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与优良作风

2024-06-21

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与优良作风(共7篇)

篇1: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与优良作风

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与优良作风 我们党在90 年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是我们极为重要的政治优势,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学习研究党的历史,要深入挖掘和大力弘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环境下形成的好传统好作风,从中汲取历史经验和精神力量。

要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党一成立时就指出:“中国革命运动的将来命运,全看中国共产党会不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毛泽东同志提醒每个共产党员千万不要忘记人民群众,要像和尚念“阿弥陀佛”一样,时常念叨“争取群众”。我们党90 年的历史说明了一个真理:凡是成功和胜利,都是依靠群众取得的;凡遭受失败和挫折,无一不是脱离群众的恶果。在土地革命中,我们党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显示了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联合起来的巨大力量。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区群众把党和红军当亲人,用生命保卫革命成果。兴国县有一首山歌: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分田地,夜打灯笼访贫农。这首歌就描绘了一幅美好、和谐的干群关系画卷。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历史上党群关系最密切、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最好的时期之一,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赢得全国人民的拥护。1947 年,胡宗南侵犯延安,当时有些同志认为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应该离开陕北,转移到河东去。他却说,哪里群众拥护,那里就最安全,决定“中央率数百人在陕北不动,这里人

民、地势均好,甚为安全”。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先后有800 万军队,有先进的装备,但由于人心丧尽,结果在我党领导的人民战争面前土崩瓦解。陈毅元帅说,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也是依靠群众而不断地取得胜利的。我们要在广大党员干部中经常进行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教育,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我们是来自老百姓。现在改革正在向深层次推进,要注意维护群众利益。近来,常看到群众上访的报道,绝大多数干部能够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证群众合法利益不受损害。但也有一些干部处理不当,甚至与民争利,激化矛盾,让人很痛心。群众向领导机关反映问题,这是相信党的表现。对来访的群众,我们应满腔热情。他们反映的问题,确实需要帮助解决的,要认真帮助解决;解决不了的或者不合理的,要耐心予以解释。有的干部把群众来信来访当成额外负担,甚至把上访群众当“刁民”,严重伤害了群众感情。还有的不敢或不愿见群众的面,实在是太不应该了。共产党的干部,岂有不见群众的道理?要弘扬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

有无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无产阶级政党和其他政党相互区别的显著标志之一。党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也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分歧和矛盾是难免的,关键在于及时解决这些矛盾和分歧,辨明真理。这就离不开批评和自我批评。从党的历史上看,我们党的发展壮大,就是在同党内错误思想作斗争,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过程中进行的。回顾我们党的历

史,如果没有1927 年的八七会议,就不能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开辟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正因为有了遵义会议,才在革命的危急关头纠正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经过延安整风,广泛深入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才使全党的思想达到了高度的、空前的统一,形成并奠定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从而保证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正因为有了1962 年的七千人会议,才纠正了执行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中的错误,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正因为粉碎了“四人帮”,才胜利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全面地拨乱反正,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本路线,并且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光辉成就,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武装了全党,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强的理论基础。要弘扬重视实践、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胜利,都是建立在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的。毛泽东同志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非常重视调查研究。早在1930 年,就写出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工作非常繁重,仍然经常到各地了解情况,为全党树立了榜样。20 世纪60 年代初,全党上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党

和国家领导人纷纷深入基层,掌握了解实际情况,使得国民经济从三年困难时期走了出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面临的情况更加复杂、更加多样化,尤其需要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只有坚持调查研究,才能妥善解决各种问题。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么,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领导机关的干部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能够吸收许多机关里得不到的“营养”,既能够接触实际,又有利于增强党性。

弘扬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

我们党具有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光荣传统。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同普通战士一起吃野菜,每人每天伙食费5 分大洋。延安时期,他们和大家一样住窑洞、吃小米,穿粗布衣服,一起参加劳动。三年困难时期,毛泽东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1959年,刘思齐去朝鲜给毛岸英扫墓,毛泽东用自己的稿费资助她,不让花公家的钱,也没有告诉朝鲜有关方面。较之于现在有些人公款吃喝、公款旅游,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周恩来同志一生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他没有子女,但对侄子、侄女等晚辈既关心爱护又严格要求,教育他们长大后到农村、基层当农民、工人,做普通劳动者,告诫他们“不能利用亲属的职权搞特殊化”。他逝世后,联合国总部降半旗致哀。据说当时有人问那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为什么破例为周恩来降半旗,瓦尔德海姆回答说,如果哪一国的总理像周恩来一样,身后没有留下一个子女,没有留下一分钱遗产,也为他降半旗。社会资源是有限的,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好作风不能丢。一些老、少、边、穷地区,自然条件差,发展落后,有的家庭尚在为温饱努力,我们的党员、干部怎么能视若无睹、贪图享乐呢?

篇2: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与优良作风

创)

作者:简单点儿吧 于 2010-11-25 20:55:12 发表只看该

作者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真抓实干,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形成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力量。”

篇3: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与优良作风

一、重视教育,服务国家 政治

中国是一个具有“重教奖学”优良传统的国家。作为世界上最早建立学校的国家之一,早在西周时期,中国就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西周统治者注重人事,重视教化的做法,经过历代儒家的宣传,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开创了中国“重教奖学”的先河。长期居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领域支配地位的儒家更是利用教育起家。孔子认为: “性相近也, 习相远也。”他周游列国游说统治者重视教育,并以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教育工作。历代学者继承了孔子重视教育的思想,都把教育看成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事,把从事教育工作视为人生一大乐事。

毛泽东考虑教育问题,历来是从社会全局出发,把教育事业看做是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要求教育必须始终为党和国家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心工作服务。[3]与此相关,中国在重视教育的基础上,坚持教育为国家政治和社会改造服务的思想根深蒂固。较早则有《论语》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后有《学记》关于“君子如欲化民成俗, 其必由学乎”以及“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论述。儒家重视教育的思想为历代统治者所认同并采纳,于是,他们把教育视为“建国君民”“化民成俗” 的首要工作。从近代开始,有“教育救国”的思潮,毛泽东亦传承了该思想, 强调“教育不普及,国家就强大不起来”。时至今日,更有“科教兴国”和“教育强国”的基本国策。由此可见, 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以及要求教育为国家政治和社会改造服务的观念可谓一以贯之。

毛泽东坚持教育服务政治的思想体现在各个方面。首先他非常重视教育问题,因为无产阶级建立政权之后,教育必然是建立新政权的得力工具。毛泽东指出: “用文化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的政治和文化的水平,这对于发展国民经济同样有极大的重要性。”[4]毛泽东强调教育要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在不同的时期教育有着不同的作用。例如,抗战时期,党的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毛泽东提出“在一切为着战争的原则下,一切文化教育事业均应使之适合战争的需要”。[5]新中国建立以后,党的中心任务从战争转为经济建设,毛泽东此时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教育工作要把培养大批政治上进步、具有中等文化知识和基本科学知识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急需的人才作为新的任务。

二、注重德育,旨在提高 修养

自古西方重自然,东方重人事,中国是“礼仪之邦”。这些说法虽未必全面,但却从一定意义上说明了注重德育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一大传统。作为礼仪之邦,中国在以伦理道德为本位的文化背景下,培养有道德的中国人必然是我国教育事业奋斗的目标,其具体体现就是注重德育。

儒家是重视德育的热情鼓吹者和组织者。其最直接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士”,即德才兼备的“君子”。在孔子看来,教育应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教育者应当把从教与从政看成同一件事情而认真对待。由此出发,孔子确定了自己的教育内容: 文、行、忠、信。其中除“文”之外均属于德育范畴,并且“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韩愈在佛道势盛、儒家伦理衰微的唐中叶,提出“学所以为道”,企图以教育来维护和推行儒家纲常。朱熹认为,教育的任务就在于“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更明确地把德育放在首位。明清之际的儒家还把德育成败与社会治乱联系起来。可见,中国古代从以德治国的政治需要和主张出发, 普遍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6]中国古代统治者认识到,道德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忠诚的统治接班人,而且有利于传播本阶级的思想意识,从而对社会道德意识与行为发挥导向功能。

到近现代,中国各时期的教育方针也将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如今德育学更是成为一门热门“显学”,越来越多的学者从事于道德教育研究。而在新中国成立时期,“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7]这是毛泽东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 结合中国实际的理论创新,也是对中国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毛泽东具有中国传统色彩的德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毛泽东强调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以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他要求“学点哲学”,在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 以下简称“抗大”) 讲话中强调抗大“首先是学一个政治方向”。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中强调“除了 学习专业以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 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毛泽东明确要求,要使受教育者自觉运用阶级分析观点提高阶级觉悟和政治修养,使全体人民和青年学生为实现远大理想,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第二,毛泽东要求全体人民和青年学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他高度评价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 “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我们是国际主义者,又是爱国主义者。”第三,毛泽东认为,学校要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热爱人民,形成群众观点和集体观点,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政策和学校规章制度,提高执行纪律的自觉性。

三、强调教法,重在学思 行结合

我国教育具有强调教学方法的传统,这与中国文化的实用理性即注重技艺的特点有关。中国古代强调教学方法的传统,始于社会大变革大动荡的春秋战国时代。但是官学衰微、私学兴起。不同学派的教育家,为了更好地宣传各自主张,想方设法招揽听众。作为影响宣传教育效果的教育技术,当然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论语》中记载,子路和冉有同时问孔子: “闻斯行诸?”孔子却一个回答是,一个回答不是。面对公西华的不解,孔子答曰: “求 ( 冉有) 也退,故进之; 由 ( 子路) 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 这是孔子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实行因材施教的范例。孔子对于教学方法改进具有突出贡献,后代教育家继承了孔子重视教学方法的思想并进一步丰富发展。《学记》等著作的 诞生,更是展现了我国强调教法的优良传统。事实证明,这样的教育方法确实更有利于学生发展。对于其中优良的传统,毛泽东明确要予以继承。

第一,他主张师生平等,赞同教学相长。强调因材施教,反对填鸭式呆读死记,要求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生学会自学,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他指出“在教学方法上,教员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讲课。”即当时的“三七开”制度,“教员先向学生学七分,了解学生的历史、个性和需要,然后再拿三分去教学生。”[8]关于因材施教,湖南自修大学中就针对基础差的学生,设有专门的预科班。同时,根据学习者的情况采用不同的上课方式,上课时间、地点等也根据情况有所不同。

第二,毛泽东重视启发式教学与自学。孔子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并实行了启发式教学。《学记》中强调: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从古到今,启发式教学一直为教学带来生机和收益。毛泽东著名的“十大教授法”中第一条就是 “启发式 ( 废止注入式) ”[9]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时,毛泽东作了专门报告: 他把为什么蒋介石该杀却不能杀的道理,用普通人听得懂的语言耐心讲解, 最终使大家明白道理并支持他的做法。由此看出,他的教育是启发诱导而不是简单填鸭。这大概是为什么在大多数战士是文盲的情况下,居然还有那么多人追随他这个知识分子的原因。与此同时,毛泽东更是推崇自学,主张“要自学,靠自己学”。毛泽东早年创办了湖南自修大学。这所大学把古代书院的形式和现代学校的内容相结合,突出“自修”特点。他对书院的教学形式进行批判继承,将好的教育传统进行发扬,时至今日,这种做法对我们的教学仍然意义重大。后来,在抗大讲课时,他常常将讲课稿发给大家,只讲三十分钟,剩下的时间由学生自己探讨,有疑惑的地方他再来解释,将这种学习方法发挥得淋漓尽致。

第三,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上的创新。中国文化重视变化和创新, 注重“学以致用”。群经之首的《易经》就是变化之学。毛泽东亦有所言, “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要使他们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10]强调“在学校是全优,工作上不一定就是全优———不要把分数看重了,要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为此,毛泽东十分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毛泽东认为: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会了一些马克思的原理原则,还不算是真正完全学到了学问,主要的还是要到工作中去学习”。[11]

摘要: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体现着中国教育的精神和气派。从毛泽东的自身成长和教育探索来看,他本身就是一个极具中国传统的范例。他博览群书,以史为鉴,学以致用,推陈出新;强调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践履学、思、行的结合,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重教奖学”、注重德育、讲究教法等优良教育传统的发扬光大。

篇4: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与优良作风

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授课人扎西玉珍

一、人民军队有哪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一)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是什么?

(二)什么是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三)人民军队自组建以来有哪些光荣传统,哪些优良作风?

1、光荣传统:

2、优良作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四)高原武警部队要注重传承什么样的精神和优良作风?

1、老西藏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奉献。

2、高原武警部队战斗作风。特别听党话,特别爱人民,特别能战斗,特别守纪律,特别能奉献。

二、看古今人物之榜样,识优良作风之精髓。

(一)近现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在传承和发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中实现了中国革命的梦想

1、舍小家为大家(爱人民)(举例)

2、守纪律(举例)

3、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举例)

4、忠贞不二(听党话)(举例)

(二)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楷模在传承和发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中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的艰辛历程

1、无私奉献(举例)

2、勤俭节约(举例)

3、艰苦奋斗(举例)

4、?(举例)

三、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将在部队建设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作风建设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成败)

四、我们要远离现实社会的不文明,大力弘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五、我们应该如何弘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一)正确认识我们面临的新的历史机遇期。

1、国内外的大环境。

2、武警部队建设的大背景。

3、医院创建“三甲”的大趋(形)势。

(二)树牢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思想根基。

(三)立足本职岗位,弘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篇5: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与优良作风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问题研究

摘要: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经历了90年的风风雨雨,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下,积极稳妥地推进党的各项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实现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是我们党建设的重大课题,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关键词:共产党作风传统发扬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瞬之间,已是2011年,中国共产党一路坎坷地走过了90年历程。90年风霜雪雨,90年同舟共济,90年奋发图强,90年巨龙腾飞。回首这90年来,历史的尘烟,掩盖不住世纪的风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共产党人在任何时候,都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使中国革命和建设逐步走向胜利。

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一)党的优良传统和党的作风建设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党的优良传统是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这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不断实践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党地位的重要法宝。它适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被赋予新的涵义,增添新的内容。它是形成民族凝聚力的精神力量,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使党的优良传统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丰富。

党的作风,是一个政党通过一定数量的组织和成员的活动反映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和影响的行为方式,是政党及其成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的总称。党的作风既作为党员个人思想、行为的风格而存在,又体现为党组织及整个党的风貌形象,具体表现在政治思想、1

工作、生活诸方面。

党的作风建设具有群众性、稳定性、先进性。内容既包括思想领域,也包括学习领域;既包括工作领域,也包括生活领域。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和思想作风,是党顺应时代进步潮流、永葆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党的作风建设与党性、党纪和改革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优良的作风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使全党形成一个自觉遵守和维护党纪的气候,从而保持党纪的严肃性。优良的作风对党性具有保护、巩固的作用。好的作风能够为改革提供政治保证,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巩固和提高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使党的政治领导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党的优良传统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之间的关系

新时期,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内改革发展也进入了关键时期,我们党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党的建设面临着诸多新情况、新挑战。因此,加强党的建设,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对巩固党的执政党地位显得尤为关键。我党应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定不移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把党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使我们党以新的面貌和更强大的战斗力,更好地带领人民完成新的历史任务。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优势,就是和人民群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越是执政时间长了,越要注重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建设,党的优良传统和党的作风建设是相互依存的,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注意拒腐防变。执政党如果不注重对优良传统的继承,不注重加强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损害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就会失去民心,甚至丧失政权。

(三)当前,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近年来,党委政府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方面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各级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思想滞后,求稳怕乱,改革创新意识不强,缺乏朝气和活力,缺乏大局意识。二是缺乏刻苦精神,学用脱节、学而不思、学而不行。三是深入基层调研不够,工作方法不活,工作标准不高。四是缺乏凝

聚力、战斗力,自律意识不强。

剖析上述问题的根源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经济体制转轨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少数党员干部的思想造成了冲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利益主体、人的价值取向和价值体系多元化,不同人生观和新旧价值观对流整合、相互交织;同时市场竞争、利益导向以及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拉大等现实问题的存在,致使少数党员干部心理失衡,理想信念动摇、价值取向异化和社会行为失范。

二是党的长期执政容易导致一些党员干部逐渐淡化党的宗旨意识和优良传统,产生了脱离群众的倾向。

三是一些领导干部不重视理论学习,放松对主观世界的自我改造。忽视党的理论学习,不重视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没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和政绩观。

(四)新时期,如何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要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为核心,以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目标,发扬优良传统,加强思想教育,促进制度建设,解决突出问题,努力把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1、努力学习党的理论,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我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指导思想上具有先进性。每位党员,要从思想上进一步提高对新时期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重要性的认识,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有政治上的坚定,才能增强政治鉴别力,增强政治敏锐性。要持之以恒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基本经验,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推进党的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2、牢记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社会主义的核心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毛主席最著名的文章《为人民服务》曾经被大范围的传颂和背诵。当年广大党员无私奉献,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好人好事层出不

穷,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回顾那个时代,我们的国家并不强大,人民生活并不比现在富裕,但党的威信却非常高,干群、党群关系就是鱼水关系。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党的各级干部、广大党员始终与群众同甘共苦,事事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这都是让我们至今记忆犹新。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成果是人民富裕了,国家强盛了,但又确有一些人特别是少数党员领导干部,脱离群众,不关心群众疾苦,不注意解决群众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困难。新时期,我们要时刻紧记毛泽东同志的教诲:“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党出发点。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人民利益的。”我党要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保持革命意志和革命品格,不断地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3、加强修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加强党性修养,要以自身的良好形象来实践和宣传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党性修养落实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中,真正做到“于细微处见精神”。当前,应当要特别注重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自强不息、开拓进取、改革创新的精神等,这些内容的精神实质是不变的,但应结合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实践,不断赋予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新的时代内涵,不断增加新的内容。

我党是一个勇于开展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能同腐败现象作斗争的党。正因为党能在各种情况下正视自己的缺点,在党内不断开展思想教育,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所以党才不断发展壮大。现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些格言,说得少了,听得少了,用以指导的行动就更少了。我们要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对自己的缺点错误多从主观上去找原因,找差距,对别人提出的意见虚心去

接受。同时对待同志的缺点和错误也要展得开批评,为在党内营造一种说真话的气氛,为弘扬正气做出自己的努力。

4、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确保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我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科学执政,就是要求领导干部把科学的执政作风融入执政过程,加强执政的科学性。民主执政,就是要求领导干部在执政过程中,牢固树立民主观念,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来执政。依法执政,就是要求领导干部带头守法,带头执法,不断推进执政的法制化和规范化。把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摆到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位臵上,发挥好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把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定位到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把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落实到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上。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党风政风建设,改进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始终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自觉接受监督,绝不脱离群众,绝不贪图安逸,绝不以权谋私。

总之,共产党员这个称号,代表着光荣和先进,也代表着责任和奉献。新时期,共产党员要增强党性意识,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1.《毛泽东选集》

2、《邓小平文选》

3、《论党的建设》

4、《党的领导新论》

5、《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

篇6: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即党风,是党的组织和党员世界观的本质表现,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历来重视党风建设,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有自身特色并与时俱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执政党的党风问题,也是党的形象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进入新世纪,我们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实现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党风的性质和基本内容

所谓党的作风,是指党的组织和党员在思想上和社会生活中的一贯态度和行为,或者说是党所奉行的思想理论和世界观、党的性质和特点在党的组织和党员实践行动中的体现。党风来源于思想,形成于实践,表现于行动,体现着党的根本性质和基本宗旨。党风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党风的本质是世界观的集中体现。一个政党的党风同该党所坚持的世界观、思想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该政党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和理论基础,就有什么样的党风。因此,世界观决定了党风,决定了一个政党的组织、党员个人应有的思想、政治、组织、工作和生活作风。反之,一定的党风又是一定的世界观的具体体现,不同的党风体现了不同的世界观和思想理论基础。但是,党风和世界观是有区别的,这主要表现在世界观属于观念范畴,表明的是该政党以什么样的思想理念为指导,以什么样的思想观念统一全党的行动;而党风则是属于行为、实践的范畴,表明的是党的组织和党员个人运用理论、观念去执行、实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去完成党的任务时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第二、党风具有示范性和先导性的特点。作为一种在实践中体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无论是一个政党的一级组织还是党员个人,党风的存在状态都反映了该政党的性质和服务宗旨,反映了该政党的先进与落后,反映了该政党同时代发展的相互关系。因此,一个政党表现出来的党风对该社会及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的人们的行为和努力方向有示范作用和导向作用。所以,一个政党所表现出来的党风既关系到该政党的自身形象,又会给整个社会以示范作用还关系到人心的向背和聚散。

第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风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特质,是坚持、继承和发展的辩证统一。任何一个政党的作风都有它产生、形成的历史条件和理论基础,同时又是在实践中不断变化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风以科学社会主义世界观为根本基础,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的党风,并在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得到了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党风也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坚持了与时俱进的特质,实现了在党风问题上坚持和发展的辩证统一。早在建党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的前提下,要树立一种区别于一切旧政党的新作风,根据中国的实际提出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深入群众,通过调查研究,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原则来分析解决中国的革命问题。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对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作了高度的理论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党风主要的就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纠正了建国后长期存在的“左”的错误,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提出并坚持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新飞跃。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行动指南,与时俱进,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

1942年2月,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明确使用了“党风”这个概念。他提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并指出:“学风和文风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2001年9月26日,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进一步概括了党风的内容,指出了党风包括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等方面,使党风的内容更加全面和明确。思想作风,即遵循什么样的思想路线问题。它表现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表现为开拓创新、知难而进的思想作风,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学风问题,是认识路线问题,是思想方法问题,也是我们的工作态度问题。在当前形势下,要真正学好理论和政策,就必须发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即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工作作风,即能不能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的问题,能不能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问题。领导作风,是各级领导机关、领导集体和领导干部在实施领导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作为执政党,我们党的领导作风是通过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党所领导的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的行为表现出来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只有自觉地站在党的立场和人民的立场上,正确认识和处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事事处处为群众着想,时时刻刻为人民谋利益,以人民公仆的身份和态度为群众服务,才能形成并保持良好的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即追求什么样的情操、气节和生活情趣问题。最根本的是艰苦朴素的作风,发扬不畏艰难、奋力拼搏、克己奉公、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办一切事情都要遵循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原则,反对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树立和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与革命气节,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养成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党在革命、建设和加强自身建设的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鲜明地体现着党的本质特征和内在品质的整体精神风貌;是我们党在思想、政治、组织、工作、生活等各方面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风范;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生动体现。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即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它体现了党优良的学风和正确的思想路线,是党的科学世界观在行动中的表现。其实质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关系问题。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在全党造成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求真务实的风气。”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对待马克思主义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正确的科学的态度,即实事求是的态度,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找出中国革命和建设规律作为自己行动的向导。这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另一种是主观主义的态度,表现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形式。教条主义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的词句和外国经验;经验主义把局部经验当作普遍真理,拘泥于一孔之见、一得之功,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都必然导致理论和实际相脱离,主观与客观相分离,都给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造成了严重危害。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是在同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作风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且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起到了坚持正确方向的保证作用。

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即是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取得密切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个人和小团体利益出发,把对人民负责和对上级领导机关负责统一起来的作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是群众利益的最忠实的代表。所以,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行都必须以全体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为最高标准,就如胡锦涛同志所要求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做人民的公仆”。始终依靠群众,诚心诚意地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是党依靠自身力量纠正缺点错误、达到健康发展的作风。我们党的发展和巩固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纠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中实现的。共产党是不怕批评的,无论是党的整体还是党员个人,都必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才能防止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和侵蚀。我们党处理党内矛盾和斗争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团结——批评——团结。没有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就不能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就会丧失生机和活力,就没有真正的团结。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是抵御各种错误思想侵蚀党员和党的肌体的有效方法。我们党要加强自身执政能力,更需要坚持开展和自我批评,防止各种错误思想的腐蚀和侵袭,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保证党的正确领导。

牢记“两个务必”,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针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在即、我们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的新形势,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全党同志必须做到“两个务必”的著名论断,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是我们党永葆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抵制剥削阶级腐朽思想侵蚀的重要思想武器。几十年来,我们党依靠它经受住了各种考验,不断推进了建设和改革事业。在党的十六大确定了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为此作出了全面战略部署之后,我们又一次处于历史的转折时期,机遇与挑战同在,希望与风险并存。2002年12月5日至6日,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号召全党的同志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胡锦涛同志要求全党同志牢记“两个务必”,重提“艰苦奋斗”,这就抓住了推进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决不能自满,决不能懈怠,决不能停滞,胜利越多越要谦虚谨慎,生活越好越要勤俭节约,成就越大越要开拓进取。坚持“两个务必”,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是我们共产党人“建设一个新世界”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党中央再一次强调坚持“两个务必”,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对于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十六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各项任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要以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为指导,大力提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牢记“四点希望”,以良好的作风去推进各项工作,实现既定的目标。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这是陈云同志1980年11月提出的著名论断。2001年9月,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指出:“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全党同志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迫切需要,是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之所以说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这是因为:

第一、党的作风关系党的性质和宗旨

党的作风是由政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党的作风始终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党的组织和党员党性的外在表现。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我们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惟一的宗旨,表明我们党在一切活动中除了谋求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外,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始终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以人民的拥护、赞成与否为取舍标准。这既是中国共产党与其他任何政党的根本区别,也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贡献,是经过建党80多年实践检验而行之有效的传统法宝,是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各种矛盾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真正原因所在。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党的任务和面临的环境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果党员不能坚持党的根本宗旨,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能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不能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以权谋私、拜金主义等腐败现象就容易在党内滋生蔓延,容易导致党的性质的蜕变,党就有变质的危险。

第二、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威信和战斗力

执政党的威信和战斗力如何,直接影响着党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控制力,影响着党的形象和地位,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因此,执政党都十分重视维护党的威信和权威。而党的权威、威信、战斗力等来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自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来自党的政治领导核心作用,说到底,还是受党的作风状况的影响。党的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力并不取决于它的数量,而是取决于它的质量。1921年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时,全国只有50多名党员,到现在全国党员总数已达6800多万名。说明我们党的队伍在迅速发展壮大,有着坚实广泛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但从目前存在的问题来看,亟需解决的是如何提高党员的质量,如何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问题,特别是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如果党的作风得不到根本有效的好转,党员队伍的质量得不到明显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就会严重败坏党的声誉和形象,降低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最终威胁党的执政地位。

第三、党的作风关系民心向背

江泽民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这就是说,人心向背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党的力量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真心实意地拥护。人心向着党,人民拥护党,党就有力量,就有生机,党的事业就能发展;失去了人心,党就失去了力量的源泉,就会毫无生机,党的事业就会面临严重的危险。就一个政党来说,影响人心向背的因素有很多,但从大的方面讲,要处理好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必须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人民群众对一个政党总是听其言、察其行的,根据党的言论和行动是否正确,是否对国家和人民有利来认识和评价党,并决定自己对党的态度。如果党风好,党的组织和广大党员能够大公无私,言行一致,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与人民同甘苦,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为群众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那么,人民群众就会真心实意地拥护党,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反之,则会失去人民的信赖,失去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事实,深刻说明了人心向背决定政党、政权兴亡的历史规律。苏联共产党的惨痛教训,我们应当深刻记取。第四、党的作风关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党的作风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党性问题,直接影响着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坚定性、自觉性和纪律性。我们党要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关键取决于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然而无数事实一再告诉我们,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根据中国国情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必要的,这是取得胜利的基本前提和保证,但仅仅如此还不够,还必须有好的党风作保证,还离不开广大党员和党员干部模范地贯彻执行。事实已经反复证明,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要有好的党风作保证。贯彻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样要有好的党风作保证,党的作风始终是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贯彻执行的关键性因素。

第五、党的作风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 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政治路线的主要内容。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党的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是正确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改革是一场极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必然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党要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不断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稳步地推向深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切实解决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在新形势下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良好作风。这是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在新的发展阶段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进一步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为核心,以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目标,发扬优良传统,加强思想教育,推进制度建设,解决突出矛盾,努力把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的问题是怎样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什么要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工人阶级世界观为自己的思想指导,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始终把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始终依靠人民群众,从而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论是建设还是改革,我们党又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并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取得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在新时期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带领人民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只有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才能实现新的建设目标。所以,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马克思主义政党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人民群众,就是失去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因此,我们党要经受国际国内风云变换的考验,要经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特别是要经受住新的发展阶段实现新的奋斗目标的考验,就必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的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根据党关于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们必须把总要求同新时期新阶段的工作目标结合起来,抓住重点,解决主要问题,使我们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并且围绕转变党风的重点工作主要做好和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任务。

第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思想作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第一位的任务就是要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因为它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更是我们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永葆先进性的根本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要求,就是要求我们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和实践的前沿,一切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际出发,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要求,就是要求我们反对因循守旧、习惯于老方式老办法想问题做工作、习惯于按主观意志做事情而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精神状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要求,就是要求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要求,自觉地把自己的思想从一切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和发展观点,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要求,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立场、观点和方法,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格,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善于总结新经验,正确回答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要求,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坚决克服各种错误思想倾向的干扰,坚持有“左”反“左”,有右反右。

第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理论联系实际,是党一贯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也是党具有旺盛创造力的关键所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在新的发展阶段就是:首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其次,要用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去不断深入认识在新的发展条件下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再次,要坚决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以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对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发展,切实解决本地区、本部门存在的实际问题。

第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首先要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危害是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劳民伤财,官僚主义的危害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它们都已经成为影响我们事业的一大祸害,必须坚决反对;其次,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就要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再次,勤政为民、真抓实干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要求。党员干部要增强事业心、责任心,坚持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兢兢业业做好工作,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

第四,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党内充分发扬民主、维护集中统一、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环节。坚持民主集中制,首先要建立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坚持和完善党内政治生活的各项准则,实行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与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结合,努力造就有集中有民主、有纪律有自由、有统一意志有个人心清舒畅的政治局面;其次,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充分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拓宽民主渠道,加强对党的领导机构和领导干部的监督,从而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再次,要始终坚持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党委要把坚持党的领导同发扬人民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统一起来,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和人民团体以及其他组织中的党组织要增强党的观念,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坚决抵制西方多党制和三权鼎立等政治模式的影响。最后,必须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服从中央”的原则,最重要的是全党服从中央。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大政方针和法律制度以及重要工作部署,全党全国必须统一。

第五,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首先,必须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个人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党中央的权威,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其次,要坚持和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进一步健全党内生活制度。再次,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党的各级组织必须担负起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的政治责任,任何党员违反党的纪律,都要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对公开表示反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言论,经教育不改的,要清除出党。最后,全体党员要增强纪律观念和法制观念,自觉地用党纪国法规范自己的行为。遵守党的章程和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每个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各级组织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员干部要努力学习和掌握党章党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做遵纪守法和依法办事的模范。第六,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首先,要加强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的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自身利益。要从思想上真正解决为什么入党、当干部为什么、将来身后留点什么的问题,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影响,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其次,要加强党内监督。要切实保障党员享有的批评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权利,充分发挥党员的民主监督作用,同时,建立和健全党的民主监督程序和制度。再次,拓宽民主渠道,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把权力运行置于有效监督之下。要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校务公开和民主评议、质询听证等民主形式,健全举报制度,发扬民主党派的监督作用和舆论监督作用。最后,要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保证权力沿着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运行。

第七,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艰苦奋斗是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带领人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奋斗目标,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首先,要发扬不畏艰难、奋力拼搏、克己奉公、甘于奉献的精神。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办一切事情都要遵循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原则。其次,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一些党员干部道德操守不佳,行为不检点,贪图安逸、追求享乐,影响党的形象和威信,一些人甚至走上腐化堕落、违法犯罪的道路,都同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关。因此,党员干部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再次,要改革管理体制和制度,刹住奢侈享乐之风。第八,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坚持任人唯贤,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组织保证。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对党的作风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首先,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改进干部管理方法。要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要扩大民主推荐、民主测验和民主评议的范围,改进方法,提高质量。要积极推行党政领导干部任前的公示制和任职试用制。要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促进干部奋发向上,能上能下。要完善干部交流、轮岗和回避制度,建立和健全干部任期制度和领导干部的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制度。其次,要加强对干部任用工作的监督。这是做到干部选贤任能的关键。要认真执行并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对干部的推荐提名、考察考核、讨论决定等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的监督,逐步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度和差额考察制度,并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逐步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用人失察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责任。再次,要把干部在作风方面的表现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凡是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拓进取、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群众拥护的干部,要委以重任;对那些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搞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人,作风飘浮、不干实事、弄虚作假的人,因循守旧、照搬照抄。不思进取的人,作风霸道、不顾大局、闹不团结的人,任人唯亲、拉帮结派、跑官要官的人,贪图享乐、铺张浪费、以权谋私的人,不仅不能提拔使用,而且要批评教育,直至作出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最后,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必须严格遵循干部工作原则,坚持任人唯贤,不准任人唯亲;坚持五湖四海,不准搞团团伙伙;坚持公道正派,不准拉关系、循私情;坚持集体讨论决定,不准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坚持按程序办事,不准临时动议。

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新的时期对我们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任务,党的十六大对作风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或人党积极分子,要充分认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充分认识自己在党的作风建设中的重大责任和使命,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在我们党的作风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第一,要充分认识建设一个好的党风对我们党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新的宏伟目标的深远意义和现实意义。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面对新的发展阶段和新的形势,搞好执政党的党风尤为重要,它关系到新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所以,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迫切需要,是完成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基本任务、开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我们要从党的根本大业、国家的发展、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高度充分认识党的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要从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高度,在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的同时,把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风建设切实抓紧抓好。第二,要充分认识党风建设的核心是共产党员党性的增强和世界观的改造。党风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从制度、体制和机制等各个方面去建设,去加强。我们要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和党纪党规的建设,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并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通过这些制度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保证党风建设“有法可依”,使党风实现根本性的好转有可靠的制度保证。但是,党风建设问题的核心是广大共产党员党性的增强和世界观的改造,搞好党风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对广大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对广大党员和人党积极分子来说,就是要自觉地接受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要认真学习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地学习好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自觉地学习好党纪党规,从而树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不断克服错误的思想和观念,时刻按照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率先垂范,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楷模。

第三,继承党的优良作风,坚持从我做起,带头端正党风。作为一个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一方面要自觉继承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同时更要坚持从自己做起,在作风建设中带好头。从自己做起,首先要克服在建设党风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和想法,如要克服党风建设与己无关论,克服以局外人的态度来对待党内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要克服反腐败无用论,认为自己反对社会上的腐败现象是杯水车薪,根本起不到作用;要克服反腐败等待论,认为只有等大家都做好了,自己也会做好;要克服害怕报复论,认为党内有专门的反腐败部门和人员,用不着自己出头露面,自己检举揭发腐败问题又有可能被打击报复,踩取明哲保身的态度。上述这些观点和态度都是要不得的,作为一个党员和人党积极分子,在党风建设的问题上都应当以对党高度负责的态度和精神,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

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即党风,是党的组织和党员世界观的本质表现,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历来重视党风建设,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有自身特色并与时俱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执政党的党风问题,也是党的形象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进入新世纪,我们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实现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党风的性质和基本内容

所谓党的作风,是指党的组织和党员在思想上和社会生活中的一贯态度和行为,或者说是党所奉行的思想理论和世界观、党的性质和特点在党的组织和党员实践行动中的体现。党风来源于思想,形成于实践,表现于行动,体现着党的根本性质和基本宗旨。党风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党风的本质是世界观的集中体现。一个政党的党风同该党所坚持的世界观、思想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该政党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和理论基础,就有什么样的党风。因此,世界观决定了党风,决定了一个政党的组织、党员个人应有的思想、政治、组织、工作和生活作风。反之,一定的党风又是一定的世界观的具体体现,不同的党风体现了不同的世界观和思想理论基础。但是,党风和世界观是有区别的,这主要表现在世界观属于观念范畴,表明的是该政党以什么样的思想理念为指导,以什么样的思想观念统一全党的行动;而党风则是属于行为、实践的范畴,表明的是党的组织和党员个人运用理论、观念去执行、实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去完成党的任务时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第二、党风具有示范性和先导性的特点。作为一种在实践中体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无论是一个政党的一级组织还是党员个人,党风的存在状态都反映了该政党的性质和服务宗旨,反映了该政党的先进与落后,反映了该政党同时代发展的相互关系。因此,一个政党表现出来的党风对该社会及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的人们的行为和努力方向有示范作用和导向作用。所以,一个政党所表现出来的党风既关系到该政党的自身形象,又会给整个社会以示范作用还关系到人心的向背和聚散。

第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风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特质,是坚持、继承和发展的辩证统一。任何一个政党的作风都有它产生、形成的历史条件和理论基础,同时又是在实践中不断变化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风以科学社会主义世界观为根本基础,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的党风,并在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得到了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党风也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坚持了与时俱进的特质,实现了在党风问题上坚持和发展的辩证统一。早在建党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的前提下,要树立一种区别于一切旧政党的新作风,根据中国的实际提出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深入群众,通过调查研究,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原则来分析解决中国的革命问题。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对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作了高度的理论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党风主要的就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纠正了建国后长期存在的“左”的错误,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提出并坚持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新飞跃。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行动指南,与时俱进,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

1942年2月,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明确使用了“党风”这个概念。他提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并指出:“学风和文风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2001年9月26日,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进一步概括了党风的内容,指出了党风包括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等方面,使党风的内容更加全面和明确。思想作风,即遵循什么样的思想路线问题。它表现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表现为开拓创新、知难而进的思想作风,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学风问题,是认识路线问题,是思想方法问题,也是我们的工作态度问题。在当前形势下,要真正学好理论和政策,就必须发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即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工作作风,即能不能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的问题,能不能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问题。领导作风,是各级领导机关、领导集体和领导干部在实施领导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作为执政党,我们党的领导作风是通过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党所领导的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的行为表现出来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只有自觉地站在党的立场和人民的立场上,正确认识和处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事事处处为群众着想,时时刻刻为人民谋利益,以人民公仆的身份和态度为群众服务,才能形成并保持良好的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即追求什么样的情操、气节和生活情趣问题。最根本的是艰苦朴素的作风,发扬不畏艰难、奋力拼搏、克己奉公、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办一切事情都要遵循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原则,反对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树立和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与革命气节,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养成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党在革命、建设和加强自身建设的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鲜明地体现着党的本质特征和内在品质的整体精神风貌;是我们党在思想、政治、组织、工作、生活等各方面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风范;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生动体现。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即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它体现了党优良的学风和正确的思想路线,是党的科学世界观在行动中的表现。其实质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关系问题。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在全党造成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求真务实的风气。”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对待马克思主义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正确的科学的态度,即实事求是的态度,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找出中国革命和建设规律作为自己行动的向导。这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另一种是主观主义的态度,表现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形式。教条主义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的词句和外国经验;经验主义把局部经验当作普遍真理,拘泥于一孔之见、一得之功,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都必然导致理论和实际相脱离,主观与客观相分离,都给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造成了严重危害。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是在同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作风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且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起到了坚持正确方向的保证作用。

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即是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取得密切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个人和小团体利益出发,把对人民负责和对上级领导机关负责统一起来的作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是群众利益的最忠实的代表。所以,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行都必须以全体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为最高标准,就如胡锦涛同志所要求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做人民的公仆”。始终依靠群众,诚心诚意地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是党依靠自身力量纠正缺点错误、达到健康发展的作风。我们党的发展和巩固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纠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中实现的。共产党是不怕批评的,无论是党的整体还是党员个人,都必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才能防止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和侵蚀。我们党处理党内矛盾和斗争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团结——批评——团结。没有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就不能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就会丧失生机和活力,就没有真正的团结。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是抵御各种错误思想侵蚀党员和党的肌体的有效方法。我们党要加强自身执政能力,更需要坚持开展和自我批评,防止各种错误思想的腐蚀和侵袭,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保证党的正确领导。

牢记“两个务必”,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针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在即、我们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的新形势,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全党同志必须做到“两个务必”的著名论断,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是我们党永葆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抵制剥削阶级腐朽思想侵蚀的重要思想武器。几十年来,我们党依靠它经受住了各种考验,不断推进了建设和改革事业。在党的十六大确定了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为此作出了全面战略部署之后,我们又一次处于历史的转折时期,机遇与挑战同在,希望与风险并存。2002年12月5日至6日,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号召全党的同志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胡锦涛同志要求全党同志牢记“两个务必”,重提“艰苦奋斗”,这就抓住了推进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决不能自满,决不能懈怠,决不能停滞,胜利越多越要谦虚谨慎,生活越好越要勤俭节约,成就越大越要开拓进取。坚持“两个务必”,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是我们共产党人“建设一个新世界”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党中央再一次强调坚持“两个务必”,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对于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十六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各项任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要以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为指导,大力提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牢记“四点希望”,以良好的作风去推进各项工作,实现既定的目标。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这是陈云同志1980年11月提出的著名论断。2001年9月,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指出:“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全党同志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迫切需要,是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之所以说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这是因为:

第一、党的作风关系党的性质和宗旨

党的作风是由政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党的作风始终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党的组织和党员党性的外在表现。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我们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惟一的宗旨,表明我们党在一切活动中除了谋求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外,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始终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以人民的拥护、赞成与否为取舍标准。这既是中国共产党与其他任何政党的根本区别,也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贡献,是经过建党80多年实践检验而行之有效的传统法宝,是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各种矛盾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真正原因所在。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党的任务和面临的环境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果党员不能坚持党的根本宗旨,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能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不能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以权谋私、拜金主义等腐败现象就容易在党内滋生蔓延,容易导致党的性质的蜕变,党就有变质的危险。

第二、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威信和战斗力

执政党的威信和战斗力如何,直接影响着党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控制力,影响着党的形象和地位,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因此,执政党都十分重视维护党的威信和权威。而党的权威、威信、战斗力等来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自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来自党的政治领导核心作用,说到底,还是受党的作风状况的影响。党的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力并不取决于它的数量,而是取决于它的质量。1921年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时,全国只有50多名党员,到现在全国党员总数已达6800多万名。说明我们党的队伍在迅速发展壮大,有着坚实广泛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但从目前存在的问题来看,亟需解决的是如何提高党员的质量,如何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问题,特别是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如果党的作风得不到根本有效的好转,党员队伍的质量得不到明显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就会严重败坏党的声誉和形象,降低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最终威胁党的执政地位。

第三、党的作风关系民心向背

江泽民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这就是说,人心向背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党的力量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真心实意地拥护。人心向着党,人民拥护党,党就有力量,就有生机,党的事业就能发展;失去了人心,党就失去了力量的源泉,就会毫无生机,党的事业就会面临严重的危险。就一个政党来说,影响人心向背的因素有很多,但从大的方面讲,要处理好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必须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人民群众对一个政党总是听其言、察其行的,根据党的言论和行动是否正确,是否对国家和人民有利来认识和评价党,并决定自己对党的态度。如果党风好,党的组织和广大党员能够大公无私,言行一致,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与人民同甘苦,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为群众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那么,人民群众就会真心实意地拥护党,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反之,则会失去人民的信赖,失去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事实,深刻说明了人心向背决定政党、政权兴亡的历史规律。苏联共产党的惨痛教训,我们应当深刻记取。第四、党的作风关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党的作风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党性问题,直接影响着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坚定性、自觉性和纪律性。我们党要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关键取决于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然而无数事实一再告诉我们,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根据中国国情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必要的,这是取得胜利的基本前提和保证,但仅仅如此还不够,还必须有好的党风作保证,还离不开广大党员和党员干部模范地贯彻执行。事实已经反复证明,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要有好的党风作保证。贯彻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样要有好的党风作保证,党的作风始终是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贯彻执行的关键性因素。

第五、党的作风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 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政治路线的主要内容。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党的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是正确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改革是一场极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必然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党要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不断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稳步地推向深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切实解决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在新形势下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良好作风。这是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在新的发展阶段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进一步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为核心,以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目标,发扬优良传统,加强思想教育,推进制度建设,解决突出矛盾,努力把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的问题是怎样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什么要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工人阶级世界观为自己的思想指导,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始终把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始终依靠人民群众,从而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论是建设还是改革,我们党又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并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取得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在新时期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带领人民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只有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才能实现新的建设目标。所以,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马克思主义政党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人民群众,就是失去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因此,我们党要经受国际国内风云变换的考验,要经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特别是要经受住新的发展阶段实现新的奋斗目标的考验,就必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的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根据党关于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们必须把总要求同新时期新阶段的工作目标结合起来,抓住重点,解决主要问题,使我们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并且围绕转变党风的重点工作主要做好和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任务。

第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思想作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第一位的任务就是要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因为它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更是我们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永葆先进性的根本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要求,就是要求我们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和实践的前沿,一切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际出发,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要求,就是要求我们反对因循守旧、习惯于老方式老办法想问题做工作、习惯于按主观意志做事情而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精神状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要求,就是要求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要求,自觉地把自己的思想从一切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和发展观点,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要求,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立场、观点和方法,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格,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善于总结新经验,正确回答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要求,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坚决克服各种错误思想倾向的干扰,坚持有“左”反“左”,有右反右。

第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理论联系实际,是党一贯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也是党具有旺盛创造力的关键所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在新的发展阶段就是:首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其次,要用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去不断深入认识在新的发展条件下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再次,要坚决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以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对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发展,切实解决本地区、本部门存在的实际问题。

第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首先要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危害是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劳民伤财,官僚主义的危害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它们都已经成为影响我们事业的一大祸害,必须坚决反对;其次,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就要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再次,勤政为民、真抓实干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要求。党员干部要增强事业心、责任心,坚持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兢兢业业做好工作,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第四,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党内充分发扬民主、维护集中统一、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环节。坚持民主集中制,首先要建立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坚持和完善党内政治生活的各项准则,实行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与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结合,努力造就有集中有民主、有纪律有自由、有统一意志有个人心清舒畅的政治局面;其次,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充分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拓宽民主渠道,加强对党的领导机构和领导干部的监督,从而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再次,要始终坚持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党委要把坚持党的领导同发扬人民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统一起来,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和人民团体以及其他组织中的党组织要增强党的观念,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坚决抵制西方多党制和三权鼎立等政治模式的影响。最后,必须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服从中央”的原则,最重要的是全党服从中央。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大政方针和法律制度以及重要工作部署,全党全国必须统一。

第五,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首先,必须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个人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党中央的权威,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其次,要坚持和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进一步健全党内生活制度。再次,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党的各级组织必须担负起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的政治责任,任何党员违反党的纪律,都要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对公开表示反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言论,经教育不改的,要清除出党。最后,全体党员要增强纪律观念和法制观念,自觉地用党纪国法规范自己的行为。遵守党的章程和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每个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各级组织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员干部要努力学习和掌握党章党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做遵纪守法和依法办事的模范。第六,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首先,要加强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的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自身利益。要从思想上真正解决为什么入党、当干部为什么、将来身后留点什么的问题,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影响,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其次,要加强党内监督。要切实保障党员享有的批评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权利,充分发挥党员的民主监督作用,同时,建立和健全党的民主监督程序和制度。再次,拓宽民主渠道,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把权力运行置于有效监督之下。要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校务公开和民主评议、质询听证等民主形式,健全举报制度,发扬民主党派的监督作用和舆论监督作用。最后,要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保证权力沿着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运行。

第七,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艰苦奋斗是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带领人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奋斗目标,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首先,要发扬不畏艰难、奋力拼搏、克己奉公、甘于奉献的精神。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办一切事情都要遵循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原则。其次,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一些党员干部道德操守不佳,行为不检点,贪图安逸、追求享乐,影响党的形象和威信,一些人甚至走上腐化堕落、违法犯罪的道路,都同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关。因此,党员干部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再次,要改革管理体制和制度,刹住奢侈享乐之风。第八,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坚持任人唯贤,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组织保证。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对党的作风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首先,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改进干部管理方法。要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要扩大民主推荐、民主测验和民主评议的范围,改进方法,提高质量。要积极推行党政领导干部任前的公示制和任职试用制。要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促进干部奋发向上,能上能下。要完善干部交流、轮岗和回避制度,建立和健全干部任期制度和领导干部的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制度。其次,要加强对干部任用工作的监督。这是做到干部选贤任能的关键。要认真执行并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对干部的推荐提名、考察考核、讨论决定等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的监督,逐步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度和差额考察制度,并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逐步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用人失察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责任。再次,要把干部在作风方面的表现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凡是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拓进取、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群众拥护的干部,要委以重任;对那些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搞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人,作风飘浮、不干实事、弄虚作假的人,因循守旧、照搬照抄。不思进取的人,作风霸道、不顾大局、闹不团结的人,任人唯亲、拉帮结派、跑官要官的人,贪图享乐、铺张浪费、以权谋私的人,不仅不能提拔使用,而且要批评教育,直至作出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最后,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必须严格遵循干部工作原则,坚持任人唯贤,不准任人唯亲;坚持五湖四海,不准搞团团伙伙;坚持公道正派,不准拉关系、循私情;坚持集体讨论决定,不准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坚持按程序办事,不准临时动议。

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新的时期对我们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任务,党的十六大对作风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或人党积极分子,要充分认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充分认识自己在党的作风建设中的重大责任和使命,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在我们党的作风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第一,要充分认识建设一个好的党风对我们党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新的宏伟目标的深远意义和现实意义。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面对新的发展阶段和新的形势,搞好执政党的党风尤为重要,它关系到新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所以,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迫切需要,是完成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基本任务、开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我们要从党的根本大业、国家的发展、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高度充分认识党的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要从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高度,在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的同时,把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风建设切实抓紧抓好。第二,要充分认识党风建设的核心是共产党员党性的增强和世界观的改造。党风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从制度、体制和机制等各个方面去建设,去加强。我们要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和党纪党规的建设,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并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通过这些制度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保证党风建设“有法可依”,使党风实现根本性的好转有可靠的制度保证。但是,党风建设问题的核心是广大共产党员党性的增强和世界观的改造,搞好党风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对广大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对广大党员和人党积极分子来说,就是要自觉地接受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要认真学习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地学习好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自觉地学习好党纪党规,从而树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不断克服错误的思想和观念,时刻按照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率先垂范,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楷模。

篇7:浅析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优良作风

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 是我们党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毛泽东同志曾经说:“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 不打扫就会积满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 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 我们党的工作, 也会沾染灰尘的, 也应该经常打扫和洗涤。”由于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以及个人认识能力的限制, 任何政党和个人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错误。经常检查我们的工作,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是党对自己事业充满信心的表现, 是对人民负责的表现。“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 我们希望一切同我们共同奋斗的人能够勇敢地负起责任, 克服困难, 不要怕挫折, 不要怕有人议论讥笑, 也不要怕向我们共产党人提批评建议。‘舍得一身剐, 敢把皇帝拉下马’。我们在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斗争的时候, 必须有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我们党正是在经常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中, 不断地坚持真理、纠正错误、克服缺点而获得进步的。

“流水不腐, 户枢不蠹”, 是说它们在不停的运动中抵抗了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的侵蚀。也就是要在思想发展的过程中, 必须对现有的思想不断地进行批判和反思, 不断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 才能使思想不僵化不保守, 保持活力和先进。对于我们, 经常地检讨工作, 在检讨中推广民主作风, 不惧怕批评和自我批评, 实行“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言者无罪, 闻者足戒”“有则改之, 无责加勉”这些中国人民的有益的格言, 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批评的过程, 就是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 敢于坚持原则, 勇于批评各种不良现象的过程;自我批评的过程就是经常对照党员的要求检查审视自己, 对自己的缺点错误不隐瞒, 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 坚持真理, 勇于在实践中修正自己的错误过程。批评是帮助同志认识和纠正缺点错误, 自我批评是纠正自己的认识和自己的错误。“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所以, 我们如果有缺点, 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 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的对, 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 我们就照你的办。”只有通过互相批评, 才能促进自己批评, 使自我批评更加正确和深刻;只有通过自我批评, 才能切实有效地纠正自己的缺点错误。因此, 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过程中, 作为批评者, 要把坚持原则与讲究批评的方式方法统一起来, 既充分做到实事求是、与人为善、以理服人、讲究效果, 又求适度, 不夸大事实, 不采取鲁莽的态度, 不强加于人, 真正达到既弄清思想, 又团结同志的目的, 着眼于使批评者乐于接受;作为被批评者, 要端正态度, 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勇于承认和修正错误, 认真进行自我批评, 不能讳疾忌医。这样, 就能形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良好风气。“我们决不能一见成绩就自满自足起来。我们应该抑制自满, 时时批评自己的缺点, 好像我们为了清洁, 为了去掉灰尘, 天天要洗脸, 天天要扫地一样。”

“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的中国共产党人, 相信自己的事业是完全合乎正义的, 不惜牺牲自己个人的一切, 随时准备拿出自己的生命去殉我们的事业, 难道还有什么不适合人民需要的思想、意见、办法, 舍不得丢掉的吗?难道我们还欢迎任何政治的灰尘、政治的微生物来玷污我们清洁的面貌和侵蚀我们的健全的肌体吗?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 使我们每个活着的人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 难道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 还有什么错误不能抛弃吗?”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是通过全体党员的自觉行动表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有共产主义觉悟”说明共产党员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有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操, 这是每一个共产党员自觉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的基础。“先锋战士”说明共产党员站在时代的前列, 站在人民群众的前列, 把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作为自己的一种内在责任、作为自己的一种自觉行动。面对风云复杂的国际社会和市场经济, 具有党的优良作风的中国共产党人能够严于律己, 自觉地抵制各种思潮的侵蚀。拥有批评与自我批评优良传统的中国共产党定能永葆青春和战斗力, 在完善自我的基础上变得更强!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第二版, 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5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第二版, 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5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第二版, 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5

[4]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7:第12-13页

上一篇:家乡的青屏山-小学生作文下一篇:创卫健康教育知识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