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注册审核员培训课程批准准则

2024-06-24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注册审核员培训课程批准准则(共4篇)

篇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注册审核员培训课程批准准则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注册审核员

培训课程批准准则

1总则

为规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注册审核员(以下简称审核员)培训工作的管理,确保审核员培训工作质量,依据我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制度法规、规章和国家的授权,制定本准则。

全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委员会(以下简称安注委)负责批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注册审核员培训课程。2课程内容

2.1所有完成审核员培训课程学员应:

2.1.1理解《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意见》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以下简称审核规范)的目的、意图及采用的术语。2.1.2理解审核规范的要求。

2.1.3理解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文件包括的具体内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各文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2.1.4了解我国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体系及常用法规、规章。2.1.5了解我国主要的职业安全健康标准。

2.1.6掌握危害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的基础知识。

2.1.7理解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审核的作用,相同与不同之处。2.1.8能够策划并组织审核各阶段的工作,包括审核准备、现场审核及跟踪验证。2.1.9能够编制审核计划、文件评审及审核检查表。

2.1.10能够收集并分析审核中的客观证据,并客观地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做出评价。

2.1.11能够编写不符合项报告并判断不符合项的性质。2.1.12能够归纳和记录审核结果,编写审核报告。2.1.13理解审核员的作用和条件。

2.2课程内容应包括课程形式、学员要求和学员评价方法。3课程结构和设施 3.1 课程时间和组织

3.1.1全部课程时间应至少40学时,包括直接授课和小组活动。其中28学时用于基础知识,12学时用于审核知识。

3.1.2考试、用餐、课间休息和其他自由活动时间不包括在整个课程时间内。

3.1.3作为课程结构要求的一部分,专题讨论、案例分析教学的时间应不少于全部课程时间的30%。课程设计和安排应使每位学员参加审核练习。

3.1.4作为与培训直接有关的被动式教学的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如录像带、VCD教学。3.2培训班规模

每个培训班的学员人数应为50人以内。3.3学员的出勤要求

每个学员应参加全部培训课程的学习,如果学员不能满足该项要求,其结果应反映在学员的连续评价和最终评价中,学员缺席培训课程10%以上该次培训无效。3.4 师资配备

3.4.1每期培训班除授课教师之外,至少配有1名指导教师,在全部课程期间参与对学员的指导和评价。教师必须具有注册教师资质,其中至少一名具有高级教师资格。3.5培训设施

3.5.1培训机构应提供各种条件适宜的培训用教室、电教器材及其他配套的培训设施。

3.5.2培训期间小组活动的场所、设施应充分互不干扰。3.5.3培训机构应向学员提供良好的食宿等后勤服务。4对学员的评价

培训机构应通过笔试和课堂连续评价两方面对学员进行全面评价,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课堂连续评价占20%;学员笔试卷面成绩不低于70分,总成绩综合评分75分以上方可通过培训。4.1笔试

4.1.1笔试主要用于评价学员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相关法律法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方法等的理解掌握,以及应用能力和对审核过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1.2笔试试题须采用经全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委员会办公室审定的试题题库,考试由安注委办公室委派人员专人监考,以确保考场的良好秩序。4.1.3笔试采用闭卷方式,但审核知识部分考试允许向学员提供现行版本的OSHMS审核规范。4.1.4笔试时间为2小时。

4.1.5笔试满分为100分,合格分数为70分以上。4.2 课堂连续评价(满分为20分)

4.2.1评价学员在分组讨论、回答教师提问、课堂发言和小组活动中有效参与的表现。

4.2.2评价学员的个人素质、技能和审核管理能力。4.2.3 评价学员在所有课程活动中的出勤率和准时率情况。4.2.4每天授课结束时,由指导教师分别进行评价,并给出每位学员当天的评分。在全部课程结束时由2名教师综合作出最终评价。4.2.5对于不理解或不参加课程活动的学员,应及时个别告知教师对其的评价结果。

4.3通过/不通过培训的判定

4.3.1学员笔试成绩得分70分以上并且总成绩(包括笔试和课堂连续评价)75分以上可以通过培训考核。

4.3.2安注委办公室负责组织笔试试卷的评阅工作,评阅时应依据审定的标准答案评分。所有评分过程要求有评阅复评,并留有记录。4.4补考

4.4.1对于笔试考试不及格但连续评价为15分以上的学员,给一次补考机会。补考不能使用与前次正式考试相同的试卷。4.4.2补考的考试、考场要求与正式考试相同。

4.4.3如果学员补考仍不及格,须重新参加完整的培训课程学习。5管理程序

5.1培训机构应为培训课程的有效实施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管理程序。其内容应包括:

5.1.1关于课程讲授、课程设计及教材的保持和更新的文件控制程序,所有文件在发布之前应由授权人员进行评审、批准。5.1.2教师选聘条件、继续教育、授课情况评价及其记录。5.1.3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5.1.4工作人员的相关资格、培训及经历的信息记录。5.1.5学员评价程序,包括通过/不通过的判定。5.1.6考试和补考的操作与实施。5.1.7证书的颁发。5.1.8记录的保存和处理。5.1.9培训课程情况的统计。5.1.10投诉与申诉。5.2培训机构的管理评审

5.2.1培训机构应至少每年一次评审其管理体系。

5.2.2培训机构应至少每年一次评审其课程设计、教师情况,以保证课程内容和授课保持其适宜性和有效性、充分性。

5.2.3管理评审的内容应包括:课程的评价、教师的评价、通过/不通过率、培训课程批准机构的要求、申诉/投诉。5.3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记录管理

5.3.1培训机构应保存记录以证实满足本规定的要求。5.3.2所有的记录应至少保存5年。5.4证书的管理

5.4.1培训机构应向每位总评价合格的学员颁发“培训合格”证书。5.4.2安注委办公室应向每位总评价不合格的学员寄送“未通过通知书”。

5.4.3 培训机构应使用安注委统一印制的证书,合格证书上加盖安注委公章和培训机构公章。

5.5 培训机构应有文件化程序以处理申诉/投诉,及对申诉/投诉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每位学员均有权利提出申诉/投诉。6审核程序 6.1申请

6.1.1培训机构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注册审核员培训机构管理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向安注委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填写申请表同时提交如下资料。

6.1.1.1申请机构法律地位证明。

6.1.1.2固定办公场所证明和相对固定的教学场所证明。6.1.1.3专兼职教师名录及注册资格证明。

6.1.1.4教学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教案、学员手册。6.2初次评审内容

6.2.1培训机构的文件化程序及其实施。

6.2.2课程内容,包括涉及的时间安排,学员和教师使用的材料,案例分析和模拟练习。6.2.3考试形式,时间规定,通过/不通过规定,补考的规定,连续评价的方法。

6.2.4教师的选聘准则、评价方式。6.2.5对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一次跟踪评审。6.3课程批准

6.3.1安注委办公室组织评审组,授权其进行文件评审、课程跟踪和现场评审,形成评审报告。

6.3.2安注委依据评审组提交的评审报告,做出是否批准的决定。6.4监督检查

6.4.1安注委办公室每年对培训机构的授课和管理体系进行1-2次的监督检查。

6.4.2培训机构每半年向安注委办公室通报培训计划、培训总结。其内容应包括:

6.4.2.1培训班举办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和授课教师。

6.4.2.2培训班收费情况,包括培训费、食宿费、其他费用等收支情况。6.4.2.3培训班招生人数和申诉/投诉处理情况。6.5复评

安注委办公室每4年对取得资格的培训机构进行一次全面的复评,以确保培训机构的培训工作的正确实施。6.6 暂停或撤销

安注委可根据以下情况,但不仅限于以下情况,暂停或撤/注销培训机构已取得的资格: 6.6.1不符合本准则的规定要求。6.6.2在培训机构的请求下。6.6.3未按规定支付费用。

6.6.4培训机构资格到期,在规定的时间内,培训机构未向安注委办公室提出复评要求的。7申诉处理

培训机构对安注委办公室组织的初次评审、监督检查、复评有异议时,可以书面形式向安注委提出申诉。

8相关文件和记录

《课程管理评审检查表》QPP002-R01 《培训课程课堂检查表》QPP002-R02

篇2: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注册审核员培训课程批准准则

3月底,笔者参加了CRBA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员转化培训,参加培训的人员来自国内外认证机构的审核人员、咨询机构的咨询顾问、企业中负责安全管理的人员,在几天的培训时间内,学员从各自工作的角度与培训教师一起探讨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诸多问题,包括对GB/T28001-2001标准的理解、标准条款的应用及审核中的问题,在此总结出来与大家共享。

一、GB/T28001-2001标准的特点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管理模式,它与ISO9000和ISO14000等标准化管理体系一样被称为后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方法。我国2001年颁布的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覆盖了OHSAS18001:1999《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的所有要求,并参考了其它国家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文件而制定,用于指导组织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指导认证机构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认证。

1、管理体系结构采用PDCA循环管理思想

标准采用了与ISO14000相似的结构,由“方针-策划-实施与运行-检查和纠正措施-管理评审”五大要素构成,采用了PDCA循环管理思想。PDCA管理思想为建立、实施、完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促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绩效的不断改进提供了结构的、有效的运行机制。

2、强调预防为主、持续改进以及动态管理

标准强调通过危险源辨识,了解组织的风险状况,通过目标、管理方案、运行控制、应急准备与响应、监视与测量等体系要素的实施,将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思想贯穿于体系建立、运行和改进之中,目的是为了减少伤害和财产损失。

强调对风险的动态管理,对危险源以及风险在适宜的时候进行重新识别和评价,并制定新的目标、管理方案以及其它控制措施。组织内部的变化(如新用工制度、新工艺、新操作方法、新的组织机构)和外部的变化(如法规的修订、职业安全健康知识和技术的新发展)对职业安全健康的影响都应进行评价。

3、遵守法规的要求贯穿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遵守法规和其它要求是组织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组织应识别、获取法规,了解法规的要求,通过管理方案、运行控制等活动的实施确保满足法规要求,并对法规遵守情况进行监视检查。

二、部分条款的理解及实施要点

1、方针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是组织在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宗旨、方向和行动准则,应阐明职业健康安全总目标和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承诺、遵守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承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强调员工的参与,故方针应由员工共同参与制定,最后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批准,批注后的方针应传达到所有员工,并被相关方(如顾客、供应商、分包方、访问者等)所获得。由于组织的内外部情况的变化,方针应定期进行评审。

目前国内的组织确定方针时,往往养成口号式或顺口溜的习惯,简单短洁。而国外的企业确定的方针从实际出发,从各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有效行动,而且确实可行,有可操作性,这是国内的企业在制定方针时应借鉴的方面。

2、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危害识别时必须注意方法及充分性。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很多,如现场观察、工作任务分析、SCL、HAZOP、ETA、FTA等,每钟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也有各自的适用范围或局限性,组织在辨识危险源的过程中,应结合具体情况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辨识范围应覆盖组织设计、生产、维护的全过程,根据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和物理、化学、心理、生理等多方面信息来加以识别考查。特别应考虑作业场所人员的常规和非常规活动、作业场所内的所有设施。为确保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可以借鉴本单位和同行业以往发生的事故、行业的规定、一些作业文件的安全注意事项、较为成熟的安全检查表或安全评价表的内容。在进行危险源辨识中,必须注意区别根源危险源与状态危险源,重点识别根源危险源,如煤气属根源危险源,煤气的泄露则属状态危险源。

风险评价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一个关键环节,进行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对组织现阶段的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价分级,根据评价分级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控制,从而取得良好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达到持续改进。目前风险评价的方法尚没有统一的规定,在选择评价方法时,应考虑评价方法的应用是否具有逻辑性、一致性和合理性,考虑组织人员素质、工艺特点、资源状况以及行业特点。现时大多数组织习惯采用LEC法,其关键是L、E、C等级的确定与风险级别的界限值,而且风险级别的界限值不是长期固定不变的,组织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

确定风险等级后,需确定将风险降至可容许程度的措施,确保不违反适用的职业安全健康法律的要求和其它职业安全健康要求,并保证组织的方针得以实现。为管理方便,每一危险源应确定一个归口部门,由其落实相关措施。对高风险等级危险源制定职业安全目标和方案予以改进,对中等危险源制定程序文件、操作规程、应急方案控制,对一般危险源保持现有的有效安全控制方式。应注意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前,需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评价,以确保不再出现新的风险源,并可能实现。

3、目标及管理方案

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应与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保持一致;目标的制定应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针对需降低或消除的风险确定目标,目标的制定应尽可能考虑相关方的观点和要求、考虑技术经济的可行性以及组织自身的行业特点。目标应尽可能具体、合理,并是可实现的,可以监视的。目标类型的实例包括:

风险水平的降低

向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引入附加的特性

改善现有特性所采取的步骤,或其应用的连贯性

消除或降低特殊意外事件的频次

目标的实现可通过制定的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加以实施,管理方案的内容一般包括:风险及风险的控制目标、责任部门、控制风险的措施方案(包括技术方案、技术措施和技术方法)、时间期限要求、阶段进度、资源要求(如资金)、验收标准等。对管理方案应评审及更新,当有新的开发或建设项目、活动或服务时,或原有的活动、过程、设备或材料发生重大变更或修改时,应根据风险辨识及风险评价的结果,重新制定新的管理方案。

4、协商和沟通

组织的员工作为组织重要的相关方与其它相关方应就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信息进行协商与沟通,包括内部的协商与沟通及外部的沟通。

员工应参与和协商的事项包括:

参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和程序的制订和评审,包括公司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各项政策、目标、计划、制度的制订与评审;

参与职业健康安全事务,包括危害识别、评价与控制措施和事故调查处理;

参与改善作业状况的商讨

享有员工代表权,所有员工应了解谁是员工代表以及管理者代表工会作为员工自愿结合、以维护员工合法权益为基本职责的群众组织,应将其视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中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参与协商和沟通、监督。与不同的相关方沟通的信息可能有所不同,沟通的信息应是与相关方有关的信息,外部沟通的内容一般包括:

向相关方宣传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沟通有关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要求和结果;

沟通有关的法规和其它要求;

接收并回复相关方的咨询、建议、投诉等信息;

员工参与和协商的计划

5、运行控制

对需要控制运行风险、实现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遵守法规和其它要求的方面,组织都应建立和保持运作控制要求,形成程序,以确保控制和减小风险,并定期评审风险控制程序以保持其适宜性和有效性,并加以实施。运行程序主要物、人、环境、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具体为:

危险作业,如受限空间工作程序、重物提升程序

设备设施,如安全设施维护程序、排风系统

危险物料,如有毒物质运输、贮存程序,泄露控制程序

作业场所和环境,如工业卫生控制程序(室内空气质量、有毒有害物质容许暴露水平)

采购、运输、相关方,如承包方安全管理

设计,如作业场所设计程序,用电

6、采购和服务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确保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的要求适用于采购的货物、设备及服务,主要内容包括:

评价和选择承包商时的职业安全健康标准

确保作业开始前,与承包方间在适当级别建立有效的交流与协调机制,包括有关危害情况交流、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各项规定

承包方的人员在工作场所内如何报告工伤。疾病和事件的规定

作业开始前和作业时,对承包方或其员工开展必要的职业安全健康知识教育和培训活动

定期监测作业现场承包方各项活动的职业健康绩效

确保承包方遵守现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程序和方案

7、应急准备和响应

组织应主动评价潜在的事故和应急响应需求,制订程序指导应急活动的开展;针对突发性的紧急事件制订应急措施计划,进行应急预防演练,减少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发生及其所带来的影响,体现预防为主的思想。

应急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

识别潜在的事故和紧急情况;

确定应急期间负责人;

确定所有人员在应急期间的职责;

确定起特殊作用的人员(如消防、急救、专家如核泄露或毒物泄露)的职责、权限和义务;

应急指挥中心地点;

报警、联络、疏散程序; 危险物料的确认和位置,所要求的应急行动;

与外部应急机构的接触;

与执法部门的交流;

与邻居和公众的交流;

重要记录和设备的保护;

在应急期间必要信息的可用性,例如装置布置图、危险物质数据、程序、作业说明书和联络电话号码等;

应急设备设施的清单(如报警系统、应急照明和动力、逃生工具、安全避难场所、安全隔离阀和切断阀、消防设备、应急喷淋等急救设备、通讯设备)。

8、绩效测量和监视

组织应制订绩效测量和监视程序,包括主动监视与被动监视,确定职业健康安全和目标是否得以实现,风险控制是否已得到实施且行之有效,是否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失败包括危险事件(事故、事件和职业病历)中吸取经验教训,员工和相关方的意识、培训、沟通和协商方案是否有效,用于评审和(或)改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状况的信息是否建立和使用。

绩效测量和监视程序包括主动监视与被动监视,主动绩效测量包括:

管理方案、运行准则的监视和测量,以及目标满足程度的监视;

风险控制的结果和成效;

员工健康安全意识的提高情况的监视;

各类职业安全健康问题的法规、协议和承诺的遵守情况;

各项具体计划、绩效标准和目标的实施效果

各项作业制度、房屋、车间与设备的系统检查

作业环境状况,包括作业组织状况的监测

定期对员工实施健康监护,即通过有效的体检或对员工的早期受损害症状进行追踪,以确定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被动的绩效测量包括对如下事项的确认、报告和调查:

工伤、疾病与事件

其它损失,如财产损失 不良的职业安全健康绩效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失效

篇3: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注册审核员培训课程批准准则

7月1日至7月4日,来自中质协质量保证中心的11名审核老师对集团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认证审核。

11名审核老师分组对集团公司机关,市南巴士公司机关、25路队、36路队,崂山巴士公司机关、汽车三队、汽车六队,城阳巴士公司机关、汽车八队,轨道巴士公司,隧道巴士公司机关、海底隧道一队,物资分公司,车辆维修分公司进行了现场审核和评价,同时参观了收款中心。

在7月4日召开的末次会议上,中质协审核组共计开出了5项不符合项,同时提出66项建议供集团公司参考,审核组对集团公司的经营管理、企业文化、职工风貌也做出了高度评价,认为集团公司三体系运行良好有效,推荐集团公司进行三体系认证。

篇4: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准则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准则

©版权中国认证人员与培训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 发布日期:2004年10月26日 CNAT-108

中国认证人员与培训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T)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准则版本:2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准则 类别 本准则为CNAT规范类文件。CNAT准则规定了CNAT在运作审核员注册和培训认可项目时应遵循的原则,并完全覆盖IATCA相应准则要求。这些准则是CNAT接受IATCA 多边互认协议(MLA)评审所依据的主要标准。CNAT于1998年首批签署了 IATCA-QMS审核员培训认可和注册两项 MLA协议,2004年又首批将协议范围扩展到IATCA-EMS审核员培训认可和注册。CNAT的运作过程经同行评审确认完全满足IATCA相关准则的所有要求。本准则经CNAT批准发布。批准 版本:CNAT 前言 本质量管理体系(QMS)审核员注册准则由CNAT根据国际审核员培训与注册协会(IATCA)《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准则》[PL-03-019(R2)]制定,完全覆盖IATCA准则的所有要求,目的是为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提供一个通用的基础。制定本准则时参考了GB/T 19011-2003标准《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考虑了中国的国情,以及企业、认证认可机构和政府法律法规的要求。本准则是注册为CNAT-IATCA QMS级别审核员的基础依据。CNAT满足IATCA对审核员注册机构的下列要求,于1998年首批签署了IATCA-QMS审核员培训认可和注册互认协议(MLA),有权授予IATCA承认的审核员注册资格。1 IATCA成员; 2 运作审核员注册项目; 3 使用可接受的程序验证注册申请者的申请; 4 运作其注册项目时符合适用的管理控制过程,例如在有关ISO/IEC导则、其他类似可接受的国际标准和IATCA规章、谅解备忘录(MoU)、多边互认协议(MLA)中规定的过程; 5 已成功地通过同行评审,证明其作为审核员注册机构满足成为IATCA MLA成员的要求; 6 作为审核员注册机构已经签署IATCA MLA; 7 表明其持续满足准则要求。IATCA承认的两个QMS审核员级别是IATCA QMS审核员级别和IATCA QMS高级审核员级别。CNAT 作为IATCA-MLA成员,在注册满足IATCA要求的审核员时,有权使用IATCA缩写标志。所有IATCA成员均承认被授予IATCA级别审核员注册资格的审核员具有根据他们的注册级别从事审核或领导审核组的能力。这种认可将使审核员不必寻求多方注册。CNAT-IATCA级别审核员的注册仅仅表明个人从事审核的能力。CNAT-IATCA注册制度不对个人可能具备的技术能力范围加以确认。对审核员在审核一个具体组织时其是否具有审核的技术环境所需要的知识和理解力的确认,应仍由负责审核过程管理的有关各方负责。所有CNAT文件都用中文发布。标有最近发布日期的中文版CNAT文件是有效的版本。CNAT秘书处将在网站AT-108

中国认证人员与培训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T)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准则版本:2 过渡期 本准则替代了CNAT-108《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准则(用于本准则。本准则中还使用下列定义: a)完整的QMS审核: 覆盖 GB/T19011-2003标准中6.3至6.6条款所描述的全部审核过程,并包括GB/T 19001-2000标准或等同的QMS替代标准中所有方面的审核。注1:此定义比 GB/T19011-2003标准(表1的)注5中的所描述的完整审核更为全面。注2:对GB/T 19001-2000标准 要求,可导致暂停或取消注册资格: a)遵纪守法、敬业诚信、科学公正; b)努力提高审核技能和信誉; c)帮助其所管理的人员提高管理水平、专业和审核技能;

d)保持审慎态度,不承担本人不具备能力的审核; f)不介入冲突或利益竞争,向委托方或聘用机构报告任何可能影响其公正判断的关系;

e)除非经受审核方和审核机构书面授权或有法律要求,不讨论或透露任何有关审核的信息; f)不接受受审核方及其工作人员或任何相关方的回扣、佣金、礼品或其他任何形式的好处,也不应在知情时允许同事接受;

g)根据可验证的审核证据公正地表述审核发现,不有意传播任何错误的或易产生误解的信息,以防影响审核或审核员注册过程的信誉;

h)在任何情况下,不损害CNAT和审核员注册过程的声誉,对违背本行为准则的情况而进行的调查给予充分的合作。

。区的教育经历,该经历应经公证 注:2.在任何情况下,申请人都应提供所声明的教育经历的书面证明。2.3 工作经历 2.3.1具有大学本科(含)以上学历的申请人应具有至少4年全日制(或累计相当于4年全日制的兼职)工作经历,具有大专学历的申请人应具有至少5年全日制(或累计相当于5年全日制的兼职)工作经历。该工作经历应在负有判定责任、解决问题和与其他管理者或专业人员、同行及顾客进行沟通的技术、专业或管理岗位上获得。

2.3.2 申请人应提交工作经历的书面证明。证明中应提供申请人从事的工作职责、岗位、级别和报告的级别。2.4 质量经历 2.4.1申请人在全部工作经历中应具有至少2年与质量有关领域的经历。

2.4.2 适宜的质量经历包括质量管理体系(QMS)的实施、运作和/或审核。这些经历应提供申请人有效地审核此类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实际知识,而且这些经历必须是在初次申请审核员注册前5年内获得的。2.5 审核员培训 2.5.1申请人应成功地完成经批准的CNAT-IATCA QMS审核员培训课程并且通过经批准的考试。2.5.2初次申请注册为审核员级别时,培训应是在申请注册前3年内获得的。2.5.3 如果申请人能够证明其在审核员培训至提交申请期间,一直从事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或实施工作,同时完成了满足注册保持要求的相应水平的持续专业发展活动,则对申请人3年内获得培训的期限可延长一年。

2.6 审核员级别审核经历要求

2.6.1 审核员级别申请人应作为实习审核员参加了至少4次完整的QMS审核,具有至少20天的审核经历,其中有至少10天的现场审核经历。这些审核经历应在申请前3年内获得。审核过程的所有阶段(见 GB/T19011-2003中的规定)应在一次完整审核,或在最终包括所有管理体系标准条款的多次部分审核中被见证。见证可以在一次或多次审核中由一名或多名见证人实施。

2.6.2 见证人应是CNAT QMS高级审核员或那些经CNAT确认具有同等能力的人员。CNAT-IATCA 2.6.3 见证人应完成审核表现报告,以证实申请人具有令人满意的表现。报告由申请人负责提交CNAT。2.6.4 被见证的审核应覆盖整个管理体系以及审核过程的所有阶段,并足以使见证人

CNAT-108

发布日期:2004年

中国认证人员与培训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T)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准则版本:2 判定申请人具有: a)审核GB/T 19001-2000标准或等同的QMS替代标准的所有方面的能力;

b)实施完整QMS审核的能力; c)本文件1.4条款中规定的个人素质。2.6.5 审核员级别申请人审核表现报告至少应对申请人在以下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 a)审核标准(GB/T19001或其替代标准)的知识;

b)有效进行文件评审的能力; c)现场审核过程中知识和技能的应用;

d)解释审核标准(GB/T19001或其替代标准)应用于受审核方业务的能力;

e)与受审核方以及审核组其他成员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f)形成审核发现和准备审核报告的能力; g)本文件1.4条款中规定的个人素质; h)申请人是否适宜审核员级别注册的说明。2.7高级审核员级别审核经历要求 2.7.1高级审核员级别申请人应作为实习审核组长参加至少3次完整的QMS审核,并且具有至少15天领导审核组的审核经历,其中至少有10天的现场审核经历。2.7.2 这些审核经历应在申请前2年内获得。实习审核组长经历应在QMS高级审核员或那些经CNAT确认具有同等能力的人员的指导下获得。指导应包括对至少一次完整审核过程中所有条款的见证。2.7.3 见证人应完成审核表现报告,以证实申请人具有令人满意的表现。报告由申请人负责提交CNAT。2.7.4 见证人应是CNAT QMS高级审核员或那些经CNAT确认具有同等能力的人员。2.7.5 被见证的审核应覆盖整个管理体系以及审核过程的所有阶段,并足以使见证人判定申请人能有效地:

a)策划审核以及有效利用各项资源; b)管理审核和领导审核组; c)与委托方和受审核方沟通; d)准备审核报告。2.7.6 高级审核员级别申请人审核表现报告至少应对申请人在以下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

a)策划审核过程(包括审核所需资源)的能力;

b)使受审核方感到满意的、对现场审核的管理能力; c)有效管理审核组的能力; d)对受审核方管理过程的理解能力;

发布日期:2004年

日 CNAT-108

中国认证人员与培训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T)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准则版本:2 e)就审核发现进行沟通以及准备审核报告的能力;

f)申请人是否适宜高级审核员级别注册的说明。

2.8见证人完成审核表现报告的职责 2.8.1被指派对级别审核员申请人的表现进行见证的见证人负有以下职责:

a)识别在评价申请人表现过程中任何潜在的利益冲突,并就此与申请人、申请人的聘用机构(适用时)及见证人的指派机构(适用时)进行沟通; b)保证能提供公正的审核表现报告; c)对审核实施见证,综合使用评审有关文件、观察以及与申请人交谈等方式,对申请人能否胜任本准则2.6.4或2.7.5条款规定的能力进行评价;

d)按照CNAT要求的格式,完成每次审核见证的审核表现报告; 在履行上述责任时,见证人:

e)可以是也可以不是审核组成员,但在任何情况下,其工作重点应放在对申请人表现的评价上; f)应遵守CNAT审核员行为准则; g)应只对实际见证到的申请人的能力进行评价; h)可在审核现场外完成对文件评审和审核报告活动的评价。2.9 用于注册的合格审核 2.9.1 审核应在具有自身的管理结构并能对产品生产或服务提供实施全部管理职能的运营机构或业务单位中进行。2.9.2 只有独立的审核才能满足对QMS审核经历的要求。审核员和审核员的聘用机构应具有独立于被审核组织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可接受的审核举例如下:

a)总部对其工厂或分部的审核;

b)一个分部或工厂对另一个分部或工厂的审核; c)顾客组织对供方的审核; d)务单位获得。2.9.6 现场审核包括首、末次会议和符合性审核阶段,但不包括策划、文件评审和审核报告准备,即使这些工作是在受审核方所在地进行的。2.9.7 每次审核的详细情况和描述均应填写到审核记录表中。详细情况应包括足以使CNAT对该次审核进行查验的受审核方的信息。

2.10 个人声明 2.10.1所有初次注册和再注册的申请人均应签署一份声明,表明他们同意遵守CNAT审核员行为准则。2.11 注册保持 2.11.1 再注册的基本要求 2.11.1.1 所有注册的级别审核员应定期进行再注册。初次注册和再注册之间的间隔是3年。再注册的每位申请人应保持一份审核经历记录,审核经历记录的内容包括每次审核的情况和专业发展情况。用于再注册的相邻2次审核之间的间隔不能超过18个月,并由CNAT以适当的方式查验。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再注册的,经本人申请、CNAT批准可以延迟再注册,但延迟不得超过半年。2.11.2 审核员级别注册保持的审核经历要求 2.11.2.1 审核员级别再注册时,应提交文件表明其作为审核组成员完成了至少5次完整的管理体系审核(或有一些部分体系的审核经历最终等同于5次完整的审核)或已获得等同的审核经历。所有审核均应按照 GB/T19011-2003标准所阐明的原则和规范进行。2.11.3高级审核员级别注册保持的审核经历要求 2.11.3.1 高级审核员级别再注册时,应提交文件表明其完成了至少5次完整的管理体系审核(或有一些部分体系的审核经历最终等同于5次完整的审核),并在这些审核中至少担任了2次审核组长。2.11.4 持续专业发展 2.11.4.1所有注册的级别审核员在3年再注册期内,每年至少应完成15小时可接受的持续专业发展。专业发展的证实材料应以适当的方式验证,并在申请再注册时提交。2.11.4.2在选择适当的专业发展时,审核员需要考虑个人的优势和弱势,并识别出个人需提高的领域。专业发展活动主要应集中于质量原理和实践,以及审核技能的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布日期:2004年10月26日 CNAT-108

中国认证人员与培训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T)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准则版本:2 发布日期:2004年10月26日

上一篇:教师例会组织学习安排表下一篇:聆听窗外声音活动计划