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总结与反思

2024-07-03

研究性学习总结与反思(精选10篇)

篇1:研究性学习总结与反思

教研处必作:

(1)检查记录:每月末检查教师的指导笔记和学习心得,按a b c d四等评分;每学期抽查每班各项目小组(个人)的研究周记,按a b c d四级评分。

(2)科研论文:每学期以校研究性学习课题为研究范围,写一篇科研论文。每学期编辑一本优秀研究成果集。

从番禺中学的情况看,这所学校还不是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中,主要是专职教师发挥作用。实际上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所有的任课教师都应参与其中,应当充分发挥每位教师、备课组、教研组的作用。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问题。

对教师的评价:

研究性学习涉及教师工作量的认定和工作情况的考核。有的学校作出了有关管理与考核的规定:例如有一所学校规定专职教师每人带3个班为満工作量,兼职教师其工作量与语、数、英教师等同;另一所学校规定:每位教师指导的课题数为1—5个;还有的规定:(1)由于示范性高中要求教师能胜任两门或两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因此,能承担研究性学习指导和任意选修课教学的教师是合格的。并作为示范性高中教师的必备条件,学校将以此作为教师晋级、评选、年度考核优秀的硬指标。(2)工作量计算:专题讲座按1:1计算课时,应与学生共同听课,讲座期间较长时间在年级室者视同旷课。其他指导活动计算为:课题数×权重(根据课题质量确定权重)×每课题津帖数。(3)课题研究指导工作认定依据:①指导研究性学习的专项记录本。包括学习笔记、听课记录、指导活动设计与过程记录,授课教案等。 ②所指导课题组的有关原始研究资料的收集,研究的阶段成果(如小论文),对学生的评价。③专题讲座与集中交流活动的出勤情况。④指导研究性的学年总结或论文。

对学生的评价:

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评价,有的学校采用学分制是一种比较好方法。规定了基础学分,每个学期按研究计划完成任务的给2个学分。设奖励学分,活动开展得好的,经认定取得较好成果的,再给1—2个学分。三个学年中,学生取得10个学分时定为合格。如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高,研究态度认真,研究成果显著,则获得学分较多。

上述有关管理和评价方面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有许多学校 都制定了,但是落到实处的不多,甚至有的学校制定这些纯粹是为了应付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检查。

三、研究性学习的反思

当前,研究性学习在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学习评定和统筹协调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但最根本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可是观念的转变又不会是自发的形成,只有在落实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师生的探索研究中的体验和组织制度等方面的制约才会逐渐形成。在许多情况下,就是要形成一种教师和学生的观念不变也得变的环境态势。

当前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教师对提转变教育理念就反感,有的甚至说:“什么转变教育理念,那纯粹是‘作秀’!”那都是虚的,没有实际效用的东西。这样的人一方面说明他对当前以课改为中心的教育改革的无知,但同时又是因为受当前社会“刻板印象”的影响。因为社会看一所学校,关键是看高考升学率,一所重点中学,如果几年内没有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社会对这所学校的评价就会很糟,甚至组织部门对学校校长书记的考察,也可能作出对他们不利的结论。课程改革是要有胆识的,课程改革搞好了本来是能够大大提高教学质量的,但一开始可能会有一定的风险。当前的很多情况是: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无论是作计划,写总结,都是把高考视为自己的“生命线”,大家都不愿承担改革的风险,大家都习惯了长期以来老的一套教育理念和方法。在行动计划中,为了高考,他们会采取“一切为了前线(高考)”的行动策略,甚至为了高考不惜采取各种“战时特殊政策”。其教育行为的不公平现象和短视行为处处可见。人们认为,只要高考考试制度不变,这种现象也不会改变。废除高考考试制是不可能的,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方法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现在,考试体现了最大的公平和公正,没有考试的人才选拔将会产生更多的腐败。但是高考制度改革和招生制度改革的力度应当进一步加大。虽然考试改革要以课程改革为基础,但考试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先导,适当加大改革的力度是完全可以作到的。

研究性学习可以有课堂教学模式和带研究性学习特点的学科教学模式,但其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的研究性学习形式是其他的形式不可替代的。研究性学习不是第二课堂,也不是一般地课外活动,是必修课,是特殊的必修课的课程形式。以前,搞素质教育时,为了克服一些人认为搞素质教育就是搞第二课堂、搞活动的偏向,有人提出“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的口号,这个口号本身没有错,但素质教育最终开展得怎样呢? 教育的观念还是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人们相信没有高质量的教学不是素质教育,反过来也会认为,凡是能提高考试质量的各种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和作法都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误入歧途。今天,为了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我体验生活,体验学习,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而设置了研究性学习课程。虽然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也能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价值,但绝对不能说,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是研究性学习的主渠道。如果不这样认识的话,那将是研究性学习课程设置的失败,是与课程改革的宗旨相违背的。

篇2:研究性学习总结与反思

邹城市张庄镇位庄小学

2014-02

小学研究性学习活动总结与反思

一、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为了能把这个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好,我们主要做了以下的准备工作:

1、制定了《位庄小学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并组织教师学习,方案中详细介绍了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及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通过学习,全体老师都对研究性学习有了科学的认识,正确的理解,为下一步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打下了基础。

2、成立了位庄小学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组员为各班主任。由领导小组协调,各班相互配合,以确保研究性学习活动顺利开展。

二、认真组织活动过程

研究性学习强调的就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运用各种方式如:查阅资料、动手实验、走访、问卷调查、网上查询等方式来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积极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课题的选择

由班主任组织学生选择活动内容,为了便于管理,活动小组在本班同学间组合。

2、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及周末、假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学校每学期安排两次活动。

3、组织中期评价。指导教师汇报前一阶段的活动进展情况,并研讨下一步的研究计划。

4、各小组将搜集获取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研究成果,参加展示。

三、取得的成绩与体会

虽然我校的研究性学习还处于起步阶段,整个过程也并不完美,但是我们还是欣喜的看到了这门课程给老师和同学们带来的变化,也让全体师生对新课改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有一位教师在总结中说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面对不同班级、不同个性的学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热情、智慧,这是教师付出的过程,也是教师接受挑战的过程,也是课改的新环境下成长的过程。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感受到教师受专业、兴趣、年龄、精力等的局限,有时的辅导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需要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学习,丰富自己,充实自己”。从这段话中我们能感受到研究性学习活动给老师们带来的压力和改变,老师的角色已不单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该成为指导者、合作者和辅助者。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也收获了很多,其中5年级的同学感受到:“当我们走出校门,走进社会中,才发现我们的准备并不足以面对这个社会。在调查过程中,我们无数次的受到别人的驱赶与嘲笑,冷嘲与热讽。但我们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保证了我们能坚强的走下去。在做数据统计时,我们在没有任何高科技的帮助下,认真细致工作,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虽然活动已经结束了,但我们在合作之中筑就的团结之火仍在燃烧着,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从同学们的这些话语中,我们能体会到研究性学习活动给他们带来的改变,而这些改变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将意义深远。

四、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应该说我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已经顺利开展并且已经完成了几次活动做的非常出色。但是,由于经验不足,从开始到活动都出现了一些问题,现总结如下:

1、对教师和学生的培训不够。虽然我们对教师进行了培训,但力度远远不够,有的教师自己对研究性学习都不很了解,并且不能积极主动的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指导起学生来就很盲目,没有清晰的思路,造成学生更是无所适从,研究工作进展不顺利。同时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也不到位,有的学生甚至把研究性学习活动当成了一种外出游玩的机会,使活动陷入了误区。

2、活动过程中,有的学生不能及时记录自己的研究内容,造成第一手资料的丢失;有的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还不够,积极性不是很高。

3、社会上的有关部门和人员对研究性学习的关心和帮助不够,学生得到的支持不够。

篇3:研究性学习总结与反思

一、创设民主氛围, 鼓励学生总结与反思

为了培养学生的“总结与反思意识”, 我们教师要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氛围, 用教师的智慧鼓励学生愿意去总结, 习惯去总结。

1. 学生的总结与反思活动应层层推进

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普遍偏低, 往往会造成教师迫不及待的灌输、反复讲解、老觉得时间来不及的心理。其实, 教师可以从一开始时就着手培养学生的“自主总结与反思”能力, 这样往往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每节课后留出5分钟让学生们总结What have we learned today?刚开始时, 学生们不太习惯进行“自主总结与反思”, 往往会表现出没反应或是很茫然或不自信。这时教师可以在边做示范边鼓励学生说出哪怕就一句话的“总结”。凡是今天所学到的, 只要学生能说出一点, 教师就大力表扬。待学生们习惯“总结”当天所学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主总结与反思”活动深入发展。教师可以深入讲解“总结”的要领, 从哪几个方面总结, “总结”的多样化, “反思”的多角度等等。对学生们不断地提出高要求, 从而让学生们自己将英语知识的学习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牛津英语8B Unit 6的Reading部分是关于Oxfam Trailwalker的, 这一话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很陌生的, 乍看上去, 这篇课文很枯燥, 没有故事情节, 只是平铺介绍这一机构组织。我先展示几幅关于Oxfam Trailwalker的图片, 让学生分组总结:What information can you get about Oxfam Trailwalker from the pictures?让学生看图发挥思维想象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自行先琢磨出部分“结论”。然后通读课文, 分组再改正或找出刚才错误的或者遗漏的“结论”。我适当引导, 解答学生们的疑问。课的最后5分钟, 我让学生们设计一张表格来“总结”课文的信息, 然后再展示我自己设计的“总结”表格, 学生们通过对比, 可以明确地感受到进行“总结”活动时采取的一些方式、方法, 从而提高他们以后学习中的“自主总结与反思”能力。

2. 学生的总结与反思活动应自主发展

教师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总结与反思”积极性的过程中, 对学生进行引导的目的旨在让学生的“自主总结与反思”能力不断得到发展和提升, 不断推陈出新。而不是诱导学生一步步走进教师自己设定的条条框框中, 规定学生要进行的总结和反思活动的一切方面, 让学生的自主总结活动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失去“总结”的热情, 认为“总结”活动过于程式化, 缺乏生机。

在培养学生“自主总结”的过程中, 我总是不断鼓励学生自己思考:how to summarize?How can we make our summary in a new way?课上的最后5分钟, 我称为“show time of summary”, 不限定学生们的总结方式, 学生们可以随意发挥想象,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总结本课所学的任何东西。

例如8A中的Unit 5 Birdwatchers, 其保护湿地, 保护环境的主题是上一单元保护野生动物的延续。学生们分组设计了如下7个活动来总结这两个单元所学:

Group 1.Make up two dialogues, according to the two cartoons. (先讨论所给两副漫画的寓意, 再自编对话)

Group 2.Plan a day out to the Shanghai Wild Animal Park, write down the plan for the trip and choose three animals to talk about. (动手制定外出计划并自选三种动物来谈论, 以达到复习巩固效果)

Group 3.Write a letter to Taicang Mayor, different members write different parts.Then the group-leader puts the parts into a whole letter. (结合身边的事情写一封贴近生活的环保英文信件, 培养写作能力)

Group 4.Use the picture and the questionnaire to survey the whole class. (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让全班动起来, 给每个同学用英语交流的机会)

Group 5.Think out some“if-”clauses to show what we should to to help protect the earth. (复习本单元语法的同时用所学的语言思考问题)

Group 6.Look up some proverbs about all the animals in the dictionaries. (扩充语言知识)

Group 7.Draw three simple picture posters about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and explain them to us. (发挥学生的绘画特长配合英语学习来切实地做事情)

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 学生们给出了一个个精彩的“总结秀”:有要点式总结、表格式总结、朗诵式总结、对话式总结、表演式总结等等, 总结的侧面各有不同, 有侧重本课知识要点的, 有侧重学习方法的, 有侧重不足之处的等等。学生们自己生动丰富的“总结”比教师的“说教式总结”效果好了很多, 学生们更乐于听自己同伴的见解, 他们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共同梳理了当天需要掌握的英语知识, 巩固了所学。

二、把握最佳时机, 激发学生总结与反思

课堂教学中, 有时会有好多值得总结与反思的问题, 如:课开始时, 让学生反思新知与旧知的联系, 以及旧知学习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或教训;新授时, 可以设计如“How much have you known about the topic?”“Which way is better to remember the part?”“why did you make the mistakes?”等问题引导反思;练习时, 可以就知识的重难点, 容易混淆之处, 安排判断、纠错等反思性学习;小结时, 可以提供空间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学习过程、运用的学习方法进行反思和思考;作业设计时可以适度拓展学习内容来强化学生总结。从多方面预设, 引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式, 认知方式, 理解程度, 思维过程进行自我反思, 以及对自己学习进度、学习心理进行调控。

面对丰富的反思点, 只有明确反思的方向, 才能避免“反思”走弯路, 取得“反思”的真经。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积极反思的同时, 要指导学生找准反思的点, 学会反思的方法, 教师作为学生反思活动的引导者, 应凭借自己的教学智慧不断地捕捉、判断、重组课堂中涌现出来的各样信息, 把有价值的问题纳入教学过程, 使之成为教学亮点, 成为学生反思的火种。

三、开展多样活动, 评价学生总结与反思

学生尝试总结和反思的过程中, 教师应及时地对这一过程进行评价活动。学生的自我反思型评价是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进行的内省, 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判断与分析的过程。引领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价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反思习惯的一个切入点, 它的形式多样。如:学生可以进行个体自我评价, 可以小组互评, 也可以评价自己, 也可以评价别人, 这样能发挥同学之间的互补作用, 在合作交流, 反思评价中共同进步。

当然, 在反思评价中应尊重每位学生作为不同生命体所具有的差异性, 允许学生立足不同角度, 开展不同层面的反思评价, 允许学生通过反思评价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反思评价的过程, 关注学生自然流露的情感态度, 让反思型评价促进学生反思水平的提升。

四、关注课外学习, 拓展学生总结与反思

课堂教学活动不是英语课程的全部。引领学生进行总结与反思, 培养学生反思习惯, 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同时, 学生对解决问题的体验是有时效的, 教师如果不及时反思总结, 这种经验就会消退, 从而失去宝贵的反思机会, 失去从经验上升到规律的良机, 造成教学上的一种浪费。所以, 我们教师要拓展学生反思的时空, 让反思渗透于学生英语学习的每一个角落。

牛津教材的Project部分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课外总结和反思资源。它要求学生们根据前几个单元的知识内容利用或是制作小册子、种类小报, 或是进行问卷调查、一系列的采访活动, 或是动手写调查论文的方式来进行巩固。当然, 教师也可以根据班级情况, 寻找时机设置课外任务。这样学生的英语知识便会得到不断的巩固和内化, 为英语技能的全面发展铺路。此外, 通过课外用英语来做事, 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它给学生带来的语言内外体验更是不可言喻的。

篇4: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反思与总结

关键词: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课外活动

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定情景,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地探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生是学习的主题,而学习的对象是书本上或我们周围生活活生生的地理事像。如在人教七年级下册进行“中东”教学时,第一步列出有关中东报道的标题;第二步学生汇报搜集的资料并组内展示和交流;第三步,了解中东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第四步讨论中东成为热点的原因。让学生归纳学习区域特征的方法,并把它应用到其他相关内容的学习中去。而课外研究性学习是课堂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如学完“气象和气候”一节,让学生对本地气温和降水状况作一个小调查,可以运用网络和图书馆的报刊杂志,搜集资料,分析归纳并撰写小论文。

一、课堂中研究性学习的运用

现阶段我们的学生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已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因此,必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和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开发并训练学生的问题思维,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巧设导课情境:地理教学中的新课导入艺术,是优化地理教学结构,提高授课效率的关键一环。导语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恰当、简洁、生动或风趣幽默的导语,会有效地吸引学生,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迅速形成教学高潮。在教学中巧用诗歌和谚语:比如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温差大的特点;讲垂直地带性时可引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引用歌曲:在课堂中适时引入歌曲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带动学生情绪。比如讲长江与黄河时候就可以适当引入《长江之歌》《黄河大合唱》等。……等等。从而学生很轻松的地解了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

2提供有“兴趣”的材料,激活学生的问题。比如:我在学习“民族”一部分内容时,就利用现在学生都对歌星比较追风的心理,针对能歌善舞我让学生提出对少数民族感兴趣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很活跃,问题也很多:为什么少数民族大人小孩都能歌善舞呢?这是不是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关?如果与生活环境有关,那他们的生活环境又是怎样的?……等等。通过学生这样的思考提问,民族这一节的好多问题就在学生的自主提问和思考中解决了。

3创造“质疑、设问”的情境机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如:在学习大陆漂移假说一课时,我有意让学生观察《地理图册》第19页非洲和南美洲的海陆轮廓图、古地层分布图、古生物化石对照图、生物演化分布图,然后思考提出问题并回答。有学生就提出了为什么两大洲的大陆轮廓可以拼合?为什么拼合的两大陆古地层分布带一样?为什么两大陆的生物物种很相似?这些问题又说明了什么?……

4是开展探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例如,在学习“中国水资源”这一内容时,就要求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查家乡的水资源利用情况:当地用水资源有哪几种类型?当地用水分为几类?家乡在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你对家乡水资源利用方面有哪些好的建议等等。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各组指定一名学生作为课题负责人,各小组带着自己的课题进行探究活动,最后全班汇总。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知道家乡水资源利用的类型,并提出一些节水的建议和措施。开发学习乡土地理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实践能力,增强热爱家乡的感情。

二、课外开展研究性学习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不论采取哪种方式、开展什么内容,都要有明确的活动目的。尤其是我校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如果没有明确目的,不但不能完成活动任务,反而会使学生散漫松懈,受不到教育,得不到锻炼。为了使每项课外活动的目的都能实现,设计课外活动的方案就要有周密的计划。活动目的与计划是相互联系的,目的是计划的出发点与归宿,计划是目的实施。所以,活动方案的计划要从学校、学生等各方面的实际出发,要切实可行。

因为课外活动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在学生自愿基础上开展活动的,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参加活动,就要求在设计活动方案时充分考虑学校及学生家庭等各方面的物质条件,做到活动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种多样。中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虽然有兴趣,毕竟是不够成熟。所以,在设计方案内容时,一定要把每次活动的内容写具体:活动什么,要求是什么等等。内容确定之后,每次活动不能千篇一律,形式一定要灵活、生动,让学生在欢乐的活动中受到锻炼。

课外活动既然是学生自愿参加的活动,是发展学生专长的活动,就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参与精神,体现学生为主体的精神。所以,在設计活动方案时,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征询学生对方案的意见,使学生有一种主人之感。学生通过课外活动,培养独立人格和创造精神,这方面正是有时教育忽视之处。

篇5:学习总结与反思

总结

期中考试,我可以说根本上自己的心机都没有放在里面,压根没想过要怎么才能每一科。该背的没背,该看的没看,结果,导致了面对一道道的名词解释题都措手不及。虽然很多科的成绩都还没有下发下来,但是我自己可以感觉得到自己这次的成绩肯定会很差。当试卷的分数出来时,虽然有八十多,但是假如自己认真背好那几个名词解释的话,肯定会更好,很可惜,世界上没有假如!当时我对着国贸老师说:“通过这次考试,我以后一定会认真的背书!”可是,我真的能做到吗?我不知道!时间过得匆匆,半个学期就这样的从我的身边溜走,我问自己:我学到了什么?但是,我答不出来。我不知道自己在过去的半个学期里学到了什么,学过了什么。

反思

我知道我自己的抑制力并不强,我抵挡不住身边的各种游戏的诱惑,我抵挡不住电视剧的诱惑……我不曾一次的希望有人在我身边监督我,但是毕竟我已不再是一个很不懂事的孩子,我不能经常依赖别人,我希望我自己能够监督好自己,对自己负责。

篇6:学习反思与总结

回到学校后,我们七年级在孟校长和李主任的组织下马上召开了由各班班主任、各级部部长和各备课组组长参加的会议,安排各班着手成立小组,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并要求每科围绕高效课堂的课改模式准备一节展示课。

我们历史组的展示课由我先承担,对于课改模式我并不担心,毕竟我已有了两年的经验,让我担心的是三中的学生们,因为我知道学生的学习底子薄,而且一点小组合作的意识和培训都没有过,他们能适应这种课改形式吗?我开始一点一点的在我的课上进行试验。让我没想到的是学生们进入状态非常快,课堂效果出乎我的意料。小组面对面而坐,课堂上的学案,小组和小组的评比,组员和组员的评比等都给学生注入了新鲜感和活力,提高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课堂迅速的生动了起来。

在我教的三、四、五、六班里,四班和五班是两个课上不太爱回答问题的班,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音也较小、不洪亮,每次我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总要不断重复“谁能回答这个问题?大点声、大点声……”可是在尝试课改以后,我发现他们变了,只要你稍微用点心思对他们进行激励,他们就无比的勇跃起来。一些平时不爱回答问题的同学敢于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了,一些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也抢着去回答问题,这一切都让我感到欣喜和欣慰。这一切让我感觉到我们的学生并不差,差的是我们自己,是我们没有把学生的主动性给调动出来,是我们没给学生机会。

这次展示课我考虑再三,把在听课老师们面前进行展示的机会留给了四班。四班在我所教的四个班中,成绩是最差的一个,上课状态也是最不积极的一个,但是自从分小组合作后,我发现他们的学习状态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积极主动性一天比一天强,我相信在这种状态下,他们的成绩一定会有所提升。展示课上,四班同学的表现没有让我失望,积极主动的发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小组的精彩展示等均受到了听课领导及老师们的好评。

虽然我们的课改才刚刚开始,虽然学生对于小组应该怎样合作还不是很清楚,虽然我们在小组讨论中我们存在着人多不好组织的困难,虽然小组成果汇报参与人数还不太多……但是学生的改变让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课改的未来。

在我看来,学生的能量是无限的,能不能把他们充分发挥,就要

篇7:学习反思与总结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认为我是个很勤奋的孩子,那你们就大错特错了。我从小就爱玩,玩到现在却总也改不了贪玩的毛病,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哪怕每天仅仅写了一篇日记,上了一节课,我就会让自己尽情的疯玩,以至我的作业,我的任务以及制定的计划总也完成不了,一些长期性的计划更无法坚持下去。每个暑假,我大部分时间都是坐在电脑前在游戏中虚度年华,而每每从电脑桌前离开,我都会感到更加迷茫,不知未来的路该怎么走,也不知将来的生活该怎么过······只能走一步是一步了。在别的家长眼中,我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觉得我既能学得好,又不耽误玩。我扪心自问,我真的是那样的人吗?世界上又有几个这样的人?因为我的贪玩,家长连老师也很重视我。而我何尝不想勤奋学习?可总感觉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安慰着我,在松懈着我,使我“明日复明日”地生活。每当我要坚持做些事情的时候,这种力量就越发的强大,使我变得懒惰。为了改掉我的坏习惯,为此我制定以下要求:

1、每天娱乐时间不超过2小时。

2、自己定下的计划必须完成,不可松懈。

篇8:研究性学习总结与反思

1. 教学构想与目标:

(1)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 探索研究性学习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2) 指导学生运用网络、文献资源, 选取有效信息来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精神;通过对部分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培养, 将研究性学习方法引入历史学习。

2. 研究方式:

学生收集、查阅历史资料, 撰写历史小论文, 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讨论。

3. 研究计划:

(1) 第一阶段:吃透教材, 设计研究问题, 进行学习分组、分工。

(2) 第二阶段:收集、整理有关“洋务运动”的历史资料, 写历史小论文。

(3) 第三阶段:修改论文, 制作报告课件。

(4) 第四阶段:成果展示、讨论。

4. 研究题目:

(1) 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出现在19世纪六十年代?

(2) 比较洋务派与顽固派的异同。

(3) 洋务运动的阶段、内容等问题

5. 研究参考资料:

(1) 李侃、李时岳等著《中国近代史》, 中华书局。

(2) 姜铎《关于洋务运动总评价的论争》。

(3) 相关论文《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防实力》。

(二) 研究过程

1. 第一阶段: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

(1) 让学生对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影响等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2) 确定课题, 学生可对原先设计的题目进行探讨, 也可以从不同角度另行设计题目。

(3) 根据选择的题目进行分组, 每组推出一位组长。

(4) 到图书馆、上网查阅资料, 搜集信息。向学生介绍近年来学术界对“洋务运动”的研究动态。指导学生查阅资料, 写作论文。

2. 第二阶段:师生共同实践体验。

(1) 收集整理有关“洋务运动”的历史资料。在中学里, 学生能够直接获取的与自己研究相关的信息资料相当有限。鉴于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 我采取的方法是:从图书馆与书城查阅、收集洋务运动相关的书籍与论文目录, 向学生推荐, 尽量减少学生查找资料的盲目性。很快, 学生获得了不少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 我要求学生将获得的资料“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逐步学会有逻辑、有条理地整理和归纳, 并仔细研究其内在联系。

(2) 撰写修改小论文, 制作成果课件。我对学生的要求是:一要多角度, 多层次, 多棱面展开论述;二是力求不同观点“百家争鸣”。小论文初步成文后, 又指导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 语言要求严谨, 利用资料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努力使之成为一家之言。将学习成果制作成报告课件, 一要思路清晰, 提纲挈领, 观点明确;二要图文并茂, 资料充分, 美观大方。

3.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交流。

为了展示研究性学习的成果, 首先要求各组在自己众多的研究题目中选取自己最满意, 准备最充分的题目为主讲课题。本组成员可以补充, 全体同学参与讨论、辩论, 教师引导点拨。

(三) 心得体会

1.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研究性学习可以分教学策略研究性学习和专门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作为教学策略的研究性学习是指以学科课程为载体,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来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例如, 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都可以围绕学科内容开展不同形式的研究性学习。

2. 学科研究性学习的选题, 要考虑到课题的可操作性、开放性和趣味性。

可操作性, 是指课题必须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生活与社会实际, 又要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建构, 不宜太专业。例如“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进程研究”, 这样的课题对于高中生来讲大而空;选题的开放性, 是指问题有可延展的探究空间。一些已成定论的知识不适合于进行探究。兴趣是一切活动的内动力, 课题的选择一定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绝不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

3. 研究性学习要注重活动方式的选择。

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有多种研究方式:资料查阅、社会调查、撰写小论文、制作课件、编导历史剧等。教师指导时, 要根据实际需要和研究对象本身的特点选择研究方式。有时是单一的研究方式, 有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研究。

4. 研究性学习符合高考的命题方向和命题思路。

有人认为研究性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但无益于高考成绩的提高。笔者认为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与高考并不对立, 而且是一致的。高考《考试说明》中指出:“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更强调学生对各学科知识整体把握, 综合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很明显这与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一致的。事实上也是如此, 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命题思路都已经明显地渗透进了研究性学习的理念。

参考文献

[1]刘虹, 俞祖华.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问题综述[J].历史教学.2004, (5) .

[2]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M].2001.

篇9:小组合作学习的总结与反思

【关 键 词】 小组合作;中学;教学;课堂

新的观念、新的角色,要求我们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目标;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下基础。针对传统班级教学存在的弊端,从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角度出发,我校对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并且将“合作学习”的观念引进课堂教学,开始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的教学形式,打破了传统班级教学的垄断地位,施行了一个学期,我对于“合作学习”教学的理解是: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领导力度减弱,教师由传统集体教学的“权威”角色向“顾问”“同伴”角色转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得到增强,由对教师的被动服从向配合、协同转化,学生的自主程度得以提高。与传统教学不同,小组合作学习提倡充分开发课堂中的人际交往资源,利用多种类型、多种层次的教学来推动课堂教学的进程,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个体社会化。传统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交往结构上存在着互补的有机结合关系,有利于教学交往全面、充分地开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开展小组合作活动时,必须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因人施教,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与进步。

那么,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小组合作学习能否顺利开展,取决于小组的建设

小组的组成应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决定,要考虑学生的成绩、性格、性别、交际能力等。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尤其要关心那些交际能力弱、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争取组内同学共同进步,要求组内每一个成员做到全身心投入和全程参与。每个小组的人数应适当。各小组确定一名组长,小组长要起到小老师的作用。在我们教学过程中,每课都有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一般提前发给学生,小组长组织大家完成预习案部分,并思考部分探究案。探究案上所设计的问题就是一个有利于学生相互之间展开合作研讨的活动情境,以此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学生会从中明确即将进行的合作学习将围绕着什么主题进行,合作学习将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最后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和要求等问题,为后面的合作探究作出明确的目标导向。

二、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一)小组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1. 实行之初,存在管理混乱、职责不清的现象,没有很好地利用好小组长。

2. 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其表现在某些课堂上仍是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游离,小组合作学习时,在小组合学习时,常常出现小组中一两个学生“独霸讲坛”,这些学生凭借优良素质,在小组中扮演着核心人物的角色,主宰整个小组,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但那些“学困生”的思考权、发言权、学习权无形中被变相剥夺了,并且容易误导一部分学生成为“观众”,使得小组学习存在着参与机会“不平等”的现象,背离了合作学习的宗旨。

3. 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为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不管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把所有问题都拿来小组合作,导致问题过于简单,小组合作只作为形式表现出来。

4. 在合作学习的小组活动中,学生合作技能欠缺,不能围绕重点积极有效地讨论,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各行其道,任凭学生自由讨论,甚至有个别学生还在谈论与学习无关的话题。

我们老师在关注合作学习的同时,应认真思考我们在集体备课时应该如何操作,哪些内容更适合于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中,每个人的分工如何确定,怎样才能高效有序地组织合作学习,在注重“人人进步”的同时,怎样培养优秀生的综合能力。

(二)小组合作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1. 有效分组。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别、性格等多方面因素,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编组,“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依据,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提供了保证,每组人数以4~6人为宜,民主选出他们的组长。

2. 有效探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实际、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探究点,设问的探究点一定要恰到好处,既不要过难,也不要过易。

3. 有效点拨。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4. 有效评价。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要及时给学生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首先,教师要给更多的学生充分展示成果的机会;其次,要注意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解题思路、学习习惯上下工夫;第三,在小组发言后,教师对各小组展示成果的科学性要给予及时的总结和评价,同时,要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评价能力的发展。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实践,乐于交流合作,在交流合作过程中,既可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能发现自己的学习潜力,从而更加努力更有信心投入学习,这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绩得到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傅永曙.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论[M].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 王笃勤. 小组合作学习行动研究[J]. 国外外语教学,2004(1).

篇10:学习总结与反思

针对这次挂科,我经过深刻反思,对自己做出全面的检讨。并在这里写下保证书,保证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绝不再出现挂科情况。经过这次的检讨,我相信我一定会找出自身学习上的缺点,并且努力克服这些缺点,踏实学习的脚步,一点一滴的进步。

如果能够早点认清自己在学习上的缺点,早点改掉自己在学习上的坏毛病。也许现在就不会出现学习上挂科的情况了。可是既然现在挂科了,就使我更加清醒得意识到,以前那种学习中的不足和不合理之处。我仔细回想上学期的学习情况,回想考试时的情景,渐渐清楚的知道,我学习的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我总结了一下,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对大学学习生活的不适应。大学和高中是完全不同的阶段,其中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要求也不一样,如果我老是按“上大学就使劲玩吧”这种从高中就接受的思维模式来过大学生活,肯定要遇到很多困难。大学里的学习更多倡导的是自学,以个人为中心,以学习为目的,以自习室和图书馆为根据地的自学模式。明显,这跟高中时候老师做好计划,同学按部就班跟着学习的学习模式有很大区别。而且从本质上讲,这两者的区别更大的体现在我作为学生,在学习面前扮演的角色。前者,我是一个主动者,对学习有很积极的情绪,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也会有很大的热情来解决。学习对我来讲,就是一件乐事,一件很具意义的事,也能更大程度的调动我学习的兴趣。而后者,我则充当着被动者的角色。内心的深处是不愿接受学习,或者是不愿主动去接受学习的。那时的我需要有个类似老师的人在旁边督促我学习。带着这样的心境,在严厉的看管下,或许会有个好成绩,但一旦失去看管,后果就很遭。而大一的生活,就是高中到大学的过渡阶段,我带着高中的学习习惯,失去了高中时的看管,便放松了学习。这也是这次挂科的主要原因。

二,没有集中精力在学习上,课余生活的无序影响了学习。上学期的时候,由于所参加的社团的特殊性,我经常抽时间去完成社团分配的任务。我本打算利用加入社团的机会,可以丰富自己的社会关系经验,锻炼自己的与人交际交流的能力。那时候,我认为,加入一个占用时间较多的社团能够及早的锻炼能力,认识社会,开阔自己的眼界,同时也能为自己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基础。可是现在看来,这个想法太过幼稚了。社团的工作任务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做,也的确可以锻炼自己,但不能以牺牲学习为代价。我现在明白了,作为学生,目前的阶段,学习永远都是第一位的。大学不同于其他任何学习阶段,因为只有在大学里我们才能学习那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学习那些真正有实用价值的东西。大学里,我们有良好的环境,有难得机会,这一切,我们都浪费不起。

三,自己的性格比较内向,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很少和同学交流。学习的时候,遇到什么不会的问题,总是碍于情面或其他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及时找同学交流解决。于是一学期下来,问题越积越多,最后影响了考试成绩。关于这点,我也认真想过,学习虽然是一个人的事,但学习的过程不能只局限于自己。我不可能什么都会,也不可能什么都记下,别的同学也是一样,这并没什么。把不会的东西提出来,大家在一起想办法,在这个互动的过程,我们解决的就不仅仅是问题本身了。交流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一个认识提高的过程,通过多个同学的交流和分析,我们也会渐渐培养成从多个角度看问题想问题的习惯。这种学习方式,比自己一个人学习要有效得多,也容易的多。还有,在生活方面,一个人不与他人经常交流,也很容易养成孤僻的性格。在没有朋友的情况下,人遇见困难总是很悲观,处理问题也经常走极端。而带着消极悲观的情绪的生活,就更是会出现不顺心的事。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对自己一点好处都没有。通过这次检讨,我也认识到了,并且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四,考试前夕家里出现的问题,给我也带来了些影响。快该考试的时候,家里打来电话,说出事了(媳妇要生了),要我赶紧回去一趟。当时就请了一个星期的假,虽然很快就处理完回来了,但这件事一直在我心里记着。以至于最后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复习,我一直没能安下心。到了最后考试的关头,我还总想着快快回家。虽然这件事,不能作为我挂科的借口,但的确给我当时的情绪带来很大的影响。

这学期,我一定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我想证明给自己看,我的事情,我能做好,而且一定能做好。

以前,我总把这种类似的检讨看做一种形式,并不很重视,写的是时候,也是草草了事。但是这次,我的确通过认真反思,深刻认识到了一些问题。这种认识,不是别人讲过,批评过,就能领悟和接受的。这次,我从内心深处,明白了一些学习上和生活上的事情。我想这些重新认识的道理,一定会在我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上起很大作用,也一定会改变我以前的那种学习生活习惯。对于以后的学习,我也做了很详细计划。大致如下:

一,改掉以前那种被动式的学习方式,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生活中。大学里有很多自由的时间,也有很多改变自己的机会。但一切都得靠自己去主动争取,才有可能实现。学习不管是枯燥乏味的,还是充满乐趣的,你不主动去接受,永远都不会跑到你的脑子里去。在没有人领着去学习的情况下,一定要培养起来自己的兴趣。一个良好的兴趣,在大学这种学习氛围中,无疑对提高学习主动性很重要。社团里别的同学都在拿奖学金,都在为这个大家爱着的集体争荣誉,我不想拖大家后腿,我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力,也想和大家一起共同进步。当然这也是为了证明我自己的实力,证明自己能够呆在这个荣誉的集体。

二,把精力放到学习上,专心于目前的学习生活。但必须的认清的是以前那种社团大于学习的做法确实是错误的。大学生的目的就是学习,好好的学习。而且,就我所学的金融专业来说,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较快。这就要求我们要不停地接受新知识,而且还要大量的接受庞大复杂的专业知识。时间上,四年应该是很紧迫的。认清这些问题,我以后就不会盲目的去做活动了。我应该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图书馆,花在我的专业知识上来。兼职也许会有一定的锻炼的作用,但于我以后的学习而言,是不能相比的。我相信只有在学好自己课程的前提下,以后出去才会有工作的机会,也才会有更多锻炼的机会。可是如果一旦因为做别的事情就耽误了学习,应且导致以后找不到好工作,那时后悔就再也没机会学习了。所以,我想,以后要把学习放在第一位上,只有学习做好的情况下,才有资格干别的。

上一篇:环保政策探索下一篇: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