“人心隔肚皮”,别人的心理活动看不见、摸不着,写起来无从下笔。其实,想了解别人的心理活动也不难,除了直接向他本人询问,向他人间接了解之外,很重要的还要通过自己的观察去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往往表现在外在的表情神态上,从一个人的神态表情上可以了解他的内心活动。比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就是通过对人物表情的刻画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突出他的性格特点:“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脸色十分苍白、神色张皇”等写出了人物内心的恐惧与不安。

由此可见,留心观察人物的这些外在神态,有助于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了解了人物的内心活动,用什么方法表现出来呢?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内心独白。

这种方法常用于人物第一人称,以人物自己的口吻表述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动。

第二,直接刻画、交代和说明。

这种方法常用第三人称,对人物的心理活动作细致人微的描述,这种方法在描写心理活动中是最常用的。

第三,梦想、幻觉与梦境。

梦幻的描写是一种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心理描写,是人物心理的一种曲折、集中而形象的反映。在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强烈感情时,常常借助于梦幻描写反映心理活动,反映思想感情。

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在运用上述三种方法的同时,还应该借助人物的神情、姿态、动作、语言来描写。因为它们直接受人的思想的支配,而又最能折射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篇6:写作中的心理描写

第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应写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必然产生的心理活动,不能为心理描写而进行心理描写。如大雪寒天里,一般人想的是驱寒取暖,可是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就不一定如此想。

第二,写心理活动,要防止左一个心理活动,右一个心理活动。只有在关键的情节、动作、表现出现时,才伴之以心理描写。

篇7:写作中的心理描写

让人物形象生动起来作文复习之心理描写篇文章是否能以情感人,往往取决于人物形象的鲜活与否,而感情产生于人的心里,因此,着力刻画人物的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何为心理描写?先看下列习作片段:“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这是某学生的一段作文,写的是他知道考试成绩前后的心理活动。虽然,他用“紧张得要命”、“很是伤心”等词,但我们并不感觉到他有多紧张,有多伤心,原因就是他用抽象的概述代替具体可感的描写。那么如何进行具体可感的心理描写呢?其实,心理描写就是将人物内心的喜、怒、哀、惧、秘密和矛盾,生动具体地呈现给读者。其方法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描写,它包括:内心独白、梦境幻觉描写等;另一类是间接描写,它可借助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环境等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心理。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多出现在第一人称的文章中。可直接写“我”的想法、感受、打算等。是我的感情、情绪的自然流露。因为它类似于戏剧中的内心独白,所以又称独白式。如:当我换上游泳装,投身在这碧海之中,我就感到整个身心都无比舒适。那些使人烦恼的事,早已不知逃到何方。亲切的海风抚摸着我,温柔的大海拥抱着我„„我感到青春的活力属于这美妙亲妮的大海。(这里直接写“我”在水中的惬意和快乐,突出心情阳光般地灿烂,是情绪的直接渲泄。)再如: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简析:这是《最后一课》

中一个失去了自己国土的儿童――小弗朗士的内心独白。当他知道这是“最后一课”之后,内心悔恨万分,懂得了上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感到了它的珍贵。心理描写具体细腻,形象可感)“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这过我很痛心,把这鱼给杀了,他想。现在倒霉的时刻要来了,可我连鱼叉也没有。这条登多索鲨鱼是残忍、能干、强壮而聪明的。但是我比它更聪明。也许并不,他想。也许我仅仅是武器比它强。这段话是《老人与海》中的一个片段,通过老人的内心独白,展现了总是与厄运不断抗争、勇于与强大势力搏斗的“ 硬汉子” 形象。练习我们再来看刚才的那个片段:“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怎样写把“紧张”表现出来呢?示例: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要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注意在内心独白之前一般可以加上“想”、“心说”等提示语)。幻觉描写幻觉能折射出人物的心愿或思想感情。人在特定的状态下,耳边或眼前会出现虚幻的画面或声音,而这些往往是自己最想或最怕听到和看到的,如将这些内容详细准确地描绘出来,就是当时人物内心的最好写照。例如: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简析:这是《藤野先生》一文的结尾,鲁迅先生通过心理幻觉,描绘当时自己对先生的思念和敬仰之情。)再如:她急忙把整束为柴中剩下的那些都擦亮了,因为她非常想把祖母留住。这些火柴发出强烈的光芒,照得比在白天还要明亮。祖母这次显得特别美丽和高大。她把小姑娘抱起来,搂在怀中。她们两人在光明和快乐中飞去了,越飞越高,飞到既没有寒冷,也没有饥饿和忧愁的地方去了――她们是跟上帝在一起。这段文字是对卖火柴的小女孩临终前的幻觉进行描绘。小女孩无衣无靠,形影相吊,缺吃少穿,受尽苦难。这种心理是她对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忧愁的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和真切写照。练习如果要对这段文字添上幻觉描写,该怎样进行?“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示例:我好象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卷来,使我不得动弹,不能呼吸。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在进行幻觉描写前也要用一些提示语,如:似乎看见,仿佛听到等)。人物心理描写除了直接剖析人物的心理外,还可以通过对人物其它方面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即间接心理描写。这种手法不仅能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的性格,而且还能增强作品的艺术性表现力。一般说来,人物心理间接描写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神态揭示。“表情神态是显示人物内心世界的镜子”。恰当地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神情,能体现出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在《故乡》中鲁迅先生这样写中年闰土的神态: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分别十几年的儿时伙伴相见,理应有说不完的想念之言,道不尽的欢快之情。但是,中年闰土与“我”相见之后,“欢喜”同时现出的还有“凄凉”。这是因为中年闰土的头脑中烙上了封建等级观念的印记―――儿时的朋友决不能与今天的“老爷”划等号,所以开始不敢作声,后来又恭敬地叫了一声“老爷”。闰土乍见儿时伙伴的喜与哀、酸与苦以及精神麻木等复杂的心理状态在这种准确的神态描写中显现得淋漓尽致。行动反映。俄国短篇小说之王契诃夫说:“最好还是避免描写人物的精神状态,应当尽力使得人物的精神状态能够从他的行动中表现明白。”人物个性鲜明的动作往往能传神地体现出人物的心理。例如: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他不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鲁迅《孔乙己》)因为孔乙己自以为是读书人,打心眼里就瞧不起那些短衣帮,所以对他们的嘲笑丝毫不在意。相反,为了显示自己与短衣帮的不同,便将九文大钱一一“排”在柜台上。“排”这一典型动作充分反映了孔乙己得意、炫耀的心理。再如:(胡屠户)一个嘴巴打将去。众人和邻居见这模样,忍不住的笑。不想胡屠户虽然大着胆子打了一下,心里到底还是怕的,那手早颤起来,不敢打到第二下。(简析:这是《范进中举》中的精彩片段,胡屠户为因中举后喜极而疯的女婿治疯,打了他一个嘴巴,那细微的动作“颤”,则将此时胡屠户的恐惧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可以这样添改: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可怜的“48”,我“唉”的一声便瘫在了桌上。这里一系列动作写出了“我”欲看而不敢看的矛盾心理。语言透露。古语云:“言为心声。”人物在不同的场合说出不同的话,恰恰透露出人物真实的内心。在《我的叔叔于勒》中,作者是这样通过语言来对比刻画“母亲”的心理的: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母亲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母亲回来了。„„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前后两次截然相反的话语,表现了“母亲”自私、冷酷、唯利是图的心理特征。目光传情眼睛是人类灵魂的窗户,目光可以传递各种信息,有时甚至是一种无声

篇8:通讯写作中的细节描写

一、细节的力量在于它能营造最佳效果

细节是什么?在一篇新闻通讯中, 细节就是那些很具体的情景, 它可以是一个特定的场景, 也可以是一个人物动作, 可以是对一个物体的描述, 也可以是一段对话。它在一篇文章里是画龙点睛的地方, 是应当浓彩重抹的地方, 如果你不能把握住细节, 就无法达到你所期望的效果。人们在读一篇文章时, 也不可能把全文都记下来, 他们记住的是那几个闪光的细节, 这也是全文中最精彩的地方, 他对于深化主题、刻画人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可以使立意很有立体感, 可以使你描写的人物形象血肉丰满。穆青在写《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篇通讯时, 里面有一个细节让我们过目不忘, 在焦裕禄的办公室里, 有一个藤椅子, 椅子的靠背有一个大洞, 那是焦裕禄肝病发作时为减轻疼痛用东西顶破的, 看到这里, 我们不难想象焦裕禄带病工作时所承受的痛苦, 从而对他充满敬意。另一个细节是, 县委开会, 焦裕禄把班子成员带到了火车站, 他让大家看看那些准备挤火车外出讨饭谋生的乡亲们, 大雪纷飞, 老乡们蜷缩在车站候车室里, 等待着火车, 来了一列火车, 大家就挤上去, 那场景就像旧社会逃荒的人们一样, 焦裕禄和班子成员们看到这个场面, 都深深感到身上责任的重量, 有一种内疚, 这是他在用事实教育自己的下属, 作为领导者, 不能给群众造福, 就是失职, 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带领大家改变兰考的贫困面貌, 这样群众才不会背井离乡外出讨饭。这个细节同样也很有震撼的力量, 后来在拍《焦裕禄》这部电影时, 也选用了这个细节。

二、通讯中的细节与文学作品的细节怎样区别

首先, 是事实的区别, 通讯是新闻作品, 它要求所写的细节一定是真实的, 是真人真事, 不能无中生有, 不能凭空想象, 要严格把握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而文学作品里的细节, 尽管也是来自生活, 但它可以移花接木, 把别人身上发生的事放到你写的人物身上, 但新闻通讯是不允许这样做的, 它要求你写的材料要绝对真实, 不能编造, 不能道听途说, 不能弄虚作假, 不能真真假假掺和在一起, 更不能闭门造车。其次, 通讯细节的时效性要强。文学作品可以写古人的事, 但通讯的细节必须是当前的事, 我们写一个人物的成长, 可能会追忆到他的青年或少年时期, 但里面的细节连他的童年时期都不可能涉及, 因为那时他还没有主观行为能力, 而最好是新近发生的一些事情。再就是通讯的细节必须是曾经发生的事实在笔下的再现, 而文学作品的细节不排除虚构和推理, 它可以根据人物性格走向合理地设定细节, 只要你设定的细节是故事里所需要的, 是符合生活真实的, 读者都可以接受。但在通讯写作中, 这种细节是绝对不允许的, 当然也不允许在细节写作时人为地拔高, 像“文革”时那样为塑造典型人物发挥想象, 去杜撰。

三、怎样去获得细节

既然细节对于新闻通讯写作那么重要, 怎样去得到这些细节呢?一是要在采访中细心观察。细节当然都是来自生活, 同样的采访不一定都会发现好的细节, 这就要求我们在采访时要做有心人, 处处留心, 细致入微, 不放过一个独特的有意义的细节, 尽管在写稿时那些细节不见得都能用上, 但采访时要多多收集。二是要深入挖掘。我们一些记者往往沉不下去, 蜻蜓点水, 得到一些素材就匆忙去写稿, 不愿下苦功夫, 如果你采访时不沉下去, 蜻蜓点水, 浅尝辄止, 得到一点素材就匆匆去写, 那就很难发现有价值的细节, 也就写不出非常感人的新闻作品, 就像挖井一样, 不挖到一定深度, 水就不会冒出来。深入挖掘应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主题的挖掘, 当年魏巍写《谁是最可爱的人》时, 正是全国上下同仇敌忾、抗美援朝的特殊时期, 新中国刚刚成立, 美帝国主义就把战火燃烧到鸭绿江边, 在这个时候, 迫切需要把全国人民的心凝聚起来, 与美帝国主义做斗争, 保卫我们的美好生活, 时代需要树立能鼓舞全国人民斗志的楷模。因此, 魏巍写出的这篇通讯体现出这个大主题, “最可爱的人”成了万众崇拜的英雄群体, 也成了人民解放军的代称, 有力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提炼主题, 不是说大道理, 不是讲标语口号, 而是要用活生生的形象去深化爱国主义的主题, 去感染人, 去教育人。二是细节的挖掘, 主题是骨架, 细节是血肉, 骨架立起来, 没有血肉就不会丰满, 不能震撼人心。作为一名记者, 要肯吃苦, 要舍得下苦功夫, 才能把那些“真金”发掘出来, 放到自己的通讯里去, 让自己的文章有血有肉, 感人至深。现在我们记者写通讯时, 不愿花太多力气, 满足于事实叙述清楚就行, 不够鲜活, 缺乏个性, 也就很难有长远的生命力。三是要精心筛选。采访时一个“拾菜”的过程, 拾到篮子里就是菜, 采访中要尽量多拾一些“菜”, 把得到的素材都要记下来, 没有素材的堆积, 就不会获得好的细节, 掌握的素材多, 你写稿时才能挑选出好的细节, 占有的材料多, 可以在写作时随心所欲地选取, 也可以游刃有余地写作。当然, 筛选好细节也不可忽视, 当年魏巍写《谁是最可爱的人》时, 得到的细节20多个, 写稿时只用了3个, 可见他在选细节时是很惋惜的, 放弃了那么多细节, 他把最好的3个细节用上了, 对于一篇新闻来说, 也足够了。筛选细节要把握几点:一是从服务主题上考虑, 二是与同类细节相比较, 三是与别人稿件中用过的细节去观照, 看它是不是最新的, 四是站在时代高度去衡量, 看它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做到保留精华, 舍弃平庸。

四、要注重细节描写的语言问题

篇9:写作中的心理描写

一、“心理独白”法

这种方法很常见,它常常以“(我、他、她、心……)想”来表现。但多是以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来直接写。这种方法能清楚直接地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例如俄冈察洛夫在《奥勃洛摩夫》第242—243页中写道:“我的天哪,她是多么的漂亮!世界上竟有如此漂亮的女子!”他一边想,一边差不多以失惊的眼睛瞧着她。……“是的,我正从她那里得到一种东西,”他想,“有什么东西在从她那里转移到我的心里。这里,我的心开始沸腾和鼓动……我的天哪,瞧着她是多么幸福!甚至呼吸都困难了。” 这处心理独白,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主人公见到眼前美貌的女子时的如痴如醉的忘我的心理。

二、“景物烘托”法

常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景物烘托”这种方法就是要用景物描写来反映人物的心理。当然,这种景物是作品中特定人物眼中的景物,它区别于一般的自然景物,它带有浓厚的作品中人物的感情色彩,也因人物心情不同而对周围景物的感受有着明显的差异。例如莫泊桑在《我的叔叔于勒》中写道:“哲尔赛的旅行成了我们的心事,成了我们时时刻刻的渴望和梦想。……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这里景物描写烘托出“我们”愿望得以实现的欢快心理;然而当得知于勒叔叔并没有发迹时,母亲大为不满,因为我给了于勒叔叔10个铜子的小费而破口大骂,弄得“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此时“我”眼中的哲尔赛岛却是另一番景象:“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底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这里的景物描写则烘托出了“我”的失望、沮丧的心情,与上船时的愉快心情形成了对比。从而把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人际关系暴露无遗。

三、“行为暗示”法

这种方法是指用一种行为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人的所作所为,是其思想的直接表现。因此,我们能够从人物的动作行为上来揣摩其心理活动。在这方面表现很典型的是孙犁的《荷花淀》中对水生嫂的描写,当她突然听说水生已参军了时,作者写道:“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妇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这种细微的动作,看似自然而然,却十分贴切地表现了水生嫂依恋丈夫而以不愿让他发觉以使他为难的心理。再如《水浒传》中鲁达对郑屠那著名的“三拳”,多么萧洒!多么解恨!这正是他得知郑屠横行作恶,强骗民女金翠莲时,强烈的嫉恶如仇的心理驱使着他为之。这些都是我们从人物的行为上所悟出来的。

四、“梦境幻觉”法

常言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由此可看出“思”与“梦”是有一定的内在的联系的。梦境幻觉是现实生活的曲折反映,描写梦境幻觉也是表现人物心理的一种手法。在文学作品中,有许许多多通过写梦境幻觉来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例子,其中典型的一例就是童话大师安徒生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写小女孩在大年夜流落街头,又冻又饿的境况下,划了几根火柴在眼前出现的种种幻觉。这些幻觉写出了当时小女孩是多么渴望温饱,多么向往亲情啊!小女孩的悲惨现实也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等与黑暗。再如魏巍在《我的老师》里“梦里寻师”的片断:

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过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走。母亲喊住我:

“你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

这正是“我”长时间心里的“所思”已经达到了不可抑制的境界,集中表现在“所梦”上了,这充分展示了一个学生对自己老师的眷恋之情。

五、“神情表现”法

所谓“神情表现”法是指通过人物的神情来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的方法。作者在写作时要运用一些表现人物感情或情绪的词语作提示。因此,这种方法又可以叫做“词语提示法”。分析这类心理刻画方法则必须抓住这些关键词语,只要抓住了这些关键词语,则分析人物心理活动就会迎刃而解。例如鲁迅先生在《故乡》中刻画中年閏土时说:“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支着嘴唇,却没有作声。……”此处的“欢喜”和“凄凉”则明白地表现出闰土与鲁迅的这次重逢的高兴与他想到自己的现状而感到凄凉的自卑、痛苦的矛盾心情。

六、“直接叙述”法

这是一种有别于前几种的心理刻画的方法。用此方法刻画人物的心理,不是用作品中人物的言行、神情等来表现,而是通过作者的直接叙述,对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分析评价,从而揭示出人物的思想感情。例如鲁迅在《阿Q正传》中写阿Q遭打:

阿Q两只手都捏住了自己的辫根,歪着头,说道:

“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

但虽然是虫豸,闲人也并不放,仍旧在就近什么地方给他碰了五六个响头,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他以为阿Q这回可遭了瘟。然而不到十分钟,阿Q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你算是什么东西”呢!?

作者在这段文字里,直接剖析了阿Q的“精神胜利”的心理:虽然受了害,但这种受害是其他人没有的,是“第一个”!因为“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瞧,我多么的骄傲,可以和状元媲美!“你算是什么东西”呢!? ……阿Q此时的确取得了精神上的胜利。这些心理活动,正是通过作者的叙述表现出来的。

上一篇:火影忍者经典感人语录下一篇:东莞市商务局扶持商务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