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与研究生英语教学

2024-06-09

研究性学习与研究生英语教学(共11篇)

篇1:研究性学习与研究生英语教学

研究性学习与研究生英语教学

研究性学习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基于内容教学倡导把外语教学与内容教学相结合.基于上述两种理论的理念和原则,在长春理工大学设计并实施了为期一年研究性英语教学的行动研究,最后得出结论:研究性英语教学模式符合硕士研究生的`认知特点,适应现代社会对外语的需求.

作 者:戚晓娟 王北文 Qi Xiaojuan Wang Beiwen 作者单位:戚晓娟,Qi Xiaojuan(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130022)

王北文,Wang Beiwen(长春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吉林长春,130022)

刊 名: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21(6)分类号:H319.3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基于内容教学 研究生英语教学

篇2:研究性学习与研究生英语教学

文/刘 伟

摘 要:为了实现高中英语高效课堂,贵州省盘县第二中学进行研究性学习,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与大家共同分享。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高中英语;结题报告

在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的今天,面对我国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严重弊端,如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界关注的一个课题。我们学校从2002年起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这为我们的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为了提高我校学生的英语成绩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我们组的五位教师从2011年3月份开始到2013年7月份结束,历时两年半的时间,分别就各自承担的子课题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李婷婷和胡碧莲老师还就她们所负责的子课题让学生也同时成立课题小组一起研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课题研究成果

在课题研究的第一、二阶段,我们就各自负责的子课题在高一和高二两个年级发放问卷调查,大量走访学生,了解他们在英语中学习存在的困难。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自己承担的相应的子课题的内容,找到合适的方法。

如,黄尧江老师提出以寝室为单位,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具体做法是:根据我校学生绝大部分都是住校生的特点,他让学生以寝室为单位,每天布置一个话题让学生在午休或者晚休前的时间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在第二天的英语课上,随机抽2~3个寝室,每个寝室随便抽2~3名学生就前一天的话题在全班发表演讲

或者对话,每天评选出一个优秀的寝室,对该寝室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他的这一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但学生的口语和听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大大地改善了。因此,我们准备在全校推广使用。

刘伟老师提出的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写作任务的做法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他的具体做法是:布置完写作任务后,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3~5名学生。每个学生就老师布置的题目各自写一篇文章,然后全组学生一起讨论,同样的表达方法,哪个学生的表达最好就采用哪个学生的句子,共同完成写作任务。然后把所有小组的文章贴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让全班同学互相学习,最后老师再做一定的点评。这样做下来,全班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刘老师的这种方法其实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有了更多的主动学习的机会。它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言词向别人提问,向别人解释自己的看法,这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使学生们学会了和别人合作。在组员相互切磋的过程中,大家相互勉励、共闯难关,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可以通过组员的互励互勉,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小组合作学习拓展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的学习空间。

李婷婷和胡碧莲老师在课题研究和实验阶段所采用的“任务型”阅读教学法,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任务型”教学强调做事。做事的过程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

目前,我们的学生缺乏生活经验,依赖性强,因而问题意识差,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差。在“任务型”英语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做事的同时学会了英语。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特别是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本人认为在英语的学习中,信息能力和阅读能力是分不开的,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也是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过程。

二、关于在高中英语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1.教学中任何一种教学方式的单一使用都不易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无定法,教学本身是一门艺术,只有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并将各种好的教学方法融合在一起,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在实施研究学习的进程中,教师应充当设计者、指导者、参与者和评价者,而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课堂的主导者。

3.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这些成绩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以便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

篇3:研究性学习与英语教学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英语教学,英语学习,自主学习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 纷纷出台各种措施, 其中都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的切入口。在此形势下, 研究性学习应运而生, 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题目,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 教师的角色是指导学生进行研究, 时间上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性, 探索性。“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学生们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 从中获得“如何从各种渠道获得知识”的体验。

过去, 在英语学科教学中, 我们过多地侧重教师教、学生学这种“接受式学习”方式。而研究性学习则与“接受式学习”不同, 它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直接告诉学生,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最后获得结论。在英语教学中, 让学生亲自参与, 体验成功的喜悦, 获得真实型的语言运用, 才是英语教学的目的。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呢?

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程。教师应杜绝对学生进行单纯语言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应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和今后使用英语的需要, 通过大量语言实践和有意义的语言运用帮助他们掌握语言基础知识, 提高语言技能和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 在英语课堂上要精讲多疑, 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可采用以下方式:

1.主题式讨论, 即教师提出讨论的主题, 鼓励学生阐述各自的观点。比如, 在教学SEFC Book 1B中, 学生学过“THE SECRET IS OUT”一文后, 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个问题:What will you do if you are the manager of the company?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可以各抒己见, 互相启发, 求同存异, 然后列出提纲, 小组发言:

1.If I were the manager, I will employ this woman, because she was clever and brave, and she can do the job very well.

2.The manager shouldn’t just employ man.They shouldemploy woman as well.Man and woman are born equal.

3.I don’t think there are any jobs that woman cannot do, so I will employ her.

2.开放型话题讨论, 即教师提供开放型研究课题, 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形式获取信息, 进行研讨, 然后用英语撰写专题小论文。此种类型的讨论也应建立在背景式预习的基础上。例如在学习No smoking《禁止吸烟》时, 我提出一个辩题:“吸烟是利大于弊 (反方) 还是弊大于利 (正方) ?”课下, 学生分成了两派, 各自找材料想要说服对方。在此过程中, 学生真是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有的请教医生;有的上网查询;有的走访老人;有的翻阅各种中英文杂志等等。课下各派间学生进行了交流, 课上代表进行了激烈辩论, 两派真是针锋相对。在此过程中, 学生增长了不少知识, 学生通过辩论认识到吸烟给自己和他人造成的危害性。最后我要求学生根据课堂讨论内容, 用英语写出这一课题的专题小论文。

3.质疑式讨论, 即鼓励学生对所学的新内容提出疑问并陈述自己的观点。例如学生在学习句子Isn’t it time you mad someone’s life a bit easier?中从句用“动词过去式”不理解, 我当场让学生8个人一组进行讨论, 通过查阅语法书和字典的方法, 从多个例句中总结出:句型It’s (high/about) tim (that) ……的意思是“早该做…….的时候了”, 动词用过去式是虚拟语气的用法。这样做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让学生体会到了研究的快乐。

在课堂讨论教学中, 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人, 成为语言实践的主体。同时, 讨论教学法的最大特点是小组讨论共同合作, 小组的成功往往能够对每一个成员起到激励作用在以小组为单位的讨论中, 学生互相补充、互相质疑、齐心协力, 重视集体力量, 共同体会成功的喜悦和乐趣, 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当然, 在讨论过程中, 教师对语言活动的监控作用也十分重要, 因为在小组活动中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 有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习惯听别人讲, 从不发表个人意见;又有的学生干脆用汉语交流, 这时候教师就要耐心启发、予以帮助, 让每个学生都要用英语交流, 以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

无定法。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教师的教学设计都应服务于学生这个主体。面对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的英豮[语教材, 我们完全可以引入“研究性学习”的理念, 通过确定研究课题, 课外搜集、整理资料, 课堂分析、讨论, 成果展示等环节, 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激发他们的思维创造性。这样, 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而且在这样的开放性活动中, 学生的交际能榶力、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均可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 从而使他们的英语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庆光.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问题探析[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6) .

[2]徐锦芬, 彭仁忠, 吴卫平, 等.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调查与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 (1) .

[3]付艳梅.大学外语自主学习探析[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06.

[4]黄源深.英语学习的功夫主要在课外—英语教学谈之三[J].外语界.2007 (6) .

篇4:浅谈研究性学习与英语模块学习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英语;模块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228-01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在中国与国际接轨,中外交流日益频繁的时候,为了使与国际友人的交流更为方便,我们每个人都有熟悉掌握英语、说一口地道英语的必要。而电影作为二十世纪以来飞速发展的文化载体,是相较于书籍、音乐等载体更具象、更有趣,也日趋流行的文化传播途径。英语电影在电影文化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动作、生活、励志、文学作品改编等各种类型的电影,也可以让每一个同学寻找到他的兴趣所在,使之成为同学们课余学习英语的渠道和为学语言营造环境。

在高中学习中,英语学习的难度较以往更大,词汇和语法更为繁多复杂,如果单靠课堂的四十五分钟,要熟练应用英语远远不够,希望能够利用看英语电影的渠道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二、研究方法

下面以选修七及选修八为例来探讨如何利用研究性学习来辅助英语学习。以陈依澜同学小组为例,根据选修七及选修八课本单元主题,选择其中的“Unit 19 Language”“Unit20 New Fronties”以及“Unit23 Conflict”作为所观看电影的主题,即分为以下三个单元,小组成员分别观看以下电影,每周一部。上网查阅相关资料,研究该片语法、经典名句及内在精神,然后大家进行交流与讨论。

1、英美电影差异(Unit 19 Language):选择英国电影《国王的演讲》及美国电影《雨中曲》。

《国王的演讲》讲述了患有口吃问题的英国国王亨利六世克服自身疾病的励志过程,中有医生为他教授发音的片段;《雨中曲》讲述的是美国电影从无声到有声的过渡期发生的趣事,其中有角色练习绕口令纠正发音的片段。这两部电影会让学生体会英美口语的差异。

周二下午第四节是研究性学习的活动时间,在确定观看的电影后,每个组员每周先观看一部电影,下周来到学校进行探讨,分享自己在电影中印象深刻的台词。

在第一阶段以“Language”为主题的观影,由于有一篇课文与不同国家的不同发音作为主题,便选择了《雨中曲》《国王的演讲》作为研究对象。而这两部电影的共同点是,中间都有练习发音的片段,包括英文绕口令的练习。在国王的演讲中,出现过“I am a thistle sifter. I have a sieve of sifted thistles and a sieve of unsifted thistles because I am a thistle sifter.(我有一个筛子盛着筛过的蓟草,还有一个筛子盛着没筛过的蓟草,因为我是一个筛蓟草工人。)”“Lets go gathering healthy heather with the gay brigade of grand dragoons(让我们与快乐的大部队骑兵们一起去采摘美丽的石南花。)”而在《雨中曲》中,则有“Moses supposes his toeses are roses. Moses supposes erroneously. Moses he knowses his toeses aren't roses as Moses supposes his toeses to be.(摩西拿脚趾当玫瑰,但是假设是错误的。摩西他知道他的脚趾不是玫瑰然而他仍旧假设他的脚趾就是玫瑰。)”学生将这一段练习了一次,舌头总是打结,笑声不断。

2、科技前沿(Unit20 New Fronties):选择电影《人工智能AI》及《盗梦空间》。

在第二十单元的学习中,接触到了“人工智能”的概念,而《人工智能AI》则更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盗梦空间》是克里斯托弗·诺兰的作品,是一部别具一格又充满哲理的科幻佳作。

在第二阶段以“New Frontiers”为主题的观影,选材源自于一篇“Artificial Technology”的课文,其中学习了一个关于虚拟女主播的听力材料,于是便选择了斯皮尔伯格的《人工智能》作为学习对象,同时还选择了《盗梦空间》。其中《盗梦空间》中有这样一首诗不断被重复:

“You're waiting for a train..

A train that will take youfar away...

You know where you hope this train will take you.

But you can't know for sure!

And it doesn't matter!

-Now tell me why!

-Because we'll be together.

则让学生体会到了英文诗的韵律。

3、冲突(Unit23 Conflict):选择电影《傲慢与偏见》及《革命之路》

冲突是生活中无法避免的,而对于“冲突”,《傲慢与偏见》中两人选择的是对自我的完善以及原谅,最终两人结为连理,《革命之路》中却是矛盾日深,终于无法修复。这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将带给组员们思考。且其中皆有关于争论的段落,值得学习。

在第三阶段以“Conflict”为主题的观影,一段姐弟争吵的片段给学生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争吵时生活中难以避免的,重要的是处理争吵的方式。于是选取了简奥斯汀名作《傲慢与偏见》05年的电影版本以及《革命之路》,看到《革命之路》中十几年前《泰坦尼克号》里的Jack和Rose再度合作,却是悲剧收场,都是一声感叹,还是回忆比较美好。

三、结束语

语言最终要的作用是帮助人们表达,若我们纠结于课文句子和语法,在日常的对话中却笨嘴拙舌,却是不好的。而通过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看英语电影就是帮助我们学习表达,毕竟外国人的思维与中国人不一样,要学习说让外国人也能够理解的话。同样,也可以帮助学生扩充词汇量。看英语电影若想有所进益,光看一遍是不够的,因为大多数人仅仅是抱着娱乐的态度放松自己,但应该更懂得利用时间,一举多得。

篇5:研究性学习与“问题教学法”

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改革。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的学习方式,它是以学生的自觉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围绕研究专题进行的,它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以为,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体现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也体现在学科课堂教学中,而“问题教学法”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有益探索。“问题教学法”能创设一种有助于探索研究的开放的情景和途径,使学生围绕某一主题主动地深索、加工处理信息并应用知识以解决问题。由此,我在政治课教学中创设研究主题,采用“问题教学法”,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探索、接受并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问题教学法”是指学生依据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采用预习笔记等形式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选取或归纳出典型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研究,养成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以学生的提问为研究性学习的切入点,以创新思维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本文就这一形式,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一些认识。

一、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研究性学习的起点,也是“问题教学法”的首要环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其是学生的自主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学生研究、创新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爱因斯坦也说:“指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通过学生提出问题,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组织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传授~学生接受过程,为以问题为中心的搜寻、发现、确立、探索、解决的过程,学生也由被动的接受者、服从者、执行者变成了主动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喜悦感将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在《尊重价值规律,树立商品经济意识》一课的教学时,学生在预习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l)如果不尊重价值规律会产生什么后果?(2)当市场上某一商品供大于求时,会造成商品价格下跌并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此时该企业应如何面对这种困难?(3)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但我们是学生,直接去从事商品经济活动还很远,现在我们要不要尊重价值规律?从中不难发现学生的提问能充分展示他们思维的闪光点, 也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

二、讨论问题,尤其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问题讨论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也是“问题教学法”的关键。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行问题讨论会对教师提出可更高的要求,即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提问,编制出适合学生讨论的材料、引导学生讨论的若干问题。这也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问题的设计。首先,设计的问题应符合探索性、研究性、开放性的特点。这样的问题才能展现答案的多样性,这样的讨论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这样的问题设计,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追求思维过程的观念。也就是说,讨论问题不仅仅是为了尽快得到所研究问题的结论,而是要宽分展现学生研究问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去发现、培育并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次,设计的问题应具有层次性。学生的知识水平有差异,难度不高的问题有利于保护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挑战性,从而调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实现面向全体的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教师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观念。结合上述学生的提问我设置了新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讨论研究:某郊区一家

篇6:研究性学习与研究生英语教学

小学作文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整合的教学论意义研究(上)

我的作文教学及研究故事系列之八十二 小学作文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整合的教学论意义研究(上) 随着开题研究工作的深入,我的视角也越来越开放了――我没有停留在“完成对整合的论证”上,我开始思考:这样做的教学论意义是什么?因为,这一阶段以来,我一直在学习思考着建构主义的理论、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朦朦胧胧地感觉到了这些理论对我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将作文与研究性学习相整合的教学论意义是什么?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开始思考“教学”的理论问题。在华东师大的图书管理,我找到了施良方、崔允t两人合著的《教学理论:课堂教学原理.教学策略》一书,如获至宝一般。书中介绍的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的观点,使我受到了了很大的启示。 该书介绍说:罗杰斯把心理咨询的方法移植到教学中来,为形成促进学生学习的环境而构件一种非指导性的教学模式。罗杰斯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一个促进这的作用,教师通过与学生建立起融洽的个人关系,促进学生的成长。这种教学过程以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为目标,通常包括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确定帮助的情景,即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感情; 第二,探索问题,即鼓励学生自己来界定问题,教师要接受学生的感情并加以澄清; 第三,形成见识,即让学生讨论问题,自由地发表看法,教师提供帮助; 第四,计划和抉择,即由学生计划初步的决定,教师帮助学生澄清决定; 第五,整合,即学生获得较深刻的认识,并做出较为积极的行动,教师对此要给与必要的`支持。 读这段话的时候,我大致地明白了这样的道理:教师是促进者,是帮助者和指导者,这是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角色的变化。也有一些言语到现在也没弄懂――“接受学生的感情并加以澄清”是什么意思?当时,我在笔记中加了重号,但现在也没悟得其中的意思。不过,“情景”、“问题”、“计划”、“帮助”这些关键词,是我深入地从教学理论的角度来认识了研究性学习。同时,“非指导”一次,是我重新认识了作文教学:作文,一定要教师来指导如何写吗?我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我隐隐约约地想到了“学习情境”的问题。任何学习,都需要教师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引导学生自己来主动学习? 整合以后,研究性学习基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这本身是一个情境,同时,研究性学习又是一个标大的情境,是这样吗? 我一边思考罗杰斯的观点,一边做着自己的推理。 这本书中的另外一部分引起了我思考的问题是“教学的情感过程”。书中写道:什么是情感?一切态度体验包括情绪体验都属于情感的范围。它的核心意义是作为一种心理过程。文中还谈到了影响教学过程的情感因素。――学生自身的人格、动机、教学环境(主要是教师的人格、态度、情感投入等)师生的情感互动、教学过程的情感结果等。这些观点,是我想到了作文教学当众,情境、情感在研究性学习、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怎样使学生有学习动机?怎样使学生感受到

[1][2]

篇7:研究性学习与研究生英语教学

齐齐哈尔市教育教学研究院谈 华

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与教学方法研究是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大课题的子课题。课题负责人为谈华,课题主要成员由刘丽波、孙鸿雁、丁月娟、王福全、李群莉、王凡等组成。其中刘丽波、丁月娟、王凡等同志为本课题的结题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课题结题做出了直接的贡献。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得到了齐市教研院王福义、孙东升两位副院长的专家指导,得到了实验学校领导的支持,特此表示感谢。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并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进行探索、发现和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方法研究的目的是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探索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进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首先,研究将通过对研究性学习具体案例的操作和研究,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其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继续学习发展的有关能力,增强学生自主意识、责任意识、生存意识、发展意识及创新意识,培养一定的科研能力。其次,通过研究,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从单纯传授知识的角色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并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第三,通过研究探讨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和教学模式,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提供实践经验,使研究性学习课程真正得到落实。

二、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课题的研究是否能够开展,离不开实验学校领导的支持、实验教师的研究和专家的专业引领。在一年半的课题研究中,课题组得到了多方面的支持和保障,使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实验学校东亚二中校长刘丽波作为课题负责人之一,组织全校师生参与研究,建立了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学校管理文件集,在教学管理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也保证了他们学校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通过研究探索了研究性学习内容选择的原则,确定了研究性学习的五大领域内容。此外,实验中,齐市实验中学、齐铁一中、讷河一中的学校领导支持实验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给他们提供实验班级、实验场所、现代化设备和学习活动经费,保证了实验教师开展研究的条件。为使研究能在较高的水平起步,课题组组织了实验教师培训会,通过培训,提高了实验教师对研究的认识,明确了研究的方向,增强了研究的针对性。在研究的全过程中,齐市教研院领导、专家经常深入实验学校与实验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指导与交流,提升了实验教师总结经验的能力,保证了课题成果的及时形成。

三、课题的实施情况

按照课题研究计划,从2004年3月开始了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实验的准备阶段(2004年2—7月),采用了调查法,调查了齐市八所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情况,与学校校长进行了研究性学习课程认识的交流,并总结了各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在此基础上,选择了东亚二中、齐市实验中学、齐铁一中、讷河一中作为实验学校,确定了有研究热情和一定研究能力的教师作为实验教师,成立了课题研究组,形成了课题研究计划,召开实验教师培训会,培训教师,为课题研究做了充分的准备。在实验的研究阶段(2004年8—2005年5月),按课题计划开展研究,研究中我们鼓励实验教师在实验中采取实验法、个案分析法进行了具体课题的研究,鼓励教师对课题的研究有自己对看法和见解,并能开展创造性的研究,另外,我们于2005年4月组织了全市高中研究性学习研讨会,既总结了实验教师的研究成果,有借鉴了非实验教师的实践经验,为我们进行较为完善的结题奠定了基础。

四、课题研究取得的初步成绩

课题研究中,在全体实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在高中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方面和研究性学习基本教学模式探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为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材料。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这就决定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是从生活中或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因此,研究性学习内容主要涉及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它的领域十分广阔,涉及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

在实践中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可以由学生自已选择确定,也可以由教师提供选题建议;可以来源于课本知识和课堂教学,也可以产生于家庭或社会生活实际;可以是对自然现象的研究,也可以是对社会问题的探讨。对于同一个问题或主题,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选择不同的研究角度和范围。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范围主要涉及人与自然关系领域、人与社会关系领域、人与自我关系领域、人与文化关系领域、人与科学研究等五个大的方面。

1.人与自然关系领域:

结合社会发展所遇到的自然问题和学生生活的实际,关于人与自然关系领域的研究性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下列问题来选择性地提出探究主题:

⑴水资源及其状况研究;⑵土壤资源及其状况研究;⑶空气状况的调查研究; ⑷植被与绿化问题研究(见研究案例中《校园草坪的培植与养护》);⑸垃圾污染、光污染、噪声污染与处理问题研究;⑹动物及其保护问题研究;⑺资源或能源问题研究;⑻水土流失与水质问题研究;⑼气候的研究。

2.人与社会关系领域的问题

人与社会关系领域的问题是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内容。学校在实施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可引导学生结合本地或社区实际,有针对性地从下列问题中确定主题或课题。

⑴社区或故乡的变迁与发展考察研究;⑵社区或地方产业状况与发展研究;⑶社区或地方人口状况的调查研究;⑷民族历史与发展问题研究;⑸城市交通问题研究(见研究案例中的《站牌的现代设计》);⑹乡镇产业问题研究; ⑺汽车问题研究;⑻老龄人口与养老问题研究;⑼城市住房问题研究; ⑽旅游资源与旅游业发展问题研究(见研究案例中的《三江口资源开发与利用》);⑾医疗问题研究;⑿保险问题研究;⒀道路问题研究。

3.人与自我关系领域问题;

人与自我关系领域的问题是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中亲身感受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从自我生活中提出研究性学习活动主题或课题,使学生提高对自我的认识,反思自我,发展自我。

人与自我关系领域的问题探究,可围绕下列问题来选择和确定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或课题。⑴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与研究;⑵中学生饮食与营养问题研究; ⑶校园环境与周边环境研究(网吧); ⑷中学生成长环境与安全问题研究; ⑸中学生的形象问题研究(见研究案例中的《二十一世纪中学生形象设计》); ⑹音乐与中学追星现象研究; ⑺中学生心目中的老师; ⑻中学生心目中的家长; ⑼中学生理想调查研究; ⑽中学生的业余生活调查研究; ⑾中学生的消费观念与行为研究。(12)中学生间的友谊(见研究案例中的《对中学生交友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4.人与文化关系领域问题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主题还可以围绕学生的各门课程的学习,开展有关文化现象或文化问题等科学领域问题的研究。关于相对应于课程中选择的研究问题,一定要超越某一门具体学科课程领域知识的局限,尽可能把学生引向自然、引向社会、引向生活,通过实践来探究,不能仅仅局限在从书本到书本,从资料到资料的研究。

5.人与科学研究领域问题

研究性学习活动还可以通过模拟、验证科学实验,进行学习。(1)物理中的科学实验;(2)化学中的科学实验;(3)生物学中的科学实验(见研究案例中的《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动植物标本的制作与研究》)。

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确定的基本原则

1.尊重兴趣爱好

尊重学生个人意愿,让他们自主选择研究内容,是研究性学习活动持续有效开展的基础。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题,确定方向,积极地投入研究。教师在活动的指导中,可以提出一个选题范围事者一个具体的选题,但不能硬性规定研究的内容和题目。可以通过开设科普讲座、推荐科技书籍、介绍科学人物、借鉴优秀研究性学习案例等途径和方式,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形成问题。

2.关注生活实际

关注学生生活实际,充分发掘研究题材,是有效地选择和组织研究性学习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开展研究性学习,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教师利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各种机会,启发学生提出值得思考和探究的各种问题。从风霜雨雪等自然现象,到动植物的生长规律;从个人的衣食住行疗玩等,到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从校园环境布置,到乡镇城市的规划建设,从身边小事到国家大事、国际大事;从现实世界到历史和未来,从地球到太空等等,都可以成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如“关于初中生服装的研究”、“校园周边环境的调查研究”、“中学生饮食习惯、营养情况与身体健康的关系研究”、“初中生的学习习惯研究”等。鼓励学生从自身生活的实际出发,选择或确定研究性学习的主题,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为中学生德育工作创造一个有效的平台,促进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教育。

3.重视社会实际问题

研究性学习内容要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中的现实问题,特别要关注与人类的生存、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从小的地方或范围讲,从国家、世界范围讲,如“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失事对今后航天事业的影响”、“中国的航天梦”、“克隆技术”、“基因工程”、“计算机发展展望”、“南极冰川融化”、“气候变暖”、“新能源材料”,甚至“朝鲜核问题”、“阿以冲突问题”、“伊拉克武器核查问题”、“二次海湾战争是否爆发”等等,即可以是已发生的事件,也可以是即将发生的事件,亦或将来的事情。

(二)研究性学习模式

一)综合实践活动中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模式

课题研究模式是综合实践类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模式。它是由教师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自由组成课题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实施研究计划,完成课题研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具体操作程序为: 设置问题情景,引导提出问题 确定研究课题,建立研究小组

教师指导下论证课题可行性 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小组独立研究

教师组织课题组间交流 撰写研究报告班级展示,同学评议

整理成果,参加答辩会。

实验学校东亚二中的课题研究,采用上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锻炼了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情况见东亚二中学生研究

性学习过程图片和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论文与体会)

二)学科内研究性学习模式

1.问题探讨模式

问题探讨模式是学科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方式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即教学过程中针对学习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结合问题,进行发现于探讨,使之在探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对问题进行解的思维品质与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具体操作程序为:

提出问题(或案例)问题分析与评价 问题解决

提出问题一般是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任务或学习需要提出典型的问题或案例,问题要有一定的启发性,能引起学生的思考。问题的分析与评价,可以是学生独立完成、生生交流完成,也可以是师生共同分析、探讨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创新思维的积极参与,要酝酿解决问题的方略,并评价学生问题解决的方案。问题解决是师生共同归纳、整理、筛选解决方案,得出问题的结论。(见齐市实验中学王福全的教学设计和齐市一中朱蕾老师的论文中的案例)

2.实验探究模式

自然科学学科许多知识、原理、规律的形成来自于科学实验,在科学领域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与方法,促进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严谨的科学精神。具体操作程序为:

提出问题 确定研究的实验课题 制定实验方案 实验研究

得出实验结论 提炼相关知识

提出问题一般是学生在中学学习条件下能够通过实验进行研究的问题。确定研究实验课题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课题的相关分析和论证,根据学生水平,确定的课题要围绕单一问题进行。制定的实验方案要简便易行。在实验研究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会科学实验的常用方法,学会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与分析。得出的实验结论一定是对实验结果分析后的真实结论,如果实验失败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要分析失败的原因,提出实验改进意见。提炼相关知识是对探究实验结论的进一步提升,是训练学生将实验与理论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验科学的价值。(见齐市实验中学丁月娟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的《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案例)

3.网络探究模式

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模式是以计算机网络为支持平台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它的运用需要学校有计算机校园网。网络探究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框架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从自己关心的问题出发,利用网络收集、处理信息,确定研究主题,分析研究任务,开展网上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并在网上发布、交流、评价研究性学习成果。我们研究的网络探究模式还只是在学科内进行的研究性学习,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推广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网络探究研究性学习有许多优势,一是它能让学生及时、高效的获取信息,独立自主地提出问题,缩短确定课题时间;二是能在网上看到他人的研究成果,学习他人的研究方法;三是既能进行自主探究,又利于与他人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具体操作程序为:确定研究课题,分析研究任务 网上自主探究与协作,解决问题研究成果在网上发布、交流、评价。(见齐铁一中李群莉老师的《预防爱滋病,你我同参与》公开课案例)

五、课题研究的体会

1.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掌握现代教育理念,改变了教学行为。

研究性学习是教学理念向教学实践转换的适宜方式。现代教育理念中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得以体现。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逐步接受、掌握现代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走出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教师更多要考虑“怎么教”的问题和“学

生如何学“的问题,这样的教学行为,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2.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的目的是实现学生的发展。学生发展的核心是其主体性发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以课题为中心,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选题、研究方法的指导、研究结果的汇报与评价等,这些活动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的学习形式看,学生的学习形式可以是师生、生生共同讨论,也可以是学生独立的钻研,他们可以在教室里进行,也可以在教师外的图书馆、网络、社区等场所进行,这些学习形式的变化,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发展的空间。

3.课题研究探索了学科内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实施。

随着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认识,高中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方式应从以综合实践为主转向以学科内研究为主。由于高中课程课时安排的紧张,集中时间开展研究性学习不够现实。而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在学科教学中可以运用,通过他的运用同样可以达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并且在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已经探索了行之有效的模式,因此我们希望各学校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时,从实际出发,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六、进一步研究的启示

研究性学习无论作为一种课程还是一种学习方式,要使它在高中的教学实践中得以落实,还需要制度的保障,所以对研究性学习管理的研究,对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研究将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内容与方向,在对上述两方面问题的研究要有理论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实践的研究。我们希望通过对研究性学习较为完善的研究,使研究性学习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力。

篇8:研究性学习与高中英语教学

上世纪末, 世界各国开始对本国的教育系统作重大改变, 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点和共同点集中在如何使本国的青少年具备21世纪所需要的“关键能力”, 即用新技术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及责任感、终生学习的能力等。要培养这些能力, 仅靠传统的学科和原有的学习方式显然不行。于是, projec——based learning或project learning, (我国称之为“研究性学习”) 应运而生。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从广义理解, 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 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 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从狭义看, 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 研究性学习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 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 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 进而了解社会, 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1.“问题” (或专题、课题) 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 整个课程主要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 指导者通常不是提供一篇教材, 让学生理解、记忆, 而是呈现一个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 (专题或课题) 。这个问题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 也可直接提出;可以由教师提出, 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

2.开放性是研究性学习在内容选择上的主要特点。在研究性学习中, 问题多来自学生生活的现实世界, 内容涉及面可以相当广泛教材、校园以外的各种教育资源, 学生学习途径、方法不一, 最后研究结果的内容和形式各异, 它必然会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 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 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

3.研究性学习过程主要由学生自己负责完成。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 探究性学习为基础, 在确定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后, 通常采用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 整个课程的内容、方式、进度、实施地点, 最后的表现形态主要取决于学生个人或学生小组的努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在规定的时间内, 成为某一个研究课题的提出者、设计者、实施者, 他对课程目标的达成负有主要的责任。

4.综合性、社会性和实践性是研究性学习内容组织时应重视的几个方面。综合性即围绕某个专题组织多方面或跨学科的知识内容, 以利于知识的融合贯通和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问题;社会性即加强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 特别关注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注意开发社区资源;实践性即在学习间接经验的同时, 提供学习直接经验并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途径与机会。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设计

语法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现行的高中英语教学中语法知识多以直接描述的方法呈现, 且同一知识点分散于几个单元, 这种编排虽体现了循序渐进、高复现率中加深印象的教学方法, 但接触时对学生的不求甚解便可的要求无疑加重了学生的机械记忆的负担, 从而减弱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语法是有规律性的东西, 采用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根据已有的初步知识自己去总结规律, 在这一过程中再发现、再创造,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意识。在教学中, 教师应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素材, 从启发诱导入手, 设计有梯度、有意图的问题、逐步的引导学生去归纳总结出语法知识。学生归纳正确, 给予肯定,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归纳不正确时, 分析原因, 指明正确的用法, 让学生在“原来如此”的情感体验中加深对此语法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学生归纳之后, 教师再给予相应的操练, 以期收到触类旁通和巩固的效果。

以学习倒装为例, 我采用以下步骤:

1.创设情景, 提供材料 (在幻灯片上打出下列句子)

(1) Here comes the bus.The bus comes here.2Out rushed the children.The children rushed out.3Li Lei rushed out.So didLi Ming.Li Lei rushed out.So Li Ming rushed out too.4Only thendid he realize that he forgot his bag.He realized that he forgot hisbag only then.

2.出示问题:请学生仔细观察句子, 分析每组句子的异同。

3.学生研读每个句子后, 可得出如下结果:每一对句子意思都相同, 但语序不同;每组的前一句都是倒装句型。 (若学生首次碰到, 可由教师直接告知) 教师设问:何为倒装?学生归纳倒装的共性 (主谓颠倒) 。在学生对倒装有一定的认识之后, 引导学生找疑问:Q1:倒装的作用是什么?

Q2:倒装句都一样吗?

Q3: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倒装?

让学生把每组句子的第一句连成文章, 请学生比较异同, 从而回答Q1;请学生对比14两组句子, 引导学生回答Q2, 再观察每组句子, 并且让学生研读教材上提供的例句, 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发言, 从而回答Q3.在完成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之后, 倒装作为一语法知识便已轮廓清晰、重点鲜明地凸现在学生面前。在学生归纳分析过程中, 教师适当讲评、补充。这一过程始终让学生处于主导地位, 教师只起指导和引导作用。

篇9:研究性学习与高中政治教学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研究性学习

开展研究性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教学改革的一种世界潮流,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探讨实施研究性学习,而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加倡导研究性学习。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综合性的教学方式,其最大的特点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有助于改变传统教与学的形式,从而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有助于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所谓研究性学习,广义的理解是泛指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在目前实践中,主要是指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胡兴宏《关于学校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构想》)。可见,从广义上说,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可以贯穿在各科各类学习活动中,是一种学习方法,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都可以进行研究性学习。从狭义来理解,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高中政治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从描述性的角度说,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从日常生活、政治学科学习热点、社会实践中选取专题进行研究,自主地了解与思考政治事实,培养材料处理、分析与解释等基本能力,从而孕育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和课程形态。

二、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一)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起主导作用

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是指导者,亦是促进者,是指教师自己的教育观念应该更新,更要充分认识研究性学习能够达到的目标和意义,传统的流于形式地指导学生遵循兴趣性和可行性原则,会导致研究性学习异化,最终变成“新瓶装旧酒”。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教师作为指导者应坚持“三个联系”:一是要现实生活相联系;二是要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联系;三是要与社会实践相联系,从而增强政治学习的实效性。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参与者,一面与学生一起研究课题本身,以求达到对教学内容的扩展和深化,改善知识结构,促进知识水平的再提高;另一方面也是教师对教法的摸索与再探讨,为研究出适应新的教学观念和新的教学大纲要求的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而积累经验。

(二)正确处理政治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研究性教学虽然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但并不排斥用最简捷的手段和方式使学生能尽快获得新知。因此,在学习中,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不能搞“一刀切”, 所有知识点都通过研究性学习同样是违背学习规律的。也就是说,虽然高中政治教学越来越重视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但并不是可以忽视政治课其他教学模式,而是要摆正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的关系。政治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教学是相互依托的课程关系,教学中必须摆正课内知识学习和课外实践探索的位置,正确处理研究性学习和政治学科课程的关系,使学生做到对政治学科知识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三、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步骤应用

政治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是:选题——研题——评价——成果展示。

(一)选题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研究性学习中课题的选择至关重要。教师在准备的过程中要研究选定课题所涉及的内容、解题的思路和可能的结论,在备课时要对研究性课题心中有数,然后再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研习活动的方式和方法。确立课题制定计划,在选题时还要注意课题的可操作性,要有足够的资料让学生能够对课题进行深入研讨,从而使研习活动扎实有效,避免空谈。

(二)研题

课题确定后,要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探讨,将研究性课题定为讨论题目,在广泛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组织小组或全班进行讨论交流;或将多种不同观点或论点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并有史有论地作出总结,使其成为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如对社会上重大事件进行分析评价等,甚至可以模拟教师,走上讲台,将自己对政治事件的理解传授给“学生”,变学为“教”,从“教”中学,让学生在更为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开展研究,展示成果。

(三)评价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政治教师要充分认识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树立正确的质量意识,改变传统的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的评价方法,从而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促进高中政治课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结题

篇10:研究性学习与研究生英语教学

教学目标: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使学生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期的解题做好准备。教学过程设计:

一、回顾与整理前期课题研究开展的工作。

1、组建团队

2、确定课题

3、开题报告

4、课题研究

二、前期收获大家谈(小组讨论)

1、每位组长用一句话总结你们小组开题报告时的成长和收获? 设计目的----(整合集体意见,形成小组共性认识,培养学生协作、交流、整合信息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培养组长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

2、回放我们课题研究过程中经历的美好的、难忘的合作瞬间。(照片为学生与老师共同积累的材料)

设计目的----(播放我们共同经历的时刻,加深学生团队友谊和力量,从而在欣赏中回忆中获得下一阶段团队合作的动力和信心,同时教育学生课题研究过程中走过的每一步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三、交流展示,分享提高

1、把你们小组课题研究的过程资料展示出来,说说你们是怎样搜集材料的?用了哪些方法?

2、研究过程中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3、研究过程中你收获了什么?

设计目的------(通过各小组交流,展示课题研究过程中搜集材料的方式,收获,运用的方法,在回顾交流中让学生认识到主动探求知识的快乐、团队合作的成功,在合作中张扬小组个性,发挥各小组成员积极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引领学生体验学习方式转变后学习的轻松愉悦,加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凝聚力,在课题小组共同解决困难和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研究的艰辛)

四、教师总结点评 学生回顾这节课的收获 教学反思:

篇11:深度学习的教学创新研究与实践

技术的快速发展催化了一种深度学习的环境,为课程的创新、教学的创新,尤其是学习的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撑,围绕深度学习的教学创新研究与实践环境的开源特质彰显,有利于从教育本质规律的回归基点出发,探寻在新时代教育的本质传承与弘扬,顺应社会和未来对于教育的需求。深度学习的多元审视

如果说几年前,所谓的主学科(语文、数学、外语等)还在热衷于课件更新的话,那么近年来在所谓的辅学科(特别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自然科学等学科)领域提前启动的对自身学科体系的全面重构,及至2015年源自“草根”爆发式发展的创客教育、课程众筹„„一场场被定义为“学科成长”的学科整合生态已然开始蔓延。在我国既有的教育体制机制环境下,上至国家文件相关论述和文件下达之间所形成的时间差,凸现出新课程实践、新教学形态创新等经验在内的自发意识觉醒,愈来愈多的基层教师团队主动将责任担当化作了非常具体、明确的自我加压和使命感。

然而,从更严谨的立意出发来审视今天的“学科成长”,似乎还有不少可讨论的空间。比如,学科成长的支撑环境拓展VS边际界定、学科成长的课程体验设计VS课程规范把控、学科成长的动手能力优先VS动脑思辨优先、学科成长的教具教案共享VS项目社群众筹。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不再站在传统框架的制高点上点评置身技术(数据)环境的全新课程设计和课程运行„„

深度学习的技术包抄

“深度学习”一词,无论是从其原创特指而言,还是从技术应用领域来看,都还没有与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形成直接且必然的紧密关联。如果我们把AI(人工智能)所谓“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技术科学”的概念引申进教育领域的话,几乎是一种水到渠成的必然。除了围绕创客课程,已经形成的彼此渗透之外;我们当前的研发重点,都围绕着智能的实质属性,寻求各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教育装备: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而最明显的表征就是我们致力于推广的“实验课程生态”,早已跨越了传统学科实验室的固有属性,而是更多地呈现出与大学科、跨学段、学区化共建等全新的姿态。《2014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蓝皮书》预测未来5年,技术的发展会直指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从而引起“核变”。然而,在今天看来,还是难免有挂一漏万的想不到:我们想到了游戏式学习,没想到却被VR、AR、MR抢了风头;我们预见到今后的孩子将要进入“创客”式学习的新时代,却没想到“双创”的大浪让整个社会都激动不已;我们设想过有一天会通过数据来支撑经验,可没意识到大数据的精准、多元、海量特性直接挑战了我们引以为傲的教学经历„„个性化学习、自主化创意、创新式成长,就这样空降到我们面前,同时也在激励着我们课堂的呈现形态,以及教学的评价机制、学习手段更迭和学习渠道的泛师资对应,都在逼着教育的升级。深度学习的海外借鉴

综观国际,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所有国家都在彼此参照,互为样本,取长补短。以STEM教育为例,2016年1月,聚集着超过六百个教育、商业和相关专业组织的“STEM教育联盟”为“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建议:“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在STEM教育中所实践的每一步,都将在未来对美国的经济、国家安全乃至美国在科学与科技领域持久的领导力产生前所未有的正面影响”。目前,美国在中小学阶段已形成了遍布全美的以STEM为核心的三类学校特色:STEM精英学校、STEM全纳学校及STEM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并得到了各种教育机构、企业与基金会提供的资金资助和技术产品支持。英国的创客教育已经渗透在中小学阶段日常教育中,从小学至初中一以贯之的9门基础课程分别是:艺术与设计、公民、计算、设计与技术、外语(课程)、地理、历史、音乐和体育。政府支持开展一系列项目、行动、计划,对英国创客教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平台,将艺术家、企业与社会、学校联动起来,形成互动圈,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对创造力培养的意识。日本倾向于传统教育的创新以及国际合作,为达到设定的中小学阶段STEM教育目标,日本正在对传统教育做出加强课时和内容,如设立STEM精英教育专项基金、加快STEM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支持和鼓励女性投身STEM教育及STEM相关职业等。

深度学习的实验重构

深度学习的实施,一定是一项系统工程,换句话说,必须凸现所谓主学科的融入和大学科观改造的核心属性。就目前方兴未艾的创客教育而言,我们认为有把创客教育、创新教育从所谓的学校常规教育中剥离出来(甚至独立成一门单独的课程)的趋势。将创客教育渗透进现有学科,这样的提法确实会因为基层所处的高度和话语影响力等因素,形成操作层面的局限。不过,这恰恰因应了教改、课改的全民特性。好在已经拥有了包括创客教育在内的众多自发探索,积累了相当宝贵的经验和实践。其中一条具有普适意义的模式,就是“做中学”,它又体现为观察、体验、实操、设计、创新等彼此递进的实验特质。仅凭这一点,就足以推广到更多,乃至全体学科。这几年来,深度学习专委会陆续创新了若干较为成熟、且易于落地的学科实验拓展模式,包括:学科成长型、教材重构型、项目综合型、学段模糊型、校际联动型等。所谓“学科成长型”,凸显的是教学内容上的与时俱进,比如在引入了DIS之后,地理实验室不再只是被地球仪和标本垄断教学。所谓“教材重构型”,谋求的是课本比较和重新洗牌,比如STEM课程的呈现早已摆脱了理化生的学科间掣肘。所谓“项目综合型”,则以实现渐趋成熟的“研究性学习”为实验支撑系统,比如小卫星实验室的设计使得创新实验室的学科综合元素迈上新台阶。所谓“学段模糊型”,注重的是学生学习过程不再被学段等人为因素所制约,比如城市少年宫工作室模式缓解了单一学校的师资瓶颈。所谓“校际联动型”,有可能在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的同时,创设一个互补性的梯状响应;比如,学区少科院建设就兼顾了普及与提高的不同需求和不同运作模式。深度学习的生态修复

学,始于识、终于创,贵以悟。我们所致力的“学校实验课程生态重构设计”,正是在生态的整体建构立意下,全面推进从识到悟,再到创的学教过程新构想。目前,教育界对于“创客”式学习的预测是:它以学生的兴趣为起始点。假设一个孩子主动对一个内容感兴趣,他可以在网上阅读、转发文章,继而再通过博客、论坛等,接近这个行业领域和人物。他会像发烧友一样收集一切资源,然后进行整理,对海量信息做出预判。与此同时,孩子的学习伙伴也是网络上的“小圈子”,他们年龄、学历多元化,互相学习,乐于帮助别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这其中,我们必须警惕三点:一是以科普讲座指代创新教育,最新脑科学研究成果表明,如果在120秒内没有赢得受众者的交流,那么其课程的效果就有可能打了对折。二是不加甄别的搜索结果式的堆砌,比如有关“以烧水顶开壶盖的例子来介绍瓦特蒸汽机”的故事,被一些机构广为推崇,然而,这与史实和意欲揭示的主题都南辕北辙。三是要兼顾学生知识结构的目前水准,我们鼓励踮起脚尖,但不倡导长时间地连续拔高。

围绕创新教育,我们有必要重点建构五类课程实验生态:

一是资源探究型实验系统,重在解决师资、素材、专业需求。网络学习资源已经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积极靠拢资源全球化趋势,帮助教育者和学习者方便地享用。

二是手段交叉型实验系统,重在大数据的引进、吸收和运用;利用多媒体,特别是超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的表现变得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构建方便,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和提供帮助。

三是环境改良型实验系统,重在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渗透教育元素;现已涌现出一系列虚拟化的教育环境,包括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虚拟校园、虚拟学社、虚拟图书馆等,由此带来的必然是虚拟教育与现实环境的叠加效应最大化。

四是所谓“国际访学型”实验系统,重在实现任务驱动下的世界同步合作。既包括通过计算机合作的网上合作学习、小组作业和计算机扮演同伴角色等形式,更宽容学生通过跨地域(国别)的交换、互访、专题出境访学,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上一篇: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下一篇:用友软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