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天鹅》教学设计

2024-06-21

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天鹅》教学设计(精选6篇)

篇1: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天鹅》教学设计

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天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练习概括各段大意,归纳天鹅的几个特性。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学会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读八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学习生动优美的语言,反复品味,积累、学以致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朗读课文,并能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1、理清文章层次,概括文章内容。

2、学习一些说明事物的方法,并能学习使用。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准备:天鹅的图片、相关资料介绍 教学方法:自读感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学习生字、新词。

1、读文章,要正确读准每个字音。

2、边读边找出生字生词,并借助工具书加以学习。

3、简介作者布封。

布封(1707-1788),法国生物学家、作家。他从小爱好自然科学,他用40年时间写成了36卷巨册的《自然史》。《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鸟类史风爬虫类史民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理解。

二、练习朗读课文

1、自己练读,再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朗读。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2、自己先练习,再和组内的同学交流

三、指导表达

1、提出问题:看看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试着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理清作者的表达思路,并能所处课文的主要内容,表达清楚,形成一定的概括能力。)

2、自己先练习,再和组内的同学交流。

四、作业

1、熟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练写生字新词,掌握基础知识。

3、查找相关资料,为进一步学习课文作准备 第二课时

一、由题入手,导入新课。

1、读课题,它能使你想到些什么?

2、由课题展开丰富的想象。

二、检查朗读情况。

三、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1、由整体入手感知课文内容。先把握文章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再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通读全文,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说。

(这是一篇介绍天鹅的科学小品,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天鹅在水中那优雅的姿态、妍美的形状、优美的歌声等特点,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鸟和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的由衷喜爱和赞美。)

3、抓住重点段落进行深入学习。核心问题:读了文章,你认为哪一段对天鹅的描写给你留下了美好、深刻的印象?组织小组间讨论研究。借助照片、风光片使学生形象地看到天鹅的优雅与妍美,及它自由的美德和神奇的歌手。

4、提出自己不懂得问题和组内同学一起研究解决。如:(1)为什么天鹅是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航行术最美的模型?(2)为什么说天鹅既有天生的美质,又有自由的美德?(3)为什么把天鹅说成是一个神奇的歌手?

5、熟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指导朗读

1、你认为文中哪些语言优美动人,请你有感情朗读这些语句。

2、自己练读,再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朗读。

五、总结全文

六、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查找相关资料。

2、课后有关天鹅的资料,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进行深入学习,搜集和整理。可以以不

同的形式呈现出来:编写手抄报、打印相关资料、给照片配上解说词等。

第三课时

一、复习所学的知识。

1、抽查课文背诵情况,同时记一次背诵成绩。

2、听写生字生词,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课后有关课文内容学习的习题。

1、倾听同学们的看法,提出适当的思考靠方向和补充意见。

2、学生汇报自己对问题的思考过程,倾听老师和同学的意见。

3、认真倾听学生的汇报,适当地指导学生语言表达简练清晰。

4、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图片,可以变换形式,方法多样。

三、汇报自己查找到的自己感兴趣的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资料。

四、作业

继续整理相关资料,想一个最佳的保存办法。

五、板书设计:

天鹅

面目优雅 形状妍美 天性温和 天鹅 善航的外形因素

脖子 胸脯 腹部 身子 尾巴 脚 翅膀

美德 歌手

篇2: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天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五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读六个生字。学习说明事物的方法,并学习在习作和表达中加以运用。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通过重音、停顿和语调表达自己对蜘蛛的赞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蜘蛛是怎样利用它的网抗御敌人和进行捕食的的,体会作者对蜘蛛的赞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研究学习蜘蛛是怎样利用它的网抗御敌人和进行捕食的。

2、学习一些说明事物的方法,并能学习使用。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准备:各种蜘蛛的相关资料介绍。教学方法:自读感悟,相机引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学习生字、新词。

1、读文章,要正确读准每个字音。

2、边读边找出生字生词,并借助工具书加以学习。

3、结合上下文加以理解。

二、练习朗读课文

1、自己练读,再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朗读。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三、指导表达

1、提出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蜘蛛的哪几方面特点。同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来。

2、自己先练习,再和组内的同学交流,能抓住文章的主要介绍了蜘蛛的外形特点,蜘蛛是怎样利用网抗御敌人及进行捕食的。

3、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作业

1、熟读课文,查找相关资料,练写文中的生字新词。

2、写生字新词,掌握基础知识。第二课时

一、出示谜语,导入新课:

出示谜语:南阳诸葛亮,稳坐军中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蜘蛛》(师板书课题)

二、通读全文,找中心句。

课文有一句话直接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快速的默读课文,找出这句话。(在我观察过的独居的昆虫中,蜘蛛最聪明。)

三、抓住中心,深入学习。

1、为什么说蜘蛛是最聪明的,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写出了它的聪明。(结网和捕虫两个方面)

2、自由读课文,画一画表现蜘蛛聪明的语句,在小组内交流。

3、学生汇报。(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用课件演示蜘蛛结网的过程。)

4、学生汇报蜘蛛捕虫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说一说蜘蛛捕虫时遇到了几种情况,分别是怎么处理的?你能用成语概括出这几种情况吗?

一是势均力敌、反败为胜,二是克敌制胜、稳操胜劵,三是无可奈何、主动放弃。

5、从蜘蛛不同捕虫方式上看,你认为蜘蛛是种什么样的昆虫?

四、总结收获,质疑问难。

朗读全文,讨论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交流感受,拓展阅读。

1、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也亲自去观察蜘蛛,说说你们看到的蜘蛛给大家讲讲吗?(指生汇报,课前学生可以把观察到的蜘蛛拍下来,给大家展示。)

2、你们还想了解有关蜘蛛的更多知识吗?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一篇文章——周建人的《蜘蛛》,课后可以找来读一读,比较一下两篇文章的异同。

六、布置作业:

把自己观察的蜘蛛写一篇一、二百字的片断。

第三课时

一、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并进行汇报。

二、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课后有关课文内容学习的习题。

1、倾听同学们的看法,提出适当的思考靠方向和补充意见。

2、指导学生共同欣赏同学们自编的童话故事。进行交流评议。

三、作业

1、继续整理相关资料,想一个最佳的保存办法。指导学生学会积累材料、保存资料。

2、预习新课。

四、板书设计: 蜘蛛 外形特点

织网 对付侵略者

篇3: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天鹅》教学设计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屡有发生,我百思未得深解。学校学期初安排听常态课,两位老师分别执教《渔歌子》时的课堂现象,再次引发了我的思考,现将课堂实录片段与我邀部分学生深入访谈的结果,描述如下。

教师1课堂再现: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词:《渔歌子》,这是词牌名,“子”读第三声“zǐ”,一起读课题。这首词是张志和写的,张志和是个怎样的人,谁来介绍一下。

生:(沉默)

【学生心理活动描述:

A:我预习的时候没查到张志和的资料。老师要我们回答“是个怎样的人”,是个爱钓鱼的人吗?老师肯定不是要这样的答案。那他是个怎样的人呢?听听同学怎么说吧。

B:我知道一些张志和的资料,他原来不叫这个名字,后来皇帝赐给他“志和”这个名字。难道老师要这个答案吗?再等等吧,没把握的话还是不急着说。老师喊到我就起来这么说。

C:不会,就选择沉默吧。老师肯定会自己公布答案的,她以前经常这样自圆其说的。】

师:不知道啊,都没有预习吗?那么看屏幕上老师收集的资料。

生:(默看资料)

【学生心理活动描述:

D:哎呀,怎么看不大清楚呢?最好有人读一下,让我了解得清楚些。哎,别不识相,挨一顿批。让我把眼镜架往上推一推,眯缝着眼,努力看吧。

E:哦,原来老师就是要我们随便介绍一下张志和呀,这个我在预习的时候也查到的,她为什么不说清楚呢?】

片段二:

师:这首词中写了很多景物,可谓“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请大家说说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生1:西塞山前白鹭飞。

师:应该是西塞山和白鹭。继续交流。

生2:桃花、流水、鳜鱼。

师:还有呢?能不能把它们找全了?

生3: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

师:你们觉得这些景物美吗?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美景?

生:(沉默)

【学生心理活动描述:

F:怎样的美景?我可得好好组织组织,变成一段通顺的话。让我想想。

G:想想也烦,懒得动这个脑筋,反正等一会儿总有人举手的。

H:我仿佛看到的是桃红柳绿,和风细雨的美景。我想举手的时候老师就开口了。】

师:(焦急地)没关系,你可以说一样景物,比如怎样的风?怎样的雨?

生4:暖风。

生5:杨柳风。

【学生心理活动描述:

I:看老师笑眯眯的,其实她心里很急了,快点随便说一个答案吧,至少下课时统计发言次数时,我发过言了,可以交差了。

J:老师肯定要感谢我了。大家都不说,老师会多尴尬,幸亏我救了老师的场。毕竟教室后面还有一位老师在听课呢。】

师:(要发疯了)你们不会用一两句话来连起来说一说你的眼前仿佛听到、看到、闻到的吗?×××,你来说。

生6:雨细细的,如牛毛,如花针,密密地斜织着;风轻轻的,柔柔的,如母亲温柔的大手抚摸脸颊。风里带着桃花的香味儿,青草的香味儿,还有泥土的香味儿。

师:不是说得挺好吗?为什么不举手呢?

生:(沉默)

【学生心理活动描述:

K:我想尽量说得完整一些,把青山、白鹭等景都说进去,还在想呢。老师叫到我名字,我吓了一跳,把开头给忘了,直接说了后面的内容。】

片段三:

师: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淡泊的心境与热爱大自然的景物的感情。像这样的关于垂钓的诗你还记得吗?

生7:《题秋江独钓图》

师:会背吗?

生7:(只嗫嚅了三个字)……一扁舟

师:还有一首记得吗?

生8:“独钓寒江雪。”

师:四、五年级学的内容都还给老师了。请看屏幕,我们一起把这两首诗读一遍。

生齐读《江雪》和《题秋江独钓图》。

师:下面打开《三训》把作业做一下。

【学生心里活动描述:

L:我正在努力地想呢?老师就打断了我。

M:想它干嘛呢?老师其实只是问问而已,做给听课老师看的。我看见老师的手都点好鼠标了,屏幕上马上出来这两首诗的内容,只要跟着读读就行了。】

教师2课堂再现: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词:《渔歌子》,这是词牌名,“子”读第三声“zǐ”,一起读课题。这首词是张志和写的。张志和原来不叫张志和,叫张龟龄。你猜他父亲为什么给他取这个名字?

生1:大概希望他能像乌龟那样长寿吧。

师:恭喜你,猜对了!他有个哥哥,你们猜叫什么呢?

生2:张树龄。

师:什么树呢?

生2:松树,哦,张松龄。

师:对了!你们看,名字中寄托了长辈的美好祝愿。那张龟龄后来为什么叫张志和了呢?通过预习,知道的请举手。(一名学生举手)

生3:是皇帝赐给他的名字,希望他心志平和。

师:你真了不起,知道得真多!奖励你把屏幕上的这段资料读给大家听。大家边听边思考,从中了解张志和是个怎样的人?

【评析:因为是猜,错了没关系,学生的心理压力要小得多,而且,老师的问题指向很明确,话语中又饱含着鼓励,因此课堂气氛活跃。】

片段二:

师:这首词中写了很多景物,可谓“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请大家圈一圈一共写到了哪几种景物,待会儿连起来告诉大家。

生1: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斜风、细雨。

师:还漏了两样,能补全吗?

生1:箬笠、蓑衣

师:一起把圈到的景物念一念。你们觉得这些景物美吧,能不能用几句话连起来说一说你的眼前仿佛听到、看到、闻到了什么?不急,先在自备本上写一写。

生2:我写的是白鹭飞翔图。……

生3:我写的是桃花流水图。……

生4:我写的是斜风细雨垂钓图。……

师:这些景物美在哪里?

生:(沉默)

师:你们看,山是青的,鹭是白的……

生5:美在它们的色彩绚丽,搭配和谐。……

师:还美在?

生6:动静结合。……

师: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读出画面来。先自己练一练。

【评析:先写再说,给同学思考的时间较充分。通过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回答有把握的问题,因此说得自信满满。】

片段三:

师:据说张志和钓鱼是不用鱼钩的。那他还是在钓鱼吗?

生:(摇头)

师:他钓的是什么呢?

生7:春天的美景。

生8:悠闲自在的心情。

生9:与世无争的淡泊心境。

师:好一个“淡泊心境”。是呀,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淡泊的心境与热爱大自然的景物的感情。

【评析:所提问题有思维的价值,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学生喜欢。】

师:他的哥哥张松龄担心弟弟在外惹祸,于是修了一座草堂,并作了一首词喊他回家。想看看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吗?

生:想。

屏幕出示《和答弟志和渔夫歌》

男生作哥哥,请弟弟回,读:“……狂风浪起且须回”;女生作弟弟,回答哥哥不回,读:“……斜风细雨不须归”。

哥:“且须回”。

弟:“不须归”。

哥:“且———须———回”。

弟:“不———须———归”。

(课堂里充满乐欢声笑语)

【评析:和复习旧知相比,学生们更愿学习新知,对拓展内容充满好奇心与新鲜感,因此学习有热情。】

二、理性分析

综上所述:教师1和教师2执教《渔歌子》所确立的教学目标基本相同,选择的教学内容大同小异,但课堂气氛却迥然不同。以前一些教师总以为高年级课堂沉闷的主要原因在学生,学生大了,自尊心较强,怕说错了被同学笑话,不愿说,所以才造成如此局面。其实教师才是始作俑者,课堂的“死”与“活”,关键在于教师。只有教师“教得活”,学生才能“学得活”。

打破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沉闷之怪现象,笔者以为需经常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具有挑战性

对于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来说,教学目标处于灵魂的位置,所有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使用都以它为中心展开。所以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就是要制定好适宜的教学目标。

一个好的教学目标是怎样的呢?笔者认为,通过“教”与“学”双方的努力,可以达成的且能够达成的目标就是一个好的教学目标。因此,目标设定必须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和课文的独特教学价值。学生的能力是有差异的,课文的内容也有不同的难易程度。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目标太难,不容易实现,学生就会丧失信心,有厌倦情绪,就算能力较强的学生,也只能勉强跟着。目标太简单,不花力气就能实现,也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最好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属于那种具有挑战性的,学生需要的,且通过跳一跳,能摘到的果子。

当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之间的转换,不能固守预定的教学目标不放,生拉硬扯也会将学生学习的兴致耗失殆尽。

2.教学形式的展开,是否有互动性

要把课上活,必须改变传统的单向静听式的教学形式,代之确立多向立体式现代课堂形式。传统的单向静听式主要是教师独占式和教师主讲式,其信息是单向的。教师独占课堂,学生学习被动,课堂只是主讲,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进行积极思维,完全依赖教师。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以教代学,以讲代练。教师积极性高,学生主动性差,学生的求知欲受到抑制,学习缺乏兴趣。这样的课堂是一潭死水。

多向立体式教学形式其信息反馈是多向的,互动是教师与学生间的,是学生与学生间的,也是教师与文本间的,学生与文本间的。只有把课堂变成学堂,学生思维有空间,讨论有时间,发言交锋才会呈现精彩。

学生由被动变成了主动,学起来投入,兴趣自然来了,课堂也就活了。

3.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有趣味性

小学生天性好动,纵然是高年级的学生,让他们在40分钟内都集中注意力学习,是非常不容易的。“一块屏幕、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这种以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法,虽然受到批判,但在相当多的家常课课堂上,还是愈演愈烈。另外语文课一篇课文两个课时,似乎也是一成不变的套路。可以想象,如果一篇课文分两个课时完成,每篇课文的第一课时都是一个模式:读通课文,正音,解词,读好句子,分段理清文章脉络,学习第一段……教学程式化,方法单一,学生会假装陪着你老师学吗?高年级学生精着呢,猜到你老师下面大概要说什么了,他们就对老师不予理睬。这就要求教师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出其不意地变换招数,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视频引趣法﹑实物演示法﹑游戏法、表演法等,把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变成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理解课文内容,获得具体感受,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当然不是一味地追求方法的“趣味性”,搞成形式主义,而是真正关注学生的精神需要。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特等奖获得者倪鸣老师执教的《石榴》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在“检查预习”这一环节,就设计了极富趣味的闯关活动,学生学得兴趣盎然,且轻松愉悦。

师:读得太棒了!看来同学们课前已经充分预习了。告诉倪老师,课文你都读过几遍了?

师:4遍的、3遍的。哎呀,真是不看不知道,6遍的、8遍的!一看吓一跳。

师:既然大家都预习得这么充分,今天倪老师要来点刺激的!我要提高检查预习的难度了。倪老师呀把这一课的生字都藏到了石榴果的背后,石榴果越大,题目的难度也越大!自己选择,来挑战!开始!你是第一个举手的,就给你。

生:我选果子最小的那一个。

师:1号题?看来你是一个平时做事挺稳重的人。1号题只有一个生字,你一定能读好!

生读: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师:读得太棒了!请坐。同学们,第一位挑战者初战告捷。接着来挑战!

生:我想选3。

师:你勇气了得!———这段话中可有不少的生字,你有信心读好它吗?

生说有,然后读。

4.教学评价的语言,是否有激励性

课堂上学生不肯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是怕回答不好而遭同学取笑。实际上,这种不正确、不规范、不全面,是正常的。我们应该让每一个学生明白:课堂是允许出错的地方。尤其是在高年级的课堂上,学生讲对了,教师要表扬;学生讲错了,教师也要鼓励,因为他敢于发出自己的真实声音。

教师要真心实意地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发现他们回答中的闪光点。师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以平等的对话者身份,或分享,或纠正,或引导,或提升,逐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质量,让学生在课堂上爱说、能说。

一日,学习《烟台的海》,姓祝的一名男同学作小导游,上台介绍了烟台秋天的海。台下一学生评价“这导游做得如何时”支支吾吾。

我是这样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的:

师:你尽管实事求是地说,祝导不会因为你评价他介绍得不好而扣工资的,对吧?

生:(会心地笑了)他介绍了海的高远以后,能说到海的忙碌很好。如果再请游客们到渔家尝尝海鲜,就更好了。

生(祝导):谢谢你的建议,我也想到了。只是我怕这样会让游客们说我从中拿他们的回扣,所以还是把话咽了回去。

全班学生哈哈大笑。

篇4: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天鹅》教学设计

本单元以英雄为主题,选取了五篇文章,记叙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度可歌可泣的英雄们的动人事迹,讴歌了英雄们高尚的民族气节、无私的奉献精神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学习本单元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英雄与集体、社会和国家的关系,感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其次要注意历史资料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力求从更广阔的背景上全面、深入地了解英雄人物。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学习,以求提高求同存异,比较鉴赏的能力。再次,要注意拓宽阅读视野,可自主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阅读资料。最后,应以“我心目中的英雄”为主题,收集整理自己喜欢的一位或几位英雄人物的事迹,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办一份小报,在班级展出。

每课教学设计

《你,浪花里的一滴水》与《苏武牧羊》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的两个篇目。首先,学习时要注重朗读,读清节奏,读准语调,读出情感。其次,宜确定恰当的比较点,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提高欣赏能力。再次,应广泛收集有关资料,自主确定比较点,进行比较阅读练习。

互动过程

一、反复朗读,尝试发现

(一)教师范读,疏通字句

(二)师生同读,体会情感

(三)自主散读,加深理解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异多求异]

(一)学生与学生对话

探究《你,浪花里的一滴水》(以下简称“诗A”)与《苏武牧羊》(以下简称“歌A”)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差异所在。

(二)学生与教师对话

展示自己探究的结果,明确自己确立的比较点及确立的理由。

(三)学生、教师与文本对话

共同归纳整理比较点,总结探究的结果:

1.体裁与手法不同

诗A是一首现代自由诗。通篇采用了比喻的手法。设疑(1~3节)时匠心独运,将雷锋比作“一滴”“渗透亿万人的心”的“小小的春雨”,来突出雷锋精神的巨大感染力;抒怀(4~6节)时妙语连珠,先将雷锋比作反射阳光的水,再将其喻为向党飞翔的鸟,又将其化作没有浪费光的灯,最后汇为化成雷的鼓声,从专门利人、干一行爱一行、艰苦朴素、摆正个人和集体的位置、不骄不躁等方面,热情讴歌了雷锋精神;赞咏(第7节)时一唱三叹,将雷锋的足迹与“回音”“歌曲”联系起来,强调了雷锋精神的巨大生命力和影响力。歌A是一首歌词,音乐上仿照词调传统,作上下片处理。上片写苏武的遭遇和心理压力,先用环境描写来烘托,再用正面描写来刻画;下片写思乡思亲的煎熬,从着笔苏武的角度说,前用实笔,暗示苏武归思正浓;次运虚笔,点染母亲、妻子对苏武的思念,表明亲情的呼唤也不肯使苏武屈服;后使实笔,颂扬苏武的爱国之隋、浩然之气的巨大的折服力。

2. 角度与主题不同

诗A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的角度,将雷锋比作一滴鲜活的水,小(一滴水意味着雷锋平凡微小而年轻)中见大(雷锋精神的感染力、感召力是巨大的)。赞扬了雷锋站在平凡的立场上投入到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用行动和生命诠释了伟大的真正内涵,反复歌咏了雷锋用平凡、年轻的生命为祖国、为人民、为革命建设事业立下的不朽功勋,抒发了对雷锋同志的怀念与敬仰。歌A则从爱国之心、民族气节和执著的信念与坚忍不拔之毅力的角度,摄取了磨难和思念两钼镜头。歌颂了作为民族英雄的苏武为捍卫民族尊严,抵威胁利诱,历艰苦折磨,守民族气节,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光辉事迹和不朽的精神。

3.意境与情调不同

诗A以喻创境,以情笼境,境叠情随,引人想像:反射阳光的水、展翅飞翔的鸟,没有浪费的光,刚敲响的鼓,音符、纤维、花瓣,与平凡无奇的日常生活的诸多画面、场景相映生辉,又与人物的高尚的情操和诗人的怀念、敬仰之情水乳交融,创设了多个极富立体感和美感,能净化人们心灵,培养高尚道德情操而又不乏内在联系和共性的意境;而这意境中透露的情调,则又深沉而不失昂扬,激越而不失坦诚,与境和情共同营建了恃的意象美和意蕴美。而歌A则以景创境,以情润境,境简情浓,给人感染:雪地冰天,鸣风飞雁,渲染了阴冷凄苦的氛围,饮雪吞毡牧羊之举与如铡以石之志相映衬,白发红妆的思念与海枯石烂心不变的大节相衬,营造了两个画面感极强,能激荡人们心灵,牵动人们魂魄,独立而又统一的意境;而这意境流露的情调则于悲愤中透露出刚烈,于凄婉中展露出大气,于缠绵中表露出激昂,于抑郁中显露出坚毅,与境和情一齐打造了悲壮激昂、荡气回肠、感人肺腑的歌乐之美。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苏武庙(唐·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教师示读,简要疏通字句]

1.你发现《苏武庙》与《苏武牧羊》的写作目的的不同之处了吗?

《苏武庙》着眼晚唐国势衰颓,民族矛盾尖锐,抒情寄愤,旨在表彰民族气节,歌颂忠贞不屈,提倡心向故国。《苏武牧羊》侧重渲染环境之凄寒,利诱之动人,烘托人物志向弥贞,气节愈坚,不辱民族尊严的高洁操守和英雄行为。

[学生与学生对话后明确]

2. 你还发现了《苏武庙》与《苏武牧羊》的哪些不同之处?

[学生与学生对话之后明确比较点]

A体裁 B手法 C意境 D情调 E角度 F结构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1.请你收集雷锋及与其思想行为有关的资料,然后确立中心,自拟题目办一份手抄报。

2.请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收集苏武及与其思想行为有关的资料,编写短剧本,准备在班级演出。

《金色的鱼钩》与《南沙卫士》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两篇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存有诸多差异的记叙类文章。首先,要采取比较阅读的方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确定恰当的比较点寻找两篇文章的同中之异,从而提高阅读和欣赏的能力。其次,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文章中的高尚精神品质和崇高思想境界,感悟人性美、人格美。再次,应拓宽视野,广泛涉猎,尽可能多地阅读与课文内容相近的文章,提高独立比较、阅读的能力。

互动过程

一、认真阅读,尝试发现

(一)自由散读,把握内容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然后以简明的语言分别概述两文(以下称《金色的鱼钩》为“文A”,《南沙卫士》为“文B”)的内容。

(二)学生与学生对话,发现同中之异

小组讨论两文在形式和内容方面的同中之异,确定恰当的比较点。

二、讨论交流,探究形成

[异多求异]

(一)学生与教师对话

学生展示自己的发现成果,明确自己确立的比

较点及确立理由。

(二)学生、老师与文本对话

共同归纳事理比较点,总结探究的结果:

1.塑造形象的侧重点不同

文A聚焦于老班长。通过老班长在长征过草地时,接受党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病号,在即将走出草地时壮烈牺牲的感人故事,着力表现老班长舍己为群、鞠躬尽瘁、遇挫弥坚的思想性格,成功地塑造了一位老红军战士英雄个体形象。文B泼墨于驻岛官兵克服淡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困难,忍受常人难以想像的肉体煎熬和与世隔绝带来的巨大的精神痛苦,受热忍渴,奉献青春,保家卫国的动人事迹,极力展示驻岛官员意志顽强、生活俭朴、以苦为乐、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较好地塑造了解放军某部英雄群体形象。

2. 选择材料的着眼点不同

文A着眼表现老班长英雄个人的崇高的思想境界,着眼选择“点”的材料来表现人物。做鱼钩、嚼鱼骨、找野菜、劝喝汤、献生命等材料的选择,都与老班长的一言一行有关,具体、生动而富于表现力。文B着眼选择“面”的材料塑造形象。赤膊劳动、盐水洗衣、雨中淋浴、高温桑拿、节水浇菜、倾情养花、苦心储水、慷慨献水等材料,虽然多为概括介绍,不求详尽,但典型而不乏感染力,多角度、全方位地再现了广大官兵的美好心灵。

3.结构文章的方法不同

文A注重从纵向安排故事情节,全文以金色鱼钩为线索,按照故事的开端(1~2段)、发展(3~20段)、高潮和结局(21~32段),来安排情节,结构文章。文B侧重从横向组织结构,全文以“缺水”为明线,以“思想感情”为暗线,按照材料的性质和主次来确定行文顺序,安排文章结构。

4. 表现人物的手法不同

文A重视在情节发展中来展示性格,塑造形象。全篇以正面描写为主,集中笔墨对老班长作外貌、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伴随着矛盾冲突的逐步激化,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感人。文B注重围绕歌颂驻岛官兵的崇高思想境界这一中心来选择、组织材料,更多地使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手法,使直接展现驻岛官兵的英雄行为及其思想基础与间接表现人民群众对广大官兵的理解及英雄精神的巨大感染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白云道上送英雄(节选)

9月16日下午,听说最后一批从抗洪前线撤下来的抗洪官兵要经过白云大道,我们也汇入了这沸腾的人流之中。

白云大道两旁挤满了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甚至有白发苍苔的老人和行动不便的孕妇。人们都带着兴奋和激动的表情,焦急而又耐心地望着英雄们将要归来的方向。

一辆辆载着抗洪英雄的军车,终于在人们的等待中缓缓开来。每一辆车的车厢板夕嘟用大红条幅写着:“向人民学习”、“向人民致敬”的标语。战士们脸膛晒得黑黑的,身体消瘦,但个个都精神饱满地唱着“咱当兵的人……”那首军营之歌。公路两旁的人群不时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泪水湿润了每个人的眼眶,人们情不自禁地振臂高呼:“向解放军学习!”“向抗洪英雄致敬!’抗洪英雄们也喊起“向人民学习”等口号。看着此情此景,我脑海里涌现出在电视中看到的抗洪将士们冒着炎炎烈日扛沙袋、堵决口,在滚滚洪水中舍生忘死救群众的场面。150多辆军车渐渐远去,夜幕降临。人们面向抗洪英雄远去的方向站着、议论着,久久不愿离去。

《红岩》(节选)

看守特务又和小萝卜头出现在走廊上。

小萝卜头大概刚下课。他双手抓住比他还高半头的楼栏杆,踮起脚跟,看白公馆墙外的群山。

“你说,山那边是啥地方?”孩子问看守特务。

“北方。”

“啊,爸爸说,我们家在北方!”

小萝卜头突然又被什么新事物吸引住了。他追着,跑着,直跑到刘思扬靠近的铁窗附近,不住地挥着小手,叫着:“哟,你看!”

两只长着光亮的翠绿翅膀的小虫,越过栏杆,飞到走廊上来。入春以来,这种虫引艮多,常常撞进铁窗,陪伴着长年没有呼吸过自由空气的人们。

小萝卜头伸手捉住了一只。当他去捉第二只时,它张开翠绿的翅膀飞走了。

小萝卜头两手轻轻捧着那只小虫子,惟恐伤害了它。刘思扬摸口袋,摸出了一只偶然带来的、被特务没收了火柴的空火柴盒,丢出铁窗。小萝卜头把虫子放进去。它正要关上盒子的时候,突然瞥见那只虫子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动。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萝卜头把盒子重新打开……

“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

回过头来,小萝卜头把火柴盒还给铁窗里的刘思扬:“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

1.你发现两篇文章(以下分称文A,文B)在表现人物的方法方面有什么不同之处了吗?

[学生与学生对话后归纳]

文A主要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通过人民群众和“我”的言行、心理来表现抗洪官兵的可贵的精神和不朽功勋;文B则以正面描写为主,直接写小萝卜头的言行、心理,展露牢房里的小英雄的乐观精神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2. 你还发现了文A与文B的哪些不同之处?

[学生对话后提示比较点]

A人物身份与所处环境 B主题与思想感情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你收集我国战争年代一位英雄人物的事迹,整理成一篇小故事,准备在下周班级的故事会上讲给大家听。

《白衣天使》与《祖国的召唤》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两篇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文章。首先,应采用比较阅读,在熟读的基础上,找准恰当的比较点,在探究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其次,在阅读过程中,学习文中人物情系祖国和人民,勇做巾帼第一人的可贵精神品质。再次,应扩展视野,广泛涉猎,尽可能多地阅读与课文内容相近的文章,提高独立比较阅读能力。

互动过程

一、认真阅读,尝试发现

(一)自由散读,把握内容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然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分别概括两文内容。

(二)学生与学生及文本对话

发现同中之异,异中之同,概述内容后,小组讨论两文(以下分称“文A”、“文B”)的同异,确定恰当的比较点及确立理由。

二、讨论交流,探究形成

[同异对析]

(一)学生与教师对话

学生展示自己的发现成果,明确自己确立的比较点及确立理由。

(二)学生、教师与文本对话

师生共同归纳整理比较点,总结探究结果:

1.颂扬的人物异中有同

两人生活的国度不同:南丁格尔夜以继日地战斗在自己的国土上,居里夫人刻苦钻研在远离故土的法国;两人从事的工作性质不同:南丁格尔从事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居里夫人在科研领域耕耘。但是她们两个人却又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她们的思想性格、精神境界相似:都执著坚毅,勇敢无畏,热爱祖国,憎恶战争,渴望和平;她们的业绩都可与日月同辉:南丁格尔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位护士,是护理

专业的创始人;居里夫人是镭的发现者,是迄今为止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人。但这两个不同领域的巾帼第一人的杰出贡献和精神品质,都同样给人们带来了莫大的幸福和巨大的鼓舞。

2.运用的手法异中有同

文A着眼用最短的篇幅概述南丁格尔一生的业绩,处理材料详略得体;文B侧重叙写居里夫人在丈夫去世后心系祖国,为祖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的事迹材料,重点突出。文A用倒叙手法,于开篇总写当代护理机构的完善,护士工作的重要性,引出讴歌对象及其业绩;文B则用顺叙的手法先概写她超越丈夫逝世带来的悲哀,第二次荣获诺贝尔奖的殊荣,再集中写她为祖国做出的贡献。两文的写作手法有大相径庭之处,也有如出一辙之处。两文都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文A正面叙写南丁格尔的言行和业绩,用士兵传阅的诗歌小册子和马克思的高度颂扬作侧面烘托;文B正面写居里夫人的忧喜和贡献,用波兰人民对她的支持、礼遇和波兰总理的赞誉作侧面托衬。两文都成功地展示了人物的英雄行为、精神品质及这种行为和品质的巨大感染力。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刘胡兰慷慨就义》《木兰诗》节选

略。(见人教版旧课本。)

自由散读,发现异同。

[学生阅读后,教师作异多求异的引导]

1.你发现两诗文(以下分称“文A”、“诗B”)主题的不同之处了吗?

[学生、老师与文本对话后明确]

文A通过写解放战争中共产党员刘胡兰无视敌人的威逼利诱,在铡刀下英勇就义的壮举,表达了对残忍杀害革命者的刽子手的无比仇限,深情地颂扬了刘胡兰威武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文B通过写木兰替父从军的行为,赞美了木兰的勤劳、勇敢、智慧和不慕名利的可贵品质,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 你还发现了两篇诗文的哪些不同之处?

[学生与学生及文本对话后,明确比较点]

A体裁B时代 C人物行为目的D手法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你收集、整理你所喜欢的一位女英雄的事迹材料,以“感悟英雄”为话题,写一篇日记,然后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综合活动

[活动安排创意说明]

本单元的五篇课文纵贯古今,横及中外,从不同角度讴歌了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英雄个体或群体。本单元的综合活动宜以“我心目中的英雄”为中心,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办小报,力求从收集、整理古今中外的英雄人物的过程中,感悟英雄的崇高思想境界和精神品质,接受美好的思想品质的熏陶,树立为人类的进步事业而舍身忘我、奋斗不息的远大理想。

[综合活动过程]

一、准备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播放、展示和提供有关英雄的影片、图片和资料,拓宽学生视野,加深他们对英雄行为的理解,激发他们爱英雄、学英雄的情感。

2. 师生对话,明确做法

A组织学生讨论英雄的含义,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英雄。

B指导学生学会收集资料:下载、剪报、摘抄、访问等。

C明确选材方法:可以选一个英雄的言行事迹,也可以综合多个英雄的事迹。

D讨论所选文体:记叙文、诗歌、散文、格言、传记、读后感等。

E组织学习办报的一般知识。

二、操作

由各学习小组长组织。利用课余时间,分工要明确,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办出特色。

三、操行评价

各小组小报办好后,在班级展出,让大家观览,然后组织同学从版面设计、书写、内容、效果等方面对各小组的小报作出评价。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附中)

篇5: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天鹅》教学设计

【表达内容】

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蜿蜒曲折的万里长城,黄河,泰山……中华文明如群星闪烁,照亮华夏的每一个角落。

这次习作,是通过演讲的形式,来赞颂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写一篇演讲稿,演讲稿的题目自拟。

【表达提示】

1.写赞扬中华文明的演讲稿,必须占有材料,从你搜集到的材料中,选择你感兴趣的来写。

2.演讲稿在结构上一般是:开场白、主要内容和结束语。

3.演讲的语言要凝练,富有感染力。

4.演讲时要配合恰当的手势、动作,感情要充沛。【交流评改】

1.在小组内感情充沛地读一读自己的演讲稿,让同学们指出演讲稿中的问题。

2.比一比,看谁的演讲最能引起共鸣。

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中华文明赞》教学设

【表达内容】

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蜿蜒曲折的万里长城,黄河,泰山……中华文明如群星闪烁,照亮华夏的每一个角落。

这次习作,是通过演讲的形式,来赞颂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写一篇演讲稿,演讲稿的题目自拟。

【表达提示】

1.写赞扬中华文明的演讲稿,必须占有材料,从你搜集到的材料中,选择你感兴趣的来写。

2.演讲稿在结构上一般是:开场白、主要内容和结束语。

3.演讲的语言要凝练,富有感染力。

4.演讲时要配合恰当的手势、动作,感情要充沛。【交流评改】

1.在小组内感情充沛地读一读自己的演讲稿,让同学们指出演讲稿中的问题。

篇6: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天鹅》教学设计

表达内容] 一些普普通通的几何图形,不同的人看到它,会有不同的理解。看到一个圆,会想到太阳,会联想到团圆……

看到一条直线,会想到平坦的道路,会想到孙悟空的金箍棒…… 看到一条曲线,会想到起伏的海浪,会想到坎坷的道路…… 看到一个三角形,会想到金字塔,会想到稳定……

看到这些图形后,你会想到什么呢?请你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从你的视角去感受它,描述它,或者把对几个图形的联想组成一个小故事。[表达提示] 1.读书中两段话,可以使想象力更丰富,思考问题更深入。

2.习作时限写有图形想到了什么事物,然后再具体的描述你想到的事物。[交流评改] 1.朗读自己的习作,卡堪忧图形联想到的事物是否自然、贴切,所写的故事或感受是否具体。

2.比一比,谁的联想别具一格,又能使人受到启发。

我的小狗朋友

“汪汪!汪!” “好好好!抱一下!” “汪汪!” ……

每当我跨进姥姥家的大门,那只叫“点点”的小黑狗便兴冲冲地奔来迎接我,让我抱抱它,摸摸它的头。

它之所以叫“点点”,因为它才一点点,很小,只有28厘米长。而它似乎也很喜欢这个昵称,只要听到“点点”两个字,它都会摇头摆尾地跑来。

点点是一只短毛犬。它的耳朵特别灵巧,短短的,下垂着;在细细的眉毛下,一双葡萄似的大眼睛警惕地看着周围,以防有“不速之客”——其他小动物抢走它的食物;一个三角形的鼻子下方,有一张长长的嘴,好像让它一下子变成了狼相;它腹部的毛是雪白色的,而背部与四肢的毛是黑的,好像是一个穿白衬衣,黑西 1 服的绅士;在身体最后面,有一个蓬松的,上翘的小尾巴,要不是它,点点就成狼了。

点点很机灵聪明。那是在去年冬天,点点很无聊,无意中发现在我的课桌上有一个毛线团。它努力地往上爬,试图爬上去,可一次又一次地摔下来。怎么办?它灵机一动,先把我找到,然后在我面前狂叫。我以为发生了什么事,就让它带路。它把我带到书桌前,我以为它的目的是让我好好学习,便摸摸它的头,坐下来,准备打开本下写作业。没想到刚坐稳,它一个箭步冲上来,从我脚上跳到膝盖上,又爬到我身后,揪着我后面的衣服往上爬,踏着我的头,跳到了书桌上,叼起了小毛线团,又按“原路”返回地面,转过身来朝我叫了两声,好像在说:“谢谢!”便叼着线团跑了。好聪明的点点!

点点母性十足。去年初秋,随着四句稚嫩的“汪汪”声,点点生下了四只小狗崽——它做母亲了!做了母亲的点点,不像我的朋友了,反倒似我的敌人,不准许我靠近它的宝宝半步。这天,我回来时,发现小狗崽与点点都不见了!我找遍了每个屋子,连根狗毛都没看见,不禁有些伤感,心里空洞极了:多年的好朋友离奇失踪了。

我低下头,出了门,漫无目的地走着,想着点点的可爱模样,又想着小狗崽们娇滴滴的声音,仿佛这声音就在耳边,我已经听到……我抱着说不出的惊喜猛地抬起头来,却什么也没看见。头一次又一次地抬起又低下,表情一次又一次地由喜悦化成沮丧,失落甚至茫然……

这时,从远处隐隐约约又传来了一阵混乱的“汪汪”声。我没寄托太大希望,认为这又是一场泡影。我无任何表情地又抬起头——还是什么都没有!我正准备低头,一想:这声音好像是真的!我仔细一听:有雄浑的声音,像是只大狗;有一片轻柔的声音,好像是一群小狗……难道是……点点与小狗崽?我立即循声追去,一口气跑到河岸边。我一瞧:哇!真是点点他们……我兴奋极了,连忙招呼它回家吃肉骨头。它一看,就带着它们那一队回家了。好棒的母亲!

点点它不仅是一个称职的好母亲,也是我的好伙伴,更是我生活的小帮手。每当我无聊时,它都陪我玩;每当我写作业时,它都安安静静地呆在一旁;每当我出去有事时,它都认认真真地看着门……

总之,他是我最要好的,最忠实的朋友。

表达 创编故事

教学目标:

1.根据词语之间的联系展开联想,创编故事。2.想象合理,读起来让人信服。

3.认真修改,做到语句通顺,内容生动具体,层次清楚。教学重点:根据词语之间的联系展开联想,创编故事。教学难点:想象合理,读起来让人信服。内容生动。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发挥想象,几个看起来不太相关的词语就可以创编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你想试一试吗?

2.板书课题:创编故事

3.你对这个题目是怎样理解的?

二、明确表达内容

(一)请你自己任选下面的一组词语,展开合理的想象,试着创编一个小故事,题目自拟。

1.斧头 森林 农夫 洪水

2.天空 白云 小鸟 风筝

3.老虎 河水 小羊 猎人

4.大海 陆地 帆船 狂风

5.铅笔 橡皮 格尺 小刀

(二)表达提示

1.根据词语之间的联系,想象你要编写的故事大概故事情节。比如,你选定“斧头、森林、农夫、洪水”这一组词语,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并由此展开联想。先口述故事,然后再详细地写出来。2.想象尽可能合理,读起来让人信服。

3.创编故事可以选用一组词语,也可以自由挑选词语重新搭配一组,还可以挑选上述5组词语以外的词语来。

三、展开想象独立创编故事。

四、交流评改

1.把自己创编的故事讲给小组的同学听,根据大家的评改补充修正故事。2.读一读其他同学编的故事,看看你能受到什么启发。

五、例文赏析,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六.落笔成文,把创编的故事写下来

七、按照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

范文: 农夫与魔法森林

在一个远离繁华和喧嚷的世外桃源里住着一位贫穷农夫,辛苦的劳作生活没有压倒他,反而给了他无尽的动力,他对生活充满着希望,因为他坚信自己能走向富裕的生活。一天又一天,一年有一年,农夫披着晨露进山耕作,和鸟儿一同回家休息。这一天,正要外出的农夫听到了一些不属于山里的声音,那好像只有在大城市才会出现的“大车”的声音。好奇的他顺着声音走去。“我的机会来了,我就知道我不会一直的贫穷下去!”这是农夫见到那个穿着华丽,满脸骄傲的城里人后的想法。农夫看着山里大大的森林,心里却想着原来这东西这么值钱,我以前咋就不知道呢?从此,农夫扔掉了锄头,扛上了那把黑亮的斧头„„

日子又过去了一年有一年,农夫还是那个农夫,但也不再是那个农夫了!因为他还是他,但他不再种地务农,而是干起了伐木的工作,最重要的是,他不再贫穷了。他去过了所谓的大城市,进过了那种只有高层次人物才能去的咖啡馆,抽过几百元一根的雪茄,还知道了有一种不打渔的网,叫”因特网"„„他没有在意已经光秃秃的山,没有想过已经没有鸟儿陪他回家了。

钱来的快,去的当然也快。不久,农夫的钱花光了,森林里的树也伐光了,他不得不接受再次贫穷的事实。他觉得没什么,毕竟他曾经有钱过,见识过,也努力过。他还可以回到从前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夫生活。但是很快他发现有些不一样的地方,无论他起得多么早也不会有晨露了,寻遍了山间也再也找不到可以伴他回家的小鸟了,有的只是不停吹过的大风。

七月的雨总是那么多情,不知不觉已经下了半个月了。农夫呆望着天上的乌云,心里说不出的压抑,他总觉得有什么事要发生。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没了森林的庇护,连日的降雨酿制了恶果,一场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垮农夫的家。劫后余生的农夫满脸的悔恨,终于知道自己错了,他伐来卖钱的不是森林,而是他的命啊!

一年又一年,当初的秃山再换新颜,悔过的农夫决心将绿色找回,浓密的森林再一次出现!“隆隆隆”那似曾相识的声音在山前想起,已是满头白发的农夫满脸的追忆,但很快,他的脸上充满坚决,坚定的像那声音传来的方向走去。“我不能再把命都卖了啊”农夫轻轻的呢喃着。

表达 回忆那一刻

教学目标:

1.练习说明一种事物。

2.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方法。3.热爱身边的事物,感受身边的美好。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具体描写表现事物的特点。教学难点:同上。

教学准备:一两篇范文,学生了解身边的事物。教学过程:

一、设计理念

写什么,怎么写是指导学生表达的重要方式。本次表达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本版块的写作方法,鼓励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

二、思路:

1.明确要求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2.开启思路。

首先确定要写的事物,其次思考表现事物的特点。

写人时,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如外貌、语言、神态、动作),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反映人物品质。

写事时,要详写事情的经过,交代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等。其中经过是重点,结果是关键,还要写出自己的感受。

写事物时,要抓住事物的特点,精彩之处要写的具体些。最后要考虑如何组织材料。教师引导学生打开思路,鼓励学生在内容的选择、顺序的安排、语言的使用上,能与他人有所不同。动笔之前让学生互相交流,以开启思路,活跃思维,再按要求习作。

3.回顾写法。习作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本版块学到的一些描写动物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习作要表现事物的哪些方面特点,要突出这一特点可以运用哪些方法。

4.习作评改。

选择不同角度的习作,请全班学生共同评议,肯定优点,指出问题。让学生读一读自己习作中最满意的段落,请其他同学进行赏析,听一听其他同学的建议。

进一步修改习作,直到满意为止。

范文: 抹不去的记忆

那是三年前暑假的一个下午„„

太阳炙烤着大地,人们在空调、电风扇的帮助下入睡,也有些人坐在树下乘凉,挥动扇子昏昏欲睡。只有那知了还骄傲地叫着:“知—了—”。然而就在这时,“游击队”出发了,这次的目标是桃园的桃子。我们一进桃园全乱了,抢着摘桃子吃,却没有注意看桃子的老爷爷没有睡觉,没多久“游击队”便全军覆没。

老爷爷用严肃的目光看了我们很久,嘴角抽动了两下,铁青的面孔露出发怒的神色。我吓得浑身发抖,刚摘下的桃子“啪”地一声掉在地上,大家偷偷地看看老爷爷,不知该怎么办,出乎意料的是,老爷爷并没有打我们也没有骂我们,他叹了一口气,温和地说:“你们看,这些桃子长这么容易吗?现在,快要熟了却毁在你们的说里。”“买你的还不行吗?”我壮着胆子问。“买?就这几个吗?你们看看瞧瞧给你们糟蹋了多少桃子。”老爷爷说:“唉,算了,看在你们的份上,你们走吧!”一听这话,我们撒腿就跑,跑着跑着,我忍不住回头看了眼,只见老爷爷弯着腰,用粗糙的手拣起我们丢下的桃子,我似乎看见他的眼睛里充满了爱惜的泪水。

这时,我后悔极了,我恨不得扇自己几个耳光。是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被我们糟蹋的桃子也是农民伯伯用血汗换来的呀!从此,我欠下的一笔“债”,不单是对看桃子的老爷爷的,也是对千万个养活我们的劳动人民。是他们用自己血汗哺育着我们成长,我要做一个想老爷爷一样珍惜劳动果实的人。

这件事虽然已过去了三年,但是直到现在,我还忘不了这件事,它就像一根钢针深深地插在我的心里成了抹不去的记忆。

表达 生活的启示

教学目标:

1.选择一件给自己启示最深的事,并把这件事的经过和感受写清楚 2.培养学生善于从平时积累的素材中选择受启发的材料。3.在表达中抒发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将选择的事例写具体。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善于从平时积累的素材中选择受启发的材料。教学准备;优秀的范文 教学思路: 思路提示

明确习作要求: 写清事实。写明启示。

回顾生活,建构文源。

同学们,观察、回忆“生活”这本无字书从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中选一个喜欢的话题说说自己受到的启示。学校生活 按时到校上课 独立完成作业 考试不作弊 上课先举手

讲究卫生,积极参加劳动 团结同学,互相帮助 热爱校园环境。社区生活 遵守社会公德 俄诚实守信

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热爱生命,注意安全.家庭生活 孝敬父母

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知道命题。

可以直接以“一件小事”“一句格言”“一幅漫画”“一次发现”为题,也可以将题目写具体,如《一次偶然的发现》

范文: 生活启示

记得一次我们到外婆家过暑假。那天天气炎热,我们做好去山上避暑的准备。虽说天气炎热,可一进山,忽然寒冷下来,让人不得不穿上外套,以免着凉。山上有许多树木,大多是松树、枫树,灌木丛中偶尔会跳出松鼠,让你心中一惊。我们走在泥石路上,阳光从树木枝叶间的空隙中透射下来,在地上射出斑斑点点的光圈,使人很舒适。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来到了凉亭里,我一到凉亭,就迫不及待跑去山林中,外公也随我而去。我们走过毛竹林和枫树林,来到一片“花海”。说是花海,只不过是邻村的培育场而已。可是却十分漂亮,其中有丁香、郁金香和平常不起眼的芦荟。我上前摘了一朵郁金香,正要去闻时,外公跑过来对我说:“孩子,这花可不能多闻。”我疑惑不解,外公马上解道:“郁金香的花朵有有毒碱,过多接触会使人毛发脱落。”我拿起丁香时,外公又说:“这花也不好,会在夜间散发刺激嗅觉的微粒,对高血压的人很不利,真正的好花是芦荟。”“可芦荟既不漂亮,也不起眼。”虽然芦荟随处可见,也不是很漂亮,但它对人们最有用的。它能全面调节人体免疫力,还能促进血液物质循环,排毒养颜,好处数不胜数,不象只看不中用的一些花,要对人们有用才行。

外公的话让我受益非浅。是啊,虽然那些花外表光鲜亮丽,可内在却很丑陋。比如说蘑菇,有一些很平常,却对人们十分有利,可有些很美,但却暗藏“杀机”。

生活,让我们受益匪浅,丰富我们的知识„„

表达: 假如我是名著中的人物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读名著的热情,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思考。2.对名著中的主要人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认识。

3.能针对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和相关线索展开大胆的想象,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真实想法。教学重难点:

1.认真阅读名著,对名著中的人物有自己独特的认识。2.想象大胆、合理,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名著人物挑战:教师说出一个名著人物的特点,由学生猜,也可以由学生出题,学生猜,激起对名著人物的兴趣。

名著人物以其经久不衰的魅力将自己的画像刻在了每个人的心里。你读过的名著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给你一次机会,你想成为哪个名著中的人物?

二、为名著人物定格、画像:

1.拿出自己曾经读过的名著,和同学们交流自己读过的名著人物。按照书名、人物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表达自己对人物、书籍的感受,说读后感,找到写作的切入点。

2.能用一个或几个词来概括自己心中的这个名著形象。

三、构思,定稿: 1.切入点:人物曾经做过的某件事引发了你的思考,针对名著中某个人物的某个故事入手,“改编”或者“重写”人物的故事。针对人物的某种选择或者某种观点、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写出自己的选择、做法等。

2.结构:开门见山,直接承接名著中上文的故事开头。改编故事或另外写一个故事,体现自己对名著中主人公的理解与感受。结尾可以总结这个人物,也可以 9 写对这个人物的希望。

3.人称为第一人称。注意与原著中的人物和情节相关联,不能完全脱离原著。

四、修改,交流。

范文:

假如我是孙悟空

对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高超本领,同学们一定早有耳闻,我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如果我是孙悟空,那么它的那些招法一定会被我运用的淋漓尽致„„

自从上了高年级以后,繁重的课业和压力无时无刻不在跟随着我,晚上写作业写得很晚,一天到晚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假如我是孙悟空的话,每天放学回家以后,我一定会从头上拔几根毫毛下来,变成三个我:一个写作业,一个做饭,还有一个打扫卫生。这样,我就可以安心地看我最喜欢的动画片了。

不知是在哪本书上,我看到一个数据:二十世纪,地球上的许多动物都灭绝了!假如我是孙悟空,那么这些动物就一定不会灭绝,为什么呢?我会先到阎王那儿走一趟,先把那些动物在生死簿上面的叉全部划去,让它们复活,然后,不惜拔光我身上所有的毫毛,成立一个保护动物委员会,把那些偷猎者送进大牢,这样,那些动物就会安安全全的了。

假如我是孙悟空,我会变出许多的钱来。也许有人会说,我会用这些钱买吃的,也许有人还会说,我会用这些钱买玩的,如果那样,你们就错了!我不会乱花这些钱的,我会把这些钱送给贫困山区的小朋友们,因为同样是孩子,我们在这里生活的快快乐乐,而他们还为了喝一口稀饭穿一件完整的衣服而整日愁眉不展!这,不是太不公平了吗?

总而言之,如果我是孙悟空,我会尽我所能把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表达:

感悟名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名人,感悟名言,并充分积累名人名言,提高学生积累并运用名人名言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交流及敢于创新的能力。

3.使学生主动从生活中积累名人名言,并积极运用到生活中去。踊跃尝试自创“名言”,学会运用名人名言来激励自己前进。教学准备:

1.课外收集名人故事及有关资料。

2.课外收集生活和学习中运用广泛的名言。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读名言,就像在聆听名人的教诲,就像在和名人对话。名言可以给人启迪,具有催人奋进、使人聪慧的魅力。一句名言可以改变人的生活和学习,希望同学们收集名人名言,使之成为自己的座右铭!

二、启发点拨,读文明理

师:教师读故事,关于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故事,想一想,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读名言,就像在聆听名人的教诲,就像在和名人对话。这些名言语言简洁,富有个性,好像就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同学们,名言,确实能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动力,带来希望。我们班有许多同学喜欢收集名人名言,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同学把名言铭记在心,还有的同学把它写下来放在自己的房间里、书桌旁,成为自己的座右铭,让这些名言时刻鞭策着自己,鼓舞着自己。今天我们就来开一个“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交流会。想一想你最喜欢哪句名言?这句名言是什么意思?这句名言给了你哪些启发,或者说你为什么喜欢它?请同学们认真准备,在班级举行的名言交流会上说一说。

三、激励学生,对话交流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总结、点拨。

四、创作--我的名言

(1)学生自己创作我的名言并署上名字。(2)集体交流。

(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联系生活,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引导学生尝试“创作--我的名言”,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创造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

五、情感升华 名言总结

1.学生用一句名言来总结这节课,并说出理由。

2.师小结:正如韩愈所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希望同学们在老师的教导下“学而不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让名人名言伴我们行吧!

六、作业:

以《名言伴我行》为题,写一篇练笔。

范文:

一句名言给我的启示

我喜欢的名言很多,如果你问我,我可以说上一天一夜。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鲁迅先生写的“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还有的。” 我可是有名的时间浪费“大王”,以前,我无论做什么事情总是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到头来什么也没做成。当我读了鲁迅先生的故事后,我才恍然大悟,我才知道我是在做时间的奴隶,在浪费时间哪!

有一次暑假,我恨不得一个星期就把作业做完。可我在做作业时,又想我还是先溜一会儿冰吧,反正还有很多的时间。结果因为溜冰耽误了作业。这样的事情真是举不胜举!

鲁迅先生在别人细细地品尝着又香又美味的咖啡时,他还在埋头的工作。所以,交给他的任务,他干得又快又好。鲁迅先生到了晚年期间,生了一场很严重的病,在他离开人世的前三个小时还在写作文,医生劝他不要写,他依然在写。读到这里,心里真是惭愧不已。

鲁迅先生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也使我懂得了,“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以后要在放假前的两三天要写一个计划,要把别人玩的时间争取来复习课文,看课外书等,把这些时间都给利用上。随着自己慢慢长大,我对这句话的意义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变化而变得越来越深刻了我喜欢的一句名言“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很锋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磨,也会生锈,成为废物!”今天,我又一次情不自禁地读起了这句老舍的名言。是它让我在即将退缩的那一刻,鼓起了勇气,去面对困难;是它让我在困难面前充满自信。虽然时间在流逝,但它在我脑海中却像金子般闪闪发光。

没错,在生活中,的确有很多充满潜力的人才,他们就是一把把锋利的刀刃,他们都有基础和条件成为“天才”,但为什么真正的天才却那么寥寥无几呢?关键在于吃苦。虽然他们知识渊博,头脑精明,但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有很多挫折与坎坷在等着他们,在它们面前,只有经得起磨练的勇者,真正锋利的刀刃,才能披荆斩棘,到达胜利的顶峰。而那些经不起风吹雨打的,虚有才华的人,只能被困难淘汰。

铁与钢就能说明这个问题。铁和钢是同一材料制作的,而两者却截然不同,这是为什么?在火炉中,铁锤下,处处都有铁的身影。经过不断千锤百炼,烈火焚烧,它成了无坚不摧的钢。而那些怕吃苦的铁,永远只能成为一块无人问津的废铁,在阴暗的角落中,寂寞,无助。铁变钢是经过了多少痛苦的折磨?付出了多少艰苦的汗水?

说到这儿,我又不禁想起了自己。从前的我是多么地糟糕,在写作上我总是怕吃苦,怕练习。所以写每篇作文我都是不经过大脑的思考就脱口而出,编、抄、造都是我的招。但自从学会吃苦与思考后,我的作文就突飞猛进,成为了我最得意的一门绝技。从厌烦到痴迷,这就像沙子变珍珠一样,经历了风雨,才能见到绚丽的彩虹。

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经历了风吹雨打,在困难与磨练中成长,才能获得成功。

再回想这句话,它仿佛一位名人时时催促着我,又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进的路程,更似一堆牛粪,让我这颗种子尽情地吸收精华„„

这句话真让我受益非浅。

表达

我心中的英雄

教学目标:

1.写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提高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2.自主学习英雄人物的事迹,产生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3.在收集、阅读资料的过程中感受英雄的事迹,在自改互改中提高写作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自己收集的英雄资料,写出心目中的英雄。教学准备:确定写作对象,观察、收集资料或通过采访了解这个英雄人物的事迹。教学过程:

(一)设计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此思路即按照这一过程进行,扎扎实实地开展写作实践,水到渠成。

(二)思路提示 1.选材。

(1)出示表达要求,使学生明确习作要求。

(2)学生阅读课前收集的资料,根据习作要求进行筛选,确定反应英雄人物品质的一两件事。2.构思。

引导学生仔细回顾记叙人物的一些写法。想好后,先列作文提纲,按照提纲思路与同学和老师交流。3.起草。

学生动笔将自己的构思写成文章,完成由“意”到文的转化,形成初稿。4.加工。(1)自改。

(2)与同桌互改。

(3)教师集中发现问题,集中评改。

(4)学生根据教师的意见再次修改,完成习作。

范文: 我心中的英雄

你倒过垃圾吗?你喜欢闻垃圾站那刺鼻的味道吗?你体验过整天在垃圾堆里的生活吗?

我想你肯定不愿意呆在那种地方,可是有一种人他们却天天跟垃圾打交道,天天生活在臭气熏天的垃圾堆中,你知道他们是谁吗?对,他们就是城市的美容师——清洁工人。

在清洁工人当中,我最佩服的就是垃圾清洁工了。无论是在冰雪严寒的冬季,还是在骄阳似火的夏季,他们都早早地起床,把垃圾分门别类地收拾好,装上垃圾车,然后再把垃圾站清理干净,这就是他们一天的生活写照。他们每天都在这样辛勤的忙碌着,从来没有抱怨过。你可能会说,不就是收拾垃圾吗,有什么了不起的,比起科学家、比起“白领”阶层,他们差得实在是太远、太远了。那么我们就来想象一下没有垃圾站,没有垃圾工人的日子吧:

每天早上出门,我们就要爬过一座座臭哄哄的垃圾山,一边紧紧地捏着鼻子,一边不断的在面前挥舞着手臂,否则那些“不明飞行物”就会在你刚刚清洗过的脸上跳舞。当你艰难的爬过一座又一座垃圾山,趟过一条又一条的污水河,到达办公室和学校时,我想那时你的模样一定会非常非常的“漂亮”,当然那是的你最想干的唯一一样事情肯定是把自己清理干净。坐在办公室里,你会不断地往自己的身边喷香水,因为办公室里的垃圾也已堆积如山,你的胃口在一天天地递减,因为那难闻的气味无时无刻不在围绕着你,我想这时你一定会叹息:唉,怎么没有人把垃圾清理走呢,我们的垃圾工人呢?

现在你该知道垃圾清洁工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了吧?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他们干的活虽然在某些人的眼里不太体面,可我仍然把他们当做我心目中的英雄,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环境才变得如此干净,我们的城市才会如此美丽,向我心中的新时代英雄——垃圾清洁工致敬。

表达

老师的故事

教学目的:

1.通过一两件具体的事,表达对老师的真情实感。2.学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和表达情感的方法。3.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敬爱之情,懂得感恩。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和表达情感的方法。教学准备:

了解学生对老师的情感;收集六年来师生之间的照片;写一篇范文。教学过程:

一、设计理念

教师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对师生情有不图不快之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说真话,说心里话。习作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一次真情实感表达的过程。

二、思路提示 1.忆,生发情感。

出示小学阶段师生在一起的照片,引起学生对往事的回忆,回想老师在与大 家做什么,感受如何。由此,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2.删,选择素材。

采取比较法指导学生选材,把自己认为不够典型的事例删去,留下最典型的一两件事。

3.说,讲述情感。

请学生说说为什么留下这一两件事,讲述其背后的故事。4.写,抒发情感。

动笔把刚才说的是写下来,抒发自己和老师之间的真情实感。5.读,交流感情。

把有代表性的习作读给全班同学听,师生共同提出意见。评改重点是表达真情实感。

6.改,誊写成稿。

再次修改作文,最后誊写,完成文稿。

范文:我和老师的故事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静静踏入了六年级。有许许多多的人和事,都消失在记忆的长河里,但有一位老师却令我记忆犹新。

那位老师老师就是我一年级的张老师。她眉清目秀,她用她能说道的嘴巴,教会了我很多很多的知识和人生道理。

记得有一次,学校要举行童话比赛,得一等奖的同学的童话可以被收录于一本书——《童心文苑》。我很高兴,一回家就跟爸妈说要参加,让他们和我一起编一个童话。我那时就很喜欢讲童话故事,就讲了自己编的一个小故事,让把爸爸妈妈们加以修改。第二天,交上去以后,张老师直夸我很棒,能编出了那么好的童话。后来拿到那本书的时候,我发现我的童话真的被登上去了,而且还在第一页呢。那个时候童稚的我真的很高兴,从那时我开始有了写作的动力,虽然时隔六年,但我不会忘记我拿到那本书时的喜悦。

还有一次,张老师说他要网购图书,说还要送我一本,我还以为老师只是开个玩笑,没想到几天后,张老师叫我去她办公室,我还以为有什么要紧事,到了才知道原来是兑现上次的诺言,老师拿了一本杨红樱的《笑猫日记——虎皮猫,你在哪里》跟我说:“莹莹啊,我不知道你喜欢什么书,但你们这种年龄的人应该都很喜欢杨红樱,所以我猜你会喜欢的。”“嗯,谢谢张老师。”当我手捧这本书时,心中是如此的温暖,我感受到张老师对我的期许对我的爱。

从那以后,我爱上了杨红樱的书,爱上了阅读,也爱上了语文。

上一篇:2011年两会思想汇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下一篇:描写秋天的诗句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