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专生写作心理障碍疏导

2024-06-28

职专生写作心理障碍疏导(通用9篇)

篇1:职专生写作心理障碍疏导

摘要:让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学会表达运用,是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追求。然而,当前职专写作教学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畏难、倦怠、焦虑、兴趣淡薄等心理障碍,成为职专写作教学的“瓶颈”。审视这些心理障碍,探讨切实可行的疏导途径,成为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关键词:写作心理障碍审视疏导途径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智能活动,是主体对生活的一种能动再现过程。学生是写作的主体。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关键在于调动学生主体的写作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心理。然而,在写作实践中,有不少职专生存在着畏难、倦怠、焦虑、兴趣淡薄等心理障碍,这不仅湮没了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写作潜能,而且严重制约了他们写作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审视职专生写作心理障碍,有四大“诱因”值得关注:其一,长期以来教师、家长偏重作文进而过分夸大写作难度、辛苦程度,无形中给学生以巨大的心理压力,写作畏惧心理潜滋暗长。其二,部分教师呆板、封闭的教学方式熄灭了学生灵感的火花,加之职专生残存的自卑心理的作崇,窒息了学生的智慧,阻碍了正常的写作进程,写作倦怠心理蔓延膨胀。其三,职专生阅读面的狭窄导致了他们在写作过程中词汇贪乏,语言表达苍白无力,语言运用和技巧生疏,以至文思枯竭,下笔凝滞,写作焦虑心理与日俱增。其四,不少教师过于注重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运用表达等写作知识技巧,忽视了对学生写作兴趣、信心、情感、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致使职专生写作兴趣淡薄,写作心理障碍根深蒂固。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既要正视职专生的写作心理障碍及其产生根源,又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加以疏导。

一、命题原则方法别出心裁。命题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写作情绪的高低。心理学告诉我们:求新、求异是中学生心理特征之一,他们思维敏捷,求知欲强。好的命题往往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使之以愉悦的情感进入写作。反之,“大、深、旧、疏”的命题,不仅因直接违背学生心理特征而难以唤起写作的欲望,而且会使学生因无话可说而退避三舍,视若畏途。为此,作文命题一要把握“两个贴近”原则:贴近学生。关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把学生喜爱、感兴趣的新事物引入写作,把题目出在学生身边,出在学生生活的横断面上,使学生一看题目就觉得亲切,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贴近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题目设计应富有生活情趣,以选用学生熟悉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以及学生日常接触到的一部分社会生活为素材较适宜,因为熟悉的生活易于表达,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写作的冲动,从而写出充满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气息的文章来。二要改变命题方式,鼓励学生自拟文题。自拟题目,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他们独立观察生活、选取题材、开掘主题的能力,真正使他们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有为而作。这对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发展个性是大有裨益的。当然,这里说的提倡学生自己命题,并不是学生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不要把学生自己命题理解为自由命题,而要根据教学目的和训练的连续性、阶段性要求,在文体上、内容上规定出大体的范围,在这个大体范围内把命题的主动权“下放”给学生。

二、生活经历阅历日积月累。职专生写作中产生的惰性心理,从根本上说是观察懒惰和思维懒惰造成的。为此,教师一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积累生活阅历。良理益友、同学情谊、校园**、日常琐事,都是写作的题材;严父慈母、邻里关系、街坊趣事、小巷轶闻都是作文的源泉;甚至上学路上、走亲访友的途中都有许多值得挖掘的素材。正如罗丹所言:“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乏发现。”生活的源是无穷的,只要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思索生活,生活处处皆文章,文章篇篇放光彩。二要创设质疑情境,激发学生释放生活阅历。教师要创设一个让学生情绪比较激动、喜欢质疑的作文环境。教师举出一种现象,让学生调动生活阅历,从选材、立意、构思等方面去思考,各抒己见,自由争论,从而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丰富其生活阅历,使他们的作文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理可讲。

三、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稳扎稳打。写作是用书面语言写文章,写作能力就是运用书面语言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职专生写作中存在着“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障碍,其实质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滞后所致。有道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教育引导学生认真刻苦地学习和锻炼语言尤为重要。一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讲解课文时不要老停留在“文章写的是什么”的程度上,而应对“文章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的问题紧抓不放,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揣摩、咀嚼、领会、品茗课文中的词语、优美句子,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二要引导学生广泛涉猎各种文体的文章。尤其是古今中外的名著,了解不同作家的不同风格,不同文体的不同语言特点,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三要组织语文第二课堂活动。开展书评、读书心得报告会,定期开展读书笔记交流、摘抄和妙语精粹展览,努力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兴趣信心培养持之以恒。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主动作文的动力。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一要慧眼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点点星光,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信心。多给学生以肯定性的评价和激励,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肯定,适时给予热情的鼓励,使他们感受到进步的喜悦,激发写作的兴趣;充分挖掘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体验到写作成功的愉悦,增强写作兴趣和写作信心。二要强化耕耘意识,淡化分数结果。平时作文批改适当放宽标准,不求全责备,不吝啬分数。在下评语时,指出作文优美要不惜笔墨,指出缺点要少而精,并尽可能说得委婉些,切忌把学生作文说得千疮百孔,一无是处,挫伤其写作的积极性。三要创造条件,搭设学生表现写作才能的平台。对学生习作中比较成功的文章可以通过范文朗读、张贴等形式给以肯定,或者通过推荐文社、报刊发表等形式,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促使他们兴趣盎然,信心十足地写作。

五、动机意志培育常抓不懈。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低,一般是由学习的动机决定的。一个学习动机纯正的学生,他就会勤奋学习,这种理智的动机激励他不断以顽强的意志去克服学习中出现的种种困难。写作也不例外,学生一旦有了明确的写作意识,这种意识就会在心底迸发出练笔的激情和使命感,这种使命感会驱使他调动意志的力量,通过各种手段去克服困难,这种人可以称为主动写作者。反之,一个为老师而作文,为作文而作文的人的动力源是极其有限的,一旦遇到挫折就会悲观,产生畏惧心理,恶性循环的结果只能使写作水平永远停止在一个水平线上,这种人称为被动写作者。“解铃还须系铃人”。对被动写作者,在写作教学中,老师一要培养学生正确高尚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明确的学习目的,认识写作能力在人的智能机制中的重要位置,注入写作动力,让学生在作文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一角的星空,

找到照耀自己的星座。二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提供成功者的宝贵经验,特别是胸怀大志,最终成就事业的典型,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形成性格的力量,借助意志的作用支持他们认真写作。三要树立学生学习的榜样。给学生讲述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家的成长经验,让学生明白,成名的作家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他们并不神秘,更不是超人。他们也经历过迷惘和困惑。写作不值得畏惧,因为它并不是高不可攀。只要相信自己,奋起直追,就一定能写出满意的文章来。四要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以切实的帮助。当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卞壳,出现焦虑、烦躁等消极心态,教师要引导帮助学生,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走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天地,让一个个令人生畏的难题变得饶有兴趣,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愉悦的情绪,为他们克服困难注入一支强心剂。此外,创新作文方式,灵活作文时间,也不失为疏导学生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作文时间不宜限制太死,少量在课内限时完成,多数完全可以让学生课外完成。这样能让学生充裕构思,从容修改,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培养良好的作文习惯。总之,只要教师因势利导,趋弊为利,就能有效消除职专生对写作的畏惧心、恐惧感和写作中的焦虑不安等消极情绪与心理障碍,达到“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境地,使学生的思想在活跃、舒畅、欢乐的心理支配下自由运转,产生巨大的创作热情,进入写作时的最佳心境。主要参考书目:

1、孔庆东、摩罗、余杰主编的《审视中学语文教育》

2、杨青松主编《语文教学艺术新论》

3、余文森著的《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4、周庆元著的《语文教学设计论》

5、《心理学原理与运用》(经济科学出版社),职专生写作心理障碍疏导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范文网】

篇2:职专生写作心理障碍疏导

成惊涛

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对作文表现出来的兴趣不一:或积极性高涨,除课堂作文能及时完成外,还连篇累牍的交上自己的课外习作,要求老师给予批阅;或表现平平,完全停留在完成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上;或态度冷淡,学不学作文无所谓,写好写差一个样;或讳疾忌医,一遇作文课如见妖魔鬼怪,能躲则躲,能拖则拖。诸如此类,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屡见不鲜。试图从中小学生对作文教学的好恶表现方面探索原因,并就作文教学中必须采取的对策略陈管见。

一、是否具有优质的作文起步教学,是儿童稚嫩、敏感、

纤弱心河里能否激起喜爱作文浪花的关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二三年级是起步作文的关键阶段。大部分农村小学,由于师资质量上的问题,不少教师对学生造句的辅导,不是通俗地解释某词的意思,在学生真正理解之后,再启发学生的思维,进行多角度训练,达到比较熟练运用的目的,而是在学生一知半解之时,就举出少得可怜的例句,替刚刚启动思维的学生套上一个箍,把知识局限在一个小圈圈内。当着根据一定的意思缀段或缀文时,教师所举例句上有的,学生有可能熟练运用,很快成段成文。而例句上无,缀段或缀文中所需要的,学生就会彷徨而不知所措。如无反复,就会加重一部分学生的心理负担,感到“作文”难,从作文起步阶段就开始产生逆反心理。正如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儿童感到学习困难,如果别人都能够接受的东西他不能接受,那就说明,他在童年时期没有从周围的人那里获得对于他的发展来说应当获得的东西。儿童正是在这个年龄期——从一岁到七、八岁,变得头脑迟钝的。”因此,起步作文这一步抓不好,对学生以后的作文学习会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

二、丰富多彩的作文教学,是激发学生作文情趣的源泉,

而生硬平淡的作文教学,则是阻碍学生作文进步的丘陵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也在逐步变化。尤其是初中学生,学习兴趣开始分化,而且兴趣广泛又不稳定。他们表现出有时特别喜爱作文学科,或者某种与写作有关的活动,有时又特别喜爱另一门学科或另外一些活动。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数理化成绩冒尖,但语文成绩不佳,尤其是作文水平低劣,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整体知识结构的全面性和合理性。

那么,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分化,除了心理发展的特点逐步变化的原因外,还有哪些原因呢?实践告诉我们,教师业务素质的强弱、教学是否生动有趣、组织教学的新颖程度等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因此,在这个阶段,初中语文教师对于作文辅导的责任更为重大。其一,应采用多侧面的训练,拓宽学生学习写作的内涵,例如在记叙文训练中,可以分出写人训练、记事训练、写景训练、状物训练等。在写人训练中可以分出写人片断训练——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写人完篇训练——用综合方法写人、通过具体事件写人、把题材归类后从几个不同方面写人、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人、用对比方法写人等。在记事训练中也可以分出记事片断训练——场面描写、事件片断描写;记事完篇训练——单一事件描写、复杂事件描写等。在写景训练中又可以分出写景片断训练——抓住景物特征写环境的一角、按观察的方位或层次描写全景、固定观察点与景物的变化、移动观察点按移动的空间顺序写景、即景抒情与情景交融等;写景完篇训练——实景描写、虚景描写等。在状物训练中又可以进行静物的描写训练、动物的描写训练和借物抒情的训练。多侧面训练,可以避免写作教学过程的枯燥和空泛,使教学内容充实全面,使学生学来有其味难尽的感觉。其

二、采用生动新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快乐中,提高写作水平。诸如到野外春游,当场进行写景训练;课内进行限时口头作文比赛;教师引导。学生当堂进行作文构思或评讲辩论;布置对一个老师进行肖像描写;布置记当天的某一堂课;布置观察当天的哪一件事,并进行描写;布置学生间相互进行肖像、个性、表现的描述;指定学校或野外的专一景物,要求即景抒情;指定教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对话,其他学生当场进行描写;布置对专一动物进行观察描写等。笔者曾运用以上这些活动形式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常常达到妙趣横生、寓教于乐而乐不可支的境地。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因此而长盛不衰。

三、在学生生活实际的园地里,充分利用教材,强化课外

阅读,以培养想象力为助动力,才有可能获取作文教学的累累

硕果

学生感到苦恼的是作文,教师感到苦恼的是作文教学。作文是学生思想、生活、思维、语言的综合反映。为什么有些学生对作文畏之如虎?关键在教师身上。首先,作文教学必须局限在学生生活实际的园地里,要写学生所熟悉且有较深理解的东西。这样,学生作文才不会味同嚼蜡,无物可写。吕叔湘曾说过,命题作文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方法。但这个命题又决定着学生写作的成功程度。题目出得不好,主要表现在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在无物可写时,只好抄书抄报。写作文无非是让学生把脑子里的东西组织起来,表达出来,如果出题强人所难,学生就会勉为其难。因此,写作教学中必须非常注意体察学生的生活,对他们所真正熟悉或者生活中肯定会出现的东西了如指掌,这样,才能掌握写作教学的主动权。

其次,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美感和吸引力,并通过强化课外阅读,来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自觉性。众所周知,一般的说来,教材就是范文,顾名思义,范文即典范之文。而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对时代背景、中心思想、段落大意总是津津乐道,分析来、分析去,学生最后仍然无动于衷,或者毫无收获,而在如何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等方面,则考虑甚少。另外,有的教师仅仅满足于课上对课文的教学,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不提倡、不组织,原因是怕影响课堂学习,这些同志把课外阅读与课堂语文、写作教学的关系对立起来了,忘记了教材学习、课外阅读是写作学习的宝贵源泉。我们难以想象,一个不爱读书的学生能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第三、以培养想象力作为助动力,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方面。我们经常发现,不少学生的作文干巴巴,枯燥乏味,这正是缺乏想象力的表现。想象力是人类思维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特点。黑格尔说:“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没有想象力,就不可能有发明创造;没有想象力,就不可能有艺术;同样,没有想象力,学生的作文水平也不可能有大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因为发展想象力的基础是观察,所以教师应首先教育学生学会观察,努力培养自己的观察力,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留心周围的事物,处处做有心人,生活积累得多了,想象力就会逐渐丰富起来。其次,要明确,什么事情,都要亲自经历是做不到的,也是不必要的。要求写强盗的人先去做强盗,写特务的人先去叛国出卖情报,这是愚蠢和离奇的,也是做不到的。

但是,不管写什么,既可以从观察中了解,又可以从书本上得到启迪。因此,广泛的阅读和实际观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在学生的大脑部位打上几口“深井”,让学生的想象力源源不断地从“井口”喷射出来。

综上所述,学生对作文好恶的主要原因在教师身上。而在小学、初中、高中这漫漫的作文教学长征中,要想寻觅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良方,还得靠教师苦练作文教学基本功,真正发挥“保姆”和“向导”的作用。试析学生写作的心理障碍及其疏导试析学生写作心理障碍及其疏导责任编辑:飞雪

篇3:职专生英语听力障碍探析

一、听力障碍

长期以来,听力教学一直是职专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课堂上教师放放录音,学生抄抄答案应付了事。许多学生课后反映,听力课听不懂。经过座谈会、问卷等多种形式的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在英语听力学习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听力障碍。这些听力障碍主要分为两类:语言知识障碍和非语言知识障碍。

(一)语言知识障碍

1. 语音障碍

语音障碍是造成学生听力理解困难的根本原因之一。有些学生没有掌握国际音标的准确发音,对一些发音相近的词,不能正确辨别,如bed-bad, kitchen-chicken。还有单词在句子中受到其他单词的影响,发音会发生变化。学生对重读、连读、同化、失去爆破、语调等语音知识的规则不了解,就无法正确理解说话人要传达的信息、表达的情感。

2. 词汇障碍

词汇是构建语言大厦的“砖瓦”,听力理解中的对话、语篇都是由句子组成的,而句子的基本单位就是单词。学生掌握的词汇量较少,英语词汇的一词多义和同音异义现象,都会给学生听力理解造成一定的困难。如It has a nice monitor and a new type of mouse.这一句中,mouse意为“鼠标”而非“老鼠”,学生如果没有根据上下文判断词义,就无法正确理解这个句子。

3. 语法障碍

听力的最终目的是理解句子、篇章。语法知识是正确理解听力材料的必要条件,为正确判断动作发生的时间、动作的执行者或承受者,以及虚拟、事实等情况提供必要的依据。如果不熟悉英语语法结构,学生就不清楚句子内部之间或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就会误解听到的句子意思,直接影响听力理解的效果。如I don’t know all of them.这句话,句子中的每一个单词都能听懂,却把句子错误理解成:“他们我都不认识。”正确意义应为:“我对他们并不是个个都认识。”

(二)非语言知识障碍

1. 心理障碍

听力理解过程是一个较复杂的心理过程,包括接受信息、分析信息和判断信息。这就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对所听内容进行快速检索、取舍,稍一走神,短时记忆所储存的信息就会消失。许多职专生英语基础差,上听力课时缺乏自信心,对听力学习产生畏惧感,在听力理解过程中会产生过度紧张等消极情绪,过度紧张就会使大脑出现短暂空白,无法集中注意力,这种状态下的听力理解就不能保证其连续性和正确性。

2. 文化背景知识障碍

听力材料内容广泛,涉及英美国家和日常生活、文化教育、风土人情、历史地理等。中国和英美国家在风俗、文化等各方面有所不同,中国学生对英美国家的生活习惯、文化特色、兴趣爱好等不了解,不少学生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即使听力材料中没有什么生词,学生理解起来也很困难。例如:

Li Ming:What do you do on Halloween?

Lily:We go from house to house, and say“Trick or treat”.People give us nice things to eat.

Trick, or, treat这三个单词学生都听见了,但是不明白“Trick or treat”的意思。其实这是万圣节(Halloween)的一个习俗。在10月31日,即万圣节前夕,孩子们都会迫不及待地穿上千奇百怪的节日服装,带上花样百出的面具,提着一盏精心制作的“南瓜灯”挨家挨户地索要糖果,见面时就说:“trick or treat!”(不给糖就捣乱)。

二、如何克服听力障碍

(一)强化语言知识的学习

1. 注重语音知识的训练

掌握基本的语音知识是学好听力的基础。在语音知识教学中,首先在入学之初复习48个国际音标,通过讲解、示范,帮助学生发音、辨别相似因素,争取人人都能准确掌握48个国际音标。其次讲解有关重读、连读、同化、失去爆破、语调等语音知识的发音规则,选择适当的听力材料进行模仿、跟读和听写等训练,使学生逐渐熟悉英语的发音规律,这些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听力是有很大帮助的。

2. 拓展词汇量

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平时注意拓展词汇量。复习已学过的词汇,帮助学生记住词汇的音、形、义及用法。通过各种语言场景接触运用单词,使学生掌握单词的全面信息,掌握单词的基本义项及由此派生出来的短语、惯用法和句型等。通过构词法拓展更多的词汇,如:act-actor-active-action-activity-ac-tual-actually-react.

3. 提高语法熟练程度

听力材料的语音稍纵即逝,要求学生在听到的一瞬间做出反应。只有对英语语法结构的很熟悉,才能马上正确理解句子的意义。这需要通过做大量的练习,熟练掌握有关的语法知识,熟记常用的句型和习语,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反射性思维,一旦接收到相关的语音信息,就在脑海中立即搜索,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相应的句子,快速判断出说话人的意图,理解句子的言外之意。

(二)培养良好的听力习惯

1. 听前阶段

(1)集中学生注意力。

播放录音前,根据听力材料内容,教师可先用多媒体课件,导入已准备好的与听力材料有关的图片、音频、视频,解决一些生词、特殊句型或不常见的表达法,讲解有关的背景知识,谈论有关听力材料的话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营造轻松和谐的气氛,努力消除学生因紧张而产生的心理障碍。

(2)预测听力材料内容。

教师在播放听力材料前给学生一两分钟时间快速浏览题目及选项,捕捉信息,预测对话或短文的大意、人物身份等可能涉及的内容。预测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高度集中注意力,把大脑中储存的有关信息调动起来,通过一系列的联想预测活动,学生对许多内容做到了未听先知。在听材料时,就会感到内容容易多了,减轻紧张情绪。这种预测性的活动,使学生在心理上和内容上作了充分的准备,减轻学生听力过程中的压力,更好地理解听力的内容。

2. 听中阶段

(1)听的过程中要运用英语思维。

许多职专生处于英语初学者水平,还未形成一套新的语言系统,英语语感不强,很容易受母语的诱导和干扰。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习惯用中文逐词逐句翻译出来,不直接用英语进行思维,这样多了个中间环节,影响了反应速度和记忆效果。听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达到句子、篇章的综合理解。在听的过程中要逐渐养成用英语思维的好习惯,节约时间,提高听力理解的准确性。

(2)抓住关键词和信息词。

关键词指的是听力材料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关键信息。信息词则是体现出说话人的思路、态度和语篇的展开方式的词,常见的信息词有:表示转折的however, but等;表示顺序的first, second等;表示原因和结果的because, for等;表示总结的in a word, to conclude等;表示举例的for instance/example等;表示强调的as a matter of fact, indeed等。抓住信息词和关键词,利用上下文加以推理和判断,就能把握住听力材料的主旨大意,了解事物的发展顺序或逻辑关系,理解说话人的意图、态度及弦外之音。

(3)做好听力笔记。

听力过程中声音信号被理解之后在大脑中产生短时记忆,这种记忆如果没有及时被巩固,很快就会消失,这就使学生听了后面内容、就忘了前面内容的原因,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使学生养成边听边记的习惯。在听的过程中,把一些关键词,如人名、地名、年月日、年龄、价格、数字等容易忘记或者混淆信息,用一些自己可以辨认的简单符号、字母或缩写形式快速记录下来。做听力笔记可以减轻大脑记忆的负担,加深对听力材料的印象。

(4)整体理解,弃前保后的原则。

在听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注意力放在对整体内容的理解上。听到不理解的单词或句子时,就快速地跳过去,让思维随听力材料继续,听好后面的内容,集中注意力抓住后面的信息(弃前保后)。对于没有听清或不懂的单词或句子可以放在听第二遍时进行验证处理。只要能够听懂听力材料的大意、掌握听力材料的主要内容就行。

3. 听后阶段

听后阶段是教师检验听的效果,学生自主反馈、核查和自我修正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各种听后练习,如选择题、填空、对话、讨论、复述等练习,检查学生的听力理解状况,及时解决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有针对性地讲解语音知识和语法知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获得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听力水平。

(三)精听与泛听相结合

精听是指反复多次地听同一篇材料,直至听懂每句话,每个单词,并能把听到的内容写下来。泛听是指实时收听广播电视节目或延时听各种事先录制的材料,泛听的次数较少,一般听一两遍,不要求听懂每个单词,重点放在语篇的理解上。精听和泛听的目的不同,内容迥异,但二者相互关联。精听追求“少而精”,注重“质”;泛听力求“大而全”,关注“量”。精听是泛听的基础,泛听是对精听的巩固和补充。精听和泛听相结合是提高听力的重要方法。课堂训练应以精听为主、泛听为辅,而课后的训练当以泛听为主,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课外多收听英语广播、多看英语电影、多听英语歌曲,在娱乐中学习尽可能多地接触各类听力材料,培养英语语感,达到提高听力的目的。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培养良好的听力习惯,坚持多听、多练,提高英语听力水平,为英语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徐青根, 贾冠杰主编.走进高中新课改—英语教师必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3.

[3]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篇4:职专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及实践

【关键词】中职生 心理健康 原因 教育观点

近几年职专院校的学生入学率逐年增加,发展成一部分可观的群体。原来选择职专院校的学生,大多是中招落榜或者成绩不佳;或者家里条件困难想掌握一技之长的,但是随着这几年国家政策对职专生的辅助职教城学习的学生将享受到学费优惠、补助优惠、宿费优惠、交通补贴、落户优惠和免费专业优惠等等,使得更多的人才自愿选择职业学校。但是规模扩大的同时面临的问题就相继而来,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学生表现出严重的心理健康失衡,在这一时期,学生身心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国家、社会以及学校将对学生进行怎样的教育疏导成为当下迫切解决的问题。现今中职生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当前中职生心理问题突出的原因

(1)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与初中和高中本就存在差异,学生要从原来的依赖老师到自主学习。但是大多学生由于底子差,领悟能力不强,很难做到对所学知识的全部掌握,而职专教师授课后就离开教师不在盯班,学生慢慢累积的问题多了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2)目前职专学校可选择专业越来越贴近社会,越来越全面,而大多学生的专业都是父母为之选择的,他们站在社会立场上面考虑到热门专业或者未来就业的问题,但是大多孩子并不认同父母的观点,又不能自己做主,于是就选择了自己不喜欢不感兴趣的专业,对自己所学专业知之甚少,缺乏正确認识,也给学生心理造成种种问题。

(3)由于社会对职专生存在歧视,使学生自卑心理重,缺乏自信。但是这一时期的孩子又是好胜心理强,攀比心理大的时期。好胜心是青少年普遍的心理特点,如果在这一时期学校和教师能够进行合理的心理引导,这将会成为他们奋发向上的动力。当前受电子游戏机和网络的影响,他们把打架斗殴视为‘英雄’视冒险亡命为‘快乐’。心理出现扭曲和演变。

(4)中职生受社会家庭学校影响大,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客观现实。看到已毕业的上届学生找的工作不理想,感觉前途渺茫,出现消沉颓废。而第一次远离父母,过群体住宿生活,这些心事,家事,校事都让他们心神不宁,苦恼不堪,不知不觉中就形成了心理负担。

综上所述的客观现状,都要求我们教育者必须大力加强学生的心灵陶冶和心理塑造,心理健康教育务必受到重要关注,这对提高素质教育及民族的整体素质至关重要。

二、正确全面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点。教师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主导作用,首先,在学生现有心理水平基础上不增加学生新的心理负荷。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多是由教师引发的,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尽量做到:不伤害学生自尊,不贬低学生人格。讽刺挖苦,简单粗暴体罚等都不应出现。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培养有主见、有个性、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其次,做学生心灵家园的拓荒者,在教学内容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自信,自重,自爱。教师在学科教育中,着重于学生的自主构建,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要达到这些要求,教师仅凭一腔热情和满腔关爱是不够的,还必须深谙教育规律,掌握教学艺术,懂得学生心理。

(2)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点。中招失利和底子差成为中职生否定自己怀疑自己的理由,而我们在这层教学中,要为学生找到好的定位,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自信,找到自我,通过辅导使学生正确了解自己的学习潜能,消除学习的心理障碍。让学生尽快适应中职学习模式,学会自我监督,自学能力的培养。

(3)对学生进行情感心理教育。要让学生正确正面的面对别人的评价和批评,使学生懂得别人的评价就是一面镜子,有积极的,有消极的。要让学生学会思考,为自己找到理想定位,鼓励他们进行计划,进步实现人生目标。真正认识自己对心灵才会有所触动,不断调节自己情绪,学会自制,使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远大的志向。

(4)对学生青春期的生理健康教育。受到我国传统观念影响,性话题不被教师抬上讲台,而这方面的教育自然不被学生通过正常正确的渠道得知。要正确看待青少年的性意识,应把性教育纳入心理教育的轨道,从提高心理素质的高度看待性教育。对中职生的异性情感要注意疏导和迁移,不能将其一概贬为一种不光彩的行为,要从思想上进行疏导,解除学生的思想包袱,正确对待青春萌动。除了让学生懂得一些青春期生理的相关知识外,还可以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组织的书画、歌咏、体育等一系列的比赛活动进行迁移,使学生的异性情感融于知识的荟萃、情操的陶冶和集体氛围的情趣之中。

(5)对学生进行道德法制教育。学校频频发生法制案件无一不在告诉社会和教育者,教学管理中对道德和法制的教育缺口有多么严重。学生的法制观念薄弱,不能依法约束自己更不能依法保护自己。要让学生明确犯罪与非罪的界限,学校要经常开展法制课程,提高他们明辨是非对错的能力,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以上几条是当前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基本要求。愿我们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辛勤耕耘,成为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拓荒者。

参考文献:

[1]沈家群.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青少年的教育问题[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80年04期.

[2]孟晓乐.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及对策[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篇5:职专生写作心理障碍疏导

在体育教学中, 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情感、意志、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 使其在进行某些具有难度或者危险性的学习时, 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不仅使少数具有这种心理的学生难以掌握规定的教学内容, 还因为消极情绪的辐射作用而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情绪, 进而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 克服和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使其形成适宜的心理状态, 对体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2. 体育教学职专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2.1 主观因素

2.1.1 体育活动冬季不明确

动机是驱使人们活动的一种动因或者力量。体育活动动机是体育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支持性条件。许多家长和学生都认为体育不重要, 他们一直强调知识文化成绩, 觉得体育成绩及格就行了。他们没有真正地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 这对他们在课外进行体育锻炼是极其不利的。

2.1.2 意志薄弱

人要想不断地完善自己, 必须以一定的意志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而绝大部分的体育学习困难学生都是意志薄弱的人, 大多会在遭受挫折时失去信心, 从而产生消极的思想情绪。特别是遇到了一定难度的教材内容时 (如田径中的中长跑、跨栏等;体操中的双杆、跳箱等) 更是自暴自弃。

2.2 客观因素

2.2.1 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偏差

由于各种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并存, 且常常产生矛盾, 使得有些体育教师在现实教学中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偏差。如有些教师重视部分学生, 使得那些被忽视的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与老师对着干;还有些教师态度冷漠, 缺乏爱心, 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恐惧和抵触的情绪。一般而言, 那些被忽视的学生往往都是体育学习困难学生。

2.2.2 教师标准要求过高

许多年轻教师由于没有经验, 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教学方法陈旧, 教学手段单一,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达到教学要求。特别是体育学习困难学生, 由于教师的标准过高, 致使他们体会不到体育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从而影响了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

3. 在体育教学中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对策

3.1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教态、形象要得体大方:教学用语要生动、丰富、准确。教师要尊重学生, 严格要求, 严格管理。用言行施教, 以技艺感人, 寓教于情, 寓教于趣, 寓教于乐, 使学生和教师的情感得以沟通, 教学具有吸引力。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 学生身心获得满足, 知识深化, 体质、技能、技术提高, 对体育就会迸发出激情, 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 在现代的体育教学中, 更加注重的是体育教师自身的素质和综合能力。

3.2 加强学生的心理训练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对学生多启发、引导和鼓励, 激发他们完成动作的渴望和勇气。还可采用直观与语言相结合的方法, 如对某些完成动作比较好的学生进行激励讲解, 让层次不同的学生在一起训练, 使学生自我比较, 从而产生练习的欲望以增强自信。教师除运用语言激励外, 还可采用情绪对比的心理训练, 通过表象回忆方式, 引起消极心理因素的出现, 同时利用积极情绪替代消极情绪, 达到逐步克服心理障碍的目的。

综上所述, 在体育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苗头, 及时把消极的心理状态控制在萌芽之中。只有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育人手段, 才能增强学生战胜心理障碍的毅力, 培养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玉娟.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与对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 2006, 18.

篇6:如何疏导职中生逆反心理

【关键词】 职中生 逆反心理 平等 尊重 赞美

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都有可能发生,在职中生中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对某类事物产生了厌恶、反感的情绪,做出与该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无论对什么人什么事都表现出怀疑、抵触或不满,对长辈的言语置之不理,甚至直接反对乃至反抗,这种反常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倾向,就是心理学所指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反常心理,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偏差的某些特征,其后果是严重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或病态心理转化,如媒体报道:“中国政法大学一大学生在课堂上把正在授课的教授杀死;一高中生怕老师家访竟把班主任骗至山头杀死等等。”所以教师应正确地对待有逆反心理的学生,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合理引导和教育。

一、以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抚平受伤的心灵

作为一名教师,我经常接触学生,从学生的行动、情绪反映、言谈、反馈等来了解他们的心态及其变化,实际上,逆反心理正是自尊心的一种畸形表现,学生最大的懊恼便是别人不尊重自己的意见,以别人的意见为意见,这样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因此当务之急就应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相互尊重的关系,引导学生走出情感的误区。我班有一个男生,由于在初中和他的班主任闹别扭,一直处于抵触状态,对老师、家长的话置之不理,上了职高以后总是以一种敌对态度来对待老师,只要你说他几句他就马上顶你几句,语气强硬,总是带着嘲弄和挑衅的表情,交流和沟通都很困难。他上课总是爱讲话,不管老师们怎么说教都不愿改正。因此所有的任课老师对他都深感头疼,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消除他的敌对心理,防止课堂纪律进一步恶化,我决定给学生重新调动座位。这位男同学当即在班上扬言:“怎么调我就是不走,看老师你拿我怎么样?”面对他的挑衅我没有动怒,而是思之再三,然后把他叫到操场上和颜悦色的对他说:“老师遇到难题了,和你商量一下,想让你帮个忙?”他听了愣了一下,接着我把班上的情况和他说了起来,并让他给我想办法,没想到他竟然热情起来,主动地和我说班上存在哪些问题,应该怎么样处理,而且自动提出要调动位置的事情,还说须把那位同学怎么调更为妥当,我当场对他的做法给予肯定,还要他负责安排调动位置的事情,他的脸上扬起了笑容,神采飞扬,一路小跑地回教室了。没想到这件事情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而这位同学也逐渐变得和善,易于相处,对人也热情多了,而且还经常给我出主意,帮助管理班级。通过这件事情,我认为,我没有直接去说教,没有利用老师的威严让他屈服,而是以朋友的身份和他沟通,他认为自己受到了尊重,结果取得了好的效果。

二、以赞美代替批评,引导学生走出心灵的误区

职中生大多远离家乡父母,少了父母的爱护和关注,好多孩子并不是真正的叛逆,他们只想通过某种方式得到老师的关注,以缓解焦虑情绪。老师要充分认识到这点,多赞美少批评,这对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职中我教的是语文,所教的班级很多,其中有一个汽修班,很多老师戏称为“气死班”。因为语文不是专业科,他们就表现得更加厌恶、反感,面对这样的班级我常常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一次我让学生设计一篇招聘广告,在他们交上来的作业中,我细心研究,课堂上充分赞美了他们,特别赞美了两个男生的作品:“想象力丰富,内容具体,颇具艺术魅力,字体苍劲有力,语言得体,能掌握分寸。”当时这两个男生特别激动,脸红扑扑的,对我提出的问题不再顶撞,而是饶有兴趣地思考。事后听反映这两个学生是“集体抱怨”的对象,老师们在课堂上经常批评他们,而我这次突然赞美了他们,让他们觉得我关注、重视他们,对于我的赞美,他们充满了信心和期待,排除了不快,上课也就没有再和我对着干,而是满心热情地欢迎我。从这件事情中我看出其实每个学生都是有优点的,他们渴望理解,希望得到认可,从而充满信心,哲学家说:“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希望得到赞美。”其实,我们可以用赞美的方式来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引导他们走出心灵的误区。

总之,在职中生的自我意识形成过程中,逆反心理是他们独立意识萌芽的一种表现,它对职中生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但只要用心去加以帮助、引导,相信“迷路”的学生一定会走出心灵的误区,成为一个好学生。

参考文献:

[1]袁军等.心理学概论.南宁教育出版社,2001

[2]张春兴.现代心理学——解决现代人身问题的科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篇7:职专生写作心理障碍疏导

关键词:职高学生,写作,心理,能力

作文难写,难写作文,这已成为当代中学生,特别是职业高中学生的一种通病。对此我们多少语文老师煞费苦心,开出了不少灵丹妙药,但效果仍不太理想。细细想来,其主要原因却并不在写作基础、写作技巧、生活阅历等方面,而在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仔细归纳起来,大约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畏惧心理

畏惧心理可细分为两种,其一,为害怕心理。这些同学往往在写作上有过被老师或者被同伴否定的经历,甚至受到过批评与嘲弄。从此自己对自己的作文没有信心,所以一提起写作文就有一种类似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障碍。其二,为无能心理。从小学到初中写作文都是被老师“逼上梁山”,靠东拼西凑完成任务,久而久之,作文难写已成为一种心理定势。到了高中以后,老师对作文的要求越来越高,靠东拼西凑也很难完成老师的作文要求。因而更进一步地产生畏难情绪。上述这两种畏难心理已经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越是畏惧,越是写不出文章,.越是写不出文章,越是心理畏惧。这样周而复始,很多职高学生不写作文或者抄袭作文、拼凑作文、应付了事的情况比比皆是。

二、贪多求全心理

有一部分职高学生他不怕写作,也喜欢写作,但是像许多年轻人一样存在着急功近利、浮躁心理。他们总想一炮打响,立马写出一篇能得奖的好文章!在这种心态的指导下他们这也想写、那也想写,东拉西扯,写的到还不少,但没有主旨、没有重点、没有层次,写出的文章显得杂乱无章、缺少真情实感。

三、漠然心理

这些学生不仅仅对作文,而是对所有的学习都不感兴趣。他们在学校抱着混一天算一天的心态,应付着老师布置的所有的功课与作业。大部分的功课与作业都可以想同学一抄了之,惟独作文很少能全文照抄。因而他们对作文采取敬而远之的心态。他们想:“反正以后又不是靠写作吃饭,会不会写作都无所谓”,现在是能躲则躲,能推则推。实在躲不下去就马马虎虎写几句应付了事。这样的心态肯定是写不出象样的文章来的。

四、投机心理

这部分学生在写作上怕苦、怕累、怕动脑筋,但又想写出好文章,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或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在这种矛盾心理支配下,于是他们把别人的作文拿来,略加改头换面变为自己的文章,他们当中还有部分同学急功近利,意想一炮打响,其结果适得其反,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五、模仿心理

由于受了流行歌曲和网络文化等俗文化中的负面影响,在写作上“忘却自我”,盲目地模仿、引用俗文化中的某些写作方法和语言习惯。结果是东施效颦,越学越糟。更为严重的结果是:长此以往把俗文化中的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东西统统吸收过来,不加辨别、不加消化统统吸收,结果呢?变成了流行歌曲与网络语言的大杂烩。

对待上述五种不健康的写作心理,应将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使之以正常而健康的心态来对待写作。

笔者认为,针对上述不同情况,应采取以下几条的心理疏导与心理保健方法。

1.针对畏难心理:应着重打破写作的神秘感.重点教育他们写作并不难,只要做到“我手写我心”既可,围绕着题目一点一点的写下去,把你想到的,看到的东西记录下来就行;同时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鼓励他们由易而难,由简单而复杂.逐步深入。当他们有一点点进步的时候,就要予以表扬和鼓励,让他们走出心灵的误区.使他们感到写作成功的愉悦与快乐,这样他们就能走出畏惧的心理误区,以正常的心态对待写作。

对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应注意在个别的场合加以适当的疏导与教育。当他们有了进步的时候应该公众场合予以表扬,这样更有利于他们的写作。

2.针对贪多求全心理:针对这类人群,应在肯定他们有美好愿望的情况下,予以婉转的批评与教育.告诉他们一个朴素而平凡的真理:“台上几分钟,台下十年功,宝剑锋自磨励出”!要想一个晚上一鸣惊人,出一篇好文章是不可能的。写好作文除了要靠少量的天赋而外,绝大多数要靠自己脚踏实地的努力.要想一蹴而就的写成一篇美文,那是不可能的。古今中外多少传世的名篇佳作,从表面上看来,似乎是灵感突发的结果,但实际上都是作者多少年来千锤百炼,苦心孤诣打下的基础,最后才能达到水到渠成,而决不是“一夜暴富“的结果!

在告诉他们明白这个道理之后,还应该让他们懂得:一篇好文章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在写作上决不要贪多求全.应该学会抓住一点,顺藤摸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枝不蔓的顺着这条主线写下去,这样做就能写出一篇好文章。记得有位读者曾问一位知名的作家:“什么是美”,这位作家回答道“把多余的东西去掉就是美”,看来这句话对这类同学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对这一类学生,首先应当采用形象的比喻以及生动的实例来说明。写作决没有一夜天才,其次应当采用心理暗示的方法。在肯定他们能写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如何学会“舍”和“得”。只有舍才能得,一味的贪多求全,到头来反而适得其反。

3.针对漠然心理:漠然心理并不是看不见东西、听不到声音,而是对世间万事万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似乎处在一种“超凡脱俗、远离尘世”的境界。这种看破红尘的心态对饱经沧桑的中、老年人来说似乎可以理解,但对尚未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则大可不必。古人云“哀莫大于心死”,有了这种心态必然会远离了尘世,当然不可能把自己当作有血有肉的一个大写的人.更不会充满着激情去热爱生活、描写生活、赞美生活,因此我们必须针对这类同学的漠然心理找准其缘由,分析其心理状态,然后对症下药,打开他封闭的心灵。

一般说来青少年都不是天生具有这种心理状态的,绝大多数是由于后天的心理创伤所造成的。有的是因为从小受家庭暴力侵害的影响、有的是家庭生活突遭变故(如由富转贫)、有的是因为早恋受挫,开始对生活感到失望……总之,只有找到他们漠然心理的缘由,或加以善善诱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或当头棒喝使其猛醒;或引喻设义、触类旁通使之醒悟。首先是要找到“病因”,其次要找到正确的方法,一旦我们打开了他们心灵的闸门,那么他们创作的文思同样也会汩汩而出!

4.针对投机心理:有着这种心态的同学在职高学生当中不算少数,这些人有的想通过捷径一夜成名、有的想偷懒取巧应付了事。当然第二种情况占多数。我们应当告诉这些学生一个平凡而朴素的真理——世界上任何成功都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俗话说“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自磨砺出”,我们只有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得到幸福的硕果。

我们都是普通人,不要去幻想一夜之间成为天才,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这样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投机取巧、应付了事实际上是自欺欺人的做法,这样做无法真正达到写作的目的,更不会对自己的写作有任何实际的帮助。应当告诉这些学生:要把勤学、苦练、善思、多问这四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循序渐进的去写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感悟、有所收获、有所前进。

5.针对模仿心理:模仿心理强的人归根结底是丧失自我一种表现。一味的模仿他人的作品,甚至变相抄袭他人的作品是永远写不出好文章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思想、理念、情感、生活经历都不一样,因此不可能,也不应当写出雷同的文章。我们应当帮助这些学生找回自我,而把真实的自我写下来就是你自己最好的文章。一味的模仿别人的东西,到头来只能是东施效颦。跟着别人后面邯郸学步,是写不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好文章的。

我们要励他们,不要被名人、大家所吓倒.别人的东西终究是别人的,学习名家名篇,只能取其神,而不能取其形.说得简单一点,最重要的是我们应当去学习那些名家、大家的思想观念、角度方法,用来指导我们学习写作,应当“学”而不“拟”。

笔者认为:我们还可以从同龄人或周围同学的优秀作文当中吸取营养。这些作品跟学生的生活比较接近,更容易被消化吸收,这两种途径和方法不应有所偏废,应当充分吸取他们各自的营养。这好比是我们饮食中的荤素搭配的道理一样,一味强调某一种学习都是不妥当的。

参考文献

[1]朱士锋,李焕成.心理咨询个案录[M].远方出版社,1998.

篇8:高考复读生考前心理疏导策略研究

关键词:高中复读生;心理压力;疏导措施

高考复读生是指已经参加了高考,但因高考成绩不理想或者对考上的学校或专业不满意而选择重新在学校或机构复习,准备参加下一年高考的学生。在高考来临之际,高考复读生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明显高于高三应届学生。我们深入了解高考复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针对其症结所在提出相应的对策,帮助复读生走好高考的最后一里路。

一、考前复读生心理症状

这些因为各种原因而重新选择复读的学生,他们与一般应届高三学生相比可能面临着更多来自自我、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压力,并可能導致其身心健康受到一定的影响。四、五月这一期间本来是高考冲刺阶段,但有些复读生却出现异于应届生的表现,不是重视知识的梳理和高考前的备战,而是出现了对高考的迷茫,对学习的木然,似乎很着急,又似乎无所谓,好象不是自己在参加高考。学习质量明显下降,甚至无心学习,出现旷课、吸烟、喝酒、上网的现象。尤其出现省、市质检之后,自己感觉到顶了,没有“后劲“了。出现一周甚至几周学习中断现象,这是高考前及其可怕的情形。严重的会导致前功尽弃、功败垂成的情况发生。

二、考前心理压力原因探究

1、对自己认识不清。很多复读生入学之初就抱复考非名牌大学不上的激切心理。没有正确估计自己的学习实力。主观认为只要我复读,我一定如何如何,当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就会产生焦躁情绪。在这种焦躁情绪的影响下,更要在每次的学习或考试中证明自己,而这种患得患失的心理恰恰不利于实力的发挥和成绩的提高,从而进入这样一个学习的“怪圈”。

2、学习进入“高原期”。经过近一年的复习,学生的体力、脑力、精力已经消耗的所剩无几,尤其是复读生,可以说连续二年的高考可以说是超负荷。出现了学习中“高原区”,出现了“缺氧”现象,他们知道这段时间对于自己这一年甚至一生的意义,但的确会出现自己不希望“心不在焉”的现象,所以出现了苦闷、懈怠甚至不和常理的叛逆现象。

3、自我封闭,人际关系淡化。复读生普遍存在人际关系不良的倾向。老师、同学的偏见,社会的歧视,再加上自己的自卑情绪使他们对人际关系过度敏感。多数复读生主动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与人交流,甚至不愿接受亲属朋友的安慰,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认为自己没有资格,认为那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4、认为成绩唯一。即将高考的高中复读生将学习成绩放在首位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很多高中复读生由于受到多方面压力,开始将成绩作为自身唯一的追求,忽略其他事物,在每次考试中和考试后都“分分计较”,对在考试中作弊的同学产生严重的心理不平衡,对班级集体活动表现得漠不关心,并且经常对班内积极向上的同学挖苦讽刺,造成同学之间关系严重恶化。这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非常差,并且情绪会随着成绩的变化出现很大波动,不能经受挫折,经常容易出现陷入成绩深渊而不能自拔。

三、考前心理压力疏导策略

策略1:树立合理目标,保持适当的动机水平。耶基斯-多得森定律(Yerkes-Dodson Law)表明,动机强度过高或过低,压力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达到最佳学习状态;中等强度的动机和压力水平,可以保持良好的情绪与心态,学习效率最高。曾经失败过一次的复读生面临不利处境及将来可能出现的一些难以预料的情况,认知往往表现出以偏概全、绝对化、孤立化的特点,并产生一些不合理的信念。尤其是认为这一次的高考就是人生的背水一战,只有考上,并且只有考上名牌大学才能证明自己的能力,在没有客观分析自己水平的情况下,盲目制定高目标、严要求。强动机、高压力不但起不到促进效果,相反却会产生焦虑和紧张情绪,干扰记忆和思维活动的顺利进行,抑制能力发挥,降低学习效率。

策略2:学会放松,改变心态。复读生面对内外各方面的压力,往往生活在过度焦虑中,压抑的情绪得不到适当发泄,久而久之会影响心态和学习效率,甚至带来生理方面的不良反应。学生可以适当采取一些有效的放松方法,主动改变心态。如渲泄,找朋友倾诉,把郁闷写进日记,写进给朋友的信中,把不愉快的、压抑的情绪抛出;转移,参加适合自己兴趣的娱乐活动,让头脑、情绪得到松驰;自我安慰,精神上自我肯定,不沉沦于一时失败的沮丧,以一种“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洒脱对待人生,把过去看做人生的一种经历,而不是负担,充满信心,坚信自己能战胜一切困难。

策略3:正确归因,放弃错误观念。归因就是从行为结果推论行为原因,根据归因类型可分为内归因型和外归因型。与归因类型相对应可将人格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复读生对自己高考失利原因分析,如果是内控型,认为失败是由自身能力造成,属于不可控因素,易产生自卑情绪,若认为是自身努力程度不够,属于可控因素,就要在以后的学习中刻苦努力;如果是外控型,认为失败是自己运气不佳,属于外部可控因素,在以后的学习和考试中也会抱有侥幸心理,若认为是考题太难,就会在以后学习中更加努力。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归因类型,改变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对每次的考试和学习失误都进行正确归因,这样,不仅有利于查漏补缺,而且有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策略4:坚持,坚持,再坚持。首先是坚持,最重要的也是坚持。“行百里者,半九十”,“坚持就是胜利”,这种坚持不一定是坚持在学多少,是一种状态上的坚持,是一种心态上的坚持,是整个一年复读的延续。千万不能中断。咬咬牙,一定要把这一个月盯下来。就如同“长征”,没有一个红军战士事先知道要走“二万五千里”,但就是一步步走完了这伟大的征程。告诉学生坚持到6月7日就是成功。哪怕这一个多月一点新知识都没有,你另十个月的知识增长也足够你应对即将到来的高考。

高中复读生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等心理问题,我们应更加关心学生,疏导学生的不良心理,而不是一味重视成绩和名次。轻松愉快的学习心境才能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端正高考态度,在高考中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

篇9:职专生写作心理障碍疏导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校在实习期间 (2008年7月~2009年5月) 发生护理缺陷的2006级护生57名, 均为中专女生, 年龄18~21岁。

1.2 调查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 对护生发生护理缺陷后24 h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定, 并对护生进行心理疏导后的跟踪测试及对比分析。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 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

1.3 心理疏导方法

1.3.1 个别心理疏导

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 耐心地与每位护生交谈, 听他们倾诉自己的不安与困惑, 找出焦虑的症结, 进行深入剖析, 疏导护生情绪, 解除心理压力, 让他们心悦诚服地认识错误。并鼓励要以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护理工作中去, 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慎独精神去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 从而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

1.3.2 集体心理疏导

组织发生过护理缺陷的护生通过讲座、互动性讨论的形式进行集体疏导4次。使护生了解应对负性事件, 调节自我情绪, 适应周边环境的技巧。在讨论时鼓励护生当众说出自己所经历的护理缺陷, 让大家帮助其分析原因, 作为“资源”让大家共享, 帮助护生改变不恰当的认知, 形成对护理缺陷的正确认识和健康心态, 培养完善的人格, 提高对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

1.3.3 肌肉放松训练

经过长时间紧张的动机斗争, 大脑始终处于不平衡、不协调状态, 导致大脑高度疲劳。通过放松全身的肌肉就能达到放松大脑的目的[2]。具体分三个步骤, 首先是准备工作:向护生解释放松程序, 选择一个安静安全的环境, 调整好身体的位置, 处于最舒适的体位。第二步, 吸气训练:嘱护生闭上眼睛, 进行深而慢的呼吸, 先吸气再缓慢呼气。重复数次, 使护生完全安静下来。第三步, 指导护生放松:嘱护生在吸气时收缩肌肉, 呼气时放松肌肉, 交替进行。肌肉放松顺序:面部→前额→眼睛→鼻→颈→右腕→下臂→上臂→背→胸→腹→右大腿→右小腿→右足→左大腿→左小腿→左足。依次收缩全身的每一组肌肉并保持10 s, 接下来, 放松同一组肌群20~30 s, 注意体验放松后的感觉。顺序重复2~3次, 每次10~30 min。放松训练可使大脑充分休息, 建立良好的兴奋灶, 从而进行新的思考。

1.3.4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成正相关, 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作用[3], 因此社会支持不容忽视。首先要肯定当事人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成绩, 给他们以支持和鼓励, 并及时与他们的家人取得联系, 加强沟通, 使他们获得社会支持, 以良好的心态完成实习任务。

2 结果

实习护生在发生护理缺陷时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心理, 在实施心理疏导后, 前后两组焦虑抑郁状况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见表1, 说明实施心理疏导后效果明显。

3 讨论

3.1 实习护生在发生护理缺陷后的心理状况

表1显示, 护生在发生护理缺陷后, 均存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心理, 表明护生在发生护理缺陷后心理压力大, 常常担心老师和同学会看不起自己, 会因此而受到处罚, 同时又怕家人埋怨, 从而心灰意冷, 产生焦虑、抑郁心理。

3.2 重视对实习护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表1显示, 通过实施个别心理辅导、集体心理疏导、肌肉放松训练、社会支持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4], 实习护生SAS和SDS与干预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表明实施心理疏导对改善护生心理健康状况有较好的效果。提示教师在加强培训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同时, 要关心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 特别是发生护理缺陷后的护生, 要及时给予心理疏导, 使他们尽快走出心灵的阴影, 重树信心, 成为将来护理队伍中的精兵强将。

3.3 对策

加强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实习前心理铺垫:实习前有针对性地请临床护士讲解实习中常见的护理缺陷案例以及对患者和社会造成的危害, 介绍如何调整心理偏差预防护理缺陷发生。让护生知道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预防差错事故发生的根本[5]。因此, 在日常学习工作中, 要有意识地训练、提高自己的心理应对能力, 学会适应实习环境, 顺利完成临床实习任务。二是定期开设心理讲座:利用实习护生每月定期返校的机会开设心理讲座, 包括:青少年心理卫生、如何改变认知、如何调节自我的情绪与情感、如何健全自我人格。帮助实习护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激发和调动护生自我心理发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三是护理缺陷发生后的心理疏导:缺陷发生后, 教师要认真听取当事人的汇报, 搞清楚事情发生时的很多细节, 帮助护生分析发生的原因, 知其规律, 可以运用个别心理疏导、集体心理疏导、放松训练、社会支持等方法帮助护生及时疏导负性情绪, 提高积极应对的能力, 使实习护生能更好地调适自己的行为和心态, 有效地维护和提高其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浣沙.医护耦合性差错及其防范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4) :227.

[2]胡佩诚, 宋燕华.中国图书馆目录[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9.

[3]唐莹, 张静平, 余小波.护士身心健康状况的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 2005, 11 (4) :270-273.

[4]杨湘.改进临床带教提高护生实习质[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4) :94.

上一篇:创新的宣传方式下一篇:描写早晨的雾的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